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通信技术管理范文

通信技术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通信技术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通信技术管理

篇1

笔者认为,光纤通信技术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后会有很大的需求和市场。主要是:光纤到家庭FTTH、光交换和集成光电子器件方面会有较大的发展。在此主要讨论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和市场。

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

1、光纤到家庭(FTTH)的发展

FTTH可向用户提供极丰富的带宽,所以一直被认为是理想的接入方式,对于实现信息社会有重要作用,还需要大规模推广和建设。FTTH所需要的光纤可能是现有已敷光纤的2~3倍。过去由于FTTH成本高,缺少宽带视频业务和宽带内容等原因,使FTTH还未能提到日程上来,只有少量的试验。近来,由于光电子器件的进步,光收发模块和光纤的价格大大降低;加上宽带内容有所缓解,都加速了FTTH的实用化进程。

发达国家对FTTH的看法不完全相同:美国AT&T认为FTTH市场较小,在0F62003宣称:FTTH在20-50年后才有市场。美国运行商Verizon和Sprint比较积极,要在10—12年内采用FTTH改造网络。日本NTT发展FTTH最早,现在已经有近200万用户。目前中国FTTH处于试点阶段。

FTTH[遇到的挑战:现在广泛采用的ADSL技术提供宽带业务尚有一定优势。与FTTH相比:①价格便宜②利用原有铜线网使工程建设简单③对于目前1Mbps—500kbps影视节目的传输可满足需求。FTTH目前大量推广受制约。

对于不久的将来要发展的宽带业务,如:网上教育,网上办公,会议电视,网上游戏,远程诊疗等双向业务和HDTV高清数字电视,上下行传输不对称的业务,AD8L就难以满足。尤其是HDTV,经过压缩,目前其传输速率尚需19.2Mbps。正在用H.264技术开发,可压缩到5~6Mbps。通常认为对QOS有所保证的ADSL的最高传输速串是2Mbps,仍难以传输HDTV。可以认为HDTV是FTTH的主要推动力。即HDTV业务到来时,非FTTH不可。

FTTH的解决方案:通常有P2P点对点和PON无源光网络两大类。

F2P方案一一优点:各用户独立传输,互不影响,体制变动灵活;可以采用廉价的低速光电子模块;传输距离长。缺点:为了减少用户直接到局的光纤和管道,需要在用户区安置1个汇总用户的有源节点。

PON方案——优点:无源网络维护简单;原则上可以节省光电子器件和光纤。缺点:需要采用昂贵的高速光电子模块;需要采用区分用户距离不同的电子模块,以避免各用户上行信号互相冲突;传输距离受PON分比而缩短;各用户的下行带宽互相占用,如果用户带宽得不到保证时,不单是要网络扩容,还需要更换PON和更换用户模块来解决。(按照目前市场价格,PEP比PON经济)。

PON有多种,一般有如下几种:(1)APON:即ATM-PON,适合ATM交换网络。(2)BPON:即宽带的PON。(3)OPON:采用通用帧处理的OFP-PON。(4)EPON:采用以太网技术的PON,0EPON是千兆毕以太网的PON。(5)WDM-PON:采用波分复用来区分用户的PON,由于用户与波长有关,使维护不便,在FTTH中很少采用。

发达国家发展FTTH的计划和技术方案,根据各国具体情况有所不同。美国主要采用A-PON,因为ATM交换在美国应用广泛。日本NTT有一个B-FLETts计划,采用P2P-MC、B-PON、G-EPON、SCM-PON等多种技术。SCM-PON:是采用副载波调制作为多信道复用的PON。

中国ATM使用远比STM的SDH少,一般不考虑APON。我们可以考虑的是P2P、GPON和EPON。P2P方案的优缺点前面已经说过,目前比较经济,使用灵活,传输距离远等;宜采用。而比较GPON和EPON,各有利弊。GPON:采用GFP技术网络效率高;可以有电话,适合SDH网络,与IP结合没有EPON好,但目前GPON技术不很成熟。EPON:与IP结合好,可用户电话,如用电话需要借助lAD技术。目前,中国的FTTH试点采用EPON比较多。FTTH技术方案的采用,还需要根据用户的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

近来,无线接入技术发展迅速。可用作WLAN的IEEE802.11g协议,传输带宽可达54Mbps,覆盖范围达100米以上,目前已可商用。如果采用无线接入WLAN作用户的数据传输,包括:上下行数据和点播电视VOD的上行数据,对于一般用户其上行不大,IEEES02.11g是可以满足的。而采用光纤的FTTH主要是解决HDTV宽带视频的下行传输,当然在需要时也可包含一些下行数据。这就形成“光纤到家庭+无线接入”(FTTH+无线接入)的家庭网络。这种家庭网络,如果采用PON,就特别简单,因为此PON无上行信号,就不需要测距的电子模块,成本大大降低,维护简单。如果,所属PON的用户群体,被无线城域网WiMAX(1EEE802.16)覆盖而可利用,那么可不必建设专用的WLAN。接入网采用无线是趋势,但无线接入网仍需要密布于用户临近的光纤网来支撑,与FTTH相差无几。FTTH+无线接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2、光交换的发展什么是通信?

实际上可表示为:通信输+交换。

光纤只是解决传输问题,还需要解决光的交换问题。过去,通信网都是由金属线缆构成的,传输的是电子信号,交换是采用电子交换机。现在,通信网除了用户末端一小段外,都是光纤,传输的是光信号。合理的方法应该采用光交换。但目前,由于目前光开关器件不成熟,只能采用的是“光-电-光”方式来解决光网的交换,即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用电子交换后,再变还光信号。显然是不合理的办法,是效串不高和不经济的。正在开发大容量的光开关,以实现光交换网络,特别是所谓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

通常在光网里传输的信息,一般速度都是xGbps的,电子开关不能胜任。一般要在低次群中实现电子交换。而光交换可实现高速XGbDs的交换。当然,也不是说,一切都要用光交换,特别是低速,颗粒小的信号的交换,应采用成熟的电子交换,没有必要采用不成熟的

大容量的光交换。当前,在数据网中,信号以“包”的形式出现,采用所谓“包交换”。包的颗粒比较小,可采用电子交换。然而,在大量同方向的包汇总后,数量很大时,就应该采用容量大的光交换。

目前,少通道大容量的光交换已有实用。如用于保护、下路和小量通路调度等。一般采用机械光开关、热光开关来实现。目前,由于这些光开关的体积、功耗和集成度的限制,通路数一般在8—16个。

电子交换一般有“空分”和“时分”方式。在光交换中有“空分”、“时分”和“波长交换”。光纤通信很少采用光时分交换。

光空分交换:一般采用光开关可以把光信号从某一光纤转到另一光纤。空分的光开关有机械的、半导体的和热光开关等。近来,采用集成技术,开发出MEM微电机光开关,其体积小到mm。已开发出1296x1296MEM光交换机(Lucent),属于试验性质的。

光波长交换:是对各交换对象赋于1个特定的波长。于是,发送某1特定波长就可对某特定对象通信。实现光波长交换的关键是需要开发实用化的可变波长的光源,光滤波器和集成的低功耗的可靠的光开关阵列等。已开发出640x640半导体光开关+AWG的空分与波长的相结合的交叉连接试验系统(corning)。采用光空分和光波分可构成非常灵活的光交换网。日本NTT在Chitose市进行了采用波长路由交换的现场试验,半径5公里,共有43个终端节,(试用5个节点),速率为2.5Gbps。

自动交换的光网,称为ASON,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3、集成光电子器件的发展

如同电子器件那样,光电子器件也要走向集成化。虽然不是所有的光电子器件都要集成,但会有相当的一部分是需要而且是可以集成的。目前正在发展的PLC-平面光波导线路,如同一块印刷电路板,可以把光电子器件组装于其上,也可以直接集成为一个光电子器件。要实现FTTH也好,ASON也好,都需要有新的、体积小的和廉价的和集成的光电子器件。

日本NTT采用PLO技术研制出16x16热光开关;1x128热光开关阵列;用集成和混合集成工艺把32通路的AWG+可变光衰减器+光功率监测集成在一起;8波长每波速串为80Gbps的WDM的复用和去复用分别集成在1块芯片上,尺寸仅15x7mm,如图1。NTT采用以上集成器件构成32通路的OADM。其中有些已经商用。近几年,集成光电子器件有比较大的改进。

中国的集成光电子器件也有一定进展。集成的小通道光开关和属于PLO技术的AWG有所突破。但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如果我们不迎头赶上,就会重复如同微电子落后的被动局面。

光纤通信的市场

众所周知,2000年IT行业泡沫,使光纤通信产业生产规模爆炸性地发展,产品生产过剩。无论是光传输设备,光电子器件和光纤的价格都狂跌。特别是光纤,每公里泡沫时期价格为羊1200,现在价格Y100左右1公里,比铜线还便宜。光纤通信的市场何时能恢复?

根据RHK的对北美通信产业投入的统计和预测,如图2.在2002年是最低谷,相当于倒退4年。现在有所回升,但还不能恢复。按此推测,在2007-2008年才能复元。光纤通信的市场也随IT市场好转。这些好转,在相当大的程度是由FTTH和宽带数字电视所带动的。

篇2

一、无线电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下面具体介绍:

(一)3G技术

3G,全称为3rd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目前3G无线电通信技术标准主要有CDMA2000、WCDMA、TD-SCDMA。从技术角度来看,3G主流技术已经基本成熟,CDMA2000由于技术本身的平滑演进特性,进入3G的障碍不大。WCDMA以前受版本不断更新的影响,阻碍了商用进程,但目前主体标准已经定型,具备了规模商用的基础。事实上欧美等运营商已经进入了3G网络部署阶段。TD-SCDMA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该标准将智能无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融于其中,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另外,由于中国内的庞大的市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厂商的重视,全球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支持TDSCDMA标准。该标准提出不经过2.5代的中间环节,直接向3G过渡,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向3G升级。

(二)3.5GHz技术

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MMDS,是工作于3.5GHz无线频段上的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因为其高带宽、建设速度快、接入方式灵活等特点,受到了业界的关注。现在MMDS使用了传统的调制技术,但是未来的技术将是基于VOFDM的,接收端与反射的信号相结合,生成一个更强的信号。这种技术成本低廉,常用于远离服务中心的小型企业接入网,它有时被称为WDSL或通称为宽带无线技术。但这项技术也有其局限性,比如高频段26GHz的LMDS技术受天气影响较大,而3.5GHzMMDS技术在我国又受到了带宽不足等因素的限制。

(三)WLAN(Wi-Fi)技术

无线局域网技术WLAN(Wi-Fi),其技术标准为802.11,可实现十几兆至几十兆的无线接入。我国目前发展的主要是802.11b标准的WLAN网络,支持11Mbps的无线接入。WLAN技术将在特定的区域和范围,特别是热点区域和高速信息接入领域,发挥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补充作用。

(四)WiMAX技术

WiMAX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系统,WiMAX不仅在北美、欧洲迅猛发展,而且这股热浪已经推进到亚洲。WiMAX又称为802.16无线城域网,是又一种为企业和家庭用户提供“最后一英里”的宽带无线连接方案。因在数据通信领域的高覆盖范围(可以覆盖25~30英里的范围),以及对3G可能构成的威胁,使WiMAX在最近一段时间备受业界关注。WiMAX相对于Wi-Fi的优势主要体现在Wi-Fi解决的是无线局域网的接入问题,而WiMAX解决的是无线城域网的问题。Wi-Fi只能把互联网的连接信号传送到300英尺远的地方,WiMAX则能把信号传送31英里之远。Wi-Fi网络连接速度为每秒54兆,而WiMAX为每秒70兆。

二、加强无线电管理的主要措施和手段

无线电通信电技术目前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无线电通信自身的应用和技术特征,导致必须对无线电进行有效管理,以使之规范、安全、稳定的运行。根据笔者的总结,目前加强无线电管理的主要措施和手段主要有:

(一)要增强做好无线电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增强做好无线电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线电频率是宝贵的国家战略资源,应组织专门力量,针对动态情况,严加管理和合理利用。要从国家政治高度、从资源管理高度,深刻认识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内涵,强化大局意识,危机意识,健全管理机制,以适应和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需要。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努力做到无线电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要切实抓好无线电监测网络的建设

无线电监测网络为无线电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技术支持,是无线电技术管理的基础设施。加强无线电监测网络建设就是要将全国分散的无线电监测站(中心)进行优化整合,加强各监测站之间的协作关系,加强无线电监测工作,提高频率资源的有效利用,维护空中通道的畅通,使各种无线电业务相互兼容、正常工作,以维护国家频率的科学、合理、有效使用。

(三)要加强无线电管理的执法力度

无线电技术为无线电通信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应用的增多,国内相关立法应当逐步完善和成熟,国家应尽快出台一部专门的无线电法律法规以适应国家经济和无线电技术发展。无线电管理部门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做到严格、规范,另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做与法律相违背的事,维护法律的尊严。

(四)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无线电管理专业队伍

篇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21世纪,开启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一方面,依托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平台,使社会连接为一个信息体,社会资源交流灵活性提升,速率性增加,多种自动化程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无线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实现社会信息传输结构进一步优化,成为寻求社会技术创新的主要构成部分,移动通讯技术升级,数字信号成为社会信息传输的主导部分,是社会进步的技术代表。

1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无线通信技术,是指借助光纤等新型资源传播手段,实现信息资源迅速传播。当前社会中应用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分为无线光波传输和卫星信息传输两种形式。其中无线电波传输,借助光纤光波实施信息频率传输,一般而言,光波传输的距离在100千米之内,但光波传输的频率接收带较宽,其传输的信号接收性较强,直接性信息传输的稳定性较强,实现无线光波传输,必须在100千米之内建立光波频率接收结合信息传输中间站,光波传输信息的中间站越密集,其获得的信息信号强度越大,其光波传输的信息稳定性就较高;而卫星信息传输,是借助卫星作为信息光波接收的信息平台,这种卫星传播系统具有较强的信号传输保障,较大范围内建立卫星信息接收中间站,形成信号传输网络结构体,实现区域范围内的信息资源综合传播,光波信息传输主要负责的短程信息传输,而卫星信息通讯,则主要是大面积信息通讯覆盖,两者构建起完善的信息通讯传输网络,为社会发展提供全面的信息传输结构体。

2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实际

2.1无线通信技术实际应用率低

无线通信技术是现代社会信息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无线通信信息的接收与传播,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全国覆盖率已经达到95%,为各地信息传输提供全方位信息通讯覆盖保障,但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实际运行结构不完善,信息资源应用性较低;以及部分地区信息资源处理中,无线通信技术的信息传输中间站的数量相对较少,以致在光波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受到地理位置、传输距离的影响,光波信息的实际传输效果不佳,发挥的作用性比较低;或者,无线通信技术实际应用中,存在多个区域共用一个无线通信技术中间站,有些地区多个无线通信技术中间站闲置,两极化的无线通信技术应用情况,也使社会信息传输的效果性较低,对社会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2.2无线通信技术应用范围扩大

无线通信技术随着社会信息传输形式的迅速增加,推进实现系统信息的应用范围迅速提升;依据我国社会信息传输管理部门的相关调查数据可知,2015年,我国社会无线通信的城市应用率为85%,乡镇无线通信应用率为60%;截至到2017年3月,城市无线通信应用率已达到90%,乡镇无线通信应用率为85%。从两组数据对比可知,我国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张,使傳统的无线通信体系的应用压力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无线通信技术的信息管理资源中,以太网信息传输与无线通信技术的结合,也正在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输的主要趋向,同时,社会信息传输的资源利用范围正在急剧性的扩展,使得对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速率要求带来了较大挑战。

2.3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划性低

无线通信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步骤之一,随着现代社会无线通信技术的综合传输延伸,新型无线通信技术的全面更新,有必要做好技术发展向更高层面过度。但从我国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来看,社会无线通信技术网络建设实际性较强,并且已经取得了令人可喜的通讯体系构建成绩,但这种实践与规划同步进行的初级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更宽领域的无线通信体系的构建;

2.4无线通信技术队伍参差不齐

无线通信技术在当前社会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做好社会信息传输,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必然性发展要求。由于我国无线通信技术工程的起步较晚,无线通信技术发展队伍的专业问题上,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发展不足。未来我国无线通信技术如需更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先突破这一发展局面,在国家发展内部寻求人才技术创新突破口,为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提供创新视角。

3无线通信技术通信管理

3.1建立完善的无线通信管理计划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传输技术优化升级,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来源。我国的无线通信网络覆盖率已达到95%,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管理得到了全面升级,也初步建立了完善的无线通信规划体系;使得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信息得到了综合优化,发挥了无线通信信息传输的主要作用,也使现代信息资源得到了应有的保障。例如:依据无线信息传输的实际地理情况,做好区域光波中间站,实施了现代信息处理的综合性规划;其次,实现无线技术的信息传输资源综合分配,避免了无线通信技术信息传输分布结构不均匀,导致区域无线通信资源紧张或者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推进了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化升级。

3.2无线通信技术全面升级

无线通信技术技术全面升级,是确保社会通讯信息管理体系活力的重要措施。当前,基于传统无线通信技术实施的基础上,建立了新型光纤光波传输网络,扩展了光波传输的接收带宽,同时也拓展对光波通信信号的处理能力。推进信息传输技术变革,应满足全国更大范围内的无线通信需要,确保无线通信技术适应社会发展;其次,无线通信技术的全面升级,也可以借助新型网络化平台,建立无线信息虚拟传输空间站,在一个中间站的基础上,建立多个虚拟信息接收分支,每一个虚拟接收系统可以再次进行平方性分解,使得无线信息传输的网络结构逐步密集,信息传输的强度增加,信号稳定性增强,也是现代无线通信技术随着社会发展全面升级的重要体现。

3.3实现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划

随着社会信息化时代对传输速率的提升要求,优化社会无线通信技术的管理结构,做好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规划是关键;其一,需要结合当前无线通信网络架构,建立无线通信技术新模型,分析当前无线技术通讯管理的结构模式,做好无线传输中继站的规划结构图。其二,做好无线通信技术的长远结构规划,实现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平台同步实施,一部分新型无线通信技术开发的同时,也要做好无线通信信息管理的后期维护工作。

3.4无线通信技术发展专业性提升

现代无线通信技术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性的管理,不仅需要进行无线通信技术的全面创新,而且也要实现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升级。无线通信技术开发人员要不断进行自我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视频或者技术研发等方式,进一深入探索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现代社会通信网络的信息化资源创新,提供更具权威性的技术性研究理念;同时,国家也应积极组织对无线通信技术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技术培训和重点培养,为无线通信技术研究队伍发展提供更优越的能力提升途径和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确保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社会人才供应得到全面的无缝对接。

4结束语

无线通信技术是现代社会信息传输的主要途径,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对我国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实际具有初步了解,一方面,社会信息通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无线通信技术市场需求全面扩展;另一方面,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性较强,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需要技术创新;由此,提出相应的无线通信技术通信管理措施,引导我国无线通信在实践中完善,在探索中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技术保障。

篇4

通信技术领域本身是一个高科技领域,对从业人员要求高,但目前由于传统思维的固化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延续,使得管理方式落后,而创新型人才补充不足,培养不够。目前普遍管理人员依然停留在旧有管理模式上,沿用过去的管理方式,使得管理松懈甚至阻碍了科技进步。通信技术的革新最终责任落在基础执行人员本身,其科研人员的培养与传承是现阶段电子通信领域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在技术研发过程中,人员管理松懈是基本问题,且其技术不过硬,创新意识不高,管理标准的不统一也是造成现阶段通信技术领域创新步履艰难的核心因素,培养创新型人才与引进创新型观念是整个行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

2通信技术管理探究

通信技术领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其中管理层面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决定着整个通信技术领域的进步,因此对管理活动各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必经之路。通信技术创新现阶段主要障碍集中表现在与相应的管理方式的不适应,企业内部人员对新型的通信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模式没有贯彻学习,甚至出现了抵触情绪,因此对通信技术的创新应首先从管理活动入手,树立宏观管理模式,将先进的管理技术理论纳入到企业的文化活动之中,以达到企业内部点对点的合作与高效运行。管理创新不能单独进行,要与科技创新并肩而行,以此更好地适应新经济形势下通信技术网络的自身发展需要,企业也要在创新过程中不断做出自己管理活动的调整。通信领域管理创新要求有一个标准化、一体性创新性队伍,如此更好地实现企业与科技的同时进步,一方面要加快引进创新性人才,确立相应的创新奖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对原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整体企业的科技水准。通信技术创新与管理的创新实践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自我想象的结果,是结合全人类的聪明才智,在全球一体化经济模式下完成的一种创新模式。我国自主通信领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自我体系,并且在某些单独领域甚至超过了国际现有水平,在这一突破性背景之下,我国的相关通信领域应该进一步发展相关的通信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通信技术,尤其是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方式,吸纳各个国家的投资项目注入相关通信项目领域,这对我通信技术领域的革新是具有相当重要意义的。通信技术领域的创新不单单是单独创新,对于管理创新应该满足于市场的基本需求,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形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正在缩小,这正是我国通信技术领域创新的黄金时期,有效利用该时期段别国优秀的管理模式与经验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此外,在开展通信技术领域的创新时,要利用通信技术的本身优势,来促进管理创新,如此走向国际市场,与他国形成良性的合作效益。

3结论

篇5

在合理调度煤矿资源方面,通信技术承担着重要角色。良好的通信技术能够保障资源更合理地被利用,能够提高煤矿企业效益与安全度。阐述煤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产调度问题,并就如何运用通信技术解决该问题做简单论述。

关键词:

煤矿生产;通信技术;调度管理;应用分析

0引言

在煤矿企业发展过程中,调度系统正常运作直接关系到煤矿产业的安全生产。煤矿企业具有不同于其它行业的性质,所以煤矿生产过程中几乎都存在调度部门,主要协调煤矿生产过程、收集井下环境情况信息与传递及对突发事件做出应急措施等。目前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并且发展较迅速,从而使煤矿行业调度管理工作更加完善。通信技术作为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技术发展直接影响煤矿生产的安全度[1]。

1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

目前中国煤矿生产条件比较差,煤矿从业人员专业基础与专业技能不同,在实际煤矿管理工作中,调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往往不能根据专业知识实施工作,而只是依据日常经验操作,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目前中国煤矿生产过程中,收集数据之后并不能有效分析信息,导致数据信息丢失,无法及时指导施工过程。为提高煤矿生产安全,必须加强煤矿调度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通信技术能够有效收集煤矿井下或其它工作过程中各方面信息、整理分析并与其它部门分享,从而达到协调、组织的功能,增加煤矿产业效益。在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也在进一步改革。在调度系统发展的前期阶段主要是单机管理系统,在单机管理阶段主要以表格形式收集信息,使用AutoCAD软件对设备等进行图纸设计,并且可以进一步扫描图片从而达到信息储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单机管理系统不能够及时处理最新信息,并且信息保存也不完整。煤矿井下工作必须根据有效信息进行施工,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后期阶段发展主要是网络管理,作用主要是针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文件等及时调度管理。

2煤矿井下调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煤矿企业调度过程中主要存在几方面问题:工作效率低、信息统计功能不完善、报表与调度台账无法及时核对、无法实现动态查看,本文从这几方面介绍煤矿井下调度管理中的问题[2]。

2.1调度系统工作效率低

煤矿生产调度过程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目前煤矿企业调度管理系统工作效率仍然比较低。煤矿生产调度系统由于技术操作不完善,企业不能够将现代网络技术应用在生产过程中,所以生产过程信息不能及时被应用,导致数据不能被集中,而且还可能出现信息记录错误。在实际煤矿生产过程,煤矿调度过程中由于参与工作的部门的单一性,不能够及时有效整理调度信息,而且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降低了调度系统的工作效率。

2.2信息统计功能不完善

由于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特殊,调度管理人员更应该做好信息及时统计工作。在实际煤矿工作中,调度信息不能集中处理、无法及时共享信息,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对煤矿事故安全事件无法做出正确解决方案,从而直接影响煤矿工作的安全性。

2.3报表与调度台账无法及时核对

目前调度管理工作中虽然已完成了对数据的基本收集及处理,然而由于无法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导致数据与调度台账无法及时核对,无法完成实际统计、组织和协调功能。科学分析解决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主要取决于生产调度日报、井下生产状况、工作调度记录等多方面。

2.4动态查看功能无法实现

图形信息管理能够满足煤矿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但是目前调度管理系统无法体现该功能。网络设备不完善,无法将实时动态图应用在煤矿井下安全生产过程中。调度信息管理系统设备技术落后,不能够满足现展对于数据处理的要求。

3建立基于TD-SCDMA无线通信的调度管理系统及优化

信息化成为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象征,计算机技术已普及在各个产业生产中,作为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组成成分的通信技术已被广泛应用。通信技术不再仅限于一个产业,它的发展带动各个行业的进步。网络信息处理方式由终端主机转变到服务器方式,对于数据信息的处理,也从单一封闭式转变为多元开放式,在调度管理系统发展过程中,也推动中国各产业进一步发展。为进一步推动煤矿井下工作顺利进行,必须要建立相应的通信技术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保证安全生产的状况下带动煤矿经济健康发展。将通信技术应用在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能够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规范煤矿生产过程,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3.1通信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优化

在完善煤矿调度管理工作中,企业首先应了解目前国内外在调度管理系统工作方面的发展,积极研究先进的管理技术,然后针对自身企业特点及生产过程具体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信息调度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根据现代的信息化技术,采用TD-SCDMA无线通信技术,将煤矿企业信息传播与语音、视频等结合在一起。通信技术与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有利于人员了解煤矿井下工作环境,并能够及时有效指挥现场情况。煤矿生产中使用的通信技术TD-SCDMA,它的发展应用基于3G移动互联网、光纤网络、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在煤矿应用过程中,TD-SCDMA应该在系统容量、网络复杂度等方面优化。系统容量减少后,各个部分可以在同一个设备中完成各自功能,实现集中调度信息处理[3]。

3.2调度管理系统与TD-SCDMA矿用无线通信的特点

在施工过程中,系统利用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和电信工程设计,建成TD-SCDMA无线专网,可以实现井上和井下3G移动,以保障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更换设备等,使煤矿施工能够顺利进行;相关管理人员能够利用先进的无线设备进行信息交流,利用信息收集和分析功能达到即时通讯的目的,保障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管理人员指挥煤矿施工各阶段;利用调度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资源合理分配,根据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实际生产情况合理分配劳动力;能够有效储存数据,有利于查询收集到的数据;系统可以对各用户进行多点漫游转接;通过建立完善多网调度系统,能够对用户进行多级管理[4]。

3.3煤矿井下通信技术的基站设计

TD-SCDMA3G通信系统在煤矿调度管理中安装完成后,要不断进行测试及优化,使其能够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发挥实际功能。针对煤矿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考虑TD-SCDMA3G核心网络系统、3G基站在井下环境的应用设计及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优化发展。3G移动通信系统和地面信息运营结合在一起,形成调度信息管理系统核心部分,在进行井下通信技术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对通信技术基地的科学合理建设。井下工作环境恶劣,为保障施工安全,所使用的通信技术设备和其它设备都要符合国家规定安装使用标准。在煤矿行业发展过程中,调度管理系统是整个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的指挥中心。调度管理系统将各个部分的信息集合在一起,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处理分析。目前阶段煤矿行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该不断更新及完善调度管理系统,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快速发展的通信技术带动了煤矿产业安全发展,提高生产效率。

4结语

网络信息化煤矿管理系统已成为煤矿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保障煤矿井下生产的安全性,必须要建立、完善煤矿生产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信息系统真正运用在实际生产中,提高生产效率。针对目前中国煤矿生产现状及问题,相关人员需要完善调度管理信息系统。通信技术在提高生产安全性的同时也能够提高煤矿生产工作效率,利用无线技术,能够延长系统使用寿命,能够更好地做好各系统间的协调工作,从而为煤矿工作生产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

作者:郭延玲 单位: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辛置煤矿

参考文献:

[1]朱丙月.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煤矿现代化,2009,3(3):32-35.

[2]刘涛.通信技术在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5,1(1):73-74.

篇6

通信传输即利用不同的方法将用户之间的通信信息进行传输,而传输的方式主要取决于用户的需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而通信行业的主旨是服务,因此要求通信公司必须利用现有的资源对通信质量进行提高。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即是对目前的通信媒介进行改变或优化,通信公司在选择通信媒介的过程中可以与用户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不需要参照统一的选择标准,综合考虑各个方面,降低公司的运行资金,制定出最好的选择方案。对于当前的通信系统来说,通信传输资源的基本组成分别为:第一部分是传输机房。其作为信息数据传输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原始的信息管理部门,只有提高其信息处理效率以及处理水平,接下来的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第二部分是配电机房。其作为通信传输的最后环节,主要功能是对外线资源进行协调以及管理;第三部分是剩下的部分,这部分比较简单,主要功能是利用各种部件以及设备进行数据信息的传输。从通信传输资源的基本组成可以体现出通信传输系统的规范性以及系统性,而每个组成部分都具有特定的管理范围。因此,为了对数据信息进行高效的传输,通信传输资源的各个部分之间必须进行配合,形成统一的整体。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

在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中增加GPS技术也可以将通信的传输资源以及数据的可视化管理水平进行提高。该系统实现了很多功能,例如GIS地图操作、文件系统管理、视图窗口管理、GIS图层管理、专用业务、系统的维护以及信息通信管理等。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在对数据进行查询的时候可以利用软件左边的树状结构,其详细的列出了不同的GIS信息的管理数据,管理人员只需要双击目标数据就可以得到查询结果。技术人员除了需要整理系统数据之外,还需要在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时候运用其他有关的技术。只有对全部的资源系统进行整合,才能使得信息资源的管理满足数字化以及可视化的要求,这项举措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效率的有效提高,同时也可以使得信息管理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通信传输资源管理系统不同于以往的GIS技术系统,通信传输资源管理系统在分析电子地图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不仅仅可以完成通信信息以及数据的高效传输,也可以在获取资料以及处理和维护数据方面起到很大作用。由此可见,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很好的促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2.1运用的主要技术

笔者在此主要是把目前的的空间定位信息系统(GPS)以及管理信息系统(MIS)进行结合,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基础上将其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在对人井资料位置示意图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利用GPS技术。因此,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需要利用GPS手持定位的方式对人井示意图中的位置信息进行实际信息的采集,然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转换,得到可以在GIS软件中处理的数据类型,最后再依据人井示意图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测量中产生的误差进行修正,这样才能得到数字化的、系统可用的人井图。

2.2构建通信传输资源管理系统的方法

通信传输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是十分复杂的,因为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系统会获得多种信息类型,而且会涉及其他不同的领域。由于通信传输资源的数据类型比较复杂,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空间地理特征十分鲜明,设备之间具有复杂的逻辑关联。所如果系统没有被实现,那么就不能对通信传输资源中的逻辑关系进行准确的定义,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通信业务之间复杂的逻辑关系。正是由于这些复杂的逻辑关系导致了用户的真正需求没有得到明确,甚至影响了用户对系统目标的理解。所以,通信传输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为了制定完整、有效、一致的研发方案不仅仅需要与用户的需求相结合,也需要适应用户需要的改变。

2.3培养相关的技术人员

虽然我国从来不缺乏技术性人才,但是为了保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信息技术的管理质量以及水平进行提高,可以将技术人员整体的素质进行提高,实现人才培养的最大化。人才是促进技术实行以及发展的关键,也是构建通信传输资源管理系统过程中的重难点。由于通信传输资源管理技术具有多样性,实行过程复杂,因此需要很多相关的技术人员加入。

2.4系统的实现

为了保证通信传输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得到很好的实现,需要在构建系统的时候适当的将工作难度降低,并且将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进行提高,将系统的发展模式进行商业化改革。美国微软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开发公司,该公司的各项技术是完善的、成熟的。所以,在对系统页面进行构建时可以效仿微软公司的构建方式,这样可以促进用户更快的掌握实际操作的方法。这种方式即可以将用户的操作负担减轻,也便于信息管理部门及时有效的对信息进行监控以及完善维护。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通信工程技术;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信企业的通信工程的技术传输管理方面领先于对手,甚至领先国内外,必然可以增强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另通过对通信工程的技术传输进行管理,可使资源的配置达到最大化,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以效率促效益,也可以使企业长远发展,高效发展。对于现在通信工程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在意识上高度重视,努力解决,以迎合企业的发展需要。

1.通信工程的技术传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通信工程的技术传输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方面大大地影响了通信工程的建设,甚至制约通信企业的发展。对这些问题的介绍如下:

1.1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较低。管理什么?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的目标是为了达到组织目标的最大化。管理的职能活动是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如果能够将充分进行管理的职能活动,那么企业定能科学、长远发展。一个企业的管理班子的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指导该企业的所制定的发展策略是否足够科学、合理。通信企业缺乏高端的管理人才,致使无法对通信工程技术传输进行有效的管理。尤其在通信工程技术传输人才的缺乏,使得现有技术人才无法满足要求,无法应对日新月异的传输技。通信工程的技术传输管理水平无法提高,企业也无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管理的安全性缺乏。由于网络结够较为复杂,有关技术人员的技术局限性,因此在进行网络的构建时,无法面面俱到,容易出现一些漏洞,导致通信工程在技术传输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出现风险或故障。在这个网络时代,网络通信安全恰恰是人们最为重视的,如果通信企业无法迎合人们的需要,那么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何谈继续向前发展。所以,在通信网络建设的工作中,安全性建设是重点。

1.3传输线路质量缺乏保证,缺乏管理。众观所有通信企业建设局域网络,其采用的传输线路维护一般都不是出自自家企业,而是依靠外包的线路完成,因而质量的合格程度就无从保证。目前很多企业,仍旧没有对传输线路的质量予以较多的关注,没有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研究和开发传输线路并组织专门人员实施较为合理的管理,殊不知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对传输线路的质量也是有较大影响的。

2.对策及建议

2.1制定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目标,全局把控。企业要着眼于长远,以可持续发展为最高的发展目标,制定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管理目标,将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管理工作放在发展战略的首位,明确通信工程的技术传输管理对于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监控与预测方面的重要意义。不仅如此,还与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收益有重要关系。

2.2对传输设备、线路加强管理。要保持传输设备性能的稳定性,必须选用高质量的设备,在日常运作时还需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保证传输设备正常工作。另企业在构建网络通信时,根据企业的运行规模及通信功臣建设的需要,利用各种无线的监控设备,基于有效的数据分析,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施行之,以便能够取保网络的运行质量,还可避免由于性能差异在运行中产生的故障。选用对传输设备时,确保其出厂合格,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及时进行维护检修,保证其功能正常,发挥性能。如此,还可节约维修设备的成本。关于传输线路,企业的需根据企业的基本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质量高、性能较好的线路运行方式,着重加强系统维护中的自我修复和故障排除功能,并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维修为辅的指导方针,防患于未然,使其在网络运行过程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针对突发的各种传输问题,也能够完成修复线路的作业,确保系统正常运作。

2.3贯彻管理理念,合理进行各种资源的配置。科学的管理能够使通信工程技术传输高效率作业。必须在企业内部,选用一些管理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技术人员,对通信工程技术传输实行有效的管理。此外,还需优化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实现系统运行的维护、监控、管理方面的现代化。好钢需用到刀刃上,只有将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用在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当前的网络时代,信息是一项重要的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财富,哪一方先掌握了重要的信息,那么则是掌握了商机,拥有了较高的竞争力,在市场上占有较好的位置。

2.4对人才和技术实行标准化管理。要坚决贯彻“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方针,将通信工程技术传输方面的人才和技术引进来,提高企业的经营和运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完善企业自身,将企业推广到更大的市场中去。企业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如今,人才亦是重要的生产力。企业必须组织先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提升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使之与企业站在同一个发展水平线上。另还需特别引进高精尖的人才和高端的技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通信工程技术传输领域的科学、优秀的案例,从中获取适合企业发展的经验,将人才和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2.5规划目标,制定发展策略。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一个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在汹涌的市场潮流中屹立不倒,就必须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并严格贯彻落实。因此,针对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管理,首先要做好目标规划,只有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才能更好地指导企业在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各类型的工作,以便更快、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另企业还需对实际工作加强指导,从数据的分析出发,建立数据模型,还需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参照其他部门优秀的规划管理经验,综合利用,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

2.6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俨然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品。人们非常注重信息的安全。信息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由信息的传输过程所决定。为满足人们的需求,通信工程建设的企业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完善通信工程技术传输方面的内容,比如加强传输故障的排除功能,及时修复漏洞的功能,对潜在危险信息的防范和处理功能,及时备份重要数据的功能等,确保网络数据的正常、顺利、安全传输,保证人们进行网络通信的畅达性。

此外,还需在技术方面有所拓展,及时研发新技术,促进传输产品的升级,保证传输产品的先进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传输信息的安全性的要求,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保证企业有中式的用户群体,进而保证企业具有长远发展的潜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信企业必须极力采取措施提升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管理水平,同时不可操之过急,还需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而通信传输技术的开发商和经销商,必须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集思广益,在企业的内部进行头脑风暴,将人力资源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以提高通信传输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经济收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J]。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2011,(5).

篇8

剖析了我国煤矿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概述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的构建以及对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的构成、功能、应用实例的介绍,对通信技术在我国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前景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通信技术;煤矿生产;系统;运用

煤炭在我国国民生产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煤炭的生产调度技术管理的水准,成为保障煤炭产业发展的基石。虽然通信技术已经在我国的煤矿生产过程中得到了比较好的应用,但是在整个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上仍然存在分散性、不连贯、不系统等缺点,不能通过运用通信技术获取相关生产信息,从根本上解决煤矿生产过程中所衍生的各项问题。因此,目前亟需将通信技术运用于我国煤炭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去。

1通信技术在我国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前景探析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14年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6.3%和14.3%,重特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2.5%和10.5%,连续21个多月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说明目前我国煤炭安全生产的形式呈现逐年好转趋势,但是,当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煤炭主产国相比较,我国仍有10倍的差距。深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煤炭地下开采量占比高达95%之多,小煤矿占比多,灾害频发,另一方面,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信息化程度不够完善[1]。因此,我国亟需利用通信技术实现这一目标。随着通信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受益良多,我国煤矿生产调度管理中的运用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煤矿生产调度是核心工作。传统管理模式中,电话是获取各种生产动态的主要途径,日常各资料统计汇总工作是以手工记录为主,存在着工作琐碎、信息传递不及时、误差大、记录方式不统一、不规范等缺点。基于通信技术构建一个煤炭生产调度管理平台则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以上问题。

1.1煤炭生产调度管理系统利用VPN构建一个煤炭企业的内部加密网络,厂矿领导通过对整个VPN网络的控制来实现整个内部网络的有效运行[1]。在内部网络中,各生产部门或者科室是相互连接,相互监督的关系。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计划科、安监科、通风调度、综采队、掘进队和其他有关部门通过内部网络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完成生产调度信息的各部门采集,获取产量、掘进进尺、外运、瓦斯抽采、煤炭洗选、安全情况通报等信息。其通信连接方式如下页图1所示[2]。

1.2系统功能简介

1.2.1实现数据的分布式上传在保障煤矿日常安全生产、作业人员自身安全上,煤矿重大灾害预警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3]。普遍应用于各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瓦斯实时监测、报警与断电系统等,在预警方面不能及时预警,不能满足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性的保障。因此,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非常迫切。而基于通信技术构建的生产调度系统平台可以通过检测,掌握各项安全信息,并汇总上报,以备管理人员及时作出反应。各班次的生产开采情况由采煤队和掘进队通过系统本队组上报数据;生产计划由生产计划科组织信息上传;矿井安全动态、通风情况、瓦斯情况由安监科统计上传。

1.2.2优化数据统计分析方式按照一定的时间段如日、周、旬、月、年生成煤炭产量、掘进进尺、安全情况等数据,使各生产管理部门及时地掌握各项生产信息,对已经存在的生产问题进行改善,同时也可以根据已有数据,及时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不断完善。

1.2.3合理分配各项资源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可对作业劳动力,设备、雷管、炸药的使用进行合理调配,既保障了供应,也实现了节约生产,同时可保障煤矿生产作业的安全性。

1.3煤矿生产调度信息的生成系统平台可以根据各个单位填报的调度信息日报表,全面系统地显示出全矿的生产情况,相比传统的记录方式而言,查找方便,错误率也大大降低[4]。各项数据清晰明了,对于有关部门和领导及时掌握相关的生产信息非常有意义,极大减少了信息处理者的工作量,也有助于对数据的分析和上报。

2利用通信技术构建煤炭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的应用实例解析

2.1生产管理调度系统中全矿井安全生产信息调用目前,通信技术在全矿井安全生产调度、避险和应急救援中得到较好的运用。如,基于矿井无限传输衰减大、发射功率受限制、设备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防护性能好、电气防爆、电源电压波动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提出多基站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矿井移动通信与应急通信系统性能要求和方法,研制成功了基于WIFI的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等。这种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井下人员与地面沟通联系,及时解决生产等相关问题。该信息可由安监科进行报送,保障矿井安全信息的及时通报、共享。

2.2生产管理调度系统中井下人员位置的监测通信技术在全矿井安全生产调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防止工作人员靠近危险区域,对事故采取应急救援,而且可以考察作业人员的出勤率等,为煤矿的安全生产调度提供了保障。基于GPS信号无法覆盖全矿井,以及无线传输在矿井巷道的传输过程中衰减大等,通信技术已经在煤矿井下人员位置探测系统中得到运用。其技术要求体现在:识别卡与分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应大于10m;识别卡位移速度要大于5m/s;识别卡并发数量要大于80个;系统漏读率要小于10-4;识别卡数量要大于8000个等等。其装备要求体现在:将分站安置于每个人员出入井口、开采重点区域出入口,以及以下盲巷等限制区域;为了准确监测持卡人员的移动情况,需设置2台以上的分站或者天线,并且在巷道分支处设置分站或者天线。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利用生产管理部门和厂矿领导及时跟进人员位置信息,做到人员监管实时监测,心中有数。

2.3通信技术在煤炭安全生产远程监控系统中的运用目前,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被使用的煤矿供电、排水检测系统,胶轮车运输监控系统,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等,充分保障了井下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有效减少和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减少事故发生率、生产工人死亡率、百万吨死亡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项信息的及时报送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助于相关管理人员根据实时信息进行合理判断和决策,保障厂矿生产的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党文刚.通信技术在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4(12):9-40.

[2]夏智.煤矿生产调度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C]//第21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3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册).北京:中国煤炭学会,2011:672-676.

[3]周艳平,王科鹏.DMIS系统调度自动化运行管理模块应用[J].云南电力技术,2012(6):35-37.

篇9

关键词:通信工程;管理路径;发展趋势

1 通信工程及其管理概述

1.1 通信工程管理技术特点概述

通信工程管理技术作为确保我国通信工程良好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不仅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同时由于技术上较高的要求以及专业程度化高,因此也增加了建设的难度;其次通信工程的技术的专业性较强,因此为了确保通信技术的正常使用一般情况下只能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最后,通信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核算工作并不能准确的预测通信工程的成本总额,这是因为在通信工程活动中,不同的材料用途会导致价格出现差异,因此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2 通信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管窥

2.1 成本管理技术应用

成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工程效益的高低,因此利用相关的管理技术对成本进行管理是保证通信工程整体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工程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设计方案管理中,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方案等方式来提高工程成本的控制力度。而在工程建设阶段,成本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例如对施工材料的购买和使用进行管理,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还要严格的控制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在租赁或者采购相关施工设备时,对使用资金进行监督等,这些手段都能够起到控制施工成本的效果。

2.2 进度管理技术应用

项目施工的进度与成本一样都与通信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挂钩,因此除了做好成本相关的管理控制工作外,也要重视进度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进度和成本消耗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协调好两者之间的联系能够保证通信工程的顺利进行。为了做好成本与进度的协调工作,第一要从工期和资源协调这一方面入手。首先需要优化相关的施工工序,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以有限的资源来压缩工期的目的,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有限资源能够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还能过缩短工期,减少施工成本。第二,对关键工程进度进行管理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关键工作是保证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础,因此做好统筹资源、进度以及质量三个方面的工作,就可以在保证资源效率最大化,施工质量有保证的基础上减少工期;第三,有效控制工程的进度,同时协调好各部分之间的工作,促进各方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做好相关的铺垫,以此来提升施工的效率,进而大大缩短工期的效果。

2.3 质量管理技术应用

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技术是通信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可靠保证,通常情况下,通信工程的质量管理技术主要由以下几个内容组成;首先是事前控制技术。所谓的事前控制技术就是要在工程开工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和设计工作,一方面要确保工程的施工与工程设计的要求相符,另一方面能够确保后续工作的正常开展,从而确保施工工程的进度;其次则是事中控制技术。事中控制技术作为通信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质量管理技术,在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质量能够对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较大的因素,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采取并落实相关的质量管理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最后则是事后控制技术。事后控制技术主要应用在工程项目竣工后的质量检验方面,这样能够切实的保证工程的质量与工程要求相符,进而投入使用。

3 通信工程领域的技术管理路径

3.1 成本控制

在对通信工程中的成本进行控制时,不仅要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加以了解,同时还要掌握通信工程的路线运行条件、施工的气候状况等因素,这样才能设计出最符合工程发展的施工技术方案,以此来减少工程的技术成本和施工成本。此外,还要培养一支专业技术过硬,施工技术水平高的施工队伍,通过技术培训,讲座的方式来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并在施工过程中辅以有效的安全防范方案来确保施工人员的人生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另外,为了降低工程的返工率,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切实掌握施工所需的施工工艺,熟悉相关的设计方案,以此为依据进行施工。同时还要重视施工进度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关的资源分配工作。

3.2 培养技术人才

近年来,我国通信工程的发展速度不断的提高,通信需求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由于通信行业的人才供应跟不上需求,因此为了稳定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提高其创新能力是势在必行的。

3.3 光缆的数字化管理

在通信行业中,光缆作为其重要的传输工具,光缆线路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通信工程运行的质量。目前,“8”字型、OPGW、ADSS这三种光缆线路是通信工程中最常见的光缆线路,我国的光纤通信网络则是由关断机以及光纤线路组成,光纤通过新网络不仅能够实现我国城市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同时也为城区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对光缆进行数字化管理,可以在管理系统中输入相关的线路名称、光缆类型以及CAD图纸走向图,从而当光纤线缆出现故障时为其抢修提供技术支持。

4 通信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

通信服务业以及通信制造业组成了我国的通信行业,然而就目前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网络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我国通信服务主要依靠与网络技术运营来实现,其中最主要的技术为数字微波中继通信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是我国通信工程主要发展的技术之一。

随着我国4G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为我国通信的制造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推动了我国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例如三星、摩托罗拉等国际大型制造企业开始与中国进行合作,在中国生产相关的产品,这也侧面体现了中国通信制造行业在国际中的地位。

随着人们通信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信息的类型不断的增加,因此大容量以及宽频带的传输技术在通信行业中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真实由于光纤频带的宽度能够大大满足信息传输的需求,不仅能够减少成本,同时还能过有效地提高效率,因此光纤技术开始普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此外,从技术成面的发展趋势来看,WDM技术会不断提高信道的速率,并增加信道的数量等方向发展。

5 结束语

随着通信工程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更好的通信服务,但是在我国通信工程属于密集型生产行业,因此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此外,通信企业想要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加强通信工程技术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通过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对通信工程技术进行管理,以此达到提高竞争力、节约成本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卓俊.浅析通信工程项目中管理系统的技术操作[J].通信设计与应用,2015(06):56-57.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电力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与科技地不断进步,电力行业也在持续发展,并且各行各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要求日益增高,从而电力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在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前提下,电力系统中使用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一种趋势,信息技术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高效性。并且通过调查分析表明,电力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其突出的功能也正渐渐表现出来。电力行业应顺应这种趋势,通过国家的基础设施以及政策的作用,逐步提升自身信息技术的水平。信息技术在保证电力系统科学、高效运行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程序、相关环节、各个区域等对电力管理系统的合理运行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基于上述观点,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具体论述。

1 信息通信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

在整个智能电力网络体系内,信息通信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可以给予电网一个十分高效的信息双向流通渠道。这个通道有其独特之处:高效、双向、及时、集成等,而这也作为使电力系统智能化的根本所在,因为全部的数据库内容、各种信息等必须要经由这个渠道传递出去。因为电网四通八达,需要将家家户户连到供电处,经过信息通信技术的作用,在连接每一家每一户的同时,使得整个系统体现出动态化、科学化、高效化。通信信息技术的完善,可以使得智能电网能持续不间歇地自我调控与自我监督。利用先进的通信手段,使其最基本的特点得以展现。它还有其他功能,例如监测干扰情况,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补偿,对电网的电能进行再分配,以防止不必要的问题发生。信息通信技术所要达成的目标以及关键点主要有两项:首先是通信系统的结构要鲜明,即确定为开放式的结构,该类结构系统可以满足全部设施“即插即用”的要求。其次是技术标准尽量要规范且统一。因为此举便于对系统进行修护和升级,同时也是对各个生产厂家提出了规范化要求,最终从宏观角度讲,有利于整个产业的水平发展与提高。伴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更多的企业将其应用构造布置在网络平台。因此将电力系统配网调度计划管理系统建立在网络环境下,也是很有必要的,这适应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非集中式调控手段通常要求信息交换更加迅速更加复杂,这就使得对电力行业的要求标准更加高,主要针对其信息传播是否达到及时、安全以及稳定等标准。换句话说,如果企业可以做到信息的及时、可靠,那么便可以很快的占领电力市场,获得成功。

2 信息技术在电力调度系统中的应用

首先,在调度方面,我国的电力系统已经开始大量使用相对前卫的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系统信息化保障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和进步。例如,目前水平较高的数据采集以及监控与电力系统智能调度系统,为高效、高质量地提高电力综合调度功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的电力调度系统正在不断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系统、电力调度信息系统等这些类引领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进行研究。其次,DTS信息技术在调度电力过程中的实际情况。DTS信息技术的具体实质是一种模拟系统,其目的是在电力系统调度的过程中,更有效的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电力调度员的业务水准。对于在电力调度工作中起到的巨大作用,DTS信息技术主要展现在以下几点:可以模拟以及再现电力运行过程中的不同运转情况以及分析故障,这就可以使得电力调度员的防范意识以及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之前得以提升,使工作人员能够在当前电力调度系统整体环境以及数据信息下及时的排除故障,保证系统合理规范地运行。3 信息技术在电力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对电力检测系统而讲,保障整个电力网络的安全性、规范性、高效性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使得信息技术为电网的智能统一监测这一功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通过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对综合采用信息调度数据和某一高端技术手段对电力调度的信息以及数据进行规划和结合,这样既能够对调度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又可以对不同区域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智能监测。因而当代的信息技术手段,使得我们的电力监测形成一个系统,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并且如果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综合调度能够切实有效的防止大量的连锁故障,这就对电网运转的质量和效果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使得整个电网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增强信息技术在管理电网人力资源方面的力度以及提升控制设备设施能力的层次。电力系统稳定有效地运行对信息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目前信息系统智能获得相关数据以及信息的能力要切实提高,从而更好地降低成本费用,并且能够提升电力系统地运转效率。除了以上标准,还要求现代电力系统所能涉及的工具到位率高,针对该类问题,可利用有关的参考指标来进行科学合理化的管理,并结合目前已有的工机具管理系统,智能地保证工机具的能力指数系统符合标准。在保证电力网络高效、稳定运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必须要实时、精确地掌握各类信息。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总会有些信息因素变化情况不大,变化幅度小或者自动获取的指标不易得到,例如生产制度,预案方案,规章流程等这些因素,我们可以利用自动默认这种方法以期降低维护数据以及信息时所需要的必要工作量。

4 信息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信息控制技术传输在控制电能在电力系统流转的环节中,主要是将控制技术作为重要因素对电网实施调节和控制。该类技术的要点在于输电、配电以及有效预防供电过程的中断、监控电力质量。控制技术能够监测电力网络系统的各类数据,尤其是其中的关键重要数据,并且能及时合理地作出反应,对于所发生的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控制技术的判断功能作为其主要特点之一,主要根据专家系统,而专家系统的具体含义是,它可以设定有关系统正常运转的某些项参数区域,在该合适的区域内,系统可以正常的运行,一旦在这个限度之外运行,则控制系统能够做出反应,然后向相关的设备传递该反应信息。所发出的控制信息的特点是它以数据形式作为依托进行传递和储备,然后由相关分析软件与分析工具进行处理。

5 结语

在保证电力网络合理运转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发展起来的信息系统管理逐步提高了电力系统管理的数据化,并且科学稳定地提高了电力的各个环节、相关部门、不同系统间的联系和交流,又通过与当代信息技术结合,更加有效地保证配电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时性。本文通过大量分析和讨论电力网络系统的结构模式和作用功能,融合该行业前辈一些得到肯定的思想和成果,拓宽延伸了电力配网调度管理系统的信息所涉及范围,使每个电力部门、各个位置都可以根据数据信息及时对电力流转、运转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很好地解决发生的各类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电力不同部门可以彼此分享信息,相互了解,从而降低的成本,更重要的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导致失真的可能性,进一步保证电力系用的安全运转。

参考文献:

[1] 徐新桥.信息技术与体制变革——从电力工业的发展看信息技术对体制变革的促进[J].经济管理,2007,(6).

篇11

[关键词]物联网;RFID;电力通信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395-01

前言:本文结合电力通信的特点,首先分析电力通信机房管理的实际需求,提出一套应用RFID、传感器等技术的解决方案;然后针对安全管理主要需求,设计一套电力通信机房管理系统,重点设计机房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提升电网通信机房管理水平,全面保障电力通信安全稳定,保障电力重要业务的正常运行。

1.RFID技术应用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能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和传输特性,对静止或移动物体进行自动识别。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的硬件通常由射频标签、读写器、读写器天线和计算机等组成。RFID技术最常见的应用是通过一个识别码唯一的标识一个物体。这个识别码信息存储在附有天线的集成电路(IC)里,IC和天线一起封装在电子标签中,再将电子标签安附在待识别物体上。当工作时,由读写器读取出电子标签中的信息,将其传输给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将该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或者在数据库中找出与该信息相匹配的信息,再进行相关处理和操作。电力信息通信作为供电企业重要的发展基础,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和电网调度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承担着生产经营等多方面业务的信息传递与交换。中心机房作为电力信息通信网的核心节点应当加强管理,保证中心部位的安全可靠。

2.电力通信机房管理RFID技术需求分析

把传感器嵌入到RFID芯片中,可以记录物品所处的温度、湿度等环境信息;也可以视为将RFID嵌入到传感器中,这样,RFID在传感器网络中就充当了传感器标识和通信协议的作用;或者将执行器件集成到RFID芯片上,从而使RFID具有了控制功能。在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中,无线射频识别作为物联网最底层的基础性构件,是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作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物联网中所有的个体“身份”信息都需要RFID、感应器等基础产业支持。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且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信息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并对物品(商品)进行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最终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3.设备安全管理

电力通信工程中人员安全管理是很重要的。通信机房应对进出机房的人员进行控制,只允许通信运维及管理人员进行正常检修维护工作。并具备远程可视化监控的功能,可以对现场工作的时间地点、工作情况进行监护和指导。还应该注重设备机房的环境温度管理。通信机房应具备24小时监控功能,随时机房内部的温度、湿度等各项指标进行监控,以发现意外情况及时处置。通信设备对机房的温度有着较高的要求。温度偏高会使机器散热不畅,使晶体管的工作参数产生漂移,影响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严重时还可造成元器件的击穿损坏。通信设备在长期运行工作期间,机器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较为适宜。湿度对通信设备的影响也很大。空气潮湿,易引起设备的金属部件和插接件管部件产生锈蚀,并引起电路板、插接件和布线的绝缘降低,严重时还可造成电路短路。空气太干燥又容易引起静电效应,威胁通信设备的安全。一般说来,机房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范围内较为适宜。通讯机房要严格执行消防防汛管理要求。通信机房应应装有温度烟雾感应器及防火报警探测头,在遇火情时系统自动报警,及时采用灭火器扑灭火源。通信机房还应有防漏雨、漏水报警装置,在漏雨、漏水时能够及时报警避免设备进水短路损坏。动力电源管理也应该注意,通信机房应使用双路电源供电,在一路电源中断的时候可以人工切换到另一路。并且对电源、蓄电池各项参数、各设备负载情况有实时监控,便于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与预测。根据以上需求进行分析,需要完成两个系统的设计。一是应用RFID及传感器技术相结合,对环境温度、烟雾防水、动力电源等各类信息分别进行采集,通过无线信号传输至机房管理系统,设计一套高效的动力环境监视系统;二是需要设计一套门禁及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发放相应技术管理人员RFID卡片,辅以视频监控的实时监视,对人员进出、机房内工作状况进行实时监视与管理。所以为了保证通信机房正常运行和设备控制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对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对潜在的技术问题进行预防,在通信机房正常运行阶段保证一切设备的完好,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

4.电力通信机房管理系统设计

通过在电力通信机房内大量增加各类型监控数据采集点、视频监控点,对机柜及其内部设备等固定资产加装RFID电子标签,机房出入口及机柜内部安装RFID识别设备等手段,再结合设备管理一体化监控平台,实现设备全面可视和信息实时更新,能够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设备资产的使用流动情况。监控层由各类型传感器、IP高清摄像机、RFID标签、RFID读写器、天线等部分组成一体化监控系统,同时,通过RFID盘点系统,也可以实现备品备件库房管理。机房门口配置特定的监控装置,主要由专用天线和读写器组成,设备出入机房时,实时记录设备的信息并传输到监控系统;RFID手持读写器主要完成设备信息在系统中的初始化存储和设备巡检工作。通过手动扫描的方式,读取各设备的信息并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系统,从而建立了各设备信息的初始数据库,这样管理人员通过手持设备读取设备标签信息可迅速了解设备的状态,提高了效率。部署一套门禁系统,通过RFID身份验证卡实现对机房主要通道的人员控制并记录;在机房关键位置安装高清IP摄像机,协助对现场设备状态、人员工作情况加以监护和管理;利用远程可视化便携终端实现对现场操作的技术支持和协助。温度探头和电压电流传感器安装在设备的表面,烟感探头、水浸告警绳放置于机房内适当位置,主要对设备的温度、烟雾、水浸、电压、电流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控。整体设备监控系统部署在后台的中心服务器上,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呈现设备的信息,管理人员通过监控终端可实时地了解设备的状态信息。

总结:电力通信作为电力行业的专用通信网,是随电力系统的发展需要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它主要用来传输电力专用业务,以保证电力专业化生产正常高效地进行。电力通信最重要的就是技术设备安全可靠,保障电力业务正常运行。因此,电力通信机房的管理要求也就更加严格,需要有更加实时、全面的信息监控手段和管理措施。但是现阶段我国的电力通信行业不可避免得还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所以更要积极发展技术,培养更多的技术方面的人才,加强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并且不断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全面保障我国的电力通信工程质量,为国家建设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闫磊.基于RFID的电力通信机房可视化监控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2012,5:1-32.

篇12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通信技术;通信协议

信息技术发展逐渐加快基础上,我国企业事业单位发展也在不断提升,信息管理系统中积极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管理的高效运转。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对其管理效率至关重要,信息管理系统构造强化,需要依靠计算机通信技术为基础。计算机通信技术及运用,能够更好的提升信息管理系统的智能化与高效性。

1计算机通信技术结构特点以及通信协议

计算机通信技术,是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重要产物,计算机通信技术对数据传输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够保证计算机彼此之间对数据进行有效传输,尤其是计算机通信技术,对通信网络具有层次性的划分,同时在不同层面上应用不同的网络形式。结合统一的计算机通信系统依托为基础,及时将数据进行有效传输,并且计算机终端能够相互识别,维持计算机正常通信。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不断发展期间,通信结构的调整与通信协议属于计算机通信技术中重要的技术指标,对通信结构、通信协议展开研究过程中,需要将其视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分析。当前来讲,计算机通信技术,结构与通信协议之间进行了整合,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同时相互牵制影响,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功能也得到了提升。结合当前IOS提出的建议,网络结构模型都属于开放性系统,这是七层协议中的一种,包含物理层协议、网络层协议、会话层协议、传输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表示层协议、应用层协议。所谓物理层协议,主要是计算机通信技术中相互连接的系统之间,信息能够实现透明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两个通信计算机之间建立数据链路,维护数据信息的安全,这属于数据链路层协议。在网络层协议主要是保证计算机通信中子网与高层次结构中的网络之间稳定连接,结合子网运行路径对提供数据的界面进行选择等。

2计算机通信技术中物理层技术应用

物理层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技术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为信息传输提供更多的通道,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为了更好的将物理层信息技术应用到信息管理系统中,需要对其纵横交错的信息传输物理通道进行梳理,提高其可靠性,同时对物理层技术的频谱效率、蜂窝环境以及误码率都要进行考虑,提高物理层信息技术的适应性,保证其能够更好的适应信息管理系统环境。对于提高物理层市盈率的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首先采用窄带数字进行调制,保证信息通道的安全,同时为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保障;其次是利用拓展手段,对频谱进行调制,保证频谱准确,提升准确率基础上为信息管理系统信息传输创造更多的通道;再次是利用序列扩展的方式对频谱进行扩展,当然序列扩展需要采用直接的方式,节省中间很多繁琐的环节;最后上应用跳频以及扩频的手段对系统管理进行调整,为信息传输安全可靠提供更多的保障。结合上述几种手段,提高信息管理系统中物理层技术的应用,提高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质量,加强通信效率。

3计算机通信技术中MAC子层技术应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中,包含MAC子层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针对媒体访问控制层进行应用,因为媒体访问控制层中,对信道的使用具有直接影响,所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展开科学控制,提高管理质量,这样就能保证信道功能积极发挥出来,并且得到更加充分的应用,满足信息管理系统中对于数据传输的需要。MAC子层技术自身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其可以帮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多地址的数据信息访问,同时也可以实现一对多的网址访问,增加通信途径。子层技术的应用要点以及关注点主要再基本设定方面,当前应用比较普遍的设定模式主要是随机访问协议类型,包含ALOHA、CSMA。

4计算机通信技术中数据链路层技术的应用

数据链路层技术上述内容中已经做了简单的介绍,数据链路层技术基本功能是可以帮助信息管理系统,将相邻两点中间的结点数据进行安全的传输,同时保证数据帧的可靠稳定,数据传输期间不需要数据分组交换机。结合计算机通信技术中物理层技术奠定基础,数据链路层在技术将已用电路转变为数字化形式,将转变的数字化形式称之为链路,结合数据链路层协议为基础,链路能够很好的保证数据帧的可靠稳定,同时对数据进行安全传输。数据链路的形成,需要通信协议作为支撑,当前移动计算机通信在技术中,通信协议基本都应用重传ARO协议。

5计算机通信技术中网络层技术应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中,网络层技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在移动之后,地质以及数据等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基本都会由传统域名服务器转变为新的归属地质,计算机所反映出的地址也是新的归属地址,但是仅局限于归属地址。正是因为如此,移动计算机需要更好的解决动态寻址问题,在动态变化情况下能够第一时间寻找到地址。当前计算机应用中,通信期间的计算机基本都是应用子网漫游形式,但是子网漫游的地质却不同,所以需要保证数据通信地质透明化移动,子让计算机的应用进程感受不到地质的移动变化,不会受到地址的影响,这就需要网络层技术,切换移动部分,保证其在不同的子网中也能够切换自如。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计算机通信技术来讲,其本身具有非常多的技术优势,所以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得以应用。其可以帮助信息管理系统控制信息传输效果,同时扩大信息传输范围、实现数据传输多途径、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等,改善传统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传输的局限性,帮助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信息管理的质量,同时为其后期的发展提高了竞争性,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参考文献

[1]王卫.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西部皮革,2017,39(12):9.

[2]邓春华.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7(06):147-148.

篇13

计算机通信结构主要是基于国际广泛认可的OSI模型,这种结构模型包括七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协议层、传输协议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为了方便计算机通信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两个计算机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和相互识别,实现不同数据终端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结合。数据通信以数据传送为主,图形处理为辅,同时考虑其他多种高级语言的兼容性和数据接口。根据不同用户对象和应用范围,确定计算机通信结构,不仅要考虑到计算机通信的使用性,而且要系统功能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计算机通信的主要结构。通信方式可以有两种方案:①通过查询式的信息查询方式;②中断服务程序实现通信。本系统的通信方式采用中断服务程序中断实现远程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系统基本的通信模块是一个嵌入式系统,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①实现通信口链接、读取数据、形成数据队列和是否能够进行通信的通信驱动模块;②完成通信和信息传递功能的通信用户接口程序。计算机通信的通信方式又可以分成三种方式:文件通信、电话通信和图形通信,其中电话通信是封闭式交互通信,有一个电话接口,可以最高效率完成通信。即使是非专业人员只要通过简单培训就能掌握整个通信操作过程。计算机通信技术可以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比如CAN总线通信协议,以太网上的TCP/IP通信协议。通信软件可以实现函数调用发送和信息接收的功能。

2计算机通信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技术要点

计算机通信可以完成大信息量的储存和处理,实现数据之间的通信。从目前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来看,使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是十分必要。

2.1计算机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数据传送,保证数据有效性

计算机通信技术可以实现数据准确高效传送,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在不同标准协议指导下,实现不同设备终端的信息传送,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最大优势是具有服务和决策功能,也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性的重要指标,计算机通信技术是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工具,不仅保证数据传送的高速和正常,而且错误率极低,又效率极高。

2.2计算机通信技术能保证基本功能实现,提高管理效率

计算机通信技术可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比如数据处理、预测计划、控制辅助决策等功能。只有通过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才能达到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优点正好能够切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所以说计算机通信技术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信息系统在运行中,计算机通信技术可以提高系统整体管理效率,解决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问题,比如缩短数据传送时间,缩短系统运行时间。

2.3计算机通信技术在数据处理和预测功能的应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满足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处理的要求,不仅能够保证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和数据传输质量的优良性,而且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无与伦比。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得到了十分广泛的推广,并且成为了数据处理的主流技术。数据处理和传送是计算机通信实现预测功能的基础,为提高和保证预测准确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通信技术预测功能的优势。

2.4计算机通信技术在计划决策和控制方面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的控制功能是以数据库储存的数据为实现对象的,主要依赖的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技术。从控制功能方面来看,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控制有效性很高,比如TCP/IP协议传送数据的有效性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确保控制信息的准确和精确,业已成为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通信协议。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决策功能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准确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整合,提高传送效率,实时决策信息的传递。例如,计算机可以经过建模和仿真完成信息管理和决策的制定,提高最后决策的有效性。

3计算机通信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计算机通信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突飞猛进,管理信息系统也是处在改革变化过程中。所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必将引领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在可预见的时间内,计算机通信技术将会朝着可视化、智能化、个人化的多媒体方向发展,形成系统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实现交互式访问,广播式的操作管理。无线通信是计算机通信的另一个方向,传统意义上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使用和信息传输离不开线缆等实体物,但是无线通信的出现和使用将管理信息系统的适用范围大大扩大了,可以任意时间进行数据的读取和处理,实时掌握系统状况,及时下达命令,做出最优决策。

4结语

篇14

一、信息资源传输的结构及特征

信息资源在传输中,主要是通过传输机房、机房的内线网络和外线网络三大部分构成。机房内的传输设备有数字音频配线器、PCM设备和光端设备等。机房的内线网络结构一般为星型拓卜结构。

机房的配线主要有内部和外部的配线架及配线卡位等设备,这些设备根据通信协议的设置进行逻辑链接起来。外线网络主要由光缆路由器以及电缆路由和路由器上的人井、管孔等设备构成。这些通信设备相互之间的链接关系如图1所示。

二、信息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前面对于信息资源传输的结构和特征的深入分析研究,文章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已比较成熟的空间定位信息系统(GPS)和管理信息系统(MIS),进行系统整合。在基于局域网络设计并实现了通信传输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实现了基于城市电子地图和数字化的通信机房专题图对通信传输资源的信息化、可视化管理。系统研制的主要意义在于改变通信站现有工作管理模式,把数字化工程纳入到日常通信管理中。信息通信系统就是利用GPS、GIS和MIS三者,结合计算机技术,在软件上实现对信息通信的合理管理。

(一)信息通讯系统的设计

(1)数据库的设计。本系统涉及到的数据库共有两个,一个是存放系统的用户信息的,另一个是资源表。用户信息库的设计较为简单,用户的信息不外乎用户名,密码,和一个有关权限的标识。

资源表的设计相对来说复杂一些。由于我们这个系统不单是一个能查询的系统,还是一个能对设备资源进行分配的系统,所有资源表的整体结构还是要以设备的端口为主,要让用户的资料来与设备的端口来匹配。所以数据库中的每一个表项应设计成某台设备的一个端口,这个表项中还应包括的有对端端口,与之对应的DDF端口,这些在设备开局时就确定了。还有就是当这个端口被分配给某条电路后需要加上客户的信息,电路的类型等一些其它的信息。

(2)主要界面的设计

①登陆界面。登陆界面主要完成用户的鉴权和登陆。首先设计好登陆页面的布局,而后用Dreamveaver按照设计布局设计一个静态网页,在静态网页中加入两个文本输入框接收用户的登陆信息。用户确认登陆后系统将登陆信息和用户信息数据库做比对,如果合法则将页面跳至首页,如果不合法则返回登陆页面重新进行登陆。②查询界面。查询界面的功能就是接受用户发送过来的查询条件后,跟据条件在资源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而后将满足条件的所有记录进行显示。通过我们长期的实践,日常工作中查询的方式不外乎按设备端口查,按DDF查,按客户名查和电路带号查,前两种是基于设备的,后两种是基于用户的。查询功能的实现对于查询的条件要求很高,因此一定要将接收条件与数据库中的项目进行对应,为了辟免由于用户输入不规范而造成的错误,我们采用了下拉菜单的单选形式,这样就保证了与数据库数据格式的完全对应。查询的结果采用列表的形式进行显示,为了使显示的信息便于查看,只对重要的项目进行显示,这就相当于列出一个提纲,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相关电路的全部信息可以将相关客户名作为条件查询全部路由,这就是后面将要说到的显示页面。③显示界面。由于初次查询得到的简单结果不对单个电路信息进行完整的显示,所以在每个查询界面中的结果后增加一个链接,链接将该条信息的用户名送至显示页面,而后通过此用户名对资源库再次检索,由于电路名是唯一的,数据库的返回值即是该电路的详细信息。④调度页面。调度页面接收用户输入的所需电路的始端局和终端局,用户完成提交后,系统计算始端局和终端局都需要哪几个局做跳接,而后搜索数据库,逐段的找出空闲资源进行分配并将分配结果显示于页面当中。同时还需设计一些文本输入框,使其出现在分配资源的下方,用于输入电路和端口的详细信息,在用户确认之后,系统将这些信息添加在数据库当中。

(二)信息通信系统的实现

通信传输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制是一项典型的复杂工程,系统数据种类繁杂,研制涉及到通信、数据库、GIS、网络等技术领域。在实际研制过程中,由于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对技术和实际工作业务流程的理解偏差,系统中一些需求以及通信传输资源之间复杂的业务逻辑关系在系统实现之前不能够精确地定义,而且用户对系统需要完成哪些功能(即系统目标)也不明确,甚至在进行系统研制过程中经常会提出一些新的需求。因此在短时间内很难仅仅依靠需求分析确定出一套完整、一致、有效的系统开发方案,并且这种方案也很难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本系统实际采用原型法进行研制,其开发过程是一种用户可以完全参与的过程,通过逐步设计的原型进行用户真正需求的开发,同时逐步完善系统功能,最终得到目标系统。根据前面的分析,结合现有的成熟技术。利用Vc++ 6.0结合Mapinfo9.0软件和SQL Server 2000作为底层通信传输的数据管理。这里使用Mapinfo9.0是用用于制作GIS数字地图,Vc++6.0在Map X的协助下,调用Mapinfo9.0制作好的GIS数字地图。所有处理的数据通过Vc++ 6.0的ADO控件来实现对SQL Server 2000数据的管理。系统的实施,解决了通信站设备维护、值勤管理等方面由于通信业务量增大而带来的诸多困难,降低了传输系统资源的管理难度和强度,提高了值勤人员的日常工作效率,使各部门业务人员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和数字化管理,满足了通信站对该系统的使用要求。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该系统实现了文件系统管理、GIS 图层管理、GIS地图操作、视图窗口管理、系统的维护、专用业务和信息通信管理等功能。在软件的左边以树状结构列出了各个GIS信息的管理数据,双击目标数据即可弹出查询结果的窗口,能让信息技术通信管理人员快速得到信息资源的详细数据,对数据的管理有着直观、充分、明晰的特点。该信息技术通信传输资源管理方法值得大家借鉴学习,能很好的将通信传输数据进行有序的管理,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在通信传输领域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任沂军,戴吾蛟.基于GIS的电信传输资源管理系统[J].计算机应用,2002,06: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