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中级实务心得范文

会计中级实务心得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7: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会计中级实务心得,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会计中级实务心得

篇1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核算;会计实务;影响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知识与信息等软科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会计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必将是受到信息化冲击的主体。单从中小企业来看,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必须建立企业信息系统,以便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从企业引入信息化管理来看,会计信息化使会计核算方法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处理过程也更加简便,在进行会计信息数据化管理的过程中也实现了数据共享。

一、会计信息化与会计实务的含义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管理信息资源的目标为会计信息,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共享使会计信息在进行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的过程中区域性共享,使这些数据完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成为管理者进行决策和管理的依据。会计信息化具有普遍性和集成性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动态的完成数据的处理和提供,在进行业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会计实务的含义

会计实务是指会计在进行财务处理的过程中,从填凭证到报表的整个工作过程。我国会计实务经历了两个阶段,初期是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执行工作过程,这是一个简单的将国家规定的计划做完就算完成任务的过程;第二个时期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企业开始逐步转向市场经济,这种转变使会计实务为了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这是一个促使会计实务中各项工作更加准确和合理的过程。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有益的影响

(一)为会计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在对经营成果的分析中,会计分析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会计分析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会计核算资料作为基础,综合其他需要核算的数据,然后再利用会计分析软件对相关的经营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实时的和进一步分析,在确定取得进步的同时,还需要将经营活动中的差距找出来,做进一步的分析。这也是一个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同时也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和经营数据做认真的分析,这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现代网络和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会计分析提供了更加快捷、可靠的方法。现代会计分析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便捷性,在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后,再输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形成数据库信息,为会计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信息化系统进行不同的设置,不同的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得个性化的会计信息。

(二)为会计核算方法带来的影响

在传统会计工作中核算是中心工作。会计核算需要为企业提供一个完整和连续的计算,同时还需要将其记录下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可靠的经营数据和财务信息。实现会计信息化之后,会计系统实现了实时的自动化的信息处理系统。会计实务利用集成化软件完成,使业务处理实时化和无缝连接。这种快速而准确的信息处理方式,使会计人员脱离了繁重而复杂的底层业务工作,让其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完成对企业经营状况、现有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降低企业的资源浪费,提高经营效益。

(三)促进会计信息化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

会计信息化的管理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完成传统会计处理事物就可以的,也不是仅仅将计算机功能进行简单的延伸,而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覆盖的广泛性和信息传递便捷性的优势来弥补传统会计工作不足之处的方法。同时也是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延伸。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完成电子交易,同时利用现代的自动化的生产系统在发达的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同时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将信息进行记录、维护、和存贮。会计信息化系统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对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存贮,同时向企业各个需要的节点进行传输。

三、对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不利影响

(一)系统复杂,操作过程复杂

会计信息化软件编程复杂化是现在的会计信息化存在的弊端。因为系统的复杂性,使很多财会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系统并不太欢迎。财务信息化系统供应商为了更大的占有更大的市场,只在软件功能上下功夫,使软件功能一味的增加,但有些功能并不能精确的工作,具体表现在其中一项子系统计算存贮之后,无法使其他系统对这一数年据进行应用,因此在实效性上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使信息化系统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出现让使用者手忙脚乱的现象,无法理顺思路,因此在操作时无法更加明了化。就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系统来看,各种会计软件各有其长处,兼容性并不理想,甚至根本不兼容。

(二)对会计信息化认识的局限性

我国会计实务信息化工作实行较晚,很多会计实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工作流程和理念中,对会计信息化认识程度不高。会计信息化是以大量数据为基础的具有强大功能的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但是由于很多财务人员并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存在的优势,或已经习惯于手工记账和核算,即使使用了财务信息化系统,也仅仅只是将其作为记账工具,而没有对财务信息化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没有对财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进行充分利用。这使得会计信息化并没能真正用到实处,不仅使企业内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受到阻碍,同时更会对企业的管理信息化能力的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碍。

四、加强会计信息化的策略

(一)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企业的管理者需要重视对会计信息化的使用,在传统与现代工作的衔接上起到推动的作用。对于习惯了传统会计方法的财务工作者来说,接受一个新生事物不但需要一个逐步熟练和接受的过程,还需要大力的推动,加快这种接受的过程。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在会计信息化前提下工作,会计人员必须更加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因为会计信息化为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财务人员徇私以及操作错误带来了一定的方便条件。再有就是需要财务人员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因为此时的会计工作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核算,还需要能够在现有信息化数据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经济状况、经营状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准确的建议。

作者:万锦杰 单位:永胜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1]曾广红.构建完善的企业会计模式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9).

[2]王宗台,刘中华.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J].财会研究,2000(12).

篇2

【论文摘要】本文从会计电算化、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现象出发,对中外企业、上市公司在实行会计信息化发展和管理过程中,舞弊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从财务软件的选取、提高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和外部主管部门监督、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防范与控制能力和着力培养复合型的财会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长足发展,在中外企业、上市公司实行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会计系统客观存在的安全缺陷进行的违纪、违法和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信息化条件下财务造假与舞弊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那么,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感测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相继问世及其在会计信息处理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加快了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效益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它拓宽了会计的研究领域、深化了会计理论探索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为会计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提供了便利的方法。

一、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和主要作法

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是指某些人员为了达到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在使用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时,利用业务便利或者不按操作规程或未经允许上机操作,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破坏、恶意修改、偷窃等故意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

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作法主要包括:非法篡改业务数据,在经济业务数据输入计算机之前或输入过程中,通过虚构、修改、删除会计数据等手段来达到舞弊目的;非法篡改财务软件应用程序或数据文件;非法修改、截留、销毁输出的财务报表;其他非法手段,如冒名顶替、盗取密码或利用网络黑客程序非法进入、拍照、拷贝、仿造或利用终端窃取会计信息等。

二、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财务软件自身并不完善,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缺陷

由于各单位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开发方式不同,种类繁多,给会计信息化的舞弊行为创造了便利条件。就通用商品化会计软件而言,目前市场上就有数百种之多,开发水平参差不齐,功能结构和用法各不相同,其内容设计和售后服务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网上交易、网上会计还存在一些漏洞,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外泄或财务系统遭到攻击。有些单位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的财务软件在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上更是存在很多不足和隐患,如:系统源程序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容易被修改和盗用;财务软件系统功能不全,很多都缺乏完整的操作日志,权限混乱、责任不清等。

(二)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一是单位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工作认识不足。很多单位领导也知道会计工作信息化的优越性和必然性,但是对具体的信息化过程不甚了解,对会计信息化给单位财务工作带来的新方式、新问题认识不足,甚至有些领导认为,会计信息化也是换汤不换药,不加改革,还用以往的财务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结果使财务工作一团混乱,漏洞频出。二是缺乏有效地系统操作管理制度和系统维护管理制度。财会部门不能做到专机专用,财务人员不能正确操作计算机,造成系统内部数据的破坏或丢失,影响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三是财务人员岗位分工不清,没有严格的授权制度。实行信息化后,一些传统的核对、计算、存储等内部会计控制方式均被计算机和程序所替代,应该及时调整,按照软件的要求和单位需要,重新设置会计人员的岗位和权限,做到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否则就会给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由于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操作人员可能超越权限或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篡改、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以达到舞弊目的。如总账和明细账都由计算机根据审核后的会计凭证自动登记和归集,取消了手工条件下两者的核对工作等等。而不少单位没有及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此加以约束。四是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会计档案管理有其特殊方式,应该建立完善地管理制度,采取新的保密措施。常见的会计信息备份不及时,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不能及时归档,或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或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信息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等,都可能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

(三)财务人员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欠缺

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到今天,会计信息的获取与传递大多以网络形式进行,这要求财务人员既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技术。而目前一般会计人员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掌握的不够透彻和熟练,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认识不足,对财务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对违规行为不能及时发现、这些都为舞弊提供了便利。

(四)内部审计监管不力

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疏忽大意或对系统了解不透,不能及时发现软件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使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隐患不能及时解决。尤其是上市公司或集团公司,由于组织庞大、系统繁杂、会计信息来往频繁,更容易出现舞弊现象。主要体现在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工作本身不是太了解,对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不熟悉,或对远程审计等手段陌生,因此对出现的问题无法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

(五)财政、税务机关等业务主管部门监管不力

目前看来,一些业务主管部门对会计信息化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以税务机关为例,只是利用现代化手段部分地实现了网上或远程报税,却没有启动远程监管或远程稽查,对网上交易、电子商务和网络会计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对一些单位的舞弊行为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和警告。

三、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的防治措施

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中广泛应用,给组织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利用ERP系统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舞弊现象必然会有所增加,甚至花样翻新。虽然这些舞弊手段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有较高的智能化,但是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就可以起到提前预防和控制的作用。

(一)选择适合自己单位特点的财务软件

在购买财务软件或管理软件时,结合本单位自身的特点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尽量购买市场上开发比较成熟的通用商品化软件。购买后,应先进行一段时间的不间断试用,尤其注意整个系统的权限设置、初始化设置、安全性和保密性等关键因素,进行系统完善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与商家联系解决。

(二)提高组织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认识

财务部门应该利用一切方法,向单位领导说明会计信息化给单位财务工作带来的新方式、新途径和新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和防治建议,让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实施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积极调整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防范与控制能力

财政部制定的《会计电算化基本工作规范》中指出:“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这就要求各单位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针对专业特点,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既要有严格的授权控制,如通过对不同人员权限的分配、设置密码等手段对上机操作和动用系统资源加以控制,必须对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操作权限进行严格的限制,不允许软件开发人员有会计记账、修改、出纳等权限等;又要有完善的内部牵制制度,如按内部牵制原则实行职务分离控制、业务程序控制等合理分工、明确责任、互相制约、互相监督,从而防止工作差错或故意舞弊等现象的发生。

此外,制定有关的操作管理制度、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和加强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等保证系统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完整准确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着力培养复合型的财会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全社会都应着力培养精通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专业管理人才,即“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顺利发展。同时,财会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既要有良好的职业能力,也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是对现代化会计人才的必然要求。

篇3

一、对竞争对手进行财务分析的会计创新

对竞争对手进行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是对财务指标的分析,通过财务指标分析可以理解竞争对手以及竞争量化环境,可以明确竞争者的关键利润动因和竞争能力,进一步为企业做出合理的营销策略奠定基础。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1、明确与竞争者关键成功因素的联系

通常所指的关键成功因素是指某因素与某一行业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成功因素与企业的运行、产品营销、技术支撑、人力资源、内部资源组成等方面都有直接的关系。[1]企业关键成功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一个成功企业,首先应该正确的把握关键成功因素。通过分析关键成功因素,可以了解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有利于企业制定针对性的竞争策略。所以,对财务指标的分析必须具体、详细。例如对竞争对手年营业额经济利润和开发成本费用的对比,分析研发费用的高额回报,进一步评价研发活动的效率。

2、明确与竞争者内部资源整合的联系

财务指标与竞争者内部资源整合的联系,提示应该重视财务性指标。非财务指标是反映竞争对手总体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可以反映会计信息系统体现出来的业绩和企业有形资产积累情况。所以在分析竞争对手时,应该同等对待质量、市场份额以及其他非财务指标。[2]值得我们重视的非财务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

(1)技术领导地位。竞争对手技术水平是否处于领导地位,是否在某个领域占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直接反映企业进入市场的阻碍程度以及企业的竞争能力。

(2)敏感性。所谓的敏感性指标实质上是对竞争企业的运营过程进行正确的衡量,即一个订单从订货到发货的全过程中的时速来计量,由于时间是竞争的重要资源,所以使用时间衡量敏感性,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3)员工积极性。通过评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流动情况,分析竞争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竞争力,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做到百战百胜。[3]

(4)顾客满意度。调查分析竞争企业顾客满意度,掌握企业进入市场的具体情况,了解企业在市场目标中的占有率,明确竞争对手的市场经营战略以及核心能力。

3、明确与竞争者战略发展阶段的联系

企业早期阶段最主要的是利用有限的资金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由此,收入增长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动是最重要的财务计量指标;处于成长阶段,企业对手开始进入市场,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增加营销投入,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和目标市场,所以该阶段管理效率、收入增长是重要的财务指标;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由于转入到市场防御阶段,主要关心的问题已是权益收益率和如何激活资产。[4]处于衰退阶段时,企业必须以“收获”资产为目的,现金流量再次变为关键指标。所以,只有抓住其主题指标,才能通过这些指标来透视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

4、明确与竞争者经营管理杠杆的联系

对竞争者财务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竞争的竞争实力和成长能力。而企业的实力状况和成长趋势受其产品市场策略和筹资市场策略的影响。产品市场策略通过企业的经营策略和投资策略得以进行,筹资市场策略通过企业的融资策略和股利策略得以执行。

二、目标市场客户定位分析的会计创新

从营销竞争角度来分析,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选择目标市场就是确定客户关系的争夺战略。在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准确计量客户利润贡献,从而为企业选择目标市场提供参考依据。所以,实现目标市场客户定位的会计创新,具体的运用原则有以下两条:

1、坚持客户近期利润贡献与其生命周期价值相结合的分析原则

所谓的客户近期利润贡献与其生命周期价值相结合的分析原则,具体是指将客户的利润贡献放在一个较长时间段里进行分析和考察,进而确定具体的利润贡献情况,可以有效避免短期分析存在的弊端。

2、坚持有形指标与无形指标相结合的分析原则

企业市场营销是通过一定的营销手段与客户建立需求关系,并且为双方提供相互交流的环境,所以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客户可以了解企业文化,明确企业产品的特点和优势,进而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企业通过市场营销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使广大的客户了解和熟知该企业,为企业的下一步运作发挥有效地联动作用。

三、营销费用作业管理的会计创新

在实际的控制过程中,我们采用成本管理来改进营销费用控制方法,在不断的优化过程中,进一步实现对营销费用的有效管理。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确认各类营销资源的耗费

我们可以按照资源的类别对各类营销资源的耗费进行分类、归集,将资源耗费归集到各自的资源库。价值归集的范围一般是以企业营销组织规模和营销作业的具体情况而确定的,如果不分设营销中心,则直接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进行资源耗费价值分类。如果分设营销中心,则在营销中心范围内进行分类归集。

2、确认营销作业成本

企业应该依据营销作业的实际消耗情况,将小号的资源进行分类,合理的归类到成本价值中,这样可以对企业营销的全过程进行全面分析,明确营销作业的主要内容。一个企业实际的营销作业数量很多,所以我们计量的标准应该以会计计量为原则,从而选择有效的营销作业。一般情况下,营销作业成本包含的内容是运输、广告、会、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等等,依据资源的成本发生因素,将各个资源库的价值合理分配到相应的营销成本库中,最终正确确认营销作业成本。

3、计算营销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

营销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的计算是以营销作业发生的因素为依据,在计算营销成本的过程中,必须严格依据产品、分类等成本对象进行计算,并且将各自的营销成本归类到相应的价值分配营销成本中,这样有利于计算出营销成本。计算营销成本的依据是作业动因成本如何分配,也正是成本动因的合理分配,才能保证作业和成本对象的连接,以此建立消耗和营销成本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计算过程动态的反映营销成本的发生过程。

篇4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应对措施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应用已经成为会计师事务所提高管理质量、提升竞争优势的必然之选。2011年2月23日,财政部副部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行业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军主持召开行业信息化委员会会议时表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强大动力。信息化实际上形成了一条新的竞争起跑线,使得信息化水平较低的行业、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加强信息化建设成为世界各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启动实施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当务之急,战略之举,势在必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定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力争实现的发展目标之一是:行业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行业协会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构建起功能完善的综合信息网站,通过信息化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会计师事务所全面运用业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使用功能完善的审计软件执行审计业务。

然而纵观中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状况,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信息化支持亟待加强。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内部信息化软件不够完善,据中国会计视野网上的调查显示,仅有8.6%的事务所兼有作业辅助软件和内部管理软件,有22.4%的事务所正在考虑上软件,不知道有此类软件的事务所竟占15.5%,而该项调查涉及的还只是行业信息化应用的浅层次方面;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流程与信息化技术不能实现很好的衔接,无法实现协同管理。由此可见目标与现实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异,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会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唯有大力推动信息化的建设才能取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二、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的不足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已经处于信息化的环境中,但是在信息化环境下执行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仍是少数。总的看来,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还处于业务流程电子化的水平,与国际上智能化、协同化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信息化管理理念落后

根据中国会计视野网上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许多大中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安装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系统软件,但是大部分中小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只安装了较为普通的业务处理软件,并没有安装事务所的内部管理软件,然而,在全国76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中,中小事务所占95%以上。在对信息化建设的竞争性和重要性方面,大部分中小事务所的高层管理人员认识不足,他们对信息化的建设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一方面,他们认为信息化投入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他们习惯了传统的业务流程,而不想由改变信息技术带来的业务模式的转变。

(二)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据中国会计视野网的统计显示,2009年,有34家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收入在1亿以上,而其信息化支出仅为34144万元,其中“四大”支出占74%,占业务收入的2.79%,其余30家仅占26%,占业务收入的1.02%。另外,50%以上的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审计软件,4500多家没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可见,只有少部分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而大部分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甚少,这与国外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相差较大。

(三)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虽然会计师事务所在信息化方面已经投入了一些硬件和人力的资源,但是整体的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还不高。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在信息化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有所加大,但是它们的利用率却不高,信息设施的价值被长期雪封在原始状态,并且在快速贬值。会计师事务所里电脑最经常的应用就是文字和表格处理功能,更多的功能被排除在业务领域之外,信息化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

(四)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会计教育模式缺乏对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大部分会计人员对信息化应用的认识和掌握不足。会计师事务所内部也缺乏对信息化人才的培训机制,作为知识服务型企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是处理好业务工作的基础,然而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缺乏专业的掌握信息化技术的人员,特别是业务、管理、IT都懂的人员更加匮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关键在于人的作用,缺乏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导致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的发展滞后。

(五)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行业数据集成交换程度较低,由于各事务所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所以行业间缺乏交流。会计师事务所的信息资源管理、共享、开发利用不足,行业的信息资源,尤其是会计师事务所从审计中获得的大量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三、事务所中信息化支持的应对措施

(一)更新信息化的管理理念

要做好会计师事务所的信息化支持工作,首先,关键是让高层领导支持和推动信息化建设。实施管理信息化仅有技术和资金的投入是不够的,更多需要的是企业管理的变革。在实施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方面的困难和阻碍,管理层不应该仅限于口头或者表面文章上的重视,更应该充分地认识到信息化的建设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与可持续性,把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作为提高事务所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支撑,正确、科学地规划事务所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从组织、制度、文化三方面抓好落实,做到措施、投入、责任、人员都到位,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信息化工作。

(二)加强信息化的建设投入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层应该借鉴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的成熟经验,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仅要在软件设施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更要在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方面加大人力的投入。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到工作量的大小和管理流程的变化,按照项目的进度,从易到难,由上至下,按照各个功能和模块一步一步实施,确保实施的效果。

(三)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会计师事务所的信息化涉及到事务所的管理信息化和审计信息化两个方面,目前许多会计师事务所的信息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即最常运用文字和表哥处理,而忽略了业务领域中其他功能的运用。但是,一个有效率的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是以项目管理为核心,集办公自动化、资产、人事、客户关系、知识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协同的管理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内容,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能力就是其核心竞争力,而根据其他行业的成熟经验,事务所可以结合其自身发展的经营管理和战略需要,把其信息化建设外包给专业的软件企业。软件企业可以根据事务所的业务模式和规模,按照科学、创新、全面、提升的原则,对事务所的业务进行流程梳理,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应的财务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把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准确地转移到信息化的平台上。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事务所的大小规模进行分类要求,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采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其软件功能完善程度应与国际先进水平大体一致,注重管理;而中小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则采用较普遍的审计软件,能够较全面的执行审计业务即可,注重效率与流程。

(四)培养信息化的高级人才

会计师事务所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加大资金的投入,还要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会计教学方面,随着会计信息化运用的不断发展,我国在会计专业的教育上应该改变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把会计信息化背景融入到会计课程中,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方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

在会计师事务所用人方面,也要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应注重于培养和引进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这类高素质人才在会计师事务所行业是非常紧缺的。在事务所内部,应该建立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机制,对事务所人员进行定期的信息化业务培训,交流信息化学习体会。还可以建立激励机制,适当地对信息化技术进步的人员给予奖励,推进事务所人员学习信息化技术的积极性。

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化实施成功的基本条件是硬件设施,而更加关键的因素在于人的配合管理。在行业信息化的环境下,应该把企业内部控制和信息化协调起来,把技术的硬件与人的软件结合起来,才能使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得到有效保证。

(五)建立信息化的共享平台

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仅是事务所内部的信息化建设,还包括与事务所有关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比如中注协、地方协会等。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由于竞争关系缺乏行业交流,而这些行业间的信息孤岛现象是一种信息资源的浪费,中注协应引导地方注协和各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处理,建设信息资源的集成、共享系统,实现资源的共享、互通、互联,解放行业间的信息孤岛,形成开放式的信息化环境。各个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让客户更多的了解事务所信息,在事务所与客户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推动事务所的业务发展。(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春.2011.乘信息化战略东风促会计师行业发展.中国注册会计师,4:32~33

[2] 柳絮.2011.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整体方案.中国注册会计师,2:103~104

[3] 刘勤,曹巧波.2011.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发展之管见.中国注册会计师,4:34~37

篇5

【关键词】环境 会计 研究 会计信息 信息披露

一、前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环境会应运而成,成为会计科学的一个新分支,西方国家已积极研究这一领域,并形成有特色、有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目前,我国会计界也聚焦于此,侧重于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与实践,本文评述我国环境会计研究成果,提出一些我国未来的研究环境会计的想法,揭示环境治理污染情况和利用环境资源情况,提出披露环境信息的社会责任。

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环境会计

一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可持续发展强调我们必须要有效合理地利用当前的资源,做到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的目地,我们要实现这一点不仅要运用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还须在会计研究课题中加以研究,故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下衍生出我们的环境会计。

二是影响经济活动的方式除了生产或消费以价格影响以外的外部影响理论外,还有属于内部性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服务,环境问题在得到高效的解决,就必须消除此类不良因素的影响,合理的运用环境会计来消除此等的不经济影响,环境会计是对企业社会成本内部化,合理结合企业经济活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重要手段。

三、环境会计的基础理论

一是环境会计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赖以生存的产物,综合地体现出社会与物质的价值。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环境会计的两种存在形式;自然环境是指自然或人工改造过的环境;人文环境也就是社会环境的体现。我们结合环境会计中的计量、确认和记录与会计学综合起来保护环境,合理的预防和治理环境,这开发和利用环境作出详细而有力的会计报表,从而体现出环境会计的重要性和使用价值。

二是联结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桥梁是会计理论逻辑研究的方向,并且也是环境会计奋斗的目标。研究环境会计的目标是环境会计中最基本、最本质的方向,在查持续发展理论下产生的环境会计能更好的为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依据和选择方向。

三是环境会计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活动提供信息,从而体现环境会计的核算职能,进而反映了环境会计是有控制职能的,因此反映和控制是环境会计的最基本两个职能。

四是会计确认、计量和环境报告是环境会计核算的依据原则。社会性与公平性原则:环境会计要求以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相匹配,不能单纯地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要考虑经济与环境长期协调的发展。充分披露原则:在环境会计对外公布信息时公正、全面反映经济信息的详细资料与数据,从而保护环境,达成其环境会计充分披露的原则。推定性原则:环境会计不一定非要遵从法律的强制性,由于此环境会计要求环境核算与报告对法律的规定做出反映,只要存在推定性义务,就右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权责发生原则:要求企业当下发生的收入或费用进行核算的原则。

四、环境会计披露的目的

一是受托责任,是指资源受托者负有对资源委托者解释、说明其活动及结果的义务。委托关系的建立来源两个方面:环境方面,资源的委托人将环境资源交付受托人使用,并要求受托人承担起管理、合理利用,并记录详细报告的责任。经济方面,环境会计的目标是向资源的所有者提供资源经营的实际情况。

二是为资源使用者提供决策信息是会计决策有用论的目标。环境会计为使用者正确地判断和决策提供全面的的环境方面的信息,该信息既是满足受托责任学的观点,又要适应决策有用学的理论。

五、环境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需求

一是会计信息主要使用者是投资者,因为投资者要关注企业资本的安全与收益,必会关心环境保护义务,所以投资者应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并主动的承担环境道德责任。

二是银行发放贷款给债权人必会全面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各种风险,特别是对社会环境保护的问题是会高度重视的,基本上优先考虑问题的关键性支点。

三是作为社会的代表和社会管理者的政府,是自然资源所有权的拥有者。政府的有关部门会通过企业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了解环境的整体情况,并制定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提升人民对环境保护的整体素质。

四是社会人民公众是环境保护行为好坏的直接对象,环境信息好坏的依据是公众利益受害或受益。企业的形象取决于对环境的使用和保护情况,只有社会公众的认可,才会为企业的发展打个坚实的基础。公众格外的重视环境的保护,社会团体会利用各种方式来征得社会公众的认可,进而会促使企业努力改进环境,实现环境信息得以披露的目的。

六、披露质量特征在环境会计信息中的作用

一是相关性:企业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报告的经济决策是相关联的,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首要特性。

二是可靠性:确保信息无偏差、无错误,并真实反映质量状况,此可靠性是会计信息最基本的固有质量特征。信息使用者通过环境报告得到环境信息的真实情况,进而做出客观的决策。

三是及时性: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四是可读懂性:信息使用者的理解能力和信息本身的清晰度是信息被理解与否的两个决定性因素。

五是可比性:使用者通过环境会计的这一特性对行业、区域做出比较,了解其真实的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七、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模式

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和环境会计审计信息的披露这两个体现出环境会计信息是具有多样化的。循序渐进是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措施,我们在披露环境消信的时候必须做内容完整、信息真实、表述清晰。

一是现有报表的拓展模式:增加合适项目到会计报表中,对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做到单独有效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容以反映全部或部分环境支出,保护生态环境所得收益。生产活动所使用的成本都必须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得到揭示,反映出环境保护的影响,对环境的治理做长治久远。

二是独立环境会计报告:企业总体的财务状况、资金流和经营成果在非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中得以反映,但其并不能十分明确地反映出哪此属于环境问题所引起的则务影响,而且有此环境信息并不能从非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中反映出来,因此有必要编制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作为主表的附表一并对外披露。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并不拘泥于某种形式,因为既包括则务信息又包括非则务信息,可以采取多种表述形式。环境会计报告的内容包括:环境法规执行情况。环境质量情况,具体包括: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治理和污染利用情况。污染治理项目完成数,污染物处理能力,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状况;从事环境治理、检测、研究的机构和人员情况;污染物回收利用情况,包括对各种污染物回收利用的总量,回收利用的产品产量、产值、收入、利润等指标;其他污染治理措施和事项,如企业制定的环保规定、职工的环保培训、本企业取得的环保技术成果等。

参考文献

[1]孟凡利.《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会计研究》1999年第4期.

[2]耿建新.《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问题探讨》.《审计研究》2003年第3期.

篇6

【关键词】新课改;中职会计;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浙江省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质量发生了变化,而很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还停留在传统课程框架体系中,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2014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正式启动全面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根据新课改精神,配套出版了会计专业课改成果教材,该套教材特点之一就是运用大量的图片和表格,让学生直观认识、理解、掌握和操作。而要把这一特点真正贯彻落实,就必须紧密结合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与中职会计教学做到无缝对接。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中职会计教学,是中职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发挥信息技术特有的优点,让学生感受与众不同的学习方式,让中职会计教学具有灵动性、趣味性和生活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必然选择。

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课程为例,谈谈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中职会计教学无缝对接实践和遇到的问题,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能为有效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效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信息技术与中职计课程无缝对接的教学实施

现时期中职学生大都是教育体制下的中考失利者,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缺乏动力,没有自信,最讨厌“死记硬背”,用一位学生的话说“小时候,被老师和家长压着背怕了!”但生性活泼,比较好动,对手机、电脑、视频等信息科技事物有着比较高的接受度。

因此,笔者在《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这一课程教学上,紧密结合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微视频等信息技术,实施两者的无缝对接,提高教学实效。

1.利用多媒体,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用板书,文字的形式,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具有一定的距离。而多媒体教学能集声音、文字、图片、动画等于一体,能很好地化抽象为具体,大大提高仿真性,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感觉效应,增强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任务2.1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笔者将增值税专用发票实物拍照,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抽象的书本内容化为具体可感的实物,并且标注重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的实物认识中掌握了增值税专用凭证的填写内容这一教学重点。

2.利用网络平台,制作微课资源,开展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中,往往采用“上课听讲义,下课背讲义”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对学生开拓思维的培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运用新现代信息技术生动形象的优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因此,在讲解“识读并审核增值税专用发票”业务流程这一内容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这一内容,笔者利用“优芽”网络平台,通过内置人物场景,搭配智能语音,图像、文本、表格单据、动画等素材,制作了微电影让学生观看。学生通过生动、趣味、互动化的微电影,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之一过程。同时,我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制作和上传了大量的优秀教学课件,笔者利用这一平台,为学生精心挑选了好的课件,放在学生QQ群,微信群等,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手机或教室电脑,多次反复观看视频件,在一次次轻松浏览中掌握和巩固了相应知识。微视频等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个别化辅导不足和教师辅导时间、精力有限等问题,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3.利用财经类专业的软件集合-爱丁数码财经宝典v2.0,提升教学实效性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中职会计应对接企业需求,增强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减少学生就业的适应期。因此,在这个原则下,笔者利用我校高一会计学生人手一台的财经类专业的软件集合-爱丁数码财经宝典v2.0设备,提高教学实效性。

(1)提高对原始凭证的认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利用PPT告诉学生这是一张什么原始凭证而没有告诉学生是在什么的业务场景中使用的,同时还有相关的原始凭证有哪些,让使学生停留在“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层面,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实务能力。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缩短学生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差距,笔者利用财经类专业的软件集合设备,让学生根据描述的业务场景选出合适的原始凭证。通过对不同业务场景原始凭证的选择,帮助学生在刚接触基础会计时迅速认识凭证,为将来工作打好结实基础。

(2)加强原始凭证的填制。凭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实务能力的高低。为了切实加强学生原始凭证的填制水平,笔者利用系统提供的十五种凭证,让学生根据业务描述填写完全仿真的票据、盖仿真章。通过上百道习题的填制,强化了学生的原始凭证填制能力。

(3)落实原始凭证的审核技能。通过该系统,学生审核已经填好的仿真凭证,挑出错误,锻炼学生在学会填制之后的审核技能。

(4)通过综合测试,及时评价。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该设备的综合测试功能,笔者任意选择不同的出题范围及数量,进行综合测试。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轻松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利用这款财会教学软件,可以不拘泥于教学进度的统一,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突出个别化教学的优势,提升了教学实效性。同时,通过反复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信息技术与中职会计课程无缝对接中面临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中职会计课程的无缝对接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成果,已经得到了各界的普遍认可。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会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1.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在多媒体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多媒体软件播放效果欠佳的问题。一般而言,教室的电脑、投影仪已使用相当长的时间,往往有时候因设备老化而造成画面质量不清晰,影响观看的效果。同时,投影屏幕在教室的左边,对右边靠门的前排学生而言,观看角度太吃力,造成学生看不清。最后,因播放多媒体软件,需关闭电灯、拉下窗帘,昏暗的光线下很容易造成学生睡觉现象,直接导致学习零效果。

2.学生自身问题

我们说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取决于学习者本身。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需要安排大量时间给学生进行网络在线自主学习,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高,那么即使有再好的平台与资源也是枉然。当前,中职学生都是在初中学习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主动性,中考成绩不理想,进不了普高,没有办法下才进入我们中职学习。这样的背景下,中职会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主动性普遍不高,在信息化教学自主学习中,往往存在偏离学习目标,或注意力不集中,或无法理解教学内容等问题,大大影响了学习效果。

3.教师层面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中职会计教学的整合,对教师自身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承者,而且还是教学的组织者,技术支撑者,网络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者。教师不仅要对所授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解和掌握外,还应该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也感到,对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掌握,不同年龄、性别的教师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有些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把多媒体课件、微课制作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而有的老师连最基本的PPT处理和一般的电脑操作都存在问题。因而,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两者教师的教学效果各不相同,相差比较大。

三、提高信息技术与中职会计教学无缝对接效果的建议

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需要进行经济活动的核算――会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会计工作广泛采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极大地影响了会计工作。而作为培养基础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中职教育,最大限度地整合信息技术与中职会计教学,提高教W信息化,为社会输送所需的人才,有着十分的现实意义。

1.改善教学硬件设施,完善信息化教学环境

逐步改善教学硬件设施,淘汰过时的设备,跟进设备的维修和维护。同时,加大实验室机房等的投入,建立一批现代化的电脑教室,不仅让学生在技能学习的时候可以用到电脑等设备,还让学生在理论课是也在机房上课。这样不仅能够很好解决多媒体播放的各种问题,也能让中职会计的理论课更加理实一体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2.提高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做中学”

学生参与度的增加,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也会随着增加。因此,要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做中学”。例如,在上“现金支票的填写和审核”这部分内容是,完全可以利用财经宝典v2.0设备,让学生自己填写、审核、测试。同时,为了让学生不仅掌握会计技能,也能会日常办公需要的技能,让学生自己制作PPT课件,汇报自己下企业的调研情况,并写相应的word书面报告。最后,利用 Excel软件,为自己制作一份费用清单。因此,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放手”,让学生去“做中学”。

3.加强培训课程,提高教师信息化技能水平

虽然在教师学分培训中有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如50学时网络技能培训。但此类培训,针对的一般是某年级段的全市教师,没有区分年龄、专业和计算机能力水平。这样“一刀切”的培训模式,一方面沦为中职会计教师拿学分的“道具”,另一方面,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还是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不具有实效。而一个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与中职会计教学整合效果。

因此,为了切实提高中职会计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一定要杜绝“大而虚”的培训模式。首先,利用学校的数字化网络平台,开设相应的初级、中级、高级培训班,每一次就某一个功能进行培训。培训时间可以根据老师自己的需求选择时间,学完初级课程,考试通过后发给相应的证书,给予相应的学分,同时可以去选中级课程,以此类推。其次,创建教师课件交流平台,每学年进行一次课件制作大赛,获奖的课件放在网络平台上资源共享,同时给予该教师相应的津贴。最后,敦促没有取得相应培训学时的教师,采取扣校本培训学时等措施,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信息时代的“弄潮儿”。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学是整个教育界的共识。我们中职会计教师要积极加入,努力探索信息化技术,利用这一教学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扎实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素质,为中职会计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7

一、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概述

(一)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的特点和优势

大数据时代下云会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集团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绩效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在内部管理决策方面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现在,人们基于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和基本需求,探索出了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这种新型的管理手段。它能将流程再造和标准化,运用在分散在企业各个子公司当中的那些较为标准化、且容易重现重复的财务工作当中,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实现企业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它还能使企业财务管理的可控性得到提高,管理风险得到降低。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绩效管理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推广运用,能够有效避免在绩效管理中出现的失序现象,使集团公司的管理层与职员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使企业和个人的绩效得到有效增长,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效果。

(二)现阶段我国在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方面的缺陷

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现在,虽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总的来说,我国现阶段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主要体现为对大数据、云会计格局下的财务管理研究力度还不足,导致其的进一步发展推广受到了影响。这是我们今后需要提高的地方。

二、管理框架模型的建立

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其运用于企业中所带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在保证了财务管理质量的同时,又能使财务管理流程得到有效精简,人力资源成本得到有效降低。特别是能够让集团公司总部和各个基层单位都能对相关的财务信息进行统一接收、统一处理,及时发现管理中的缺陷和漏洞并进行查漏补缺工作。为了让研究思路更加清晰明了,这里我们结合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的相关要点,构建了一个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的框架模型,并具体进行分析。

通过对框架模型的分析可见,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的一般结构,一共包括6个层次。分别由基础设施层、业务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用户层组成。

其中,基础设施层是其他层次的基础。它的主要功能是对于企业的外部数据进行采集,并具体运用于数据层及应用层。业务层直接涉及绩效管理工作,我们在策划绩效管理的相关方案时,必须从业务层当中取得相关数据。

数据层则是将基础设施层及业务层当中涉及绩效管理方面的数据(含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储存于ODS业务同步复制数据库里,然后以大数据的手段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送至数据中心,以备服务层和应用层之需。

服务层的数据来源于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中心,并在服务层中对数据进行再次处理运用,然后运用相关技术对数据进行整合。

在应用层中,其组织绩效管理分别来源于财务、客户、学习创新及内部流程。这四个维度又分别具有各自的具体要求。用户层即决策层。它由集团公司、子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方面组成。其作用主要在于挑选合适的财务决策措施,运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

三、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的具体手段

(一)构建起合理的绩效管理目标

财务共享服务在运作上应当自成体系。其服务对象也较为宽泛。对于集团公司及其下属的基层单位,以及企业的外部客户,都必须确保服务到位。

在确立绩效管理目标时,其指导方针必须立足于追求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最大化,来达到管理的最优目标。通过大数据与云会计技术,我们就能获得财务共享中心的内外部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调研分析,对管理、执行方面的目标都进行评估,寻求出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尤其是要重视对绩效指标的制订,这样才能确保绩效管理目标的准确性。

(二)完成对管理目标的分配

当我们完成了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此时就要下意识地将绩效管理目标,基于组织绩效与人员绩效的角度,来分别分配给不同的部门和员工,将明确的绩效责任落实到不同成员的头上。同时,我们还要针对这些工作指标,制订出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构建起赏罚分明的考核机制,以促进公司和员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三)建立起预警监督机制

在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有时财务部门同业务部门所接收的财务信息之间常常出现出入。这是由于财务部门所获取的信息通常是经历了一些中间环节的,导致它与原始信息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

通过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我们就能建立起有效财务预警监督机制。将管理方案同实际效果进行有效的对比、预测与跟踪。这样一旦出现信息出现某些出入,系统能够立即觉察到,对业绩完成不达标的单位与个人进行预警,并及时对管理方案进行的调整。使财务管理活动更具可控性。

篇8

(辽宁省边防总队丹东市边防支队,辽宁丹东118000)

[摘要]如何做好会计的基本工作,最主要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但是根据目前会计工作的大体情况看来,却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笔者在文中具体阐述了会计工作中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工作中无法保证信息质量,使信息质量降低的原因。并且依据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提供一些针对性措施,从而改善会计工作中的信息质量。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有效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221

为了体现一个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保障会计工作的信息质量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参考标准。党和国家在社会经济方面实行的各项方案以及规定是否能得到有效的施行,也和会计信息质量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熟练地掌握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树立各项财务制度,做好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还要保证基层工作人员所提供的数据、凭证等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度,并且保证他们的时效性、合法性以及真实性。特别是对于武警部队财务工作来说,如何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将直接影响到部队保障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挥,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何为会计工作中信息的真实性

我国的会计工作运行的模式在实行财务的集中管理措施以后,变成:整理与收集会计工作的原始资料的工作,由最基层单位的报账员负责,在收集与整理完之后及时上报到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在收到报账员上报的资料后,将该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加工并且进行汇总,再将整理后的信息重新反馈给单位,以便指出各个单位对于财务管理的长处与不足,让部队能够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在会计工作中,运用专业的处理方法,对部队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全面的记录,并且对于财务信息加以分析、分类,最后再汇总形成的。这些信息是构成了会计在工作中所使用的全部数据以及文字。信息的真实性,可以说是会计工作的生命,有利于部队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并且让部队更好地对自身进行财务管理,是每位会计在工作中最基本的要求和目标。工作中,不仅要保证连续并且完整的记录部队的财务信息,还要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对于会计制度的要求和规范进行分别的核算,而非让会计在工作中记流水账,如果这样的话,就不容易保证部队经济业务信息的完整与真实。这不仅反映了会计在该行业中的素养、个人能力以及工作中的人品,也进一步强调了部队财务的核算方法与国家财务制度的紧密关系。所以会计的真实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状态而改变的。会计工作中,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是不对外公布的,所以对于该信息的使用者数量也有限,从这方面来说,我国的军队,特别是边防部队的信息同样要求对外保密。

会计信息是对部队各项经济活动的提炼,所以是部队各项财务的综合信息,通过不同工作程序进行分类,然后再加以整理汇总,之后再次分类汇总,最后产生的总体数字。这样一来,却掩藏了工作中一些事物的个性与矛盾,这样的状况在制作成报表的过程中尤为突出。部队的整体经济状况由报表反映,也因为体现出了部队在运行、发展中各项财务活动的成果,同时也隐藏了不同单位、不同时间、不同操作范围内所出现的发展机会与潜在风险。

2导致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的原因

2.1会计信息原始资料失去真实性

信息的原始资料包括部队记账时的凭证、原始凭证不符合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工作中使用流水账的方式进行记账,而不使用账户账簿,或者所使用的账户不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国家军队财务的制度要求。

2.2随意改变不同项目的余额

一些单位为了让自己所上报的报表符合国家法规和预算的要求,因此在会计期末制作财务报表时随意调节报表的各项数字,并非根据真实的情况来记录,反映部队的财务活动,隐藏起部队自身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这样一来,核算机构无法掌握到部队的真实信息,让部队隐藏起会计的真实信息。

2.3虚假的财务活动

在会计工作中,使用的核算方法不同,那么产生的信息也会随之改变。在某些部队中,还会发生了为了完成既定的财务目标等原因而上报虚假的财务活动,使得上级单位无法掌握到该部队的真实信息。

2.4设立账外账,私设小金库

有一些部队在实际记账的过程中,采用倒记账的方式,为了应付上级的审计单位、财务部门等检查而分别建立账簿,但是这些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却丧失了基本的真实性。而对于某些单位私自设立小金库,那么就使得会计工作中的信息无法反映出来,同样也大大降低了工作中信息的真实性。

3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中信息真实性的措施

3.1完善与加强我国对于财务的管理制度

根据调查,两个人犯一样的错误的概率非常低,因此在部队的经济管理模式中,不应该让同一人既做会计,又兼任出纳的职位,而应该完善内部对于财务的控制制度以及经济的会计制度。在工作中,结合会计工作的核算制度和工作的规范化,对不同的职位进行分离,如此一来,保障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2完善和提高会计队伍建设

要提高会计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效率,首先,应该对该岗位的人员采取竞争上岗的规则,在竞争人员中挑选工作能力好、效率高、能够认真努力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违反国家的相关法规的人来胜任。其次,对财务人员进行更全面的培训,单位内部应对员工实行有效且全面的培训制度,继续岗位职责、工作能力以及职业思想与道德的培训,为部队财务管理工作培养一批工作能力高、有效率并且对于会计工作的知识储备合理、丰富的人才。最后,部队对于会计工作人员应建立绩效考核,设立完善的赏罚制度,对于工作能力强、效率高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对于某些工作能力不足,并在工作中给单位造成损失的人员进行适当的惩罚甚至淘汰,让会计在工作中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调动工作中的积极性,让部队的经济管理工作进入到良性的循环,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会计工作中信息的可靠性,还能保障上级审核部门对于各个部队真实性的掌握。

4结论

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部队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家对于经济的宏观把控。所以部队对于自己的会计队伍的建设、人才的培养以及自身的管理制度都应该加强相应管理。并且完善财务的管理,推动部队财务管理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财经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会计工作逐步实现了电算化与核算集中化,生成了完全不同于传统手工核算的电算化会计档案,其形式和种类日益增多,同时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高校财务数据的关注与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对高校会计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1)电算化会计档案拓展了会计档案的内容和形式

电算化会计档案比传统会计档案的内涵更广泛,不仅包括打印输出的纸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还包括了电算化系统中的所有系统软件、会计核算软件及其他相关财务软件程序等全套数据与文档资料。

(2)电算化会计档案更方便查找,提高了数据处理和加工的工作效率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数据的集成化、综合化程度较高,各类各项数据之间的关联度也大幅提高,使得数据的查询方便快捷,同时对数据的收集、统计、整理和测算也可直接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大幅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时效。

(3)电算化会计档案对存储技术与条件要求很高

磁性介质或光盘的广泛应用和存在,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存储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数据资料保存受存储时间、存储数据结构、存储介质质量、存储环境及存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很大,若保存不当很容易遭到破坏。

(4)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更高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大量会计数据都保存在相关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中,信息数据处理合成高度集中,加之数据的非法修改可不留痕迹,一旦遭到病毒侵袭或黑客等人为破坏,很容易造成系统瘫痪或数据外泄、毁损,对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带来极大挑战。

(5)电算化会计档案对其管理人员素质与技能有更高要求

现代信息化财务集中核算形式下,高校会计电算化不断深入发展,生成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内容与形式不断拓展,结构组成也愈发复杂和综合,相关管理人员只有在掌握丰富会计知识及熟悉了解财务系统管理的基础上,同时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与管理技术以及扎实的档案管理技能等综合业务素质,才能适应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高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明确的管理和规划目标

传统会计档案构成单一且格式相对统一,管理工作比较容易,相关财务主管人员已形成了固有的观念,因此,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重视不够,缺乏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了解,没有明确的管理和规划目标,其工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不到位,增加了相关工作的风险。

(二)原会计档案管理制度陈旧,与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脱节

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之传统会计档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其管理的内容和要求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基于传统会计档案管理的制度在管理内容、管理方式及目标等方面已无法适应电算化会计的需要,以致相关工作无所适从,内容不明、职责不清,给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开展带来极大的困难。

(三)电算化会计档案内容不完整,保管方式不统一

(1)没有明确规定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

没有明确哪些文件资料属于纸质档案或电子档案的归档范围,归档时间也未明确,以致有些应打印输出或光盘备份的数据资料没有按照统一时间及时收集、立卷,造成会计档案的遗漏或丢失。

(2)没有明确规定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生成、制式、收集、整理的统一分类标准与方法

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生成、制式、收集、整理没有统一的依据和标准,各时期的生成、收集、整理、保管方法与方式不一致,以致其会计信息所涵盖的内容与表达方式不同,不便于查找、整理、存储及保管,同时也增加了不同时期之间会计数据比对的难度。

(3)没有及时保存不同版本的会计软件及相关电子数据与资料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时间越长,其财务软件与会计档案的版本就越多,在对会计软件升级后,没有及时存储升级前后不同版本的会计软件与其中的会计数据资料,并归档保存,致使在新升级的会计软件中无法调阅不同版本的会计数据档案,造成会计数据档案的不连续性,严重影响了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正常使用。

(4)纸质档案及相应电子档案的生成及收集保管方式不同步、不统一

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纸质会计档案应与电子会计档案并存,但相关人员不清楚哪些会计档案必须要纸质保存、哪些会计档案必须光盘备份,造成纸质会计档案与电子会计档案的生成、收集、保管方式在相同或不同会计年度的连续时间段内前后不同步、不一致,大幅降低了会计档案数据的横向及纵向可比性。

(四)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

(1)电算化会计岗位内控制度不健全

会计电子数据平常是实时存储于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中,很容易被病毒攻击或人为修改,且不易留下痕迹,电算化会计岗位内控制度又不健全,使得会计电子数据生成环节上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过大或重叠或空缺,相互之间无法有效牵制,加大了会计档案数据不完整、不准确甚至泄漏、遗失的风险。

(2)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流程以及其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职责权限不明确

没有明确规定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流程或环节,相关部门与人员不清楚应办理哪些手续、经过哪些环节来完成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传递、收集、立卷、归档与保管等工作,以及自身在此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推诿扯皮事件时有发生,导致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3)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定期清理、销毁制度不规范

高校财务部门未按规定设置专门的财会档案管理机构,由财务人员兼任档案管理工作,为了自身查阅方便自行就地保存,所有财务人员均可自行查询拿取,不相容岗位没有完全分离,对应的岗位职责也没明确;多年来未及时将会计档案移交给档案管理部门保管,而且只归档,未按定期清理,以致会计档案毁损不能及时发现并修复,同时没有明确各类档案的保管期限,年代久远已无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也未定期鉴定后及时销毁,占用了大量的存放空间,极易发生霉变或丢失,增加了相关管理的工作量及成本。

(4)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查询、借阅制度不完善

没有建立严格的查询、借阅审批制度,没有履行必要的查询、借阅登记与归还查验等手续,不便于实时监控会计档案去向及明确相关人员责任,无法保证会计档案的安全完整。

(五)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技术存在安全隐患

一方面,电算化会计软件系统升级换代加快,版本随之不断增多,不同版本的数据结构及其输入输出格式也不统一,以致电子档案存储结构与纸质档案形式各不相同,只能将其分开备份与打印输出,进一步加剧了会计档案管理的复杂程度与工作量。另一方面,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能力及素质不高,对档案管理与计算机及信息处理的知识掌握不够,在相关管理细节及网络安全防范上工作不到位,这就造成电子数据很容易受到病毒攻击或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了工作错弊或失误及会计档案数据丢失的可能性。

三、高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改进的对策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意识,明确管理和规划目标

加强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特性及相关管理法规制度的了解,充分认识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复杂性、综合性与重要性,增强管理意识,不断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财务系统、电子档案及计算机信息等方面的知识水平与业务处理能力等综合素质,还需要根据时展的需要,对这一块人员要加大培训,以便他们所拥有的综合能力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新要求;另外一方面应该制定相应的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其管理的目标和任务,确保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有序、依法进行。

(二)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

(1)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立卷制度

明确规定统一纳入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的会计数据及文字资料的归档范围,并根据不同档案的性质统一勘定其归档时间,全面、及时地收集相应的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予以统一整理、标示并立卷。

(2)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保管制度

①明确规定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生成、、制式、收集、整理的统一分类标准与方法,以使各时期的会计档案在生成至归档保管的方法与方式上保持统一,保证其会计信息体现的内容与方式前后一致,便于分类收集、整理、保管及实时查找与汇总处理。

②明确规定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纸质保存与光盘备份的关联方式与关联程度,协调统一两大类会计档案的同步管理,以保障电算化会计档案相关对应的一致性及其内容的完整性。

③明确规定会计核算系统升级前后不同版本下会计软件及其会计数据资料的存储及保管的方式,并拟定最新升级系统调阅关联历史数据库的规则与方法,以保持不同年限会计数据信息的连续性与相关性。

(3)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定期备份、复核制度

建立统一的电算化会计数据AB备份与复核机制,明确备份的时间间隔、备份方式与数量、备份责任人、标示制式及保管方法等相关要素,并设立备查账簿予以登记,同时规定定期复核检查的内容、时限及修复方式等,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与完整。

(三)健全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内控制度

(1)健全电算化会计岗位内部控制制度

强化电算化会计岗位权限的管理,重新设定调整会计电子数据生成环节上个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与权限范围,按会计数据的重要性与机密程度建立分级调阅规则,建立多用户、分权限管理的层级约束机制,减少会计电子数据发生错漏与外泄的几率,确保数据的完整和安全。

(2)规范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流程,明确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职责权限

确立并规范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流程与环节,明确其各环节上应办理的各项手续及对应的相关部门与人员职责和权限,以便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以免遗漏关键控制点,增加电算化会计档案错漏或遗失的风险。

(3)健全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定期清理、销毁制度

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设置专门的财会档案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来保管电算化会计档案,并建立定期清理、销毁制度,及时全面了解会计档案的保存状态,对已发现毁损的会计档案要及时恰当修复,对已超出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应请专业人员依法履行鉴定程序,对于符合销毁规定的会计档案编制销毁清册并依法定程序及方式进行销毁,对于保管期限已满但涉及未清债权债务和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则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重新立卷,并在所属相关销毁清册备注栏内及相关保管清册栏内予以标示注明。

(4)健全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查询、借阅制度

建立健全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查询、借阅审批制度,明确规定学校内部各级部门与人员查询、借阅会计档案的必须填写会计档案的查询、借阅申请表并由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签字加盖财务部门公章后方可办理相关查询、借阅登记手续;明确规定外单位查询、借阅会计档案的必须开具单位介绍信及证明并出示相关证件,与填写的会计档案查询、借阅申请表一并交由学校主管领导及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签字加盖学校公章后方可办理相关查询、借阅登记手续;同时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应做好上述查询、接阅资料的实时跟进及借还查验等后续工作。对不符合规定的查询、借阅事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有权拒绝办理。

(四)提升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技术,加大软硬件投入力度,整合优化信息系统

逐步转变提升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技术,不断增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与计算机及信息处理的综合业务能力,加大各项软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引入现代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将会计档案管理的全过程纳入信息化管理范畴,整合优化信息系统资源配置,建立集会计档案的信息采集、自动分类、编辑统计、归档标识、立卷存储、分期保管及查询、借阅与清理、鉴定、销毁等业务于一体的数字化系统,实现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及同步升级,并依据“集中管理,分权调阅”的原则,构建会计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以期适应现代会计电算化不断发展的需要。

篇10

一、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作用

1.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传统的财务管理是相当麻烦和复杂的,一个大的企业往往需要特别多的财务人员来统计和操作,这就意味着企业要出很多的钱来养这批工作人员,也需要大量的纸张和笔墨来完成这项工作,这对企业来说,不管是人力还是财力,都是一个很大的浪费。现如今,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从本质上彻底的改变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模式,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员和纸张,而是只需要少量的技术人员和计算机就可以了,这不仅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据处理变得更加精准,而且使用计算机管理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

2.实现了财务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的转变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是以粗放式为主的。自从会计信息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以来,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改变。会计信息化是把企业的会计信息集中收集起来,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把握,对财务管理作出合理的调整,高效的完成财务管理工作,并为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精准的数据参考依据。还有效的实现了资金的集中管理,使企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集约化管理。

3.加强了各部门各环节的协同合作

随着会计信息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普及应用,使得企业真正实现了网络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加强各个部门各个工作环节的联系与同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比如用于生产经营,可以保障商品从生产到出库到客户手中更加顺利的进行。先进的管理系统可以使财务的预算、结算都得到更好的控制,也可以加强各部分的协同合作。

二、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1.对传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对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在数据生成方面,传统的管理模式就是完全人工操作,由人工收集票据和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加工,而在现代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下,财务工作人员则是以计算机为主,把相关票据整理好,然后生成电子账簿,这样不仅便于查阅,也便于长期保存。而且电子信息系统可以更好的做到共享,使得相关人员可以通过财务管理系统更好的掌握企业的情况,使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更好的利用系统进行决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在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相对比较单纯,只要管理好财务工作人员就行,但是现代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模式下,财务部门不仅要重视对人的管理,同时也要重视对财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虽然使用方便,但是要注意数据的安全性和系统的稳定性。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使得很多的财务工作都要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包含数据的审查和对账等工作。这就要求财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必须完整,系统的应用要简单方便,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高,所以说在应用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对系统的管理难度也可想而知。如何更好的管理好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使它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3.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很简单,只要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就可以从事会计工作。现如今,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还要学会用计算机来进行相关的财务会计工作,例如用友通、金蝶等都是现在常用的财务软件。虽然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同时也增加了财务人员工作的难度,因此,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4.对企业审计工作的影响

内部审计是企业会计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职能对于提高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企业传统的审计工作都是通过独立的审计部门来进行的,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工作对接。现在,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主要有计算机来完成,这为审计部门的工作减轻了负担,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新的工作,就是保证会计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而对于一个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人才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应着重关注从业人员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及其相关的计算机技能掌握程度,企业只有让拥有多项业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多参与到会计的信息化建设当中,才能更加优质、高速的完成相关建设任务。同时,企业还应加强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只有企业在拥有了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队伍之后,才能更快、更好的持续发展。

扩大会计信息化的宣传范围,加大会计信息化影响作用的宣传力度。企业不仅要让自身员工了解会计信息化的优与弊,同时也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企业相关人员了解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便捷之处。如数据剖析体系能够让企业事先了解事件的风险因子,并对相关数据分析预测,然后做出更优于企业发展的决策。

篇11

关键词:包容性发展;国有企业;职工队伍;心理意识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7(C)-0033-03

一、利益观念强化

物质利益原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长期以来,关于物质利益的原则由于传统因素的制约,被搞得混乱不堪,相当长一段时期企业职工不敢公开讲个人利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召开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山鹰在接受《中国日报》的专访时说,收入分配的不公导致人民没有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这是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源头。并警告说,收入分配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将会引发社会动荡。按照物质利益的分配原则去促进生活,促进历史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企业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尤其是在国有企业推进自主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过程中,为了科学发展着力调整内部关系,加强内部改革,以股权多元化推动治理结构的合理化,实现社会分配的持续的良性调整,使物质利益原则更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从而强化了职工的利益观念。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其一,市场经济存在的条件决定必须承认本位利益,是使职工利益观念强化的原因之一。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的存在,必然是有两个因素,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即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离不开这两个基本条件。社会分工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这就决定了在全民所有制的单位,企业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在物质利益上也存在着“你我”的界线。既然客观地存在着“你我”的界线,那么在实际中,就得必须承认商品生产者本位的物质利益,如果不承认各企业、职工个人的物质利益,那么商品生产者也就没有积极性,企业就会失去活力。既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地存在着物质利益“你我”的界线,那么在我们所实行的各项经济政策中就必须使这个界线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正因为如此职工的利益观念才得以强化。

其二,企业生产追求目标利润最大化是使职工利益观念增强的原因之二。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为了增加自身的经济利益,即追求目标利润最大化,正是围绕追求目标利润最大化,才构成了企业从事生产的内在压力。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有权调节生产,调整产品价格。这样在各企业之间客观地存在着竞争。如果企业的实力不雄厚,竞争力弱,就会被淘汰,为此作为企业生产者的职工,当自身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连为一体时,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就成了他们自身的直接利益,企业的命运成为他们特别关心的焦点。为使自己的物质生活不受影响,迫使职工站在本企业角度去关心其经济利益,这就使得利益观念大大增强了。

其三,按劳分配,效益优先原则的认真贯彻,是使职工利益观念强化的原因之三。

按劳分配中的“劳”不仅仅是劳动者的体力劳动,还包括智力、技术、管理等因素。在按要素分配的今天,关注收入,时世常情。虽然过去也提倡并贯彻按劳分配,但由于“大锅饭”使得按劳分配原则形同虚设,职工干多干少报酬一个样。今天,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把经济发展成果合理分配到群众手中,为按劳分配,效益优先原则的彻底贯彻创造了条件。按劳分配其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实质上就是对个人物质利益的肯定。同时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特点还决定了按劳分配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这就为效益优先提供了经济条件,具体表现为不同的企业由于素质上的差别而带来企业利益的差别;同一个企业内部劳动者由于个人体力智力的差别也带来了个体收入的差别。这就从根本上对物质利益更进一步给予了肯定。所以今天职工重视物质利益,讲经济、讲功利已经成为理直气壮的时代语言,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总之,在加快转变国有企业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职工利益观念强化了,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就要对它有个清醒的认识,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做法,必定严重干扰了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和制度的建立,使社会公平明显失衡,使经济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不断深化,倘若我们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上,那么哪怕我们在一些具体方法上虽然下了不少功夫,也未免能抓住广大职工的思想脉搏,因此,我们必须公平公义切好蛋糕,动用初次和再分配等各种手段,调整好高、中、低收入者之间的关系,大庇天下寒士以及低收入群体俱欢颜。

二、民主意识增强

企业职工民主意识是主人翁思想的一种反应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制于两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劳动者直接结合使职工成了企业的主人,作为企业的主人理所当然有民主管理企业的权利。另一方面虽然有了产生职工民主管理的现实基础,但并不等于民主意识就会增强,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下,职工和企业的命运处于分离状态,职工在自我意识上就根本没把自己置身于主人翁地位,因此民主意识薄弱。那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职工民主意识为什么增强呢?概括讲有以下原因:

其一,“主人翁意识”的真正确立是民主意识增强的内在动因。

企业职工的民主意识要达到增强,主要取决于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意识是否真正确立。计划经济体制下,虽然有了确立主人翁地位和意识的观念基础,但由于企业不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因此主人翁的地位与企业的命运处于分离状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对其法人财产拥有独立占有,经营和处置的权利,这就使包括经营管理者在内全体职工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更直接,更紧密。

职工与生产资料的紧密结合大大促进了主人翁意识的确立,命运共为一体迫使职工自觉将自己置身于主人翁地位,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浓厚的参与管理意识促使他们以积极的姿态投身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并通过“职代会”参与决策,监督经营,提建议,献才智追求民主管理的形式,以期整体效益。所以主人翁意识的真正确立是民主意识增强,要求民主管理的内在动因。

其二,“优胜劣汰”的竞争形势是促进职工民主意识增强的外在动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作为市场的一大特点,存在于每个角落。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为适应市场,彼此之间就要展开竞争,既然有竞争,那么就会出现“优胜劣汰”的格局。当企业的命运与职工命运血肉相连时,严峻的现实迫使其不得不关心本企业的命运,正因为如此,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激烈要求实行民主管理。为使自己企业在竞争中不败,不仅对产品的数量、质量、销售量表示关心,而且对企业生产中物化劳动的消耗也非常重视。所以“优胜劣汰”的竞争形势是促进职工民主意识增强的外在动力。

职工民主意识增强表现在要求参政议政上,参政议政实质上就是民主意识的具体表现。面对这种现状,作为领导者要在加以引导,使之正确行使民利的基础上,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努力形成既有个人心情舒畅,又有统一意识的生产经营环境。

三、求知欲旺盛

科技知识来源于生产实践,并在生产实践中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但是,在企业吃“大锅饭”的年代,职工对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怎么样,很少有人过问,因此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知识也就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那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职工为什么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旺盛呢?其原因有如下两点。

其一,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促使职工迫切需求文化知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竞争的基础,知识是竞争的保证。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从实践中充分认识到知识是增强竞争力度的最有力武器。为此他们一方面积极利用新技术对现有装置挖潜改造,另一方面全力吸收世界新知识为企业储蓄后劲。如此以来加快了知识、技术更换的步伐。作为直接从事生产的职工,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必然产生学文化、钻业务、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其二,职工内部竞争环境的形成,是产生求知欲旺盛的动因。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迫使企业千方百计在充实职工的知识结构下功夫、花力气,为此除对必要的专业人才引进外,还在具体岗位上,根据职工技术水平高低实行达标上岗。使一些综合素质较高者进入高难度岗位,而相形见拙者受到调整,并根据责任大小,技能高低再给予不同的岗位津贴。这就使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在物质利益分配上拉开了档次,使职工在技术水平上的差别明显地反映在利益分配上来。从而形成激烈的内部竞争环境。正是环境的熏陶,强烈的自尊心驱使职工重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强烈要求学文化,钻业务,求知识。

求知欲旺盛具体表现为,不少职工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参加定向培训。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同“出风头,捞文凭”划等号,应看到他们与时俱进,渴望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立志为社会有所作为的思想愿望。

四、需要层次提高

所谓需要,是指有机体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前四个为低层次需要,后三个为高层次需要,即,精神的需要。他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一种需要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职工的低层次需要即物的需要已基本满足,开始转向高层次即精神需要。具体表现如下:

1、人际交往扩大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际交往属于高层次需要。所谓人际交往是指:人们在由个人支配的闲暇时间内与他人的交往和联系。人的本性是人的社会性,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定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企业职工人际交往扩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如下两方面。

一方面,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客观地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成为促使人们扩大交往的内部动因。正因为彼此之间存在“差异”才要求互补、互助、共生,一起探讨问题、寻求意趣,从而在社会元素中实现自我价值。

另一方面,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看,当人们的低层次需要已基本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即“求知与理解”的层次发展。而要实现这个高层次,其中包含着必须进一步充实个体的认识结构,增强彼此间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职工低层次需要已基本满足,并向高层次需要发展。这样那种由于受物质生活条件限制的人际交往,显然已经难以丰富、充实和满足人们的认识结构。这就必然要冲破原来狭隘的交往范围,扩大人际交往,拓展需要层次。

由此看来,人际交往扩大是职工需要层次提高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且这种对需要的追求是高尚的,不可把它与腐朽庸俗的“关系学”划等号。

2、工余活动转向

从马斯洛“自我实现”这个高层次看,其中包含着个性心理的发展和完善。心理学认为,个性心理,指心里现象的个别性,包括兴趣、性格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生活的提高,将那种每天往返于工作岗位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变为呈“放射线型”的网状生活结构,就其原因有一下两点。

其一,个人“收入”的增加为“个性心理”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的增加为“个性心理”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职工为使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和情感得到更好地陶冶,紧张而繁忙的劳动后,利用闲暇时间努力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以实现自我完善。显然原有“两点一线”工余做家务的生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要了,这就促使原有狭小的生活空间必然被冲破,导致工余活动转向整个大自然。

其二,物质条件的优化为工余活动转向创造了条件。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已打破了原来的封闭状态,冲破了产品稀少的垄断,各种产品应有尽有,往返交通更便捷,通讯网络四通八达,先进电器突飞猛进进入了职工家庭并排上劳动的用场。物质条件的优化使其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有了多余的闲暇时间和过剩的精力,原来下班麻将齐上阵、超市酒吧泡的生活方式已感乏味和不满足,意趣不同的情感驱使他们走出狭小的家庭空间,投身于广阔的大自然获取新的感知。

毋庸置疑,职工工余活动转向是有其必然性的。对这种现象我们要有正确认识,不要认为职工工余活动转向是“神马都是浮云”的表现。其实任何业余活动都寓有乐趣,而这种乐趣正是需要层次提高的欲望。

3、审美心理大变

审美情趣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最高层。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审美心理集中体现在“时髦”上。现代汉语词典将“时髦”解释形容为人的装饰衣着或其它事物“入时”,对“入时”我们可表达为“入时”即跟上时的步伐,不落于时代之谓也!可见其并不是一个坏字眼。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时髦心理”是一个时代人心的反映,从积极方面看,时髦心理是一种向上追求的精神,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竞赛,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时下一个个发烫的词条和网络语言都很给力。因此,时髦心理具有时代性,它和人类的好奇心竞争心以及爱美心是经常联系在一起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职工普遍出现追求美的穿着、美的装饰、美的布局、美的享受,因此审美心理大变了。引起其变化的原因概括讲有以下两点:

其一,职工“收入”增加是追求美、使审美心理大变的物质基础。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职工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低层次的需要基本满足,开始逐步向最高层次“美的需要”发展。当家庭收入有一定积累时,就出现要求穿得更“时髦”些,住得更舒适些,摆设更现代化些的心理动态。所以“收入”增加是职工审美心理大变的物质基础。

其二,款式新颖、鉴赏艺术化是刺激职工审美心理大变的外在原因。

心理学定向反射原理认为,审美主体在一定时间内获得的美感达到饱和程度,如果继续审美就不能再获得美感,而当环境中出现另一新的刺激物时,定向反射又迅速恢复,使注意指向新的刺激物。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丰富,品类齐全,款式新颖,格调艺术化,如此充足的市场,必将使人们的审美意识随市场牵动,与物品转移,因此一旦社会环境中出现新式服装,新的装饰,新式用品等新的刺激物时,人们的“时髦心理”又会指向新的目标,从而引起审美心理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美在生活中,生活也需要美。可以说任何时候人们都在追求着美,只是某些原因使人们追求美的程度不同而已。面对今天职工审美心理大变的这种现象,我们一是要认识其必然性。二是要引导。向他们讲清“时髦”与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时髦”不全等同于“美”,所有“时髦”的东西不一定都是“美的”,要使他们善于区分“美”与“丑”。

综上所述,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浅析职工队伍的心理特点,找出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目的是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现实性和规律性。

作者单位:海利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篇12

关键词:视同销售 ; 税务 ; 会计 ; 处理

一、变更部分“视同销售货物”征税与否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某税条例或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

“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一)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二)销售代销货物;(三)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出外;(四)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五)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六)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七)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八)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1]

税法规定以上行为都要缴纳增值税,其目的主要是避免造成与正常货物销售税收负担不平衡的矛盾,防止纳税人利用该行为逃避纳税。[2] 但不能忽视,上述各种行为存在着实质性的差别:

1. 有行为的发生了所有权的转移(如第7―8条),有的并未发生、至少在一定时点上未发生所有权的转移(如第1―3条),在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上存在着很大差异;

2. 有的换取的是外部利益(如第6条),有的换取的是内部利益(如第7条),在纳税人获得的实际利益上存在着一定差异;

3. 有的获取了直接的经济利益(如第4―7条),有的虽未获取经济利益,但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或强化了企业形象,无形中使企业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如第8条),在纳税人的显性利益和隐性利益上存在一定差异。

由此看出,尽管上述行为具体情况各异,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纳税人的税后效益。笔者对多数行为征收增值税都没有异议,但有两点值得商榷:

第一,“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无偿赠送他人”确定为征税行为无可厚非,但是所确定的范围过于笼统,因为“无偿赠送”并没有把捐赠排除在外,而捐赠包含了公益、救济性捐赠行为。公益、救济性捐赠是国家倡导的正义行为,如果这种捐赠行为需要缴纳增值税的话,最终要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违背了国家的政策导向。因此,本人认为,应将公益救济性捐赠作为免税条款在法规中得到体现。

第二,“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条款中未包括“购进”行为。纳税人作为经营者一般能够以厂价或批发价购进所需货物,节省好多纳税环节,税基明显低于普通消费者,如果对购进货物不视同销售征税,纳税人势必利用该避税手段以各种名义给职工捞取更多的利益。这显然有失公平。因此,本人认为,应将购进货物也纳入“视同销售货物”的范畴。

二、对视同销售行为组成计税价格进行修订

根据《增值税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

“纳税人……有本细则第四条所列视同销售行为而无销售额者,按下列顺序确定销售额:(一)按纳税人当月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二)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三)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属于应征消费税的货物其组成计税价格中应加计消费税额。公式中的成本是指:销售自产货物的为实际生产成本,……。”

另据《消费税暂行条例》第七条规定:“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税率)”

从上述法规规定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即:视同销售行为的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本文认为,以上公式存在下列不足之处:

1. 公式中的成本只包括实际生产成本,而同类货物的销售定价一般要考虑销售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

2. 公式中只将消费税作为价内税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了价内税的其他税种,如城市维护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3. 在2001年确定对卷烟和白酒实行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征税方式后,有关补充规定忽视了消费税中定额税作为价格组成的重要因素对计税依据的影响,直到2004年才对进口卷烟明确了“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定额税)÷(1-消费税税率)”,将“定额税”包含在计税价格之内,而根据相同原理形成的自产自用和委托加工的组成计税价格中至今也没有明确“定额税”的地位;

4. 在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和《消费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中,对于消费税应税消费品这些“利税大户”规定成本利润率,除甲级卷烟和粮食白酒规定了10%,其余大部分为5%,而对于消费税非应税货物却规定了10%,使得消费税应税消费品的税基远远低于一般货物,造成税负不公。

由此可见,公式中的组成计税价格应包括的计税因素太少,成本利润率的比例太低,明显小于同类货物的实际计税标准,违背了税收的公平原则。因此,本人认为,应将视同销售行为的组成计税价格确定为: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定额税]÷[1―消费税税率×(1+城建税率+教育附加费率)

公式中的成本是指企业的商品(或产品)销售成本加计期间费用。

公式中的成本利润率应适当提高比例,具体比例由法规制定机关确定,本人建议15%较为合理。

公式中的定额税不仅包括消费税中定额征收的部分,还应包括资源税等作为价内税的定额税以便更为合理的反映纳税人应税行为销售价格的构成。

另外,要求税务机关核定增值税和消费税的计税依据应尽量保持一致,一方面体现会计一致性原则,另一方面,体现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

三、调整视同销售货物账务处理的相关规定

根据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财会[2001]11号)规定:企业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作为投资、集体福利消费、赠送他人等,应视同销售物资计算应交增值税,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

同时,在该制度的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中列明:

1.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包括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分配给股东)

借:应收账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基建工程领用本企业的商品产品,

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问题解答(三)〉》(财会[2003]29号)第一个问题中规定:企业在将自产、委托加工的产成品用于捐赠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金”等科目。[4]

另外,根据财政部颁发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94财法字3号)第55条规定:“纳税人在基本建设、专项工程及职工福利等方面使用本企业的商品、产品的,均应作为收入处理。”

尽管在多处相关法规中都有对“视同销售行为”的明确规定,但其账务处理却很不规范:

其一,同样规定了作为收入处理,但在分配给股东时,视同销售的货物记入了“主营业务收入”,而用于基本建设时,却只确认了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并未确认“主营业务收入”,从根本上违背了会计制度关于一致性原则,造成实际工作者对税法和会计制度理解的混乱。

其二,在企业产品用于基本建设等视同销售行为时,税收制度虽然规定了作为收入处理,但在账务处理上,按市场公允价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却按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结转支出,造成了增值税销项税额不能直接对应计税依据,出现了“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的现象。

其三,视同销售行为不能在账务处理上确认并反映“主营业务收入”,给期末核定、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带来很大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征收和管理。[5]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认为,应将所有“视同销售行为”均确认主营业务收入,不论该行为是对内还是对外,是建设还是消费,是有偿还是无偿,即:

当发生视同销售行为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长期股权投资

应付福利费

应付股利

营业外支出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作者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基本法规[M].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1―11,26,109.

[2] 古建芹.国家税收[M].中国,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67.

[3] 河北省财政厅.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汇编[M].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21,392,421.

篇13

0 引言

近年来,环境会计作为我国会计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在企业成产经营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也是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揭示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是治理严峻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公众对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度也逐年增加。长春市地处我国东北地区,较长的冬季采暖期和巨大的机动车保有量导致了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排放和空气质量的逐年下降。本文以2014年和2015年长春市重点监控企业大气污染排放的企业自行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现状和问题。

1 重点监控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信息披露现状

根据《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通知,选取长春市辖区范围内17所大气污染物重点排污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在2014年和2015年的自行监测信息(具体包括企业自行监测方案和自行监测开展情况年度监测报告)进行分析。本研究所选企业名称及其监控信息见附图。由附图可知,2014年和2015年长春市大气污染物重点排污企业的披露信息的内容主要为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烟尘)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其中两者均披露的有9家,两者披露其一的有6家,两者均未披露的有2家。披露内容和披露方式上存在一定问题。

2 重点监控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

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01)以及《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03),本研究统计的17家企业普遍存在污染物排放信息披露不全的情况。例如,热电企业并未对烟气黑度等级予以说明;水泥行业未对公布氟化物、汞及其化合物和氨的排放量;生化企业未对其特定污染物的排放量予以公布。现有的已披露信息中,主要大气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均公布的企业仅占53%。近一半的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多根据自身的偏好,选择性地在某一年度进行公布。各家企业的报告缺乏统一的形式,对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状况、重大环境事故及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鲜有说明,使得同行业间缺乏可比性。

2.2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较单一

在所调查的17家企业的排放报告中,所有的企业均以不可度量绩效的形式(即非货币形式)公布其排放的污染物的具体清单。各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布形式较为单一,并未以货币形式估算其大气污染物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成本,其货币化成本和效益仅停留在政府环保补贴和缴纳排污费等项目上。这种披露方式显然让公众和其他使用信息的人不能正确的评价企业的环境成本和效益,也就无法获得其环境损益分析。

3 完善和提高重点监控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信息的环境披露质量的建议

3.1 加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

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公布其大气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来履行其社会责任。与此同时,我国应尽快采取措施制定相关方面会计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大气污染物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和内容。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法》,但是仍没有从会计的角度做出明确的规定。可以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作为强制披露的内容之一,并在会计核算中建立完整的环境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体系,防止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短期行为。另外,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制化建设,鼓励高校、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参加环境信息披露的立法建设,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篇14

我的中级考试心得

叶辉,1991年毕业于河北轻工业学校硅酸盐专业,在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一级建造师。2001年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002年参加中华会计网校会计初级职称二门辅导,通过考试(成绩:94,96);2005年取得自考会计大专文凭;2007年参加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中级职称三门辅导,通过考试。2007年成绩:经济法88,财务管理96,会计实务95,总分279分。

实务财管经济法分别为ABC的话,我的顺序是A1BICIA282C2A383C3,123代表次数,最后来个一锅端。三科时间大致相等,只是学实务时紧张些,另两门时松懈些,人又不是机器,哪能一刻不停三个月呢?当将考试放在最重要位置时,其他一切都是小事。熟能生巧,别无他法。中级实务的第十五章所得税和十九章合并会计报表这两部分是重要的两章,一定要啃下。我个人的情况而言,所得税有点绕。我的过程是,看完这章后,问自己:为什么叫递延;对企业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这是资产那是负债,而不是相反;递延所得税产生及转销时与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的勾稽关系以分录的思维去理解。搞明白以后会发现,这一章教材很嗦,实际很简单。教材在P35 1的处理有违递延这一宗旨。合并报表是长期股权投资的延续,先把投资一章切实学好,到这一章,不过是换个会计主体的事,合并分录都是一个套路。

我不会瞌睡。只听课件不看书是本末倒置。听课帮助我们理清思路,知悉重点,是辅助手段。试卷是敌人,书本是朋友,安可轻弃!多说一句,祖冲之说的:邪径捷至,吾不忍以投足。我的理解是:没有捷径。

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

李时坤,本科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6月起至2007年参加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中级职称三门辅导,一次性通过考试。2007年成绩:经济法64,财务管理80,会计实务65,总分209分。

充足的时间是成功的条件之一。复习的时候就是听课结合习题,在听课时实际上已经把教材过了一遍,建议不熟悉内容的课前可以先预习一下!熟练地做计算题关键在于思路是否清晰,知识是否掌握充分,可以试一试把关键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在一起,然后从各知识点发散出来的详细内容分类在一起,做成一本“记忆册子”。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人员,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把知识点更加丰富形象化。

安排复习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周一到周五,我充分利用中午休息和晚上的时间。周末和五一黄金周是我复习的主要时间段,这时一天学习时间是9~10个小时。周末充分利用时间,紧跟学习进度,多做练习。真正理解书本知识很重要,外加多做练习,熟练做题技巧,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体系。

我建议有基础的人不要一门一门的分开学习。实际上3门结合在一起学习,知识融会贯通更便于学习,只要时间安排得合理就可以。熟练主观题,我的方法是先要弄懂知识点,熟悉各大基本业务的相关分录,归纳总结出各章节的重点内容,最后加强练习。我是听课结合习题一起学习的,习题我使用的是轻松过关系列,对于有基础的来说那就因人而异了。经济法相对我来说要容易些,因为文字知识点很多,如果你弄懂了,大致意思能记下来,再多做题目就可以了。其他两科都得在弄懂知识点后多做练习。

经济法,原先我有自学过。经济法知识点很多,文字内容需要自己去理顺条理,系统地归纳总结。然后就是做习题,关键看解题思路和运用了哪些知识点。

财务管理是书结合轻松过关的习题一起复习的,练习上面的各章节前都有知识点及重点归纳,可以帮助理顺知识点,归纳出相关公式,后面的习题也不错。由于经济法文字内容居多,把基础知识弄懂,一系列的处理原则弄清楚,案例题判断起来就很顺手了。另外可以选1或2本好的习题书,主要看他的解题思路是什么,运用了哪些原理。财管公式比较多,除了充分理解还需注意那些因素的性质和内容,比如存货模式下的现金最佳持有量公式里的机会成本指的利率是期利率不是年利率。建议自己总结归纳一下或者买本有总结的书看下。财管公式比较多,除了充分理解还需注意那些因素的性质和内容,比如存货模式下的现金最佳持有量公式里的机会成本指的利率是期利率不是年利率。建议自己总结归纳一下或者买本有总结的书看看。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学习计划,如空闲时间里什么时候效率高就集中利用那段时间学习。如果对教材的内容不熟悉,需要多看几遍教材。做错的习题重要的是看解题思路和方法。看自己哪里不对,分析其原因,避免下次犯同样错误。

如果实在是没有效率的时候建议不要继续看书,自我调整一下。但调整期不要太长,不要延误了复习的进度。至于坚持的办法就因人而异了,我通常是用写东西来激励自己的。

后天的努力很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严于律己也是很关键的,只要你真正付出了就会有收获!

一次通过全科并不困难

王海英,2000年毕业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财经学校,期间自学了会计专科学历。2006年之前从事过销售、设计工作,2006年初开始从事会计工作至今。2006年底报考中级职称考试,2007年春节过后开始学习,同年5月份考过中级。2007年成绩:经济法88,财务管理98,会计实务95,总分281分。

我没有什么特殊的学习方法,就是看书、听课、做题。书一定要看透,听课是为了把书中问题弄懂,做题就是为了加强。我没有买辅导书,只买了两种模拟题,各科大约分别做了十几个模拟题。我觉得做一种资料也可以,但模拟题一定要做。建议把书上的例题都看会,然后再自己重新做一遍,再就是多做一些主观题,做的时候不要看答案,做完之后再找出错的地方,错的原因,过几天再重新做一下这些题。此外,教材是一定要看的,而且要看透,先看教材之后再听课,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听课,才能提高效率。教材看一两遍,课听完一遍对整体有全面掌握之后再做题。

我上班不是很忙,每天的工作平均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其它的时间都可以学习,一般都是白天看书,晚上听课,每天如果利用的好可以学习八九个小时。上班的时候先把要做的工作做完,然后全心的投入学习。这样才能争取老板的同意。不知从何人手就先看书,看书不会可以选择听课。我的工作、生活很简单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备考的时候就专心学习,工作时候就想着工作,学习时候就只想着学习,专心最重要。工作和学习之余,放松一下。用好可利用的时间,做好计划不要轻易打乱计划,同时也不能把时间安排的太满,安排好休息的时间。

我是三科一块学的,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十五到二十天,最后留十几二十天查漏补缺。我习惯先过难的,一共就两年,如果第一年把财管和经济法过了,第二年过不了实务岂不后悔,不如先攻克最难的,最好三科一块报,这样万一有一科不过,还有补救的机会,不过报了就一定要学到底,千万别想着学学看不行就放弃,那样哪个也学不好。

我的学习时间是看书与听课按3:2的比率分配。我的做题方法是:第一遍看书不做题,第二遍看完一章做一章的题,看完全书做模拟题。第三遍和做模拟题一起进行,考前有重点的做题。我学习教材占大部分时间,主要就是书上的东西一定要看会。有争议的问题有时间可以看没时间可以不看,考的机率不大。我是晚上听课,因为白天要上班,看书还可以,听课就不太好了。书看三遍,课听一遍,做题时不会做的一定要弄明白。我一般做一遍题,当然做错的主观题要多看几遍。中华会计网校上的课后习题和模拟题是值得做的,可以建议买一本三科合订的习题,《名师讲堂二》也是很不错的。我觉得题不在多,主要是做会做懂。

实务不难学,理解的东西多,死记的不多,只要把书上的东西理解透了。再做一些题,就没问题了。如果学的时候感到困难就找一个好的老师跟着听听课会好一些。会计实务重在理解,掌握了方法以后,就会感觉其实不难,做题时不要贪多,对于比较典型的题一定要完全弄懂解题思路和方法,因为实务主观题的类型并不多,只要把典型的方法掌握了不管出的题再怎么变,都是万变不离其宗。不要贪多,做懂五套题,远比随便乱做十套好。开始把基础打好,考前就不会乱了。

中级的财管,在这三科当中算是简单的了。可能看第一遍会不知所云,多看几遍就不难了。我觉得学习时主要是要专心,要不然学多久都没用。开始看的时候学了前面忘了后面是正常的,多看一遍就记住了,学到后面时不妨翻一下前面的东西加深一下记忆。在学之前还是不要去想难不难的问题了,不要吓自己,其实中级财管并不是很难,只要把书上的东西看会了,考试时也不会太难。实务的主观题我觉得也是要先看书再做一些比较典型的题,然后跟着题的错误再把知识理顺。思路一定要清晰,不能只贪多,糊里糊涂地做,那样没有用的。

经济法个我人认为是需要记很多的,但光靠死记硬背也不太好记的住,看两遍书听听课,然后把老师给讲的都背一下,你只考一科应该时间充足,一定没问题的。我听课都是跟着看书的进度走的,一般都是白天看了哪章书,晚上听哪节课。

我想说的是,学习方法重要但是学习效率更重要,同样的学习时间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个人差异是有的,但更重要是学习时一定要真的投入学习,心思要用在学习上,心要静,不然学多久都无济于事。看书时集中注意力是很重要的,我想这就只有靠信念,我在学的时候心里就想,我一定要通过,没有其它选择,必须过。

我的经验是如果想及格就照着七八十分去考,如果考前都做题能达到七八十分,通过应该不成问题。提前做准备很好,但是要坚持到底。信心一定要有,有了信心就成功了一半。成功没有秘诀,多用功,比别人多花点时间。

不要把中级想的太难,努力学习一定会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