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缓解老龄化的措施范文

缓解老龄化的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缓解老龄化的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缓解老龄化的措施

篇1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影响分析;解决措施

引言

人口老龄化现象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但同时也是个挑战。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逐步开始影响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而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发展比较晚,在制度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面对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所造成的社会问题,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具备完善管理和改善的能力,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造成的社会影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措施,为改善和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造成的社会影响。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可以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规模大。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到人口老龄化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所用时间短,并且相比较一些发达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铺盖的面积更广,做造成的影响更大。

第二,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明显。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所以从整体上看经济发达的区域,老龄化现象要比经济不发达的区域明显。而受我国社会体制影响,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城乡倒置明显,农村老龄化比城镇老龄化问题更严重,增长更快。

第三,我国老龄化存在不合理,超前出现。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上才会出现的,如: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水平的提高而出现的。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则是由计划生育控制下迅速滋长的,老龄化问题过于超前。对于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的影响更大,解决更困难。

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出,老龄化人口增长,相应的会造成离休费、退休费的增加。近年来,我国对养老保险越来越重视,养老保险制度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为我国老龄人养老,提供了基金。但由于发展时间有限,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局限性,造成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降低,人口老龄化的严重又造成支出的增加,从而出现养老基金入不敷出的局面,不利于养老保险基金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一方面为老龄化人群提供了更多的物质保障。而另一方面,也给在职人员造成了严重的负担。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养老保险金额也随之越来越多,从而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影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三)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主要是由国家、单位、个人进行缴纳。而老龄化程度的加快,使养老保险的筹集基金模式发生的重大的改变,以往的筹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和满足我国老龄化人群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转换资金筹集模式是解决我国目前养老基金困难,缓解筹资压力的必然选择。

三、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措施

老龄化人口数量的增加,高龄老人比例的增长,家庭养老能力的降低等因素,是我国老龄工作面临的严峻现实。为了更加有效的发挥养老保险的作用,应针对老龄化人口的实际情况,完善改革制度,提高养老质量和推进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尽可能的解决老龄化人口增加带来的社会问题,保障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进一步的保障养老基金收支平衡,根据实际情况,延长退休时间和严格的控制提前退休现象的发生。

第二,缓解目前老龄化迅速发展到来的养老问题,结合当前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形式,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从而有效的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打破现如今入不敷出的局面,带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持续稳定的发展。

第三,加强政府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法律保障制度,有效的解决我国当前养老保险历史隐性债务问题,做实债务问题。

最后,拓宽投资渠道,允许养老基金入市。养老保险基金的经营管理应坚持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这三点原则。养老制度的发展应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以及养老问题。拓宽投资渠道,将养老投资于市场,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的同时,调节养老基金的收支平衡,解决人口老龄化造成的社会问题,稳定市场。

参考文献:

[1]韩欣欣.浅议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4期.

[2]张璐.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容、问题及改革――从国际养老保险的角度[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2期.

篇2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影响都是深刻的,尽管各个发达国家进入人口老年型社会的时间有早有晚(法国最早为1865年,日本最晚为1970年),各国的老年人口比重有高有低,但是它们在将近一个半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并没有被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拖垮,因此,其中必有值得借鉴之处。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各国所采取的基本对策和措施大致是相同的,其中主要有:

设立老龄机构

很多国家的政府设立了老龄工作管理机构,在议会成立咨询委员会,在社会上建立老年问题学术团体,把老龄工作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例如:

英国政府由卫生部、劳动保障部和社会服务部分工负责老年人的养老、医疗和服务工作。内阁设有“补充给付委员会”,下设区域分会和地方基层分会,负责申请、调查和发放老年救助金。政府通过老龄问题学术机构定期召开老龄学术研讨会,促进学术专家、政策制定者与实践者的交流与合作。

日本总理府设有“老龄问题研究室”,厚生省设有“老人对策室”,都、道、府、县、町、乡设有“福利事务所”,主管老年福利事宜。各级政府把老龄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计划,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参加“老龄政策和老年工作研究会”。

立法保障权益

保障老有所养是老龄社会的首要任务,先期进入老龄社会的发达国家在应对老龄化挑战中普遍通过立法来保障老年人的养老生活。七大工业国家中政府首次为养老保险立法的时间分别为:德国1889年,英国1908年,法国1910年,意大利1919年,加拿大1927年,美国1935年,日本1941年。此外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老人福利法》、《老人健康法》;美国还制定了《美国老人法》和《禁止就业年龄歧视法》。

鼓励生育

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和劳动资源减少,是发达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为了缓解其不利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实行鼓励生育政策,对多子女家庭给予经济补贴,设想通过提高人口出生率,减缓老龄化发展速度。例如:

法国、德国和芬兰对多子女的家庭发给家属津贴。芬兰的孩子津贴标准是:第1个孩子每月535芬兰马克,第2个孩子每月657芬兰马克,第3个孩子每月779芬兰马克,第4个孩子每月901芬兰马克,第5个及以上的孩子每人每月1023芬兰马克,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每人每月加发200芬兰马克。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改革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一项重要措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为了防止老年人陷入贫困,避免退休金制度崩溃,不断改革国家养老金计划。有些国家还最大限度地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并对退休人员无退休收入的配偶发给家属保险津贴。例如:

美国的《老年人和遗属保险》供养亲属津贴的标准规定:退休工人65岁及以上不享受养老金的配偶,依法领取相当于受保人退休金50%的亲属津贴;受保人死亡后,其65岁及以上的配偶,领取受保人100%的年金。

发展高科技

发达国家认为解决老龄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发展经济的最大动力是发展高科技。美国全国老龄问题研究所人口统计项目负责人理查德・苏茨曼认为,经济增长率远比人口老龄问题重要得多。美国发展高科技所带来的经济高增长率在减轻人口老化的压力方面很有作为。

鼓励延缓退休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石油危机和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老龄化进一步的发展,导致发达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出现了基金困难的局面,部分国家甚至陷入了养老基金入不敷出的困境。为了保持收支平衡,保持养老保险制度持续发展,一些国家相继采取了提高领取退休金法定年龄,鼓励延缓退休的措施。

据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统计,近几年来已经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提高领取退休金法定年龄的计划,其中美国每年提高2个月,计划到2007年提高到67岁。日本争取在2025年前后把领取退休金法定年龄提高到70岁。

接收国外移民

欧盟统计办公室2001年1月8日公布的资料表明,移民使欧盟的人口增加,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困难。1999年欧盟接收移民72万人,2000年上升到81.6万人。瑞典每年接收移民1万多人,现在外来的移民已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0%。联合国预测,不少工业国家都将面临沉重的老龄化压力,需要吸收外国移民作为新的劳动人口。

发达国家通过吸收移民来缓解劳动力不足,应对老龄化挑战的做法,已达成国际共识。预测2000年到2025年,发达国家每年平均接收移民128万多人。

“积极老龄化”

篇3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属于一种公益性的保险项目,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直接的影响。现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越来越严重,我国在上世纪后期开始实行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在老龄化的影响下,养老保险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就是以人口老龄化为前提,对我国现如今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制度;老年抚养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大多数发达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面临着来自人口老龄化的挑战,21世纪在人口问题上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口老龄化,这一问题对于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会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产生的影响。本文主要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索。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均预期的寿命不断得到延长,使老年人在总人口的比重方面不断上升,这个发展过程就是人口老龄化。衡量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超过10%;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超过7%。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数的10.3%,而65岁以上的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数的7%。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我国已经属于“老年型国家”。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不同的学者都进行了预测,其具体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要分为具体的四个阶段,第一个是在1999-2010年,属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器,人口老龄化平均每年要增长0.1%;第二个阶段是在2010-2040年,属于高速期,人口老龄化每年增长0.4%,第三个阶段是在2040-2060年,属于减速期,这时候的人口老龄化则每年下降0.1%;第四个阶段是在2060年以后,属于稳定期,老龄化人口将停止增长,基本稳定下来。基本总结出来,有以下两个结论:1.在未来的50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总体来说属于发展阶段,而到2060年以后,则逐渐开始稳定下来。2.我国老年人的具体人口巨大,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分析

(一)统筹全民,对标准进行平均

首先在农村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因为我国农村的思想观念还是比较落后,对于养老保险不够重视,单纯通过宣传的方式是不够的,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是因为农民还是不够馥郁,所以有关于养老保险中的财政补贴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将将具体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进行结合,形成健全的养老保险政策。在我国全国地区建立城镇养老保险体制,是全国的居民都可以参与到养老保险制度当中,使缴费比例和缴费方式以及结算方法进行统一,对于各种养老保险的难题进行解决,将各种人群的承受能力进行充分的考虑,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政策。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有效的结合,提高养老保险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是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不断进行统一,对于保险的政策和保险的账户进行统一,使各个层次的人群都可以不受到身份的限制。

(二)加强资金管理

在立法的角度上,对于养老保险的资金的管理要明确,使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法律的保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要建立具体的管理部门,对于社会保险基金要严格规定不能随意占用,对于养老保险的基金的收入以及支出过程要不断进行透明化,使其得到充分的监督,实现资金的健康运作。要将多元化的资金投资策略尽快的实施,将投资渠道不断进行拓宽,对于养老基金的投资的具体途径要不断得到创新,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国情,对于银行利息和国债等方面的低收入投资要尽量减少,可以更多的尝试股票投资,将国家的政策扶持项目作为重点的投资项目,还可以对于以政府角度发行的保险基金二购买的利率较高的债券多尝试一些,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

(三)将退休年龄进行调整

将退休年龄进行提高,那么我国从业人员的比例就会有效的得到提高,这样就会使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负担进行缓解,将我国的年龄现状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采用鼓励性或者阶段性的方法,使我国退休年龄得到提高,对于那些有技术或者能力较强的人眼,要鼓励他们申请延迟退休,与此同时将养老政策适当的进行调整,规定退休越晚的人员就会得到更多的养老金,这样人们就会主动自愿的去延迟退休。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将退休年龄进行提高,可以采取每三年提高一岁的方式,这样,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养老保险的冲击就会逐渐得到缓解。

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主要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进行具体的分析,对其具体的完善提出相应的措施,使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产生的冲击不断进行缓解。

作者:杨波 单位: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房屋征收管理局

参考文献:

[1]汪伟.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制度变革与中国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J].金融研究,2012,10:29-45.

篇4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聚类分析;主元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C9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3-0054-03

引言

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不仅使我国人口结构发生改变,同时也使各地区经济、医疗、社会保障等多方面面临巨大压力。鉴于此,本文拟对老龄化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关系进行研究。许多学者已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研究,但对地区差异方面,多侧重分东部、中部、西部进行研究;对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研究仅侧重于经济因素或人口因素等单方面,综合社会多方面因素的研究较少,还不够完善。故本文以我国60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人口和医疗三个方面刻画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将所有城市划分为高等、中等和低等三类发展水平,并构建老龄人口比重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主元回归模型,从而进一步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探讨可行的解决措施。

一、指标选取

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选取人口自然增长率X1(‰)、人均GDP X2(元)、城镇化率X3(%)、人均可支配收入X4(元)、医疗水平X5(每千人所拥有医疗技术人员数)、人口密度X6(人/平方公里)这6个指标衡量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以老龄人口比重刻画老龄化的程度。

二、研究方法

(一)系统聚类法

采用系统聚类中的Q型聚类分析,其原理是在样本距离的基础上定义类与类之间距离,将性质最接近的集合分组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本文根据上述6个指标将60个城市划分为高等、中等、低等三类综合发展水平城市。

(二)主元回归模型

主元回归分析是主元分析方法和多元自回归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基本思想是将多个相关变量转化为较少几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该综合指标承载了原始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

1.确定主元

主元分析法选取累计贡献率达到80%的特征值作为第一个至第m个主元,记为F1,F2,……,Fm。本文将综合因子X分解成若干个主元:

2.引入虚拟变量构建主元回归方程

虚拟变量的使用可达到简化模型、提高模型精度的目的。本文引入虚拟变量D1,D2,D3以区别三类城市,D1表示高等城市综合发展水平,D2表示中等城市综合发展水平,D3表示低等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由于不同的主元对模型的斜率和截距项的影响存在差异,为得到最优回归拟合模型,本文设定如下四种回归方程(见下页表1)。

其中,Z1= D1X,Z2= D2X,Z3=D3X,e1、e2、e3、e4均表示模型残差。

3.模型的选择

通过比较4个模型的优劣选取最佳模型,常用方法有F检验法。模型假设为:

H0,选择模型二(模型三或模型四);H1,选择模型一;检验统计量见公式(2):

服从自由度为(dfl-df1,df1)的F分布,拒绝域为{Fl|Fl F1-a(dfl-

df1,df1)}。

三、实证分析

(一)城市划分

通过聚类分析,将所有城市划分为三大类。其中,第一类城市各因素均处于最高状态,该类城市经济发达、城市规模较大、城市规划科学合理,为“高等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第二类城市各因素均处于中等状态,该类城市经济发展迅速,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为“中等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第三类城市各因素均处于最低状态,该类城市经济发展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城市规模相对较小,人口处于相对年轻状态,为“低等城市综合发展水平”。

(二)确定最优模型

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前3个主元的累计贡献率已超过80%。其中,F1主要由变量X'2、X'4、X'5、X'6决定,故将F1命名为“城市规模与经济因子”;F2主要由X'1决定,故命名F2为“城市人口变化因子”;F3主要由X'3决定,命名F3为“城市医疗水平因子”。由这3个主元得到的综合因子X即为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因子,再利用综合因子X建立主元回归模型,各模型参数(见表2)。

为了得到最优模型,分别对模型二、模型三、模型四进行F检验得到F2=4.4922,F3=6.8541,F4=5.5263,通过比较各模型的结果,均拒绝原假设,表明模型一最优,即确定老龄人口比重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关系模型为:

结论与建议

本文建立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主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程度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故提高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老龄化有缓解作用,但对处于不同水平的地区,缓解速率有差异,对中等地区,提高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所带来的老龄化缓解程度要低于高等和低等地区,这说明老龄化的缓解在中等地区存在较大阻力,一旦突破这一阻力,解决老龄化问题就会容易得多;此外,各因素对老龄化的影响程度不同,城市规模、经济发展对老龄化影响最显著。针对以上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发展新兴城市。城市发展应着重向城郊地区布局,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镇化率和减小人口密度;建立老龄人活动中心、文化公园等一系列老龄人活动场所,大力推进老龄产业的发展,也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二,积极发展经济。经济因素对三类城市的老龄化影响都很显著,人口政策只有与经济发展相匹配,才能发挥最大催化效应。故经济较发达、城镇化率较高的城市可抓住机遇,通过经济因素这一强有力的杠杆找到诸多调节政策的平衡点,有效调控老龄化发展速率。

第三,改善人口政策。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人口政策方案,对现有生育政策优化调配,倡导和鼓励符合再生育政策的育龄人群生育;另一方面,适当延长退休年龄,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弥补劳动力不足,变老龄化的压力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第四,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医疗因素对城市综合发展水平中等和低等的地区影响较为突出,而对高的地区影响相对较缓,原因是城市综合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医疗方面的投入较大,且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故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养老压力,必须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姚静,李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数量分析[J].西北人口,2001,(1):45-48.

篇5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日本经济增长;人口红利

一、日本人口老龄化状况分析

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大致四个时期的经济增长,即战后恢复阶段(1946-1955)、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6-1973)、低速增长阶段(1974-1991)、低迷停滞阶段(1992年以来),与之相对应的是日本人口数量也表现出明显的变化,经历从高出生率到超低出生率的转变。从劳动力层面分析,1956年日本经济迎来高速增长时期,而人口的年龄分布结构对经济增长发挥很大的作用,这一时期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大,劳动数量的充足不仅为经济的崛起提供可靠保证,这一人口红利优势在工资成本、劳动力抚养、人力资本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此时日本老龄化率仅为5.3%;1974年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时期,人口年龄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生育率的降低、生活质量水平改善使老年人寿命大大延长,1975年老龄化率上升为7.9%;2014年日本总人数达1.27亿,超过65岁的老年比重达26%,超过联合国20%的标准规定,成为世界上老龄化率最高的国家。

日本的老龄化对日本的社会经济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对社会保障及福利制度的重新改革、产业结构的转变等都要求对此问题引起深刻重视。首先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的降低使得日本国内劳动力大大减少,不仅对传统的公司雇佣制度造成冲击,同时也会滞后日本国内生产率的提高,进而影响日本的经济发展;老年人整体消费意愿低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对日本的消费存在一定的抑制效果。日本总人数的减少使国内消费市场持续萎缩,以至于内需刺激国民经济这一拉动作用大大降低;老年人数的增多会导致日本家庭剩余资金的减少,降低日本国内的储蓄水平,进而阻碍借贷和投资的规模,对就业和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产业结构也会随着人口年龄分布的不同发生不同的变化,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日本会相应地根据老年人的消费习惯、需求发展与之相关的行业,这种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有弊,政府的有效调节和指控也会起到关键作用。

二、日本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和日本同样作为亚洲强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复兴历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经济加速发展初期,都享受了充足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作用这一保障和优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福利设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出现老年人数量大大增加及出生率逐渐降低的趋势。因此日本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同时针对日本本国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我国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推广开发老年人相关产业

截至2015年初,中国60岁以上人口量达2.12亿,占总人口数为15.5%,据估计,2040年将超4亿人,2080年之前中国都将是世界上老年人数最多的国家,规模之大,如果不能实施相应地政策充分调动老年劳动力,不仅会对国家财政造成沉重负担,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将产生极大阻碍。日本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措施之一便是推广开发与老年人相关的产业,即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开发新型产业包括养老医疗保健产品、老人文化娱乐服务和日常生活交通设施等等,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将其进行市场化运作。我国老年产业的推进要求政府和市场协同配合,针对城乡、区域、收入甚至性别的特点进行有效划分,而采取相应地对策。政府应该对私营企业部门开发的老年市场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强化政策保障。针对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的趋势,设计的保健医用食品应营养丰富、保健器材应安全便捷。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应加强对老年人知识的教育和娱乐文化的普及,使其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对大量老年人的存在起到制度保障作用,日本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本国的老龄化问题的积极效果较为明显,其中实施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值得我国进行借鉴学习。一方面针对老年人看病难、贵的难题实行合理的老年人医疗制度改革,另一方面完善社区、公园等公共场所的老年人娱乐活动设施建设。提高退休职工的薪资水平,切实保障其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可以借鉴日本储蓄性的养老保险制度,企业还可以根据老年人特点设置相应的关于低保费、高保障的养老保险产品。

(三)充分利用现有“人口红利”,改革生育政策

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对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保障及促进作用,合理有效的开发我国现有的人口红利,能够对我国的老龄化现象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目前我国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随着劳动力数量的减少、成本的上升,将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不仅要大力加强对国民素质的培养,提升人力资本,发展科学技术完成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而且要注重城乡、东西部协同发展,建设新型城镇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高效发展。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宣布完善人口战略,实行全面二胎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年化。该消息足以显示国家对人口问题的重视,对进一步缓解我国低出生率的现象以及缓解我国老龄化加快的趋势起到一定的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韦朕韬.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 兼论对中国的启示 [D].海南大学,2015.

[2]侯建明.日本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现代日本经济,2010(4).

篇6

关键词:中国;老龄化;现状;措施;建议

一、中国社会老龄化发展阶段及特征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从 2001 年到 2100 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年到2020年的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龄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3.28%。到2020年,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第二阶段,2021年到2050年的加速老龄化阶段。中国老龄人口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 2050 年,老龄化水平达到30%以上。第三阶段,2051年到2100年的稳定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老龄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预计到 21 世纪中叶,中国人口老龄化达到峰值时,人均gdp也只能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也表明我国的老龄化是一个“未富先老”的过程。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影响

1.“人口红利”的衰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人口红利”的衰退。最近30年来,中国依靠全球首屈一指的廉价劳动力大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显著。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影响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中国正在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时代转变。最近这两年,我国很多地方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都出现了“用工荒”现象,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日显突出。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在不远的将来,劳动力紧缺会慢慢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们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社会保障压力加大。老龄化研究中,老龄人口抚养比是一个重要指标。1990年中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3.74个老年人,2000年抚养15.60人,据预测到2025年需抚养29.46人,2050年则达到48.49人。抚养比的急剧上升导致退休金、养老金、医疗保险基金等国家财政支出的急剧上升。

3.个人消费减少。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导致消费需求的变化。一般而言,在老龄化进行的过程中,由于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消费支出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是,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由于收入降低,老龄人口的消费水平将下降。扩大内需是中央制定的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之一,而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会导致个人消费减少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内需增长,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不利影响。

三、我国政府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应对不断加快的老龄化进程。

1.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政府制定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由单一的社会统筹制度转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管理方式也由现收现付制转向部分积累制。当然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覆盖面过窄、养老保险金收支不平衡、养老保险金投资收益偏低等问题,我国政府也一直在不断吸取其他国家养老保险政策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国情,修改和完善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

2.研究延长退休年龄。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退休年龄偏低。一方面较低的退休年龄加重了社会保障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五六十岁的人往往还有精力有能力而且愿意继续从事相关工作,为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力量。我国目前人才结构不合理,有多年专业经验的人士在各个领域都非常匮乏,过早地让这批人员退休也是对人才资源的一种浪费。我国政府正在积极研究退休年龄问题。很多国家都通过延长退休年龄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但延长退休年龄也在当地社会引起了一些争议,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关注和研究这个问题。

四、我

应对老龄化的一些建议

1.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得到了发展,才能解决社会的各种矛盾,包括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难题。“人口红利”的日趋消失也可能为中国提供一个更平衡和更持久增长的契机。由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驱动,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我们必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创新力度,提高经济增长的含金量,经济增长的源泉不应仅依靠人口红利。

2.加快相关立法。人口老龄化问题是重大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归根到底要靠法律。1996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总的来说,有关老龄人口保障的法律法规建设还滞后于老龄化的发展。为了维护老龄人口的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必须尽快制定有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济、家庭赡养等专项涉老法律、法规。

3.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化水平还很低,因此要制定老龄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国家对老龄产业的扶持保护政策,建立老龄产业发展管理体制。立足城乡社区发展老龄服务业,培育老龄服务中介组织,培养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同时我们也要大力研制开发老龄消费品,培育老龄用品市场。

4.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生育率的方案,逐步调整人口结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味地控制人口数量,会进一步加剧目前我国的老龄化趋势。我们需要根据现实国情,既要控制人口增长又要防止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和老龄人口比重过高。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个相互兼顾的人口发展规划,合理控制生育率,优化人口结构,为社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劳动力资源,为国家的长期稳定繁荣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严冰,张伟.中国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10-11(1).

[2]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r]. 2006-02-23 .

篇7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影响措施

20世纪后半叶,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老龄化成为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已对经济产生了持续的,全面的,巨大的压力,严重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是一个严峻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正确地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从总体来看,截止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有1.4亿,占总人口的12%,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三分之一以上,超过4.3亿。同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还有以下特点:

1.人口基数大。我国总人口将近14亿,占世界总人口20%,基数非常大。

2.发展速度快。从1982年到1999年,我国仅仅用了17年的时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西方国家一般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在2000年到2007年的7年中,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更高达3.2%,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

3.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同时发生。不同于他国的先老龄化,后高龄化,我国是“三化”同时发生,给我国应对老龄化问题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4.老龄化先于现代化。老龄化一般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而我国还是中低收入国家,尚未实现现代化。因此老龄化问题势必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往往会给一国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老龄化程度越高,发展速度越快,其给经济增长带来的阻力就越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挑战:

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根据人口学的规律,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我国的就业人口将不断下降。目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依靠拥有富裕的劳动力这一优势进行劳动密集型生产而取得的。而老龄化减少了劳动力的供给,势必会削弱这个优势,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2.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水平的影响。有调查显示,老年人口比重每增加1%,储蓄率会相应增加0.37%。我国一直是个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内需不足,过多地依赖出口是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老龄化的发展会使这个问题恶化,是我国经济增长难以保持安全性和稳定性。

3.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老年人是特殊生活用品,医疗保健以及护理服务的主要消费者,但总体来说,他们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远远低于年轻人。因此,在一个老年人不断增加的国家中,消费会持续下降,并间接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人口老龄化对国家财政的影响。首先,国家难以负担巨额的养老金,虽然个人和企业也承担了部分,但目前我国的养老金缺口仍有1.3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政府支付的养老金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将超过10%,占工资总额的比重将超过30%,超过国际上划定的警戒线,意味着国家财政和经济发展将陷入困境。其次,医疗保障资金将急速增加。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料的主要消费者,是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对象。到2030年,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将占GDP的8%―9%,增速远远大于GDP。最后,我国农村人口养老问题形势严峻。我国60%以上的老年人居住在农村,但他们却缺乏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我国正在积极建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并准备逐步建立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制度。这些都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

三、促进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必须接受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更不可能幸免。当前,我国应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这个问题。

1.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经济目前仍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个国情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就业人口的大幅减少,将使我国丧失劳动力这一最大优势,使经济受到重创,因此放开二胎乃至三胎的生育政策会增加年轻人口,有效缓减老龄化给经济带来的冲击。

2.大力投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源泉,在劳动力数量无法增长的情况下,要想保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就必须提高劳动力的质量。

3.充分利用老年人资源。老年人尽管在体力上已衰退,但他们拥有青年人无法比拟的丰富的经验。开发老年人资源,不仅可以实现他们的价值,增加他们的收入,更可以弥补劳动力供给不足,维持经济快速发展。

4.大力发展老龄产业。老年人是医疗保健,人寿保险等行业的主要消费人群。我国有1.4亿的老年人口,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据测算我国每年老龄消费者有100亿的购买力未能实现。如果可以充分开发这个前景广阔的市场,将大大刺激我国内需,缓解就业压力,带动经济增长。

5.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革开放至今,为了发挥比较优势,我国一直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要想从根本上消除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资本密集型,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水平,使经济发展从高能耗、高投入、低收益向低能耗、低投入、高收益方向转变。

总之,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其给经济增长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我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挑战更加巨大,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现象,实施切实有效的措施,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艺婉.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J].当代经济,2009;7

[2]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篇8

老年人力资源是指60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并有意愿继续工作的老年人口。潘静静和程承坪(2013)、陶思敏和孙宏英(2000)从我国面临的人口老年化严重、社会养老金缺口庞大现状以及老年人力资源具有知识经验优势、社会资本优势和人才成本优势这两方面提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王延中(2007)、原新(2000)指出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绝对数量巨大、增长速度加快等独特性,中国老龄化问题主要是未富先老。熊必俊(2002)阐述老有所为的理论,提出并论证充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使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出我国老龄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先开展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蒋承和赵晓军(2013)通过实证分析说明由于照料老人而使得某些特定的劳动者退出劳动力市场,丧失与职业相关的社会福利,导致照料老年人的机会成本非常高。王丽(2012)指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功能已经逐渐弱化,现在实行的机构养老模式还在在变革中推进,并在完善过程中需对老年人力资源进行开发。

二、老年社会与老年人力资源

杨风雷等(2012)通过实践和研究表明,老年人社会参与度和其身心健康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社会参与越活跃,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越好。因此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自养能力和精神文化水平,还可以缓解沉重的养老、医疗负担。2002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联合国世界老龄大会就提出面向21世纪的积极老龄化战略《2002年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指出老年人不是社会的包袱,而是全社会、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同时还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王树新等(2005)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策略构想。认为老年人是各项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老年人力资源有其独特的优势,即经验优势、智能优势、文化优势和社会人脉优势。有效发挥老年人力资源的优势,可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积极效应,缓解其给社会带来的赡养等不利影响。Wiles(2013)在文中提出老年人往往被社会定位为资源依赖者,通过研究调查发现老年人在其居住的地方有很多不同方面的积极作用,例如志愿服务活动。并考虑如何将这些老年人的作为在他们所生活的社区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转变以往的刻板印象,对老年资源进行研究开发。熊斌(2004)在研究我国老年人力资源的特点基础上,论述了我国老年人力资源的意义和困难,认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缓解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调整老年人的各种不良心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不仅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是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老年人力资源与对策

吴晓巍等(2005)认为我们应转变观念,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健全政策法规,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人才开发机制,使老年人力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合理地配置。潘静静和程承坪(2013)提出健全法律法规为老年人再就业保驾护航、推迟退休年龄和完善成熟发达的老年教育体系、推行弹性工作制、营造老有所为的社会氛围。王延中(2007)认为应扩大社会保障尤其是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加快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快理顺社会保险基金尤其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体制;健全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加强国际金融和经济合作。原新(2000)提出通过市场机制合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从而促进人口经济协调发展。苏国(2011)提出在提出解决对策是需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科学建立养老服务体系。

篇9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影响;措施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良好的人口环境,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88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人口老龄化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趋势,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压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制订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人口老龄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依据国际通行的标准,将60岁以上人口算作老龄人口,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的地区,即可看作是进入了老年型地区。2000年,我国步入老年型国家,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同世界其他国家大致相同,同时也呈现出自己的一些特点,如老龄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地域分布不平衡、高龄化趋势明显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本国家或地区完成工业化后,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情况下到来的,因此,其对老龄化的承受力强。而我国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出现的,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发达国家是“先富后老”,而我国是“未富先老”。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必然会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导致老年抚养系数上升。人口老龄化意味着退出劳动岗位的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减少,老年抚养系数上升,即被赡养的人口增加。人口年龄结构预测表明,老年抚养系数从1970年起一直上升:1975年为12.9%,1999年为13.5%,2010年为17.4%,2030年为37%,到2050年则进一步上升为47.5%,劳动年龄人口与老年人口之比接近于2:1。(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5页)尽管少儿抚养比有下降趋势,但由于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大大快于少儿抚养比的下降,老年人口赡养费用也要比少年儿童抚养费用多得多,因此,劳动力成本会大大提高,这会降低产品的竞争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

2.影响劳动力的供给结构和数量。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人口的老龄化最终将导致劳动力不足和劳动力年龄结构高龄化。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靠的是科学技术,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的不利影响较小。而我国属发展中国家,多是以体力要求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不同年龄劳动力在体力、精力和适应力等方面的差异,我国劳动力供给结构和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影响扩大再生产。国民收入在分配使用额时分为积累和消费两大部分,积累资金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积累基金的增长,意味着必须压缩消费基金。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国民收入中用于老年人口的退休金、医疗费用和福利费用等消费基金的压缩极为困难,这不但消耗大量经济增长的成果、加重国家财政的负担,而且导致积累基金减少,特别是生产性基金减少,影响扩大再生产,降低经济增长率。

4.引起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有着许多同青壮年不同的特点。老年消费群体的日益扩大,直接会引起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而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第三产业尤其是生活消费服务业的水平比较落后,远远不能满足老龄人口的物质文化和生活的特殊需要。

5.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老年人口因其体力下降、智力退化,必然导致自我抚养能力的衰减,而加重对别人的依赖,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目前,我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照料老人的人力资源不足,大大弱化了家庭养老的能力。受经济基础和社会发育程度的严重制约,现阶段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完善,老年人经济自养能力不足,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基本上完全依靠子女,这将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随着老年人数的增加,给家庭经济收入和家庭消费水平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容易引起代际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二、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制定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长期人口发展规划。目前,我国总人口已达到13亿,庞大的人口基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必须认真执行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继续控制人口增长,保持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同时,在农村的总和生育率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城镇的总和生育率,使城镇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二胎,防止家庭结构“四、二、一”格局的出现,减缓城镇的老龄化速度,降低对老年人的供养系数。这既能控制人口增长,又可以防止老龄化速度过快,推进老龄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力。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提前到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极不协调。在2020年之前,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将始终处在60%以上,虽然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在提高,但在劳动力的总量上将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我们应充分利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黄金期”,大力发展经济,使社会财富日益丰富起来,提高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力,为适应老龄化的高速发展和高龄社会的到来奠定物质基础。为此,我们要做到:(1)加快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2)把老龄产业作为老龄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繁荣。(3)利用地域间老龄化程度的显著差异,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实现地域间的优势互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3.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安老体系。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应根据老年人的自身特点,逐步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老年照料服务体系、老龄政策法规体系,使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1)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健全老龄法规体系,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2)建立一个公平与效率兼顾、基金来源多渠道、城乡有别和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多层次的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养老保障体系,以保障老年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利。(3)发扬我国尊老、敬老、养老的优良文化传统,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在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情感维系方面的作用。(4)加快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进程。针对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特点,大力发展社区服务,补充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将社区工作的重点转向为全体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护理、文化娱乐及其他精神慰藉的服务上。

篇10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104-01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发展变化的一个长期趋势,中国将在21世纪中叶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人口老龄化对处于改革进程之中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就养老保险制度自身而言,赡养率的不断提高,要么使工资替代率下降,要么使缴费率提高,在养老保险金刚性的条件下,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后果是缴费率的提高。从经济增长和养老保险的关系上看,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最终会反映在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上。

在人口老龄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下,政府应立足当前,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劳动者尽可能地纳入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还要加快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争取为劳动者提供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同时,在考虑养老保险制度应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时,不仅需要从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入手做出相应地调整,而且还要对相关的政策措施进行综合地考虑和调整。

1.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首先,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为了使城镇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参保缓解养老保险的压力,我们首先要保证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合理的、单位能够承受得起的费率标准;第二是要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的参保意识,加大执法力度,对恶意欠费逃费的单位要依法从重处理,以起到警示的作用;第三是要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加强养老保险的信息化建设,设计强制性的、但灵活的、可携带的养老保险,以方便劳动力流动和养老保险的转轨接续。

其次,逐步提高退休年龄,减轻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负担。扩大就业,抑制职工的提前退休现象的出现,提高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首先能够延长劳动者就业年限,增加个人养老保险金缴费年限从而提高其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第二,有利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养老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第三,可以缩短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的年限,缓解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支付压力。

再次,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是养老保险制度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养老保险基金必须有效地进行投资运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否则,利率调整、通货膨胀等经济原因会使基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贬值,直接影响保障对象的利益,也会给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带来困难。实现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不但有利于扩大保险资金的来源,维护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运行,而且使之有能力给参保者提供更高的保障水平,进而提高劳动者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增强社会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信心,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最后,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建立科学的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基金审计制度和基金绩效评价制度,将审核程序和结果公开,增强投资运行的透明度,便于社会公众进行监督,以降低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风险。

2.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

构建多元化、多主体、责任共担的养老保障体系是缓解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压力的一条途径。

(1)促进企业年金的发展

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企业在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发展需要而建立的旨在使本企业职工在退休之后的一定时期内能按年度获得一定数额养老金的退休收入保障制度。这种制度的目的在于提高退休者的养老金水平,是对国家法定基本养老保障的一种有效补充。

尽管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在短期内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相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而言,无论从企业年金的规模还是从其覆盖面来看,企业年金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要充分发挥企业年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作用,我认为还需要在三个方面作改进:

第一,适度降低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负担。当前企业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责任较重、基本养老保险收费水平比较高,大约在20%左右,有的地方高达25%,较高的基本养老保险收费率,势必挤占企业年金发展的空间。只有基本养老保险收费率制定在适度的合理的水平上,企业年金才能在各地区各类型企业中发展起来。

第二,适度降低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替代率。适当地降低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替代率,降低退休者对基本养老保险金的依赖程度,可以为企业年金的发展创造一定的空间。

第三、为企业年金提供统一的税收优惠。目前,企业年金缴费可列入成本比从3%-12.5%不等,大部分省份定为4%,使得优惠政策较低地区的部分企业持观望等待态度,期望本地的税收优惠政策能调整至更有利的水平上,从而对当前企业年金发展不利。

总之,作为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缓解基本养老保险财政危机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方式,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必须得到重视。企业年金作用的进一步发挥,需要与基本养老保险相互协调,逐步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水平和收费水平,为企业年金的发展提供空间,并以此减轻人口老龄化对基本养老保险的冲击。

(2)提倡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第三层次的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在国家宏观指导和给予一定政策性优惠条件下,实行个人自愿原则,个人自我积累的养老金。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通过在银行储蓄和参加商业人寿保险积累一定数量的养老金,以提高自己的老年生活质量。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储蓄强度取决于个人对经济和未来生活的预期和理财规划,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劳动者财富的快速增加,个人素质和自我保障意识的不断提高,其必然也会成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扩大养老保险经费来源,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分散养老保险的风险;提高离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社会养老负担不断加重的情况下,具有重大的意义。

3.加大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资

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年龄结构是决定养老保险的两个主要因素。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尽管养老保险制度自身的调整和改革是必要的,但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将是抵消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不利影响的根本途径。

未来适龄劳动人口会因为人口老龄化而逐渐缩减,以技术进步来替代劳动力将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必要措施。技术进步通常被认为来源于研发的投入和人力资本投资。因此,政府应增加对研发的直接投入,并采用鼓励企业、大专院校进行研发投入的政策,以促进技术进步,抵消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政府也应积极采取措施,大幅度提高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投资在GDP中的比重,特别对落后地区进行适当的财政倾斜,尽快提高落后地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平,通过这些措施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促进技术进步。“尽管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劳动力人口会不断缩减,但是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会使得这些劳动力更聪明,更具生产力,由此等于增加了劳动力供给”。

参考文献:

[1]常根发.人口老龄化冲击下的我国养老机制及其再造.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5):12-20.

篇11

一、当前中国老龄社会危机的特点

(一)人口总量和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压力并存。联合国新标准的定义中指出,一个地区只要65岁老人占总人口比重的7%,就可以视这个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在2014年的人口普查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0.1%,超过10%。由此可看出,中国已经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这样的老龄危机若不得到有效控制也将愈演愈烈。人口总量和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压力并存这样的危机而产生的双重压力是中国老龄化社会独有的特征,它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我国未来需要面对的一个基本国情。因为这两种压力在同一时间同时存在,所以想要通过提高生育率来应对危机可改善的空间相对较小。

(二)老龄化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未富先老”严重。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同时也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我国政府和人民的不断努力下,我国经济得到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也有所提升。但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也由此而产生,即我国目前人均寿命的增加高于发达国家同期增长水平,据预测,2025年之前,高龄老年人口将保持年均增长100万人。①未变富先变老的趋势愈演愈烈,也成为了我国老龄危机与发达国家老龄危机的一大区别。

二、中国老龄社会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失衡的人口战略及政策。从理论上说,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正确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或者说人口(年龄)结构的压力成为缓解人口规模压力的代价。②从1980年开始,我国的生育率就成迅速下降的趋势,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当时来说是符合时展的需求的,也是缓解我国庞大的人口压力的一个好方法,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年龄结构开始从底部老龄化。生育率水平逐年降低,我国老龄化的危机也开始在世界面前凸显,政府开始重视这个危机。从本质上说,中国老龄社会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政策长期影响下形成的,人口战略的失衡已不符合当代人口年龄结构的发展,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危机,就要从人口战略和政策上着手,彻底改变老年人越来越多而年轻劳动力不足的现象。

(二)我国政府养老服务职能存在缺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社会化养老方面的差别并不是简单的不相干的事情,这实际上反映了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作为工业化大生产时代的必然产物和配套措施,不可避免的替代传统养老方式的发展及其实践的过程。③我国当前处于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代际关系迅速变化,政府所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随之而改变。每个人都希望老年生活能够得以保障,可是在我国政府养老服务职能上还是存在一定缺陷。例如,责任界定不清,我们现在的社会养老制度改革,引入了政府、用人单位和职工三方来承担,这样的模式并无问题也是符合时展趋势的,但是在责任划分的比重方面,仍未受到重视,界定不清三方谁的责任应占主要地位,这就削弱了各方参与养老保障的积极性。还有,政府在养老保障方面的覆盖面太小,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在养老保障方面的政策以及落实程度都是有极大保障也广泛受到群众监督,但是在一些偏远山区或农村地区,养老保障的辐射力就无法得到覆盖。

三、政府在老龄社会危机中的作用

积极应对老龄社会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老龄社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在可预见的未来,老龄社会是不可逆的,也是未来人类发展长时段的社会常态。④

(一)矫正人口战略,实行适度老龄化。人口发展战略――在稳定现行的生育率政策的同时,重视人口老龄化高峰前各个阶段的人口问题。⑤在制定人口战略上,人口总量的变化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都需要被重点考虑,生育率也是要稳定在一定数值内。我国现如今实行开放二胎的政策,这在解决我国生育率低的一个有效的方法,这对于老龄危机也是相当重要的。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变的前提下,日趋灵活的人口政策有助于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而“适度老龄化”概念的提出是基于有学者认为中国老龄化危机的根本是少子化。分析这个概念,其实不无合理之处。80年代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了一批青年夫妇想要二胎的愿望,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发生巨大改变,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发达城市,“丁克家庭”(DINKS)也越来越多,他们崇尚自由,不愿养育小孩,这使得中国的年轻人口越来越少,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未来的年轻人口会更加少。所以,实行适度老龄化是政府需要考虑的一个选择。

(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引入市场机制。在我国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时,政府起着主导作用。多年来,政府切实关注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设置了相关的政策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利,尽力使他们能安度晚年,但是,仅仅依靠政府个体的力量是不够的,无论是在资金上还是在人力物力上仍有所欠缺。养老不仅是要在物质上能有所保证,更重要的是,在服务上也要同步跟进。而养老服务要如何进行,政府需在这方面加大功夫,政府投入和市场机制二者相结合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政府在养老服务上的投入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兴建养老院等机构来保障老人老有所靠,还有如配备相关的人员为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等等。但是,政府从本质上讲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其覆盖面和参与度仍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形成由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共同管理的模式。市场的灵活性和竞争性决定了市场有更广阔的空间来发展养老服务,竞争性也使得养老服务的模式更多样化,更能进一步紧靠老年人的需求。所以,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上,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引入市场机制是一种良好的发展模式。

(三)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保证老龄人口生活。中国的老龄化是在我们尚未发达的情况下到来的,按照规律和现在情况的发展它会经历加速升上和高速增长的情况,但是现如今老龄人口无论是在医疗保障还是在其他方面的保障上还是有所欠缺的,比如卫生资源的配置存在不合理之处,医疗环境和医疗费用对于他们来说仍是一个大难题。老年人各种生理机能减退,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增加,且易患慢性疾病。⑥对于老年人来说,在社会保障的范畴内,医疗保障对于他们这个特殊的年龄段是最重要的。但是现如今,在医疗保障方面,老年人看病仍需要自己支付大部分现金,这对于一些退休工资微薄或者没有固定退休金的人来说简直就是难上加难。政府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就要逐步建立一个针对老年人需求的保障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政府在建立和完善体系方面需投入比以往更多的资金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合理的分配,在这个体系中,积极鼓励民间组织加入,建立起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养老的模式,不断增强政府投入的责任。比如在医疗保障上,改革社会医疗保险支付制度、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完善老年人救助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都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也在增强政府责任方面发挥极大作用。

(四)建立适应老龄社会发展的长远文化战略。通过加强老年文化建设来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使他们能够在物质生活有所保障的基础上生活得更加愉快和充满意义。所以,首先在倡导建立老年文化的氛围上,政府要加大力度,形成全社会一致的共识,创造浓厚的氛围,建设和发展老年文化;其次,在老年文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老年人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再者,覆盖面要更加广泛,城市的老年文化建设固然是比较齐全的,但是不应忽略农村地区的老年文化建设,不难发现,在我国很多偏远山区,老年文化建设仍然十分匮乏,诸如此类的情况政府应给予更多重视,这样才能全方位的保障各个地区老蔫文化的建设。

政府作用发挥的有效与否关系到老龄社会危机能否得到缓解,政府树立应对老龄危机的新理念和新思维决定了政府将采取何种措施来应对危机。理想老龄社会是中国发展的美好前景。⑦政府在应对老龄危机的同时,更要积极大力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将这些方面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正确的应对老龄危机。(作者单位:广西大学)

注解:

① 叶紫.2013年老龄人口将达2.02亿,未富先老日益凸显.[EB/OL]http://qd.sohu.com/20130228/n367422552.shtml

② 党俊武.中国应对老龄社会的战略思路[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75页

③ 姜向群.养老转变论:建立以个人为责任主体的政府帮助的社会化养老方式[J].人口研究.2007.7 第59页

④ 党俊武.应对老龄社会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动发展的重要战略议程[J].老龄科学研究.2015.1 第5页

⑤ 姚冬琴.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将面临银发贫困状态[N].中国经济周刊 2015,2

篇12

摘要: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保险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然而我国的保险市场乃至社会保险市场仍然不够成熟,并暴露出诸多问题,从某些侧面体现出中国社保体制的弊端。如果不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势必将影响到我国的整体社会保险水平,甚至会对社会的稳定与进步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社会保险;存在问题;老龄化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开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其中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各种保障制度。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5595万人。2008年,2729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为91.5%。低保等制度的实施使得低收入居民生活得到了切实的保障。2008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61万人。2008年有2335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4306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这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生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原有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便日益暴露出来。

一、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存在覆盖范围窄、保障水平低、法律不够健全、监察执法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适用范围,它关系到社会成员中能有多少人能够直接享受到社会保障权利,进而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相比之下还是比较低的。这种情况不利于多种成分共同发展和多种渠道就业的政策实施。在我国现行的保险制度中,覆盖面最大的是养老保险制度,但参加该制度的人还不到2亿。而且,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农村参保人数仅占农业总人口的7%,1亿多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老人没有社会化的养老保障,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险覆盖率如此低,难以保证农村居民的参保需要。多数城镇职工未能享有社会保险,而广大农民则基本上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以上这些情况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平,并且已经成为影响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隐患。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努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具体做法主要有完善现有的保障制度,真正的实现“应保尽保”,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并且通过各种方式,扩大社会几近筹集渠道。从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农民工的问题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应该真正把农民工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

二、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具体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人口的老龄化情况提前到达高峰。发生老龄化的原因是多样的,从我国的发展来看,主要是因为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加快,经济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也稳步提高,所以人口死亡率降低,平均寿命增加导致,还有就是我国从二十世纪后期开始,为了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这一措施更加加快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必须要说的是中国现在处于社会经济不太发达情况下进入人口老龄化的,也就是“未富先老”,也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所以就会增加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

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这就会直接加重现有劳动人口的负担,换句话说就是年轻人工作,但是所得需要分出一部分给退休的老年人或者是没有工作能力的老年人,所以如果老年人口比例越大,那么成年劳动力的负担就必然越重。如此发展下去也必将对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同时也会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一旦我国经济进入平稳发展时期,真正的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当时收取的养老金是不足以支付得起退休人员的退休费用的。如果不能采取多种措施化解由于新旧养老制度转型而形成的种种问题,未来终将会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重大冲击。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是因为我国特殊国情,人口老龄化在我国表现的就更加的突出了,解决起来的难度也更加的大。所以我们要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制定符合国家情况的措施,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要发展经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为养老提供坚强的经济后盾。明确老龄道路,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程度,制定相关措施缓解老龄化问题。最后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使老年人的根本利益不受损害。

三、权利与责任界限划分不清晰

我国社会保障的改革是以减轻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责任为出发点的。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界定依然不清晰。与此同时,企业和个人都普遍感觉缴纳社会保障金的负担越来越沉重。个人的基本养老金缴费比例也逐年增加,同时人们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满意程度也在增加。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各方权利和责任的界定不明确。政府的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老百姓根本就不清楚;企业与个人缴用了多少费用有多少回报率,也没有明确的预期。因此,政府应承担的责任有多大程度,企业与个人的责任在哪些方面,在何种水平,都应该进一步的明确,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责任共担的机制。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是明显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这就需要全社会都动员起来。政府、企业、个人各自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完善中国社会保险体制贡献一份力量。为使中国社会保险真正走向成熟,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何平《社会保障概论》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篇13

【关键词】保定市;老龄化人群;体育文化模式;构建模式

体育老年健身模式的构建,有助于增强老年人群体质,改善呼吸机能、平衡机能、力量和灵敏等身体素质而减少患病率,提高心理、生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并促进老年体育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实现健康老龄化。笔者走访了保定市主要的大的健身场所,并切实走进老龄人群进行访谈,对我市老龄化人群的现状,以及如何构建保定市老龄化人群体育文化模式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对策。

首先,我市老龄化人群的现状。根据调查,保定市老龄化进程加速,一是老年人口比例高。截至2009年底,全市人口约1155.28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为155.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42%。其中男性76.63万人,女性78.47万人,高于全国老龄人口12.5%的平均水平,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二是低龄老人数量多。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中,60-69周岁老年人口为80.66万人,70-79周岁老年人口为49.22万人,80-89周岁老年人口为21.4万人,90-99周岁老年人口为3.76人,10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68人。其中60-79岁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83.74%。按照全国老年人口3.25%的递增速度(国家公布的平均数据)和保定市总人口7.8‰的自然增长率(从市计生委得到的数据)测算,我市老年人口比例将持续提高。到2015年,预计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187.91万人,占总人口的15.52%。

其次,保定市老龄化人群参与体育健身的状况。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切实走访了我市一些老年人经常出入的健身场所后发现,我市老龄化人口体育锻炼方式较以往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各种体育锻炼项目丰富多彩,尤其是有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出现的集体扭秧歌,老年体育工作者发挥余热的太极拳队伍,老年自行车队伍的出现,以及东风公园、竞秀公园、滨河公园老年人羽毛球、踢毽等等。并且保定市老龄化人群的业余时间比较充足,适合开展体育活动。应该说,保定市老龄化人口体育文化锻炼模式越来越趋于成熟。根据笔者的调查,保定市老龄化人群体育文化虽然开展的红红火火,但同时也发现老龄化人口体育文化的构建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弊端。

归结起来,保定市老年人群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以区、街道为单位的政府组织,发挥主导作用;二是由高校、单位组织的工会关爱老年人的一种半公半私形式的体育锻炼;三是由体育爱好者自发性组织并直接参与的非政府形式,具有自己独特的运作模式。

第三,保定市适合老龄化人群要求的健身设施情况。笔者在走访了几个比较知名的小区以及对外开放的学校、企事业单位,发现具备老年人运动的体育设施供给不足。有些地方的设施还是破破烂烂,极易发生事故。就连人民广场、军校广场都没有完善的供老龄化人群运动健身的设备,一些希望能得到器材锻炼的老人只好选择比较单调的健身走,或者放风筝来进行体育活动。体育设施严重缺乏,直接导致老年人群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足。

针对保定市老龄化人群中不同性别、年龄、体质的特征,为保定市老龄化人群构建了一套多元化体育文化模式,为有效提高老年人的体质提供多种途径,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切实可行的健身方法。以整体健身观念为引导,构建多种健身方法。健身方法主要针对不同的身体状况,切实可行的做出适合自己的体育文化运行方式,这里不光包括体育锻炼健身法,还有科学的饮食调养法,正确的生活规律健身法、心理调节法,以及适合老龄化人群的健身运动处方及体育理疗法等。老龄化人群群体间也有着不同的运动能力、健康状况与生理及心理特征,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有侧重点的选择适合自身条件、并符合生理特征的科学的健身方式。

根据老龄化人群经常出现的几种老年人疾病,笔者做出了不同类型疾病的健身运动处方,处方内容如下:能缓解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体育健身方式有健身走、门球、气功、太极拳、爬山、体育舞蹈等项目。治疗关节韧带等疾病的有游泳、骑自行车、排舞、门球、乒乓球健身走等项目。适宜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体育运动项目有健身走、倒退走、太极拳、太极剑、头部按摩操、排舞等。适宜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有健身走或跑、骑自行车、气功、太极拳、太极球、体育舞蹈等项目。适宜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有健身跑、快走、游泳、太极拳、乒乓球、太极球、踢毽、体操等项目。老年人群在选择好适宜的健身运动处方后,要注意锻炼方法。养成热身、放松的好习惯,循序渐进,找到适宜自己的运动项目。

在平时生活中,不同体质的老年人群要控制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从而向健康迈进一大步。例如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要淡盐少油,戒烟限酒,少喝浓茶,控制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少食多餐;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要多吃粗粮、杂粮、牛奶和蔬菜,经常食用大豆或大豆制品,常吃水果,可到海边、公园、河边等空气清新的地方散步;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应以清淡为主,禁食海腥、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

第二,多元化健身内容及适宜的健身强度。老年人群比较喜欢参与的健身项目主要有:健身走、棋类、太极拳、扭秧歌等。一些比较时尚的运动项目也倍受老年人的喜欢,比如,体育舞蹈、老年瑜伽等。甚至有些特殊人群对空竹、甩鞭子、转陀螺也非常钟爱。中老年人对体育项目的需求已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即一个人进行多种项目的健身锻炼,具有传统性与时尚性结合、娱乐性与健身性并举的特征。

老龄化人群根据自身体质及外在因素,因人而异地选择适宜的健身内容,运动项目以中低强度、小负荷量的有氧运动为主,构建多元化健身内容。以滨河公园早上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为例,早上老年人群不宜参加运动强度大(早起滨河公园老年羽毛球队伍的运动量为大)、对抗性强、负荷重的无氧运动。例如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不宜参加登山、门球等项目;有关节炎的老年人不宜爬楼、爬山,但是可以骑骑自行车,但不宜参加长途骑行(如自发组织的旅行团)。根据老年人业余时间充足的特点,一定要合理安排锻炼时间,注意自身安全。下午4~7点最适宜锻炼,而保定市老年人群多以晨练为主,选择在下午锻炼的只占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有些“老保定”甚至在自己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仍坚持体育运动这是不科学的,应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适当活动,而不是为了坚持而坚持。

第三,正确的健身引导和科学的管理。体育场地设施少,缺乏组织管理,体育活动环境差,缺乏专业的指导成为制约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在老龄化人群体育组织形式的大背景下,加强政府监管和正确引导,科学的健身管理,完善管理体制,体现服务性、组织性、社会性、公益性等多元化社会职能的老龄化人群体育锻炼模式,另外,希望有关政府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条件创造适合老龄化人群进行体育健身锻炼的环境,如适当投入适合老龄化人群进行体育锻炼的器材,例如保定广播电视大学对学校中老年太极拳、太极剑队不仅提供了一定的场地、器材、专职教练,还对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职工提供了“开心晨练餐”,解决了许多人参加了锻炼没有时间做早餐的后顾之忧,丰富了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方式。有关部门可以利用保定市高校开展的社会体育专业的优势加强社会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培养,以引导我市老龄化群体更好的参加体育锻炼,丰富老年人体育文化生活,发挥部门职责积极开展各种适合老龄化人群的活动,促进老龄化人群之间的沟通、交流并资源共享,重视老年体育的发展,构建成熟的老龄化人群体育文化模式。

构建我市老龄化人群体育文化模式,应该坚持多元投资模式,兴建符合这一特殊人群实际需要的多功能、小型适用的社区、公园等体育健身场所;大力挖掘体育器材市场,政府要适当增加体育场所建设基金和维修基金的投入,保证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定额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定额的落实。用经济手段,科学地管理好和使用好现有社区体育设施,特别是对社区练习器械的管理和维护。为构建我市老龄化人群体育文化模式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而付之行动。

注: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兴趣、爱好,比较有针对性地选择以上适宜自己的一两项运动项目,每周坚持3~5次/20~40分钟。

参考文献:

[1]郎俊霞.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与应对措施[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2]顾小敏.浙江省临海市城区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3]钱竞光.老年人的健身路径和方法[J].养身有道,2005(4):52-53.

篇14

【关键字】 人口老龄化 可持续发展 养老保障

一、引言

20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迅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其人口、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不仅将是持续的,同时也将是全方位的,其中既包括人口老龄化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持续压力和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暗含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制度变革等方面带来的良好历史机遇。事实上,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老龄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之一,是涉及国家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性社会问题。因此,正确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趋利避害,实现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口老龄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教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取决于出生、死亡和迁移三个因素。决定人口老龄化最主要的因素是生育率下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也不例外,它也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生育率下降的情况下出现的。到1999年,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行列。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整个人类社会能在资源保证、环境良性状态下持续、健康发展,而人口老龄化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会对我国人口、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带来不可回避且深层次的突出矛盾。使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就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

总体来看,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2006年统计数据表明,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是1490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1.3%,65岁以上的人口是10419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7.9%。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有如下特点。

1、纯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一对夫妇同时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的家庭逐渐增多。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纯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

2、高龄老年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1520万,高龄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本世纪前半叶,我国高龄老年人平均增长率超过4%,是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的1.7倍。

3、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倒置。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我国的情况则相反。2000年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为10.9%,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我国农村2006年老年人口为8557万人,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可见,中国未来老龄化对中国的挑战重点在农村。

4、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而发达国家的情况则相反。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100013美元以上。

以现在这种发展趋势,中国老龄人口到了2010年将增加到1.12亿,2020年将达到2.48亿,2051―2100年将稳定在3―4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

四、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1、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根据人口学的基本规律,老龄化使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比重下降和劳动力年龄老化,导致劳动力供给的缩减以及劳动生产率的下降。2045年劳动力老化程度可能升至32.14%。近年我国依靠供应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进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然而老龄化将会弱化这种优势。一方面,老龄化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的下降,从劳动力价格上升,产品的成本增加,导致商品价格优势丧失。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劳动者年龄的增长使得身体机能也会随着退化,体力和脑力都处于衰退状态,降低了劳动生产率。

2、人口老龄化使企业和政府的养老支出受到影响。对政府来说,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养老金、退休金,医疗保障的需求自然会扩大,引起老年退休金、养老金、医疗卫生支出、老年福利设施和老年服务等国家支出上升,也就意味着政府消费基金的增加。对企业来说,企业也要负担一部分离退休金、医疗费用和社会养老基金。另一方面,国家为了缓解养老支出的财政压力,会加大税收,这就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打击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投资。

3、我国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老年人是特殊生活用品、住房、医疗保健以及护理服务等产品的主要消费者。特别是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现代社会,老年人在满足了物质消费的前提下,也会追求家庭服务、心理咨询、休闲旅游等非物质消费,老年人由于心理、生理上的差异,衍生出了特殊的市场需求。随着老年人占的比例不断上升,社会对老年消费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消费正作用于现存的消费结构,促使其发生改变。

4、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压力增大。中国老年人口的近60%分布在农村。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障有待加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

5、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资金需求影响。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资金需求压力急速膨胀。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料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医疗保障制度的重点对象。国际资料表明,老年人的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是在职人员的3―5倍。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占GDP的0.48%。预计到2010年将占到1.11%,2020年将达到3.06%。同期的老年人口将增加1倍,医疗费用将增长5倍。2030年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将占GDP的8%~9%。老年人口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GDP的增长速度。老年人口数量的急速增长加剧社会医疗保障费用支出规模的压力。

6、人口老龄化对长期照料服务需求的压力增加。长期照料服务是指面向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和临终关怀等综合服务。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解决起来难度最大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据推算,全国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数量在2020年将超过2000万人,2050年达到3800万人。目前,我国各类为老服务的机构能够提供的床位却很少,其中的长期照料服务床位更是少的可怜。此外,长期照料服务专业性较强,涉及到医疗、康复、护理、心理、临终关怀以及管理等多学科内容,仅靠家庭和政府是解决不了的,因此要大力发展长期照料服务机构。

五、促进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高度重视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社区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功能。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各级政府应该整合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各种资源,构建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区服务筹资体系,并从政策优惠、服务机构设置、人员职业化建设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以便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2、大力发展银色产业。老龄产业还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全国老龄消费者中每年有100亿的购买力得不到实现。换句话说,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的养老金、退休金提高了,他们的收入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老年市场商机无限,购买力非常可观。特别是中国作为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如果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前景广阔的市场,将给我国人们创造许多新的工作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给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因此,企业开发产品时要针对老年人的需要为,根据老年人衣食住行的喜好,研制适合他们的产品。还要重点发展老年服务业,兴建养老机构,包括医疗服务机构、保健机构、增加老年服务项目等。

3、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虽然人口老龄化,使得青年劳动力数量下降,老年人体力上的衰退,但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在实现了老年人的价值,增加了他们收入的同时,也有效地弥补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缺口,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可以返聘老龄高级人才,如高校和研究所中许多老龄人,仍然能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可发展老年教育,出于经济的困难或排除空虚的需要,一些低龄老年人就业的愿望非常激烈,发展老年教育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

4、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入城镇就业,大量老年人依然留守在农村,造成了农村老年人比例的上升,导致农村养老问题突出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因此,加快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并且根据农村老年人的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服务,兴建老年人服务设施。

5、增强老年保健知识宣传,提高老年人的独立性。这就是要帮助老年人提高自立、自理、自助的能力。老年人从保持身心健康做起,提高实现健康老龄化的自觉性,减少病理性衰老,使各种器官及功能尽可能地延长,使生活自理时间延长,尽可能减少对社会和别人生活上的依赖程度。

总之,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中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正确对待老龄化现象,必须集中力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与此同时,要转变观念,建立、健全养老机制,充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解决养老问题的同时发挥老年人的作用,使得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相协调,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亚兰:浅析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商场现代化,2008(4).

[2] 周战超: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1).

[3] 刘建峰: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