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关于保护环境的讨论范文

关于保护环境的讨论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关于保护环境的讨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于保护环境的讨论

篇1

一、引言

在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的不断恶化应该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要重新审视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和环境资源观,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环境,人类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重新思考,重新建立一个人类和自然和谐的发展关系。不断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道,构建出一条人口、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相互协调、持续发展的道路。人是环境保护、资源使用的主体,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的作用,因此,提升人们的素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素,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程度决定人们的环保行为,只有民众以高度的环保意识不断引导、调节人们的环境行为,才能使我们生存的家园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二、西塘环境开发与保护的现状

(一)以开发式的保护为主,提升环境保护的效果

西塘古镇是我国重要的古镇保护对象之一,西塘古镇十分重视对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对文物进行保护,走一条开发式的古镇保护道路,从而将西塘古镇优秀的旅游资源展现在广大游客面前。西塘古镇的传统遗存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开发西塘古镇旅游资源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人们对西塘古镇传统遗存的保护意识,同时也给西塘古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来源。

在最近几年中,西塘古镇始终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为方针,不断强化对西塘古镇历史遗存的保护力度,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对西塘古镇进行了保护和开发,西塘古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得到了较好地改善。一是对西塘古镇的河道进行了清淤并对驳岸进行了修筑。二是对西塘的古桥进行维修。三是千米廊棚工程的建设。四是街巷景观工程建设。五是传统建筑工程建设。这些工程的实施,都是在保存西塘古镇原有的建筑风格和传统风貌基础上进行的,从而使得西塘古镇能够以原汁原味的状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二)以传统和现代结合的理念,提升环境开发的质量

西塘古镇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文化传承和现代元素不断融合的过程。随着近几年细西塘古镇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具有西塘特色的经营和管理之道。可以说西塘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气息的充分融合,在西塘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地传承了古典文化的有利因素,摒弃了一些具有封闭性和守旧性的不利方面,在其发展过程中注重对现代元素的融合,从而使得西塘古镇既保留了优秀的传统资源,同时又使得西塘古镇极富现代气息。

(三)以抢救性开发为主,创建西塘环保新局面

西塘古镇的一些古老建筑等有形的物质文化得到了保存,实属难得。但是,西塘古镇的民俗民风等一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的保护,西塘古镇独具风格,西塘古镇对这些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主要采用的是挖掘整理的方法,一些非物质文化资源有的被放置在博物馆内,有的则有当地的居民进行演绎和展示,这样使得西塘古镇优秀的民俗文化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

三、提升西塘环境开发与保护和谐发展的策略

(一)加大对西塘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

西塘古镇十分重视对本镇历史文化资源的宣传,通过各种手段,向古镇居民和相关单位发放《古镇保护与开发简报》等,从而不断提升古镇居民和广大游客对西塘古镇重要历史价值的认识,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古镇、认识古镇、保护古镇,从而不断提升人们对古镇的保护意识,增强古镇居民和广大游客对古镇保护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西塘古镇的保护要和西塘古镇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西塘古镇的保护不能离开西塘发展的大视角。西塘当前的发展只是西塘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对西塘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不断创新,重新构建西塘发展的宏伟蓝图,使之成为西塘发展过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

(二)环保与开发灵活实施,提升和谐发展程度

处理好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古镇维护时往往会遇到古镇的保护和开发问题,浙江西塘主要提倡维护古镇的原状为主,开发利用为辅;新镇区则主要开发利用为主,辅助保护新镇区,我们主要响应“保护古镇,开发新城”的号召。政府与群众共同保护。政府积极承担保护古镇的重任,人民群众则是古镇的灵魂所在,努力使人民群众自觉保护古镇,部分群众受利益诱惑一味追求经济发展,政府应该有长远的目光,积极引导保护古镇维持其古色古香的状态。处理好西塘历史和未来发展的关系。城市的历史是一个城市发展重要的文化底蕴。在对西塘的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做到了动态平衡,相互充实,实现了群众和政府之间的共赢,同时实现了历史和未来发展的和谐过度、持续发展,从而使得西塘能够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xisting sewage treatment of city in China,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in the city sewage treat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city sewage treatment.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city life; sewage treatmen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引 言:现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飞黄腾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设活动也空前的繁荣。但是我们应该在看到这些巨大成果的同时,不应该沾沾自喜,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城市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没有进行相应的环境保护的措施,没有具体的环境的规划,每个城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环境问题,在总体规划上往往只是简单的描述各个污染点的治理,但是城市不断发展的今天,这种观点已经不能完善的解决问题了。要解决城市化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污水污染问题,必须从每个人自身做起,关注每个人生活中污水的处理,提高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提高环境保护的整体意识。

目前,城市的污水特别是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的增长,需要较为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但是目前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根本无法满足城市污水处理的需要,这样城市的生活污水就不得不乱排放,使水源遭到严重的污染。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必须认真的对待解决。

一、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的城市生活污水每年排放的总量很大,但是污水处理量很小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持续的飞速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是城市快速发展中不断的带来环境的问题,城市经济的发展不断的影响着环境的保护,给环境保护很大的压力。不久前经过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的城市生活污水每年排放的总量大约为五百多亿吨,但是我国处理的污水不足这个数字的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污水被排到了环境中,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隐患。而在同样的问题上,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远远超过我国。不仅这样,我国的污水处理的车间和厂家在污水处理中,并没有完全的符合有关污水处理的要求,这更进一步的对环境早成了不可弥补的危害。这是目前面临的污水处理中很严重的问题,为日后的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我国城市中关于污水处理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污水的收集系统不完善

在一些城市的可以称的上是中心区的地方,污水和雨水等的分流并没有落实,这样使得污水的处理设施很难真正的被用到实际中,同时我国的城市排水管也很落后,即使是铺了排水管的地区对于污水的收集率往往很低,而即使是手机完成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由于许多的污水处理厂的设备不大配套,使得城市中的很多污水处理的厂子无法正常的运作,正常配备的污水处理器等处理设备有很多的问题;

(三)污水厂的建立以及监控机制不合理

污水厂的建立所需要的资金,大部分是政府筹集资金或者以借债的方式进行建立和维持的,而且有时候这些污水处理厂就会被政府机构委托给排水厂的管理机构让他们自己管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经费,都靠政府,政府财政好的时候,这些污水处理厂就会相对较好,但是相反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问题,并且这种问题的处理方式监控起来非常困难,使得政府所筹集和自身的提供的资金很容易的就被浪费了。而且由于污水处理厂不是政府自己管辖,污水处理厂并没有以营利为目的,污水处理厂不会考虑成本,这样使得污水处理工作的效率低、工作人员懈怠敷衍、管理不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步这些问题反复不断地出现。

二、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性

(一)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是城市进行的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的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带动了我国的乡镇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速度惊人。乡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但是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生活污水排放量也不断的增加,而且以往的已经极为中心而不注重环境保护的传统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使得很多人不能自觉地进行合理生活污水排放。而城镇的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设备非常有限,甚至很大一部分的城镇缺乏污水处理的设备和系统,这样生活污水就会直接排到江河湖泊中去,这样不仅污染了小城镇自己的环境还污染了那些被排放污水的江河湖泊等的水体,造成极其严重的水污染危害,使得本区域的水污染极其的严重。区域水环境保护使得必须重视污水治理的问题。

污水处理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表现,在大中城市中可能会比较的好一些,而在小城镇中污水处理还需要大力的改善,不容乐观。因此可以说小城镇是下一步污水处理的关键性区域,调查显示我国今后将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生活污水的排放来自于城镇,而城镇的分布有很分散,使得治理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三、对城市污水处理的对策

首先要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并且认真的执行。对于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明确规定环境的有关的条例条款。保证环境的法律法规方面的依据。

其次在保证法律法规的同时,推进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使得相关的技术和设备都能有效的为环境保护服务。国家应该从长远出发加大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和重视度。对于城市的污水治理要有明确的相关治理设备,并且积极地鼓励把相关的设备科技运用到污水治理中去的行为。

最后要加强对全社会在这方面意识的教育和引导,使得合理用水,合理处理生活用水成为生活习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迅速发展,在以往经济发展的热潮下,环境保护问题曾经一度被忽略。最近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问题被重新重视,各个国家已经对城市污水处理问题展开研究。对于城市污水处理的研究有利于城市水源的改善和净化,从而使城市的经济能更加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小平.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9 (01)

篇3

在气候变化的议题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条约及WTO规则是否能够互相兼容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比如排放权交易体制与WTO规则是否兼容,排放权交易单位是否覆盖服务贸易协议,清洁发展机制与TRIMS之间的关系。在贸易国际化发展的今天,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实施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与WTO也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本文就研究两者有所交际的部分,提出了两者在贸易环境纠纷处理中的有效应用。 

一、气候变化国际法与WTO规则的冲突 

WTO是从1995年1月1日开始运行的,在成立WTO规则的时候就提出了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保障开放国际市场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WTO对贸易及环境做出了一系列的关系概括,参加国家为了能够满足保护环境的需求,应该提高处于不同经济发展状况水平的国家地位和其他相关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个条约的主要目的就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WTO规则中,有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条约,受到其影响,就具备了环境保护因素。WTO规则中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文件就有许多与气候问题有关的条约,比如相同的产品由于制造工艺不同,在生产的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的量就会不同。如果某一个国家要求高温室气体排放征收关税,这就违背了国民待遇原则。WTO规则中并没有将贸易及环境单独立法,但是实际生活中保护环境的措施在本质上就存在限制贸易的因素,对于其他会员的权利造成一定的影响,也违背了WTO的反歧视原则及禁止数量原则。 

二、气候变化国际法与WTO规则在贸易及环境纠纷处理中的协调 

与气候问题相关的国际贸易讨论至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主要是由于没有与之相对解决讨论的机构,在此背景下的气候问题争论就不得不由WTO规则进行解决。由于WTO是国际贸易方面的组织,关于气候问题在WTO中很难进行判断,所以就要在京都议定书中创建一个气候变化国际协调机构。各国应该注重贸易及环境的关系,为了人类经济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到具有法律性的减排目标,这样才能为解决贸易及环境纠纷提供解决途径。各国也应该了解到单单凭借WTO是很难快速、有效的解决与气候相关联的国际贸易问题的,尤其是在碳排放、交易及关税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可以以WTO规则为基础,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问题提出相应的国际协调措施。以此就可以对一些由于气候变化受害的国家通过执行京都议定书解决和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对于一些不履行义务的国家可以给予相应的制裁。这样不仅保持京都议定书的权威性,还可以避免贸易及气候环境之间发生问题,缓解了气候变化和WTO贸易之间的冲突。 

在这几年的国际贸易争论中,越来越多的贸易问题中牵连环境因素,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保护环境与贸易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冲突。所以就要使气候变化措施预WTO规则缓解大气环境与追求贸易间的冲突。 

三、结语 

虽然WTO规则中有了协调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就要中和气候变化与WTO规则间的矛盾,基于气候变化与京都协议订书之间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各国应该了解到不管是贸易问题还是气候问题,都已经跨国界成为了国际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各国之间共同面对,以大局为重,在今后的人类发展中,讨论并制定全新的制度,以来缓解气候变化与WTO间的冲突,使两者可以协调贸易及环境间的纠纷关系。 

[参考文献] 

[1]杨雯.试论WTO规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2(14). 

[2]李靖文.论WTO体制下的贸易与环境法律规则[J].现代商业,2010(12). 

[3]边永民.含贸易措施的多边环境协议与WTO之间的关系[J].当代法学,2010(01). 

[4]陆燕,付丽.WTO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J].国际经济合作,2010(10). 

篇4

在21世纪中期我经过了无数次试验终于成功了,我研究出了一种能穿梭时空的机器,我给它取名为时光机。

我刚研究出我便迫不及待的用上了,我利用它穿梭了时空去了51世纪。我想着一定很美吧。可是到了却大吃一惊。原来是整个地球只有几个地方还是绿洲其余的全都变成了垃圾村,一年四季颗粒无收,就算长出来也是垃圾。人们只靠吃白垩土生活。人人都戴着氧气面罩,我只在那站了一会便觉得呼吸困难。我马上坐上时光机走了。我回到21世纪便要总统马上召集所有科学家召开会议。我和众多科学家讨论要写一本关于保护环境的书。告诉其他人不保护环境便等于毁灭自己。我们过了好几个月才去的。我有和总统一起去了。果然变了,空气很清新······

如果没有时光机地球将毁灭,可是我们更应该自觉保护环境。

山东省嘉祥县黄垓乡黄东小学四年级:关秉政

篇5

关键词:环境污染;和谐发展;科学素养;责任;使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183-01

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我们的责任,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可以看到,实验教材中各单元的内容处处突出了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尤其注意突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对生物圈的影响,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

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

在世界各国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认为人类可以肆意从环境中索取一切需要的物质: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人类在历史上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点之一,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具备这种基本观点是具体开展环保活动的重要前提。

二、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情况和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人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事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做的傻事、酿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制造的悲剧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最终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三、让学生具备关心环境动态的意识

当今社会各种媒体非常先进,差不多每天都会有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报道。应该提醒学生主动通过报刊或网络关注环保动态,定期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他们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大事。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某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都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形成。

四、让学生具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仅具备环保意识还是不够的。“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并且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教育环节,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四、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1、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讨论,激发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就某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起学生的思考。

五、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探究、调查、资料收集方面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篇6

关键词 环保教育 生物教学 环保实践活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该怎样渗透环保教育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使用为环保教育提供了契机。如在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的教学中,可结合有关知识的学习,联系在生活中有人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不节约用水、吸烟、不注意饮食卫生、吃野生动物、猎杀野生动物等不良习惯甚至违法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人类传染病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等一系列与环保有关的问题。又如在第四章开始部分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海龟在蓝蓝的大海畅游的画面,然而这种古老的象征长寿的海上运动者现发现有许多死亡,解剖结果死于废塑料袋堵塞食管,它是因饥饿而亡.通过此例的举出,使学生不仅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而且在脑中树立环保的意识.这里就不一一详述。总之教师要以高度的环保责任感,抓住有利时机,注重启发和引导。教师积极利用各种新闻媒介报导途径,及时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环境保护手段、进程。并观看录像:1998年波涛滚滚的洪水,造成山体滑坡,房屋倒塌;2000—2002年春季北方漫天飞舞的沙尘暴;草原上成群的牛羊与斑秃的草地;黄土高原纵横的荒山秃岭及干涸的河床;餐桌上的野生动物……”这一幕幕令人震惊的现象,都与人类的活动有关。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依赖于生物圈,人类要生存必然要向生物圈索取,生物圈能承载多少人的生存呢?教师制造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并适时板书课题,大大激起学生强烈的使命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适时出示一组组数字、一幅幅画面……学生热烈讨论发言,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再通过模拟实验(如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的影响)的介绍,并布置同学们分小组探究。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总结:“我们的生物圈已敲响了警钟。我们已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请大家课后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调查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或进行模拟试验。下节课我们相互交流。”在第二课时教师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中国和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人们的活动给生物圈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最大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环境被污染的例子,请大家说说。”同学们踊跃交流课前所收集的资料或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有的是关于“温室效应”、 有的是关于“水体污染” 、有的是关于“噪声污染”、 有的是关于“土壤污染”、有的是汇报“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和结果等。教师适时进行评价。同学们深受启迪。在这节课结束时,教师总结:感谢各位同学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资料,通过这一次的调查和交流,我们每个同学对环境污染问题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但是我们的宣传不应该仅仅在这一堂课上,在我们的教室内,还应在学校、社会上进行更广泛的宣传,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让所有的人都来关爱我们的生物圈—我们共有的家园!参与保护我们的家园的活动中来。

在教材其他章节虽然没有以环保作为主题,但教师可把环保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环境问题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其环保技能,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随着新一轮课程的实施,我们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并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环保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做起,激发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能力。如结合校园绿化设计和“3.12植树节”,发动学生参与校园绿化设计和植树护花活动;结合“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辩论等活动;发动学生参加“你丢我捡”和清除卫生死角等校内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活动。课外活动的重要特点就是实践性、直观性、以具体事实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认识环境被破坏的危害,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展有益于环保的活动。以达到深入人心的教育效果,比如让学生去参观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让他们了解到保护森林植被对人类的重要,让学生自己动手修建小型自然生物池塘,营造生物垃圾,将垃圾按化学、金属、生物各自分类处理,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教学目的。波利亚说过:“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同时指导学生认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撰写环保小论文等.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上下一致,通力合作,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12月

篇7

一、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教材中包含了很多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很多地理知识本身就是环境知识,因此地理教师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借助教材这一载体,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融入环境教育的内容,努力使地理课堂中的环境教育内容更具感染力。

例如,在学习“全球环境问题之一――全球气候变化”时,教师可为学生展示漫画《地球出汗了》,使学生体会到全球气候正在变暖。随后可带领学生观看关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的图片与电影《后天》,同时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导致气候变暖的人为因素有哪些”,还可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全球气候变暖的利弊”。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逐渐认识到了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危害。最后教师还可安排学生扮演政府官员、环保组织成员以及木材商人等角色,一起讨论采取怎样的行动能够为减轻温室效应做出贡献。通过直观教学法以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法,优化了地理课堂的每个环节,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环境意识,促使学生梳理了正确的环境观念。

二、结合环境变化调整地理教学策略

在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时期,环境遭到破坏的程度较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导致环境被污染,生态失衡。通过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就能够使学生对生活中产生的污染问题提出疑问,由此对地理知识产生好奇,渴望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带领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将课本中的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通过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污染问题进行探究,就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可以以“空气质量下降”为例,带领学生进行研究与探讨,要求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联系实际环境。此种实际案例是学生每天都可以接触到的,能够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融入真实的情境中。当学生学习完地理知识后,还可对相关的环境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与一些可行性措施,如此便可增强学生的自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借助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变为环境意识

篇8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农村环境;环保教育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大部分在城市的工厂逐渐向农村过渡,这就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环境意识导向。乡镇为了拉动当地的经济,不顾原始生态系统,肆意破坏。在肥沃的农田、河边、山丘等地方建立一些环保程序未达标的工厂。原来的乡村空气清新,环境宜人。让多少在城市居住的人羡慕。可如今的乡村却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难掩的恶臭。以上的现象有一部分归结于政府,但还有一部分归结于农村人的意识。作为农村教育机构就应担负起这个责任,而且这个责任是长远的。我们要让农村的主人——学生这一代来影响上下五代。让环保教育深入农村的骨髓和血液。当前眼下的关键环节就是我们生物学教师要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后,养成一种环保习惯,进而影响身边人。

1. 如何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

尽管世界各国极力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由于国家体制、发展速度的不同,中国大部分农村人仍然倾向于“靠天吃天、靠地吃地”。他们认为可以肆意从环境中索取一切需要的物质,并且任意的把一切不需要的物质排放在环境中。而且这种错误思想正蔓延给下一代,导致恶性循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错误思想更使得农村在最近10年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活在其中的孩子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更是受害者。如何改善这种现象?如何让“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这基本观点深入人心,关键在于教育的引导。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具备这观点是具体开展农村环保的重要前提之一。

在初一学生入学之初,就应注意培养学生这种观点。比如在第一单元“认识生命”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理解生命的重要性,但同时一个完整的生命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生物圈为前提,这就紧扣主题。再加上农村的地理环境,课堂完全可以开设在室外,让学生亲身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和体验自然的美与丑。如“瞬间的美——莲花”,开学之初恰逢学校的莲花盛开,就带学生进行观察,学生们被清新脱俗的美震撼,但与此同时也感受到瞬间美的消失的心疼,因为第二天莲花就消失于同学们对“美”的占有。教师就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讨论对美的欣赏态度延伸到农村近几年的变化。如探究活动《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教师可以有目的的把不同的水源用来对比。被污染的河流、山泉水、湖泊等。让学生知道中国的淡水资源,可饮用水量,缺水城市的分布,干旱的表征,明白水的重要性从而珍惜每一滴水。生物课堂不是呆板的把知识传授,而是要让学生以身边环境为入口,去探究、理解、升华,最后反作用于身边的环境。

2. 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情况和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让学生放眼世界,纵观古今,思考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造成的严重后果。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入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事例,而这些事例又刚好集中在边缘地区。这说明好几个问题,而其中之一就是意识和责任。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做的傻事、酿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制造的悲剧告诉学生,一是可以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二是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最终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身在农村的学生应该非常熟悉且习惯这种环境。教师就应该以学生身边所处的环境污染为出发点,实地考察、信息汇总、班内汇报、班级讨论、制定环保方案、方案实施、跟踪反馈。近年来我国环保方面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各中小学在环保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身边的生态环境改善见效甚微,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恶化的趋势。而且国民经济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阶段,资源浪费惊人。把这些问题结合课堂内容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他们真正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3. 让学生具备关心环境动态的意识

当今社会各种媒体非常先进,差不多每天都会有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报道,如世界各国保护环境的新举措、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等方面的消息。农村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匮乏,教师应该主动通过报刊或网络把环保动态,用不同分方式展示给学生。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他们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大事。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某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都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形成。

篇9

内容摘要:环境成本的分摊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关键,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本文分析了供应链内部企业的特点,及环境成本在其内部企业分摊的条件,进而探讨了供应链中环境成本分摊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纳什谈判的两人和多人环境成本的分摊问题,以期达到减少环境成本、保护环境的目的,最终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关键词:纳什谈判 供应链 环境成本分摊

供应链中环境成本在企业间分摊的前提

(一)成员企业具备的特点

供应链中企业具备的特点,决定了供应链中企业成员的行为基础。研究供应链中企业成员的特点,实际上是要研究每一个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为主体问题,它既是一般意义上的行为主体,又是供应链协同的一个成员。供应链中的企业成员,可作为一般行为主体来看待,即具有以下特点:

1.供应链中的企业主体为理性人,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成本最小化。

2.供应链中的企业成员具备达成一致同意规则的良好基础,这就是供应链中企业成员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3.风险厌恶,即供应链中的企业主体追求纳什均衡,每个主体的策略是对其他参与企业战略的最优反应。

4.供应链中的企业行为可能存在逆向选择和订约后的道德风险、免费搭车问题。

(二)环境成本在企业间分摊的条件

所有供应链中的企业成员都是理性的,理人不会追求帕累托退化,只有帕累托最优才是其追求的目标,理人会对不同行为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从中选择能够引起帕累托改进的行为。

假设供应链中只有两个企业行为人1与2,合作引起的环境成本c1+c2小于企业单独行动产生的结果C1+C2,亦即c1+c2

供应链中环境成本分摊的原则

供应链管理中环境成本分摊方案制定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协商谈判的过程,确定环境成本分摊的模式或者具体的分配方案。整个过程可能会涉及到各个合作企业间个体或群体的协商谈判过程,有时是一个由众多成员企业群体决策的过程,在决策过程中成员企业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提出初始的环境成本分摊方案,而后进行协商谈判确定方案。

供应链中环境成本分摊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原则:

互惠互利原则:分配方案可使每个成员企业的基本利益得到充分保证,不会影响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否则容易导致合作的失败或破裂。

结构成本最优化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全盘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合理确定环境成本分摊的最优结构,促使各成员企业实现最佳合作、协同发展。

风险与成本相对称原则:在制定分摊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各成员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大小,对承担风险大的成员企业应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以增强合作的积极性。

个体合理原则:各企业成员参与供应链后所付出的环境成本应小于单独行动所付出的环境成本,否则会出现中途背叛现象。

基于纳什谈判的供应链环境成本分摊方法

传统经济学在此方面研究不多,现代博弈论发展大大推进了研究进程。它从参与人相互作用着眼,分析经济主体决策及其均衡问题。纳什讨价还价解(Nash bargaining solution)是纳什在其关于讨价还价理论(bargaining theory)的两篇文章(1950、1953)中提出来的,纳什的工作推动了现代讨价还价理论的发展。从博弈论角度来看,讨价还价包含两个要素:一是谈判主体,即讨价还价参与人,二是在达成何种一致方面存在冲突,只是若有一方不同意,就不能达成一致。从讨价还价最终结果来看,所涉及问题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不一致同意点(disagreement point)或冲突点,即蛋糕在数目上分割点;二是公平(fairness),即蛋糕分割上的平均或平等性;三是效率(efficiency),即总体环境成本是否取得最小化。

(一)两人的环境成本分摊问题

1.模型描述与求解。两个参与企业的供应链是最简单的形式。两人环境成本分摊问题借用Nash的结论进行探讨,Nash的结论基于以下5条公理之上:

公理1(强有效性):是F中的一个可行分配向量,且对于F中任一x,若x≤,则x=。表明任一两人的环境成本分配问题的解都应该是可行的,且是帕累托有效的,亦即不存在另外的可行配置会使一个局中人所支付的环境成本少于这个解,而另一个局中人所支付的环境成本又不会高于这个解。

公理2(个人理性):≤c0。表明没有一个局中人会在纳什谈判解中得到的环境成本的支付额比其单独时的支付额更高,所以说F中的一个配置x是个人理性的,其充要条件是x≤c。

公理3(正线性变换不变性):对任意的λ1>0,λ2>0,γ1,γ2,若

且,则

公理4(无关选择的独立性):对任一闭凸集G,若GF且∈G,则。

公理5(对称性):若c1=c2且,则。表明如果局中人1和2在纳什谈判问题中的地位是完全对称的,那么解也应该对称的对待他们。

在以上5条公理基础上,纳什创造性地证明了恰好有一个协商解满足这些公理。

定理1:存在唯一的解函数满足上述公理1-5,对于每个环境成本分摊问题,这个解函数满足:

(1)

对于(1)求它的一阶导数,考虑到联盟双方的总体环境成本x1+x2=c,解得:

(2)

这样,便可以根据定理1对供应链成员企业联盟后的环境成本进行合理分摊。

2.算例分析。假设三家企业1、2、3组成的供应链,分别为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共同通过采用清洁生产的方式来保护环境,以达到最后占领市场的目的。

企业1为保护环境单独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产品,应付出的环境成本为20万元;企业2为保护环境单独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产品,应付出的环境成本为30万元;企业3为保护环境单独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产品,应付出的环境成本为18万元;企业1、2为保护环境合作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产品,应付出的环境成本为45万元;企业1、3为保护环境合作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产品,应付出的环境成本为30万元;企业2、3为保护环境合作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产品,应付出的环境成本为36万元;企业1、2、3为保护环境合作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产品,应付出的环境成本为52万元。

根据算例,在此仅用企业1和2介绍一下纳什谈判方法的应用。联盟前各自应支付的环境成本为20万元和30万元,结盟后总体的环境成本为45万元。这些发生的环境成本应如何在企业1和企业2之间进行分配。

根据公式(2)(c1,c2)=(20,30),c=45,则由式(2)得:

X1=1/2(45+20-30)=17.5,X2=1/2(45+30-20)=27.5,x1+x2=c

即两企业分摊的环境成本分别为17.5万元和27.5万元。

(二)多人的环境成本分摊问题

1.模型描述与求解。前面讨论了两人协商问题,这虽然在联盟中占大多数,但两人以上结盟在战略联盟中也不少见,对其收益分配有类似的结论。定理1的导出基于5条公理之上,下面定理2的导出也是基于5条公理之上,只不过此时的企业个数为n而已。此时的强有效性、个人理性和无关选择的独立性不变,而正线性变换下的不变性和对称性稍做调整如下:

公理3:对任意的λi>0,λi(i=1,2,……,n)若有

且,则有

公理5:设

对任意i,j(i≠j)有

,若

c={c1,……,cn}且ci=cj,则有

根据以上公理可得:

定理2:存在唯一的解函数满足以上5条公理。这个函数满足:

(3)

如果n个企业组成供应链后的总体环境成本为,对(3)运用一阶条件求导可得: i=1,2,……,n(4)

据此可以求出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环境成本分摊的份额。

2.算例分析。假设三家企业1、2、3组成的供应链,分别为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共同通过采用清洁生产的方式保护环境,以达到最后占领市场的目的。

企业1为保护环境单独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产品,应付出的环境成本为20万元;企业2为保护环境单独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产品,应付出的环境成本为30万元;企业3为保护环境单独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产品,应付出的环境成本为18万元;企业1、2为保护环境合作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产品,应付出的环境成本为45万元;企业1、3为保护环境合作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产品,应付出的环境成本为30万元;企业2、3为保护环境合作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产品,应付出的环境成本为36万元;企业1、2、3为保护环境合作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产品,应付出的环境成本为52万元。

从上面的算例可知,联盟前各自应支付的环境成本为20万元、30万元和18万元,结盟后总体的环境成本为52万元。这些发生的环境成本应如何在企业1、企业2和企业3之间进行分配。

根据式(3)(C1,C2,C3)=(20,30,18),c=52则由式(4)有

X1=1/3(40-48+52)=44/3,X2=1/3(60-38+52)=74/3,X3=1/3(36-50+52)=38/3,x1+x1+x1=c

如果联盟各方博弈存在纳什均衡的话,用纳什均衡点分配最易为人接受。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成员企业谁也没有动力在其他企业策略最优的情形下改变自己的策略,那样的话只能使自己成本增加,利益受损。对有限个企业组成的联盟,Nash的存在性定理保证纳什均衡的存在性。一般而言一个联盟有多个纳什均衡,选择哪个可以考虑以下原则:

原则1(效率原则):在纳什均衡中,取使总体环境成本最小者。如果两个纳什均衡的总体环境成本分别为20和23,则人们倾向于选择环境成本为20的纳什均衡。

原则2(公平原则):企业选择使其环境成本增减相对一致的纳什均衡点。

以上就是常说的分配中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如果成员间没有达成具有约束力协议的话,很难指望首先有公平出现,因为个体理性一般总是先于集体理性的。

综上,作为环境保护的前提,环境成本分摊到企业是最关键的一环。环境保护的费用增加,就会带来环境保全效果的提高或企业环保收益的增加。在政府的监督下,环境成本通过纳什谈判分摊法被合理分摊到供应链各个成员企业中去。本文在此运用的纳什谈判分摊法是在供应链各个成员企业平等的前提下,并未考虑盟主企业或核心企业的统治企业。盟主企业无疑是环境成本在供应链中各个成员企业间合理分摊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因素,不过在公平、平等的前提下,本方法体现了环境成本的公平分摊,有利于供应链的稳定发展,因此将这一因素排除在外。

参考文献:

1.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2.王月堂,赵子夜.环境成本管理:事前规划法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研究,2002(1)

篇10

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简报一

4月22日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为了让更多的居民了解世界地球日的相关知识,倡导大家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珍惜资源。东郊社区组织志愿者开展了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为主题的的宣传活动。活动现场,社区工作人员向居民们宣传资源的分类、资源的再生等知识,通过沿途捡拾白色垃圾的行为向居民发出了“改变传统行为方式,共建美好家园”的倡议,引导居民共同负起环保责任,不仅要把自家门前卫生清理好,更要把活动延伸到整个社会,为营造整体文明、整洁、和谐的居住环境和社会环境出一份力。

通过宣传活动,呼吁大家认识地球,善待地球,守护现在,延续未来,促进居民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帮助居民树立保护自然、保护生态、保护地球的意识,营造一个大家伸伸手、人人讲环保的绿色教育氛围。

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简报二

为更好地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关爱家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思想和良好习惯,在第46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4月16日,兰亭镇贾村小学组织学生开展了“珍爱家园保护地球”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中学生们搜集关于地球日的相关知识,以及人类保护环境的举措;利用班会进行交流讨论,制定一份班级《环保公约》,号召全班学生自觉遵守;并设计《简单生活倡议书》,倡导低碳生活;开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小主人”活动,宣传世界地球日的有关知识,了解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从日常生活一点一滴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树立节约的绿色风尚,争做光荣的“环保小卫士”,让保护环境成为大家的一种自觉行为。

通过此次活动,大家一致表示,尽自己的力量,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增强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为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真正在生活中从小做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简报三

今年4月22日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中国活动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 共建美丽中国”。为纪念这一重大环境节日,市环保局组织开展“环保开放日”宣传活动,以此提升公众环境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4月22日下午,我局邀请新闻媒体记者、环保志愿者等共20多人走进环保,现场察看pm2.5监测过程以及机动车排气污染在线监控监测。首先召开了座谈会。市环境监测站李菁副站长介绍了我市空气质量情况以及pm2.5监测;市机动车排气污染办公室张睿总工程师介绍了我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

参加“环保开放日”的环保志愿者,有退休职工,也有民间环保组织人员,他们都怀着对环保工作尽份力的心情,以及对环保工作进一步了解的愿望走到一起。长期以来,他们都在为环境保护工作鼓与呼,积极参与环保、倡导宣传环保、自觉践行环保,默默无闻地做好环保工作。

篇11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环保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化学污染对人类的健康、社会的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处理化学污染迫在眉睫。少年强则国强,只有在中学生中树立起普遍的环保意识,才能形成有效力量来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每位中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很多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因此化学课堂是我们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将环保理念渗入其中,同时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其实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些环境污染方面的视频,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威胁与灾难,这样更能激起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和责任感,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初中化学教材中讲到《空气组成》这一章节时,由于我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粉尘、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成为我国空气中主要的污染物,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空气质量日报了解他们现在生存的环境已经不再“干净”,已经受到了污染物的侵扰;接着播放由于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灾难的视频,比如光化学烟雾,让学生深刻了解环境问题与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又如,高中化学教材中讲到二氧化硫时,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酸雨的形成,讲述酸雨对一些建筑物的损坏以及对我们的健康所造成的威胁,让学生自己去收集关于酸雨对于人类造成的危害的事例,让学生参与其中,更能让他们体会到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同时我们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何处理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学生讨论归纳得到结论:对于一般的酸性气体,我们可以通过碱液吸收制成盐类来消除污染。这不仅使学生掌握消除污染的原理,同时又可以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最大化使用。我们可以在平常的练习当中多贯穿一些除杂和消除环境污染的习题,巩固学生保护环境的知识。

二、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课中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环节,精心设计好实验方案,规范实验行为,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且实验教学比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在做一氧化碳的还原实验时,笔者先对学生说一氧化碳是有害气体,如果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并提出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尾气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把尾气点燃的处理方式既减少了有毒气体的排放,又节省了燃料。每次实验结束后笔者都会告诉学生废液、废渣要尽可能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应该在规定的地方处理以避免污染,这样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又减轻了环境污染,并且能经常让学生受到直观的教育,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校园是学生共同的生活乐园,因此保护校园就要从学生自身做起。保护环境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提倡绿色生活。比如,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来美化环境,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环保调查,并且将结果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提出环保意见,通过字报宣传让每位公民都能认识到培养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这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会越来越强,提高环保兴趣和责任感。在生活当中要求学生不用一次性筷子、塑料杯、非降解性饭盒,尽量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尽量购买无磷洗衣粉以保护江河湖泊免受污染;尽量购买环保电池以防汞污染;尽可能选择绿色包装以减轻垃圾污染;尽可能用布袋代替塑料袋以减少白色污染等等,来保护我们的校园环境。

四、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平常应该让学生多关注时政新闻,了解更多有关环境的信息。比如“三废”的概念,了解它给人类的健康带来的威胁,我们应该怎样去治理和减少这些污染,还我们人类一片净土。只有把环境与我们自身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才能深刻地体会他们身上的责任与重担,这样更有利于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学以致用是学生知识外化的表现,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是学生环保意识提高的表现,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特殊时间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如利用3月12日中国植树节、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9月16日保护臭氧层的国际日等等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巩固与强化;给学生普及环境知识,带领他们参加社区活动,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实际活动过程中让他们体会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总之,学生的环保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确立的,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是一个艰巨而又长远的任务。把学生培养成环境保护的实践者和宣传者,是我们每位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教育;渗透探究

我国是有十四亿人口的超级大国,但环境资源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采取实际行动。教师应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塑造高中生的环保理念。

一、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环境保护非常重要。人们必须正视并做好环境保护的教育。大自然的恢复是非常缓慢的,但人类的破坏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任由自然被破坏,那么,动植物的生存和延续将面临巨大的危机,生态平衡将会不协调,人类也会岌岌可危。自然资源、生态平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障,需要人类维护它的和平和稳定。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在维护人类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要解决自然和资源的问题,教师就要教育青少年注重环境问题。只有他们注意保护环境,环境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养成关爱地球、节约资源的习惯。人类社会对自然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其增长率已超过了人口的增长率。资源短缺是人们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技能和本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运用所学知识,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真正成才。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不仅是对地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相关策略

(一)在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高中地理课本涵盖很多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这也是高中生提升自身环境保护意识、获得大量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1]。在教授地理知识前,老师应该充分、积极地备课,与时俱进,跟踪我国当前解决环保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入保护环境的内容,挖掘环境保护的背景、意义,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也让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整体概念和理念产生清晰的认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环境问题的教育短片。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当下环境问题的严峻,根据自己所学内容和短片内容深入探究,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环境问题,提出落实环境保护的方法,为维护美好的生存环境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比单纯说教更有说服力。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和思维,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散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强化其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在课外活动中强化环境教育学生学习只靠课堂上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课下辅助[2]。教师应当将课下活动和课堂内容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加以爱护环境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要以身作则,多坐公交车上班,减少使用对环境不利的产品,鼓励学生实践每一个保护环境的行为。教师可带学生去看看被污染的水源和河流,让学生产生危机意识。长期处于安稳环境中的学生必定会被污染的环境震撼,产生保护环境的动力,让爱护环境的理念深入内心。爱护环境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学生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累积起来,就是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极大贡献了。

篇13

薛虓嵩

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可以看到,实验教材中各单元的内容处处突出了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尤其注意突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对生物圈的影响,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在重大环境问题上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对一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

在世界各国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认为人类可以肆意从环境中索取一切需要的物质: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人类在历史上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点之一,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具备这种基本观点是具体开展环保活动的重要前提:

在初一学生入学之初.笔者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观点。在学习人教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以下简称新课标教材)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在整章学习之前,我是这样设计新课导入的:首先,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给他们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问学生: “地球上不同颜色的色块分别由什么构成?”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完后,我说道:“正如大家所说,在太空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表面有许多种颜色的美丽星球:如果我们能够到太阳系以外看我们的地球.它只不过是一颗极不起眼的小行星,但我们这颗星球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哪位同学知道是什么使我们的地球变得与众不同?”反应快的学生脱口而出:“地球上有生物。”我随即引入正题,“正是如此,在地球上有着数以万计的生物,正是这些生物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这个家园。”如此导入第一单元自然顺畅,而且让学生有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意识。在结束第一单元的学习时我又结合教材出现的关于DDT对环境的污染的例子和生物圈Ⅱ号的资料告诉学生:“我们的生物圈是不能替代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作为生活在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应该有意识地保护我们的生物圈。”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认识,又能够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认识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

二、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情况和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人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我国引入的水葫芦造成过量生长,太空中垃圾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噪声、光污染,等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做的傻事、酿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制造的悲剧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最终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近年来我国环保方面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在环保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我国生态环境的局部改善,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总体恶化的趋势。国民经济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阶段,资源浪费惊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大量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水体污染使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大气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各种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把这些问题结合课堂内容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他们真正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三、让学生具备关心环境动态的意识

当今社会各种媒体非常先进,差不多每天都会有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报道,如世界各国保护环境的新举措、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等方面的消息。应该提醒学生主动通过报刊或网络关注环保动态,定期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他们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大事。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某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都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形成。

四、让学生具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仅具备环保意识还是不够的。“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也并不只是少数科学家或科研机构的专门工作,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并且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像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垃圾分类放置等这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进行保护环境的工作。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能够自觉地在行动上得以体现。只有这样,我们的环保教育才是卓有成效的,才真正落到了实处,对于学生个人将来一生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于保护我们唯一的生存空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教育环节,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1.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如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水俣病和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中广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我除了讲清楚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外,还列举了现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2 292m3,而我国青岛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 ,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同时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洗手时在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头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等等。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目前我国和我市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又使学生知道了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

3.引导学生讨论,激发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就某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起学生的思考。

如在结束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我问学生:“在你的身边有没有人类随便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问题提出后立即就有学生举手发言,有的说在浮山上见过有人网鸟;有的说在宠物市场有卖野生鸟类的不法商贩;有的说在南山市场见到过野生蜥蜴、乌龟;还有的说在东部有一家饭馆专门做以蛇为原料的菜……看到学生逐渐“进入状态”,我趁热打铁,展示了几幅《人与自然》杂志刊登的贩卖野生动物情景的照片,许多学生的惊异、愤怒之情溢于言表。然后我说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经常说‘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可在倡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么多残害动物、虐杀动物的行为;人们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为了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就不顾后果肆意捕杀野生动物,也许这些行为的后果不会很快显现出来.但对生态平衡造成的破坏却可能是无法弥补的!同学们,如果野生动物全都从地球上消失了,只剩下我们人类,我们岂不是太孤单了!希望大家都能够有一种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环境:”在我说这些话时,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地听,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真地震动了他们.真正使他们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二、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探究、调查、资料收集方面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在讲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我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物圈的例子;在讲到动物部分的内容时,我让学生课下调查由于人类活动面灭绝或数量急剧减少的稀有动物。这样的作业既能够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强化环保意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我们在每年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都举行了一些课外活动,如举办专题墙报、黑板报.请专家做环保方面的报告,参观污水处理厂等方面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篇14

关键词:教学;环保意识;美丽中国

一、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

笔者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给他们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问学生:“地球上不同颜色的色块分别由什么构成?”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完后,笔者说道:“正如大家所说,在太空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表面有许多种颜色的美丽星球。如果我们能够到太阳系以外看地球,它只不过是一颗极不起眼的小行星,但我们这颗星球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哪位同学知道是什么使我们的地球变得与众不同?”反应快的学生脱口而出:“地球上有生物。”笔者随即引入正题:“正是如此,在地球上有着数以万计的生物,正是这些生物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二、从目前的环境问题出发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而引起的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我国长江、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我国引入的水葫芦过量生长,太空中垃圾数量不断增多以及噪声、光污染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酿造的苦果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最终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近年来,我国环保方面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在环保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我国生态环境的局部改善,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总体恶化的趋势。国民经济发展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的阶段,资源浪费惊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大量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水体污染使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大气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各种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结合课堂内容把这些问题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他们真正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三、让学生具备关心环境动态的意识

当今社会各种媒体差不多每天都会有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报道,如世界各国保护环境的新举措、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等方面的消息。应该提醒学生主动通过报刊或网络关注环保动态,定期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他们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大事。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某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都有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四、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数字的作用

例如八年级生物中列举的数字:当今世界每日增加21.6万人,目前已接近60亿人。我国在1949年时有5.4亿多人,建国40多年增加到12亿多,占世界人口的22%。在学习“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时,列举全世界每年灭绝的野生生物达4万余种;现存的我们熟悉的大熊猫不过1000头左右,朱不超过100只,云南的亚洲象不足50头,野生华南虎不足30只等。通过这些数字,不难看出一些动物濒临灭绝、人口的不断增加通常是导致这些悲剧的导火索。环境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但不是专业性教育。所以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图片、录像等来加强学生在心理上的感性认识,还可以课前让学生充分收集资料,课堂利用这些素材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