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邮电通信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基本方法探讨
经济评价是我国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研究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项目进行科学决策的主要手段。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在项目工艺技术、需求预测、网络通信规划等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以及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两个层次,权衡项目的投入成本和经济效益,并对多种方案进行分析对比,通过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有机结合以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的方法,对邮电通信建设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验证,为我国在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保障。
一、我国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原则
1.邮电通信建设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主要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两个部分。其中,国民经济评价是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对项目中国民经济的效益进行考察,分析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的科学有效性;财务评价是从邮电行业和通信行业的角度对项目财务的可行性进行考察。当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产生矛盾时,要从国民经济评价的角度来决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相对于某个项目来说,如果财务评价考察建设项目可行,而国民经济评价考察建设项目不可行,那么只能放弃该项建设项目;相反,如果财务评价考察建设项目不可行而国民经济评价考察可行,这时国家应该采取相应的减免税收和补贴政策等措施,让财务评价考察结果变得可行。
2.在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过程中应该遵循项目全网全程的发展特点,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远期效益和近期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进行有机的结合。
3.应该坚持费用和效益计算方法与国家财税制度保持一致的发展原则。
4.可以同时采用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的评价方法,其中动态指标可以全程反映出计算期内的各种表现,所以一般都是以动态指标的评价方式为主。
5.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每年使用的价格标准应该保持一致的原则。
6.经济评价只是一种方法,不能够代替项目评价人员的分析和判断。
二、我国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
1.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国民经济评价是根据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基于整体性角度来分析项目的社会费用一效益,对项目经济的合理性作出综合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是从社会整体和国家的角度出发,对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考察,从而对建设项目合理性的发展目标进行准确的把握。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是在财务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衡量计算,同时也是利用项目投资来增加和消耗国民经济资源的重要价值依据。它与财务评价中的货币体系有所不同,它主要是通过产出物工资、投入物数量、汇率、价格等的变化,来有效的反映各种资源的价值。
2.财务评价指标
财务评价指标主要是按照邮电企业财务制度和国家财务制度,利用现有的价格基础对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的投资、获利、收益以及偿债等各种财务情况进行计算、分析、预测。并且以此来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由于邮电通信建设项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使得项目经济评价也具有多角度性和多面性,暂时还不存在单独的指标来描述经济全貌。此外,由于决策者之间存在的习惯性差异,其选择的评价指标也有所不同。所以,应该充分考虑决策者的具体需求,然后再建立一套相对较为完善、独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邮电通信建设的财务评价是根据我国的财务制度,不仅包括国家的而且包括邮电企业的制度,通过分析现行价格来预测价格,制定相关邮电资费标准,同时对项目的各种能力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来评价邮电通信建设在财务方面是否具有可行性。
3.项目建设的随机风险分析
在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之后,就是对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确立。然后要对邮电通信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究,就各种影响因素对项目效益可能产生的各种变化进行计算,从而对评价结果的精准性和可靠性进行预测,增加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防止发生严重的经济风险。这是进行随机风险分析的前提条件。随机风险的分析主要包括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概率分析等方面,其中,概率分析在邮电通信建设项目中的应用较少。
盈亏平衡分析能够很好的反映邮电通信业的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盈亏平衡点与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是一种反比例关系。所以,邮电通信企业在对建设项目盈亏平衡进行分析时,一般都很难正确的把握其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敏感性分析就是在建设项目中经济因素发生变化时,经济评价指标的具体变化情况,并以此来判断邮电通信建设项目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一般情况下,敏感性的分析工作主要就是分析各种变化因素对企业收益产生的影响。但是只用这种单一的评价指标很难有效的说明问题,需要将投资回收期、净现值以及内部收益等三个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邮电通信建设项目中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邮电费用标准的变化、通信产品数量的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外汇和人民币比价的变化、借款利率的变化等六个方面,如果对这些因素进行单独的分析,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在工作中可以将它们分为基础投资、再分配收入、运营成本等三种类型,通过这些因素来对指标的变化进行考察,可以相对简单、直观,有利于减少工作量,提高邮电通信建设项目的效率。
关键词:智能化 监理 智能交通系统
中图分类号: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4-0164-02
在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发展中,解决城市交通拥挤、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提高交通路网使用效率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建立交通诱导信息系统,这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诱导信息系统的作用是根据道路交通状况或管理部门指令,及时各种交通通告和相关交通信息,从而有效地对交通进行疏导,合理地控制和均衡道路交通流的分布,提高现有道路的使用率,为驾驶人员很车辆安全快速行驶提供良好的服务。
1 智能交通大诱导信息系统概述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通过对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借助各种科技手段和设备,从而使交通设施得以充分利用并能够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最终使交通运输服务和管理智能化,实现交通运输的集约式发展。
交通诱导信息系统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功能体现的关键之一。交通诱导信息系统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相互协调作用,对交通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并向交通管理者和出行者提供所需的有效信息。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机诱导信息的生成和诱导信息的,构成智能化城市交通诱导信息系统。一般地,城市道路交通诱导信息系统包括基础交通采集与处理、交通诱导算法及诱导信息生成、诱导信息显示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2 智能交通大诱导信息技术的监理要点
智能交通大诱导信息系统的监理工作可以根据项目建设阶段划分为设计阶段监理、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监理和验收阶段监理三部分。其中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为监理工作的重点,这两部分监理工作贯穿项目实施的大部分时间,为项目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安全管理提供了保障。验收阶段的监理工作为项目的总结和收尾,保证了项目的完整性和顺利移交。
2.1 设计阶段的监理要点
智能交通大诱导信息的设计原则:实用原则:实用有效是最主要的设计目标,设计结果能满足需求并且行之有效;经济原则:选用性能价格比高的设备,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完整性原则:考虑到系统的各方面因素,实现优化的设计、高效的信息处理、友好的用户界面;高效原则:性能指标高,软硬件性能充分发挥;先进原则:设计思想先进、软硬件设备先进、开发工具先进;灵活原则:系统配置灵活,能够适应应用和技术发展需要。
2.2 施工准备阶段
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有关资料的审签,按照“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重点审查其针对性、可操作性及科学性。施工单位管理和作业人员的培训资料、资格证、上岗证的审查;施工单位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及制度的审查。工程设备、材料计划落实情况的检查;施工现场情况的检查;施工单位开工报告的审签。
审核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及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上岗证的是否有效;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机构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置情况;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及有关资料;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的防火、用电安全措施、各种安全标志;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防护措施是否可行。
2.3 施工阶段
大屏显示系统在施工过程中系统设备应满足防潮、防火、防雷等要求。处于游泳馆、沿海地区等损腐环境的LED显示屏应采取防腐蚀措施。显示屏应安装在牢靠、稳固、平整的专用底座或支架上。无底座、支架时,应设置牢固的支撑或悬挂装置。底座应安装在坚固的地面或墙面上,安装于地面时,每个支撑腿应用地脚螺栓固定。安装于墙面时,应与墙面牢固联结。不得安装在防静电架空的地板、墙面装饰板等表面。在搬动、架设单元过程中应断开电源和信号联结线缆,严禁带电操作。在高压带电设备附近架设显示屏时,安全距离应根据带电设备的要求确定。
LED大屏安装施工阶段监理要点:LED显示屏部分可采用钢、铝、木等材料。要求结构坚固、美观;LED显示屏外框无明显划痕;室外LED显示屏象素管安装应一致、无松动及管壳破列;LED显示屏属GB4943规定的I类安全设备;LED显示屏保护接地端子应有安全标记;LED显示屏在熔断器和开关电源处应有警告标志;LED显示屏的对地漏电流应不超过3.5mA;LED显示屏可50HZ、1500V(交流有效值)的试验电压1min不应发生绝缘击穿。
综合布线部分:强电线槽与弱电线槽应严格分隔,不能交叉;线槽连接之间应平滑过渡,不应有毛刺和尖角;线槽应有良好的公共接地和良好的屏蔽;强弱电线槽由专业安装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大屏幕显示系统电源的走线应走在投影底座的,防止线槽与投影底座支撑脚有冲突。大屏底架落脚处不能铺设管道,电缆等,底架下方只能铺设不大于50mm高度的线槽。
大屏幕显示系统安装工程标准物理拼缝要求均匀、平整,大屏拼缝宽度至少应塞进一张纸,最宽处以合同要求为准。十字拼缝处应无明显错位,用手触摸应无凹凸感 倾斜度、水平控制表示整个大屏幕显示系统的安装状况,分前后、左右和上下三种情况,分别用铅锤、拉线和水管来测量。目前没有具体标准,工程经验以不超过2mm为宜。
2.4 施工验收阶段
审查施工资料和施工单位自检资料;按照程序依据设计文件,进行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检查验收、签认。
检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或质量控制计划;审核施工单位的开工报告、技术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设备、材料、构配件的质量证明文件;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有关工序质量的证明文件,如自检自查记录、隐蔽工程报验、分部分项报验等;审核有关工程变更文件;审核有关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技术鉴定资料。
验收应提交文档有:
(1)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图纸会审记录,技术核定等洽商记录。
(2)施工方案。
(3)竣工图,包括设计说明、系统结构图、设备布置及管线分布图、相关设备电气连接图、隐蔽工程施工图、设备清单。
(4)主要材料、设备的合格证及进场验收记录等原材料质量保证资料,性能测试、验收报告。
(5)接地电阻、绝缘电阻测试记录等有关安全功能测试记录。
(6)设备试运行记录。
(7)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8)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9)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10)强制性条文检验项目抽查记录。
(11)不合格项目处理记录及验收记录。
(12)重大质量技术问题实施方案及验收记录。
(13)工程交接合格等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14)验收总结报告。
【关键字】石油;石化;无线电;通信;安全;生产
石油化工企业作为当今世界上发展及进步速度最快的企业,其发展方向除了要大型化、清洁化之外,还需要格外注意通信行业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壳牌、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巨头企业随着下跌的油价而相继出现了盈利下降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石油石化企业而言是一个预警,警示大家需要为了企业的持续长远发展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质量和效益是直接影响企业能否得以牢固生存的主要因素,为了能够更好的对企业生产进行监督,并且能够更好的完成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卫工作,将具有结构化、模块化、集成化的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到石油石化行业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石油石化行业无线电通信应用概况
石油石化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对现场情况进行掌握和了解,需要通过能够有效弥补有线通信的弊端,比如说对过程数据中不能或者不方便采集的都可以通过无线电通信来获取,另外无线电通信在采集参数的过程方面相较于有线通信更为经济实惠,而无线电通信在对化工装置安全保障方面却是同样高效的,由此可以看出,无线电通信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而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说对讲机以及办公室的无线网络都是长期应用于石油石化行业当中的无线技术,但是对于控制过程中的无线技术应用却是在近年所突破的一大技术进步。目前,在石油石化行业当中应用无线电技术,主要是从所需要应用的场合、过程因素、成本因素以及技术因素来对明确无线技术的应用,另外还需要结合无线仪表的安全性、供电能力、实时性和综合性等来对无线技术应用方案进行制定。
二、石油石化行业无线电通信技术特点
2.1低频声波无线传输技术及其特点
井况、地层状况等是在深入石油开发的工作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而其工作难度也随之逐渐增大,一般应用于现场开发过程的测井方法当中也不乏存在有局限性较强的部分,这就造成动态的生产资料不能体现在测井结果当中。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低频声波无线传输技术来进行完善,这主要是因为低频声波无线传输技术的工作环境相对于常规测试仪器而言更为广阔,对于一些不适用于常规测试仪器的工作环境,它也能够正常的完成工作并获取所需的动态资料。相较于常规的测井过程而言,低频声波无线传输技术对信息的传播不需要通过传播介质进行,无线传输系统、测试仪器和泵一同在油井检泵期间放入井中而对信息数据进行获取,并针对获取的信息数据通过单片机进行编码的同时由驱动电声转化器将波脉冲信号发送到井口,而安装在井口的探头会收集、整理与处理这些信号,进而对实现对油井数据进行精准、实时监控。传输道路数据是运作低频声波无线传输技术所需要涉及的主要因素,所以说精准、简洁的数据编码是确保其运作高效灵敏的保障。
2.2无线专网技术及其特点
各国政府在日益动荡和灾害频发的国际安全局势下越来越注重本国的安全问题以及灾难求援工作,但是这些需求是无法通过公共网络来进行满足的,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各国政府都在大力落实全国统一的公共网络建设以及能够及时对全国突发状况进行应急指挥的网络系统工作,越来越倾向于构建专用网络,加之未来的网络发展方向也逐渐指向LTE集群,以致于LTE公共网络已被部分发达国家部署成为补充本国公共安全网络的重要部分。然而对于石油石化行业而言,企业对集群和宽带数据业务需求在规模应用LTE宽带集群专网而得以满足,它不仅促进了企业的运行效率提高,还对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可以说,它在为企业创造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企业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石油石化行业中应用无线专网技术还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特点,比如说风险性较高、投入较高并且对技术要求也更高等,除此之外,它在长距离的传递信息数据以及大范围的生产指挥调度还存在不足之处,这些特点在处于海洋或者偏远地区的油田作业中尤为明显。
三、结束语
石油石化行业不仅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它也是我国较早开发建设的行业之一,所以说,在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进步的历程中,信息技术在石油石化行业中的建设也在不断的推行,尤其是现今社会所普遍应用的无线电通信技术更是对石油石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石油石化企业的发展创建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其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WIMAX无线网络在油田数据传输中的应用研究[D].张玉梅.兰州理工大学.2013
【关键词】电力通信 电力信息 融合
电力通信技术和电力信息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两者的融合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效率。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实现电力系统的现代化控制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电力通信技术和电力信息的融合,有利于电力系统各项业务的应用和管理。电力通信在电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电力系统的结构较为复杂、分布广泛,运用电力通信能够保证电网中有效数据的实时传送和供电的合理配置。而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的融合能够给电力系统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降低电力系统建设的成本。下文将对电力系统中电力通信技术和电力信息的融合的实现做出探讨。
1 电力通信与电力信息融合的重要意义
技术融合设想在20世纪90年代被广泛提出,其中被提到的是通信、光纤和计算机三者的融合,但是最终由于技术和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并未得到实质性发展。随着通信网的发展,信息和通信的融合与固定和移动网的融合已经被公认为未来发展的方向,信息和通信之间的融合不仅仅局限于技术上的融合,还包含网络、业务、管理等方面。
电力通信和电力信息的融合是传统的业务应用系统由多个分离系统、全部的通信和信息服务放置到统一的网络基础架构上进行传输,并运用统一的设备处理不同的应用,以获取新的服务和应用,实现通信系统在电网中的随时随处使用。此外,电力通信与电力信息的融合还节约了通信和信息的网络资源,降低电网的投资成本,而统一的电网架构通过融合将大幅降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费用。因此,电力通信和电力信息的融合在电力电网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电力通信与电力信息融合的实现策略
信息技术的重点是对于信息资源的利用和重组,电力通信技术主要用来传术信息资源,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电力企业中,电力通信技术为电网的高效和稳定运行提供保障。电力信息是建立在电力通信的基础上,而构建出的一种较全面的电力数据信息网络,在企业电网管理中形成了一个全面的电网信息平台。在电力企业中,由于电力通信与电力信息的发展联系,对于电力通信与电力信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同时还明确指出了实现电力通信与电力信息的融合,实现信息和通信的一体化管理、维护体系的发展方向,由此电力通信与电力信息的融合成为了电力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这里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来实现电力通信与电力信息的融合。
2.1 整合电力企业的工作流程
在电力企业发展中,要是实现电力通信与电力信息的融合就需要拥有统一的调度室,电力调度工作人员对信息通信的统一监控调度,在建设过程中能够为了实现电力通信和信息的全面融合连通,需要将电力系统的调度室和机房分开设置,同时在电网中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电力通信和信息融合之后,电力通信的则作为电力信息的传输通道进行信息传输,在传输信息时需要通过通信调度来实现信息的工作许可,而信息的监控结果则需要回馈值通信调度,以此来增加通信信道对传输信息传输状态的了解;加强通信信息的运行、维护和管理。通过在多个方位建立息息监控系统,通过统一的监控凭条实现对各个通信站的实施监测,以此来保证电力通信和电力信息融合后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2.2 融合电力通信和信息的基础技术
电力通信和电力信息的融合是以两者的基础信息为基点。当电力系统处于通信模式时,要建立相应的通信管理体系制度,保证通信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还实现了通信运行维护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制定通信应急处理方案,并实现其操作的可行性。在进行通信作业是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规范进行,同时对其实施现场进行监察。通过严格规范的操作和通信监察来保证通信质量。
2.3 实现电力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建立信息系统运行平台和统一的信息监控中心,以此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在信息化系统运行过程中还要对该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并对系统进行监控调度。为保证该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操作,使其运用专业化的方式对电网信息资源进行调控和系统维护。为了及时掌握电网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可以建立IMS系统对其进行实时监控,之后对系统中的信息情况作出定期对新系统的运行指标进行分析和调整,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以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水平。
2.4 融合多项电力通信技术
首先,核心网技术。建设多业务融合的核心网络已为电力通信系统所认同,通过建设一个具有高可靠性、高扩展性、低延时的精品网络,进而提高宽带利用率,提供高质的电力服务。其次,接人网技术分析。融合的网络可利用从固网的xDSL,Ethernet 到移动的WLAN 等条件,为电力企业服务,尤其是无源光网络(PON)。最后,软交换技术。传统的电路交换设备与信息系统差别较大的,而软交换技术更好地支持现有语音与数据业务外,软交换网络还能提供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可以便捷地利用新的网络设施并结合电力系统的需要开展各种电力信息化业务,较好的实现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的有效融合。
3 结束语
电力通信和电力信息的融合是电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发展。通过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的融合提高的电源输送质量,实现了电网的智能化管理,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网络能够获取需要的信息提高其工作效率,建立IMS网络系统实现了电力通信信息的实施监控,便于管理调度人员对电网的运行进行很好的管理和调度,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高电力运行的质量,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使电力通信信息逐渐向集约化、精益化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辉.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融合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1(02):35,26.
[2]王剑.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的融合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3(11):19.
如今柴油机发展越来越完善,以它的高效、功率范围宽广,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用和民用等领域。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柴油机还将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随着柴油机数量的不断增多,也引起了人们对柴油机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的关注,特别是当今排放性能已经被提到首要位。
近年来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发展势头是令人瞩目的。以柴油汽车用得最多的欧洲为例,由于欧洲道路车辆用多缸柴油机从2000年开始执行欧3排放标准,电控技术已在需满足欧3标准的柴油机上普遍使用,一些研究机构和大的厂商则早已着手研制满足欧4排放标准的电控柴油机,现在电控共轨系统和电控单体泵系统在多缸柴油机上的应用已明显增多。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是一项较为成功的控制污染排放的新技术。
一、车用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发展
柴油机电控技术的发展过程与汽油机电控系统相似。现代汽车柴油机电控系统也是随着控制项目的不断增多,控制任务从简单到复杂,直至全方位控制。例如,早期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都采用了“位置控制”,保持了传统的脉冲高压供油原理,只是通过以微机为核心的控制单元对位置伺服机构进行控制,改变油量调节齿条(直列泵)或油量调节滑套(VE型分配泵)等的位置,用以调节喷油泵的循环供(喷)油量。但由于位置伺服机构执行频率响应慢,控制频率低,控制精度不稳定,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到90年代初,“时间控制”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开发成功,采用了新型高速强力电磁阀代替传统的油量调节齿条(直列泵)或油量调节滑套(VE型分配泵)等,直接对高压燃油进行数字式的高频调节,由电磁阀的关闭时刻和闭合持续时间决定循环供(喷)油量和供(喷)油正时。尽管如此,这种“时间控制”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仍保持了传统的脉冲高压供油原理。直到90年代中期,一种新型的电控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问世,抛弃了传统的脉冲高压供油原理,采用“时间-压力控制”式燃油计量原理,通过对公共油轨中油压的连续控制和各缸喷油过程的电磁阀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循环供油量的控制,才使柴油机的电控燃油喷射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现代汽车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新技术
(一)时间控制的柴油电喷技术
柴油发动机的新一代电喷系统采用时间控制,用高速电磁阀取代传统的机械喷阀,对高压燃油实现数字调节。现在这种喷射系统逐渐向高压化迈进,高压喷射可使柴油雾化得非常细,发动机的燃烧过程进行得相当完善,而且速度快,同时又不明显提高燃烧温度。提高了直喷式柴油发动机压力,全面降低HC、CO、NOx、微粒物和碳烟的排放,还能 显著的降低油耗。
(二)共轨式电喷系统
它是柴油发动机高压喷射系统的一种,最高压力可达到220MPa。该系统不再采用通用的脉动原理,而是采用压力时间计量原理。这种喷油系统可保证喷油压力不随发动机转数变化,可降低颗粒物的排放,电控共轨喷射又称为压力时间喷射或第三代喷射,它可分为中压共轨和高压共轨两大类。ECU产生的电脉冲按顺序触发喷油器电磁阀,确定发动机每次喷油的起始和关闭时刻,电控共轨喷射还可采用多次喷射的方式来灵活控制喷油的速率。
(三)涡轮增压中冷技术
柴油发动机采用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后,燃料能够完全燃烧,可降低CO和HC的生成量。但因进气温度升高,使NOx的排放量有所增加,若采用增压并附带中间冷却器可同时降低HC、CO、NOx的排放量采用涡轮增压中冷技术还可提高柴油发动机的功率,一台装有涡轮增压器的柴油发动机功率输出比未装增压器可增加20%~30%。而采用增压中冷技术甚至可增加50%的功率。新型涡轮增压器的使用,意味着可以用小排量的发动机替代大排量发动机,减轻发动机和整车质量,提高经济性和排放性。
(四)采用多气门技术
国外柴油机一般采用共轨新技术四气门技术和涡轮增压中冷技术相结合,是发动机在性能和排放值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能满足欧3排放限值法规的要求。四气门结构(二进气二排气)不仅可以提高充气效率,由于喷油嘴可以居中布置,是多 孔油束均匀分布,可为燃油和空气的良好混合创造条件;同时,可以在四气门缸盖上将进气道设计成两个独立的具有相同形状的结构,以实现可变涡流。这些因素的协调配合,可大大提高混合气的形成质量,有效降低烟颗粒HC和NOx排放并提高热效率。
(五)废气再循环技术
根据发动机的温度及负荷大小,适量地将一部分废气引入进气管,再送入汽缸,使燃烧反应速度减慢,降低燃烧的最高温度,从而降低NOx的排放量。尤其是中冷EGR技术,不仅降低NOx的排放,而且还能保持其污染排放物的低排放水平。
三、柴油发动机电控供油系统的技术要求
柴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是柴油发动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也是柴油发动机使用与维修的一个重点部位,其技术状况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柴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及使用的可靠性,而且对减少环境污染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对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要求:
1、提高柴油发动机的经济性和降低排放 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应能在不同的工况及工作条件下精确地控制喷油提前角,并始终保持在最佳值,以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排放污染。
2、提高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在柴油发动机运转过程中,系统应能随时检测影响发动机工作可靠性的主要参数,一旦某一项或几项参数异常,超出设定值,一方面系统应能立即报警显示,同时还应控制相应的执行器进行相应的调整,直至有关参数或状态正常为止。对于一些对发动机可靠性影响很大的重要参数,系统还必须提供双重或多重保护,以避免发生重大事故。
3、对柴油发动机运行工况进行实时高精度控制 一旦柴油发动机及其系统的运行参数或状态偏离目标值,电控系统就能立即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实现对柴油发动机运行工况的实时高精度控制。
4、较强的适应性 全能电动调速器在出厂前的软件编程中已预设有各种不同调速率的程序,并在控制盒上设有调速率的转换开关,用户可根据柴油发动机的用途和要求设定不同的调速率,这提高了电动调速器的匹配适应能力。
四、柴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特点
柴油发动机电控技术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个特点是其关键技术和技术难点就在柴油喷射电控执行器上;另一个特点是柴油电控喷射系统的多样化。柴油发动机在机械控制时代,就已经有直列泵、分配泵、泵喷油器、单缸泵等结构完全不同的系统,每个系统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每种系统中又有多种不同结构。实施电控技术的执行机构比较复杂,因此形成了柴油喷射系统的多样化。
五、柴油喷射系统的控制功能和发展
(一)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控制功能
现代汽车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控制项目已经从仅有循环供(喷)油量控制、喷油正时控制等最基本的控制项目的燃油喷射控制,扩展到包括对喷油速率控制和喷油压力控制在内的多项目标控制的燃油喷射控制;从单一的燃油喷射控制扩展到包括怠速控制、进气控制、增压控制、排放控制、启动控制、故障自诊断、失效保险、发动机与变速器的综合控制等在内的全方位控制。
(二)柴油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控制方式的发展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根据其直接控制的量而分为位置控制和时间控制。位置控制系统的特点是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喷油泵-高压油管-喷油器系统,而且还保留了喷油泵中齿条齿圈、滑套、柱塞上控油螺旋槽等控制油量的机械传动机构,只是对齿条或滑套的运动位置由原来的机械调速器控制改为微机控制。而时间控制系统可以是保留原来的喷油泵-高压油管-喷油器系统,也可以采用新型的产生高压的燃油系统,而用高速电磁阀直接控制高压燃油的喷射。一般情况下,电磁阀关闭,执行喷油,电磁阀打开,喷油结束。喷油始点取决于电磁阀关闭时刻,喷油量则取决于电磁阀关闭时间的长短。传统喷油泵中的齿条齿圈、滑套、柱塞上斜槽、控制喷油正时的提前机构等全部取消。时间控制系统的控制自由度更大。电控柴油喷射系统根据其产生高压燃油的机构,可分为直列泵电控喷射系统、分配泵电控喷射系统、泵喷油器电控喷射系统、单缸泵电控喷射系统、共轨式电控喷射系统。
近20年来,柴油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也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按对循环供(喷)油量、喷油正时、喷油速率和喷油压力等的控制方式分,经历了从“位置控制”到“时间控制”,再到“时间-压力控制”或“压力控制”的发展过程。按燃油喷射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分,经历了常规压力电控喷油系统的第一代电控喷油系统到高压电控喷油系统的第二代电控喷油系统的发展过程。在采用“位置控制”的第一代电控喷油系统中,保留了传统燃油喷射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只是将原有的机械式喷油泵及其机械控制部件用电控喷油泵及其控制部件取代,通过设置控制系统,使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得以提高。柴油发动机的结构几乎不需改动,生产继承性好,便于对现有柴油发动机进行升级换代。缺点是“位置控制”系统执行频率响应慢,控制频率低,控制自由度小,控制精度还不够高,喷油压力无法独立控制。在采用“时间控制”的第一代电控喷油系统中,基本保留了传统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和结构,通过设置控制系统,形成数字式高频调节系统,由电磁阀的关闭时刻和闭合时间决定循环供(喷)油量和喷油正时,其控制自由度和控制精度都是“位置控制”所无法比拟的,其技术上的难点在于如何加快需要通过大油量的高速电磁阀的响应速度,同时喷油压力还是无法独立控制。第一代电控喷油系统包括电控直列泵系统和电控分配泵系统,以及一部分电控单体泵喷油系统或电控泵喷嘴喷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