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地摊经济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地铁经济 经济效益 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 U231文献标识码: A
一、地铁经济的概念
地铁经济是围绕地铁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所形成的市场,是依托地铁发展经济,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地铁经济中,地铁建设是基础,运营是目的,附属资源开发为地铁附加收益,三者互相促进,互为补充,构成地铁经济的完整体系。其中,地铁附属资源建立在地铁运营基础上的,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是一种可以持续给当前及未来社会带来财富的经济资源。地铁附属资源依据地铁资源的形态可以分为可心资源和衍生资源。核心资源主要包括:地铁商铺资源、地铁广告资源、地铁通讯资源、地铁视讯系统资源、地铁房地产资源等。衍生资源主要包括:工程咨询、技术咨询、工程监理和设计;物业管理;地铁绿化与苗圃;旅游、宾馆、餐饮;停车场服务;设备储运、租赁;参与施工管理;建材、建筑装饰;文化等。
二、地铁经济的特点
地铁是规模经济,由上百个专业,几百个工种岗位、上百亿的拱顶资产和上千上万人组成的规模企业;由成网络、多线接驳、各种交通工具接驳,形成天上、地上、地下,告诉、中速、低俗,城内、城外、城际,火车、汽车这样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规模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政府规划、建设、计划、交通、社会上的供电、供水、煤气以及拆迁、征地、交通疏散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多条战线、多个部门和系统,是一个规模建设的过程;综合开发利用的地铁资源,形成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局面。实现房地产业、广告业、通信业、物业供应业、服务业、商贸业等多元经营。实现房地产、广告业、通信业、物资供应业、商贸业等多元经营,规模经营。
地铁是科技经济,地铁的发展覆盖了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设备、车辆、材料等各个方面,例如,隧道施工过去是采用矿山法,人挖、初支、二衬分步进行,现在也是采用盾构法,机挖、衬砌同步完成;车辆材料过去是不锈钢、现在是铝合金;控制信号过去是“红灯记”的手持红灯,现在可以无人驾驶(ATP),两者比较具有质的区别;此外,车内功能、性能都在不断改进、完善。地铁属于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品,涉及几百个专业、几百种设备、几百个工种,采用最先进的施工工艺、最先进的通信信号、最先进的运行车辆和最先进的机电设备,体现了当前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最高水平的科技产品。
三、香港地铁
香港地铁之所以成为全世界唯一盈利的地铁公司,关键在于其开发经营模式,是一种以地铁为核心,沿线开发地产和物业及地下商业,这样相互配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地铁建设方便了出行,缩短了通勤时间,创造了大量客流,由此蕴藏的巨大商机对房地产开发形成吸引。同时,开发后的房地产又能积聚更多的客流。随着地面交通拥挤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地铁作为交通工具。为了充分利用地铁带来的大客流量,香港地铁致力于开发地铁沿线写字楼、商场、住宅等物业发展项目,物业带动人流,人流带动物业,市场的聚集效应吸引市区内外大量的乘客需求量。
香港地铁上盖物业项目的开发模式可以概括如下:
参与区域开发规划,获取物业发展权
香港地铁公司具有很强的规划能力,承担了站点周边大片土地的区域或规划及项目规划的职能,通过区域开发规划,更好地实现政府战略,承担部分城市运营商的角色,以此获得政府的支持,香港政府则授予地铁公司物业发展权。香港地铁的成功与香港地铁建设和尝试规划的紧密联系是直接相关的。
与地产商共同开发,共享利润
香港地铁公司在取得车站上层空间发展权后,寻求合作伙伴,利用发展商的资金,交付土地费用,建造大型住宅、写字楼和商场。在与地产商的合同中,地铁公司掌控了整个开发价值链上增值较大的拿地、规划设计、经营管理等环节,而将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的施工建设环节主要交给开发商操作。
地铁物业通常为车站上盖
香港地铁公司选取的地皮、通常为车站上盖。其做法是将地铁车站大厅与上层物业同时发展,在每个车站出口建了很多建筑,成为一个综合建筑体。通过对站点及周边试行地上、地下空间“高强度、高密度”开发,可以节约用地,实现土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上盖商业“只租不售”
香港地铁上盖商业无一例外采取相同的做法,就是“只租不售”,以固定租金或营业额百分比提成方式收租。这样做主要目的是拥有绝对话事权,更有利于商场经营。因为地铁上盖商业拥有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又有地铁大量客流作为保障,商业价值非常高。
5、商业业务
香港地铁沿线主要的商业业务包括海报广告及电子媒体、电讯服务和车站商铺租赁。发展这些业务,主要是要利用地铁的市场优势,为乘客提供额外服务。地铁沿线和机场铁路沿线除采用海报广告板外,香港地铁还推出了一系列新颖的广告媒体,包括列车车身广告、月台和车厢电视广告、车站主体和墙身广告、车厢和车站电子广告板等。地铁流动通信服务进一步扩大,为进出地铁及地铁全线乘客提供更流畅及全面覆盖。乘客除可以使用流动电话,更可以上网或使用其他数据服务。
四、香港地铁开发经营模式的借鉴
香港地铁公司“地铁+物业综合发展经营”模式成功的核心是获取围绕地铁沿线的土地开发权。因此,一个城市要成功借鉴香港地铁的经验,就必须解决好地铁沿线的土地开发权问题。一要转变对地铁功能定位的认识,充分发挥地铁“交通疏散”和“交通引导发展(TOD)两大功能。对于旧区是“线跟人走”,主要满足人们交通出行的需要;对于新区则应是“人跟线走”,通过轨道交通TOD功能的发挥,优化和扩大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果,优化人口和产业布局,同时也为“地铁+物业”的综合开发建设模式奠定资源和市场基础。二要及早做好地铁发展规划和站点周边土地入市桀纣的科学预控。例如,对于深圳,在土地“招拍挂”之前,应科学规划站点周边土地,获得土地增值收益,减少政府对地铁建设的直接投入。否则沿线土地大多被开发或圈定后,地铁开通后上盖物业的升值实际上是间接造成了政府大量土地价值的浪费和流失。
五、地铁经济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地铁经济的发展使商业资源向地铁枢纽站聚集,促进了商圈的形成。商圈的形成为商品的交换提供了集中、便利的场所,大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商圈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由集聚而产生的规模经济。
地铁经济的发展使商业资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的趋势发展。地铁建造前的零售商业布局以单中心集聚为主。改革开放以后,零售业逐步放开自主经营,零售商业得到发展。商业网点由计划时期星罗棋布散网点变为综合性的大商场。地铁建造后的零售商业布局呈现多中心分散的发展趋势。从国际大城市发展趋势看,城市商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商业容纳能力。如果一个城市只有一个核心商业中心,那么这个核心商业中心肯定会不堪重负。地铁的建设,促使交通枢纽站台增多,地铁线路长度增长,这就是商业资源开始向多中心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发展现状;建议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的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型,包括两层含义:意识低碳经济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二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
(2)技术性,即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
(3)目标性,发展体坛经济的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是气候变化不至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低碳经济模式的表现形态大致可以分为3种:第一种形态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小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第二种形态是零排放;第三种形态是绝对排放量的减少。实现以上3种低碳形态的条件是经济的正增长(GDP增长率大于零)。要实现低碳经济,必须抓住两个基本点:其一,要抓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要抓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低碳经济的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是要寻求全球水平、长时间尺度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自从2003年英国首先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以来, 欧盟各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响应, 制定出本地区、本国低碳化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 抢占低碳经济发展的先机。目前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开发可再生能源、 清洁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比重, 改变能源结构;2、提高能源效率, 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量, 促进低碳技术创新; 3、降低碳产业的比例, 优化产业结构;4、建立绿色消费模式, 改变生活方式。
各国的低碳经济政策有以下几个着重点:(1)低碳能源政策,包括可再生能源政策、节约能源政策、能源技术政策等;(2)低碳技术政策,包括碳减排技术研发、应用和转让政策, 碳封存技术政策, 低碳技术标准等;(3)低碳产业政策, 包括鼓励低碳产业发展、低碳产品生产、限制高碳产品生产与进口等政策;(4)低碳消费政策, 包括绿色包装、绿色采购、绿色物流、 绿色社区等政策。发达国家的低碳政策中以鼓励新能源开发和提高能效为重点, 尤其是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和转让更是重中之重。低碳技术包括四大领域: 对现有能源技术的改造;太阳能、风力、水力、生物质能、海洋温差、潮汐、海浪、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及其电力转换技术; 能源效率技术; 碳捕获技术等。尽管国际低碳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但我国的低碳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 没有系统的低碳经济政策, 也没有专门以低碳为目标的政策工具, 这对低碳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首先,低碳经济作为各国争先发展的要点与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国仍然是以煤炭、石油和天然等化石燃料为主体的国家,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一般为2/3。这种典型的碳基能源经济,使我国经济和能源结构的“高碳”特征十分突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增长,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传统粗放式增长方式使得碳排放总量却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在过去二三十年,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 CO2占我国 CO2排放问题的 75 %,中国 CO2排放量的增长速度一直居世界前列,在 1990至2001年, 我国CO2排放量占世界同期增加量的 27 %, 目前, 我国与能源相关的 CO2排放已位居世界第二预计到 2030年, 我国 CO2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 居世界第一位。这种现状是我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增长的一个体现, 过去 30年年均10%的经济增长率是以牺牲巨大的资源环境为代价的。
其次,发展低碳经济能够形成许多新兴行业和新的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开发太阳能、光能、风能等二次能源,可以形成许多新兴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而扩大就业面。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
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建议
虽然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但是“低碳经济”是与开发利用新型多样的能源形式,提高现有“碳”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技术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还需谨慎调查研究。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两个重要的关系。首先是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关系。我国许多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种最佳模式。其实,低碳经济在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是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方向是可持续发展。其次是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的关系。发展绿色经济要求人们经济活动从高耗资源能源、高污染环境与高损生态的非持续发展经济到资源能源消耗最少化、环境污染最轻化与生态损害最小化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根本转变。因此,两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可以说,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
第二、“低碳经济”不可一蹴而就。“低碳经济”的内在含义就是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最终是为了节约经济发展的总成本。 “高碳”为主“低碳”为辅是在我国当前形势下所有走的道路。“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该是长期的,有规划的,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应该是坚持不懈,有条不紊的进行,既要避免影响发展,又要最终改变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第三,在我国,各地区发展还不平衡,有相当广大的地区生产方式落后,能源利用效率底,从而造成巨大的浪费和高碳排放。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地方政府监管不力,监督不严,如果国家还大量存在煤炭浪费消耗,那么无论怎么推行“低碳”都将是徒劳的。“低碳经济”在我国应该加上一层禁止浪费煤炭的含义。
关键词:碳会计;低碳经济;碳排放交易
一、碳会计含义
碳会计就是在财务方面,以环境保护、会计制度、财务细则为依据,运用会计方法对企业的碳排放、碳污染和节能减排进行核算,对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负责的会计职务。碳会计属于环境会计分支,面对世界上二氧化碳等碳化合物的排放造成的问题,在财务制度方面碳会计应运而生,但随着全球的气候变化,碳会计的演变也将呈现日益复杂的趋势。
二、我国碳会计现状
在国际上已极富盛名的碳会计在我国发展的如何呢?目前,我国碳会计尚属起步阶段,还没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还不够成熟,大多数高等院校中还缺少此专业,企业也缺乏碳会计人才,该岗位在众多企业中还尚未普及,甚至有些企业没有碳会计意识,这都阻碍了我国碳会计行业的发展。从形势发展来看,环境保护税加入税种已经提上日程,低碳经济指日可待,国家对于碳的排放控制将会更加严格,如果没有碳会计这一专业岗位,就难以对碳排放等进行核算,也就是说碳会计对于低碳经济的意义十分重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碳会计职位设置及必要性
针对我国碳会计岗位设置稀缺的现状,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均应设立碳会计这一岗位,以进行管理与核算。
(一)政府碳会计设置及必要性
在政府单位设置碳会计岗位,我国各级环保、监察部门要按照其规模大小及层次结构与级别逐级设置碳会计岗位。首先,环境保护与监察部门的根本职责就是对环境进行保护,以及对破坏环境的企业进行监督、整改与惩罚;政府单位设置碳会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从财务层面对各种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其排放的碳质化合物进行有理有据的估计与核算,为有关企业提供碳排放方面的业务咨询与指导,帮助企业设立、完善、规范碳会计岗位,帮助企业实现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应当明确,政府单位设立该岗位的主要目的是规范企业的碳排放与核算,而不是以惩治为目的,对于碳排放,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从根本上杜绝。其次,作为政府单位的岗位设置,对于企业的岗位设置与规范管理方面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只有上行才会有下效,政府部门对于企业单位具有天然的指导属性。换言之,企业也有意去效仿政府部门的做法,只有政府层面先行设置碳会计岗位,树立榜样,企业才会设置碳会计,只有这样做政府才具有公信力。再次,目前有的企业已经设立了碳会计岗位,若政府有关部门对碳会计岗位不进行规范管理,那么在监管这类企业过程中就会存在核算要求的差异,很难对该部分企业进行监督与审计,涉税、涉罚、涉法等项目就会产生差异,会出现政府企业两笔账的现象,不能进行统一核算,政府没有说服力。最后,政府单位设立碳会计有助于本单位业务核算,使财务结构更清晰、更科学。以用电为例,各单位都涉及用电费用的问题,若设立碳会计,电费的构成就会包括碳排放成本、污染治理成本、节能减排成本等。
(二)企业碳会计设置及必要性
性质不同的企业设置的碳会计岗位也应有所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种:对外碳会计与对内碳会计。
1.对外碳会计
对外碳会计所指的外,既指企业外部,又指国外,此处着重强调国外。一般而言,设置该类碳会计的企业多为跨国企业,国际上很多国家很重视碳排放和碳交易等环境保护问题,而我国的碳会计尚属发展期,这种发展上的不平衡,对于我国企业在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时会处于劣势地位;二氧化碳的排放交易中我国企业有可能会出现规则上与核算上的错误,这对于我国企业十分不利。因此,我国跨国企业应设置对外碳会计,培养专业的人才从事跨国贸易的业务处理与规则导向,这对维护我国跨国公司利益,促进跨国公司海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对内碳会计
对内碳会计所指的内,指针对于企业内部有关科目碳排放核算的会计,通常企业都应设置该岗位,以制造业企业尤为突出。对内碳会计要平衡好本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经济效益尽可能提升;同时对企业的环境保护税、资本结构、碳排放交易等负责。这就要求对内碳会计掌握丰富会计知识的同时,还应掌握最新的税务规定,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来计量暂无规定的实物,如用电所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生产经营所需碳排放量、汽车每公里碳排放等折合成货币如何计量的问题,这些对于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还是很高的。
四、碳会计岗位建立与核算
对于还没有设置碳会计岗位的单位而言,要建立专属碳会计的岗位,需要从最基础开始。要从头建立起新的会计制度,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设计阶段、试行阶段、修正阶段。此外,各单位要做足准备工作,有承担失败的勇气与胆识。对于碳会计岗位的建立与核算,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一)碳会计业务范围
作为一种之前没有试行过的会计岗位,碳会计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碳会计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岗位,不能与其他会计岗位混为一谈,但又不能完全割裂,这是藕断丝连的关系,所以碳会计的业务范围就是本单位关于碳及其化合物排放或交易所产生的一切经济事项,即:碳会计应在日常的经济业务与活动中,将经济业务里与碳有关的事项剥离出来,交由碳会计管理与处理。例如,在每次交的电费中,通过计算将其中包括在内的排放二氧化碳所造成的费用单独由碳会计进行核算;同理,运费、产品制造成本中包括的该种费用也如此处理。这样就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社会外部性)一目了然,有了科学的数据作为衡量,进行披露后的会计信息更具有说服力,更能令人信服;内部使用时,就可以人为地进行二者间的利益调控,碳排放费用过多的企业就会自动自觉地降低该项金额,这就能够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二)碳会计科目设置与使用
碳会计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与核算的复杂性,将其核算的实物与企业一般的库存产品混为一谈是不妥的,这样碳会计应当设置专门的会计科目,进行专门的会计核算,这些科目与一般的财务会计科目有所不同,目的在于保持碳会计科目的独立性,其科目大致如下(仅列示不同项,相同项目由二级科目加以区分)。在会计科目中,进行会计处理与账务处理时,基本与财务会计相似,其目的就是将归属于碳会计的项目业务与财务会计剥离,由碳会计进行处理。例如,企业购进一批原材料,其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碳及化合物的排放,则针对原材料产生碳排放的部分通过计算转化为金额数字,进行单独计量与核算。故该原材料含碳的价值部分应计入含碳原材料这一科目中,其业务处理为:借:含碳原材料,贷:碳用银行存款。强调一点,对上述科目进行对比区分,仅为分离财务会计与碳会计的经济业务,但就其科目本身而言,区分对比的同类科目性质本身没有根本上的变化。
(三)碳会计核算方法与计量方式
碳这一物质对于环境影响最大的形式就是二氧化碳,所以在核算过程中,应注意将碳及含碳化合物转化成最终的二氧化碳形式,然后将二氧化碳通过数学的方法与经济指标数据挂钩,产生某种联系,从而得出产生二氧化碳的不同形式下企业承担的成本或取得的收益。二氧化碳产生有以下几种形式: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运输企业运输途中汽车尾气排放、其他类型企业耗电产生的二氧化碳等。虽然上述三种情况属于不同类型,但都有相同之处,即都能推导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运输企业运输载具尾气排放为例推导企业承担费用。首先假设该企业所有的同批汽车损耗程度、耗油量、尾气排放量都相同,不考虑汽车起步与制动的微小差异(若要考虑可采用平均值进行计算),用汽车尾气收集装置测量出每公里汽车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m(若为工厂废气排放,可使用气体单位时间的流量进行估计),根据国际公约与我国环境保护有关条例,碳税在2012—2020年间税率r在10元/吨—40元/吨,再设二氧化碳的排放费用a元/吨,综上所示,对于汽车尾气二氧化碳处理的公式应为:(二氧化碳排放质量×碳税税率)+(二氧化碳排放质量×排放费用)=m×(r+a)(1040)这种方法可以无视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易变而造成的体积测量误差,虽然这种方式还不够精确,但可大致推断出这个范围。这种测量方法的中心思想就是将碳形成的二氧化碳,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计算出能够代替不能够被估计出来的呈化合物质的碳所承担的费用。在进行计量时,在账面与账簿中不能够出现二氧化碳的质量数、体积数等无关数据,而是应直接体现折算后的企业为此负担的金额数。因为碳会计实质就是会计科学,以金额来列示是会计的基本属性,这样会显得更直观,用这种方式可以推导出不同种类企业与不同情况下二氧化碳排放的金额公式。
(四)碳会计数据分析
碳会计通过上述方法对二氧化碳等碳化合物进行了记录、计量、披露,能够体现出单位的低碳程度和与之相关的经济效益。但碳会计的职责不仅如此,碳会计要对企业的低碳责任、节能环保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负责。这就需要碳会计有分析能力,其分析依据主要来源于之前经过测量与计算得到的企业承担的费用与获得的收益,具体方式是由于碳会计之前已经完成了对涉碳的资产、负债等方面进行了归集与整理,然后用这些数据与总资产、负债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到一系列的各项指标占总值的比例,从而能够对这些相对比例进行分析。
1.涉碳资产比
涉碳资产比=涉碳资产÷总资产这个比例能够清晰看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或某一时点上,企业含碳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这个公式还可以进行细分与衍生,不仅是总资产之间进行比较,还可以针对某一种资产进行比较,比如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库存商品等。出于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与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这一数值应当能够得以控制,理论上来讲除必要排放外,这一数值应越小越好。明确这一指标能够清晰看出企业的碳资产结构,是碳会计进行结构分析与控制、单位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管控的有力依据与手段。
2.涉碳负债比
涉碳负债比=涉碳负债÷总负债对于这一比例,在理论上来讲也应越小越好,其含义是指企业在负债方面很少与以碳及其排放为主要业务的企业进行大量的业务往来。由于造成这个指标变动的主要数据是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减少与所购置产品(原材料)中含有大量碳的企业经济业务往来,就减少了本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碳排放,而这一指标碳会计是可以进行控制的。
3.涉碳成本比
涉碳成本比=交易中碳价值取得成本÷总成本这一指标不能够适用于电厂、煤炭公司等以出售碳或加工碳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因为该类企业不能够对这一指标进行控制。对于以生产、制造、加工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因为该指标反映出企业所消耗的成本中有多少是碳带来的,换言之就是有多少成本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的,所以这个比例应降低到合理范围之内。并且这个指标能够促使企业不得不承担起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责任,只有这样对碳收入进行量化,各企业才会从根本上降低碳成本。企业可以选择使用低碳产品,加大对废气的处理力度等方式降低这一指标。至于为什么不选择以收入作为衡量指标,原因是企业会更加乐意降低成本而不是减少收入,若用收入进行衡量,企业会为了不降低收入而隐瞒碳收入,这样数据也就失去了意义。
(五)碳排放交易业务
根据国际公约,碳排放交易是指企业在规定的排放总量内,企业可以用减少的碳排放量使用或交易企业内部以及国内外的资源。这项规定应当是碳会计在处理国际间以及国内企业间碳排放业务的基本准则,尤其是石化企业,这类业务也应当隶属于碳会计的职责范围。对于碳排放的计量以及资源的使用与交易,企业中的碳会计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来处理这类业务。我国已成立了七家碳排放交易所,这对于企业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碳会计在这类业务与核算中处于主导地位,在碳排放交易中,将此业务专门由单独的碳会计处理,体现了企业的专门性与业务水平。北京扬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上市新三板,由于该公司设立了碳会计岗位,准确计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将CDM签发的360933吨二氧化碳减排当量兑现,于2017年获利2044.62万元,这就充分体现了碳会计在碳排放交易业务中的作用。碳会计在节能减排的过程中,既降低了企业碳排放,符合了环保理念,又为企业获利,并在节省排放污染治理费用的同时又节省了原材料购入的资金,可谓一举两得。
关键词:低碳经济; 农业经济; 生态农业
全球气候变暖和自然灾害的升级使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性的共识。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进步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等措施,通过扩大清洁能源的使用来改变能源结构,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球低碳经济的重点更多集中在城市工业生产,农业和乡村往往被忽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三分之二的农业人口,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改变现在的高碳发展模式意义重大。
低碳农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新道路来降低对石化资源的依赖。
1 我国大力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广泛使用化肥、农药以促进粮食作物产量的增加,以满足人口增长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随着石化产品的大量使用,现代农业呈现出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特征,成为“高碳农业”。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农业用地释放出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 30%,农业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虽然农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但同时农业生态系统拥有巨大潜在的固碳能力,如能采取合理的农业措施来增加农业土壤固碳能力,对减缓气候变化有重要作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抵消全球因农业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约 80%,而不再生产工业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约 1% 的石油能源,不再把化肥用在土地上还能降低 30% 的农业排放。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粮食安全,低碳农业潜力巨大。
2 国目前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节电、节油、节柴( 节煤) 、节粮都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这些年各地都非常重视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和农村循环经济的关注越来越多。纵观全国,已经初见效益的低碳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一些:
2.1 发展生态农业
通过使用生物农药和可降解农膜等,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增加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实现农业的低碳化生产。目前很多地区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菜( 粮、果) ”生态农业,解决了农村生活能源,改善优化了农村的卫生条件和生活环境,将种植业和养殖业联系在一起,以农家肥代替化肥,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促进了绿色农产品的生产。
2.2 发展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不同在于其拥有严格的标准体系,相对完善的认证体系,因此提高了农产品销售价格,给农民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未来 10 年,中国有机农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产品将趋向多元化,畜产品和水产品比重将增加,中国有机农业产量将位居世界第一。
2.3 发展立体种养
立体种养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的不同生长要求,将农作物、养殖动物等在空间上进行组合,通过农作物合理间种、农林结合和农渔结合等措施,综合利用土地、阳光、空气、水等资源,有效地提高了有限土地的产出量,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利益。
2.4 推广节水、节能生产
水利部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水利灌溉中有近一半的水都因为渗漏、蒸发或管理不善等原因被浪费,作物水的利用率只有 0.46。各地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如发展砼防渗渠道和管道输水、节水灌溉技术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利用风力、秸秆气化、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耗用。这几年,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都大力推广了“一池( 沼气池) 三改( 改厕、改厨、改圈) ”生态富民工程,使整个农业生产过程达到了自净,达到净化环境、获取能源、增加收益一举三得的成果。
2.5 实现种养废弃物再利用
通过秸秆还田、秸秆氨化喂畜、秸秆替代木材生产复合板材、利用畜禽粪便生产微生物有机肥等方面,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低碳 包装 经济
低碳、经济、环保、节约、减排……这些词语是近些年我们经常听到、看到的。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呢?什么是低碳包装呢?对我们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那么,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低碳经济。所谓的低碳经济从其含义上讲,包括新能源、节能减排、低碳技术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全世界各国政府对此问题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大到世界经济,小到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必然受“低碳经济”的影响。
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内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目标,这也完全体现出中国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和规划。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之一也宣布了减排目标——到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四十五。这充分说明了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低碳经济都是已经被非常的重视,并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上,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其次,什么是低碳包装呢?低碳包装是指一个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为根本目标,同时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新型的包装模式。那么,包装要想低碳要从源头抓起,低碳包装提出5“R”概念,其包含的内容是:
(1)RECOVER(即获得新价值):通过焚烧回收废弃物的方法获得其中的能量,或通过降解包装获得其新的价值。
(2)REUSE(即包装应易于重复利用):考虑全部包装或部分包装在使用过后,进行回收处理,再次使用,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资源造成浪费。
(3)RESOURCE(即节约能源):在进行包装印刷加工的各个环节中注重能源的节省节约,尽量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4)REDUCE(即减少材料使用):在保证包装的保护、运输和销售等功能时,首先考虑因素是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总量,对环境最好的包装是使用量最少的那一种。
(5)RECYCLE(即再循环处理):把使用过的包装回收,进行处理后加工,使用和运用在不同的领域。
再次,低碳经济对于我们包装设计行业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的理解何谓低碳包装。对低碳包装理解有很多种概念,一是减少材料的使用,在保证包装的保护、运输和销售等功能时,也考虑的因素应该是尽量减少材料使用量,这样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还有一个是包装的材料再使用,需要考虑全部包装或部分对包装在使用后进行回收处理,再次使用不会环境造成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近些年来,商品的包装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与发展低碳经济主体相违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一、耗用材料过多。浪费保贵的自然资源,增加城市生活垃圾,造成了环境压力。二、分量过重,用料过档。为了体现产品的档次而采用重量相对较重的材料,提高产品的价格。三、结构繁琐。许多产品本身体积不大,而包装左一层右一层,消费者层层剥开,才看到“庐山真面目”。这种过度包装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美化、促销作用,相反却给消费者以累赘的感觉,产生逆反心理。四、容积过大。最典型的是一种名贵的西洋参包装,盒子不小,打开后,所买产品却只有薄薄的一层,产品体积不到包装物的百分之一。五、装潢过华,成本过高等等,大大超过了保护、美化商品的基本功能,给消费者产生性价比差、名不副实的感觉。比如“茅台”酒的外包装盒很简单,却沿用了几十年,不但没有影响其在高端市场上的销售,而且还能越来越能被人们所记住,越来越经典。二两装的“二锅头”酒没有外包装盒,形象一直也没变,却依然畅销全国。这样的包装市场,不仅没有做到低碳环保,对现在在校的大学生的影响也非常深,在上包装设计课程时,大多数学生认为,包装就是要买各种好材料、贵材料来包裹产品才能提高产品的档次,才能使自己做的包装设计高于其他同学。
第一,价值体现意识。即产品的价值与产品的功能成正比,与产品的成本成反比,但并非表达二者精确的数学关系式,而是提示着价值取向及功能与成本的数值取向。在设计师设计产品的包装档次时,应充分考虑功能和成本的价值比值关系,选择适合的包装形式,避免过度包装和不适包装。
第二,绿色包装意识。绿色设计产生最大影响者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他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我们要绿色包装就要加大包装与环境的研究,尤其是新型包装材料的研发工作力度,确定节约型、可回收型、可降解型、可利用型的研究方向,大力发展绿色包装的技术测试和鉴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