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摊经济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地铁经济 经济效益 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 U231文献标识码: A
一、地铁经济的概念
地铁经济是围绕地铁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所形成的市场,是依托地铁发展经济,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地铁经济中,地铁建设是基础,运营是目的,附属资源开发为地铁附加收益,三者互相促进,互为补充,构成地铁经济的完整体系。其中,地铁附属资源建立在地铁运营基础上的,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是一种可以持续给当前及未来社会带来财富的经济资源。地铁附属资源依据地铁资源的形态可以分为可心资源和衍生资源。核心资源主要包括:地铁商铺资源、地铁广告资源、地铁通讯资源、地铁视讯系统资源、地铁房地产资源等。衍生资源主要包括:工程咨询、技术咨询、工程监理和设计;物业管理;地铁绿化与苗圃;旅游、宾馆、餐饮;停车场服务;设备储运、租赁;参与施工管理;建材、建筑装饰;文化等。
二、地铁经济的特点
地铁是规模经济,由上百个专业,几百个工种岗位、上百亿的拱顶资产和上千上万人组成的规模企业;由成网络、多线接驳、各种交通工具接驳,形成天上、地上、地下,告诉、中速、低俗,城内、城外、城际,火车、汽车这样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规模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政府规划、建设、计划、交通、社会上的供电、供水、煤气以及拆迁、征地、交通疏散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多条战线、多个部门和系统,是一个规模建设的过程;综合开发利用的地铁资源,形成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局面。实现房地产业、广告业、通信业、物业供应业、服务业、商贸业等多元经营。实现房地产、广告业、通信业、物资供应业、商贸业等多元经营,规模经营。
地铁是科技经济,地铁的发展覆盖了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设备、车辆、材料等各个方面,例如,隧道施工过去是采用矿山法,人挖、初支、二衬分步进行,现在也是采用盾构法,机挖、衬砌同步完成;车辆材料过去是不锈钢、现在是铝合金;控制信号过去是“红灯记”的手持红灯,现在可以无人驾驶(ATP),两者比较具有质的区别;此外,车内功能、性能都在不断改进、完善。地铁属于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品,涉及几百个专业、几百种设备、几百个工种,采用最先进的施工工艺、最先进的通信信号、最先进的运行车辆和最先进的机电设备,体现了当前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最高水平的科技产品。
三、香港地铁
香港地铁之所以成为全世界唯一盈利的地铁公司,关键在于其开发经营模式,是一种以地铁为核心,沿线开发地产和物业及地下商业,这样相互配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地铁建设方便了出行,缩短了通勤时间,创造了大量客流,由此蕴藏的巨大商机对房地产开发形成吸引。同时,开发后的房地产又能积聚更多的客流。随着地面交通拥挤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地铁作为交通工具。为了充分利用地铁带来的大客流量,香港地铁致力于开发地铁沿线写字楼、商场、住宅等物业发展项目,物业带动人流,人流带动物业,市场的聚集效应吸引市区内外大量的乘客需求量。
香港地铁上盖物业项目的开发模式可以概括如下:
参与区域开发规划,获取物业发展权
香港地铁公司具有很强的规划能力,承担了站点周边大片土地的区域或规划及项目规划的职能,通过区域开发规划,更好地实现政府战略,承担部分城市运营商的角色,以此获得政府的支持,香港政府则授予地铁公司物业发展权。香港地铁的成功与香港地铁建设和尝试规划的紧密联系是直接相关的。
与地产商共同开发,共享利润
香港地铁公司在取得车站上层空间发展权后,寻求合作伙伴,利用发展商的资金,交付土地费用,建造大型住宅、写字楼和商场。在与地产商的合同中,地铁公司掌控了整个开发价值链上增值较大的拿地、规划设计、经营管理等环节,而将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的施工建设环节主要交给开发商操作。
地铁物业通常为车站上盖
香港地铁公司选取的地皮、通常为车站上盖。其做法是将地铁车站大厅与上层物业同时发展,在每个车站出口建了很多建筑,成为一个综合建筑体。通过对站点及周边试行地上、地下空间“高强度、高密度”开发,可以节约用地,实现土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上盖商业“只租不售”
香港地铁上盖商业无一例外采取相同的做法,就是“只租不售”,以固定租金或营业额百分比提成方式收租。这样做主要目的是拥有绝对话事权,更有利于商场经营。因为地铁上盖商业拥有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又有地铁大量客流作为保障,商业价值非常高。
5、商业业务
香港地铁沿线主要的商业业务包括海报广告及电子媒体、电讯服务和车站商铺租赁。发展这些业务,主要是要利用地铁的市场优势,为乘客提供额外服务。地铁沿线和机场铁路沿线除采用海报广告板外,香港地铁还推出了一系列新颖的广告媒体,包括列车车身广告、月台和车厢电视广告、车站主体和墙身广告、车厢和车站电子广告板等。地铁流动通信服务进一步扩大,为进出地铁及地铁全线乘客提供更流畅及全面覆盖。乘客除可以使用流动电话,更可以上网或使用其他数据服务。
四、香港地铁开发经营模式的借鉴
香港地铁公司“地铁+物业综合发展经营”模式成功的核心是获取围绕地铁沿线的土地开发权。因此,一个城市要成功借鉴香港地铁的经验,就必须解决好地铁沿线的土地开发权问题。一要转变对地铁功能定位的认识,充分发挥地铁“交通疏散”和“交通引导发展(TOD)两大功能。对于旧区是“线跟人走”,主要满足人们交通出行的需要;对于新区则应是“人跟线走”,通过轨道交通TOD功能的发挥,优化和扩大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果,优化人口和产业布局,同时也为“地铁+物业”的综合开发建设模式奠定资源和市场基础。二要及早做好地铁发展规划和站点周边土地入市桀纣的科学预控。例如,对于深圳,在土地“招拍挂”之前,应科学规划站点周边土地,获得土地增值收益,减少政府对地铁建设的直接投入。否则沿线土地大多被开发或圈定后,地铁开通后上盖物业的升值实际上是间接造成了政府大量土地价值的浪费和流失。
五、地铁经济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地铁经济的发展使商业资源向地铁枢纽站聚集,促进了商圈的形成。商圈的形成为商品的交换提供了集中、便利的场所,大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商圈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由集聚而产生的规模经济。
地铁经济的发展使商业资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的趋势发展。地铁建造前的零售商业布局以单中心集聚为主。改革开放以后,零售业逐步放开自主经营,零售商业得到发展。商业网点由计划时期星罗棋布散网点变为综合性的大商场。地铁建造后的零售商业布局呈现多中心分散的发展趋势。从国际大城市发展趋势看,城市商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城市中心商业区的商业容纳能力。如果一个城市只有一个核心商业中心,那么这个核心商业中心肯定会不堪重负。地铁的建设,促使交通枢纽站台增多,地铁线路长度增长,这就是商业资源开始向多中心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 持续发展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耗能、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需求和战略选择,既促进节能减排又促进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国家正在开展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一致,与国家宏观吻合。但是,从中国的现实国情、能源结构及科技发展水平来看,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如下诸多挑战。
1.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高能耗的现实选择
从我国目前整体发展来看,正处在资源密集型的工业化中期,工业的快速增长带动能源的高消耗,而且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作为发展中国家,急于发展和致富的愿望与落后的管理模式和技术装备水平,形成了以煤为主要能源的产业结构,许多企业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使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低碳技术的严峻与技术储备不足,阻碍了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因此,只有推行低碳经济发展,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
2. 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发展模式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作为世界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一直保持着世界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这与中国长期实行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分不开的,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改变当时我国工业基础差、底子薄的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造成了中国严重的环境污染,也让中国在温室气体排放上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因此,中国能否在未来处于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能力。
3.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国际挑战的必然选择
依照国际惯例,人均“碳足迹”取决于人口、人均GDP、能源强度和单位能源含碳量等几个变量。我国将在国际上遭遇越来越大的压力,发达国家普遍关注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的减排问题,发达国家将不断以中国等发展中大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巨大和日渐增加为借口,对未达到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的国家,将实行贸易制裁,对国家产品征收关税,面对这样的“绿色压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已刻不容缓。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增强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的需要,还是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的需要,发展低碳经济,完全符合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要求,低碳经济为我国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加快建立低碳经济体系,采取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 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实施发展战略
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首先,制定我国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应结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节能减排型的工作需求,尽快制定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其次,制定清晰、稳定的鼓励政策,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投入。最后,鼓励与引导低碳产业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渐形成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低碳产业经济体系。
2. 保障低碳经济发展,完善法律体系
制定能源法来统率能源立法。首先,从能源的重要性上来讲,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与使用方式,不仅会帮助我国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有利于我国实现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还有助于提升我国能源国家安全。其次,从能源立法结构上看,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以完整的法律体系和完备的法律形式保障低碳经济的有效推行。
3. 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强自主创新
利用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必须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要理顺企业风险投资体制,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转让。在新能源开发和环保技术的研发上,国家应当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风能、核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利用率。
4. 养成低碳环保习惯,共建绿色生活
人们习惯了现代化带来的高效快捷的生活方式。豪宅、轿车和飞机都是建立在过度消耗能源基础上的,人们低碳消费意识淡薄,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节能减排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国人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改变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生活习惯。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期,必须依靠政府的管理和政策的引导,全民行动,充分发掘服务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一要少开车,多走路,少骑摩托,多骑自行车和电瓶车,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和污染。二要少吃肉,多吃素,减少牲畜饲养中的碳排放量。三要少砍树,开荒、多植树绿化。通过叶绿素的光合作用多吸收大气中的气态碳,减少空气中的CD2含量,扼制因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暖引发的多重灾难。要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绿色生活方式。
总之,我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严峻的挑战。积极应对低碳经济,需要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楠.低碳经济时代环境会计发展局限及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1.
[2]邹骥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关键词:碳会计;低碳经济;碳排放交易
一、碳会计含义
碳会计就是在财务方面,以环境保护、会计制度、财务细则为依据,运用会计方法对企业的碳排放、碳污染和节能减排进行核算,对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负责的会计职务。碳会计属于环境会计分支,面对世界上二氧化碳等碳化合物的排放造成的问题,在财务制度方面碳会计应运而生,但随着全球的气候变化,碳会计的演变也将呈现日益复杂的趋势。
二、我国碳会计现状
在国际上已极富盛名的碳会计在我国发展的如何呢?目前,我国碳会计尚属起步阶段,还没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还不够成熟,大多数高等院校中还缺少此专业,企业也缺乏碳会计人才,该岗位在众多企业中还尚未普及,甚至有些企业没有碳会计意识,这都阻碍了我国碳会计行业的发展。从形势发展来看,环境保护税加入税种已经提上日程,低碳经济指日可待,国家对于碳的排放控制将会更加严格,如果没有碳会计这一专业岗位,就难以对碳排放等进行核算,也就是说碳会计对于低碳经济的意义十分重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碳会计职位设置及必要性
针对我国碳会计岗位设置稀缺的现状,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均应设立碳会计这一岗位,以进行管理与核算。
(一)政府碳会计设置及必要性
在政府单位设置碳会计岗位,我国各级环保、监察部门要按照其规模大小及层次结构与级别逐级设置碳会计岗位。首先,环境保护与监察部门的根本职责就是对环境进行保护,以及对破坏环境的企业进行监督、整改与惩罚;政府单位设置碳会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从财务层面对各种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对其排放的碳质化合物进行有理有据的估计与核算,为有关企业提供碳排放方面的业务咨询与指导,帮助企业设立、完善、规范碳会计岗位,帮助企业实现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应当明确,政府单位设立该岗位的主要目的是规范企业的碳排放与核算,而不是以惩治为目的,对于碳排放,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从根本上杜绝。其次,作为政府单位的岗位设置,对于企业的岗位设置与规范管理方面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只有上行才会有下效,政府部门对于企业单位具有天然的指导属性。换言之,企业也有意去效仿政府部门的做法,只有政府层面先行设置碳会计岗位,树立榜样,企业才会设置碳会计,只有这样做政府才具有公信力。再次,目前有的企业已经设立了碳会计岗位,若政府有关部门对碳会计岗位不进行规范管理,那么在监管这类企业过程中就会存在核算要求的差异,很难对该部分企业进行监督与审计,涉税、涉罚、涉法等项目就会产生差异,会出现政府企业两笔账的现象,不能进行统一核算,政府没有说服力。最后,政府单位设立碳会计有助于本单位业务核算,使财务结构更清晰、更科学。以用电为例,各单位都涉及用电费用的问题,若设立碳会计,电费的构成就会包括碳排放成本、污染治理成本、节能减排成本等。
(二)企业碳会计设置及必要性
性质不同的企业设置的碳会计岗位也应有所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种:对外碳会计与对内碳会计。
1.对外碳会计
对外碳会计所指的外,既指企业外部,又指国外,此处着重强调国外。一般而言,设置该类碳会计的企业多为跨国企业,国际上很多国家很重视碳排放和碳交易等环境保护问题,而我国的碳会计尚属发展期,这种发展上的不平衡,对于我国企业在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时会处于劣势地位;二氧化碳的排放交易中我国企业有可能会出现规则上与核算上的错误,这对于我国企业十分不利。因此,我国跨国企业应设置对外碳会计,培养专业的人才从事跨国贸易的业务处理与规则导向,这对维护我国跨国公司利益,促进跨国公司海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对内碳会计
对内碳会计所指的内,指针对于企业内部有关科目碳排放核算的会计,通常企业都应设置该岗位,以制造业企业尤为突出。对内碳会计要平衡好本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经济效益尽可能提升;同时对企业的环境保护税、资本结构、碳排放交易等负责。这就要求对内碳会计掌握丰富会计知识的同时,还应掌握最新的税务规定,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来计量暂无规定的实物,如用电所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生产经营所需碳排放量、汽车每公里碳排放等折合成货币如何计量的问题,这些对于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还是很高的。
四、碳会计岗位建立与核算
对于还没有设置碳会计岗位的单位而言,要建立专属碳会计的岗位,需要从最基础开始。要从头建立起新的会计制度,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设计阶段、试行阶段、修正阶段。此外,各单位要做足准备工作,有承担失败的勇气与胆识。对于碳会计岗位的建立与核算,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一)碳会计业务范围
作为一种之前没有试行过的会计岗位,碳会计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碳会计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岗位,不能与其他会计岗位混为一谈,但又不能完全割裂,这是藕断丝连的关系,所以碳会计的业务范围就是本单位关于碳及其化合物排放或交易所产生的一切经济事项,即:碳会计应在日常的经济业务与活动中,将经济业务里与碳有关的事项剥离出来,交由碳会计管理与处理。例如,在每次交的电费中,通过计算将其中包括在内的排放二氧化碳所造成的费用单独由碳会计进行核算;同理,运费、产品制造成本中包括的该种费用也如此处理。这样就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社会外部性)一目了然,有了科学的数据作为衡量,进行披露后的会计信息更具有说服力,更能令人信服;内部使用时,就可以人为地进行二者间的利益调控,碳排放费用过多的企业就会自动自觉地降低该项金额,这就能够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二)碳会计科目设置与使用
碳会计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与核算的复杂性,将其核算的实物与企业一般的库存产品混为一谈是不妥的,这样碳会计应当设置专门的会计科目,进行专门的会计核算,这些科目与一般的财务会计科目有所不同,目的在于保持碳会计科目的独立性,其科目大致如下(仅列示不同项,相同项目由二级科目加以区分)。在会计科目中,进行会计处理与账务处理时,基本与财务会计相似,其目的就是将归属于碳会计的项目业务与财务会计剥离,由碳会计进行处理。例如,企业购进一批原材料,其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碳及化合物的排放,则针对原材料产生碳排放的部分通过计算转化为金额数字,进行单独计量与核算。故该原材料含碳的价值部分应计入含碳原材料这一科目中,其业务处理为:借:含碳原材料,贷:碳用银行存款。强调一点,对上述科目进行对比区分,仅为分离财务会计与碳会计的经济业务,但就其科目本身而言,区分对比的同类科目性质本身没有根本上的变化。
(三)碳会计核算方法与计量方式
碳这一物质对于环境影响最大的形式就是二氧化碳,所以在核算过程中,应注意将碳及含碳化合物转化成最终的二氧化碳形式,然后将二氧化碳通过数学的方法与经济指标数据挂钩,产生某种联系,从而得出产生二氧化碳的不同形式下企业承担的成本或取得的收益。二氧化碳产生有以下几种形式: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运输企业运输途中汽车尾气排放、其他类型企业耗电产生的二氧化碳等。虽然上述三种情况属于不同类型,但都有相同之处,即都能推导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运输企业运输载具尾气排放为例推导企业承担费用。首先假设该企业所有的同批汽车损耗程度、耗油量、尾气排放量都相同,不考虑汽车起步与制动的微小差异(若要考虑可采用平均值进行计算),用汽车尾气收集装置测量出每公里汽车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m(若为工厂废气排放,可使用气体单位时间的流量进行估计),根据国际公约与我国环境保护有关条例,碳税在2012—2020年间税率r在10元/吨—40元/吨,再设二氧化碳的排放费用a元/吨,综上所示,对于汽车尾气二氧化碳处理的公式应为:(二氧化碳排放质量×碳税税率)+(二氧化碳排放质量×排放费用)=m×(r+a)(1040)这种方法可以无视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易变而造成的体积测量误差,虽然这种方式还不够精确,但可大致推断出这个范围。这种测量方法的中心思想就是将碳形成的二氧化碳,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计算出能够代替不能够被估计出来的呈化合物质的碳所承担的费用。在进行计量时,在账面与账簿中不能够出现二氧化碳的质量数、体积数等无关数据,而是应直接体现折算后的企业为此负担的金额数。因为碳会计实质就是会计科学,以金额来列示是会计的基本属性,这样会显得更直观,用这种方式可以推导出不同种类企业与不同情况下二氧化碳排放的金额公式。
(四)碳会计数据分析
碳会计通过上述方法对二氧化碳等碳化合物进行了记录、计量、披露,能够体现出单位的低碳程度和与之相关的经济效益。但碳会计的职责不仅如此,碳会计要对企业的低碳责任、节能环保和节能减排等方面负责。这就需要碳会计有分析能力,其分析依据主要来源于之前经过测量与计算得到的企业承担的费用与获得的收益,具体方式是由于碳会计之前已经完成了对涉碳的资产、负债等方面进行了归集与整理,然后用这些数据与总资产、负债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到一系列的各项指标占总值的比例,从而能够对这些相对比例进行分析。
1.涉碳资产比
涉碳资产比=涉碳资产÷总资产这个比例能够清晰看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或某一时点上,企业含碳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这个公式还可以进行细分与衍生,不仅是总资产之间进行比较,还可以针对某一种资产进行比较,比如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库存商品等。出于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与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这一数值应当能够得以控制,理论上来讲除必要排放外,这一数值应越小越好。明确这一指标能够清晰看出企业的碳资产结构,是碳会计进行结构分析与控制、单位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管控的有力依据与手段。
2.涉碳负债比
涉碳负债比=涉碳负债÷总负债对于这一比例,在理论上来讲也应越小越好,其含义是指企业在负债方面很少与以碳及其排放为主要业务的企业进行大量的业务往来。由于造成这个指标变动的主要数据是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减少与所购置产品(原材料)中含有大量碳的企业经济业务往来,就减少了本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碳排放,而这一指标碳会计是可以进行控制的。
3.涉碳成本比
涉碳成本比=交易中碳价值取得成本÷总成本这一指标不能够适用于电厂、煤炭公司等以出售碳或加工碳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因为该类企业不能够对这一指标进行控制。对于以生产、制造、加工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因为该指标反映出企业所消耗的成本中有多少是碳带来的,换言之就是有多少成本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的,所以这个比例应降低到合理范围之内。并且这个指标能够促使企业不得不承担起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责任,只有这样对碳收入进行量化,各企业才会从根本上降低碳成本。企业可以选择使用低碳产品,加大对废气的处理力度等方式降低这一指标。至于为什么不选择以收入作为衡量指标,原因是企业会更加乐意降低成本而不是减少收入,若用收入进行衡量,企业会为了不降低收入而隐瞒碳收入,这样数据也就失去了意义。
(五)碳排放交易业务
根据国际公约,碳排放交易是指企业在规定的排放总量内,企业可以用减少的碳排放量使用或交易企业内部以及国内外的资源。这项规定应当是碳会计在处理国际间以及国内企业间碳排放业务的基本准则,尤其是石化企业,这类业务也应当隶属于碳会计的职责范围。对于碳排放的计量以及资源的使用与交易,企业中的碳会计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来处理这类业务。我国已成立了七家碳排放交易所,这对于企业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碳会计在这类业务与核算中处于主导地位,在碳排放交易中,将此业务专门由单独的碳会计处理,体现了企业的专门性与业务水平。北京扬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上市新三板,由于该公司设立了碳会计岗位,准确计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将CDM签发的360933吨二氧化碳减排当量兑现,于2017年获利2044.62万元,这就充分体现了碳会计在碳排放交易业务中的作用。碳会计在节能减排的过程中,既降低了企业碳排放,符合了环保理念,又为企业获利,并在节省排放污染治理费用的同时又节省了原材料购入的资金,可谓一举两得。
关键词:低碳经济; 农业经济; 生态农业
全球气候变暖和自然灾害的升级使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性的共识。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进步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等措施,通过扩大清洁能源的使用来改变能源结构,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球低碳经济的重点更多集中在城市工业生产,农业和乡村往往被忽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三分之二的农业人口,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改变现在的高碳发展模式意义重大。
低碳农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新道路来降低对石化资源的依赖。
1 我国大力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广泛使用化肥、农药以促进粮食作物产量的增加,以满足人口增长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随着石化产品的大量使用,现代农业呈现出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特征,成为“高碳农业”。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农业用地释放出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 30%,农业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虽然农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但同时农业生态系统拥有巨大潜在的固碳能力,如能采取合理的农业措施来增加农业土壤固碳能力,对减缓气候变化有重要作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抵消全球因农业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约 80%,而不再生产工业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约 1% 的石油能源,不再把化肥用在土地上还能降低 30% 的农业排放。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粮食安全,低碳农业潜力巨大。
2 国目前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节电、节油、节柴( 节煤) 、节粮都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这些年各地都非常重视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和农村循环经济的关注越来越多。纵观全国,已经初见效益的低碳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一些:
2.1 发展生态农业
通过使用生物农药和可降解农膜等,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增加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实现农业的低碳化生产。目前很多地区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菜( 粮、果) ”生态农业,解决了农村生活能源,改善优化了农村的卫生条件和生活环境,将种植业和养殖业联系在一起,以农家肥代替化肥,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促进了绿色农产品的生产。
2.2 发展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不同在于其拥有严格的标准体系,相对完善的认证体系,因此提高了农产品销售价格,给农民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未来 10 年,中国有机农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产品将趋向多元化,畜产品和水产品比重将增加,中国有机农业产量将位居世界第一。
2.3 发展立体种养
立体种养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的不同生长要求,将农作物、养殖动物等在空间上进行组合,通过农作物合理间种、农林结合和农渔结合等措施,综合利用土地、阳光、空气、水等资源,有效地提高了有限土地的产出量,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利益。
2.4 推广节水、节能生产
水利部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水利灌溉中有近一半的水都因为渗漏、蒸发或管理不善等原因被浪费,作物水的利用率只有 0.46。各地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如发展砼防渗渠道和管道输水、节水灌溉技术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利用风力、秸秆气化、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耗用。这几年,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都大力推广了“一池( 沼气池) 三改( 改厕、改厨、改圈) ”生态富民工程,使整个农业生产过程达到了自净,达到净化环境、获取能源、增加收益一举三得的成果。
2.5 实现种养废弃物再利用
通过秸秆还田、秸秆氨化喂畜、秸秆替代木材生产复合板材、利用畜禽粪便生产微生物有机肥等方面,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低碳 包装 经济
低碳、经济、环保、节约、减排……这些词语是近些年我们经常听到、看到的。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呢?什么是低碳包装呢?对我们的生活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那么,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低碳经济。所谓的低碳经济从其含义上讲,包括新能源、节能减排、低碳技术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全世界各国政府对此问题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大到世界经济,小到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必然受“低碳经济”的影响。
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内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目标,这也完全体现出中国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和规划。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之一也宣布了减排目标——到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四十五。这充分说明了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低碳经济都是已经被非常的重视,并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上,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其次,什么是低碳包装呢?低碳包装是指一个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为根本目标,同时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新型的包装模式。那么,包装要想低碳要从源头抓起,低碳包装提出5“R”概念,其包含的内容是:
(1)RECOVER(即获得新价值):通过焚烧回收废弃物的方法获得其中的能量,或通过降解包装获得其新的价值。
(2)REUSE(即包装应易于重复利用):考虑全部包装或部分包装在使用过后,进行回收处理,再次使用,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资源造成浪费。
(3)RESOURCE(即节约能源):在进行包装印刷加工的各个环节中注重能源的节省节约,尽量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4)REDUCE(即减少材料使用):在保证包装的保护、运输和销售等功能时,首先考虑因素是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总量,对环境最好的包装是使用量最少的那一种。
(5)RECYCLE(即再循环处理):把使用过的包装回收,进行处理后加工,使用和运用在不同的领域。
再次,低碳经济对于我们包装设计行业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的理解何谓低碳包装。对低碳包装理解有很多种概念,一是减少材料的使用,在保证包装的保护、运输和销售等功能时,也考虑的因素应该是尽量减少材料使用量,这样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还有一个是包装的材料再使用,需要考虑全部包装或部分对包装在使用后进行回收处理,再次使用不会环境造成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近些年来,商品的包装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与发展低碳经济主体相违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一、耗用材料过多。浪费保贵的自然资源,增加城市生活垃圾,造成了环境压力。二、分量过重,用料过档。为了体现产品的档次而采用重量相对较重的材料,提高产品的价格。三、结构繁琐。许多产品本身体积不大,而包装左一层右一层,消费者层层剥开,才看到“庐山真面目”。这种过度包装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美化、促销作用,相反却给消费者以累赘的感觉,产生逆反心理。四、容积过大。最典型的是一种名贵的西洋参包装,盒子不小,打开后,所买产品却只有薄薄的一层,产品体积不到包装物的百分之一。五、装潢过华,成本过高等等,大大超过了保护、美化商品的基本功能,给消费者产生性价比差、名不副实的感觉。比如“茅台”酒的外包装盒很简单,却沿用了几十年,不但没有影响其在高端市场上的销售,而且还能越来越能被人们所记住,越来越经典。二两装的“二锅头”酒没有外包装盒,形象一直也没变,却依然畅销全国。这样的包装市场,不仅没有做到低碳环保,对现在在校的大学生的影响也非常深,在上包装设计课程时,大多数学生认为,包装就是要买各种好材料、贵材料来包裹产品才能提高产品的档次,才能使自己做的包装设计高于其他同学。
第一,价值体现意识。即产品的价值与产品的功能成正比,与产品的成本成反比,但并非表达二者精确的数学关系式,而是提示着价值取向及功能与成本的数值取向。在设计师设计产品的包装档次时,应充分考虑功能和成本的价值比值关系,选择适合的包装形式,避免过度包装和不适包装。
第二,绿色包装意识。绿色设计产生最大影响者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他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我们要绿色包装就要加大包装与环境的研究,尤其是新型包装材料的研发工作力度,确定节约型、可回收型、可降解型、可利用型的研究方向,大力发展绿色包装的技术测试和鉴定工作。
关键词 低碳 城市景观 景观设计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聚集地,一个城市中的景观设计体现了这座城市的人文特征和文明程度。城市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延伸和附属,其对于城市发展所气得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目前,温室效应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严重危害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2009年12月,随着《京都议定书》后续方案的商订,标志着全世界的人们为了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低碳革命”。在这一重要时期,如何将我们传统的城市景观设计与 “低碳”联系在一起,成为当下景观设计工作者共同关心与探讨的焦点话题。因此,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将低碳元素恰到好处的融入进去,使得低碳经济理念能够深入到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方面面。
一、按照本地特点,合理利用特色景观
在对该城市进行景观设计之前,考虑本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必要的。在对该地域进行景观设计时,要秉着不破坏该地域的地形结构和地表肌理为宗旨,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通过千百年来的地理特性而形成的特色景观的保护。在设计中,要结合低碳的理念,保持着低碳的设计思想。首先,在设计前,要现将本地域的自然特性进行详细分析。对本地域的地理风貌,地域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设计出与本地域地理特色想适应的景观。比如,在水库周边进行景观设计,就要遵循水库及其周边环境的特点,布置桥梁、庭院,保持水库的原始状态的同时,合理的借景和对景,既节约成本,又不失为一个合理的设计思路。其次,在选择材料时,要尽可能的选择低碳化的材料,并做好规划,尽量不对该地域造成伤害。在城市景观的材料上尽最大程度的来凸显低碳的理念。再次,在景观规划过程中,还要注重以人为本,将低碳生活切切实实的贯彻到人们的起居生活之中,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在材料选择上,尽量选用本土的生态环保材料
在景观设计中,对于材料的选择是体现低碳理念的最好表现。在低碳景观设计的材料选择中,要尽量选择本土的,具有环保性质的生态材料。在设计时,要将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的材料选择都纳入到低碳景观设计中。首先,在硬质景观材料的选择上,可选用当地的具有独特地域特性的材料,选择这样的材料,既可以节约了在材料运输中造成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又因为其能最大化的与该地域的环境想统一而被居民们广泛接纳。并且,选择这样的硬质景观材料还可以尽可能的降低了景观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可谓一举三得。其次,在软质景观材料的选择上,可选用当地的物种进行选材。选择这样的材料,可谓益处多多。第一,选择当地的物种,可以有效保护该地域物种的数量,对于维持该地域生物多样性意义甚远。第二,选择当地的物种,可以使得软质景观材料尽快适应当地的地域环境,可以尽快的生长。第三,由于选择的软质景观材料为当地物种,这样还大大降低了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再者,要设计好硬质和软质景观的比率,做好自然景观和低碳景观的设计,努力将自然景观和低碳景观在景观中的比率最大化。
三、在景观设计中,要积极利用先进技术
在低碳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先进技术是符合现今景观设计发展道路的。目前,很多国家的城市景观设计人员开始着力于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相结合。而与这些先进技术的不断结合,也使得城市景观不仅仅作为一种人们休闲娱乐的艺术作品,其也成为能够净化水资源、利用新能源、保护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等的环保手段。比如,当今在城市水体生态景观系统的设计中,很多景观设计师都采用一种动植物污染处理方法来进行景观设计。比如,在进行水体生态景观设计时,很多设计师选择生物港野生漂浮岛作为一种城市景观而加以设计。生物港野生漂浮岛的基本原理是:选择有特殊作用的绿色植物,将其与人工设计并制成的大面积生物培养基相结合,在这个大面积培养基内,可以生长各种有益微生物,这些有益微生物可以有效净化水体生态系统中的水源质量,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在这种漂浮岛的设计中,还要注意通风系统的设计,保证有益微生物的正常呼吸作用。这种生物港野生漂浮岛的设计,对于保护该区域水质质量,减轻水质富营养化方面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同时,这种景观设计还体现了低碳的设计理念,并能给人们带来舒适的自然享受,保护了环境,减少了污染,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四、结语
低碳理念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环保理念,其宗旨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将含碳气体的排放量降到最低。城市景观设计是与人类生活最为贴近的设计形式之一,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城市的文明程度紧密相连。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低碳理念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是符合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相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低碳城市景观设计将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程亚亭,张建民.关于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0,7(13):11-12.
关键词:地域文化 关中 地域文化景观
1. 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上的享受。更多的人意识到有地域特色的商品与服务更有价值,各种有地方特色的餐馆、商业街区、民俗村等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地域文化”一词开始在更多人的脑海中形成了景色各异的画面。关于地域文化的定义,多数学者认为地域文化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从国际式到地域主义,关于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问题,早已受到很多专家的重视。地域文化景观展现出的丰富的内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对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符号的应用研究的著作层出不穷。著名景观设计师俞孔坚在《景观的含义》中指出景观作为符号的含义,“它记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包括自然、人文和社会的历史,讲述着土地的归属,也讲述着人与土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地域文化是活的,是不断生长与发展的。地域文化的融入赋予了景观新的生命,同时景观也促进者地域文化的发展。
2. 关中文化的兴起与地域特色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关于关中地名的来历与关中地区的范围都有不同的说法。现代意义上的关中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因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古代称“关中”。关中地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关中地区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周、秦、汉、隋、唐为主要代表的十三个王朝都建都于此,留下了让我们取之不尽的历史财富。
2.1关中地区自然要素
关中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南有秦岭,北有黄土高原,西有陇山,东有华山、崤山山地,总体地形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敞开的平原河谷盆地。这里河网密布,有黄河、泾河、渭河和洛河,流经黄土地带含有大量的泥沙和丰富养分的河水,在关中地区沉积形成了肥沃的关中平原。关中地区有着大大小小的“塬”,大的上面可种庄稼、可住人家。而小的则通常被小孩子们当作游玩戏耍的场所。关中地区的气候特征介意陕北干旱和陕南湿润性气候的中间地带,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较长。富饶的关中地区拥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灌溉条件,生物资源丰富,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2.2关中地区人文要素
关中地区风土人情浓厚,其中秦腔是关中地区地域文化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粗犷质朴的表达方式是关中地区独具一格的标志。关中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民间传统工艺和艺术品的种类非常多,手工剪纸、砖雕、泥塑、刺绣、马勺、皮影、麦秆烫画、麦秸草编、木板年画、罩金漆器等等都极具特色。关中民居中的栓马桩、抱鼓石、上马石、墙雕等石雕砖雕更是精美绝伦别具一格。这些形形的地域文化都为景观设计提供了非常珍贵的素材,等着我们在景观设计中中不断去挖掘、去运用、去发扬光大。除了这些珍贵的艺术品之外,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豆腐坊、榨油坊、挂面坊、铁匠坊、木匠坊、棉匠坊等传统手工制作坊,能够以动态的形式展示乡土生活和地域文化。将这些运用到景观设计中能够营造出淳厚的人文气息,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可以增强人们的参与感,唤起人们对童年的回忆。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一些民间传统制作工艺逐渐消失,对这些即将消失的民间制作工艺进行保护与延续,也是发展地域文化景观的初衷。
3.关中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不同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文化信仰、耕作方式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造就着不同的地域文化景观,这种不同,不仅是景观表象因素的差异,其根源更在于深层次的历史文化与精神内涵。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积淀过程中,逐渐积累出风俗习惯、传统工艺、思想观念、历史文化、等乡土历史文化,这些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容促进着地域文化景观内涵方面的延伸和发展,从而形成了具有历史延续性的文化脉络。目前于关中文化在景观中的应用从构成要素上看可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从物质层面上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在景观设计中随处可见。例如关中地区常见的拴马桩,在传统民居门前具有实用意义,在景观中直接作为小品形式出现便形成了一种文化韵味,不需要修饰与提炼,它本身的存在就在诉说着关中地区的历史、文化,是对关中文化最直观质朴的体现。而另一种相对抽象的表现形式是对地域文化进行符号、色彩、材质等方面进行提炼,提取其最具有地域特色的元素点运用到景观设计中来展现全面的地域特色景观,这种由点及面的形式就要求设计师对所要表现的地域特色有充分的认识,能够准确的把握其中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景观设计之中。在西安景观中最具特色的材质是源于关中传统民居的青砖,他就像一本书一样记载着关中地区生活。无论是建筑还是广场铺装大多都以青灰色为主,青灰色也成为了代表西安地域文化特色的主色调。
在精神层面上看,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是这一地区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地域文化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融入景观设计之中,能够唤起人们的美好回忆。在于它能在深层次的表达文化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使人们获得文化的认同感与精神归属感。马嵬驿民俗村中出现的石磨辣椒,吸引了众多人的围观,因为它不仅作为一个商业点和景观点存在,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它反映了陕西地区的生活特色,让人们真实的体验到了陕西地区的民俗文化。
3. 地域文化景观展望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日常生活不断变化发展着的。人作为主体,是地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赋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能给人带来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享受。未来景观的发展一方面趋于生态化。另一方面更重视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发展,凸显地域文化,尊重地域特征。就关中地区而言,近年来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旅游村层出不穷,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在地域文化景观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如何在景观设计中让地域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是我们当今设计师需要重视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地域文化景观的角度,透视中国的地域文化资源保护和景观设计问题,使得地域文化景观能够形成健康的人文生态景观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云才,石忆邵,陈田,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J],同济大学学报,2009.(2)
[2] 马晓,城市印记: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11)
[3] 梁璐,田兵权,关中风俗与与地理环境[J],华夏文化,2004(4)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1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在全球气温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造成的损失增加。生态环境恶化,例如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粮食安全压力增大,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威胁等。面对未来气温升高及其可能导致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
2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
3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发展比较迅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的大量需求和快速增长一时难以改变。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这种以煤为核心的能源结构在现在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因此,我国未来的碳排放形势相当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4 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前提来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理念或发展形式。“低碳”可以被视为经济发展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方面新的约束条件。但是这类条件并非一味消极地限制和约束发展,而是可以通过与新约束条件相匹配的技术和制度,创造和扩大市场规模来激发人的创造性和赢利能力,从而促进发展。目前,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不会放慢经济增长,反而会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发展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都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由此可以预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1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性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3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经济”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该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减排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从而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和承受能力,使社会经济体系向低碳经济转型。
三、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1 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中国是农业大国,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能在更广泛的层次上推进低碳经济,我们要加大力度控制化肥和农药使用,将农林剩余物循环利用作为饲料、肥料、工业原料和发电原料,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另外要利用好农村、牧场拥有广阔地域的优势,加快太阳能、风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改善农民牧民的卫生状况,增加农村能源供应。
2 推进节能减排鼓励循环经济。对于中国这样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工业,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无疑有着切实的意义。大型工业企业是耗能大户,很多国有大型企业都由国家直接或间接调控,在配合政策支持和鼓励的同时,大力提升这些企业的生产力技术水平。淘汰落后生产模式,逐渐形成节约资源的低碳发展模式,这将具有重要意义并便于政府监督。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方式不转变,低碳经济的美好憧憬就难以实现,目前中国的经济模式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高消耗来推进,这在对资源造成浪费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环境,故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就成为中国实现低碳经济的基础性方针。我们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从而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关键词:低碳经济 风险投资 分析 预测
一、引言
“低碳产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产业。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正是因为“低碳产业”的可持续性优势,走向低碳化时代是大势所趋。一直以来,人类对碳基能源的依赖,导致CO2排放过度,带来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经济,乃至人类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严重危及人类生存,这比经济危机更为可怕。解决世界气候和环境问题,低碳化是一条根本途径,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2007年12月3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继此之后,“低碳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普及,低碳行业的公司企业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投资者见其发展迅猛频频将手中的资金投向该行业,其中不乏大型的机构投资者。
二、低碳经济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在《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一文中作者阐释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发展势态。并指出近年来我国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可再生能源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确实进行预测和分析后,作者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措施。
什么是低碳经济,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条件如何,怎样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研究综述》一文就中国如何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求长期和短期利益的均衡的角度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了分析,旨在引导中国低碳经济迈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同样是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一文跳出了低碳经济本身,将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联系起来,从环境金融的角度,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经验,探讨了环境金融创新的各种途径,并针对我国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作者就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环境金融的创新提出了一些见解,对低碳经济和环境金融的相互促进做出了贡献。
在《中国的低碳经济选择和碳金融发展问题研究》一文中,作者提出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我国必须尽快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碳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市场体系,碳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和碳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几大方面。作者支持目前中国碳金融的发展只能说是初露萌芽,发展相对滞后并存在诸多问题。
对低碳经济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和综述后,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如何科学地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将低碳经济同其他行业合理的结合,如何引导投资者正确地投资于低碳行业,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是低碳行业的风险投资,通过对目前低碳行业风险投资的分析及预测,希望能科学地引导低碳行业的发展。
三、低碳经济模式下的风险投资现状分析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念,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定义的延伸还含有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权重的产业结构调整
转贴于 升级的内容;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广义的低碳技术除包括对核、水、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之外,还涵盖生物质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它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多个产业部门。
当前世界面临的一个最大的环境问题就是全球气候变暖,而其原因正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现在人们已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已开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进程。工业正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而想要减少工业排放二氧化碳,发展低碳行业无疑是一种解决之道。低碳行业泛指任何以低碳排放或者致力于减少碳排放为特征的行业,如可再生能源发电、核能、能源管理、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企业。这个行业是符合保护自然的规律的,因此具有很光明的前途。在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低碳行业产值不降反升,表明这个行业正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行业。
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未能达成成果,但低碳环保风潮已经在风投之间劲吹。正如前面对低碳行业的分析,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以此为中心衍生出较多的投资主线,主要包括:节能、减排、清洁能源领域。中国现在很多新的产业都跟这些领域有关。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发展方向往这些领域方面靠拢。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的风险投资再度热了起来;而比风投更热的,则是低碳经济。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CVCRI)对556家风投机构的调查显示,2009年VC对能源环保领域共投资了35亿元;VC投资的项目中,每10元钱中就有1.1元投向了能源环保领域。在很多的风投机构看来,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既属于产业政策扶植范畴、又对经济周期不敏感,这种低碳行业特殊的特性也是迎来风投广泛关注的原因。
历时3个月、访问了556家风险投资机构后,民建中央下属的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CVCRI)得出结论:2009年中国VC/PE市场募资、投资规模均逐步回升,迎来了复苏和发展。CVCRI指出,由于经济的复苏和创业板的推出,2009年下半年的投资热情增加。上半年投资案例数为229个,占总案例数的38.10%,投资总额为120亿元,占全年投资总额的40.43%;而下半年的投资案例数为372个,明显高于上半年,投资金额也占到了全年投资总额的59.57%。另一个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便是低碳能源环保行业的崛起。据CVCRI数据,2009年风投对能源环保的投资项目数为99项,总金额为34.99亿元;仅次于狭义IT行业的135项和43.29亿元,成为继传统行业、狭义IT行业之后的第三受宠行业。另外更加值得关注的就是556家风投机构将能源环保行业评为了最具投资价值行业。其次是医药保健和消费服务行业;而传统产业、狭义IT则甚至没有进入前十名。2009年度风险投资总额为315.34亿元。除此之外,不少风司也对低碳行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一军表示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而核心则在于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以我国过去走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来看,节能减排在技术、推广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中国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长也在驱使着新能源的发展。
对于“两高六新”的公司,即具有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的公司,是风投关注的重点,而这些特点也是低碳行业所具备的。基于上述对低碳行业前景的分析,对于低碳行业的风险投资无疑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但凡是投资都存在着风险,众多的投资者在投资低碳行业之前也会对该行业的众多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行业数据和公司相关的各方面指标选出最具发展潜力和盈利能力的公司进行投资。
在对低碳行业风险投资概况进行综述之后,从投资价值的角度将低碳行业和其他行业进行比较,图2是2009年统计的最具投资价值行业分布情况,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低碳能源和环保列居首位。
四、低碳经济模式下的风险投资前景预测
前面通过对低碳行业的风险投资数据和图表的分析,低碳经济模式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受到了投资者们的青睐。风险投资是众多投资方式的一种,风险投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权益投资,投资者们为了获得公司上市和退出时的高额收益,还要为初创期的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前面说到了低碳经济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优势,这一点是风险投资决策时的一个主要决策因素。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者涉足低碳领域,既促进了低碳行业的高速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为风险投资者提供了一片全新的投资领域。由于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不仅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所以,在今后几年中政府必将会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这些政策也将为投资者的资金进入低碳领域敞开了大门。综上所述,在未来几年里,风险投资与低碳经济模式的结合将是投资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08EYA002)]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周荣,张倩.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12)
2.王仕军.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开放导报,2009(5)
3.任卫峰.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08(3)
4.王遥,刘倩.中国的低碳经济选择和碳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投资研究,2010(2)
关键词:森林 林业 低碳经济
一、森林是最大的储碳库和吸碳器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所以,森林具有碳汇功能。森林以其巨大的生物量储存了大量的碳。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被公认为最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同时又是最经济的吸碳器。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森林的碳汇功能和其他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一样,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和气候安全一直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二、森林锐减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毁林和森林退化以及灾害导致森林遭受破坏后,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被重新释放到大气中。联合国《2000年全球生态展望》指出,全球森林已从人类文明初期的约76亿hm2减少到38亿hm2,减少了50%,难以支撑人类文明的大厦,对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严重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2000~2005年,全球年均毁林面积为730万hm2。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2004年,源自森林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4%,仅次于能源和工业部门,位列第三。而且,目前全球森林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围绕哥本哈根乃至今后的国际谈判,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倡导通过恢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以推动“减少毁林和退化林地造成的碳排放(REDD+)”等政策的制定,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
三、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森林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如大规模植树造林、治理荒漠化等,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建设农田林网,起到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建设沿海防护林、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抗御海洋灾害,保护沿海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价值。而采用抗旱抗涝作物品种、加固海岸提防、减少森林火灾和病虫灾害、加快优良林木品种选育等,有助于提高森林本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森林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增强,反过来又会提高森林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
四、木制林产品与林业生物质能源具有固碳减排作用
关键词:低碳经济;快递包装物;回收;对策
近年来,在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消费方式,在“收快递”的“新常态”下,快递量也不断攀升,由此产生了大量快递包装物。快递包装主要集中在编织袋、塑料袋、包装箱、快递运单、内部填充物等7大类,2015年“双十一”当天,国家邮政局了国内首份《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该报告指出,2014年全年,全国共消耗约20亿条编织袋、55.84亿个塑料袋、67亿个包装箱、140亿张快递运单、114.5亿米胶带、21亿个封套、20.1亿个内部缓冲物,这些快递包装物一次性使用后就直接扔掉,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据相关资料显示,每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0.8吨的再生好纸,可节约1.2吨的标准煤、17棵树和600千瓦时的电,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而2015年“双十一”期间产生的废纸量就有5万吨左右。由此可见,快递废弃物中蕴藏的可再生资源数量十分可观,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快递包装物的回收再利用,已成为快递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实现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的重要议题。
1快递包装物回收再利用存在的问题
1.1快递包装回收再利用体系不完善
目前,对于我国废品回收市场,主要依托废品回收人员~回收站~分拣中心的回收体系运行,是纯市场化运作。在废旧资源回收的最前端,保洁员、回收员等常常充当“第一角色”,相关专业从业人员不足,使得行业在低水平无序竞争,小、散、乱的特征明显。由于回收体系不完善,导致大量本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白白成了垃圾,虽然已有一些快递企业(如顺丰快递)和电商企业(如1号店)在尝试做快递包装回收相关逆向物流活动,但仍不够普及且主要局限于城市[1]。而在农村,快递包装回收再利用体系几乎空白。显然,尚不完善的快递包装回收体系难以适应快递量快递增长所带来的快递废弃物巨增的形势。
1.2消费者回收意识淡薄
快递包装物的回收再利用问题会受消费者的回收意识的影响,据调查,我国网购消费群体中,超过80%为年龄在33岁以下,其中有42.5%的网购者为在校大学生(18~22岁)和刚进入职场的小白领(22~24岁);有42.7%的网购者为社会主流的中产阶层(25~33岁);而33岁以上的中年网购者整体占比不足13%,我国网购消费者呈现出年轻化的显著特征[2]。由于年轻的网购者本身对资源匮乏、环境保护等问题缺乏足够认识,环保节俭意识薄弱,尚未对快递包装物回收再利用引起重视。
1.3快递包装材料不够绿色
快递包装主要集中在塑料袋、编织袋、快递运单、包装箱、内部填充物等7大类,除了纸质包装箱能被回收利用外,其余废弃包装材料都被等同于生活垃圾一弃了之。而实际中,由于纸质包装较贵,用聚乙烯制作而成的快递袋使用最为广泛,另外,为防止包装损坏,快递包装袋(盒)内部除了商品之外一般放有空气囊、泡沫块等内部填充物,外面则是缠着一圈又一圈的透明胶带,这些包装物的主要材料为聚氯乙烯,此类材质不能被自然降解,一般是废弃处理,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1.4快递包装缺乏统一标准
由于网上销售的产品名目众多且规格大小不一,各大电商企业都针对商品的规格属性设计了相应的包装规格,各快递企业也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设计了各种尺寸不一的包装材料,使得快递市场上包装规格五花八门,缺乏统一标准,这不仅不利于企业使用标准化的物流作业工具进行装卸搬运,也不利于配送作业过程中的合理配载,显然会制约快递物流作业的效率,也会增加快递包装的成本。
2快递包装物回收再利用的解决对策
2.1树立快递物流绿色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明确指出进一步提高绿色指标在“十三五”规划全部指标中的权重,以推动绿色发展。为此,应在快递物流中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发展目标,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以及可降解的物料辅料,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实现快递物流绿色发展[3]。
2.2多方共建回收体系
快递业可以借助其网点覆盖面广的优势,试行包装回收制度。一方面采取措施鼓励快递员回收包装物,另一方面将回收的包装物统一出售给相关生产企业,进行循环再利用。具体可采用快递门店定点回收与快递员上门回收相结合的模式回收快递包装物。对于拥有自建物流的电商企业来说,一是仓库团队对供应商送货拆零商品原包装箱的回收再利用,二是自建配送团队送货上门后,在征得客户同意情况下将包装物带回,统一交仓库清洁后再利用。
2.3加强快递包装回收再利用宣传
快递包装物回收的源头在消费者,要提高快递包装物回收再利用率,必须增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为此,一是各电商企业可在网上平台开设快递包装回收宣传通道,在包装物上印刷快递包装可回收的温馨提示;二是快递员送货上门时,可直接将快递包装物回收再利用的好处讲解给消费者,鼓励消费者参与快递包装的回收再利用,对于积极参与者,可以通过赠送小物品或优惠劵来感谢其对包装回收工作的支持;三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多渠道进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倡导并鼓励企业和消费者投入到快递包装回收再利用活动之中。
2.4鼓励采用新型环保包装材料
目前,大多数电商企业都是使用泡沫塑料或气泡袋等填充物来保护商品。为此,一是建议企业要改变传统产品包装设计理念,研制开发有利于回收利用的包装新材料、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新产品;二是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电商企业采用新型环保包装材料,尝试对包装耗材再利用,减少包装材料对环境的污染[4];三是实施奖励机制,只要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和最终处理过程中,做有利于保护环境、消除污染、节约资源、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包装工程”的贡献,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
2.5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制定统一标准
快递包装的标准化各可以使得快递包装物发挥其功能,提高快递流通过程的效率,朝着包装成本低廉化、包装材料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为此,一是建议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根据产品的特性,制定统一的合理化的商品包装标准,这样可以防止包装不足、包装过度和包装污染,达到在产品包装环节减少对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目的;二是建议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打破企业间的界限,整合行业资源、优化配置,使用统一化的包装标准。
参考文献:
[1]肖婉宜.快递包装回收物流研究[J].商,2015,(39):261.
[2]王成.适于“网购”的绿色快递包装[J].中国包装,2010,(7):52-55.
[3]胥爱霞.网购中的快递包装问题与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6):126-128.
世界范围内对碳标签的讨论始于2006年,并且有不少国家的政府部门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研究、推广碳标签。其中,英国最早将针对产品的碳标签制度推向世界。为应对气候变化,英国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即碳信托有限公司(CarbonTrust)。2008年10月英国正式对外“PAS2050”标准。紧随英国,日本鼓励企业在产品包装上详细标注在生命周期内产品各个阶段的碳足迹,将产品的碳排放量标签化。欧盟委员会在生物燃料碳足迹评价方面积极引入新规则。法国政府鼓励企业自发核算碳足迹,并签发了贸易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定。韩国、泰国等国家也纷纷推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碳标签计划。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有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十余个国家开展针对产品的低碳认证。
2中国碳标签缺失带来的问题
2.1碳排放指标增长的问题
从低碳经济的整体情况来看,中国总体碳排放增长的势头绝不能单纯地从生产环节考虑降低碳排放量。荷兰环境评估机构2012年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碳排放国。与美国、日本和欧盟不同,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在高速增长。此外,在人均碳排放总量方面,中国的上升速度非常快。据国家“十二五”中期评估数据,2011—2012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仅下降5.54%,这远远低于“十二五”要实现的目标值“16%”。
2.2消费和生产的减排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消费模式也随着居住、交通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发生改变,高碳消费呈现增长势头。就家用电器而言,中国节能电器的用电量并没有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而下降,用电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即使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关停调整高碳生产的企业可以降低碳排放问题,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监管漏洞的存在,一些高碳生产的中小微企业不在整改范围之内。只要消费者选择高碳排放产品,高碳生产就无法制止。
2.3市场化减排工具作用的发挥问题
缺乏碳标签的辅助作用,市场化减排工具就无法真正发挥作用。碳税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作用巨大,但其要发挥减排作用,征税的范围应该延伸到居民消费领域。我国自2008年开始探索自愿减排市场,由于消费者缺乏参与热情,企业开发低碳消费市场的动力不足,加之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在国际上受阻,自愿减排市场难以维持运转。2013年,强制性碳交易的试点工作得到了有力推进,但由于试点省市初始阶段存在较大比例的免费配额发放,实施之后若减少免费配额发放必然会遭到企业的阻力。
3中国建立碳标签体系的政策建议
目前,国际范围内碳标签主要应用于出口产品,经济全球化施加在我国企业的外部压力已越来越明显。从微观角度上,碳标签可以为企业或者组织控制产品生产过程或者服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碳排放,并帮助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树立良好形象。对于消费者来说,碳标签可以满足客户对产品碳信息的基本需求。从宏观角度上,碳标签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也有利于建设一个更有效率的市场体系,从而加快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第一,完善已有相关法规标准。一个完善的法律结构可以对碳标签制度的推行提供相应保障、确定具体的核算法则和标准。此外,国家标准对于碳标签认证、咨询、核发具有指导作用。第二,加强环保理念的推广。碳标签体系的建立需要广大企业或组织的积极参与,借助媒体舆论、非政府组织、政府机构甚至是企业的力量,掀起关注气候变化的热潮,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第三,大力倡导碳金融。碳金融,也叫“碳融资”,是指包括限制性温室气体排放在内的一系列与碳有关的金融活动。银行作为活动实施保障主体,应积极响应国家出台的相应政策措施,在对低碳经济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构建和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等方面做出努力。第四,紧密跟踪国际动态。在制定我国低碳发展战略时,要放眼世界,密切关注国际最新动态,并积极参与国际权威标准的制定,增强国际话语权。
4结论
关键词:发展;低碳经济;途径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人口与经济规模不断增长,矿物燃料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不断的增加,能源、气候问题已经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对于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作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下面我就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途径作如下探讨:
1 把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到战略的高度
1.1 确立发展经济的低碳目标
要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原则下,环保部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总体规划与方案,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确立经济发展的低碳目标。2009年11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这些目标的制定是我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这必将促使我们从全局高度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国土等领域,部署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建立长效机制、建立法律体系,保障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家新战略。
1.2 调整产业结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严峻的经济形势促使世界经济加速向低碳化深入发展。主要发达国家率先进入低碳市场,凭借在低碳领域的先进技术和节能环保制度的创新优势,构建了新的国际竞争市场格局。我国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在GDP构成中,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5:4, 比起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在65%以上还有距离,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要坚决压缩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低水平的落后产业,加快发展技术含量高、国际竞争力强、短缺的高新产业;通过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二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1.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经济增长“三高一低”特征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将越来越严峻,甚至可能因为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而使发展的步伐受到阻挡。十七大后我们作了重新认识,将“增长”改为“发展”,特别强调经济发展过程中质和量的统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国必须加以重视的战略问题。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 要着重优化能源结构
2.1 减少传统能源使用的碳排放
我国当今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90%以上,其中煤炭占比69%,预计未来50年间煤炭仍将在我国能源使用中占据重要位置,其低排放使用方式将尤为重要。要对传统煤炭、石油等能源进行高效使用,从煤炭、石油等的开发利用全过程进行加工处理,提高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要调整产品结构,注重产品节能环保,通过节能减少碳排放量。要鼓励、扶持生产节能环保产品,对高能耗、高排放的产品要实行限产停产。比如节能灯能节省75%的电力,比普通灯耐用5—10倍,节约能源又节约材料,也即减少了碳排放。
2.2 开发使用绿色能源
我国新能源使用仅占能源结构的7%,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绿色能源又叫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及地热能等。它具有可再生性、无污染或低污染性,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要改革限制化石能源使用率,提高绿色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使用比例,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加快对绿色产业的投入,采用绿色认证等办法促进使用绿色产品。要不断的研发新的清洁能源,比如采用新技术低成本将水中氢、氧分离,将是未来最好的能源。
2.3 资源循环利用
要在经济活动中走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绿色路径。在生产运行中尽可能多次或多种方式的使用物质,以避免其过早成为垃圾。要将垃圾开发成新的可供利用的新资源,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低碳目标,比如最近我国推出了采用焚烧垃圾发电技术,就是废物利用的好办法。要建立生态工业园,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生态产业链),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实现整个体系向系统外的零排放。
3 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近代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把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增长作为信条,创造了足以称道的经济成就,但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以及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以至于使人类社会一次次地遭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公害”事件就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的警钟,比利时、美国、英国、日本发生的烟雾事件,都因过度排放工业烟雾和汽车尾气,导致大气污染,造成呼吸道发病,致多人死亡。日本米糠油事件、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更因为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引发多人直接或间接中毒,大部分死亡。
3.1 树立生态化发展理念
要遵循人类、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人类践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等于给自己挖掘了“幸福的坟墓”。我们对环境要做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画蛇添足”,要实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共赢。在城市建设当中,要考虑与环境融合,要考虑环境容量,建设有自身特色的城市。以湖南沅江市城市建设为例,过去走过一段弯路。沅江市地处洞庭腹地,城区内湖汊交错,零散分布,是一座水乡城市,过去为了扩展城市范围,不顾生态环境的特点,湖上建房、填湖办厂,湖水面积缩小,湖汊变死水。现在改变发展理念,根据沅江“两江五湖”的生态特点,将五湖连通,水流而不腐。更建成沿湖风光带,提升了城市品味,突出湖中有城、城中有湖的特点,打造出真正的水乡特色城市。
3.2 有效减排。
要通过技术改造,减少能源消耗、提高产品效能、改用清洁能源等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源,实现减排目标;要对某些缺乏竞争能力的焦化企业实施减产限产,实行小厂关闭,大厂兼并,整合资源,对达不到减排要求的企业坚决取缔;要大量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加快森林城市建设,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提高空气质量而实现减排;要加快建设排污工程。在基础建设中重点考虑排污处理,在政策资金方面要作重点倾斜,在排污技术方面要不断创新,创建和谐的生态环境。
3.3 研发和推广碳捕获与封存技术。
要创新发展碳欣喜捕获技术,将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收集处理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对于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汽车等安装碳捕获装置,让废气等的污染扼杀在摇篮之中。要研制将二氧化碳等封存处理再使用的新技术,减少污染的扩散,保护好生态环境。
4 要积极倡导低碳生活
据测算,在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和为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城市居民成为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户。低碳生活成为我们急需选择的绿色生活方式,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认为“低碳生活代表着最高生态文明的潮流,理应成为人们自然的选择”。
4.1 树立低碳生活观念。
要树立简单生活观念。“少些就是美”, 把追求低碳生活作为一种审美需求。学会放弃许多生活中多余的消费需求,生活作息耗能少,二氧化碳排放少,倡导节俭为荣、奢侈为耻的传统美德。要将低碳生活当成一种新的时尚生活。低碳生活以节能、环保为基础,以自由、健康为目标,符合时代潮流。比如,少花钱去健身房,多去不计成本的大自然进行锻炼,坚持步行上下班,不搭电梯爬楼梯,不买汽车骑自行车等,多参加“健身、省钱、减少碳足迹”的“绿色旅行”,将生活、工作、健康融为一体。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能耗;能源
一、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是一种在清洁能源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城市低能耗,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特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控制的概念。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的世界经济新浪潮下的新的革命――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成为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模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消耗大量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目前,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许多问题。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目前,我们国家不应该发展提高碳生产力的低碳经济,在这一点上专家们的意见都是相同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要求中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以适应的发展是重要的方式来调整产业结构。这是一个误会,发展低碳能源密集型产业、经济放弃钢铁、建筑材料和是不叫发展低碳经济的。基于我们国家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环境,要保障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电力、水泥、钢铁、“高碳”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需要的行业,通过国际市场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能量,减少经济的碳强度,促进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
发展低碳经济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必行的办法。我国煤、气都不足,这就决定了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还是煤炭。我们国家是不可以使用国际石油和等不便宜的资源。发展低碳经济,降低碳的排放,增加可持续能源发展的比例。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跨越式发展的最可行的方式之一。它不但可以增加再生能源增加再生能源比例,又可以将一次性能源的比重降低。当今我国的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能源发展的可行路径。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不断发展和上升。相信继续投资发展低碳经济,一定会让我过在这一领域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1)发展低碳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在我国呈现出不均匀程度,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国家研发和创新能力是很有限的,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这些年来,利用和开发再生能源产业在我国表现出了快速上涨的趋势。继续投资在这一领域额一定会有跨越式的发展的。
(2)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前提下,寻求经济发展的概念或开发的最大输出形式。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发展的经济,它和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同的。所以,从广义上来讲,低碳经济可以说是提高经济良好发展的新途径。但这种状况下不是盲目消极的限制和约束,但可以匹配新的约束系统和技术,壮大市场的规模,激发人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现在,低碳经济不但不会减缓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而且还会更快更好的推进经济发展的速度。开发出节能技术和再生能源的技术,刺激经济不断增长。
(3)发展低碳经济,是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一项特定的规则。我国经济虽然已经世界化,但是我们也得遵循国际竞争的特定规则,只能利用在国际竞争的地步来发展低碳经济,怎样不但可以缩小与发达国家们之间的差距又可以参与其中的规则。这样有利于长期发展和国家稳定。
四、低碳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以企业和市场为主体的逐步减少,低碳经济充分尊重客观事实,而不是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手段来改变现状的碳排放。借鉴英国碳基金系统,针对不同的能源消费状况之间的差异,针对每个企业进行改革。与碳基金作为中介,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购买碳信用额。超过碳排放配额的企业资金配额出售剩余的部分,同样,超过配额的企业需要购买许可证。它是有利于国家的总体碳排放总量控制,同时带头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的企业,能够获得一些薪酬和福利,客观上刺激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制定适合低碳经济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的政策法规。建立一个低碳经济政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政策法规是基础。结合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碳排放标准,建立在各级环保部门的检查和考核制度,建立一个低碳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一个低碳经济研究所,参与制定激励政策支持技术开发、生产实践,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低碳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我们的国家具有一个高度的统一,导致传统产业逐步使用新能源。合并或关闭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的一些企业。鼓励建设可再生低碳产品的现代企业。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产业密集区,构建低碳经济规模优势。发展多元化的服务,指导工人社会服务行业。
结语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我们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低碳发展是一种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机遇和挑战,我们的国家必须通过技术交流、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更快和更有效的鼓励政策促进低碳经济转型,将有助于改善中国的长期能源安全,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参考文献:
[1]《情况经济学》武汉大学出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