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范文

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篇1

论文摘要: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价值形成的源泉问题,我们面临许多需要理论回答的实际问题: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外延与内涵的发展变化,私营企业主的经营管理活动与收入问题,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这些,都提出了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的任务。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里,马克思在集中分析商品的两个因素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的基础上,着重指出,生产商品的一般人类劳动耗费作为相同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凝结为商品的价值。价值的量是由生产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是价值的实体,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劳动交换关系。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一、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外延与内涵的发展变化

在当前信息化知识经济新形势下,作为商品价值源泉的劳动,同《资本论》写作年代相比,在内涵与外延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发展变化。

1.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的部门范围扩大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资本论》主要是指直接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以及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继续的那一部分劳动,即运输、包装、保管等劳动而言的。而把从事商品形态变化(买卖商品)方面的劳动以及直接物质生产领域之外的许多服务部门的劳动,都视为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直接物质生产领域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第三产业迅速扩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些部门不生产有形的物质产品,但生产无形产品和劳务为社会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服务,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这就意味着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的部门范围扩大了。不仅把流通部门,而且把第三产业中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提供服务的众多经济部门包括进来。这些部门的劳动是生产劳动,是非物质生产的生产劳动,其抽象劳动同样凝结为价值,其价值量同样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

2.科技劳动与经营管理劳动的作用强化马克思重视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在商品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在《资本论》第一章谈到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力的关系时,就指出劳动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包括“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以后,在第十一章谈到协作时又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对于协作劳动这种管理、监督和调节的职能是必须进行的劳动。马克思认为生产过程中科技工作者的劳动和经营管理者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这在《资本论》关于“总体工人”的论述中表述得很清楚。“随着劳动过程本身协作性质的发展,生产劳动和它的承担者即总体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扩大。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在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某一种职能就行了。”在作为《资本论》第一卷手稿部分的《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一文中,马克思更明确指出,在“直接商品形成过程”中,“有的人多用手工作,有的人多用脑工作,有的人当经理、工程师、工艺师等等,有的人当监工,有的人当直接的体力劳动者或者做十分简单的粗工”,清楚地说明了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工作者,也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者。科技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其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多倍的简单劳动。当今世界是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已经成为劳动的重要形式。知识和智力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经济资源。当代市场竞争,突出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劳动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劳动分工的细化,生产过程成为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经营管理劳动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这些是一百多年前《资本论》写作年代不可能预料到的。科技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极大的强化了。

3.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复杂程度提高一是就创造价值的“总体工人”来说。当代社会生产由过去的体力劳动为主逐步转向以脑力劳动为主,整个劳动者队伍日益趋向知识化、技能化、白领化。“总体工人”中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的比例增加了,“总体工人”的劳动复杂程度提高了。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因而“总体工人”创造价值的能力提高了。二是就创造价值的劳动者个体来说。作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某一种职能”的所有劳动者,形成其劳动能力基本要素的科学文化与技术素质都提高了,劳动能力中脑力劳动的成分增多了,劳动的复杂程度提高了。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就是说,参与价值创造的劳动者,其创造价值的能力都提高了。

4.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国际市场作用加大劳动价值论指明,决定价值量的不是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指社会总劳动时间分配给每一种特殊商品生产的必要比例量。如果某种商品生产的数量超过社会总劳动时间中它所应占的必要比例量,就出现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如果某种商品的生产达不到其所应占的必要比例量,就出现供不应求,从而使价格高于价值。如此调节供求平衡和资源配置。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的国际市场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一方面,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和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要从世界市场来看,如果一国生产不能达到世界市场水平,其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超过世界市场正常生产条件的劳动,就不能形成价值;另一方面,社会总劳动时间分配给某种商品生产的必要比例量,也要从世界市场的资源配置和供求关系来看。马克思十分了解世界贸易和国际市场的作用。但按照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叙述方法,《资本论》第一卷对劳动价值论的论述,基本上舍弃了国际市场这一重要因素。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应从全球化角度把国际市场因素的作用考虑进来,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与认识

二、私营企业主的经营管理活动与收入问题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私人所有,由私人雇工经营的一种经济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过程中,私营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怎样认识私营企业主的经营管理活动,是不是劳动,创不创造价值?怎样看待私营企业主的收人,是劳动收人还是剥削收人?这些问题,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给予全面的认识。 关于资本家的经营管理活动,如前所述,马克思在关于资本主义管理的必要性和关于“总体工人”的论述中,指出了其属于生产劳动范畴,同体力劳动者一样创造价值。同时,关于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必要性,马克思提出了资本主义管理二重性学说: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管理是由社会劳动过程的性质产生的一种职能;一方面,这种职能又是剥削雇佣工人所需要的职能。据此,有的论者认为,资本家的管理活动服从于管理的第二重性质,从属于剥削雇佣劳动的职能,不属于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资本家的一切收人都是剥削收人。我们认为,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二重性是同时存在的,不能由某一重性质就否定另一重性质的存在与作用,不能由于资本家为了获取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而进行的管理,就否定由社会劳动过程性质产生的管理职能的生产性。马克思在另外的地方说过:“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是作为劳动的管理者和指挥者出现的,在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家在劳动过程本身中起着积极作用……这种与剥削相结合的劳动……当然就与雇佣工人的劳动一样,是一种加人产品价值的劳动。”显然,马克思在这里明确肯定了资本家作为生产的指挥者和管理者的劳动,是与剥削相结合的劳动,属于形成商品价值的生产劳动。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私营企业,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鼓励下,在公有制经济主导下发展起来的,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劳动就业,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和推进市场化改革,发挥了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私营企业主和其他新生社会阶层一样,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私营企业主的正常经营管理活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并且,如果他有高水平的管理知识与技能,或者同时从事企业高科技产品研制开发工作,兼有企业管理和科技工作职能,则他就不是一般的私营企业主,而是民营企业家。他的管理劳动与科技劳动,是高级的倍加的生产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们也应看到,私营企业主的收人,尤其是较大规模私营企业的企业主收人,除了相当于管理劳动报酬和科技劳动报酬的高工薪收人外,还有一大部分来自于资本收人。这种资本收人,虽然按其本源来说,都是劳动者提供的无酬劳动,属于剥削收人,但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的剥削收人,是私营企业主,按其所提供的“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所得,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下的非劳动收人。它为国家增加税收,为社会提供积累,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不能无视其现实的积极作用,简单化地把劳动和资本对立起来,以劳动和剥削作为是非取舍的绝对标准,而不切实际地予以歧视和否定。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

在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中,有一些论者认为,我国现在既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这就表明,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与现实不符了,劳动价值论不能说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根据。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得承认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价值创造,都是价值的源泉。有些论者还引证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就说过,“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怎样认识这一问题?

首先,这种观点把价值的创造同财富(使用价值)的创造混淆起来了。他们谈论价值创造时,实际上指的是财富(使用价值)的创造。马克思在批判《哥达纲领》中“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的论断时说:“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他还引用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一句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马克思在这里说的“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是就使用价值说的,并不是说劳动不是一切价值的源泉。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学说,科学地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源泉是一般人类抽象劳动,价值是一定的体力和脑力耗费的结晶,不包含任何物质元素。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至于构成物质财富的使用价值的源泉,则包括具体劳动和物质资源两个方面。使用价值(财富)的创造,是由所有生产要素共同进行的。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说“劳动并非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其次,这种观点把价值的创造同价值的分配混淆起来了。有的论者鉴于确立按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的现实,提出劳动和各种生产要素都创造价值,以之论证现行收人分配制度的合理性。事实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各有不同的规定性。价值创造与劳动有关,价值分配则与要素所有权有关。价值是劳动创造的,但创造出来的价值如何分配,则是由所有制关系或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只要存在所有权差别、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就要参与价值的分配,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收人,是其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如果他不能通过所有权来获得收人,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不到实现,就是否定了所有权,就是违背了客观规律。

篇2

关键词:教师影响 市场经济 道德养成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受到了巨大影响,传统的道德规范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毫不例外地经受着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潮的侵蚀。面对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及现实环境,加强教师道德人格养成建设,用崇高的信仰、先进的文化武装教师队伍,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成才观,树立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1市场经济对教师道德人格造成的影响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人们的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道德人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与冲击。具体而言,这种对教师道德人格的强劲影响表现为:

(1)在道德认知上丧失了“荣誉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人们的择业渠道日益广泛,体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日益多元化,教师的思想内涵与思维方式也渐渐融入经济社会大集体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快捷、稳定地获得经济方面的最大利益,已成为人们对职业是否“崇高”的重要界定标准。因此,在部分教师群体中,作为教师的“荣誉感”渐渐丧失。

(2)在道德观念上产生了“自卑感”。一些并不富裕的教师,面对超负荷的工作,深感不值。他们与同期进机关、开公司的昔日同窗相比,自愧不如。市场经济的冲击,思想观念的更新,工作情境的挑战,经济方面的压力,使许多教师愁眉不展,无法开心,在观念上产生自卑感。

(3)在道德情感上滋生了“厌倦感”

教师长期与学生打交道,需要投入大量的心力与情感,其成绩无法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且成就感难以得到满足。面对现实教育情境,许多教师感叹教师“心”苦,尤其中小学教师感到疲惫,甚至有厌教情绪。教师工作的重复性、单一性、枯燥性是不容回避的,巨大的物质反差表现为情绪低落,缺乏热情,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2市场经济形势下教师应具备的道德人格

作为教师,要想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首先必须在道德人格上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1)从思维方式上看,应具备:1、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应是孤立的个体,而应是施教者与施教对象、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的整合。因此,是否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是现代教师的主要特征之一。2、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反省精神。在道德养成教育中,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有助于人们道德认识及思想觉悟的提高,是健全人格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敢于自我否定的创新精神。教师一定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迷信,不盲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敢于自我加压、自我否定。

(2)从行为方式上看,应具备:1.坚强的意志力。作为教师,在意志力方面应具备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与自控性,要善于控制、克服消极的情感和激情,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不怕失败,勇往直前。2.广泛的爱好。爱好从一个侧面体现着教师的知识修养和能力倾向,它不仅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一个兴趣广泛的教师,就容易与各种学生找到共同的语言,从而成为学生忠实的朋友,学生也就乐意接受这样的教师的指导和帮助。3.良好的性格。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应是老师的性格。性格粗暴的教师带给学生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性格养成上必须力求做到真诚、坦率、热情、活泼、善良、沉着和冷静,在行为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性格,使其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

3市场经济形势下道德人格养成的对策

我们应施以什么外因,才能使内因——教师道德人格向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呢?

(1)领导率先垂范,树立道德信念。

要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即领导要率先垂范。在道德人格养成方面,领导的率先垂范主要表现在:其一,廉洁奉公、不谋私立的优秀品格。一个单位、一所学校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工作作风,能否做到人人爱岗敬业,与班子领导能否全心全意为广大教师服务,能否做到大公无私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二,要少利用自己的制度性权威,多用自己的人格、学识去征服教师、感染教师,多与教师作热情、平等、真诚的感情交流。

(2)注重典型引路,营造道德情感。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的教师既是广大教师中的一员,也是教师群体中的佼佼者,多树立正面形象,让典型的力量去教育人、感召人,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典型来自广大教师群体,是教师中的普通一员,因此比领导者更容易亲近教师、感召教师,更容易引起教师心灵上的共鸣,这样,就达到了营造道德情感的目的。

(3)加强规章建设,强化道德意志,重塑道德习惯。

篇3

关键词:市场经济 企业管理 人事管理

我国现在正处于一个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经济的发展中不可能被忽视的就是大、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现在企业中不管是在经营上还是管理上总是存在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在人事管理方面,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所以在解决企业相关难题的时候,首先应该被解决的就是企业人事管理上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人事管理上遇到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大国,在经济上,深深地受到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内的很多单位的员工工作中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单位极度重视上下级制度,甚至还在工作上涉及亲情,利用关系走后门等,这样的现象严重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再就是从企业本身的不足上来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上,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员很少有不加班的,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大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HR事务操作者。单一、繁杂的工作,给从业的人员也带来了严重的工作压力。提高人力管理的工作效率,改善人力部门的工作形象,显得越来越重要。一般的情况下,对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行评判的时候,就是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考核。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的工作制度,也是企业员工奖励、惩罚、辞退和晋升的唯一标准。但现在的问题是,并没有完善的机制能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做出科学有效的考核。还有,因为企业领导阶层的不重视,缺乏对于企业员工的培训。对于企业员工的培训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并没有重视员工培训这件事情。再就是很多的企业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有属于自已特色的东西才能彰显自己文化,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就不能用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自己的员工,就不能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深层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对于人事的管理上应该是科学化的,是重视工作效率的,但是很多的单位并没有把工作的效率提上来,工作中互相推卸责任、效率低等等问题频出不穷。

二、应对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人事管理问题的策略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离不开国家对企业的扶持,更离不企业内部的努力,离不开企业自身管理体制的建设。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于企业人事管理问题的解决上,也要从这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国家的支持与鼓励,另一方面就是企业自身的努力。国家要对企业的发展做好引导的作用,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企业的进步,给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再就是从企业上来讲,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企业是从事商品活动的基本经济单位,在企业中对人才进行科学的管理,让他们为企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实现并提高自己的个人价值,科学的管理方式也有利于留住人才,减少人才的流失。在企业的用人制度上要“人尽其才”,要想留住人才,不是把他们安排到某个职位上一成不变,要给员工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制定完善的奖惩政策,明确各个岗位上的工作责任,定期进行科学有效的考核。

企业中员工的素质高低和企业的各方面培训也是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想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就需要企业经常性、持续性地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让他们能接受到最先进的知识、思想和技能。在提高员工素质这个问题上,值得探讨的是,传统的方式仅限于单项的培训,我们在柔性人力管理方式上提倡的是双向的,或者多向式的教育。不仅要鼓励员工之间多交流、多学习,还增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学习。在之前我们对世界各国文化的了解中就知道,国外很多国家的用人机制是比较前卫的,就像美国和日本,他们对于员工的管理不会那么的严格,相对来讲是很自由的,这样的方式也是很多的员工所喜欢的。就像很多的知识型人才,他们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在工作上他们是具有很高的自的,不想受到很多的拘束,喜欢在工作上有一个自主的空间环境。这样的方式就告诉我们,把科学新进的管理方式和企业的相关机制进行结合,有可能就会产生很好的管理效果。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注重的是竞争,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互赢。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企业综合实力上的竞争,是整体素质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在企业中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现代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稳脚跟必须要考虑到的。

参考文献

[1]张丽君.改进企业人事工作之浅见[J].郑铁科技通讯,2010(5)

[2]丁琴芬.对人事考核工作的几点思考[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

篇4

关键词:市场经济地位;反倾销;规范管理 

 

2010年2月欧盟开始展开对我国铜版纸反倾销调查,随后又在同年4月发起了反补贴调查。历经一年的调查,于 2011年5月14日,欧盟会终于做出裁决,最终对我国出口的铜版纸征收4%-12%的反补贴税率和8%-35.1%的反倾销税率,这是欧盟首次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 

总结这次反倾销调查失败的原因,主要还是西方发达国家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反倾销案件中,调查组织就会随意选择一个替代国来计算涉案产品的正常价格,然后用所谓的“正常价格”来衡量我国产品是否在欧盟市场上低价倾销,并计算出倾销幅度,用于确定反倾销税率。 

1 我国遭遇反倾销案件现状 

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国外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展开的反倾销调查也在逐日增加,我国已经成为了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据不完全统计,国外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已有600余起,从20世纪80年代的年均被提起反倾销案件不到10起,而21世纪则上升到50多起,可见国外对我国展开的反倾销诉讼案件的增长速度之快。不仅被提起反倾销次数呈上升趋势,而且涉诉产品的范围越来越广,反倾销税征收幅度也在逐渐提高,我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浪潮中受害最多最深的国家。这不仅直接影响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直接经济利益,还影响了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 

2 我国成为反倾销矛头的原因 

我国之所以会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外国并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由于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反倾销调查时,就被迫需要寻找“替代国”来计算我国出口产品的正常价格,用“替代国”同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售价作为衡量我国产品构成倾销的依据,而不是用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售价作为判定是否倾销的条件。而替代国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调查国经常会选择那些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我国的第三国家来确定正常价格,最终确定的正常价格大大高于我国出口产品的销售价格,这也无形之中夸大了反倾销的幅度。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国外对我国反倾销指控的原因,找出对策,积极应对,避免反倾销对我国造成的巨大损失。 

3 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反倾销的影响 

3.1 非市场经济地位是我国反倾销应诉失败的主要原因 

由于我国被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国外就具有了实施对我国歧视性反倾销的条件,在核算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时采用“替代国”的方法,由于各个国家核算成本的方法不一致,使得本来没有倾销,经过一系列的替代之后,产生的倾销幅度可能会很高。在我国市场经济地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条件下,这种情况将会长期持续存在。例如,欧盟曾对我国彩电发起的反倾销,以新加坡作为“替代国”,当时新加坡国内的劳动力成本是我国劳动力成本的20多倍,从而核算出来的生产成本要高的多,这就必然造成对我国反倾销指控成立,致使我国彩电被欧洲市场拒之门外15年之久,严重阻碍了我国彩电产业国际化进程。 

3.2 高额的反倾销税严重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出口产品一旦在反倾销诉讼中败诉,往往会被征较高的反倾销税率,对于一个以出口为主的企业来说,高额的反倾销税在正常的关税之外增加了出口商品的巨额成本,严重降低了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的企业承受不了这样压力不得不退出国际市场。就像这次欧盟对我国铜版纸征8%-35.1%的反倾销税率和4%-12%的反补贴税率,欧盟的这一举措,意味着对我国关上了铜版纸的大门,我国铜版纸企业很难在征收如此高的税率下存活。 

3.3 高昂的反倾销应诉费用加大了出口企业的负担 

我国企业在应诉反倾销中的费用主要包括律师费、应诉资料搜集费用、企业联合应诉费用等。 

(1)律师费。欧盟规定在欧盟进行的反倾销诉讼,必须聘请该国的律师,由其代为诉讼。而这些国家的律师费都是很高的,并且一般诉讼过程也比较漫长,律师费会占用我国企业一大部分的资金。&n

bsp;

(2)应诉资料搜集费用。由于我国企业制度不健全,各种资料保管的不够完善,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才力和物力。 

(3)企业联合诉讼费用。虽然事实证明成立联合诉讼小组的做法在反倾销应诉中取得较好的结果,但是成立诉讼小组需要配备各方面的专家及相关的工作人员,耗资巨大。对我国一部分企业来说,他们无力承担这些高昂的费用而被迫放弃应诉,这也是我国出口企业在反倾销调查时应诉率低的主要原因。 

3.4 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我国自1992年就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受政府干预的现象也在逐渐降低,大多数产品和产业属于市场导向性。但是由于非市场经济地位带来的不公正的待遇,国外无视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成果,否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实质,影响了我国在世界贸易中权利的实现和义务的履行,这种不公正的待遇也给我国与其他世界贸易成员都带来了负面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不能在国际市场充分体现,进而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抑制和束缚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产生的积极作用。从“非市场经济国家”下手,利用反倾销之名保护本国企业成为反倾销浪潮的关键点,这样也不利于起诉国自身的发展,更不利于整个国际市场经济的发展。 

4 应对非市场经济地位所采取的措施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摩擦也在增多,如何调整我国的经济政策,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及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已成为当前我国需要重新审视的一个重要话题。同时,采取怎样的办法能够让国外认可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也是需要引起社会各界重视的问题。 

4.1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根据《入世协定书》的规定,如果我国政府能够证明我们国家是市场经济主体,则替代国制度不再对我国适用;如果我国政府能够证明某一特定产业或部门符合市场经济条件,则替代国制度不再对该企业适用。因此,要想获得其他国家的公平对待,我们就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体制改革,健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用事实证明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 

而对于企业自身来讲,也需要加大改革的步伐。首先要加快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不仅仅是所有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建立清晰明确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避免出现问题时大家互相推诿。而建立符合时展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是顺应时代的需要,还能促使我国经济体制与国际竞争规则相容,使我国企业与国外的企业在同样规则的约束下竞争,达到了公平竞争的目的。同时构建自主经营的企业发展模式,公司自负盈亏,避免跟政府扯不清关系。其次,还要进一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特别是在产品的定价和给予企业的政府补贴。企业要避免政府采取任何指令性计划,让市场导向生产,让企业决定产量,同时还要防止政府采取限制定价的措施来干预市场,产品的定价完全由市场上的供需关系来决定,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根据市场经济规则进行。

4.2 利用自有贸易协定,争取早日获得其他国家认可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加入wto使我国获得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加入wto对外市场开放的机会,并借助我国的进口市场的吸引力,利用建立区域合作关系或举行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以及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的讨价还价能力,促使尽可能多的国家和地区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目前,已经有30多个国家相继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我国政府应该继续和有关贸易伙伴加强谈判,争取让更多的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以尽早摆脱“非市场经济地位”这一歧视待遇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4.3 建立反倾销诉讼预警机制,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 

从最近几年的反倾销案件都可以看出,在每次反倾销案件有任何迹象时,并没有立即引起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的高度重视,每次都是在各个国家立案之后才开始准备慌忙应对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反倾销诉讼的预警机制。有效的预防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反倾销诉讼案件的数量,更重要的是会减少等待判决期间由于出口限制导致的大额损失。 

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 

(1)在出口商品配额和许可证管理上,政府应通过一定手段去调控一部分敏感性商品的出口数量,根据国际市场供求情况及市场导向,灵活调整出口数量,以减少对华反倾销指控。 

(2)从对外贸易法规上严禁出口企业之间盲目降价竞争,维护我国正常出口量,以减少对我国反倾销调查案件的发生。 

(3)从法律上明确

企业的产权关系,避免企业产权不清,影响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 

(4)建立重要商品价格监控体系,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提供指导性建议,对出口产品进行有效的监控并及时预警。 

但在遭遇反倾销诉讼的同时,由于我国缺乏严格的管理,使得许多外国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后,基于我国是消费大国,每个国家都想在我国占领一定的市场,于是这些产品到了我们国家为了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纷纷低价倾销,但是我国却很少对其他国家发起反倾销诉讼。加入wto后,我国应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针对那些进行低价倾销的外国产品依法进行反倾销调查,而我国商务部在2011年5月19日对从欧盟进口的马铃薯淀粉征7.7%-11.9%的临时反补贴税保证金就是很好的例子。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反倾销条例,但是其法律层次较低,具体操作性不强,实施起来较难。因此,我国还应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则,以对等原则回应那些对我国采取歧视性措施的国家的出口产品。 

4.4 加强宣传,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篇5

关键词:市场经济;成人教育;研究

一、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紧迫性

(一)“三农”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农村人口多,农业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将长期存在;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不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持;农民增收困难,农业收益不高,农村发展缓慢;农民生存环境较差;农村文化教育、医疗设施严重落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因地制宜的科学态度。

(二)农村成人教育严重滞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首先,这会制约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一项先进农业技术在发达国家全面推广平均需两午时间,而在我国则需六年左右;其次,农民的经营素质和预见能力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会造成盲目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生产资源浪费严重等。

(三)农村成人教育潜力无穷。近年来,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成人教育。围绕农村能源建设,开展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培训;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展从事非农产业的技术培训。

二、造成农村成人教育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的原因

(一)对教育的认识不足。一定的价值观决定着一定的教育态度,进而影响着一个人的教育成就。目前农民对教育的作用认识还存在不足,即没有意识到或感受到教育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改变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农民是一个比较重实惠的社会阶层,在他们的视野里,一些家庭富裕起来的农民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凭借自身吃苦耐劳的品格,再加上头脑灵活。能够抓住机遇。富裕起来。因此,部分农民对接受教育、再教育不甚积极。

(二)相对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农村成人教育的主要障碍。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呈现出来的特征是:人多地少。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分散小地块经营。市场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低下,产品品种单一,类型少;高科技手段基本不能在农业生产中全面发挥作用;后续加工粗放简单,加工方式和手段的技术含量偏低等。所以,落后的生产方式也必然导致农民对教育需求的疲软。如果农业生产方式不发生重大变革,在短时期内疚难以促进农村教育需求的提升。

(三)规模巨大的农村贫困人口是制约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巨大。尽管我国教育经费在逐年增加,但大规模的贫困人口与不断飙升的农村教育经费的矛盾,引发了农村一些地方的教育危机。“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地方回潮,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青壮年农民学习和培训失去了热情。

三、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总体原则

(一)各级政府应加强组织引导。要切实开展“人人技能工程”,努力为农村成人教育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建立起高效的服务体制。如建立农村教育研究所、农村科技推广培训中心、农村教育示范基地等。在农村建立农民成人教育管理机构和培训机构,配备相应的教师及管理人员,依托现有的农村中小学等把培训基地办起来,有条件的地方举办示范性基地。同时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成人教育中来。

(二)乡、村级组织要发挥重要作用。乡、村级组织应把农民教育放在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切实做好对农民的全面教育。在乡村建立起成人教育网络。使之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强农村教育必须实现三个转变。首先,实现农民教育价值观由“功利型”向“人本型”转变;其次,实现农民教育制度由“阶段型”向“终身型”转变;第三,实现乡村社区由“传统型”向“学习型”转变。

(三)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现阶段要以服务农民的增收与成才为目标,立足农业和农村生产实际。加大培训力度,把掌握新品种、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推广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允许农民分阶段完成学业,培训期满并通过考核的发给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把培养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重点。伴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民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农村各级教学网络要因地制宜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科技活动,让广大农民在活动中学科学、长知识、增能力。

(四)教育的内容要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一方面要适应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民向城市转移的需要,大力开展服务业和制造、加工业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结合当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实际,加强对农民进行相关方面的新实用技术的培训。这两种内容的培训都要结合他们的工作实际来不断补充完善。

(五)加强职业指导。注重农民文化品位及自身素质的提升。在根据市场需要,准确预测就业方向,加强职业指导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其核心是使农民成为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社会人。加强文化知识的教育,加强对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弘扬。把技能培训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把文化学习融人技能学习之中,提高技能学习的趣味性,把技能掌握运用到文化学习之中。

(六)树立品牌意识,实现对接就业,把培训与就业结合起来,坚持实行“定向培训、双向选择、与就业对接、跟踪服务”的转移就业培训模式。对剩余劳动力培训一批,转移一批,就业一批,让农民真正体会到参加培训所带来的实惠。所以,要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特产、传统技艺、人文历史等独特优势,在了解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前提下确定本地的主打品牌,制定规范化的培训体系,打造出带有地方特色的深受用工者好评的劳务品牌。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模式

(一)“学校+基地+农户”的办学模式。以产业基地为载体,利用职业学校和成人培训学校的师资和技术力量、技术优势,融“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于一体,既教会农民做,又做给农民看,还领着农民干,让农民看到学科学技术实实在在的实惠,尝到科技致富、学习致富的甜头。

(二)“学校+公司+农户”的办学模式,以学员为主体,以公司为实体,以农户为课题,通过合同的方式把千家万户组织起来。带动农户进行产业开发。在这种模式中,公司为衔接学校和农户的纽带,市场需要什么,公司就组织加工和销售什么,学校出技术来组织培训,农民的生产有了技术和市场的保障。这种以市场为导向,融产、供、销于一体的产业化办学模式。教会农民生产产品,引导农民找市场,带领农民闯世界。

(三)“学校+专业产业协会+农户”的办学模式。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应以专业教师和毕业生为主体,组织专业产业协会,再通过毕业生把农户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和毕业生的作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从而将学校的办学融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之中,通过构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人力资源库和劳动力市场信息库,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开发和利用,定期信息等,为农民提供各种可靠的信息服务,解答生产、销售等环节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农民进行产品交易,构筑农民致富的绿色通道。

篇6

关键词:伦理经济;高技能人才市场;市场发展

根据经济学先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关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给出的结论是:市场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动印发着市场参与者的各项行为。这个理论的假设条件就是每个市场参与者都是属于经济人也就是他们会首先考虑自身的利益。根据市场发展的规律也可以看出,在市场活动的交易过程当中,交易双方首先想到的也是属于自身的利益而不是优先考虑伦理道德的问题。但是,作为以人类为主导的发展社会,很多只考虑利益的交易活动会严重忽略伦理道德的问题而使得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严重受阻。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量出现了极大的积累。但是,伴随着很多严重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经济社会中的堕落现象:失业率的逐年提高,贫富差距的逐渐加大、收入分配不公平现象一直占据着经济发展现状的主导。在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最需要做到的就是在各种利益冲突和伦理道德之间做出折衷和选择才能使我们生活的社会实现健康的发展。体会在这两种力量之间不断寻求平衡的发展才能逐渐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

高技能人才市场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健康稳定的发展能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生产力并转化为我国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技能人才市场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的企业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链中的具置以及我国的企业和我国综合国力在未来的发展。然而,高技能人才市场的发育和完善需要符合伦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下文的讨论中我们将通过对高技能人才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做出详细地讨论,并探讨伦理经济发展潮流为高技能人才市场发展做出的贡献。并对伦理经济发展视角的重大意义做出详细的讨论。

一、伦理经济对高技能人才市场的作用

要在高技能人才市场引入伦理经济发展视角的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人才市场的发展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存在的冲突就是,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大批的高技能人才并且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奇缺。但是另一方面又是我国的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同欧美发达国家的人才相比又具有较大的差距。造成当前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首先就是教育体制中对人才的培养还不是很全面导致当前的单一的教育体制根本不能培养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当高技能的人才进入具体的企业无法得到及时的培训以导致他们无法适应当前的企业发展需要等因素。造成高技能人才市场不正常发育和不完善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在诸多的原因中伦理道德观念的缺失是很严重的涉及社会经济稳定的一个因素。第一点就是雇佣高技能人才的企业或者单位缺乏相应的经济伦理道德意识,具体的内容是关于高技能人才的录用就存在严重不公平的现象导致每个人的实力与自己从事的岗位不对等的问题。另外一点就是针对高技能人才没有建立健全的物质以及精神奖励机制使得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内部没有发展的动力。第二点就是教育伦理理念的不合理以及教育体制的问题导致的几乎存在全国各地的顽固的应试教育的局面。教育伦理体制的不健全必然会严重阻碍大批的潜在的高技能人才在未来的成长和发展。第三点就是高技能人才当前生存和发展的社会需要提高伦理道德的意识。具体的内容指的是由于伦理道德的因素导致的关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税收以及经费等都被无端地浪费掉,从而使得很多在将来有可能成为高技能人才的学生的大好机会和发展的青春时光也被无端地浪费掉。

二、伦理经济对高技能人才市场的规范作用

在我国关于高技能人才的聘用中还存在着较多的伦理道德丧失的问题。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在未来经济上的利益在市场中会存在抢招其他企业的人才的现象。不仅是这样,还以巨大的经济利益为诱导使得这些高技能人才将原来企业的核心技术也随之带出。这种做法和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伦理道德底线还为其他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一现象也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中公平竞争的原则,使得市场本有的自由竞争也一去不复返。对于某些高技能的人才来说,他们也因为自身的行为使得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背负了严重的伦理道德重担。另外一种违反伦理道德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后果的就是某些高技能人才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以及掌握着整个企业的核心技术以及核心竞争力,但是他们由于私利的原因而导致的背叛能对企业的发展带来致命的危险。这种缺乏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严重的还会使得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破产的风险。这种违伦理道德的行为不仅仅是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还会严重影响到跟本企业相关的其他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企业等等一系列的大范围内的影响,从而使得整个高技能人才市场也面临严重的信用危机。

三、伦理经济对高技能人才市场的贡献

1.伦理经济促进高技能人才市场对经济整体增长的推动。在高技能人才市场中强调伦理经济视角的重要性可以排除高技能人才市场运作过程中的诸多不道德现象并以此带动各个与高技能人才市场相关的其他领域的健康和谐发展。以此还能使得市场各个要素之间实现优化和整合从而对我国的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并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

2.伦理经济增强高技能人才市场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以伦理经济发展视角来掌控高技能人才市场的话可以使得关于人才的培育机制更加合理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可以改变我国当前的高技能人才市场的现状从而实现我国以人才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并能保证我国的经济在未来的发展可以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3.伦理经济使得高技能人才的社会生态环境得以提升。强调伦理道德的经济发展视角可以对市场中的多重属性进行有效地调解使得涉及到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加和谐。对高技能人才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可以使得整个市场中的人才的流通得力顺利地进行从而实现经济交易活动的高效进行。最重要的原因还可以使得整个有关于高技能人才市场的社会风气得以缓和和净化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大环境更加适合人类和企业在未来的发展。

四、结语

本文从自由竞争的市场调控人类的行为出发讨论了在高技能人才市场中以伦理经济发展视角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并对伦理经济视角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对高技能人才市场的关系做了详细的讨论。得出的结论是:要使我国的经济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强调高技能人才市场的伦理经济发展视角。并且,各个市场中的主体都需要强调这一发展主体趋势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同周围环境的和谐以及相互促进式的发展结果。同时,要在我国的高技能人才市场实现伦理经济发展视角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这需要相关的监管部门以及企业等社会各力量的团结与互助。

参考文献:

[1]王祖山.伦理经济视角下的高技能人才市场的发展[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5):39-40.

[2]程月明.企业持续发展视角的企业伦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

[3]戴涵莘,高小惠.创新经济视角下高技能人才开发策略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6):130-132.

篇7

关键词:质量认证;作用;经济发展

0引言质量认证包括产品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两种形式。产品质量认证是国际上通行科学质量监督制度,它是授予企业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允许该产品使用认证标志。而质量体系认证的对象是企业的质量体系,ISO9000系列标准是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和认同,经过总结百年工业化过程中质量管理经验的科学,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国际标准,作为第三方独立且公正的认证机构对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据研究报道,质量认的施行可以有效避免对企业能力、产品质量的重复评定,减轻企业负担,同时使企业销售额增加、利润增长、成本下降、竞争力提高,这是质量认证工作获得迅猛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实行质量认证制度作为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在推进市场经济发展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质量认证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知名度、产品声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进入市场、扩大市场。并最终决定是否能真正占领市场。产品通过质量认证是企业据以宣传该产品的最有效的依据之一,是密切与用户联系的纽带,是提高产品声誉的有力保证,是产品通向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桥梁[1]。随着我国加入了WTO,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这就导致了经济规模扩大和经济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愈演愈烈,各地趋向于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涌现出一些非关税壁垒替代关税壁垒作为贸易保护的新的手段,IS09000系列标准,把世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活动统一起来,只有在等同或等效采用这一标准的基础上,开展的各国质量认证才能获得世界上的普遍承认。如果国内负责认证该产品的实验室经过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证机构的认可,那么这种产品还可能受到进口商的免检。这样,经过认证的产品就可以相应地减少贸易壁垒,更加容易地进军国际市场。质量认证显然已经变成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有效的通行证。对于已拥有国际市场的产品,经过质量认证,就会增加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经过认证后在产品上印有明显的标志,给人一种安全感。随着国内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有关产品质量认证的知识越来越了解,对产品需要经过质量认证的要求越来越高,经过认证的产品,用户和消费者就会放心地购买,在其需求的范围内对这种产品产生信任,使产品步入国际化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和技术合作的需要。

2质量认证有利于建立市场经济的质量观念

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竞争,而竞争的焦点就是质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规模发展迅猛,每年新增加的投入相当可观。但是在生产、流通等领域,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十分突出,其核心问题则是产品质量不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伪劣产品的出现不可避免,利用行政手段打击伪劣产品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因为缺乏市场的导向,所以效果不大。质量认证中的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最后形成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产品的质量认证,经过权威认证部门通过对企业生产条件的严格审查,高标准严要求恰如其分地指出不足,并责成企业限期达到规定要求。对企业对症下药地“诊断”和“治疗”,顾客不知道产品的真正质量,但认证机构从他们对厂家的质量体系认证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使他们了解厂家的能力。经过质量认证的高质量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并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辨别伪劣产品的一个基本方法,企业也通过努力逐步完善生产条件,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使企业的生产活动有条不紊地科学地重复进行。最终达到国家规范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促进产品总体质量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强质量管理是这场竞争的有利武器,努力实现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明智选择[2]。

3质量认证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现代企业申请质量认证,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适应市场竞争提供高信任度的质量保证,是企业实现优质高效目标的必由之路。质量认证所依据的有关标准,尤其是ISO9000系列标准是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和认同,是各发达国家多年质量管理经验的总结。通过企业贯标培训、建立质量体系等一系列认证准备活动.提高产品实物质量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企业的质量信誉。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国际标准化的品质体系进行品质管理,真正达到法治化、科学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②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够提高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可持续竞争优势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随着全球经济的国际化。产品的生产、经营及其资源的配置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国的优势,企业的产品质量好,提高企业形象,信誉就会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占有一席之地。而优质的产品或服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表现和正面支持。③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获准质量认证的产品,有免于有关的质量检查的优势;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也规定只有获得质量认证的企业才有资格参加投标。另外,通过质量认证还能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减少对企业的重复检查评定。

4质量认证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据统计200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28%,世界平均城市化率为45%,发达国家城市化率为70-80%,到2020年全国实现小康,即城市化率会达到50%[3],届时我国的消费品需求量会大量增加,所以目前的产品质量认证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质量成本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科学地选择最佳质量水平,可使不合格损失得到控制,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以最低的成本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促进企业宏观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加强质量成本核算、分析与控制,可使内部故障成本降低,适当增加预防成本投入,也可使成本得到降低。在社会效益方面,可减少大量社会重复检验费用,指导需方选择供方,以认证标志作为采购商品的指南,使用户和消费者能在正确可靠的质量信息的指导下参与消费经营活动,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在经济效益方面,ISO9000的每项要求都贯穿着“预防、改进、经济、效率”的思想,这就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了企业信誉,使企业享受一定的免验、减税、优价等优惠政策,获得长期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北辰.试论质量论证对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08,1:25-29.

篇8

关键词:艺术经纪人;艺术市场;运行机制

近年来,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政策的激励下,我国艺术品市场产生了狂潮式发展,艺术品经纪行业也逐渐发展壮大。但是也暴露出自身的许多问题。艺术品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商品市场,有别于其他中介行业的异质性。因此,对艺术品经纪人的发展进行研究、认识和分析,对促进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艺术品经纪市场现况

一位成功的艺术品经纪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首先艺术品经纪人必须热爱艺术,具有丰富的鉴赏知识,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艺术史、文学、历史等相关知识;第二,艺术品经纪人要具有市场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能够迅速把握市场,抓住时机,还应具有丰富的市场操作经验,能将理论知识和实战操作结合起来;第三,艺术品经纪人应具备广泛的社会公共关系;第四,艺术品经纪人最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社会道德和信誉。

一些艺术品经纪人穿梭于各地的拍卖公司,重要的拍卖会上几乎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经纪人与工作对象的关系也有多种多样,对方是资材雄厚的收藏家还是偶然认识的收藏爱好者,这之间可能形成完全不同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为了避免同时有两个或多个藏家委托竞拍同一件艺术品这种状况发生,他们选择固定藏家群体,一般会在主顾上有所选择,通常对同一类型的收藏家只选择一位为服务对象。

关于艺术品经纪人的高额回报,艺术品经纪人与拍卖公司不同,然而艺术品经纪人及艺术品经纪公司只是单方面收费,一般只对委托人收取佣金,通常比例是10%,低于拍卖公司的佣金。如果涉及的金额较大,佣金的比例也会相应的提高。

高回报意味着高风险,艺术品经纪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在拍卖会竞拍,经纪人是以自己的名字登记竞拍,竞拍成功后,藏家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就要由经纪人来承担。如何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和法律责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艺术品经纪人和藏家之间务必签订合约,将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罗列出来,对双方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最重要的还是彼此之间的信任。

由于中国艺术品经纪人还没形成一定的行业标准,初涉收藏的人,选择艺术品经纪人,首先要先确定自己收藏的藏品类别,以类别为主线,选择和自己的收藏品类别相一致的艺术品经纪人;其次要看其艺术品经纪人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从业经验和成功案例,最重要的是要看艺术品经纪人的个人品质和市场信誉,诚信是古玩行业最重要的品格。

二、艺术经纪人管理宏观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专业化的艺术品经纪人几乎还是空白。“所谓‘空白’是指行业规范还不清晰,其实大量的交易都是通过中介形成的。形成的交易应该给中介提成多少?是…方提成还是两方提成?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契约关系、收费模式……这些都还没有建立。

(二)受到多个部门管理

艺术经纪人既要接受工商部门管理,又要接受文化部门管理,以及其他部门的管理。例如,艺术经纪人在资格的认定中,要通过文化部门和工商部门或其他下属机构的考试和审核,此外,逐渐出现的经营影视业务的艺术经纪人,其资格认定则可能要通过广电部门和工商部门的考核和认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经纪人经营活动的积极开展,也影响了政府对经纪市场的统一管理。同时,艺术经纪人还必须遵守来自不同管理部门的政策,有些政策可能存在冲突和矛盾,这也令艺术经纪人无所适从,难以有效发挥政策合力。

(二)部门之间缺乏效沟通

艺术经纪人的信用信息分散在各个管理部门之中,这些信息在管理部门之间常常难以及时交换。艺术经纪人的经营信息也缺乏系统整理和规划,由于主管部门对艺术经纪人的重要经营情况掌握不全,导致从业者隐性经纪行为增多,投机性大。

(三)资格认定程序不完善

目前对于艺术经纪人资格的认定主要由文化部门来认定,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却又由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实施,如艺术品经纪人。我国目前对文化领域各类经纪人只做了笼统认定。全国没有建立相应的系统管理制度,各地对艺术经纪人的认定程序和方法各不一样,各有各的做法。

三、艺术经纪人管理宏观层面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

政府文化管理职能转变必须以推进文化资源的社会化运作为最终目标,重点应放在市场机制所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地方。

由于我国政府职能过宽过细,相当一部分中介组织无法完全独立运营。政府直接间接地通过国有企业对这些经纪组织实行严格控制,影响自律性中介组织的健康发展。政府行政职能不清,管理过细,经纪机构作用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行政主管部门的态度,以至于这些中介组织难以独立经营并滋生。其次,政府部门开办的中介组织往往享有某些特权,导致经纪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政府各职能部门,有的存在着职能重叠,有的又存在职能真空。职能真空之地部门间又往往互相推委。

因此,理清行政主体管理职能,合理划分管理职权是当前行政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务之急就是行政主体从直接管理者转变为协调者,从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身份转变为纯粹的“裁判员”身份。政府职能的目标是要为经纪业提供一个公平透明的市场空间,让中介组织以独立、平等的市场主体资格参与社会竞争,最终把艺术经纪人管理纳入到法治秩序当中。

四、我国艺术经纪人管理运行机制构想

改变和完善政府宏观管理运行机制是提高管理效率并取得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运行机制是指一个管理体系得以正常进行活动的机体构造和工作原理。在运行机制的构建中,首先是要进行组织形式的合理规划,其次是运作内容的创建。

(一)机制的组织形式

机制的组织形式主要是说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形态来对客体进行系统化管理。

1.管理机构:从组织设计的角度考虑,如果一个下属只服从一个上级,那么可以大大优化该组织的结构、提高组织效率。这条原则在现代组织设计中被广泛遵守,并取得成效。

我们对国家管理机构作了如下设想: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设立统一经纪人管理中心,负责所有经纪人管理事项。然后在经纪人管理中心下设各类别经纪人管理中心,如文化经纪人管理中心、保险经纪人管理中心等。文化行政部门则协助艺术经纪人管理处做好业务培训、资格认定等方面的专业性工作。当条件成熟,文化行政部门可以逐步加大对艺术经纪人协会的授权,把资格认定、业务培训等多项具体性事务全部由艺术经纪人协会来负责,而专门宏观指导、监督艺术经纪人协会的工作。这种设想出于两个考虑:首先由一个部门负责主要管理,而其他部门只处于协助、配合的地位,有利于统一集中管理,也符合命令统一原则。其次,这样可以扩大艺术经纪人的市场自。

2.分级分类:分级管理与分类管理是管理实践中被普遍证明了的有效组织形式。我们同样可以运用这两种组织形式来对艺术经纪人管理进行规划。

分级管理:艺术经纪人管理可以从政府监管、内部控制三个层面来实施。在政府监管层面上,政府管理部门通过制定法规、制度等间接性措施来引导艺术经纪活动走向成熟规范,为艺术经纪市场创造一个良性的社会宏观环境。在行业自律层面上,艺术经纪行业在有关国家部门协助下建立艺术经纪人协会。协会还可以内设纠纷协调机构,来处理艺术经纪人日常的业务纠纷。在内部控制层面上,艺术经纪人通过来自于国家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法制教育,促使从业者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增强艺术经纪人自我控制能力。

分类管理:艺术行业范围较大,包括文艺演出、音乐会,电影电视等类别,这些类别尽管具有艺术的共性,但各自的特殊性也非常明显。目前我国艺术经纪人的经营内容主要是演出业务和艺术品业务,经营这两类业务的经纪人占了我国艺术经纪从业人数的绝大部分。当然,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市场需要从更多的其他角度对艺术经纪人进行类别划分。

(二)机制的运作内容。

机制组织形式设计好后,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让组织系统有效的运行。对于艺术经纪人管理而言,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引入是为组织提供运行的动力,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引入是为组织提供自我调整的能力。

1.竞争机制:艺术经纪人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潮流的客观需要,也是艺术经纪人管理体系得以运转的先决条件。因此,我们可以放宽艺术经纪人主体资格限制,降低艺术经纪市场准入门槛,允许个体、民营、以及国内外各种艺术经纪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只有这样,艺术经纪市场主体才能多元化,才能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竞争。

2.激励机制:我们可以以国家的名义或行业的名义设立一定形式的行业基金,给予有突出业务能力和高尚职业品格从业者不同程度的物质奖励和荣誉称号,这在理论上称为设计诱导因素集合。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艺术经纪人的信用记录、经营记录等信息进行综合测评,根据测评结果给予不同评价。

3.约束机制:约束机制包括外部约束机制和内部约束机制。①法规约束:设立专职的执行机构来监督从业者的行为。②社会约束:来自于外部社会组织的约束,如新闻媒体、审计事务等所形成的道德舆论、社会责任约束。内部约束机制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制衡系统,具体体现在艺术经纪人违规处罚制度、诚信奖惩制度的建立。

4.保障机制:建立可行的行业保障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对于某些经纪项目,行业协会或行业基金可以根据从业者的申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经营机会的平等。保障机制是国家对艺术经纪人的经营从业权利给予相应保障的行业安全制度,是行业成熟和社会管理进步的标志。

(三)建立信用资讯共用制度

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艺术市场的艺术经纪人的信用资讯共用制度,实现信息透明开放共享:一是建立艺术品身份证制度,即艺术品经营单位每销售一件艺术品都要对其进行登记;二是加强与相关行政执法监督机构、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系统和艺术品经营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对行业协会的内部信用档案进行网上公开,对艺术市场经纪人的信用评级结果也要进行社会公开,以方便委托人和社会公众对艺术品进行真伪的查询,了解艺术品真实的流转情况。消费者若对某些艺术品的流转情况和真伪有疑问,可以向行业协会申请组织专家鉴定;三是要加强对艺术市场经纪人的日常监管,及时更新和维护信用档案数据,表彰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

五、结语

总之,国家要通过运行机制的创建来确立艺术经纪人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运行机制的创建,艺术经纪人是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推动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艺术经纪人的积极性,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到艺术经纪人队伍之中。

参考文献:

[1]张艳:《商事法――市场主体的基础理论与实务》,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汪渊智:《比较法视野下的法律制度》,法律出版社 2012 年第 1 版。

篇9

1.超前消费

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是一个站在资讯前沿,对青春、时尚、流行元素有着敏感洞察力的群体,这使得他们在消费中追求超前、时尚、个性,讲究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吃讲“大餐”,喝讲“洋酒”,穿讲“名牌”,玩讲“潇洒”,将现代人张扬而新锐的消费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据调查,人们对当代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和人情消费的关注度,已经达到近20年来的最高点。今天的大学校园已告别寒窗时代,成了高消费和超前消费的大舞台,出手大方的人并不是有钱的富人,而是年轻的大学生,名目繁多的“人情往来”使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潮水般地加入到了“负翁”一族,喧嚣繁华背后,很多学生债台高筑,一顿酒后留下的债务至少要好几个月才能还清。

2.超常消费

大学生正常的人情消费在一定限度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如果超出这个限度就会给社会风气、大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调查中,有近七成大学生的 “人情消费”占月平均消费的比例在10%-30%之间,有14%的大学生在30%以上,约30%的人每月人情消费超过了100元,36.7%的大学生曾因人情消费而欠债,78. 6%的大学生感受到超常的人情消费给自己带来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82.3%的大学生表示面对越来越多的人情消费,他们只能被动接受,不可能“逆大流而为之”。不少人为了讲排场、摆阔气、要面子,花钱出手大方,脱离学生实际和自己的经济能力,与经济能力的不堪重负形成一对尖锐的矛盾,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相背离,甚至一些学生为了满足恶性膨胀的消费欲望,不知不觉走上了犯罪道路。

3.功利性消费

人情消费是人们出于联络感情而引发的消费行为,是某种人际关系在经济活动中的反应。作为一名大学生,人情消费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交际时代”要想一毛不拔是不合时宜也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大学生的人情消费在商品经济的今天,已不再是表达情感的方式,它正转化为一种人情资本,更多地成为一种市场化的投资,带有明显的功利化色彩。调查中发现:80%的大学生认为“人情消费是一种明智的投资”,74%的大学生认为“人情消费是人际交往的必需品”,有了人情好办事,正常途径办不了事,只有通过“人情消费”来解决。调查中,一位大学生谈到:“请客”二字,决非简简单单的一桌酒席,它大有学问,你的人气、交际圈、前途、事业,都靠它打造,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个人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由此可见,大学生是将人情消费当做投资来经营,当作一个人在当今社会生存不可或缺的能力来锻炼,他们想在人情消费中交流感情、得到实惠、寻求归属、实现自尊,交换物化或非物化的资源。这种变了味儿的人情消费无形中滋生了“人情办事”的歪风邪气,学生热衷于拉关系、走后门,而将正常的办事途径阻塞,热衷于学习“关系学”,而忽视自身修养与才识的提高……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大学生不当的“人情消费”所带来的危害绝对不可忽视。就道德发展而言,大学生在人情消费中所暴露出来的超前、超常消费必然带来盲目攀比,奢侈消费,助长享乐之风,也必将加剧大学生对金钱的崇拜和对物质的无限制追求,甚至会造成物欲控制人性,人类严重异化的局面;就大学生的发展而言,人情消费的非理性也会引发其它行为的非理性,会因透支未来收入引起学习、生活动荡,与可持续发展观念有着根本冲突;就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已成为消费群体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部分,这一群体的消费行为呈现不合理的现象,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消费整体和消费趋势。所以,将这种消费观念作为持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作为一种时尚被大学生接受和推崇,必将得不偿失。

大学生“人情消费”之所以日盛一日,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概括地讲,是客观环境和主观修养造成的这种现状。一方面,受传统观念中讲人情、重面子的不良影响,从众心理、攀比心理作怪;另一方面,是受社会风气、学校周边商业环境的影响,商业意识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学生思想中艰苦朴素的意识不再是主流。因此,对大学生人情消费的引导也必须从外部环境和大学生自身的修养两方面入手,具体讲:

1.倡导健康的校园文化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主导着其精神文化消费的方向,大学要营造强烈的求知、求学氛围,把大学生的关注热点引导到学习上来,强化比学习,淡化比消费,以成绩论英雄,而非以关系论成败。另外,高校应成为育人的净土,教师应成为育人的楷模。学校各级领导、教师应坚决杜绝不适当的人情消费,要通过各种监督机制有效地制止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在大学校园的无限制蔓延,通过言传身教的榜样示范,让学生理解决定成功的因素是个人的努力和实力,而非“关系”,让勤俭自强、信用消费、可持续消费观念被更多的大学生所接受。

2.教育学生正确看待人际交往

人们交往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有为功利的,有为情感的,学校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多角度、多侧面地引导学生,让他们意识到功利性的交往固然会让人得到一定好处,但人们生活交往的重心还是情感往,建立在情感交流基础上的友谊才会伴随人的一生,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友谊并非靠“人情消费” 来维持。高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如开设多门文化素质选修课、心理素质教育课、创业和就业指导课,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等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格魅力和人际吸引力,为大学生的成长、成功、成才创造条件。

3.引导学生健康消费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体现着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完善的时期,如何正确消费,对大学生的成材和人格完善有着极大的作用。首先,要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把消费与自身经济状况联系起来,合理地有计划地消费,不讲排场,不摆阔气,精打细算,通盘考虑。其次,要协调好人情消费和其他消费之间的关系。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其主要消费是求知和基本的生活消费,当自己尚有经济余力时再考虑其他的物质消费和娱乐开支。第三,要通过劳动提高自身经济能力,争取自主,一方面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帮助自己完成学业,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4.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管理

消费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连接点,当代大学生是整个消费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价值,有市场就有投资,有投资就有消费,学校周边过多的娱乐休闲、奢侈消费场所为大学生的人情消费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宁静、和谐的校园环境也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大事。

5.建设健康、和谐发展的情感型社会

大学生的人情消费不可避免地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要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情消费观,从根本上讲,建设健康、和谐发展的情感型社会才是治本之策。

篇10

[关键词] 饭店人员流动 服务质量 影响 对策

截止2007年底,全国星级饭店接近14000家,预计到2008年,该数字将达到16000家左右,饭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要维持饭店的市场持久竞争力,人力资源的竞争是关键。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饭店正常的人员流动率应该控制在12%以内。但随着饭店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员工的高流动率一直是困扰饭店企业的难题。在许多大城市的高星级饭店,员工年流失率达到了50%以上,甚至有些饭店超过100%。人员流动对饭店影响是多方面的,可能造成员工心理不稳定,影响对企业的信心;破坏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服务质量下降;客源流失,商业机密泄漏;生产率下降;替换与培训成本大等一系列问题。员工的频繁更换导致饭店招聘、培训工作压力较大,新员工不能很好掌握服务技能即将面临着对客服务,导致服务质量不高,顾客投诉频繁,满意度低。

影响饭店行业人员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工资收入低,福利差;管理不善,职责不分;才能无法发挥,工作无成就感;升职无望,无发展方向;工作中缺乏有效沟通与协作;没有学习和培训机会;工作压力大,可自由支配时间少;工作环境条件差;工作稳定性差;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等。

一、饭店人员流动对服务质量的影响分析

服务质量是饭店以设备、设施为依托,所提供的劳务在使用价值方面适合和满足客人需要的物质和心理的程度。服务质量是饭店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服务质量的好坏关系到饭店的生存,也是衡量管理水平和员工工作能力的标准。

1.高层管理人员流动对服务质量的影响

高层管理人员,决定着饭店整体经营和发展方向,其人员流动对服务质量的影响较大。

(1)影响饭店管理理念。在饭店行业里,一任总经理的上任会给整个饭店带来非常明显的变化,特别是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会影响饭店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标准的制定。

(2)影响服务标准的制定。一套完整、稳定、科学的服务标准是饭店保证服务质量必需的前提。高层人员的频繁变更容易造成饭店服务理念的变化,造成服务标准的频繁更改。进而造成员工在完成服务时的标准迷糊和混乱,导致服务质量的不稳定甚至下降。

2.中基层管理人员流动对服务质量的影响

中层管理人员在饭店里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层和基层之间的桥梁,其流动对服务质量的影响体现在:

(1)影响服务过程的督导。中基层管理人员在整个饭店服务完成过程中起着督导的作用,人员的频繁流动容易早造成服务标准的不统一,造成管理与服务督导的脱节。

(2)影响上下层的信息沟通和传递。中基层管理人员的频繁流动,很容易造成饭店上下传达的断层,导致信息传达不及时或不准确,影响员工的对服务要求的理解,从而影响饭店的服务质量。

3.基层服务人员流动对服务质量的影响

(1)影响服务效率。服务人员是饭店服务的第一执行人,其服务态度、服务技能、工作能力影响着饭店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2)影响服务效果的稳定性。服务效果的直接体现就是客人的满意程度。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服务效率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一般来说,员工在决定离职的过程中,对待自己的工作不会像以往一样认真负责,有些员工甚至由于对饭店的不满,出于报复心理而故意将事情做砸。此外,在新的替代者到位之前,其他员工不得不帮忙完成辞职者的工作而导致自身的疲惫不堪,这将间接地影响饭店的服务质量。再者,由于流出者和流入者在工作能力上总有一定的差距,流失优秀员工对饭店服务质量的影响将是长期的。

二、如何在员工频繁流动下保持服务质量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保持市场竞争力,许多饭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护一支相对稳定的人员队伍,这些措施包括:提高薪酬组合的吸引力,关注员工职业生涯管理,进行适度的流动控制,建立部门培养考核机制,留住优秀的核心员工等等。然而在整个行业人员流动大背景下,这些措施不足以改变人员频繁流动的现状,饭店还需要思考如何在人员频繁流动下尽可能维护原有的服务标准,保持服务质量。

1.制定明确的服务标准,减少人为变更

明确而完善的服务标准是饭店保持服务质量的基础。每个部门有应该制定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服务标准,当饭店的管理层、督导层流动的时,服务标准不能随意变更。

2.落实服务标准,提高操作性

服务标准应该能够明确和落实,具体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使之便于操作,便于检查。这样的话,面临人员频繁流动也能够保证服务标准不会产生的理解和操作执行误差。

3.加强服务督导,确保质量监督

制定部门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职责,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本部门的服务质量工作,包括培训、监督、以及责任追查,可以把部门的服务质量工作落实到具体,有专人跟进,确保服务质量工作的连续性及稳定性。

4.重视员工培训,提高服务的有序性

人员频繁流动下,要让新员工能够尽快上手,培训就格外重要,这也是饭店保持服务质量的前提。同时,员工的频繁流动必定带来员工服务标准的参差不齐,统一他们的服务标准,只有通过培训,把饭店的服务标准传达给他们,让他们按照饭店的标准来执行。

5.培养核心员工,保证服务的稳定性

饭店应注重培养一批服务技能过硬,熟知饭店的各项技能标准、文化、管理理念的核心员工,作为饭店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和保障。同时,在每个部门选拔优秀的人员担任部门培训员,并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员培训,由他们负责本部门的培训工作,以保证服务标准的统一性。同时加强部门培训员的激励和管理,使他们能够安心和积极投入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润钢主编:饭店服务质量管理与控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篇11

文/李静

朋友是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可不小心交到损友,他们很可能成为生活的腐蚀剂。《当朋友让你受伤》一书作者,社会学家詹・耶格博士特别警示,哪些人不值得交往。

喜欢吹毛求疵的人。有些人永远看不惯别人,大事小事都会挑刺。这样做不仅会伤害他人自尊,还会感染大家的情绪。不妨友善地提醒他,“我们不反对批判,但请不要持续1个小时。”如果对方我行我素,那就最好敬而远之。

太自恋的人。如果一个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从不给他人分享和倾诉的机会,会很难得到他人的真心。最好让他意识到这一点,如果对方听不进去,那不交也罢。

爱违约的人。有一些人总是言而无信,甚至出尔反尔、背叛朋友。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大家的时间安排,而且容易伤感情。想继续和他交往,最好降低心理期待、学会督促他。如果实在忍受不了,那不如放弃这段友谊。

依赖心重的人。有的人就像寄生虫,离了朋友就活不了。这种人会消耗你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最好规定一个限度,如果他做不到,最好果断拒绝。

控制欲强的人。这种人不允许他人提出任何反对意见,什么事情都要插一手。与他们交往,自己不仅说不上话,而且难有进步。这样的友谊该不该继续下去,值得您痛下决心。

电视依赖当心精神异常

文/孔毅

如今,看电视已成为老年人打发时间的一个重要方式。据统计,美国65岁以上老人每天看电视大约为6小时,中国老人平均为3-4小时。

从心理健康角度看,如果过度依赖电视就会导致“电视成瘾综合征”。它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缺乏愉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甚至滥用药物等。

患上“电视成瘾综合征”的老人,通常不愿关上电视机,经常十几个小时看电视或听电视。对其他活动都不感兴趣,不愿活动,在人际交往方面能力很差,吃饭也不觉得香,不愿和别人说话。另外研究发现,电视成瘾与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如抑郁、冲动控制障碍、自我评价太低等,或者与糟糕的社会关系、缺乏朋友、对外表的不满和残疾等个人生活因素有关。

心理专家建议,老人每天看电视最好控制在4小时以内。如果客观条件允许,老人可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学会放松,张弛有度,为自己营造健康的“绿色生活”,如爬山、游泳、散步、划船等,以此分散对电视的过度依赖,帮助自己找到更多排解烦恼和打发时间的方法。

扎进人堆不寂寞

文/杨蕊

如今,“寂寞”成了很多人的口头语,网上甚至还流行起“哥回的不是帖,是寂寞”等一系列“寂寞”句式。

其实,想要赶走寂寞,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丢”到人堆里,在和他人的互动中充实内心。这里,教您几个小诀窍。

第一,自信起来,不要轻易拒绝邀请。真正的朋友会传递积极的力量给你,因此,朋友邀请你时,不要老是用没时间、没准备等理由搪塞。走出去,大家互诉衷肠,寂寞也会无影无踪。

篇12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成果之一。我国经济改革的整体绩效表明,市场机制的引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有力和持续的活力,以市场作为改革的取向是正确的。按照规范的经济学理论,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的经营效益,产权明晰是必要条件之一,而产权私有是明晰的最好形式。但在我国,这种观点面临着两个现实的障碍其一,公有制的存在是一个历史事实,国有上市企业的财富是由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和积累起来的,无论从伦理上,还是从技术上,把国有上市企业的财富转变为私人所有,都是不可行的;其二,对一个经济转型的国家来说,在相应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之前,匆忙地实行私有化,必然造成一部分权势利益集团攫取全民财富的后果,变成“掌勺人独占大锅饭”(秦晖教授语),或“保姆成为东家财产的所有者”(郎咸平教授语),这是由“经济人”的本性所决定的。市场化的趋势和公有制的现实迫使我们在吸取以往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一种新的改革策略,目的是既能做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能培育起国有上市企业市场竞争的内在动力源。

因此,从这个层面出发,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有上市企业经营与决策,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凸现重要。同时这也决定了下一步国有上市企业的改革,关键点还是在经理人这一层面。鉴于我国的国有资产已经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同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批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经验,积累了一定货币财富的经理人群体逐步形成,我认为试行“激励对称的市场经理人”制度已经具备了条件。

所谓“激励对称的市场经理人”制度,是指国有资产的管理人为确保全民财富的增值,通过一整套法律程序,从市场选择经理人来管理企业的一种经营模式。而所谓“激励对称”,就是经理人如果完成合约规定的经营指标,可以获得预期的收益;如果企业未获利润,则经理人要扣除原先规定的报酬;一旦企业亏损,则经理人必须按比例赔付损失。因此,为了优化企业经理人素质,使“激励对称”具有可行性(即负激励的可操作),应该建立和培育“经理人”市场,使那些具备经营才干,又积累了必要的可抵押资本的管理人员经过市场竞争进入国有上市企业的领导岗位。这一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市场经济的假设和定律,同时考虑到我国的所有制框架和体制改革渐进性的条件约束。

与以往的企业改革方式相比,“激励对称的市场经理人”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及预期效应:首先,“激励对称”(通俗地讲就是成功者赚钱,失败者赔钱)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规则,而我们过去的改革方案都是只讲正面激励,负面激励是虚的,为了提高经营效益,管理层的报酬不断加码,老总年薪互相攀比,企业亏了本,最多把管理层调整一下,“埋单”的还是国家(实际上是纳税人)。而实行“激励对称的市场经理人”制度可以使经理人的切身利益真正(按一定比例)与企业经营状况联系起来,在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其次,以往的国有上市企业改革制度,经营者的产生都是非市场化的,即使有所谓的公开竞争、择优选拔,大多走过场,徒有形式而已。实行“激励对称的市场经理人”制度,目的在于完全打破传统的人事制度,从市场上选能人。这些人既有能够证明自己才干的业绩履历.又有良好的诚信记录,还有必要的可抵押的非人力资本(这也是证明其经营能力的一个重要依据)。现国资委已出台招聘海外管理人才的办法,而大量国有企业管理人才的发现应该在国内市场。第三,由于市场经理人的激励是对称的,所以他们为了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必然内生地抵制上级部门对其经营活动的行政干预,尤其对于国有上市企业而言,他们的终极责任是利润最大化。维护股东的绝对权益;而国有企业作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为了防止市场经理人的道德风险,也会切实地与企业主管部门加强配套市场制度(如审计、社会诚信体系等)的建设和实施。割断了作为大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非市场联系,可望在它们之间建立起正常的委托关系,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从而在规范的利益博弈中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

国有上市企业的改革是我国整体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激励对称的市场经理人”制度的实施和效果有赖于相关改革的推进,如政府职能的转变、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腐败现象的治理、法治的健全,等等。另一方面,“激励对称的市场经理人”制度也是国有上市企业改革的一种试验性举措,其实施步骤和管理规则需要精心设计,不断改进完善。在我国的市场化程度得到实质性提升以后,这一制度还可进行调整。或为新的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所取代。

篇13

关键词: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建设

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和困难补助是当前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主要政策体系,对于当前高校贫困学生的帮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了很多高校的贫困学生解决了学业资金上的困扰,本文从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不足入手,探讨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建议,结合我国高校的具体实际情况,思考关于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

一、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出台了很多措施来解决高校贫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难题,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师范生免费教育、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形式和手段,都旨在让高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在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中一些存在的问题还是需要我们去反思。

(一)现行奖贷助补免体系的问题。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以奖贷助补免为主,表面看起来对于贫困高校学生的资助手段很多样,但细细分析我们会发现,首先,奖学金的评定不是以贫困程度来划分,其性质上来说不属于贫困资助体系;其次,奖贷助补免这几项中有些是有偿的,有些是无偿的,在运行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公平,钻空子,资助没有落实到最需要资助的人的头上;最后,一些无偿的补助如学费减免,困难补助等,缺乏一定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学生不知为何拿这些钱也没有人给予说明,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二)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社会力量的融入是参与高校贫困生资助的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力量参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还存在很多细化工作要做,社会与学校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机制,单纯依靠国家和学校的力量来资助贫困高校生,存在资助力度小,对于一些特别贫困的家庭难以起到实质性的帮助,同时覆盖范围有限,并不是每一个贫困需要帮助的高校学生都能受到帮助,因此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高校贫困生资助是重要且必须去做的工作。

(三)贫困生资助仅停留在资金资助上。很多人把资助高校贫困学生的概念仅仅理解为捐钱,捐款,的确,对于广大高校贫困学生来说,资金问题确实是困扰他们学习生活的重大难题,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贫困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已不仅仅停留在资金资助的问题上,很多由经济贫困所带来的心理问题,情感问题,就业问题等影响了高校贫困生的成长,因此在新时期,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不能在认识上只停留在资金资助的一个问题上,要建立更长远的发展战略。

(四)贫困学生认定机制的问题。合理的贫困学生认定机制是保障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基础,一旦认定工作出现问题,会使本该受到帮助的学生和最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影响公平性等原则,然而现行的贫困生认定工作一直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认定体系和方法,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和认定方法,往往只凭借一个贫困生证明或申请表就草率资助,缺乏监督和跟踪调查。

二、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更新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观念。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不同于义务教育的贫困学生资助,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对象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根据资助对象的特点,我们不应该把资助仅仅停留在资助资金这一层面上,对于可能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校学生来说,对其心理帮助,情感帮助,就业资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认证体系。贫困学生认证工作一直是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难点工作,鉴于贫困学生认证工作的具体情况来看,首先要完善贫困学生认证体系,如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设立认定责任监督,建立贫困生档案等等;同时要综合分析贫困学生的各项指标。

(三)拓宽贫困学生的资助渠道。资助渠道的单一往往会造成资助力量小,资助范围不广等问题,而高校贫困学生资助问题一直都是受到国家和社会重视的教育问题,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统筹规划,拓宽贫困学生的资助渠道,国家可以通过减免税收等优惠让社会团体加入到奖学金扶贫资助的工作当中,扩大资助资金来源,学校也要密切与社会沟通,正确资助资源。

(四)平衡现有的资助体系。在现有的资助体系中,从调查上来看奖学金方式是资助力度最大的资助方式,但它针对的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难以惠及贫困高校学生,若对贫困学生给予照顾则又对其它学生缺乏公平性。

三、总结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校教育的发展,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设要随着发展而不断完善,我国重视贫困高校学生的资助体系建立,设立了从国家到地方的一系列措施来保障资助体系给学生的发展带来帮助,然而资助体系的建设不能一成不变或是不思发展,要结合新时期的具体要求来不断完善,相信随着教育投入的深入,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设将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程心皓.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三大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2:23-24+16

篇14

自从2005年7月21日中央银行实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国内外学界对人民币币值今后的变动趋势又展开了又一轮激烈的讨论。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大多认为人民币汇率水平低估。根据这样的研究结论,人民币升值是必然趋势,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国际收支理论和购买力平价理论。

但更有持人民币不会继续升值的观点,理论依据是目前中国存在货币超额供给现象,货币超额供给与本币升值同时存在不可能是长期现象;从国内市场要素的课的性分析了人民币币值在中长期内如果升值将不利于中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认为中国的要素价格偏低,不应靠本币升值来解决国际收支顺差。本人也持后一种观点,理由在于:1.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改变将会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进而影响汇率,使汇率下跌。2.中国的外汇储备运用会日趋合理化,从而减轻本币升值压力。3.从利率平价的角度分析,人民币汇率中长期内有贬值的趋势。尽管由于升值预期、国际储备顺差继续增加、中国的GDP高速增长等原因,在短期内人民币币值可能还会继续上升。

二、理论上本币贬值对经济的影响

一国汇率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货币现象,实质上是一国经济状况的体现,币值的高低反过来又会对该国经济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人民币币值的中长期贬值趋势对我国经济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它对西部省份贵州的影响进行分析。

从理论上讲,汇率贬值会对经济产生以下两方面的影响。

1.汇率下降的收益表现在以下几点。(1)汇率贬值可以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提高出口竞争力,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已达到80%,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水平,成为世界上贸易依存度最高的国际,可见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对国内经济发展的贡献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出口增加,出口创汇增加就会使GDP增加;(2)汇率贬值可以降低FDI的成本,更有利于吸引海外资金流入境内;(3)会提高国内就业水平,出口的增加会增加就业岗位,同时FDI的增加也会增加就业岗位,解决更多的失业问题。2005年普通高校的初次就业率达到73%,算上农民我国失业率高达20%。可见,增加就业成为国内扼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汇率下降也会带来成本。(1)人民币贬值会使进口商品价格提高。中国进口的产品接近半数属于来料加工和来件装配,能源和原材料,技术含量较高的化学制品以及机械和交通设备等制成品的比重也是逐渐上升的,这些产品都是缺乏价格刚性的。本币贬值将使进口成本增加。(2)本币贬值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境外投资。因为汇率升值直接导致境外直接投资成本增加,在收益率不变的情况下,实际收回的本币利润将减少。

贵州属于西部省份,尽管开放程度不高,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会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尽快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策略,溶入世界经济的环节中去。毫无疑问,本币币值降低也会对其经济产生影响。

三、贵州省经济状况及经济发展展望

贵州经济发展又具有全国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

1.是贵州的资源禀赋优势。贵州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而目前形成的旅游产品多为观光型产品,能适应高消费层游客的度假型、文化型产品仍然不足,海外游客所占的比重小。生物资源如“贵州三宝”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尚未走出国门。该省还有丰富的磷、镁、铝、重晶石等矿产资源。但大部分资源都未充分开发利用。据悉,贵州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产地。截至2004年末,贵州煤炭利用量占累计探明贮量的比例仅为14.25%,开发潜力巨大。贵州凭借其优越的水能资源,要承担西电东送的任务。

2.区位优势。贵州地处西南部,是祖国西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要充分利用该优势来发挥过境经济效益、输出经济效益和吸收经济效益。但到目前为止,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这些效益都未能得以实现。

3.生产力布局。贵州传统生产形成烟酒产业,三线建设形成了航天、航空、电子产业,资源禀赋形成煤炭、磷矿、铝锭产业和西电东送形成电力产业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一方面贵州省具有诸多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另一方面,贵州的经济发展又是全国最落后的。由于历史原因,贵州经济基础薄弱,2003年贵州GDP为1344亿元,人均GDP为3500元。而同期全国GDP为9030元,贵州只占全国人均GDP的38.7%,在全国排列为倒数第一。全国财政收入同样处于挂末的位置。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人口众多。2003年末,贵州比全国每平方公里多出85人。并且在贵州总人口中,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占总人口的85%,大大高于全国58%的水平。(2)基础设施差。交通运输发展仍然滞后,目前,近四分之一的乡村还不通汽车,有的乡村还未通水通电,人畜饮水尚未解决;小城镇建设滞后,建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还不够完善和健全。(3)教育科技落后。科技投入少,科技人才缺乏。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资金的缺乏。

贵州省正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境外资金流入,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利用贵州的资源禀赋优势,加大对外贸易的发展,尤其要努力扩大出口。这是贵州经济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四、人民币贬值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民贬值会对其产生一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会吸引更多的FDI。贵州经济落后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资金的缺乏。本币贬值使外资进入的成本降低,伴随着贵州投资环境的改善,自然会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流入,从而解决该省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结构升级等领域急需的资金问题。有利于贵州出口贸易的增长。贵州出口商品中农副产品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比重还比较大,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虽然呈不断上升趋势和,但质量和档次仍比较低,附加值不高。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取胜,价格优势是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在本币贬值的情况下,有利于该省出口量的增加。本币升贬值有利于改善这个农业大省的就业状况。境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和贸易出口量的增加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既可以解决高学历人口的失业问题,也可以安置很多农村潜在的失业人口。这对于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省而言尤为重要。同时,本币贬值也会对贵州经济发展产生一些消极影响,譬如进口原材料的成本提高等。但总体而言,收益是大于成本的。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