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通信网络技术培训范文

通信网络技术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通信网络技术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通信网络技术培训

篇1

关键词:民航数据;网络通信;分组交换;应用

民航通信业务不断发展的今天,民航信息网络对民航飞机的飞行安全及数据通信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民航数据通信网络中存在的不足,对通信技术进行改进和更新,科学有效地运用分组交换技术。

1民航数据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

在民航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对民航飞机的信息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部分民航企业都对传统的的通信网络技术进行了更新和改进,引进了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民航数据通信技术在早期网络建设中,由于通信技术还不算成熟,因此民航业务的通信需要通过长期的调整,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实从某个方面来讲数据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不高,民航企业里还有很多旧的通信设备,且其数据通信网络系统很容易出现各种故障。所以民航企业必须要对原有的设备和通信方面的技术手段进行适当合理的改造,不断进行优化改善,保障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的通讯质量和系统的安全性。不过随着我国民航客业的迅速发展,目前的滞后的数据通信网络已经很难顺应现代化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步伐。一些数据通信网络技术不能够满足现在的民航业务,所以数据通信网络技术还有待提升。随着我国民航业务的增加和相关的改革实施后,当前的通信网络系统无法满足新的业务需求,影响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的质量和技术发展。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民航数据通信网络中存在的网络问题,将先进的现代化通信设备有效运用到民航数据通信网络中,并对现有的数据通信网络进行有效的改进。民航企业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引进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对老的通讯设备进行更新,加强技术指导,确保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的质量和安全。民航数据通信网络包含的是民航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和实际的业务管理,所以对数据通信网络的要求就非常的高。民航企业运输服务的性质致使其通信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因此,我们需要拓展通信网络的兼容性,完善通信网络系统的建立。当然在民航数据通信网络中信息传输是其基础内容,对民航通信业务的安全运行有良好的基础保障。

2分组交换技术在民航数据通信网络中的运用

分组交换技术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在信息通讯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提高民航通信网络的水平满足民航通信网络的很多新的业务要求标准,保障民航通信网络的高效运行。分组交换技术是顺应了现代化网络信息的发展趋势,解决民航数据通信网络技术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新型的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系统更新后,我们可以通过分层的方式对其进行优化改进,不断满足今后民航数据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需求。而且随着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民航企业在搭建数据通信网络的同时,还应对其运营和飞行安全做好基本的保障。对于分组交换技术进行一定优化,充分利用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的信息资源,进而提升民航网络通信技术的质量,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性能。分组交换技术对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的合理规划,可以有效保障民航实际通信业务的平稳发展。民航企业可以根据数据通信网络的发展状况,有效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实现民航通信业务的高校运行。为了确保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民航飞机的安全性,我们需要对民航业务和一些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民航数据通信系统凭借自身独有的性能,保障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安全性,确保信息传输数据通信的正常运转。民航数据通信网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满足民航业务系统需求,为今后数据通信网络的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还有民航企业需要对相应的技术设备进行通信数据的加密,进而保障数据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分组交换技术是民航数据通信网络发展的基础,它是基于信息传输从数据通信网络中发展起来的。其实数据通信网络可以与分组交换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运用,这样可以对网络结构规划,继续开展民航通信业务工作。但据就目前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的发展现状来看,民航信息网络系统在通信传输方面有很大的缺漏,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构建较为完善的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系统。

在分组交换技术开发运用后,它顺应了通信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解决了民航通信网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民航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资源,运用分组交换技术对通信网络进行科学性的改进,达到民航通信业务的最新需求,实现民航企业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分组交换技术设备在对民航数据通信网络进行调整时,要在保证民航通信业务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将先进的通信技术合理运用到数据通信网络的开发中,有效实现民航通信网络结构的搭建。数据通信网络需要保证民航通信业务的顺利进行,将分组交换技术合理运用到民航数据通信技术中,与时俱进更快更好地实现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的运行。将通信数据的加密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有效结合起来,防止计算机受病毒的侵害和民航通信数据信息的丢失,从而保障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促进民航企业的长久发展。数据通信网络要对信息传输设备进行升级准备,最大可能地节约成本投入,有效保障民航运输工作的安全性。当然民航企业需要对其业务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配置和在数据通信网络中的有效运用,对民航加强技术人员的投入。分组交换技术在数据通信网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分组交换技术运用在民航数据通信网络中,满足民航通信业务的发展趋势是我国民航企业的首要目标。在实现对通信网络改进时要在分组交换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提高数据通信网络系统的相关配置,对分组交换技术进行改善提升,从而实现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的最优化。从目前民航数据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来看,分组交换技术在今后民航数据通信网络中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这也为数据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3结语

在民航数据通信网络发展的今天,相关技术人员要充分运用分组交换技术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确保民航飞机的安全运行以及确保其经济效益。民航局要注重数据通信网络的发展,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不断改进民航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建立完善的民航信息系统,为民航的发展做好基本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鹏.分组交换技术在民航数据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探析[J].通讯世界,2016,(14):25.

[2]梁有程.分组交换技术在民航数据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探析[J].电信网技术,2015,(07):62-65.

[3]项洁阳.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4]金敏.关于民航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的概述[J].中国新通信,2013,(21):40-41.

篇2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8-0040-02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同时,黑客的侵袭、数据被盗、病毒的等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趋严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已成为计算机通信网络发展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有效应对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问题,必须在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基础上,立足当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现状,提出有效策略维护网络安全。

1.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概述

计算机通信网络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该学科广泛涉及但不限于计算机科学、密码技术、应用数学、信息安全技术、网络科学等。同时,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也涉及很多方面,即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硬件,也包括整个系统中涉及的多种软件。此外,黑客攻击、信息泄露以及数据破坏等均会对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造成威胁。

关于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研究,最初始于1988年的“蠕虫事件”。该事件的发生以及造成的巨大破坏引发了社会各界计算机通信安全的关注。自此之后,关于计算机通信安全的研究日益增多,广泛涉及软件、硬件、数据资源、操作系统等众多方面。我国学者关于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维护管理的研究仍存在很大的不足。关于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及维护管理策略的研究仍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计算机通信网络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2.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2.1内在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不够完善,集中体现在系统及硬件设计有失合理、系统稳定性不佳,缺乏严密的安全防范体系等方面。这是影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内在因素。以系统设计和硬件设计为例,常见情况如下:

1)系统设计不规范。其中,系统设计问题一般体现在安全防范体系设计以及用户权限设计等。如果系统设计不规范或过于简单,势必会给黑客等非法入侵者以可乘之机,造成用户信息被盗取等问题的出现。

2)硬件设计不合理。硬件设计方面主要表现驱动器、显卡等方面。其中,驱动器设计存在漏洞,会造成数据在传送过程中被截获,从而造成大量的系统信息和用户信息泄露,损失巨大;而显卡环节的设计不当,则会影响计算机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出现闪屏等状况,影响用户的正常工作,也会对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在设计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时,系统设计的合理l生和规范性,是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根本保障。因此,如何系统及硬件设计不规范、不合理,势必会影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

2.2外在影响因素分析

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外部影响因素较多,且多为突发事件,对系统用户带来巨大损失。一般而言,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黑客攻击、线路失火、断电以及网络病毒等等。具体如下:

1)黑客攻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黑客人群也在逐步增多,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的威胁也越来越多。黑客人侵,不仅会造成一定时间内系统的瘫痪,更会导致系统内信息丢失或损坏。近年来,黑客攻击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已严重威胁到了用户正常使用系统,用户的信息以及数据安全遭受巨大威胁。

2)病毒感染。用户对“网络病毒”可谓“闻虎色变”。网络病毒如同传染病会在短时间内使整个计算机网络被感染。轻则降低计算机运行速度,影响用户工作效率;重则造成整个计算机组瘫痪,工作网络不能正常运行。

3)突发事故。如断电、线路失火等。对于正处于运行状态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突然断电或线路失火的直接危害是造成系统数据丢失。如果系统正处于安全备份中,这些突发事故带来的危害则是不可估计的。

3.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维护管理策略

3.1强化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管理意识

提升通信网络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是做好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维护工作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管理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网络安全管理素养,才能保证计算机通信网的完整性和保密性。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具体包括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密码技术、主机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等。另一方面,加强管理员密码安全意识培养,对各类通信网络设备终端密码和权限进行严格把控,从人员上,从技术上充分保证网络通信的安全。

3.2做好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估检测

计算机通信网络是以为用户提供所需数据为目的的数据平台。通过该平台,用户可以方便的获取所需的数据信息,并可以高效的对之加以运用。而要充分保证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一是,对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估。通过全面而细致的初步评估,对通信网络的各类用户进行识别,尽可能发现隐藏较深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充分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应对所得的初步评估结果按照进行审核和检测;

二是,做好网络环境等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变化,对评估结果进行调整,为技术人员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从而准备把握通信网络的安全性情况。针对潜在风险,及时发现,采取应对策略。

3.3做好通信网络安全风险的分析查找工作

通信网络安全维护管理工作,一方面要注重对软硬件设备维护和数据信息等的控制,另一方面,应在网络评估基础上,实现对潜在风险的分析查找,防患于未然。网络环境中,非法入侵、dodos攻击等频现,如何防范这些外部入侵人员对通信网络系统造成危害,必须在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潜在威胁和风险进行分析和查找,一旦发现风险或威胁则采取访问权限控制或网关限制等方式抵御外来者非法入侵。此外,针对已发现或可能存在的漏洞及时进行修补,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或进行恶意攻击。

3.4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通信网络安全维护的一个有效手段便是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一般而言,主要包括防火墙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和通信网络加密技术等。通过采取这些安全的防护技术,辅助以有效地性质手段,可以保障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与保密陛。具体如下:

1)建立健全的防火墙保护系统

防火墙技术是隔离系统内外的屏障。在通信网络中设计防火墙,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护外来入侵,也可以避免操作系统信息泄露。防火墙通过对通信网络间传递的各类信息与数据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时刻监控系统中运行的相关程序,为用户提供健全的防火墙保护系统,有效地阻击了黑客和病毒程序的入侵。

同时,通过建立健全的防火墙保护系统,可以预防不安全资源进人通信网络。通过对一些多余账户进行去除或设置账户权限,可以有效预防病毒入侵。防火墙软件必须要能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实时监控过滤可能对通信网络造成威胁的可疑程序,查杀病毒程序或资源,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运行。

2)通信网络的身份认证技术

防火墙保护系统作用的发挥相对比较被动,且目前而言防火墙防护技术对非法活动的监控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可以在通信网络中,通过引入身份认证系统,以身份认证技术为基础,保证通信网络中客户信息的不可否认性、可控性、机密性以及完整性。例如,通过数字签名认证、指纹认证、口令认证、短信认证和web口令认证等身份认证技术。通过被认证方提供该主体独有的且难以伪造的信息来表明自己的身份,进而实现身份认证的目的。

3)在通信网络中运用人侵检测技术

在通信网络中,单纯依靠防火墙技术防护有失主动。因此,需要借助入侵检测技术予以补充。通过入侵检测技术的主动检测与防火墙保护系统的有效保护,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从而有效地避免来自内网和外网的攻击。通过入侵检测技术,也可以尽早的发现通信网络中存在的潜在漏洞,及时修补,防止被黑客等不法分子利用,避免通信网络系统遭受入侵,提升通信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4)通信网络的加密技术

通信网络的加密技术是数据与信息保护的关键所在。管理员通过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通信网络中的重要内容进行加密,可以有效地防止一些私有信息和共有信息遭到不法分子的窃取,例如通过对ip传输包的加密和封装,充分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通过引入通信网络加密技术,可以良好的处理公网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为远程用户访问内网资源提供安全保障。一般而言,常见的加密技术主要包括对称密码、非对称密码、椭圆曲线密码等加密技术。其中,对称密码是使用范围最广的加密算法;非对称密码是比较安全的一种加密算法,但存在计算量巨大等问题,现实中使用率较低;而椭圆曲线密码体制是目前已知的公钥体制中,加密强度最高的一种加密体制,其破译和求解难度基本上是指数阶的,非常困难,保密性较好。通过在通信网络中应用加密技术,可以有效地保障信息与数据的安全。

篇3

一、改革理念

目前,通信的“三网融合”正在实现,固定电话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而无线(移动)通信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建设以及移动信息服务技术研发是当前的技术热点。前些年,高校的通信网实验室建设基本上是基于有线传输平台的程控交换和计算机网络,不能实现无线通信接入和个人移动通信接入。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在2009年获得了浙江省财政资助实验室“移动通信技术综合实验室”的立项。该实验室以移动通信接入网系统架构,以3G标准建设技术平台,使信息通信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和目前通信领域所应用的技术保持同步,保持对教学和科研的前瞻性支持。在此之前,我校和浙江华为通信技术公司已开展了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合作,一个小型的3G标准无线基站和接入网系统的硬件平台已基本实现。以上述3G移动通信实验室为平台,以移动通信专业方向为切入点,通过和国内知名通信企业华为公司的深入合作,在师资培训、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对原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专业课程教学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与科研实践有机结合,其目标是:提高通信类专业毕业生的工程实践素质和能力,以实现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为通信行业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开发培养高质量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通信专业建设水平,使之逐步向工程教育方向发展。这里所指的产学研是指:“产”,接收人才输出的用人单位;“学”,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研”,科研环境和学科发展情况,指将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社会的需求以及学校已有的科研力量、环境和校外资源联系起来,共同建立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培养计划和实践环节。无数国内外教育实践证明,产学研一体化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的思路

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思路如下:1.改造课程体系对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无线通信模块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整合原有的课程(数字移动通信、无线互联网络、通信网设计与管理、通信标准与规范等),删除陈旧的内容,减少理论部分,合并重复的内容,以“轻理论,重应用,强实时,合需求”为原则、以3G移动通信系统(以一种制式为主)为主线重新构建该模块的教学体系,以系统级、网络级的综合知识与技术为重点,保持教学内容对专业核心技术的跟随性。2.改革实践教学在3G移动通信接入网设备平台的基础上开发设计性、综合性和系统级的实验,使得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从原理验证性实验和仿真实验过渡到以掌握实际系统技术为目标的综合性技术训练。传统的模拟实验设备,比如实验箱、模拟操作台等,在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上的确能够起到很大作用。但是实际工业系统上的技术训练应成为专业教育阶段学生的主要学习手段,在系统级和网络级的设备、技术的综合实训中,知识点在实验过程中融合和交织使用,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达到对整体专业技术的综合理解,并具备针对此类系统的基本工作能力。3.师资培训和教学能力提升分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研究生到知名通信企业参加接入网、设备平台、网络规划优化等方面的新技术培训,选择部分教师在企业顶岗实习和参加岗位认证。在通信技术更新迅速的现实状况下,虽然靠教师自学也有一定的效果,但难于从时效、质量和整体水平上得到保证,因此培训是必要的手段。只有具有实际工程技术的教师才能开展以工程技术实践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教师在企业的培训还可以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引进企业大学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工程化、教学方式的互动化、教学管理的规范化。4.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在校企联合实验室平台上引入企业培训课程和岗位认证的相关内容,与企业资深工程人员一起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和建设;教师走进企业进行技术培训,企业人员直接来校讲授课程;针对就业岗位需求,联合开展针对性强的实习实训项目;联合进行移动信息终端和移动信息服务业务的技术研发,建立长期和牢固的产学研紧密合作办学关系。四、结束语针对当前移动通信教学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移动通信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研究的理念和思路,并在师资培训、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实践。通过此次改革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希望能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

作者:金小萍 金宁

篇4

关键词:实训基地;综合电信;高等职业教育

根据国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大批的技术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实际,教育部已明确要求在今后几年内,高等职业教育要进行大的改革,使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更加科学准确,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进一步加大了教学改革力度,特别是将多年创建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教室建设拓展为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为实现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走向市场架起了桥梁。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也是学院内涵建设的过程,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较大的收效。本文以电信工程系的综合电信实训基地建设为例,探索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特别是国家级综合电信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与方案,并结合综合电信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对发展我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综合电信实训基地建设总体目标

为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人才的需求,适应首都经济发展的人才战略,综合电信实训基地建设应以培养信息产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重视综合电信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检测维修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以通信领域的最新技术应用为导向,开设与之相适应的实训项目,使学生在具有必备的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专业方向上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广、职业素质高等特点;突出电信工程系在通信应用技术教育领域的办学特

色,把实训基地办成全国同类专业的示范性窗口。

综合电信实训基地设计思路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办学思想,综合电信实训基地总体设计遵循以下几个设计原则:(1)以教学体系改革为突破口,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精品通信实训基地。(2)以现代通信领域的新技术应用为依托,实现零距离就业。(3)培养学生通信网络的建立、维护和管理的核心能力。(4)实现精维护、重调测、懂施工、会管理、能设计的总体培养目标。

一中心四平台通信专业实训基地设计方案

综合电信实训基地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如上图)包括一个中心和四个平台,即现代通信技术实训中心和通信与电子基础实验实训平台、通信网络施工与系统集成实训平台、终端设备检测与维修实训平台、通信应用设计与创新实训平台。四个功能平台分别着重对学生理论、工程、维修和设计等能力做强化训练。现代通信技术实训中心采用现代通信技术的新型系统设备,构建了多种典型的通信系统网络,可以实现真实的通信,贴近通信行业各类主流的通信设备和系统,达到了实战训练的目的。这一个中心四个平台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和完善的系统管理,为师生提供了统一的教学平台和资源环境,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通信网络的建立、维护和管理的核心能力,实现精维护、重调测、懂施工、会管理、能设计的总体培养目标。

综合电信实训基地实训项目

通信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等。

通信技术实训电信综合布线实训、光纤与光缆接续实训、光纤传输实训、光测量实训、VOIP网络组建实训、C&C08数字程控交换实训、数字传输实训、通信系统电源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通信系统故障信号分析与处理实训、通信营运支局运行管理与维护实训等。

职业技能实训移动通信用户终端设备原理与检测维修实训、数码产品检测与维修实训、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实训、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家用电子产品维修技术实训等。

技术与创新实训综合电信毕业设计、实验室IC卡管理系统、智能网络考核系统、远程视频教学管理系统、JAVA网络通信应用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教学评估系统设计等。

综合电信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实训基地的构建过程,给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电信工程系人才培养模式走向了市场。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推进了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手段、实训项目开发、校企合作诸多领域的工作。

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打通了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渠道,人才培养模式走上了产学研合作办学的轨道。通过与企业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我们把通信人才的培养定位在:培养电信行业具有通信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能力,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能力,通信工程的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通信设备及通信产品的制造能力和销售能力的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复合型人才。

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综合电信实训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全面的教学改革。我们在充分学习和研究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CBE和BTEC)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确定了以行业和企业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主体。我们聘请了通信行业、通信企业专家,结合通信企业员工培训课程,以及职业鉴定标准等,共同完成了通信技术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全面压缩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教学课时,加大了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达到50%以上,并以职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为核心进行整合,同时新开发了一系列新技术课程,这类课程以综合实训项目、职业鉴定标准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力图通过系列实训模块包的形式提供给学生,逐步形成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新开发的课程突出了三个特点,即采用项目教学法、涵盖职业鉴定标准和最新技术及行业规范。

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为尽快适应通信新技术的发展,适应综合电信实训基地实训项目的教学要求以及新课程体系,教师的新一轮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我们采取两种途径:其一,教师到邮电企业(华为大学、华旗资讯实验室、泰尔实验室、泰亚通信)参加企业技术人员的新技术培训,到产学研合作企业参加实践,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班进修;其二,引进通信行业、企业和社会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建设一支兼职教师队伍。

产学研合作办学产学研合作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互惠互利、双赢多赢的产学研合作办学形式,成就多家企业和我们达成合作办学的共识。到目前为止,我们与华为集团、北京松下彩管公司、泰尔实验室、东方泰亚通信公司、华旗咨询数码实验室、北京邮政管理局等多家企业进行了合作办学。来自上述多家企业的行业专家和技术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学人员组建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确定办学思路与定位,确定实践、实训项目与内容,确定企业对学生应取得的职业证书要求,确定企业顶岗实习安排等等。企业已完全走进学校的大门,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试图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向企业员工的转化过程。学校无疑为企业人才需求创造了最有效途径和优惠条件。同时,企业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实训条件)的改善,特别是提供的真实的职业环境,也是学校教育自身根本无法解决的。

产学研合作育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类型和目标决定了在育人方面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必须通过产学研合作育人的方式来解决育人模式问题。该模式要同时满足两个方面要求:一是要突出培养学生适应日新月异的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术技能;二是要突出培养学生作为不同职业人所特有的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要真正成为“职业人”,顶岗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不仅要完成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我们从学生入学教育开始,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就参与此项工作,并以企业文化为核心,以做一名合格企业员工为内容的系列培训,贯穿在每个学期的专题讲座中。同时,我们将优秀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员工职业培训的部分内容引入相关课程中,使学生不断接受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当学生完成校内实训基地的技能训练后进入到企业,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实践,逐步完成学生到准员工,再到合格员工的转化。

产学研合作就业产学研合作可以使参加合作培养的技能好、敬业的学生实现“预就业”。参加合作项目的学生由于普遍在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方面得到了提高,无形中也提高了就业竞争力。目前通信技术专业结合用人单位确定的人才目标,专业方向基本分为通信工程,通信网络施工与维护,手机维修与检测,数码产品生产、检测、维修与销售。此外,在与北京邮政管理局合作的几年来,我们根据企业的要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结合岗位适度增加和强化岗位技能,每年为北京市城八区邮电局输送100多名经过岗位技能培训、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的合格员工。

产学研合作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形式。在学习和研究各高职院校产学研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探索,在合作教育领域,企业与学校双方不断拓展合作空间,形成多领域的合作。电信工程系综合电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行业和企业特色,校企共同制定设计方案,共同开发设计实训项目,共同编写实训教材,共同开发实训考核软件平台等,实现了校内外实训基地零距离对接。在该系部分院级科研项目中均有企业技术人员参加项目研究,而企业研发项目中也有该系教师参与。学校的实训基地正计划与企业双向挂牌,它也将成为几家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基地。产学研合作教育,推动了教学改革深层次发展,校企在硬件资源及人力资源上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使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工作有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吴岩.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5

【关键词】移动通信光传网维护管理现状策略

一、移动通信光传送网维护管理的常见问题

针对于我国移动通信光传送网的特点以及维护中存在的问题,要想能够实现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的目标,按照理想的运行维护方式进行光传送网的维护,必须在资源、体制、管理及技术上提供必要的条件。笔者认为移动通信光传送维护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主要有:

(1)通信信息资源网络所需要建设的精干维护管理队伍没有得到保障,具有较高维护管理水平与生产(维护)技能水平的专业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同时,在现有条件下,相关的维护管理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多方面创新与探索甚少。人才力量严重匮乏是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笔者认为此一方面应该大力组织强化措施,加强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学习工作,通过多种学习渠道,有针对性地培训并主抓初始基础培训,以先进的维修技术人员作为学习榜样予以表彰,并定期举办相关维护管理的技术交流大会,有计划地在社会上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一家专业的技术专家和丰富的维修技术队伍。由于光传输网络技术、传输设备有很大程度的关联性,且各条光传输网络在彼此间的各种维护工作中也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应积极推动光传输网络和相关专业的极力发展,从而促使维修人员一专多能。

(2)网管中心负责对整个系统和网络的管理,既包括传输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也包括对传输线路运行质量的监视以及网管系统本身的维护管理。辅助网管中心和区域网管中心作为网管中心的备份和分担,辅助网管中心在网管中心出现故障时进行工作。那么如何在区域网管中心负责24小时对所辖区域网络和设备进行告警收集和故障通知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3)移动光传输网络在网络安全管理方面必要的备份叠加功能是分享重要网元光信号传输中对发送电路影响最小的一种方法,应特别考虑传输电路中所拥有的百分比,在不同的光传输网络系统中,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安全性的服务节点,问题就在于这样理想化的设想是否会真正做到。

二、移动通信光传送网维护管理应采取的策略

光传输网络是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它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正常操作的移动通信网络的有效性,移动通信的光网络分析和维护管理可被用于移动通信光传输网络维护功能的策略很多,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应采取的策略,仅供业界同仁的交流与参考。

完成城域传送网维护管理目标。实现全网集中管理、集中监控、集中维护;建立快速响应维护队伍,实现故障快速修复,尽可能缩短业务故障历时;实现资源快速调度和合理使用,提高经济效益;确保网络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实现城域传送网运行维护集中化、规划化及流程化管理。

各省公司具体负责所辖范围内城域传送网的维护管理工作。贯彻执行有限公司关于城域传送网维护管理规定,制定实施细则,省公司为城域传送网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组织落实城域传送网维护管理任务,组织落实有限公司质量考核要求,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负责城域传送网7*24小时故障监视、故障处理、工单派发、回复工单及存档工作;定期收集城域传送网运行维护情况,并统计分析和定期通报交流;负责组织城域传送网的技术支持工作;负责城域传送网资源汇总、管理工作;负责审批城域传送网的大修、更新计划的技术方案;负责落实与维护相关的发展规划和工程项目内容;负责组织技术培训,安排维护疑难问题研究,总结和推广处理故障的经验,提高维护人员工作水平;负责制定城域传送网的仪表配备标准及管理制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仪表配备工作。

(3)各市公司负责所辖范围内城域传送网的维护工作。贯彻执行有限公司、省公司制定的维护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负责制定城域传送网设备、线路及配套设备维护年度、月度维护作业计划,经省公司审核后落实执行;负责城域传送网电路调度实施工作;负责城域传送网网络的日常维护、电路配置、电路开通及故障处理等具体的维护操作工作,高效、准确地完成并及时回复省公司派发的操作任务工单;负责处理其他专业部门对城域传送网运行维护故障的投诉及申告工作,将故障处理结果按流程(以故障工单形式)上报省公司运行维护管理中心;负责编制城域传送网的大修、更新计划;负责城域传送网资源汇总、录入等资源管理工作;负责仪器、仪表,备品备件的使用及相应的管理工作。

(4)省公司设置省级综合网管系统或集中监控平台,实现对城域传送网的集中监视和管理。每个地市操作维护部门根据需要(按照现有网管技术,可能必须要设置网元级网管)设置本地操作维护系统,实现城域传送网的网络设备故障准确定位、故障处理等现场维护工作。网管系统中的所有软件(包含软件补丁)均应妥善保存、管理,且均应以磁带、磁盘或光盘等形式保留一份以上的备份,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系统运行中的所有配置参数一经设定,不得随意修改。确有必要修改相关系统参数的,应事先制定相应的修改方案,上报主管部门。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并作详细记录。在制定参数修改方案时,应考虑不影响或少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参数修改失败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恢复至原来的设置,并作详细记录。当网络资源发生改变时,相关市公司的运营维护管理部门必须在一月内组织人员更新(采用人工录入或导入方式)资源数据,确保资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与网络实际情况一致。

(5)传输机房在交接班过程中发生的故障,或正在进行调度时,以交班者为主要负责处理,接班者协助处理,等待故障恢复或告一段落后,再进行交接,并将情况记录清楚,由接班人员处理遗留障碍。作业计划未完成,设备运行情况不清,机房混乱等不能交接班。只有交接班人员在各方面检查无误后,在交接班日志上双方签名,做到责任分明,上下衔接。传输机房的各类仪器、仪表和工具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机房应备有仪表柜,仪表的附件、测试线、电源线和使用说明书应保持完整,常用仪表存放在专用仪表车上,值班维护人员使用后应及时放回原处,交接班时清点无误。仪表应定期通电检验,发现故障后及时送修,并建立登记簿,故障及维修情况应予以登记。

三、结束语

随着移动通信光传网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在传统的移动通信行业运营商提供了一个单一的无线语音服务包括语音,数据等传送功能业务,并以提供强大的网络支持作为辅助。在加快建设的光传输网络和移动通信运营商将继续重视和加强的光传输网络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各级移动通信光传送网的维护管理部门必须牢固树立的网络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维护及管理水平,从而完善一流的管理模式,以提高大众一流的网络通讯服务为企业的深入发展奠定更坚实、更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佳溪,李颖.浅谈移动通信网络的维护与管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3)

[2]周连兵,张云鹏,王立鹏,朱斌彬.基于IPv6网络的移动管理系统研究.微计算机信息,2007,(12)

[3]李平.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结合的关键技术与典型应用.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2009

篇6

关键词:“三网合一” 青年学子 学生管理 应用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170-02

1 “三网合一”在高校中运用的概述

“三网合一”技术是目前运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图书馆现代化服务、网路电视服务等方面的一种现代化技术,是将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路和计算机网路相互融合成一个信息通信网络系统。如图1所示

当下科技与生活标准逐渐融合的典型表现形式就是三网融合,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此技术的核心是网络,网络可以将用户的有线电视融入,意味着可以扩展出电话、接入互联网功能,意味着只需要引入三个网络中的一个,就能实现电视、互联网、电话的功能,网络资源将得到充分的利用。根据发展趋势,高校青年学子管理工作可以依托网络技术来展开,纵观全国高校,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几所顶尖大学部分实现三网合一功能之外,其他高校都基本上是三网分开独立建设使用,运用最多的是在高校图书管理信息服务系统,而研究将“三网合一”技术如何对接青年学子的管理工作,深入满足高校信息化发展需要,实现青年学子对信息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建设更丰富、更全面、快捷的学生管理工作平台,是高校应该思考的问题。

2 “三网合一”给高校青年学子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青年学子的管理工作在“三网合一”的浪潮中面临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三网合一”为青年学子管理工作开创了有利条件。首先,利用“三网合一”技术开发出学生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符合青年学子目前对网络的使用状态,以及自身的发展需要,青年学子善于运用网络,追求时效、渴望信息资源的公开与共享,“三网合一”为完善青年人的自我发展和满足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平台。其次,“三网合一”加速了青年学子管理工作手段的快捷化。从传统电话或者会议等的上传下达的信息传达方式相比,现在直接由学生管理者在网络上信息,受众对象到网络中去获取信息,这一方式的改变大大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广度。反之,青年学子对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及时反馈,大大加强工作的时效性和便捷性。

“三网合一”的技术促进了新媒体、自媒体的迅猛发展,青年学子的广泛使用新媒体技术,又使得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交流平台。这式青年学子管理工作者的新的课题。首先是如何吸引和凝聚好青年学子,让更多的青年学子愿意通过网络信息圈来关注他们自己的大学生活,实现用新技术对青年学子进行信息的覆盖与交流成为重大课题。其次,对青年学子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产生了考验。以往信息的登记和获取都是通过纸质的材料录入,现在新技术的出现,如何设计出适合青年的各种信息平台,让那他们参与其中并习惯在信息平台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并进行各种交流,是一个大问题。青年学子喜欢用QQ、论坛、微信、短信、博客等方式来召集自己的信息交流群进行交流。因此,如何通过网络、电信、移动通信等主动有效地实现学生管理与思想交流活动的有序实施成为重要的内容。

3 “三网合一”技术运用在青年学子管理工作中的新思考

“三网合一”的发展符合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现代人对于信息传播形式的新要求,更能实现青年人求知求新的愿望。笔者对徐州某应用型高校辅导员进行“三网合一”了解情况的问卷调查时,发放问卷50份,回50份,回收率100%,只有10%的辅导员听说过三网合一,有53.7%的辅导员愿意了解“三网合一”,在问及三网中的电信、网络、电话媒介你更愿意更多了解哪个,87.3%的辅导员愿意了解网络技术,在问及三网合一可能会带来的变化时,42.5%的辅导员认为是信息的传播更快捷,21.2%的辅导员认为是媒介容量变大,34.3%的辅导员认为信息容量变大;虽然辅导员了解不多,但是三网合一却是真实走入我们的生活,因此,青年学子管理工作应该主动认知“三网合一”的浪潮,并积极思考抢占工作制高点。“三网合一”实现了传统的线性单向思维模式向空间非线性立体化的思维方式的转化。作为青年学子管理工作者要努力做到以下的转变。

3.1 树立正确的新网络技术发展意识

现代技术发展将会呈现出全球信息一体化的状态,出现了更多的综合宽带多媒体通信网技术,这是将采用超大容量光导纤维构成地面的骨干网,而这一网络结构是一个统一完整的结合体系,为全球任一地点,采用任何终端的用户提供综合的语音、数字、图像等多种服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明确认识,转变思想,提前应对,开发多种学生管理服务信息平台软件,如:学生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学生论坛平台建设等融合电视、电信、网络、手机等客户端的软件开发,要充分发挥“三网合一”时代网络带来的技术为教育服务,用科学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手机等阵地,与青年学子进行信息交流与思想引导。

篇7

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通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都在不断的创新,这使得通信专业所涉及的领域更广阔、通信领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也不断的完善。通信专业更具综合性、时效性、适用性,这不仅提高了通信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难度,同时也对通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信专业教师必须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合理地设置通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积极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全面培养通信专业学生的通信设备安装调试能力、通信网络规划设计能力、通信科学研究能力、通信科学创新能力和通信设备维护能力,因此,高校必需对通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1 在通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当中建立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通信专业教学主要是培养高新综合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地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了一定量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后,还需要合理的安排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实践训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增加的实践培训内容必须是与通信前沿有着较大联系的,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通信专业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增强通信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实用性。

通常情况下,通信专业第一学年内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学习方向和内容,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打好专业基础,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科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从第二学年开始利用一些通信仪器设备和通信技术进行教学,并有目的性地增设相关的通信课程,例如EDA技术、MATLAB语言仿真、虚拟仪器等课程,并在数字图像处理、移动通信、扩频通信、通信原理等相关课程中,引用LabVIEW与Matlab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第三学年学生才开始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例如光传输、光接入、软交换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工作主要由优秀的教师和通信企业工程师为学生授课,教学内容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专业知识与通信工程案例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通信专业对施工的实际操作流程。第四学年可适当安排专业讲座,向学生介绍通信科技发展的前沿情况,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把握就业市场走向,并顺势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需要注意的是,通信专业学生参加实习的时间并不充裕,因此,学生在实习的同时可以善用实习时间完成毕业论文。

2 在通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当中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在通信专业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有层次、有目的的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然后基于学生需求,为各个阶段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以确保各阶段学生的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与此同时,为了能更加切实有效地提升通信?R凳导?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根据实践教学的性质对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调整。通信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进行相关考核时,也需要以实践考核为主,然后设置适当的基础理论考核,综合的考核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通信专业需大量地增加相关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购买,从而为学生的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灵活、有效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开放性实验室,也可以利用信息网络构建虚拟实验平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软件仿真实验、通信原理虚拟实验等。对于学习过程当中接受能力和操作能力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的专业竞赛,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的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通信技能竞赛等,并根据相关的要求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和辅导。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竞赛成果也应被纳入考核成绩当中,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在通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当中构建全新的通信网络平台

在高科技网络技术更新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通信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紧密地结合通信工程的发展情况,同时,还要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变动。因此,通信专业院校可以和当地的通信专业培训机构或是优秀的企业合作,构建更加完善的全新通信网络平台,不断地加深通信专业的实践教学交流力度。就一般情况而言,高校往往拥有优秀的通信师资队伍、教学体系也较为完善、基础理论较为扎实,能够在理论教学环节取得较好的成效,但由于实践经验不足、缺乏设备仪器、实践环境较差等原因,想要仅凭一己之力提升通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仍存在一定难度。

为了解决目前高校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缺乏企业工程实践经验的问题,高校通信专业应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将通信技术培训机构和企业引进学校,共同办学,利用培训机构或企业的先进设备仪器,再加上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到校上课,弥补学校师资缺乏工程经验的不足,学校的实践教学定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另外,高校可增加与通信专业培训机构或通信企业的合作交流,双方的教职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以全面培养更适应于企业生产的优秀人才为目的不断地进行实践教学的优化,从而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优秀企业主要从事通信相关的生产和研发,具有较丰富的核心技术和实践经验,但因为企业多以生产为主,因此,在通信人才的专业培训和周期培养方面较为薄弱。学校通信专业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按照相关的要求为企业输送优秀的通信专业人才,与此同时,企业能够为通信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远程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并通过网络平台快速、及时传达生产和科研过程中的信息,双方的核心科研成果和其他资源得以共享,教育培养质量也因此能够获得更让人满意的结果。

篇8

关键字:智能巡检; 作业指导书; 射频识别

随着IT技术综合应用,带宽电力通信网络不断扩大规模、发展较为完善的通信专网技术,该技术也是带宽电力生产中的重要支撑网络技术,它与带宽电力生产调度网络有着极密切的联系。带宽电力通信网能否安全稳定的运行,是为提高检修效率和检修管理水平,运用对射频识别自动识别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技术现状及应用情况进行调研,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带宽电力通信检修系统[1]。物联网是运用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GPRS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新型自组织拓扑结构。

1物联网应用在变电站设备巡视中的基于重要性与稳定性研究

随着我国国民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对电网能源的依赖性也逐渐提高,同时对国家电网中的带宽电力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融合,提出大规模物联网应用于射频识别技术与掌上电脑PDA智能采集技术应用等现代通信网络技术融合与共同实现监测巡视带宽电力数据的现代化、信息化、规范化[2]。由于科技技术的各种先进的控制、监测设备快速发展应用在智能变电站内。为了进一步加强物联网应用在变电站的设备巡视及缺陷管理是提高物联网在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和有效地为评估设备状态、确定合理的运行方式、及时安排检修提供可靠、详细的数据副本技术处理。

2大规模物联网应用在物联网应用在变电站设备巡视中的基于发展现状研究

2.1物联网应用在设备巡视研究。定期巡视是运行值班员对管辖的物联网应用在变电站进行设备日常巡视,运行班长定期对管辖下各物联网应用在变电站进行全面巡视检查。特殊巡视是在遇到气温骤变时,高温、浓雾、大风、雷雨、洪水、冰雹、降雪和设备过负荷或带缺陷运行期间及之后,设备发生了事故、障碍或异常,开关切断过短路故障或有穿越性故障之后,物联网应用在变电站担负特别重要的供电任务时所增加的巡视。夜间巡视是主要是在设备重负荷运行或在浓雾、阴雨天气时进行,巡视的目的主要是检查设备接头有无过热、发红、大活现象,绝缘子表面有无闪络、弧光等现象的发生。检查性巡视是由运行班长、专员或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组织进行,其目的是为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检查指导运行人员的工作,并对有疑问的缺陷进行会诊分析,这种巡视应形成制度,既要有一定的周期性、灵活性融合设备实际情况随时组织进行。

2.2物联网应用在设备巡视主要内容研究。物联网应用在主变压器音响、油位、油温是否正常,外壳是否有清洁,有无渗漏油,瓷套管有无破损,气体继电器应充满油,防爆管有无裂纹,冷却系统是否正常。物联网应用在所有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油断路器等充油设备有无渗漏油和瓷套管破损现象。物联网应用在所有高压的电气设备搭接点是否有过热或放电现象,熔断器熔管或熔丝是否完好正常。物联网应用在全站继电保护装置、直流充电机、蓄电池组、通信和自动化系统、防误闭锁装置以及全站工作照明系统和事故照明系统是否正常。

2.3阻碍物联网应用在变电设备巡视质量研究。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不够。很多规章制度只是挂在墙上或存在文件里,并没有逐条落实,因此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巡视路线不清晰。物联网应用在巡视路线图指定的不合理,极易造成巡视设备不到位。同时由于物联网应用在变电站改扩建,设备技术改造和新设备投运没有及时修订巡视路线图以及设备场地巡视路线标志脱落,方向指示不明都会造成设备漏巡。巡视设备时重点不突出。物联网应用在变电站内设备众多,占地面积大,巡视时间长。每次巡视都执行相同的内容而不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负荷情况、天气情况而调整巡视重点。这样降低了运行人员对设备某些细小变化的判断和反应,从而大大降低巡视时发现缺陷的几率,例如夜间的熄灯夜巡,比白天更容易发现接头发热、绝缘放电等现象。思想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物联网应用在运行人员对设备巡视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对每次巡视检查就是例行公事,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倦思想。应该发现的问题也就发现不了。有的运行人员为了省事有意抄近路缩短巡视路线,漏掉一些设备巡视,特别是在高温、寒冷、大风的天气。技术素质需提高。随着我们的带宽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不断有新技术和新设备投入运行。同时不断有新人加入到工作中,因此,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非常迫切。实践证明技术素质高运行经验丰富的人巡视设备时发现缺陷的几率高。而新参加工作和运行经验低的人发现设备缺陷的几率低。人员的生理状况以及心理和精神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巡视设备的效果。如感冒时嗅觉不灵敏,设备故障时发出的焦味不能发觉。还有巡视时精神不集中,不能仔细的观察设备的每一个部位,并运用听、闻、看的方法发现设备故障。

3大规模物联网中的基于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研究

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运用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运用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电子标签是由耦合原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设备上标识目标对象;读取器是读取标签信息的设备,一般采用手持式。射频识别标识系统将特殊的信息编码写入电子标签,标签被粘贴在需要识别的资料上。当电子标签进入磁场区域后,接收的读取器发出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读取器读取信息并译码后,送至中央信息采集系统进行相关处理,实际应用中往往还需要其他软硬件的支持。

4大规模智能物联网应用中的基于变电站巡视系统信息数据库应用研究

巡视系统的信息数据库的建立采用目前在数据库市场上占有主要份额的Oracle数据库作为数据服务的主要工具。首先将每个物联网应用在变电站的每个单元的每台设备均赋予一个ID号作为身份识别象征,这个ID号不可以共用,具有唯一性。由运行人员运用终端机访问巡视管理系统,提前在系统中定义巡检性质和巡视模板,包括正常巡视、夜间巡视、特殊天气巡视等巡视任务。巡视模版中应包括各站的设备,并可以运用PDA识别,同时扫描至相关设备时,PDA能体现相关设备的ID号和其它基础信息,巡视当天根据要开展的巡视类型在巡视系统管理网络下载巡视任务,包括物联网应用在变电站设备巡视顺序、设备台帐、巡视项目、巡视人员等内容,巡视人员根据下载内容逐步巡视,运用PDA记录巡视中发现的缺陷并暂存,带全部巡视完毕后,将巡视结果运用终端机回传至巡视管理网络。

5结束语

变电巡检系统应用改变带宽电力巡检的传统模式实现信息化技术规范信息采集,建立巡视项目库和缺陷库的标准化,为物联网应用在变电站向实现数字化管理的目标和电网安全运行保障性。

参考文献:

[1]艾费科(美).数字信号处理实践方法(第二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篇9

[关键词]通信工程;质量管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P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191-01

引言

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是集工程科学技术与管理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不仅增强了通信网络的技术水平,而且为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奠定了基础。针对不同通信工程项目在功能和使用上的不同,因此其质量管理也有所不同,通过质量管理将通信工程项目在经济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等方面有所提高,为整个通信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进我国通信企业取得长足的发展。本文根据当前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具体研究,提出了加强该项工程的质量管理对策,使得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具有现实性意义。

1.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通信工程建设中,基于通信系统、通信技术以及通信网络等多方面,通过对信号处理以及信息传输,来实现通信技术与设备的设计、制造以及运营等。该项工程的特点表现在:专业人才的特殊性、工序的连贯性、管理的风险较高性、质量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加强对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十分有必要。

1.1 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在通信行业中,尚未形成一个固定和统一的行业项目管理标准,仅仅采用一些基础的工具,工程项目在运营过程中,由于管理层及员工对项目管理缺乏管理经验,造成通信工程项目效益大大下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通信工程项目在运营及建设方面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及方法。管理人员简单的对项目进度进行安排,缺乏科学的决策,另外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各部门之间缺乏联系,以及完整的管理理念,在质量管理方面尚未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及社会价值。(2)缺乏统一管理方案,使得项目之间操作程序不规范,职责划分不明确,给管理带来了阻碍作用。(3)项目的质量管理中缺乏风险控制和项目建设保障,给管理增加了难度;(4)缺乏对项目全过程的管理,且各管理层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造成整个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责任划分不明确,给管理带来不便。

1.2 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笔者通过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归纳并总结到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具体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人、材料、机械、方法以及环境;其中在人的因素方面,主要涉及项目经理、工程监理人员、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每一类人对整个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为了提升质量管理效果,避免人为因素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充分调动人在质量管理中的积极性;材料因素,主要要的是器材,当出现“三无”产品时,严重影响质量管理;机械设备因素,在投入工程使用之前,各种专业机械设备必须要做好检验,确保质量。一旦发现设备有问题的机械,必须停止使用,避免造成对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方法因素、由于在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方案和统一标准,很有可能造成质量问题,在方法或者是技术方面的失误,最终影响质量管理效率;环境因素,由于通信工程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流动性大等特点,因此不同环境都会给该项工程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施工人员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环境采取针对性措施。

2.提升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对策

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为确保整个工程质量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目前,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问题直接影响着整个通信行业的发展,笔者通过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归纳并总结到一些提升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对策,通过加强对质量管理与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2.1 加强对工程重点环节的控制

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中,重点的环节包含:(1)人员控制,进一步强化施工人员的思想意识,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严格杜绝无技术资质,以及违规操作的行为,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考察与控制;(2) 材料控制,对材料的购买、验收以及技术等全面进行控制,避免由于材料的问题影响其使用性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3)机械设备的控制,一方面,根据不同技术及方法,选择合适的设备,另一方面要以规章制度严格控制,确保机械设备正确使用,并做好设备的维护及检修工作。(4)方法控制,监理人员要根据施工设计,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确保整个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5)环境控制,加强在施工期间的现场管理,做到文明施工,严格杜绝违规操作行为,确保施工程序合理,提高施工的安全性,进而促进通信工程项目高效进行。

2.2 从不同阶段加强质量管理

分别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加强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具体:事前控制,依据施工图纸以及施工技术,考察施工地形,之后制定完善的措施,并加强项目的人力资源配置,完善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制度,为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事中控制,针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将其控制落实到整个过程中;事后控制,项目经理要做好工程验收工作,对整个工程进行全面的质量考核评定,待审核通过后,方可将项目移交给其他单位。

2.3 从质量控制方法中提升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针对通信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加强质量控制,通过对相关技术文件、报告的审核以及施工现场采用的方法等,检查并审核施工方案,施工项目图表,施工质量等,严格控制整个过程。一般对于施工现场的检查和管理,必须对各个工序以及操作的质量进行不定期或者是追踪检查,具体勘察现场,严格控制通信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严把质量关,进而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

2.4 完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

基于通信项目质量管理具有复杂性以及系统性,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建立全过程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通信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人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方法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提高,能够进一步确保区域内外通信网络技术水平的正常使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且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中通信企业的正常生产与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通过加强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来实现社会的稳定及健康可持续发展,并且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书成. 刍议公路工程项目业务如何加强项目建设管理[J]. 黑龙江科技,2015(03).

[2] 鄢华. 浅谈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的质量管理方法[J] 通信世界,2015(03).

[3] 李立高. 通信线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组织过程资产”建设内容研究[J].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

篇10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

1 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状况

1.1 在开发领域的限制

很多企业进行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主要是为了自身企业的发展,这造成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且各行业间并未形成充分的交流与共享,导致数据获取存在着较多困难,难以实现对现有数据的充分利用。

1.2 缺乏专业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人才

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的培养与塑造,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且很多企业无法对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员支持,更是缺乏必要的素质培养工作,导致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行业缺乏充足的智力支撑。

1.3 技术应用存在较多漏洞

虽然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环境下得到了普遍应用,且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技术操作的复杂性,导致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巨大漏洞,而影响了其性能的充分发挥。

2 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趋势

2.1 智能化

在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软件的功能越来越智能化和全面化。计算机软件技术中的特色代表是人工智能,即自身具备学习能力、推力能力和逻辑能力,是对人类智慧的吸收与借鉴,能够模仿人的思维开展工作,通过对大数据信息的有效整合与搜集,从而做出正确决策。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和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普遍融合,如苹果手机的智能语音助手Siri。未来时间内,计算机软件技术将会在商业、信息学、社会学等领域得到普遍应用。

2.2 网络化

在大数据环境下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在未来时间内,计算机软件技术将会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并融合进入蓝牙技术、网络技术等,构建新型的网络系统,从而扩大通信网络,实现对数据信息的迅速推广。在计算机软件技术中,用户以无线设备来进行网络访问,从而获得自己所需资源,迅速了解世界。互联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显示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独特价值。

2.3 大众化

任何技术都要和人类社会产生普遍联系,而计算机软件技术只有被人类所使用,才能发挥出自身的内在价值。因此,在未来时间内,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的大众化将是必然趋势。现今计算机软件技术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比如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家具等,可以根据人类的具体需求,而改变自身的功能。而这样的技术运用,在很多大城市已经获得了迅速普及,在未来时间内已经显示出明显的扩大趋势。

3 计算机软件技术在大数据中的应用

3.1 信息通信

通过IBMSPSS预测分析加速器软件在企业信息通信中的广泛应用,能够对不同的企业和用户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从而有效降低用户的成本。与其他IBMSPSS企业预测通信网络分析加速器软件相比,XO预测分析技术加速器有着更为完善的预测分析功能,实现了对用户行为的准确分析和估测,总结得到了用户的实际使用和行为报告。XO预测分析技术加速器能够对于信息预测通信行业的运营管理发展情况和数据进行准确分析,检测到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降低了企业和用户的成本和流失率。另外,IBM企业自主研发的XONETEZZA预测网络分析加速器系统为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通信的数据量飞速增长,提高了企业计算机通信软件技术对信息通信数据的准确划分与整合水平,分析得到了用户的信息通信行为发展趋势及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为企业用户或者信息通信行业组织提供了相应的数据分析服务。

3.2 商业运营

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在当今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技术,在商业经营运行的整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应用到各个环节中,进而能够为企业和用户带来一定的帮助。在计算机企业对用户的信息采集和运营过程中,技术信息管理人员可以合理掌握和应用相关的信息技术,进而合理设置临时信息管理平台,能够便捷采集和处理用户的信息,同时还可以根据企业和用户的需求开展多功能的信息服务。因此,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推动商业经济的发展,保证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3 数据分析

在信息化时代,社会运转产生了大量的数据,给企业查找数据和分析数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捕获和分析信息的准确性,企业在生产和运营的整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及时分析和了解客户的需求等相关信息和资料,还需要及时查找之前与其他客户进行合作的产品等相关信息和数据,通过及时处理和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制订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和合作方案,促进了企业业务的正常顺利开展。对于企业的研发环节,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数据库及时调研当前产品市场的情况,帮助明确企业产品市场研发的方向和策略。在产品销售管理环节,计算机和软件技术开发人员可以及时分析以往的销售量,查找出产品销售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而帮助企业改进产品销售策略,提高产品销售利润,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4 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发展的对策

4.1 拓展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领域

1 )企业要改变闭门造车的想法,根据大数据的发展优势,做好企业运用、通信与管理方面的开发研究,以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撑,同时,企业间也可以强化合作,以共享相关数据。

2 )近年来国家对计算机行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发展机遇,打造计算机软件技术产业园区,以集合优秀人才进行研究与开发,促进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提升,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从而实现技术质的突破。

4.2 重视计算机软件技术安全性能的发挥

在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软件技术虽然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其具体应用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巨大的安全威胁,比如黑客、病毒等对计算机安全的侵袭。因此要做好安全技术防护,创新防火墙设计,对一些具有高度机密的软件进行多重加密,避免资料与数据的泄露;同时,要构建完善的计算机软件系统,通过测试不断修补漏洞,以实现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操作性和实用性的迅速提高。

4.3 注重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

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政府、企业和学校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1 )政府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并对相关行业进行人才培养奖励,以调动企业和学校培养人才的积极性。

2 )企业要做好培训工作,通过技术培训和人才培训,并定期举办讲座、交流会等,帮助员工认识到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3 )学校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增强社会实践,通过课堂实训、企业实习等活动,让学生深入掌握计算机软件技术,以为社会培养全面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虽然大数据在中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但目前的整体水平已经有了显著提升,也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巨大挑战,它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根本上促进了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通信工程的质量作为整个通信企业的关键,从通信工程开工至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都贯穿了技术管理。强化通信工程技术成本、技术人才以及光缆数字化的管理,确保通信工程的质量,从而保障技术和经济、质量和人才的协调发展。现阶段,通信工程领域的技术管理是在现代通信市场的发展基础上,对整个通信工程的技术、人力资源以及成本等诸多方面进行有效地管理控制,按照行业有关规范对通信工程技术进行有效地协调。我国通信工程领域的技术管理路径包括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通信光缆的数字化管理,通过强化通信工程成本控制,合理调配所有的资源;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对通信工程领域的技术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强化光缆的数字化管理,保证光缆线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1]。

1.1成本控制

通信工程领域的成本控制,要求联系实际情况、通信工程线路运行的具体条件和其他的气象状况等,制定最合理的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全面降低该通信工程的技术成本。全面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强化技术培训,严格遵循有关的施工准则,利用安全有效的防范方案。在通信工程开始施工前,清理沿线交叉跨越的施工现场,补偿沿线的厂房征收与民房征收等。此外,通信工程的技术人员还需要掌握相关的施工工艺,以此降低该通信工程的返工率,结合相关设计方案进行工程施工,对于通信工程的施工进度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合理地调配所有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等。

1.2培养技术人才

通信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通信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这使得通信行业出现了人才供应不足的问题。通信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求人才具备扎实的通信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2]。

1.3光缆的数字化管理

光缆是整个电力通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光缆线路的稳定畅通对整个通信工程造成直接的影响。现阶段,光缆线路包括了:“8”字型、OPGW、ADSS这三种,由关断机与光缆线路共同组成完整的光纤通信网络,为我国城市电网调度的自动化、视频监控以及城区配网的自动化等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基础。对光缆进行数字化管理,把所有线路名称、光缆类型以及杆塔标号绘制成完整的CAD图纸走向图,并载入至管理系统中,为缩短故障抢修时间提供技术支持。

2通信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通信工程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而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国内信息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在我国通信工程领域缺乏了专业的优秀人才,产业的发展基础不够稳定,这些均对我国通信行业的市场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此外,通信工程技术的市场发展趋势更加宽频化,容量逐渐扩大,通信距离逐渐增加,同时还能够实现多用户的实时通信,高效灵活,保密性较强,笔者结合通信工程技术的市场发展情况,总结了通信工程技术今后的趋势发展[3]。通信行业是由通信服务行业以及通信制造业这两个部分组成,然而现阶段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网络不完善,主要利用网络技术运营来完成通信服务。因为我国现代通信已经发展成衣数据传输为核心,利用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系统完成数据的传输成为了通信工程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一项主要技术。电信3G网络的普及应用,以及4G网络的高速发展,为通信有关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例如三星、摩托罗拉等国际大型制造企业投入中国生产。这也说明中国通信制造行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通信工程面临着庞大的信息量,信息员的类型在逐渐增多,所以大容量以及宽频带的传输技术将会成为通信工程技术的另一个发展趋势。由于光纤频带非常宽,能够传输十亿路电话,因此在节约成本以及提高效率方面起着较大的作用。光纤通信的核心是节点光的交换技术以及高速光的传输技术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求对下一代光传送网的核心技术进行深入性研究。从技术的发展趋势方面而言来看,WDM技术将会朝着更高信道速率、更多信道数以及更密信道间隔等方向逐渐发展[4]。

3结论

篇12

由于柳市的低压电器产业群内大部分企业的产品面向低端用户,并采取低价策略参与市场竞争,使得产业集群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集群内企业数量过多,内部竞争激烈,原来享有的集群经济优势逐渐减弱。同施耐德、ABB和西门子等跨国企业相比集群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存在数量多,单价低,利润薄,以及产值低等特点。原因是始终跟在人家后面跑:当集群内的企业在完善第2代产品的时候,跨国企业以第3代产品占领高端市场,当第3代产品日趋成熟的时候,跨国企业已经开始在开发新一代产品。为了减小差距,突破发展瓶颈,如何从新一代低压电器产品上取得突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集群内企业普遍思考的问题。

一、新一代低压电器产品的特点

我国低压电器产品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3个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以模仿设计为基础研制的第1代标准化的产品;20世纪70~80年代,以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为基础制造的第2代产品;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跟踪国外新产品技术自行研发的第3代产品。如今我国的低压电器研发正在向新一代迈进。新一代产品具有如下特点:

(一)高性能

即对不同产品主要技术指标确定重点突破的目标,这些指标较第三代产品有显著提高。

(二)高可靠性

即从产品设计、材料选用、制造工艺、产品检测等方面综合考虑,提高产品可维护性,方便用户使用。

(三)电子智能化

由于计算机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处理速度越来越快、而价格越来越低,使得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商将智能芯片集成到低压电器产品中,形成智能化的低压电器。如智能断路器、智能热继电器、智能接触器、智能电动机保护器等。与此同时,计算机芯片控制系统代替由电气—机械元件组成的系统,已是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主流。

(四)模块组合化

将不同功能的模块按不同的需求组合成模块化组合电器,是当今低压电器行业的发展方向。新一代低压电器模块化程度大幅提高。主要表现在产品模块化部件将越来越多,产品功能不断扩展,模块安装与调换更为方便,各类模块标准化、通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某些模块从不同电流等级到不同产品均可以通用。

(五)可通信网络化

新一代产品除实现多总线通信外,还能直接与工业以太网连接。在某些特殊场合可采用无线通信。产品通信协议、产品描述将更加透明,更加规范,不同公司产品在网络中互换更为方便。

(六)绿色环保

一方面,新一代低压电器主要材料的选用应满足环保要求,并符合欧盟二个指令要求。另一方面,电器寿命终了时大部分材料能回收,要求电器产品从设计、生产、使用、回收都要考虑是否影响生态环境。

从以上的特点可以看出:高性能、高可靠性和模块化需要加大行业内技术投入得以实现。产品的电子智能化、可通信和绿色化需要行业间的大力协助才能得以实现。

二、基于产业集群实行供应链管理势在必行

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产业集群由一大批相互竞争和相互联系的产业和企业实体成员组成。产业集群的结构还向上下两个方向延伸至供应商和销售渠道以及终端客户。产业集群具有网络化、文化同一性、地域性、明确分工等显著特征。即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拥有相同历史、文化和传统的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不仅包括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生产服务供应的企业,而且包括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等。同时,侧面可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技能与技术培训机构、行业中介组织以及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的生产企业,从而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与产业相联系的网络体。

篇13

【关键词】通信;资源管理

随着通信业的发展,通信运营商正在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转型包括网络、业务、客户服务、增长方式和管理的转型。在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过程中,网络结构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下一代网络迅速发展,面向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等综合业务的开放式网络架构。相对于传统业务,综合信息服务的特点是业务和网络的分离。在这一背景下,新的业务种类和丰富多彩的增值服务将大量涌现。业务实现链条上各个环节主体之间相互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将伴随着这一特点而出现。然而,网络始终是运营商的基础性资产。个性化、多样化的用户需求最终需要网络来实现。网络资源管理面临迫切改造的需要。

一、这是网络转型的需要

新的网络技术的不断涌现,要求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能用统一的数据模型满足现有和将来出现的网络的建模。在向下一代网络转型的过程中,网络的融合是一个大的趋势,专业网络的界限逐渐模糊。这就要求网路资源管理从应用上支持从各种不同的入口(如客户、服务、资源等)获得全程全网的、端到端的资源视图。

下一代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管理范围将不仅包括传统的通信网络设备如交换、传输、数据设备的管理,对于提供业务层服务的主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等IT设备以及其上运行的应用都将成为重要的网络资源。而对于各种服务器及应用的资源管理模式与传统的通信设备的资源管理模式有较大的差别,例如面向内容服务的IT设备及其能力的管理。

传统的面向物理连接和逻辑电路的资源调配模式将逐步向能够面向带宽和处理能力分配转变。服务等级的不同,其资源配置和管理的策略也不同。而且服务策略的调整将影响到客户及其资源的配置。这就要求资源管理系统能够支持可以区分不同服务级别的更为灵活的资源调配策略。

二、这是业务转型的需要

业务层和控制层的分离会使得新业务和新产品推出的速度加快。如何在细粒度的资源层面上进行资源提供能力的封装,以实现快速满足前端业务开通需求,成为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

下一代网络和业务对业务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动的、可以分等级的服务保障对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是端到端的资源视图以及资源与客户的关联。

三、这是运维体系架构转型的需要

随着通信业的网络转型,新的网络技术如3G和软交换的引入使得传统的本地网的概念逐步淡化,省级和大区制的网络和业务管理模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运营商在自身管理上会要求更为灵活的服务区域的划分;网络运维外部的趋势将可能导致合作伙伴(即外包厂商)来管理运营商部分的网络资源;业务价值链的复杂化,也会导致更多业务的开通可能会跨运营商、合作伙伴。这些就要求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在应用上具有更为灵活的分区(权限)管理的能力。

四、这是向企业级基础数据应用与支撑平台转变的需要

网络运营成本的压力要求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对资产管理、成本分析和网络优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企业级数据支撑对于资源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数据的准确性以及资源配置结果的自动网络激活对于快速高效的客户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如何处理好网络资源管理与网管之间的数据关系,也是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核心应用逐步转向支撑业务开通,从而变成为一个对实时性、稳定性要求非常高的一种系统。这种变化与全专业网络资源管理及省集中的趋势结合在一起,就对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性能、灵活性、可配置性、二次开发支持、操作系统及软硬件平台支持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为适应通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型思路,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应支撑如下业务目标:

1)实现全专业网络资源和信息服务资源的管理

资源管理系统应实现对全专业网络资源和信息服务资源的集中、综合管理,对资源从设计到退网的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

2)面向前端,支撑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

为市场售前、售中环节提供方案设计、资源配置等功能,提高服务开通响应时间。

3)建立面向产品的资源服务目录

支持建立灵活的服务目录,对外封装资源提供能力,实现与产品目录的对应,有力支撑市场营销。

4)支持以客户为中心的运维思路的转变

建立资源、服务与客户的关联关系,提供客户资源视图,支撑面向客户的差异化服务。

5)支持新技术网络的引入

适应新技术网络层次扁平化的调整,管理NGN软交换、3G等新技术网络,快速支持基于新技术网络的业务开通。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业务目标,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下技术目标的实现:

1)统一的数据模型

统一信息模型,规范数据定义,保证数据在企业范围内的共享。

2)可扩展的技术架构

遵循分层和复用设计理念,按照组件化、策略化设计原则,建立数据与应用相分离、应用与策略相分离的技术架构,支持新功能的快速开发。

3)有效的系统集成

规范系统集成接口,支撑应用系统间的有效互联。在进行系统架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原则,从而有效地支撑前端以及适应新业务、新网络的发展:

松耦合性:资源管理系统系统是一个整体系统的含义是其功能的完整和完善。另一方面,资源管理系统系统的各子系统建设也要符合松耦合性的要求。各子系统界限明晰,接口定义准确,可以按照标准进行替换。

全面性:资源管理系统系统是一个全业务、全客户、全渠道、全区域的支撑系统。

灵活性:资源管理系统系统是一个采用先进技术的灵活的系统,要求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系统设计,业务流程应能够根据各地的实际业务流转情况进行调整。

可扩展性:资源管理系统系统是一个可扩展的系统,当新的业务出现,通过系统事先设计的规范的业务增加接口,保证新增加业务时,无须对系统的整体框架进行改造,以保证系统能够灵活地进行扩展。

接口规范性:资源管理系统系统是一个接口规范的系统,应统一定义与外系统的接口规范,保证在规范的要求下,提供各相关系统的规范的统一的客户资料,并能够共享其它系统的数据。

篇14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管理

一、物流信息化的意义

(一)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物流信息化首先要对物流活动中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信息共享将超越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的边界、企业的边界,使得供应链上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根据充分的信息来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市场定位,进行规范化的运作。

(二)流资源的整合

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物流的很多技术手段是停留在设施能力和设施水平的提高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特别是供应链形成以后,更重要的不是单一的设施水平的提高,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把资源整合到一起,来提高整体的运作效率,也就是说,信息处理的能力和信息管理的能力决定了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决定了对顾客提供高效率高水平服务的能力。

(三)多重价值的实现

1.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与普通的制造类企业不同,物流企业的业务承接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体现出很强的非计划性。在项目接单后,又体现出极强的计划性,即整个项目必须遵循作业规范,一丝不苟地按规范执行,信息管理能力最直接地体现着一个现代物流企业的项目实施水平。任何一个物流企业随着业务的发展,一方面信息流涉及的领域和地域不断扩大,而另一方面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对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企业落后的信息管理手段与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之间矛盾的唯一途径。

2.体现在物流企业的经营需要。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逐渐开始注重服务和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要素就是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客户需求信息获取、支持、反馈和交易的电子化;实现售后服务的自动化和长期化,从而保证长期而稳定的客户资源和利润空间。现代物流企业要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向客户提供及时快速的仓储、配送等专业服务和实时的货物跟踪服务等个性化信息咨询服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3.体现在物流企业物流合理化、物流效率的提高。物流信息化使物流企业接受订货和发出订货更为省力,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并防止发货、配送出现差错;使库存适量化,提高了资金利用率;缩短了从接受订货到发货的时间,提高订单处理的精度,提高搬运作业效率和运输效率;使物流合理化———物流一体化系统成为可能,而物流一体化系统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

二 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

(一)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太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总体运行质量不高,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我国物流活动的运行效率太低。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和发达国家相比,一直占据高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大约在10%左右,而我国已接近20%,约是发达国家的两倍。究其原因,物流信息化建设缓慢,物流信息沟通不畅首当其冲。据调查,在现存的物流企业中,以中小企业居多,它们规模小、资金少,由于本身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发展物流信息技术,再加上少数企业管理者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意识相对薄弱,这就直接导致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滞后,制约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二)基本的物流信息技术运用滞后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物流信息技术提供的良好平台,基本的物流信息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且运用较为广泛。比如条码技术,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条码技术在物流活动中的运用率已基本达到100%,但在我国,相关数据显示,只有大约25%的企业储运单元和货运单元有条码标志。另外,由于开发成本较高,且很多企业本身的信息基础较差,导致RFID(射频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十分有限。

(三)专业化物流信息技术人才欠缺

专业的物流信息化技术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也是制约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当前,许多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仓储和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其员工的思想认识、学历以及知识结构都还停留在传统物流发展的阶段,这离现代物流对专业化物流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急需培养一批既懂物流管理又掌握较高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三 推进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物流企业不但要把货物送到用户手中,而且还包括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等。物流企业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要求物流体系必须采用信息化运作方式,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即时传递,货物的自动识别、分拣和跟踪,以及生产、仓储、运输等各环节的协调。随着物流业地位的提高,它在国民经济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表现,物流活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使得物流信息化问题变得十分迫切。物流必须尽快实现信息化,提高自己的效率以适应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否则就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一)健全体制,转变观念,为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平台

企业物流信息化实施的成功与否与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流程、资金投入等很多因素有关,其中体制和观念是最主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管理者不仅要在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更要完善相应的制度来促进信息化工作的进展。其次,企业管理者观念转变也很重要。信息化必然带来流程的标准化,企业管理者应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将标准化带来的短期损害降到最低,否则,标准化就有可能损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管理就会进入“死胡同”。

(二)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障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物流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但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利用网络飞速发展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障企业物流信息安全、稳定运行已迫在眉睫。在 进行信息化建设前,企业应有明确的规划,确保物流软件系统的规划安全性和运行安全性。一方面,应从战略上考虑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进程,不仅要考虑物流软件系统的实用性,而且还应注重其前瞻性和可扩展性,给将来物流业务的发展预留空间;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运行过程中本身应有强大的安全防范措施。除从用户鉴权的角度保证使用者具有合法的身份和权限外,还需采用防火墙和VPN等技术,以保证数据安全[3]。

(三)加大对员工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为企业物流信息化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物流信息化的顺利实施是在物流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发现、解决并处理问题,逐步进行优化而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强有力的信息技术人才是企业物流信息化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但相关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时间。因此,短时间内就保证物流信息系统非常完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企业物流作业网点多,为保证每个信息环节都畅通,一线操作人员应时刻保证规范操作,这样才能促使信息化管理平稳接入。标准化的信息化引入必然需要改变员工传统的作业方式,所以,企业员工对信息化的了解和自身网络技术操作业务素质的提高对物流信息化的成功实施意义重大,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才能保证日常工作的平稳运行。要保证物流信息系统的平稳运行,就必须加大对员工信息技术培训的力度,使之成为专业化的一线操作人员。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物流信息化系统

企业的物流信息化要以物流业务需求为前提,不仅考虑企业内部的物流体系,还要考虑与整个供应链的衔接,要改变“大而全”的传统思想。不少企业一进行信息化建设就什么都想上,既不切合自身实际,也不注重市场需求,往往引发一系列问题,看似非常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无法正常运转,不仅浪费了大量资金,而且建设物流信息化的初衷也难以实现。判断物流信息系统的好坏,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应用效果。有的系统可能非常适合这个企业,但放在另一个企业身上却完全行不通。只有企业使用量身订制且符合其物流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系统,才能真正实现物流信息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物流信息化系统进行改进,物流信息化才能完全发挥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物流活动服务。

四 结语

物流信息化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而物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总之,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及时而准确地掌握各种信息,调动自己的可用资源,构筑起一体化的信息网络,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 石军刚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及途径分析[J] 中国商贸 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