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内容范文

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内容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内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内容

篇1

[关键词] 高血压健康教育;自我管理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据研究报道,在所有高血压患者中,只有约30%患者的血压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提高高血压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自我管理是指在应对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症状、治疗、生理和心理社会变化,以及做出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即在医务人员帮助和支持下,慢性疾病患者个人承担一些预防性和治疗性的活动。高血压控制率较低的原因包括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服药依从性差、缺乏高血压相关的治疗以及检测的知识等。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以及治疗效果的影响。作者通过在体检过程中对76名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标准:①符合1999年WHO国际高血压联盟高血压诊断标准;②年龄在30~70岁。排除标准:①排除继发或恶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②排除伴有严重心、肾、肝功能异常或其他躯体疾病患者。根据入组与排除标准,共有76例参与本次调查,男45例,女31例,年龄36~67岁,平均(52.26±10.15)岁;文化程度:大学30例,高中26例,中学及以下20例。

1.2方法

本组患者在干预前均采取常规慢性病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管理,干预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辅导。

1.2.1采用健康教育方式

①利用患者在等候体检的过程中,通过发放高血压自我管理手册以及护理人员现场答疑、咨询指导的形式实施自我管理教育。

②由内科主治医师、主管护士和患者成立自我管理小组。定期把这76名患者集中举办高血压知识讲座,内容主要是涉及高血压防治方面的健康知识。

③电话随访,对于外出和难以实现家访,或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复诊的患者,每周给予电话随访,内容同现场访视,了解血压控制情况及自我管理实施情况并详细记录,以备下次随访参考。

1.2.2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内容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是指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下,个人承担一些高血压相关的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本组病例实施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遵医服药: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越多,越容易配合服药治疗。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高血压病需坚持长期规则治疗、保健、护理的重要性,需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不擅自停药、改药,以免发生停药综合症。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是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

②饮食管理:合理饮食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对预防并发症也至关重要。本组病例因为是机关干部人群,在外用餐的机会较多,对饮食也不是很注意,在干预前只有32人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饮食。首先,要限制食盐,指导患者限制盐的摄入量在3~5g/d;其次,进食低热、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饮食,忌食动物内脏、蛋黄,多食蔬菜,水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餐。多食高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屏气大便,诱发脑血管疾病。最后,要戒烟限酒,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③运动康复管理:高血压患者要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自己的血压及症状合理地进行运动。运动不宜剧烈,建议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为宜。避免因剧烈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进一步升高而导致脑血管意外发生。

④情绪的管理:不良的情绪也是高血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诱因。因此,情绪的管理是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教会患者识别自己的心理反应、寻找应激源、有效应用心理防御机制稳定情绪。

⑤自我监测:高血压患者除了合并严重的并发症需住院治疗外,其余时间大多居家,所以学会测量血压或者定期到医院或社区监测血压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教会患者测量血压的方法,并根据测量结果,有效地做出评估和判断,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 结果

电话随访6个月后,患者的自我管理状况对比见表1。

3 讨论

有效的高血压管理,既是控制高血压病这一最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要求,更是预防冠心病、脑卒中发生的主要措施。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人数众多,而基层专业防治力量相对薄弱;且往往只强调医生对患者的单向管理,只能做到单一的血压测量和简单降压药物应用,很难做到综合防治与个体化治疗的要求。健康教育简便易行,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本研究就是利用患者在等候体检的过程中,或者定期组织知识讲座,通过多种形式实施自我管理教育,易于让患者采纳。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6个月的各项评价指标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电子健康档案高血压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2-0102-02

21世纪的中国慢性病是一个不断增长中的问题。以高血压为代表的一组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公共健康水平的重要问题。2006年调查显示,我国35~74岁的成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已高达27.2%,而控制率不足10%。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由其引起的死亡约占心脑血管死亡的30%~40%,导致的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可高达人民币100亿元。由此可见,新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强调,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日益增长趋势的关键。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是高血压社区综合管理的措施之一。现将上海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电子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管理作用,分析研讨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象为上海古美社区卫生服务站辖区的高血压患者,自愿参加高血压健康档案管理,承诺配合医生工作。随机抽取160名患者作为调研对象,160例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其中男80例,女80例,年龄35~74岁。其中35~45岁10例,46~55岁47例,56~65岁63例,66~74岁40例。1级高血压75例,男40例,女35例;2级高血压60例,男30例,女30例;3级高血压25例,男15例,女10例。同时选取院医务人员(管理层人员、医务人员、防保人员、团队人员)160人一起进行调查问卷,从不同层面来分析电子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

1.2 方法

1.2.1 健康档案内容采用上海市统一的健康档案格式,由首诊医生推荐,在患者自愿的原则下,为其建立健康档案,一般项目有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等,病史部分按照S、0、A、P格式书写,包括一般情况、高血压病史及目前相关症状、伴发的其他慢性疾病、家族史、不良嗜好、饮食习惯、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高血压的分级及危险分层等。确定治疗方案时,综合考虑患者有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制定相应个性化的治疗目标。建档后每月上门随访或电话随访1次,指导患者用药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每次随访情况均记录于电子健康档案。

1.2.2 问卷调查对在我院建立高血压健康档案的患者160人进行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涉及高血压的基础知识,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高血压的自我管理以及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建档1年后再次回答问卷内容,评估、比较两次调查结果。同时对古美社区卫生中心我院医务人员(管理层人员、医务人员、防保人员、团队人员)160人进行问卷。内容涉及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后对医务人员是否有益,是否提高了其工作效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用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别(P<0.01),见表l。

2.2 血压控制效果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有显著的差异。 160例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优良48例(30.0%),尚可66例(41.3%),不良46例(28.8%),160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71.3%。

2.3 治疗费用

建立健康档案前后治疗高血压的年均费用间的差异。建档前.社区患者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费用为1428+289元。而建档后,社区患者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费用降为812+120元。建档前后,治疗费用间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

2.4 对医务人员的影响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前后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111例医务人员表示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使其对患者的病情更容易及时了解,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3例医务人员表示对他们工作有帮助,易于管理。只有16例医务人员表示对工作无任何影响。

3讨论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我国社区人群疾病逐渐从以传染病为主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而慢性病又是导致我国城市居民身心虚弱、残疾、死亡和医药费用大量支出的主要疾病[2]。国家对于慢性病的策略也由后端治疗前移,进行融合预防与治疗的系统管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慢性病防治是社区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3]。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是决定高血压并发症的最基本因素,高血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降低血压[4]。因此,提高血压的控制率一级预防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负担的关键措施。电子健康档案能使一级预防有效、规范地进行。其优点在于连续性、系统性、及时性、主动性,医生能全面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危险因素、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改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和医生互动性良好,治疗依从性高[5,6]。

本研究充分表明,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进入千家万户,应用电子健康档案,应用体检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电子健康档案,通过互联网进行综合干预,能有效地进行一级预防,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缓解其病情。这也要求社区医生必须定期开展家访,为患者测血压,详细询问、记录病情,及时为病人调整好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医务人员而言,电子健康档案不仅可以使医生全面掌握高血压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的全过程,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还有利于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

由于这项研究,我们也充分了解到目前高血压电子健康档案的不足之处:(1)未能做到全民建档;(2)社区部分居民不理解,不配合,影响了建档速度;(3)信息软件上仍有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未做成动态档案;(4)使用率不高。

高血压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慢性高发病,只有从多方面人手,综合治疗才能达到有效的降低血压、保持血压平稳的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对高血压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进行进一步完善系统化管理,才能更有效,更合理地做好一级预防工作,从而从实质上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降低了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雷松蕙,朱秀娥,李娉.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的体会[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 8 (5):12~13.

[3] 鲍勇.健康管理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基石[J].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

[4] ASCC高血压协作组.我国部分地区高血压登记调查及治疗达标研究[J].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5,10(12).

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64-01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高血压是一种重要的危险因素,直接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1]。同时高血压也是一种顽固性疾病,是目前全球公共卫生面对的重要问题。该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当中,并有年轻化的趋势。我社区在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对选取的高血压患者在常规社区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本次研究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服药的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辖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33例,年龄在4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岁,共有5~16年的病程时间,文化程度小学以上,7.9年的平均病程时间,所有患者均无语言、意识和理解等障碍,同时也未患有其他严重性疾病,全部都实施规范的的社区护理管理。所有患者均根据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高血压疾病。将两组在例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没有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实施规范社区护理和一般健康知识宣教。研究组:在规范社区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实施强化的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1.2.1.管理方式:由护士长统一管理,确定详细的管理方案和工作流程;对负责管理的护士进行统一培训分工:一名主管护师负责健康知识讲座,一名主管护师负责电话随访,其他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谁分管谁负责,责任到人。要求每两月进行一次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及座谈会,每月进行一次面对面随访;每两周至少测一次血压。

1.2.2健康知识指导

社区护士利用座谈会、随访、问卷等多种形式收集患者健康需求和社区护理要求。问卷自行设计,内容包括高血压的基本知识,用药情况,个人生活方式等进行摸底调查。然后针对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和健康教育需求确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我们对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总结、分析、评估,确定共性的健康问题和个性的健康问题。对共性的健康问题,通过定期开展的健康知识讲座、影像播放等形式开展;对于个性的健康问题,我们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相关危险因素,用药情况,和患者,包括家人的参与,共同拟定健康教育计划,开具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处方,进行强化性的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生活方式指导,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治疗的长期性,高血压用药指导以及注意事项,疾病发展预后以及治疗原则,血压自测指导等等,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了基本的认识,客观正确认识疾病,家庭成员也参与健康知识学习。

1.2.3.生活方式指导

1.2.3.1. 低盐饮食 社区给每个家庭发放盐勺一个,社区护士指导每个高血压患者的家庭详细记录:每袋食用盐开袋时间,用完的时间,每天的就餐的人次,倒掉的饭菜(倒掉食用盐的量),调味品等含盐食品的食用情况。算出每个家庭每天食用盐的量,及时进行指导。每人每日食盐量小于6克。

1.2.3.2.低脂饮食 社区给每户发放油壶一个;控制食用油的量,每人每天小于25毫升;尽量不吃动物皮和内脏;减少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多食含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等食物,如新鲜蔬菜多吃豆类制品、绿叶菜及鲜奶等含有较高的钾多钙食物。

1.2.3.3.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每周最少锻炼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预防便秘;保持心理平衡。

1.2.4.社区随访

社区护士定期入户随访,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用药情况,生活方式改变情况,制定目标的完成情况等,相关行为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根据每次随访内容进行健康结果评估,及时进行干预。

干预内容包括:健康需求及问题指导,制定相应的目标,开具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等;社区医生根据病情随时指导用药,从而将药物与剂量进行良好的调整,服药依从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1.2.5.血压测量指导 (1)为了避免血药浓度、血压计等因素的影响,测血压我们要求做到定人,定时,定血压计,测出的血压值及时记录。(2)血压自测指导及注意事项?。

2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通过x±s进行表示计量资料,并经t检验,通过x2检验进行表示计数资料,若P

3 结果

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之后的血压情况得知,两组患者经相关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后,其血压水平均出现明显降低的现象(表1),但是观察组相对于观察组,具有优势,比较其差异,P

4 讨论

目前,高血压疾病是社区居民中常见的一种高发病疾病,通常情况下,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同时该疾病极易让人们忽视[2]。因此,相关的社区医护人员对于高血压患者实行规范化管理,并结合健康教育,给予患者实施饮食指导、基本知识讲解等,让患者能够对高血压病有了系统的认识,能够正确客观认识自己的疾病,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服药依从性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防止和减低患者发生更多的并发症。

4.1首先,是健教护理人员对高血压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高血压患者通过系统的学习,对高血压疾病有了认知,社区护士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让患者了解了高血压病一旦确诊之后,必须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药物终身治疗。认识到非药物及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相关护理人员耐心进行血压测量指导并进行血压监测,从而将药物与剂量进行良好的调整,服药依从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4.2、高血压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社区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部分。经过调查,观察组的约20%家庭每天的摄盐量在10.0g左右;饮食搭配不合理;烟瘾难戒除等不良生活方式仍存在,说明虽然对高血压病有了认知,但养成健康行为习惯还需要高血压患者及家庭重视起来并积极配合,不断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4.3 通过强化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使我认识到社区健康教育必须深入,让患者对疾病有了认知,在认知基础上发生态度的改变,从而去培养其健康的意识和健康的行为,健康教育才真正具有意义。

总而言之,对于高血压患者,积极采用健康教育,在患者社区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患者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3]。

参考文献:

[1] 李文利.健康教育对门诊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3(20):45-50.

篇4

【关键词】高血压 个体化管理 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151-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逐年增加,而高血压病既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又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持续的危险因素。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疾病知识水平,改变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率,血压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于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13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一年的个体化管理,取得了一些成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0月-12月通过门诊及体检发现的高血压病人,符合以下条件者130例为调查对象,其平均年龄62.4岁,其中女71例,男59例,纳入条件为:①本社区常住居民;②年龄在35岁―75岁之间;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断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版诊断标准;④至少有一项可改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超重、吸烟、饮酒、缺乏运动、负性情绪、咸食等。

1.2 方法

1.2.1 所有管理对象在管理前后全身体检,内容包括:血压、血糖、心电图、尿10项、眼底检查、腰围、腹围、BMI。并填写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服药治疗,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填写标准:体质指数BMI23-25为超重,≥25为肥胖,根据最近12个月的乙醇摄入总量计算日均乙醇摄入量(g/d)乙醇摄入量男性≥30g/d,女≥20ml为过量饮酒;每日摄盐量>6g为咸食;吸烟,现在吸烟;不愉快情绪:焦虑、愤怒、恐惧、沮丧、悲伤、不满、忧郁、紧张等,有以上情绪者称为负性情绪;适量运动指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运动强度至心率=170一年龄,服药依从性指是否遵照医嘱服药。

1.2.2 个体化管理方法

1.2.2.1 由2名全科医生,2名护士,组成管理小组,成员均通过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培训,掌握了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技能,质量控制要点,具有独立和协作开展病例管理的能力。

1.2.2.2 为管理对象建档、评估,制定个体化管理计划,确定个体化管理目标(包括不良生活方式改变目标,血压控制目标)。

1.2.2.3 落实管理计划:A.健康教育,每月举行1-2次健康讲座与咨询,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主题的健康讲座;B.监测血压频率,按高血压危险分层制定监测血压频率,一般患者至少每周监测血压2次,高危患者一天监测至少2次。C.定期随访,用药指导;随访内容有生活方式,血压,并发症情况,用药情况,进行再次评估和调整管理方案。一年至少保证6次随访D.年终评定时再次全面体检及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Excel2007数据库,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计数资料的描述以率和构成比表示,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130例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生活方式改善情况(n,%)

2.2 规范管理前后三率改变情况(n,%)

遵照医嘱服药的为规律服药;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为血压控制良好,2周内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治疗的为发病。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相关性慢性疾病,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资料管理前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为46.92%,控制率为33.85%,说明本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偏低,通过一年的个体化管理,患者治疗率和控制率都有明显提高,。

本资料管理前后高血压危险因素,如咸食,缺乏运动得到明显改变,超重,饮酒,吸烟、负性情绪、也有改善。

本社区在以往慢病管理的基础上突出个体化,针对不同个体的问题制定个体化干预计划。针对不同人群,分类开展不同内容的健康讲座及咨询,使患者掌握正确的健康理念,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服药。督促患者落实计划,定期复查随访,最终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及控制率。

综上所述,在社区开展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管理方案为核心内容的高血压个体化管理是效果明显的高血压防控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IMI.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

[2] 李惠娟. 疾病细节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初探.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第22卷6期.

篇5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方法;效果

高血压是社会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我国每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超过300万人,与高血压相关的占2/3[1]。近几年研究表明,社区健康控制危险因素是综合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分析了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及效果,现就有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共1749例,舒张压(DBP)≥90mmHg和(或)收缩压(SBP)≥140mmHg;符合《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根据患者意愿进行分组,A组予以随意治疗,共834例;B组予以规范化项目管理,共915例。A组患者中男422例,女412例;年龄36岁~80岁,平均年龄(62.6±8.4)岁;高血压分级:Ⅰ级192例,Ⅱ级598例,Ⅲ级44例。B组患者中男465例,女450例;年龄36岁~80岁,平均年龄(62.5±8.4)岁;高血压分级:Ⅰ级199例,Ⅱ级668例,Ⅲ级48例。2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A组采取随意治疗,对血压控制不做要求;B组予以规范化项目管理,要求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具体措施如下。1.2.1危险分级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病历登记,评估危险因素,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血压水平进行危险分级。1.2.2健康教育组织责任医生进行培训,学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社区防治手册》等有关内容;开展健康讲座,针对性地告知高血压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社区卫生宣传栏张贴高血压有关知识的内容,定期对所张贴的内容进行更换,引起人们对高血压的关注。1.2.3生活指导合理运动,控制饮食和体重,低脂类、少盐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2.4药物治疗根据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等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初期予以小剂量降压药,治疗期间调整药物种类及剂量至血压达标。降压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CCB)等;危险因素控制药物主要包括降糖药、调脂药、阿司匹林等。

1.3评价指标

观察2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并对干预后的血压情况进行比较。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2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对比B组心脑血管死亡、脑梗死(CI)、脑出血(CH)、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分别为0.2%、1.2%、0.5%、0.2%,低于A组的1.0%、2.5%、1.6%、1.0%(P<0.05);2组晚期肿瘤、意外死亡、其他死亡发生率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22组患者血压情况对比A组血压控制达标699例,占83.8%;B组血压控制达标817例,占89.3%,2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1.333,P<0.05)。

3讨论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是预防不良事件发生、降低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社区规范化管理,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知识、不良生活方式的认识,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服药依从性,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家庭成员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实践证明[3,4]: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高低与治疗的规范、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等密切相关,在高血压病防治过程中,社区医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确保高血压社区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在工作开展之前对责任医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健康教育技巧,从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继而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详细记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效果,根据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进一步避免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此外,定期对治疗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及时纠正问题,改进不足,以促使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本组结果显示:B组心脑血管死亡、CI、CH、AMI发生率分别低于A组(P<0.05),血压控制达标率高于A组(P<0.05)。说明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显著效果。综上所述,积极开展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华思敏,郑轶玲,戴俊明,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737-740.

[2]陈晓勤,吴丽萍,尹俊,等.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57-2558、2563.

[3]郑红梅,杜雪平.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9):3421-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