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内容范文

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内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内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血压的健康管理内容

篇1

[关键词] 高血压健康教育;自我管理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据研究报道,在所有高血压患者中,只有约30%患者的血压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提高高血压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自我管理是指在应对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症状、治疗、生理和心理社会变化,以及做出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即在医务人员帮助和支持下,慢性疾病患者个人承担一些预防性和治疗性的活动。高血压控制率较低的原因包括没有得到正确的治疗、服药依从性差、缺乏高血压相关的治疗以及检测的知识等。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以及治疗效果的影响。作者通过在体检过程中对76名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标准:①符合1999年WHO国际高血压联盟高血压诊断标准;②年龄在30~70岁。排除标准:①排除继发或恶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②排除伴有严重心、肾、肝功能异常或其他躯体疾病患者。根据入组与排除标准,共有76例参与本次调查,男45例,女31例,年龄36~67岁,平均(52.26±10.15)岁;文化程度:大学30例,高中26例,中学及以下20例。

1.2方法

本组患者在干预前均采取常规慢性病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管理,干预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辅导。

1.2.1采用健康教育方式

①利用患者在等候体检的过程中,通过发放高血压自我管理手册以及护理人员现场答疑、咨询指导的形式实施自我管理教育。

②由内科主治医师、主管护士和患者成立自我管理小组。定期把这76名患者集中举办高血压知识讲座,内容主要是涉及高血压防治方面的健康知识。

③电话随访,对于外出和难以实现家访,或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复诊的患者,每周给予电话随访,内容同现场访视,了解血压控制情况及自我管理实施情况并详细记录,以备下次随访参考。

1.2.2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内容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是指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下,个人承担一些高血压相关的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本组病例实施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遵医服药: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越多,越容易配合服药治疗。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高血压病需坚持长期规则治疗、保健、护理的重要性,需严格按医嘱坚持服药,不擅自停药、改药,以免发生停药综合症。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是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

②饮食管理:合理饮食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对预防并发症也至关重要。本组病例因为是机关干部人群,在外用餐的机会较多,对饮食也不是很注意,在干预前只有32人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饮食。首先,要限制食盐,指导患者限制盐的摄入量在3~5g/d;其次,进食低热、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饮食,忌食动物内脏、蛋黄,多食蔬菜,水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餐。多食高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屏气大便,诱发脑血管疾病。最后,要戒烟限酒,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③运动康复管理:高血压患者要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自己的血压及症状合理地进行运动。运动不宜剧烈,建议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为宜。避免因剧烈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进一步升高而导致脑血管意外发生。

④情绪的管理:不良的情绪也是高血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诱因。因此,情绪的管理是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教会患者识别自己的心理反应、寻找应激源、有效应用心理防御机制稳定情绪。

⑤自我监测:高血压患者除了合并严重的并发症需住院治疗外,其余时间大多居家,所以学会测量血压或者定期到医院或社区监测血压是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教会患者测量血压的方法,并根据测量结果,有效地做出评估和判断,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 结果

电话随访6个月后,患者的自我管理状况对比见表1。

3 讨论

有效的高血压管理,既是控制高血压病这一最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要求,更是预防冠心病、脑卒中发生的主要措施。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人数众多,而基层专业防治力量相对薄弱;且往往只强调医生对患者的单向管理,只能做到单一的血压测量和简单降压药物应用,很难做到综合防治与个体化治疗的要求。健康教育简便易行,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本研究就是利用患者在等候体检的过程中,或者定期组织知识讲座,通过多种形式实施自我管理教育,易于让患者采纳。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6个月的各项评价指标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电子健康档案高血压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2-0102-02

21世纪的中国慢性病是一个不断增长中的问题。以高血压为代表的一组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公共健康水平的重要问题。2006年调查显示,我国35~74岁的成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已高达27.2%,而控制率不足10%。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由其引起的死亡约占心脑血管死亡的30%~40%,导致的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可高达人民币100亿元。由此可见,新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强调,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日益增长趋势的关键。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是高血压社区综合管理的措施之一。现将上海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电子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管理作用,分析研讨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象为上海古美社区卫生服务站辖区的高血压患者,自愿参加高血压健康档案管理,承诺配合医生工作。随机抽取160名患者作为调研对象,160例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其中男80例,女80例,年龄35~74岁。其中35~45岁10例,46~55岁47例,56~65岁63例,66~74岁40例。1级高血压75例,男40例,女35例;2级高血压60例,男30例,女30例;3级高血压25例,男15例,女10例。同时选取院医务人员(管理层人员、医务人员、防保人员、团队人员)160人一起进行调查问卷,从不同层面来分析电子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

1.2 方法

1.2.1 健康档案内容采用上海市统一的健康档案格式,由首诊医生推荐,在患者自愿的原则下,为其建立健康档案,一般项目有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等,病史部分按照S、0、A、P格式书写,包括一般情况、高血压病史及目前相关症状、伴发的其他慢性疾病、家族史、不良嗜好、饮食习惯、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高血压的分级及危险分层等。确定治疗方案时,综合考虑患者有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制定相应个性化的治疗目标。建档后每月上门随访或电话随访1次,指导患者用药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每次随访情况均记录于电子健康档案。

1.2.2 问卷调查对在我院建立高血压健康档案的患者160人进行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涉及高血压的基础知识,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高血压的自我管理以及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建档1年后再次回答问卷内容,评估、比较两次调查结果。同时对古美社区卫生中心我院医务人员(管理层人员、医务人员、防保人员、团队人员)160人进行问卷。内容涉及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后对医务人员是否有益,是否提高了其工作效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用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别(P<0.01),见表l。

2.2 血压控制效果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有显著的差异。 160例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优良48例(30.0%),尚可66例(41.3%),不良46例(28.8%),160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71.3%。

2.3 治疗费用

建立健康档案前后治疗高血压的年均费用间的差异。建档前.社区患者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费用为1428+289元。而建档后,社区患者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费用降为812+120元。建档前后,治疗费用间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

2.4 对医务人员的影响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前后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111例医务人员表示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使其对患者的病情更容易及时了解,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3例医务人员表示对他们工作有帮助,易于管理。只有16例医务人员表示对工作无任何影响。

3讨论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我国社区人群疾病逐渐从以传染病为主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而慢性病又是导致我国城市居民身心虚弱、残疾、死亡和医药费用大量支出的主要疾病[2]。国家对于慢性病的策略也由后端治疗前移,进行融合预防与治疗的系统管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慢性病防治是社区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3]。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是决定高血压并发症的最基本因素,高血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降低血压[4]。因此,提高血压的控制率一级预防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负担的关键措施。电子健康档案能使一级预防有效、规范地进行。其优点在于连续性、系统性、及时性、主动性,医生能全面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危险因素、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改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和医生互动性良好,治疗依从性高[5,6]。

本研究充分表明,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进入千家万户,应用电子健康档案,应用体检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电子健康档案,通过互联网进行综合干预,能有效地进行一级预防,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缓解其病情。这也要求社区医生必须定期开展家访,为患者测血压,详细询问、记录病情,及时为病人调整好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医务人员而言,电子健康档案不仅可以使医生全面掌握高血压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的全过程,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还有利于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

由于这项研究,我们也充分了解到目前高血压电子健康档案的不足之处:(1)未能做到全民建档;(2)社区部分居民不理解,不配合,影响了建档速度;(3)信息软件上仍有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未做成动态档案;(4)使用率不高。

高血压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慢性高发病,只有从多方面人手,综合治疗才能达到有效的降低血压、保持血压平稳的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对高血压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进行进一步完善系统化管理,才能更有效,更合理地做好一级预防工作,从而从实质上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降低了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雷松蕙,朱秀娥,李娉.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的体会[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 8 (5):12~13.

[3] 鲍勇.健康管理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基石[J].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

[4] ASCC高血压协作组.我国部分地区高血压登记调查及治疗达标研究[J].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5,10(12).

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64-01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高血压是一种重要的危险因素,直接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1]。同时高血压也是一种顽固性疾病,是目前全球公共卫生面对的重要问题。该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当中,并有年轻化的趋势。我社区在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对选取的高血压患者在常规社区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本次研究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服药的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辖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33例,年龄在4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岁,共有5~16年的病程时间,文化程度小学以上,7.9年的平均病程时间,所有患者均无语言、意识和理解等障碍,同时也未患有其他严重性疾病,全部都实施规范的的社区护理管理。所有患者均根据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高血压疾病。将两组在例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没有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实施规范社区护理和一般健康知识宣教。研究组:在规范社区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实施强化的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1.2.1.管理方式:由护士长统一管理,确定详细的管理方案和工作流程;对负责管理的护士进行统一培训分工:一名主管护师负责健康知识讲座,一名主管护师负责电话随访,其他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谁分管谁负责,责任到人。要求每两月进行一次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及座谈会,每月进行一次面对面随访;每两周至少测一次血压。

1.2.2健康知识指导

社区护士利用座谈会、随访、问卷等多种形式收集患者健康需求和社区护理要求。问卷自行设计,内容包括高血压的基本知识,用药情况,个人生活方式等进行摸底调查。然后针对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和健康教育需求确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我们对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总结、分析、评估,确定共性的健康问题和个性的健康问题。对共性的健康问题,通过定期开展的健康知识讲座、影像播放等形式开展;对于个性的健康问题,我们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相关危险因素,用药情况,和患者,包括家人的参与,共同拟定健康教育计划,开具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处方,进行强化性的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生活方式指导,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治疗的长期性,高血压用药指导以及注意事项,疾病发展预后以及治疗原则,血压自测指导等等,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了基本的认识,客观正确认识疾病,家庭成员也参与健康知识学习。

1.2.3.生活方式指导

1.2.3.1. 低盐饮食 社区给每个家庭发放盐勺一个,社区护士指导每个高血压患者的家庭详细记录:每袋食用盐开袋时间,用完的时间,每天的就餐的人次,倒掉的饭菜(倒掉食用盐的量),调味品等含盐食品的食用情况。算出每个家庭每天食用盐的量,及时进行指导。每人每日食盐量小于6克。

1.2.3.2.低脂饮食 社区给每户发放油壶一个;控制食用油的量,每人每天小于25毫升;尽量不吃动物皮和内脏;减少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多食含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等食物,如新鲜蔬菜多吃豆类制品、绿叶菜及鲜奶等含有较高的钾多钙食物。

1.2.3.3.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每周最少锻炼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预防便秘;保持心理平衡。

1.2.4.社区随访

社区护士定期入户随访,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用药情况,生活方式改变情况,制定目标的完成情况等,相关行为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根据每次随访内容进行健康结果评估,及时进行干预。

干预内容包括:健康需求及问题指导,制定相应的目标,开具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等;社区医生根据病情随时指导用药,从而将药物与剂量进行良好的调整,服药依从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1.2.5.血压测量指导 (1)为了避免血药浓度、血压计等因素的影响,测血压我们要求做到定人,定时,定血压计,测出的血压值及时记录。(2)血压自测指导及注意事项?。

2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通过x±s进行表示计量资料,并经t检验,通过x2检验进行表示计数资料,若P

3 结果

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之后的血压情况得知,两组患者经相关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后,其血压水平均出现明显降低的现象(表1),但是观察组相对于观察组,具有优势,比较其差异,P

4 讨论

目前,高血压疾病是社区居民中常见的一种高发病疾病,通常情况下,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同时该疾病极易让人们忽视[2]。因此,相关的社区医护人员对于高血压患者实行规范化管理,并结合健康教育,给予患者实施饮食指导、基本知识讲解等,让患者能够对高血压病有了系统的认识,能够正确客观认识自己的疾病,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服药依从性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防止和减低患者发生更多的并发症。

4.1首先,是健教护理人员对高血压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高血压患者通过系统的学习,对高血压疾病有了认知,社区护士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让患者了解了高血压病一旦确诊之后,必须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药物终身治疗。认识到非药物及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相关护理人员耐心进行血压测量指导并进行血压监测,从而将药物与剂量进行良好的调整,服药依从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4.2、高血压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社区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部分。经过调查,观察组的约20%家庭每天的摄盐量在10.0g左右;饮食搭配不合理;烟瘾难戒除等不良生活方式仍存在,说明虽然对高血压病有了认知,但养成健康行为习惯还需要高血压患者及家庭重视起来并积极配合,不断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4.3 通过强化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使我认识到社区健康教育必须深入,让患者对疾病有了认知,在认知基础上发生态度的改变,从而去培养其健康的意识和健康的行为,健康教育才真正具有意义。

总而言之,对于高血压患者,积极采用健康教育,在患者社区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患者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3]。

参考文献:

[1] 李文利.健康教育对门诊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3(20):45-50.

篇4

【关键词】高血压 个体化管理 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151-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逐年增加,而高血压病既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又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持续的危险因素。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疾病知识水平,改变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率,血压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于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13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一年的个体化管理,取得了一些成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0月-12月通过门诊及体检发现的高血压病人,符合以下条件者130例为调查对象,其平均年龄62.4岁,其中女71例,男59例,纳入条件为:①本社区常住居民;②年龄在35岁―75岁之间;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断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版诊断标准;④至少有一项可改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超重、吸烟、饮酒、缺乏运动、负性情绪、咸食等。

1.2 方法

1.2.1 所有管理对象在管理前后全身体检,内容包括:血压、血糖、心电图、尿10项、眼底检查、腰围、腹围、BMI。并填写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服药治疗,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填写标准:体质指数BMI23-25为超重,≥25为肥胖,根据最近12个月的乙醇摄入总量计算日均乙醇摄入量(g/d)乙醇摄入量男性≥30g/d,女≥20ml为过量饮酒;每日摄盐量>6g为咸食;吸烟,现在吸烟;不愉快情绪:焦虑、愤怒、恐惧、沮丧、悲伤、不满、忧郁、紧张等,有以上情绪者称为负性情绪;适量运动指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运动强度至心率=170一年龄,服药依从性指是否遵照医嘱服药。

1.2.2 个体化管理方法

1.2.2.1 由2名全科医生,2名护士,组成管理小组,成员均通过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培训,掌握了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技能,质量控制要点,具有独立和协作开展病例管理的能力。

1.2.2.2 为管理对象建档、评估,制定个体化管理计划,确定个体化管理目标(包括不良生活方式改变目标,血压控制目标)。

1.2.2.3 落实管理计划:A.健康教育,每月举行1-2次健康讲座与咨询,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主题的健康讲座;B.监测血压频率,按高血压危险分层制定监测血压频率,一般患者至少每周监测血压2次,高危患者一天监测至少2次。C.定期随访,用药指导;随访内容有生活方式,血压,并发症情况,用药情况,进行再次评估和调整管理方案。一年至少保证6次随访D.年终评定时再次全面体检及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Excel2007数据库,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计数资料的描述以率和构成比表示,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130例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生活方式改善情况(n,%)

2.2 规范管理前后三率改变情况(n,%)

遵照医嘱服药的为规律服药;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为血压控制良好,2周内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治疗的为发病。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相关性慢性疾病,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资料管理前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为46.92%,控制率为33.85%,说明本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偏低,通过一年的个体化管理,患者治疗率和控制率都有明显提高,。

本资料管理前后高血压危险因素,如咸食,缺乏运动得到明显改变,超重,饮酒,吸烟、负性情绪、也有改善。

本社区在以往慢病管理的基础上突出个体化,针对不同个体的问题制定个体化干预计划。针对不同人群,分类开展不同内容的健康讲座及咨询,使患者掌握正确的健康理念,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服药。督促患者落实计划,定期复查随访,最终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及控制率。

综上所述,在社区开展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管理方案为核心内容的高血压个体化管理是效果明显的高血压防控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IMI.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

[2] 李惠娟. 疾病细节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初探.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第22卷6期.

篇5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方法;效果

高血压是社会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我国每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超过300万人,与高血压相关的占2/3[1]。近几年研究表明,社区健康控制危险因素是综合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分析了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及效果,现就有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共1749例,舒张压(DBP)≥90mmHg和(或)收缩压(SBP)≥140mmHg;符合《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根据患者意愿进行分组,A组予以随意治疗,共834例;B组予以规范化项目管理,共915例。A组患者中男422例,女412例;年龄36岁~80岁,平均年龄(62.6±8.4)岁;高血压分级:Ⅰ级192例,Ⅱ级598例,Ⅲ级44例。B组患者中男465例,女450例;年龄36岁~80岁,平均年龄(62.5±8.4)岁;高血压分级:Ⅰ级199例,Ⅱ级668例,Ⅲ级48例。2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A组采取随意治疗,对血压控制不做要求;B组予以规范化项目管理,要求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具体措施如下。1.2.1危险分级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病历登记,评估危险因素,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血压水平进行危险分级。1.2.2健康教育组织责任医生进行培训,学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社区防治手册》等有关内容;开展健康讲座,针对性地告知高血压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社区卫生宣传栏张贴高血压有关知识的内容,定期对所张贴的内容进行更换,引起人们对高血压的关注。1.2.3生活指导合理运动,控制饮食和体重,低脂类、少盐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2.4药物治疗根据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等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初期予以小剂量降压药,治疗期间调整药物种类及剂量至血压达标。降压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CCB)等;危险因素控制药物主要包括降糖药、调脂药、阿司匹林等。

1.3评价指标

观察2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并对干预后的血压情况进行比较。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2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对比B组心脑血管死亡、脑梗死(CI)、脑出血(CH)、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分别为0.2%、1.2%、0.5%、0.2%,低于A组的1.0%、2.5%、1.6%、1.0%(P<0.05);2组晚期肿瘤、意外死亡、其他死亡发生率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22组患者血压情况对比A组血压控制达标699例,占83.8%;B组血压控制达标817例,占89.3%,2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1.333,P<0.05)。

3讨论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是预防不良事件发生、降低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社区规范化管理,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知识、不良生活方式的认识,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服药依从性,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家庭成员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实践证明[3,4]: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高低与治疗的规范、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等密切相关,在高血压病防治过程中,社区医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确保高血压社区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在工作开展之前对责任医师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健康教育技巧,从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继而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详细记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效果,根据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进一步避免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此外,定期对治疗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及时纠正问题,改进不足,以促使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本组结果显示:B组心脑血管死亡、CI、CH、AMI发生率分别低于A组(P<0.05),血压控制达标率高于A组(P<0.05)。说明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显著效果。综上所述,积极开展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能够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华思敏,郑轶玲,戴俊明,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737-740.

[2]陈晓勤,吴丽萍,尹俊,等.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557-2558、2563.

[3]郑红梅,杜雪平.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9):3421-3424.

篇6

[关键词]社区护理管理;健康教育;高血压;防治效果

高血压是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又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和肾衰竭等疾病,高血压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具有一定致残率和致死率,高血压主要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1]。我国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且随着社会年龄结构逐渐步入老龄化,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目前人们普遍对高血压疾病认识不足,我国整体对高血压的控制率和治疗率均较低[2],针对此现象该社区开展了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开展前有效的组织确保活动能顺利进行,并探讨为期1年的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活动对高血压防治效果。自2015年6月—2016年5月对4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1年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该院所在社区选取自愿参加对高血压进行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活动的1544名中,选取400例符合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1例,女性179例,患者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9.6±16.2)岁。纳入标准: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进行临床检查时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3];在社区医院进行过高血压治疗;自愿参加该次健康教育活动,保证参与同时积极配合治疗。排除标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伴有严重急性脏器功能不全和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高血压患者,伴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肝、肾疾病或功能障碍者。入选患者均充分了解该次研究的相关内容,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干预内容

具体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活动内容为:①调研社区护理管理指标,包括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情况、饮食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以及社区卫生条件进行调研评估,并要求医生结合评估对影响社区居民的不良因素和习惯进行监督和提出指导意见,并根据整体护理的理念制定相应护理计划;②开展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为:对社区群众进行高血压疾病的概念宣传、以及相应的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中针对不同人群要采取分类、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宣传,如定期向社区高血压患者发放高血压宣传手册,使社区居民能更直观了解高血压疾病,该次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活动质量目标为,社区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达到50%以上;③要采取规范式管理,对每位参加健康教育活动的高血压患者建立电子管理档案,要定期对社区高血压人群进行上门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并为患者组织定期高血压知识讲座,帮助高血压患者了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发病特征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④采取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血压检测,及时了解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从而更好地对高血压患者采取防范措施,同时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并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自卑心理,还要求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关治疗药物的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的介绍。⑤进行行为干预,即控制高盐食物的摄入,减少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并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避免肥胖现象[4];⑥建立社区家属系统,让患者家属参与到健康护理中,要求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多沟通交流,强调家庭在高血压疾病治疗和控制中的重要性。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在进行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活动前后血压异常者血压变化情况、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变化情况以及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变化情况。

1.4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取95%可信区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前后血压数据比较

经过该次健康教育活动,400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下降,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比较

社区居民参加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后,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均有显著提升,各项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前后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比较

经相关调查表明,所有参与该次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活动的400例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从活动前的21.3%(85/400)上升到74.5%(298/400),组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主要与人群的年龄、生活习惯、食盐程度、体重、遗传和生活、工作环境等因素有关[5],因此在社区内开展针对高血压的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要注意社区护理管理工作不同于医院管理工作,其主要作用是预防疾病和保持社区人群的健康,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应具有连续性,不能进行简单宣传或者治疗后就置之不顾,而且需要社区医护人员主动上门进行服务[6]。该院在所属社区开展为期1年的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活动成果显著,400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整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收缩压平均下降14.7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4.5mmHg,血压控制率从48.8%上升到81.0%,治疗率从40.3%上升到74.0%,说明在社区内开展针对高血压的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活动模式,能有效提高社区人群对高血压的控制率和治疗率,同时有效降低血压异常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综上所述,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防治效果良好,有助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积极进行治疗和恢复,减少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降低产生高血压疾病的危害因素,从而有效控制高血压疾病,值得在社区内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宋克忠,何华,储琳琳,等.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防治效果探析[J].医学信息,2012,25(5):29.

[2]洪维玲.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后对防治效果的评价分析[J].医学信息,2015(1):178-179.

[3]薛晓兰.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J].大家健康旬刊同,2016,10(5):240.

[4]洪维玲.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后对防治效果的评价分析[J].医学信息,2015(1):178-179.

[5]孙利娅.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防治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5):44-45.

篇7

关键词 高血压 规范化管理 健康教育 社区防治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05年在我院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260例,其中男151例,女109例,平均年龄68.2±15.6岁。入选标准:年龄35~70岁。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和(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

健康教育的内容:①高血压定义。②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肥胖、长期饮食过咸、吸烟、过量饮酒、精神紧张。③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适当蛋白质和钙;适当运动和锻炼,注意劳逸结合,禁烟限酒,情绪稳定,保证适当的休息和睡眠。④定期监测血压的重要性。⑤高血压的并发症:心、脑、肾损害。⑥高血压危险分层的概念和意义。⑦药物治疗: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合理用药,坚持长期规律用药选择每日最佳用药时间;注意降压药的不良反应。⑧高血压是可以治疗并可以预防的。

健康教育方法:①医患之间面对面零距离接触,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克服对高血压病的担忧、恐惧、自悲心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赢得患者的信任。②定期健康讲座。③发放健康宣传资料。

对患者进行随访和管理:建立档案、定期随访、指导用药、控制血压和健康教育,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患病人群中,轻度高血压病人每季度随访l次,中度高血压病人至少每月随访1次,重度高血压病人每半月随访1次,重度高血压病人应根据病情及时转诊或动员入院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DBP<90mmHg/SBP≥140mmHg,按轻度管理。高血压病人均应建立随访表,每次随访结果应填入随访表中,并及时录入电脑。随访内容主要包括:①患者主要症状、阳性体征和测量血压及有关项目;②生活方式指导和非药物治疗;③药物治疗和用药指导,提高治疗顺从性;④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效果评估:在规范化管理半年后对患者一般情况。行为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并统计。

结 果

干预前后血压均值、治疗率及控制率比较,经过干预,260例患者整体血压水平SBP下降了11.0mmHg,DBP下降了2.4mmHg,干预前后血压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

不良行为改变情况,通过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患者在膳食结构改变、控制食盐摄入量、限酒、规律服药、坚持体育锻炼等方面的情况明显好转(P0.05)。

讨 论

(1)社区规范化管理是高血压病患者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原发性高血压病受神经、体液的调节和内外环境的影响,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1]。服用抗高血压药显然可以降低血压,但由于生活行为习惯、运动及精神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病患者控制有深刻的影响,因此除要求患者规范服药外,必须督导患者的生活行为习惯,调适病人的心理状态,运用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定期随访,方可使患者形成良好的服药及遵医习惯,使高血压病患者得到综合的治疗与照顾,掌握相关健康知识,提高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延缓高血压患者病情的进展,减少心脑肾的损害,使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发生大大降低。

(2)社区高血压病的规范化管理密切了医患关系:高血压病的规范化管理除使用专业知识外,还利用心理学、行为医学、人文知识,逐渐建立了密切的医患关系。

(3)健康教育是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措施,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变患者不健康的行为,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行为,而行为的改变过程要经历“服从、同化、内化”态度改变的阶段,遵循健康教育“知、信、行”的行为改变模式[2]。本观察显示,定期给予相关保健知识及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知晓率及相关知识的认识,使患者通过参与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改变行为生活中的危险因素[3]。

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家庭的幸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在社区进行规范化管理,采用综合治疗模式是一种减少家庭、社会经济负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孙宁玲,韩建德,赵华,等.A型行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1):4-5.

2 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概论,第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12-223.

篇8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护理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372-02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且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虽然高血压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不良行为方式是其危险因素。国内外成功经验表明,了解人群高血压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是成功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重要举措[1]。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目前已上升到27.2%,估计全国有近1.3亿人患高血压。

高血压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以及由此导致的医疗、社会和经济负担,使高血压已由单纯的个人病痛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对嘉定胜辛地区居民进行了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及护理需求的调查,以便了解社区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干预,提高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控制率、治疗率,控制高血压现患和预防高危人群发展,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法取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患者100例,其中1级管理23例,2级管理47例,3级管理30例。年龄在45岁至80岁,认知能力正常,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正常,完成有效答卷100份。

1.2 方法

1.2.1 调查流程 由居委会干部对社区居民进行动员,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作统一解释说明,被调查者对问卷内容进行自评,自评有困难者由调查员协助完成,时间基本控制在40分钟左右。

1.2.2 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

1.2.3 调查内容 查阅相关文献后自行设计统一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及护理服务需求状况[2]。

1.2.4 质量控制 统一培训调查员对每位对象调查后立刻检查调查表是否填写完整,若不完整立刻进行补充;收回问卷后再次进行检查,剔除不合格问卷,以确保调查表的完整准确。

1.2.5 统计方法 调查资料采用Epidate3.02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采用SPSS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为90.91%其中男性:56名,占56%,女性:44名,占44%;平均年龄:(71.9+6.5);患两种以上慢性病38例,占38%;文化程度:小学以下65例,占65%,初中25例,占25%,高中及以上10例,占10%,婚姻状况:在婚86例,占86%,不在婚14例,占14%;居住情况:与亲友同住38例,占38%,夫妻居住60例,占60%,独居2例,占2%;平均收入:600元以下38例,占38%,700至1500元50例,占50%,1500以上12例,占12%。

2.2 相关的知信行现状

2.2.1 高血压相关知晓情况 本次研究共调查与高血压有关知识10项,65%的高血压患者知道血压的正常值;38%的患者知道高血压的诊断标准;73%的患者知道高血压可并发肾功能不全,61%的患者知道高血压可引起视网膜硬化,80%的患者知道高血压易并发脑中风;41%的患者知道测量血压的方法;58%的患者知道低盐有利于控制血压;38%的患者知道每日应食盐6克以下;82%的患者知道无症状也有经常测量血压;69%的患者认为无不适症状也不能停药。

2.2.2 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情况 共有相关内容6项,58%的患者认为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32%的患者知道摄盐过多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48%的患者知道精神紧张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82%的患者知道饮酒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78%的患者知道吸烟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88%的患者知道缺乏运动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2.2.3 自我管理能力现状 共有相关内容4项,18%的患者每天锻炼,30%的患者每周2到3天,52%的患者不锻炼;22%的患者每日测血压,45%的患者每月测1到2次,33%的患者不自主检测;27%的患者每半年测血脂,34%的患者每年1次,33%的患者不自主监测;84%的患者坚持服药,12%的患者无症状自行停药,4%的患者不服药。

2.2.4 社区护理服务需求状况 共有相关内容5项,90%的患者认为需要注射和换药;93%的患者认为需要健康教育;86%的患者认为需要心理咨询;76%的患者认为需要家居护理指导;79%的患者认为需要康复指导。

3 讨论

3.1 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高血压相关基础知识知晓率不高,尤其是专业性的知识知晓率更低,仅有38%的居民知道高血压的诊断标准,41%的患者知道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根据现代健康教育学理论,良好的知识可以促进形成正确的信念,并能指导形成有利健康的行为[3],所以有必要在社区中进行居民能够接受的,形式多样的宣传和健康教育,不断提高社区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水平,进而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信念最终形成有利于控制高血压的健康行为。

3.2 社区高血压人群对有关危险因素了解粗浅 结果2.2.1,2.2.2显示社区高血压人群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其他类似情况均提示,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健康教育问题还停留在粗线条层次,进一步的危险因素干预需要更细化工作。

3.3 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存在着态度与行为不一致 88%的患者知道缺乏运动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但每天运动者只有18%;有82%的居民认为应经常测量血压,但经常测血压者只有45%,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居民对这些有益健康的行为未真正了解,虽有这种信念或意识,但不能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或长期坚持有益健康的行为。另外可能与社区中缺乏支持性环境有关。健康教育理论认为,行为的改变不但需要必要的知识而且要有支持性环境。所以只有良好的信念或想法,但如果没有支持性的环境有些行为也是不能改变或长期坚持的。因此有必要在全人群中普及健康知识的健康教育,重点是使人们知道吸烟,饮酒和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行为的危害,同时建立支持性环境,促使人们转变信念,促进态度和行为朝着有利于控制高血压的方向转变,提高自身保健意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行为[4]。

3.4 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不高 结果显示12%的患者无症状自主停药,4%的患者不服药说明了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不高,然而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可能不单单只是一个简单的态度问题,它还包括了很多的社会因素[5]如年龄,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和就医条件等。因此,在社区护理干预,家庭访视中要特别加强护患的沟通,并在实践中探讨有效的沟通方法,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3.5 社区高血压患者对心理护理有较高需求 结果显示有90%的患者认为需要注射和换药;93%的患者认为需要健康教育;86%的患者认为需要心理咨询;76%的患者认为需要家居护理指导;79%的患者认为需要康复指导。说明了患者对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家居护理指导的要求比较高,显示了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意识及需求面的提高,还说明了高血压等慢性病不仅仅带来了病理生理方面的问题,还带来了心理和社会问题,而心理护理是社区护理干预的重要内容。在社区护理工作中,我们要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孤独等进行多种方法的干预,并实施评价。

4 小结

通过调查,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不良的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的不佳,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在社区的护理工作中有必要在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患者开展以高血压病综合防治为主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针对性的开展护理干预,并要灵活运用多种护理干预方式,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姿之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11―12,170.

[2]徐筱莉,孟恺,柯芳等 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知信行现状与护理需求调查 上海护理杂志,2006 6(6):1009-8399.

[3]黄敬亭 健康教育学 [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 35-38

篇9

[关键词]社区; 老年高血压;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 慢病管理

[中图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96-02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已达1.6亿,且每年以350万人的速度递增。但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仅为25%,合理治疗率为12.5%,有效控制率仅为3%,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1]高血压病不仅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的还会引起脑卒中、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并发症[2],甚至死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和我国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深入开展,社区人群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血压作为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其中之一,为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和管理模式,旨在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降低致残率,减少医药费;我从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以及慢病管理方面调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社区相关部门配合下,于2005年5月至2007年4月对徐州市彭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钟鼓楼、青年、彭城、开明4个社区内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60岁以上853例高血压患者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医护人员进入社区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建立慢病档案;其中男性469例,女性384例,年龄60~82岁,平均71.2岁,病程5年以上。有各种并发症的651例,单纯高血压167例。吸烟者231例,饮酒者198例。文化程度;小学及文盲123例,初中289例,高中及中专328例,大专及以上113例。

1.2 方法

1.2.1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婚姻、职业、性格、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经济状况、等,以便更好地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及管理。见表(一)

1.2.2 生活方式及自我保健情况:内容包括是否吸烟、酗酒、饮食结构、服药情况、血压监测、是否坚持锻炼、是否了解疲劳、情绪波动、饱餐等对高血压的影响、高血压的控制等。

见表(二)

2 健康教育

根据上述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情况调查情况,制定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指导计划,对患者及家属和其他社区居民进行多种形式的、广泛地宣传、示范、讲解,并发放宣传资料,必要地进行个别辅导;健康教育内容为:什么是高血压及其诊断标准,血压正常值范围,正确测量方法及定期测量的意义,血压高对人体有哪些影响,高血压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如何防控高血压,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高血压的危险行为主要有哪些,如何识别和防止高血压并发症,如何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等。

3 管理指导

3.1饮食 高血压患者应进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应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多食含钾、钙的食品,尽可能多食绿色蔬菜、新鲜水果,如芹菜、卷心菜、西红柿、苹果、西瓜等。要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每日盐的入量应低于5g,因过多摄入钠盐可引起体内水、钠潴留,加重心、肾负担,使血压升高。高血压患者还应戒烟限酒,因烟中尼古丁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大量饮酒不仅可引起血压升高,也是脑出血的诱发因素之一。高血压病人要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防止因用力排便产生的不良后果。

3.2 运动研究表明,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具有巩固药物降压效果的作用,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不但能增强体质,还能达到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的目的。可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跑步、登山等运动,要循序渐进,开始每天1次,每次半小时,以后可每天2次,每次半小时,患者可按运动前后脉搏变化及自我感觉来调整运动量,运动时心率一般控制在102~126次/分或运动后心率增加不超过运动前的50%为宜。

3.3心理 老年患者较孤独,易出现焦虑、紧张、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身心医学的发展,社会心理因素与各种疾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鼓励并开导社区老年患者要日常生活规律,情绪稳定,保持平衡心态,减轻精神压力,遇事要冷静、平静,切忌生气暴怒、焦虑忧郁、悲观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刺激。鼓励他们多参加社区内外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如下棋、书法、绘画、音乐、打太极拳等。在参加活动时要量力而行,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3.4药物对各类老年高血压患者,要细致耐心地指导他们一定要遵从医嘱按时按量坚持长期服药,切忌随意增、减、停药物,以免发生不良事件;另外,尽可能教会他们学会自测、互测血压,以便随时了解血压控制情况,随时向社区医生汇报或到医院就诊。

4 结果

经过2年系统地健康教育指导与管理,虽因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经济条件等的不同,对健康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内容的需求存在差异性,但通过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慢病管理后,绝大部分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有了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病情得到控制与改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5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导致患者死亡前三位之一的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诸多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人,且仍保持不断升高的趋势[1]。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家庭的幸福造成不幸,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力开展社区慢性病管理已成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重要工作。高血压病是慢性病,是因不良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致病,对其采取的治疗方法亦应是综合性的。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防治知识教育及心理治疗是高血压的必要手段,采取以社区为范围对高血压等慢性病进行综合管理,是行之有效的模式。

社会老龄化的加速,高龄老人比例的增大,老年高血压患者相应增多。经济条件、行动不便等原因,大部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社区或家庭治疗。文献报道,老年人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偏差、误差, 男女高血压患者遵医嘱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者仅为 25.6%~48.9%,而对非药物治疗的依从率为60%[2],对高血压带来的危害认识不深刻。我国高血压患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及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特点[3],这一特点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体现得更为突出。因此,我们深入社区,步入老年人家庭,通过健康教育,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提高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使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近年来,心理因素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逐渐被认识,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应激所引起的过度紧张、焦虑、惊恐、悲伤、抑郁等情绪改变相关密切。因此在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中,应采取综合管理联合用药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病因,情绪等因素对血压的影响,要日常生活规律,情绪稳定,保持平衡心态,减轻精神压力,低盐饮食和适当锻炼,提高降压效果。

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在对社区居民慢性病的管理中,应对不同的患者人群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健康教育,在管理上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让患者共同参与到防病、治病、自我保健与护理中来,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医嘱遵从性的效果,逐步改变不良行为和习惯,培养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遇春,林治国,戴钦舜,等.高血压、脑出血及脑梗死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5,1(3):3.

[2] 李立明.中国原发性高血压社区防治的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4).

篇10

[关键词] 细节管理;高血压;飞行人员

[中图分类号] R8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2-0112-03

高血压是多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最终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飞行人员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高风险、高压力、高辐射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导致高血压的患病率日益增加。研究发现,随着飞行人员年龄的增加及总飞行时间的积累,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亦有升高趋势,对飞行人员健康及飞行安全的威胁也逐渐增加。据牛有国等[1]对1999年9~11月443例年龄在23~66岁的飞行人员进行调查发现,高血压的患病率为6.8%,12.2%在正常高限。有报道认为,高血压是严重威胁飞行安全的冠心病、脑出血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飞行人员医学停学、停飞的主要原因[2,3]。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研究发现,飞行人员缺乏必要的健康保健知识及自我保健意识、膳食结构不合理、飞行疲劳、精神紧张及体育锻炼少等可能是造成危险因素在飞行人员中暴露水平较高的原因。因此对高血压实行细节管理和指导,期望通过细节指导,进一步完善和推动高血压的管理工作,对提高高血压防治、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高血压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细节管理的介绍

研究发现,高血压是飞行人员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的首位危险因素,因此形势不容乐观,高血压的防治刻不容缓,但鉴行人群的特殊性,航医室的设立在职能上有所改变,由以医疗为主转化为以管理为主,以治疗为主转化为以预防为主。因此以管理为主、医疗为辅,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督导及追踪干预为特点的细节管理日益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细节管理的目的是在一般飞行人员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飞行人员中降低血压水平,已有高血压的飞行人员控制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飞行人员高血压的管理在一些具体环节上进行细致深入的探讨并加强细节管理已成为首要任务。

2 细节管理的内容

2.1 建立健康信息卡

健康信息卡作为个人健康的护照,其在工作场所以外的活动空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随身携带健康信息卡在意外情况下可提供宝贵信息,并根据记载的信息进行干预,对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2.2 建立健康管理档案

健康档案是细节管理的重要环节,健康档案不仅记录飞行人员高血压的相关信息,同时也详尽记录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包括服药前后)、一般情况、有无其他系统疾病、有无家族史、过敏史等,为高血压具体的治疗提供详尽信息,同时根据数据信息分析变化趋势, 制定治疗方案,进一步控制血压水平,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3 健康宣教

高血压一级预防的重点在于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办法是开展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陈晓翠[4]对132例血压在(130~150)/(85~95) mm Hg和1级高血压的飞行员进行以健康教育和个体督导相结合的非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性干预,结果发现,与实施干预前各项指标相比,飞行人员的生活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增加,吸烟、饮酒减少,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由(132.5±10.8)mm Hg下降至(126.5±7.4)mm Hg,舒张压由(92.7±5.2)mm Hg下降至(80.6±5.8)mm Hg,干预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因此在飞行人员中普及高血压知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应该成为一项普遍的基本的控制措施。

健康教育的内容:①血压的测量;②高血压的诊断标准;③高血压的危险因素;④高血压导致的并发症;⑤生活方式的改变;⑥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⑦监测血压。

健康宣教内容贴近生活,以患者的现有知识水平为基础,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病因和临床表现及预防治疗为主,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进一步清醒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开展高血压的自我管理,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强高血压的自我监测,提高对高血压的认知。具体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①以PPT形式宣传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危险因素、对靶器官的损害及高血压防治知识;②生活方式干预:摒弃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习惯,注意保证运动、作息时间、睡眠质量等;③饮食指导:饮食宜选择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推介合理膳食及平衡膳食,控制体重或限制超重;④运动干预: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时间、频率、强度;⑤心理疏导:帮助分析导致心理压力的因素,指出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与高血压的关系,注意保持健康的心态;⑥指导高血压服药方法、注意事项。

健康教育是防治高血压的主要措施,可以改变飞行人员的不良行为,提高服药依从性,增强对自我疾病管理的参与意识[5],进行自我防范,对加强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4 建立心血管病的危险分层

高血压航空医学意义不在于高血压本身,而是靶器官的病变,尤其是心脑血管事件引发的飞行事故。研究发现,患有高血压的飞行员10年内死于心血管疾病危险的概率>15%,因此对高血压飞行人员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飞行人员具体根据性别、年龄、吸烟情况、血脂是否异常、是否缺乏体力活动、是否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发生后,不仅独立于始动的危险因素,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成为预测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标记。因此,根据血压升高水平(1、2、3级)、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5 心理干预和加强心理应激训练

航空属于高风险职业,如长期紧张并与负性情绪联系在一起,极易导致身心疾病,现已明确精神应激、紧张是高血压的明确病因,同时研究表明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听力敏感性减退者的高血压发病率也较高,因此,心理干预对预防高血压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干预的具体内容包括量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同时加强心理应激训练。量表作为航空精神健康评估及筛选的重要验查手段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检查包括人格测验、心理状况测验、精神障碍诊断检测、基本认知能力监测等。针对量表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如心理咨询、宣泄、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可提高经受挫折和灾难的能力。

飞行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应加强心理应激的训练。现代的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应激是个体面临或察觉(认知、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作出的适应和应对的过程。因此加强飞行训练或借助高科技手段,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模拟飞行场面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是预防和治疗飞行人员心理障碍、培养健全人格、提高心理素质和增强能力的重要途径。

心理干预的有效应用及心理应激训练可使飞行人员的心理状态得到调整,降低了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发生,同时在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2.6 建立辅助医疗和督导机制

通过飞行人员定期健康咨询和健康检查可对飞行人员的血压水平及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监督、分析,并及时调整高血压的防控措施方案。在高血压细节管理上进行辅助医疗,监督患者服药情况,并在可能的范围内指导服药,记录服药时间、服药剂量与血压控制的关系、监测血压的变化情况,协助上级医疗部门进行高血压的后期治疗,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转诊,并制定转诊的具体标准,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2.7 荟萃分析及细节管理的评估

根据建立的数据信息,通过综合干预,统计分析飞行人员高血压易患人群、发病情况、控制情况、发病因素及各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情况等,评估高血压细节管理对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的作用,评估管理方案对心血管危险分层、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转诊率的影响,并通过统计分析和评估结果对信息进行反馈,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细节管理制度,建立反馈机制,从而保证细节管理的模式顺利进行。

3 结论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鉴行人员卫生保健体制的要求,使高血压综合干预措施在飞行人员中的实施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以往相比,虽然飞行人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充分利用行业优势进行综合性干预、增强防治意识、建立健全高血压细节管理的机制、加强指导,已成为高血压防治的重点和要点,对改善飞行人员的健康意识、认知态度、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降低或延迟飞行人员高血压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牛有国, 黄久仪, 闫永斌, 等. 民航飞行人员血压水平调查及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0,11(3):153-157.

[2] 魏凌.飞行学员医学停学的疾病谱动态分析[J]. 中华航空医学杂志,1992, 3(4):224-226.

[3] Osswald S, Miles R, Nixon W, et al. Review of cardiac events in USAF aviators[J].Aviat Space Environ Med,1996,67(11):1023-1027.

[4] 陈晓翠. 飞行员高血压病的综合性干预及效果分析[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09: 34-35.

[5] 韩叶芬.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住院时期健康教育的需求及护理对策[J]. 护理杂志, 2008,25(4B):25-26.

[6] 宋华淼,张鹏. 军人心理疏导理论与方法[M].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

篇11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3年12月在天津市河东区滇池里社区已建立健康档案的196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2例,女性104例,年龄55~80岁,平均(67.8±6.0)岁。纳入标准:(1)高血压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2)本社区居民,至少居住半年以上;(3)遵循患者自愿原则;(4)患者意识清,语言沟通能力无障碍。排除标准:(1)流动性大、不易定期随访的居民;(2)精神疾病患者;(3)继发性高血压以及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参考KateLorig等创建的“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及其评分标准的相关内容,设计调查问卷,统一发放问卷,并当场回收记录。问卷内容包括健康管理前后患者生活方式(包括摄盐情况、运动情况、吸烟量、饮酒量和遵医行为等)、腰围、体质指数(BMI)的变化,以及管理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等。为参与调查的患者统一建立健康管理档案,每季度监测患者血压、体重、腰围、运动频次、摄盐情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和用药情况等。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记录,比较健康管理前后的变化情况。

1.3控制标准

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1)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降至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mmHg以下。对于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降压的目标值为<150/90mmHg。(2)每人每日摄盐量小于6g。(3)每周3~5次中等运动强度的锻炼(中等运动强度:相当于最大心率60%~70%或自我感知运动强度稍累)。(4)调节情绪,缓解压力。(5)坚决戒烟。(6)不提倡饮酒,如饮酒,应健康饮酒(每日白酒小于1两,葡萄酒小于4两,果酒小于4两,黄酒小于5两)。(7)控制体重,BMI<24kg/m2,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根据控制标准,统计达标人数。

1.4健康管理方法及内容

滇池里社区团队为196例高血压患者建立单独的健康管理档案,并根据其血压、生活方式和服药规律等不同情况,确定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调整方案,实施管理措施1年,调查管理后的效果。(1)定期开展高血压防治健康普及活动,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由专业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咨询指导,包括饮食结构调整、运动方式改变和用药指导服务等,使患者从多个角度得到全面的健康维护。(2)发放相关知识资料、宣传手册,以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习,使其对自身疾病状态形成正确认识。(3)开展开办相关心理咨询服务,缓解患者焦躁紧张的情绪,减轻压力,从心理因素方面对高血压的防治实施干预。

1.5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管理前后指标的比较应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管理后,患者在生活方式、腰围、BMI、遵医行为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管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管理前,196例患者中,规律用药65例(33.2%),间断用药93例(47.4%),不服药38例(19.4%);管理后,192例患者中,规律用药128例(66.7%),间断用药52例(27.1%),不服药12例(6.2%),管理前后比较,服药依从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4,P<0.05)。管理前,196例患者血压达标65例(33%),不达标131例(67%);管理后,192例患者血压达标136例(71%),不达标56例(29%),管理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管理前,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2,P<0.05)。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慢性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绝大部分高血压可以预防控制,但难以治愈,一旦确诊,需要终生管理[2]。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与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职业和环境因素有关[3]。本研究结果表明,社区高血压患者经过规范管理,其生活方式以及相关健康指标都得到了有效地改善,服药依从性增强,高血压控制率大大提高。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对于高血压的防治是可行、有效的。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按时按量服药,另外,高血压对患者各器官的损害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相关症状才会表现出来[4],因此,高血压的积极治疗并未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对高血压认知程度低,导致服药依从性差,生活习惯差等,延误了高血压控制和治疗的最佳时机,造成不良后果。研究表明,健康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既重要又必要,通过健康管理,患者在遵医嘱服药、生活质量、血压控制情况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通过健康管理,可有效提高高血压人群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从而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5-6]。

综上所述,开展社区健康管理对帮助患者形成对高血压的正确认识,增强患者预防意识,形成正确的健康理念,建立正确的行为方式,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预防患者出现各种高血压并发症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丁燕.健康教育在社区门诊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9):424.

[2]中国血压测量工作组.中国血压测量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12):1101-1115.

[3]熊友珍,王璇.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研究进展[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1):7-10.

[4]吴辉,常静,丁家望.从不同国际高血压治疗指南看老年及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策略[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3):334-336.

[5]周丽,翁建丽.加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1):135-136.

篇12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社区综合管理;效果评价

高血压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病,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主要方法则是预防以及防治高血压,然而由于高血压无显著的临床症状,因此大部分患者并无主动治疗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的血压并不能进行有效控制,所以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治疗以及管理[1]。此研究则对我社区门诊诊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综合管理方法,获取了显著的效果,现将管理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社区门诊2014年6月诊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7例患者为男性,比例为45%,33例患者为女性,比例为55%,患者的年龄为52~82岁,平均年龄为(58.1±15.4)岁。患者的BMI均在21.5~28.2kg/m2,而其入社区时收缩压均在148.4~168.8mmHg;舒张压均在95.5~1112.3mmHg。

1.2方法 创建高血压患者的档案,其档案内容包含职业、文化、健康、饮食以及服药依从性等。同时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应对高血压管理日常工作进行负责,创建血压免费检测地点,并对患者的高血压进行定期检查,按照其实际血压状况予以分级,对于1级患者而言,其管理重点内容则为宣传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以及纠正其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患者至少检测1次/w血压,并将其进行详细记录,并对血压水平进行3~6个月的观察,如果患者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则需要对其进行药物指导。而对于2、3级高血压患者而言,主要管理内容则为药物选择以及合理用药方面,协助患者选择可长时间使用,副作用较少以及效果显著的药物[2]。与此同时,还应定期举行健康讲座,并向患者详细讲解此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检测等相关内容,以此来加强患者在治疗中的自觉性。协助患者创建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应多食用清淡的食物,同时对钠盐的摄入进行相应的限制,适当减少腌制品的食用量,多食用含钾较多的食物,并对脂肪摄入予以相应的控制。此外,患者应按照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锻炼方式,如散步、气功、慢跑等。而患者还应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不应擅自加大或者减少服药的剂量,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目的以及意义,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减少药物种类,应选择长效药物,以免出现多次用药现象[3]。

1.3观察指标[4] 对患者管理前后的血压变化、用药依从性、参与教育课堂的次数、患者自我血压管理情况、血压监测等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上述研究中的数据均通过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研究经计算后的结果均采用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进行x±s表示,治疗前后经计算如果P

2 结果

2.1比较管理前后的血压水平 患者管理前后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通过比对,经统计学软件计算后P

2.2比较管理前后的服药依从性 采用相关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管理前后的服药依从性进行比较,差异显著性较强,统计学意义存在,见表2。

2.3管理前后的相关指标 调查患者在家中进行自测血压状况,其中15例患者每日检测血压次数在1次以下,比例为25%;45例患者每日检测血压次数在1次以上,比例为75%;而管理后5例患者每日检测血压次数在1次以下,比例为8%;55例患者每日检测血压次数在1次以上,比例为92%,管理前后通过比对,差异显著,P

3 讨论

对高血压控制的主要内容则为社区规范化管理。社区医生和高血压患者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具有较为广泛的接触,因此相互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以及交流,并逐渐形成高血压防治中的优势所在[5]。通过分析可知,我社区中心高血压患者优良达标率达90%,同时也能看到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同时逐渐趋于年轻化,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并且增强沟通,以此来宣传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并将社区居民进行良好的管理,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小区。

综上所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社区规范化管理,可以落实到患者的细节中去,从而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及管理率。

参考文献:

[1]李健.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综合管理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0,16(14):32-33.

[2]龚卫红,陆燕云,陆纪德,等.社区综合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内科,2010,05(3):245-247.

[3]张润莲.社区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7):125.

篇13

关键词:系统健康教育; 高血压; 自我管理能力; 影响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036-01高血压患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三高”特点,同时又存在“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现象,因此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除接受常规治疗外,还接受系统健康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55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4.8岁,病程1-10年,平均6.4年,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压确诊为高血压(符合WHO诊断标准),患者的文化程度均为初中以上程度,理解力和认知能力正常,所有患者如愿时病情平稳,排除严重器官衰竭和其他疾病。

1.2 方法:除接受 基础治疗外的55例高血压患者,均采取系统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知识宣教,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用药指导,自我监测,心里护理等。首先成立系统健康教育小组,入组人员进行严格培训,熟练掌握叫康教育内容后进行考评,达标后共同商讨制定系统健康教育培训计划和内容[1](张峥嵘 系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5),1157-1158)

1.2.1 高血压知识教育:向患者及及家属介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表现,血压的正常和异常范围,血压控制的指标,血压变化的意义和并发症的预防。并告知患者高血压是慢性疾病,需要坚持不懈地长期治疗,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避免血压有较大的变化[2](杨秀芳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新进展 中外医学研究 2012,10(14),148)

1.2.2 合理膳食:知道患者选择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控制在5G以下,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适量补充蛋白质,多食含钙和钾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如土豆,茄子,豆类,虾皮、桔子、香蕉等食物,少食多餐,增加粗纤维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必要时使用缓泻剂[3]杨健美,高金至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 2012,12(2):5387

1.2.3 合理运动:指导患者进行适当锻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走、慢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等,科学地制定锻炼时间,视自身情况而定,一般在30-60min。

1.2.4 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所服药物的名称、剂量、方法、时间以及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多数病人需长期服用维持量,告知病人遵医嘱调整药量,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用药期间知道病人起床时动作不宜太快,动作不宜过猛,防止直立性血压出现。对有血压计的病人,教会患者及家属使用血压计,定期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3]张建英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体会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1,21(2)71-72

1.2.5 生活指导:知道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掉易引起高血压的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过度兴奋和激动,养成宽容待人的态度,克服对立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1.2.6 心理指导: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多数患者有可能产生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多与患者沟通,细心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知道患者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

1.3 观察指标: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指标主要包括疾病知识的掌握,主动控制饮食,积极运动,自我监测,遵医治疗五项,采取计分值(20分),分为优良中差,12分以上表示优良,结合观察和调查,了解患者和其他指标变化情况及患者血压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用t检验和X2检验,以P

2 结果

55例患者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后,自我管理能力指标均显著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高血压患者系统健康教育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n(%)}

时间例数知识掌握主动控制饮食积极运动自我监测遵医治疗教育前559(16.3)16(29.1)12(21.8)6(10.9)17(30.9)教育后5543(78.2)49(89.1)47(85.4)41(74.5)52(94.5) X210.89.613.212.813.311.7P

时间例数治疗效果好中差治愈率(%)教育前5523151841.8教育后55457381.8PP

篇14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

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竞争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在我国不断提高,是一个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发病率约为 11.88%,较上世纪 50 年代提高3~4倍 [ 1 ]。高血压病在我国人群中存在着“三高三低”的现象,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2]。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个长期过程,需要长时间在医院门诊接受治疗,且应贯穿于社区和家庭的生活过程中,所以提高患者的对高血压病的自我管理能力,扭转“三高三低”现象,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社区预防工作的重点。笔者对对社区32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高血压知识和健康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20例高血压病人,其中男169例,女151例;年龄41~71岁,平均50岁;病程1~9年,平均4.5年;高中以上文化149例,高中以下171例;继发性高血压病6人,原发性高血压病314人。

1.2 方法 根据高血压病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题目,内容包括对高血压病健康知识认知情况以及健康教育需求内容和需求方式。由专人负责评分、记录。由研究人员对社区高血压病人发放调查表,对调查对象做统一的解释说明后,让其自行填写,不识字的由研究人员代为填写,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问卷全部有效。

1.3 统计学方法 问卷数据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3 讨论

3.1 社区高血压病人对高血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75%以上的病人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正常血压值、高血压的危害、并发症、和饮食调整一知半解和不了解,这是很危险的,只有使病人对自身疾病有了充分的认识,才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提示护士在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时,重视上述方面的宣教。

3.2 社区高血压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的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96.25%的病人迫切需要了解的是,高血压病的日常保健知识。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很多危险因素与生活方式有关,如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饮食、缺乏锻炼、超重、心理压力大等,其中不少因素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而减少危险性,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应重视对高血压病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指导,提高病人对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促进病人自我管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3.3 社区高血压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方式的选择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87.81%的病人希望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获取疾病的知识。88.75%的病人希望社区医护人员定期上门指导,这种方式比较有效,且具有良好社会效应。57.50%的病人希望得到健康教育手册,这种方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病人乐于接受。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高血压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方式具有多样性,因此,我们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方式,以满足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

4 建议与对策

4.1 加强社区护士队伍建设 ①增强社区护士的责任心;②完善相关制度 ;③加强社区护士的培训,提高社区护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工作能力。

4.2 高血压病社区管理的核心是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是慢性疾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只有让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并加以运用,才能很好的调控好血压。所以,教会病人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非常重要。

4.2.1 帮助患者认识高血压及其危害,提高依从性 我国近半数高血压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高血压虽然本身多数没有自觉症状,仅小部分有头痛,头晕,疲劳等,但因可能会导致心脏、肾脏、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而被称为是“隐形杀手”[3]。所以通过健康教育要让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性,自觉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4.2.2 帮助患者认识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①调整饮食结构,指导病人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饮食,补充适量蛋白质,要多吃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以保证足够的钾、钙摄入量。②适量运动 运动类型可根据病人自身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不出现身体不适为宜。③保持适宜的体重 体重指数保持在20~24(BMI)之间。④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生活规律,如:定时作息、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等,坐位或平卧位起立时,动作尽量缓慢,防止性低血压而致跌倒[4]。

4.2.3 告知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坚持长期服药对于控制病情是非常重要的,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试行“逐步减药”时,应仔细监测血压。

4.2.4 重视心理护理 患者的血压波动受环境与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因此要教会患者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乐观情绪,优化个性。根据患者情绪变化的原因给予心理疏导、放松疗法等。

4.2.5 教会患者家属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观察病情,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

5 小结

总之,防治高血压病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5-6],通过对社区高血压病人对自身疾病认知情况和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促进社区医护人员了解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病知识的了解情况,使其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病人对高血压病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云,魏国荣,王金芝,等.高血压的社区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62-163.

[2] 彭刚艺,林崇绥.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程[M].科学出版社,2006. 499.

[3] 彭刚艺,林崇绥.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程[M].科学出版社,2006. 500.

[4] 范玲玲.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与健康教育[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6):745-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