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界经济复苏的进程将十分缓慢。同时,国内经济虽总体向好但回升基础仍不稳固,而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结构性调整也将会对全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基于这样的宏观背景,并结合成都的实际,2012年,成都的经济增速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内需增长将会有所减缓,对外贸易趋紧形势将有所缓解,物价水平保持小幅上扬。
一、金融危机以来的成都经济运行特点
(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在城乡居民收入方面,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市企业经营效益出现较大下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较下降4和4.9个百分点,虽仍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但已为以来的最低。
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耕保基金补贴农民参保机制、实现征地农民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率先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全域结算、报销比例提高;同时,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感”,为我市消费在严峻的宏观形势下仍能保持20%以上的增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近期成都经济运行应关注的重大问题
(二)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启动民间投资。民间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内在活力与动力的主要源泉。我国今年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我国将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展民间投资的渠道。去年我国经济复苏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造成各地政府债务急剧增加,通过政府追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难度加大,我国将抓紧出台并落实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相关措施可能在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等领域提出更具体的安排,并在民营企业兼并重组、财税支持、金融服务方面安排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拓宽、扩大民间投资范围,降低准入门槛,将逐步实现经济增长由政府投资推动型向民间投资拉动型转变。
(三)房地产需要保持平稳发展。去年的房地产投资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作用不可低估,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艰难复苏的微妙形势下,房地产发展既直接涉及当前的经济复苏,又涉及社会稳定的大局。国家近期密集推出的一系列调控房地产政策,主要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对自住型购房和改善型购房持鼓励态度,政府将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房建设速度。未来房地产的调控将兼顾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的结合,处理好投资复苏政策、扩大民间投资政策和房地产市场本身政策这
三者调整关系的搭配衔接。再则,支撑房地产市场未来二三十年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放开中小城市户籍限制政策”,大规模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在即,房地产很难出现大幅度下跌。对成都来说,蓄积的刚性买房需求在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而投机投资性买房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控制;2012年下半年以后住房供给面积将较快增加,因此预计房价不会快速上涨,仍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四)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力度。随着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不断下降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率持续走低,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我国居民消
费率和政府消费率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投资与消费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为促进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我国将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五)管理好通胀预期,给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可以传导到国内,今年货币的供应可能影响到通胀的预期,明年物价有一个“翘尾”的因素,现在还没有出现通货膨胀,但是我们要预见到通胀有可能出现。当前,成都经济处在逐步回升好转的态势,但还需要加快发展,进一步巩固回升的基础,巩固经济持续回升的势头,又要防止物价上涨过快,把物价上涨保持在一个温和可控的范围内,管理好通胀预期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2012年成都经济运行态势预测
一、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中国也在积极地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当承担一定的减排责任,另外发展低碳经济也是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但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还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1、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
(1)国际上越来越重视低碳经济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升温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影响,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碳排放对大气和生态的影响。很多国家都采取有力的措施控制碳排放量。英国是最早提倡低碳经济的国家,欧洲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控制碳排放,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也都积极推进本国的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发达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也积极投身到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去。还有一些国家由于地处低洼岛国,温室效应使他们甚至有灭国的危险,更是积极呼吁全球减少碳排放。
(2)中国面临更严峻的国际压力。据BP统计数据分析,2010年中国基础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占世界份额的20.3%和25.1%,均占世界第一位。面对这样尴尬的境地,中国自然成为世界国家关注的最主要对象之一。很多国家都要求中国更多的承担减排的义务。虽然从人均角度看,我们国家排放量很低,远低于美国,且我们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已经排放很多年了。但是,毕竟我国的排放总量又创新高,高排放及高能源消耗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各次气候会议要求中国承担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国家都将矛头指向了中国,中国势必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
(3)征收碳关税趋势更加明显。很多国家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如欧洲各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国内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的推行也将逐渐影响国际贸易。很多国家威胁对不能完成碳排放的国家或不符合低碳要求的产业征收碳关税。虽然现在大部分国家还没有正式征收,但趋势越来越明显。欧盟自2011年年底至今,一直致力于航空碳税的国际协调和征收。碳关税如若征收,将对我国对外贸易及国内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国家要未雨绸缪,尽早推广低碳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形势
(1)碳排放依然严重,高耗能行业仍未有效控制。我国虽然重视低碳经济发展,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更加恶化。我国的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总量都已成为世界头号大国,环境容量压力巨大。我国的产业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仍没有彻底改变高耗能的问题。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4万亿投资基本投到了铁公基上,这些行业本身看也是高耗能的。其他一些高耗能的产业如冶金、化工、医药等行业也未受到有效控制。
(2)低碳技术发展不力,碳交易市场不完善。我国低碳经济的推进也有一段时间了,但低碳技术并未有长足的发展。企业的热情也不高,尤其是高耗能行业,按照成本收益进行生产,没有兴趣从事低碳技术的研发和使用。低碳技术由于缺乏足够的需求,导致科研力度不足,技术落后。我国碳交易市场虽然也有几个,但都不成规模,影响力也有限。
(3)碳排放的管理控制还不够合理。2006年时,国务院节能减排计划要求“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从结果来看,我们是在2010年提前一个月实现了目标。但是过程明显存在设计不合理、操作不规范、推进力度不统一的问题。这违背了我们节能减排的本意。我们希望能通过制定节能减排计划,促进社会重视低碳问题。企业能够积极节能减排,促进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但由于我国缺少相关的法律保障,2008年又遭遇金融危机,政府忙于救市,很多企业忙于自救,无暇顾及低碳排放问题,这也是导致我国减排前松后紧的重要原因。新的减排计划还需充分尊重科学发展的要求,使减排成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健康发展、生态环境的改进的手段。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及中国在碳排放中所处的位置,全球对中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已经很难将发达国家减排承诺及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补偿作为挡箭牌,因为中国毕竟成为超越美国的第一大碳排放国。中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发展低碳经济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面临很多挑战。
1、国际方面
(1)国际压力大,时间紧迫。从波恩到德班,再到多哈气候大会,发达国家将矛头指向了中国。由于中国和美国是碳排放的头两号国家,且都没有减排承诺,很多国家都或明或暗地要求中国也要加入减排承诺,甚至包括美国。发达国家总是有意回避对发展中国家的低碳技术和资金的扶持义务。虽然综合来看,我国人均碳排放还很低,且国外发达国家比我们多排放很多年,但压力仍然越来越大。综合考虑国内的经济状况,我们不会随意接受减排承诺,但国际社会的压力没有办法忽视。
(2)低碳大国发展迅速,抢占市场先机。很多低碳大国都积极制定相关法法规,完善本国低碳市场,鼓励低碳技术创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如英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都制定了详细而明确的低碳发展战略。这为他们在未来全球低碳市场抢占先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低碳市场规模很大,但发展还远远不够规范有效,这将导致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处于被动地位。
(3)低碳技术转让障碍重重。联合国气候大会大部分时候都会讨论低碳技术的发展创新,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应给与发展中国家技术援助和支持。但在近几期大会中,发达国家往往纠结于技术的探讨,有意忽略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依靠技术援助显然不现实。低碳技术作为新兴重要技术,转让也会遇到种种壁垒,这对我国低碳技术的发展非常不利。
2、国内方面
(1)产业结构仍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已经调整很多年了,但是一些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巨大的产业仍广泛存在。尤其是遇到金融危机后,产业结构调整遇到很大问题,政府忙于救市,其刺激计划虽然也考虑了清洁能源的重要性,但大部分资金还是流向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忙于自救,很大程度忽视了低碳技术的应用,高耗能企业仍然没有有效的降低能耗,我国最终成为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头号国家。
(2)企业尤其是高耗能的企业低碳意识仍然不足,缺乏技术创新。企业更多的关心现有的成本、收益。低碳技术的采用、创新都会使得成本增加,尤其在短期内,增加成本比较多。虽然长期来看,低碳技术的采用是发展趋势,长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很可能会使企业更有竞争力。但由于缺乏激励,企业不愿在低碳技术上过多投入。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激励机制也不健全,这也都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
(3)人们的消费习惯距离低碳生活还有很大差距。发展低碳经济,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很重要。一方面低碳行为可以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也可增加对低碳产品的需求。但我国的消费习惯很难短时间改变。人们仅仅是有了一个对低碳的认识,具体生活中,还远未做到低碳。尤其是私家车的消费,近年来呈急剧上升的态势。由此而导致的城市拥堵、停车困难等问题越发严重,更不利于节能减排。
(4)缺乏系统有效的减排安排。我国减排的决心很大,但减排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2010年下半年,为了达到“十一五”的减排目标,出现了拉闸限电、禁止企业用电、企业用柴油自行发电的情况,可以说违背减排的初衷。而且,我们的减排计划很早就订好了,直到最后,地方政府才仓促出招,这与我们的减排计划和过程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监督有很大的关系。
(5)碳交易市场不完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将“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但是我国碳交易市场还很不完善,虽然已经有几家碳交易所,如山东单县碳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但基本都运营惨淡。还有几家碳交易所准备上马,但没有形成统一的全国交易平台。相关政策、体制不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面临的减排压力更大了,无论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形势都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全球的发展趋势看,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当承担一定的减排责任,另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也是促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但目前状况下,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力促产业结构升级,鼓励技术创新
我国一直在努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减少以往对基础能源的过度依赖。高耗能的产业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减少碳排放量,促进产业向低耗能产业发展,才能有力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此过程中,企业将面临优胜劣汰,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采用低碳技术的行业的发展,鼓励技术创新,淘汰电力、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产能的高耗能的产业。我们国家仅依赖低碳技术援助和进口是不现实的,也是成本高昂的,我们要积极鼓励低碳技术的创新,自主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低碳市场占有有利地位。
2、将科学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要避免再次出现通过拉闸限电实现减排的目标,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得低碳经济发展有法律保障。发展低碳经济仅有决心是不够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低碳技术的创新、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减排的实现都是一个科学的过程,要将科学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3、倡导并推进低碳生活
虽然人们对低碳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具体到低碳生活,做的还远远不够。政府应当继续加强这一方面的宣传,并积极倡导,政府官员要以身作则,鼓励人们低碳消费。政府要积极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采用低碳技术。
4、推进碳交易市场发展
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还很不完善,鉴于碳交易市场的巨大价值,我国应积极推进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方式处理碳排放问题,效率是最高的,发展前景也是最好的。国际上欧洲一些国家,碳交易发展的很好,我们可以借鉴学习。
除了以上政策建议,还有其他一些我们可以做的,比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培养低碳方面的科研人才、提早针对碳关税制定相应的政策等。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的经济活动相互影响,减少地球的碳排放量依靠一个国家是不可能实现的,发展低碳经济也需要积极进行国际合作,进行经验技术的交流。
【参考文献】
[1] 乔晓楠、马世珍:后京都时代的国际产业竞争研究[J].经济学家,2010(7).
[2] 金乐琴:中国如何理智应对低碳经济的潮流[J].经济学家,2009(3).
[3] 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5).
“十一五”规划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清醒认识未来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1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上升期, 主要发展特点是:
1.1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010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9年来, 我国GDP 的年平均增速达到10.01% ,实现了2位数的持续高增长。
1.2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
我同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2000年的6 280元l/a提高到2009年的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 253元提高到5 153元。随着收入的提高, 消费结构也开始由温饱型的衣食消费为主. 向全面小康型的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住房及汽车消费, 已成为拉动国内消费的最强劲动力。我国不仅住房建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汽车也已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以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 持续拉动了城市建设的改造与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城乡住房建设与发展,交通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大规模的房屋及基础设施建设。对工业产品保持了持续增长的需求。
1.3 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进出口规模的快速扩张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因素。我国进出口总额已由2000年约4 743亿美元, 增长到2009 年的22 073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达到18.63% . 出口额由2 492亿美元增加到12 017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达到19.1% 。同期, 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 已由2000年的l 656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23 992亿美元。
我国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
世界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增长,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
加入WT0后使中国顺利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取得了平等贸易地位, 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我们较好地抓住了机遇,迅速加快了加工产业的发展。
2 “十二五” 经济的发展形势分析
新世纪的前l0年, 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了1 3亿人民,在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经济发展累积的矛盾和问题也开始集中显现。从长远看, 中国经济发展仍前景良好, 但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也必须正视和加以解决。牢t-N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
2.1 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
虽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但在国家强有力的调控政策下, 经济发展有效遏制了快速下滑的局面, 目前, 经济危机仍未完全过去, 世界经济的发展仍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 但从长期看,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前景良好。
2.1.1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将是渐进和较长期的过程,只有稳步推进城市化,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问题。从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率每年增长近1个百分点的增长趋势分析,每年约1 000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建设和改造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及房地产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需求市场。
2.1.2工业化进程的推进
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也将是一个较长期的进程。在主要工业产品已经可以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 发展先进生产力,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面升级,仍是我国工业发展要完成的重点任务。传统工业的发展不是停滞而将是全面的提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具有加快发展的巨大潜力。
2.1.3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空间大
我国经济发展在区域间的不平衡, 即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解决这一问题也是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机遇. 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 在资源、能源、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应条件上.具有更大的比较优势,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市场需求潜力有更大的增长空问, 经济发展有更大的增长前景。我国能源、原材料工业发展的重心, 已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也在进一步加快。
2.2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看前景良好,但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与挑战,虽然,这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将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2.2.1经济结构失衡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要素分析, 我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十分突出。20世纪8O年代我国经济主要靠消费和投资拉动。90年代主要靠投资拉动,2000年以后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国内消费严重不足,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 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51% ,2000年降到46% ,2008年进一步降到35% 。而投资占GDP的比重, 已由1980年的20% ,增加到2000年的33.2% ;2009年进一步上升到67% 。我国的净 出口率也从2000年的2% ,上升到2008年的6.5%。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由1980年的23.5% 增加到2000 年的39.6% ,2008年进一步增加到55.7%。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 国际贸易长期失衡,不仅具有较大的风险,也导致贸易摩擦加剧。长期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也是不可持续的。过度投资, 不仅影响消费。也存在生产能力过剩和闲置,加大金融风险的隐患。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2.2.2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在蔓延。美国经济已度过了最严重的危机时期,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欧盟国家的债务危机又开始爆发, 影响的深度、时间长短和范围目前还难以确定, 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仍不明朗。经济危机波及范围的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取向. 带来新的 难与问题。
2.2.3资产泡沫的过度膨胀如不能有效抑制, 存在潜在金融危机的风险
由于外汇储备的增加央行大量投入基础货币,为保持经济的增长, 我国较长期实行了低利率政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去年实行了十分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保增长和上项目,地方政府2009年第一次发行债券2 000亿元。同时, 通过各级政府地方融资平台的建立, 大力举债, 到2009年底银行贷款债务总额达到7.38万亿元。流动性过剩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 突出表现在房地产价格的高速增长。建筑和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和人民消费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但高房价已严重背离了主要以满足人民住房需求的产业功能,成为高度投机的市场,房地产价格泡沫在不断吹大, 并成为地方政府十分重要的收入来源。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导致的金融危机, 已给予我们很好的警示,有效调控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 逐步挤出房地产泡沫,是保持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的必然政策选择。
2.2.4防止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收入差距呈扩大的趋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已从1980年的2.5倍,扩大到2009年的3.3倍,而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加大,最高与最低相差15倍左右。不同收入群体间收入差距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收入差距平均在1 8倍左右. 国企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 28倍。
3 实现“十二五”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既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又要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要重点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解决3个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3.1增收入、保民生、扩内需
我国经济发展的经济目标是实现国富民强,2020年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2050年左右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因此, 增收入,保民生, 扩内需, 应成为拉动和实现我国紧紧发展目标的最主要动力。增收入, 要在国家财力比较充裕的基础上,通过收人分配政策的调整. 在国民收入一次分配中, 增加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比例,使劳动者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收入总量和收入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稳步提高。
保民生.就是在公正公平的前提下, 切实解决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基本住房需求等方面负担过重,支出过多及无保障问题。通过增长入、保民生,切实减轻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负担, 从而稳步提高消费意愿、消费水平和消费率,使消费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3.2 工业产业的全面改选与升级
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十二五”期间,将是完成工业化中期的任务并向工业化后期转变和过渡的阶段。
工业产业的全面改选与升级,包括发展的两个层面。
一是传统工业产业, 生产总量的增长已不是发展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总量增长的空问,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已不是太大。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正在加速推进并有可能在“十二五” 期间基本完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点应转向提高产业的高端竞争力,从产品生产制造为主, 向产品的研发设计, 产业供应链的完善, 营销渠道的建立和完善, 品牌建设等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 以提高持久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二是加快培育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环保、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 加大国家投入, 加快发展, 以争保持在新兴产业中的竞争优势。
3.3 全面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我国政府已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以碳减排为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 以节能、减排、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物排放, 强化境保护和治理为重点的绿色发展战略. 将成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在全国全面推进。
今年__月份, 续建及新上超千元项目1__6个,总投资__1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9.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1.4%,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8__.__亿元,其中新上千万元项目27个,总投资18.6亿元。其中:五千万在建项目1/:请记住我站域名/12个,总投资__08.5亿元,自年初累计投资9.__亿元,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79.4亿元;在建亿元项目54个,总投资270.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7亿元。自年初新上亿元项目4个,总投资7.48亿元。投资5亿元续建及新开工项目10个,总投资192.__亿元,分别为:沧州晟实锂电科技有限公司磷酸铁钒锂动力电池生产项目、河北冀春化工有限公司甲醇气相催化脱水制二甲醚扩能项目、沧州恒力液压机械有限公司液压油缸生产项目、渤海重工管道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合金钢高压钢管项目、河北海浩高压法兰管件集团翼世源管道设备有限公司精工管道及压力容器生产项目、沧州宏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宏宇亚龙湾建设项目、德奥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京津之门”建设项目、广州台商协会台湾精品城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沧州岳钢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五金制品生产项目;沧州贝尔投资有限公司木材深加工基地和建材机械生产项目。
一是按照省、市节能考核工作要求,经过我们积极认真的工作,编制了《__2015年节能工作要点》、《__2015年节能工作实施方案》和《__煤炭消减工作实施方案》,到__月底,万元GDP综合能耗预计下降2%。
二是继续加大节能项目实施力度。坚持把实施节能项目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积极指导和帮助重点耗能企业抓好节能项目的谋划和实施;同时,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调优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对纳入年度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的项目,做到“四讲”、“四到位”,即讲政策、讲法律、讲道理、讲市场、全面排查到位、教育引导到位、政策支持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对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坚持重拳出击,实行联合执法,彻底将其取缔。今年我县共组织实施淘汰落后产能项目__个,年可减少能源消耗8000吨标准煤。
[关键词]新形势;农业经济;有效途径
纵观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发现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就必须及时解决当前农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加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引导和规范,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1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1.1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总的来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农业经济的基础比较薄弱,导致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缺乏驱动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较为落后,大部分地区的农业设施仍然是在沿用几十年之前的,这些设施往往结构老旧、设计过时、工作效率比较低,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使用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第二,农业投入相对不足,地方对农业经济发展不够重视,导致农业经济在运行的过程中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出现设备落后、应变设施缺乏、抗灾能力弱等问题,制约着农业经济发展成效的提升;第三,部分地区的农业工程设施使用年限过长,功能老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2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不高
由于农村整体教育水平比较低,加之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中,中老年人所占比重较大,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在农业领域也缺乏创新意识和动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在农业经济的领域投入比较少,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领域的高科技技术还远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这就使得我国整体农业科技含量比较低,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都不高。
1.3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农业生产比较分散,规模化经营水平比较低,农业生产率不高。一方面,这是因为我国目前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的巨大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农民的生产经营观念落后,对土地的利用还停留在生产和加工初级农产品的阶段,在市场中的缺乏竞争力,导致农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2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
针对以上分析,可以对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限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若想切实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脚踏实地,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问题。
2.1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稳定长远发展,若想改善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不佳的状况,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建立健全当前农业经济领域的各项基础设施。首先,要逐步改善农村经济的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寻求外部的资金支持;其次,应该改善当前的农业科技体制,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对农业领域的科技研究,促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步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深化发展;最后,要进一步加快对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引入更加先进的农业工程建筑和设施,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创建一个平稳有序的环境。
2.2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投入
要想在新形势下实现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时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应该予以农业经济更多的关注,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投入,逐步改善农业经济发展的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摆正在经济运行中的位置,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及时给予农业经济各项政策支持。同时,政府应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补助力度,使农民敢于利用土地资源大胆经营,创新经营方式,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对农业经济投入的加大还可以促进农业基础设施的健全和完善,改善农业经济发展的环境,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3逐步提升农民素质
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制约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民是在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过程中最可控的因素。若想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应该逐步改善农村的教育质量,逐步提升农民的思想水平,改变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
2.4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多数还停留在生产和加工初级农产品上,这严重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在新形势下,农业发展应该结合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带动和发展,逐步提升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的深化发展。
3小结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认识到在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应当及时采取各项措施,逐步提升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促进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宁强,张萌,崔文艳等.论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5).
[2]杜志芬.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农业与技术,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