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配音的方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 气候的影响因素
温度、雨量、光照等主要气候因素可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肥料在土壤中的变化、流失以及肥效发挥的快慢。温度升高能促进肥料的分解,光照强弱也直接影响光合作用,水分对养分的吸收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配方制定一定要考虑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
2. 作物营养的因素
科学配方要符合作物的营养需求曲线。由于不同作物品种有不同的营养需求曲线,所以要综合考虑作物种类,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的需肥特征进行推荐施肥配方。
3. 土壤营养含量的因素
科学测土配肥就是准确测试具体地块土壤基础养分含量,根据作物目标产量所需要的养分含量,估算出作物所需的养分补充量,再结合当地各种实际影响因素,确定合理有效的施肥比例、施肥量和施肥方法。
4. 施肥方法和手段的因素
配方制定要考虑当地的施肥方法和手段。即使肥料相同,施肥方法、手段不同,肥料利用率也会不同,所以在推荐施肥配方中应根据不同的作物、不同的肥料,选择不同的施肥方法。同时,由于不同施肥方法与手段会构成不同的肥料利用率,所以应采用不同的施肥量(施肥配方)。科学测土配肥应该包括施肥方法和手段的具体内容,如只给出测土数据或是根据配方生产出复合肥推广应用,其效益可能较差。
5. 作物营养吸收能力、特征与调节技术因素
作物吸收能力、作物品种和作物生物调节技术与土壤环境条件有关。不同的作物品种和生物调节技术可以构成不同的作物营养吸收能力。另外,不同作物吸收营养的方式、特征不同,如根的深度、分布不同,对施肥要求也不同。在测土配肥中不能单纯地推算出一个数值,还要综合考虑植物吸收特性产生的影响。
6. 土壤保肥、释肥特征的因素
科学配方要符合作物的土壤保肥、释肥特征。土壤保肥性是指土壤能够对养分的吸收(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吸收)和保蓄能力。肥料要发挥作用,首先要求土壤对其有保存作用,然后是要有一个好的释放性能,这样才能保证作物的吸收量。然而,不同的土壤有不同的保肥释肥性。因此,在配方施肥中一定要认真考察分析改善土壤保肥释肥性能,以提高肥效。
7. 肥料的释放、吸收特征的因素
科学配方要考虑不同肥料在环境、土壤中的不同释放曲线和同一作物对不同肥料的吸收效率。养分含量相同的不同肥料可以有不同的肥料释放和作物吸收曲线,从而构成不同肥料的利用率和利用方式。
8. 肥料流失特征的因素
科学配方要考虑肥料在环境、土壤中的自然流失曲线以及和不同肥料掺混后的化学反应流失。不同肥料的化学稳定性不同,例如化学氮肥施入土壤后,植物对氮的吸收率一般仅为30%~50%。不同作物甚至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之间,肥料吸收率都有明显差异。
8. 肥料的养分含量、质量和性价比的因素
关键词:门诊药房;药房调配;差错;措施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药物的应用跟患者疾病治疗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影响着患者的临床疗效。我院根据门诊药房处方调配的具体情况,统计、分析了处方调配差错的原因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月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南院门诊药房处方共20000张。
1.2方法 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等将我院门诊药房20000张处方汇总,然后由我院门诊医师及药师对门诊药房的处方调配情况进行分析,筛选出调配差错的处方,对处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和归纳,将所获得数据的录入EXCEL软件中[1]。
2 结果
20000张处方中,筛查调配错误的处方共199张,占处方总数的0.995%,其中有195张差错处方是在发药过程中被发现的,处方调配差错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我院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的原因分析 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月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出现差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3.1.1医师方面的因素 ①医师在填写患者个人资料时,有漏填或错填的情况,导致药师在审核处方时,无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审核判断。②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对药品的名称、规格、用法、用量、适应症、不良反应等以及药品配伍等信息不够熟悉,导致开具的处方中的药品跟诊断结果不一致。③开具的处方,药物的用量明显超过了说明书上的规定用量。④针对同一个患者的同一处方中,药品的配伍存在禁忌。⑤开具处方中关于溶媒选择不合理。
3.1.2药师方面的因素 ①药品的日常管理不当。在门诊药房药品的日常管理中,由于药品摆放不够规范,没有及时筛除近效期、滞销等药品,针对标签不清的药品未及时补充,引起处方调配差错。②未严格遵循调配程序。药师药品调配的正确顺序为:当接到处方后,首先审核该处方是否规范,诊断和用药是否相符,是否有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等;确认无上述情况后再调配药品,;然后将调配好的药品交给校对药师,核对发票上的信息是否跟处方中的信息一致;最后再将药品递给患者,并交代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③药品的包装和药名相似导致的调配差错。包含三种情况:?门诊药房中一些药物来源于不同的生产厂家,但是由于其包装极其相似,导致调配差错;?门诊药房每天接待患者数量多,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时间一长药师容易疲劳,导致自身判断相似包装或者相似药名的能力降低;?很多不同的药品存在名称相似的情况,这种情况药师在调配处方时也容易出现差错。④药师审核不严,交代不清等。若药师在调配处方时不能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流程和工作制度执行,缺乏对处方进行严格审核,仅仅是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印象来调配处方,进而引起调配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出现差错。
3.1.3环境因素 由于我院门诊药房取药的窗口较大(是敞开式窗口),特别是遇到就诊高峰期时,大量的患者及家属挤在窗口上,再加上环境嘈杂,容易导致患者跟药师沟通不畅而发生处方调配差错。
3.2防范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的措施
3.2.1建立规范的药品调配操作规程 药师在调配药品时,要严格执行并贯彻国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处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切实做到"四查十对"。在药品调配前应看清处方中药品的名称、剂量、规格,若发现处方存在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跟开处方的医生取得联系,确认处方,防范处方调配差错;若发现处方存在不合格的地方,应该拒绝调配,并及时跟开具处方的医师重新核对药品和处方,核对无误后才调配,在调配完一张处方之后再接受下一张处方,以免调配差错;待药品调配完并确认无误后,再核对患者的票据,呼叫患者姓名,将药品发放给患者[2]。
3.2.2建立健全处方调配差错登记制度 一旦发现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便应立即登记,并由我院质量管理小组向门诊药房发放质量改进通知单,组织门诊药房工作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并查找出差错存在的主要环节、主要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以防类似的差错重复产生。另外,鼓励差错者报告自身的差错情况,以此减少差错的发生率。
3.2.1提高药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 药师一职在医院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其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处方调配质量的高低,因此提高药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定期组织药师参与在职培训,要结合我院药师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药师开展分层次培训,并按照级别设立与之相应的培训计划。②将药品递交给患者时,要按照说明书或者使用办法交代患者用药,让患者掌握药品的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等。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药师要耐心解答[3]。
3.2.2加强对门诊药房药品的管理 医院应该针对门诊药房制定详细的药品管理制度,具体包含:①定期检查上架的药品,若发现药品受潮变质、近效期以及滞销药物要及时将其清理掉;②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药品的定位,针对各种类型的药品要严格根据种类进行摆放,并控制好摆放的间隔;针对有效期
3.3.4改善工作环境 我院应该及早增加发药窗口,以便患者跟药师能够面对面地进行沟通,在患者就诊高峰期时增加药品调配人员,减少药师因疲劳导致的药品调配差错,同时注意维持好窗口秩序,避免患者拥挤在窗口。
综上所述,虽然我院门诊药房的处方调配差错有了很大程度降低,但是防范处方调配差错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医院相关部门加强管理,提高药师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切实保障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徐文芳.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4):358-359.
关键词:问题引导式;资源;职工培训;解决问题;成果共享
“问题引导式”是我们在日常的职工培训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提炼出的一种适合于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职工培训方法,目的就是将问题作为职工培训的资源,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作为职工培训的手段,将杜绝问题作为衡量职工培训绩效的标尺。“问题引导式”培训在我单位开展一段时间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绩效,不仅使培训活动更加有针对性,而且提高了培训活动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杜绝了重复问题的发生,确保了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问题引导式”培训方式的提出背景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职工上岗之前和日常的“灌输式”培训活动,只能大而化之的让职工掌握一些适合本岗位的通用知识,培训的内容没有侧重点,职工学习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整个培训活动的绩效。针对此类问题,我们从如何提高培训活动的针对性、实用性出发,从日常工作中寻找职工最需要加强学习的知识点,不断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及重大问题作为日后职工培训的主要内容,使整个培训活动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为此,我们在培训活动中,结合自己平时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提炼出了“问题引导式”培训方法,核心理念就是“化问题为资源”。所谓“化问题为资源”,就是从日常工作中职工操作不当、设备故障、安全事故等现场中,查找职工在思想状态、操作技能、业务水平、安全防护技能、安全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化作培训的资源,有针对性的增强职工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及操作技能,实现培训活动与日常工作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培训活动的绩效。
二、“问题引导式”培训方式的可行性实施
“问题引导式”培训的实施总体上分为问题收集、探讨分析、成果共享、问题档案四个阶段,根据不同的问题实施的内容也不一样。
(1)问题收集
问题收集阶段是开展“问题引导式”培训活动的基础,只有做好日常工作中问题的发现、积累才能使整个培训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开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针对车间班组中各工种岗位分工不同、发生问题类型的不同及需要的知识点的不同,为每名职工配备了简易的小笔记本,让他们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由技术员每周进行一次汇总。同时,我们将问题分为一般问题、疑难问题和综合问题三类,一般问题就是指职工能当即独自解决的问题,疑难问题就是职工需要几个人一些协商解决的问题,综合问题就是原因不明需要更深层次的技术支持解决的问题。技术员通过对问题的收集、筛选、分类,并分析出职工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知识的培训,从而以问题为案例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
(2)探讨分析
探讨分析阶段是“问题引导式”培训的核心,培训的知识点出自于此。针对现场发生的职工能当即解决的一般问题,技术员将在问题收集时只负责进行汇总;对于疑难问题和综合类问题,技术员负责召集技术骨干和职工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特别是围绕着问题出现的原因、快速处理解决问题、如何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展开探讨和研究,对如何快速处理解决问题的环节进行认真的总结,将其作为处理类似问题的资源;对于较为复杂的综合类问题,可由技术员提报部主管科室共同研究解决,并随时跟踪和督促解决情况。
(3)成果共享
成果共享阶段是“问题引导式”培训的根本,是将问题转化为资源的过程。通过对收集问题的分析和汇总,技术员找出职工所需要培训的知识点,按需进行职工的理论培训和技能提升,包括培训职工如何处理此类问题,如何杜绝此类问题,杜绝问题的重复性发生等等。
(4)问题档案
问题档案阶段是“问题引导式”培训的关键,是对问题进行固化指导将来工作的重要基础资料。在做好上述三个环节的同时,我们将出现的问题按照上述中的分类及其处理方法、预防措施还有具体的知识点分别整理成档案,作为指导将来工作的基础材料,同时也作为职工培训工作的重要资料。
三、“问题引导式”培训方式的实施效果
开展“问题引导式”培训活动以来,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培训方式与工作实际联系更加紧密。通过开展“问题引导式”培训活动,将职工培训与生产现场紧密结合起来,培训的内容也是为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杜绝了以往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结合不紧甚至是脱钩的现场,提高了整个培训活动的绩效。
(2)培训内容与职工的需求更加统一。“问题引导式”培训活动与传统的灌输式的培训方式相比,培训活动更加有侧重点,培训的内容更符合职工工作的实际,也是职工在工作中急需的知识内容,使整个培训的内容和职工的需求更加统一,提高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培训效果进一步得到延伸。在开展“问题引导式”培训活动中,我们注意到,不仅拓宽了培训的方式、丰富了培训的内容、增强了培训的绩效,而且通过这种培训方式,杜绝了实际检验工作中同类问题的重复发生,为公司生产经营绩效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良好的保证条件。
四、“问题引导式”培训方式的弊端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在认识到“问题引导式”培训的优点和好处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此培训方式只对工作中表象展现出来的问题有效果有成效,对于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预防日常工作潜在问题发生的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反映到培训活动中就是预见性、前瞻性的培训非常欠缺。针对存在的这类问题,我们将认真总结“问题引导式”培训的具体实施过程,在此培训方式的基础上深化,进一步探讨更加有效可行的培训模式。
母猪胚胎死亡是影响猪的繁殖率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为母猪怀孕后胚胎死亡、化胎和流产。一般死胎率为25% ~ 40%。胚胎死亡可发生在胚胎发育的任何时期,尤其是在胚胎向子宫内膜附植之前或附植过程中,即怀孕识别阶段为最关键时期。在合子附植初期的第9 ~ 16 d 胚胎死亡最高。
(一)母猪胚胎死亡最易发生期
一般胚胎死亡多发生在配种后9 ~ 16 d,在这个时期胚胎由圆变长,出现营养层与植入之间的矛盾,致使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大量死亡,大多数异配体和染色体畸变的胚胎也死亡于此时,妊娠第3 周时,正值胎儿器官形成阶段,此时胚胎会在竞争有利其发育的蛋白质类物质时,表现强存弱亡现象。妊娠第60 ~ 70 d,由于胎儿迅速生长,怀孕母猪由于管理不当,通常神经刺激而干扰子宫血液循环,减少胎儿的营养供给,致使一部分胚胎死亡。
(二)胚胎死亡的原因
1. 环境因素。圈舍的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母猪生产的重要因素,如阴凉、潮湿、环境卫生差、光照不足、周围环境噪音、空气污浊、高温造成的母猪繁殖障碍。猪群拥挤、剧烈频繁的争斗、圈舍构造不和理造成的机械损伤,惊吓、寒冷刺激、长途运输等因素都会导致母猪胚胎死亡。母猪配种前、后1 ~ 3 周对高温特别敏感,其受胎率明显降低,出现胚胎早期死亡和吸收。再有当圈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等有害气体增加时,使母猪产仔减少,死胎增多。
2. 营养因素。母猪在母猪怀孕过程中,由于营养缺乏和营养比例失调会引起母猪的繁殖力下降,尤其是怀孕后期营养不足会引起新陈代谢障碍而造成母猪消瘦,不能满足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需要,从而致使母猪胚胎死亡。怀孕母猪饲料中蛋白质和必须氨基酸不足,可引起死胎,日粮中钙、磷、铁和碘等矿物质缺乏会导致胚胎死亡率上升。维生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A、E的不足,会明显影响到胚胎的发育,致使胚胎死亡上升。怀孕母猪营养过盛也会降低胚胎存活率,母猪怀孕期摄取高水平的营养或过多的热量物质会使母猪过于肥胖,子宫周围积储过量脂肪而阻碍胚胎的发育乃至其死亡。因此,怀孕母猪日粮中应保证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全面与均衡以满足母猪怀孕期的需要。
3. 管理因素。对怀孕母猪管理不当,使之受到不良刺激导致死胎或流产。如换圈舍、长途运输、圈舍狭窄、圈舍拥挤、恐吓、追赶、防疫、急追猛赶使母猪跨越壕沟或其他障碍,母猪相互咬架或进出窄小的猪圈门时相互拥挤等都可能造成流产。饲喂发霉腐烂变质、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的饲料,如棉籽饼、菜籽饼、亚麻仁饼等,冬季喂冰冻饲料,怀孕期治病用药不当等均会使母猪发生胚胎死亡或流出。
4. 母猪配种时间不当。母猪在泌乳期过早配种,虽然是受精,但因卵子活力较弱,致使受精卵的活力低,容易早期死亡,被母体吸收形成化胎。实践证明,胚胎成活率随哺乳期缩短而降低。哺乳期不足21 d 的母猪其胚胎成活率较低泌乳期第7d 实行早期断奶然后配种,在妊娠9 ~ 20 d,胚胎死亡严重。延迟配种,则胚胎成活率迅速降低。排卵前6 h 和排卵后14 h 配种,胚胎成活率分别为88% 和32%。对流产后母猪立即配种会导致胚胎早期死亡。猪常温保存3d 以上进行人工受精,亦会使受精胚胎早期死亡。
5. 母猪胚胎数过少或过多。母猪体内胚胎数过少,因胚胎产生的激素不足,使母体怀孕识别发生障碍,子宫的溶黄体物质继而引起黄体退化,最终导致胚胎死亡。当母猪胚胎数过多时,常因胚胎拥挤而致死亡。每个胚胎只有一定的空间才能正常发育。如母体内胚胎数量过多,必须减少每个胚胎附植点的血液供应量,从而使胎膜的发育受到限制,最后导致胚胎死亡 。
6. 内分泌因素。母猪配种后21 d 内分泌系统处于调整状态,若此时母猪受到不良因素影响,会干扰内分泌激素的分泌,使内分泌激素失调,从而影响胚胎附植,增加胚胎的死亡。如果雌激素和孕酮分泌失调,而比例失衡,则导致黄体溶解,影响胚胎的正常附植,继而使胚胎死亡。对发育不全的胚胎,其分泌功能不足以对抗子宫溶黄体物质的溶黄体作用,致使孕酮含量下降,妊娠终止,胚胎死亡。
7. 免疫因素。免疫接种不当易导致胚胎死亡,怀孕母猪被血浆蛋白的同种异性抗原致敏后,胎盘屏障就会受到破坏,大分子物质如抗体和抗原等可以通过,进入胚体内,必然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而导致胚胎死亡。免疫接种对胚胎的影响十分明显。一般情况下,妊娠前4 周内的母猪接种疫苗,易引起胚胎死亡。
8. 疾病因素。生殖器官畸形,子宫疾病会直接降低受胎率。某些危害生殖力的传染病将间接对胚胎产生不良影响。猪感染病毒性疾病如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障碍和呼吸综合征等可引起胚胎死亡和干尸化。细菌性疾病如巴氏杆菌、布氏杆菌、葡萄球菌、钩端螺旋体等。另外,在和人工受精过程中,由于公猪包皮上的污染、被污染、器械消毒不严等原因,会使子宫感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而影响胎儿的存活。目前,疾病因素引起的胚胎死亡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9. 药物因素。怀孕过程中使用药物不当,同样也会造成胚胎死亡。许多养猪场不具药物使用知识,存在盲目用药现象。如饲料中添加阿散酸会造成死胎。怀孕期间使用弱毒苗可引起胚胎吸收等,故猪妊娠期应慎用药物和疫苗。
10. 其他原因。近亲繁殖可导致受精亲合力降低,胚胎生命力减弱,且公、母猪间的血缘关系越近、差异程度越小,胚胎死亡、形成畸形胎的可能性就越大。初产母猪和5胎以上的母猪胚胎死亡率较高。母猪过肥,母猪缺乏营养等都可导致胚胎死亡。母猪喂发霉的玉米,玉米发霉产生玉米赤霉稀酮—F 2 毒素可使怀孕猪胚胎死亡。棉籽饼中的棉酚和菜籽饼中的芥子硫苷对胎儿特别有害,过量使用会增加胚胎的死亡率。有毒物质、农药,都会使母猪发生流产、死胎。
(三)防治措施
1. 预防。
(1)加强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对于怀孕母猪精心管理,特别是到后期要单圈饲养,避免群养拥挤、强饮争食、互咬顶撞。圈舍要保存干燥、清洁、卫生,要定时清除猪舍的粪便、污物、垃圾等废物,要定期用0.3% 过氧乙酸、0.2% 百毒杀、2%火碱进行消毒,消灭蚊、蝇 、蜱和虱。圈舍要做到通风良好,保温防暑,冬暖夏凉。
(2)禁喂发霉变质、有毒、有害的饲料,慎喂某些饼类如棉籽饼、菜籽饼、亚麻籽饼、蓖麻籽饼等和酸性较大的青贮饲料,含酒精过多的酒糟等饲料。把握好饲喂规律,要定时、定量 ,忌过饥过饱。冬季忌喂冷稀饲料和冰冻饲料,夏季勿空腹暴饮凉水,避免肠痉挛引发剧烈腹痛。保持圈舍周围环境安静,勿惊吓,追赶和鞭打怀孕母猪,避免怀孕母猪因精神紧张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而引起子宫收缩而流产。
(3)母猪怀孕4 周内禁止注射任何疫苗,在4 周以后需接种疫苗的应把握好接种技巧,避免强追硬赶。适量喂给母猪青绿饲料或麸皮等轻泄性饲料,防止母猪便秘。对经产5 胎以上的母猪,胚胎成活率低的母猪应及时淘汰。
(4)母猪怀孕饲料要全价。对于怀孕母猪必须保证供给胚胎不同发育阶段而配制的全价饲料,尤其在怀孕中后期,胎儿发育迅速,所需营养也迅速增加,此时既要保证饲料的的全价性,还要注重饲料给量的逐渐增加,在配种前,要维持母猪的种用体况,控制蛋白质和能量的喂给量,防止母猪过肥或过瘦,一般母猪保持七、八成膘就可以。
(5)适时配种。对于初产母猪要掌握好初配月龄与体重。地方品种猪在6 ~ 8 月龄、体重达到70 kg,引入中型品种8 ~ 10 月龄、体重100 kg,大型品种120 kg 以上开始配种为宜。对于经产母猪,最佳配种时期应控制在后19 ~ 36 h 以内,最迟不得晚于48 h。对泌乳母猪,最好在3 周以后配种。流产后的母猪不要立即配种,应等到下一个情期再配种。
(6) 调节母猪体内激素水平孕酮和雌激素是否平衡对胚胎附植很关键。雌激素能引起子宫肌的兴奋,使胚胎难以附植。而孕酮有抗衡雌激素的作用,使子宫黏膜分泌增强,有利于胚胎附植。因此,子宫孕酮不足或雌激素过多可影响到母猪胚胎顺利附植。为加强母猪体内血液中孕酮含量,可在配种后7d,给每头母猪注射孕酮30mg,可提高胚胎存活率。
(7)做好疫病防制。病原微生物是损害母猪繁殖力的重要因素。怀孕母猪感染某些病毒和细菌时,导致体温升高(40.0℃~ 41.0℃)、食欲减退或废绝等病症而引起胚胎死亡。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兰耳病病毒等可引起胚胎死亡。巴氏杆菌、布氏杆菌、葡萄球菌、鈎端螺旋体等细菌疾病均可引起胚胎死亡。因此,应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减少母猪感染疾病的机会。母猪在配种前,应切实做好猪瘟、伪狂犬病、日本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猪兰耳病等疫病的免疫接种。对母猪进舍执行严格消毒,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除舍内的粪便、杂物、垃圾,减少病原微生物,保证配种后的母猪健康无病,提高胚胎成活率。
(8)母猪怀孕期用药禁忌。在治疗怀孕母猪普通病时,应避免使用妊娠禁用药,大剂量泄剂如硫酸钠、硫酸镁等。发汗剂、地塞米松等激素药物、毛果芸香碱、槟榔碱、麦角制剂、全身麻醉剂等都会对胚胎有影响。
2. 治疗
(1)对于习惯性流产的母猪,可在其怀孕2 个月后,肌肉注射黄体酮3 ~ 5 ml,每10 天1 次,连用2 次。可用中药其方剂:山药、炒杜仲、酒续断各40 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天1 剂,连用3 ~ 4 d。也可用桑寄生35 g、菟丝子、补骨脂、炒白术、党参各30 g,水煎服,1 天1 剂,连用3 d。
为培养信息素养引入竞赛模式的必要性
信息素养自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提出以后,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业界关于它的基本内涵的认识已经达成共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早在1984年就高等学校的信息课程开设发文,明确指出:“本课程的目的‘不仅有助于当前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是教育面向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提高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发挥创造才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992年,国家教育部将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素养教育列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1〕。可见,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在竞赛模式的设计和改革中处于战略决策者和革新者的主导地位。目前,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在国内各高校的本科教育体系中虽然并非主干课程,但由于它是一门方法课,更加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与科研的开展,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医药高等院校图书馆一般下设医学文献/信息检索教研室,承担着培养学生医学信息素养的相关教学工作,如新生或低年级学生的必修或者限定选修课程,高年级的专业或公共选修课程,以及研究生的深层次教育等。
伴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通过网络能快速获取各个领域的信息资源。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和必须掌握的信息,并学会更有效地获取、筛选与利用有价值的信息,这是目前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之一。竞赛模式的引入将对课堂教育模式起到补充完善,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现今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七八岁到二十来岁之间,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与单纯的授课相比,竞赛能把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从“被动”变为“主动”。其次,学生作为参赛者,除了抱着玩一玩,试一试的心态,其实内心或多或少都有想赢的心态,就会为参赛做好准备而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拓宽了学习视野和信息渠道,还有助于消化、吸收、巩固已学的知识和强化记忆,增强信息意识〔2〕。再次,从青少年学习的心理角度来看,这种模式挑战性和趣味性兼备,寓学于乐,可以把相对枯燥的纯理论知识转变为可触可及的实际应用。这既体现了实证分析在研究时通过事例和经验等从理论上回答“信息素质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的思路〔3〕,也是一种效果明显的“学习快餐”。最后,对老师来说,也能在短期内轻松检验教学效果,并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这样,从信息素养的培养角度来看,竞赛模式对于大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也就突现出来了。
实证分析
制定指导原则,发挥指南针导向。为了保证竞赛的进展顺利,并使其充分发挥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必须做到两者水融、环环相扣,因此在组织规划学生参与竞赛时,我们要严格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广泛性原则。考虑到竞赛要面向本校的广大学生,为了使更多同学能了解竞赛并参与进来,因而我们首先考虑此原则,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赛;二是趣味性原则。即使竞赛既有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多变的题型,又有适当的奖金或者奖品、个人荣誉以及创新学分等奖励形式,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竞争者的角色当中。
规划内容选择,提高学科关联度。从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特点来看,由于医药信息素养在医学及相关专业中将长期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在竞赛设计方面,主要根据不同专业的信息需求进行综合考虑。为了让这次学生竞赛活动充分展现形神兼备,活泼生动,打破沉闷的魅力,同时又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细致规划:结合医疗卫生方面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如:当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奖课题研究情况与社会影响力,现今国内热议的公共卫生医疗法规或争议案例等,本校某位知名学科带头人的研究热点或骄人成绩,等等。按照渐进教学原则,从必修,到指定选修、公共选修,再到专业必修的层次递增。根据学生以往掌握的难点问题、大家普遍关心或感兴趣的新知识,事先积累素材、确定选题、现场辅导。由长期承担医学文献检索课程、富有教学经验的医学文检教研室老师承担具体工作,并将相关课程的教学思想和内容融入其中,适当引进教学理念,使竞赛模式向多形式、高层次发展。与此同时,教师也在竞赛中吸取教学内容和经验。根据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以及本馆目前所具备的各类优势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情况,合理规划竞赛范围。内容侧重于实际应用技能技巧的综合与应用,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并有计划地实现本校医药信息特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利用。
创新题型设计,激发参赛者兴趣。为了避免出现如平常考试一般的老套、单调、沉闷,为了给竞赛注入活力,为了让活动出“新”出“彩”、闪现亮点,活动规划不仅要紧密联系实际,还应针对参赛者都是年轻人的特点,语言与题目设计尽可能生动活泼,以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赛前的全体动员与辅导,考虑到竞赛的名称“首届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技能竞赛”,因而设计名称为“惟‘利’是‘图’学习交流会”;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如让所有参赛学生用他们洪亮的呐喊声一起为本次世界读书日活动的开幕仪式暨学习交流会倒数,让他们切实地感受置身其中的热情,甚至点燃自己才是竞赛活动主角这样的勃勃雄心。又如,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获取和使用电子资源的信息素养技能,笔试初赛命名为“知‘书’达‘礼’”,并设计了有关如何获取信息资源的思路和方法的理论性题目;而上机操作的决赛,则相应地命名为“‘E’起来找‘查’”,随之以具体课题的应用为对象,考查其实际运用能力。这样的设计与搭配,巧妙地利用这些耳熟能详的惯用成语和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络语言,既增加趣味性,又让年轻的同学们倍感亲切,印象深刻,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题目的设置方面尽可能多样化,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合理分配。
合理安排进度,发挥图书馆特长。如今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已不仅是收藏文献信息资源,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传播知识火种,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4〕。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是实现其信息素养教育功能拓展的时代需要。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技能竞赛的优势与保障有:“硬”优势:图书馆拥有各个学科门类的知识资源,具备各种实体和虚拟馆藏资源,能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如留言信箱,在线交流等途径;收集大家的真实想法,如题型设计、题量大小、难易程度、赛前辅导充分与否、安排是否合理,难点与疑问等反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认真做好比赛的进度安排和设计改进,并有效实施。“软”保障:图书馆拥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信息/文献检索师资队伍,这是其他部门无可比拟的人力资源优势,保证了竞赛的顺利开展。例如,赛前学生碰到疑问或困难时,可以通过网络、电话或者亲自到教研室向指导老师请教释疑。赛后,通过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能真实、确切地了解到他们在利用不同信息资源过程中的疑难,了解其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进行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地调整今后教学的方式和手段〔5〕。因而,举办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的信息素养教育竞赛活动,既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履行教育职能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校园影响力的有效手段〔6〕。
关键词:黄金方柿;引种表现;栽培技术
黄金方柿是河南省鄢陵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岳长平,用许昌当地抗逆性强的牛心柿作母本,用结果性强的日本甜柿作父本,通过杂交培育而成的特优柿树品种,为国内首创,命名为黄金方柿[1]。2007年春季在邢台市引种栽培,经过3年的种植、管理,结果树达80%~90%,果实表面光洁,通体金黄,成熟度差的略带青色,口感细腻光滑适中。现将黄金方柿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引种表现
引种地沙河市綦村镇五龙沟果园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丘陵区,土壤瘠薄,太阳年辐射总量在4 948.8~5 321.2 MJ/cm2,以5月最多,历年平均温度在11.7~13.4 ℃,夏季各月气温在25.0~26.9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6.4~26.9 ℃,冬季各月气温在0 ℃以下,最冷月平均气温在-4.0~-2.8 ℃。2007年春季引种栽培500余株,株行距3 m×4 m,定植坑80 cm×80 cm×80 cm,成活率95%。体生长旺盛,树势中庸,树姿较开张,树冠不大。3年生树主干呈浅灰色,表皮光滑,地径7.5 cm左右,胸径4 cm左右。叶片较厚,呈椭圆形。该品种丰产性强,定植第2年大部分树体挂果,第3年挂果树可达90%以上,三年生树在粗放式管理模式下,结实有大小年现象,最高株产18 kg,平均株产12.2 kg。
成熟期个别果实表面有环状黑色条纹。果实呈圆柱近方形,四棱明显。横径平均为7.1 cm,纵径平均为8.9 cm。单果平均重260 g,最大单果重382 g。硬度为2.7 kg/cm2左右,多数有核2~8粒。果实表面光洁,通体金黄,成熟度差的略带青色,口感细腻光滑适中。
在冀南浅山丘陵区,3月20日前后萌芽,4月上旬叶片展开,春梢平均生长量28 cm。一般5月4日左右进入初花期,并很快进入盛花期,开花延续时间约为7 d,部分花因营养等因素脱落,坐果率为60%。2周后进入第1个生理落果期,也是落果最严重的时期,占落果量的70%左右。5月下旬果实花生米大小,6月中旬有硬币大小,7月中旬果实进入迅速膨大期,之前是第2个生理落果期,2次落果达总果量的60%~70%。9月下旬,果实顶部开始发黄,通体青中带黄,10月上旬果实成熟。
2栽培技术
2.1园址选择与栽植
选含盐量低、pH值6~8、土层深厚、排水方便的地块建园,山地应选阳坡。选择生长健壮、直径在1 cm以上的健壮苗于冬季11—12月定植,春植于3月定植,定植时边填土边振动树苗,并轻轻提苗沿行株向标齐,栽植深度以苗圃土印与栽植坑地面平行为佳。并边填土边踩实,填满土后在穴周围修成土埂,再浇透定根水,树盘用地膜或稻草覆盖保湿[2]。苗木定植后距地面80 cm定干。
2.2土肥水管理
山地施肥主要采用穴施,用鸡粪掺土拌匀,填入穴坑底铺平,再填入少量土,使根层与肥暂时隔开。亦可用复合肥。待整个柿园定植完毕后,马上浇透水,待水渗透后,每隔3~5 d再浇1次,连续浇3次保根水。并在栽植穴周围松土,保墒。苗木生长过程中如遇天旱,应及时浇水,以保证苗木正常生长。
2.3整形修剪
徒长枝一般应在夏季剪除。若夏季未及时修剪,必须在冬季从基部剪除。若徒长枝生长部位比较空虚,可留20~30 cm的长度短截,以促使隐芽萌发,成长为结果枝。柿树的树冠内膛有部分纤弱枝,应在冬季修剪时疏剪。正常的生长枝,大部分是良好的结果枝,应视其生产势剪短1/3~1/2,同时将过多的枝条疏剪。柿树结果枝结果后,大多生长细弱,应视其长势,好的予以保留,其中一部分(1/3~1/2)留5~7个芽短截,作更新枝处理。若结果母枝过多,冬剪时对长势好的树应多留少剪,对长势差的树应少留多剪[3]。
2.4花果管理
黄金方柿结果能力强,如果放任结果,易造成隔年结果,果实变小,商品价值降低,应施行适当的疏蕾、疏花与疏果。一般结果枝中段所结的果实较大,成熟期早且着色好,糖度也高。因此,在疏蕾疏花时,结果枝先端部及晚花需全部疏除,并列的花蕾除去1个,只留结果枝基部到中部1~2个花蕾,其余疏去[4]。掌握在花蕾能被手指捻下为疏蕾适期。疏果在生理落果结束时即可进行,把发育差、萼片受伤果、畸形果、病虫害果及向上着生易受日灼的果实全部疏除。疏果程度需与枝条叶片数配合,叶果比例一般掌握在15∶1。
2.5病虫害防治
黄金方柿抗病虫能力强,病虫害少,但如果管理不善或长期阴雨,则易发生柿疯病、柿角斑病、柿炭疽病、柿长绵粉蚧、柿绒蚧等病虫害。早春柿树发芽前喷布1次5°Bé石硫合剂或柴油乳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20~30倍液,可有效防治柿绒蚧、柿长绵粉蚧、柿炭疽病。在展叶至开花前,用40%速扑杀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布,或6月中旬、7月中旬及8月中旬各喷1次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可有效防治柿炭疽病、柿绒蚧病;在6月上旬第1代若虫发生时喷乐斯本2 000倍液,可控制其危害。落叶后至翌年新叶抽生前,彻底摘除树上残存的病蒂,清除病源,以降低柿角斑病的发生。
2.6适时采收
黄金方柿在邢台市可于9月下旬采收,如果加工可适当晚采。采收方法有2种:一是折枝法,二是摘果法。摘果法不伤果枝,采收时应以此法为主,并且采收时轻拿轻放。
3参考文献
[1] 张联祥,岳长平.柿树珍品——黄金方柿及其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3(3):42-43.
[2] 杜戈,刘长山,朱定华,等.金柿的引种及栽培技术要点[J].河北果树,2006(3):29,33.
[论文摘要]开放式实验室是高校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之举。旅游专业餐饮实验室采用开放式管理,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综合素质、搞好餐饮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开放式实验室 餐饮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对于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旅游行业而言,尤其需要大量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就实践教学环节来说,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已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旅游业需求,各高校旅游专业培养出的大量的毕业生与行业实际需要不能实现无缝对接,加强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实验室是高校重要的研究基地,也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它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近年来众多高校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改革和探索,构建开放式实验室就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一种创新运行模式,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也成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餐饮实验室传统实验教学特点
目前各高校旅游专业大多开设了餐饮类的课程,并建设了相关的餐饮实验室。传统实验室教学通常都是利用课上时间开展实验教学,教学内容一般都是验证性、模仿性、演示性的单项实验,这种实践教学忽视了学生才是真正的实践主体,对学生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不足,也影响到创新型、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餐饮开放性实验室的实现方式探讨
餐饮实验室的开放是相对传统实验室的“封闭式”而言的,实验室的开放主要体现在时间上、内容上、指导方式和实验对象等方面的开放。
1.实验时间上的开放。餐饮实验室原本只在教学计划限定的几个有限的课时内向师生开放,学生上课铃声响进入实验室,下课铃声响就要离开实验室,操作练习时间十分有限,一部分学生为解决在实践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实现某些设计思想希望进行实验却找不到实验场所,餐饮实验室中的一些仪器设备只有在实验时才使用,其余大部分时间则处于闲置状态,实验场地和设备利用率很低。开放式实验室通常要求实验室资源利用最大化,可以采取全天候开放、预约开放等弹性开放形式。时间上的开放,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和实际需要,预约任意时间到实验室,这样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也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2.实验内容上的开放。实验室在时间上的充分开放可以为实验内容的充实和提升提供前提条件。餐饮实验室开放式实验内容是对原有课堂实验教学的补充,可以在托盘练习、斟酒、口布折花、宴会摆台等单项验证性实验项目的基础上拓展延伸至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内容,从偏重于个人技能技巧的练习转向餐饮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实验指导老师可以根据行业实际需要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设计课程实验项目,如餐饮创意个性台面的设计、菜单设计、美食节营销策划、餐厅设计等项目内容,此类项目任务通常工作量较大,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在实验室内以团队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完成指导老师给定的项目,团队分工合作的实验形式也使学生在这些综合性实验工作中学会了分享和协作。另外,在开放实验内容的选择上学生也可利用学生科研立项课题或协助相关教师课题需要,自带题目进行设计,这就使学有余力、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到实验室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培养科研意识。对于旅游专业学生而言,餐饮开放实验室同时也可以成为学生考取中高级餐饮服务员资格证书或主管领班资格证书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3.实验指导方式开放。传统的餐饮操作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设备和实验步骤都会在实验指导书上详细列出,课上还由指导教师演示指导,步步分解,以灌输式的方式确保每位学生过关。而开放式实验指导教师只需给定任务和目标,不给定具体步骤,以学生为主体,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指导方式的开放是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要形式。
4.实验对象开放。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项重要功能。高校实验室要从单纯面向师生转向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和全社会,使高校的科研技术力量、人才优势实实在在地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实现全社会的资源共享。如餐饮实验室就可以成为相关旅游培训机构的培训和考证基地;也可以在餐饮实验室开展市场化的经营活动,如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杜菲咖啡厅既是学院专业课实践环节教学和对外培训的课堂,又是向东财校园内广大师生提供西餐、酒吧、娱乐等多种服务的休闲地和活动中心,咖啡厅由学生自行负责管理,利用实验室资源对外开放,在服务运营的实战环境中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经营管理的综合能力。
三、针对餐饮实验室开放管理的若干建议
1.学校需加强投入,重视开放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目前多数学校旅游专业餐饮实验室投入较少,只有简单的餐桌椅、餐具和布件等基本的设施设备,只能满足完成一些简单的单项实验,而餐饮开放实验室由于实验内容的提升,需要有更完善更先进的实验室来作为学生实验教学的平台,学校要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高起点、高水平、前瞻性地建设完善餐饮实验室,可以考虑建设3D虚拟餐饮实验室或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餐饮教学软件系统等建设提升实验室的层次,在硬件上充分满足各类综合性、探究性实验的需要。
2.构建“双师型”实验教学师资队伍。餐饮行业实践操作性强,许多高校指导这门课程实践的教师尽管是科班出身,理论水平也不低,但多数教师自身缺乏足够的专业实践,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任教,或仅有过短暂的实践经历。而开放实验室不仅要求指导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加要求他们有丰富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需要建立一支主要由“双师型”教师组成的知识能力互补的实验师资队伍。学校可通过“派出去”“请近来”的方式鼓励教师深入餐饮企业脱产实践,聘请校外餐饮业界的行业专家参与实验教学等方式提高实验教学师资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
3.提高实验教学地位,充分调动师生开展开放式实验的积极性。目前高校普遍对教学和科研两项工作抓得很紧,而对实验室管理重视不够或者只是口头上重视,造成实验教学和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和动力。学校应切实重视提高实验教学地位,在开放实验项目上要设立专项基金,用专项基金资助实验耗材和指导教师的津贴,因为开放实验教学对指导教师进行设备维护管理、实验管理、专业知识储备和实验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给予高于一般实验指导的津贴标准来激励教师积极申请开放实验教学项目,并与评先评优和职称评定等挂钩,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进行业务创新的动力。作为开放实验教学的主体,也必须同时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学校要积极探索学生参与开放式实验项目获取相应学分的机制,根据学生参与实验的时间、难度、数量、质量给予相应的学分,并可用该学分冲抵公选课学分等举措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开放实验的积极性。
4.建立健全开放式实验室管理体制。开放式实验室必须要有科学完善系统的管理来保障开放质量,相应的配套政策和管理体制是发挥开放实验室功能的保证。为了建立餐饮实验室开放的长效机制,应该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文件。规范实验计划和方案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大纲、实验报告等实验教学资料。学校要加强对实验室开放全过程的监督和效果的评价,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一、印度的职业教育及师资培养
在中世纪,印度就有了以“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为基础的师资培养方式。之后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影响,印度的教师培训系统又在借鉴吸收英国模式的基础上逐步成长发展起来。在国家独立之后,经过几十年发展,印度的教师教育课程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的教师教育开始呈现出明显的时代性和丰富性,表现在全国对教师教育项目的重构和实施达成了共识。政府开始关注、重视教师教育的课程,并对它们进行适当调整,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师质量,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至此,印度的教师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联系更加紧密,将教师教育的发展过程各个环节承接得相对科学、完善,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素质。
印度的职业教育受众对象主要集中在中等教育阶段。20世纪中叶,印度拉达克里希南委员会提出了开办一些中间学院的建议,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在中等教育结束后顺利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在学习期间激发学生对某些职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技能掌握水平,并且在高中阶段应开设多样化的课程来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这样就促成了“多目的学校”的形成。20世纪70年代中期,职业技术教育在印度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普通教育、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继而引发一系列教育社会问题。政府意识到职业技术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于是强制将一些实用性和操作性强、与社会生产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添加进学校的教学课程计划中。就这样,通过政府的控制手段,确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在普通中学的合法地位。
二、印度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课程框架
印度的高中教师教育,为了区分不同的教学对象和目标,实施因材施教,分为学术流教师教育与职业流教师教育,各自的课程设置也各有侧重,大不相同。其中职业流教师教育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旨在培养职教师资,不仅要提高未来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职业教育技能,而且还要培养他们对学生进行教授引导知识技能的师范能力。
职业流教师的培养侧重点是将工作技能和实用操作相结合,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经济价值,注重学生就业或自我创业。因此,印度的职业教育教师不仅要掌握某一行业的高深技能,还要投身于为该行业培养后继人才、取得职业成功的事业,进行职业科目的教学成为职业流教师教育课程安排中的重要内容。职业流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目标是:使教师能够理解并欣赏印度社会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及其相关的原理、目的和需求,使教师具有传授知识、发展必备能力的能力,使教师具备对某一行业或职业领域特定规则的理解,具备取得职业成功而必备的技能和价值观,具备培养学生追求更高生产技能和能力欲望的能力,具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其职业技能从某一行业向另一行业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自立、自信的精神,能够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和在岗培训。
从印度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的设置来看,印度的职业流教师明显区分于学术流教师,专业性明确且突出重心。在印度的技术师范里,通常设有长期和短期两种课程,让学生在长期课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在短期课程中参加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避免与实际社会生产脱节。此外,印度还设有一些师资培训机构,学制一般为一年,主要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相关师范技能。这些中心培训学院通常都会与附近的师范培训学校结成合作培养关系,在中心学习的教师可以去师范学校获得实习的机会。
三、印度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内容对我们的启示
我国自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实业教育可算是中国最早的职业教育,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我国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着重于训练学生掌握相当知识面的课本知识,强调学科的专业理论性,相比较之下实践性较弱,忽视了教师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特别是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这一注重手动操作能力的领域,更加需要优化教师课程结构,加强实践实习操作。在这些方面,印度的职业教师师资课程设置确有领先于我国的地方,借鉴这些长处对我国的职教师资培养有极大帮助。
一、氨害症状
1.症状发生时间
竹荪菌丝氨害症状多发生于播种后20~30天期间。其主要特点是,播种3~5天后,菌种可正常萌发并正常吸收养料。此后,以播种点为中心,菌丝向培养料蔓延,形成菌丝圈,菌丝洁白且粗壮有力。播种后20天内均未出现异常。播种后20~30天,陆续出现菌丝萎缩死亡现象。
2.症状主要表现
出现氨害症状后,菌丝圈内菌丝逐渐变黄,仅在菌丝圈可见少许白色菌丝,菌丝纤弱、稀疏。菌丝圈内部的培养料呈黄色,与菌丝未蔓延到的黑褐色培养料形成强烈对比;菌丝圈内培养料松散,不能结块。随着时间的推移,少量菌丝可逐渐在局部覆土中蔓延,但菌丝纤细、稀疏,形成的菌索也明显的细弱。
3.对产量的影响
竹荪菌丝氨害症状发生后,对竹荪产量影响极大。发生氨害后,每667平方米(1亩)仅收竹荪干品5~10公斤,为正常产量的5%~10%,症状严重者近乎绝收,仅有数十朵竹荪,且竹荪朵型瘦小、纤弱。
二、氨害原因分析
1.添加尿素过量
竹荪栽培目前大都采用发酵料栽培。发酵过程中,在培养料中添加一定的尿素以补充培养料中的含氮量。发酵法栽培竹荪,尿素的添加量一般控制在总干料的1%~1.5%。目前出现尿素添加过量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部分菇农存在培养料中氮素越高则产量越高的错误认识,盲目地增加尿素的用量;另一种是不少菇农不是按照总干料的百分比添加尿素,而是按面积计算尿素添加量,同时,对单位面积干料的用量随意性大,有些甚至直接按湿料的1%~1.5%添加尿素,造成尿素添加过量。当尿素添加量超过一定范围,在播种后多余的尿素继续分解而不断产生氨气,导致氨害发生。
2.发酵工艺失当
发酵是竹荪发酵料栽培方法的重要工序。目前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一是培养料的湿度不足,导致发酵过程添加的尿素不能溶解并被竹、木屑吸收;二是翻堆次数不够或没有将培养料拌匀,致使培养料中的尿素分布不均匀;三是没有在适当的时机翻堆,使得培养料不能正常发酵或发酵效果不能达到要求。
3.播种时间过早
发酵结束后,培养料中往往残留一定的氨气。有些菇农在栽培中,发酵结束将培养料铺上场地后立即播种、覆土。播种后培养料中的氨气不断逸出,对竹荪菌种或已吃料的竹荪菌丝产生伤害。
三、预防措施
1.适量添加尿素
发酵料栽培竹荪,要认真测算栽培投料的干重,并严格按照不超过总干料1.5%的原则添加尿素,这是预防氨害产生的重要措施。
2.规范发酵工艺
目前,在竹荪栽培中,培养料发酵大多参照蘑菇料的发酵工艺。培养料中的尿素是通过发酵过程得以分解,进而转化为竹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若发酵不完全,就有可能导致尿素没有得到充分分解,易导致氨害发生。具体操作中主要应注意两点:一是发酵时控制培养料的湿度在55%~60%,这样易于尿素溶解并分布均匀。二是发酵过程至少翻堆3次。翻堆应在培养料堆温上升至顶峰并开始下降时进行。翻堆应注意将各种原料混合均匀,且应将堆中与堆周边的培养料互换位置。
3.掌握播种时机
发酵结束,培养料铺入栽培场地后,不宜立刻播种。应在培养料铺成畦5~7天之后,让残留在培养料中的气态氨充分释放,培养料已闻不到刺鼻的氨味后播种。这样可有效地预防氨害的发生。
4.添加中和物质
关键词: 10 kv配网电缆故障;防范措施
1 配网电缆故障情况统计
2.1 2008年配网发生的电缆故障
2008年10 kv配网电缆故障共23次,其中外力破坏有18次,占电缆故障的78.26%;10kv配网自身隐患导致电缆故障有5次,占电缆故障次数的21.73%。
1.2 导致配网电缆故障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2008年10kv配网电缆故障进行分析和比对可以看出:导致配网电缆发生故障的主要有以下两大因素:
(1)配网电缆运行期间易受外力破坏;
(2)配网电缆敷设及运行期间遗留安全隐患。
2 配网电缆故障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2.1 配网电缆受外力破坏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2.1.1 配网电缆外力破坏分类
通过对2008年电缆外力破坏的l8次故障进行分析得出,配网电缆外力破坏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因素:
(1)用户的进线电缆被挖断(该类故障2008年有11次,占电缆外力破坏的61.11%);
(2)市政修路过程中将配网电缆挖断(该类故障2008年有7次,占电缆外力破坏的38.9%)。
2.1.2 电缆外力破坏因素分析
(1)从用户电缆被挖断的源头进行分析,找出造成用户电缆被挖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用户进线电缆走向上的标桩没有或不清;
② 由于用户侧没有固定的电工且更换比较频繁,造成用户不了解自己进线电缆的走向、埋设深度等情况;
③用户对挖断电缆造成的危害了解不够,从思想根源上就不重视,导致其盲目和野蛮施工;
④ 对于新报装的临时施工用电在开工前,用电监察人员只是和用户方签订安全用电协议书,缺乏随后的跟踪、督导和检查,久而久之造成用户方现场施工人员安全用电意识淡薄、盲目施工,诱发电力电缆被挖断的故障。
(2)从市政修路过程中将电缆挖断的形式人手进行分析,找出造成电缆被挖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 挖掘机、镐在开挖过程中将地埋的电力电缆挖断;
② 挖掘机司机疲劳工作,注意力不集中,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③ 项目承包负责人为了赶工期,盲目施工,缺乏防止施工过程中挖断地下设施的防范意识:
④ 供电部门缺乏对甲方和道路施工负责人的安全思想教育。
2.1.3 配网电缆易受外力破坏的防范措施
2.1.3.1 配网用户电缆外力破坏的防范措施
(1)管理手段
① 用电监察和生产班组将临时施工用电列为高危用户,从其临时供电方案批复的初期人手,建立高危用户台帐信息,用电监察人员和生产班组(电缆班)人员共同去施工现场,了解并检查其施工的进度、进线电缆的走向、埋深、电缆标桩、穿管以及施工的范围等情况;
② 用电监察人员和施工工地的负责人以及甲方签订安全用电协议书,并建立施工和甲方负责人联系卡;
③ 生产班组人员掌握现场施工人员和甲方联系卡,定期(建议时间定为1个月)对施工工地进行检查(电缆走径上的电缆标识红旗、施工情况)、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汇报生技股,由生技股联系用电监察人员到达施工现场,要求施工方和甲方进行整改:
④ 应在临时施工用电的供电方案批复中,严格遵守要求用户建产权分界箱的规定。当这些高危用户发生故障时,通过用户产权分界箱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将故障隔离,缩小停电范围,保证供电可靠性;另一方面该用户发生故障只影响自身的用电,不会波及其它用户的正常用电,可以提高优质服务的水平。
(2)技术手段
① 生产班组人员根据用户联系卡,在其电气施工期间,协同用电监察人员一同到达现场,检查和指导其进线电缆的埋深、走径、标桩、穿管情况;
② 生产班组人员在其工地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的范围,要求在其进线电缆的沿线上插此处有电缆的红旗,以此来提醒挖掘司机,避免因长期施工淡忘电缆走径致使电缆被挖断;
③ 对于不清楚自己进线电缆走径的用户,生产班组人员(电缆班)可以利用电缆寻踪仪帮助用户查找电缆走径,以便使用户更好地维护其电缆。
(3)宣传手段
① 用电监察和生产班组人员共同向现场施工负责人、挖掘机司机、行吊司机、甲方负责人宣贯安全用电知识、电缆的维护以及防范电缆在施工过程中避免被挖断的措施和故障后造成的危害,加强其防止电力电缆被挖断的防范意识;
② 生产班组人员在其施工工地的醒目处,张贴安全用电宣传画,时刻提醒施工人员,防止其在施工过程中将电力电缆挖断。
2.1.3.2 市政修路时防止配网电缆被挖断的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
①在每条道路施工前,积极与市政部门联系,召开座谈联系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邀请各路段的项目负责人和挖掘机司机参加由兴庆区供电局举办的安全知识培训班,对其进行安全思想教育
② 在施工过程中生产班组人员将挖掘机司机列为高危用户,与其交朋友,采用交谈的方式时刻注意、提醒司机,并慢慢将防止挖断电缆的意识灌输给挖掘机司机,通过动态的方式对其进行安全思想教育。
(2)加强现场的防范措施
①生产班组人员(电缆班)在各条道路开工前,利用电缆寻踪仪将其修路地段的电缆走径一一探明,在其走径上每隔0.3 m处插小红旗,并绘制电缆走径图移交运行班组;
②运行班将电缆走径图提供给修路地段的施工负责人,并建立施工联系卡,及时了解和帮助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地埋电缆问题;
③运行班根据电缆走径图安排相应人员对修路地段的电缆进行巡视,并在修路地段张贴安全用电宣传画;
④对于在修路过程中的电缆,运行班安排施工人员(电力施工人员)利用红色PVC管进行包裹,一方面提醒施工人员注意此处有电缆;另一方面也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将电缆外皮破坏,为以后的运行留下隐患;
⑤ 向各用户介绍其电缆的走径,要求其组织人员来看护电缆,防止被挖断。
2.2 配网电缆自身隐患导致的故障及防范措施
2.2.1 引发配网电缆故障的主要因素
2.2.1.1 电缆制作工艺存在问题
(1)电缆制作过程中,对接管的打磨不够细致,造成打磨后仍有毛刺,致使毛刺处电场相对集中,容易引起间断放电和击穿电缆绝缘现象的发生。
(2)电缆制作过程中,在剥离半导层时下刀过重。
造成电缆绝缘层受到损伤与外半导电层之间产生气息,导体电缆内部通过气息进行放电,损伤绝缘最终绝缘击穿。
(3)电缆制作过程中,缠绕防水胶带时不够严密,造成电缆运行后,水气从该处渗透到电缆内部,导致电缆内铜屏蔽层、半导电层和绝缘层内含有水气,致使电缆内部导体与半导电层爬电距离增加,容易产生放电现象或绝缘击穿、电场强度降低,最终导致电缆的绝缘击穿。
2.2.1.2 电缆施工工序差
施工单位在放电缆的过程中,在盘井、检查井处未使用滑车、转角滑车等辅助工具,致使电缆的外层皮受到损伤。 .
2.2.1.3 电缆外部运行环境差
目前兴庆区局所管辖的电缆沟、井,有60%以上有积水,导致10 kv电缆在水中运行。
2.2 .2电缆的施工工期紧
从5次故障的施工来看,当时为了赶工期,忽略了电缆施工工艺,同时也缺乏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
2.2.2 配网电缆自身故障的防范措施
2.2.2.1 技术措施
(1)按照电缆中间接头制作的工艺步骤做出图册,在每一步骤图册旁注上制作的工艺说明以及注意事项。
(2)在2009年电缆的巡视、检查过程中,将2006年一2008年施工的电缆、尤其是电缆的中间接头、终端头做为巡视以及红外线成像测温的重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以此将电缆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
2.2.2.2 管理措施
(1)在2009年施工过程中,要求验收人员按照图册对施工人员在制作电缆中间接头的过程中进行验收,以此来保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电缆接头的制作工艺进行制作,降低电缆中间接头制作过程中由于施工
工艺问题,造成的电缆中间接头故障的次数。
(2) 通过制作验收质量登记卡和在电缆及其附属设备上悬挂验收人员姓名的方式,来加强电缆敷设及其电缆附属设备(电缆沟、管井、检查井)的验收质量,增强其验收人员的责任心。
(3)根据投运街道的电缆资料及时完善生产SG186系统中的各项数据。
2.3 实施效果
2009年配电网10 kv电缆故障为14次,较去年(23次)下降39.1%,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减少了为用电客户停电的次数,可以多供电量1613万kW・h,直接经济效益达到8.96万元,并且在“优
质服务”上得到了广大用电客户的好评。
关键词:水利工程索赔成因处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 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承包商为了取得工程的承包权不得不压低价格, 或额外承诺其它附加条件, 从而增加了风险。业主为了减少投资, 在招标文件中提出一些苛刻要求, 向承包商转移或增加风险, 使承包商处于不利地位。在工程实施中, 业主忌讳索赔, 承包商不敢索赔, 也不懂如何索赔。对工程的风险意识和索赔意识不强。面对这种情况, 不断提高承包商的索赔意识迫在眉睫。承包商在履行工程建设合同中, 要善于保护自己的利润, 工程索赔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一、工程索赔的重要性
为了避免由于在工程过程中承担了本不属于自身的风险而造成损失,承包商应利用合同条件,通过工程索赔的途径将损失尽可能多地从业主方补偿回来。因此,工程索赔是承包商减少风险损失、获取经济收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如果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缺乏索赔意识,对造成索赔的事件反应迟钝,那么他就等于主动放弃了应该得到的利益。
(1)工程索赔是承包商维护其合同权益的重要手段。合同条件是规定业主和承包商双方权益以及应承担义务的关键性文件,它阐明了业主及承包商之间风险的划分。承包商只有提高灵活运用合同条件的能力,通过工程索赔来减少经济上的损失,才能维护其合理的合同权益。因此,工程索赔实际上是承包商维护其合同权益的最基本的管理行为。
(2)工程索赔是承包商经营管理水平的体现。承揽工程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经济收益,项目的经营管理自然也就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任何一个有实力的承包商不仅应具备施工技术和施工能力上的优势,还应该具备很强的合同管理和工程索赔的能力。只有既能优化内部施工管理以降低施工成本,又善于运用工程索赔的手段减少损失的承包商,才能使自身的竞争力不断发展强大[1]。
二、工程索赔和索赔的起因
1工程索赔是在工程承包合同履行中, 当事人一方由于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而遭受损失时, 向另一方提出索赔要求的行为。在实际工作中,索赔是双向的,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可能提出索赔要求。通常情况下, 索赔是指承包商在合同实施过程中, 对并非自身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费用增加而要求业主给予补偿损失的一种权利要求。而业主( 建设单位) 对于属于施工单位应承担责任造成的, 且实际发生了损失, 向施工单位要求赔偿, 称之为反索赔[2]。
2工程索赔的起因在工程建设中索赔是经常发生的,其主要原因有:
(1)设计方面。在工程施工阶段发生设计与实际间的差异等原因导致的工程项目在工期、人工、材料等方面的索赔。
(2)施工合同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双方在签订施工合同时未能充分考虑和明确各种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致使施工合同在履行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从而引起施工索赔。
(3)意外风险和不可预见因素。在施工过程中, 发生了如地震、台风、流沙泥、地质断层等引起的施工索赔。
(4)不依法履行施工合同。承发包双方在履行施工合同的过程中往往因一些意见分歧和经济利益驱动等人为因素, 不严格执行合同文件而引起的施工索赔。
(5)工程项目建设承发包管理模式变化。当前的建筑市场, 工程项目建设的承发包有总包、指定分包、劳务承包、设备材料供应承包等一系列的承包方式, 使工程项目建设的承发包变得复杂和管理模式难度增大。当任何一个承包合同不能顺利履行或管理不善, 都会引发在工期、质量、数量和经济等方面的索赔。
三、加强施工索赔管理
1 领导重视、健全索赔管理体系
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高速发展、建筑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 工程索赔已成为承包人维护自己正当利益的重要手段。领导者要大力支持专业人员的工作, 关键问题领导要亲自出面解决。
2健全索赔管理体系。
首先应配备足够高水平的合同管理人员。合同管理人员主要是造价人员, 不但具有工程、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 还要求有良好的公关能力。在工作中应做好分析、定性、核量、变更文件图纸、报告、批复等各项材料收集整理工作, 所有结果必须签证落实。工作一定要细致, 条条道理都有据可查,统计的数据都有依据。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变更索赔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技术、设备、材料、财务等各部门, 方案、图纸、措施等等包括测量在内必须围绕钱字做文章。在各部门工作发生脱节时, 有关领导要及时协调, 形成上下结合, 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索赔工作[2]。
3 重视合同管理工作
合同是进行索赔的基础。水利工程比较复杂, 出现异常状况的情形很多, 因此需要合同专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做好签证工作, 为索赔提供依据。订立严密、完整的合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 认真跟踪合同履行的情况, 以发现索赔的机会。己方首先必须切实履行合同的条款,并监督和跟踪对方合同履行情况,如有发现违约或有异议的情形,及时与业主或监理沟通。做好“签证”工作,为以后的索赔工作准备依据。如有设计变更、工程量变化、工期顺延等情况发生,须及时做好相关工作,提存证据[3]。
4加强文件资料的管理
索赔必须有凭据,相关凭据不足或没有凭据,索赔就无法进行。水利工程比较复杂,工期长,各种文件资料多,如果文件资料得不到很好的保管,就会影响索赔顺利的进行。工程索赔应该掌握书面文件和时效问题两个重点。
(1)承包人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文件资料管理,保存完整的工程记录、会议纪要、各种签证、业主指令、往来文件, 建立项目文档管理系统。
(2)在施工合同规定的有效期限内递交书面文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 成本的管理包括工程预算和估价, 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与索赔有密切的关系, 可以通过成本分析发现索赔机会。合同在履行过程中, 由于履行合同的外部条件时刻在变化, 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会产生差异, 使工程成本增加, 承包商通过索赔来实现损失的补偿。必须不断对成本进行分析, 建立完整的工程成本核算体系。为工程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成本核算资料, 以挽回损失。
5 索赔工作要及时合理的处理
处理索赔要及时, 一定不要积攒,在后期的综合索赔中, 往往会涉及到利息利润、结算、证据签证等一系列的问题, 使矛盾复杂化, 加大索赔的难度。
6 处理好与发包人代表的协调关系
抓好索赔工作的管理, 还有一项软指标是不可忽视的, 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是处理好与发包人代表的协调关系, 加强沟通, 达成共识, 使索赔在合理的前提下能得到认可。发包人代表是代表发包人在工地上处理施工过程中一切有计划的或随机的事件, 所以对于承包人提出的索赔要求, 能否得到发包人代表的理解和支持,是关系索赔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如果双方关系比较融洽, 发包人对承包人的工作比较满意,将有利于索赔的解决。
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规范有序。水利工程由于规模比较宏大,施工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期间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变化很多,因此经常发生索赔事件。工程施工索赔是施工合同管理知识的集中表现,它涉及工程技术、施工经验、合同知识、法律经济基础等知识,在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秀.水利工程施工索赔初探[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0(07)
关键词: 分布式储能系统; 影响因素; 综合评估体系; 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 TN919?34; TM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5)02?0152?06
Evaluation method of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 consideration of optimization configuration influence factors
YANG Yi1, LIU Jie1, YU Jian?cheng2, ZHANG Pan2, WANG Xu?dong3, XIAO Jun4
(1. Tianjin Tianda Qiushi Electric Power High Technology Co., Ltd, Tianjin 300384, China;2. Tianjin Electric Power Corporation, Tianjin 300010, China;
3.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Tianjin Electric Power Corporation, Tianjin 300384, China;
4. Key Laboratory of Smart Grid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Abstract: Reasonable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configuration can not only promote renewable energy application, but also improve the running stability of the distributed power, maintain the system frequency and voltage stability, compensate the random fluctuation of load, reduce the power supply cost, etc. In consideration of thes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 i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in which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technical performance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 as well as the efficiency,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 of integrated energy storage are considered. In combination with many experts’ interventions to select typical technical indexes and economic indexes, and by taking guide rule stipulation, mature technology conclusion and running experience as evaluation criterion, it is able to accurately be applied to the engineering evaluation to obtain scientific evaluation results. Energy storage configuration analysis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by evaluating the actual project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evaluation system. It also provided a guidance for the control strategy adjustment and energy storage configuration optimization direction.
Keywords: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fluencing fact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evaluation indicator
0 引 言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分布式发电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分布式电源并网会产生很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其出力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因此储能系统作为分布式发电系统必要的能量缓冲环节,其作用越来越重要。
分布式储能是指在用电侧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化学能等其他能量形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转换成电能释放出来的一种装置。在规划分布式电源的同时引入分布式储能环节,以实现需求侧的管理,消除系统昼夜间峰谷差,平滑间歇性分布式电源并网点的功率波动[1]。分布式储能装置的引入,不仅可以更有效地降低供电成本,还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同时也可作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调整频率、补偿负荷波动的手段[2]。储能技术作为保证供电质量和分布式发电系统效率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应用和提高输配电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目前已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对分布式储能的优化配置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果:文献[3]针对风光复合发电系统中储能单元的容量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蓄电池储能与飞轮储能的互补特性,将二者综合考虑,以最小成本为优化目标,系统性能指标为约束,应用基于随机模拟的遗传算法,进行容量的组合优化设计,但由于其约束条件没有考虑经济性、可靠性等因素,势必造成结果不准确;文献[4]针对同一问题,通过详细分析储能容量合理取值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利用储能容量成本及风电场输出功率平滑效果辅助判据,得出风电场储能容量合理的取值范围。研究成果均可用于对储能进行配置,理论研究技术相对成熟,但是由于技术局限性及误差,无法判定配置结果是否满足工程需求。文献[5?6]提出一些衡量风光储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指标,如负载缺电率和蓄电池组荷电状态等。
综上所述,目前并未形成科学的分布式储能系统配置合理性评估方法,所有研究工作主要以功率平衡和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如何正确评估储能优化配置,包括现状配置和规划设计优化配置的评估,是提出储能最优配置方案的前提。本次研究针对分布式储能配置的应用现状提出了一种包含储能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的综合评估方法,用以判断储能规划的混合储能是否能够满足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性等要求。
1 储能容量配置影响因素分析
储能容量配置影响因素是关系到储能性能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储能容量配置对供电可靠性、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及储能经济性的高低,同时也关系到储能容量配置评估体系的指标提取[7]。
1.1 外部因素
(1) 环境因素
影响到储能容量优化配置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具体包括3个方面: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和灰尘。不同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对储能的正常运行有不同的影响,温度、湿度过高或者灰尘过多都会影响储能的寿命,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经济性。影响储能性能的环境因素如图1所示。
(2) 外部条件因素
影响到储能容量优化配置的还有来自外界条件的一些因素,包括负荷需求、分布式能源的出力。根据负荷的需求变化和分布式能源出力的大小来合理配置储能的容量,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总投资计划。影响储能性能的外界条件因素如图2所示。
<E:\王芳\现代电子技术201502\Image\24t1.tif>
图1 影响储能性能的环境因素<E:\王芳\现代电子技术201502\Image\24t2.tif>
图2 影响储能性能的外界条件因素
在给定负荷条件下考虑储能容量规划的问题,由于分布式电源为间歇性的,负荷也是波动性的,电力储能规划应该考虑现有负荷水平。若负荷水平大于分布式电源出力和电力储能的容量之和,则无优化的必要;而如果负荷水平远小于分布式电源的出力和电力储能的容量之和,则有优化的空间。
1.2 内部因素
储能的自身特性也是影响储能容量配置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储能自身特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能量转换效率、充电效率、放电效率。
影响储能性能的内部因素如图3所示。
<E:\王芳\现代电子技术201502\Image\24t3.tif>
图3 影响储能性能的内部因素
2 储能容量配置评估体系构建
储能容量配置评估体系构建方法采用传统评估体系[8],其指标选取应遵循数据一致性、真实性与可度量性等原则。
2.1 评估体系指标选取
评估体系指标选取国内外储能研究中的通用指标,并结合储能技术及经济特点给予专家干预,进行筛选。
(1) 供电可靠性
随着风电的大规模开发,其功率波动对系统的冲击越来越突出,严重的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国际上较多参考文献采用的供电损失率[ηLPSP]和持续供电能力作为衡量联合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指标。
供电损失率[ηLPSP]是一个广泛运用于风光储联合系统中优化储能容量配置的工程应用指标标准,因此选择供电损失率为供电可靠性的一级指标。
(2) 补偿效果
储能装置应用于大规模的、并网型间歇式的电源中,其主要目标是平抑功率波动,提高电能质量。因此,选取功率波动为补偿效果的一级指标,其具体指标超出约束次数、方均根偏差、绝对波动率为二级指标。
(3) 综合效率
储能系统综合效率指标涵盖了整个储能系统的损耗,包括逆变器的效率、储能充放电的效率以及网络效率。综合效率越高,各个设备的损耗越低,整个系统的性能越好。考虑设备的损耗受到设备自身的特性影响,评估指标仅考虑网损率。
(4)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国际上较多参考文献采用能量浪费率[ηexc]指导风光储容量配比,该指标属于衡量风光储联合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指标,可以间接评价储能的配置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影响。
(5) 经济性
目前已经开发出了多种高性能储能元件,部分成本很高,由于建设智能电网对储能装置需求量较大,储能元件的合理成本也是影响储能配置方案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与储能配合的各类分布式电源在运行特性和受环境影响方面不同,这里主要采用总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3个指标来评价储能经济性,该指标体现了储能配置应用的综合效果,可有效减少分布式电源特殊性造成的影响。
2.2 评估体系结构
按照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结合专家多方面意见,确定如图4所示的储能优化配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E:\王芳\现代电子技术201502\Image\24t4.tif>
图4 储能优化配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3 底层指标计算方法及评价判据
3.1 底层指标计算方法
供电可靠性
供电损失率[ηLPSP]是系统不能满足的负荷需求量与评估期总负荷需求量的比值。
当蓄电池放电至最小值[Cbatmin]时,控制系统断开蓄电池和负荷的连接,负荷需求即不能满足。[t]时间内的供电损失值为:
[ELPS(t)=PloadΔt-[PPV(t)Δt+PWG(t)Δt+ Cbat(t)-Cbatmin]ηinv]
评估期T内,供电损失率表示为:
[ηLPSP(t)=t=1TELPS(t)/t=1TPloadΔt]
式中:[Δt]为用于计算的步长;T为评估期,并假设评估期内风、光发电出力保持不变。
3.2 补偿效果
(1) 超出约束次数[NOP]是指全数据长度内,各点同目标曲线偏差的绝对值超出允许偏差功率的次数。其计算公式为:
[NOP=i=1NOPi, i=1,2,…,N]
式中:[OPi=1, PC i>PClim0, PC i≤PClim]。
(2) 方均根偏差RMS是指全数据长度内,各点同目标曲线偏差的平方和除以数据点数后开平方。方均根偏差的计算公式为:
[RMS=i=1N(PC i-PClim)2N]
(3) 波动率是指相邻的两个时间窗口的平均值之差与额定功率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Rflur(n)=Pramp(n)PN=Pmean(n+1)-Pmean(n)PN]
式中[PN]为可再生能源额定功率。
3.3 综合效率
系统损耗率为电量传输过程中的损失量与供电量的比值。
[系统损耗率=供电量-售电量供电量]
3.4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能量浪费率[ηexc]为风力、光伏发电浪费的功率与评估期负载总的功率要求的比值[9]。
当[PWG(t)+PPV(t)+Pbat(t)=Ptotal(t)>Pref(t)]时,风力和光伏发电浪费能量的计算公式为:
[EWE(t)=[PPV(t)+PWG(t)]Δt-{PrefΔtηinv+ [Cbatmax-Cbat(t-1)ηcha]}]
式中[EWE(t)]是在满足负荷要求和储能元件充电要求的基础上,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浪费的能量[10]。能量浪费率的计算公式为:
[ηexc(T)=EWE(T)2t=1TPload(t)Δt]
3.5 经济性
(1) 净现值。净现值是项目方案整个寿命期内各年的收益、费用或净现金流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得到的现值代数和,是反映项目盈利能力的最重要指标。
[NPV=t=0n(CI-CO)(1+i)-t]
式中:CI为第t年的现金流入;CO为现金流出;i为基准收益率;n为项目寿命。
(2) 内部收益率
内部收益率是指使方案在研究期内一系列收入和支出的现金流量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也是反映项目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t=0nPt(1+i*)t=0]
式中:[Pt]为第[t]年的净现金流;[i*]为待求的内部收益率;n为设备经济使用年限。
(3) 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是工程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是反映项目财务投资回收能力的重要指标。分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两种。
[P0=t=1PtRt1+it]
式中:[P0]为初投资;[i]为基准收益率;[Rt]为每年的净收益;Pt为投资回收期。
3.6 指标评价判据
在对储能配置进行综合评价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这些指标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时,对储能才会达到最好的配置效果,因此需要确定这些指标的合理运行范围[11]。
已选指标选择评价判据和评分标准根据分布式储能的特点和评价目的确定,参考了相关导则、相应的理论推导,借鉴一些相关理论成形的结论,并邀请多位专家进行干预。
储能优化配置综合评价指标的判据主要来源有4个方面,总结如下:
(1) 导则中规定的数值;
(2) 通过导则中所规定的一些数据所进行的理论研究;
(3) 大量文献中成形的、被认可的结论;
(4) 在理论研究中个别值根据长期运行、规划经验确定。
通过以上方法得到评估指标评价判据具体如下:
(1) PI值、均方根、超出约束次数。PI值越小补偿效果越好;均方根偏差越小补偿效果越好,超出约束次数越少,补偿效果越好。
(2) 能量浪费率。依据《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中规定数值,计算能量浪费率,其值越小,表明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越高。
(3) 绝对波动率、波动率。绝对波动率值越小,说明补偿效果越好。波动率反应的是可再生能源出力的情况,理想情况下,可再生能源波动越小越好。
(4) 总净现值。在经济评价中,若净现值大于等于零,则该方案在经济上可以接受;若净现值小于零,则该方向在经济上不可接受。净现值越大,方案越优,投资效益越好。
(5) 内部收益率。在单方案评价中,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 ,方案可行,且IRR越大越好;在多方案评选中,IRR越大,方案越优。因此,该指标为收益性指标,取值愈大愈好。
(6) 投资回收期。在单方案评价中,Pt小于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的基础投资回收期,方案可行,且Pt越小越好;在多方案评选中,Pt越小,方案越优。因此,该指标为成本型指标,取值愈小愈好。
4 实例分析
4.1 智能营业厅概况
本文以天津市中新生态城智网营业厅为依据,采用分布式储能系统评估方法对其进行评估。
智网营业厅的微电网系统是由30 kWp光伏、6 kW风机构成分布式电源,以15 kW×4 h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设备,以10 kW照明和5 kW电动汽车充电桩共15 kW作为微网负荷,于2011年9月17日正式投入运行,其运行方式为并网运行。
智网营业厅,分布式储能系统运行控制目标为削峰填谷和控制联络线功率,运行效果如下:
(1) 微网系统运行供电可靠性达到99.999%;
(2) 储能电池在一天中充放电频繁,多达百余次;
(3) 实现微网并离网模式安全切换;
(4) 并网模式下市电与微网系统的交换功率波动较大,与预期规定的 ±2 kW偏差较大,致使微网对母线产生一定的冲击,当期不影响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
该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后期为合理改建优化储能配置,使其达到理想运行效果,需对其进行储能配置评估。
4.2 储能配置评估
此处仅在削峰填谷场景下对智能营业厅储能配置进行评估。当前已有智能营业厅储能一个季度运行数据,通过对比分析,选取2012年6月13日的运行数据进行评估分析。
(1) 供电损失率
在智网营业厅外部电网停电时,储能配置能够满足智网营业厅在孤网运行的负荷供电需求,达到可靠性提升效果的要求。因此,其供电损失率为0。
(2) 功率波动
功率波动在削峰填谷场景下的评估指标为:功率越限次数、方均根偏差。由于智网营业厅微网仅为光储微网系统,评估数据选取光伏开启至关闭时间段。
① 功率越限次数。按照联络线功率在±2 kW的区间内波动,储能运行功率超过约束曲线150次。实际联络线功率与目标运行曲线如图5所示。
<E:\王芳\现代电子技术201502\Image\24t5.tif>
图5 实际联络线功率与目标运行曲线
② 方均根偏差。根据联络线功率交换情况,和预期控制联络线的交换功率目标值,通过公式计算得到联络线交换功率的方均根偏差RMS=3.67。
(3) 系统损耗率
网损率主要体现蓄电池的型号、逆变器的类型以及储能的接入位置,本次的储能配置情况评估是单点储能配置情况,储能的接入位置影响可忽略,仅仅与储能系统自身的能量转换、传输效率相关:
[系统损耗率=供电量-售电量供电量=市电送电量+光伏发电量-储能放电量-负荷用电量市电送电量+光伏发电量]
通过储能充放电数据分析和计算可得智网营业厅储能系统网损率为21.52%。
(4) 能源浪费率
从智网营业厅整个微网系统并网运行,但是,受到联络线功率波动控制的限制,对多余的光伏发电进行切除,造成部分能量的浪费。
[能量浪费率=浪费的电量最大发电量=光伏提供最大的发电量-光伏实际发电量+系统损耗电量光伏提供最大的发电量+市电提供电量]
经统计计算可知,智能营业厅全天的能源浪费率为41.26%,能源浪费率处于较高水平。微网光伏系统最大出力与实际出力曲线如图6所示。
<E:\王芳\现代电子技术201502\Image\24t6.tif>
图6 微网光伏系统最大出力与实际出力曲线
(5) 经济效益
根据智网营业厅的储能配置结果,计算得到净现值为-97.9万元。由于内部收益率的边界条件是NPV必须大于0,若NPV小于0,则内部收益率IRR、投资回收期计算没有意义。
根据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对智网营业厅储能配置情况进行评估分析,评估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评估指标汇总
针对以上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实际配置结果能够满足期望运行要求,但储能补偿效果较差,尤其是功率波动和能量的损耗及浪费,主要原因表现为:控制策略过于简单;现状负荷远小于光伏系统发电容量。基于评估结果,建议随着负荷的增长及时调整智网营业厅微网的控制策略:仍以联络线的功率波动为控制目标,调整控制边界条件;允许光伏并网上网,以平滑联络线功率为控制目标,调整控制边界条件,使智网营业厅微网达到最佳效果。
5 结 语
本文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储能容量配置综合评估体系和方法,通过该体系能够全面评估储能规划的混合储能是否满足供电可靠性、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经济性等方面的提高效果,并以此为依据可提出改善储能配置效果的方案策略,为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提供量化标准,指导储能容量配置的设计,为混合储能建设项目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提升储能容量安排合理性,规范分布式电源及微网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减少盲目投资及短期行为,增强投资的全局观念,提高电网公司总体效益。
参考文献
[1] 郑漳华,艾芊,顾承红,等.考虑环境因素的分布式发电多目标优化配置[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29(13):23?28.
[2] 董力通,徐隽,刘海波.DSM与储能技术在峰值负荷管理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电力,2012(4):47?50.
[3] 田军.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优化配置[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
[4] 陈琳,钟金,倪以信,等.联网分布式发电系统规划运行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9):26?31.
[5] YANG Hong?xing, ZHOU Wei, LU Lin, et al. Optimal sizing method for stand?alone hyird solar?wind system with LPSP technology by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J]. Solar Enery, 2008(82): 354?357.
[6] ZHOU Wei, YANG Hong?xing, FAN Zhao?hong. Battery behavior prediction and battery working states analysis of a hybrid solar?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J]. Renewable Energy, 2008, 33(6): 1413?1423.
[7] 邓威,李欣然,刘志勇,等.考虑无功补偿影响因素的间歇性分布式电源综合优化配置[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32(10):80?88.
[8] 罗凤章.现代配电系统评价理论及其综合应用[D].天津:天津大学,2009.
[9] ANDERSON MD, CARR D S. Battery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J].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1993, 81(3): 475?479.
关键词:配电变压器、故障、防范
中图分类号:U22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为广大电力客户提供“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供电服务,既是电网企业员工的立身之本,也是实现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的必要条件。配电变压器做为配网中的主要设备,由于使用量大,运行时间长,如一旦发生故障将会造成大面积的停电,直接或间接影响广大电力客户的生产和生活。通过对我公司自农网改造以来,配电变压器故障的类型和原因进行分析,本人认为,有相当一部分配电变压器发生故障是可以采取下述防范措施而避免或被消灭在萌芽状态的。
一、 故障类型及原因分析
2012年6月我公司在农网改造中新投运一台50KVA配变,因管理不善在投运不到3个月就因低压线路发生相间短路烧毁,在总结事故原因时还发现配变低压侧总开关配置过大(200A)造成发生故障后开关不能及时切断故障电流。2010年一塑料厂专变用户,配变容量160KVA,1996年投运,因配变年久失修从未做过预防性试验,又在效益好时严重超铭牌容量运行造成变压器爆炸,变电站馈线柜跳闸。2011年春节,我公司一偏远山区公变遭雷击烧毁,造成整条主线跳闸,直接影响到所在辖区5个自然村十多户专变用户的正常供电,正值大年初一,当时给我公司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综上所述配变的故障只要详细分析它的原因时大部分配变故障是可防,可控的。
1.1绕组故障
1.1.1匝间短路
由于农村部分低压线路维护不到位,经常发生超铭牌容量运行或变压器出口短路故障。短路使变压器的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几十倍,由于绕组温度迅速升高,导致绝缘老化;同时绕组由于受到较大电磁力的作用,产生振动与变形,而损坏匝间绝缘;另外,厂家在制造过程中,绕组内层浸漆不透,干燥不彻底,绕组引线接头焊接不良等绝缘不完整导致匝间、层间短路。
1.1.2 相间短路
变压器主绝缘老化,绝缘降低;变压器油击穿电压偏低;或由其他故障扩大引起相间短路。如绕组有匝间短路或接地故障时,由于电弧及熔化了的铜(铝)粒子四散飞溅,使事故蔓延扩大,发展为相间短路。
1.1.3 绕组接地
大气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的作用使绕组受短路电流的冲击发生变形,主绝缘老化破裂、折断,造成绕组接地。
1.1.4 绕组和引线接地
大部分是由于绕组和引线内部焊接不良,过热而熔断或匝间短路而烧断,以及短路应力造成的绕组折断,导致绕组和引线接地。
1.1.5 绕组绝缘受潮
绕组绝缘受潮主要因为绝缘油质差、绝缘老化或油面降低所致,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配电变压器在未投入前,处于潮湿场所或多雨地区,潮气侵入使绝缘受潮。
(2)在储存、运输及运行过程中维护不当,水分、杂质或其他油污混入变压器油中,使绝缘强度大幅度降低。
(3)由于油面降低,使绝缘油与空气接触面增大,加速了空气中水分进入油内的速度,使绝缘强度降低,当绝缘强度降低到一定值时发生短路。
1.2铁心故障
1.2.1铁心多点接地
铁心和夹件等金属构件处于电场中,如铁心不可靠接地,将产生悬浮电位,引起绝缘放电。因此铁心应一点接地,从而使铁心与大地之间的寄生电空被短接,使铁心处于零电位。但变压器铁心不能有两点多点接地,否则接地点间就会形成闭合回路,造成环流,有时可高达数十安,该电流会引起局部过热,造成铁心局部过热而损坏绕组绝缘。
(1)铁心与夹件支板是否相碰。下夹件支板因距铁心柱或铁轭的机械距离不够,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冲击,使铁心或夹件产生位移后相碰,造成铁心多点接地。
(2)硅钢片是否有波浪凸起。上、下铁轭表面硅钢片因波浪凸起,在夹件油道两垫条之间与穿心螺杆的钢座套或夹件相碰,引起铁心多点接地。
(3)上、下夹件与铁心之间、铁心柱与拉板之间有无异物。
(4)夹件与油箱壁是否相碰。夹件与油箱壁相碰是由于夹件本身太长或铁心定位装置松动后,当器身受冲击力或发生位移时形成的。
(5)下铁轭与箱底是否桥接短路。由于变压器铁心底部垫脚绝缘受损、或因油泥等金属杂质沉积于箱底,造成铁心下铁轭与油箱底部相连,形成多点接地。
(6)铁心与夹件之间的绝缘受潮(低于10MΩ)或多处损伤,导致铁心与夹板有多点出现低电阻接地。
1.2.2铁心硅钢片短路
虽然硅钢片之间涂有绝缘漆,但其绝缘电阻小,只能隔断涡流而不能阻止高压感应电流。当硅钢片表面上的绝缘漆因运行年久,绝缘自然老化或损伤后,将产生很大的涡流损耗。铁心局部发热,使温升升高,甚至于,造成变压器事故。因此,对配电变压器应进行吊芯检查,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处理。
1.3 套管故障
套管闪络放电也是变压器常见的异常现象。造成此种异常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胶珠、胶垫老化龟裂引起渗油,套管表面积垢严重,在遇上雨雪潮湿天气时造成污闪,使变压器高压侧单相接地或相间短路。
(2)变压器箱盖上有异物,如大风将树枝吹落在箱盖上,引起套管放电或相间短路。
(3)变压器套管因外力冲撞、机械应力和热应力而破损,也是引起闪络的因素。
1.4无励磁分接开关故障
1.4.1分接开关绝缘受潮
如果变压器出现严重渗漏油,将造成引出线和分接开关长期在空气中,致使分接开关绝缘受潮性能下降,发生内部闪络、短路击穿而烧坏变压器。
1.4.2油温过高
变压器的分接开关处于高温的变压器油中。当分接开关触头出现碳膜和油垢,引起触头发热后,使弹簧压力降低、零件变形、导电部位接触不良及接触电阻增大,从而引起电弧短路烧坏变压器。
1.4.3本身缺陷
分接开关的质量差、结构不合理、压力不够及接触不可靠等问题,引起动、静触头本身不完全接触,错位的动、静触头使两抽头之间的绝缘距离缩小,发生相间短路或对地放电。强大的短路电流很快就把带有抽头的绕组烧坏。
1.5呼吸器引起故障
50kVA以上变压器储油柜一般都安装有呼吸器。呼吸器罩体是透明的玻璃简体,内装有吸潮剂。封堵呼吸器的小方铁板在投入运行时要及时拆除,否则会使呼吸器孔堵死,运行后热量散发不出去,使铁心和绕组的热量越来越高,绝缘性能下降,导致变压器烧毁。
1.6低压侧短路故障
当变压器低压侧发生接地、相间短路等故障时,在低压侧产生高于额定电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短路电流,而高压侧必然要产生很大的电流来抵消低压侧短路电流。此电流在绕组内部将产生很大的机械应力,可能致使绕组变形。同时高、低压绕组温度急剧升高,若保护选择不当,可导致变压器烧毁。
1.7 过电压引起故障
1.7.1 大气过电压
农村配电变压器的高、低压线路大多采用架空线路,在山区、林地受雷击的几率较高。线路遭雷击时,在变压器绕组上产生高于额定电压几倍以上的冲击电压。若安装在配电变压器高、低压出线的避雷器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或本身存在某些隐患,如避雷器未投入运行或未按时对其进行预防性试验,避雷器接地不良或接地电阻超标等,配电变压器将遭雷击而损坏。
1.7.2铁磁谐振过电压
农网中10kV配电线路由于长短、对地距离、导线规格不一致,再加上配电变压器、发电机、电焊机、串并联电容器组以及大型负载的投切等运行参数发生变化时,系统的等值电感和电容有可能相等或接近,即产生谐振现象。谐振现象常常引起严重的、持续时间很长的过电压,使系统无法正常运行,一旦发生系统谐振过电压,轻者将配电变压器高压熔丝熔断,重者将造成配电变压器烧毁。个别情况下,还会引起配电变压器套管发生闪络或爆炸。
1.7.3间歇电弧接地过电压
运行经验表明,电力系统中的故障至少有60%是单相接地故障。当单相接地电流很小时,电弧容易熄灭,不再重燃;当接地电流较大时(6kv-10kv电网的对地电容电流超过30A),电弧能够稳定燃烧。一般情况下,在故障点可能出现电弧“熄灭―重燃”的间歇性现象,使电网中电感、电容回路的电磁振荡,系统中性点发生偏移,产生间歇电弧接地过电压。过电压的幅值可达到相电压的3.5倍,对配电设备的绝缘构成了较大的威胁,与铁磁谐振过电压导致的结果一样。
1.8 熔体配置不当引起故障
配电变压器高压侧通常采用熔断器保护,主要用来保护变压器的绕组、出线套管和内部短路故障。若熔体电流配置过小,则在正常运行状况下极易熔断,造成对用户供电的中断;若熔体电流配置过大,将起不到保护的作用。在农村配电变压器上,经常采用铜线或铝线代替熔丝,使变压器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1.9严重漏油引起故障
(1)变压器油渗漏严重,连续从破损处不断外溢,导致见不到油位计油位,此时应立即将变压器停止运行,进行补漏和加油。
(2)变压器油的油面过低,套管引线和分接开关暴露于空气中,使绝缘水平降低,引起击穿放电。
1.10人为原因故障
(1)由于变压器的高、低压侧引出均为铜螺杆,而架空线路一般采用铝导线(未采用铜铝过渡线夹或接线板等),导致铜铝界面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电离现象,铜铝之间形成氧化膜,接触电阻增大,使引线处铜螺杆、螺母及引线烧坏。
(2)在检修或安装过程中,紧固或松动变压器引线螺母时,导电螺杆跟着转动,导致变压器内部高压侧绕组引线断线或低压侧引出的软铜片相碰造成相间短路。
(3)并联运行的配电变压器在检修、试验或更换电缆后未进行核相,随意接线导致相序接错,使变压器投入运行后产生很大的环流,烧毁变压器。
(4)由于照明负载大多数采用单相供电,管理不到位,造成配电变压器长期三相负载不平衡运行,致使某相绕组绝缘老化而烧毁变压器。
二、防范措施
2.1投运前检查测试
(1)储油柜上的油位计是否完好,油位是否清晰且在与环境温度相符的油位线上。
(2)外壳、顶盖、套管、油位计和放油阀等处是否密封良好,有无渗油现象。
(3)防爆管(安全气道)的防爆膜是否完好,呼吸器的吸潮剂是否失效。
(4)变压器的外壳、低压侧中性点、避雷器的接地是否牢固可靠,是否有接地装置测试记录,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5)变压器高、低压引线的连接是否松弛,是否有电力电缆测试记录,绝缘是否良好,相色是否正确。
(6)变压器的绝缘电阻和直流电阻,应符合GB50150―2006《电器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有关规定。
(7)高、低压熔断器是否齐备,熔丝大小是否合适。高、低压侧熔体配置标准为:
容量在100kVA以上的变压器高压侧要配置(1.5-2.0)倍额定电流的熔丝。
容量在100kVA以下的变压器高压侧要配置(2.0-3.0)倍额定电流的熔丝。
变压器低压侧熔断体应按1.1倍额定电流选择。
(8)检查是否有变压器出厂试验合格证、技术说明书及测试记录、避雷器出厂试验合格证及测试记录(技术说明书作为运行维护的依据)。
(9)检查变压器铭牌及其他标志是否悬挂完好。
(10)变压器停运满一个月者,在恢复送电前应测量绝缘电阻,
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搁置或停运六个月以上的变压器,投运前应做绝缘电阻和绝缘油耐压试验。
若以上检查全部合格,则先将变压器空投(不带负载),检查电磁声有无异常,测量低压侧电压是否平衡,如平衡说明变压器变比正常,无匝间短路,变压器可以带负载正常运行。
2.2运行维护注意事项
(1)三相负载不平衡度不应大于15%,若在最大负载期间测得的中性线电流超过额定电流的25%时,应及时将三相负载进行调整。
(2)应定期检查变压器的油温、油色、油位、有无渗漏、呼吸器内的干燥剂颜色有无变化等,发现缺陷及时消缺,避免分接开关和绕组在空气中受潮。
(3)定期清理配电变压器上的污垢及进行防锈处理,检查套管有无裂纹、损伤和闪络等痕迹;分接开关指示位置是否正确;接地是否良好,有无断股、脱焊、断裂现象。
(4)在装、拆配电变压器引出线时,严格按照检修工艺操作,避免引出线内部断裂;合理选择导线的接线方式,如采用铜铝过渡线夹或接线板时,在接触面上涂导电膏,以增大接触面积和导电能力。
(5)定期检查变压器运行时的声音是否正常,变压器高、低压侧引线额定载流量与变压器额定容量是否相符,各个电气连接点有无锈蚀、过热和烧损现象。
(6)油浸式自冷变压器上层油温不宜经常超过85度,最高不得超过95度,不得长期超铭牌容量运行。但在日负载系数小于14(日平均负载与最大负载之比)、上层油温不超过允许值的情况下,可以按正常超铭牌容量运行的规定运行,总超铭牌容量运行值不应超过变压额定容量的30%(室内变压器为20%)。
(7)在配电变压器高、低压侧装设金属氧化锌避雷器,并将避雷器接地引下线、变压器外壳、低压侧中性点分别接地。在每年雷雨季
节来临之前,做好预防性试验,及时更换不合格的避雷器,减少因雷击、谐振产生过电压损坏变压器,推广使用新型防雷节能变压器。
(8)对配网线路杆塔接地进行改造,使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终端杆接地电阻不大于4Ω,防止或减少配电变压器烧毁事故。
(9)对于10kV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电压在-10%―+7%范围内,一般不允许调节无励磁分接开关。确需调节时,要由修试技术人员调整。并测量前后两次直流电阻值,做好记录,比较三相直流电阻是否平衡及三相直流电阻调整前后的变化,在确定调整无误后,方可投入运行。
(10)配电变压器补油时,应与变压器箱体内的油型号一致。不同型号的油基原则上不能混用。
(11)对于严重超铭牌容量运行的配电变压器,应做到及时调整或更换,防止变压器发生故障而烧毁。
参考文献:
[1]DL/T 572-1995,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S]。
[2]李发海、朱东起。电机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lOkV配电 线路现状 线路存在问题 预防措施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lOkV distribution circui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 only supplies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lOkV distribution circuit status line problems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M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lOkV配电线路现状
在电力网中,中压配电网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谓是连接高压配电
网(220kV/llOkV)和用户终端(380V/220V)的桥梁,因此中压配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对整个电网的网络化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O世纪7O年代,我国完成了将众多繁杂的中压配电电压(2.2kV、3.3kV、5.25kV、6.6kV、13.2kV等)统一为lOkV的工作,形成以lOkV为主,包括lOkV、6.6kV和3.3kV在内的中压配电电压等级,同时也形成了相对统一的电压等级序列。
二、10kv配电线路的特点
lOkV配电线路结构特点是一致性差,如有的为用户专线,只接带一、
二个用户,类似于输电线路;有的呈放射状,几十台甚至上百台变压器T接于同一条线路的各个分支上;有的线路短到几百m,有的线路长到几十km;有的线路由35kV变电所出线,有的线路由1lOkV变电所出线;有的线路上的配电变压器很小,最大不过lOOkVA,有的线路上却有几千kVA的变压器;有的线路属于最末级保护,有的线路上设有开关站或有用户变电所等。
三、l0kV配电线路存在的问题
lOkV配电网存在薄弱和运行维护工作的繁重。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
大都为:
(一)运行维护经验不足
巡视检查不能到位:员工业务技术水平、运行经验不足,在日常的巡视和维护当中,没查出线路缺陷和事故隐患,此外由于运行中不能及时发现处理,最终引发线路故障;城网改造工程中虽然增加了相当数量的柱上断路器,但还有个别线路分段断路器太少,一旦发生故障,即扩大了停电范围。有部分断路器故障时未处理,将断路器短接。
(二)季节性故障
春季风大,容易造成lOkV架空线路(非绝缘导线)之间短路放电或绝
缘子闪络将导线烧断;易将临近线路建筑物楼顶基础焊接不牢固的大型广告牌或烟囱刮到,压断或倒压在线路上。夏季雨水多,农网电杆杆基多为土埋,如有大量雨水冲刷和浸泡,易形成电杆倾斜或倒塌事故;大雨易引起导线与金具或其它金具之间短路放电;雷雨季节,雷电较多,线路易受雷击,造成绝缘闪络、导线或金具被烧;冬季冰雪多,导线弛度会增大,当覆冰脱落可能会引起导线跳跃,引起线路故障。
(三)事故原因
1、短路故障原因鸟害与放风筝或一些人为向空中乱抛杂物,落在导
线上,搭在线路上的异物(如大风时刮到线路上的铝箔塑料纸、高层建筑工地的废铁丝、录音带、彩条等),造成lOkV架空线路短路或接地。由于城市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形成了重大缺陷,电缆线路被挖断事故、车辆撞断电杆、超高车挂断导线等造成断电。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政建设等大规模展开,电缆的运行环境变得更加的恶劣。
2、配电设备问题线路施工中存在有引线、线夹、隔离开关连接处不
牢固,运行一段时间后,烧损引发线路故障。一些运行中的杆塔基础夯实不够,最终电杆倾斜很容易引起线路故障 lOkV配电台区避雷器、高压跌落式熔断器质量差,易被击穿。
3、运行环境问题一是一些化工企业大量排放腐蚀气体,造成附近的
线路、杆塔严重锈蚀,易造成断线事故,对配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构成巨大威胁;由于空气污染等原因,尤其是瓷绝缘子容易沾上粉尘,在湿度较大的空气里,设备表面受潮,导电性能增加,容易发生闪络,引起事故。二是长期以来,部分用户的设备老化、陈旧,得不到维护,绝缘状况差,容易发生故障,而这种故障往往会引起配电线路跳闸。
四、10kv配电防范措施与建议
(一)改善配网结构和布置
加装联络及分段断路器,减少故障和停电检修范围。针对跳闸严重的
线路,尽快进行线路改造,使设备达到安全要求。缩小供电半径,重点发展区域线路总长控制在5km以内,供电半径控制在2~3km,主干线的截面不小于185mm2。
(二)合理安排检修计划,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力度
提高设备质量缩短检修时间。大力推广断路器及封闭式电器,提高设
备的运行可靠性。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行带电检测装置。逐步采用环网柜,首先考虑配电线路自动化,当发生故障后能自动隔离故障区段,自动恢复对非故障区段的供电。同时要推广使用故障指示器,缩短故障寻找时间。
(三)改善配网运行环境
l、防止外力破坏措施为减少车辆碰撞杆塔事故,尽量迁移杆塔,不
能迁移的可以在杆塔上悬挂醒目的反光漆牌,以引起车辆驾驶员的注意。
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禁止在lOkV线路两旁300m范围内放风筝;采取设置醒目的禁止警示牌、印发传单等方式加强宣传教育,以防止风筝、彩条等造成短路。呼吁城市建设工作统一规划,并考虑电力设施的配套工程。劝告不要攀登带电杆塔,不要打破线路绝缘子或往导线上扔铁丝类异物。
2、防雷击和大风事故措施在空旷的lOkV架空线路上,采取安装金
属氧化物避雷器等防雷措施,更换、安装支柱式绝缘子或瓷横担,检查、整改接地装置。对影响安全供电的树木进行适当的修剪,对城市树木生长茂盛的街道,可将lOkV线路电杆高度提高到18m,使导线高度超过树冠。
3、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化工企业附近的配电设备,进行防锈蚀,更
换绝缘导线、瓷绝缘子及金具工作;对于设备污闪问题,应定期开展防污工作,对瓷绝缘子等设备定期清扫,及时更换劣质瓷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
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