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配音的方式范文

配音的方式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配音的方式,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配音的方式

篇1

1. 气候的影响因素

温度、雨量、光照等主要气候因素可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肥料在土壤中的变化、流失以及肥效发挥的快慢。温度升高能促进肥料的分解,光照强弱也直接影响光合作用,水分对养分的吸收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配方制定一定要考虑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

2. 作物营养的因素

科学配方要符合作物的营养需求曲线。由于不同作物品种有不同的营养需求曲线,所以要综合考虑作物种类,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的需肥特征进行推荐施肥配方。

3. 土壤营养含量的因素

科学测土配肥就是准确测试具体地块土壤基础养分含量,根据作物目标产量所需要的养分含量,估算出作物所需的养分补充量,再结合当地各种实际影响因素,确定合理有效的施肥比例、施肥量和施肥方法。

4. 施肥方法和手段的因素

配方制定要考虑当地的施肥方法和手段。即使肥料相同,施肥方法、手段不同,肥料利用率也会不同,所以在推荐施肥配方中应根据不同的作物、不同的肥料,选择不同的施肥方法。同时,由于不同施肥方法与手段会构成不同的肥料利用率,所以应采用不同的施肥量(施肥配方)。科学测土配肥应该包括施肥方法和手段的具体内容,如只给出测土数据或是根据配方生产出复合肥推广应用,其效益可能较差。

5. 作物营养吸收能力、特征与调节技术因素

作物吸收能力、作物品种和作物生物调节技术与土壤环境条件有关。不同的作物品种和生物调节技术可以构成不同的作物营养吸收能力。另外,不同作物吸收营养的方式、特征不同,如根的深度、分布不同,对施肥要求也不同。在测土配肥中不能单纯地推算出一个数值,还要综合考虑植物吸收特性产生的影响。

6. 土壤保肥、释肥特征的因素

科学配方要符合作物的土壤保肥、释肥特征。土壤保肥性是指土壤能够对养分的吸收(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吸收)和保蓄能力。肥料要发挥作用,首先要求土壤对其有保存作用,然后是要有一个好的释放性能,这样才能保证作物的吸收量。然而,不同的土壤有不同的保肥释肥性。因此,在配方施肥中一定要认真考察分析改善土壤保肥释肥性能,以提高肥效。

7. 肥料的释放、吸收特征的因素

科学配方要考虑不同肥料在环境、土壤中的不同释放曲线和同一作物对不同肥料的吸收效率。养分含量相同的不同肥料可以有不同的肥料释放和作物吸收曲线,从而构成不同肥料的利用率和利用方式。

8. 肥料流失特征的因素

科学配方要考虑肥料在环境、土壤中的自然流失曲线以及和不同肥料掺混后的化学反应流失。不同肥料的化学稳定性不同,例如化学氮肥施入土壤后,植物对氮的吸收率一般仅为30%~50%。不同作物甚至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之间,肥料吸收率都有明显差异。

8. 肥料的养分含量、质量和性价比的因素

篇2

关键词:门诊药房;药房调配;差错;措施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药物的应用跟患者疾病治疗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影响着患者的临床疗效。我院根据门诊药房处方调配的具体情况,统计、分析了处方调配差错的原因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月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南院门诊药房处方共20000张。

1.2方法 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等将我院门诊药房20000张处方汇总,然后由我院门诊医师及药师对门诊药房的处方调配情况进行分析,筛选出调配差错的处方,对处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和归纳,将所获得数据的录入EXCEL软件中[1]。

2 结果

20000张处方中,筛查调配错误的处方共199张,占处方总数的0.995%,其中有195张差错处方是在发药过程中被发现的,处方调配差错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我院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的原因分析 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月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出现差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3.1.1医师方面的因素 ①医师在填写患者个人资料时,有漏填或错填的情况,导致药师在审核处方时,无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审核判断。②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对药品的名称、规格、用法、用量、适应症、不良反应等以及药品配伍等信息不够熟悉,导致开具的处方中的药品跟诊断结果不一致。③开具的处方,药物的用量明显超过了说明书上的规定用量。④针对同一个患者的同一处方中,药品的配伍存在禁忌。⑤开具处方中关于溶媒选择不合理。

3.1.2药师方面的因素 ①药品的日常管理不当。在门诊药房药品的日常管理中,由于药品摆放不够规范,没有及时筛除近效期、滞销等药品,针对标签不清的药品未及时补充,引起处方调配差错。②未严格遵循调配程序。药师药品调配的正确顺序为:当接到处方后,首先审核该处方是否规范,诊断和用药是否相符,是否有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等;确认无上述情况后再调配药品,;然后将调配好的药品交给校对药师,核对发票上的信息是否跟处方中的信息一致;最后再将药品递给患者,并交代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③药品的包装和药名相似导致的调配差错。包含三种情况:?门诊药房中一些药物来源于不同的生产厂家,但是由于其包装极其相似,导致调配差错;?门诊药房每天接待患者数量多,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时间一长药师容易疲劳,导致自身判断相似包装或者相似药名的能力降低;?很多不同的药品存在名称相似的情况,这种情况药师在调配处方时也容易出现差错。④药师审核不严,交代不清等。若药师在调配处方时不能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流程和工作制度执行,缺乏对处方进行严格审核,仅仅是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印象来调配处方,进而引起调配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出现差错。

3.1.3环境因素 由于我院门诊药房取药的窗口较大(是敞开式窗口),特别是遇到就诊高峰期时,大量的患者及家属挤在窗口上,再加上环境嘈杂,容易导致患者跟药师沟通不畅而发生处方调配差错。

3.2防范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的措施

3.2.1建立规范的药品调配操作规程 药师在调配药品时,要严格执行并贯彻国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处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切实做到"四查十对"。在药品调配前应看清处方中药品的名称、剂量、规格,若发现处方存在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跟开处方的医生取得联系,确认处方,防范处方调配差错;若发现处方存在不合格的地方,应该拒绝调配,并及时跟开具处方的医师重新核对药品和处方,核对无误后才调配,在调配完一张处方之后再接受下一张处方,以免调配差错;待药品调配完并确认无误后,再核对患者的票据,呼叫患者姓名,将药品发放给患者[2]。

3.2.2建立健全处方调配差错登记制度 一旦发现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便应立即登记,并由我院质量管理小组向门诊药房发放质量改进通知单,组织门诊药房工作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并查找出差错存在的主要环节、主要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以防类似的差错重复产生。另外,鼓励差错者报告自身的差错情况,以此减少差错的发生率。

3.2.1提高药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 药师一职在医院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其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处方调配质量的高低,因此提高药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定期组织药师参与在职培训,要结合我院药师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药师开展分层次培训,并按照级别设立与之相应的培训计划。②将药品递交给患者时,要按照说明书或者使用办法交代患者用药,让患者掌握药品的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等。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药师要耐心解答[3]。

3.2.2加强对门诊药房药品的管理 医院应该针对门诊药房制定详细的药品管理制度,具体包含:①定期检查上架的药品,若发现药品受潮变质、近效期以及滞销药物要及时将其清理掉;②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药品的定位,针对各种类型的药品要严格根据种类进行摆放,并控制好摆放的间隔;针对有效期

3.3.4改善工作环境 我院应该及早增加发药窗口,以便患者跟药师能够面对面地进行沟通,在患者就诊高峰期时增加药品调配人员,减少药师因疲劳导致的药品调配差错,同时注意维持好窗口秩序,避免患者拥挤在窗口。

综上所述,虽然我院门诊药房的处方调配差错有了很大程度降低,但是防范处方调配差错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医院相关部门加强管理,提高药师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切实保障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徐文芳.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4):358-359.

篇3

关键词:问题引导式;资源;职工培训;解决问题;成果共享

“问题引导式”是我们在日常的职工培训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提炼出的一种适合于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职工培训方法,目的就是将问题作为职工培训的资源,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作为职工培训的手段,将杜绝问题作为衡量职工培训绩效的标尺。“问题引导式”培训在我单位开展一段时间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绩效,不仅使培训活动更加有针对性,而且提高了培训活动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杜绝了重复问题的发生,确保了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问题引导式”培训方式的提出背景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职工上岗之前和日常的“灌输式”培训活动,只能大而化之的让职工掌握一些适合本岗位的通用知识,培训的内容没有侧重点,职工学习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整个培训活动的绩效。针对此类问题,我们从如何提高培训活动的针对性、实用性出发,从日常工作中寻找职工最需要加强学习的知识点,不断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及重大问题作为日后职工培训的主要内容,使整个培训活动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为此,我们在培训活动中,结合自己平时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提炼出了“问题引导式”培训方法,核心理念就是“化问题为资源”。所谓“化问题为资源”,就是从日常工作中职工操作不当、设备故障、安全事故等现场中,查找职工在思想状态、操作技能、业务水平、安全防护技能、安全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化作培训的资源,有针对性的增强职工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及操作技能,实现培训活动与日常工作的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培训活动的绩效。

二、“问题引导式”培训方式的可行性实施

“问题引导式”培训的实施总体上分为问题收集、探讨分析、成果共享、问题档案四个阶段,根据不同的问题实施的内容也不一样。

(1)问题收集

问题收集阶段是开展“问题引导式”培训活动的基础,只有做好日常工作中问题的发现、积累才能使整个培训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开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针对车间班组中各工种岗位分工不同、发生问题类型的不同及需要的知识点的不同,为每名职工配备了简易的小笔记本,让他们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由技术员每周进行一次汇总。同时,我们将问题分为一般问题、疑难问题和综合问题三类,一般问题就是指职工能当即独自解决的问题,疑难问题就是职工需要几个人一些协商解决的问题,综合问题就是原因不明需要更深层次的技术支持解决的问题。技术员通过对问题的收集、筛选、分类,并分析出职工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知识的培训,从而以问题为案例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

(2)探讨分析

探讨分析阶段是“问题引导式”培训的核心,培训的知识点出自于此。针对现场发生的职工能当即解决的一般问题,技术员将在问题收集时只负责进行汇总;对于疑难问题和综合类问题,技术员负责召集技术骨干和职工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特别是围绕着问题出现的原因、快速处理解决问题、如何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展开探讨和研究,对如何快速处理解决问题的环节进行认真的总结,将其作为处理类似问题的资源;对于较为复杂的综合类问题,可由技术员提报部主管科室共同研究解决,并随时跟踪和督促解决情况。

(3)成果共享

成果共享阶段是“问题引导式”培训的根本,是将问题转化为资源的过程。通过对收集问题的分析和汇总,技术员找出职工所需要培训的知识点,按需进行职工的理论培训和技能提升,包括培训职工如何处理此类问题,如何杜绝此类问题,杜绝问题的重复性发生等等。

(4)问题档案

问题档案阶段是“问题引导式”培训的关键,是对问题进行固化指导将来工作的重要基础资料。在做好上述三个环节的同时,我们将出现的问题按照上述中的分类及其处理方法、预防措施还有具体的知识点分别整理成档案,作为指导将来工作的基础材料,同时也作为职工培训工作的重要资料。

三、“问题引导式”培训方式的实施效果

开展“问题引导式”培训活动以来,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培训方式与工作实际联系更加紧密。通过开展“问题引导式”培训活动,将职工培训与生产现场紧密结合起来,培训的内容也是为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杜绝了以往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结合不紧甚至是脱钩的现场,提高了整个培训活动的绩效。

(2)培训内容与职工的需求更加统一。“问题引导式”培训活动与传统的灌输式的培训方式相比,培训活动更加有侧重点,培训的内容更符合职工工作的实际,也是职工在工作中急需的知识内容,使整个培训的内容和职工的需求更加统一,提高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培训效果进一步得到延伸。在开展“问题引导式”培训活动中,我们注意到,不仅拓宽了培训的方式、丰富了培训的内容、增强了培训的绩效,而且通过这种培训方式,杜绝了实际检验工作中同类问题的重复发生,为公司生产经营绩效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良好的保证条件。

四、“问题引导式”培训方式的弊端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在认识到“问题引导式”培训的优点和好处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此培训方式只对工作中表象展现出来的问题有效果有成效,对于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预防日常工作潜在问题发生的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反映到培训活动中就是预见性、前瞻性的培训非常欠缺。针对存在的这类问题,我们将认真总结“问题引导式”培训的具体实施过程,在此培训方式的基础上深化,进一步探讨更加有效可行的培训模式。

篇4

母猪胚胎死亡是影响猪的繁殖率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为母猪怀孕后胚胎死亡、化胎和流产。一般死胎率为25% ~ 40%。胚胎死亡可发生在胚胎发育的任何时期,尤其是在胚胎向子宫内膜附植之前或附植过程中,即怀孕识别阶段为最关键时期。在合子附植初期的第9 ~ 16 d 胚胎死亡最高。

(一)母猪胚胎死亡最易发生期

一般胚胎死亡多发生在配种后9 ~ 16 d,在这个时期胚胎由圆变长,出现营养层与植入之间的矛盾,致使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大量死亡,大多数异配体和染色体畸变的胚胎也死亡于此时,妊娠第3 周时,正值胎儿器官形成阶段,此时胚胎会在竞争有利其发育的蛋白质类物质时,表现强存弱亡现象。妊娠第60 ~ 70 d,由于胎儿迅速生长,怀孕母猪由于管理不当,通常神经刺激而干扰子宫血液循环,减少胎儿的营养供给,致使一部分胚胎死亡。

(二)胚胎死亡的原因

1. 环境因素。圈舍的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母猪生产的重要因素,如阴凉、潮湿、环境卫生差、光照不足、周围环境噪音、空气污浊、高温造成的母猪繁殖障碍。猪群拥挤、剧烈频繁的争斗、圈舍构造不和理造成的机械损伤,惊吓、寒冷刺激、长途运输等因素都会导致母猪胚胎死亡。母猪配种前、后1 ~ 3 周对高温特别敏感,其受胎率明显降低,出现胚胎早期死亡和吸收。再有当圈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等有害气体增加时,使母猪产仔减少,死胎增多。

2. 营养因素。母猪在母猪怀孕过程中,由于营养缺乏和营养比例失调会引起母猪的繁殖力下降,尤其是怀孕后期营养不足会引起新陈代谢障碍而造成母猪消瘦,不能满足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需要,从而致使母猪胚胎死亡。怀孕母猪饲料中蛋白质和必须氨基酸不足,可引起死胎,日粮中钙、磷、铁和碘等矿物质缺乏会导致胚胎死亡率上升。维生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A、E的不足,会明显影响到胚胎的发育,致使胚胎死亡上升。怀孕母猪营养过盛也会降低胚胎存活率,母猪怀孕期摄取高水平的营养或过多的热量物质会使母猪过于肥胖,子宫周围积储过量脂肪而阻碍胚胎的发育乃至其死亡。因此,怀孕母猪日粮中应保证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全面与均衡以满足母猪怀孕期的需要。

3. 管理因素。对怀孕母猪管理不当,使之受到不良刺激导致死胎或流产。如换圈舍、长途运输、圈舍狭窄、圈舍拥挤、恐吓、追赶、防疫、急追猛赶使母猪跨越壕沟或其他障碍,母猪相互咬架或进出窄小的猪圈门时相互拥挤等都可能造成流产。饲喂发霉腐烂变质、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的饲料,如棉籽饼、菜籽饼、亚麻仁饼等,冬季喂冰冻饲料,怀孕期治病用药不当等均会使母猪发生胚胎死亡或流出。

4. 母猪配种时间不当。母猪在泌乳期过早配种,虽然是受精,但因卵子活力较弱,致使受精卵的活力低,容易早期死亡,被母体吸收形成化胎。实践证明,胚胎成活率随哺乳期缩短而降低。哺乳期不足21 d 的母猪其胚胎成活率较低泌乳期第7d 实行早期断奶然后配种,在妊娠9 ~ 20 d,胚胎死亡严重。延迟配种,则胚胎成活率迅速降低。排卵前6 h 和排卵后14 h 配种,胚胎成活率分别为88% 和32%。对流产后母猪立即配种会导致胚胎早期死亡。猪常温保存3d 以上进行人工受精,亦会使受精胚胎早期死亡。

5. 母猪胚胎数过少或过多。母猪体内胚胎数过少,因胚胎产生的激素不足,使母体怀孕识别发生障碍,子宫的溶黄体物质继而引起黄体退化,最终导致胚胎死亡。当母猪胚胎数过多时,常因胚胎拥挤而致死亡。每个胚胎只有一定的空间才能正常发育。如母体内胚胎数量过多,必须减少每个胚胎附植点的血液供应量,从而使胎膜的发育受到限制,最后导致胚胎死亡 。

6. 内分泌因素。母猪配种后21 d 内分泌系统处于调整状态,若此时母猪受到不良因素影响,会干扰内分泌激素的分泌,使内分泌激素失调,从而影响胚胎附植,增加胚胎的死亡。如果雌激素和孕酮分泌失调,而比例失衡,则导致黄体溶解,影响胚胎的正常附植,继而使胚胎死亡。对发育不全的胚胎,其分泌功能不足以对抗子宫溶黄体物质的溶黄体作用,致使孕酮含量下降,妊娠终止,胚胎死亡。

7. 免疫因素。免疫接种不当易导致胚胎死亡,怀孕母猪被血浆蛋白的同种异性抗原致敏后,胎盘屏障就会受到破坏,大分子物质如抗体和抗原等可以通过,进入胚体内,必然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而导致胚胎死亡。免疫接种对胚胎的影响十分明显。一般情况下,妊娠前4 周内的母猪接种疫苗,易引起胚胎死亡。

8. 疾病因素。生殖器官畸形,子宫疾病会直接降低受胎率。某些危害生殖力的传染病将间接对胚胎产生不良影响。猪感染病毒性疾病如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障碍和呼吸综合征等可引起胚胎死亡和干尸化。细菌性疾病如巴氏杆菌、布氏杆菌、葡萄球菌、钩端螺旋体等。另外,在和人工受精过程中,由于公猪包皮上的污染、被污染、器械消毒不严等原因,会使子宫感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而影响胎儿的存活。目前,疾病因素引起的胚胎死亡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9. 药物因素。怀孕过程中使用药物不当,同样也会造成胚胎死亡。许多养猪场不具药物使用知识,存在盲目用药现象。如饲料中添加阿散酸会造成死胎。怀孕期间使用弱毒苗可引起胚胎吸收等,故猪妊娠期应慎用药物和疫苗。

10. 其他原因。近亲繁殖可导致受精亲合力降低,胚胎生命力减弱,且公、母猪间的血缘关系越近、差异程度越小,胚胎死亡、形成畸形胎的可能性就越大。初产母猪和5胎以上的母猪胚胎死亡率较高。母猪过肥,母猪缺乏营养等都可导致胚胎死亡。母猪喂发霉的玉米,玉米发霉产生玉米赤霉稀酮—F 2 毒素可使怀孕猪胚胎死亡。棉籽饼中的棉酚和菜籽饼中的芥子硫苷对胎儿特别有害,过量使用会增加胚胎的死亡率。有毒物质、农药,都会使母猪发生流产、死胎。

(三)防治措施

1. 预防。

(1)加强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对于怀孕母猪精心管理,特别是到后期要单圈饲养,避免群养拥挤、强饮争食、互咬顶撞。圈舍要保存干燥、清洁、卫生,要定时清除猪舍的粪便、污物、垃圾等废物,要定期用0.3% 过氧乙酸、0.2% 百毒杀、2%火碱进行消毒,消灭蚊、蝇 、蜱和虱。圈舍要做到通风良好,保温防暑,冬暖夏凉。

(2)禁喂发霉变质、有毒、有害的饲料,慎喂某些饼类如棉籽饼、菜籽饼、亚麻籽饼、蓖麻籽饼等和酸性较大的青贮饲料,含酒精过多的酒糟等饲料。把握好饲喂规律,要定时、定量 ,忌过饥过饱。冬季忌喂冷稀饲料和冰冻饲料,夏季勿空腹暴饮凉水,避免肠痉挛引发剧烈腹痛。保持圈舍周围环境安静,勿惊吓,追赶和鞭打怀孕母猪,避免怀孕母猪因精神紧张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而引起子宫收缩而流产。

(3)母猪怀孕4 周内禁止注射任何疫苗,在4 周以后需接种疫苗的应把握好接种技巧,避免强追硬赶。适量喂给母猪青绿饲料或麸皮等轻泄性饲料,防止母猪便秘。对经产5 胎以上的母猪,胚胎成活率低的母猪应及时淘汰。

(4)母猪怀孕饲料要全价。对于怀孕母猪必须保证供给胚胎不同发育阶段而配制的全价饲料,尤其在怀孕中后期,胎儿发育迅速,所需营养也迅速增加,此时既要保证饲料的的全价性,还要注重饲料给量的逐渐增加,在配种前,要维持母猪的种用体况,控制蛋白质和能量的喂给量,防止母猪过肥或过瘦,一般母猪保持七、八成膘就可以。

(5)适时配种。对于初产母猪要掌握好初配月龄与体重。地方品种猪在6 ~ 8 月龄、体重达到70 kg,引入中型品种8 ~ 10 月龄、体重100 kg,大型品种120 kg 以上开始配种为宜。对于经产母猪,最佳配种时期应控制在后19 ~ 36 h 以内,最迟不得晚于48 h。对泌乳母猪,最好在3 周以后配种。流产后的母猪不要立即配种,应等到下一个情期再配种。

(6) 调节母猪体内激素水平孕酮和雌激素是否平衡对胚胎附植很关键。雌激素能引起子宫肌的兴奋,使胚胎难以附植。而孕酮有抗衡雌激素的作用,使子宫黏膜分泌增强,有利于胚胎附植。因此,子宫孕酮不足或雌激素过多可影响到母猪胚胎顺利附植。为加强母猪体内血液中孕酮含量,可在配种后7d,给每头母猪注射孕酮30mg,可提高胚胎存活率。

(7)做好疫病防制。病原微生物是损害母猪繁殖力的重要因素。怀孕母猪感染某些病毒和细菌时,导致体温升高(40.0℃~ 41.0℃)、食欲减退或废绝等病症而引起胚胎死亡。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兰耳病病毒等可引起胚胎死亡。巴氏杆菌、布氏杆菌、葡萄球菌、鈎端螺旋体等细菌疾病均可引起胚胎死亡。因此,应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减少母猪感染疾病的机会。母猪在配种前,应切实做好猪瘟、伪狂犬病、日本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猪兰耳病等疫病的免疫接种。对母猪进舍执行严格消毒,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除舍内的粪便、杂物、垃圾,减少病原微生物,保证配种后的母猪健康无病,提高胚胎成活率。

(8)母猪怀孕期用药禁忌。在治疗怀孕母猪普通病时,应避免使用妊娠禁用药,大剂量泄剂如硫酸钠、硫酸镁等。发汗剂、地塞米松等激素药物、毛果芸香碱、槟榔碱、麦角制剂、全身麻醉剂等都会对胚胎有影响。

2. 治疗

(1)对于习惯性流产的母猪,可在其怀孕2 个月后,肌肉注射黄体酮3 ~ 5 ml,每10 天1 次,连用2 次。可用中药其方剂:山药、炒杜仲、酒续断各40 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天1 剂,连用3 ~ 4 d。也可用桑寄生35 g、菟丝子、补骨脂、炒白术、党参各30 g,水煎服,1 天1 剂,连用3 d。

篇5

为培养信息素养引入竞赛模式的必要性

信息素养自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提出以后,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业界关于它的基本内涵的认识已经达成共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早在1984年就高等学校的信息课程开设发文,明确指出:“本课程的目的‘不仅有助于当前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是教育面向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提高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发挥创造才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992年,国家教育部将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素养教育列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1〕。可见,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在竞赛模式的设计和改革中处于战略决策者和革新者的主导地位。目前,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在国内各高校的本科教育体系中虽然并非主干课程,但由于它是一门方法课,更加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与科研的开展,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医药高等院校图书馆一般下设医学文献/信息检索教研室,承担着培养学生医学信息素养的相关教学工作,如新生或低年级学生的必修或者限定选修课程,高年级的专业或公共选修课程,以及研究生的深层次教育等。

伴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通过网络能快速获取各个领域的信息资源。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和必须掌握的信息,并学会更有效地获取、筛选与利用有价值的信息,这是目前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之一。竞赛模式的引入将对课堂教育模式起到补充完善,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现今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七八岁到二十来岁之间,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与单纯的授课相比,竞赛能把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从“被动”变为“主动”。其次,学生作为参赛者,除了抱着玩一玩,试一试的心态,其实内心或多或少都有想赢的心态,就会为参赛做好准备而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拓宽了学习视野和信息渠道,还有助于消化、吸收、巩固已学的知识和强化记忆,增强信息意识〔2〕。再次,从青少年学习的心理角度来看,这种模式挑战性和趣味性兼备,寓学于乐,可以把相对枯燥的纯理论知识转变为可触可及的实际应用。这既体现了实证分析在研究时通过事例和经验等从理论上回答“信息素质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的思路〔3〕,也是一种效果明显的“学习快餐”。最后,对老师来说,也能在短期内轻松检验教学效果,并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这样,从信息素养的培养角度来看,竞赛模式对于大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也就突现出来了。

实证分析

制定指导原则,发挥指南针导向。为了保证竞赛的进展顺利,并使其充分发挥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必须做到两者水融、环环相扣,因此在组织规划学生参与竞赛时,我们要严格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广泛性原则。考虑到竞赛要面向本校的广大学生,为了使更多同学能了解竞赛并参与进来,因而我们首先考虑此原则,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赛;二是趣味性原则。即使竞赛既有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多变的题型,又有适当的奖金或者奖品、个人荣誉以及创新学分等奖励形式,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竞争者的角色当中。

规划内容选择,提高学科关联度。从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特点来看,由于医药信息素养在医学及相关专业中将长期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在竞赛设计方面,主要根据不同专业的信息需求进行综合考虑。为了让这次学生竞赛活动充分展现形神兼备,活泼生动,打破沉闷的魅力,同时又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细致规划:结合医疗卫生方面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如:当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奖课题研究情况与社会影响力,现今国内热议的公共卫生医疗法规或争议案例等,本校某位知名学科带头人的研究热点或骄人成绩,等等。按照渐进教学原则,从必修,到指定选修、公共选修,再到专业必修的层次递增。根据学生以往掌握的难点问题、大家普遍关心或感兴趣的新知识,事先积累素材、确定选题、现场辅导。由长期承担医学文献检索课程、富有教学经验的医学文检教研室老师承担具体工作,并将相关课程的教学思想和内容融入其中,适当引进教学理念,使竞赛模式向多形式、高层次发展。与此同时,教师也在竞赛中吸取教学内容和经验。根据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以及本馆目前所具备的各类优势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情况,合理规划竞赛范围。内容侧重于实际应用技能技巧的综合与应用,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并有计划地实现本校医药信息特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利用。

创新题型设计,激发参赛者兴趣。为了避免出现如平常考试一般的老套、单调、沉闷,为了给竞赛注入活力,为了让活动出“新”出“彩”、闪现亮点,活动规划不仅要紧密联系实际,还应针对参赛者都是年轻人的特点,语言与题目设计尽可能生动活泼,以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赛前的全体动员与辅导,考虑到竞赛的名称“首届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技能竞赛”,因而设计名称为“惟‘利’是‘图’学习交流会”;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如让所有参赛学生用他们洪亮的呐喊声一起为本次世界读书日活动的开幕仪式暨学习交流会倒数,让他们切实地感受置身其中的热情,甚至点燃自己才是竞赛活动主角这样的勃勃雄心。又如,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获取和使用电子资源的信息素养技能,笔试初赛命名为“知‘书’达‘礼’”,并设计了有关如何获取信息资源的思路和方法的理论性题目;而上机操作的决赛,则相应地命名为“‘E’起来找‘查’”,随之以具体课题的应用为对象,考查其实际运用能力。这样的设计与搭配,巧妙地利用这些耳熟能详的惯用成语和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络语言,既增加趣味性,又让年轻的同学们倍感亲切,印象深刻,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题目的设置方面尽可能多样化,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合理分配。

合理安排进度,发挥图书馆特长。如今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已不仅是收藏文献信息资源,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传播知识火种,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4〕。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是实现其信息素养教育功能拓展的时代需要。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技能竞赛的优势与保障有:“硬”优势:图书馆拥有各个学科门类的知识资源,具备各种实体和虚拟馆藏资源,能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如留言信箱,在线交流等途径;收集大家的真实想法,如题型设计、题量大小、难易程度、赛前辅导充分与否、安排是否合理,难点与疑问等反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认真做好比赛的进度安排和设计改进,并有效实施。“软”保障:图书馆拥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信息/文献检索师资队伍,这是其他部门无可比拟的人力资源优势,保证了竞赛的顺利开展。例如,赛前学生碰到疑问或困难时,可以通过网络、电话或者亲自到教研室向指导老师请教释疑。赛后,通过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能真实、确切地了解到他们在利用不同信息资源过程中的疑难,了解其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进行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地调整今后教学的方式和手段〔5〕。因而,举办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的信息素养教育竞赛活动,既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履行教育职能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校园影响力的有效手段〔6〕。

篇6

一 《怒放的生命》中舞蹈与音乐的意义

杨志刚和廖智的舞蹈《怒放的生命》,其中饱含着廖智个人在生活中对挫折的不屈与挣扎,最终“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拨云见日地创造美好未来的奋斗与憧憬,把舞蹈与音乐完美地结合起来。

1 生命的珍爱

把歌曲的名字作为舞蹈的名字,并且将舞蹈的主题与廖智的人生经历结合起来,显然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其最突出的意义,就是对生命的珍爱。在舞蹈的开头处,女演员廖智双手捧着男演员杨志刚的头的舞蹈动作,与歌曲中的“跌倒在路上”和“折断过翅膀”相吻合,具有鼓舞、酝酿与激发力量的意思;在舞蹈结尾处,女演员依旧捧着男演员的头,“拥有了超越平凡的力量”,不仅实现了对现实挫折、痛苦与困难的认识提升,而且还实现了在方式方法以及力量上的蓄积。从男女演员的旋转、男演员的翻腾与匍匐飞舞等动作,表现[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 dylw.NET第一论文 网]舞者对生命的热爱,尤其是对“辽阔天空”、“无边的旷野”积极适应性动作,如男演员的双臂作飞翔舞蹈,女演员高扬手臂挥舞等,都体现了在困境下生命的可贵,把生命中暂时的“迷茫”实现了“挣脱一切”的解放,通过继续努力把人生的精彩“怒放”。

2 困境的不屈

舞蹈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在困境的突破中实现。这种困境,既有舞蹈演员本身所处的困境,也有舞蹈动作难度本身的极限。从《怒放的生命》这支舞蹈中,这种不屈主要体现在男女演员的挣扎中,如男演员的屈膝起伏的舞蹈动作、翻腾的动作以及男演员双臂环抱女演员且被女演员三次挣脱的动作,配合歌曲中“挣脱生命一切的力量”的音乐旋律,把舞蹈与音乐完美地结合起来,将音乐中所表达的不屈服的意义彰显出来,同时运用舞蹈肢体语言及男女演员的表情、姿态等把舞蹈的抽象意义具体化,使得因为残缺而限制的生命得以真正地“怒放”,如舞蹈过程中男演员围绕着女演员的两次旋转,以及男演员以自己为核心让女演员坐在轮椅上的旋转,最后撒手放出去的释放,真正地把对困境的不屈运用特殊的动作解读了出来。尤其是当男演员用手让女演员在轮椅上旋转时,那种从困境中绽放的生命之美,在刹那之间体现了出来。

3 美好的向往

舞蹈作为一种美的艺术,是通过不同动作的组合来展现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美好需要舞者熟练运用各种动作的技巧,在音乐情节与情绪的起伏变化中不断地转化与实现。在这支《怒放的生命》的舞蹈中,女演员将自身的经历、现实结果的限制性以及其渴望通过舞蹈再一次来展现生命的美好,与自己对生命与生活的认识,运用有限的肢体动作,再加上男演员的无限发挥,把生命中的坚强与奋斗后的美好化作舞蹈的动作,将美好的生活“矗立在彩虹之巅”,将美好的生活“穿越在璀璨的星河”。尤其是男女演员在舞蹈的最后,音乐结束时慢慢张扬起的手臂,为看似结束的音乐创设了“无声胜有声”的想象空间。由此,无论男女演员在前期的翻腾与旋转,都为突出美好的最终主题做出了扎实的铺垫。

二 舞蹈中舞蹈动作与音乐完美结合的路径

作为一支完整的舞蹈,是具有特定故事情节的,运用各种动作的组合与动态变化去把故事讲述出来,在这种用动作讲述的过程中,舞蹈动作与音乐所营造的统一打造了一个充满意境的意义空间,由此把人生各种积极的思想、意义都随着舞蹈与音乐的进展不断地展现了出来。

1 主题切合性

主题切合性就是舞蹈所需要表现的主题与音乐表达的主题要一致。根据杨志刚和廖智在《舞出我人生》的舞蹈表现中,基本上都体现了主题切合性的特点。例如,舞蹈《废墟中的重生》,首先采用了《命运交响曲》,让人们把女演员曾经经历汶川地震的人生经历与舞蹈需要表现的意义凸显出来,进而通过各种舞蹈动作与音乐中所体现的各种命运挣扎转化,把生命重生中的意义表现出来。在舞蹈《怒放的生命》中,是对舞蹈《废墟中的重生》的继续提升,是在经历生命的挫折后的奋斗篇,其中男演员的匍匐、下跪、翻腾,以及女演员在轮椅上的充分发挥上肢的动作,如手臂的交叉、伸展,身体的尽可能旋转等,都把生命的力量展现了出来。而且,在舞蹈的过程中,舞蹈的动作、歌曲的旋律以及歌曲中的歌词配合得非常完美,例如,动作的起伏与“迷茫、释放”相对应;个人奋斗性的挣扎、翻腾与“挣脱”的旋律相对应,如此,随着对生命认识的提升,则逐渐地把人生的佳境展现出来,进而迎接人生的“彩虹”和“璀璨的星河”。舞蹈中“生命需要奋斗”的主题便在这种一致性中不断地得到提升。

2 节奏统一性

舞蹈中舞蹈动作节奏与音乐节奏的统一,是艺术魅力的源泉之一。音乐作为舞蹈的灵魂,其节奏不仅对舞蹈动作具有引导作用,同时也为舞蹈演员的发挥创设了空间。作为一首意义丰富的乐曲,其节奏也在不断的变化中把其中所蕴含的意义逐渐地诠释出来,最终实现性的突破。在舞蹈《怒放的生命》中,歌曲对人生挫折的诠释与舞蹈动作的幅度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其节奏相对缓慢,如男女演员之间相对缓慢的动作交流,男演员的起身,男女演员手掌的交叉等都配合节奏缓慢进行。随着音乐节奏的推进,尤其是歌曲中的“如今”状态的进入,为舞蹈与音乐完美快节奏的配合实现了直奔主题的推动。于是,歌曲与男演员跪地的起伏动作,犹如一只试图飞翔的海燕,女演员如同一朵待放的花朵在轮椅上的手臂收放与自身的旋转,把更加高昂的人生斗志在相对更快的节奏中抒发了出来。此时,与舞蹈开始时相似的舞蹈动作从原来的慢节奏转换为快节奏,无论是男演员的舞步还是女演员轮椅的旋转速度都相对快了起来,在这种节奏性的统一中,去实现人生奋斗的“穿行”,去积蓄与发挥出“挣脱”现实困境的力量,男演员把女演员推出去,同时女演 员伸张的双臂,为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的美创造出了舞蹈的一次。此后,男演员在地上的翻滚,女演员在轮椅上的旋转,继续地为以后的节奏统一做铺垫。

3 共鸣一致性

这种共鸣,不仅是舞者与音乐之间的共鸣,更包括舞者、观众与舞蹈之间的共鸣。当然,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对前者完美表现的认可与提升。因而,舞蹈的共鸣可以从三个梯级层面来体现。第一,是相似性共鸣。相似性又可以分为两种:人生经历相似性,或与演员或与舞蹈的故事情节相似;心情与音乐旋律的相似性。在这两种情况下,极易发生某种自我感受的重合,引发观众与舞者的共鸣。因而,演员或观众自己在其过程或欣喜若狂、或泪流满面。第二,是启发性共鸣。即演员或观众根据舞蹈与音乐所表达的主题,产生对自己人生挫折或其他的思考,由此为自己的新的进步或突破作出启发性的启示,如困难的解决、困惑的顿悟等。第三,是激励性共鸣。根据舞蹈中的动作,如舞蹈《怒放的生命》中的男女演员相拥的挣扎、男演员的翻腾等,都会随着具有“挣脱一切力量”的音乐,而激励演员与观众,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的“跌倒”、“翅膀的折断”与“迷茫”等,都能在心中回响起该舞蹈音乐的旋律与舞蹈中演员不屈的舞蹈动作,实现自我前进激励。

三 舞蹈中舞蹈与音乐相互完美的意义

舞蹈自产生以来,就以各种形式的音乐相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乐器的发明与运用为音乐的创作与演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舞蹈所能选用的音乐种类也越来越多,其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舞蹈的完美诠释也越来越离不开音乐的帮助,音乐在舞蹈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1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作为一支剧情完整的舞蹈,无论是舞蹈动作与其所用音乐谁先产生,音乐在其中都起到了灵魂性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当音乐确定后,会对舞蹈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而,这种灵魂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创作与排练中决定动作的取舍。即根据音乐的旋律,舞蹈的编导与演员自己会根据自己对舞蹈主题与音乐的理解,对舞蹈作出各种取舍或增加,以确保舞蹈动作与音乐的匹配性,既要减少多余动作,避免过犹不及的动作重复与诠释的啰嗦,也要根据音乐适当地补充动作,避免产生舞蹈动作的空余,使得观众或演员对舞蹈理解产生断层性的理解错位等。第二,舞蹈过程中决定动作的速度。这种影响是属于节奏性的控制,即演员根据音乐的节奏与日常排练的情况,来实现舞蹈动作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吻合。快慢相间,复杂与简单相伴,简单与高难度动作互相搭配,即使在舞蹈演员出现遗忘的情况下,也会在音乐的提示中得到实现自己的过渡,最终实现动作与音乐之间的完美配合。舞蹈过程中催生舞蹈演员现场创作灵感。尽管舞蹈演员在演出之前会经过多次的排练,确保“台下十年功”转化为台上精彩的“一分钟”,但由于现场表演氛围的影响,舞蹈演员还是会根据表演现场音乐的影响,对一些动作作出超常性的发挥,如排练中没有达到的难度在表演中的实现等,把舞蹈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创新突破。

2 舞蹈是音乐的回声

舞蹈中所选用的音乐,既有专门创作的,也有独立性的音乐。如歌曲《怒放的生命》就是著名歌手汪峰所演唱的,尽管歌曲本身就具有激励意义,但却不能具有具象的激励美感。因而,舞蹈能把各种具有积极意义的音乐,用具有特定几何美与动态美的舞蹈动作创新地诠释出来。例如,在该舞蹈中的“跌倒”、“折断的翅膀”、“穿行在辽阔的天空”、“矗立在彩虹之巅”等抽象表述,用舞蹈演员之间的匍匐、翻腾与旋转等动作,直观地表达了出来,使其具有切实的奋进意义,并给演员或观众更多的感悟与启发。由此,舞蹈丰富了音乐的意义,把音乐的旋律共鸣化,把音乐的抽象意义具象动作化,把音乐的想象空间充实化。

四 结语

舞蹈是音乐与舞蹈动作的完美结合,舞蹈的美与艺术性,需要两者之间的完美糅合,以及舞蹈演员的创新诠释,在动态的艺术中与不断回响的旋律中得到不断提升。其中,既有舞蹈演员身体极限性的挑战,也有对音乐的创新理解,最终把舞蹈与音乐完美地结合起来,打造成为“璀璨的星河”,把“超越平凡的力量”化作美的舞蹈。

参考文献:

[1] 刘宇松:《谈舞蹈与音乐的情感节奏》,《四川戏剧》,2013年第1期。

[2] 王鸿昀:《舞蹈音乐中的“艺术形象”》,《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3] 孙玲:《舞蹈与音乐密切结合的原因所在》,《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4] 张禄荣:《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再现》,《音乐大观》,2012年第9期。

篇7

[论文摘要]开放式实验室是高校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之举。旅游专业餐饮实验室采用开放式管理,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综合素质、搞好餐饮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开放式实验室 餐饮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对于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旅游行业而言,尤其需要大量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就实践教学环节来说,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已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旅游业需求,各高校旅游专业培养出的大量的毕业生与行业实际需要不能实现无缝对接,加强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实验室是高校重要的研究基地,也是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它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近年来众多高校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改革和探索,构建开放式实验室就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一种创新运行模式,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也成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餐饮实验室传统实验教学特点

目前各高校旅游专业大多开设了餐饮类的课程,并建设了相关的餐饮实验室。传统实验室教学通常都是利用课上时间开展实验教学,教学内容一般都是验证性、模仿性、演示性的单项实验,这种实践教学忽视了学生才是真正的实践主体,对学生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不足,也影响到创新型、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餐饮开放性实验室的实现方式探讨

餐饮实验室的开放是相对传统实验室的“封闭式”而言的,实验室的开放主要体现在时间上、内容上、指导方式和实验对象等方面的开放。

1.实验时间上的开放。餐饮实验室原本只在教学计划限定的几个有限的课时内向师生开放,学生上课铃声响进入实验室,下课铃声响就要离开实验室,操作练习时间十分有限,一部分学生为解决在实践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实现某些设计思想希望进行实验却找不到实验场所,餐饮实验室中的一些仪器设备只有在实验时才使用,其余大部分时间则处于闲置状态,实验场地和设备利用率很低。开放式实验室通常要求实验室资源利用最大化,可以采取全天候开放、预约开放等弹性开放形式。时间上的开放,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和实际需要,预约任意时间到实验室,这样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也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2.实验内容上的开放。实验室在时间上的充分开放可以为实验内容的充实和提升提供前提条件。餐饮实验室开放式实验内容是对原有课堂实验教学的补充,可以在托盘练习、斟酒、口布折花、宴会摆台等单项验证性实验项目的基础上拓展延伸至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内容,从偏重于个人技能技巧的练习转向餐饮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实验指导老师可以根据行业实际需要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设计课程实验项目,如餐饮创意个性台面的设计、菜单设计、美食节营销策划、餐厅设计等项目内容,此类项目任务通常工作量较大,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在实验室内以团队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完成指导老师给定的项目,团队分工合作的实验形式也使学生在这些综合性实验工作中学会了分享和协作。另外,在开放实验内容的选择上学生也可利用学生科研立项课题或协助相关教师课题需要,自带题目进行设计,这就使学有余力、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到实验室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培养科研意识。对于旅游专业学生而言,餐饮开放实验室同时也可以成为学生考取中高级餐饮服务员资格证书或主管领班资格证书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3.实验指导方式开放。传统的餐饮操作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设备和实验步骤都会在实验指导书上详细列出,课上还由指导教师演示指导,步步分解,以灌输式的方式确保每位学生过关。而开放式实验指导教师只需给定任务和目标,不给定具体步骤,以学生为主体,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指导方式的开放是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要形式。

4.实验对象开放。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项重要功能。高校实验室要从单纯面向师生转向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和全社会,使高校的科研技术力量、人才优势实实在在地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实现全社会的资源共享。如餐饮实验室就可以成为相关旅游培训机构的培训和考证基地;也可以在餐饮实验室开展市场化的经营活动,如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杜菲咖啡厅既是学院专业课实践环节教学和对外培训的课堂,又是向东财校园内广大师生提供西餐、酒吧、娱乐等多种服务的休闲地和活动中心,咖啡厅由学生自行负责管理,利用实验室资源对外开放,在服务运营的实战环境中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经营管理的综合能力。

三、针对餐饮实验室开放管理的若干建议

1.学校需加强投入,重视开放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目前多数学校旅游专业餐饮实验室投入较少,只有简单的餐桌椅、餐具和布件等基本的设施设备,只能满足完成一些简单的单项实验,而餐饮开放实验室由于实验内容的提升,需要有更完善更先进的实验室来作为学生实验教学的平台,学校要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高起点、高水平、前瞻性地建设完善餐饮实验室,可以考虑建设3D虚拟餐饮实验室或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餐饮教学软件系统等建设提升实验室的层次,在硬件上充分满足各类综合性、探究性实验的需要。

2.构建“双师型”实验教学师资队伍。餐饮行业实践操作性强,许多高校指导这门课程实践的教师尽管是科班出身,理论水平也不低,但多数教师自身缺乏足够的专业实践,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任教,或仅有过短暂的实践经历。而开放实验室不仅要求指导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加要求他们有丰富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需要建立一支主要由“双师型”教师组成的知识能力互补的实验师资队伍。学校可通过“派出去”“请近来”的方式鼓励教师深入餐饮企业脱产实践,聘请校外餐饮业界的行业专家参与实验教学等方式提高实验教学师资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

3.提高实验教学地位,充分调动师生开展开放式实验的积极性。目前高校普遍对教学和科研两项工作抓得很紧,而对实验室管理重视不够或者只是口头上重视,造成实验教学和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和动力。学校应切实重视提高实验教学地位,在开放实验项目上要设立专项基金,用专项基金资助实验耗材和指导教师的津贴,因为开放实验教学对指导教师进行设备维护管理、实验管理、专业知识储备和实验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给予高于一般实验指导的津贴标准来激励教师积极申请开放实验教学项目,并与评先评优和职称评定等挂钩,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进行业务创新的动力。作为开放实验教学的主体,也必须同时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学校要积极探索学生参与开放式实验项目获取相应学分的机制,根据学生参与实验的时间、难度、数量、质量给予相应的学分,并可用该学分冲抵公选课学分等举措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开放实验的积极性。

4.建立健全开放式实验室管理体制。开放式实验室必须要有科学完善系统的管理来保障开放质量,相应的配套政策和管理体制是发挥开放实验室功能的保证。为了建立餐饮实验室开放的长效机制,应该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文件。规范实验计划和方案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大纲、实验报告等实验教学资料。学校要加强对实验室开放全过程的监督和效果的评价,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篇8

一、印度的职业教育及师资培养

在中世纪,印度就有了以“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为基础的师资培养方式。之后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影响,印度的教师培训系统又在借鉴吸收英国模式的基础上逐步成长发展起来。在国家独立之后,经过几十年发展,印度的教师教育课程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印度的教师教育开始呈现出明显的时代性和丰富性,表现在全国对教师教育项目的重构和实施达成了共识。政府开始关注、重视教师教育的课程,并对它们进行适当调整,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师质量,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至此,印度的教师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联系更加紧密,将教师教育的发展过程各个环节承接得相对科学、完善,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素质。

印度的职业教育受众对象主要集中在中等教育阶段。20世纪中叶,印度拉达克里希南委员会提出了开办一些中间学院的建议,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在中等教育结束后顺利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在学习期间激发学生对某些职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技能掌握水平,并且在高中阶段应开设多样化的课程来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这样就促成了“多目的学校”的形成。20世纪70年代中期,职业技术教育在印度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普通教育、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继而引发一系列教育社会问题。政府意识到职业技术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于是强制将一些实用性和操作性强、与社会生产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添加进学校的教学课程计划中。就这样,通过政府的控制手段,确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在普通中学的合法地位。

二、印度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课程框架

印度的高中教师教育,为了区分不同的教学对象和目标,实施因材施教,分为学术流教师教育与职业流教师教育,各自的课程设置也各有侧重,大不相同。其中职业流教师教育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旨在培养职教师资,不仅要提高未来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职业教育技能,而且还要培养他们对学生进行教授引导知识技能的师范能力。

职业流教师的培养侧重点是将工作技能和实用操作相结合,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经济价值,注重学生就业或自我创业。因此,印度的职业教育教师不仅要掌握某一行业的高深技能,还要投身于为该行业培养后继人才、取得职业成功的事业,进行职业科目的教学成为职业流教师教育课程安排中的重要内容。职业流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目标是:使教师能够理解并欣赏印度社会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及其相关的原理、目的和需求,使教师具有传授知识、发展必备能力的能力,使教师具备对某一行业或职业领域特定规则的理解,具备取得职业成功而必备的技能和价值观,具备培养学生追求更高生产技能和能力欲望的能力,具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其职业技能从某一行业向另一行业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自立、自信的精神,能够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和在岗培训。

从印度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的设置来看,印度的职业流教师明显区分于学术流教师,专业性明确且突出重心。在印度的技术师范里,通常设有长期和短期两种课程,让学生在长期课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在短期课程中参加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避免与实际社会生产脱节。此外,印度还设有一些师资培训机构,学制一般为一年,主要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相关师范技能。这些中心培训学院通常都会与附近的师范培训学校结成合作培养关系,在中心学习的教师可以去师范学校获得实习的机会。

三、印度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内容对我们的启示

我国自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实业教育可算是中国最早的职业教育,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我国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着重于训练学生掌握相当知识面的课本知识,强调学科的专业理论性,相比较之下实践性较弱,忽视了教师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特别是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这一注重手动操作能力的领域,更加需要优化教师课程结构,加强实践实习操作。在这些方面,印度的职业教师师资课程设置确有领先于我国的地方,借鉴这些长处对我国的职教师资培养有极大帮助。

篇9

一、氨害症状

1.症状发生时间

竹荪菌丝氨害症状多发生于播种后20~30天期间。其主要特点是,播种3~5天后,菌种可正常萌发并正常吸收养料。此后,以播种点为中心,菌丝向培养料蔓延,形成菌丝圈,菌丝洁白且粗壮有力。播种后20天内均未出现异常。播种后20~30天,陆续出现菌丝萎缩死亡现象。

2.症状主要表现

出现氨害症状后,菌丝圈内菌丝逐渐变黄,仅在菌丝圈可见少许白色菌丝,菌丝纤弱、稀疏。菌丝圈内部的培养料呈黄色,与菌丝未蔓延到的黑褐色培养料形成强烈对比;菌丝圈内培养料松散,不能结块。随着时间的推移,少量菌丝可逐渐在局部覆土中蔓延,但菌丝纤细、稀疏,形成的菌索也明显的细弱。

3.对产量的影响

竹荪菌丝氨害症状发生后,对竹荪产量影响极大。发生氨害后,每667平方米(1亩)仅收竹荪干品5~10公斤,为正常产量的5%~10%,症状严重者近乎绝收,仅有数十朵竹荪,且竹荪朵型瘦小、纤弱。

二、氨害原因分析

1.添加尿素过量

竹荪栽培目前大都采用发酵料栽培。发酵过程中,在培养料中添加一定的尿素以补充培养料中的含氮量。发酵法栽培竹荪,尿素的添加量一般控制在总干料的1%~1.5%。目前出现尿素添加过量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部分菇农存在培养料中氮素越高则产量越高的错误认识,盲目地增加尿素的用量;另一种是不少菇农不是按照总干料的百分比添加尿素,而是按面积计算尿素添加量,同时,对单位面积干料的用量随意性大,有些甚至直接按湿料的1%~1.5%添加尿素,造成尿素添加过量。当尿素添加量超过一定范围,在播种后多余的尿素继续分解而不断产生氨气,导致氨害发生。

2.发酵工艺失当

发酵是竹荪发酵料栽培方法的重要工序。目前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一是培养料的湿度不足,导致发酵过程添加的尿素不能溶解并被竹、木屑吸收;二是翻堆次数不够或没有将培养料拌匀,致使培养料中的尿素分布不均匀;三是没有在适当的时机翻堆,使得培养料不能正常发酵或发酵效果不能达到要求。

3.播种时间过早

发酵结束后,培养料中往往残留一定的氨气。有些菇农在栽培中,发酵结束将培养料铺上场地后立即播种、覆土。播种后培养料中的氨气不断逸出,对竹荪菌种或已吃料的竹荪菌丝产生伤害。

三、预防措施

1.适量添加尿素

发酵料栽培竹荪,要认真测算栽培投料的干重,并严格按照不超过总干料1.5%的原则添加尿素,这是预防氨害产生的重要措施。

2.规范发酵工艺

目前,在竹荪栽培中,培养料发酵大多参照蘑菇料的发酵工艺。培养料中的尿素是通过发酵过程得以分解,进而转化为竹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若发酵不完全,就有可能导致尿素没有得到充分分解,易导致氨害发生。具体操作中主要应注意两点:一是发酵时控制培养料的湿度在55%~60%,这样易于尿素溶解并分布均匀。二是发酵过程至少翻堆3次。翻堆应在培养料堆温上升至顶峰并开始下降时进行。翻堆应注意将各种原料混合均匀,且应将堆中与堆周边的培养料互换位置。

3.掌握播种时机

发酵结束,培养料铺入栽培场地后,不宜立刻播种。应在培养料铺成畦5~7天之后,让残留在培养料中的气态氨充分释放,培养料已闻不到刺鼻的氨味后播种。这样可有效地预防氨害的发生。

4.添加中和物质

篇10

关键词: 配电网; 线路接地故障;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U285.5+1] 文章编码:

10kV 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具有覆盖面积广, 线路长等特征, 但是也极易受恶劣天气如风暴、 冰雪等影响,也极易受外力如动物、 树木、 人为外力的影响, 继而出现接地故障, 影响周边地区民众生活, 给维护线路和线路管理带来麻烦,因此,如何预防线路接地故障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下面将分析 10kV 配电线路接地故障的原因及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1.导致 10kV 配电线路接地故障的原因

依据对 10kV 配电线路接地故障的调查和分析, 总结出导致线路接地故障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1 ) 因跳线放电而致使线路或杆塔等设备发生线路接地故障。断线或是风偏等因素可引起电路对线路或其它设备放电导致接地;

( 2 ) 配电线路相关设备如避雷器、 开关、变压器等因发生故障而引起线路接地故障。如避雷器某相击穿、 柱上开关某相绝缘击穿、变压器某相击穿等都会引发线路接地;

( 3 ) 配电线路施工造成线路接地故障。该类故障多发生于临近带电作业阶段或带电作业阶段, 其后果极为严重, 甚至可引起安全事故, 因此应对此类故障提高警惕;

( 4 ) 对同杆架设、 弱电线放电、 交叉跨越低压线都会导致接地故障, 主要原因为 10kV 配电线路距离过短, 线路弧垂变化到达放电距离时将对弱电线、 低压线等放电, 出现接地故障。 此类接地故障对配电线路危害极大, 极易烧毁电力用户的电器设备;[ 1]

( 5 ) 非线路设备故障的假接地。该类故障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当变电站电压互感器一次侧或二次侧熔断器一相熔断, 熔断相接地电压表显示为零, 其余两相无异常, 此为假接地;二是变电站空投 10kV 母线时, 电压互感器因铁磁电感的饱和作用而引起铁磁谐振, 引起假接地;[2]

( 6 ) 外力破坏造成接地。一是爬行类动物或高空飞行动物如鸟类因触碰到开关电压桩头、配电变压器而引起的线路接地故障; 二是树木障碍引起线路接地。线路周边树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清理, 或其未达到指定线路的标准要求[3], 另外,也有发生过被风暴吹离地面的大树压在线上,或是厚重的霜雪将树枝压断而

引起的线路接地故障;人为外力引起的接地故障; 三是电力设施遭到偷窃、 车辆或机械设备等在施工时碰线、 或是在线路周边进行游玩, 如垂钓、 放风筝等, 都可能引起线路接地故障;

( 7 ) 针式瓷瓶扎线脱落导致导线掉到横担或其它设备发生线路接地故障。造成扎线脱落的现象几个原因: 一是其受温度影响以及长期使用造成线路严重老化,导致扎线脱落; 二是风雪积聚在线路上造成压迫, 最终导致扎线脱落; 三是针式瓷瓶在出品质量及工艺等方面都较为粗糙劣质,导致其无法承受过多负荷,不能长期使用;

( 8 ) 雷击事故。10kV 配电线路常设在空旷区域, 因而在雷雨多发季节极易遭受雷击, 属于最常见的线路故障原因。线路在遭到雷击时易发生断线、 避雷器烧毁、 绝缘子击穿等现象;

( 9 ) 瓷瓶没有达到运行标准要求,导致发生接地故障。瓷瓶本身有使用期限, 长久运行必然会出现老化现象, 即使无恶劣天气状况和电压处于稳定状态,瓷瓶也可能出现炸裂或是绝缘击穿等现象, 另外, 质量较低的瓷瓶也会增加故障概率;

( 10 ) 导线与倒杆因断线落地而引起接地故障。导线与倒杆因断线落地也属线路接地故障的常见原因, 其中, 越是老旧的线路, 其断线事故发生频率也越高。

2.预防 10kV 配电线路接地故障的措施

预防 10kV 配电线路接地故障有以下几个措施:

( 1 ) 预防因跳线放电而致使线路或杆塔等设备发生线路接地故障的措施。应考虑到气候及温度等对跳线可能造成影响的因素, 调整跳线与横捏、 杆塔的净空距离, 确保跳线连接的可靠性以及保持跳线离地距离处于标准范围;

( 2 ) 预防配电线路相关设备因发生故障而引起线路接地故障的措施。提高相关设备的日常维护, 周期性巡视及进行预防性测试,保证设备无故障运行。在更换、改造及新建老化现象严重的跌落保险时,应尽量使用口碑好的品牌企业所生产的跌落保险;

( 3 ) 预防配电线路施工造成线路接地故障的措施。在进行交叉跨越线路、平行架设线路、 同杆架设线路施工作业时, 应尽量避免带电作业,如遇到不得已情况,应采取相应的特殊安全措施;[4]

( 4 ) 对同杆架设、 弱电线放电、 交叉跨越低压线接地的预防措施。对 “三线” 进行清理, 建立交叉跨越台帐,在恶劣气候下, 相关维护单位需提高巡视特殊线路的频率,及早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禁止将弱电线悬挂于电线杆塔上。 使高低压线路保持安全的距离, 调整被跨越的低压线路或是同杆架设线路;

( 5 ) 外力破坏预防措施。相关企业应履行义务, 宣传安全用电及电力设施保护。对于杆塔或导线因飞禽起落而引发的线路接地故障问题, 可针对该现象易在同一处发生的特点, 对线路进行改造, 拉长线路间的距离解决问题; 而对于爬行类动物或飞虫等生物引发的线路接地故障问题, 可在跌落保险、 避雷器、 配电变压器高、 低压侧桩头上安装绝缘防护罩解决问题;

( 6 ) 预防针式瓷瓶扎线脱落导致导线掉到横担或其它设备发生线路接地故障的措施。一是定期登杆巡视线路, 如出现绑扎问题应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二是通过学习培训, 使针式瓷瓶的绑扎质量得到提升;三是对位于气候状况严重地区的 10kV 线路,可通过调整直线杆针瓶扎线耐受度、 缩短线路耐张段长度、 缩短线路档距等方式应对问题;

( 7 ) 雷击事故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因雷击而发生绝缘子击穿现象, 首先要增强绝缘子的耐雷能力,在较为宽广的场所, 应设置对应电压等级的避雷器在变压器高低压侧,同时选择耐灼烧、 安装简易方便、 密封性能好的防雷金具安装在线路上;其次,应注重气象预报, 随时关注报道, 提早得知气象灾害预报可最大限度减少因恶劣天气的到来而造成的损失,因而应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以便获知最新的气象预测信息,提前做好预防措施;[5]最后,在进行树木绿化时应严格按照标准, 把握好树木与建筑物间的距离, 降低雷电事故发生机率;

( 8 ) 预防瓷瓶出现炸裂、 绝缘击穿等现象的措施。质量低劣的瓷瓶犹如一颗不定时的炸弹, 随时可能发生炸死或击穿现象,因此, 对于质量低劣的瓷瓶应调查其批次, 同时分配相应资金对其进行有计划的更换。为增强线路绝缘,瓷瓶应换为棒式绝缘子;

( 9 ) 预防导线与倒杆因断线落地而引起接地故障的措施。首先, 对于老化现象严重的线路, 应予以资金对其进行改造;其次,需要改造的线路或是新建的线路应按照标准进行,做好预防断线、 倒杆等措施; 最后, 未改造前, 应确保线路运行安全, 通过维护、 检查、 维修、 巡视等方式执行。

10kV 配电线路的故障不仅会为其相关运营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还将影响到周边民众的日常生活的正常用电。此, 应加强 10kV 配电线路的管理, 避免和预防其因老化、 恶劣气候、 温差变化等因素及其它人为因素出现的接地故障,保证电力系统能在安全稳定的情况下运行。灵活运用故障预防措施, 从实践中积累知识和经验, 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可靠性, 充分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田宝余.10kV 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4(11):37-60.

[2]罗 剑.10KV 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J].企业研究,2010,7(20):85.

[3]卜秀兰.10kV 系统接地的判断处理及预防[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2(06):340-350.

篇11

母猪胚胎死亡是影响猪的繁殖率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为母猪怀孕后胚胎死亡、化胎和流产。一般死胎率为25%~40%。胚胎死亡可发生在胚胎发育的任何时期,尤其是在胚胎向子宫内膜附植之前或附植过程中,即妊娠识别阶段为最关键时期。在合子附植初期的第9~16 d胚胎死亡最高。

(一)母猪胚胎死亡最易发生期

一般胚胎死亡多发生在配种后9~16 d,在这个时期胚胎由圆变长,出现营养层与植入之间的矛盾,致使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大量死亡,大多数异配体和染色体畸变的胚胎也死亡于此时,妊娠第3周时,正值胎儿器官形成阶段,此时胚胎会在竞争有利其发育的蛋白质类物质时,表现强存弱亡现象。妊娠第60~70 d,由于胎儿迅速生长,妊娠母猪由于管理不当,通常神经刺激而干扰子宫血液循环,减少胎儿的营养供给,致使一部分胚胎死亡。

(二)胚胎死亡的原因

1. 环境因素。圈舍的环境因素也是影响母猪生产的重要因素,如阴凉、潮湿、环境卫生差、光照不足、周围环境噪音、空气污浊、高温造成的母猪繁殖障碍。猪群拥挤、剧烈频繁的争斗、圈舍构造不和理造成的机械损伤,惊吓、寒冷刺激、长途运输等因素都会导致母猪胚胎死亡。母猪配种前后1~3周对高温特别敏感,其受胎率明显降低,出现胚胎早期死亡和吸收。再有当圈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甲烷等有害气体增加时,使母猪产仔减少,死胎增多。

2.营养因素。母猪在妊娠过程中,由于营养缺乏和营养比例失调会引起母猪的繁殖力下降,尤其是妊娠后期营养不足会引起新陈代谢障碍而造成母猪消瘦,不能满足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需要,从而致使母猪胚胎死亡。怀孕母猪饲料中蛋白质和必须氨基酸不足,可引起死胎,日粮中钙、磷、铁和碘等矿物质缺乏会导致胚胎死亡率上升。维生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A、E的不足,会明显影响到胚胎的发育,致使胚胎死亡上升。妊娠母猪营养过盛也会降低胚胎存活率,母猪妊娠期摄取高水平的营养或过多的热量物质会使母猪过于肥胖,子宫周围积储过量脂肪而阻碍胚胎的发育乃至其死亡。因此,妊娠母猪日粮中应保证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全面与均衡以满足母猪妊娠的需要。

3. 管理因素。对怀孕母猪管理不当,使之受到不良刺激导致死胎或流产。如换圈舍、长途运输、圈舍狭窄、圈舍拥挤、恐吓、追赶、防疫、急追猛赶使母猪跨越壕沟或其他障碍,母猪相互咬架或进出窄小的猪圈门时相互拥挤等都可能造成流产。饲喂发霉腐烂变质、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的饲料,如棉籽饼、菜籽饼、亚麻仁饼等,冬季喂冰冻饲料,怀孕期治病用药不当等均会使母猪发生胚胎死亡或流出。

4.母猪配种时间不当。母猪在泌乳期过早配种,虽然是受精,但因卵子活力较弱,致使受精卵的活力低,容易早期死亡,被母体吸收形成化胎。实践证明,胚胎成活率随哺乳期缩短而降低。哺乳期不足21 d的母猪其胚胎成活率较低泌乳期第7天实行早期断奶然后配种,在妊娠9~20 d,胚胎死亡严重。延迟配种,则胚胎成活率迅速降低。排卵前6 h和排卵后14 h配种,胚胎成活率分别为88%和32%。对流产后母猪立即配种会导致胚胎早期死亡。猪常温保存3 d以上进行人工受精,亦会使受精胚胎早期死亡。

5.母猪胚胎数过少或过多。母猪体内胚胎数过少,因胚胎产生的激素不足,使母体妊娠识别发生障碍,子宫的溶黄体物质继而引起黄体退化,最终导致胚胎死亡。当母猪胚胎数过多时,常因胚胎拥挤而致死亡。每个胚胎只有一定的空间才能正常发育。如母体内胚胎数量过多,必须减少每个胚胎附植点的血液供应量,从而使胎膜的发育受到限制,最后导致胚胎死亡 。

6.内分泌因素。母猪配种后21 d内分泌系统处于调整状态,若此时母猪受到不良因素影响,会干扰内分泌激素的分泌,使内分泌激素失调,从而影响胚胎附植,增加胚胎的死亡。如果雌激素和孕酮分泌失调,而比例失衡,则导致黄体溶解,影响胚胎的正常附植,继而使胚胎死亡。对发育不全的胚胎,其分泌功能不足以对抗子宫溶黄体物质的溶黄体作用,致使孕酮含量下降,妊娠终止,胚胎死亡。

7. 免疫因素。免疫接种不当易导致胚胎死亡,妊娠母猪被血浆蛋白的同种异性抗原致敏后,胎盘屏障就会受到破坏,大分子物质如抗体和抗原等可以通过,进入胚体内,必然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而导致胚胎死亡。免疫接种对胚胎的影响十分明显。一般情况下,妊娠前4周内的母猪接种疫苗,易引起胚胎死亡。

8.疾病因素。生殖器官畸形,子宫疾病会直接降低受胎率。某些危害生殖力的传染病将间接对胚胎产生不良影响。猪感染病毒性疾病如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障碍和呼吸综合征等可引起胚胎死亡和干尸化。细菌性疾病如巴氏杆菌、布氏杆菌、葡萄球菌、钩端螺旋体等。另外,在和人工受精过程中,由于公猪包皮上的污染、被污染、器械消毒不严等原因,会使子宫感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而影响胎儿的存活。目前,疾病因素引起的胚胎死亡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9.药物因素。妊娠过程中使用药物不当,同样也会造成胚胎死亡。许多养猪场不具药物使用知识,存在盲目用药现象。如饲料中添加阿散酸会造成死胎。妊娠期间使用弱毒苗可引起胚胎吸收等,故猪妊娠期应慎用药物和疫苗。

10.其他原因。近亲繁殖可导致受精亲合力降低,胚胎生命力减弱,且公、母猪间的血缘关系越近、差异程度越小,胚胎死亡、形成畸形胎的可能性就越大。初产母猪和5胎以上的母猪胚胎死亡率较高。母猪过肥,母猪缺乏营养等都可导致胚胎死亡。母猪喂发霉的玉米,玉米发霉产生玉米赤霉稀酮—F2毒素可使妊娠母猪胚胎死亡。棉籽饼中的棉酚和菜籽饼中的芥子硫苷对胎儿特别有害,过量使用会增加胚胎的死亡率。有毒物质、农药,都会使母猪发生流产、死胎。

(三)防治措施

1.预防。

(1)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对于妊娠母猪精心管理,特别是到后期要单圈饲养,避免群养拥挤、强饮争食、互咬顶撞。圈舍要保存干燥、清洁、卫生,要定时清除猪舍的粪便、污物、垃圾等废物,要定期用0.3%过氧乙酸、0.2%百毒杀、2%火碱进行消毒,消灭蚊、蝇、蜱和虱。圈舍要做到通风良好,保温防暑,冬暖夏凉。

(2)禁喂发霉变质、有毒、有害的饲料,慎喂某些饼类如棉籽饼、菜籽饼、亚麻籽饼、蓖麻籽饼等和酸性较大的青贮饲料,含酒精过多的酒糟等饲料。把握好饲喂规律,要定时、定量,忌过饥过饱。冬季忌喂冷稀饲料和冰冻饲料,夏季勿空腹暴饮凉水,避免肠痉挛引发剧烈腹痛。保持圈舍周围环境安静,勿惊吓,追赶和鞭打怀孕母猪,避免怀孕母猪因精神紧张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而引起子宫收缩而流产。

(3)母猪怀孕4周内禁止注射任何疫苗,在4周以后需接种疫苗的应把握好接种技巧,避免强追硬赶 。适量喂给母猪青绿饲料或麸皮等轻泄性饲料,防止母猪便秘。对经产5胎以上的母猪,胚胎成活率低的母猪应及时淘汰。

(4) 母猪怀孕饲料要全价。对于怀孕母猪必须保证供给胚胎不同发育阶段而配制的全价饲料,尤其在怀孕中后期,胎儿发育迅速,所需营养也迅速增加,此时既要保证饲料的的全价性,还要注重饲料给量的逐渐增加,在配种前,要维持母猪的种用体况,控制蛋白质和能量的喂给量,防止母猪过肥或过瘦,一般母猪保持七、八成膘就可以。

(5)适时配种。对于初产母猪要掌握好初配月龄与体重。地方品种猪在6~8月龄、体重达到70 kg,引入中型品种8~10月龄、体重100 kg,大型品种120 kg以上开始配种为宜。对于经产母猪,最佳配种时期应控制在后19~36 h以内,最迟不得晚于48 h。对泌乳母猪,最好在3周以后配种。流产后的母猪不要立即配种,应等到下一个情期再配种。

(6)调节母猪体内激素水平。孕酮和雌激素是否平衡对胚胎附植很关键。雌激素能引起子宫肌的兴奋,使胚胎难以附植。而孕酮有抗衡雌激素的作用,使子宫黏膜分泌增强,有利于胚胎附植。因此,子宫孕酮不足或雌激素过多可影响到母猪胚胎顺利附植。为加强母猪体内血液中孕酮含量,可在配种后7 d,给每头母猪注射孕酮30 mg,可提高胚胎存活率。

(7)做好疫病防制。病原微生物是损害母猪繁殖力的重要因素。妊娠母猪感染某些病毒和细菌时,导致体温升高(40.0℃~41.0℃)、食欲减退或废绝等病症而引起胚胎死亡。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兰耳病病毒等可引起胚胎死亡。巴氏杆菌、布氏杆菌、葡萄球菌、钩端螺旋体等细菌疾病均可引起胚胎死亡。因此,应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减少母猪感染疾病的机会。母猪在配种前,应切实做好猪瘟、伪狂犬病、日本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猪兰耳病等疫病的免疫接种。对母猪进舍执行严格消毒,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除舍内的粪便、杂物、垃圾,减少病原微生物,保证配种后的母猪健康无病,提高胚胎成活率。

(8)母猪妊娠期用药禁忌。在治疗妊娠母猪普通病时,应避免使用妊娠禁用药,大剂量泄剂如硫酸钠、硫酸镁等。发汗剂、地塞米松等激素药物、毛果芸香碱、槟榔碱、麦角制剂、全身麻醉剂等都会对胚胎有影响。

2.治疗。

(1)对于习惯性流产的母猪,可在其怀孕2个月后,肌肉注射黄体酮3~5 ml,每10 d1次,连用2次。可用中药其方剂:山药、炒杜仲、酒续断各40 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天1剂,连用3~4 d。也可用桑寄生35 g、菟丝子、补骨脂、炒白术、党参各30 g,水煎服,1天1剂,连用3 d。

篇12

关键词: 分布式储能系统; 影响因素; 综合评估体系; 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 TN919?34; TM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5)02?0152?06

Evaluation method of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 consideration of optimization configuration influence factors

YANG Yi1, LIU Jie1, YU Jian?cheng2, ZHANG Pan2, WANG Xu?dong3, XIAO Jun4

(1. Tianjin Tianda Qiushi Electric Power High Technology Co., Ltd, Tianjin 300384, China;2. Tianjin Electric Power Corporation, Tianjin 300010, China;

3.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Tianjin Electric Power Corporation, Tianjin 300384, China;

4. Key Laboratory of Smart Grid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Abstract: Reasonable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configuration can not only promote renewable energy application, but also improve the running stability of the distributed power, maintain the system frequency and voltage stability, compensate the random fluctuation of load, reduce the power supply cost, etc. In consideration of thes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for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 i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in which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technical performance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 as well as the efficiency,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 of integrated energy storage are considered. In combination with many experts’ interventions to select typical technical indexes and economic indexes, and by taking guide rule stipulation, mature technology conclusion and running experience as evaluation criterion, it is able to accurately be applied to the engineering evaluation to obtain scientific evaluation results. Energy storage configuration analysis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by evaluating the actual project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evaluation system. It also provided a guidance for the control strategy adjustment and energy storage configuration optimization direction.

Keywords: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fluencing fact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evaluation indicator

0 引 言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分布式发电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分布式电源并网会产生很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其出力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因此储能系统作为分布式发电系统必要的能量缓冲环节,其作用越来越重要。

分布式储能是指在用电侧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化学能等其他能量形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转换成电能释放出来的一种装置。在规划分布式电源的同时引入分布式储能环节,以实现需求侧的管理,消除系统昼夜间峰谷差,平滑间歇性分布式电源并网点的功率波动[1]。分布式储能装置的引入,不仅可以更有效地降低供电成本,还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同时也可作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调整频率、补偿负荷波动的手段[2]。储能技术作为保证供电质量和分布式发电系统效率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应用和提高输配电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目前已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对分布式储能的优化配置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果:文献[3]针对风光复合发电系统中储能单元的容量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蓄电池储能与飞轮储能的互补特性,将二者综合考虑,以最小成本为优化目标,系统性能指标为约束,应用基于随机模拟的遗传算法,进行容量的组合优化设计,但由于其约束条件没有考虑经济性、可靠性等因素,势必造成结果不准确;文献[4]针对同一问题,通过详细分析储能容量合理取值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利用储能容量成本及风电场输出功率平滑效果辅助判据,得出风电场储能容量合理的取值范围。研究成果均可用于对储能进行配置,理论研究技术相对成熟,但是由于技术局限性及误差,无法判定配置结果是否满足工程需求。文献[5?6]提出一些衡量风光储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指标,如负载缺电率和蓄电池组荷电状态等。

综上所述,目前并未形成科学的分布式储能系统配置合理性评估方法,所有研究工作主要以功率平衡和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如何正确评估储能优化配置,包括现状配置和规划设计优化配置的评估,是提出储能最优配置方案的前提。本次研究针对分布式储能配置的应用现状提出了一种包含储能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的综合评估方法,用以判断储能规划的混合储能是否能够满足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性等要求。

1 储能容量配置影响因素分析

储能容量配置影响因素是关系到储能性能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储能容量配置对供电可靠性、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及储能经济性的高低,同时也关系到储能容量配置评估体系的指标提取[7]。

1.1 外部因素

(1) 环境因素

影响到储能容量优化配置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具体包括3个方面: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和灰尘。不同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对储能的正常运行有不同的影响,温度、湿度过高或者灰尘过多都会影响储能的寿命,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经济性。影响储能性能的环境因素如图1所示。

(2) 外部条件因素

影响到储能容量优化配置的还有来自外界条件的一些因素,包括负荷需求、分布式能源的出力。根据负荷的需求变化和分布式能源出力的大小来合理配置储能的容量,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总投资计划。影响储能性能的外界条件因素如图2所示。

<E:\王芳\现代电子技术201502\Image\24t1.tif>

图1 影响储能性能的环境因素<E:\王芳\现代电子技术201502\Image\24t2.tif>

图2 影响储能性能的外界条件因素

在给定负荷条件下考虑储能容量规划的问题,由于分布式电源为间歇性的,负荷也是波动性的,电力储能规划应该考虑现有负荷水平。若负荷水平大于分布式电源出力和电力储能的容量之和,则无优化的必要;而如果负荷水平远小于分布式电源的出力和电力储能的容量之和,则有优化的空间。

1.2 内部因素

储能的自身特性也是影响储能容量配置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储能自身特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能量转换效率、充电效率、放电效率。

影响储能性能的内部因素如图3所示。

<E:\王芳\现代电子技术201502\Image\24t3.tif>

图3 影响储能性能的内部因素

2 储能容量配置评估体系构建

储能容量配置评估体系构建方法采用传统评估体系[8],其指标选取应遵循数据一致性、真实性与可度量性等原则。

2.1 评估体系指标选取

评估体系指标选取国内外储能研究中的通用指标,并结合储能技术及经济特点给予专家干预,进行筛选。

(1) 供电可靠性

随着风电的大规模开发,其功率波动对系统的冲击越来越突出,严重的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国际上较多参考文献采用的供电损失率[ηLPSP]和持续供电能力作为衡量联合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指标。

供电损失率[ηLPSP]是一个广泛运用于风光储联合系统中优化储能容量配置的工程应用指标标准,因此选择供电损失率为供电可靠性的一级指标。

(2) 补偿效果

储能装置应用于大规模的、并网型间歇式的电源中,其主要目标是平抑功率波动,提高电能质量。因此,选取功率波动为补偿效果的一级指标,其具体指标超出约束次数、方均根偏差、绝对波动率为二级指标。

(3) 综合效率

储能系统综合效率指标涵盖了整个储能系统的损耗,包括逆变器的效率、储能充放电的效率以及网络效率。综合效率越高,各个设备的损耗越低,整个系统的性能越好。考虑设备的损耗受到设备自身的特性影响,评估指标仅考虑网损率。

(4)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国际上较多参考文献采用能量浪费率[ηexc]指导风光储容量配比,该指标属于衡量风光储联合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指标,可以间接评价储能的配置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影响。

(5) 经济性

目前已经开发出了多种高性能储能元件,部分成本很高,由于建设智能电网对储能装置需求量较大,储能元件的合理成本也是影响储能配置方案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与储能配合的各类分布式电源在运行特性和受环境影响方面不同,这里主要采用总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3个指标来评价储能经济性,该指标体现了储能配置应用的综合效果,可有效减少分布式电源特殊性造成的影响。

2.2 评估体系结构

按照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结合专家多方面意见,确定如图4所示的储能优化配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E:\王芳\现代电子技术201502\Image\24t4.tif>

图4 储能优化配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3 底层指标计算方法及评价判据

3.1 底层指标计算方法

供电可靠性

供电损失率[ηLPSP]是系统不能满足的负荷需求量与评估期总负荷需求量的比值。

当蓄电池放电至最小值[Cbatmin]时,控制系统断开蓄电池和负荷的连接,负荷需求即不能满足。[t]时间内的供电损失值为:

[ELPS(t)=PloadΔt-[PPV(t)Δt+PWG(t)Δt+ Cbat(t)-Cbatmin]ηinv]

评估期T内,供电损失率表示为:

[ηLPSP(t)=t=1TELPS(t)/t=1TPloadΔt]

式中:[Δt]为用于计算的步长;T为评估期,并假设评估期内风、光发电出力保持不变。

3.2 补偿效果

(1) 超出约束次数[NOP]是指全数据长度内,各点同目标曲线偏差的绝对值超出允许偏差功率的次数。其计算公式为:

[NOP=i=1NOPi, i=1,2,…,N]

式中:[OPi=1, PC i>PClim0, PC i≤PClim]。

(2) 方均根偏差RMS是指全数据长度内,各点同目标曲线偏差的平方和除以数据点数后开平方。方均根偏差的计算公式为:

[RMS=i=1N(PC i-PClim)2N]

(3) 波动率是指相邻的两个时间窗口的平均值之差与额定功率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Rflur(n)=Pramp(n)PN=Pmean(n+1)-Pmean(n)PN]

式中[PN]为可再生能源额定功率。

3.3 综合效率

系统损耗率为电量传输过程中的损失量与供电量的比值。

[系统损耗率=供电量-售电量供电量]

3.4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能量浪费率[ηexc]为风力、光伏发电浪费的功率与评估期负载总的功率要求的比值[9]。

当[PWG(t)+PPV(t)+Pbat(t)=Ptotal(t)>Pref(t)]时,风力和光伏发电浪费能量的计算公式为:

[EWE(t)=[PPV(t)+PWG(t)]Δt-{PrefΔtηinv+ [Cbatmax-Cbat(t-1)ηcha]}]

式中[EWE(t)]是在满足负荷要求和储能元件充电要求的基础上,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浪费的能量[10]。能量浪费率的计算公式为:

[ηexc(T)=EWE(T)2t=1TPload(t)Δt]

3.5 经济性

(1) 净现值。净现值是项目方案整个寿命期内各年的收益、费用或净现金流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得到的现值代数和,是反映项目盈利能力的最重要指标。

[NPV=t=0n(CI-CO)(1+i)-t]

式中:CI为第t年的现金流入;CO为现金流出;i为基准收益率;n为项目寿命。

(2) 内部收益率

内部收益率是指使方案在研究期内一系列收入和支出的现金流量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也是反映项目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t=0nPt(1+i*)t=0]

式中:[Pt]为第[t]年的净现金流;[i*]为待求的内部收益率;n为设备经济使用年限。

(3) 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是工程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是反映项目财务投资回收能力的重要指标。分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两种。

[P0=t=1PtRt1+it]

式中:[P0]为初投资;[i]为基准收益率;[Rt]为每年的净收益;Pt为投资回收期。

3.6 指标评价判据

在对储能配置进行综合评价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价,这些指标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时,对储能才会达到最好的配置效果,因此需要确定这些指标的合理运行范围[11]。

已选指标选择评价判据和评分标准根据分布式储能的特点和评价目的确定,参考了相关导则、相应的理论推导,借鉴一些相关理论成形的结论,并邀请多位专家进行干预。

储能优化配置综合评价指标的判据主要来源有4个方面,总结如下:

(1) 导则中规定的数值;

(2) 通过导则中所规定的一些数据所进行的理论研究;

(3) 大量文献中成形的、被认可的结论;

(4) 在理论研究中个别值根据长期运行、规划经验确定。

通过以上方法得到评估指标评价判据具体如下:

(1) PI值、均方根、超出约束次数。PI值越小补偿效果越好;均方根偏差越小补偿效果越好,超出约束次数越少,补偿效果越好。

(2) 能量浪费率。依据《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中规定数值,计算能量浪费率,其值越小,表明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越高。

(3) 绝对波动率、波动率。绝对波动率值越小,说明补偿效果越好。波动率反应的是可再生能源出力的情况,理想情况下,可再生能源波动越小越好。

(4) 总净现值。在经济评价中,若净现值大于等于零,则该方案在经济上可以接受;若净现值小于零,则该方向在经济上不可接受。净现值越大,方案越优,投资效益越好。

(5) 内部收益率。在单方案评价中,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 ,方案可行,且IRR越大越好;在多方案评选中,IRR越大,方案越优。因此,该指标为收益性指标,取值愈大愈好。

(6) 投资回收期。在单方案评价中,Pt小于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的基础投资回收期,方案可行,且Pt越小越好;在多方案评选中,Pt越小,方案越优。因此,该指标为成本型指标,取值愈小愈好。

4 实例分析

4.1 智能营业厅概况

本文以天津市中新生态城智网营业厅为依据,采用分布式储能系统评估方法对其进行评估。

智网营业厅的微电网系统是由30 kWp光伏、6 kW风机构成分布式电源,以15 kW×4 h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设备,以10 kW照明和5 kW电动汽车充电桩共15 kW作为微网负荷,于2011年9月17日正式投入运行,其运行方式为并网运行。

智网营业厅,分布式储能系统运行控制目标为削峰填谷和控制联络线功率,运行效果如下:

(1) 微网系统运行供电可靠性达到99.999%;

(2) 储能电池在一天中充放电频繁,多达百余次;

(3) 实现微网并离网模式安全切换;

(4) 并网模式下市电与微网系统的交换功率波动较大,与预期规定的 ±2 kW偏差较大,致使微网对母线产生一定的冲击,当期不影响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

该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后期为合理改建优化储能配置,使其达到理想运行效果,需对其进行储能配置评估。

4.2 储能配置评估

此处仅在削峰填谷场景下对智能营业厅储能配置进行评估。当前已有智能营业厅储能一个季度运行数据,通过对比分析,选取2012年6月13日的运行数据进行评估分析。

(1) 供电损失率

在智网营业厅外部电网停电时,储能配置能够满足智网营业厅在孤网运行的负荷供电需求,达到可靠性提升效果的要求。因此,其供电损失率为0。

(2) 功率波动

功率波动在削峰填谷场景下的评估指标为:功率越限次数、方均根偏差。由于智网营业厅微网仅为光储微网系统,评估数据选取光伏开启至关闭时间段。

① 功率越限次数。按照联络线功率在±2 kW的区间内波动,储能运行功率超过约束曲线150次。实际联络线功率与目标运行曲线如图5所示。

<E:\王芳\现代电子技术201502\Image\24t5.tif>

图5 实际联络线功率与目标运行曲线

② 方均根偏差。根据联络线功率交换情况,和预期控制联络线的交换功率目标值,通过公式计算得到联络线交换功率的方均根偏差RMS=3.67。

(3) 系统损耗率

网损率主要体现蓄电池的型号、逆变器的类型以及储能的接入位置,本次的储能配置情况评估是单点储能配置情况,储能的接入位置影响可忽略,仅仅与储能系统自身的能量转换、传输效率相关:

[系统损耗率=供电量-售电量供电量=市电送电量+光伏发电量-储能放电量-负荷用电量市电送电量+光伏发电量]

通过储能充放电数据分析和计算可得智网营业厅储能系统网损率为21.52%。

(4) 能源浪费率

从智网营业厅整个微网系统并网运行,但是,受到联络线功率波动控制的限制,对多余的光伏发电进行切除,造成部分能量的浪费。

[能量浪费率=浪费的电量最大发电量=光伏提供最大的发电量-光伏实际发电量+系统损耗电量光伏提供最大的发电量+市电提供电量]

经统计计算可知,智能营业厅全天的能源浪费率为41.26%,能源浪费率处于较高水平。微网光伏系统最大出力与实际出力曲线如图6所示。

<E:\王芳\现代电子技术201502\Image\24t6.tif>

图6 微网光伏系统最大出力与实际出力曲线

(5) 经济效益

根据智网营业厅的储能配置结果,计算得到净现值为-97.9万元。由于内部收益率的边界条件是NPV必须大于0,若NPV小于0,则内部收益率IRR、投资回收期计算没有意义。

根据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对智网营业厅储能配置情况进行评估分析,评估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评估指标汇总

针对以上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实际配置结果能够满足期望运行要求,但储能补偿效果较差,尤其是功率波动和能量的损耗及浪费,主要原因表现为:控制策略过于简单;现状负荷远小于光伏系统发电容量。基于评估结果,建议随着负荷的增长及时调整智网营业厅微网的控制策略:仍以联络线的功率波动为控制目标,调整控制边界条件;允许光伏并网上网,以平滑联络线功率为控制目标,调整控制边界条件,使智网营业厅微网达到最佳效果。

5 结 语

本文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储能容量配置综合评估体系和方法,通过该体系能够全面评估储能规划的混合储能是否满足供电可靠性、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经济性等方面的提高效果,并以此为依据可提出改善储能配置效果的方案策略,为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提供量化标准,指导储能容量配置的设计,为混合储能建设项目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提升储能容量安排合理性,规范分布式电源及微网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减少盲目投资及短期行为,增强投资的全局观念,提高电网公司总体效益。

参考文献

[1] 郑漳华,艾芊,顾承红,等.考虑环境因素的分布式发电多目标优化配置[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29(13):23?28.

[2] 董力通,徐隽,刘海波.DSM与储能技术在峰值负荷管理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电力,2012(4):47?50.

[3] 田军.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优化配置[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

[4] 陈琳,钟金,倪以信,等.联网分布式发电系统规划运行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9):26?31.

[5] YANG Hong?xing, ZHOU Wei, LU Lin, et al. Optimal sizing method for stand?alone hyird solar?wind system with LPSP technology by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J]. Solar Enery, 2008(82): 354?357.

[6] ZHOU Wei, YANG Hong?xing, FAN Zhao?hong. Battery behavior prediction and battery working states analysis of a hybrid solar?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J]. Renewable Energy, 2008, 33(6): 1413?1423.

[7] 邓威,李欣然,刘志勇,等.考虑无功补偿影响因素的间歇性分布式电源综合优化配置[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32(10):80?88.

[8] 罗凤章.现代配电系统评价理论及其综合应用[D].天津:天津大学,2009.

[9] ANDERSON MD, CARR D S. Battery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J].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1993, 81(3): 475?479.

篇13

[关键词]配电线路;故障;10kv;原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033-01

近年来,我国10kv配电线路经常会出现故障,比如设备的原因、雷击的原因以及外力因素等会使线路产生故障,对用户用电造成严重的影响。提升配电线路故障的防范措施成为了电力企业工作的重点,文章对10kv配电线路谷场的防范措施进行简要论述。

一、10kV配电线路故障的原因分析

1.1 设备原因

10kV配电线路故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设备原因也不在少数,例如,线路熔断器使用时间较长,而且长时间未得到维修,绝缘层老化等,极易造成断路器出现短路的现象;线路上的避雷器的地网接触不合格、质量不合格、密封不良等,都容易造成避雷器的故障,甚至引发爆炸性事故,造成配电线路瘫痪的现象等,尤其是设备陈旧的故障现象最为常见,一方面缺乏对陈旧设备的及时更新,另一方面缺乏对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

1.2 雷击原因

10kV配电线路上的设备经常会因为使用时间过长,忽视了设备的防雷能力检测,而设备在丧失防雷能力的情况下直接导致整个配电线路的防雷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近些年来因为雷击引起的线路故障屡见不鲜;10kV配网线路上应用的硅橡胶避雷器在运行的过程中,是很难从外观上发现故障的,经常会出现硅橡胶避雷器带病运行,严重影响了线路上的避雷水平;接地网没有定期进行检测,有些地网会出现锈蚀的现象,接地电阻已经超出地网的规定值,对雷击电流的泄放产生阻碍的作用,影响了线路的防雷水平,极易引发雷击线路故障。

1.3 外力原因

外力对配电线路造成的破坏也是配网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如动物的危害,一些老鼠、猫、狗等动物爬到变压器上对其造成相间短路的故障,鸟类飞禽造成的相间短路的故障;树木植物的生长与线路途经之间发生矛盾,数据与配电线路导线距离过近,一旦在大风天气之下,极易出现线路与树木的碰触造成线路故障等现象。

1.4 人为原因

首先是对于电力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与安全管理意识的增强工作是缺乏的,加之监督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配电电力工作者的责任心不强,对配电线路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以至于工作不到位时有发生。例如在定期对配电线路进行维护检修和巡视工作时,工作不到位,会造成配电线路的故障不能及时发现与及时处理;或者能够预防的问题没有得到重视,从而使问题经过累积引发较大的线路故障。

1.5 民众保护配电线路及安全的意识薄弱

因民众保护配电线路意识的淡薄,或者生活习惯不好,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时常可以看见一系列对配电线路不利的现象。

1.6 配电线路缺乏保护措施

配电线路形成放射分布,通常外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尤其是空架的10kV配电线路,暴露在空旷的地域中,使得配电线路使用寿命减段,因老化和被腐蚀的原因更加容易出现故障,从而影响配电网的安全运行。

二、10kV配电线路故障的防范措施

2.1 设备引起线路故障的防范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配电线路设备的检查维护,定期做设备预防性试验,严格执行设备轮换制度,尤其是对一些残旧设备的监视,一旦发现设备性能不能支撑配电线路的运行,要及时对其进行维修更换,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因设备残旧老化引起线路健康水平下降,从而造成线路跳闸。还要加强地网的改造以及配网的防盗措施,防止避雷器以及地网出现电流泄漏阻塞的现象。

其次,要加强对用电用户的检查工作,对用户设备进行定期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有很多配网设备在长期的使用下可能会发生老化的现象,对配网可能会引起一定的线路故障,相关部门要根据配网设备实际的工作环节制定巡查制度,对于一些老化的设备要增加巡查次数,而且还要定期对其进行清理。对于设备的防盗措施来说,主要在局部线路安装防盗设备以及监控设备,可以及时发现盗取设备、线路的不法人员,一旦发现要严加追查并给予相应的制裁。

2.2 雷击原因引起线路故障的防范措施

首先,要做好配电线路上避雷装置的安装,在一些郊区、空旷区域等直击雷频繁的区域安装避雷线,提高这些区域线路的避雷水平,另外,还要在一些较高的配电线路塔杆上安装避雷器、避雷针等相关避雷措施,提高配电线路的避雷水平,避免或降低雷击对配电线路造成的危害,同时,还要在一些绝缘导线上加装专用的过电压保护器,能够有效避免高架空线路上绝缘导线受到雷击而引起的断线故障。

其次,要加强对配电线路避雷设备的投入,很多配电线路上依旧采用传统的针式绝缘子、瓷式绝缘子,在受到雷击的影响下极易引起故障现象,对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的影响,要加大网改的资金投入,将这些传统的绝缘子更换成玻璃绝缘子,将其零值自爆的特点充分地发挥出来,能及时地发现配电线路上的缺陷,有效地避免10kV配网线路上出现的重复跳闸现象,进一步提高配电线路的防雷水平。

最后,可以在一些特殊的区域安装线路故障指示灯,如分支线路、分段开关、电缆头等,能够及时准确地查找配电线路的故障点,有效地降低线路故障查找所需的时间,充分提高配电线路故障的处理效率,提高线路供电的稳定性、可靠性,尤其是对雷击故障的锁定更加有效,有效地避免故障的扩大化。

2.3 外力故障的防范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10kV配网线路沿途区域的巡线和清理,一方面要做好配电线路附近树木植物生长情况的了解,另一方面要及时对影响到配电线路运行的障碍物进行清理。要根据季节的特点,对配电线路周边树木植物进行修剪工作,而且,要在每年的3月至4月雷雨天气来临之前,对配电线路进行全方面的巡查工作,一旦发现障碍要做到及时地清理。

其次,要加强配电线路上一些处在人流量较大道路附近杆塔的防范措施,特别是在交叉路口、繁华街道等附近的杆塔,因为车流量较大,经常因为交通肇事对路旁的杆塔造成破坏,对此,要在杆塔上设置警示牌、反光标志等防范措施,必要的区域要设置一些保护网,全面提高10kV配网线路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另外,还要加强对10kV配电线路杆塔的巡检工作,尤其是在鱼塘、河流、沟渠等特殊位置附近的杆塔,可能因为长时间未加固,再加上附近土壤的松软性,会对杆塔的稳定性、牢固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完善检查制度,定期对配电线路塔杆进行检查,对一些不够牢固、稳定的塔杆进行加固处理,避免塔杆出现歪斜、倾倒现象而引起的配电线路故障。

最后,要积极做好绝缘导线的推广和使用,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配网技术的不断改进,绝缘导线是一种新型线路,有着一定的绝缘性能,对防止配电线路受到雷击有着重大的作用,可以在配电线路的电缆头、台架、刀闸等位置进行绝缘导线的改造,提高配电线路的整体绝缘水平,降低配电线路故障的发生率。

三、结语

通过本文对10kV配电线路故障防范措施的分析,可知配电线路故障主要受到雷击因素、外力破坏以及线路设备的威胁,因此,对线路故障的防范措施主要从这几方面入手,并不断引进高新技术材料,提高配电线路的科技水平,才能有效地降低10kV配电线路的故障发生率。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lOkV配电 线路现状 线路存在问题 预防措施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lOkV distribution circui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 only supplies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lOkV distribution circuit status line problems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M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lOkV配电线路现状

在电力网中,中压配电网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谓是连接高压配电

网(220kV/llOkV)和用户终端(380V/220V)的桥梁,因此中压配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对整个电网的网络化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O世纪7O年代,我国完成了将众多繁杂的中压配电电压(2.2kV、3.3kV、5.25kV、6.6kV、13.2kV等)统一为lOkV的工作,形成以lOkV为主,包括lOkV、6.6kV和3.3kV在内的中压配电电压等级,同时也形成了相对统一的电压等级序列。

二、10kv配电线路的特点

lOkV配电线路结构特点是一致性差,如有的为用户专线,只接带一、

二个用户,类似于输电线路;有的呈放射状,几十台甚至上百台变压器T接于同一条线路的各个分支上;有的线路短到几百m,有的线路长到几十km;有的线路由35kV变电所出线,有的线路由1lOkV变电所出线;有的线路上的配电变压器很小,最大不过lOOkVA,有的线路上却有几千kVA的变压器;有的线路属于最末级保护,有的线路上设有开关站或有用户变电所等。

三、l0kV配电线路存在的问题

lOkV配电网存在薄弱和运行维护工作的繁重。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

大都为:

(一)运行维护经验不足

巡视检查不能到位:员工业务技术水平、运行经验不足,在日常的巡视和维护当中,没查出线路缺陷和事故隐患,此外由于运行中不能及时发现处理,最终引发线路故障;城网改造工程中虽然增加了相当数量的柱上断路器,但还有个别线路分段断路器太少,一旦发生故障,即扩大了停电范围。有部分断路器故障时未处理,将断路器短接。

(二)季节性故障

春季风大,容易造成lOkV架空线路(非绝缘导线)之间短路放电或绝

缘子闪络将导线烧断;易将临近线路建筑物楼顶基础焊接不牢固的大型广告牌或烟囱刮到,压断或倒压在线路上。夏季雨水多,农网电杆杆基多为土埋,如有大量雨水冲刷和浸泡,易形成电杆倾斜或倒塌事故;大雨易引起导线与金具或其它金具之间短路放电;雷雨季节,雷电较多,线路易受雷击,造成绝缘闪络、导线或金具被烧;冬季冰雪多,导线弛度会增大,当覆冰脱落可能会引起导线跳跃,引起线路故障。

(三)事故原因

1、短路故障原因鸟害与放风筝或一些人为向空中乱抛杂物,落在导

线上,搭在线路上的异物(如大风时刮到线路上的铝箔塑料纸、高层建筑工地的废铁丝、录音带、彩条等),造成lOkV架空线路短路或接地。由于城市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形成了重大缺陷,电缆线路被挖断事故、车辆撞断电杆、超高车挂断导线等造成断电。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政建设等大规模展开,电缆的运行环境变得更加的恶劣。

2、配电设备问题线路施工中存在有引线、线夹、隔离开关连接处不

牢固,运行一段时间后,烧损引发线路故障。一些运行中的杆塔基础夯实不够,最终电杆倾斜很容易引起线路故障 lOkV配电台区避雷器、高压跌落式熔断器质量差,易被击穿。

3、运行环境问题一是一些化工企业大量排放腐蚀气体,造成附近的

线路、杆塔严重锈蚀,易造成断线事故,对配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构成巨大威胁;由于空气污染等原因,尤其是瓷绝缘子容易沾上粉尘,在湿度较大的空气里,设备表面受潮,导电性能增加,容易发生闪络,引起事故。二是长期以来,部分用户的设备老化、陈旧,得不到维护,绝缘状况差,容易发生故障,而这种故障往往会引起配电线路跳闸。

四、10kv配电防范措施与建议

(一)改善配网结构和布置

加装联络及分段断路器,减少故障和停电检修范围。针对跳闸严重的

线路,尽快进行线路改造,使设备达到安全要求。缩小供电半径,重点发展区域线路总长控制在5km以内,供电半径控制在2~3km,主干线的截面不小于185mm2。

(二)合理安排检修计划,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力度

提高设备质量缩短检修时间。大力推广断路器及封闭式电器,提高设

备的运行可靠性。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行带电检测装置。逐步采用环网柜,首先考虑配电线路自动化,当发生故障后能自动隔离故障区段,自动恢复对非故障区段的供电。同时要推广使用故障指示器,缩短故障寻找时间。

(三)改善配网运行环境

l、防止外力破坏措施为减少车辆碰撞杆塔事故,尽量迁移杆塔,不

能迁移的可以在杆塔上悬挂醒目的反光漆牌,以引起车辆驾驶员的注意。

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禁止在lOkV线路两旁300m范围内放风筝;采取设置醒目的禁止警示牌、印发传单等方式加强宣传教育,以防止风筝、彩条等造成短路。呼吁城市建设工作统一规划,并考虑电力设施的配套工程。劝告不要攀登带电杆塔,不要打破线路绝缘子或往导线上扔铁丝类异物。

2、防雷击和大风事故措施在空旷的lOkV架空线路上,采取安装金

属氧化物避雷器等防雷措施,更换、安装支柱式绝缘子或瓷横担,检查、整改接地装置。对影响安全供电的树木进行适当的修剪,对城市树木生长茂盛的街道,可将lOkV线路电杆高度提高到18m,使导线高度超过树冠。

3、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化工企业附近的配电设备,进行防锈蚀,更

换绝缘导线、瓷绝缘子及金具工作;对于设备污闪问题,应定期开展防污工作,对瓷绝缘子等设备定期清扫,及时更换劣质瓷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

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