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乡村用地规划范文

乡村用地规划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乡村用地规划,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乡村用地规划

篇1

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在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要把确保耕地总量基本稳定、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作为规划修编的前提。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对于经批准占用耕地的非农建设也要压缩其建设用地规模,并且与开发复垦挂钩,实行占一补一原则,由占用耕地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的,也要缴纳相关税费,专项用于耕地整理,开发补充耕地。对于划入基本农田的粮、棉、油生产基地、有良好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的中低产田,在农地转用审批和土地征收等方面要继续实行严格管理。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在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明确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地块的前提下,可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加大土地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引导建设用地等其他土地逐步退出基本农田整备区,将零点分散的基本农田集中布局,形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粮、棉、油生产基地。

2.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扩张

目前,农村居民点建设普遍缺乏规划,布局杂乱松散,要逐渐对村庄进行规划治理,规划期内各村均不能再扩展居民点用地。要充分利用村内闲散地和旧宅基地,消灭空心村,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居民点的集中利用程度,鼓励农民建楼房,充分利用低丘缓坡和荒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布局调整,逐步撤并小型村、整理空心村、缩减自然村、搬迁偏远村,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要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农村环境治理涉及大量的宅基地、基础设施用地、公益服务设施用地等,要充分挖掘现有的土地潜力,合理规划。为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在乡级规划修编时,通过农村居民点增减自求平衡,为新农村住宅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中小学建设,农村卫生院建设留足空间。对于独立工矿,要优先保障省和国家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而且布局要相对集中,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工矿用地内部布局要紧凑,集约利用土地,对土地特别是耕地具有破坏性的工矿企业,如砖瓦窑,要限制其发展。由各种原因形成的工矿废弃地,原用地单位或个人要负责复耕。

3.加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编制

耕地数量的增加和耕地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能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因此在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时,要进一步编好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土地利用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次生盐渍化为前提,要因地制宜。在一定耕地数量的基础上,通过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逐步提高耕地产出能力,这才是完整意义上的耕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要本着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条件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并正确处理好开发整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主要通过退耕还林、还水、还草和盐碱地、沙地的综合开发治理、改造中低产田,有效地增加耕地面积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和集约化利用程度;大力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及对塌陷、挖损、压占废弃土地的复垦以及对沟、渠、路、坎进行综合整理,增加有效土地利用面积;通过规整农田灌溉系统,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改良土壤,提高土、水、肥的综合利用效率;通过平田整地、归并零星地块,促进土地集中程度和规模经营;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农业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条件。

4.做好重点项目用地布局

篇2

【关键词】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村镇规划;协调

近年来我国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成绩斐然,同时很多问题也在发展的过程中显现出来。土地资源匮乏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社会诸多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里的利用。因此怎样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土地资源匮乏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利用效率成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乡级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规划是促进经济涉水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相关部门应当促进乡级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规划的协调,为土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级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规划的差异性分析

第一,具有不同的规划时间尺度和空间范围。局域性规划是村镇规划的空间范围,全面性规划是乡级规划的范围。二十年是村镇规划的实践期限,而乡级规划的时间期限多为十年到十五年。第二,两者具有不同的内容重点。建设用地的布局和分类的综合统筹是村镇规划的重点,生产设施用地规划、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居住用地规划是其主要内容。用地布局的总体安排和控制以及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是乡级土地规划的重点,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基本农田的调整和布局等是其主要内容。第三,具有不同的规划用地分类。规划用途是乡级土地的分类标准,而村级的分类标准是土地使用性质,各自的种类数也不同[1]。

二、乡级土地规划的村镇土地规划的矛盾因素分析

(一)乡级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规划对村镇规模的确定存在冲突

乡级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土地利用规划的村镇规模确定矛盾包括:对建设用地的数量进行限制;对可占用更低的数量和位置进行限制。我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由县级以上政府在镇总体规划中对镇的建设标准、发展规模等进行确定。但土地管理法却规定逐级分解和用地指标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进而使得乡级土地规划和村镇土地规划对建设用地指标无法达成一致[2]。

(二)乡级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规划编制结构协作力度不够

目前,城乡建设部门是村镇规划的责任主体,土地管理部门是乡级土地规划的责任主体。两个编制主体级别相同,但却具有不同的监督指导单位,并在各自的体系内完成规划编制工作。虽然两个规划编制主体实行了规划成果互检和资料共享,但两者的沟通仍然不够,常常出现一个编制主体根据另一个编制主体的规划成果进行套核的现象。

(三)乡级土地规划和村镇规划技术规程存在差异

由不同的规划主体负责乡级土地规划和村镇土地规划,必然会导致制图规范和编制规程上的不同。主要包括:第一,人口统计口径不同。《镇规划标准》是村镇规划人口预测的依据,流动人口、通勤人口、常住人口是其人口组成的部分。而流动人口在乡镇规划人口预测中被排除。镇区用地面积应人口规模内涵不同而产生不同。同时控制性人均指标也因为人口统计基数不一致而难以衔接。第二,用地分类和范围统计标准不一致。行政区划为范围是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统计用地数据的依据,规划区是村镇规划各类用地的统计范围。两项规划具备不同的统计范围,使得同种地类具备不同的数量。另外,不同的分类体系也是乡级土地规划和村镇土地规划中的重要问题,使得各种地类的认定难以一致。第三,具有不同的规划期限。由于村镇规划期限为二十年,而乡级规划为十五年,不一致的规划期限必然导致规划内容的不协调和不可比。

三、协调乡级土地规划和村镇土地规划的途径

(一)对乡级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统筹

从整体利益出发、带有控制性是乡级土地规划的特点,因规划结果和规划特征带有指令性,使得规划内容无法充分考虑局部利益,进而为规划的实施设置了障碍。而深入的分析地区的实际情况是进行村镇土规划的基础,相对于乡级规划更加贴切实际,有利于规划的具体落实。乡级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规划的矛盾也由此产生,具备发展和保护两个不同目的使得两者在实施中被对方牵制。因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是从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粮食安全的角度进行的,因此村镇规划服从于乡级土地规划的控制和指导是毋庸置疑的,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范围是村镇规划确定用地规划的依据。

(二)加强乡级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规划编制主体的协作

现阶段两个相对独立的同级部门对乡级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规划进行编制,两项规划无法协调的重要原因在于两个编制主体缺乏有效沟通。对土地管理部门和城乡建设部门进行合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例如在我国深圳建立了规划与土地资源管理局,对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进行统一编制,并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不同规划编制主体合并较为困难,现阶段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加强不同编制主体间的沟通,强化两个的协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两方编制主体在修订或者编制规划前,要对规划成果和规划现状的资料进行沟通,资料应体现为图件和文字两种形式。第二,在编制规划过程中,两方编制主体应当安排人员参与对方的具体编制工作,并解释规划思想和提供的资料。第三,对草案的审查应由双方的技术人员和领导共同进行,逐个核对控制性和原则性的内容,修正两项规划冲突的地方。

(三)对编制方法进行完善

乡级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规划的不协调的根源在于具有不同的技术规范和编制规程,因此为降低两项规划的冲入必须寻找新方法。具体包括:第一,统一基础数据。第二,选择预测模型预测人口时,应当在充分考虑地区情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多种预测模型,使预测的准确性得到有效提高。第三,协调两项规划的难点在于用地的分类,用地标准、分类标准、统计范围不一致是其主要体现。应当以两项规划使用的标准为基础,对两者同时使用的新标准进行制定。而用地标准则应当依据村镇发展的现实情况具体确定[3]。

四、对《武汉市江夏区郑店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研究

郑店位于江夏区西部,总面积为12093.7公顷,占武汉市总体面积的1.67%。郑店现辖23各行政村,1个社区,230个村民小组。2005年常住问口为4.8万人,城镇人口有0.9万。郑店2005年规划数据如图1所示。

为了实现两规的统一管理,郑店采用了土地规划用地分类作为郑店总体规划的原则,两规对接情况如图2所示。通过郑店对两规的协调,实现了对土地的 有效利用。

结语:

现实中,我们应当从保护和发展相互统一的原则出发,依据规划要求,有效解决两项规划中的用地问题。使规划目标、各类用地边界、数据口径等在两项规划中实现统一,进而实现乡级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规划的协调。

参考文献:

[1]郐艳丽,刘海燕. 我国村镇规划编制现状、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探讨[J]. 规划师,2010,(09):69-74.

篇3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乡镇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0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规划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是对客观事物的未来发展状态进行预选的安排和设计,并给出未来行动路线的过程。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相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称为土地利用规划体系[1]。在规划的不同时期、不同对象、不同区域,规划要解决的问题不一样,规划的着重点不一样,规划的内容体系也不一样。

一、国内外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一)国外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1、英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英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国家级规划、区域性规划、郡级规划、区级规划组成。国家级规划叫规划政策指南,提出全国性的土地利用方针政策。地区规划又叫区域规划指南,通过召开区域协调会议制定。郡级规划也叫结构规划,由每一个郡级的规划机关在土地测量的基础上,与相关委员会协商后提出本郡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及发展的框架结构。区级规划也叫地方规划,是一种详细的发展和实施规划[2]。

2、美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美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有三大类和六个层次。三大类是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用地增长管理规划。六个层次是国家级、区域级、州级、地区级、县级和市镇级。县级规划是美国土地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层次,注重资源经济情况的分析和用地分区的划定。市镇级规划的内容比较具体,属城市规划,并有相应比例的规划图。美国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设计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控制人口增长的一系列政策[3]。

3、日本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日本国土规划体系分为四级,全国综合开发规划、区域规划、都道府县规划、市村町规划。国家根据《国土综合开发法》(1950年)及其相应配套法规,相当集权的制定全国综合开发规划、大地区和特殊地区规划。都道府县规划即土地利用基本规划,将地域划分城市、农业、森林、自然公园、自然保护等五种,它落实全国综合开发规划精神,听取市村町的建设要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市村町根据地方自治法制定规划并听取都道府县的建议。规划内容比较具体,属实施性详细规划,在市村町下还专门设有城市规划与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且各市村町的情况差别较大[4]。

(二)国内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我国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三个层次组成,形成了全国、省、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处于最低层级,国家、省、市、县四级规划目标、任务、各项控制指标最终都必须通过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得以落实,其内容应达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最直接的依据。因此,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和实践价值。

二、现行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几点不足

(一)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缺乏技术规范

由于规划区域、规划对象不同,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内容、深度、模式、方法不尽相同,在缺乏明确的编制技术思路和技术操作规程及要点提示的情况下,易导致规划水平不高,规划可操作性不强。

(二)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制图问题

目前,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图件比例尺一般为1:10000,这主要是考虑到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但是万分之一比例尺的图件达不到按图审批用地、划分用地红线的程度,而且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图的编制水平总体不高,突出的表现为数、图、表、文不一致,这就使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得不到保证,对规划的具体实施造成影响。

(三)规划间的协调和衔接存在问题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协调与衔接明显不够,主要体现在图件比例尺、图件现实性、城镇现状用地规模、人口统计口径、人均用地标准、基础设施布局、城镇规模定位、村庄撤并和整理等方面。

三、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完善建议

(一)加强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指导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作为我国五级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其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明确规划编制的技术思路和技术操作规程,注重规划人才的培养和技术设备的投入,推进乡镇规划编制与实施的一体化进程。

(二)完善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制图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的职责是具体落实职能规划的指标,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详细设计,做好图件上的定位控制和定量控制,其核心和重要成果就是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图。目前亟需加强GIS技术应用和制图方面的研究,为完善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制图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三)注重规划间的协调和融合

当前要做好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的协调工作,首先应开展图件比例尺的协调工作,这是两规划衔接的基础。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测较大比例尺的土地和现状图,保持图件的现实性,这样才能将用地范围和用地界线协调好。其次要注重在城镇现状用地规模、人口统计口径、人均用地标准、基础设施布局、城镇规模定位、村庄撤并和整理等实质性内容方面的衔接。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同时编制这两项规划,统一资料口径,实现资料共享,统一编制的指导思想,加强建设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的配合。

参考文献:

1、黄宏胜.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唐红波.中英土地利用规划比较.[J].国土资源,2004,37(8).

3、黄伟.现代美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及其启示[J].中国土地科学,2002,16(6).

4、王静.日本、韩国土地规划制度比较与借鉴[J].中国土地科学,2001(3).

5、沈曙文.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四定”的内涵及方法[J].中国土地科学,2000,14(3).

6、欧名豪.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3,17(5).

篇4

保障发展用地,盘活土地资源,是乡村实现振兴的关键。当前,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土地,我们要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唤醒农村沉睡资产,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下面就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职责,谈谈思路和想法。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强化空间用途管制。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禀赋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明确合肥主城西南片区、产城融合示范片区、环巢湖生态示范片区、紫蓬山生态旅游片区、西北部外围控制片区等五大主体功能区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规范开发秩序,优化开发格局,努力提高国土开发利用效率和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注重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和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主要控制线衔接协调,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在坚持确保农产品供给安全和生态安全前提下,集约高效有序布局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以培育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来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开发强度管控,引导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等与当地水土资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二)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坚持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功能互补,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庄分布、基础设施、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实现城乡发展互相衔接、互相促进。加快“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完善乡村规划体系,加快集镇改造和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提高村庄规划水平。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已完成编制编制。通过科学预测乡村人口流动趋势及空间分布,合理划定了乡村规划经济发展片区、居民点管控边界和生态控制边界,明确了村镇规模和功能,避免随意撤并村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实现了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建设查处机制,强化了规划约束力。注重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历史文脉,塑造乡村特色,突出乡村个性,避免千村一面。

(三)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的示范点和样板村。官亭焦婆等25个示范点纳入市五个一批项目库。目前,山南镇“三庄联动”、上派镇“三岗慢生活”、铭传乡“聚星片区”等规划已通过县规委会。“三庄联动”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围绕“农村改革发祥地、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定位,将小井庄、兴庄、长庄和板墙四个村,82个村民组,24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打造合肥市乡村振兴的示范点。“三岗慢生活”围绕“五彩三岗、慢享生活”的定位,以花木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健康休闲、旅游服务业,提升现代慢生活体验区内涵,打造长三角新型旅游目的地。“聚星片区”坚持“淮军圩堡探源地、蚕桑文化寻踪区、皖中民宿特色街、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功能定位,围绕淮军文化和自然环境,打造合肥乡村振兴样板。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快柿树岗乡防虎村、高店乡程店村等示范点和样板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下一步打算

(三)保障农村发展用地需求

篇5

一、版总体规划

(一)基本情况

镇划入区后,年。区委区政府委托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市区乡村总体规划(年4月由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编制单位:大学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

现代化工业卫星城乡村性质:国家重要的铝工业基地。

用地规模:近期12.1KM2远期17.6KM2远景44KM2

规划年限: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远景2050年

规划人口:近期11万人;远期16万人;远景44万人

发展方向:向东、向北、向南发展。

(二)执行情况

较好地指导了区各项建设活动有序展开,该规划批准实施后。拉大了乡村框架,完善了乡村功能,增强我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加快了区经济建设的步伐,对我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

乡村化水平不时提高1扩大了乡村建城区面积。

区在镇划入之前,年。建城区面积只有8.7平方公里,而经过五年的发展,截止到年底我区建区面积已达到26.66平方公里,原来的3倍多,乡村化率已达到72%含镇)

2完善了路网结构

近几年来,乡村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区新建、改造、扩建了10余条城市道路,基本形成了七纵十横”路网格局。

3建成了高品质居住社区

改善了百姓的生活环境,以乡村规划为指导先后建成了亚星江南小镇、建业·森林半岛等规模大、品质高的居住社区。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4城中村改造力度不时加大

夏侯村1820街坊以及左照沟村的拆迁改造,先后完成了聂寨村34街坊、街坊。对原村民进行了妥善安顿,改善了城中村的旧貌,提高了村民居住质量。

5促进了区三园建设

中铝工业园的范围不时扩大、阀门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已具规模、科技孵园项目顺利建成并正常运行,总体规划指导下。三园建设形成了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6完善乡村功能

区先后建成了镇卫生院、寄宿式小学、老干部活动中心、敬老院、三馆一中心、行政服务大厅等公共服务设施,近五年来。人民广场、公园等以及路游园、公园多个街头游园的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乡村功能进一步完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二、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

(一)国家法律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近期建设规划的规划期限为5年。

(二)现实需要

目前建设用地规模偏小,1由于5年来的快速发展。限制了乡村发展的空间,影响了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根据我区总体规划,由于我区人口规模较小。区近期建设规划年建设用地范围只有12.1平方公里,镇的建设用地范围只有2.53平方公里。但是由于我区经济发展迅速,建成区范围扩大较快,规划中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远不能适应我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工业用地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求。而根据新版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不能做出规划许可。

为我区乡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2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后。

局部地块用地性质需要进行调整3随着乡村发展。

周边旧村的改造速度不时加快,由于城中村、旧街坊的改造。左照公园、长铝企业文化活动中心、中心中学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用地的用地范围及用地性质与规划不完全相符。基础设施用地作为乡村规划的强制性条文在总体规划中已被明确,集中供热上马以后,原规划的区域锅炉站用地必需调整用地性质才干使用。

三、修编情况介绍

篇6

关键词:丘陵地区; 社区总体规划; 雁湖社区;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规划背景

近年来,乐清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面貌显著改善。但是应当看到,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农村地区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偏小,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村社会管理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农村社区是由一定的地域人群、按照相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实行共同的社会管理与服务所构成的农村基层社会生活共同体。通过集聚社区力量,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推进社区建设,有利于公共资源向农村基层延伸和集约利用,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图1区位图)

本文以雁湖社区为例,探讨农村新社区规划编制过程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策略,以期对新农村社区建设起到一定指导作用。雁湖社区作为典型的山区农村新社区,位于芙蓉镇西北部(图1),北临雁荡山风景区,南接芙蓉镇区,东接小芙社区,西接雁楠社区,为北雁荡山风景区的西大门,交通便利。

雁湖社区辖丹灶里、尚谷山、长山头、山坑、长徼等14个村,现状总人口13099人,现状总用地26.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90.1公顷,山体林地约2232公顷,农田约230公顷,水域约80公顷。现状人均建设用地68.81平米。区内有黄金溪,往北流向雁荡山景区,往西流向楠溪江,往东流经芙蓉镇区流向芙蓉池。区内主要的交通线路为山老区联线白芙线。其建设条件有着典型的山地社区特性为了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方针,满足社区建设的更高要求,雁湖社区在充分考虑以上建设现状和山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社区建设规划编制(规划年限为2012年~2030年),明确了发展方向,力求实现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生态景观健康的目标。

2、存在问题及规划设计思路

规划设计小组重视公众参与,走访了雁湖社区内14个村庄农家,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村民的家庭结构、就业状况、居住状况、道路交通状况、基础设施状况、绿化环境状况等及规划期望和改善设想。其中,90%以上的被访者最关心和迫切希望改善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交通上。如村域道路狭窄,公交站点缺乏,对外交通不畅。另外,村落内基础设施匮乏、宅基地环境不佳等问题也是农民关注的问题。因此,规划从雁湖社区发展现状出发,充分考虑农民的需求,合理归并分散的村庄,确定居民集中居住点;构建与住宅规模相匹配、符合社区需要的道路体系、基础设施;同时,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维护乡村风貌,利用农村地域特色,开发旅游业,建设具有雁湖人文特色的新农村社区。

3、社区总体布局

3.1社区总体发展战略——“依托大雁荡、借力芙蓉镇,促产业转型;建山水体验暨乡村旅游区”。

“依托大雁荡、借力芙蓉镇,促产业转型”:依托雁荡山这一国际品牌,推进雁湖境内旅游景点、线路、产品的开发。雁湖景区作为雁荡山风景区西大门,以及在芙蓉总体规划中的功能和地位,将雁湖开发成为雁荡山风景区西大门旅游接待中心及旅游服务基地。抓住这一机遇,在黄金溪周边发展旅游服务基地,由以单一农业为特色的基础产业转型为集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山水体验暨乡村旅游区。

“打造山水体验暨乡村旅游区”:加快乡村旅游休闲化升级步伐,改变乡村旅游从传统单一的观光,提升至休闲旅游,从“农家乐”的简单模式到“休闲度假”的体验模式,规划应改变从传统旅游到现代乡村旅游的转变。

3.2社区的职能定位—— “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发展乡村旅游为特色的生态型宜居型农村新社区”。

“农业基础”:雁湖地处山区,域内工业较弱,农业还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社区中有种植药材、茶叶,南部有水稻、蔬菜、枇杷种植。

“发展乡村旅游为特色”:规划将雁湖打造成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成为雁荡山分景区之一。

3.3社区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利用社区现状资源特征形成“三大功能区、十个产业基地”。

“三大功能区” 即北部旅游产业区、中部综合生活区、南部生态农业产业区。

“十个产业基地”即三个旅游景点、二个旅游服务基地、餐饮服务基地、爱国教育服务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枇杷种植基地、畜牧养殖基地。

(图2产业规划图)

3.4社区空间结构—— “两带连四片”。

“两带”即东西向黄金溪滨水旅游景观带和南北向山老区联线的白芙线形成的山地旅游观光带。

“四片”即北部乡村旅游区、中部文物古迹保护区、中南部居住生活区和南部生态农业种植区。

(图3社区空间结构图)

3.5社区土地利用规划

3.5.1社区建设用地规模

雁湖社区总体规划用地面积为26.3平方公里,社区建设用地面积106.1公顷,建设用地由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构成。

3.5.2社区用地发展方向

社区内居民点向核心区即尚古山、丹灶里、长山头、山坑、路上和西滕6个行政村所在地集聚。核心区建设用地向东南向靠雁楠公路发展为主,远景随着核心区规模扩大可向芙蓉镇区靠近建设。同时利用现状开发基础和用地自然条件,各组团在现有开发基础上适当拓展,形成“北旅南居”的空间发展格局。

3.5.3核心区规划用地结构

核心区用地规划结构概括为“一心、两轴、三组团” 。

“一心”即规划以教育、文体、医疗、商业金融、集贸功能为一体的公建中心。

“两轴”即沿黄金溪水系发展轴和沿雁芙路交通发展轴。

“三组团”即由道路分割形成的三个规模相当的居住组团。每个组团涉及两个村庄,规划人口约4000人,同时配套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公建用地,为居民生活和生产提供服务。

(图4核心区规划结构)

篇7

(一)选址意见书审批

选址意见书,是经依法审核,建设项目选址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按照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核准、且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是发改等项目主管部门批准(核准)建设项目的依据之一。由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核发,其余建设项目由扩权镇审批核发。选址意见书证件的有效期为2年,逾期未取得项目批准的自行失效。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经依法审核,建设用地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镇规划区内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国土部门实施土地划拨、建设用地审批的依据之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为2年,逾期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自行失效。

(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经依法审核,建设工程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镇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工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建设主管部门实施施工许可的依据之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有效期为1年,逾期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或者开工批文的自行失效。

(四)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是经依法审核,有关乡村建设工程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适用于村庄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是乡、村庄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的依据之一,《城乡规划法》规定,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但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后,方可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有效期为2年,逾期未取得用地审批手续或开工手续的自行失效。

二、下放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办理规程

(一)选址意见书审批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六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

3、许可条件:建设项目拟选地址符合城乡规划。

4、提交材料:①建设项目选址意向方案;②建设单位拟定的建设项目用地蓝线图(建设项目的选址位置、范围现状地形图,1:500或1:1000图式);③行业主管部门同意项目建设的相关文件;④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个人。

3、许可条件:

使用划拨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①项目已经批准(核准);②项目用地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使用出让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已经依法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已签定出让合同。

4、提交材料:

使用划拨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①经规划主管部门核定的建设项目用地红线图和规划条件书;②项目批(核)准的文件;③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个人身份证、户籍证明;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使用出让国有土地的建设项目:①项目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备案文件;②土地出让合同及国土部门出具的《信息登记卡》;③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个人身份证、户籍证明;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个人。

3、许可条件:①建设用地(包括集体建设用地)已经批准;②项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经依法审查合格。

4、提交材料:①国土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批准书》;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批准文件;③法人代表身份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个人身份证、户籍证明;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四)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1、许可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一条。

2、许可对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个人。

3、许可条件:①建设项目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②建设项目选址、用地、工程符合村庄规划;③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审查合格。

4、提交材料:

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①国土部门书面意见(占用农用地的提交国土部门办理的农用地转批手续);②房屋用地四至图及房屋设计方案或简要设计说明;③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村委会签署的意见;④个人身份证及户籍证明;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乡镇企业、乡镇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①国土部门书面意见(占用农用地的提交国土部门办理的农用地转批手续);②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地形图(1:500或1:1000),建设工程设计方案;③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村委会签署的意见;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5、办理流程:填表申请(提交材料)——初审受理——审查、审批——核发证件——资料归档。

6、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三、下放办理许可(审批)的注意事项

1、加强规划行政许可(审批)与管理措施的衔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后,建设单位和个人必须规范实施坐标放线,并报请规划主管部门核验,合格者方可开工,对放线进行核验时,镇人民政府应当参与。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建设项目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制止、纠正、处理规划违法违规行为。建设项目竣工,建设单位必须报请规划主管部门进行规划核实,合格者方可进行综合验收。

2、镇、镇、镇实施上述行政许可(审批)的起始时间为:2015年3月10日。

3、加强审批情况统计。各镇要分许可(审批)项目建立审批发证、领证登记簿,每月向规划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

4、规范管理审批档案。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审批档案按审批进程逐步归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档案之中,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后7个工作日内将档案移交规划主管部门。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审批档案由镇人民政府保存。

5、三个镇镇区内的规划执法工作仍按原规定执行。

篇8

(一)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不合理

由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用地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到各家各户。在分配的过程中,考虑到了土地的质量、好坏搭配均匀,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公平性,然而分配的结果是整块的土地被分割,农用地呈现零散不集中、单位面积狭小的局面。

(二)耕地的面积锐减、质量下降且污染严重

近年来,农村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同时,在土地开发的过程中,过度追求耕地的产量、盲目开发和过渡垦殖等,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出现了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荒漠化现象,导致耕地质量下降,且耕地退化严重。在土地耕作的过程中,过多地使用化肥和农药对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造成了严重的耕地污染。

(三)农用地闲置抛荒严重,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农民对土地的投入热情渐渐降低,将目光更多地投向正在高速发展中的第二、三产业,对土地的投资减少,粗放经营乃至弃耕撂荒。现阶段,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有的乡村村民甚至举家外出,丢下责任田不管,使土地长期处于粗放和低效利用的经营状态,抛荒面积不断扩大。

(四)建设用地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规模小、投资分散的特点,中央政府一般不能直接加以控制,需要依靠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去落实。

(五)农村征地问题重重

土地征用补偿安置机制不健全,当前的征地普遍采用的是年产值倍数法的补偿方式,存在着补偿标准偏低的问题。农村征地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村干部利用职权“低征高出”、土地征用后圈而不用的现象。

二、新农村土地利用的规划

(一)建立土地利用分区,合理布局

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必须从用地的合理布局入手。为避免不同功能用地之间的混杂而相互干扰,协调用地的矛盾,保护农用地,限制不当土地使用和开发行为,应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分区,将农业区与农村建设用地区有效地分隔开来,并进行相应的用途管制。

(二)保护农用地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应合理地控制农用地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注重对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要加强土地的用途管制,加强对新增建设用地的审批,在法律上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供应量,对农村建设用地的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

(三)提高乡村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程度

在乡村土地利用规划中,要对土地利用实施严格的用途管制,加大对闲置抛荒的惩罚力度。适当地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提高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用市场的手段来调节供给。同时,要将新农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充分利用闲置的宅基地、荒杂地、空闲地,进行新的土地利用和建设;严格控制新区启用所需的耕地。

(四)加强公众参与,广泛听取意见

制订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转变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思维,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制度。土地利用规划的起草和编制均应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上,经村委会充分论证以后确定,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后应上交县、乡级主管部门,并及时公布,以接受村民的监督。公众参与对于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加强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技术支持和法律支持

加强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技术支持,实行规划的信息化、科学化,可以及时了解各种土地信息的变化情况,并及时、适当地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使规划达到实时与高效。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执行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必须强化执法概念,这在目前土地规划体系的法制还不是很健全的条件下尤其显得必要。

三、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在对新农村土地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之后,应该对土地的规划进行的实施,而实施的有效性,主要依靠相关的保障措施来保证。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是确保土地利用规划全面有效实施而制订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行政、经济、社会、科技等综合手段和配套措施。

(一)法律保障

村土地利用除严格遵循村级规划外, 还应符合国家其它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规实施规划。

(二)行政保障

加强领导, 建立和完善规划管理制度;以规划为依据, 对农用地和非农建设用地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耕地、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等硬性指标管理目标责任化, 建立规划公示、听证制度。

(三)经济保障

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 继续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有偿使用, 培育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保护耕地, 集约利用土地;重建农用地经营价值和用途转移价值核算体系, 显化农用地经济效益, 保护农民利益;多渠道融资, 让企业参与土地整理。

篇9

近况:塌陷损掉惊心动魄管理成效初步展现

是全国15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累计查明煤炭资本储量约16亿吨,保有煤炭资本储量约10亿吨。煤矿的继续开采,已使全市13个乡镇的49个行政村分歧水平地呈现地上塌陷,塌陷区达86处,塌陷总面积30多平方公里。因煤矿塌陷,全市有1.5万亩耕地、4万多间房子、6.5公里公路受损,触及群众1万多户、生齿5万多人,直接经济损掉2亿多元。以当前的开采才能测算,到2015年,全市煤矿塌陷区将新增18平方公里,村庄搬家管理义务异常深重。

2002年以来,市连系新乡村建立,陆续对局部煤矿塌陷区村庄施行了搬家管理。截止当前,已搬家村庄15个,正在搬家的4个,触及群众6000多人。经过搬家管理,一方面改善了乡村出产生涯前提,推进了地盘集约应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矿区调和不变,加速了新乡村建立历程。

问题:规划选址难资金筹措难群众安顿难

煤矿塌陷区村庄搬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市固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任务,获得了必然成效,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和探究阶段。若何依照新型乡村社区的建立规范,把这项任务深化推进下去,还有很多难题亟待破解:

一是相关规划缺乏联接。煤矿塌陷村庄搬家任务触及乡镇当局和疆土、建立等多个本能机能部分,但当前搬家安顿全体规划还较为滞后,与村镇规划、地盘应用总体规划之间存在脱节,一些村庄的搬家安顿用地没有归入年度建立用地方案,报批周期过长,影响了新村建立的顺畅施行。

二是新村选址难以确定。很多有煤矿的村庄特殊是占压煤炭资本的村庄,呈现塌陷区后,本村可供搬家安顿的地盘根本上所剩无几,即便找到了适宜的地位,又往往遭到根本农田维护的限制而无法选址。如梁北镇的箕阿、铁李等村,村庄下面根本上都是煤田,面对无址可选的境地,需求跨区域搬家。

三是建立资金缺口较大。煤矿企业对群众的补偿金额是依照现有受损房子的品种和面积确定的,而施行搬家后,房屋建立的规范进步,面积也能够恰当增大,造价要远远超出煤矿企业的补偿数额。比方文殊镇马寨村,依照现行赔偿规范,煤矿对群众受损房子最高仅赔偿310元/平方米,而新建两层楼房的造价在却500元/平方米左右,缺口局部需求群众自行筹措。

四是群众安顿义务深重。一些煤矿企业固然对塌陷村庄的群众进行了补偿,但因为新村建立周期较长,很多群众需求暂时安顿;加之原村庄的很多耕地无法耕种,群众生涯权益得不到有用保证,生活和开展存在后顾之忧,由此发生很多矛盾,当地当局的维稳压力较大。

思绪:科学规划综合施治建立新型乡村社区

新型乡村社区建立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是统筹城乡开展的连系点。依照省、市关于推进城乡建立、加速城镇化历程的全体摆设,连系任务实践,市将把煤矿塌陷区搬家管理与新型乡村社区建立连系起来,依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入为出、群众自愿”的准则,乡村向城镇接近、城镇向乡村延长,一致规划、一致建立、一致治理、一致效劳,推进根底设备建立、公共效劳系统向乡村延长,促进地盘节省应用、农业规划运营、乡村财产开展、农人就近就业,使新型乡村社区成为农业、工业、效劳业开展的有用载体。

(一)因村制宜,选准搬家形式。

市煤矿散布较广,地形复杂,各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在生齿、经济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因而,在施行村庄搬家时,应依据各村的实践状况,因村制宜,采用适宜的形式,确保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参考外埠市进步前辈经历,有四种形式可供选择:

一是城郊社区型。即对主城区邻近塌陷的村庄,依据农人志愿,在城郊规划特定区域,接纳建立农人公寓的方法,按城市居民房屋小区规范建立新型社区,把农人归入城市居民治理,把掉地农人归入城市居民社保范围,以进步地盘集约化水平和地盘应用率,加速城镇化历程。

二是依镇建村型。即充沛应用小城镇的根底设备资本和公同事业资本,把塌陷村庄向小城镇集中迁建,在城镇邻近建立新型乡村社区,完成掉地农人城镇化治理,推进小城镇生齿集聚和规划扩张,还鼎力开展小城镇二、三财产,有用处理搬家农人的就业问题。

三是矿村连系型。即依托大中型煤矿的根底设备,把塌陷村庄向矿区集中搬家,充沛应用矿区的路途、供水、供电等根底设备,以及病院、黉舍等社会资本,建立新型社区。煤矿企业要与当地当局充沛协商,仔细制订村庄搬家方案,对有关村庄施行搬家整合,完成矿群调和开展。

四是中间集聚型。即打破行政区划,依托中间村规定搬家区域,小村并大村,强村带弱村,对塌陷村庄集中搬家,有用装备资本,促使各类资本效益最大化。依照“结构合理、设备配套、情况整洁、村居秀美”的要求,一致规划,一致建立,分步施行,最大限制地进步地盘应用率,有用改动乡村“脏、乱、差”情况。

(二)掌握准则,科学规划建立。

为防止管理搬家留下后遗症,应遵照科学的指点准则,确保管理成效。

一是规划先行的准则。科学制订采煤塌陷村庄搬家新村用地规划和老村址管理规划,处置好近期规划与久远规划、部分管理与总体结构的关系。研讨规划好村庄内部的黉舍、卫生、水电、路途等根底设备,并严厉执行。还,把采煤塌陷村庄搬家专项规划与地盘复垦整顿专项规划、新乡村建立规划、城市建立规划、小城镇建立规划连系起来,在城镇规划指点下推进新型乡村社区建立,使其契合城市开展和规划的要求。

二是综合管理的准则。将煤矿塌陷区管理与新乡村建立、地盘复垦整顿、矿山地质情况管理恢复、农业财产构造调整以及交通、水利等相关工程连系起来,根据相关规划,依据各村实践,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村则村,执行田、水、路、林、村综合管理,指导塌陷区居民向集中寓居区集中,传统农业向多元财产偏向开展,有用维护耕地,改善乡村出产生涯前提,促进城乡统筹开展。

三是节省用地的准则。依据各村实践状况,或整村搬家,集中在一处建立以二、三层楼房为主的新型社区;或鼓舞有前提的村民出村进城,变村民为市民,以最大限制地集约应用地盘。执行整村搬家的,应从严节制城乡建立用地总规划,新村建立选址尽能够在未应用地布置,并经过推进村庄革新,进步耕地质量,为开展农业供应有利前提。

四是中间集聚的准则。依照小城镇开展要求,统筹规划,完美结构,增强乡镇驻地根底设备配套建立,鼎力指导农人向乡镇驻地集聚,并充沛应用各类公共设备,完成资本共享,建立必然规划的新型乡村社区。还,选择原有天然生态情况坚持较好、交通便当、农人寓居集聚度较高的村子,因村制宜,充沛表现乡土特征和本地人文、天然资本特征,合理定位结构,统筹规划,完美路途、水电、通讯、有线电视以及渣滓处置等根底设备,推进农户建房集聚,建立新型社区。

(三)拓宽渠道,包管资金投入。

采用企业主体、政策搀扶、社会参加的方法,多渠道筹措型新型社区建立资金,最大限制地削减群众投资担负。一是落实企业补偿资金。依照“谁激发、谁管理”的准则,由形成地上塌陷的煤矿企业承当村庄管理义务。对拒不承当补偿责任或有意躲避责任的企业,按照《地质灾祸防治条例》,加大法律力度,确保补偿资金实时到位。还,出台优惠政策,鼓舞有实力的煤矿企业全额出资承当村庄搬家建立义务。二是整合政策性资金。上级财务布置的棚户区革新、乡村危房革新津贴等项目资金,按政策要求向塌陷区管理搬家倾斜。积极争夺国度专项资金支撑,用于方案经济期间煤矿开采塌陷区以及前史遗留矿山塌陷区村庄的管理。还,争夺上级同意树立煤矿塌陷区综合管理基金,专项用于煤矿塌陷区的综合整治,包罗情况修复和生态赔偿、塌陷区掉地农人保证以及因采煤惹起的相关社会问题。三是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建立投资平台,发扬财务资金指导效果,根据“谁管理、谁受益”的准则,充沛发扬社会力气,起劲激活民间资金,积极接收社会闲散资金,为新型社区建立供应资金保证。

(四)抓好复垦,促进继续开展。

以地盘复垦为伎俩,综合管理塌陷地,恢复塌陷地的出产力程度,促使采矿业和农业继续安康开展。一是探究合用形式。针对平原区域,采用“耕地+养殖用地”形式,以复垦还耕为主、养殖用地为辅,缓解矿区日益凸起的人地矛盾,有用地增补耕地数目。针对塌陷区深度较大、排水坚苦的塌陷地,接纳“建立用地+养殖用地”的形式,复垦后作为各类建立用地和渔业养殖用地。针对山岗地域,接纳“养殖用地+林地”形式,经过生态复垦,有用地消弭因采煤塌陷惹起的生态情况问题,并进步复垦地盘的应用效益。

二是选用科学办法。近年来,神火集团发明出了原地复垦法、抛弃物充填法、超前复垦法等一整套进步前辈的塌陷地复垦办法,很值得借鉴。原地复垦法,行将必然区域内凹凸不服的地上挖补平坦,坚持整个塌陷区海拔村高根本一致,使地盘变得规整,便于耕种。固体废料充填法,即先将塌陷地的熟土层和生土层取走堆放,再用煤矸石、灰渣或生涯渣滓充填到必然高度,最终将取走的生土层和熟土层辨别掩盖在上面,平坦深犁后还田于民。超前复垦法,即依据地下煤层的赋存厚度,科学猜测出某一地块各个部位的塌陷深度,然后在地下煤层尚未开采之前就连系实践接纳以上两种办法对地盘进行预复垦。如许在地下煤层开采时期和开采塌陷后,都不影响地盘正常耕种。

三是发扬多方效果。依照“谁毁坏、谁复垦”、“谁复垦、谁受益”的准则,各煤矿企业作为塌陷地复垦主体之一,应积极投入资金有方案的进行复垦;当地当局投资主体之一,组织对区域内的塌陷地展开研讨和复垦,制订科学合理规划和年度施行方案;还,积极鼓舞企业和小我参加地盘复垦任务,接纳多种方法筹措资金,构成由疆土部分组织土方施工、农业综合开拓部分担任田间配套、各级当局担任协调、矿方积极参加的任务场面。

(五)不变就业,昌盛乡村经济。

建立乡村新型社区的起点和落脚点是开展农业、昌盛乡村、敷裕农人,为此,必需财产为基、就业为本,鼎力开展乡村经济。一是以地盘流转促规划运营。树立健全乡村地盘承包运营权流转系统,鼓舞和支撑农人依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准则,以转包、出租、让渡、股份协作等多种方式流转地盘承包运营权,促进地盘规划运营,加速农业规范化出产,促进农业增效、农人增收。二是以构造调整促财产转型。以优惠政策和恰当补助鼓舞农人应用革新塌陷地,执行农林连系、种养连系,养猪、养鸡、栽种连系的生态应用,开展生态农业和轮回农业。依托小城镇和中间村,鼓舞农人兴办二、三财产,开展强大村集体经济,加强本身造血功用和就业吸纳才能。三是以市场运作促效益提拔。出力培养龙头企业和各类新型乡村协作经济组织,鼓舞开展种粮大户、农业出产性公司和品牌农业,经过龙头带动、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以及反租倒包等多种方式,培养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不时进步农人的组织化水平,促进农人继续增收。四是以财产集聚促产城交融。依照集群开展的理念,指导乡村二三财产向中间社区集聚、向小城镇集聚,加速构成当地特征主导财产集群,加强新型社区和小城镇的财产支撑才能。还,执行异地建立、税收分享,对村集体引入市财产集聚区的项目,按比例返还税收收入。五是以劳务培训促就业转移。整合各类培训资本,加大对塌陷区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和转移输出力度,指导农人离土就业、自立创业。塌陷区地盘复垦工程的施行,尽量由塌陷地域的农人进行,使临时落空地盘的农人有事可做。

篇10

关键词:土地利用;休闲农业;发展

“休闲农业”作为农村一种新兴的综合型产业,其用地的特点决定了当前我国实行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既难以对其进行科学准确地分类和定位,又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在“休闲农业”的用地开发、建设和使用过程总,按照现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很难管理到位。农业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休闲农业产业格局;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拓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型支柱产业。《意见》强调,要强化政策落实创设,鼓励各地将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

1 什么是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结合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满足人们观光、度假、体验等需求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2 休闲农业的类型

2.1 自然生态游模式

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兴建休闲、娱乐、就餐、住宿等服务,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生活的消费需求。

2.2 乡村休闲游模式

以乡村生活、乡村意境、乡村生产为核心,开发的独具乡村氛围的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建设高标准的休闲渔业垂钓基地,开展垂钓、划船、烧烤等休闲活动;利用农(林)场规划建设配套设施,提供农作、垂钓、骑马、狩猎等活动;开发建设高山农庄,方便游客休闲、度假、娱乐、食宿等。

2.3 农业观光游模式

利用农村的基本设备与地理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旅游者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

2.4 农家度假游模式

主要依托旅游景点、生态优势、特色农产品或民俗风情,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农家乐”为主要形态的乡村特色村。同时,充分利用农家庭院、农家生活和乡村文化,开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的休闲、娱乐、体验活动,为游客提供餐饮、品茗、避暑、度假等服务。

2.5 民俗文化游模式

就是充分利用本地乡村特有的民俗风情、传统工艺、文物古迹、节庆文化、民间艺术以及古民居、古建筑等,组织开展观光、游憩、考古、体验、休闲旅游活动。

2.6 农业经贸游模式

就是充分挖掘农产品研发和加工能力强、市场活跃、商务会展业发达的优势,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或特殊设计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借助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和多种形式的以农业资源为依托的节庆活动,创造商机、吸引游客,宣传品牌、带动消费,把乡村旅游和经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2.7 综合开发型

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科学规划,综合开发,多业并举的一种休闲农业模式。

3 如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3.1 加强规划,合理布局

围绕农业生产全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布局,形成串点成线、连片成带、集群成圈的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注重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异地扶贫搬迁规划等的有效衔接。

3.2 项目升级,保质保量

对休闲农业项目进行升级改造,发展多种类型相结合的丰富的休闲农业项目。提高内涵和品质,把握旅游需求的发展方向,开发多种具有浓郁乡村景观、淳朴风俗民情、浓厚乡村文化的旅游项目,深化内涵、增强整体综合竞争力,实现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3 基础设施,完善建设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着力改善开展休闲农业村庄的道路、供水设施、宽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游客综合服务中心、餐饮住宿的洗涤消毒设施、农事景观观光道路、休闲辅助设施、乡村民俗展览馆和演艺场所等基础服务设施,改善休闲农业基地的种养条件,实现特色农业加速发展、村容环境净化美化和休闲服务能力同步提升。

3.4 政策支持,积极引导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各级对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出台地方休闲观光农业乡镇扶持政策等,对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项目优先列为乡镇重点建设项目,在用地审批等方面给予指导。

3.5 健全制度,加强监管

政府要在政策扶持的同时要加强用地管理,严格用地报批制度,不得以发展休闲农业为由破坏耕作层或擅自改变用地性质,在农用地上进行建设,不能让休闲农业变成违法用地的新发地和土地管理的盲区。一旦发现违法用地和违规经营,必须坚决制止和严肃查处。

3.6 注重协调,部门联动

政府要协调好各部门,明确管理责任和分工,避免出现管理“真空”或“多头”管理F象。各部门根据各自的只能,切实做好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编制、项目报批、用地审批、环保测评、产业发展指导、管理服务等工作,促进休闲农业依法、健康、有序发展。旅游用地限定在风景名胜区的范围比较狭隘,不利于休闲农业发展。

篇11

以科学开展观为统率,以解难题、保开展、促节省为主线,以推进疆土资本治理理念、体系体例、准则、方法和伎俩等方面的立异为重点,树立健全乡村地盘整治、节省集约用地和强化监视治理机制,具体进步疆土资本应用对我市经济社会可继续开展的保证才能。

二、首要目的

(一)落实最严厉的耕地维护准则,力保粮食平安。执行耕地数目、质量、生态具体管护,据守426084公顷耕地和375200公顷根本农田红线,确保总量不削减、质量不降低、结构更合理。

(二)坚持有限目标珍重点的准则,力保国度和、市重点项目实时落地,统筹确定城镇建立用地添加和乡村建立用地削减的规划和局限。除争夺运用国度新增建立用地方案目标不低于1.2万亩外,确保年内用于挂钩(置换)、折抵目标不少于8000亩。

(三)树立乡村“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人向城镇集中、地盘向规划运营集中”规划指导机制。明白“三集中”地盘整顿分阶段目的义务,启动全市30个村地盘整治试点,整治地盘面积不少于1.5万亩,推进地盘应用“三集中”措施,进一步优化农用地和建立用地的构造和结构。

(四)争夺工业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均匀进步28%以上、容积率均匀进步20%以上。新上工业项目用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国度级开拓区(园区)不得低于250万元/亩,其他各类开拓区(园区、财产堆积区)不得低于200万元/亩。

(五)力保依法、依规治理和运用地盘。进一步健全结合法律协调机制,做好地盘卫片法律反省和相关问责任务,一直坚持袭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高压态势,确保全市违法违规用地比例低于15%问责线。

三、政策办法

(一)立异地盘整顿任务机制,鼎力推进地盘整顿任务。

1.各县(市、区)要从实践动身,科学编制地盘整顿专项规划,科学制订“十二五”时期地盘整顿目的、义务,科学布置地盘整顿项目。要依照“规划先行、政策指导、农人自愿、多元投入”的准则,按规划、有方案、按部就班、积极稳妥地推进地盘整顿。

2.贯彻“谁投资,谁受益”的准则,经过施行地盘整顿置换、折抵的建立用地目标,可在全市局限内经过市场化装备有偿运用,充沛调动各级各部分展开地盘整顿的积极性。

3.树立完美的地盘整顿工程设备后期管护准则。依照“谁受益、谁治理”的准则,明白管护主体、落实治理职责、处理管护资金渠道,保证地盘整顿工程设备的平安和有用维护。

(二)立异节省集约用地机制,推进地盘的节省集约应用。

1.树立健全节省集约用地的约束机制

(1)在具体把握地盘应用近况的根底上,依照维护耕地为前提、节制新增为重点、节省集约为中心的方针,遵照结构集中、财产集聚、用地集约的准则,指导工业向工业区(开拓区、园区)集中、生齿向城镇集中、房屋向社区集中,进一步优化地盘应用构造和结构。

(2)充沛发扬地盘应用总体规划的节制效果。与地盘应用有关的各类规划要在用地规划、结构和时序方面与地盘应用总体规划相联接,不契合地盘应用总体规划布置的,必需实时调整和修正。城乡规划要依照城乡统筹、合理结构、节省地盘、集约开展的准则和城乡规划节制规范编制,各类交通、动力、水利等根底设备建立规划要依照合理结构、经济可行、节制时序的准则编制,财产开展规划要依照统筹与重点相连系、承继与立异相连系、情况与人原形连系、链式开展与集群开展相连系的准则编制。严厉依照规划进行建立,避免盲目投资和低程度反复建立。

(3)严厉落实地盘供给政策。严厉执行国度《限制用地项目目次》和《制止用地项目目次》。鼓舞建立多层规范厂房,严禁向高耗能、高排放、裁减类工业项目供地,严禁建立离开实践需求的宽马路、大广场和绿化带,严厉节制行政机关办公楼用地规范,中止别墅类房地产开拓、高尔夫球场项目以及行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元新建培训中间项目标地盘供给。推行节能节地的中小户型房屋建立,添加效劳业开展用地。

(4)严厉执行工业项目用地规范。制订工业用地出让方案或许签署工业用地出让合同,必需确定或许商定投资强度、容积率、修建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涯效劳设备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等地盘应用节制性目标要求。方案确定或许合同商定的各项节制性目标,必需契合疆土资本部《工业项目建立用地节制目标》的规则。

(5)树立地盘应用完工验收准则。为了标准国有地盘治理,在处理国有地盘供地手续时,必需明白用地项目修建容积率、修建密度、绿化率、投资强度和完工工夫等首要目标。项目工程建立完工后,由用地单元向疆土资本部分请求地盘应用完工验收,验收及格后发放《地盘应用建立完工验收告诉书》,依照规则处理地盘注销手续。对反省验收中发现存在未经同意私自改动容积率、修建系数和地盘用处等地盘应用目标前提,暂缓地盘注销,并责令用地单元限日从新签署国有地盘运用权出让合同或改变和谈,补缴地盘出让金后再处理地盘注销手续。在未对建立项目进行地盘应用建立完工验收前私自进行注销的,将追查有关单元首要担任人和经办人的责任,形成资产流掉的,移交有关部分依法处置。

2.树立健全节省集约用地的鼓励机制

(1)起劲拓展城市开展空间。依照节省集约用地的要求,科学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在契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鼓舞城市向空中开展,进步修建高度和容积率,建立高层贸易、办公及房屋楼。对食物、饮料、纺织、服装、家具、体裁用品、医药、电子设备、工艺品等各类合适多层出产厂房的工业项目,必需采用多层出产厂房。新建、改建大型商场和房屋小区,必需建立地下泊车场,在知足车辆集散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制地开拓应用地下空间。

(2)加大闲置地盘措置力度。新增建立用地或许地盘征收经依法同意后,市、县满两年未供地或未施行征地赔偿安顿方案的,同意文件主动掉效。超越《地盘出让合同》商定或许《地盘划拨决议书》规则的开工开拓刻日尚未开工形成地盘闲置满一年的,按出让或许划拨地盘价款的20%征收地盘闲置费,并按国度规则征收增值地价。地盘闲置满两年依法该当回收的,市、县当局该当在半年内报经原同意机关同意回收闲置的地盘,从新布置运用;依法不克不及回收的,要接纳改动用处、等价置换、暂时运用、归入储藏等多种方法,实时盘活应用。

(3)依法复垦应用地盘。因建立项目施工、地质勘查、采矿、取土等缘由挖损、塌陷地盘的,依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准则落实复垦责任。在同意建立用地或许发放采矿答应证时,责任单元该当依法向市、县疆土资本部分交纳地盘复垦费或许交纳矿山情况恢复管理包管金。灾毁和前史遗留损毁地盘,依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准则,鼓舞社会资金进行复垦。

(4)积极指导运用未应用地。展开未应用地适合性评价,做好未应用地开拓规划,要坚持科学开拓、维护情况,将适合开拓建立的未应用地,优先开拓为建立用地。

(5)鼓舞展开乡村建立用地整顿。依照从乡村实践动身、尊敬农人志愿、表现当地和乡村特征的要求,尽快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规定村镇开展和撤并复垦局限,优化村庄空间结构和用地结构。乡村建立用地整顿要依照地盘应用总体规划和乡规划、村庄规划进行,加速中间村庄建立,迁建一批生齿较少、不合适生活和开展的村庄。在前提答应的状况下,积极指导农人建立多层房屋。连系新乡村建立,推进乡村建立用地整顿,管理“空心村”,进步乡村现有建立用有利地势用率,削减对新增建立用地的需求。将村庄地盘开拓整顿归入全市新增建立用地地盘有偿运用费地盘开拓整顿专项资金预算。

(6)树立地盘节省集约应用评价准则。要组织研讨树立地盘节省集约应用评价目标系统,展开地盘节省集约应用评价任务。把单元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划增进的新增建立用地耗费量,作为上一级当局对下一级当局审核的内容。对契合财产集聚、结构集中、用地集约要求的开拓区(园区),优先布置建立用地目标。树立节省集约用地专项奖励基金。市、县级财务从地盘出让金中提取1%—1.5%,与地盘闲置费一并归入节省集约用地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节省集约用地进步前辈企业和单元。

(三)立异地盘应用的市场机制,标准市场行为。

1.标准地盘价钱构成机制。工业用地和贸易、旅行、文娱、商品房屋等运营性用地以及统一宗地盘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其他用地,都必需以投标拍卖挂牌方法公开出让地盘。在不改动用处的状况下原划拨地盘运用权人请求处理出让手续的、因公共好处或许施行城市规划需求当局要求企业搬家的,因城中村革新需求安顿村民用房的,经市、县当局同意,可以和谈方法出让地盘运用权。工业用地出让价钱和和谈出让地盘价钱不得低于国度规则的最低价。对非运营性用地,在签署《地盘出让合同》或许颁布《地盘划拨决议书》时,该当商定或许规则改动为运营性用地时,当局可以回收地盘运用权,从新依法出让。

2.健全建立用地储藏准则。地盘储藏任务由市、县疆土资本部分所属的地盘储藏机构担任。已处理转用征收手续的地盘、收买的地盘、依法回收的地盘、行使优先购置权获得的地盘、工矿仓储等非运营性用处改动为贸易旅行文娱商品房屋等运营性用处的地盘,归入储藏局限。地盘储藏机构该当对储藏的地盘进行需要的前期开拓,使之具有供给前提。前期开拓触及路途、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绿化、地盘平坦等根底设备建立的,要经过公开投标方法选择施工单元。储藏地盘完成前期开拓后,由市、县疆土资本部分一致组织供地。

3.标准乡村集体建立用地流转。乡村集体建立用地流转,必需是契合规划、依法获得的建立用地,且不得用于商品房屋开拓。进行农人集体一切建立用地流转,由当事人提出请求,经集体经济组织赞同,市、县疆土资本部分搜检,报市、县当局同意,严禁集体建立用地不合法流转。经依法同意,集体建立用地运用权可以经过出让、出租、入股、让渡、转租、典当等方法进入市场。集体建立用地运用权的价钱,可以参照本地征地赔偿规范确定。集体建立用地运用权流转,该当依法处理地盘改变注销手续。经依法注销的集体建立用地运用权,受司法维护。

4.增强地盘市场监管。疆土资本部分要增强对地盘竞买人的资历搜检,凡存在有拖欠地盘出让金、闲置地盘及其他地盘违法、违规、违约行为的竞买人,不得参与地盘竞买运动。增强对地盘估价行业的日常监管,实时公示地盘估价机构诚信档案,严厉地盘估价申报抽查准则,进步地盘估价申报质量。

(四)立异地盘开拓应用的监管机制。

1.完美地盘整顿准则。将地盘整顿作为一个主要方面归入到地盘治理任务中,要制订或许明白地盘一切权、地盘运用权、地盘承包运营权可调整的局限、调整顺序、奖惩办法、司法责任等内容,使地盘整顿项目在建立进程中,地盘一切权、地盘运用权、地盘承包运营权调整、奖惩办法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完美地盘市场动态监测准则。要对地盘出让合同、划拨决议书的执行施行全程监管,实时向社会公开昔时供地方案、后果及实践开拓应用状况等动态信息,承受社会监视。

3.增强对节省集约用地任务的监管。树立节省集约用地协调联念头制。供地总量、供地政策、供地规范、供当地式、供地价钱由疆土资本部分担任,财产政策、项目准入由开展变革部分担任,地盘应用的规划参数由城乡规划部分担任,开拓区(园区)投资强度由商务部分担任。疆土资本部分要会同监察部分增强对用地状况的法律监察,重点查处严峻毁坏、糜费、闲置地盘资本的违法违规案件,依法依纪追查有关人员的责任。

4.树立节省集约用地审核准则。要连系实践,制定单元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增进的新增建立用地耗费审核方法,探究节省集约用地的各项有用办法。节省集约用地的审核,执行上一级当局对下一级当局的分级审核,审核后果由同级当局的疆土资本部分按期,对地盘节省集约应用水平较高的地域,赐与奖励。

5.强化言论监视。充沛运用报刊、信息、疆土资本网站等,鼎力宣传立异地盘开拓应用治理机制专项任务运动的决议计划精力,宣传展开立异地盘开拓应用治理机制专项任务的主要意义,不时进步社会大众特殊是指导干部的地盘资本忧患认识、依法依规用地认识和节省集约用地认识。对节省集约用地进步前辈典型赐与表扬奖励,对毁坏、糜费、闲置地盘资本的典型案件要进行公开查询处置并予以曝光。充沛发扬言论监视效果,为立异地盘开拓应用治理机制专项任务营建优越的社会气氛。

四、增强指导,落实责任

(一)成立指导机构。市当局成立市立异地盘开拓应用治理机制任务指导小组,副市长任组长,市疆土资本、开展变革、财务、住房城乡建立、工业和信息化、农业、水利、监察等部分担任报酬成员。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疆土资本局,担任全市立异地盘开拓应用治理机制专项运动的日常任务。

篇12

【关键词】:柴湖 移民 美丽乡村

中图分类号: U13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认知中国第一大移民镇——钟祥市柴湖镇

“大柴湖”原名叫“水湖”,后来污水横流,沦为沼泽,芦苇丛生,一眼望不到边,故名“大柴湖”。它属于汉江分洪区,本不该安置移民,但柴湖移民还是以大局为重,在经历初迁青海省失败后,1966—1968年,河南省淅川县4.9万移民为支援国家重点工程丹江口水库的建设,分三批迁移至钟祥。大柴湖随后改为“新建区”, 1968年总理听取汇报丹江口水库移民工作后,随后改为“大柴湖”,延续至今。

一、规划背景

湖北省省委书记李鸿忠2013年7月11日在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柴湖现场办公会上提出:“把柴湖下一步开发搞好,是柴湖人民的期盼,是中央的托付,是我们应尽的历史职责”。2013年9月,湖北荆门大柴湖经济开发区获得省发改委批准筹建。目前,《湖北省柴湖镇镇域规划》、《前营村新农村社区与棚户区改造规划》、《大柴湖发展战略专题研究》和《柴湖镇城乡土地利用专题研究》等各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开展。

二、用地现状与分析

曹寨村位于柴湖镇镇区北4.5公里,东部紧邻沪蓉高速连接线--216省道。本村共分5组,405户,1727人,耕地1427亩。现有宅基地面积540亩。现有住宅中,包含平房251户,二层以上住宅154户。

规划用地呈方形,四至范围为基地周边四条道路,规划用地面积191493平方米,其中南北向长约460米,东西向长约450米。

规划选址位于曹寨村东部,该选址有如下优势:

1.地缘优势明显:基地紧邻216省道西侧,处于钟祥市南大门端口,并与武荆高速毗邻,地缘优势十分突出。

2.基础设施较好:基地用地地势平坦,为四周道路环绕,其中东边紧邻216省道,北、南、西三侧道路为水泥路或碎石路,基础设施较完善。

3.用地方整,现状建筑少,工程投资省:基地呈方形,现状除东西道路两侧沿线布置部分建筑外,基地其它用地为闲置用地,会减少建筑拆迁量,降低工程造价。

三、规划原则与定位

3.1 规划原则

1) 集约节约用地、紧凑布局

2) 坚持科学发展观,规划因地制宜,尊重当地生活习性

3) 综合配套、服务一体

4) 布局科学合理、生产方便、生活舒适

5) 坚持可持续发展,生态布局、低碳运行

6) 政府引导、尊重民愿

3.2 规划定位

1) 建造城市文明下的现代田园生活

2) 打造柴湖镇美丽乡村示范区

3) 塑造柴湖镇北大门新形象

四、规划策略与特色创新

4.1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公共交往空间的缺失

乡土生态景观的消失

对自然地形地貌的忽视

对传统生活生产方式的忽视

大拆大建,破坏地方特色

4.2 规划策略: 三打破、三提高

1)打破“夹皮沟”,提高村庄布局水平;禁止在公路两侧夹道修建房屋。依法从严控制公路两侧农房建设。

2)打破“军营式”,提高村落规划水平,结合地形地貌,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体现山水田园风光和自然和谐。

3)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设计水平,农房设计要充分体现地域特色,民族风格,塑造农房建筑风貌和特色。

4.3 特色创新:尊重民俗文化、产业支撑、引导就地城镇化

柴湖镇大多数人来自河南淅川,以中原文化为核心,随着居住地和时代变迁,逐步与荆楚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今天独特的豫风楚韵,规划结合河南移民风俗习惯,在用地布局与建筑细节设计上均予以充分考虑,如院落布置呈多样性,四合院、三合院,凸显河南民居特色。

其次,考虑村民集局后的生产与生活问题,结合大柴湖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将本社区作为产业发展配套用地,以解决村民就业,为农民变市民提供先决条件,同时引导就地城镇化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五、规划结构与布局

5.1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一心 一轴 五片

一心:由村委会、活动中心、超市、幼儿园等

组成综合服务中心。

一轴:沿216省道景观主入口形成空间对称轴。五片:规划道路将基地分成五个组团。

5.2布局方式研究

5.2.1 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结构分析图

围绕中心,向内形成集中式布局

错落于地形之中,形成组团式布局

随地势或流水蜿蜒曲折,形成带形布局

受地理环境影响,围绕中心形成环形布局

不利地形地势下,形成离散型布局

模拟生活环境,形成象征性布局

5.2.2 传统乡村聚落对当代新农村规划的启示:

强调动态的发展与演替

强调与自然山水的有机融合

强调聚落多中心,层层推进的自然肌理

强调曲轴处理,形成生动婉转的空间形态

强调隐喻和象征,阐释深厚的文化底蕴

5.2.3设计要素提炼

地域自然特征

乡村整体肌理

有地域风貌特点的居住空间

本规划提炼要素为道路、水体、建筑,并对其适当改造,如对南北两条道路分别拓宽升级和硬化拉通;基地内部南北向水渠在局部拓宽以造景,提升社区景观品质;其次对东西两侧现有建筑对其立面、屋顶等进行改造,以求风貌统一。

5.3总平面布局

5.3.1 出入口设置

充分考虑村民实际出行需求和新农村建设与一般城市社区建设的差异。为方便村民生产生活,本规划充分利用216省道,作为本社区车行主出入口,并在中部开设一人行主出入口,作为人行交通引导和造景之用;其次在南北向道路上各设置一车行次出入口。

5.3.2 建筑布局

居住建筑分五个组团,以中部人行出入口轴线呈南北向对称式布局,组团内住宅以每两户组成一单元,每栋由2至4个单元拼接,并错落式布局,呈半围合空间;公共建筑群位于社区中间对称轴上,由村委会、活动中心、社区商业网点和医疗站及幼儿园三栋建筑围合而成;东西两侧部分居住与现状建筑在梳理内部交通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结合。空间序列上,住宅除在北部布置部分三层建筑外,以两层建筑为主,高8-12米;公共建筑为形成严明空间序列,对称轴中部村委会主楼由三层组成,两端副楼为两层,南北两侧其它公建为两层,高9-13米。

5.3.3交通组织分析

结合空间布局和农村生活特点,注重交通体系的整体性与适用性,加强各组团相互贯连并便利内外交通,方便村民生产生活。社区道路分三级:社区主路车行道宽6米,支路宽4-5米,宅间路宽3米,区内道路顺而不穿、通而不畅,能够杜绝穿越通。通过社区内部环状的曲线路网构成社区车行交通的主体,再通过宅间小路将车行交通引入各户。步行通过社区内部的步行轴线进入各住宅院落,居民沿“绿轴”可就近通达居住地,避免人车混行给居民带来的干扰,保证居民生活的宁静和舒适

5.3.4 绿化布局

社区绿地规划具体可分为三种形式:组团绿地、休闲生态步行绿化空间、小品及绿化。三者共同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社区绿地系统。

六、建设引导与建议。

1.注重产业支撑,大力发展美丽乡村经济。

2.注重市场运作,着力增强美丽乡村发展活力。

3.注重群众受益,放大美丽乡村建设实际效应。

4.注重政府引导,凝聚美丽乡村建设合力。

参考文献:

1.《国内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高立龙、邓平《农村经济》

2.《新时期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探讨》 汪彩琼 《浙江农业科学》2012年第8期

篇13

为此建议:

1、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资金的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2、加大对乡村旅游业融资的政府主导地位,促进闲置资金进入乡村旅游业的投入,解决乡村融资难问题;

3、加大建设用地指标向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倾斜力度;

篇14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个人建房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农村个人建房是指本县县城规划区范围外的村(居)民新建、改建、扩建居住用房。

第三条县住建部门负责指导农村个人建房的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核发需占用农用地建房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县国土部门负责农村个人建房用地的监督管理工作。对村(居)民建房申请建设用地材料等进行审查,并办理建房用地审批手续。

镇(乡)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个人建房审核、审批及其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申报建房材料真实性的审查,负责选址、规划、用地的审核、放线、定界、填表、制图等工作,核发使用原有宅基地和其他非农用地的农宅建设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对建房过程实施监管,对违法建设进行查处等工作。

村(居)委会负责本辖区建房户的审查、公示、申报工作,并负责建房施工现场的监督协调及本辖区违法用地违法建房行为的巡查、报告工作。

第四条农村个人建房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镇(乡)、村规划,并符合集中居住、节约用地的要求;不符合规划或者未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镇(乡)、村规划的,不得受理和审批村(居)民个人建房申请。

坚持“建新拆旧”的原则。村(居)民实施个人建房后,按规定应当退出原宅基地的,应当书面承诺于新房建成后按期拆除原宅基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并退出原宅基地。

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对退还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及时组织整理,重新规划后统一安排使用。

第五条个人建房审批实行办事公开制度。镇(乡)人民政府应当将申请条件、审批程序、流程等相关规定等进行公示。

镇(乡)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将个人建房的申请情况和审批结果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章申请和审批

第六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住户,可以申请住宅建设:

(一)依照规划,向中心村、集镇或者村(居)民集中点集聚的;

(二)因国家或者集体建设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镇(乡)、村公共设施与公益事业建设等,需要拆迁安置的;

(三)符合分户条件,需要新建或扩建住宅的;

(四)因现住房为危旧房需要改造的;

(五)因发生或防御自然灾害,需要拆迁安置的;

(六)经批准回原村庄、集镇定居的港、澳、台胞和华侨需要建设住宅的;

(七)县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个人建房申请不予批准:

(一)不符合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的;

(二)未达分户条件的;

(三)将原住房出卖、出租、赠予他人或者改作生产经营用途又要求建设的;

(四)不符合“一户一宅”有关规定的;

(五)违法占地或违法建房未处理结案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不予批准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农村个人建房的宅基地面积及总建筑面积按照下列标准执行:

(一)村(居)民建房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每户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60平方米;

(二)村(居)民建房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人以内,层数控制在三层以下,因特殊情况需超过上述标准的必须经镇(乡)人民政府审核,由县住建部门批准,但每户总建筑面积不得超过250平

方米;

(三)在原址拆旧建新,原房屋建筑面积超过250平方米新建房屋的,房屋建筑面积按不超过原有房屋面积控制。

第九条农村个人建房户可申请建房面积的人数按常住户口计算,其中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的独生子女建房面积按两人计算。下列非常住人口,可计入计算人数:

(一)家庭成员中的现役军人、在校学生;

(二)经批准返回农村原籍定居的港、澳、台同胞和华侨;

(三)县政府规定可予计算的其他人员。

第十条农村个人建房不得擅自扩大经批准的宅基地面积,不得妨碍道路交通、消防安全,不得侵占公共绿地、公共设施用地、邻里通道,并妥善处理好给水、排水、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

农村个人建房应当按照有关配套设施标准,自行配建污水排放、化粪池、生活垃圾收集等设施,保持村容村貌的整洁。

第十一条农村个人申请建房,应当向所在的村(居)委会提交如下材料:

(一)《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申报审批表》一式四份;

(二)土地使用权属材料;

(三)户口簿及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影印件;

(四)申请人同意退出原使用的住宅用地及其它附属设施用地并交由村(居)委会重新安排使用的协议书(没有旧住宅的除外)。

村(居)委会接到个人建房申请后,应当依法适时召开村(居)委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进行审议,并将申请建房户的家庭情况、拟建住房位置、用地面积及房屋的层数、高度等情况在本村(

社区)和所在的村(居)民小组张榜公布。公布期满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出具书面证明材料,将个人建房的申请材料报送镇(乡)人民政府。

第十二条镇(乡)人民政府收到个人建房申请材料后,应组织村镇建设服务站、国土资源所(分局)一同到实地勘测,对用地性质、面积、建房位置、建房占地面积以及房屋的层数、高度等进行

审核,并按下列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一)个人申请占用非农用地和使用原宅基地并且不需要申请新增用地的新建、改建、扩建房屋等,由镇(乡)人民政府在10个工作日内审批并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二)个人申请新建住房需占用农用地,必须先办理农用地转用批准手续,镇(乡)人民政府应在《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申报审批表上签署审核意见后报县住建部门审批。

县住建部门在接到报送的相关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进行现场勘测、审核、批准,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建房申请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之日起一年内,应当开工建设。确需延迟开工日期的,应当在期限届满30日前向发证机关申请延期,延期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逾期未申请延期或者申请未

获批准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

经批准建房的村(居)民应当在施工前至少10个工作日书面报告镇(乡)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0个工作日内派员到现场,根据用地批准文件和本办法的相关规定,确定宅基地四

至范围和宅基地内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及高度。

个人建房应当严格按照确定宅基地四至范围和批准的房屋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以及层数、高度等进行施工。

第十三条异地新建住房户,应在新建房屋竣工后一个月内拆除原宅基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退还宅基地给所属集体经济组织。

第三章设计、施工管理

第十四条农村个人申请建房应当提供户型设计的平面图和立面图纸,户型设计应符合《宿松县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规划》所界定的建筑风格,户型图可选用镇(乡)建设管理部门提供的通用设计图

纸,或委托具备相应设计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设计。

未附户型图的一律不得发放《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十五条经批准的农村个人建房,其建筑工程必须与具有相应施工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或经过培训合格的个体工匠签订施工协议,方可进行施工,施工协议报镇(乡)建设管理部门备案。

未经培训合格的个体工匠,不得从事该类建筑施工活动。

第十六条个体工匠由(镇)乡建设管理部门组织,县住建部门指导培训,经培训合格颁发证书。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或个体工匠应当按照设计图纸有关技术规定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图纸,不得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必须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村(居)民个人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房的,由镇(乡)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非法占用土

地上新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

第十九条个人建房违反《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擅自扩大建筑占地面积、移位建房、超过层数等严重影响镇(乡)或村庄规划及相邻关系的,由镇(乡)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停止建设,限

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组织拆除。

第二十条新建房屋竣工后,不按规定拆除原有房屋、退还宅基地的,按非法占地处理。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镇(乡)建设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并可处以罚款。

(一)未取得施工资质等级证书或者未取得培训合格证书承担施工任务的;

(二)不按有关技术规定或者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的;

(三)未按设计(通用)图纸施工或擅自修改设计图纸的;

从事个人建房的施工单位或工匠不按安全、质量标准进行施工又拒不整改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施工资质证书或个体培训合格证书。

第二十二条农民个人建房申请人及相关人员妨害、阻碍有关管理部门和镇(乡)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三条在农村个人建房审批、监督、管理工作中,县有关管理部门和镇(乡)人民政府人员、、循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在农村个人建房过程中发生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的,严格执行《宿松县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各镇(乡)人民政府按规定自行审批《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应定期将审批情况报县住建部门和国土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