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谈谈环境保护的认识范文

谈谈环境保护的认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谈谈环境保护的认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谈谈环境保护的认识

篇1

【关键词】市场经济 个人信息 法律保护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4-0199-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非政府部门,在社会工作中,往往会收集、保存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递非常便捷,公民个人信息遭到不正当收集、保存、恶意使用、篡改的隐患越来越大,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职能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现已成为现实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

目前公民个人信息被不正当收集、恶意利用、非法交易、非法转卖、牟利的现象十分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并且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扰乱了公民个人基本的生活,与和谐社会背道而驰。因此,尽快构建并加快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的市场体系、法律体系刻不容缓。

一 公民个人信息权的概念

公民个人信息权是指公民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码、户籍、遗传特征、指纹、血型、婚姻状况、家庭状况、教育状况、职业、联系方式、健康状况、病史、病历、收入和财务状况,以及其他可以识别该公民个人情况的所有信息。

二 公民个人信息权被侵害的现状

一是某些企业利用企业、单位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与不法中介组织勾结、买卖、销售、非法利用公民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如2012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的统计显示,一些电信企业通过收集、保存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被本企业的工作人员与不法信息咨询公司等中介组织相勾结,大肆出售、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给公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二是某些商家留存登记公民个人信息,泄漏、买卖、牟取利益。在2012年“3·15”消费者权益日期间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电信企业、商业企业、中介咨询中心均存在大量收集、储存、恶意利用、篡改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这些单位中的工作人员通过企业内收集、储存的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进行各种不法活动,严重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公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给他人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与烦恼。因此,国家职能部门有必要整治市场信息环境,加大法律保护措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信息环境有法可依,从而杜绝侵害公民个人信息事件的再度发生。

三 公民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情况

目前,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立法集中体现在宪法和民事立法、刑法中。

第一,宪法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上述规定是对公民个人信息权利的直接宪法保护依据。另外,宪法第四十一条、第五十一条和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可作为对公民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的间接依据。

第二,民法通则对个人信息权的保护。民法通则对公民个人信息权的保护主要归入名誉权中进行间接保护。1986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没有直接规定隐私权为公民的人格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作为民法通则的实施细则,没有将隐私权当做一项独立的人格权来对待,只是在第一百三十九条中规定了侵犯公民的肖像权,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了“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隐私的行为”这两种与公民的隐私权有关的侵权形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指出:“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方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这些规定都是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的依据。

第三,刑法对公民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刑法修正案(七)明确规定,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犯罪。

四 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意义

第一,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是公民个人权利的需要。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一些政府部门超越职能范围或者一些获取个人信息的商业单位超出业务工作范围收集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的现象屡屡出现。如2012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中银行、电信、中介咨询公司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多达上万条共100多项,通过不当收集,非法交易、非法转卖牟利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中介机构只要你付钱就可以买到公民个人的各种信息,大到公民的档案信息,小到公民的住宅、电话、财务状况、车牌号码等等。现实呼吁国家必须尽快确立我国的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制度。

第二,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是我国信息化法律体系建设的需要。推进市场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需要以信息化带动市场化、工业化、商业化,实现社会的不断发展,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只有加快中国特色的信息化法律建设,才能为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法律后盾,才能保证公民个人信息在市场环境下免受侵害。目前,我国信息化法律体系如何构建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公民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保护势在必行。

第三,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现实社会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遭到不当收集、恶意利用、篡改利用,严重扰乱了公民个人正常的工作、生活,甚至危及了公民的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通过立法在我国尽快建立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体系,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篇2

[关键词]环境保护;低碳;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259-01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冶金、水泥、化工等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的自然能源储备已经稍显不足,同时我国的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如何维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环境的现状

土壤破环严重、淡水资源污染。作为世界土地面积排第三位和拥有最多人口的大国,面临着人均土地面积仅有0.77公顷的处境,随着人口进一步增长,工业迅猛发展,我国的土壤剥蚀状况加剧,森林植被覆盖率逐年减少,工业固体废料未经科学处理便随意向土壤表面倾倒和堆放,使得有害物质逐步渗入土壤和飘散至空中,随着降雨过程最终渗透地表。这些现象不但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土壤原有的功能,使得经济作物减产,农作物受到化学污染而质量下降,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还污染了地下淡水资源,使得本就匮乏的淡水资源逐年减少。由于庄稼减产,植被减少,帮助传播花粉的蜂蜜等昆虫大量减少,植物无法繁衍,形成恶性循环,全球人类都将面临食物短缺的现象,为争夺自然资源和食物,大战一触即发,社会不稳定因素也增加。。

温室气体过度排放以及大气污染引起气候变化。随着世界工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极地上空甚至出现了臭氧层空洞的现象,地球已然成为“温室大棚”,极端天气和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存安全,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海洋碳酸化,杀死了大量微生物,使得食物链中最底层的食物消失,由下至上迅速断裂,严重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安全,造成大量海洋生物死亡,海水污染加剧并释放出更多二氧化碳,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海洋之外的动植物。除此之外,诸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有害工业废气在未经脱硫技术、脱氮技术便排放在空气中,随着降雨过程转化为具有强烈腐蚀性的液体,不但严重破坏了动植物的自然家园,还对土壤以及建筑物造成了侵蚀。伴随工业有害气体排放的粉尘、颗粒物等是造成雾霾的元凶之一,近年全国各地经久不散的雾霾天气也是地球给人们敲响的警钟。

地球生物生存环境堪忧。环境污染导致森林面积减少、酸雨频发、雾霾弥漫。森林面积锐减,加之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业耕地面积逐年扩增等造成的环境破坏,使得地球数以千计的物种失去了原本的生存家园,最终走向灭绝,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产生连锁的环境效应。

二.环境保护的实践措施

1.转变观念和思路,引导群众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

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就是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改变人们传统的“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的思想^念,树立“经济和环保并重”的低碳理念。政府部门可以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探索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产业,然后从政策层面上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创新低碳经济模式。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积极采取宣传措施,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的活动,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节能减排降耗的实践中,从根本上改变人民和企业传统的错误理念,切实履行节能减排的义务。

2.加强科技创新,从源头上建设低碳环境

世界各国企业应携手共同发展低碳经济,肩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以取得良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效果的企业为榜样,学习其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寻求适合自身的新模式,同时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一方面通过技术方式降低已存在的污染程度,另一方面通过技术研发出使用清洁能源的新工艺,从源头上改变生态环境,遏制高污染、高能耗行为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行高效利用能源、积极开发清洁能源等政策。

3.携手国际社会,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

作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和“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于2009年开幕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也是国际社会第一次将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节约和不浪费,可以改变地球大环境。因此,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不但能够推行低碳环保的理念,使得全人类都开始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间的合作,有序地推进了低碳生态产业地转移,建立了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推行了情节发展机制,统一了全球碳交易市场,改善了发展中国家地碳定价权,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地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

4.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地成功经验

通过积极探索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资融资途径,创新投资融资机制的运作流程,将节能减排融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在此基础上发展符合国情的促进建立低碳产业的鼓励措施,利用金融体系的发展促进节能减排的发展。

总结

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全民参与其中,并且还需要官方或民间机构进行积极引导和合理宣传。保护环境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降低环境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营造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生态系统;二是以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为出发点,减少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为人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子孙后代的健康发展和祖国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总之,提升能源效率是我国传统高耗能企业改善经济、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经之路,是当前务必解决的核心问题,必须要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从生活点滴做起。

参考文献

[1] 郑林昌,付加锋.中国城市低碳环保发展协调性分析――以环保模范城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4,30(3):26-30,35.

[2] 童志锋.社会转型期的青年环保运动[J].中国青年研究,2016,(8):4-9.

[3] 陈坤铭,季彦达,张光南等.环保政策对“中国制造”生产效率的影响[J].统计研究,2013,30(9):37-43.

篇3

[摘 要]环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要忽视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其次立足教材,让学生感受环保的必要性;最后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环保理念。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环保意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26-01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前提,为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大势所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和环保意识息息相关的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初中生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和兴趣使然,普遍对我国的国情缺乏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需要让学生对我国的国情和生态环境的现状有一个了解,这样他们才能意识到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而立足于国情基础上的环保意识,才是有意义的,也是能够付诸实践的。

例如,在学习《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提前通过书籍或者互联网等途径,了解我国的人口问题、资源分布和使用情况等,让学生对我国的国情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了解情况,运用文字资料、统计数据、相关视频图片等,让学生进一步系统认识我国国情,加深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的了解。人口方面,我国是一个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且人口总量多、增长率快的国家。资源方面,目前我国资源缺乏现象比较严重,虽然在总量上相对可观,但人均占有率比较低。另外,我国资源的分布严重不均,导致对某些资源的利用效率偏低,比如水能、风能等。环境方面,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食品污染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开展环境治理工作的紧迫性。法制方面,虽然我国出台了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执行力度不够,有的甚至形同虚设。

二、立足教材,让学生感受环保的必要性

初中生正处在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因此有必须加强对初中生的引导,帮助初中生平稳地度过青春期,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青年。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就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导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其中,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就是重要的表现。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关于环保意识的内容主要有环境保护和科学发展观这两个方面,其向学生灌输这样一个思路:用环保的观念发展经济,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并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好的生态环境会反过来促进经济发展。

教师在教学相关内容时,应让学生对国家的发展观和环境政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这些政策。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一些相关的案例、图片或者是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给环境给人类所带来的不可弥补的伤害。这样的教学能给学生以感官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系统学习,在生活中自觉践行环保理念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践行保护环境的理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国家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的现状、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找出环境保护的措施。

篇4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也便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

一、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

要想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只有直观形象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育活动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和阅读资料。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我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我先让学生观看98抗洪抢险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录像,告诉学生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土壤过分流失及沙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我国长江流域,由于原始植被大量消失,因此导致了98年夏天这场小雨量、高水位、大水灾的惨痛场面。我还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分发一些资料让学生阅读,从中了解环保知识及其重要性。

如《每分钟发生的环境灾难》:世界上每分钟损失耕地40万平方米,每年损失耕地21万平方千米;每分钟有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年流入大海泥沙252亿吨;每分钟有85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让学生从这些资料的阅读中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环保重要性、迫切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如开展《我与蓝天同在》活动,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材料,采用知识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认识中国环境保护标志,了解3月12日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知晓为了治理和保护环境,我国也制定并贯彻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采用一分钟演讲、独唱《热爱地球妈妈》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丰富环保知识,从而进一步认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和灵活性。

二、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要有针对性、灵活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而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夸、喜欢表扬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时宜随机应变、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表扬声中非常乐意地接受教育。

如有一次我带学生到花溪乐园游玩,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好好地露一手,还带了不少食品助兴。来到花溪乐园,我先让学生观赏了公园的美景,然后围坐在草坪上边欣赏表演边吃着带来的食品。当我们准备返校时,发现原来碧绿的草坪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同学们把各种包装纸扔了一地。当时,我真想大声训斥一番,然后命令他们拾掉包装纸,但转念一想这会扫学生的兴,而且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呀,何不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一次环保教育呢?于是我又示意他们坐下,讲了一段《天游峰扫路人为何每天扫路》的故事,还跟他们讲了环境保护的知识,然后又扫视了一下碧绿的草坪。同学们立即心领神会,抢着拾起垃圾,不仅把草坪上的包装纸拾干净了,连公园的角落也清理了一遍。当公园面貌焕然一新时,我们会心地笑了。

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也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当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聪明活泼的同时也好奇调皮,凡事有个新鲜感,常常有些同学在食堂前有事无事地去踩脚踏式水笼头来玩水,这样无意中就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严厉的批评只能一时凑效,解决问题的根本还需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于是我把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了课堂教学中。

如在学习完《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文之后,让学生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感受,懂得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学生从中受到了教育,玩水笼头的现象自然消失了。

三、教师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要注意示范性、长期性

篇5

 

1.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

 

要想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只有直观形象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育活动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1 组织学生观赏录象、图片、阅读资料。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我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不乏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一。我先让学生观看98抗洪抢险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录像,告诉学生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土壤的过分流失沙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我国长江流域,由于原始植被大量丧失,因此导致了98年夏于这场小雨量、高水位、大水灾的惨痛场面。我还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分发一些资料让学生阅读,从中了解环保知识及其重要性。如《每分钟发生的环境灾难》:世界上每分钟损失耕地40万平方米,每年损失耕地21万平方千米;每分钟有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年流入大海泥沙252亿吨,每分钟有85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让学生从这些资料的阅读中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1.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环保重要性迫切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如:开展《我与蓝天同在》,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材料,采用知识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认识中国环境保护标志,了解3月12日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知晓为了法理和保护环境,我国也制定并贯彻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止法》等;采用一分钟演讲、独唱《热爱地球妈妈》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丰富环保知识,从而进行一次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和灵活性。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要有针对性、灵活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而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夸、喜欢表扬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时宜随机应变,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表扬声中乐意地接受教育。如有一次我带学生到花溪乐园游玩,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好好地露一手,还带了不少食品助兴。来到花溪乐园我先让学生观赏了公园的美景,然后围坐在草坪上边欣赏表演边吃着带来的食品,当我们准备返校时,发现原来碧绿的草坪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同学们把各种包装纸扔了一地,当时,我真想大声训一番,然后命令他们拾掉包装纸,但转念一想这会扫学生的兴,而且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呀,何不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一次环保教育呢。于是我又示意他们坐下,即讲了一段《天游峰扫路人为何每天扫路》的故事,还跟他们讲了环境保护的知识。然后又扫视了一下碧绿的草坪,同学立即心领神会,抢着拾起垃圾,不仅把草坪上的包装纸拾干净了,连公园的角落也清理了一遍。当公园面貌焕然一新时,我们会心地笑了。

 

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也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当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聪明活泼同时也好奇调皮,凡事有个新鲜感,常常有些同学在食堂前有事无事地去踩脚踏式水笼头来玩水,这样无意中就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严厉的批评只能一时凑效,解决问题的根本还需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于是我把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如在学习完《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文之后,让学生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感受,懂得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学生从中受到了教育,玩水笼头现象自然消失了。

 

3.教师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要注意示范性、长期性。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美好的、伟大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在校园环境保护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身先示范,看见废纸就拾,亲自动手擦洗花坛,打扫卫生,学生定会主动加入这一行列,积极打扫。我们还应把环保教育贯串于日常生活中,经常带学生到花坛除草,成立绿色小卫士队,齐抓共管,共同爱护一草一木。给学生创设优雅的学习环境,还定时请镇环保人员给学生讲解有关知识;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让学生亲自参加环境保护劳动实践……几年来,始终如一地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让他们明白: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我们应该从小增强环保意识,学习、宣传环保知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爱护绿化,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我们教师不容忽视的责任。

篇6

儿童是世界的未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环境与发展知识的教育,从小培养环境的初浅知识和简单技能,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思想的一种体现。

因此,教师应从实践活动着手,研究幼儿环保意识的养成,培养从小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以下,是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与大家共勉。

1.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师应利用集体教学活动,通过故事、游戏、实践活动等不同的方法,鼓励幼儿主动探知,让幼儿在活动中自觉地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知道环境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如活动《垃圾的悄悄话》中,教师采用拟人化的方式,让幼儿明白垃圾的危害和垃圾的再利用,懂得垃圾不能乱扔,懂得要保护身边的环境,懂得只有干净整洁的环境才能让我们身体健康。又如在《鱼宝宝笑了》中,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小鱼的生活环境因为我们人类的原因变得越来越差,小鱼快没有生存的空间了。喜欢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当故事中的情节触动了孩子的爱心,孩子会自然地想到要去保护小鱼,谈论间也自然想到了小鱼赖以生存的小河。此时,教师提问:“怎样让小河的水保持干净?”通过讨论,幼儿说出了很多保护河水的方法。再如活动《大树妈妈》中,我们结合之前开展的音乐活动《小树叶》,活动中小树叶为了保护大树妈妈,在秋天的时候从树上掉下来,变成养料,使妈妈可以安稳地过冬。我们通过谈谈、说说、唱唱,激发幼儿热爱自然、保护大树妈妈的情感,从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可以让大部分的幼儿在活动中受到教育。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所以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采取集体教育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我们在集体教育活动中,通过故事、表演、实践等方式,让幼儿体验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体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在幼儿的积极参与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开展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共同探索环保之路

我们通过对幼儿在园及在家的行为表现,作了调查和整理,发现很多幼儿并没有环保的意识,也不知道什么是环保。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概念几乎是空白的。而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家长本身的环保意识也很淡薄,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的想法几乎没有,他们认为孩子还这么小,没必要也不可能懂得什么是环保,环境保护是成人的事。

开展亲子活动是推动家园同步认识环保的很好途径。我们利用家长半日活动,请家长提前准备好一次性纸杯带到幼儿园,我们提供相关的材料如:糨糊、粘贴纸、彩纸、布等,让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纸杯玩具。通过制作,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让幼儿知道了有些废旧物品是可以再利用的,自己动手制作出来的玩具也是很漂亮的,自己制作的小玩具或装饰品可以保存更久,从而了解保护环境是有很多的方法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资源是不可忽视的力量。通过活动,不仅能让家长与教师、孩子进一步地交流和沟通,更重要的是家长们的身体力行,让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榜样,意识到环保行为其实就在我们的周围,人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贡献一点力量。

3.把良好的习惯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环保意识的养成

篇7

一、直通教材,以国情建立学生环保意识

苏人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主要有两大点,分别是保护环境和科学发展观。利用环境保护的意识去发展经济,结合科学的发展路线去实施环境保护,这不仅是当前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任务。所以,通过环境保护来阐述科学的发展战略,利用环境保护研究“保护我们的共有家园”时,应该通过以下思路为学生进行讲解。

结合国情,树立学生环保意识,让学生加深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情况的了解。人口方面,我国人口比例偏向老龄化,人口数量众多,增长率快。而且我国山区农村人口偏多,加之他们的观念陈旧,整体素质偏低,这便为环境保护带来了制约。资源方面,我国目前资源严重缺乏。虽然我国资源丰富广博,但是人均占有率却不高,再加上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匀,一些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比如风能水能等),这便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为我国的日后发展敲响了警钟。环境方面,目前我国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便说明我国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刻不容缓。法制方面,当前虽然我国基于环境问题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是从实施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明显,这便需要相关人员以予严肃关注。

基于以上问题,该如何实施治理呢?在课堂中,要带领学生反观教材,针对教材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分析,从而整理有效的解决对策。比如实施合理有效的保护政策,让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法可依;建立健全土地管理、矿产资源、水土保护等方面的法律,结合法律来实现科学的发展路线;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幅度,提高人均资源占有率,确保经济与资源的和谐发展;及时做好宣传工作,提高人口教育程度,让可持续发展路线的思想深入人心;提高创新能力,实施科教兴国政策,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那么,作为初中生来说,他们又该怎么去做呢?首先,他们可以在自己的认知观念中树立起可持续发展意识;其次,积极开展活动,向公众宣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再次,从自身做起,将环保工作落实到最细处。只有将学生的环保意识充分激发出来,才可以让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时代的洪流中得以落实,实现思想品德教材中“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初衷。

二、反观案例,以现实唤醒学生环保意识

近两年,因为环境保护不当而造成的自然灾害非常的多。就拿北京等地出现的沙尘暴来讲,由于植被的严重破坏,水土资源的严重流失,使得地表风化严重,从而在气流的影响下形成沙尘暴,给城市的空气等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这个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地区的人们受教育水平偏低,他们受传统经济发展思想的影响,不断开垦土地,加上这些地区的法制管理没有落到实处,从而造成了环境的持续破坏。基于这点,不仅要转变这些地区民众的观念意识,同时要更好地树立起他们的法制意识以及责任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讲述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保护环境与科学发展观”时,笔者就结合了上述的实际案例。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让学生结合科学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谈谈该如何治理案例中的问题。针对笔者的提问,学生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虽然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但是由于人口众多,所以资源的相对数量严重不足,如果不合理使用和持续浪费,实现中国梦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解决。第一是自身方面,可以提高对这些地区民众的再教育,让环保意识在他们的脑海中生根发芽;第二是强化法制建设,将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全面贯彻,从而让人们严于律己,自行遵循;第三是结合科学的发展观,开展一些植树造林、还原植被的活动,确保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学生的回答不难发现,实际案例是最具说服力的,它真实反映着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危害。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结合实际案例展开教学,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感受知识和责任,这比照本宣科地教学更具效果。

篇8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的内容突出了“人与生物圈”这一主线。课程标准中的情感价值观目标明确要求:“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是每个生物教师的责任。生物教师要利用生物学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要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各部分相关知识内容中,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

一、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1.生态学有关概念、原理教育

生态环境意识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有关的概念、原理,如对生物有影响的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基本概念及生态平衡的基本原理等。通过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办事,才能调控、改造、优化生态环境,造福于人类和整个生物圈。

2.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生态平衡已受到严重的破坏。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已经显得非常迫切。如介绍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危害,酸雨对农业生产等多方面的有害影响,大海中的赤潮和淡水里的水华, DDT等物质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等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从而增强学生的对环境保护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地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去。

3.自然资源保护意识教育

自然资源是人类非常珍贵的财富,我国地大物博,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我国人均占有量却很少,自然资源也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和我国的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现状,以及森林毁坏、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淡水紧缺等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使学生重视、关心资源问题,积极参与资源保护。

4.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

在生态环境意识教育中,应该强调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的保护,用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主导进行教学,使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能自觉地用可持续发展的新观点、新知识去改变传统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使人与自然协调的发展。

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1.结合教材,在课堂上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课堂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场所,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环境意识教育的主渠道。依据教材内容、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形式。七年级教材第一单元是“生物和生物圈”,专门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涉及许多基本概念和原理,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全面了解生态环境有关知识。生态环境知识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各章节都蕴藏了许多这方面的素材。如关于“水资源”――水是生命的源泉、水对生物的重要性、水资源的短缺、饮用水时刻面临污染、保护水资源等等,渗透到许多章节。教师要充分重视,具体分析研究,使课文的知识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环保意识,达到教育效果。

2.补充教材,适时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当学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时,使学生了解:随着植被的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增加,水的污染日益加重,目前出现了江河水位急速下降、湖泊萎缩导致航运受阻,以及水资源危机。一项权威资料显示: 18世纪人类为土地而战;20世纪的工业社会,人类为能源而战; 21世纪,由于全球化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的破坏,有专家预言,全人类将为水而战。这些事实向学生敲响了警钟,引导学生关心人类生态危机,爱护我们的环境,珍惜每一滴水。

3.通过习题的分析,渗透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生态环境问题在生物练习题中亦有体现。因此,选用适宜的项目,让学生在解答问题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学会在深思熟虑中增强环保意识。例如,学习“生态系统”这一章时,补充下面这道习题: 20世纪50年代,DDT作为一种植物杀虫剂运用于欧亚及美洲大陆,但是后来人们却发现从来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及北极附近的因纽特人体内也有DDT存在。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并谈谈所受的启发。

三、寓“生态意识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有些教学内容必须在课外通过学生参与才能完成。如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等时,需要学生课余的参与,并通过实践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使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由于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结合课外活动开展生态意识教育能联系实际,具有针对性强,学生耳闻目睹,效果更为显著。

篇9

关键词:环保教育;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346-01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自然环境也受现代工业的严重破坏,导致人与自然的失调,生态的不平衡。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在我国,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已越来越受人们的关心与重视。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责无旁贷。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问题,实现环境保护目标,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和社会意义。现就我个人的教学体会,结合化学教材(人教版),谈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保护问题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树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教育观念

化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环保教育的主渠道,而教师是否具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教育观念,是环保教育能否落到实处,取得成效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论、思想,积极探究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化学的结合点,研究环保教育的目标、内容及方法,情境等,从而认识化学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在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绿色化学”的思想、意义及内容。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普及、宣传、研究“绿色化学”的责任。

二、挖掘教材内容,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科书是教师的教学工具,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在教学过程中,立足课本,不断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环境保护的常识及环境保护的前景等内容,有目的地,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1、在单元二《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介绍了空气的组成及成份测定,O2的性质、制备及用途,以及大气污染的来源及防治;在单元六《碳和碳的氧化物》中介绍了碳的单质,CO2的制取,CO2和CO的性质以及CO2过多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单元七《燃料及其利用》中又提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对此,我并不是呆板性知识型传授,而是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合理地设置一系列的疑问。如“现代工业发达,烟窗林立,同时人类又对森林乱砍滥伐,大肆破坏植被,空气中哪些成份会增多”?“为什么在一些城市要禁止机动车入城”?“酸雨是如何形成的”?“什么叫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后果如何”?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课文,依据教材内容,展开讨论,从而初步了解大气污染的一些成因及防治措施,知道环境关系与化学的密切关系,主观上重视环境问题。

2、单元三《自然界中的水》中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以及在课题4中又进一步强调“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而在此后又紧跟着介绍“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教材前面介绍水资源丰富而后面却提出水危机,这是采取强烈的对比手法,说明水资源的珍贵,也强调了我们要爱护水资源。此时,教师可以将知识拓展到日常生活中,适用讨论、质疑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了解水资源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做到节约用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三、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灌输环保意识

人类认识过程都必须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这一规律,没有丰富的感知素材,难以较深入认识事物本质。初中学生认识事物还比较肤浅,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只要很好利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化学问题,就能引起学生兴趣,激活思维。也只有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达到教育目的。

化学老师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经常收集有关环保问题的资讯和素材。如九六年的湛江12级台风,九七年的黄河断流,九八年的长江洪水等,其后果已是触目惊心。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干涸等,早已不再是新闻。特别是2006年湛江市世界优质地质公园――湖光岩水面下降,和2007年湛江市区附近一些海洋出现的赤潮现象更让学生亲历其境,感受污染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环境问题谁都无法逃避。也密切了生活与课本知识的联系。

四、在化学实验中潜移默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更具有直观性。国家环保总局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将各类实验室纳入环保监管范围。因此,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测定本地雨水的PH值,用SO2形成硫酸等。另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的进行环保教育。通过课堂演示的示范作用,和学生实验中的严格要求,使学生在认识行动上潜移默化,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环保习惯,并且学会处理环保问题的技能和思维判断能力。

五、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真知

篇10

一、教师要有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思想支配行动”,作为化学教师而言,首先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意识到化学教学对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这样,咱们才能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化学实验,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它们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境教育就更生动、更具体、更直接、更有教育意义。如药品取用为什么要按规定用量,没说明用量则取少量,固体药品盖满试管底部,液体药品则取1-2ml,这样既节约药品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再如对用剩药品的处理:为什么不能放回原瓶,不能抛弃,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容器里,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防止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危险;硫磺在空气中的燃烧需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制气体的装置为什么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为什么要对尾气进行处理;以及闻气体的方法;化学试剂的贮存和使用等等。化学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环境教育的重要时机,教师必需运用好这环节,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新课标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例如,在讲“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单元时,可以给学生讲解空气的污染与治理,沙尘瀑的产生与防治,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讲解如何避免SO2、CO的中毒以及SO2、CO中毒后如何处理;还可以给学生讲解臭氧的作用以及出现臭氧空洞的严重后果等。在讲解“自然界的水”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贯穿其中,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的尖锐;这样能很好的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之体会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讲解“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可以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解“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时给学生讲解酸雨的形成、空气的污染、温室效应,以及为何要寻找和开发新能源等。在讲解“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教育学生为什么要合理开采和利用资源以及废旧电池为何要回收等;在讲解“有机合成材料”时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白色污染”以及如何解决“白色污染”,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保护环境的主人。新晨

作为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书本知识,结合身边实际把环境教育穿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以及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具有一定的能力,因此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如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争取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受到教育,从而提高环境保护的认识。还可以利用寒署假、节日等空余时间让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的方式对自己生活的地方进行环境调查,看一看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造成这些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首要污染物是什么?有什么严重后果?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加以解决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在化学试题中渗透环境教育

篇11

一、教师要有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

“思想支配行动”,作为化学教师而言,首先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意识到化学教学对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这样,咱们才能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化学实验,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它们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境教育就更生动、更具体、更直接、更有教育意义。如药品取用为什么要按规定用量,没说明用量则取少量,固体药品盖满试管底部,液体药品则取1-2ml,这样既节约药品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再如对用剩药品的处理:为什么不能放回原瓶,不能抛弃,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容器里,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防止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危险;硫磺在空气中的燃烧需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制气体的装置为什么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为什么要对尾气进行处理;以及闻气体的方法;化学试剂的贮存和使用等等。化学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环境教育的重要时机,教师必需运用好这环节,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新课标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例如,在讲“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单元时,可以给学生讲解空气的污染与治理,沙尘瀑的产生与防治,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讲解如何避免SO2、CO的中毒以及SO2、CO中毒后如何处理;还可以给学生讲解臭氧的作用以及出现臭氧空洞的严重后果等。在讲解“自然界的水”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贯穿其中,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的尖锐;这样能很好的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之体会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讲解“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可以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解“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时给学生讲解酸雨的形成、空气的污染、温室效应,以及为何要寻找和开发新能源等。在讲解“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教育学生为什么要合理开采和利用资源以及废旧电池为何要回收等;在讲解“有机合成材料”时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白色污染”以及如何解决“白色污染”,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保护环境的主人。

作为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书本知识,结合身边实际把环境教育穿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以及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具有一定的能力,因此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如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争取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受到教育,从而提高环境保护的认识。还可以利用寒署假、节日等空余时间让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的方式对自己生活的地方进行环境调查,看一看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造成这些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首要污染物是什么?有什么严重后果?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加以解决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在化学试题中渗透环境教育

篇12

关键词 化学 教学 环保 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到重大的破坏。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是当今世界三大污染。防止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已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是每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教育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在化学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物造成的,很多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化学的方法。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不少化学污染物,而中学化学课堂是一个很好、很直接的环保教育基地。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事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然后再结合课本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防止的措施。例如:1、初中教材讲到空气的组成时让学生了解本市的空气质量日报,使学生初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再“纯净”,已受到可吸入颗粒、有毒气体等的污染,再介绍这些污染物大多是化学物质 ,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学习到,这对环保教育做了铺垫。 2、初中教材在介绍 CO 的毒性时,向学生介绍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罐泄漏,造成25000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自然过渡讲解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中毒原因是它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3、在教学《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教师要关注课文前面介绍水资源如何丰富,后面提出水危机的用意何在,然后设计一些思考问题,如“面对水危机,我们能做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哪些做法会造成水污染以及水资源浪费呢?”等,从而将课本知识扩展到日常生活,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明确课文内涵,从中加强环保意识,自觉节约用水。在化学教育中,我们一方面要结合化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化学成果的不恰当应用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帮助学生树立化学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我们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科学为保护环境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化学实验与化学知识的结合,而没有注意环保知识的教育。要利用化学实验研讨实际生产中的三废防治,配合环境教育的实验,多以环境样品为分析对象,如测定大气成分、测定雨水的ph、检测水中某些离子、净化水的实验等。例如,取雨水检测ph,如果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其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属于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会区域性或随风漂移形成对土壤肥力、森林、水生动物和建筑物等大范围危害。通过雨水ph的测定,联系其危害性,以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敏感认识。在实验教学中,要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实验进行改进。例如,对有些有毒气体(SO2、CO等)放出的实验,应采取一定措施,用碱溶液吸收或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实验后,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仍,应倒入废液缸中或指定地点,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残留固体可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留物还可以用于钾的焰色反应,或用于花、草的化肥,使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

三、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向学生传输环保知识

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环境题材,教师应及时搜集与化学和环境有关的资料,结合到日常教学中。例如,学生以“室内装修与家庭环保为专题调查报告”。学生自编小组,分别询问市场材料的性质,到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获取家庭环境污染知识。如地面装修选用大理石会增加氡污染,墙面漆的使用会挥发出甲醛、三氯甲烷等影响身体健康的有机物。通过调查学生还提出了许多减少污染方法:如尽量少用中国传统的爆炒做菜方式,做菜过程始终开动抽油烟机 ,减少燃烧过程产生的CO2、CO、NO2等有害物质在空气的含量;室内禁止吸烟;注意家电的电磁波污染等;为什么要用无铅汽油;为什么要禁用含磷洗衣粉。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自觉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在课外活动中,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篇13

一、阅读题多以有关环境的文章为载体

试卷的短文阅读部分,特别是说明文,不少是围绕环境问题的,如介绍“绿色污染”――《水葫芦之灾》(南京卷)和《不容忽视的光污染》(南通卷),如关于生物入侵综合治理的文章――《连她的天敌一起爱》(淮安卷),如关于气候变暖导致喜马拉雅山冰川消融的介绍(南通海门卷),如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风力发电的开发利用(扬州卷),如介绍资源短缺带来的新思考――《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镇江卷)等。也有涉及由人文环境所带来的理性思考的散文随笔――《被女性化的苏州人》(苏州卷)和《城市的灵魂》(连云港卷)。这类文章无一例外地把读者的目光导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唤起人们的生存危机意识、环保意识。

二、注重环保情感的体验

此类短文阅读后面设置的题型,除了考查有关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更注重语文与其它学科及生活知识的整合,注重学生平时的环保情感体验,考查学生的信息搜集、整合、分析处理能力。例如淮安卷中《连她的天敌一起爱》阅读分析中设计了这样的一道5分题――作者在文章最后指出:一个地方“迎娶”一种外来生物,就必须考虑连同她的天敌一起接受,这个原理可能同样适合我们人类的生活。你赞同作者这一观点吗?请你结合所了解的知识和生活体验,用具体事例阐述一下理由。再如镇江卷《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短文分析最后一题――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如果考生平时能关注环保,积极参与校内外环保活动,对环境问题有感性的认识,有较为深刻的思考,这类题对他们就没有多大的难度。

三、设计新颖的环保探究题

有不少阅读题,从阅读材料延伸到现实生活,要求考生就文章与另外的相关材料进行探究,引起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例如南京卷《水葫芦之灾》短文分析探究题如下:“绿色污染”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性的难题。请结合文章内容与下列资料,说说你对“绿色污染”的理解。

资料一:上世纪20年代,来自美洲的仙人掌盘踞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24万平方千米的大地,与农作物、牧草争地,致使畜牧业的发展严重受挫。

资料二:来自亚洲的葛藤,上世纪70年代一度占领了美国南部280万公顷的土地,挤占了公路,给农业、交通业造成巨大损失。

再如徐州卷中要求围绕“人与自然”这一话题对提供的一组材料作一番探究,归纳出几个观点。这类题型所考查的能力,功夫常在卷外,仅仅靠反复研读卷上短文是不够的,它考查了学生平时查阅搜集、处理整合相关资料的能力,平时没有实践基础,缺乏探究品质,是很难回答到位的。

四、环保综合实践活动直接作为考试的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近年来,一些试卷直接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情境,考查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例如泰州卷设环保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在“保护野生动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少同学发现,我们地区捕食青蛙的现象较为严重。请以“保护青蛙”为内容拟一条公益广告词。再如南通海门卷――假如你是2005年珠峰地区综合性科学考察队的一名队员,科考回来后,针对喜马拉雅山冰川消融现象,你打算向世人提出哪些忠告。

篇14

环境;国家;社会;个人

总所周知,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速增长除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经济发展部署合理以外,一个不得不提到的方面就是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正是这样一种经济发展理念,导致了我国环境问题目前十分严重。不经如此,社会集团、个人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不断地破换社会环境。保护社会环境,为将来有一个良好的家园就成为所有人民的共同利益,那么应当如何来保护环境呢?

1.国家层面

A.完善法律

众所周知,法律的核心价值在于规范和保护公民权利和利益的,作为人们利益表达的基本载体,对于社会各个方面的规范是有强制力的。拥有良好的环境作为人们的基本愿望,保护好环境使人们的基本利益诉求。因而,国家首先就要重视从法律层面上对环境的保护,完善国家有关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

完善国家的根本法律――宪法。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法律,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相关的明确的规定,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宪法的很多条文也不再适应现实社会不断变化的现状。因而,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完善宪法对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

完善环境保护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我国法律体系复杂,针对环境保护。不同的法律都有不同的规范,专门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和其它法律规范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实施保护,然而,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时候,往往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钻法律的漏洞,使得法律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规约人们的行为。这就为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提供了机会,因而,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对于保护环境将取到根本性的作用。

B.规范政府行为

政府作为实现法律规范的主要载体,其行为对环境保护效果的良好实现有极大意义。政府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权力划分不清的的现象,即由于根据不同的法律规范,不同的部门对同一个环境问题都有权限进行管理,然而,事实上在管理的过程中,不同的部门会依据不同的法律形成重复管理或者是大家都以为其他部门会管理的现状。当然,这是从政府的积极行政作为出发来讲的。事实上,政府针对环境管理也有不作为的现象存在,因为有些时候政府在解决其他重要问题时候由于资源和其它方面的短缺,无法进行有效管,那么,就会出现不作为的现象。

C.树立环保意识

国家要为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一种良好的环保意识。我们知道,国家对于价值观念的塑造对广大人民有着深刻的影响。众所周知,云南的丽江古城环境优美,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在这样一个人来人往的古城内,古城的环境保护做的很好,这主要与当地居民的信仰有关。古城内的很多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他们把一切的自然之物都看成是有神灵的感应,民众是不能随意破坏自然的。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信仰,所以他们的古城才能优美。当然,人类现在已经进入2l世纪,再想拥有那样的信仰已经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现实,但是我们不能没有自己精神上的追求,精神上一旦没有追求使整个社会没有神圣的力量资源。因为精神上无追求,使整个社会在某些方面缺乏内在的道德律,它必然给社会道德带来阻碍。所以我们要树立节约、理性、务实的环保新风尚,并且把它当作一种信仰,永不改变,切实保护好我们人类所生活的环境。这就值得政府做相关的工作,实现有效的社会动员,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2.社会层面

A.企业要重视环保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这30多年经济飞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水平达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同时也造成了我们的国民对金钱的过度崇拜,人与人之间的生活过度的攀比,你买一套房,我就要买两套,你有一张跑车,我就买两张等等。这种现象也可以说成就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极大的浪费,违背了节约的精神,同时也极大的消耗和破坏了我们所生存的环境。而事实上,这样的意识主要存在于企业里面,企业本身,老板,员工等等。正是在这样一种理念的作用下,人们才不管环境而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利益。所以说,企业要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B.社会团体要发挥积极作用

当然,社会团体也要积极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尤其是相关的环保组织,他们要承担起自己的使命,为促进人们提高环保意识,督促企业、政府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社会的良好发展作出努力,帮助人们创建一个美好的环境家园。

3.个人层面

A.个人要积极保护环境

个人保护环境,从本质上来说是自身的利益表和利益诉求,因此,为了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为子孙造就一个美好的未来环境,人们应大到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人们保护环境也是人本的基本义务,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人民应当保护环境。因而,人们保护环境不仅仅是在表达利益而且也是在履行任务,但不论怎样,我们都应当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有所表现。

B.实现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