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保护环境的解决方法范文

保护环境的解决方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保护环境的解决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用地;规划

1对地势平坦的园林场地设计

地势平坦是众多地形中,分布最广,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地形,在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形式。作为城市中最常见的地形,在建设时,也是遇到问题最多的,需要对规划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法。这种园林的形式都有着相同的地方:就是我们在进行园林规划的时候,对现有的园林景观以及整个城市内部的地形和地势进行了调整,而且会对整个城市内部的景观和地位进行了控制和管理。那么我们在建设的时候,由于平坦地形的独特位置,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去进行建设的。当然,为了营造出美好的画面,大多数的设计人员会在这些地方设计一些明显的建筑物,给予这个地方一个独特的特点,也就是在这些点进行一些地标的建设。在进行平坦地形规划的时候,有许多的问题是需要注意的,设计人员需要不断的提升我们的设计规划能力以及一些标准的建设标准。那么就平坦的地形规划人员在进行建设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两点:第一,就是处理好设计的景观和已经存在的建筑物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对当地有特别明显的建筑物,我们需要进行缩小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小范围内的减小参照物的用地,依次减少景观用地。

在我国的某个园林景观中,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这个园林景观在设计之初就是以这个地方的一个纪念碑为参照物,整个园林中就是突出这个纪念碑,那么在进行其他景观的设计的时候就对周边的景观和建筑物进行了缩小,以此来突出纪念碑的高大,这样的设计结果不仅减少这整个景观建设的造价,更减少了建设用地的面积。第二,我们需要对园林景观中的景观和环境进行处理,换句话说,我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不能只是兼顾建筑的美感而忽略了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更有甚者为了满足设计的美感,而忽略的环境的保护。那么举一个成功的例子,就2010年上海世博会来说,在进行馆区建设的时候,都遵循了这种原则,做到了既美观有能够保护环境的原则。在众多馆园中,以贵州馆为例,这个馆在进行建设的时候,以贵州当地的景观为设计依据。并对建设地方的环境进行了科学的处理,做到了景观的优美和保护环境的效果。平地景观的建设时候需要按照以下的几点进行规划和设计:①对于不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的土地,我们在进行建设的时候,需要以当地的一些设计理念,对这些土地加以利用,更好的实现每一寸土地的价值。②我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做好景观的美观和保护环境结合在一起。③我们可以通过运用科学的手段,做到既能够减少建设用地,又能够减少建设的造价。

2傍水园林的园林场地设计

自古以来,我国的园林建设中,以“水”为主体的景观数不胜数,傍水园林在我国的园林体系中占据主要的位置。水的利用是我国的景观中存在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它能够对周边的环境起到烘托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的水景观中,由于水系统的利用不合理,我们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不能够对景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我国的景观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对帮谁景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傍水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两种:第一,我们设计的景观中存在着较多的建筑物,由于建筑物过多,那么我们设计的景观起到的美观作用较少。第二,就是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合理,由水系统组成的景观比较复杂,不便于我们进行管理,而且就会使我们设计的景观没有主题,但人们在欣赏的时候,不能够体会到景观的主题。解决方法,①我们需要对结合当地的建筑物加以分析,做到不能因为建筑物过于高大而影响了景观美化的作用,其次就是需要我们需要对当地的环境进行集中管理,做到建筑物与景观相辅相成,起到互相发展的作用。②我们需要编制水资源利用的标准,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尽可能的是我们设计的水景观的作用扩大化。还有就是对旧有的水景观进行整顿和规划,并对不合理的景观记性整改。③由于当地的建筑物比较巨大,我们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不能够对既有的建筑物进行改造,所以我们可以运用上述的方法进行改造,换句话说就是缩小参照物。

3山体园林的场地设计

3.1遇到的问题

山区景观的规划一直是,我们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难题,我们对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①对山区的空间运用不合理,由于我国的地理差异较大,山区在我国的地形中也占据这主要的地位,对山区空间的利用,也是我们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掌握的方法之一。②就是对山区景观的植被的安排,换句话说就是对山区的植被进行栽植,不科学合理。所以营造出的氛围以及视觉效果不够明显。

3.2常用方法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们结合科学的手法进行了科学的管理和规划。对于空间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新型的软件进行设计,这样就能够是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想问题想的够全面,我们还可以结合新型,而且能够是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管理和解决,使我们的设计的结果变得更加合理,还有我们可以积极的学习西方先进国家的设计方法,是我们的设计结果越来越接近现代化。还有就是我们需要对已经建设过的山区景观进行整顿,使旧的景观和新的景观结合在一起,使整个景观的安排变得合理。我们需要处理好景观的美化作用,我们要使整个设计的结果符合设计的原意,更好的发挥景观的作用。使整个景观达到视觉与听觉的合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结合“因地制宜”的设计和管理原则进行土地的规划和管理,同时确保设计原则符合国家的建设与规划。另外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做到景观的美化。

参考文献:

[1]于冰沁.寻踪—生态主义思想在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产生、发展与实践[D].北京林业大学,2012.

[2]刘家琳.基于雨洪管理的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3]郭湧.北京市周边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2.

[4]陈崇贤.河口城市海岸灾害适应性风景园林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篇2

由于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就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了解工作,所以在课堂上讨论时就能畅所欲言,列举出我们周围的许多污染源。通过亲自调查,他们更清楚了当前环境的不尽如意,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针对他们了解的情况,他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热烈讨论当前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保护环境的措施,更加意识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紧迫性,学生在相互讨论中不知不觉中就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了起来。

1、本节课所涉及的问题实际上是英语课与生物课中“环保”章节的有机结合。我让学生通过调查列举生活中的污染源,每组学生都讲出了很多的污染源―汽车尾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等。这实际上让学生复习了生物课中的“大气与健康”、“水与健康”等知识。不知不觉将英语课与生物课整合起来。

2、我让学生针对污染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些污染问题,巧妙地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参政议政意识。同学们纷纷以主人翁的身份,针对污染问题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法。解决水污染问题,他们先用劝说的办法,当此法不通时,再借助新闻媒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的力量,最后,再以书信的形式告知政府;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他们号召人们骑自行车车或步行上班,也可每周少开一天车。当有的小组提醒他们,若家离工作单位很远,不能骑车上班时,该怎么办?他们马上想到了公交车。他们要求政府增加公交车辆;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他们号召人们自带购物袋,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政策禁止使用方便袋,并且小组同学达成协议,周末到公共场所做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3、接着,我因势利导,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是否做过有损于环保的事情?”这其实把问题提高到了政治的高度,又是英语课与政治课的有机整合。通过上一环节对污染问题的讨论,同学们热情更加高涨,更加意识到环保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进而影响身边的人。在和谐、民主、激烈的气氛中,同学们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纷纷讲述了自己以前的不文明表现。这个说以前乱扔废旧电池,那个说以前乱丢塑料袋等等。我又问:“你们以后还会做有损环保的事情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No。”自然恰当的德育渗透,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使教学活动达到了。

篇3

【关键词】化学教育;环境保护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新技术应用到社会工业特别是化工行业之中,引发了越来越的环境污染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活。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制定了多项方针政策旨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化学是引起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就必须在化学教育中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知识宣传教育。因此如何在学校化学教育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就成为了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根据教材内容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是环保教育的第一步骤。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适当的加入环境保护相关的科学知识,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目前的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可以和环境保护相联系,例如教师在讲解臭氧的性质时,就要利用好它的相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介绍它的产生和消耗条件原理、以及在阻隔紫外线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到臭氧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而后教师再讲解目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臭氧破坏的基本原理、防护手段及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形成与日常生活形成联系,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再如在学习醛类物质性质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生动形象的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资料,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醛类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有效的让学生了解醛类物质污染环境的对人体的严重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2.开展课外活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觉地挖掘环境保护知识,自动的学习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因此教师可以指定若干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课题,让学生分组协作完成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让调查学校附近河水、海水或者自来水的水质情况,让学生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分析相关质量参数;然后再引导学生查阅图书或者网络资料,学会分析水质情况,评价当地水质受污染状况;最后让学生上交总结报告。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了解到大量环境保护信息,对环境污染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发的学习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爱护资源。

3.利用化学习题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在习题中加入环保知识是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一个十分有效地方法。学生每天都要通过习题练习巩固化学知识,强化记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设置化学习题时应该注意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知识习题的练习,而这些习题中通常有大量环保相关介绍知识,能够有效的扩大学生对环境污染方面的认识,学会大量保护环境的手段和措施。例如计算含烃类物质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的习题,可以介绍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超标引发的全球温度上升情况,提出相应的一些解决方法如植树造林、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等。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化学知识保护环境。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节约化学药品,培养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需要用到各种化学试剂药品,其中有不少药品含有毒性或者价格昂贵,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节约使用化学药品,尽量使用最少的试剂药品做出最佳的实验效果,防止浪费化学药品资源、减少产生的废弃物,将污染环境降到最低,同时还可以避免有毒药品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例如在钠在水中反应的实验中,由于钠是比较贵的金属,而且如果取量过多还容易剧烈反应而烫伤人,因此必须较少用量。再如浓硝酸、浓盐酸等经常在实验中用到的试剂,极易挥发污染环境,刺激人体呼吸道,所以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节约化学药品的意识。

2.引导废品回收处理,培养学生环境保护能力

化学工业中废气、废液、有毒化学品等的排放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未经处理的化学品能够污染水源、土壤、大气等等,极有可能伤害人体、引发各种疾病,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环境都因工业废弃物的随意排放受到严重污染。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对学生进行废弃物处理教育,教会学生正确处理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防止污染破坏环境。例如在实验室设置废液回收罐,收集废弃试剂集中处理;有毒化学品不能随意排放,必须要回收处理。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自觉保护环境。

三、总结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其环境保护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发展进步。因此,化学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之中,营造和谐环境。

参考文献:

[1] 严转芳.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探索.内江科技,2009(09)

[2] 陈卫国.化学教学应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08)

[3] 王敏.初中化学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03)

[4] 汪从清.化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5)

[5] 尼玛次仁.加强环境化学教育的几点认识.科技,2007(04)

[6] 蒋春霞.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育中.广西轻工业,2009(02)

[7] 张莉.化学教育中的环保问题初探.科教文汇(下旬刊),2006(05)

篇4

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时期,中学生物课又与环境知识紧密相连。因此,生物课教学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中学生环保意识的重任。

一、立足教材,挖掘环保内容,将环保意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生物学教材中蕴含了许多环境教育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结合教材中介绍或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境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如:在讲“青蛙”一节时,通过介绍青蛙惊人的捕食能力,使学生自觉做到不捕杀、不食用青蛙,并与捕食青蛙的行为作斗争,组织学生将课堂的实验用蛙放回大自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爱心。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近几年来的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恐慌和生理病痛,从而使学生更加认识到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对周围环境问题的关心和重视

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了解现今的环境状况,以及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这样有利于他们将环境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向学生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向学生讲述,生物的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实现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例如,50年代以来,我国的野马、高鼻羚羊,白臀叶猴等十几种珍稀鸟兽已经绝迹或基本绝迹,据推测,在未来的40年内,亚洲象、华南虎、东北虎等十多种珍稀动物将在中国消失。科学家们估计,地球上现在每天都有一个物种绝灭,如果不加以保护,物种的消失速度还继续加快,生物资源极待保护,能源危机迫在眉睫。以这种危机感来激发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热情。

2.展现当今环境污染和破坏情况,激起学生产生环保意识。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与环境不可分离,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环境遭受到污染和破坏,必定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利用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事例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容易激发学生产生环保意识。

三、组织各项课外活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根据生物教学实际情况,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课堂教学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到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又能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每节生物课课前由学生收集一条环保信息,朗读给班级同学听,并形成制度。由于近几年媒体都注重宣传环保,实际收集并不难。关键是学生没有主动意识去获取,这样做使其自觉留意环保知识,培养环保忧患意识,通过课代表整理后形成宝贵的资料,对教师而言同样是有价值的。

2.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环境科学知识的讲座、故事会或利用电教手段增补环保知识。以课外阅读为基础,增加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现在中学生的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

3.实地考察居住环境,亲自体会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如开展生活垃圾污染现状调查、农贸市场塑料袋使用及危害、森林公园植被群落结构调查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校园环境、工矿企业、河流、湖泊的污染情况,并就如何防止污染发表自己的见解。

4.倡仪人人都来保护环境。配合“地球日”“环境日”“节水周”“爱鸟周”“植树周”等纪念日进行宣传,倡导保护环境。

5.组织系列专题讨论会。让学生自己准备台词或讲稿,如“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一人类唯一的家园”“中国城市的环境状况”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教育自己,提高环保意识。

篇5

一、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水、大气、噪声的环境污染在我国十分严重,不但影响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破坏生态平衡,使国民经济受到巨大损失,同时也威胁到人民的身心健康,危及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指出: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化学和环保教育密切相关,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有密切联系。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必要性。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优势,重视环保教育,使学生对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有一个正确认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化学教学对环保教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1.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我们应当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本文由收集整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2.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像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如多余的cl2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做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hno3,稀hno3时,铜片改用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时),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也减少了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性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3.结合环保专题讲座和录像进行环保教育。

利用黑板报、宣传栏、书刊报纸、科普读物等,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如废旧电池、塑料、酸雨、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仅我国一年农业受酸雨的影响损失可高达15亿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邀请环保方面的专业人员开展专题讲座,介绍我国近几年来在环保工作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开阔眼界,增强环保意识。

4.结合生产和日常生活等化学实践进行环保教育。

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自来水厂、钢铁厂、水泥厂等,进行工业废水的排污、处理的情况调查;深入郊区、农村,参观农药厂,调查农作物、蔬菜、水果等化肥、农药施用情况。通过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明白环境污染就在我们身边,认识到防止环境污染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同时要求学生从目前的存在问题、形成原因、解决方法等方面写出调查分析报告,让学生把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用到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环保意识,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地环保部门的指导下检测、分析空气质量,了解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所带来的影响,以及空气质量预报的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树立环保观念,规范自己的环保行为。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因为含磷的洗涤废水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形成赤潮;最好少使用塑料袋或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不随便丢弃废旧的碱性电池,等等。另外可通过“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活动,在浓厚的环保气氛中体会植树造林、加强环保意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化学教师的环保意识。

建设一支懂环保知识、热心环保教育的化学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学习环境科学知识、参加环境化学的学习班等进行充电,并和校外兼职的科技辅导员密切结合,使校内、外化学课堂教学、化学实践活动联动,使环保教育活动开展得深入持久、丰富多彩。

人民环境意识和国家环保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学教师要把环保教育作为自己的职责,尽一切努力把环保教育落实到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环保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