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范文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篇1

【关键词】石油企业;高职院校;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十报告中首次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表明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总体要求,也为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石油高职院校学生是未来石油企业建设的主力军,应该站在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发展的高度,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观念,成为对人类社会生存环境有强烈忧患意识的环境保护志愿者。

一、石油企业与环境保护

过去的100多年,在开采运输中,石油和其他污染物质,随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出来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环保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各大石油公司越来越重视关系企业兴衰的环境保护问题。

中国石油企业在石油开采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很好工作,在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部制定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同时,一直在持续完善安全环保制度,努力创造安全的经营生产环境。一系列以安全环保为核心的方案与措施相继出台,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HSE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规定》等等。

中国石油企业把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任务。中国石油集团对于安全环保理念不断强调,已深入下属各级单位。年产千万吨原油的辽河油田在国内率先实施油井绿色作业,实现了“油不落地”的环保目标,既预防了地面环境污染,又改善了作业工人劳动条件。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中国石油主打绿色石油牌,正在以实际行动回答党的十给能源企业拟制的时代考题。

二、石油高职学生与环境保护意识

1.石油高职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现状

石油高职在为石油企业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很强动手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也担负责着石油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任。环境保护意识是高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全面提升的内在要求,也是为石油企业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客观要求。

石油高职学生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常识,但大部分人的认识仅停留在环境卫生、校园美化等方面。对环境与人口资源的关系、环境与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了解甚少,进而对于石油高职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对自己和社会的重要影响不甚了解。因此,在高职学生中开展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石油高职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躬身亲行,面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要敢于维权,纠正过失,引以为戒,更要积极进行环境保护,用良好的姿态参与到工作生活中的环境保护。

2.加强石油高职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途径

第一、从日常生活做起,牢记节能环保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当前倡导的一种科学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要从日常生活做起,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在石油高职学生中通过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节约一粒米、一分钱活动,杜绝长流水,随手关灯,节约粮食,回收废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实施各种节能减排措施。

第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代”。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教育,通过环保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把环境意识教育提高到德育的高度,利用两课阵地,对高职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辽河油田在施工过程中,为避免噪声扰民,在每个井场都设立了隔音墙;在钻机选取上,以顶驱电动型为主,代替原来噪声较大的柴油电机;过去以喊话、鸣笛为主的生产指挥方式,变成了使用令旗;常年为附近居民发放印有风险提示和举报电话的台历、水杯,居民无论谁发现隐患,或是举报不环保行为,只要情况属实都会得到奖励。所有这些都使石油高职学生认识到必须提高思想觉悟,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用绿色行动谱写石油工业发展与生态进步的和谐交响曲。

第三、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实习实训是提高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石油高职学生无论是校内实习还是校外顶岗实习,都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在工作。学生在采油取样中,要小心翼翼,不能一滴油滴漏;在修井时,地上要铺上厚塑料布,防止油污渗进泥土,所要工序要在严格监控下实施绿色作业。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养成了重视环保、关注环保的良好习惯。深刻认识到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不但是党、国家和人民赋予中国石油的神圣使命,而且是中国石油员工建设忠诚、放心、受尊重的中石油和建成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执着追求。

第四、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在辽河油田矿区调查中,学生解了到辽河油田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绿色大油田”的发展目标,形成了具有辽河油田特色的环保模式。辽河油田是全国最大的稠油和超稠油开发基地,每天都要产生一定数量的稠油污水。如今采用稠油污水循环利用技术,稠油污水经过处理后,重新回用锅炉后,变成开采稠油的蒸汽注入地下,每年可节约清水3000万立方米,节省原油15万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由于辽河油田注重环境保护,国内率先实现全绿色作业,30多年前位列世界第三的辽河三角洲芦苇荡,现在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芦苇荡;在辽河油田海南8块采油作业区,成千上万棵赤碱蓬到了秋季就构成了盘锦享誉海内外的“红海滩”,吸引了世界各地游人前来观赏。

石油高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使高职学生的的环境保护意识扎根于思想深处,才能使他们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注重环境保护,为中国石油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姚从容,陈魁.环境意识与第三部门[J].理论与现代化,2005(3):20-23.

[2]陈真.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J].龙岩学院学报,2007(4):114-117.

[3]中国石油绿色发展有决心见行动.石油商报,2012年10月15日

篇2

 

1农业环境污染的原因

 

农业环境污染的类型主要有:土地资源污染、水资源污染以及、空气资源的污染。

 

1.1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大发展,养殖户对粪便基本没有任何处理,基本都是直接排放,污染面比较大,但治理比较困难,农业中的化肥、农药、粪便等都对农村的水资源产生一定污染,有的地区污染度已经解决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染源的指标,这是我国政府必须重视的问题,要对粪便等问题进行一定优化,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1.2 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我国大约有80%的秸秆没有进行有效的利用,很多都在露天地里进行燃烧,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此外土地秸秆长期进行燃烧处理,会使土地缺少氮元素,对粮食增产有一定影响。各级政府都提出了秸秆有效利用的管理办法,但现有的技术、资金等一系列问题,使大部分秸秆没有有效的利用,对农业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1.3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速农村环境污染。目前我国城市污染转向农村的主要有三类: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和旅游污染。随着我国对城市环保监管力度的增强,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的许多污染企业无法在城市中生存,大多数企业逐步转移到郊区或者农村,造成严重的工业污染,加上城市绿化环保工作的加强,城市垃圾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大片郊区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料的存放地。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发展,把一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引进,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地方经济,但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有的地方土地污染特别严重,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2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建议

 

2.1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对农村土地起到保护作用。现在各级政府都提倡退耕还林,增加林地的面积,对我国土地起到一定保护,能防范风沙等对土地的入侵。对树木要有计划地开采,对乱伐乱砍单位和个人严惩不贷,对土地起到保护作用。畜禽产生的粪便、农药使用、秸秆的应用合理的处理,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减少面源污染与解决农村地区能源相统一,推广以沼气工程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农业生产方面要减轻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依赖,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推广机械粉碎翻压还田技术、留高茬还田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等生态技术,改善土壤结构,维持微量元素的动态平衡,增强土壤肥力,从而逐步减少秸秆的粉碎和胡乱堆弃,尽可能的发展绿色农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农户环境保护意识。在我国农村,农民对环境保护没有概念,比如畜禽粪便的排放,几代人都是这样做的,也没有感觉到那不好,基本没有环境保护意识。这几年国家注重了农业环境的保护措施,其宣传力度不大,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宣传,让农民有环境保护意识,这对改善农业环境有现实意义。

 

2.3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污染监管机制。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强监测质量,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对于农业生产集中地区、重要饮用水源地区等重点保护地带要加强监察力度,制定限制性生产技术标准,加大对这些地带的农业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规范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完善其生产安全标准、生产环境质量监测、污染物排放监测,努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

 

3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

 

3.1全面掌握污染情况。长期以来,“底数不清”制约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制定和农村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对策,结果只能是“影响工作”。规划、措施是以掌握农村各类污染源的行业、数量及其分布地域为基础,以了解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去向为依据,以农村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膜污染和施用农药、化肥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程度为参照。要想早发现、早防治、早见效,必须随时掌握农业环境污染第一手材料,真正全面摸清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的家底,才能有“防”有“治”,防治兼备,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使农业环境污染少发生、早治理并且成本降到最低。

 

3.2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国家一方面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畜禽业,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还要加大对畜禽业产生的粪便进行科学有效性的处理,建立生态大规模养殖基地,提高粪便的利用率,进行生态养殖,提高养殖户的能力,科学地进行养殖,对农业环境起到保护措施。

 

3.3采用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经验首先要对污染的源头进行治理,污染土地和水源的主要是农业、化肥和农副产品排污造成的,对于大规模的农药和化肥进行疏导,走生态农业道路,全面的有效的推广无公害综合防治的新技术,对农药、化肥的制剂进行全面的升级,让专用型肥、复混型肥、生物型肥等新型肥料运用到实际农业生产中,农药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购买高效新型的防虫农药,对于污染水资源的污水直接排放,垃圾随意堆放的行为要坚决禁止,在处罚这种行为的同时,建设污水回收管道沟渠,将污物汇集在一起,进行集中的污水处理。最后,对于垃圾和农作物副产品的焚烧上,也应当进行集中管理,进行垃圾回收和分类,是一个可行的方式,将可降解与不可降解回收或再利用,对于需要焚烧处理的可以回收用作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

 

结束语

 

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减少农业污染、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我们加强对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更好地造福于社会和人民。

篇3

【论文关键词】中学地理;环境地理;教学

教师教育的信念有两条:一个是教育追求有效,让教师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大的收获。另一个是教育就是激发,用榜样和实例激励,用问题和交流启发。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活动的开展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地理活动的开展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从课程目标上看,不是单纯从地理知识着眼,而是从学生的素质发展着眼,着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发展。这个过程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主实践,获得地理活动的一些体验,最终在地理活动中获得发展。 

1. 环境“资源有主、资源有价”内容的选择和配置

有关资源的内容也是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学资源观(包括资源伦理观)的重要载体。当前中学地理课程中“资源”内容的选择主要集中在:资源的分布与特点、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问题三大方面。这三大方面均是资源伦理教育的切入点,但切入的角度主要是“资源有限”这一维度,对“资源有价”和“资源有主”内容的关照力度明显不够,这对于完整资源伦理观念的培养是不利的。为了达成中学地理课程的预设目标——树立科学的资源观,有必要将体现“资源有主”、“资源有价”观念的内容纳入到现行的中学地理课程中,使学生在明确资源有限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认识到:自然资源是有主的,即它属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不能随意占有和使用;自然资源是有价的,应有偿使用。

从对人教版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内容分析看,对于自然价值内容的体现,其着力点还是在自然的经济价值(或资源价值)上,虽然在自然的生态价值上有所体现,但力度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在自然的内在价值、自然价值多样性方面更是如此,这样的内容选择和配置必然影响学生正确自然价值观的形成。自然权利方面的内容就更显不足,亟待充实与完善。基于此,中学地理课程内容应适当增加有关体现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自然除具有供人类使用的工具价值外,还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自然除具有经济价值外,还具有其它多方面的价值;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态都具有生存的权利,人类应尊重其它生命形态的生存权利。其中,有关自然权利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求中学地理课程在相关内容的素材选取上力求生活化、具体化,使学生能从中自然领会到其蕴涵的道理。

2. 注重讨论,培养学生地理批判性思维能力

地理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冷静地考虑地理问题,能有主见地分析评价地理事物,不迷信“权威”意见,不因受暗示而发生对自己原有正确判断的动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对这一地理思维品质的培养,殊不知,当今科技发达的社会里,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品质的人,才能在众多前人理论中寻找出突破口,从而脱颖而出。如在初一地理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过去评价我国基本地理国情特点的一词“地大物博”进行讨论。我国确实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从人均考虑,联系我国的现实状况就会发现,巨大的人口包袱已使得我们的“物”再也显不出“丰”了。学生通过这一思维过程,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否定了“地大物博”这一褒义词在我国国情上的应用,是认识上的一次不小的突破。在讲授高中地理时,对一个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条件的分析,更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过程。如通过对“工业的集聚与分散”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工业考虑专业协作需要,应尽可能把专业部门和企业配置在一起,形成聚集效应。但同时又要考虑作为工业中心的大城市,在工业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后,会出现“饱和状态”,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加剧污染等问题,一些工业又不得不向外扩散,有些“轻薄短小”的新兴工业就可在新区布局。因此,同一条经济原理、布局原则,对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经济技术条件、不同时期是有不同应用要求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批判性地接受知识,应用原理。从而增强识别力,提高判断的准确性。由此可见,加强讨论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的好方法。

3. 利用地理现象来引导学生对地球环境变化的关注

在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解释有关气候问题的时候学生很有成就感,因为大家都能比较顺利的解决世界上一些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成因问题。但是大家似乎有意回避一个地区——副热带大陆东岸。这时教师在黑板上把副热带大陆圈了出来,并向同学质疑(此时教师的作用在于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经过讨论,对于副热带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成因及特点能做出正确判断和解释,但对东岸只能做出和西岸不同的判断,至于为什么不同还不能正确分析。这时,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忘了刚才为了研究方便所做的假设——地理模型,而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实际地球表面的问题,怎么办?同学们根据先前研究的经验,想到了把地理模型还原成实际大陆,即把先前的假设推翻,考虑地表起伏、海陆分布等因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所以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并不成带状分布,而是被分割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接下来很顺利的进入了季风环流的研究、学习。 

4. 搞好环境地理教育的措施

环境学是一门涉及到自然科学与社会各部门的综合性学科。在中小学开展这一科目困难很大,目前只能把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渗透到各门相关的课程中去,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现行的教材中一些和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没有从环境的角度去阐述、深化,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笔者认为,中学地理课搞好环境教育的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备课是要注意发掘教材中直接与间接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教师要讲清楚自然环境的概念,还要讲解这些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让学生对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向发展,有一个初步认识和了解。学生更具体地理解人类活动同地理环境的关系,明白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意义。地理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建立起较全面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

比如,蝙蝠是扑捉蚊子的能手,在英国它已濒临灭绝的边缘。为了保持生态平衡,英国通过了一项法律,禁止扑杀蝙蝠,保护蝙蝠巢穴。违者罚款1000英镑。这就是有名的蝙蝠法律。当今之世,各国都在采取种种措施,限制人们对环境的破坏,然而人们依旧以传统的“消费心理”对环境,保护环境的法律往往效果不佳。

篇4

关键词:两分两换;文化遗产;保护;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自2008年4月我市被列为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要求,坚持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一次重大发展机遇来抓,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综改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嘉兴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为了确保综改试点工作既能创新、突破、有实效,又能平稳、有序、协调推进,又在全市七个县(市、区)先后启动了15个“两分两换”试点,努力提升综改试点工作水平和“两新”工程建设水平。开展“两分两换”,对于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开展“两分两换”,是盘活城乡统筹工作的良方。但同时,“两分两换”工作在对这座城市的影响日益显现的同时,也对这座城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极大冲击,文化遗产所承受的压力和风险不断加大。

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遗产,使整个人类文明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嘉兴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如何在“两分两换”发展的进程中既统筹好城乡发展,又保护好文化遗产,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嘉兴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分布情况

嘉兴人文荟萃,星罗棋布的文物遗存和蔚为奇观的各类文物,生动而直观地展示了嘉兴七千年的灿烂文明。丰富的、遍布境内的古文化遗址构成了嘉兴文化遗产的一个鲜明特点。建国后,通过多次文物普查和考古发掘,全市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达208处,遍布嘉兴的五县(市、区)。如马家浜遗址(南湖区南湖乡马家浜村)、双桥遗址(秀洲区王江泾镇双桥村)、罗家角遗址(桐乡市石门镇利星村)、庄桥坟遗址(平湖市林埭镇群丰村)等。很多市镇历史悠久:盐官镇始建于汉,澉浦镇始建于唐代,崇福镇建于五代。我市的市镇特色明显,很多市镇历史悠久。盐官、崇福是有千年历史的州、县古城;澉浦、乍浦曾经是中国重要的海港;长安、斜桥、石门等古镇是大运河上的交通要津。市镇名人辈出,远的不说,近现代顶尖的文化名人中王国维出自盐官、丰子恺来自石门、茅盾来自乌镇。

这些是嘉兴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和亮点,也是嘉兴的文化优势所在。我们要建设文化大市和文化强市、实现嘉兴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要给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足够的重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保护传承弘扬市镇历史文化的意义不仅对实现嘉兴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市镇建设本身也很重要。如果市镇建设不注重自身历史文化特色的传承,新市镇就会是“千镇一面”,缺少文化特色,这样的市镇,难以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其本身的发展也会受到制约。全球《21世纪议程》指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促进嘉兴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嘉兴的文化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提高嘉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保护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二、“两分两换”背景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嘉兴在西塘、乌镇等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方面卓有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嘉兴在市镇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是对保护市镇历史文化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市、县政府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关于保护市镇历史文化的法规和文件,在保护市镇历史文化方面无法可依。二是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重经济发展、轻历史文化的保护。在“两分两换”过程中或对文化遗产保护认识不正确,或出于经济目的,导致破坏常常是在“加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名义下进行的,使具有稀缺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的文化遗产,一旦破坏就无法复原。三是市镇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识相对较淡薄。保护标准和目标管理以及收集、整理、调查、记录、建档、展示、利用、人员培训等工作没有及时跟上,保护、管理资金和人员不足,导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滞后。四是缺少一个对市镇历史文化保护的有效机制。由于长期以来受城乡社会二元结构的影响,城市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形成了比较好的资金投入机制,而对农村、市镇历史文化保护却没有较好的资金投入机制。

显然,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作。对于目前“两分两换”背景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借鉴国际,如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来开展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更应该结合我国与嘉兴市的发展实际情况,不断探索符合嘉兴市文化保护实际的多元化保护策略,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细化并强化各级主体责任,探索保护义务与开发权力的制约方式,以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遗产凝聚着不同时代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保护城市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嘉兴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切实重视、有效保护祖先留下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让江南水乡文化在打造人文嘉兴、建设文化大市的进程中,散发出灿烂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2007年09月06日

[2]《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C3》《乐山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俞晓萍

篇5

关键词: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污染;生态状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072-02

一、面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刻不容缓

生活在当下的人,面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给人类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没有人愿意放弃这些安逸的享受,而回到原始社会那种艰苦的生活秩序当中去。制地开发自然资源,生产生活活动对水、大气及土壤等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等现象长期存在,导致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人类的健康、生命、居住条件已经越来越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陆续发现了储量丰富的油气田,从此石油工业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能源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工业的崛起,引起世界各国的燃料结构逐步从煤转向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化学工业开始迅猛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工业污染的治理率还很低,工业废水治理率仅20%,工业废气治理率为56%,工业废渣治理率为50%,因此,解决我国工业污染的任务还相当艰巨。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泛滥成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面对如此艰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我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潜在的巨大危害,在十六大、十七大中多次提及环境保护问题,号召全民进行节能减排,树立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建设节约型社会等。特别是在党的十中,我党更是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列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树立环保意识对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生态状况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经济建设生力军,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面对长期艰巨的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任,当代大学生必须率先树立环保意识,进而带动整个社会民众进行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和谐。

二、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意识是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富有朝气,掌握知识的新一代祖国建设者,更应该提高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在提高自己意识的同时带动他人共同实现保护环境的愿景。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21世纪环境意识将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环境意识也将成为21世纪人类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加强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正式符合新世纪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顺应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环境保护意识在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当中的一项内容,它要求从自身的角度提高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为保护环境而协调自己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协调自己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保证自觉地保护环境。

(二)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多年以来,党和国家以及各个高校着力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但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逐步恶化,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开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道德修养,一个高素质的大学生不仅应当拥有全面的思维能力和崇高的道德情操,对环境问题的正确认识以及对环境保护活动的积极意识更成为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道德内容。因此,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要求大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和全球观念,认识自己价值是为人类生存而存在,让大学生学会自觉地关注生活环境的变化,关爱我们的家园,树立对自己、对国家、对地球的责任意识,提高自己的自律意识和带动意识,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这是从环境保护意识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项重要补充。

(三)提高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国家所提出的新课题,是党的十七大、十八所坚持完善的重要目标。未达到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除了通过必要的法制保障以外,还要从人民思想方面着手,改变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要求人们树立更为深远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推进人与自然与生态的和谐。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的构建者,肩负了伟大的历史使命,必须要在内心深处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人们树立环境意识的推行者,才能尽快带动整个社会尽快实现我国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远大目标前进。

三、提高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思考

(一)加强必要的环境学科教育

高校作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必须积极利用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工作,承担起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责任。高校不仅要将环境保护教育贯穿于各门课程的教育当中,还要专门在培养计划中安排出一定课时的环境教育方面的选修课和必修课,使学生从各个方面获得的不成系统的环境知识通过开设环境类课程而得到系统地充实和整合,使他们对环境知识和环境理论和方法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例如,高校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的培养计划,应当有条件的设立1~2门环境方面的必修课,如《环境学》、《生态学》等,同时还可以在适当条件下为广大同学开设环境方面的选修课,如《环境资源保护法学》、《环境生物学》等,以此提高大学生对环境知识的认识,为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打好知识基础。

(二)丰富校园环保科技文化活动

首先,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等相关纪念日载体,充分采取如讲座、沙龙、环境监测实践等各种形式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宣传,同时还可以不定时邀请环保专家学者到学校为同学们讲解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政策法规以及保护环境的相关办法等,提高同学们对环境保护相关内容的了解。其次,高校可以通过多方途径寻求与所在地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共同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创新能力施展平台。此类活动在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快速

提高。

(三)加强高校内部环境保护类社团建设

高校环境保护活动除必要的学校官方组织外,高校环境保护类社团也是高校大学生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和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学习的重要组织者和承办者,有效地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在高校的有序开展,也提高了广大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但是不可否认,高校社团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制约着环保类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因此,高校必须重视环境保护类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从经费、师资、场地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条件,并在活动内容上进行合作指导,力求突出“小、巧、精、智”的特点,并注重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总之,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人类延续生命的前提,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环境问题逐渐恶化的现实让我们感叹人类的愚昧,同时也让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势在必行。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必须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因为这是为人类生存而应尽的最基本义务。与此同时,大学生还要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整个社会来关注环境保护事业,提高整个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社会上形成“时时关爱环境”、“处处节能减排”的良好环境保护氛围。

参考文献

[1] 杨增谋.加强生态科学教育增强大学生环保意识[J].社科纵横,2009,(1):228-229.

[2] 陈真.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J].龙岩学院学报,2007,(8):115.

[3] 徐梦婷.浅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其培养[J].才智,2009,(19):174.

篇6

【关键词】化学教育;环境保护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科技新技术应用到社会工业特别是化工行业之中,引发了越来越的环境污染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活。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制定了多项方针政策旨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化学是引起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就必须在化学教育中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知识宣传教育。因此如何在学校化学教育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就成为了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根据教材内容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是环保教育的第一步骤。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适当的加入环境保护相关的科学知识,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目前的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可以和环境保护相联系,例如教师在讲解臭氧的性质时,就要利用好它的相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介绍它的产生和消耗条件原理、以及在阻隔紫外线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到臭氧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而后教师再讲解目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臭氧破坏的基本原理、防护手段及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形成与日常生活形成联系,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再如在学习醛类物质性质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生动形象的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资料,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醛类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有效的让学生了解醛类物质污染环境的对人体的严重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2.开展课外活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觉地挖掘环境保护知识,自动的学习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因此教师可以指定若干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课题,让学生分组协作完成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让调查学校附近河水、海水或者自来水的水质情况,让学生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分析相关质量参数;然后再引导学生查阅图书或者网络资料,学会分析水质情况,评价当地水质受污染状况;最后让学生上交总结报告。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了解到大量环境保护信息,对环境污染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发的学习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爱护资源。

3.利用化学习题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在习题中加入环保知识是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一个十分有效地方法。学生每天都要通过习题练习巩固化学知识,强化记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设置化学习题时应该注意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知识习题的练习,而这些习题中通常有大量环保相关介绍知识,能够有效的扩大学生对环境污染方面的认识,学会大量保护环境的手段和措施。例如计算含烃类物质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的习题,可以介绍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超标引发的全球温度上升情况,提出相应的一些解决方法如植树造林、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等。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化学知识保护环境。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节约化学药品,培养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需要用到各种化学试剂药品,其中有不少药品含有毒性或者价格昂贵,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节约使用化学药品,尽量使用最少的试剂药品做出最佳的实验效果,防止浪费化学药品资源、减少产生的废弃物,将污染环境降到最低,同时还可以避免有毒药品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例如在钠在水中反应的实验中,由于钠是比较贵的金属,而且如果取量过多还容易剧烈反应而烫伤人,因此必须较少用量。再如浓硝酸、浓盐酸等经常在实验中用到的试剂,极易挥发污染环境,刺激人体呼吸道,所以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节约化学药品的意识。

2.引导废品回收处理,培养学生环境保护能力

化学工业中废气、废液、有毒化学品等的排放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未经处理的化学品能够污染水源、土壤、大气等等,极有可能伤害人体、引发各种疾病,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环境都因工业废弃物的随意排放受到严重污染。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对学生进行废弃物处理教育,教会学生正确处理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防止污染破坏环境。例如在实验室设置废液回收罐,收集废弃试剂集中处理;有毒化学品不能随意排放,必须要回收处理。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自觉保护环境。

三、总结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其环境保护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发展进步。因此,化学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之中,营造和谐环境。

参考文献:

[1] 严转芳.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探索.内江科技,2009(09)

[2] 陈卫国.化学教学应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08)

[3] 王敏.初中化学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03)

[4] 汪从清.化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5)

[5] 尼玛次仁.加强环境化学教育的几点认识.科技,2007(04)

[6] 蒋春霞.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育中.广西轻工业,2009(02)

[7] 张莉.化学教育中的环保问题初探.科教文汇(下旬刊),2006(05)

篇7

1水利水电工程强调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1.1法律法规要求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均有关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环境保护方面的规定,随着工程建设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一定要在工程设计中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工程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1.2工作效率要求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强调环境保护,提倡环保、低碳,可以确保设计方案更加符合有关环境部门的要求,使其能够顺利通过环评,进而缩短设计周期,提高工作效率。

1.3业主要求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是最为核心的内容。设计单位只有充分重视环境保护,才可以更好的满足业主要求。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维护现有市场、拓展新市场,还可以有效提高设计单位的竞争力,实现设计单位的快速发展。

1.4可持续发展要求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贯彻环境保护理念,可以有效延长设计产品寿命与社会效益。高标准、高品质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不仅可以达到实用、艺术的要求,还可以满足环境、景观方面的需求。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通过分层取水、环境基流、水工生态景观等设计,可以有效提升设计产品的品味与档次,提高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而延长设计产品寿命,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2水利水电工程强调环境保护的策略

2.1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要想在达成环境保护目标的基础上提高设计水平,就要强化设计单位的环境保护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来抓。在具体工作中,其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内容:一是,强化领导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需要不断提高工程设计分管总工、分管领导、项目负责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分管总工的职责就是进行环境保护技术指导与把关;分管领导的主要职责就是决定工程设计的总方向;项目负责人的职责主要就是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协调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各级领导的层层把关,确保工程设计可以通过环评。二是,提高设计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关设计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确保环境保护措施可以贯彻落实,实现工程建设的预期效益。

2.2重视环境保护设计,提升设计产品水平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设计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其优劣与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要想有效提高工程设计水平,就要重视环境保护的设计。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必须满足时代与人们对工程建设的要求与规定,这样才可以确保各单位与机构之间能够予以良好协调配合。首先,在项目建议书阶段中,对工程建设是否影响环境予以明确,之后根据具体分析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为工程立项提供可靠的环境支撑。其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中,根据环评资料了解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之后加强工程设计单位与评定单位的联系,确保环评工作全面落实。再次,在初步设计阶段中,环境保护设计的核心内容就是环境保护策略的设计及投资预算,并且对环境保护策略分布情况与评审意见进行了大致描述。最后,在技术施工阶段中,主要就是基于初步评审建议,逐渐落实环境保护设计方案与投资方案,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顺利完成提供可靠保障。

2.3强调工程设计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统一

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人们更加重视对上一层次设计协调的探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环境保护层面的协调探究。所以,在实际设计中,一定要加强对不同层面的探究、比较,不断健全与落实环境保护理念,同时,在工程设计中,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融入,实现工程效益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2.4在工程建设中树立环境保护理念

在工程设计、策划、施工中,一定要树立环境保护理念,并且予以贯彻实施。首先,加强环境保护专业与规划、机电、施工、建筑等专业的交流,实现各专业的协调统一发展。其次,强化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技术审核单位、评定单位的沟通,进而统一各单位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内容,尽可能减少项目设计时间,不断对工程设计予以调整优化,并且全面落实环境保护策略。最后,加强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沟通,充分认识到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免出现危害环境的工程项目。

3结束语

篇8

“保护环境,教育为本”。近年来,我国各类学校先后开设了环境教育课程,在中小学的有关课程中也增添了一些环境教育的内容。就幼师化学教学而言,如何将环境教育融入其中,笔者根据经验,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化学基础知识与环境保护知识的融入

环境保护知识涉及环境、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污染及防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监测、环境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这其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内容非常多,分析发现幼师化学教材涉及化学方面的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在元素及化合物部分表现最为突出,每章节中都可以进行渗透,如卤素部分:氯气污染及其危害和防治方法等;氧族元素部分:空气的重要性、空气污染及其危害、臭氧层的破坏及保护等;讲授硫和氮时,渗透酸雨的危害、光化学烟雾等;讲授水时,讲解水污染状况、水资源的状况及其保护等;讲授金属部分时,渗透重金属污染、人体营养元素等;在有机化学中,渗透有机溶剂的挥发性污染、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利用等。在教学中,适时适量地将化学基础知识与环境保护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又能使学生学到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

二、化学实验与基本环境保护技能的培养

所谓环境保护技能,是指人类进行环境保护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必须具备的能力。一方面,对中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基本技能的教育,包含保护生活环境、形成清洁环境的习惯,如:生活垃圾、废品的正确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护环境卫生、美化周围环境等。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环境监测技能,如:空气中飘尘的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雨水的采集及其pH值的测定、离子交换法处理硬水、土壤酸碱性的测定等。

作为化学学科,实验教学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环境保护技能教育,结合点很多。(1)通过规范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清洁习惯,如:如何嗅气体气味,药品的正确取用、适量取用,制取气体时如何对多余的气体进行处理,实验中废液、废渣的处理,仪器的正确清洗,等等。(2)在学生实验中,适当补充有关环境保护监测的一些简单实验。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环境保护技能,学生才能将环境保护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为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对幼师生来说,也给他们在未来的学前教育中开展各种环境教育活动提供了学习实践的机会。

三、化学科学教育与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态度的树立

化学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赋予化学的新的教育目标,即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观念、科学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环境保护是一门科学,其中就蕴藏着相应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如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态度。目前我国的中专教育中一般专业没有对环境保护进行单独设课,而化学与环境保护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在化学科学教育中应重视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态度的教育以避免一种错误倾向:化学与环境保护教育的结合仅仅是环境保护知识、技能的培养。就目前而言,这种倾向相当普遍。从根本上来说,对中专生的环境保护教育最重要的还是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态度的教育。

那么,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态度的内涵是什么呢?对中等幼儿师范学生的培养目标怎样界定?

笔者认为,对幼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应着重落实以下三个目标:(1)使学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自然意识。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紧密地联系着人类的发展和未来,人类维护环境就是在维护自身的生存。(2)建立人类发展走科学发展的道路的思想意识――让学生不仅知道“科学发展观”这个词,而且知道其对人类发展的重要含义。(3)使学生建立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师,肩负着对学前儿童进行环境教育的责任意识。

对幼师生环境保护态度的培养,应强化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关心、维护自然环境的态度。(2)关注、参与环境保护的态度――从国情来看,很多人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行为,对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知之甚少,对国家的环境保护建设漠不关心,对身边的环境问题听之任之、见之随之、忍之受之,甚至本身就在制造环境污染。因此要强化关注、参与环境保护的态度培养。(3)强化作为一名学前教育教师对幼儿环境教育必须尽职尽责的态度。

四、化学和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环境保护参与动力的加强

开展各种活动,本来就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结合化学学科,开展一些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启发、引导他们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如:结合教学,适时组织学生参观化肥厂、造纸厂、酿酒厂、塑料厂和日用化工厂等,了解“三废”处理情况及综合利用情况等;带领学生到农村参观沼气池,了解兴建沼气池对改善环境卫生的作用等;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对家乡自然资源、乡镇企业现状、生态环境保护等进行调查;成立环境保护宣传小组,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意义;举办“生活与化学”、“化学与环境”、“化肥、农药、除草剂和绿色农业”、“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等专题讲座,等等。

篇9

关键词:环保问题 环保意识 环保行为

在中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环境保护不仅直接关乎到人们的生活,还影响着经济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对社会的知识阶层起着决定性的发展方向,其彼此之间的观念相互影响也相互制约,所以,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要给予特别的重视,要培养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那么一定要让大学生的具有高度的环保责任感。

一.环境问题、环保意识以及环保行为

(一)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指的是大到全球环境,小到区域环境中,存在对人类生存或发展的负面影响。环境问题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地震、干旱等一些自然因素的原生环境问题,还有就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可以分为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等方面遭到的破坏。根据资料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工业废水、废气的不合理排放造成的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是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是指人们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形成一种环境保护观念。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处于一个非平衡状态,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有限的资源无法达到人类的要求,所以地球环境遭到了并不和善的破坏。所以,人类要加强环保意识,对于环境保护是最基本的要求。环保意识主要是在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中逐渐构成的一种环保的倾向,其可以另人的行为自然的产生一种自觉性和目的性,能够让个体自动的对环境予以保护,自觉的控制个人的行为,以遵守环境规范与符合道德标准。所以,环境保护意识是环保行为的核心基础,同时环保行为也会巩固保护环境的认识。

(三)环保行为

环保行为是提人们在环保意识的无形支配下对于环境保护的一种正确、有利的活动。比如在我们用水时,随时将水龙头关紧,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循环使用可再生资源等等都是环保行为。环保行为建立在环保意识之上,环保意识的强烈与薄弱就会呈现出环保行为较多与较少的明显区别。所以,要想促进环境保护行为,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虽然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保行为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是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应该重视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努力加大宣传环境保护的力度,增进环境保护行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二.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的对策

在大学生中,绝大部分会比较关心环境问题,并且具有强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会参与到环保行为中,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习惯。不过,大学对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以及我国环境现状并没有一个真正的了解,而且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不能做出一个正确、合理的处理。目前,我国高校环境教学中对于环境教育还达不到现实的要求。这需要学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进行进一步的加强,探索出合理的教学模式,以便将环境教育在学校中打开全新的局面。此外,社会还应该主不断进行引导与促进。

(一)重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其环境保护意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更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平台,虽然学生所学的科目不一,不过所有的专业知识都是自然、知识与思维的规律反应。从培养素质的角度来说,所以课程的内容,都需要与环境保护相联系。各校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根据各专业的特征融入环境保护意识。在我国出台了多条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破坏者要承担法律责任。一些学校比较看重环保教育,在学校开设了《环境道德》等课程,还有的学校自行创设了示范性环境设施,在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进行了养成式的习惯性练习,加大了环保教育的力度,这样的方式非常好,也说明了学校自身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

(二)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

高等院校对于环境教育除了其融入到各个专业的教学中以外,还可以开设一些环境教育的选修课,或者是必修课,这样学生就可以将从多个方面汲取没有系统的环境知识在课堂中进行整合和梳理,从而对环境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外,学校不仅在环境类业开设课程,还可以在其它专业中开设环境类的通修课或者是选修课。大学生可以在系统的教育下,使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识得到正确性的引导,并且深入了解环境问题和导致环境问题形成的相关因素,真正意义上认识到节约与循环再利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三)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学校校园环境文化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待环境的态度以及观念,这种影响具有持续性深入性。学校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并且还要重视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例如,开展环境教育宣传,这样环境文化无形之中就成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这种方法是环境教育的主要手段。学校可以根据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国际上保护环境的一些节日开展组织活动,比如征文、展览、电影等多种形式,都可以对环境知识进行有效的宣传;还可以建立环境保护小组等;学校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到当地的环境保护活动中,让大学生亲自体验保护环境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凤. 公众参与环保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6:30-35.

[2]范天森,陈昌春,赵巧华. 大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2008,15:16-17+19.

[3]赵玉珍. 农业院校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与行为培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

篇10

Abstract: in the social economic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 to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industry, how to keep running at high speed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tourism environment using line and effecti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to mainta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an important premise, it ask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scenic spot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atmosphere to develop ecological industry.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other in the process from government regulation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etc thinking, the paper will be on how to weigh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and analysis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保护;旅游开发

Key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ourism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旅游开发行业当中,二者的相互关系显得更为重要,在保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旅游开发业者应当着眼于生态产业的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分别从政府规范与环保意识两大方面对如何平衡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关系来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从政府规范方面平衡二者关系

1、 建立健全旅游开发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维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国家已经逐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建立健全旅游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做出了初步的规范。然而,旅游开发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环境保护,其相关因素更为复杂多变,所以,需要有关部门对于旅游开发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针对性更强的法律、法规,如《旅游开发中环境保护规定与条例》、《旅游开发法》等,致力于依靠法律的权威来平衡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更好的实现生态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依据来对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监督及管理。

2、政府加强生态旅游环境的宏观调控

若要实现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应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管理,如此就需要依靠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来加强生态旅游环境的宏观调控。譬如,基于旅游者数量、旅游环境负荷状况以及旅游者分布情况三方面来对旅游者进行科学调度,针对实际情况提前设定预警机制,将隐患消除;在诸如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要从预警与调度两方面出发,对旅游环境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对可能会发生的各种情况作出及时有效地处理。与此同时,要建立起有效地信息网络,对旅游环境中的各种信息作出及时的接收和处理,并且对各主要景点及路线的旅游活动情况作出实时的监控,监测其中的环境生态变化、旅游者及原住民的心理感知度、旅游环境的接待能力和负荷度等情况,为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各方面依据,从而确保旅游生态环境管理机构能够及时针对各种情况作出最科学有效的判断与决策。

3、加大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投入

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是生态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对其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多途径的筹资办法为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投入充足的经费。譬如,在生态景区适当的加收生态旅游资源补偿费,也就是说,从门票的费用收入当中抽取一部分资金作为保护生态旅游环境的投入所用;另外,针对旅游环保管理,有关部门需要适当的收取各种排污费,并且确保该项费用被正确的管理和使用;与此同时,当地政府需要加强对于生态旅游环境的财政投入,加大生态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力度,为其提供强而有力的政府财政后盾。

4、做好生态旅游环境规划

造成生态旅游环境质量下降,引起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类的经济活动不恰当,所以,需要去制定一套科学、严谨,并且具备一定预见性的生态旅游环境的开发及运作规划,以便更为有效地对生态环境的使用进行组织和管理,平衡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解决扩大旅游规模与旅游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令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发展,在确保旅游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防止生态旅游环境的恶化。

三、从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方面平衡二者关系

1、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平衡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精神前提就是需要保证旅游环境开发者以及旅游者在主观上与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相一致,其基本前提就是提高其环保意识,这需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旅游企业以及景区标识牌等媒介来加强景区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依靠。

2、培养和提高旅游区管理者及导游的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提高需要从源头抓起,其中,生态旅游景区的经营及管理者就需要首选具备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如此,在生态旅游环境的开发及运营过程中,才会更为有效地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会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立旅游环境,并且在运营中不断地维护和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从景区的各个方面体现并提醒参观者去保护环境。另外,提高导游的环境保护意识可以给予旅游者以积极正面的影响,引导旅游者去配合生态景区的保护工作。

3、加强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科研及教育工作

篇11

关键词:环境认识 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52-01

1 前言

环境的好坏会影响到人类们的身体健康,环境是人类活在世上的法宝,环境与人类的行为有很大的关联。但是,世界各地的生态环境都遭受到人类生产中的不正当行为而受到致命的毁灭,而且我国的生态环境是很不容乐观的,比其他国家还要严重几倍。因此,我们要树立环境的保护意识,在初中的课文中也提到环境的问题,但是怎样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呢?

2 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2.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环境保护责任感

要在初中科学的教学活动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就必须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如:在对“温室效应”的课程学习时,教师要向学生讲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危害,不断的学生的危机感,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控制和改善“温室效应”的对应策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决心。

2.2改革教学模式、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及不断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立体式、多方位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能通过物理教学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1]。

2.2.1在物理教学中结合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在初中的物理学科教学里,实验课是初中物理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实验课能引起学生对物理课产生浓浓的兴趣,因此物理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特别的授课方式向学生讲明环境的保护意义,意识里面认为器材坏了可以再购买。所以物理教师就利用实验课的机会,可以指导学生们自己亲手制作物理实验课所需的器材,比如:在实验课中用平面镜作为这堂课的实验内容,从中发现不小的问题: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时间是不对等的,然而蜡烛的燃烧时间就会受到时间的影响。因此就有学生立马想到用废弃的电池来取代蜡烛的燃烧率,这一想法很好地解决了实际问题,避免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让学生知道利用废旧的东西也可以得到好的效果。

2.2.2在物理实践课用环境保护知识

很多的中学生对课外活动都带有浓厚的兴趣,此时学生们的能力在课外活动中最能体现出来,他们的思维在课外活动反应较敏锐,这时也是教师向学生浸透环境保护知识的最好机会。比如,生活垃圾污染已经成为了当前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初中的物理教师不妨安排学生进入到社会去对环境意识的调查,比如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还有可以让学生所生活在的环境特别的关心,因此让学生们在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环保风气,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2.2.3结合生活问题,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物理是一门源自生活,并且作用于生活的学科,在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应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相关教育。例如在课堂中设计学生走进商场选购冰箱,售货员对选购冰箱的同学进行无氟冰箱的介绍这样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向同学提问冰箱中的制冷剂氟利昂对大气中臭氧层的影响,,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如果在生活中选择无氟冰箱,则不会对大气中臭氧层中的臭氧造成影响。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与我们人类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将在物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中去,实现物理教学的目的[2]。

2.2.4在物理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由于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对于事物及问题有很浓厚的好奇心及钻研精神,对于课外活动比较感兴趣,而物理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在课堂外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课外活动,针对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并且要求学生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等,通过这样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对环境问题更加的关心,同时还能够将在物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中,促使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的形成良好的环紧保护意识。

3 总结

人类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务必对环境进行保护工作,而教育者更应该对环境保护作出重大的贡献,有义务让学生学到知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学,提高学生的环保观念,培养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需要,更是环境保护的需要,对我国环境保护及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初中 生物 教学 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33-02

我国环境问题矛盾如此突出的原因不仅在于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还在于人们淡薄的环境保护意识。若想要彻底缓解这一矛盾,就必须在生物课堂中提高学生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新的教育改革之下,对中学生生物教学中也提出了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理念。所以,做好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为我国逐步深入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就要求中学教师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课程。下面将详细阐述在生物课程中,如何提高初中生的环保意识。

一、展开实践教学模式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免不了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好实验教学活动,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边授课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在讲到影响鼠妇分布的因素时,教师可以事先带领学生在学校周围寻找鼠妇的生存地点,并且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详细的贯彻与讨论,在具体的时间环境下分析总结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在观察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将抓到的鼠妇放归自然,并告诉学生不能肆意的去伤害自然界的动物,如果过度的猎杀动物,地球的生物链就会遭到破坏,许多物种将要灭绝。动物的灭绝必然将引起生态环境的巨变。又比如,在进行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勤往鱼身上撒上适量的水,防止鱼因缺氧而出现死亡。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防止学生因好奇对鱼造成伤害。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在学生的脑海中就形成了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二、在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

1.扩展课外知识

初中生物课本上的内容多数为一些相对专业的知识,尽管涉及了许多与环保有关的内容,但是大多数的内容仍然不够详细,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过程中,这些内容不能够满足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的需要。鉴于书本中的内容相对狭隘的情况,教师应该对环境保护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扩展,根据课本中的内容例举一些与之相关的环保内容,进而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讲到水域环境保护这一节内容的时候,由于这一节知识点较多,文字性的内容也比较多,很多同学见到这样大篇幅的课程很快就会失去耐心,对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也会渐渐丧失。在这一节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些专业内容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在老师讲述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要忘记对学生讲述对水域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扩展,例如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我国水资源面临的紧缺局势。例举我国人均水占有量以及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二者进行对比可以更加直观的反应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局势。

2.展开丰富多彩的讨论活动

在生物课堂上,设计符合书本内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分小组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在讲到大自然的动物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在学生讨论情绪高涨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贩卖、屠杀野生动物的照片或者视频,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生物面临的危险,引起学生对这些动物的同情心,学生便这些残忍的捕猎行为产生愤怒感,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的为学生讲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大自然和其中的生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达到了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目的。

三、鼓励并且带领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活动

单纯的书本内容是无法起到良好的环境保护教育效果,教师还要不时的带领学生融入社会,亲身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向现实生活。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课本中无法传达的心灵感受,也是对课堂内容的有效补充。学生环保实践活动的进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可以让学生参与社会中的环保公益活动,例如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对垃圾进行分类、宣传少用塑料袋、监督人们节约用水等。还要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也不要使用难以降解的一次性饭盒。教师还要对学生讲解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要教育学生环境保护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还可以在班级内举办环保知识竞赛和环保小技能的展示,让学生在社会环保活动中学习到的环保知识通过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第二,还可以在重要的环保纪念日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例如在3月22日的植树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也可以在课堂中讲解树木在地球上的重要作用等等。最后,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分类垃圾桶,让同学自觉地对垃圾进行分类,将可回收的垃圾进行集中的储存,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将其卖掉,所得的费用充当班费。

结语: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环境保护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仅仅是政府的工作,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任。营造绿色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为了我国经济的更好发展,也是为了给我们的下一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必须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社会活动当中,而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是加强环人们境保护意识的基础,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中的所有人士必须共同努力才可以有效的解决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杜伟生.渗透环保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J].生物技术世界,2013(01)

[2]朱建燕.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能力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16)

[3]麦永坚.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新课程学习(中),2012(07)

篇13

关键词:家园互动;幼儿教育;环境保护教育

众所周知,在幼儿的教育当中,决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来进行,同时还需要家园参与进来,这样才能帮助幼儿更好的成长。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家园互动的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成长,使得每一个家长都能够参与到幼儿的教育当中。在幼儿园的环境保护教育当中,同样需要家园互动的支持。环境保护教育是幼儿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一定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将家园互动充分融合到课程教学中,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为社会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1.让祖辈家长参与到家园互动中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有79%的幼儿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父母由于平时工作较忙,只有很少的时间与孩子相处,这就导致祖辈长辈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教育。从整体上来看,祖辈家长的生活方式较为朴素,拥有较强的节约意识,这对于幼儿价值观念的培养有着正面的影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祖辈家长很少了解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对于幼儿的教育大多沿用的是老一辈的教育方式,没有正确处理长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在对待幼儿的态度上不是溺爱就是高强度的打压,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教育极为不利[1]。除此之外,由于社会发展问题,祖辈长辈的平均科学素养较低,这使得祖辈长辈在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向幼儿灌输一些错误的科学常识。这样一来,无论是对幼儿科学素养的提高还是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都有着巨大阻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通过家园互动改善祖辈长辈的行为举止,接触到现代幼儿教育理念,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幼儿教育当中。如何让祖辈长辈参与到家园互动当中,从而更好的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的工作出发。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当然,宣传工作的开展一定要抓住祖辈长辈的关注点,这样才能让他们接受环境保护的价值观念,并以身作则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说,祖辈长辈最关心的自然是幼儿的健康。因此,在进行宣传工作的时候就可以抓住这一点,将环境保护与幼儿健康联系到一起,自然而然就能够让他们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改善自身的行为,并且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习惯包括了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破坏花草树木等,在幼儿的心中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此实现环境保护教育的进一步加强。其次,要从祖辈长辈的兴趣出发,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让他们主动投入到环境保护工作当中。比如说,祖辈长辈都崇尚节约,那么就可以开展相关科学节约的小讲座或者宣传窗,既能够帮助长辈做到生活节约,同时也能够让他们了解到相关科学知识,使得祖辈长辈也能够有意识的保护生态环境。最后,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家庭中的互动[2]。在家庭中,不仅仅是父母影响孩子,孩子同样可以影响父母。因此,要让年轻父母接受新的价值观念与教育理念,并开展相关的活动加强祖辈长辈、父母、幼儿这三代人的互动。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年轻父母影响幼儿和长辈,以此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并帮助幼儿更好的成长。

2.帮助家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幼儿园的教育当中,要想使得家园互动更好的作用于环境保护教育,以此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那么,幼儿园必须要帮助家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家长愿意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去进行一些改变,并且这些家长都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能够承载日常生活用品的频繁更换,或者追求更加高档的生活用品。针对家长的这一特点,可以将低碳生活与高品质生活连接在一起[3]。比如说,为孩子配备手帕会比携带餐巾纸更加低碳、节能。然而,部分家长认为手帕麻烦、难洗,并不愿意让孩子使用手帕。在这个时候,幼儿园可以将携带手帕这一行为与高品质生活相连在一起,如使用手帕会让孩子看起来更加文雅、贴近西方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也可以让家长了解相关数据资料,从而了解到节能对于地球环境、人类社会的重要性。相信用这样的方法,会让年轻家长更加愿意改变自己与幼儿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环境保护教育的目的。

3.给予家长正确的引导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每一对父母之间同样存在差异,这个差异体现在经济实力、受教育程度、价值观念等。特别是在一些乡镇地区,由于地区经济因素,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因此,这些家长无论是在教育还是价值观念的培养上都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盲目相信教师,往往是教师说什么,家长就信什么。针对这一类家长,要想通过家园互动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就需要幼儿园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这样才能实现家园互动[4]。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首先是为家长订立一个可行的目标,让家长能够在生活中实行,比如说电器不用的时候一定要拔掉插头,洗完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浇地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变家长的行为。其次,需要在课后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让家长了解更多幼儿的情况,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改善家长的价值观念,从而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园互动对于提高幼儿园的环境保护教育有着较大的帮助,一定要让家庭也参与到幼儿教育当中,才能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勇.家园互动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09-209.

[2] 杨丽华.试论家园互动对幼儿教育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

篇14

关键词:生态环境 保护意识 可持续发展

中华民族诞生在黄河流域。追溯历史,这里必有其生存条件,先民才在此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我国古乐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就是黄河流域自然景观的写照。那么为什么后来却出现“一方水土不足以养一方人呢”?虽同在一块天,同在一块地,今天和当年先民们生存环境条件已大不相同,环境问题已非常严重。当支撑人类文明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消失了,文明也将消失,如古巴比伦王国的衰亡,地中海文明的衰落,虽然中华文明是一种延续下来的文明,但随着环境的变迁,中华文明的中心已从古代的黄河流域逐渐东迁南移。

一、主要人为因素

1.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低。当今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人口是第一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都与人口紧密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口问题是其他所有问题的根源,人和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人要利用和改造自然,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满足自己的需要,为自己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排放废物污染环境。另一方面,自然界也反作用于人类,限制其无节制的开发活动,以各种灾害施加报复,人口增长过快已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再加上,人口剧增,教育跟不上,人口的文化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差,法制观念薄弱,也造成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冲击和破坏。

2.法制不健全,人治代替法治。目前我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不足以成为执法部门的依据。某些地方的经济规划、资源开发、工程项目上马等重大决策,仍然由少数官员做出,缺乏专家论证、缺乏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如果再加上这些官员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就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3.对生态规律缺乏认识,经济活动决策失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现阶段的某些经济活动中,决策人员没有充分认识生态规律,未能从环境的区域性、整体性和生物资源的潜在价值出发,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有些工程项目,只顾近期或眼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有认真考虑其生态效益,违背了生态规律,结果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

4.生产技术落后,环境资源过渡消耗和浪费。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水平低,工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不强,管理混乱,因而资源利用率低,废物的排放量大,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面对我国环境问题比较严峻的现实,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深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环境观和资源观,重新思考人类未来的命运,走出全球生态危机的困境,消除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困惑。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社会经济的进步都离不开人,适当数量的高素质人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左右着人们的行动,环境意识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因此必须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途径

1.环境教育在领导决策层

(1)政府部门。工程上马等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通过政府部门的统筹决策而付诸实施的,所以强化领导决策层的环境意识尤为重要。必须使环境保护意识扎根于他们心里,所想所做都是从环境出发,切忌“说起来重要,计划中重要,实施中不要”的环境意识倾向。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环保政策,要从决策源头控制住环境问题的产生。

(2)环保部门。首先明确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中的职责,然后加大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的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起环保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权威性;再次要加强对环保工作人员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提高环保工作的自觉性和重要性。对于那些能为地方带来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决不能视而不见。

2.环境教育在基层

(1)构筑公众参与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成功管理自然资源的关键之一是鼓励公众参与,但是公众有时并不清楚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权利。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管理机构要充分认识到公众参与的必要性,设立专门的人员和预算,使公众获取到清晰易懂的信息,同时增强公众的环境知识,环保意识,使环保宣传社会化、环保意识全民化,形成环保事业人人参与、社会舆论广泛监督的环境保护工作局面;另一方面通过新闻自由及信息法律自由使他们有条件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承认他们有权代表自己的成员作出决定。公众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义务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使环境保护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充分发挥公众的能动性,切实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