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范文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

篇1

【关键词】医院 医疗设备 专业化管理 综合化管理

本文就加强对设备的专业化、综合化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论述。

一、健全管理机构

设备管理必须要健全管理机构,主要由科主任负责。下设采供组(计算机室、器材保管室、资料档案室)、维修组(电子仪器室、放射仪器室、机电仪器室、光学仪器室)、三级计量站。

1.设备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其具体职责

(1)采供组负责设备及卫生材料采购计划的制定、实施、供应、招标验收及成本核算;(2)维修组负责设备的安装、保养、搬迁及各种技术支持;(3)计量站负责量值传递,并按国家计量法规进行计量鉴定;(4)计算机室应建立医疗设备管理数据库及低值易耗品管理数据库,对医疗设备进行动态的全方位管理,并与医院的HIS系统实现数据共享;(5)器械仓库负责储备、保管、发放常用医疗设备;(6)资料档案室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各种医疗设备档案。

2.设备管理委员会的职能

(1)重点抓好购前论证的关键环节,坚持每年的设备计划必须经过管理委员会的论证,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确定当年的购置项目。对大型设备的选型,管理委员会应根据科室提出的申请、医工科的市场调查及效益分析进行论证,确定机型。(2)对医疗设备使用、管理、保养、维修情况进行监督。分析研究医疗设备使用效益,提出改进措施。(3)监督检查医疗设备产品质量,论证医疗设备新产品的临床可行性。管理委员会常设机构在医工科,每季度应组织一次活动,会议前把重要的问题列出,提前通知委员做好准备,以使每次会议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用制度管人、管事,减少了随意性、人情化,使管理无空白、无重叠,工作有序,任务明确,岗位分工清楚,提高效率,增加效益。逐步建立、完善一套医疗设备各种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在制定《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各级工程技术人员职责》、《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年终考核制度》,使各项制度在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保证材料器械的质量,要建立《一次性材料三证档案》、《一次性材料进货登记》,以医院的名义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医疗设备、器材购置、使用、管理的规定》、《购入医疗设备验收登记制度》、《医疗设备、器材的购置申请制度》,坚持突出重点,不断完善的原则,基本实现库存总值每年下降,力争达到零库存管理。

三、细化医疗设备管理模块

1.计划采购管理

医工科每年根据各临床科室申报所需要购置的设备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了解各厂商机器的性能和价格,大型机器还必须请有关专家讨论、论证并写出可行性报告。汇总各方面意见,制定一个完整合理的全院设备采购计划,呈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讨论,形成决议后再按计划进行采购。

2.安装调试验收与培训

设备到货后,由供货方、医院器械科管理人员、使用科室专业人员共同参与验收。进口设备须邀请商检部门介入。开箱时要注意外包装是否有碰撞,设备外壳是否有破损,按照合同逐条进行验货并作详细记录,必要时进行拍照备案。院方还须遵照供方的技术要求进行到货前的准备,包括场地、环境设施、电源保护接地等,有特殊要求的进行特殊准备。安装时由器械科的专业人员陪同进行,做到边安装,边协助,边学习,对一些不懂的问题随时请教,易出故障的部分及易损部件进行重点讨教,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借助安装人员的技术,尽快熟悉设备的使用及查找故障的途径,并按合同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3.正确使用与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完好率的重中之重

设备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经济效益和使用寿命,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价格进行分类,编写操作规程和保养制度。要求使用科室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和编写的操作程序操作。大型专业性强的设备,须由进行相关操作培训的专人使用,其他人不得随意使用,挪动。有些带导联线、探头的设备更应轻拿轻放,以免造成损坏,如:心电监护仪、B超等的导线及探头价格不菲,操作失误会造成损失;有些设备如CT、X线机等需要一定的预热时间才能进行工作,应在使用前及时地将电源打开,观察无异常再去处理日常事务,充分保证预热时间,否则会造成设备的过早老化。总之,设备管理人员要发挥主人翁精神,增强工作责任心。

4.精心保养与维护

设备的使用好坏、使用期长短,保养是很重要的。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可延缓设备的老化,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医院应该实行的是三级保养制度。

(1)一级保养(日常保养)由使用人员自己进行,每天工作前将设备上的灰尘清洁,开机时听看有无异常,工作是否正常。有些设备如:有水设备使用后要将水放尽,如:雾化器雾化盒、吸痰器负压瓶、碎石机高压水囊中的水等等。像血液透析机这样的设备工作结束后要将外壳、面板擦洗干净,机器消毒除钙,以免透析液中的酸性物质将机器腐蚀或因钙沉淀将管路堵塞。

(2)二级保养(月保养)由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进行,可将设备的外壳打开进行除尘,有通风电机的要清洗过滤网,部分要加油,有蓄电池的设备要进行防腐、除锈、螺栓紧固,有时设备须定期进行检查、调整、校正。

(3)三级保养(定期保养)主要是针对大型设备,如CT、B超、核磁共振、X线机等,每季度或每半年由厂家技术人员或我院的专业人员进行参数调整!性能测试及安全检查,必要时须送检。上述这些都是保障设备完好率及使用率的可实施的有效措施,认真执行就能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另外,要提高仪器的完好率,保证仪器的准确可靠,维修的规范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按照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技术职称实行分级负责维修的方法。对全院 A类(8万元以上)的设备,在分类、分组、分工后,做到责任到人。B类(8~1万元)设备,分组管理,组长协调。同时制定《各级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 ,要求副主任技师重点负责技术、质量、科研、教学、培训、与理论提高等工作。主管技师在副主任技师业务指导下进行工作。及时了解国内外医疗设备技术发展动态,掌握医院精密仪器的维修技术;承担科研、质量控制、教学工作;运用新技术解决下级技术人员提出的复杂问题。技士在上级技师业务指导下进行工作,负责日常医疗仪器维修、保养工作。

四、加快人才培养

篇2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绩效

医疗设备是公立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物资保障,也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同时还是评估医院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必须对其进行优化配置、创新管理。从目前公立医院医疗设备配置和管理的现状分析,还存在一定的配置不均、使用效率低、处置随意性等缺陷,必须提高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认识,加强对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

一、公立医院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合理取得医疗设备,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实现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营的前提。现代公立医院的业务运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先进的医疗设备,公立医院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买好、用好、管好医疗设备,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医疗设备按配置管理分为大型医用设备与一般医用设备。大型医用设备又分为甲、乙两类,大型医用设备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或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配置管理并核发配置许可证。公立医院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制定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与自身的功能定位、临床服务需求相适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条件、配套设施和具备相应资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批准,取得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可见,关于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国家已经制定了较完善的管理制度。而对于一般医用设备的配置,公立医院要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医院自身科学技术发展,与当地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医疗设备的配置需符合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共体推进建设过程中,医疗设备配置应进行统盘考虑,严格控制,先行规范,适度发展。

(二)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作为高技术含量的医疗卫生行业,医疗设备融汇了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设备种类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先进,更新和换代的频率较快。而正由于技术含量高,医疗设备的购置价格也相对高昂。如何购置适用的医疗设备、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降低使用成本,如何做到物尽其用,成为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的关键。

(三)提升公立医院服务的公益性公立医院是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公益性是其基本属性。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趋丰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公立医院应加强精细化管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医疗设备购置主要由财政投入,医院应加强内部管理,持续改善服务质量,满足患者需求,强化公益性。

二、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前采购论证不足公立医院内部医疗设备配置不平衡,医院内科室众多,对于医疗设备这种重要资源引入缺乏合理的制度和机制,但以科室和部门的主观要求以及院领导自身的判断作为依据,对于医疗设备的引入缺乏科学的规划,没有客观的数据作为支撑。有些仅仅根据创建评审要求,仓促上马配置设备,忽视了单位经济的承受能力,忽视了设备的适用性,忽视了医疗设备管理者的责任。

(二)事中管理使用和绩效评价追踪不足医疗设备的投资规模较大、涉及的科室较多,专业性较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设备管理的难度。虽然管理模式在由过去的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但仍有部分业务科室存在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方式落后的情况。设备管理者缺乏责任意识,日常使用和维护保养不当,机器故障频发,导致设备性能下降,使用寿命降低。一方面医院的设备维修成本、新置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严重影响医院正常业务的顺利开展,甚至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极大地损害了医院形象,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还普遍存在“重购置论证、轻绩效评价”的问题。前期购置申请报告阐述详细,设备可行性分析论证专业,设备购置的资金来源财政预算批复了,钱到了,设备买好,事情就算做完了。却没有在如何用好医疗设备,发挥设备的最佳效益上下功夫。可行性论证时年使用量,设备预期的使用绩效有没有达到,没有进一步去追踪评价,缺乏必要的考核评价机制。致使部分医疗设置被闲置或使用效率不高,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事后处置管理不规范医疗设备由于其专业性强的特点,报废处置标准难以制订。仅以设备的可使用年限来简单衡量,缺乏科学性。由于报废处置标准的不统一,造成了医疗设备处置的随意性。有的公立医院对不能使用但又未达到报废处置年限的废弃资产,搁置于仓库,不闻不问,等年限到后再去履行审批手续,不仅占用办公空间,而且造成资产严重不实;有的医院经批准处置后,对医疗设备长期不处理,待处理财产损益长期挂账;有的医院还存在先处置、后报批等随意处置现象,造成资产账实不符。

三、公立医院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事前论证,合理配置资源建立医疗设备购置事前论证制度,结合区域医疗卫生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区域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应建立医疗设备购置审批机制,针对区域内公立医院、中医医院、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不同特点,结合区域老百姓的就医需求,审核医疗设备购置申请。邀请行业内医疗设备管理专家、财务管理专家、财政项目绩效管理专家等组建医疗设备购置论证组,按年度开展医疗设备配置论证。设立定性、定量指标,根据医院学科发展特点,专业科室能力,医院管理制度等情况,科学合理审批区域内医疗设备配置。医院设备的购置关系医院的整体规划和资金预算的综合调整,医院内部应建立申购论证制度,组织院内专家进行充分论证,逐步形成谁申请、谁购置、谁负责的医疗设备购置责任制。院内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确保购置的医疗设备物尽其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设备的应有价值,提升医疗水平。

(二)加强日常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应当根据医疗设备的发展及更新情况不断改进,细化设备管理内容,不适用、可操作性不强的制度要及时修改或废除,不断进行制度的完善,不断优化管理方式,加强制度的约束作用。针对不同的业务科室、不同专业的医疗设备,制订适用性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明确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的重要性,制定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将被动维修转化为主动管理,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使用价值。落实日常管理责任。公立医院应细化医疗设备管理责任,明确医疗设备管理的层级,将责任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人。一般可将医疗设备管理划分为四个层级:领导层负责全院医疗设备管理并协调各部门意见、设备科负责医疗设备的实际管理工作、财务与审计等相关科室负责医疗设备管理的监督及指导工作、使用业务科室负责医疗设备的日常操作及管理。各科室、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全院职工共同努力,做好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建立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大数据、人工智能、各种APP报修平台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实现的契机。信息化作为科学的管理手段,能极大地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实现成本效益控制。通过将医疗设备的购置申请、入库验收、使用维护、报废处置等整个生命周期都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可随时根据管理需求进行实时监控及各项数据的统计分析,实现真正的精细化管理,发挥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内部审计,开展绩效评价建立医疗设备定期审计、绩效评价制度,构建科学的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由医院内审科室牵头,成立医疗设备内审评估小组。把医院限额以上的在用医疗设备审计纳入年度内审计划,通过对医用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对设备年使用人次、年经济收入、直接耗材成本、维修成本、人力成本等数据进行综合评估,对设备验收及维修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对比设备购置前论证的预计绩效目标进行绩效评估分析,合理设置评估指标的分值、权重,按综合评分得出评估结果,出具审计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提交医院管理决策部门,把评价结果与科室的次年设备购置预算审批及设备管理使用人员年度绩效奖金相挂钩,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四)加强处置管理,规范管理流程建立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制定医疗设备处置鉴定管理办法。医院应根据各地财政及资产管理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梳理医院内部资产处置流程,定期盘点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对需报废的医疗设备积极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及时、安全、有效的做好医疗设备处置工作。医疗设备处置的关键环节是如何鉴定医疗设备达到处置标准,满足处置条件。根据医疗设备的专业特性,报废处置的原因主要有四类。第一,设备性能下降,继续使用会引起安全事故;第二,维修成本过高;第三,设备、零部件停产,无替代品;第四,设备技术陈旧,无法满足工作需求等。医院应积极组织设备管理、维修专家进行医疗设备处置鉴定,现场评估,出具处置意见。满足报废条件后,按流程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履行审批手续,资产处置所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将处置所得全额上缴财政国库。

篇3

应用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对我院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其具有非常明显的规范化和系统化特征,以如下基本原则作为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将服务对象作为焦点、全院人员参与、重视领导地位和医疗设备供应商之间保持互惠互利的关系、合理有效监督、实时动态控制、不断发现问题和改进、掌握系统管理方法、实事求是的决策。

2结果

2.1建立了完善的程序文件和过程控制

在质量管理体系贯彻落实后,我院编制出设备管理、采购控制以及检测与测量设备三个管理程序,通过加强管理,院内各级人员的行为得到有效的规范,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良好。

2.1.1设备管理程序

使用科室申请—设备科初审—领导审批—设备管理委员会论证通过—采购—验收、安装与调试—货品入库—档案建立—交由科室保管和维护—日常维修—使用科室报废申请—报废审批—器械报废下台账,严格落实每一个环节的控制,全程记录,保存文件。如在调试与验收环节中需要有完整的安装调试验收文件,要求有所有参与人员的名单,按照规定步骤开展工作,建立医疗设备验收单,对于不合格的物品及时向供应商反馈,要求换货或者是退货[2]。

2.1.2采购程序控制

审查供货方的资质—填写供货方的基本表格—对样机进行评价—现场考察—查看历史评级与信誉—填写评定记录—审批—建立供求关系—评定表的填写。每个环节责任到人,不允许出现丝毫误差。

2.1.3监测与测量设备的管理程序

计量器械的台账建立—完善周期性检定计划—日常检定工作—对器具进行校准以及鉴定状态标识—对于计量检定文件进行存档,程序中的每个环节如何监测与测量设备管理程序的要求,有些是属于国家强制性检定要求的器械,必须按照规定实施送检[3]。本院定时将血库等冰箱中的温度计送检,在使用过程中随时记录好温度变化,由兼职计量人员签字确认,保证送检工作准确有效,同时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2.2实现程序文件的改进

篇4

[关键词]医院工作;医疗设备;管理问题;现状分析;应对措施

对于医院工作而言,医疗设备的质量以及数量均是医院发展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更是医院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另外,为了满足医疗工作需求,医院不断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设备。想要保证医疗设备的有效使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必须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但是,当前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仍旧存在诸多的问题(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观念意识较差等),严重影响医院工作的执行情况以及长远的发展,规范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是当前医院管理人员重点工作之一。

1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问题

具体分析医疗设备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管理人员本身观念上的局限性、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管理手段的落后、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下面就医疗设备管理问题进行逐一说明。

1.1管理人员观念上的局限性

在进行医院资产管理工作中,很多人员对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均没有形成健全的认识,而这一问题成为影响资产管理工作的障碍。管理人员一般都秉持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即对于所需要的设备或者损坏的设备购买即可,不需要在经营方面有过多的关注。最终,导致很多医疗设备出现了闲置或者重复购置的问题,设备管理人员也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一旦出现问题相互之间推诿的情况明显,影响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

1.2管理体制不完善

分析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体制不完善问题表现明显,例如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工作人员职责划分不明确等,所以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经常出现使用权、所有权概念模糊以及多头管理交叉的现象。另外,医院中相关部门之间没有进行及时的沟通,导致医疗设备购买的重复性问题,这些问题都集中反映了财务管理部门在医院资产管理上的缺失。就医院中的财务部门而言,存在着工作人员少、业务量大等问题,所以管理上的不足问题突出,也经常出现医疗设备不合理使用或者医疗设备报废不按照规程执行的情况。

1.3设备管理手段落后

从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现状来看,管理方法上较为落后且缺乏科学性,这些问题都影响到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医院中的医疗设备增减问题并未完全遵循资产账进行登记处理以及核算,部分转让或者捐赠的医疗设备也没有办理明确的登记手续,一旦进行资产核查就引发了账实不符、资料不完善的情况。同时,在进行设备管理时手段依旧沿袭手工记账的方法,虽然部分医院进行了计算机管理,但是缺乏统一的管理软件,无法实现数据网络化、共享化。

1.4会计核算不规范

当前,主要遵循的会计核算原则是历史成本原则,虽然进行了累计折旧,但是在账面情况来看,依旧显现的是设备原则,无法准确且醒目地反映设备的当前价值,所以在对医疗设备进行资产评估时出现了家底不清的情况。在很多地方,受到医疗市场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设备的运动成本远远超出收益的情况,但是会计账面并未进行明确的反映,所以导致决算工作缺乏依据的问题。另外,在进行医疗设备清查时,受到工作人员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设备盘查时责任心不强、账务处理不规范,使得部分医疗设备并未进行监督与核算,造成了明显的资产流失。

2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应对策略

针对当前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不足,需要从管理人员自身、管理制度等方面加以规范和完善,为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下面就具体医疗设备管理对策进行逐一分析。

2.1完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想要保证医院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制度是一切行为开展的准则。就医疗设备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资产管理疏失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医院需要结合自身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在办法中明确资产对应管理的部门以及对应的管理人员,对设备的更新以及维护进行时间上以及资格购置计划要求。借助单项设备的成本核算,对设备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进行统计,了解设备报废的可行性,避免出现医疗设备资源浪费的问题。

2.2实施管理责任制

既往设备管理工作中,之所以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很大的原因是管理人员不明确。所以,在进行医疗设备日常监督以及管理工作中,要安排专门的科室以及固定的人员,科室内成员在划分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负责设备的购置以及维修保养工作,并做好记录。另外,医院的财务部分、管理部门、设备使用部门均需要建立设备资产总账以及登记工作,随时完善设备的增减记录以及使用情况。在设备报废处置方面,不但要进行科学的评估,还要逐层进行审批,根据上级的批复对相关部分的资产账进行核销,规避不实账目问题。

2.3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

当前,医院设备管理工作必须实现现代化管理需要,所以转变设备管理手段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是现实需求。设备管理工作中必须引进计算机管理手段,对于设备的信息、种类、生产批号、厂家、责任人等均可以进行二维码管理,并落实各方的责任关系。另外,综合多个系统以及会计核算系统构建网络数据库,确保设备信息网络管理的实现,使得资产管理以及账目处理一体化,最终保证医院工作中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够进行数据共享,工作过程的透明化不但方便大家监督,更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提高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

2.4强化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自身,所以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业务水平、责任心意识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随着医院工作的开展,为了满足患者疾病治疗需求,医院新增了很多的医疗设备,且设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所以对于资产管理人员提出的要求更高,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以及管理能力。医院中就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需求情况,推广手册宣传、开办讲座、外派学习等方式进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目的在于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综合管理能力,另外设立了明确的岗位职责以及奖惩制度,保证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同时,通过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学习,使得设备管理人员变得更为专业,更会管理,更符合设备管理需求。

3结论

综合本文内容,对于医院来说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医院工作的运行情况以及医院的长期发展、经济效益,但是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是长期且艰巨的工作,医院管理人员必须加以重视。但是设备管理中出现了明显的制度不全、工作人员管理理念意识不强、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在现行资产管理体制下,需要不断结合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创建新型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人员能力以及责任心等方面的培训,进行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实现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以及医院社会效益。

作者:时博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参考文献:

[1]肖斐,陈鹏.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及对策[J].财经界,2015(24):133.

[2]陈畅.医院医疗设备购置流程规范化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7):4561-4562.

[3]庞娜,单率.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13(22):244.

[4]卢伟俊.医院内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问题与处置建议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6(12):16,18.

[5]黄炳梅.浅析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5):36-37.

篇5

[关键词]医疗设备;信息化;档案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019-01

1 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已成为医疗、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是影响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医院中对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保养、维护、计量直至报废的一系列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很多医院存在以下问题。

1.1 采购把关不严

生产医疗器械的厂家很多,各厂家生产规模和技术实力均不相同,其生产、设计等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发生在出厂前期,作为使用这些设备的医院,在采购时由于把关不严,没有完整的采购准入制度约束,导致一些质量性能不够稳定的设备流入医院,临床使用中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使用中监管不力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是器械本身存在不可预估的风险。但是对部分技术含量高的医疗器械使用不规范,有些操作者缺乏对设备结构、功能的了解,未实行资格认证就上机操作;有些操作者不遵守操作规程、违反操作顺序;常导致医疗器械故障发生,类似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往往造成医患矛盾。

1.3 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很多大型医院已经通过引入计算机软件来管理医院的医疗设备,但是多数管理软件仅立足于替代手工劳动,局限于对设备静态信息的统计工作和一些简单报表处理,而购置前的决策支持和购置后的设备维护动态分析等此类对信息的高层次加工应用相对较少。

1.4 医疗设备档案不健全

由于设备档案起步较晚,全国尚无统一规范,处于积累经验和自我摸索阶段。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现代化程度较高,更新的速度也较快,但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编制不足,医疗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人员多为兼职,未经过培训,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滞后,而医疗仪器档案资料信息面广、涉及的人员与部门多,种种因素导致医疗仪器设备档案资料散乱、不统一、不真实、不完善甚至缺损、丢失,造成档案质量欠佳,档案不齐或内容不全,给医疗设备维修使用造成障碍,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甚至可能造成医疗仪器设备账目不清、资产流失、设备管理混乱。

2 全面的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管理

2.1 加强采购管理,建立准入制度

医疗设备的采购应当作为一种集体行为来提倡,要由医院的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审定方案计划,使用科室负责人根据实际需要提出要求,工程技术人员确定技术参数等客观数据,并由管理人员进行市场调研、性价比考证,直至最后签订合同,环环相扣。大型医院要完善供应商准入制度,设定供应商的准入资质,做到现代化的供应商管理,并形成供应商诚信档案,通过对所有供应商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价格、质量、交期、服务等关键指标,通过考核、筛选、整合,逐渐确立长期合作供应商。

2.2 加强人员培训,建设高素质队伍

医院应有计划地选送有培养前途的技术管理人员到专业学校或条件较好的医院进行培训,增加外出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了解本专业最新动态。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学,加强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随着各类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渗透要求设备科人员必须是一个通才,计算机技术、专业外语及临床知识也不可缺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设备的使用维护及配合临床开展科研工作。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做好医疗设备的财务管理工作和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加强医院设备的管理力量。

2.3 提高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实现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除了完善现有的查询和报表功能以外,要更加强化软件系统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管理的优势,开发医疗设备智能管理系统,从过去的手工记账静态管理模式向计算机智能化动态管理模式的转变。不同部门能够及时、完整、方便地查询医疗设备的相关资料,随时掌握全院医疗设备的运行动态。利用计算机检索、统计报表的高效性,为医疗设备效益分析提供资料,及时向医院管理层提供科学的分析报告,为医疗设备合理、高效使用、维修、保养、科学管理及计划引进、合理选型提供依据,从而使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正规化、科学化、智能化、网络化,更好地为现代医院发展提供服务。

2.4 建立完备的医疗设备管理档案

医疗仪器设备是开展医、药、护、教等工作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医院必须拥有与其功能业务相适应的先进的医疗设备。建立较为全面的医疗设备管理档案可以更好地使用这些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设备的有效使用率,减少其突发故障和开机率低的状况。同时设备档案的建立可发挥一定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如通过查看设备档案资料,可处理设备商务纠纷,可做仪器购置更新计划,可帮助维修及预防性维修,可追踪厂家产品质量,可避免资料丢失等,减少修理、事故隐患的发生率。管好用好医疗设备档案,充分发挥其作用,主动、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服务,提高医疗服务及设备使用管理的质量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连续性。

3 结 论

总之,医疗设备的现代化管理是医院全面建设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必然手段。它给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和方便,使医院产生了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汪兆来,韩爱华.浅谈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科学管理[J].医疗装备,2000(13).

[2] 刘海红.计算机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J].医疗设备信息,2003(18).

[3] 徐璞.转变观念创新思维 创造大型医疗设备全过程管理模式[J].医疗卫生设备,2004(25).

[4] 钟铁军.军队医疗设备档案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