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范文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

篇1

【关键词】医院 医疗设备 专业化管理 综合化管理

本文就加强对设备的专业化、综合化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论述。

一、健全管理机构

设备管理必须要健全管理机构,主要由科主任负责。下设采供组(计算机室、器材保管室、资料档案室)、维修组(电子仪器室、放射仪器室、机电仪器室、光学仪器室)、三级计量站。

1.设备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其具体职责

(1)采供组负责设备及卫生材料采购计划的制定、实施、供应、招标验收及成本核算;(2)维修组负责设备的安装、保养、搬迁及各种技术支持;(3)计量站负责量值传递,并按国家计量法规进行计量鉴定;(4)计算机室应建立医疗设备管理数据库及低值易耗品管理数据库,对医疗设备进行动态的全方位管理,并与医院的HIS系统实现数据共享;(5)器械仓库负责储备、保管、发放常用医疗设备;(6)资料档案室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各种医疗设备档案。

2.设备管理委员会的职能

(1)重点抓好购前论证的关键环节,坚持每年的设备计划必须经过管理委员会的论证,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确定当年的购置项目。对大型设备的选型,管理委员会应根据科室提出的申请、医工科的市场调查及效益分析进行论证,确定机型。(2)对医疗设备使用、管理、保养、维修情况进行监督。分析研究医疗设备使用效益,提出改进措施。(3)监督检查医疗设备产品质量,论证医疗设备新产品的临床可行性。管理委员会常设机构在医工科,每季度应组织一次活动,会议前把重要的问题列出,提前通知委员做好准备,以使每次会议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用制度管人、管事,减少了随意性、人情化,使管理无空白、无重叠,工作有序,任务明确,岗位分工清楚,提高效率,增加效益。逐步建立、完善一套医疗设备各种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在制定《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各级工程技术人员职责》、《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年终考核制度》,使各项制度在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保证材料器械的质量,要建立《一次性材料三证档案》、《一次性材料进货登记》,以医院的名义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医疗设备、器材购置、使用、管理的规定》、《购入医疗设备验收登记制度》、《医疗设备、器材的购置申请制度》,坚持突出重点,不断完善的原则,基本实现库存总值每年下降,力争达到零库存管理。

三、细化医疗设备管理模块

1.计划采购管理

医工科每年根据各临床科室申报所需要购置的设备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了解各厂商机器的性能和价格,大型机器还必须请有关专家讨论、论证并写出可行性报告。汇总各方面意见,制定一个完整合理的全院设备采购计划,呈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讨论,形成决议后再按计划进行采购。

2.安装调试验收与培训

设备到货后,由供货方、医院器械科管理人员、使用科室专业人员共同参与验收。进口设备须邀请商检部门介入。开箱时要注意外包装是否有碰撞,设备外壳是否有破损,按照合同逐条进行验货并作详细记录,必要时进行拍照备案。院方还须遵照供方的技术要求进行到货前的准备,包括场地、环境设施、电源保护接地等,有特殊要求的进行特殊准备。安装时由器械科的专业人员陪同进行,做到边安装,边协助,边学习,对一些不懂的问题随时请教,易出故障的部分及易损部件进行重点讨教,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借助安装人员的技术,尽快熟悉设备的使用及查找故障的途径,并按合同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3.正确使用与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完好率的重中之重

设备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经济效益和使用寿命,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价格进行分类,编写操作规程和保养制度。要求使用科室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和编写的操作程序操作。大型专业性强的设备,须由进行相关操作培训的专人使用,其他人不得随意使用,挪动。有些带导联线、探头的设备更应轻拿轻放,以免造成损坏,如:心电监护仪、B超等的导线及探头价格不菲,操作失误会造成损失;有些设备如CT、X线机等需要一定的预热时间才能进行工作,应在使用前及时地将电源打开,观察无异常再去处理日常事务,充分保证预热时间,否则会造成设备的过早老化。总之,设备管理人员要发挥主人翁精神,增强工作责任心。

4.精心保养与维护

设备的使用好坏、使用期长短,保养是很重要的。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可延缓设备的老化,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医院应该实行的是三级保养制度。

(1)一级保养(日常保养)由使用人员自己进行,每天工作前将设备上的灰尘清洁,开机时听看有无异常,工作是否正常。有些设备如:有水设备使用后要将水放尽,如:雾化器雾化盒、吸痰器负压瓶、碎石机高压水囊中的水等等。像血液透析机这样的设备工作结束后要将外壳、面板擦洗干净,机器消毒除钙,以免透析液中的酸性物质将机器腐蚀或因钙沉淀将管路堵塞。

(2)二级保养(月保养)由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进行,可将设备的外壳打开进行除尘,有通风电机的要清洗过滤网,部分要加油,有蓄电池的设备要进行防腐、除锈、螺栓紧固,有时设备须定期进行检查、调整、校正。

(3)三级保养(定期保养)主要是针对大型设备,如CT、B超、核磁共振、X线机等,每季度或每半年由厂家技术人员或我院的专业人员进行参数调整!性能测试及安全检查,必要时须送检。上述这些都是保障设备完好率及使用率的可实施的有效措施,认真执行就能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另外,要提高仪器的完好率,保证仪器的准确可靠,维修的规范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按照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技术职称实行分级负责维修的方法。对全院 A类(8万元以上)的设备,在分类、分组、分工后,做到责任到人。B类(8~1万元)设备,分组管理,组长协调。同时制定《各级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 ,要求副主任技师重点负责技术、质量、科研、教学、培训、与理论提高等工作。主管技师在副主任技师业务指导下进行工作。及时了解国内外医疗设备技术发展动态,掌握医院精密仪器的维修技术;承担科研、质量控制、教学工作;运用新技术解决下级技术人员提出的复杂问题。技士在上级技师业务指导下进行工作,负责日常医疗仪器维修、保养工作。

四、加快人才培养

篇2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绩效

医疗设备是公立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物资保障,也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同时还是评估医院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必须对其进行优化配置、创新管理。从目前公立医院医疗设备配置和管理的现状分析,还存在一定的配置不均、使用效率低、处置随意性等缺陷,必须提高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认识,加强对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

一、公立医院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合理取得医疗设备,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实现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营的前提。现代公立医院的业务运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先进的医疗设备,公立医院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买好、用好、管好医疗设备,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医疗设备按配置管理分为大型医用设备与一般医用设备。大型医用设备又分为甲、乙两类,大型医用设备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或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配置管理并核发配置许可证。公立医院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制定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与自身的功能定位、临床服务需求相适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条件、配套设施和具备相应资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批准,取得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可见,关于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国家已经制定了较完善的管理制度。而对于一般医用设备的配置,公立医院要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医院自身科学技术发展,与当地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医疗设备的配置需符合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共体推进建设过程中,医疗设备配置应进行统盘考虑,严格控制,先行规范,适度发展。

(二)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作为高技术含量的医疗卫生行业,医疗设备融汇了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设备种类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先进,更新和换代的频率较快。而正由于技术含量高,医疗设备的购置价格也相对高昂。如何购置适用的医疗设备、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降低使用成本,如何做到物尽其用,成为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的关键。

(三)提升公立医院服务的公益性公立医院是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公益性是其基本属性。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趋丰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公立医院应加强精细化管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医疗设备购置主要由财政投入,医院应加强内部管理,持续改善服务质量,满足患者需求,强化公益性。

二、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前采购论证不足公立医院内部医疗设备配置不平衡,医院内科室众多,对于医疗设备这种重要资源引入缺乏合理的制度和机制,但以科室和部门的主观要求以及院领导自身的判断作为依据,对于医疗设备的引入缺乏科学的规划,没有客观的数据作为支撑。有些仅仅根据创建评审要求,仓促上马配置设备,忽视了单位经济的承受能力,忽视了设备的适用性,忽视了医疗设备管理者的责任。

(二)事中管理使用和绩效评价追踪不足医疗设备的投资规模较大、涉及的科室较多,专业性较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设备管理的难度。虽然管理模式在由过去的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但仍有部分业务科室存在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方式落后的情况。设备管理者缺乏责任意识,日常使用和维护保养不当,机器故障频发,导致设备性能下降,使用寿命降低。一方面医院的设备维修成本、新置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严重影响医院正常业务的顺利开展,甚至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极大地损害了医院形象,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还普遍存在“重购置论证、轻绩效评价”的问题。前期购置申请报告阐述详细,设备可行性分析论证专业,设备购置的资金来源财政预算批复了,钱到了,设备买好,事情就算做完了。却没有在如何用好医疗设备,发挥设备的最佳效益上下功夫。可行性论证时年使用量,设备预期的使用绩效有没有达到,没有进一步去追踪评价,缺乏必要的考核评价机制。致使部分医疗设置被闲置或使用效率不高,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事后处置管理不规范医疗设备由于其专业性强的特点,报废处置标准难以制订。仅以设备的可使用年限来简单衡量,缺乏科学性。由于报废处置标准的不统一,造成了医疗设备处置的随意性。有的公立医院对不能使用但又未达到报废处置年限的废弃资产,搁置于仓库,不闻不问,等年限到后再去履行审批手续,不仅占用办公空间,而且造成资产严重不实;有的医院经批准处置后,对医疗设备长期不处理,待处理财产损益长期挂账;有的医院还存在先处置、后报批等随意处置现象,造成资产账实不符。

三、公立医院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事前论证,合理配置资源建立医疗设备购置事前论证制度,结合区域医疗卫生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区域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应建立医疗设备购置审批机制,针对区域内公立医院、中医医院、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不同特点,结合区域老百姓的就医需求,审核医疗设备购置申请。邀请行业内医疗设备管理专家、财务管理专家、财政项目绩效管理专家等组建医疗设备购置论证组,按年度开展医疗设备配置论证。设立定性、定量指标,根据医院学科发展特点,专业科室能力,医院管理制度等情况,科学合理审批区域内医疗设备配置。医院设备的购置关系医院的整体规划和资金预算的综合调整,医院内部应建立申购论证制度,组织院内专家进行充分论证,逐步形成谁申请、谁购置、谁负责的医疗设备购置责任制。院内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确保购置的医疗设备物尽其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设备的应有价值,提升医疗水平。

(二)加强日常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应当根据医疗设备的发展及更新情况不断改进,细化设备管理内容,不适用、可操作性不强的制度要及时修改或废除,不断进行制度的完善,不断优化管理方式,加强制度的约束作用。针对不同的业务科室、不同专业的医疗设备,制订适用性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明确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的重要性,制定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将被动维修转化为主动管理,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使用价值。落实日常管理责任。公立医院应细化医疗设备管理责任,明确医疗设备管理的层级,将责任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人。一般可将医疗设备管理划分为四个层级:领导层负责全院医疗设备管理并协调各部门意见、设备科负责医疗设备的实际管理工作、财务与审计等相关科室负责医疗设备管理的监督及指导工作、使用业务科室负责医疗设备的日常操作及管理。各科室、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全院职工共同努力,做好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建立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大数据、人工智能、各种APP报修平台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实现的契机。信息化作为科学的管理手段,能极大地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实现成本效益控制。通过将医疗设备的购置申请、入库验收、使用维护、报废处置等整个生命周期都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可随时根据管理需求进行实时监控及各项数据的统计分析,实现真正的精细化管理,发挥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内部审计,开展绩效评价建立医疗设备定期审计、绩效评价制度,构建科学的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由医院内审科室牵头,成立医疗设备内审评估小组。把医院限额以上的在用医疗设备审计纳入年度内审计划,通过对医用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对设备年使用人次、年经济收入、直接耗材成本、维修成本、人力成本等数据进行综合评估,对设备验收及维修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对比设备购置前论证的预计绩效目标进行绩效评估分析,合理设置评估指标的分值、权重,按综合评分得出评估结果,出具审计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提交医院管理决策部门,把评价结果与科室的次年设备购置预算审批及设备管理使用人员年度绩效奖金相挂钩,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

(四)加强处置管理,规范管理流程建立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制定医疗设备处置鉴定管理办法。医院应根据各地财政及资产管理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梳理医院内部资产处置流程,定期盘点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对需报废的医疗设备积极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及时、安全、有效的做好医疗设备处置工作。医疗设备处置的关键环节是如何鉴定医疗设备达到处置标准,满足处置条件。根据医疗设备的专业特性,报废处置的原因主要有四类。第一,设备性能下降,继续使用会引起安全事故;第二,维修成本过高;第三,设备、零部件停产,无替代品;第四,设备技术陈旧,无法满足工作需求等。医院应积极组织设备管理、维修专家进行医疗设备处置鉴定,现场评估,出具处置意见。满足报废条件后,按流程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履行审批手续,资产处置所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将处置所得全额上缴财政国库。

篇3

应用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对我院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其具有非常明显的规范化和系统化特征,以如下基本原则作为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将服务对象作为焦点、全院人员参与、重视领导地位和医疗设备供应商之间保持互惠互利的关系、合理有效监督、实时动态控制、不断发现问题和改进、掌握系统管理方法、实事求是的决策。

2结果

2.1建立了完善的程序文件和过程控制

在质量管理体系贯彻落实后,我院编制出设备管理、采购控制以及检测与测量设备三个管理程序,通过加强管理,院内各级人员的行为得到有效的规范,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良好。

2.1.1设备管理程序

使用科室申请—设备科初审—领导审批—设备管理委员会论证通过—采购—验收、安装与调试—货品入库—档案建立—交由科室保管和维护—日常维修—使用科室报废申请—报废审批—器械报废下台账,严格落实每一个环节的控制,全程记录,保存文件。如在调试与验收环节中需要有完整的安装调试验收文件,要求有所有参与人员的名单,按照规定步骤开展工作,建立医疗设备验收单,对于不合格的物品及时向供应商反馈,要求换货或者是退货[2]。

2.1.2采购程序控制

审查供货方的资质—填写供货方的基本表格—对样机进行评价—现场考察—查看历史评级与信誉—填写评定记录—审批—建立供求关系—评定表的填写。每个环节责任到人,不允许出现丝毫误差。

2.1.3监测与测量设备的管理程序

计量器械的台账建立—完善周期性检定计划—日常检定工作—对器具进行校准以及鉴定状态标识—对于计量检定文件进行存档,程序中的每个环节如何监测与测量设备管理程序的要求,有些是属于国家强制性检定要求的器械,必须按照规定实施送检[3]。本院定时将血库等冰箱中的温度计送检,在使用过程中随时记录好温度变化,由兼职计量人员签字确认,保证送检工作准确有效,同时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2.2实现程序文件的改进

篇4

[关键词]医院工作;医疗设备;管理问题;现状分析;应对措施

对于医院工作而言,医疗设备的质量以及数量均是医院发展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更是医院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另外,为了满足医疗工作需求,医院不断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设备。想要保证医疗设备的有效使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必须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但是,当前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仍旧存在诸多的问题(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观念意识较差等),严重影响医院工作的执行情况以及长远的发展,规范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是当前医院管理人员重点工作之一。

1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问题

具体分析医疗设备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管理人员本身观念上的局限性、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管理手段的落后、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下面就医疗设备管理问题进行逐一说明。

1.1管理人员观念上的局限性

在进行医院资产管理工作中,很多人员对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均没有形成健全的认识,而这一问题成为影响资产管理工作的障碍。管理人员一般都秉持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即对于所需要的设备或者损坏的设备购买即可,不需要在经营方面有过多的关注。最终,导致很多医疗设备出现了闲置或者重复购置的问题,设备管理人员也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一旦出现问题相互之间推诿的情况明显,影响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

1.2管理体制不完善

分析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体制不完善问题表现明显,例如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工作人员职责划分不明确等,所以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经常出现使用权、所有权概念模糊以及多头管理交叉的现象。另外,医院中相关部门之间没有进行及时的沟通,导致医疗设备购买的重复性问题,这些问题都集中反映了财务管理部门在医院资产管理上的缺失。就医院中的财务部门而言,存在着工作人员少、业务量大等问题,所以管理上的不足问题突出,也经常出现医疗设备不合理使用或者医疗设备报废不按照规程执行的情况。

1.3设备管理手段落后

从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现状来看,管理方法上较为落后且缺乏科学性,这些问题都影响到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医院中的医疗设备增减问题并未完全遵循资产账进行登记处理以及核算,部分转让或者捐赠的医疗设备也没有办理明确的登记手续,一旦进行资产核查就引发了账实不符、资料不完善的情况。同时,在进行设备管理时手段依旧沿袭手工记账的方法,虽然部分医院进行了计算机管理,但是缺乏统一的管理软件,无法实现数据网络化、共享化。

1.4会计核算不规范

当前,主要遵循的会计核算原则是历史成本原则,虽然进行了累计折旧,但是在账面情况来看,依旧显现的是设备原则,无法准确且醒目地反映设备的当前价值,所以在对医疗设备进行资产评估时出现了家底不清的情况。在很多地方,受到医疗市场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设备的运动成本远远超出收益的情况,但是会计账面并未进行明确的反映,所以导致决算工作缺乏依据的问题。另外,在进行医疗设备清查时,受到工作人员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设备盘查时责任心不强、账务处理不规范,使得部分医疗设备并未进行监督与核算,造成了明显的资产流失。

2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应对策略

针对当前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不足,需要从管理人员自身、管理制度等方面加以规范和完善,为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下面就具体医疗设备管理对策进行逐一分析。

2.1完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想要保证医院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制度是一切行为开展的准则。就医疗设备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资产管理疏失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医院需要结合自身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在办法中明确资产对应管理的部门以及对应的管理人员,对设备的更新以及维护进行时间上以及资格购置计划要求。借助单项设备的成本核算,对设备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进行统计,了解设备报废的可行性,避免出现医疗设备资源浪费的问题。

2.2实施管理责任制

既往设备管理工作中,之所以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很大的原因是管理人员不明确。所以,在进行医疗设备日常监督以及管理工作中,要安排专门的科室以及固定的人员,科室内成员在划分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负责设备的购置以及维修保养工作,并做好记录。另外,医院的财务部分、管理部门、设备使用部门均需要建立设备资产总账以及登记工作,随时完善设备的增减记录以及使用情况。在设备报废处置方面,不但要进行科学的评估,还要逐层进行审批,根据上级的批复对相关部分的资产账进行核销,规避不实账目问题。

2.3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

当前,医院设备管理工作必须实现现代化管理需要,所以转变设备管理手段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是现实需求。设备管理工作中必须引进计算机管理手段,对于设备的信息、种类、生产批号、厂家、责任人等均可以进行二维码管理,并落实各方的责任关系。另外,综合多个系统以及会计核算系统构建网络数据库,确保设备信息网络管理的实现,使得资产管理以及账目处理一体化,最终保证医院工作中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够进行数据共享,工作过程的透明化不但方便大家监督,更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提高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

2.4强化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自身,所以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业务水平、责任心意识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随着医院工作的开展,为了满足患者疾病治疗需求,医院新增了很多的医疗设备,且设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所以对于资产管理人员提出的要求更高,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以及管理能力。医院中就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需求情况,推广手册宣传、开办讲座、外派学习等方式进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目的在于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综合管理能力,另外设立了明确的岗位职责以及奖惩制度,保证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同时,通过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学习,使得设备管理人员变得更为专业,更会管理,更符合设备管理需求。

3结论

综合本文内容,对于医院来说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医院工作的运行情况以及医院的长期发展、经济效益,但是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是长期且艰巨的工作,医院管理人员必须加以重视。但是设备管理中出现了明显的制度不全、工作人员管理理念意识不强、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在现行资产管理体制下,需要不断结合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创建新型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人员能力以及责任心等方面的培训,进行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实现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以及医院社会效益。

作者:时博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参考文献:

[1]肖斐,陈鹏.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及对策[J].财经界,2015(24):133.

[2]陈畅.医院医疗设备购置流程规范化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7):4561-4562.

[3]庞娜,单率.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13(22):244.

[4]卢伟俊.医院内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问题与处置建议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6(12):16,18.

[5]黄炳梅.浅析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5):36-37.

篇5

[关键词]医疗设备;信息化;档案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019-01

1 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已成为医疗、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是影响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医院中对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保养、维护、计量直至报废的一系列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很多医院存在以下问题。

1.1 采购把关不严

生产医疗器械的厂家很多,各厂家生产规模和技术实力均不相同,其生产、设计等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发生在出厂前期,作为使用这些设备的医院,在采购时由于把关不严,没有完整的采购准入制度约束,导致一些质量性能不够稳定的设备流入医院,临床使用中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使用中监管不力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是器械本身存在不可预估的风险。但是对部分技术含量高的医疗器械使用不规范,有些操作者缺乏对设备结构、功能的了解,未实行资格认证就上机操作;有些操作者不遵守操作规程、违反操作顺序;常导致医疗器械故障发生,类似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往往造成医患矛盾。

1.3 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很多大型医院已经通过引入计算机软件来管理医院的医疗设备,但是多数管理软件仅立足于替代手工劳动,局限于对设备静态信息的统计工作和一些简单报表处理,而购置前的决策支持和购置后的设备维护动态分析等此类对信息的高层次加工应用相对较少。

1.4 医疗设备档案不健全

由于设备档案起步较晚,全国尚无统一规范,处于积累经验和自我摸索阶段。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现代化程度较高,更新的速度也较快,但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编制不足,医疗仪器设备档案的管理人员多为兼职,未经过培训,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滞后,而医疗仪器档案资料信息面广、涉及的人员与部门多,种种因素导致医疗仪器设备档案资料散乱、不统一、不真实、不完善甚至缺损、丢失,造成档案质量欠佳,档案不齐或内容不全,给医疗设备维修使用造成障碍,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甚至可能造成医疗仪器设备账目不清、资产流失、设备管理混乱。

2 全面的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管理

2.1 加强采购管理,建立准入制度

医疗设备的采购应当作为一种集体行为来提倡,要由医院的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审定方案计划,使用科室负责人根据实际需要提出要求,工程技术人员确定技术参数等客观数据,并由管理人员进行市场调研、性价比考证,直至最后签订合同,环环相扣。大型医院要完善供应商准入制度,设定供应商的准入资质,做到现代化的供应商管理,并形成供应商诚信档案,通过对所有供应商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价格、质量、交期、服务等关键指标,通过考核、筛选、整合,逐渐确立长期合作供应商。

2.2 加强人员培训,建设高素质队伍

医院应有计划地选送有培养前途的技术管理人员到专业学校或条件较好的医院进行培训,增加外出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了解本专业最新动态。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学,加强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随着各类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渗透要求设备科人员必须是一个通才,计算机技术、专业外语及临床知识也不可缺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设备的使用维护及配合临床开展科研工作。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做好医疗设备的财务管理工作和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加强医院设备的管理力量。

2.3 提高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实现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除了完善现有的查询和报表功能以外,要更加强化软件系统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管理的优势,开发医疗设备智能管理系统,从过去的手工记账静态管理模式向计算机智能化动态管理模式的转变。不同部门能够及时、完整、方便地查询医疗设备的相关资料,随时掌握全院医疗设备的运行动态。利用计算机检索、统计报表的高效性,为医疗设备效益分析提供资料,及时向医院管理层提供科学的分析报告,为医疗设备合理、高效使用、维修、保养、科学管理及计划引进、合理选型提供依据,从而使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正规化、科学化、智能化、网络化,更好地为现代医院发展提供服务。

2.4 建立完备的医疗设备管理档案

医疗仪器设备是开展医、药、护、教等工作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医院必须拥有与其功能业务相适应的先进的医疗设备。建立较为全面的医疗设备管理档案可以更好地使用这些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设备的有效使用率,减少其突发故障和开机率低的状况。同时设备档案的建立可发挥一定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如通过查看设备档案资料,可处理设备商务纠纷,可做仪器购置更新计划,可帮助维修及预防性维修,可追踪厂家产品质量,可避免资料丢失等,减少修理、事故隐患的发生率。管好用好医疗设备档案,充分发挥其作用,主动、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服务,提高医疗服务及设备使用管理的质量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连续性。

3 结 论

总之,医疗设备的现代化管理是医院全面建设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必然手段。它给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和方便,使医院产生了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汪兆来,韩爱华.浅谈现代医院医疗设备科学管理[J].医疗装备,2000(13).

[2] 刘海红.计算机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J].医疗设备信息,2003(18).

[3] 徐璞.转变观念创新思维 创造大型医疗设备全过程管理模式[J].医疗卫生设备,2004(25).

[4] 钟铁军.军队医疗设备档案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4(11).

篇6

【关键词】 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5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06-01

由于医疗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型医疗仪器设备被投入在临床治疗中,一方面可以为患者谋取更多福利,另一方面还能够加快医院的建设。但是在我国目前大部分医院对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存在不少漏洞,这是受到来自内外部环境影响而造成的[1]。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对于医院来说意义很大,文章结合多所医院目前大型医疗仪器设备具体使用情况,重点探讨提高大型医疗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方法。

1 我国当前医院大型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购置不合理 医疗设备直接接触到患者,其可以对患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由此,医院在大型设备购置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医院的需要以及是否会对患者生命构成危险。可是在我国目前大部分医院购置的部分大型设备具体使用率不高,因此而产生资产配置不得当的现象。该现象的产生主要在于部门申请购置设备时,设备管理者工作不到位,忽视对实际情况开展调查就匆忙批准,所以造成大型设备购置不合理,不仅浪费资金,同时还造成医院的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

1.2 专业管理人员缺乏 由于医院经济收入大部分来自临床医学,医院通常非常容易忽略对大型医疗设备进行管理,因此其在管理方面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最后造成管理人才不足。另外,医院现有的管理人员大多数具备很低的专业水平,在管理过程中,不可以对资源做出优化配置,使得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水平较低。

1.3 设备使用不到位 通常来说,大型医疗设备的成本较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会花费医院的一大笔资金,所以医院在设备购置回来后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了解就投入在临床使用中,目的在于尽最大的努力将成本收回来[2]。所以出现设备功能不可以充分使用现象的几率非常大,再加上相关人员对于设备认识不高,尤其对于比较昂贵的设备,使用过程中会因为不懂得如何使用设备而产生重新购置的状况,因此而造成医院资金不断流失。

2 提高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方法

2.1 科学成立设备购置制度 由于医院在大型医疗设备购买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仅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情况,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浪费医院的资金。因此,为了保证医院可以购置合理的设备,医院应该成立有关的购置制度,严格把关。有关部门必须根据制度内容申请,并且在管理人员详细了解调查后才可以购买,从而避免产生盲目购置的现象。另外,医院可以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来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多比较几家厂商提供的设备质量,保证可以购买到物美价廉的设备。医院采购科应该严格要求报销情况,不仅需要发票,同时还要求具备申请单、入库单以及审批文件,资金过大时还应该具备合同,才可以报销。医院制定合理的购置制度,能够有效降低盲目现象发现的几率。

2.2 构建一支专业素质高的管理队伍 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效率的高低与管理人员水平息息相关,医院构建一支专业水平高的管理队伍,一方面可以确保医院拥有的大型医疗设备可以得到合理的管理;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效益,使设备可以给临床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因此,医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7个方面:①大力倡导工作人员开展自主学习。②提高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使其通过锻炼增加个人专业知识。③给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提供不断学习的机会。④与层次相同的医院建立相互合作关系,确保双方可以互相观摩学习。⑤加深与设备供应商的交流,派遣管理人员到供应商处学习有关技术。⑥对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多能培训,并且在医院中开展轮岗制,确保人才优势可以在最大范围上得到发挥。⑦给管理人员提供计算机培训机会,使其掌握更多相关知识,从而发挥其长处。医院需要对人才开展全方面的培训,使其专业水平得到增加,进而能够对大型医疗设备开展有效的管理。

2.3 构建设岗位责任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医院应该合理构建岗位责任制度,将责任和权限明确到相关工作人员以及部门中,从而使得各个岗位,各个部门均可以承担责任。财务科是设备管理作用最大的部门,其应该对医院具备设备的总额开展科学的管理,对各项工作做到统筹兼顾,因此产生各个科室承担责任的效果[3]。另外,设备科如果出现人员调动情况时,需要和财务科做好固定资产数目核对工作,核对正确后才可以移交,这是为了确保资产管理工作不出现差错。

2.4 提高设备报废管理水平 在医院大型设备管理环节当中,设备报废属于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部门提出设备报废申请之后,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对其进行鉴定,直至确定设备可以完全报销后,再填写有关的表格。对于性能不符合临床需要并且没有办法修复等已经老化设备,管理人员应该向上级申请淘汰;放疗设备申请淘汰时,为了防止出现放射事故,管理部门应该寻求本地疾控中心放射源管理部门的帮助,对设备开展检测,然后按照有关结果,对设备做好合理的处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对大型医疗设备开展管理不仅耗费物力、财力以及人力,同时还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以及涉及到技术与经济两方面的内容,所以,医院在管理过程中,必须看到自身设备管理存在的缺陷且进行调整,采用合理的管理方法,才能够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从而使其大型医疗设备可以服务于临床,为患者带来福利的同时还能够加快医院构建速度,进一步给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确切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胡艳辉.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的探讨――院内租赁[J].医疗装备,2011,10(04):225-226.

篇7

摘 要:公立医院在医疗设备的采购、维护、报废等事项的决策过程缺乏科学性,随意性太大。在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引入边际效用分析,可以减少浪费,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本文在这里着重探讨公立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维护、报废过程中决策的科学性问题。

关键词:边际效用 科室成本核算 总效用最大化

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总额中占比最大的一项资产,医疗设备又是固定资产中最能代表医院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等各类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决定着医院服务水平和发展潜力。因此管好用好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对保障医院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现实中的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现状却差强人意,多数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模式。致使医疗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报废不计成本,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闲置浪费严重等。

购买新设备的边际效用为等边际时,总效用最大化,购买是合理的;原有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的边际效用大于临界边际效用时,设备的维护维修是合理且有效益的,应当对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当原有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的边际效用小于临界边际效用时,设备的维护维修是不合理的,应当对该设备进行报废处理。

1.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

1.1医疗设备购置缺乏全面论证。医院领导只要见到临床科室提出的申请,一般都是同意购买,至于是否合理则不知所然;只听使用部门意见,不作详细分析研究,导致购置设备使用率不高,特别是那些以开展学术研究,新业务为目的购置的设备,大多闲置,造成大量资金浪费。

1.2医疗设备报废处置制度不健全,随意性大。维修部门不想修或者认为不好修就要求使用部门报废;有的设备还没有到使用年限,甚至有的设备连保修期都未到,但使用部门想买新的或者是功能更多的设备替代原设备,就将原有的设备要求报废等。由于设备部门管理制度不健全,一般都同意报废了事。对于大型设备的报废处置,既缺乏权威鉴定部门,又缺乏评价方法,往往仅凭使用部门和设备科的意见就将价值几十万的设备报废,报废设备的处置也缺乏评估、监督。

这种现象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整个医疗设备购买、维护、报废过程中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没有对其进行有效评价的方法两个方面,前者是一个纯管理性的制度建设问题,遵循固定资产管理的一般规律,即可进行制度性的完善;后者是一个纯技术性问题,需要我们进行适当的探索才能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方法。医院在成本控制方面作为一个经济人就需要遵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在医疗设备购买、维护、报废过程中应遵守“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和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两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有鉴于此,我们把边际效用分析引入,作为医疗设备购买、维护、报废决策过程中的技术分析手段就是一个有效的对策。

2.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对策

2.1利用边际效用对医疗设备采购进行科学性评价

当临床科室提出医疗设备购买意向时应同时提供设备购买的可行性分析,且利用边际效用原理对其进行边际效用分析。在这里我们把医疗设备使用的边际效用定义为在医疗设备的投入(消耗)上每增加“一个单位”(如每一万元)时所引起的效用增加量。以总效用最大化为是否购买该设备的评判标准,总效用最大化的原理是等边际准则。也就是说,只有当所购买设备的边际效用等于已购买的其他设备的边际效用时,本次购买的设备才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在进行边际效用分析时,效用既可以采用收入增加量进行分析,也可以采用效益增加量进行分析,对具有科研性质的新设备进行采购时,采用收入增加量进行分析会更有实际意义,因为科研本身具有人力资源培养的性质。而作为医院,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又是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首要条件。其效益增加量具有延时性的特点。当采购的是具有替代功能的新设备时,则应采用效益增加量进行边际效用分析。这又从另外一个角度要求医院提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那就是实行科室成本核算,具体方法是将固定资产折旧纳入科室成本范围,实行固定资产有偿占用,通过成本核算促进科室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树立起投资要有回报,占用资产要交费的成本意识,用经济杠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也只有建立了科室成本核算制度才能在进行边际效用分析时才能取得真实的效用增加量的数据,否则边际效用分析就会落入臆测性的拍脑袋分析,没有实际意义。所以也可以说,在设备管理中引入边际效用分析既完善了传统的设备管理制度,又使设备管理水平提升了一个层级。

2.2利用边际效用对医疗设备的维护、报废进行科学性评价

医疗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需要维护维修本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维护、维修已处于不经济的状态,那么对该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应该是明智之举。但现实却是维修部门不想修或者使用部门想买用起来更方便的设备就提出对原有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医院也仅凭资产使用者和维修工程师的意见给予同意,这是一种资源浪费。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没有建立一个对现有设备进行有效评价的方法和制度。那么如何对现有设备的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呢?利用边际效用对医疗设备的维护、报废进行评价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我们把医疗设备维护的边际效用定义为在医疗设备维护上每投入“一个单位”费用时所引起的效用增加量。以总效用最大化为是否维修该设备的评判标准。从理论上讲医疗设备维护的边际效用分析其投入部分应该计入该医疗设备的下期折旧费用,但由于折旧费用已在购买时进行了不可逆转性的支付,再对其进行评价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且计算较为繁杂),所以投入量的计算以实际投入量为准,这就导致了设备维护的边际效用虚高(若采用虚拟维护费就没有这个问题了,虚拟维护费是下期资产折旧费与实际维护费之和),但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维护费用也不断增加,设备维护的边际效用会逐渐变小,当设备维护的边际效用降至等边际时,其边际效用即为设备维护的临界边际效用。在设备维护的边际效用大于其维护的临界边际效用时设备的维护、维修是合理的、有效益的。当设备维护的边际效用小于其维护的临界边际效用时设备的维护、维修是不合理且没有有效益的,它会导致总效用降低,表明对该设备进行再次维修已经失去了经济意义,此时对该设备进行报废处理是明智且合理的。所以当需要对设备进行维护维修时应根据设备的损坏程度进行评估分析,得出其大致的费用,然后以此为依据对设备维护进行边际效用分析。当总效用最大时,设备的维护、维修是合理的。当总效用变小时,就可以对该设备进行报废处理。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篇8

【关键词】基层医院 设备管理 计量 质控 规范

1 引言

众所周知,在现今医院的正常诊疗过程中,医疗设备已应用到临床各个学科。各级医院对医疗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也纷纷加大了医疗设备的投入,设备固定资产所占的比例日益上升,所拥有的设备先进性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此家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等级档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医疗设备种类繁多,其精密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行,使其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医院管理层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等级医院评审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必须成立设备管理部门,执行相应的职责职能,对医疗设备进行统一的规范的管理[2]。各省市区也逐级成立了设备质控中心,对各管辖内的医疗机构的设备管理进行指导、监督、检查,促进了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3],保障了设备的良好运行。然而,在一些边远山区、乡镇、海岛医院,由于种种原因,还普遍存在着“有设备,无管理;有兼管,不规范”等现象,严重阻碍了临床工作的开展。

2 存在现状

2.1 采购不规范

2.1.1 无采购申请、论证、计划

设备采购申请无计划,往往是等原先应用的设备出现故障无法修复,或临床医生通过进修、参加学术交流等会议后,参照上级医院的设备配置和一些会议参展商的介绍,而临时提出申请。申请无统一固定格式,内容不完整不规范,只是一些简单的要求购置理由,没有临床应用范围、可开展哪些新的项目,现有配置情况,技术可行性,安装配套条件,购置资金来源,能创造哪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一系列需论证的资料。

2.1.2 采购工作不规范

采购时缺乏对设备器械的三证审查核对,供货商必要的资质审查,产品制造方的授权证明,是否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保障等等。采购信息来源单一,缺少同类设备多方对比,实地考察等必要程序。导致最终成交的设备技术先进性、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安装配套性等不佳,综合性价比不高。

2.2 档案无建立

由于无专人负责设备信息的收集、整理、登记等管理工作,故设备档案建立情况非常糟糕。设备的信息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合同在财务、说明书在使用科室、申请报告在后勤,有的早已遗失。由部门和个人随意操纵,无法做到完整性、真实性和动态地添加新的二次信息,无法保证稳定性、可溯源性。

2.3 质控无保障

2.3.1 操作无规程

基层医院的特性决定了其临床科室分布,人员配置的局限,在设备安装时,由于参加使用操作培训的人员相当有限,也没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明确基本操作步骤和正确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设备的操作方法只被少数人员所掌握,而人员的频繁流动,将信息带走,新来的人员只能盲目摸索(由于档案无建立,无法查询),严重影响着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直接关系到了诊治效果,甚至是受检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3.2 保养无落实

由于无专人负责设备的使用操作,更没有制订设备使用操作和维护保养制度。设备的保养维护根本无法落实,普遍的现象是脏、乱、杂。仪器表面脏,布满灰尘,不作清洁。监护仪、心电图机等导联线绞成一团,杂乱无章,电动吸引器、真空泵等从不加油,特别是一些生命支持、重要抢救设备,其使用频率不多,而日常保养,运行状况检查等工作未开展,往往在病人急救时开不了机,无法正常运行,严重影响了安全医疗,极易引起医疗纠纷。

2.3.3 维修无保证

乡镇基层医院基本上均无配备相应的设备技术人员。当设备故障时,经常是请上一级的医院设备维修人员下修或上送;产品供应商针对基层医院往往是一锤子买卖,推销设备室在售后服务方面满口承诺,而实际发生时经常推诿、敷衍、拖拉、逃避、漫天要价,设备的及时修复难以保证。

2.3.4 计量无开展

基层医院设备器械的强制计量鉴定工作,普遍性长期没有开展起来。近年来我市政府部门对医疗质量越来越高度的重视,特别制订了针对基层医院强检设备强制计量鉴定的政策,要求质监部门派人员下去开展此项工作,并免收一切费用,此项工作才得到了开展,但计量专管人员、档案等还未配备建立落实,还需规范完善。[4]

3 应对措施

3.1 因地制宜

各基层乡镇医院领导一定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要制订一系列管理制度,成立设备管理部门,适当招聘几名设备维修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医院离市区较近的,可定时定期邀请市区医院的设备管理人员来进行帮助指导,较远的可上派人员分多次进行短期进修培训,学习先进经验,开展好此项工作。

3.2 因材施教

人员方面如无条件的,可在现有职员内部挖掘、培养,指定几名,分配好各自管辖范围(最好二名以上人员为一组),并规定适时进行人员和管辖区的交换。设备档案可由医院办公室统一收集、入档。制订好的管理制度、规范流程要在不同会议上进行讲解宣传,严格要求各个科室负责人把好首关。新设备安装时尽量安排多的人员参加使用保养培训,并一一操作熟练。可以组织院内职工作为讲解员对设备进行操作培训,或组织操作技能比赛等等活动,对成绩优异者给予一定奖励,提高积极性。

4 总结与展望

总之,基层医院设备管理工作的建立和开展是十分有必要的,医院领导管理层也越来越觉察到它的重要性。虽然,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困难较多,但只要有心、用心去开展,逐步规范完善,一定会取得成效。

参 考 文 献

[1] 孟进生.浅谈基层医院医学工程人员的工作任务[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9):50-51.

[2] 谢松城,徐伟伟.医疗设备管理与技术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9~10.

篇9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问题及建议

医疗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是医院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医院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物质基础,是医院扩大服务规模和提升发展潜力适应市场经济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要确保医疗设备保值增值,发挥其最大的效益,防止其流失,延长其使用寿命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医院长远经营发展目标的实现。笔者对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 当前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者观念存在局限性 在资产管理中,部分人员对现代化管理理念认识不够深刻,对资产管理的相关知识认识不够全面,成为影响资产管理的障碍[1]。管理者受计划经济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在思想上普遍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重收入、轻经营”的意识,只追求大而全,不讲求效率。闲置、重复购置现象突出,职责不明确,相互推诿,财务人员“重钱轻物”,管理人员配备随意,缺乏设备管理的专业知识,岗位职责不清楚、责任不明确,定期清查制度长期不落实,调配使用、报废处置随意性大,不按权限审批,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更换、离职移交不清等因素,导致了各类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1.2管理体制不健全 存在着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体制不完善,职能划分不清晰的现象,主要反映在对医疗设备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区分不清晰,划分不明确,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象严重。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购置医疗设备,不注重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对其是否会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不重视,如财务部门对科室医疗设备需求、购置是否合理、是否重复购置等并不了解,这些现象实质上是财务部门对资产管理上的缺位,是对财务监督职能的失职。从财务部门内部来讲,人员少、业务量大,管理力量不足,财务部门既负责预算管理又兼资产管理,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功能严重缺失。设备管理部门专业人员少,调配随意,职责意识淡薄,对医疗设备调配使用、报废处置等不按程序进行。

1.3管理手段落后 当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方法落后,缺乏科学性,信息化建设滞后,直接影响了医疗设备的管理,设备增减变化难以掌控,新增的设备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账登记和会计核算,接受调拨、捐赠的医疗设备没有办理资产移交登记手续,转让、调剂、捐赠的医疗设备没有及时办理相关账簿销账,资产清查对盘赢盘亏的医疗设备处理不即时,造成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会计核算、报表不及时、不准确和不完整。管理手段上仍采用手工记账的管理方法,即使采用计算机管理手段,但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网络软件,数据不能实现网络化,无法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数据信息收集手段简单。

1.4会计核算不规范 ①现行的会计核算原则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原则,虽然计提了累计折旧,但是账面上反映的仍是设备原值,不能准确反映设备的现时价值,设备家底不清。②对设备特别是大型设备引进后不进行效益核算,由于当地医疗市场,技术水平、管理等因素影响,使设备运营成本大于收益,而会计账面无法及时准确反映,不能及时对决策提供依据。③对医疗设备清查后,由于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责任心不高,对盘赢盘亏的设备账务处理不规范不及时,甚至不进行账务调整,不能准确反映设备账面值,造成了账实不符和部分设备流失。四是对上级无偿调拨和捐赠的设备不按规定挂账处理,使这部分设备脱离了监管和效益核算,也极容易发生资产流失。

2 医疗设备管理的对策

2.1完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制度是规范管理的准则,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特征,只有建立健全资产处置体系,才能确保资产处置行为规范有序[2]。从目前医院的设备管理现状来看,对资产疏于管理,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长期、有效的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设备管理,发挥其最大社会经济效益,必须以改革和完善管理制度为基础,明确医疗设备购置、调配使用和报废处置的审批权限,使其保障医疗设备的购置、调配、处置报废正规有序。如某医院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医疗设备成本核算细则》,明确了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职责分工,购置医疗设备要对当地医疗市场和医院实际需求进行充分调研论证,才能向医院提出科学合理的购置计划。通过单项设备的成本核算,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考核分析评价,以确定该设备是否继续使用还是报废处置,避免卫生资源的耗费,同时有利于医疗设备在科室之间的调配使用,以避免其重复购置、占用和浪费。评价指标的选取应综合考虑经济、人口、配置公平、设备利用及使用效益等易于量化的因素[3]。

2.2落实管理责任制 为加强医疗设备的日常监管,医院要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科室医供科,专门负责医疗设备购置和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检修等工作,完善其使用、检修、保养档案记录,把管理责任落实到科室和个人。同时财务部门、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分别建立设备资产总账、设备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正确记录和反映医院医疗设备的增减变化情况。在落实医疗设备报废处置方面,在进行科学评估论证的基础上按审批权限进行报批,依据上级批复对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各类资产账进行核销处理,确保账实相符。在落实医疗设备清查盘点制度方面,医院定期或不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清查盘点,对盘赢盘亏的资产即时查明原因进行账务处理,掌握医疗设备的使用状态和增减变动情况,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2.3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建立高效化、高科技的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改变设备管理手段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是适应现代医院管理的现实需要。我院引进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并实现了与会计账务管理系统互通互用。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对设备的信息、种类、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等信息进行二维码管理,实现了一物一码管理,并明确各方的责任关系。依托各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建立网络数据库,实现设备信息网络管理的可视化,使资产管理、预算编制、会计账务处理等一体化,达到各部门(科室)之间数据共享,实现了财务预算、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全过程信息透明化和动态监控实时化。

2.4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制度能否落实,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业务水平和责任心是关键。随着医院资产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现代化医疗设备技术含量的提高,对资产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有高素质、高才能的管理人才。如我院通过各种渠道培训教育管理人员的职责意识,建立部门内部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奖罚制度,促使他们爱岗敬业,按章办事。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特别是设备管理、维修保养技能和信息化管理知识,使他们懂专业、懂管理。

总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工作,管理者的重视是关键。在现行资产管理体制下,要不断探索医疗设备管理的新方法新模式,使其保值增值,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适应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更是医院由粗放型管理向质量效益型管理转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常娟,寇进忠.深化军队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军队财务,2014,4:22-24.

篇10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后勤保障;维修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917-02

近年来,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级医院为增强自身的诊疗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都纷纷引进了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器械。随着医疗设备资产的不断增加,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设备管理、维护、报废、申领等)也变得愈加复杂和繁重。怎样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制定一个规范化的设备管理流程,以提升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做好医院后勤保障,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层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在结合笔者多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以求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1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1.1是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的有效手段医疗设备是各医院、医科大学开展医疗、医学教学和科研所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在临床上,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除了要依靠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知识水平、技术水平,更需要借助先进的医疗设备。若在临床医疗中,能将医疗设备作为载体,运用高、精、尖医疗技术手段,则有望使医疗效果,医学诊断治疗技术实现质的飞跃。所以,科学、高效的医疗设备管理将是医务人员的左右手,它是医院实施医疗活动的硬件基础。

1.2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运作主要是为了实现社会效益、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医疗设备是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实现技术效益的基石。科学的医疗设备管理,能有效保证设备完好,提升设备使用率,从而降低医院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此外,做好医疗设备管理还有利于临床诊疗、教学及科研活动的顺利实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进而促进医院综合效益的提升。所以说,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的途径

2.1抓好设备采购管理医院在购置医疗设备时,要结合实际需求,在科学、严谨论证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采购。医疗设备购置需要考虑到采购成本、物品消耗及使用年限问题,同时还要兼顾设备安置空间、人员配备、环境要求、售后技术服务、保修期限、维修价格、资源共享、技术培训、经销商的信誉度等众多方面。在这些方面,医疗设备科必须做好临床和医院的参谋,认真、客观地分析拟购入设备的性价比。在进行设备验收时,首先要确认设备资质,清点配备清单,再进行设备测试,确保设备无质量问题,最后还要留下厂家工程师、供货商的联系方式,日后在设备发生时方便沟通。在确认检查无误后,进行验收报告填写,并登记编号,将资料、信息入档入库。

2.2加强设备使用管理医疗设备保管、使用应当指派专人进行管理,做好定期保养、维护,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交接手续,实现“专管共用,资源共享”。在设备使用方面,可从以下方面加强管理:

2.2.1设备保管应当注意防盗、防尘、防潮设备使用科室应当每日擦拭设备,让设备随时保持无尘、清洁的良好状态。

2.2.2设备使用的不当是造成设备故障、缩短设备寿命的重要原因每次购入设备后,都应当让厂商派遣1名技术人员,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设备原理、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等等。医院人员在参与培训后,通过操作技能测试,确保所有人员过关。医疗设备必须由专门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其他人员禁止随意使用设备。

2.2.3每个季度都要对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进行考核整机完整、附件齐全、运转正常、性能良好、测试准确即可判定为设备完好。每台/件设备每年的完好天数应当>300d,完好率应>90%,同时设备使用率也应>90%。另外,还应当对设备进行计提折旧,每月将折旧费、利息报给经管科,并由科室成本进行支出。

2.3设备的维修管理设备维修应当遵循“报修、送修、巡修、保修”的原则。医学工程科要制定出医疗设备保养、维修方案,每6个月对设备巡修、巡检一次,并填写好巡修、巡检记录表,由医工科、使用科室共同签字确认。在重大节假日的前7d,医学工程科要对抢救、急救类设备制定出检修计划,巡修、巡点科室、重大设备。对于需要进行维修的医疗器械、设备,使用科室要及时报修,不得放置不修。设备维修必须由专人操作,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拆装或用作它用。对使用科室的设备维修,要核收成本费、技术服务费,并由科室成本进行支出。

2.4设备报废与淘汰管理对于还可使用,但性能较差、技术落后,完好天数

2.5做好设备档案管理在医疗设备管理中,设备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医疗设备档案的完整、规范化管理能有效促进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设备档案可以说是设备管理的参考书、历史资料,长时间的档案累积有利于分析设备技术情况,在购置、使用设备时避免走弯路。另外,设备档案的妥善保存能在设备维护、审查等工作中提供有效参考。

设备档案要由专人进行管理。要使用档案时,可采取复写、复印、借阅等方法。在借阅档案时,借阅科室必须办理相关手续,并在限定期限内归还,不可遗失。建立医疗设备的总台账,以及使用科室的分户账。管理人员要根据设备类型,建立起相应的档案,设备转科或科室发生变动、调整时,要及时转账或建立相应档案。设备档案的建立及管理办法,可参照《中国人民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办法》。

2.6加强手术器械的管理手术器械由手术室护士长负责管理,同时还要指定专人统一对手术器械进行保养、维护。若在使用或维修过程中,发现手术器械存在问题,要及时向医工科报告,以便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保障各临床科室的手术器械使用需求,由手术室对手术器械进行集中管理,医院各临床科室共同使用,实现资源共享。医工科和手术室分别建立器械总台账、分户账,医工科每季度与手术室对器械台账进行核对;对于需要补充或更新的手术器械,使用科室先要提交申请,报手术室后,由护士长根据现有手术器械的使用情况及科室的使用需求,填写好申请表,在表中要详细注明器械规格、型号、数量,报医工科后,由医工科拟定采购计划,再报院领导进行审批。医院各科室、个人均不可擅自购买手术器械;手术器械在平时的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根据操作规程进行消毒、清洗,轻拿轻放,爱护器械,严禁随意撤换手术器械,以及私自将器械挪为他用。

2.7制定并执行奖惩制度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任何个人、科室都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做好维护保养,以延长器械使用寿命。对于器械使用效益有提高的科室,可根据绩效管理模式给予适当奖励,而对于使用效益好、使用率高的设备使用科室,可给予其优先购置、优先更新权利。

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若发生一些对设备不爱护、操作不规范、保养不及时、私自外借设备等问题,则要根据绩效管理制度给予一定的惩罚,在设备购置、更新上暂缓执行。在设备使用过程中,若发生了以下问题,要对科室或个人给予惩罚:一是不重视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设备闲置时间长,使用率低下,设备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均不明显;二是不严格根据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导致设备损坏;医疗器械、设备的保养、维护不及时,在设备发生故障时未及时报修,影响了设备使用功能,发生了设备软件、随机资料、附件丢失问题;在未取得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科室或个人私自把医疗器械、设备外借或挪作他用。3总结

综上所述,要提升医疗设备管理质量,不但需要积累管理经验,还需要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在管理中积极应用现代化管理技巧、管理手段,以实现设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医疗设备管理质量的提高,既是医院管理质量的提高,也是医院的重要后勤保障。参考文献

[1]林典亮.浅议医院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J].现代交际,2010(12):77-78.

[2]吴斌.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信息化建设对策[J].武警医学,2013,24(6):537-538.

[3]戴.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案例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4):75-76.

篇11

[关键词]医院工作;医疗设备;管理问题;现状分析;应对措施

[DOI]10.13939/ki.zgsc.2017.09.181

对于医院工作而言,医疗设备的质量以及数量均是医院发展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更是医院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另外,为了满足医疗工作需求,医院不断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设备。想要保证医疗设备的有效使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必须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但是,当前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仍旧存在诸多的问题(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观念意R较差等),严重影响医院工作的执行情况以及长远的发展,规范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是当前医院管理人员重点工作之一。

1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问题

具体分析医疗设备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管理人员本身观念上的局限性、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管理手段的落后、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下面就医疗设备管理问题进行逐一说明。

1.1 管理人员观念上的局限性

在进行医院资产管理工作中,很多人员对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均没有形成健全的认识,而这一问题成为影响资产管理工作的障碍。管理人员一般都秉持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即对于所需要的设备或者损坏的设备购买即可,不需要在经营方面有过多的关注。最终,导致很多医疗设备出现了闲置或者重复购置的问题,设备管理人员也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一旦出现问题相互之间推诿的情况明显,影响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

1.2 管理体制不完善

分析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体制不完善问题表现明显,例如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工作人员职责划分不明确等,所以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经常出现使用权、所有权概念模糊以及多头管理交叉的现象。另外,医院中相关部门之间没有进行及时的沟通,导致医疗设备购买的重复性问题,这些问题都集中反映了财务管理部门在医院资产管理上的缺失。就医院中的财务部门而言,存在着工作人员少、业务量大等问题,所以管理上的不足问题突出,也经常出现医疗设备不合理使用或者医疗设备报废不按照规程执行的情况。

1.3 设备管理手段落后

从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现状来看,管理方法上较为落后且缺乏科学性,这些问题都影响到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医院中的医疗设备增减问题并未完全遵循资产账进行登记处理以及核算,部分转让或者捐赠的医疗设备也没有办理明确的登记手续,一旦进行资产核查就引发了账实不符、资料不完善的情况。同时,在进行设备管理时手段依旧沿袭手工记账的方法,虽然部分医院进行了计算机管理,但是缺乏统一的管理软件,无法实现数据网络化、共享化。

1.4 会计核算不规范

当前,主要遵循的会计核算原则是历史成本原则,虽然进行了累计折旧,但是在账面情况来看,依旧显现的是设备原则,无法准确且醒目地反映设备的当前价值,所以在对医疗设备进行资产评估时出现了家底不清的情况。在很多地方,受到医疗市场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设备的运动成本远远超出收益的情况,但是会计账面并未进行明确的反映,所以导致决算工作缺乏依据的问题。另外,在进行医疗设备清查时,受到工作人员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进行设备盘查时责任心不强、账务处理不规范,使得部分医疗设备并未进行监督与核算,造成了明显的资产流失。

2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应对策略

针对当前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不足,需要从管理人员自身、管理制度等方面加以规范和完善,为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下面就具体医疗设备管理对策进行逐一分析。

2.1 完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想要保证医院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制度是一切行为开展的准则。就医疗设备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资产管理疏失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医院需要结合自身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在办法中明确资产对应管理的部门以及对应的管理人员,对设备的更新以及维护进行时间上以及资格购置计划要求。借助单项设备的成本核算,对设备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进行统计,了解设备报废的可行性,避免出现医疗设备资源浪费的问题。

2.2 实施管理责任制

既往设备管理工作中,之所以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很大的原因是管理人员不明确。所以,在进行医疗设备日常监督以及管理工作中,要安排专门的科室以及固定的人员,科室内成员在划分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负责设备的购置以及维修保养工作,并做好记录。另外,医院的财务部分、管理部门、设备使用部门均需要建立设备资产总账以及登记工作,随时完善设备的增减记录以及使用情况。在设备报废处置方面,不但要进行科学的评估,还要逐层进行审批,根据上级的批复对相关部分的资产账进行核销,规避不实账目问题。

2.3 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

当前,医院设备管理工作必须实现现代化管理需要,所以转变设备管理手段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是现实需求。设备管理工作中必须引进计算机管理手段,对于设备的信息、种类、生产批号、厂家、责任人等均可以进行二维码管理,并落实各方的责任关系。另外,综合多个系统以及会计核算系统构建网络数据库,确保设备信息网络管理的实现,使得资产管理以及账目处理一体化,最终保证医院工作中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够进行数据共享,工作过程的透明化不但方便大家监督,更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提高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

2.4 强化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自身,所以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业务水平、责任心意识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随着医院工作的开展,为了满足患者疾病治疗需求,医院新增了很多的医疗设备,且设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所以对于资产管理人员提出的要求更高,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以及管理能力。医院中就t疗设备管理工作的需求情况,推广手册宣传、开办讲座、外派学习等方式进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目的在于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综合管理能力,另外设立了明确的岗位职责以及奖惩制度,保证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同时,通过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学习,使得设备管理人员变得更为专业,更会管理,更符合设备管理需求。

3 结 论

综合本文内容,对于医院来说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医院工作的运行情况以及医院的长期发展、经济效益,但是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是长期且艰巨的工作,医院管理人员必须加以重视。但是设备管理中出现了明显的制度不全、工作人员管理理念意识不强、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在现行资产管理体制下,需要不断结合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创建新型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人员能力以及责任心等方面的培训,进行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实现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以及医院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肖斐,陈鹏.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及对策[J].财经界,2015(24):133.

[2]陈畅.医院医疗设备购置流程规范化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7):4561-4562.

[3]庞娜,单率.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13(22):244.

[4]卢伟俊.医院内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问题与处置建议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6(12):16,18.

[5]黄炳梅.浅析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5):36-37.

篇12

〔关键词〕二维码;大型医院;医疗设备;设备管理

随着医院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高精尖的医疗设备成为现代诊疗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成本较高、技术先进,可在各方面影响整个医疗保障体系的稳定性,为此需要加强质量控制管理[1]。但是医疗设备管理的传统方式存在信息不同步,设备管理效率低下,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等众多问题。而随着4G和5G时代的来临,二维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具体探讨了二维码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医院医疗设备传统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大型医院的现代化医疗设备越来越多。为整合大型医院的医疗设备的管理,维修信息资源,需要构建一个设备管理平台,从而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落后的医疗设备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其弊病如下:(1)非信息化的管理方式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撑,加重医院在医疗设备管理上的人力、物力的开销;(2)设备信息进行人工统计管理,难以避免出现较大的误差;(3)效率低,由于医疗设备多并且分布较为分散,人工管理与维护不能及时掌握出现问题和需要维修更新的设备的状况和信息,工作量大,效率很低,可给使用医疗设备的科室和患者造成不便,耽误患者的诊断与治疗[2]。

2二维码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二维码得到了广泛应用。用户通过手机扫二维码的方式,连接到WAP网络查到详细的信息。具体来说,二维码可以包含英文、语音、汉字、图像等信息,当前二维码多为高密度编码,信息量大,制作成本低且制作简便,扫码迅速,信息获取速度快,信息防伪设置也比较多。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管理总局在其官网上提供二维码,用户通过二维码可以直接查询医疗公告,医疗器械召回,医疗器械警戒等信息,使用方便,且更易于通联[3]。

2.1二维码平台应用于设备维护管理

当医疗设备出现故障需要联系售后时,通过扫描二维码,工程技术人员可立即现场识别并读取到设备的售后信息,进而追溯设备来源等信息,使工程技术人员能及时与售后工程师进行技术沟通,可以完全实现无纸化、信息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也可将报修单传送到设备管理系统。

2.2应用二维码平台进行使用管理

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可使用智能终端读取二维码包含的数据库链接,应用比较方便,且不易丢失和损坏,对快速了解设备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对医疗设备进行资产清查时,通过识读终端扫描二维码,可以快速清查盘点固定资产,方便查验、记录设备情况,防止资产流失的发生,做到账、签、物相符。

2.3应用二维码平台进行医疗设备验收管理

通过手机确认将验收信息回传到医疗设备管理信息数据库,通过录入该医疗设备电子文档,在现场就可以完成医疗设备的验收工作。建立医院自己的医疗设备管理信息数据库,可以实时核对设备供应商提供的配置是否完整。

3医疗设备管理中的二维码相关应用配套措施

在应用配套管理中,要对医疗设备实行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可以降低设备本身的损耗。在维护中,最优质量控制策略能有效避免主观判断,避免决策失误。检修计划必须包括内容、技术和安全措施等,确保检修的质量,使医疗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提高;需要用新的思维理念去找出医疗设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法制学习与业务培训也要同时提高,要及时组织学习,贯彻执行有关法规、条例;外派人员进行专业维护的培训作为一种有效途径,能有效培养自身维护人员,利于降低医院管理费用。综上所述,二维码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可将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与其他方式相比,更容易操作,切实发挥了很大作用,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受欢迎,是未来大型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必须且有效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郑理华,何兴华,陈宇珂,等.三级综合医院医学装备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8):89-90.

[2]顾昕元,高磊.二维码在医疗设备管理和维护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10):66-68.

篇13

【关键词】医疗设备管理 问题及对策

引 言

当前,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一些高技术含量、简捷实用、操作简便的医疗设备相继成为医院提升其诊疗技术水平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标志。然而,在当前的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 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各级管理部门领导和使用者的重视。

1.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维修人员缺乏

武警部队医院的组建较军队及地方医院晚,特别是机动部队在20 世纪90 年代末期由转隶武警部队, 起步晚,底子薄,医疗设备管理和维修力量更是薄弱。武警部队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的编制是按照医院医疗设备的编制来定的, 而且编制是按照过去的模式制定的, 已经多年没有变动了,编制人员少,尤其是机动部队医院的编制更少, 甚至是兼职。随着医院的发展, 医疗设备的总价值已是编制数量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但是管理和维修人员的数量受编制限制显得更加缺乏。

1.2 重用轻管现象突出

医疗设备在医院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临床医务人员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同时,患者维权意识的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也成为医疗设备使用率高的原因之一。大部分医疗设备超时间使用,有的甚至一天24 h 连续运行,但维护保养的次数明显减少,更有两三个星期也不维护的现象,因而导致医疗设备超负荷运行,故障率也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加。也有一些卫勤应急保障设备存在执行一次任务后,就被放置在战备库中;对存在故障的医疗设备小毛病对付,大毛病向上级一汇报了事。

1.3 设备维护不及时

武警部队医院大多高度分散,点多、线长、面广,给上级维修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有时上级医疗设备检修组到基层进行巡回检修,但因时间紧、任务重、路途远,常不能满足基层的实际需要。平时基层单位的医疗设备出现故障后,上送检修存在诸多困难,小的问题继续带故障运行,大问题只能联系生产厂家维修点。然而,由于厂家的定点维修部门大部分驻大城市, 往往要几天才能到达现场,有时由于所带工具或零配件不全,造成急修的设备被迫长时间闲置,影响了临床的正常诊疗工作。

1.4 制度落实不严格

按规定,部队的医疗设备要建立专门的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实施分类管理,并指派专人负责。但在有些基层医院没有按规定落实,组织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管理不规范;有的单位尽管成立了相应的医疗设备管理小组,但由于专业人员少或不到位,各种制度落实不到位,根本没有行使管理职能,形同虚设;有的单位规章制度不落实,管理上存在许多漏洞。如定人使用、定人管理、定期检查保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交接手续等行之有效的制度流于形式。这些使得医疗设备档案资料不完整,设备维修、保养记录不全,操作规程卡片描述不清等现象时有发生。

2.医疗设备管理对策

2.1 引进人才,提高队伍素质

应在现行医院编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医疗设备管理维修人员编制,明确任何单位不得占用。各医院也可从其他人员的编制中让出适当名额,确保管理维修人员与医院现有设备管理相适应。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采取合同制或非现役文职人员的政策,引进专业人才。也可从现役的士官中选拔,经过专业的进修学习深造,补充到管理和维修队伍中来。

2.2 注重培训,严格操作规范

加强管理和维修人员的培养,每年定期送他们进修学习深造,参加学术交流等,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要重视他们的成长进步和待遇,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全体医务人员医疗设备使用、保养、安全等培训教育,了解医疗设备的性能、技术参数和管理要求,尤其是操作人员的培训,严格操作规程,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培训要注重实效,避免走过场,医院应将医疗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培训纳入全院年度业务训练的内容, 制定详细的计划,确保时间、内容、人员和效果的落实。

2.3 落实制度,强化规范化管理

根据医院的实际特点,建立健全以院长为组长的医疗设备管理组织,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切实落实医疗设备分级管理措施,完善医疗设备档案资料。要让管理组织真正地运转起来,列入院办公会议的重要内容,定期讲评、总结。要严格落实“三定两严”制度,把平时的维护保养制度落到实处,不能走过场。要严格奖惩制度,医疗设备管理的情况直接与所在科室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与评比先进、立功受奖和晋升职务、职称等挂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促进作用,才能把医疗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落到实处。应完善和健全总部、总队(师)、支队(团)三级检修组织,明确医疗设备检修管理方法和程序,明确各级的检修范围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篇14

[关键词] 三级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保养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b)-0176-02

先进的、精密的、智能化的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科研、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仪器设备,大型的、科技含量高的医疗设备已成为医院等级和医疗水平的一种标志[1]。对于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保障工作,能节约医疗成本,更好的为祖国医疗事业发展做出贡献。本研究主要探讨三甲医院中主要医疗设备的管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12月设备科报告并进行仪器设备维修的记录125起,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3起,其中,手术室设备29起,放射科设备21起,检验科设备4起,其他科室9起;对照组62起,其中,手术室设备30起,放射科设备18起,检验科设备3起,其他科室11起。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使用本组研究方法,对照组则按照常规将所有仪器设备分摊给临床科室,由其进行自主管理维护,出现问题,与设备科联系,进行维修。其中,1~6月设备报修起数为对照组,7~12月为观察组,1~6月实行常规设备管理,7~12月进行设备管理干预,比较两组出现故障后设备科维修成功率和设备科维修的过程。

1.3 设备管理干预方法

1.3.1 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技能 对于设备科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除了学校要加强设备维修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外,医院要结合相关医疗机构为维修技术人员提供在岗培训和继续再教育的机会,鼓励维修人员参加函授和夜校学习,对于最新引进的医疗设备要定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2]。

1.3.2 建立医疗设备档案 对每件新进的医疗设备都进行备案造册,不仅为设备的日常使用提供依据,而且还能为专家对该设备日常工作状态的评估提供依据,同时也为领导引进新设备提供详细的论证,包括仪器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3]。

1.3.3 定期检查 设备科维修人员定期认真检查设备的安全使用情况,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小故障的现场维修,帮助有关科室医务人员掌握设备的主要性能,建立正确的操作规程[4],本院经验是对于价格超过1万元的设备,由科室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对于价格超过10万元的设备,则有设备科进行统筹管理,并设置专人进行维护,时间上至少要求每月进行维护保养一次,并记录在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3.4 维护保养工作三级制度 首先日常保养,主要由使用科室成员进行,针对机器表面的污迹进行保洁,做到防火、防水、防潮,保持设备零件的紧固和;一级保养,清除机器内部灰尘,清洁电路板脚的氧化层,相关电位器的清洁以及光学医疗设备光路灰尘的清洁,由使用者和工程人员共同完成;二级保养即预防性维修,更换已达到磨损限度的机械部件,抽样检查一些性能变差的电子器件(电位器、电容、电阻),作为预防性维修提前更换,主要由工程人员完成[5]。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3.0软件进行,两组间返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出现故障后设备科维修成功率

观察组返修率为3.2%,而对照组返修率为38.7%,观察组返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23.952,P = 0.005)。见表1。

表1 两组出现故障后设备科维修成功率[n(%)]

2.2 两组设备科维修过程比较

观察组通过调试设备后恢复使用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887,P = 0.049),而通过更换主要部件恢复使用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126,P = 0.003)。见表2。

表2 两组设备科维修过程比较[n(%)]

3 讨论

良好的保养计划是实施设备保养的前提,是设备全寿命动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养计划涉及多方面的实际问题,面临诸多矛盾[6]。本研究比较本院对于全院设备科发生使用障碍并进行维护的事件63起,并通过对进行设备管理干预后发生的62起设备使用障碍进行维修成功率比较。首先加强设备科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实际业务技能,并对所有新进的超过2 000元的新设备建立医疗设备档案,以备及时了解使用情况和为领导提供引进新设备的依据;同时还要求对所有设备按照价格,分责任进行定期的检查,而且制定三级维护管理制度,进行仪器的管理维护,发现观察组返修厂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通过调试设备后恢复使用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通过更换主要部件恢复使用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所以通过本组研究,笔者认为对于医院的仪器设备,实施科室与设备科应该共同管理,一旦发生故障,能有效提高设备科维修成功率并减少设备返厂维修率。

[参考文献]

[1] 蔡林茜. 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的探讨[J]. 医学信息,2008,21(4):489-491.

[2] 江金达. 浅析医院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J]. 医学信息,2011, 24(7):377.

[3] 孙小立,饶文晶. 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J]. 医疗装备,2010,4(2):43-44.

[4] 赵建英,吴荻,杨建斌. 浅谈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J]. 医学信息,2010,23(3):28.

[5] 陈乙尤,陈冠,苟秦渝. 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模式的探讨[J]. 医疗设备信息,2005,20(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