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通信管理范文

通信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通信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通信管理

篇1

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通信管理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通信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6200

国内刊号:23-1521/TN

邮发代号:14-29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2

    1.1光纤网络的现状

    目前,在全国各地都已覆盖了较为完善的光纤网络,并且在各地的通信工程当中,且已基本实现了光纤网络通信。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我国大部分省市地区都实现了光纤通信;有些城市已经达到一半以上的光纤使用率。自2006年以来,我国信息化发展越来越迅猛,通信企业也不断组建与开展通信中心的管理工作,将网络覆盖于全国各地,从而满足人们及国家的需求。但是通信网络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在光纤网络通信管理方面。

    1.2农村通信网络的建设与管理

    从我国整体上看,我国农村分布极广,资金不足,而这样的条件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通信工程的建设与智能化发展。在县级建设通信工程的过程中,由于严重缺乏光缆,以致于网络覆盖面积极其狭窄,并且光纤网络在建设与使用过程中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网络通道不够安全可靠,这就极大的阻碍了通信网络较快的发展。针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其主要原因包括:a.县级通信网络管理机制不够统一。以致于通信网络在管理过程中,出现越级管理、交叉管理等问题,这就不利于通信网络的发展;b.县级通信公司在人员管理方面,将通信人员随意调派,这就使得通信管理人员严重缺乏,没有设置班组,以致于县级公司的管理极为混乱,不利于通信网的较快发展。

    1.3光纤网络是通信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纤网络是现代通信网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通信网络管理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关的技术人才、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通信设备等,以致于光纤网络不能够满足众多人民群众的需求,从而导致通信工程发展缓慢。

    2通信网络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信专业人员缺乏,配网和个别县公司无通信专业人员,有通信人员的公司也基本是兼职,既要搞通信又要搞保护,还要负责自动化。通信人员业务技能不能满足设备运维需要,实际工作经验不足,现有设备基本依赖市公司和公网通信人员维护。通信发展相对落后,营运网点通信基本依赖公网。调度生产通信设施较差。没有配置调度交换机、无调度电话录音设备,无专用通信机房,无常见通信维护仪器仪表和检测工具。

    3转变传统通信管理模式,满足通信网的发展需要

    3.1通信网络的管理模式设想

    在城市中,通信网络覆盖于每一个角落,在对通信网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将各个部门的职能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高科技人才相互协作,共同管理,以现代化通信技术、管理经验为主要内容,合理的利用资源,从而使通信网络的管理模式走向现代化,转向集约化。在通信网络管理过程中,为了实现使管理模式转向集约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a.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来进行规范化管理,这样能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b.通过培训,使通信人员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道德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投入成本;c.通过审核部门对通信网络管理进行合理的审核与监督,从而促进通信网络通信管理的有效发展;d.认识到人才对通信管理中的重要性,合理的利用人才,避免人才的流失。这样才能够达到通信网络管理朝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3.2组织结构

    为了便于统一管理,结合通信专业特点,县公司通信专业统一归口由调度所管理,各县公司根据自身设备、人员情况,有条件的县公司成立通信班,暂时不具备条件、通信设备较少的单位,目前可以将通信与自动化两专业合并组建通信自动化班,但通信专业人员不得少于3人,待条件成熟时再组建通信班组。通信企业中,通信职能管理部门为营销部,专业运行班组设在运行中心,主要负责通信管理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由于光纤到户工程进展较快,加之点多面广,维护工作量大,在省公司没有出台管理规定前,建议有相关单位应抽人(或招人)组建运行维护班组。

篇3

关键词:城市通信管线;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前言

通信网络绝大部分的基础设施、设备都与地理信息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城市地理信息中相当复杂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将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基础,施行对城市通信管线的管理,在城市通信线路资源管理系统下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包括分析信息属性和空间属性,使工程设计、网络规划、维护管理等在通信管线的管理活动中实现计算机一体化等。很多线路管道的稻菔嵌态变化的,我们必须考虑到地下通信网络复杂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更新。此外,不可忽视的成本代价往往会随着建设、设计和维护部门在工作中时常遇到的大的问题而产生。而地理信息系统(GIS)凭借着其囊括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和信息科学三者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优势,能够让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设备更上一层楼。

1.通信管线系统的建设目标

在通信管线网络业务开展和管理实施过程中,由于引入了GIS技术,加上城市地理地图充当其背景,使得通信管线的相关操作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网络规划、建设、管理和资料存储告别了传统的方式,实现了多个方面的计算机管理一体化,这些方面主要包括资料输入(输出)、整体查询、通信管线网络工程设计及其规划预算、工程建设和施工管理、固定资产统计分析、系统运行维护、线路非现场监控、市场分析和预测、通信综合业务等。

(1)可以依据对管线各种实施、设备相关属性及数据的准确管理,按照种类、区域等多种标准,查询、统计和研究物理路由以及各种管线和管线附属等设施、设备。

(2)通过为行业各个系统提供不可或缺的数据、图形,奠定电信企业内其他的系统建设的基础。

(3)可实现包括通信管线相关设施(备)、地上他下管线深埋和分布情况以及室内设备等的可视化管理,这种管理是通过计算机以表格及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从机房到配线架,再到用户分线盒的全面的通信管线资源管理。这种以城市地理地图为依托的管理也是电信部门强有力的管线资源管理工具。

(4)可以较为准确、及时的把新建工程完工的相关资料传送给应用系统。

2.通信管线系统的设计原则

为了更深层次的扩充和扩展系统,尽可能的满足相关要求,实现系统目标,在进行系统设计工程中应该满足以下7个原则:

(1)可靠性。可靠性主要包括属性数据和图形信息的可靠,我们应该组建大型商用数据库,运用其数据管理、备份等功能,时时补充、更新、备份发生了变动的数据。

(2)先进性。在系统设计时应该运用当前世界上主流的系统结构,在通信管线网络数据分析和建模中运用GIS的方法和理论,并且应该运用大型的商业数据库来管理和储存数据,做到先进但却不缺少可靠和成熟。

(3)完备性。完备性是指数据库中储存的属性数据和图形信息应该具有完备性,即不仅应该满足日常工作,还应该满足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实时更新的要求。

(4)实用性。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应当以满足相关人员的日常工作要求及其使用习惯为前提,做到人、软件和业务流程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对深埋地下的大量不可见到或难以见到的通信管线相关数据实行可视化管理,以便对其进行管理、维护、更新;对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数据,做到数据在各个系统中统一。

(5)可扩充性。可扩充性是指在数据库设计、系统信息编码及其功能方面留出充分的空间供以后更深层次的开发或是增添另外的专业应用系统。

(6)高效性。高效性要求能够对数量庞大的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

(7)标准化。标准化要求在开展工程时,遵循实际工作标准、行业标准甚至是国家标准,并且还应该合理利用相关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标准进行实时补充和拓展。

3.通信管线系统的功能

(1)建设管理工程

建设管理工程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其一,可实现非现场全程监控;其二,建设更高质量的客户服务体系。系统能够实时显示工程的进度,从施工到验收,全部根据事务处理的流程开展,工程被验收后,系统会自动将其归入固定资产管理。通过在地图上直观明确地反映即将开展的工程,依据施工范围,找出会受到影响的客户,及时地与他们交流沟通,使服务质量大大提高。

(2)预测规划

借助实时监测系统,依据客户密度的增加情况,同步分析电信、市政建设,分析局所设置规划,设置光(电)缆路由,分析网上资源及其相关优化等。

(3)维护管理底图

图形方面可实现图形录入、编辑、变换、整理以及输出等操作,图幅方面可实现栅格图、图幅拼接、矢量图叠加等操作。此外还可实现地图库更新和管理等功能。

(4)设计工程

可组建完工图纸库、设计图纸库和概预算数据库,依据工程相关情况生成概预算报表。甚至输入相关的限定条件,如网络资源状况、地理位置等,系统会自动生成最优的工程方案,待工程竣工后,相关资料会自动转存系统。

(5)管理维护管线

针对本地网全部管线设备、设施,提供查询属性相关材料和实体图形、查询任何条件下的路由状况、编辑设备数据、统计实体对象相关资料、定位故障点以及图表和报表输出等功能。

(6)管理公用电话

可实现公用电话(电话亭、电话机)数据输入、统计、编辑和查询等功能,即对公用电话信息与业务进行管理。

(7)监测设备,线路

依靠与已有的监控系统的紧密联系,可在地理地图上清晰明确的呈现出实时数据。建立在用户信息和故障信息上的报警功能,可发挥指示故障地点等基本作用,也能够实现对故障产生的影响估计和预测等高级功能。

篇4

【关键词】 通信管理 标准化 建设

一、标准化背景

通信管理系统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是一种集各种管理为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网络设施管理和承载业务管理以及资源管理和专业职能管理。另外,通信管理系统支撑公司电网的生产调度,是电力公司信息化业务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这对相关信息企业的通信管理系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很多企业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上面。对于中小企业,最初起主要作用的有建设办公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但这些系统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对于大型企业建设,资源计划系统曾被广泛应用,但由于信息管理的标准不够完善,员工对通信管理系统的作用认识缺乏,导致该系统在国内企业取得成功的案例也寥寥无几。众所周知,信息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信息系统的管理与完善,那么要保障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其作用,通信管理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尤为重要。通过企业通信管理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将有利于提高信息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从而大大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通信管理系统标准化建设

2.1 通信管理系统现状

目前,相关电力企业建立的通信管理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综合监控、资源管理以及运维管理。通过在通信运行和管理中广泛应用这三大类网管系统,电力企业的通信管理水平已大大提高。但是,通信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电网的发展越来越快,对电力企业通信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信运维和通信管理需要更加高效与规范的技术支持手段来减轻通信运行的压力。当前的电网通信管理系统距离高效规范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1)互联互通性不高。由于最初规划和建设通信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时,没有从宏观上充分把握各单位之间的协调和组织,使得他们在系统的框架结构、使用功能、信息模型以及接口形式等方面的差别比较大,进而导致了系统、信息或应用孤岛的形成。各单位之间不能互相联通,也就无法支持通信系统的运行一体化。(2)规范化水平较低。具体表现在:没有规范的界定综合网管系统的功能和设备网管系统的功能;综合网管系统没有标准的总体结构、互联接口和安全防护;设备网管系统没有统一的系统部署、功能配置和北向接口。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水平,并大大制约了其运行维护管理水平的提高。(3)集约化程度不高。当前,大规模通信运行体系对通信管理系统纵向和横向的集约化程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通信管理系统基本都是由各个单位根据其自身管理的通信网络建成的,没有经过系统的层级划分和合理的部署。而且,这些通信综合管理系统不能与内部的监视和资源管理等系统之间有效的联系,也无法及时给外部有关系统提供数据支持,所以难以实现在大规模通信环境下运作。

近年来,相关国际组织已在通信网络管理领域开展了大量的标准化工作并颁布了TMF 814等管理标准。这也更加表明,随着通信网络剧烈的规模化和复杂化,未来的通信管理必定要趋于标准化,才能更好的降低网络管理的难度,有效推动通信运维管理的规范化。

2.2 通信管理系统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通信管理系统的标准化主要包括技术基础标准化、规划设计标准化、工程建设标准化、运行维护标准化以及安全环保标准化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技术基础标准化。该分类中的基本文件由整个标准体系共用,这要求其含有统一的术语定义、统一的通信资源命名以及信息交互的通用协议等。(2)规划设计标准化。规划设计主要用来指导通信管理系统的设计,它根据《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框架》来制定相关的技术规范。(3)工程建设标准化。工程建设标准通常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工程建设、软件开发以及系统测试和工程验收,主要指导通信管理系统的工程建设与管理。(4)运行维护标准化。动力环境管理应用、骨干通信网管理应用和终端通信接入网管理应用是通信管理系统的三大类应用管理。运行维护标准化就是针对这三大应用管理的运行管理规程。(5)安全环保标准化。安全环保标准化规范与通信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中的安全环保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此类规范主要对系统进行安全防护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指导。

2.3 通信管理系统标准化面临的关键问题及完善举措

由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部颁布或着正在拟定中的与通信相关的标准规范有很多,但这些标准都是各级通信部门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制定的,它们没有一个总体上的协调运作机制,建设标准也不同。这样的通信管理系统规范难免会影响信息共享,降低系统管理效率并造成人力资源与时间资源的浪费。

通信管理系统标准化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有:(1)标准规范存在重复。在与通信相关的90条标准规范里,几乎有一半属于运行管理规范,并且与通信设备和业务相关。此外,各级的通信部门也有重复制订标准规范的情况。(2)标准规范的覆盖面窄。目前电力系统内部已经制订的相关通信的标准还不全面,比如规划设计、运行维护、工程建设以及专业管理等领域与通信相关的业务都缺乏相关的指导标准。(3)标准规范的适用性差。由于大多数通信部门制定的标准规范都是量身订制,不具备通用性,所以其他通信部门若想直接参考或引用就比较困难。

通信管理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工作还需要大力推进,这就要求国家电网公司牵头建立工作组来全面负责与监督通信管理系统标准化工作的实行情况。具体的标准化工作内容应该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完善:(1)对标准化的运行机制进行完善。组建标准化专家小组对工作计划进行细化,并严格按照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各项工作。(2)进一步制订通信相关的标准草案。通过组织有关电力企业部门和单位对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调研,着重完善与实际建设和运行维护有关的草案及编制说明的编写。(3)推广标准体系的应用。组织相关专家对通信相关的标准体系开展有步骤、有计划地宣贯工作,确保各级通信部门能在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很好的落实与执行相关的标准体系。(4)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申报和处理机制。这将有助于解决在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的知识产权问题,从而有效规避法律侵权的风险。

三、总结

通信管理系统如果能实现在技术层面、工作层面以及管理层面等相关层面的标准化建设,将有利于上级和下级单位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从而能够建立起信息纵向与横向的相互联接通道,进而使各层级通信管理系统之间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得到透明及时和快速的解决。提高通信管理系统的标准化程度不仅能够简化网络管理程序,更对推动通信运维管理的规范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李学京. 标准化总论[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 杨峰,傅俊. 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关键要素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29):72-74

篇5

关键词:通信技术;管理系统;标准化;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TN914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市场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为提升自己的实力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措施,其中一个便是建设通信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的网络科技建成的,涵盖了网络设施管理、业务管理、资源管理和专业职能管理4个部分。信息畅通在企业生产和管理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加强对通信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建设是现阶段企业提高通信管理系统管控能力的燃眉之急,在人工智能系统管理下,开展标准化系统建设工作,这逐渐成为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研究的重点。

1通信管理系统标准化建设意义及现状

1.1标准化定义

通信管理系统标准化是指围绕企业通信管理系统开发、建设、运行和完善而开展的一系列标准化的工作。标准化的通信管理系统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管理企业通信资源,对企业通信途径等进行综合监视,以此整合企业内部通信信息的资源,强化企业通信专业管理和设备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1.2标准化意义

企业信息系统的标准化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加强通信管理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才能保证系统在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发挥其真正作用,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信管理系统的具体工作得到标准化处理,才能在短时间内处理其他众多管理任务,防止出现信息延误导致的其他问题,保证通信管理系统的运行质量。在一些企业中,信息管理系统在运行中没有完善的管理标准,因此没有获得预期效果。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对通信管理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行通信管理系统标准化的建设工作,实现信息快速有效的传递,对于企业管理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1.3标准化现状

现阶段,国内大小企业对通信管理系统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通信系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标准化的管理能减轻通信运行的压力,参考多数企业的现状,主要表现在缺乏有效的互联互通性、规范化水平低、集约化程度不高等方面。各个企业在内部搭建的通信管理系统,只能满足自己内部的管理需求,而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由于通信管理系统的框架、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各企业之间联系状态不佳,无法形成通信系统的一体化运行。目前,促进通信管理系统标准化建设的工作已经逐步开展,相关的管理标准也正在不断地研究制定中。

2通信管理系统标准化建设

2.1通信管理系统标准体系框架

通信管理系统标准体系框架的构建,是实现企业内部通信管理系统标准化建设的前提条件。首先,企业通信技术人员要综合企业本身的发展特点,提出相对科学合理的管理框架,企业可以参照国家通信部门颁布的《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框架》对施工标准和网络构架进行规划;其次,保留传统通信管理系统的优点,在了解企业的实际通信需求后,调整体管理系统,确定工作流程,即系统基础技术应用、系统构建规划设计、系统运行维护、施工建设管理;最后,技术人员应该把关注重点放在通信管理系统标准化建设方案的设定上,方案的设定在满足国内标准的基础上,也要满足国际标准的需要,以免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2.2通信管理系统标准体系内容

通信管理系统是一种增强通信质量的重要系统,实施标准化处理后,能提升通信信息的处理效率,增强通信管理系统建设质量。企业通信管理系统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有5个方面:规划设计、基础技术、工程建设、维护管理、功能应用。

(1)系统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人员在对企业通信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时,应该参考已经出台的相关标准规范文件,做出相应的规范技术指导,让整个系统的规划设计符合现阶段需求,兼顾对企业未来需求的考虑。

(2)基础技术实施标准化。通信管理系统中信息的传递以数据文件的方式进行,然后存储在基础技术实施的功能板块中。技术人员在限定范围内,遵照整个体系公用的基本文件,对区域内的信息资源统一命名管理,或者建立起共用的信息交互协议。

(3)工程建设标准化。通信管理系统的工程建设主要指开发软件、测试系统、工程验收,针对这三方面,企业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化建设规范,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认真贯彻实行,实现通信管理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和指导。

(4)维护管理标准化。通信管理系统主要有三个板块:动力环境管理、骨干通信网管理、终端通信接入网管理,企业建立通信管理系统后,对整个系统的维护管理标准也要围绕这个三个板块制定,达到标准化管理水平。

(5)功能应用标准化。企业通信管理系统建成后,在日常运行和功能应用方面皆应按照整个系统的管理体系操作,遵循相关标准。

2.3通信管理系统标准化建设措施

目前,阻碍企业通信管理系统标准化建设还存在:通信部门的管理规范重复、覆盖面过窄、适用性差等问题,对此,企业在进行通信管理系统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建设的内容,以保证通信管理系统高质量运行。

(1)建立通信管理系统标准化工作制度。按照国家要求进行通信管理系统标准化建设工作,避免出现因工作调整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成立一支高质量的科研团队,对具体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保证标准化建设的科学性和稳定性。因标准化建设的特殊性,需要对特殊情况和各个阶段制定相应的制度,避免出现制度不适应实际情况的现象。

(2)编制通信管理系统相关标准的方案。参与通信系统标准化建设的人员在编制相关标准的方案时,要对方案进行多次验证,找出隐藏的问题,再次优化、调整,确保方案能适应实际工作需,提升通信工程的使用效率。

(3)着力推广通信管理系统标准化体系。企业通信管理系统标准化体系建立后,组建一支专业推广团队,对系统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宣传。团队里人人需要具备专业的能力,便于随时随地对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实施宣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这些人的支持,让通信管理系统标准体系得到更好的执行。

(4)完善知识产权申报处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规定,在通信管理系统标准化建设中要避免出现知识产权侵权的问题,对可能出现知识产权争议的方面加以关注,及时进行修改优化,完善知识产权的申报處理制度,尽量避免出现法律纠纷的可能,保证通信管理系统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的唯一性,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通信管理系统以加强通信管理为目标,以标准化和实用化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企业通信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使企业通信管理网络化、规范化,提高通信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将通信管理系统灵活运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以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趋势。因此,对企业通信管理系统进行标准化建设,有助于提升通信管理系统的质量,快速高效地处理企业内部通信信息,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涛.智慧高速及其标准化建设现状[J].科技展望,2017,27(15):328. 

[2]吴光兴. 浅谈通信管理系统标准化建设[J]. 通信世界,2017 (8):22-23. 

[3]张硕.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信息管理平台功能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6. 

篇6

通信管理机作为监控系统中通信网络与监测设备之间的枢纽设备,已经成为机房监控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必要技术手段。目前,通信管理机在变电站、集控站、石油化工、轨道交通等领域被广泛使用并且多种多样,但要设计出真正适合机房监控系统的通信管理机,需要结合机房的实际情况,对机房环境进行综合的勘察和研究之后,开发研制拥有硬件平台和软件配置的网络型通信管理单元。机房监控系统的通信管理机的设计,包含了通信管理的硬件配置、软件设计等任务,必须在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下,进行严格的规划、安装、调试,方能进入正式运行阶段,保证整个监控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 通信管理机主要功能

通信管理机是具有强大通信管理功能的通信装置,主要功能包含了处理上、下行信息,按照不同协议进行通信管理、数据转发、网关、转换、处理等。按照需要可以行程分布网络、分层级联、双以太网等多种通信处理方案,本文所谈及的通信管理机,是机房监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机房监控系统就是由通信管理会、控制器、服务器三部分组成。通信管理机的主要功能包括:

1)管理器和控制器,在没有服务器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处理控制器的任务。当控制器发生数据下达任务时,通信管理机对这些任务按照优先等级进行采集。主要分为长、短两个数据的采集方式。通过这两种采集将频繁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采集的频率是定时的,有利于控制器数据采集的效率。

2)对服务器下达的任务、配置信息进行采集。服务器下达的任务嵌入式计算机信息任务主要包括:修改用户对定时采集时间的要求、修改用户对通信管理管理下的控制器的信息的要求、修改用户对计算机系统参数的要求。

3)修改服务器、控制器的系统升级、改变前的初始化参数。如计算机系统时间、串口通信数据传输格式等,同时为扩展功能的使用配置陷入式计算机电话号码[1]。

4)通过服务器下达给控制器配置信息,实现服务器对机房的授权与管理,包括:对制定的门禁进行授权,允许控制器对其进行校时、配置,下达指令给控制器,管理控制器其他的信息配置,例如控制器的报警、电源、湿度、温度等信息与配置,配置不同环境信息下的不同控制器,以满足机房监控系统中的环境需要。

5)在机房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用户终端需要对特定门的出入等需要进行读取或者供其他需要,这要求通信管理机必须马上做出反应,将服务器、控制器发来的要求进行及时的采集,并上传到指定控制器中。

6)在机房监控系统进入特殊状况或者遇到重要的场景状态下,通信及需要对重要地点的门进行监控和管理,这要求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不仅是要进行普通的数据采集和上传,还要设计出通信机的授权和修改功能。

7)通信管理机的报警功能在监控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如在通信超时要报警,通信故障时要报警,控制器发生故障时要报警,配电系统发生故障时要报警、环境系统发生故障时要报警,门禁系统发生故障时要报警等等。

2 通信管理机的软、硬件配置

1)通信管理的硬件配置主要包括:带有COM1和COM2窗口的嵌入式计算机操作系统、TurboPasal编辑平台、电子磁盘和调制解调器、控制机与服务器的通信;可编程定时器和中断控制器等。

2)通信管理及的软件设计可以按照模块来进行分析。首先是调制解调器控制模块,这部分又称为Modem模块,该模块下有一些具体的信息需要处理,包括要向用户说明用途的通信口、波特率、数据位、奇偶校验位、电话号码等,以上数据统一放置在Mmodem SetType中,在保存中断矢量地址后,使用专用芯片进行通讯,然后设置调制解调器,实现计算机与调制解调器的通信,采用Asylnt地址进行装入过程后,按照RS232标准进行串口通信。其次在定时器的设计中,使用的芯片包含了三个通道,一个是专门用来刷新RAM的,一个是用来让扬声器正常工作的,一个是专门产生BIOS中断的。前两个芯片是专用于各自的功能而不能发挥其他功能的,而第三个在产生中断频率的同时,还要对时间进行不同的定时,要实现多个不同时间的定时就要采用置标志位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要将脉冲调用定时器来进行中断,在中断返回与普通过程返回的对比中,不能缺省PUSHF指令,同时还要调用原中断处理程序,从堆栈中弹出FLAG标志。第三,上位机任务模块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上位机下达任务的等级是处在优先的位置上的,应该在最高时得到响应。二是在串口接收到完整数据后,上位机的任务产生按照循环队列的方式,将任务放在队列的尾部。三是检查串口的上位机数据时要进行循环检查,尤其要注意数据队列是否为空。

在对上位机下达任务进行响应设计时,要将主程序的循环体安排在过程的设计中,具体的设计步骤为:

检查上位机任务队列是否为空,以决定是否进行退出过程。按照下述步骤进行设置,

检查随机抽取的任务,并读取改任务对应的任务文件

将任务文件中的命令控制字进行读取并加以解释。

对读取解释后的命令以及数据进行处理后,再返回到步骤一[2]。

3)报警任务模块的设计采用的方法为:将报警任务的队列进行循环队列控制,在子程序模块的应用过程中,将其优先级定于数据定时采集任务中仅次于上位机下达给通信管理及的任务的位置。对于报警任务的设计要求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设备间的通信超时报警、二是通信故障报警、三是常规报警。对于控制器的故障报警要注意区分常规报警和突发报警。如果是突发报警,设计时要注意将突发报警设计为无需通过通信管理机直接上传的处理方法,这是为了缩短应急事件,达到对突发故障进行快速处理的目的。

通信管理及对报警任务的设计形式类似于上位机的任务设计流程,也要注意放在主程序的循环中进行,主要步骤包括:

检查报警任务队列数据是否为空,如果是空则退出。

根据从报警队列中随机抽取的任务,上传任务号至制定控制器。

在本机显示报警信息后,将上传的任务号返回到步骤一。

4)定时数据采集任务模块的设计区别于前面所述的设计步骤形式,采用顺序的存储任务结构。具有兼顾其他任务类型的特点,对定时任务可以满足要求。其采集任务的设计步骤为:

将数据进行采集、存盘、上传。这是为了对上位机传来的任务进行等级分配二设计的,对登记优先的任务进行队列排列,优先上传。这是按照长、短安排来进行队列任务的排列,按照承兑出现的规律进行安排。当队列不空时,跳出定时任务队列,进行主函数循环,当队列执行空时,加载定时数据进行任务采集。

对任务数据进行定时采集的方式可以设计为数组方式。任务号选择相邻的两个作为一对,如果任务号为偶数,则将对应的任务进行上传,如果任务号为单数,则对任务进行采集和存盘。当这一对任务号执行完毕后,回到数组头,表示任务一次性加载全部完成。

5)通信管理的软件设计流程为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如下:

对COM1、COM2 进行初始化后,开启定时器,加载DOS配置信息,加载短定时任务队列和长定时任务队列,根据任务新旧来进行判断,如果有新任务,则形成一个上位机任务,在任务队列中加入新任务并响应新任务;如果有报警任务发生,则相应报警任务;短定时任务论述大于0时,相应短定时任务,并判断短定时任务队列是否为空。在加载短定时任务队列时,将短定时任务轮数减1;长定时任务论数如果大于0时,则相应一个长定时任务,判断长定时任务队列是否为空,如果为空时将任务论述减1[3]。

3 对机房监控系统通信管理机设计的仿真测试及效果

为了能更好地将机房监控系统的通信机管理设计加以完善,我们通过一套机房监控系统的模拟方案的设定来进行了测试。对通信管理的性能、运行、设计等进行了检测,发现问题及时优化并完善。

1)在模拟系统中使用了两台计算机来分别模拟上位机和下位机,服务器选用的是win2000操作系统,控制器任选操作系统。

2)对设计好的通信管理机的实际联机部分和设计计划的具体运行等进行了测试,包括其基本功能以及功能扩展部分,实验结果与预期的设计目标基本相符。

这个测试最终的结果未必能够完全证明通信管理机在机房监控系统中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但是能够证明通信管理的基本功能通过设计是完全可以实现并且保持良好运行的。而且在仿真模拟测试中我们得到了非常有价值的参数,并且在出现的问题与采取的整改措施中,我们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对今后在通信管理机功能的改进、技术的扩展、版本的升级、方案的优化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篇7

关键词 WEB;B/S架构;信息管理系统;.Net框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4-0011-01

电力通信的运行、维护、管理业务是电力通信部门的核心业务。在电力通信运维业务中,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流程,同时由于部门机构、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业务流程随之改变,这就是业务流程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特点[1]。工作流管理技术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得WEB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B/S架构的流程管理系统能够集成电力通信部门原有的业务流程;可以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和简洁的操作方法;还可以使客户端免安装、免维护[2]。

本文根据电力通信运维业务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B/S架构的电力通信运维管理系统,较好地实现了电力通信运维业务的自动化管理,有效地提高了电力通信部门的工作效率。

1 工作流管理技术概述

工作流管理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3]。目前已经发展为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综合技术。

WFMS(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急剧推广而快速发展的软件系统之一[4]。工作流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工作流的定义和管理,并按照事先预先定义好的工作流逻辑来进行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实现了各种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的相互协 作,为企业的业务流程的运行提供了一个好的软件支撑环境。

2 .NET Framework概述

.NET Framework是Microsoft为开发应用程序创建的一个富有革命性的新平台[5]。在此平台上可以采用多种程序语言开发在多种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各类应用程序(如Web程序、Windows程序等)。

.NET Framework集成了许多新技术,为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快捷的方法。为基于Web的流程管理系统的实现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持。

3 基于Web的流程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3.1 系统设计

本系统基于Microsoft .NET Framework v3框架,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2003集成开发环境,使用时下流行的程序语言C#作为开发语言。系统采用技术来架构,由网络控制和数据采集层、平台层、管理应用层和用户界面等几部分组成。

1)网络控制和数据采集层:由各种下层系统(设备网管、动力环境和其他数采系统)和数据采集与智能控制系统组成。

2)平台层:软件基础平台提供通用的管理工具,简化上层应用功能的开发。

3)管理应用层:为整个通信专业提供各类业务应用功能模块,是整个系统的呈现。

4)分层架构各层间的对外接口主要有数采单元接口、北向接口、横向接口和纵向接口。

用户界面由一组Web页面组成,不同权限的用户通过浏览器可以登录不同的管理界面来使用系统的各项功能。

3.2 系统的实现

系统中流程定义、工作流引擎、流程监控和任务管理等是其重要的功能模块,现分别阐述他们的实现机制。

1)流程定义。流程定义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提供了一个创建和修改工作流模板的图形化建模工具。其主要实现:定义业务流程;创建业务流程的任务及其执行顺序;指定执行任务的人员和表单等。将定义好的流程数据存储在数据库里,为工作流引擎使用。

2)工作流引擎。工作流引擎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对系统的其他部分起到协调和控制作用。它解释流程的定义,完成流程的实例化,确定任务及任务的传递顺序,推动流程实例的执行,维护流程的控制数据和业务数据,维护用户的任务列表,调用相应的应用程序接口来实现特定的功能。

3)流程监控。流程监控模块负责对流程实例及其包含的任务在整个系统中的流动状况进行跟踪、监控,提供对业务流程的签收、回退、终止、删除、改派、查询等功能。用户可以利用此模块提供的功能来查询流程实例的运行情况;可以及时发现流程实例的异常情况或停滞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理流程实例,使其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4)任务管理。任务管理模块实现对用户的任务进行处理。工作流引擎根据各种任务调度策略分配任务到用户的任务管理列表。用户通过任务管理模块提供的功能,可以接收任务,检出任务并调用相应工单模板来执行任务;可以撤销或删除有异常的任务,使其回到上一任务的执行者;还可以查询工单信息和已处理过的任务信息。当任务执行完毕,任务的状态随之改变,任务管理模块向工作流引擎报告任务的执行情况,将执行的结果保存到后台数据库,并启动相应的任务。

4 结束语

本文根据电力通信运维业务流程的特点,结合工作流管理技术、WEB技术、B/S架构和.NET Framework平台,设计了一种基于WEB的电力通信管理系统。采用本系统可以简化和规范业务处理流程,增强企业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能够满足流程对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要求。本系统已在国家电网总部及所属各网省公司得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胡杰,党延忠.基于WEB的工作流技术在文档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12):224-227.

[2]H M DEITEL,P J DEITEL,B DUWALDT,et al.Web服务实用技术教程[M].励志,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l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orkflow Standard Interoperability Abstract Specifirv-tion[R]. USA: WFMC, Version 1. 0,1996.

[4]罗海滨,范玉顺,吴澄.工作流技术综述[J].软件学报,2000,11(7):899-907.

篇8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市行政区域内的邮政通信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市邮政局是本市邮政通信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条例的实施。

县(市)邮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邮政通信管理工作。规划、城建、交通、公安、工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邮政通信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邮政通信是社会公用性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邮政通信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原则,加快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提高邮政通信能力。

第五条邮政部门应当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为社会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邮政通信服务,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他人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自觉维护邮政通信安全畅通,保护邮政通信设施;对违反邮政通信管理规定的行为有权予以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及邮政部门对在邮政通信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表彰或奖励。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九条邮政部门应当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以及社会对邮政通信的需求,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地区邮政通信发展规划和分期实施计划。

第十条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机场、车站、港口、市场等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家邮政主管部门有关邮政设施建设的标准、定额和规范,同时规划与之配套的邮政局(所)和其他邮政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城市规划部门在审批上述建设工程规划时,应当听取邮政部门对配置相应的邮政设施的意见。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建设邮政设施,保证工程质量。设计需要变更的,必须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邮政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必须有邮政部门参加。

第十二条邮政局(所)的建设用地作为公用设施建设用地可以依法划拨取得。邮政局(所)由非邮政单位出资建成的,按土建工程造价与邮政部门结算。

第十三条依据城市规划建成的邮政局(所),必须专门用于邮政业务,不得改变其使用性质。因特殊原因需要改变使用性质的,必须经城市规划、土管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因城市建设需要拆迁邮政局(所)和其他邮政设施时,建设单位必须按城市规划要求,在保证邮政通信正常进行和方便用户用邮的前提下,就近安排或者另行建设邮政局(所)和其他邮政设施,所需费用按有关规定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五条火车站、机场、港口应当设有办理邮政业务的场所,并为邮政部门在邮件装卸、转运作业场所、邮政车辆出入通道等设施的配套建设方面提供方便。

第十六条新建居民住宅楼房必须在每一单元的地面层方便投递的位置,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设置与住户单元号码、楼号相应的标准信报箱,其费用列入工程预概算。居民住宅楼标准信报箱须经邮政部门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已建成的居民住宅楼房或者新建单位,未按规定设置标准信报箱、信报箱间(群)或者收发室的,由邮政部门责成其产权所属单位或者管理单位限期补建。

第十七条为便利邮政投递,新建、改建住宅楼房的地址名称、楼号、单元号码应当在交付使用前,按有关规定装设明显、统一的标志。

因道路变迁、原地名已作调整的,地名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通知当地邮政部门,以保证邮政通信的畅通;地名命名按规定不得重名,门牌号码在同一编制系列内不得重复。

第十八条邮政部门应当在方便群众和不影响交通、市容的前提下,在车站、大型商场、旅游点、城市主要街道等公共场所和住宅小区及其他必要的地方设置邮亭、邮政报刊亭、邮筒等邮政设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方便。

宾馆、厂矿、院校和其他单位需要设置邮政服务机构的,应当无偿提供场所,由邮政部门提供服务。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邮政部门应当对边远、贫困地区的邮政设施的建设在政策、资金、物资等方面予以扶持。

第三章行业管理

第二十条邮政部门对专营的邮政业务实行统一经营和管理,对非邮政部门经营的邮政业务实行行业管理。

第二十一条信函、明信片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寄递(包括速递文件业务)由邮政部门专营。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邮政部门委托不得经营邮政专营业务。

未经邮政部门委托,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普通邮票业务。

未经邮政部门批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印、发行邮政编码簿。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邮政部门根据需要,可以委托其他单位或个人代办邮政业务,并签订代办合同。代办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执行邮政业务规则、资费标准和服务标准。

第二十三条经营速递业务的非邮政企业,不得擅自经营信函、文件资料及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寄递业务。邮政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本地区的速递业务市场的管理、检查。

经营速递业务的非邮政企业,凡使用邮政企业的通信网络经营速递业务的,应当按规定到邮政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四条凡需从事集邮品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并按规定向所在地市、县邮政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经营集邮品或者代办邮政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接受邮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并不得进行下列经营活动:

(一)销售国家邮政主管部门禁止流通的邮票和集邮品;

(二)销售自制的集邮品;

(三)低于面值销售普通邮票;

(四)邮票和集邮品的进出口业务;

(五)未经批准,拍卖未正式发行的邮资票品。

第二十五条印刷通信使用的信封和明信片,必须符合国家的标准和规定;不符合标准和规定的信封和明信片,邮政部门不予寄递。

第四章设施保护与通信保障

第二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邮政设施保护工作的领导,开展保护邮政设施的宣传教育。邮政部门应当建立邮政设施保护的责任制度,加强对邮政设施的检查、维护和管理,保持邮政设施的完好。

第二十七条居民住宅楼房设置的标准信报箱、间(群)由产权所属单位或者管理单位负责管理、维修或者更换;需要委托邮政部门维修或者更换的,所需工料费由委托人支付。

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有下列妨害邮政通信工作正常进行的行为:

(一)非法检查、截留邮件或者拦截邮政运输工具;

(二)阻碍邮政工作人员执行公务,危害邮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利用邮政通信渠道进行法律、法规所禁止的活动;

(四)涂污或者损坏邮政信筒(箱)、邮政报刊亭、邮政编码牌等邮政设施;

(五)私开邮政信筒(箱)或者向邮政信筒(箱)内塞投易燃易爆或者有腐蚀性等危险物品以及其他杂物;

(六)在邮政局(所)门前、邮政信筒(箱)周围及邮政车辆必经的通道内堆物、堆料、摆摊设点、停放车辆,妨害用户用邮或者影响邮政车辆通行;

(七)擅自向住宅楼房信报箱塞投非邮件物品;

(八)伪造或者冒用邮徽、邮旗等邮政专用标志和邮政标志服,伪造或者冒用邮政日戳、夹钳、邮袋、信报兜等邮政专用品。

第二十九条铁路、航空、公路、水运等运输单位,均负有载运邮件的责任,并确保邮件安全与优先发运。

邮政部门应当与承运单位签订运邮合同,并共同遵守。

第三十条邮政部门在车站、机场、港口转运邮件,有关运输单位应统一安排装卸邮件的场所和出入通道。

第三十一条带有邮政专用标志的邮政车辆在*市区执行邮件运输和投递任务时,需通过道路、桥梁、渡口、隧道的,有关方面应当优先放行,并免缴通行费。

第三十二条执行邮件运输和投递任务的邮政专用车辆凭公安机关核发的邮运通行证,可以不受禁行路线和禁停地段的限制,但要服从交通民警的指挥。

执行邮件运输和投递任务的邮政工作人员和邮政专用车辆在运递邮件途中违反交通管理规定需要处理的,有关部门应当先予纠正或记录后放行,待其完成运递任务后再行处理。确因发生交通事故情节严重或者不能放行的,有关部门应当迅速通知邮政部门协助处理。

第三十三条邮件人员和收发人员对所接受的邮件负有迅速传递、依法保密的责任,不得私拆、隐匿、毁弃邮件、撕揭邮票或者冒领汇款。

对确实无法投递的邮件,应当及时退还邮政部门处理。

第三十四条新建居民住宅楼房或者新建单位的产权所属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到所在地邮政部门办理邮件投递登记手续。

邮件接收单位名称、地址、楼号、门牌号码变更的,应当及时到原登记的邮政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五章服务与监督

第三十五条邮政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守职业道德、坚持文明服务,提高工作质量。

第三十六条邮政工作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利用工作之便索要财物、谋取私利或者故意刁难用户;

(二)擅自中断正常的邮政业务或者故意延误邮件传递时间;

(三)擅自将邮政设施改作他用;

(四)擅自出卖、出借邮政专用品;

(五)擅自改变邮政业务收费标准或者增加收费项目;

(六)私拆、隐匿、毁弃邮件、撕揭邮票或者从邮件中窃取财物、冒领汇款,挪用用户报刊款;

(七)拒绝办理应当办理的邮政业务。

第三十七条邮政局(所)应当在营业场所设置明显标志和用户意见薄,公布服务范围、服务标准、资费标准、营业时间和监督电话。

邮政信筒(箱)等设施应当保持清洁,并标明开取信件的次数和时间,邮政部门应当按规定开取。

邮政部门应当执行邮件传递时限规定,保证邮件的投递质量。

第三十八条邮政部门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和具体条件与用户签订协议,约定投递位置和方法及其他服务项目;用户提出超出邮件投递服务规定的要求,经协商一致后,按照规定由用户支付特殊服务费。

第三十九条新建单位和新建居民住宅楼房具备下列通邮条件,并已办妥邮件投递登记手续的,邮政部门应当在十五日内予以通邮:

(一)具备邮政车辆和邮政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通行条件;

(二)有标准地名和地名管理部门统一编制的门牌号码;

(三)已按规定设置接收邮件的信报箱或者收发室;

(四)按规定需要办理中外文名称登记,已办妥手续的。

第四十条邮政部门的服务应当接受有关部门和群众的监督;对邮政服务质量的投诉,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在十日内答复用户。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由于邮政部门的责任造成邮件丢失、损毁、内件短少的,邮政部门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向用户赔偿损失或者采取补救措施。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工程未按规定配套建设邮政设施或者建设单位擅自改变邮政设施设计的,由规划、设计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非邮政企业冒用“邮政”字号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由邮政部门给予警告,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有关违法物品。对擅自经营邮政专营业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邮政部门予以取缔,并责令其将收寄的信函、明信片或者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及收取的资费退还寄件人。

经营集邮品的单位和个人违反规定,销售国家禁止流通的集邮票品、销售自制的集邮品,低于面值销售邮票或者从事集邮票品的进出口业务以及擅自拍卖未正式发行的邮资票品的,由邮政部门予以警告,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并没收违法物品。

第四十四条伪造或者冒用邮徽、邮旗等邮政专用标志和邮政标志服,以及伪造或者冒用邮政日戳、夹钳、邮袋、信报兜等邮政专用品的,由邮政部门处以一千五百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有关物品。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妨碍邮政通信工作正常进行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赔偿经济损失;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

第四十六条邮件人员和收发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邮件损失或者汇款被冒领的,由责任单位或者直接责任人赔偿损失。

第四十七条邮政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篇9

关键词:通信管理机;配电监测计量终端[2];ARM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通信管理机起到转换协议的作用比如将从下位采集到的信息通过规约传递给CPU。测控系统的智能设备将采集到的遥信、遥测、遥脉等数据送达通信管理机,通信管理机再根据各个监控单元的不同协议要求,把数据送达各个监控单元。因此,通信管理机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处于关键的位置。

现在国内外各大公司都竞相研制高性能的通信管理机。这是由于现在的通信管理机,能高效、经济、方便地进行各个层面的通信协议转换,也能适应现存的各种通信介质并满足高速实时性要求。通信管理机性能的优劣和适用性决定着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水准和市场认同度。目前国内很多厂商的通信管理机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引领电力自动技术的发展潮流。

第一类通信管理机运行Unix系统的一体化工控机,充分利用Unix操作系统的高稳定性和安全性来完成各种通信功能。通信管理机充当RTU和规约接入器的角色,,使用和维护起来比较方便。此类通信管理机的不足主要是功能上的集成度太高,各个层面的通信工作都集中在1-2台管理机上,显得层次有些混乱,增大了工程实施中各通信任务之间相互制约的可能,加大通信任务划分的难度,降低了管理机的效率,另外Unix系统内核大,不是实时操作系统,使得任务切换时间较长。

第二类通信管理机是RCS9698是总控单元,起到通信管理机的作用。其硬件由基于486DX4的嵌入式PC和一个以80296单片机构成的智能通信接口组成,软件上采用面向对象方法。此类通信管理机的不足之处在于它采用的VxWorks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只能用交叉式开发模式,所有的编辑、编译和调试工作只能通过后台宿主机进行;这样增加成本,也加大的工程制作和调试的难度。另外双CPU加大通信任务,分层分布的特点也不是很充分。

第三类通信管理是由PSX600和PSX643共同组成。PSX600是PS6000中的远动服务器,起着RTU的作用;而PSX643是规约接入装置。这类通信管理机的不足之处在于Nucleus PLUS不具备自宿主特征,只能用BDM方式,这给工程制作和调试带来因难。另外PSX600和PSX643在硬件构成和软件思路两方面不致,加大了生产维护的成本。

2.通信管理机与其它模块协同工作

通信管理机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相辅相成,能够实现对DTU、FTU等下位机的数据集成、协议转换,并且能够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信息发送。

本论文设计通信管理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图。

图1 通信管理机系统原理图

该通信管理机的配变监测和负荷管理测量终端以高速的32位ARM内核处理器为核心,实时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软硬件平台,采用RS232,RS485[3,4],远程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将多个现场设备通过管理机所提供的接口(包括RS232,RS485)接到通信管理机,将下位机FTU、DTU所要传输的数据传到通信管理机,再根据相关协议或自定义协议,再通过管理机提供的接口(包括RS232,RS485)或光纤接口两种通信方式传送到远程监控中心或PC主机。由于配电终端具有多种通信接口,完成数据的上传、内部通信、数据转发、远方监控等通信功能,故通信管理机应具有多种通信接口,本论文主要采用的是串行接口。这里的下位机主要是指FTU和DTU,它们具有多个标准的RS485和RS232串行接口,应用与远程调度中心的通信,或与相近其它设备或ARM通信板的通信。

现在本文设计的通信管理机系统与配变监测和负荷管理计量终端采用32位CPU,实时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软硬件平台,作为配变监测计量与管理系统中的采集执行终端,广泛应用于变电站、大用户、配变电站。

终端按照主站发来的计划用电指标,实施当地功率和电量控制,还可以直接接收主站的遥控命令来控制用户的负荷。通信管理机通过终端可将用户的用电参数、执行结果以及运行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和警告信息主动上报,同时支持多种规约的电能表数据采集,操作简单直观。

3.通信管理机的硬件结构

硬件平台是整个产品的基础部分,它是软件平台的载体,硬件的通用性和可靠性可以直接影响整个产品运行的好坏。

本文设计的通信管理机硬件结构丰富,功能性强。首先它是由电源板和ARM通信管理板两部分组成,其中ARM通信管理板是核心部分,而电源板为整个管理机提供5V的电压。

3.1ARM通信管理板

在这个ARM通信管理板上,都配置了两个网口,两个RS232串口和4个RS485串口。ARM核心板中包括时钟电路、网口通信电路、RS232串口通信电路和RS485串口通信电路。其实未来估计在通信接口上将是传统的RS232/RS485/RS422等串口和新兴的工业以太网长期并存的局面,大多设备接口目前多是RS232。

图2 ARM通信板结构图

在此ARM通信管理板上,时钟电路主要是提供像时钟一样准备的振荡电路,使得整个通信管理器工作更加精确及时。稳压电路主要是提供一个稳定的电压,这样在输入电压、负载、环境温度、电路参数等发生变化时仍能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网络收发电路、RS485收发电路和RS232收发电路主要是串口通信,可以将接受来自CPU的并行数据字符转换为连续的串行数据流发送出去,同时可将接受的串行数据流转换为并行的数据字符供给CPU。在RS485和RS232电路中,有部分光耦器件,这样对输入、输出电信号起隔离作用。由于光耦合器输入输出间互相隔离,电信号传输具有单向性等特点,因而具有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又由于光耦合器的输入端属于电流型工作的低阻元件,因而具有很强的共模抑制能力。

3.2串口通信

本文设计的通信管理机都配置了两个网口,两个RS232串口和4个RS485串口。这样通信管理机具有多种接口方式,基本配置的RS232,RS485的串行接口;同时具有丰富的通信规约库,可以配置在一个串行口,以驱动现场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的电力设备;支持TCP/IP网络协议,便于与上位机通信,实现现场智能终端实时数据上传;嵌入了高性能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可实现对现场采集数据的综合处理分析。

通信管理机通过多串口与调度通信,一台通信管理机同样可以实现多通道、多个逻辑RTU;通信管理机具备以太网接口,可以很方便地接入局域网和广域网。

这个硬件平台安全可靠,易于集成,并且支持多种串口通信,对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适应性也比较强,也能够便于今后开发更高级的软件平台。

4.通信管理机的软件

4.1管理机软件的功能

软件平台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设备操作平台、电力规约基类和数据存储三部分。其实数据存储区也即内存实时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数据存储核心,用来存储从各个设备或者其它平台取来的实时数据、遥控、遥调、保护信息等需要转发的数据。各个程序采集各种设备的遥测、遥信等实时数据到实时数据库,同时从实时数据库提取出来进行操作处理设备的遥控、遥测、读取等操作。电力规约有很多种,接出规约通过多种通信方式把实时数据传送到后台或者是一个或多个主站,同时接收主站下发的遥控等操作信息,把这些操作存放到实时数据库,由规约扫描程序取出这些操作命令,生成相应的报文发送到相应的设备里面。我们通信管理机所使用的规约比如101规约、104规约都是在设备操作、规约基类和数据存储三个方面工作,然后将规约内容发送给通信管理板。

4.2报文处理流程

硬件接口层与数据存储层的信息交换主要是通过报文[5]交换。这类信息交换具有突发性和异步性两个显著的特点!即硬件驱动程序和报文处理程序都不能预知报文产生的时间!对同一信息的操作有时序上的先后限制而不可能同时进。

规约基类中事件处理流程如下:

①初始化设置

首先,比如初始化接收发送缓冲区的应用模块号;

②系统确认有无报文信息,判断报文数据消息是否存在;

图3 为报文处理流程步骤

③如果有报文信息出现 ,那么系统会先组装报文,然后将报文发送给目标;如果没有报文出现,系统将无操作转入空闲处理。

④然后装报文读取到缓冲区,提取的报文如果合格的话则进入分析发送到数据存储区;如果提取的报文不合格的话会重新循环提取,直至报文合格。

这种模块化的系统设计体系结构最大限度减少了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耦合,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而且内核层软件和应用层软件的耦合度比较低,便于调试和维护。

4.3规约、串口和设备关系

此通信管理机中,101规约主要用于ARM通信管理板与下位机(比如RTU、DTU)信息数据采集与交换,而104规约主要用于ARM通信管理板下上位机(PC)之间的信息交换与传送。

规约用来监视端口的内容,提供一种信息采集与交换的协议方式;而一个端口又与很多设备相连,每个设备具有一些遥测点。遥测点的信息都下载到ARM板进行下一步的分析与使用。

5.系统优点

本文提出的是基于ARM管理通信板、电源板、电力规约基类、数据存储区等的通信管理机设计方案,采用了ARM作为其主CPU;在软件上又辅以电力规约基类、设备操作等,节省投资成本又提高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克服了以前切换时间长、调试因难等缺点。

通过与前面国内各个公司产品比较,我们发现本文设计的通信管理机具有以下独特优点:

①扩展性强;这种接入方式具有良好的功能扩展性,技术方案先进,维护成本低廉,弥补了以前系统的I/O方式难以进行新规约扩展的问题。接入的方式不存在功能上的缺陷。对于现在的各种新的规约,比如101,CDT,继保信息等,都能很容易的接入,不会构成监控系统的接入I/O瓶颈。

②使用方便,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通过使用统一的配置程序,不同规约的接入程序有着相同的配置方式,全部通过一种可视的界面进行配置,非常方便,且不容易出现错误,以前用文本文件直接定义的配置文件比较混乱,故优于文本文件直接定义的方式。

③运行监控能力强;对于不同的接入规约程序,系统提供统一、方便的配置功能和监控界面,功能集中。所有的规约监控界面在实时数据采集转发系统中实现,不再采用原来分散、混乱的方式。

④接入方式完善;现在的接入方式充分考虑了各种通信方式的灵活性,比如串口、网络等。这样可以避免在不同的系统和平台上重新进行开发的缺点。

⑤方便的调试功能,提供多级冗余功能;对通道的通信信息的监视、对规约的测试命令集,以及提供对通道的测试等。

6.结束语

本文设计的通信管理机系统,在某些方面还存在少许不足之处。首先是配置稍显复杂,另外系统的有些遥控等方面内容还没有加入。由于这套系统是基于跨平台技术的,因此现在系统支持的接入规约有限,现在支持的方式主要有101、CDT、104等几种规约,对OPC、DDE等接入方式还有待开发,现在还没有接入到系统中。在系统结构支持方面,对于通道接入方式上、系统现在还不支持环形通道、双环形通道等连接方式。当然可能还有其它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修改,这些功能会在以后的实际项目中逐步完善和发展。

本文提供了一种通信管理机系统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方案 , 满足了生产和运行管理的需要,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达到了系统设计的目标,创造和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整个系统设计、配置均符合电网调度自动化[6]规范要求,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其软件体系设计也充分考虑了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性能和指标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金丹.应用新型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力通信管理机.电力自动化设备[J],2006,26(10):86-88.

[2]施慧,等.基于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和16位同步串行模数转换器的配用电监控终端设计[J].电网技术,2007,31(21):72-76.

[3]张建周,柏嵩,陈伟琦.嵌入式高可靠性通信管理机的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6):94-98.

[4]路小俊,吴在军,郑建勇.基于ARM平台及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通信管理机. 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5(5):46-49.

[5]高峰,崔琪,杨常府.分层模块化软件设计在变电站通信管理机中的应用. 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6(24):95-97.

篇10

0*年“人民邮电为人民”模范集体、模范个人创建活动主要有五个突出特点:

一是通信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通信行业不断深化服务理念,强化自律意识,积极开展行风建设和“畅通网络·诚信服务”等活动。如电信公司在市一级营业厅实行一台清、一单清和免填单服务;联通公司推出客户品牌标准化服务,开展服务短信治理和“让用户感知更满意”等主题活动;移动公司开展了“千店创优”工程等等。

二是农村通信发展成绩显著。大力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建设,区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主动承担任务,全面完成了信息产业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实现了14369个行政村通电话。

三是履行社会责任尽职尽责。去年,面对“格美”台风造成的重大灾情,全区电信运营企业在通信管理局的组织协调下,协作拼搏,仅用17个小时就抢通了所有线路,恢复了受灾地区通信,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党政军领导、抗洪指挥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四是通信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自治区通信管理局严格执法,加大了整顿通信市场秩序的力度。大力治理移动短信息服务问题,加大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倡导透明消费。及时协调互联互通障碍,较好地解决了电信网间IP电话相互开放的接通率波动等问题。加强了通信工程质量监督和设备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了通信建设行为。

五是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不断加强。集中开展了互联网站清理整顿工作,进一步健全了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确保了重要和敏感时期的网络信息安全,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对0*年创建活动的几点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当前,举国上下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信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既要保持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又要倾听老百姓的呼声,了解当前电信服务热点问题,清楚老百姓满意什么,不满意什么,立足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和谐消费环境,才能促进更大的社会需求,企业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为保证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管理局调整充实了创建领导小组的成员。各企业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责任制。

(二)积极推进信息化,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要继续发挥农村信息化的主力军作用,将社会责任、全局意识与企业长远发展相结合,加大自然村村通工程建设力度、加大村通工程为农村信息化应用的开发力度,发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业,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三)加快创新步伐,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信息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大深层次服务能力,要不断增强业务创新能力,做强、做深、做好、做精通信新业务。

篇11

大家好!

今天我参加竞聘的职位是:通信管理处副处长。我的个人情况…,在这里我介绍竞争此岗位的优势和做好自己岗位的设想。

防办是我局防汛业务主管部门,是防汛信息上传下达的中枢,也是各级指挥部的参谋。我竞聘防汛办副主任,具有以下优势:

1、年纪轻,有文凭,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可以胜任繁重、复杂的任务。

2、具有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丰富经验,对我局的工程情况比较熟悉。

3、曾作为通信站副站长,具有部门组织、协调和管理的经验。

4、具有工程抢险的实战经验,曾多次亲身参加控导工程的抢险和堵漏演习。

5、具有积极进取和科技创新的精神。

6、计算机水平比较高,能够熟练运用OFFICE办公系统、AUTOCAD、MAPINFO等软件,掌握一定的编程知识。现正攻读华北水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假如此次能够竞聘上该职位,我将继续戒骄戒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执行单位和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搞特殊化,清正廉洁,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协助正职管理好本部门的各项工作,团结周边同事。对做好自己的岗位有如下的设想:

1、结合防办日常业务工作,协助正职做好一般人员岗位的合理分工,规范防办人员职能,做到人尽其才。

2、团结科室同志,发挥团队精神,努力为部门其他人员创造一个良好、宽松、温馨的环境,提倡人性化管理,使防办成为防汛战线上一支坚强有力的队伍。

3、在防汛宣传方面采取新的举措,开展防汛技术大练兵、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各级防守部门的防汛技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4、进一步充实完善各类防洪预案内容,最大限度地使其成为防汛抢险时地行动指南。

5、深入挖掘自身及防办其他人员的科技创新潜能,调动主观能动性,集思广义,争取在防汛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有突破。

篇12

电力企业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影响下,在通信系统建设方面需要完成调度智能化、调控一体化,需要建立新的通信组织、通信标准、通信管理系统运维体系、专业化的通信系统运维团队,来统一协调解决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运营、运维等问题,从而促进各省市电力企业通信管理,符合智能电网建设所要求的高效交互的理念。

电力企业业务增长使得其对于后台支撑体系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建立其一个完善、标准化、流程化、先进、高效的通信管理系统需求日渐迫切;此外,近几年电力行业智能电网建设项目,也使得电力企业面临来自各种设备和系统所收集的信息,通信管理系统承载压力也逐渐增大,对于信息挖掘、信息集中管理、信息智能分析的要求也开始出现,如果利用通信管理系统进行信息综合利用,为电气企业决策、执行作为参考,如何实现通信管理信息系统高效使用也成为建设难点。在通信管理系统建设方面,电力企业在今年开始尝试将骨干传输网的支撑能力进行提升,将其支撑能力建设放在电力行业通信类项目建设首位,迅速扩大骨干网建设范围,在不同地区建立不同等级的安全策略、优化区域节点的网络传输速度,巩固基础骨干网的支撑能力、提升核心骨干网的传输速度,从而保证整体通信管理系统高效传输和使用。

由于历史建设遗留问题,我国电力企业分布在国内各区域的通信电力分区、网络规划、区域建设状况均有差异,且没有十分示范、完善和统一的管理流程,从而使得在网管系统的配置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化,无法充分发挥该系统对于整体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的支撑作用。此外,随着我国配电通信、用电通信建设项目的实施,也使得对于通信管理系统要求有所提高,配电自动化、全网调度一体化、光纤到户、三网融合等都要求在配电通信、用电通信方面实现全国覆盖、全面监控。

2如何进行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

2.1设计原则及具体举措

首先,在进行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设计时,应重点包括建立以国网、省网、地网三层系统,三级互联通信管理系统架构的建立;总体设计、分布实施、分层应用、分区管理,从而实现全面覆盖我国各省市区域的目的,在进行通信管理系统使用时,可以将数据采集、运行监测、集中管理等功能集成到区域或省网通信管理系统中。其次,在进行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设计时,还需要按照成本最优、流程标准、功能智能的设计原则,进行整体框架和模块的设计。所谓成本最优,即无论是核心骨干网或是数据交换网的设计,都需要在满足国网、省网、地网通信需求的基础上,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严格设备选型,保证电力行业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成本最优化;由于智能电网本身的特征,要求在进行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时充分在已完成工程或已使用系统上,遵循原有系统适用性,将未来系统建设逐步实现流程标准,一方面通过整体流程优化、流程改革,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全新的、适应智能电网要求的数据交换模型、系统建设标准等;功能智能就要求电力企业在进行智能电网管理系统建设时,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实践和经验,实现整体智能电网管理系统在预警、数据分析、自动化等方面功能的智能化。

2.2注意事项

首先在进行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时,需要注意整体项目规划的统一性,需要做到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分布部署。这样才能保证整体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在早期建设或者正在建设的综合网管类系统,需要进行新型适配器的研发将其接人到整合后的数据交换系统中,从而实现数据联网功能;新建设的综合网管类系统,可以直接将数据交换系统拓展一个接口,进行接人,实现数据联网。其次,在进行早期建设的综合网管系统建设优化和改造时,需要针对性的去完善其标准规范中不具备的基本模块;如果该综合网络系统无法进行改造和完善的话,电力企业应当考虑直接替换为全新建设的系统,并将原有功能进行整合;最后,电力企业在进行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时,需要遵循相关建设标准、建设规范,比如《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体系表》和《坚强智能电网标准体系表》,结合电力通信管理系统的特点和需要来进行建设。

3结论

篇13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通信网络; 网络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电力通信网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应运而生的。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目前,它更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

1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1.1 网管系统的网络化

网管系统互联组成网管网络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从长远的观点来看, 电力通信网管应接受异构网互联的观念, 即不同层次、不同厂商甚至不同体系结构的系统之间应不受阻碍的互联, 组成一个具有广泛容纳性的网管网络。

1.2 综合接入性

网管必须满足各种通信网络、通信设备的接入要求, 兼容各种制式、各个厂商的产品。大量通信设备的接入依靠网管系统提供的转换机制, 网管系统通过协议适配器这样的网管部件, 将通信设备上五花八门的管理数据接口转换成网管系统支持的标准接口, 以实现网管对通信设备的接入。

1.3 完善的应用功能及客户应用接口的开放性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 网管系统的应用功能是否完善、丰富, 能否满足用户的要求、适应网络的变化,其应用功能是否能得到用户的认可, 是网管系统成败的关键。应用功能的设置应该能由用户来选择,用户的应用界面应该满足用户的要求, 这要求网管系统除了具有根据用户要求定制的能力外, 还要求网管系统的应用功能接口具有开放性, 能支持满足应用功能接口的应用程序, 在不改变基础系统的情况下不断推出新的应用功能、用户界面, 满足用户的要求。由于电力通信网采用行政划分的管理方式,各级用户的管理功能要求的不一致性更大, 应用功能开放性的要求显得更为重要。

1.4 网管系统的一体化和独立性

网管系统应实现电力通信网的一体化管理, 即各种功能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统一设计, 采用统一的界面风格、一致的名词术语, 用统一的管理操作界面去操作控制不同型号、厂家的同类功能设备,在同一个平台、界面上监视、处理网络告警, 控制网络运行。

真正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具有独立性, 系统不依赖于某个设备制造厂商, 应能保证所有的厂商都得到同样公平和有效的支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通信系统本身的发展, 确保不会因网管系统方案选择限制通信系统本身。这一点对于多样化特点十分明显的电力通信网尤为重要。

2 电力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结构要求

2.1 需求分析

在选择网管系统方案时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决定, 如网络管理要求、通信系统规模、通信网络结构、技术经济指标等。网络管理要求应是确定网管系统方案的首要因素。在完成监控功能方面, 监控系统的实时性能、准确程度都比复杂的网管系统要高。同样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通信设备的信息, 只需要建立网元管理系统即可。但如果管理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通信网络, 而且提供通信服务的管理单位, 那么就应该选择能够涵盖整个通信网的网管系统。

2.2 管理设计

初期的网管系统一般只注重网络某些部分 (如通信设备)的管理, 其主要原因是通信网管系统在发展初期一般依赖于通信设备生产厂商。真正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①网络管理层。主要功能包括: 从网络的观点、互联关系的角度协调网元(设备)之间的关系; 创建、中止和修改网络的能力; 分析网络的性能、利用率等参数。网络管理层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支持上层的服务管理。

②服务管理层。管理网络运行者与网络用户之间的接口, 如物理或逻辑通道的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 用户接口的提供及通道的组织, 接口性能数据的记录统计, 服务的记录和费用的管理。

③业务管理层。对通信调度管理人员关于运行等事项所需的一些决策、计划进行管理, 对运行人员关于网络的一些判断的管理。这一层管理往往与通信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密切相关, 其功能包括: 日志记录,派工维护记录, 停役、维护计划, 网络发展规划等。

④网络管理系统应当是全网络的。对于面向用户服务的规模较大的通信网络, 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网络、服务、业务等层次的管理上。

2.3 网络管理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①故障管理。提供对网络环境异常的检测并记录, 通过异常数据判别网络中故障的位置、性质确定其对网络的影响, 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

②性能管理。网络管理系统能对网络及网络中各种设备的性能进行监视、分析和控制, 确保网络本身及网络中的各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③配置管理。建立和调整网络的物理、逻辑资源配置; 网络拓扑图形的显示, 包括反映每期工程后网络拓扑的演变; 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物理设备; 增加或删除网络中的传输链路; 设置和监视环回, 以实施相关性能指标的测试。

④安全管理。防止非法用户的进入, 对运行和维护人员实现灵活的优先权机制。

2.4 系统结构

为了保证网管系统能较好适应电力通信网的特点, 满足电力通信网的管理要求, 网管系统应能兼容多机种、多操作系统, 应设计成冗余结构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应充分考虑系统分期建设的要求, 充分考虑不同档次的网管系统的需求。网管系统可采用IP级的网络实现系统中各硬件平台之间的互联, 可利用现有的各种管理数据网络的路由, 组织四通八达的网管系统网络。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网络构成图如图1所示。

①服务器。服务器是网控中心数据存储、数据处理的中心, 网管系统性能优劣主要取决于服务器的性能。为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和数据处理速度,服务器采用高档多CPU处理机、大容量磁盘阵列、双服务器集群方式。两台服务器互连备用, 安装集群系统软件, 支持任务级切换, 以保证有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系统数据库、实时数据库不中断运行, 历史

数据、实时数据不会丢失。

②应用工作站。应用工作站是运行应用程序, 实现网管应用功能, 提供各种人机界面的工作站设备。它包括调度工作站、视频工作站、网管工作站、维护工作站等。它可以为网管系统提供人机接口功能, 为用户提供友好的图形化界面。图形化界面可用于直观操作各被管设备或资源, 并以图形的方式来显示网络的运行状态及各种统计数据。

③数据输入输出辅助设备。包括数据备份、打印输出设备、输入设备、大屏幕显示设备, 提供网管系统数据信息的浏览功能, 能够实现网上用户设备共享。

2.5 网管系统的软件的组成

网管系统软件是由管理信息数据库、若干应用平台组成, 具体如下。

①管理信息数据库。负责存储和处理被管设备、被管系统的历史数据、非实时的资料、统计检索结果、报表数据等。

②通信调度应用平台。包括系统运行监视、运行管理、设备操作、图形调用、数据查询等功能。

③图形系统。实现网管系统图形应用界面, 包括图元制作工具、绘图工具、图形文件管理工具、数据库维护工具等。

④通信运行管理应用平台。提供网管系统所需的各种管理功能, 包括运行计划管理、维护管理、报表管理、权限管理等。

3 结语

早期的网络管理系统功能单一、智能化程度不高, 由于通信规约、接口等存在差异以及传输网现行技术制式限制, 只能对电路进行分路监测和简单的控制, 大量管理方面的信息难于在网络上传输。随着电力通信网的发展, 作为新一代通信网基础的智能化设备出现后, 网络管理系统开始得到大量使用, 但是其在今后实际运用过程中还有待完善和补充。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GIS 通信 管网 监控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2

随着通信行业的日益发展,通信业务的不断扩大,通信管网设施中的管道、人井、气嘴等设备的数量规模也日益增加,设备型号和管网资源的拓扑结构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使得通信部门对管网资源的管理和监控的难度增加。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通信企业也面临着如何减少设备故障,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率的挑战。因此,加强和提高通信管网资源的管理监控自动化水平是通信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信管网资源设施的分布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可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作为通信企业的管理监控平台,利用地理空间拓扑将分布范围广泛的管线设施和地理位置有机地结合,通过采集管网资源的实时信息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1 设计方案及原则

1.1 系统设计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环境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手段,它是一种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表达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利用计算机建立地理数据库,将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包括它们的地理分布状况和所具有的属性数据,进行数字存储,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对各个要素的综合分析,方便快速地获取信息,满足应用和研究的需要,并用图形和数字的方式来表现结果。

通信管网资源与地理空间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系统充分利用GIS的特点,通过Visual Basic6.0高级语言嵌入 TopMapActiveX组件进行二次开发,设计了地理位置信息与管网资源数据有机融合的监控管理综合系统。Visual Basic能够提供创建图形用户界面(GUI)的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地调用外部控件,具有功能强大的数据库访问特性;TopMap ActiveX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组件具有完善的地图操作功能。利用成熟的技术和可靠的数据采集硬件设备,以 Windows 2000/NT为网络操作系统,使用MicroSoft的SQL 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系统,利用 ADO技术实现数据库访问,能够满足系统的时实性和可靠性。

1.2 系统设计原则

(1)规范性。在系统设计中制定资源分类、编码等一系列方案,同时把通信行业标准考虑到方案之中,做到系统规范化。(2)科学性。编码时采用区段码和从属编码结构,利于计算机的直接存贮和数据库的管理,便于系统数据的快速检索和更新。(3)扩展性。建立一个开放的系统,留有充分的扩充空间,以便对系统扩充或移植。(4)实时性。能进行动态数据的管理,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实时性要求。(5)安全性。对用户权限进行分级管理。

2 系统结构

2.1 系统功能结构

管网资源监控管理系统是对通信站辖区内的通信管网资源(如管道、人井等)进行计算机管理和监控,包括管网资源数据录入、查询、修改、统计分析、打印输出、地理图形显示、监控数据采集和故障报警显示等功能。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2.2 系统网络结构

整个系统主要由GIS工作站、GIS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和多通道通信服务器组成,采用客户/服务器结构,各通信站点通过原有的内部 10/100 m网络访问。其中:GIS工作站负责本地管网数据的维护管理和监控;多通道数据服务器完成对管网监测数据的采集与通信;GIS 服务器实现对地理属性数据的存储;数据服务器用来存储管网资源数据信息。系统的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

3 监控管理模块设计

3.1 资源数据管理

管网资源数据管理包括管网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和线路资源数据)录入、数据查询、数据统计和打印输出等模块。

(1)管网数据录入

管网数据录入模块用于对基础地理信息和线路资源信息进行录入、修改、删除、存储。数据库服务器完成基础图形与数据存储处理等功能;系统管理员有权修改用户权限、增删用户账号。

(2)数据查询/统计

系统根据工作人员的需求对基础地理信息和通信网络信息进行查询;按照给定的统计条件对各通信站的分布位置及覆盖区域、管道分布、缆线、人井等线路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3)打印输出

将GIS中的数据经过分析、转换处理,以直观的图表形式输出。

3.2 监控数据采集

监控数据采集模块通过传感器完成对管网资源状态数据(压力、温度、水位等模拟量)时实采集与通信,实时监测主要监控点的模拟量是否越限,监控数据判别流程如图3所示。

各通信站点通过监测设备从监测现场采样数据,上报数据经过预处理后输入到系统中,通过与监控标准库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来判断管网资源是否发生故障。如果检测判断发生管线受损、模拟量越限时发出报警信息,并对故障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如果检测判断没有发生故障,系统不报警,同时继续监测现场数据。

3.3 地理图形/监控报警显示

借助可视化技术,通过图形及其图形变换、声音传递消息等手段,可以实现更为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系统的显示包括地理图形显示和监控报警显示两部分。

地理图形显示是建立在对该系统内所有的管网资源实体分类的基础上,一类实体建立一个图层,整个系统是由所有实体相对应的图层叠加而成的。地理图形显示用于电子底图和线路资源符号的显示,具有漫游、无极缩放、分层显示等功能。监控报警显示将实时监控数据和地理图形相结合,在地理图形界面上实时监控网管设备的运行情况。当发生故障时,在GIS 图形界面上用特殊颜色进行标记,对管网设备故障准确定位显示,并进行声光报警,通知维护人员及时抢修。

4 结语

管网资源监测管理系统充分利用 GIS 平台,将分布范围广泛的管网设施和地理位置有机地结合,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且提升了企业的服务能力。因此,该系统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春,姚连璧.车载导航电子地图中道路数据的空间逻辑描述[J].同济大学学报,2008,30(3):346-351.

[2] 郑江南.通信GIS的设计与实现[J].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

[3] 严寒冰,刘迎春.基于GIS的城市道路网最短路径算法探讨[J].计算机学报,2010,23(2):210-215.

[4] 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67,91-1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