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范文

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

篇1

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 分析防范

一、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来源及分析

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的总称叫做企业并购。兼并:一般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取得其他企业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该企业决策控制权的投资行为。收购:一般指一家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的一种投资行为,实际上就是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并购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这种的企业产权交易行为来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以便实现利益最大化。例如在新华传媒并购案中,新化传媒就根据其自身的平面广告优势,结合嘉美和杨航在上海平面广告商中的地位,实现了股权并购,以便实现其在整个平面广告中的有效扩展。但是在并购过程中是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财务风险。

一般来说,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由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筹资决策的选择及数额的多少都会引起企业的资本结构产生变化,因此带来企业产生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因为这里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企业筹资的方式一般是举债的形式。而举债会带来企业财务杠杆的不确定性,另外在企业的各种财务活动中也会因此带来难以预料的因素产生。并且在企业并购中,除了举债给财务带来不确定性,另外由于并购估价不准确、并购支付方式不恰当、并购融资不合理以及并购整合效率低等原因所产生的因素也同样给企业并购财务活动带来不确定性。

企业并购带来财务活动的不确定性就是财务风险的来源,这种不确性表现在目标企业定价的财务风险、并购融资的财务风险、并购支付的财务风险并购后的营运风险等具体方面上来。

(一)目标企业定价的财务风险分析

这方面产生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对目标企业的预测不当而带来的评估不够准确。其根本原因还是双方企业的信息不构成对称。因为我国会计行业存在审计报告水分较多的现象,上市公司信息没有被完全的披露出来这就给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在其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上判断导致不准确。例如在新华传媒的并购案中,其在对嘉美广告和杨航传媒进行了企业价值评估时,就委托上海上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这次评估结果很大程度上接近真实值,从而让风险得到降低。

(二)并购融资的财务风险分析

因为在目标企业定价的财务上存在着风险,因此就会导致预算价值高于实际的价值。这就会因为并购企业支付更多的资金用于股权转换,使得企业可能出现高的负债率,最终难以得到利润保障,使得财务出现风险。而在新华传媒的并购案中,为了降低这一风险,嘉美广告将6937万元的股权转让资金抵押给了新华传媒,作为利润担保,这样就有效降低了财务风险。

(三)并购支付的财务风险并购后的营运风险分析

企业的并购可以让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加大,但是在企业并购活动中,还要考虑根据其市场发展适当的并购,并且还要在并购之后,开展新的运营方式。例如在新华传媒并购案中,其就根据测算,适当的并购嘉美和杨航的股份,使得新华传媒最后走向成功。

二、企业并购带来的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从企业并购的风险分析来看,要想控制财务活动的不确定性,要想减轻目标企业定价的财务风险、并购融资的财务风险、并购支付的财务风险并购后的营运风险这三个方面带来的影响,那么必须要在企业并购前、并购中、并购后都要做出相对应的防范。

(一)企业并购前的准确预测

为了对目标企业的有效评价,并购企业应该通过详尽的调查分析来发现公开信息之外的对企业经营有着重大影响的潜在信息。这就需要聘请商业投资银行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进行全面分析,运用统计评价方法对目标企业行业统计与财务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对目标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对目标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能力和未来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使得目标企业信息客观、充分和准确。而在新华传媒的并购案中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从而使风险有效降低。

(二)企业并购时的正确融资方式

这需要分不同的情况来进行选择,可以采取低成本收购来减少收购的资金额;也可以采取股权置换或者债券转让的非现金收购方式;在资金不满足收购时要更应做到谨慎。新华传媒在这场并购案中,其就通过增发股券的形式来对资金做到有效筹集。

(三)企业并购后的资金支付方式及企业战略调整

企业并购之后,为了因为并购企业出现财产方面的问题,减少并购企业因资金出现的风险。在对目标企业进行支付的时候,应该采用混合支付的方式。这种方式将现金的一部分转换为股票机债卷,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并购企业的资金压力。另外,在并购之后,财务风险一定存在,所以并购企业在内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克服并购的盲目性、盲从性,针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然后选择适当的实施方式。

三、总结

企业并购中的风险存在具有复杂性和广泛性,为此给并购企业的成功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企业并购的决策者应积极进行而有效的风险预测,并且要加大对财务风险出现可能性的认识及重视。在企业并购前、并购中、并购后,都要及时的对财务现有状况进行及时且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对于出现不符合预期的结果,不能任由其发展,要及时的进行根治,才能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让并购企业双方都达到期望的并购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洁.《企业并购整合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版

篇2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摘 要:在财务领域中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是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过去时间里面,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的信用机构及证券投资者影响巨大,迫使很多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导致企业破产。本文分析了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并针对其原因提出了规避财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182-02

收稿日期:2015-03-20

作者简介:吴宝宏(1971-),女,汉族,黑龙江双城人,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 杨一帆(199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佳木斯大学会计专业,学生,管理学学士学位。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政策环境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当前我国明显偏向于国有企业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是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包括所得税税率、利率、汇率等主要宏观经济政策变量的波动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国家环保政策的实施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困境和危机。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无法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如不能适应变化,就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表现为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科学地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等。

(二)证券市场和金融体系不完善

企业资金来源有自有资金和对外融资两种方式。对外融资主要是银行信贷资金。自有资金主要是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股票融资。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和金融体系不完善,很多中小企业不可能达到上市融资的条件。导致中小企业在出现资金短缺时,很难通过证券市场融资,不得不非法募集,利率高,资金成本压力大,一旦现金流短缺,形成了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盲目扩张,资金浪费现象严重

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环境,高估了自身较低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时俱进意识淡薄,仅凭经验判断片面追求公司外延的扩大,人才引进缺乏和自身较低的技术创新能力,导致产品做工效益不高产品用量大,忽略了公司内涵和核心竞争力,造成投资时资金的重大浪费。

(四)销售不稳定

一个企业的销售额持续下降,一般情况下会引起企业各个部门的注意,但就目前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人把销售额的持续下降单纯的看成是企业销售部门的事情,而没有把它上升到它的本质的问题即财务问题的层面上去。事实上,销售额的下降会带来一系列的财务问题,尤其是不在大家预料的范围中的下降,也许这种情况是不会立即表现出来,但长久下去则会使企业失去最重要的一部分即资金的来源。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一)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

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应该明白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一个财务活动必将有财务风险的存在。目前,部分中小企业中绝大多数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客观认识财务风险存在,风险意识较为匮乏。同时,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财务管理目标缺乏战略性

关注短期经营和当期利润是中小企业目前的弊端,这必然导致企业经济活动短视性,对于短期利润非常重视,而不重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这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发展,最终无法面对市场风险。中小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是如果只以财务目标进行经营决策,很容易导致企业的决策失误。决策者只能看到当前的利益而不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将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使得企业很难适应不断变化,风险层出不穷的市场,并最终退出竞争阶段。中小企业现在的风险管理,主要依靠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控制,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有效的管理系统。致使公司风险极大,造成内外堪忧局面。因为中小企业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也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直接造成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投资盲目、成本消耗过大;资金无法回收,应收账款过多,导致坏账损失,利益识别不明确,布局不合理,收益确认不科学。

(三)筹资渠道单一

企业利用负债筹资一般是要付出代价的,要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并且部分中小企业的信用差,也降低了公司筹资的能力,这也加剧了企业资金的紧张度。在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由于市场调查较为匮乏,通常会进行盲目的投资,会导致大量的产品积压,资金不能盘活;在激烈市场竞争条件下,部分中小企业为尽快把产品销售出去,在没有对企业客户信用等级进行深入分析的情况下便盲目赊销,会有大量应收账款产生,最终形成坏账;加之企业的监督制度不严格,在资产损失时,缺少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和惩戒制度,这又增长了资产相应损失量。综上所述,很多原因可以导致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剩余财产难以支付企业的公司债务。

(四)投资缺乏科学性

中小企业投资缺乏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的投资决策,没有完善的投资决策程序可以遵循,投资什么样的项目,投入多少资源完全由领导说了算。很明显,这样企业的投资有很大的风险,基于缺乏科学论据的领导决策,容易导致错误的决定。

2、企业往往追求眼前的收入而进行投资,并没有预测市场需求选择战略性的投资项目,这很容易使企业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3、企业随意改变投资项目,新的投资将影响企业的资金运转,盲目更改投资项目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总之,投资欠缺科学性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五)财务控制薄弱,资产管理混乱

1、现金管理混乱。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大量用现金交易,企业业务人员随意支取现金长期不结算,有的企业现金收入不入帐,正常的费用支出也不入帐,现金管理不规范,给企业财务管理埋下隐患。

2、应收账款失控。一般体现在产品(商品)供大于求的私营企业,由于供货企业间的相互竞争激烈,为了避免自己的产品被淘汰出局,采取垫资发货方法,造成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3、存货控制薄弱。很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

三、防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

应该对中小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内部培训研讨会,讨论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有效实施,关键在于企业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及制度支持。提高企业管理人员财务风险意识通过建设财务风险制度文化来完成,使企业员工做到时刻将风险意识置于心中。中小企业培养具有高素质且经营风险意识财务管理人员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高素质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有敏感职业判断能力,及时准确地检测及估计潜在风险,熟练运用企业财务风险分析财务管理知识,在特定情况下,利用财务风险理论进行分析研究。

(二)建立战略性的财务管理目标

首先,将企业的财务目标一分为二。一方面是以发展为中心,关注中小企业未来发展机会长期战略目标,包括开拓新市场,建立新的分销渠道等;一个是以当前利润为中心,关注企业当期经营的短期战略目标,例如提高销售量,减少销售成本等。这样,既可以协助战略发展目标的实施,又可以保证战略营运目标的实现。其次,中小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财务战略规划系统,并将其分出长期财务战略、短期财务战略两部分。长期财务战略是战略规划系统的中心环节,能够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并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指明方向;短期财务战略,是在对当期环境的分析基础上,根据长期战略目标,提出企业在现阶段要完成短期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只有建立战略性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且科学计划实施战略,才能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拓宽企业筹资渠道

中小企业信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筹资能力,为了提高筹资能力,可以用以下方式提高企业的信用,例如:及时偿还银行的贷款本金和利息;定期公布企业的财务状况;定期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进行整体的审计。提高企业信用,银行等金融机构自然愿意为企业提供贷款从而可以很大程度的拓宽企业的筹资渠道,降低企业的筹资风险。企业筹资的渠道有两大类: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过多的债务筹资,反而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财务负担。所以,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和还债能力选择合适的债务筹资,并分配好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的比例。企业还应选择权益筹资的方式,根据有效的投资预测结果,科学投资,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

(四)科学投资进行多元化经营

中小企业应该考虑资金的循环时间,制定科学的投资规划。投资时,及时对投资资金合理安排,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资金收益率。集中财力,物力来确保重点项目建设,严防出现战线长、资金散的被动局面。在项目资金能够满足的前提下,防止超支,挪用资金的问题发生。同时,企业也必须有严格的管理体系,加强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压缩不合理的费用,恢复加快投资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确保投资项目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投资风险最小化。 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在广州达意隆公司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要对投资项目未来收益进行比较和评估,同时,为确保资本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企业必须认真分析风险因素,并反映在项目的评估之中。投资决策的前提是企业投资目标,明确了企业投资目标之后,企业可以拟定具体的投资方向,制定多个投资方案,对投资方案进行评价,最后选择最优的投资项目。对中小企业的投资方案进行评价时,运用一些定量的评价指标,如净现值、内部报酬率等,切忌主观臆断。

参考文献:

[1] 孟文静,《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5.

[2] 周文斌,《企业财务风险的技术性防范方法》,财务与会计,2012,11.

[3] 张月娥,周大风,《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测定和防范》,理论观察,2011,3.

篇3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金融服务;企业内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6-0019-03

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密不可分,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最为活泼、发展最为迅速的一支经济队伍,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因此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意义十分重大。

一、民营中小企业的现状

据统计,我国目前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新开业的中小企业经过1~3年的市场竞争,有近一半要倒闭。究其原因,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由表1可知,我国中小企业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是导致其倒闭的重要原因。

二、民营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一)外部的宏观环境

1.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市场体系。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市场不健全,还没有建立一个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相对独立的金融市场体系。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的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近99%依赖于金融机构的贷款,其他渠道的融资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微乎其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仍处于行业垄断地位,中小企业难以得到有力的金融支持。有数据显示,有83%以上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服务没有得到满足。

2.我国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到目前为止,虽然国内多个城市已经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但是,目前我国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差距。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现有的企业信用评价等级评定标准并不合适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财务不够透明以及偿债担保能力有限,而商业银行是以安全性和赢利性相统一为经营管理目标的企业,二者的商业需求无法完全匹配,从而商业银行难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支持。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横向信用也存在着严重不足,表现在民间融资渠道的不通畅,非正式或半正式融资还没有发展起来。

3.信息不对称。一般而言,中小企业缺乏银行所需要的财务、信用评级的“硬”信息,同时民营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财产的私人占有等原因,在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很少受到社会公共媒体、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等的关注,企业所有者出于种种因素考虑,对企业经营活动严加保密,对企业评价多为“软”信息。使得中小企业与大银行之间很难形成顺畅的信息流动,信息不对称问题尤为显著。

4.企业外部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民营中小企业比大型企业更难以及时适应外部宏观环境的多变,如产业政策、利率、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通货膨胀等。民营中小企业对一些自然灾害及突发性事件的应对能力也一般不及大企业,最终也可能殃及企业的生存。外部环境的变化往往引起企业经营收益波动起伏,从而造成经营风险。

(二)民营中小企业内部问题

1.资产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比例过高,资金周转慢。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普遍过高。很多民营中小企业资金结构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个别企业甚至高达90%,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另一方面,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过高、占用资本量较大、存货积压增多,资金周

转慢。

2.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淡薄,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一方面,民营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职责不分,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使企业的一些政策和制度流于形式,政策难于执行,会计信息失真等。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缺乏现代财务管理

观念。

3.民营中小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和预见性。由于中小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对项目缺乏可行性研究,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生产投资带有盲目性和不合理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有些投资甚至不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与社会整体利益不

协调。

4.民营中小企业自身资信程度差,财务风险加大。民营中小企业经营者普遍信用观念淡薄,欠息、逃债、赖债等失信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中小企业整体信用不良,融资成本高的局面。据调查,在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中,中小企业贷款占70%以上。

5.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我国中小企业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产规模小,实力弱,除少量高科技创业企业外,大部分研发投入少,技术水平落后,难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其抗市场波动的能力也相应比较低,经营变化大、风险高,难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引起风险资本投资。

三、民营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加强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首先,我国应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体系。改革现有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信用社的体制,增加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业务“窗口”。我们可以尝试在现有的商业银行设立民营中小企业事业部,专门负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

其次,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尽快完善创业板市场,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发挥股份制融资功能。地方政府应放宽对本地区中小企业审评额度的限制,使一些优秀的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发行债券

融资。

最后,建立民营信用担保体系,规范民间资本市场。民营中小企业规模小,可供抵押资产少,发展民间担保制度,建立私营信用担保公司,可以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充分利用民营资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披露规范化,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民营中小企业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1.适度负债,合理安排资本结构。民营中小企业在债务融资之前必须对企业资金需求进行合理的预测,要重视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合理确定资金的需求量,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

2.投资要面向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采用投资策略,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第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的进一步分工,民营中小企业应集中优势,专业经营,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取得经营的成功。

第二,寻找市场空白,迅速投资,用自己的产品去填补市场空白。充分利用小企业“船小好掉头”的灵活特点,按照“人无我有”的原则,寻找市场空白点进行投资,进可以扩大空间,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退可以在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后立即撤离,再寻另外的空隙。

第三,民营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对新产品进行试制投资和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投资外,还要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拥有一定的高素质管理及技术型人才,是企业致胜的

法宝。

3.强化资金管理,全面推行并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民营中小企业应该合理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的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民营中小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4.设立有效的民营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民营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事前控制。设立财务预警机制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预测分析,包括对企业外部社会环境的分析和企业内部财务机制和资金在筹集、投放、耗费、回收等环节上存在的各种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所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描述,采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各种资料将以财务指标数据形式把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预先告知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隐藏的问题,并明确告知企业的经营者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织成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张疏而不漏的“安全网”。

5.民营中小企业必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资信程度。要从企业的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全方位提高企业的资信程度,要让投资者看到本企业的资信程度。中小企业实施信用管理,要做到:

第一,要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及时足额缴纳税款,不偷税、漏税,不逃债、赖债,自觉接受工商、行政、税务、银行、海关等有关部门的监督

管理;

第二,要依法建账,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第三,要加强质量管理,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方针,树立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要的质量观念,搞好产品从研发、生产、销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四、结语

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密不可分,民营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做好民营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傅升,陈建勋,梁嘉骅.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科技创业月刊,2004,(12).

[2] 张玉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山东社会科学,2003,(4).

篇4

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 整合 风险分析 风险防范

现在,许多企业都越来越热衷并购这个现代化高水平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有一系列的科学指导方法来帮助并购方快速控制目标企业。并购有利于企业合理分配资源,促进双方企业高度精确合作,提高竞争力。然而由于并购具有信息不对称等缺陷,必须加强对风险的预警和防范措施建设。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后要面临一系列的财务风险是必然的,唯一可做的就是防范预警。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包括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整合风险。

(一)并购定价风险

企业并购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并购定价是其中一个环节,它涉及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与价格谈判。对于价值评估,是并购方通过对方的财务报表,作为冰山一角,来窥探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宏观状况。某些目标企业会把主要的可能拉低自己整个企业的形象的信息进行隐藏和篡改,影响并购方对其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错误判断。此外,中介公司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采用一些不光明和不科学的评估方法,使用障眼法,欺骗并购方。关于价格谈判风险,它的概念是指由于并购财务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并购的价格会围绕价值曲线作上下波动,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谈判技巧、经济实力和并购动机等等。在并购双方进行价格谈判,被收购方手中可能掌握大量筹码,导致出现买家市场,要合理提高价格要求。同时,并购方由于信息贫瘠,只能任人宰割,尽量压低价格是唯一的方式。

(二)企业并购融资风险

这是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一种基本类型,他出现在并购以后。并购方和目标企业的资金融合过程,是一个为了保证资金需求的过程,并可能导致资本结构的调整。企业并购也是需要巨额成本来支撑的,比如购买价格、交易成本等等,单靠企业的自有资金似乎很难解决问题,融资将是更好的选择,要规避融资风险,就要充分了解企业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获利并积累所得的资金,而外部融资又分为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债务融资是指企业为取得所需资金通过对外举债方式获得的资金,如商业银行贷款和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权益融资则是指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普通股、优先股等方式取得的资金。企业在选取融资方式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郑重对待。

(三)企业并购支付风险

这是并购企业为完成目标企业的收购,采用某种对价支付方式带来的风险。主要分为: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杠杆支付、混合支付等方法。企业的在实践操作中,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也可以几种相互搭配,只有经过科学的考量,才能尽最大的可能规避并购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并购财务整合风险

企业并购有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合理配置资源,那么并购成功后,重要的活动就是并购企业主导的整合环节,包括对人力资源、财务状况、企业文化、技术设备等资源的整合,整个整合过程中,财务整合是核心。如果并购企业没有在整合前进行合理规划,在整合中没有科学程序,就会诱发潜在的财务风险因子,导致并构成本大规模增加、资金严重短缺。有效的企业并购财务整合,应该是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

(一)防范并购定价风险

在进行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过程中,要防止目标企业为了能掩盖实情,修改报表的行为,就要在评估时,充分分析和检查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审查和评价这些步骤的完成不仅要借助科学规范的审核中介机构的力量,还要利用自己公司内部相关专业的高水平人才。以防被目标企业失真的会计信息干扰决策。此外,还要发挥市场优势,全面调查分析目标企业,防止掉进对方设置的财务陷阱;同时要制定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评估策略,能够全面而深入地挖掘出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企业内在的隐藏信息。在价格评估方面,就要打造一批具有杀伤力的专业商务谈判人才,方便整个企业能够占据价格方面的成本优势。

(二)防范企业并购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融资要求融资方式要合理,把融资风险降到最低,并尽量减小成本。企业在进行融资之前,要充分进行科学规划,选择对自身最有力、合理合法的渠道。并购企业拥有充裕资金时,将会降低融资数额,进而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要合理确定短长期融资比例、自有资金与负债比例,将负债范围有效地控制在偿债能力之内。

(三)企业并购支付风险防范

企业并购有多种支付方式可以选择,各有其优势和风险。其中可分为现有风险和潜在风险。企业要以自身财务状况及目标企业的意向为前提条件,将多种方式搭配结合,尽量分散或消除风险,降低企业并构成本。在并购前,要编制资金预算表,减少支付压力与资金流动性风险,使企业正常快速运转。

(四)企业并购财务整合风险防范

企业并购的整合环节是为了提高企业规模效益与协同效应,在这个整合期间,要注意协调并购双方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矛盾,防止并购企业的损失。同时,加强在并购企业内部的监督和管控,预防内乱。企业并购的整合过程,也是剥离低效资产、重新优化组合的过程。此外,要不断创新管理资金运营;企业并购后,采取一体化模式,把财务管理制度与全面预算制度两者相统一,以便随时精确把握目标企业的财务信息;要加强考核目标企业财务人员,创建全新的战略和企业文化。

三、结束语

我国的许多企业都倾向于并购发展,然而并购财务还面临着定价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整合风险等诸多风险。只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采用科学的防范方法,并借鉴太阳能光热企业的成功并购案例,才能促进并购企业在后期发展中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2-0082-03

一、互联网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一)互联网企业的概念

互联网企业,是指借助互联网平台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企业。国外比较著名的互联网企业有苹果、谷歌、Facebook、亚马逊等,国内比较著名的有阿里巴巴、腾讯、网易、百度、新浪等。

(二)互联网企业的特征

互联网企业的特征很多,我们着重选择其几个重要的特征来分析。

一是依赖于互联网平台。互联网企业最大的特征就是完全依赖于互联网平台,离开了这个平台,互联网企业就彻底失去了意义,很难存活下来。试想,假如谷歌离开了电脑搜索,阿里巴巴离开了淘宝网、支付宝,必然寸步难行。

二是服务对象众多。同样是因为依赖于互联网平台,互联网企业的直接服务对象是数以亿计的广大网民,而“互联网+”模式的间接服务几乎可以覆盖全社会每个领域、每个角落。

三是财富积累速度快。互联网企业财富积累速度惊人,很多默默无闻的小企业,一夜之间可能暴富起来。一年财富翻个几番、几十番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已不是什么新闻。

四是注重客户体验。互联网市场竞争激烈,用户接触新产品的范围广,可选择的替代品很多,再加上服务对象广泛,这就注定了互联网企业要注重客户体验,千方百计留住客户。

五是创新力强。互联网更新换代速度实在太快,一种新生事物问世不久,很快就被另一种新生事物所代替。这种特性倒逼着互联网企业不断加强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华为手机正是凭借着持续的创新,赢得了用户的尊重与喜爱,成为媲美苹果、三星等的国内品牌。

六是效率高。由于互联网这个平台,很多事情变得极其高效。如饿了么的即时配送模式,从客户下单到配送完毕,45分钟内全部完成。京东自营物流可以实现头一天下单,当天或第二天到达。这些是传统企业无法比拟的。

七是互动性强。借助于互联网,企业和客户很容易实现实时对话,互联网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随时完善服务。

二、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一)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要想了解什么是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先要了解财务风险的概念。所谓财务风险,就是指因公司财务不规范、财务意识不强、经营模式不合理、资本结构不合理,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存在财务危机的可能。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顾名思义,就是互联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财务风险。

(二)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

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大致可分为盈利模式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政府监管风险四种。企业应针对每一种类型的风险,都进行正确分析预估并做好应对准备。值得注意的是,财务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即使一家企业财务再规范、防护措施再到位,也不可能完全没有财务风险,而只能说财务风险很低。

三、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一)盈利模式风险

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有收费和免费两种,其中收费又分为直接收费和间接收费,直接收费如电脑游戏、手机游戏等,通过游戏点卡、虚拟道具收费,间接收费如爱奇艺会员、腾讯会员等,基本的服务是免费的,如果享受更高层次的服务再另行收费。免费的如360杀毒软件、各种门户网站和新浪、腾讯微博等。收费模式的风险在于一旦客户体验度下降,虽然付费了但是没有享受到与之对等的服务,便会导致客户大量流失。而免费盈利模式的风险在于,互联网企业一般是靠前期免费来吸引大量客户,以广告费来获取收入,后期需要找到一种盈利方式,要么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收费,要么开发其他系列产品进行收费,由收费转为免费更容易被人接受,而由免费转入收费必然会给互联网企业带来影响。

(二)筹资风险

互联网企业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企业,其资产更多地是体现在无形资产上,如果互联网企业为上市公司还好,可以通过股价来估算,但很多互联网企业处于发展初期,规模较小,固定资产少,也没有股权,虽然有一定的技术创新、科技研发和专利,但这些有时很难估量,也很难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认可,这就注定了互联网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较少,只能通过风投或者众筹等模式来融资,而这种模式对互联网企业的要求比较高,且不够稳定,更不利的是,这种模式有可能稀释自身股权,甚至丧失对于企业的控制力。此外,由于有形资产较少,有的甚至不需要办公场所和其他固定资产,互联网的资产负债比率通常比传统企业要高,难以获得投资者的信赖,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企业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难以继续运营下去。

(三)投资风险

客户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要想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拥有更多的客户,互联网企业必须舍得投资,即所谓的“烧钱”。即使前期造成大量的亏损,但只要成功抢占了足够的市场份额,后期还是能够弥补回来的。例如,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为了抢占客户源而开展的“烧钱大战”,便是其中的一个案例,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目前滴滴已与快的正式合并,牢牢占据打车市场份额,并成功将国际打车软件巨头uber挤出中国市场。然而很多情况下,互联网企业大手笔的投资与取得的回报不成正比,造成亏损现象,这便是投资的风险。

(四)政府监管风险

互联网企业成立时间普遍较晚,很多是近几年伴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兴起的,一方面,政府在互联网监管方面缺乏成熟的经验,很多领域还需要继续完善和探索;另一方面,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互联网企业监管单位和具体监管职责,但日常仍然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互联网企业在规范性和成长性上相对较差,企业管理者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或者乐于不被监管,放松了各方面的要求,以致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四、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

(一)对于宏观环境变化的不适应

宏观环境是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外部因素。互联网企业所服务的范围涵盖社会方方面面,受宏观环境影响很大。宏观环境主要来源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政策环境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对于某个领域进行规范限制后,对互联网企业造成的影响。例如,受部分P2P公司跑路恶劣影响,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对P2P公司进行整治,从而引起更多的不合规P2P公司退出。经济环境方面的影响是国家采取的经济手段,比如收缩银根、减少信贷投放等,对互联网企业融资带来更大难度。而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主要是当前的社会氛围是如何的,如国民旅游热发展起来后,催生了途牛网、去哪儿网、驴妈妈等一批知名的互联网旅游企业。事实上,宏观环境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很难把握准确,宏观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很容易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引发财务风险。

(二)管理者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全面

互联网企业管理者的思想理念决定着企业的防范财务风险水平。然而很多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认识不够清楚和全面,片面的认为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较低,只要制定了相关财务制度,把住了财务人员的关口,管理好了资金问题,就不会发生财务风险。因此没有将防范财务风险纳入企业发展规划,没有加强日常的管理教育工作,也没有建立防范风险的完整预案和预警系统。此外,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人员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监督作用,也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内部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很多互联网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会计机构,也没有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的虽然成立了专门的会计机构,但是人员配备严重不足,财务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相互监督。有的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有一整套的工作流程,但是执行力不够,没有形成约束和惩戒机制,财务规章制度形容虚设。有的企业财务人员基本素质不高,没有严格按照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会计处理,对于不符合规定的把控不严,资金使用混乱,也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企业资金的安全性不高。

五、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目标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互联网信息瞬息万变,有时一条重要信息捕捉不到,就足以扩大企业风险,因此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目标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互联网企业应高度重视风险控制目标的制定工作,把风险控制作为企业一项发展战略来对待,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目标。对于盈利模式风险,风险控制目标应着眼于实现企业拥有固定的客户群体,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不发生客户大量流失导致收入锐减的现象。对于筹资风险,应着眼于企业不发生资金链断裂,保持经营活动的稳定性,同时确保企业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投资风险,总体上着眼于长久盈利,但也应制定止损额度,不能为了抢占市场而大打价格战,超出自身承受范围,最终得不偿失。对于政府监管风险,企业应着眼于自身入手,加强财务制度建设,确保规范健康运行。当然,风险控制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风险是在不断变化中的,风险控制目标也要随着变化相应地完善调整。

(二)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体系

即使风险控制目标制定的再完善,考虑的再周到,仍有一些风险是难以估料到的,这时就需要互联网企业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体系。首先,互联网企业应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预案,针对每一项风险列出相应的风险预案,并会同员工定期加强模拟演练,确保真正发生风险时,能够从容应对,不慌不乱。其次,互联网企业应从自身入手,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按财务制度办事,严格财务审批流程,尽可能减少财务方面的不规范、不透明现象。第三,互联网企业要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配齐配强财务人员,明确财务人员职责和工作权限,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具有一定规模的互联网企业还应设立风险控制部门,招聘引进专门人才,专门负责企业风险控制工作。

(三)建设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增强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很多知名企业都有着独特的企业文化,如海尔的质量、创新,华为的狼文化等。不难发现,这些企业文化基本上都与企业生产经营或者塑造品牌等相关。事实上,企业文化还应该包括建设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文化。互联网企业应将财务风险防范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加强员工特别是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使每个人都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严格遵守财务规章制度,降低财务风险。要在企业内部树立良好的导向,对于风险防范意识强、没有发生问题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必要的物质奖励,对于风险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引发财务风险的,给予处罚,从管理者到员工都树立起财务风险意识。

(四)加强筹资风险的管理

因为互联网企业的特殊性,使得筹资风险防范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更为重要。互联网企业要加强对筹资风险的管理。首先,在筹资渠道上,要谨慎选择投资方。互联网企业融资难度较大,特别是在创业初期,很难获得银行的支持。尽管如此,在投资方选择上,互联网企业一定要谨慎,一方面要满足自身发展资金需要,另一方面要提高警惕力和辨别力,不能过多地出售自己的股权,以免丧失了对企业的控制权,为他人作嫁衣裳。其次,在资产结构上,要注重控制负债,使得资产负债率处于一个合理水平,这也有助于金融机构更加认可互联网企业,增加自身筹资砝码,从而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第三,在保障措施上,互联网企业也可以设立一部分筹资风险损失准备金,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一旦发生风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损失。

结语

互联网企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外人看来,这个行业充满了生机和希望。然而由于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很多原本稳定发展的互联网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最终走向破产。因此,对于财务风险,互联网企业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首先对互联网企业的概念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接着对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进行了概述,随后又对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进行了逐一分析,然后又分析了互联网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互联网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期望能为研究相关此类课题者以启发。

[参 考 文 献]

[1]李晓光,张路坦.基于百度并购91无线案例的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J].商业会计,2014(17):40-42

篇6

【关键词】小企业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一、分析小企业财务风险

(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财务风险形成不仅与财务活动息息相关,也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脱离不了关系。企业的规模决定了会有一些能力不足但是有关系的管理者,这些人不用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方式管理员工,而是凭自己的判断和员工的业绩进行控制。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就变成了类似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谁的人办谁的事,没有纪律,小企业就会出现管理漏洞,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一些小企业不知道岗位不相容制度,一人监管记账、审核、出纳等业务,严重影响了管理效果。

(二)财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面对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小企业自身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成为其在发展过程的障碍,这种处境有可能让它们成为被收购的对象,或者面临企业破产。面对着大中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小企业在规模和资金周转方面显现出的不足,使得小企业的持续生产能力低下且稳定性不强,从而也增加了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况且小企业主要是以短期筹资为主,只要可以维持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企业的资金问题便可以得到解决。因此,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存在着较强的时效性和频繁性。在投资总额和投资效率来说,债权机构更加倾向于大中型企业。由于小企业急于市场竞争站稳脚跟,企业的领导者往往会根据企业灵活性强等特点进行投资,这的确是一个在短时间内提升企业市场竞争的途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一些隐患,如:企业如果没有在投资前对投资对象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企业的投资计划很有可能将付之东流。小企业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就必须将科技和人才的引进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否则,企业还是没有办法将设备的价值发挥出来,也就使得企业的效率不会最大化。在改革过程中,很多政策与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不相符,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导致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不能发挥其自身的价值。

二、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小企业外部环境的原因

要是财务稳定起来,好的政策环境是小企业的根本。国家政策的改变或与其他国家关系发生改变,直接影响着小企业的财务方面发生一系列改变。小企业的外部环境受很大的影响。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也有着很大的苦难和严峻的任务,当然这一类在还是无法预防的,也算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必出妥善处理善后。小企业由于自身原因,无法对重大的灾难给予缓解、解决。而由于经济市场的不断进步,财务风险也更加飘忽不定,小企业自身无法正确定位自己的财政问题。所以小企业的外部环境对其的财务风险,造成了很大的加剧。我国的市场经济飞速发展,造成小企业的存在量加大,竞争压力更大。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自身的努力,设备、技术、员工素质各方面的提升才能有助于发展。但是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始终是最大的难题,如何合理的筹集到款项是小企业在生产发展中面临的重要决策。即时是款项已经确定下来也很难保证企业在发展当中的资金稳定问题,小企业的信誉度也会遭到动摇。在发展的路上,小企业的支出越来越大,影响了自生的发育发展,宏观的调控的严重不足,造成了这些因素的产生。市场的变动巨大,一些银行企业不敢给小企业进行资助、筹款,小企业的信誉进一步遭到了降低,企业的银行系统遭到了严峻的问题,我国的相应措施也并没有具体完善。国家银行的垄断政策面对小企业的存在有不重视,导致小企业的发展遭到了巨大的问题,筹资难,资金少是小企业在生存发展中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严峻任务,是小企发展路上的必须解决的首要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解决了资金问题才能让小企业得到发展。

(二)小企业内部自身的原因

我国的小企业发展时间短暂,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小企业几圈现象普遍。加上自身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经验不足,资金问题不成熟,小企业的自身发展遭到自身的因素影响巨大。加之管理层面的思想落后,企业的发展遭到巨大问题。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不高,企业没有自身的完善财务部门,即使拥有相关部门也不能完善相关权益。使得财务管理部门形同虚设,小企业的自身问题成为很难的解决办法。我国小企业对自身的材料也不加管理造成自身的固定资产得到很大的冲击,从根本上没有重视自身的建设与维护,没有对损失的问题造成挽留和维护,对企业的损失进一步扩大。没有建立起具体的善后工作,严重的影响了企业在发展中的资金问题,造成了更大的资金压力,从而根本上导致我国的小企业发展受到限制,造成了我国小企业的发展不能稳步前进,反而遭到退后的地步。随着自身的发展,资金缺口的问题越来越严峻,企业的员工开始对企业失去信心,对其的内部资金。内部资产开始产生窃取,引发人面上的财务危机,人员的流失和经济的流失双重压力,无形的给了小企业一把悬梁剑,让在发展的路上受到更大的限制,只有解决问题,加强员工素质才可以让此问题得到缓解。就当进来看,我国的小企业是我国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各种困难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自身的问题还相继而出,小企业要得到发展,首要的任务便是改变自身的内部问题,攘外必先安内,把自身做好,解决自身的矛盾,加强员工的素质培训,只有解决了自身的内部问题,才能使得小企业得到发展。

三、我国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对策

(一)小企业要科学决策,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小企业最好有一些负债,可以调整小企业资本结构,给小企业盈利带来动力,但是有了负债,就有可能带来经济损失。所以对于企业负债比例应与企业的资金状况相对应并与生产经营状况相适应;合理预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正确选择相适应的筹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分散企业筹资风险。小企业取得资金如果在投资时达不到预期收益,投资风险就出现了,并且给小企业带来亏损,这样就要在投资活动开始之初,对其分析并且预测未来要面临的各种情况,把高风险低收益的项目剔除,将资金投入有利于企业收益的可行项目中去,不能一味的追求高收益,这样才可以避免因财务风险的决定造成的误差。有些跟财务风险有关系的负债需要拿现金归还,但是小企业的现金都涉及到流动资金,包括出售所得、投资收回等。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把有关流动资金的业务搞好,让资金流动起来,提高小企业的还债能力。现金比率跟回收应收账款的速度成正比,与财务风险成反比,所以,小企业要做好经营管理,降低存货耗费、控制好现金,来控制小企业资金的流动风险。同时,小企业要重视销售的制度和应该回收的货款,选择合理的销售方式和解决方式,拟定一项合理的政策并且改进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营业额比率。小企业要把企业坏账这方面的管理加强,降低其带来的财务风险,把小企业的盈利能力提上去,防范企业收益风险,制定出稳定的收益分配政策,加强偿债能力与筹资能力,完成资本结构的整合,这样财务风险就会降低。

(二)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与财务管理业务水平

企业在发展中,大多数管理者只注意到了提高生产和销售数量,并没有具体的研究财务管理,也没有对员工进行具体的素质提升培训,但是想要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并不能仅仅注意到生产和销售数量,应该同时加强员工的能力及个人素质,尤其是财务人员的管理业务水平。我国大多数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是一体的,并且许多经营者对管理企业都没有系统的管理理念,所以在现代化市场中与大多数大中企业相比更加显得没有竞争力。因此我们应该运用新的管理模式减少旧的经营模式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模式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小企业要注重建设内部监督,加强财务核算,建立能准确传递信息的结构制度,为决策者提供有用可行的策略提供基础,从而降低小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小企业想要有更广阔的未来,很多经营者都会选择融资手段,但在我国融资这一块是小企业难以跨越的鸿沟。

(三)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大部分小企业都在流动资金上出现过短缺的状况,这是因为小企业一直都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而企业一旦出现资金流断裂,管理者就自觉的想着融资,去解决这一问题,殊不知企业内部存货管理不严谨,应该收到的货款没有收到,如此反复,提高了财务方面的风险,所以,增强企业对自身货款的收取意识,能够压缩企业管理方面占用的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注重人才培养及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基础。企业需要优秀的人才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在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结合下,及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赏罚分明来培养优秀的人才,只有把个人与企业发展紧密融合,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政府部门应出台关于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小企业的信誉度,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或企业联盟的作用,也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并且国家应制定有利于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带动小企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探究[J].中国连锁,2013.09.

篇7

摘 要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的,想要完全消除财务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有效地预测与防范,把风险降到最小。本文从资本运动过程的角度,从四个方面分析其表现形式及原因,找出防范对策,从而达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

关键词 财务风险 表现形式 原因 防范对策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从资本运动过程的角度可将其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1.客观性。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客观存在,我们无法消除它,但可以通 过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减少风险。

2.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筹集资金、资金运用,还是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中都会产生财务风险。

3.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主要是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关,管理得当,就能将引发危机的因素在事前一一化解,财务风险便会得到抑制;否则,财务风险便会不期而至。

4.收益与损失共存性。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越低。

二、财务风险的表现及成因

(一)筹资风险

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容易导致决策失误,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得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筹资风险。企业融资渠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所有者投资,另一类是借入资金。对于借入资金,企业在取得利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产生的收益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

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利率波动导致的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筹集的资金高于平利息水平,成本较高;经营风险;外汇风险等。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偿付能力严重不足,或有负债形成的风险具隐蔽性,也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风险。

(二)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可能会遭受收益损失甚至本金损失,从而影响企业获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具体表现为: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已投产,但出现亏损,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投资项目并无亏损,但获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利率;投资项目既没有亏损,利润率也高银行存款利润率,但低于企业目前资金利润率水平。

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有:投资决策机制不健全,投资决策随意性大,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缺乏风险意识,没有严格审批可行性报;对投资成本及项目建成后的成本费用和效益过于乐观估算,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认识不足。

(三)资金回收风险

财务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资金回收,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企业产品销售的实现与否,要依靠资金的两个转化过程,一个是从成品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的过程,另一个是由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过程。这两个转化过程的时间和金额不确定性,就是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应收帐款不能按时足额的收回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企业营销人员的自身素质差,客户缺乏诚信,企业对营销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致使应收帐款风险产生。另外,存货流动性差,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企业还要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影响资金周转率,带来了资金回收风险。

(四)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处在高速发展阶断,必然要添置大量资产,需要用税后利润来扩大生产规模;但如果企业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又低于正常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所以,在收益分配上不考虑资本结构问题,就会造成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成因:由于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方法的不当,尤其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时期,按照现行的历史会计模式就必然存在虚减成本、虚增收益的问题,不但使企业提前纳税,而且可分配利润也偏高;另外,在分配收益时,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是收益分配风险产生的生重要原因。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措施

1.加强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运用科学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客观有效地分析,坚持谨慎性原则,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风险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

2.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3.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清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做到权责分明;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4.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财务风险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导致的,因此企业应该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到期无力偿债或资不抵债,创造健康的融资环境,从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1.筹资风险的防范

(1)优化筹资结构,建立合理的的筹资规模。选择最优的筹资结构,合理的的筹资规模,不但能够降低筹资成本和减少财务风险,而且能够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偿债信誉。企业筹资过多,易导致资金闲置。企业负债过多,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若筹资不足,将对企业投、融资计划等造成不利影响。

(2)选择最佳的筹资时机,确定合适的筹资期限,制定适宜的筹资方案。利率变动对筹资风险有一定的影响,企业应随着利率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筹资决策,根据融资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筹资期限,短期融资或长期融资。

(3)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企业筹集资金大多数都是用来投资,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预测项目的报酬率等都是为了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因此,只有加强企业对资金的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率,才能有效的降低风险。

2.投资风险的防范

(1)分析投资环境,确定适当的投资规模。企业投资前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预测投资行业的竞争程度和前景,选择适当的投资项目;预测本企业能够占有的市场份额和市场需求。规模投资能够化解投资成本风险,增加市场竞争力,降低投资风险。

(2)投资多样化。多样化经营能够分散风险,企业应从区域和行业的多样化角度来考虑分散投资风险。利用不同区域的特点和优势可以转移风险,通过的对不同行业的投资,也可以分散风险。但要注意根据自身的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做出合理的判断,不可盲目投资。否则,不但不能分散风险,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3)将风险进行转移。企业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如将某种特定的风险转移给具有丰富经验技能、拥有专门人员和设备的专业公司去完成;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对企业闲置的资产,采用出租或立即售出的处理方式,可以将资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承租方或购买方。

3.资金回收的风险防范

资金回收的风险主要是应收账款不能按时足额的收回造成的,减少应收帐款的坏帐率,及时回收货款就是控制资金回收风险。企业为了使产品顺利出手,避免积压,会使用赊销等手段,增加了资金回收的风险。企业不但要从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产品,降低产品成本,加大广告宣传等角度避免存货积压,更要对购买方的财务状况、资信等级、偿债能力等进行客观的分析,合理利用折扣折价方式促进货款的及时回收,加速资金回收率,减少资金回收风险。

4.收益分配的风险防范

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主要在于企业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利润分配方案和会计核算办法。在不侵犯企业的利益、投资者的利益和企业长远利益三方面利益的基础上,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确定适当的收益分配额度。如果企业正处于资金紧缺时期,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对外分派,应注意金额不宜过大,否则必然会大大减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影响企业再生产的规模。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是不现实的。我们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但是可以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内。所以,我们要树立风险意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财务风险加以防范。

参考文献:

[1]朱望生.论企业财务风险.会计学会.2002(10).

[2]黄锦亮,白帆.论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财会研究.2004(06).

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成因;相关措施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一般是指企业在各项管理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因此如何降低防范财务风险显得日益重要。根据施工企业特点,财务风险如下:

1、投标风险。目前施工企业取得工程项目主要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投标时信息掌握不全,对标书研究不到位、调查不全面,盲目估价,使投标价位过高或过低。高报价,导致不能中标;低报价,一方面会扰乱市场,另一方面加大了施工管理的难度,利润过低或亏损,引发财务风险。2、合同风险。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为了生存,许多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不平等合同。如材料一次性包死,或暗中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收取各类保证金等。这样的合同一开始就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工程项目一般具有合同金额大、施工周期长、施工过程复杂等特点,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工程变更方面,如果在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条款模糊,责任不明,那么合同风险也无法避免。3、资金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在没有取得预付款的情况下,垫资施工,造成流动资金紧张的后果,而且越来越多的业主要求用货币资金的形式支付履约保证金,加重企业负担。企业不得不采取向银行贷款的形式取得资金,用以保证施工生产的有续进行,而施工的特点是周期长,往往是工程未结束,应收款项没到位,已到还款日,所以不得不继续贷款。资金周转困难,企业在生产经营规模上受影响,引发财务风险。4、成本控制风险。施工企业往往是低价中标,本身利润空间就小,而近年来材料、固定资产、人工费持续大幅上涨,加大了施工成本。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成本主要集中在项目成本上,而项目预算管理不到位或没有有效实施,成本控制力度不够等进一步加大了成本支出,带来财务风险。5、安全风险。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安全意识不强,特别是高危作业中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形成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加大财务风险。6、竣工决算风险。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业主调整设计方案、增加工程量等原因,设计变更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只是口头上的协定,或无完整的资料,到最后结算时拿不出有效的证据。也有一些施工企业由于自身的原因没有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手续、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另外业主本身资金周转困难,故意或拖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和竣工决算。这些都可能会造成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资金结算后,资金链断裂,加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了工程保修费用,增大了财务风险。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1、加强财务控制,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同时通过企业安全分析法、财务费用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Z计分模型分析法、资产负债表分析法等财务预警机制判断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是否出现财务风险,从而使企业经营者对出现的各类财务风险采取规避、降低、转移风险的策略。

2、加强投标管理。投标前,对业主的资金信用程度做严格调查,评价其信用程度,对投标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及评估,还要结合项目的特点、要求等来评判施工企业自身的能力。对于评估信用不好的,或要求垫资的,或施工企业自身能力不足的,不能盲目投标,避免中标已亏损的现象出现。决定投标后,对投标的标书从报价范围、技术要求、招标文件内容等方面仔细研读,对标书上模糊不清的地方要及时与对方沟通,同时进行现场勘察,测算等,最后拿出能够中标并有利可图的投标报价。从而达到规避及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

3、加强合同管理。在签订施工合同时,施工企业须认真研读合同条款,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纠纷,对于合同中涉及的验工计价、工程结算时间、付款方式和时间、竣工结算时间、违约条款等要清晰、明了。特别是变更索赔条款考虑周全,避免一旦出现纠纷,施工企业拿不出相应证据,只能自己背成本的局面。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可以签订一些将合同的风险转移给业主或其他人的条款。比如,在合同中列明因物价上涨、人工费上涨、设备上涨、征地拆迁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引起的成本加大,可以通过合同变更,追加补偿款的方式来实现风险转移。对于业主的“霸王条款”,一定要积极与业主协商,做好工作,尽量签订对施工企业有利的严密的合同。从而规避合同风险,减少财务损失。

4、加强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的重点,成本管理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

(1)加强成本的预算管理。在工程开工前,根据工程的特点、施工条件、工程环境、设计、工期、质量等要求,以及施工的人力、物力、资金等状况,预先对工程发生的成本进行预测,并在施工中起到组织和约束施工生产的目的。(2)加强施工生产过程中实际成本发生的控制。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成本的发生主要集中在项目,因此加强项目的成本控制是重中之中。施工企业全面实行责任成本制,按预算的成本划分责任,分层次,采取谁承担谁负责,配合节约奖励、超支罚款的办法,使每个部门把节约成本当已任,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如项目经理对工程整体负全责;物资部门负责采购和供应,对材料成本和保管费用支出承担责任;工程技术部门负责施工生产,负责施工方案的逐级优化及工程变更,对工程成本承担责任;财务部门对于发生的实际成本、拔付款项等如实登记台账,及时反映分析成本的节超和拔付款情况,与预算成本做比较,定期分析,防止成本超支,多付款或拖欠料款、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对外部劳务的使用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先签合同,及时收缴履约保证金,全面控制外部劳务的成本支出等。

5、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安全不仅是一个部门的事,更是全体职工的事,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吸取安全教训,把安全铭记在心,并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时刻监督,规范施工,确保安全,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可以采取购买保险的方式,一旦出现安全事故,起到转移风险的作用。

6、加强资金管理,实行项目资金集中管理。做好现金预算控制,以现金收支预算表作为企业资金收付的依据。在签订劳务、大额物资采购等合同时要本着风险共担的原则,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一旦出现资金风险时应由双方共同承担,支付时间要视施工企业资金情况而定,支付比例原则上不高于业主合同,避免出现业主还未付款,施工企业先行付款的现象发生。避免盲目融资,可以采取以长期借款为主,短期借款为辅的融资方式。跟进应收账款的回收,将应收账款的回收程度做为评价业绩的指标。成立资金中心,将分散的资金进行归集,并以资金中心这一平台,调剂资金余缺,融通内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避免资金短缺风险。

7、保证工程质量,跟进竣工决算。

(1)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控制成本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工程质量,不能因为节约成本,以次充好,避免因工程质量问题无法竣工决算,或因质量问题工程质保金不能退还的现象发生。(2)切实加强工程项目的变更索赔工作,在施工阶段,项目就要抓好对变更索赔工作的筹划、实施、跟踪、信息管理,明确工作目标、派专人跟踪,及时反馈进展情况,对于因设计变更、业主违约、不可预见的自然、政治因素等造成的成本费用增加,必须做好现场签认和变更手续的办理工作。避免口头同意而无纸面签认得不到业主同意追加合同价款问题的出现。(3)在工程后期,要及时、积极做好与业主的沟通工作,避免业主因为自身资金周转问题而有意拖延竣工决算时间,同时一定要及时办理决算送审,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加强竣工后的余款及质保金回收工作。(4)建立考核与奖罚制度,将办理变更索赔、竣工决算工作的结果,作为项目负责人及员工绩效考核的评判标准,实施相应的奖惩标准,达到减少财务风险的目的。

总之,财务风险是必然存在的,施工企业从上到下,构建有效的控制手段,对财务风险做到预防为主,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减少、转移财务风险,从而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建人.施工企业经营财务风险防范探析[J].财政监督,2010(24)

篇9

摘 要:异地经营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加大了财务风险控制难度,本文首先对异地经营财务风险概述,揭示建筑施工企业异地经营将面临的财务风险,最后对异地建筑施工的财务风险防范提出建议。

关键词 :异地经营 建筑施工企业 财务风险防范

一、异地经营财务风险的提出

近些年来,很多国内外知名集团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面临破产倒闭,财务风险爆发及经营投资决策失误是造成经营管理危机的主要原因,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课题。集团化跨地域经营是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产物,集团化经营战略的提出创造了新的生产力,最大程度的发挥了资源优势及规模效益。但企业在规模扩张及异地经营的同时,重投资轻管理、重规模轻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财务风险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迫在眉睫。我们对财务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其根本目的是发现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减少企业财产不正常损失的可能性,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完全消除财务风险并确保永远不在发生是不现实的,财务风险的这种客观存在性对于财务风险防范有两方面意义:第一,不断的强调企业必然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可能导致财务机制不稳定并带来财务损失,被动地等待风险的出现进行事后弥补,不如主动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将风险及时的控制在源头;第二,完全消除财务风险不切实际,所以企业不能以零风险作为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财务风险控制目标应设定在一个合理且可接受的范围内。

二、建筑施工企业异地经营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原因

建筑施工企业的员工流动性很大,企业内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会经常性的发生变动。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季节性作业强度大,公司经常在异地设点,施工所需设施设备也是在不同地域间经常转换,相关人员将施工工作和日常生活混合在一起的方式使企业管理难度增大,财务风险提高。

1.内部因素。首先,施工企业内部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员工主观上缺少应有的道德规范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面对一些经济利益的诱惑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在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疏忽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其次,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及管理方法不够完善,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较为粗糙,没有实现精细化管理,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去管人、管事,成本控制责任落实不清晰,管理架构划分混乱,缺乏对企业成本的全面控制。然而,每一项成本的控制会都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没有有效的管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

2.外部因素。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异地开发需要面对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有的建筑施工企业业务甚至发展到了国外,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市场环境、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建筑施工企业跨地域经营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在经营管理中也将面对更多大的威胁,复杂的外部环境给企业财务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其次,从目前国内市场情况来说,建筑施工市场的规范性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为了抢占工程签订有不合理条款的合同,有可能在工程施工初期就面临亏损的局面,企业的财务压力不言而喻。当企业资金不足时,为了完成合同约定企业不得不高额举债,紧张的经济环境造成企业赢利的不确定性,这样的财务风险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隐患,甚至可能瘫痪、破产。最后,在工程结算阶段建筑施工企业有可能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建筑施工行业的赊欠款情况严重,工程施工的最后阶段往往就是企业资金风险最大的阶段,这对资金压力本身就很大的建筑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财务资金面临断流的风险。

3.跨地域经营带来的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在异地经营的客观环境中,企业的所有者和企业的管理者两权分离,异地公司的实际管理权掌握在受托管理者手中,企业所有者的经营目标很可能与受托管理者的个人利益目标存在差异,部分职业素质较差的受托管理者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利用异地管理受控性较差的特点与财务人员勾结舞弊,谋求个人利益却损害公司利益。此外,总公司与异地项目距离遥远容易使管理失控,地域上的差异性带来了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及多变性,总公司的管理者不可能触及到异地项目的每一工作环节,然而建筑施工企业的每一项具体业务基本都涉及到资金的流出,这使建筑施工企业的隐含财务风险加大。

三、异地建筑施工的财务风险防范

1.细分岗位、明确权责、相互约束。组建财务班子时要积极吸收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财务人员不但要具有财务核算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能够敏锐的发现生产经营中的财务风险信号,并积极向总公司反映风险信息,以便及时抵御有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此外,对于异地施工项目岗位要细化,不相容的职务要分离开来,决不能由同一人兼任,实现工作中的互相监督,更好的约束部分人的私欲。工作中明确权责,责任与奖罚挂钩,对于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对工作中违反制度的行为要给予责任人严厉的处罚。

2.实行资金管理与资金使用分离。总公司对所有异地项目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异地项目只有既定用途、既定数量资金的使用权。总公司应该建立起资金管理机制,对内部资金统一调配,合理安排,降低资金成本并控制资金风险。内部结算管理中心模式值得各建筑企业借鉴,总公司在银行设立账户,各异地项目定期将资金上划到总公司账户,资金由总公司统一管理,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实际操作中有如下一些建议:第一,实行异地项目备用金制度,异地项目可对留存备用金行使决策权;第二,实行多入口,一出口的管理模式,总公司对资金管理高度集权;第三,资金集中调拨模式,总公司将资金信息内部公开,项目根据实际需要向总部提出资金使用申请。

3.对异地受托管理者进行年度审计。建筑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管理作用,做好对异地建筑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工作。建筑企业可以以年度为周期,对异地受托管理者的管理经营效果进行审计监督和管理评估,及时的发现经营中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不管建筑企业使用的是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都应该确保审计工作开展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4.采用电子信息技术系统,网上公开管理信息。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工作方式,建筑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财务网上远程管理,使各个异地项目的财务信息在公司内部网上公开,便于总公司对财务工作的有效监管。

参考文献:

[1]孙立新,邹非.论有效的人力资源预测方法[J].经济与管理,2003(4).

篇10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企业不甘落后,不断的自主创新,他们的视野也不断的拓宽,20世纪以来,中国企业以国际化作为走向成熟的标签,中国企业的在进军海外的道路上虽然没有一帆风顺,但是其道路也是越走越宽。2013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数99起,并购总额高达38495.12百万美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29.07%。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策略来获取战略资源,但其实跨国并购本身并不能确保中国企业获得成功。中国企业在大量实施跨国并购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失败的例子。因为跨国并购本身存在巨大的财务风险,如果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那么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研究跨国并购中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概述

简而言之,风险就是生产目的与劳动成果之间的不确定性,但是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有其特别之处。杰弗里?C?胡克(2000)认为,并购的财务风险是在收购融资中采取借债的方式而制约了并购方的经营融资和偿债的能力。陈共荣、艾志群(2002)对并购的财务风险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并购财务风险是企业由于并购而涉及的各项财务活动引起的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宋东风(2004)认为,财务框架会在企业并购下发生变化,相应的会带来财务风险,包括最佳资本结构的偏离、杠杆效应以及股利和债息政策的变化。赵保国、李卫卫(2008)认为企业价值评估、融资和支付策略等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跨国并购中的财务风险。

三、跨国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

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定的风险。在准备阶段,包括投资决策风险和目标企业估值风险;在实施阶段,包括融资风险、利率汇率风险以及支付风险;在整合阶段中的风险主要包括并购双方财务组织机制不匹配导致不能发挥协同效应。全面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是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的关键之处。经过总结发现,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中出现的主要风险如下所示:第一,跨国并购往往需要用到大量的收购资金,例如,在2013年,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松。对以自有资金并购的企业,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但可能会导致企业未来资金周转困难。对自有资金不足的企业,部分企业为支付跨国并购中所需的大额资金进行借贷,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第二,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重视支付价款,而忽视了跨国并购所带来的其他支出,例如,并购成功后需要承担的被并购企业的债务。第三,在企业跨国并购成功后,在运营过程中,部分企业并没有长远的考虑到企业未来发展的资金需求,从而使得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

四、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对目标企业进行充分的价值评估

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并购方往往很难掌握被并购方的真实信息,导致很难对企业进行准确的评估。一方面,企业自身可以建立完备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体系。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来确定企业的收购价格。

2.合理安排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并使其多样化

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应预算好融资需求量,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在融资方式上有所创新,采用优先股融资、可转换债券融资、并购基金、过桥贷款、借助银团贷款以及发行美元债券等融资方式,并且将多种融资方式进行组合。因此,我国企业应在融资渠道与方式上进一步创新并发展符合自身情况的融资安排,国家也应提高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取得并购的成功。

3.合理选择支付手段

在确定以何种方式作为支付手段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股价不确定性等因素,可以是现金、股票以及债务等各种混合组合。

根据以上的分析,进行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于2005年成功收购IBM的PC业务,并对其进行大力的整合,并在之后的2011年与NEC共同组建合营企业、收购德国Medion,在2013年收购巴西CCE,在2014年年初宣布收购IBMX86服务器以及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在实施多起跨国并购的过程中,联想集团的并购经验也是越加丰富,在进行有效地整合之后,联想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厂商。

篇11

关键词:新经济 企业 财务风险 公司治理生态

新经济时代是以信息化、知识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是一场由物质性经济向知识信息性经济的深刻转变过程,对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针对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上产权关系复杂化、投资领域多元化、财务主体多元化、财务决策多层次化、关联交易经常化等特点,严格监控财务风险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对财务风险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将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影响,甚至演化成严重的财务危机。

一、企业集团主要财务风险分类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与财务活动相联系,企业财务风险相应地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一)投资风险分析

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都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即所谓多元化经营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调研和论证。乱上项目、盲目投资最终将导致巨额投资损失。

(二)融资问题分析

融资分为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衡量融资效果的两个重要指标是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反映债权人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负债比率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就越大。如果资金结构不合理,最终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产权比率反映债权人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比例,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稳定同时也表明债权人投入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一般说来,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

(三)资本运营分析

在资金营运方面,一是在流动资产中,若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将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刑润下降;二是在应收账款管理中,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四)收益分配分析

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而且与公司的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问题密切相关,涉及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一般较注重积累和企业的经营成果,而不倾向现金流出的现金股利分配方式,对股价关心较少。从而在收益分配上产生财务风险。

二、引发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分析

财务风险是每一个企业客观存在的事实,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过度负债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根源,要正确对待收益与风险的相互配比关系。

(一)由宏观经济形式变动引发的财务风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背景下,几乎所有企业集团都会受到宏观经济形式和社会发展政策的影响,有时可能会给企业集团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如2007年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涉及大量外币交易的出口创汇企业就受到较大的影响。

(二)由内部人利益强化而增加的财务风险

由于投资者与经营者分离,投资者追求的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经营者追求的是任期内的经营业绩,实现会计账面的“利润最大化”,集团公司存在着产权链条过长和多级法人治理结构等问题,子公司层面同时拥有资源的控制权和使用权,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这种现象的结果轻者是牺牲了集团整体利益,重者将会产生许多潜在的财务风险。

(三)信息失效和失真导致决策失误而引发的财务风险

集团公司内部的决策往往是在汇集内部大量财务信息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而集团公司内部经常出现财务信息失效和失真现象。失效与失真的财务信息会导致集团公司决策失误。而投资决策失误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形成大量的不良资产从而使得集团公司资产收益率下降。较低的收益率使得集团公司信用评级下降,会影响集团公司的再融资能力。

(四)集团公司连带担保问题严重引发的财务风险

集团公司拥有多个理财主体。通常情况下,母公司会为子公司提供债务担保,子公司之间也会相互提供担保。一个子公司的债务到期不能偿还不会对集团公司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多个子公司债务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集中体现在集团公司身上,甚至爆发财务危机,最终导致破产。

(五)由财务杠杆效应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财务杠杆系数是指企业税后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企业集团内部以产权为基本纽带-母公司以控股方式实现对子公司的控制,这样的财务杠杆既放大了资本也放大了风险。财务杠杆系数可用来衡量该风险程度的大小,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表明可能获取的财务杠杆利益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在盈利状况下可以扩大盈利规模,在亏损状况下则会加速企业的亏损甚至破产,一旦资金链条断裂,就会迅速导致企业集团整体发生财务危机。

(六)过度融资引发的债务风险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应有的经营策略。通过负债经营可以弥补自有资金的不足,还可以用借贷资金来实现盈利,过度的债务融资则可能导致公司所有者收益下降,也可能导致公司财务困境。

(七)追求多元化经营产生的财务风险

从理论上说,企业集团实施多元化发展策略可以获得扩大市场影响力和分散经营风险的好处。企业集团资产规模大,筹资能力较强,往往追求多元化经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力求分散风险。但在以收购兼并或者新建的方式进入新的领域后,由于没有足够的竞争优势。抗风险能力降低反而分散了企业财务资源,拖累了业主经营,导致总资产收益率下降。

(八)内部控制不健全导致的风险

大多数公司的失败都是由于内部控制的不健全所造成的。有些可能是由于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缺陷,有些可能是由于管理控制的薄弱。因此内部控制系统有助于满足企业集团自身的管理需求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集团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防范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对策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防范是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预见、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把财务风险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管理方法。

(一)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塑造集团风险管理文化

企业集团管理者要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在思想上对潜在的风险和危机具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觉明确集团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权限、程序和报告程序。完善集

团的风险管理文化,培养员工严格遵守风险管理制度的自觉性,提高防御风险的能力。

(二)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要充分认识预警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设立专门的预警组织机构,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一是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和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找出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提早做好防范工作:二是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通过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

(三)完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制度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组织建设权责分明,财务数据安全可靠,信息披露及时充分等,内部控制能够保证管理的有序化,可以让高层管理者及时掌握真实的财务活动信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授权及制衡制度、信息报告传递制度等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根据风险管理的要求,将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各个操作环节进行分解,落实规章制度,制定管理目标,实施风险评估,采取应对措施,切实控制风险。

(四)提升企业融资能力'科学规避融资风险

面对各种各样的筹资方法,企业应当克服片面强调财务安全、过于依赖权益资本筹资的保守倾向和片面追求低成本、忽视财务风险而过度举债的倾向,建立科学合理的偿债机制,调整好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综合权衡各种筹资方式的成本与风险,使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化,达到最优资本结构。一是培育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降低企业的间接融资(如银行)比重,扩大直接融资(如上市)比重。是解决企业“资金饥渴症”并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选择。二是应注重集团的内部资金融通。成员企业不得擅自向外筹措资金,做好内部资金的调剂,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的安全性。三是集团总部应确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在负债总额、期限结构和资本成本等方面应考虑实际现金支付能力,或通过预算方式协调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匹配关系,科学规避融资风险。

(五)理顺公司产权关系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企业集团明确母子公司的产权关系,根据产权关系建立企业集团的组织架构,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连接纽带的治理模式,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委托一关系,消除由制度缺陷导致的诸如母子公司关联交易等问题。财务管理的重点是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一要统一编制企业年度财务预算和财务会计报告,实行内部资金统一管理,使企业集团内部的金融活动更加方便快捷。降低交易成本:二要盘活资金存量,减少整个集团的银行账户,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三要能整体把握公司资金的投向、运作过程和效果。

(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施全面预算控制

首先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完善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力促股东大会、董事、监事会、经理层依法履行职责,形成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监督管理约束机制。扩大董事会成员的来源,建立由利益相关者代表构成的董事会,将独立董事代表股东或中小股东利益转变为代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或公共利益。其次,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体现,通过合理分配企业人、财、物等战略资源,根据战略目标,实施绩效管理,控制费用支出预测资金需求和利润。通过指标分析,可以迅速地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七)重视公司治理生态-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公司治理生态”(ecology 0f corporate governance)是以公司治理机制为基础,外加一系列具有独立性的社会中介环节(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人员、投资银行家、监管机构等)组成的知识共同体。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一系列的财务欺诈案件说明,会计信息的质量不能仅从技术角度进行分析,应该更多地注意治理生态因素。强调健康、高质量的公司治理生态,加大对财务欺诈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充分认识内部审计机构的合理配置及其职能的有效发挥对企业集团内部财务风险的控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而确保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财务预警的准确性,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一定程度上是对会计信息进行再加工的活动,财会部门只有提供准确详实的会计数据,才能保障预警指标的全面、准确和及时。

(八)重视现金流量,实施资金集中管理

盈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金则是企业发展的“血液”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要素。对企业集团来说,资金犹如血液渗透于企业的每一个组织层面,构成了纵横交错的运行网络。如何强化资金管理并实现其运转的高效率,成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从国内外企业集团的实践来看,事权可以分散,但财权必须集中。分权的资金管理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现代企业集团扁平化集中管理的要求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要求资金管理的集中化。另外,塑造和推崇“现金为王”的价值管理理念和理财方式,大力提升企业集团价值的“含金量”,以现金流和价值管理凸显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现金流是企业价值的源泉,也是计算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主要依据和关键信息。因而,企业集团应以“现金为王”为其经营理财的任务和行为准则,从筹资、投资和经营活动三方面全方位共同着手扩展现金流渠道,力争不断增进企业集团的现金流,加快现金运转防范现金流量风险。

四、结语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因此,建立预警机制、采取风险策略、提升管理水平,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重视财务风险防范,对降低和化解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焰,陈才东,黄磊.集团化运作、融资约束与财务风险――基于上海复星集团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7(12):117-135.

篇12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性风险;防范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系统性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与管理,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的质量,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的重重风险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

1.总体市场因素分析

(1)市场需求。产品进入流通市场,并从中获得收入去补偿成本的可能性即为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的大小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市场需求提升,那么企业的经营状况必然会越发良好,反之则会导致恶化。此时,企业要么转产或重组,要么宣告破产;

(2)行业增长率。一个行业的前景与机遇是从行业增长率来判断的,较高的行业增长率意味着会有更好的前景与更多的机会。当然,行业都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那么受此影响,对于行业增长率的判定,不仅要考虑目前的市场状况,还应该看到长远的发展。因此应该具备战略眼光,对整个战略规划阶段的市场增长进行预测;

(3)周期性因素。商业周期、产品生命周期以及季节性因素等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些周期性因素。企业如果不能对所处时期的环境特征有正确的认识,制定的财务战略不正确,无法及时应对环境的变化,就会产生财务风险。

2.行业的竞争结构因素——五种竞争力量

虽然评价一个行业吸引力的重要指标是总体市场因素,但这却无法提供关于行业竞争结构方面的任何信息。经营决策时能否对这方面信息做出正确分析,影响着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如(图1)所示,决定企业产品的成本、价格和投资,决定行业的长期盈利水平的五种竞争力量(沈妮,2006)。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提高财务管理的专业水平

1.加强对资金的管理

(1)资金的预算管理的加强。财务部门应编制由资金预算收入、资金预算支出两大主体内容构成的资金预算计划。企业通过制定年度资金预算,能够明确公司年度资金运作的重点,便于公司日常的资金控制,避免发生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盲目贷款和不合理存款等行为。

(2)资产流动性的保持和提高。债务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偿债能力。流动资产规模可以根据公司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特殊情况下资产的流动性也可以采取措施相对提高。在筹资管理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保持一定的资本负债来达到提高使用资金的效率以及优化资本结构的目的,但是需要企业谨慎合理的选择资金筹集的渠道,对筹集来的资金也要合理安排和运用;在投资管理方面,要对投资的方案的是否切实可行加强研究,保证合理使用筹集的资金,避免非理性投资,使资金的使用能够投资到可行性较大的方案上;在收益分配管理方面,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

(3)经营风险的降低。为了更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降低企业的各类成本和费用,最大程度上节约开支。厉行节约,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加以严格控制,可以将一些无效的生产线关闭、对外采购适度减少、削减各种行政管理费用等。其次,企业还可通过增加销售额使经营杠杆系数下降,降低经营风险,从而走出财务困境。此外,适度的裁员和裁并亏损部门也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措施。

2.完善财务风险信息系统

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和信息是企业财务风险信息系的三个环节。

(1)信息收集。原始信息收集和反馈信息收集是信息收集所包含的两个方面。原始信息收集除了要对接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之外,还应该将信贷政策、税收法规和监管法规的变化与走向等外部信息纳入收集范畴。反馈信息则主要包含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阶段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实际起到的效果、反映出的问题和相关各方的反应等方面。

(2)信息处理,是指分类整理、综合分析和评判所收集的信息,为形成或修订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和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它转化信息收集环节收集的原始信息和反馈信息为财务风险管理相应阶段可供利用的信息,为公司规划、决策、执行等各个环节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

(3)信息,是指将企业的财务状况或者财务风险现状及处理情况等相关信息或传递给企业内部和外部。企业发言人和企业网站信息是两种常见的形式。信息的及时对外能够更好地加强企业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信息的网络化、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必然要求企业间相互沟通与协作,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上述措施是对财务风险的定性分析,但是财务风险的防范除了定性分析之外,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只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我们才能更好的防范财务风险的出现。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对财务风险的定量分析。

篇13

摘 要 现代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问题所在,本文主要针对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企业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才能顺利进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施工 财务风险 防范

我国关于财务风险的多数管理理论的研究重点在金融机构、大型上市公司之间,对于施工企业这一特殊行业的财务风险危险性的了解程度不足,对该行业的财务风险的特点及有关的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的研究相对匮乏。有效预测、考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并防范财务风险,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把风险降至最低标准,为施工企业创造收益的最大化,对建筑施工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资金管理环节风险

由于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企业往往面临承接工程就要垫资,而不承接就没活干的两难境地。如果承接垫资工程,也许会遇到工程完工却无法正常收回垫付资金的风险。施工企业利用投标中标来承揽工程,一些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下去,全然不顾自身的财务状况而压低标价,忽略了投标成本与投标回报还有盈利空间的决策结果,也许会造成财务收不抵支。导致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越来越厉害。施工企业的主要资金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约束条件多,资金成本负担重,借款期限短,如果借入资金不能出现预期的经济效益,万一资金周转不过来,势必会导致施工企业不能及时足额付本还息甚至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会形成恶性循环,给企业带来难以想象的财务风险。

(二)成本控制方面风险

因为施工企业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建设工程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所以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很难掌握,其中一个环节控制不当,都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施工企业假如不联系项目规模、性质、特点、复杂程度及施工要求,制定出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方针政策,就容易造成施工工期延长,所需求的机械设备增加,施工质量下降,放进去的成本费用增加,例如因为在采购和验收程序的忽略,致使所购材料不合乎一定的标准、机械设备功能不符合标准,施工质量下降为后期工程成本扩展了风险因素,使所有项目实际收益低于期望值,致使施工项目亏损。

(三)合同条款带来的风险

众多建设单位运用施工企业揽到工程项目的急切心理,在签订合同的时候附加一些不平等条款,比如:工程总造价的让利、开办费让利、工程技术措施费让利、需要施工企业垫付很多建设资金和收取工程保证金等等。假设施工企业签订了以上合同,使施工项目利润必然下降,加大了项目资金往里面的投入,资产负债率居高,财务负担沉重,造成项目"先天不足",现场工作稍一管理不善,就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更有甚者产生项目刚获得承接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严重的会陷入合同陷阱,相应提高财务风险的系数。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构建资金管理调度机制,加强资金运行效益

保证资金合情合理、安全使用是施工企业增强抵御财务风险能力的必要方法措施,因为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分析并判断了施工企业加强对源头(施工项目部)资金的管理调度是推动资金全面控制必然的决定。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确保企业资金结算中心集中开户,统一管理模式,严格实施“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要求项目部一定按时编报资金使用计划,严格执行审批制度,依照以收定支和资金有偿使用的基本原则,施工企业尚可建立有效的风险基金,为长期负债的专项补偿打下基础,从而降低对日常施工活动执行的作用,还能够选择最佳的资本结构,使企业的风险降到最小程度,自身利益扩展到最大化。

(二)要实行全面成本控制

在项目实施阶段,要实行全面成本控制,材料成本占总体工程成本的60%-70%,因此严格依据成本计划实施和控制,是降低工程成本的重点,施工管理费中开支占大部分的是管理人员工资、差旅费与业务招待费。项目首先实施时,应遵循施工预算及工期要求,制订出合理的费用开支计划,对每一个费用开支项目逐一核定指标程序,并严格依据计划实施,对构成生产资料费用的材料、人工、机械施工现场管理费用分不同方针,运用施工预算严格控制,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方式与施工班组结算,节约给予相应的奖励,监督施工班组合理支配材料,防止损失浪费。

(三)应建立合同评审制度,为企业合同把关

在签订合同时形成严格的审查备案制度,逐一推敲合同条款,对涉及到验工计价时间、方式及工程结算的违约条款,各自应负责的经济责任等严格把关,应清楚知道工程款的支付、结算、违约索赔的时间及方法,清楚发包方因承担违约、赔偿责任时违约、赔偿金的计算方法或数额,与此同时,应将合同的各项通用条款、专用条款、合同附件与特殊条款加以细化和明确,保护承包商的合法利益,规避不平等条款承包合同的签订,将施工企业置于被动境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四)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建立投标风险评估机制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自始至终都存在,所以施工企业应该树立风险意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回避风险。在项目决策开始时,需加强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对风险较大的项目从源头上予以防范,推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模式,第一,建立并完善企业风险分散机制,把握有利时机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第二,建立并完善企业坏账准备金制度,适度提高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第三,建立并完善企业的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的增补企业本身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为宗旨,提高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第四,建立并完善项目承接前期的细致调查、合理论证与决策程序,坚决摒弃饥不择食的做法,对承揽工作要做到有准备、有选择、有目标。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言

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中小民营企业为了达到自身业务快速扩张、规模扩大的目的而忽略对企业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在追求高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举债的现象,必然需要对企业的财务加强监管,出现任何异常现象都需要及时处理,否则将会引发更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必须提高自身实力,具备及时鉴别和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做出科学决策,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价值。

二、H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一)H公司简介

H公司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该省重点扶持的一家社会福利企业,公司成立于2004年,以高端产品为发展导向,以高新技术为动力,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新型纤维材料生产各类高、中档特种纸系列产品。

(二)H公司的财务状况与财务风险

研究该公司近三年的年度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运用公式计算分析它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最终综合量化得出该公司的财务风险状况。

通过计算H公司的部分指标来分析该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从上表可以看出流动比率2015年、2016年低于化学制造业参考值1.2,速动比率低于标准值1.5,与这两年流动资产减少有关。由于2014-2016年营业利润为负,流动负债保障倍数三年均为负数,说明企业面临着亏损。前三项指标比率越大,对企业的债权人越有利。而纵向比较可以看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逐年降低,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降低,面临偿债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表中资产负债率可以看出企业使用了越来越多的债务性资金,偿债保障比率一般认为在0.2比较合适,表中的偿债保障比率上下波动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变化造成的,其中2015年由于支付了大量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导致流量净额产生了负数。综合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很容易发现此公司的债务负担较重且偿债能力较不稳定,需要引起重视。但在公司存在较大偿债风险时也要注意利用好债务资金以提高偿债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化风险为收益。

通过计算得出的表中数据整体来看H公司的各项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普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均成下降状态。存货周转率2014至2015年从2.94下降到2.41反映了企业可能经营不善,存在产品滞销,也有可能是营业成本下降导致,查阅财务报表以后发现使存货周转率下降的原因是营业成本降低了。2016年存货的平均余额没有随营业成本的降低而下降同等的幅度,导致2016年存货周转率升高。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会占用企业的营运资金,可能会使坏账损失增加从而加大财务风险。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从不同的范围展现了企业的销售情况、资产利用效率不稳定的问题。应付账款周转率越来越低与企业营业成本的减少有关,同时说明它占用了更多供货商资金,如果不能及时还款,将影响公司信誉,增大未来的财务风险。

从表中显而易见,所有盈利能力指标的计算结果均为负数。由于该公司连续三年的营业成本大于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与净利润均为负数,才导致得出表中的结果。以上结果反映了公司产品销售连续三年不能为投资人创造越来越多的收益,相反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经济损失,公司的财务状况正在恶化,财务风险较大,如果不能及时扭亏为盈,公司的发展将停滞甚至破产。

(三)运用Z模型的综合分析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爱德华・阿特曼在1968年就对美国破产和非破产生产企业进行观察,采用了22个财务比率经过数理统计筛选建立了著名的5变量Z-score模型,用以衡量一个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并识别是否存在财务风险。

针对非上市公司的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Z=6.56X1+3.26X2+6.72X3+1.05X4

其中,

X1=I运资产/总资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

X2=留存收益/总资产=(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利润总额+利息费用)/总资产

X4=所有者权益/负债总额

当Z≤1.10时,说明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较大;当1.10

H公司是一个非上市企业,所以采用Z计分模型中针对非上市公司的计算公式,将2014、2015、2016年财务报表数据代入可得出:

2014年Z=6.56*0.075+3.26*(-0.06)+6.72*(-0.017)+1.05*0.395=0.61

2015年Z=6.56*0.020+3.26*(-0.135)+6.72*(-0.035)+1.05*0.278=-0.26

2016年Z=6.56*(-0.04)+3.26*(-0.25)+6.72*(-0.05)+1.05*0.19=-1.24

由上述计算看出,由于近三年的Z计分均低于临界值1.10,H公司的总体财务状况不佳,存在多方面的财务风险。造成Z值低于临界值的原因通过分析计算过程可发现,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都为负数使X2、X3为负,进而造成了最终结果。X2低下反映了企业未能积累利润,X3用来衡量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负数且不断下降反映了资产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不高。

分别对H公司的偿债、营运、获利状况的量化分析,发现该公司的债务负担较重,偿债能力不稳定。而在经营的过程中表现为销售情况没有随着成本的降低而改善,资产、资金不能很好地利用。由于偿债压力和销售不佳的双重压力,使该企业一直处于负盈利的状态。综上所述,不论是分别计算该企业的能力指标,还是运用Z模型进行综合计分,该企业不稳定的财务状况都需要引起财务人员的重视。

三、H公司财务风险防范建议

(一)强化内部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H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面对财务风险的态度和措施都比较被动,这会使财务风险不降反增。因此想要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不仅需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整个企业员工也可以自发组织宣传教育活动,主题会议等可以增强他们识别、分析、防范风险的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对于企业的管理决策者,应该注意维持公司形象,提高企业的信用度,因为如果供应商对企业不信任影响生产经营,可能会诱发财务风险。

(二)建立并完善企业督查机制

有效避免企业财务风险的最直接措施就是完善企业督查机制建设。通过分析H公司的财务报表和查阅财务分析可以发现该公司对资金的运用等比较盲目,没有充分考虑到公司的实际情况。所以要注意实时对财务工作的每一流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在企业决策前,要提前对要投资的项目及资金进行调研;在企业进行决策时,可以对企业决策过程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此外,要对企业财务运作、投资担保、经营效益、资产运营、利润和薪酬分配等重点问题及时进行审查,对已发生的问题或者查证的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落实, 用完善的企业督查机制降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

(三)落实企业内部员工的奖励制度

对于地处山区县城的H公司,无论是从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还是员工待遇考虑,都与城市里的大型企业有一定的差距,要想留住人才,让员工在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就需要落实企业的内部员工奖励制度。

首先要建立各项奖励激励政策,注意员工的上升空间是否科学合理。残疾员工的基本物质生活应该得到保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优秀员工可实行带薪休假的制度;其次,要制订完善的经营目标和制度,要切实可行,落实中小企业奖励机制建设。同时财务部应定期进行财务核算,一旦发现问题必须深究原因。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虽然是未知的,但却是人为可控的,严格的人事管理也能起到防范财务风险的作用。

(四)提高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通过计算反映H公司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指标,显示该企业无论是偿债能力还是盈利能力都较弱,这将加剧财务风险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