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措施范文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措施

篇1

1.切实加强新闻媒体在环境保护中的舆论监督功能

主流媒体需要敢于曝光不法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将之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中,调动人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积极地参与其中,制造舆论压力,迫使违法排污企业停止对环境的破坏。同时,追踪报道事件的后续发展,促进环境问题的妥善解决,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得到最终结果。通过一个一个环境保护的案例,主流媒体在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2.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

作为新闻媒体的主力军,主流新闻媒体有责任和义务将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作为己任。所以,在主流新闻媒体中,需要将各种环保新闻放在比较重要的部位,每时每刻都在做环境保护的新闻宣传,从而使得环境保护的宣传达到一定的力度,进而让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位人民的意识中,提高群众对于环保法律、法规的认识,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3.主流新闻媒体努力引导社会公众主动维护环境权益

主流新闻媒体的受众广、范围大,其报道的影响力可见一斑。社会公众遇到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极大可能会参照主流媒体的报道,用媒体中报道的方法处理问题。主流媒体一旦报道出现差错,极有可能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主流媒体需要在报道中给予广大群众正确的导向,从而有利于社会大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之中。

二、主流媒体在环境保护新闻宣传中的引导作用

1.加强社会监督

环境保护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仅仅依靠政府采取有限的措施,是不能彻底解决环境问题的,只有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环境保护之中,才能有效地遏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才能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总而言之,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因此,主流媒体显得尤为重要。主流媒体应当在节目中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时报道,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政务公开,以及有关环境保护的先进个人或集体的表彰。从而使社会公众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了解政府在环境保护中采取的措施,以及整个社会环境保护的整体情况。通过相关的报道,不仅加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而且社会能够更好的监督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报道的违法排污企业采取严格有效的措施,达到很好的震慑效果。社会监督的加强,有利于人们参与环境保护,有利于政府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2.切实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现阶段,沙尘、雾霾层出不穷,饮用水污染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出现在人民群众的视野中,因此,不管是政府还是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与此同时,主流媒体应该做好其应有的舆论导向作用,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为己任,以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为目标,将环境保护这一个理念深入到每一个人的意识中。主流媒体可以设置相应的主题板块,探讨环境保护问题,请专家、学者或者环境保护先进个人发表其观点,为社会公众灌输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报道破坏环境的案例,着重报道最终的处罚结果,给违法排污企业一个警示,进一步加强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3.积极倡导正义执法

目前,我国出现了企业与政府相互“打太极”的现象,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企业仍然是违法排污,时间有以前的白天,改为如今的晚上,总而言之,企业为了谋求更好地经济效益不惜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出现此种情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法律的执行程度不高。二是企业自律性不高。因为企业违法排污的成本远远小于执法成本,企业宁愿被处罚、交罚款,也不愿进行污水处理。

三、结语

篇2

在一些化工企业中,主要将追求经济效益作为主要指标,对于环境保护的投入不够,也没有形成浓厚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在具体的措施运用,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知识敷衍形式的采取一些措施,对于企业的环保发展和现代化的技术处理水平等没有全面的运用,一些企业主对环保的意识没有形成,造成环境保护在企业生产中的负面效应增加,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空间。

二、探讨环保管理方法在化工企业中的运用

1依托科技改进环保

经济要发展,环境也要保护。在改进环境的措施上,思考如何提升科技水平来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并把先进的环保成果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构建规范有序的环境技术研发体系,让环境保护作为新兴的科技技术产品,实现经济的加快增长。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化进程,逐步规范环保产业市场,打破地方与部门分割,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和污染治理设施资质运营制度,积极推动环保设施运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宏观调控和运行体系,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2构建绿色环保管理模式

在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中,既要形成全面化的环保管理意识,对环境保护加强重视,同时也要从实际发展的客观条件出发,围绕环境保护与化工企业的个性需求,在充分考虑节能与环保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处理能力,在环境保护的设备更新、人才投入等方面,加强资金的使用,构建环保的发展空间。并在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上,将经济效益的追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两者的共赢。

3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机制

要想实现对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管理,还需要有严格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发挥环境保护职能部门的作用下,将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纳入常规性的工作监管,融入舆论监管与现场检测的管理模式,深入到化工企业的每一个工程环节、生产环节,强化对化工企业每一道程序的全面管理。建立联动整治机制。对于环境污染问题,在监督检查的同时,进行专项任务以及排污征收等工作,制定监察工作计划,在环境监测的配合下,提供各项环境破坏的真实性数据。并形成联合执法组,对有严重超标、产品不合格、污染严重等一些现象的,及时做好记录,监察部门在收到有关环境污染的举报或者问题时,可提前1天通知环境监测部门,在环境监测的迅速监测下,给予严格执法,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篇3

【 关键词 】 城市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Present Urban Informat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Research

Liu Jun Wang Xi-bin

(Zhongke Yufigure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101)

【 Abstract 】 The use of artificial means to carry out the management work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all be unable to meet, because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ity at present stage is very big and chaotic, at the request of the new form,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to be in so much of the information found in the main information, and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find management goal and direction, and constantly promote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nage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city'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n better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constantly improve its own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resent status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city'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nagement and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can better promote the city'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nagement work,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 Keywords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ity ; informatization;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measures

1 引言

将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到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上,对其管理工作更加具有整体性、科学性,能够不断地提高环境保护在管理工作中的效果和水平。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需要建设一套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网络系统。

2 城市化环境信息化建设的优越性

2.1 不断支持和加强我国信息化的建设

在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项目中,其中一项就是需要实现环境保护管理的信息化。对于该项目的进行,不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更主要的是需要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以提高整个项目信息化的管理水平。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我国城市环境保护的信息化建设。在城市环境保护的项目中,对于污染的防控和治理非常重要,这需要将信息化运用到城市污染的防控工作中。对于环境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将最新的信息技术运用到环境保护管理上,使我国的城市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并向和谐方向发展。

2.2 具有推动我国环境发展作用

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提高安全性管理,能够更好地促进城市环境的保护。我们可以通过环境信息化策略的逐步实施,以打破环境管理工作中所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等,以保障信息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使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系统,使城市的环境保护管理具有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3 提高信息化建设和加强信息安全性的措施

3.1 强化环境保护的信息安全管理,对重点污染源进行监控

强化环境保护的信息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可以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有效的监控和预警。有效的监控和预警工作是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一旦发现了问题,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就可以很快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和处理,这样对污染源的源头可以进行更好的追踪,实现对于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控制。信息安全性的提高,首先应把数据库当作技术支持的基础,以准确地掌握环境监测数据,科学化地判断出城市的环境变化,并进行客观性的评价、分析环境质量和掌控污染情况。在具有危险性污染源的管理上,通过建设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可以对危险污染源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和信息化做技术支持,还可以利用监测系统进行全程监测,从而观察到环境治理上的工作状态,不断地统计各项环境监测的数据,为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信息化的依据。

3.2 完善和建立城市环境保护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储存、传输工作将会更加增强,这有利于提高城市环境保护的信息安全建立,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依据。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综合系统,可以强化各种环境管理的数据化和审批内容的实施,并进行有效地整合。现代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不断建立和先进的信息化理念,对于有些环境企业的违规行为,可以进行征费管理、处罚管理和信息数据的统计。只有对企业的申报数据和应急指挥内容进行全面的实施和整合,才能不断地提高城市环境保护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和提高信息管理的安全性。

3.3 全程监控严惩和严罚违规事件

全程监控工作能够有效地保障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的顺畅进行,以防范违规企业出现违规行为。对于重点污染源进行全程监控,环境治理的设施都是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可以对排污企业进行全程监督,这样违规行为就会减少和消失;纠正环保部门通过节省环境治理设施的运行费来为企业节省成本的错误想法,环保部门对违规企业的违规行为进行公开,可以防止个别违规企业在排污数据上进行造假。

3.4 形成环境保护管理综合系统

环境保护管理综合系统对各种管理数据和审批内容进行全面的整合,要不断地引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环境保护管理综合系统可以将排污企业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对环保部门的人工监督数据和环境质量数据,进行全面的整合和管理;可以进行信息化建档管理,对排污企业进行许可证管理、征费管理、违规处罚管理以及信息数据的统计。不断推进的环境保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改变以往只重视业务建设而忽视信息化建设的片面局面,形成高效的监测能力和执法能力,以提高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支持。对于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一定要与环境信息化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提高信息化的安全性,使得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更好地进行下去。

4 结束语

强化环境保护的信息安全管理,需要不断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和继续深化环境信息化的建设,重点要对污染源进行监控;不断完善和建立城市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有效地实施全程监控等措施,以提高信息化的信息安全,提高城市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宣琳琳,钟京涛,张志辉.现阶段城市环境治理模式若干问题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05:28-30.

[2] 胡昊,朱琦,尚屹,郝莹,李茜.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2.

[3] 魏俊辉.浅谈生态城市规划及城市环境保护[J].科技创业家,2013,03:204.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保意识;措施

中图分类号:B84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环境保护指的是人类为了有效地解决潜在或则或是现实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将环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协调起来,从而达到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一个总称。环境保护又指的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将其合理的进行使用,在其过程之中防止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与污染;对受到破坏与污染的环境我们务必得做好综合性的治理,来创造出来人类生活以及工作所适宜的环境。

1、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的概念一直都有,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也是导致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只是依靠人们的自觉性是很难做到的,国家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的规定,这样才能使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也出现了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只是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被破坏的非常严重,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存在着很多年,环境被破坏以后使得人们生活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这时人们才发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一定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实施的效果。对于环境保护而言,不仅仅要依靠国家的政策,人们的日常行为也能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

2、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与方法

其方法与手段主要有宣传教育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管理的以及工程技术等等。其中主要的内容有:

2.1、防治由生活与生产活动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其中包括了防治工业生产而排放的“三废”(废三废渣、废水以及废气)、放射性物质、粉尘以及所产生的恶臭、振动、噪声与电磁微波的辐射,在交通运输活动之中所产生的噪声、液体以及有害气体,海上船舶运输所排出的污染物,人民生活使用与工农业生产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污水、烟尘以及垃圾等等所造成的污染。

2.2、防止由于开发与建设活动而使得环境的破坏,其中包括了防止由大型工业项目、机场、大型港口码头、公路干线、铁路以及大型水利等等的工程建设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与污染,围湖造田与农垦的活动、沼泽地与海岸带的开发、海上油田、矿产与森林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新城镇、新工业区的建设与设置、等等均在很大程度上来污染、破坏环境。

2.3、最后则是得保护其中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其中包括了地貌景观、地质现象、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等等提供一个有效的保护。另外,对于城乡的规划方面,控制沙漠化与水土流失、合理配置生产力、控制人口的增长与布局、植树造林等等,均属于环境保护的范畴之内。目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人民的共同行动与各国政府主要任务。我们则是把环境保护宣布为一项基本国策,并相应的还制定与把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与法规,来在最大程度上来充分的保障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

3、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3.1、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首先,我们的抓紧的制订出来有关环境监测、环境损害赔偿、循环经济、核安全、臭氧层保护、生物安全、遗传资源、生态保护、化学物质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等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我们只有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了,才可以在环保的工作之中真正的做到有据可依,才可以为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个可靠的制度保障。其次就是要加大各类工业开发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于其中达不到环境质量要求的,得限期的进行整改,工业废弃物就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加强工业生产的管理与控制的力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来充分的提高环境保护的工作质量。最后就是得要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积极的研究并建立起来行政公诉与环境民事的制度,来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对一部分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来进行惩戒,来达到警示的作用。

3.2、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单位负责、地方监管、国家监察”的环境监管机制,增强国家对地方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的监察力度。二是要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来进行负责,组织并落实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的任务。三是要各类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

3.3、加强环境监管制度

要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制度,将总量控制指标依次的进行分解到各个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并积极的落实到排污单位之中,推行排污许可证的制度,禁止无证或者是超总量排污。严格的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对于其中生态破坏严重、并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超过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指标的地区,生态有比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以及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设项目没有履行环评审批程序也就是擅自的开工建设或者擅自投产的,给予责令其停产或是停建,补办环评的手续,并且还得追究到个人的责任,对生态治理工程实行一个充分的论证与评估。

3.4、推动环境科技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一是要加强环保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的力度,将重大环保科研项目优先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积极组织对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重点组织对饮水安全、污水深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等重大环保技术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二是要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

3.5、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城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是非常多的,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和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有很大的关系。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建设者关心的只是经济的发展速度,而企业追求的只是经济效益,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何种危害人们是不会去在意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乡镇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乡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和城市是有大的不同的,在环境保护意识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了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一定要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公众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重视,这样可以更好的监督企业的生产过程,有利于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很多乡镇企业在发展经济的时候,由于地处偏远地区,这些在进行企业发展的时候对环境保护问题根本就不重视,这样就会出现企业在发展的时候对当地的环境带来破坏,又因为地处偏远地区,政府的监管根本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就会出现污染更加严重的问题。

结束语

我们务必得继续的努力,及时的把书面的环保目标转换成一个具体的行动,主动的承担起来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人类早日全方位实现的发展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愿意和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共创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张淑范.谈环境保护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7:97.

[2]关菁.浅谈环境保护与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3:125.

篇5

【关键词】化工企业 环保管理 经济要素

化工企业作为具有独特性质的企业发展,在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处理,从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尤其是围绕化工企业与经济环境发展相适应的角度,从防腐材料的选取、环保意识的建立、环境保护措施的应用等多方面,形成化工企业良性发展的良好模式。

1 简述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1 民生福祉的客观需要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条件下,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化工企业担负着重要的职能,尤其是在企业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环保问题成为了民众最关心的话题,其中,化工企业废水、废气、废料的处理问题,更加是民生问题,因此,加强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是关乎民生的重要因素。

1.2 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处理好环境保护的问题,是寻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化工企业只有更好的处理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等问题,在构建良性发展的氛围中树立更好的发展环境,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将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只有从环保的角度出发,才能更好的促进化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2 分析化工企业环保管理的现状

2.1 意识不浓厚

在一些化工企业中,主要将追求经济效益作为主要指标,对于环境保护的投入不够,也没有形成浓厚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在具体的措施运用,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知识敷衍形式的采取一些措施,对于企业的环保发展和现代化的技术处理水平等没有全面的运用,一些企业主对环保的意识没有形成,造成环境保护在企业生产中的负面效应增加,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空间。2.2 不合理建筑节能产品的滋生

随着低能耗建筑节能等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很多产品应运而生,人们通过利用低能耗建筑节能理念来达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却忽略了投入产出的比例,造成资源的浪费。在生产建筑节能产品的时候,产品的作用已经远远低于所消耗的资源,虽然从资金方面看,可利用的资源在资金使用上比较低,但是从一定程度影响了新能源的作用发挥。

3 探讨环保管理方法在化工企业中的运用3.1 依托科技改进环保

经济要发展,环境也要保护。在改进环境的措施上,思考如何提升科技水平来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并把先进的环保成果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构建规范有序的环境技术研发体系,让环境保护作为新兴的科技技术产品,实现经济的加快增长。积极推动环保产业化进程,逐步规范环保产业市场,打破地方与部门分割,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和污染治理设施资质运营制度,积极推动环保设施运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宏观调控和运行体系,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3.2 高温和隔热部位的防腐蚀涂料系统构建

火电厂的碳钢管道会涉及到高温部位,需要使用耐高温涂料进行防护。新建火电厂的碳钢管道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温度范围,可选用相应的耐高温涂料。化学固化类涂料,如环氧树脂涂料和聚氨酯涂料产品,最大可以耐120℃的高温,因此,在120℃以下,可以采用通常的防腐蚀涂料系统。需要注意的是丙烯酸聚氨酯面漆在100℃以上,浅色的涂膜会发黄,不过这并不影响其防腐蚀性能。醇酸铝粉耐热漆以及有机硅酸改性的醇酸树脂漆可以耐200℃的高温。

3.3 构建绿色环保管理模式

在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中,既要形成全面化的环保管理意识,对环境保护加强重视,同时也要从实际发展的客观条件出发,围绕环境保护与化工企业的个性需求,在充分考虑节能与环保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处理能力,在环境保护的设备更新、人才投入等方面,加强资金的使用,构建环保的发展空间。并在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上,将经济效益的追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两者的共赢。

3.4 形成强有力的监管机制

要想实现对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管理,还需要有严格的管理机制,尤其是在发挥环境保护职能部门的作用下,将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纳入常规性的工作监管,融入舆论监管与现场检测的管理模式,深入到化工企业的每一个工程环节、生产环节,强化对化工企业每一道程序的全面管理。建立联动整治机制。对于环境污染问题,在监督检查的同时,进行专项任务以及排污征收等工作,制定监察工作计划,在环境监测的配合下,提供各项环境破坏的真实性数据。并形成联合执法组,对有严重超标、产品不合格、污染严重等一些现象的,及时做好记录,监察部门在收到有关环境污染的举报或者问题时,可提前1天通知环境监测部门,在环境监测的迅速监测下,给予严格执法,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4 结语

从当前化工企业的现实发展来看,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与企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化工企业要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围绕环境保护的每一个环节,突出运用常规化、常态化的环保管理方式,时刻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因素,实现化工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进步的良性模式。

参考文献

[1] 曹树星,闫小林.既有居住建筑计量采暖系统改造的能效探讨[J].山西建筑,2010,(01)

[2] 姚远.对几种绿色环保型墙体保温绝热材料的介绍.现代商贸工业,2007(10)

篇6

环境保护的管制制度安排与绩效

环境保护的管制制度又称命令——控制型制度,是我国占据主导地位的环境制度安排,突出特点是以直接管制与行政命令为主,制度实施过程中政府扮演主角,在宏观政策的制定或微观环境的监督都由政府直接操作,社会力量和市场作用发挥的空间有限;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政府往往采取直接禁止、制定环境标准、限期改进、处以罚款、勒令停工、甚至制裁等行政管制措施,控制经济主体危害环境的行为。目前,我国管制制度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放污染物许可制度、污染物集中控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污染物总量控制、区域限期达标或限期关停企业的命令等,大部分已获得了正式的法律制度地位。

(一)我国环境保护管制制度安排的特点与问题

政府主导的管制制度安排为主体。在我国的环保制度中,环境制度建构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社会公众,政府行政干预和控制为主的管制制度安排占据了主要地位,而具有经济激励作用的环境制度安排则很有限,市场化程度较低,仅是法规制度和行政命令的补充。政府行为贯穿于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与环节,微观经济主体则是环保制度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监督者,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式、渠道较少。消费者和企业缺乏自觉遵守制度的激励,一旦制度出现了漏洞或监管不力,环境保护上的机会主义便会出现。

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兼顾。我国环保制度属于环境与经济发展兼顾型而非环境优先型,考虑环境保护目标需要的同时,更加关注环境制度对生产系统可能产生的负担,强调经济承受能力及技术可行性,相应治理措施的规范不够严格,对污染损害行为施加的压力不够,在环境制度中表现为环境对经济的妥协或让步。当然,这一特点与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直接相关,在人均收入较低的现实国情下,单提“环境优先”不现实,但当环境与经济发展难以兼顾的,有可能牺牲环境而保障经济增长,即客观上放弃部分环境质量和环境福利保障经济增长。

缺乏正向激励的制度安排。环境破坏只是—种表象,破坏环境的行为主要源于经济利益,现行环保制度重规制而轻激励、重收费而轻防治、重惩罚而轻奖励的特点,致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利益机制的缺失直接导致了环境资源的恶化。低额度的收费标准和罚款,使企业交纳排污费等于购买了合法的排污权,不仅没有有效规制排污企业,反而激励了对环境的破坏。

环境标准整齐划一。现行环境规章、标准主要以大企业为参照制订,而我国是一个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的大国,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遍布全国,却被要求执行一个共同的国家环保标准,虽然单个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不多,但总量很大,难以有效管制过于分散的中小企业。环境标准全国统一,而忽视地区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企业治理成本的差异,从而导致效率不高和社会不公平。

典型的末端治理。我国在理论上建立了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的治理原则,但实践中只能做到“末端控制”或是“末端控制下的预防”,环境制度安排大多是危害发生后再实施的治理,污染防治与生产、消费脱节,环境保护囿于被动应付,增加了环境执法和环境治理的成本。同时,生产全过程控制及产品生命周期生态化管理,在发展战略选择中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实践中依然是“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

目标的宏伟性、抽象性与操作系统的模糊性。我国的环保制度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与其说是约束人们行为的法律,不如说是一个奋斗纲领。由于目标过于宏伟及抽象,在实践中很难被有效执行。

(二)我国环境保护管制制度安排的绩效分析

环境保护的管制制度安排优势。管制制度采用行政命令直接控制经济主体的环境行为,制定具有法律强制性的标准,目标明确,具有立竿见影的环境效果。管制制度在消除外部性方面具有较大的确定性、权威性、直接性、强制性和高效性的特点,曾对我国的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对有害物质的控制,在生态敏感地带的禁止开发活动,在污染源数量相对较少情况下的管理,行政手段更为有效和简单。

环境保护的管制制度安排缺乏效率。管制制度设计的各污染源统一的排污标准,忽略了不同企业间的技术差异和污染控制成本的差异,使之无法在达标的同时实现污染控制成本的节省;政府为制定有效的环境标准、控制污染排放信息,需要耗费大量财力搜索企业排污的信息,大量的信息成本使管制失去了应有的效率,而企业缺乏治理动机,难以提供准确信息,影响了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刚性的标准难以对变化的环境和技术及时作出反应,缺乏灵活性和应变性,不利于促进企业技术革新;企业的经济目标与政府的环保目标并不一致,由于信息不对称,大量小而分散的污染源很难发现,企业可能夸大防治污染的成本而少报排污量,或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规避监管,由此导致环境污染治理的预期效果并不理想。

环境保护的激励制度安排与绩效

我国的环境制度大多数是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制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继续运行,体制冲突不可避免,制度效力大大减弱。在经济体制转轨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环境问题凸显,管制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管理对象行为的迅速变化,而同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先天同质性”的经济激励制度由于灵活弹性的实施方式可以较好地兼顾差异,可以弥补这一缺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的实施,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成为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也成为当前环境经济学和环境管理部门研究和实践的新领域。

(一)环境保护经济激励制度安排的特点与问题

经济激励制度体系不完善。我国的经济激励制度种类较多,以税收手段、收费制度和财政手段为主体,但缺乏配套措施,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要求金融机构“不符合环保规定的项目不贷款”,由于没有配套措施,这项制度并没有得以实施。我国也建立了差别税收政策,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差别税收政策种类较少、应用领域较窄;环境税收制度仍处于初创阶段(理论研究阶段);生态环境补偿费、排污许可证交易、废物加收押金制度、环境资源核算、污染责任保障仍处于起步阶段。排污权交易制度发放了排污许可证,从1991年开始,排污权交易试点,并未进入到排污权交易阶段;国际上行之有效的押金——退款制度也未实施,这表明,我国环境保护的经济激励制度建设不平衡,市场机制的调节潜力难以充分发挥。

经济激励制度的负激励。现行的经济激励制度应用面窄,缺乏深度,对污染主体的约束力不够,表现为收费项目不全,收费标准偏低,部分排污收费标准仅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成本的25%左右,某些项目的收费甚至不到污染治理成本的10%,导致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缴排污费、买排污权”的现象,难以发挥对企业环境保护的激励作用,无法真正实现促进排污单位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

经济激励制度的作用发挥主要依赖于行政法规命令,而模拟市场作用方式的经济手段不多,这主要受传统惯性和路径依赖的影响;预防性的经济手段缺乏,末端罚款所占的比重最大。据统计,在国家、省、市级的有关法规中,罚款的项目多达100多项。

(二)环境保护经济激励制度安排的绩效

间接管理的有效性。经济激励制度以市场为基础,通过改变市场信号,把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责任从政府转交给环境责任者,同时把环保行为选择的决策权也交给他们,通过影响经济主体的利益,引导其改变行为,这适合于具有不同条件、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微观经济主体。对政府来说,修改和调整一种收费总比调整一项法律或规章制度更加容易和快捷,不需要全面监控经济主体的微观活动,从而大大降低了政策执行成本;对污染者来说,可以根据有关的收费情况进行行为选择,使环境管理更加灵活而有效。

利益的有效协调。经济激励制度实行“污染者付费原则”,可以有效地筹集环境保护所需要的资金,可投资于对环境有利的项目,还可以用于纠正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行为,对于环保资金短缺的国家来说,这一点尤其具有吸引力。对微观经济主体而言,可以自主选择以最少的成本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使得经济主体有动力改变危害环境的行为。

经济激励制度的有限性。经济激励制度的制定受到政策可接受性、相关政策的制约、管理的可行性、公平性的考虑、对市场竞争力的担心、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具体的实施,要求具备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相应的法律保障、配套的规章和机构、相应的数据和信息等条件。由于现阶段我国实施条件的不完善使得环境保护经济激励制度安排的绩效大打折扣。

研究表明,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最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单纯的市场与政府二元化取向已经不能适应环境保护与治理发展的需要,任何单一的制度设计无法适应环境这一公益物品的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多样需求。因此,实施制度创新,建立复合多样的环境保护激励制度来解决环境问题,势在必行,但在现阶段,现有的环境制度尚不适应市场经济下有效地保护环境资源的要求。环境保护制度的近期发展趋势是加强对激励制度的运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应是我国今后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制度的核心理念,通过把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有机结合,以经济诱导与惩罚约束经济主体实施环境保护行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有效的制订和实施与之相配套的宏观政策、法规和制度,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多方努力,会使环境保护制度真正发挥效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环境保护;问题;对策;建议

环境保护是针对当前的环境问题来说的,目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保证经济的稳定运行,加强环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虽然我们国家近年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同时也具自身鲜明的特征,对此本文中将进行深入的分析。

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分析

虽然我国经济近些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人类发展历史已经表明: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无法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想要真正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就需要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先发展经济后治理污染的路子并不是促进我国进步的最好途径,反而是一种错误的方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需要更多的能源,这使得我国需要加大能源开采的力度,这势必会对我国环境带来问题。再加上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较差,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途径和次数都是不足的,环保相关制度的缺失,都使得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无法有效开展下去,而我国的环境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成为了当前的重点工作,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2 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公众认知和参与程度低

环境保护与社会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是每一个公民所应具有的责任和义务,也应该是公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工作。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不够,对环境保护缺乏自主意识,往往将环境保护看做是政府的责任,是生产企业的责任,而与个人关系不大。而且,社会上很多人对环境保护的概念缺乏基本认识,从来没有想过环境污染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危害,平时不会去关注环境保护,更无法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缺乏自主了解,同时,对环保活动等公益性活动参与度也不高。

2.2 环保部门监管不力

环保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将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时执行到位。其中还有部分工作人员存在执法不严甚至违法乱纪的现象,以至于国家用于环境保护的专项经费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某些职能部门的干部自身也存在严重问题,人在其位却对相关业务缺乏基本常识,不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也远远不够,导致对污染的监管失职。有此地方为了提高财政收入,采取保护性政策,对具有较大污染的工业企业的制裁力度较轻,使得环境最终遭受很大的破坏。

2.3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问题突出

1978年我国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生产缺乏统一指导和管理,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化垃圾污染、废水污染和工业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的生产生化环境越来越恶化。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化肥的使用量1995年是1978年的4倍,2009年化肥使用全国5404.4万吨,是1978年884.0吨的近7倍。由于大量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土地板结,质量下降,同时由于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只有30%,化肥农药的流失,加剧了湖泊和海洋的富营养化,污染了湖泊和河流海洋。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我国养殖业的排污量剧增,又由于我国畜禽粪便的利用率还不足30%,大量的粪便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直接成为环境破坏的源头。再加上我国农村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导致了我国农村1.5亿亩土地不同程度的污染。

2.4 环境污染方式的多样性

经济的发展带来科技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发明运用于生产领域,给生产活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新的环境问题的出现。造成环境污染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呈现多样化。除了工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居民生活污水、市里的汽车尾气等传统环境污染,如今又产生了很多新的环境污染,如放射性环境污染,电磁波污染,光化学污染等。科技更新速度加快,技术的应用日新月异,未来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环境污染,是难以预料的,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我国环保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抗污染技术以及自主开发创新的能力还是十分欠缺。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力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责任心和提高公众的主人翁意识,教育强化公众的环保意识,使社会大众能高度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公众是环境保护中的生力军,只有充分发挥社会群体的主人翁地位,大家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对环境有了强烈的保护意愿,才能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环境保护机制,才能将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位,才能事半功倍。所以政府应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使得环保意识深入民心,人人有责,人人有权,作为国家的主人,使社会大众意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一个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每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力,这样才能增强广大群众的环保决心和环保信心。同时,国家需加大环境保护经费的投入,保障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强化各级环保组织的监管力度

协调各部门的职能范围,使各环保组织各司其责,能严格执行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实际施行过程中,杜绝徇私情,,以权寻租等情况发生,给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联动企业和公众,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三位一体环保机制,使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开展。

3.3 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国家政府要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首先,强化我国农村村民的环保意思,我们刚才在上文中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在农村表现更为严重,他们的环保意思薄弱,认为只有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对环境破坏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认识不足,所以国家政府一定要加大力度提高村民的环保意思。这样才能微环境保护工作奠定群众基础。其次是国家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经费的投入,保障农村环保工作顺利进行。

3.4 促进环境保护的科技创新

如今科技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环境保护工作也应进行科技创新,只有技术不断开发和完善环保技术,才能做到环保生产。所以在新的发明、新的科技运用于生产之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地检测和反复地论证,确保这些发明和技术确实不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再运用到生产领域,才能使环境污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这是对环境的负责,也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同时,企业也应该寻求可持续发展。任何一个企业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以企业为主体,注重对企业的环保技术创新体系的开发,从内而外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国家要从政策上进行鼓励和引导,加大力度致力于环保技术的开发和研究。

4 结语

现今,经济发展建设工作正加快步伐,国民的物质生活及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居住条件也日渐优越。但是,发展建设就面临着环境受到破坏,所以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处理方式还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所采取的相关措施也不到位,如何合理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任重道远,需要全体国民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董英林.浅谈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2).

[2]王永正.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研究[J].河南科技,2014(2).

篇8

[关键词] 环境问题税收保护

环境问题是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共同性问题。废水、废气、各种有害垃圾、耕地、森林等问题日益严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环境保护问是无法靠市场本身来解决的。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除通过法律和行政等手段来规范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之外,税收作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工具和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是大有可为的。

一、税收对加强环境保护的作用

税收与环境问题的研究,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的,到20世纪80年代,环境税收从理论研究的层面转向实践,一些国家开始运用税收手段保护环境,通过开征生态税、绿色环保税等税种,对废气、废水、垃圾、噪音、农业污染等环境污染征税,并逐步形成了绿色税制体系。

纵观西欧环境税收制度尽管内容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容都由两个部分所构成:一部分是以保护环境为目的,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课征专门性税种,一般称之为环境保护税,它是环境税收制度的主要内容。如荷兰的燃料使用税、废物处理税和地表水污染税;德国的矿物油税和汽车税;奥地利的标油消费税;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课征的二氧化碳税以及噪音税等等。另一部分是在其他一般性税种中为保护环境而采取的种税收调节措施。包括为激励纳税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所采取的各种税收优惠措施和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所采取的某些加其税收负担的措施。这两部分以第一部分环保税为主,第二部分其他税收调节措施为辅。“限制”与“鼓励”并用,共同发挥作用。

环境税收产生的社会经济意义在于拓宽了税收的调节领域,不仅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充分体现了税收的“公平”和效率原则。

我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问题日渐严重,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由于过度地采伐森林和放牧,使植被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不仅直接危及农、林、牧业的发展,而且使自然灾害更为频繁地发生。二是由于我国的企业多以煤炭为主要燃料,加之一些高能耗、重污染型企业迅速发展,使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骤增矿严重地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源。三是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消费水平提高,使城市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却未能得到妥善处理,从而造成环境污染。而机动车辆的增加则使空气污染变得更加严重。四是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占用耕地建房设厂,伐木毁林,以及过度施用农药等现象。

二、我国现行税制中的有关环境保护内容

在我国现行税制中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规定主要涉及五个税种。

1.增值税政策中对环境保护的规定。从2001年1月1日起,对下列货物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①利用煤炭开采中伴生的舍弃物油母页岩生产加工的页油岩及其他产品,②在生产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废旧混凝土的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凝土。③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生产的电力。④在生产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石煤、粉煤灰、烧煤锅炉的炉底渣及其他废渣生产的水泥。

对利用煤矸石、煤泥、油母页岩和风力生产的电力实行应纳税额减半征收政策。

2.消费税政策中对环境保护的规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鞭炮、焰火、成品油、及摩托车、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及小汽车等消费品列入征收范围,并对生产销售小汽车达到低污染排放值的小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减征30%的消费税。

3.企业所得税政策中对环境保护的规定。将于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第27条第三款规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第34条规定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一定比例实行税额减免。

4.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中对环境保护的规定。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段将税额划分不同的档次,大城市每立方米0.5元~10元,中等城市每立方米0.4元~8元,小城市每立方米0.3元~6元,县城、建制镇、工矿区每立方米0.2元~4元,以及对林区、矿山、煤炭企业等用地减免税来达到合理节约用地提高土地使用率的目的。

5.耕地占用税政策中对环境保护规定。首先确立了对占用耕地的行为征税,其次耕地占用税的税率以县为单位,人均耕地面积为标准确定单位税额。中央统一规定单位税额,各地区适用税额由省级政府在中央统一规定的幅度内核定,占用耕地按每亩1元~10元。

上述税收措施形成了鼓励保护环境、限制污染的鲜明政策导向,与政府的其他有关措施相配合,在减轻或消除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目前尚未真正构建起完善的环境税收体系。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相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上述税收措施还远远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各项税制中环境保护措施显得比较粗糙, 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仍有进一步改进、细化的必要。 如城镇土地使用税按地区地段确定税率环保优惠政策体现不出来。又如耕地占用税仅仅表明了占用耕地应该节约,而限制、严格限制、禁止使用或占用的意思没有准确地表达出来。目前我国耕地保有量只有18.3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4亩,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按照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必须保持18亿亩。那么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特别是切实保护基本农田,是我国一项十分紧迫又艰巨的任务。二是环境保护的内容有限,面比较窄。三是现行税制中为贯彻环境保护政策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限于减税和免税,影响了实施效果。四是与国外相对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相比,我国缺少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课征的专门性税种。其直接后果就是对微观经济主体缺乏全面、普遍的环保约束。

三、如何强化税收制度的环保功能

利用税收手段保护环境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利用税收手段保护环境,应该按照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的要求重组现行税制,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纳入税收政策之中。笔者认为应该分两步走:第一阶段,在现行税收制度中增加环境保护内容,对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产品、行为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产品、行为实行严格的税收政策。第二阶段,建立以环境税为中心的环保税收体系。

1.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适当提高资源税税率。我国已经开征了资源税,但是,我国的资源税还不能适应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完善我国的资源税主要是扩大征收范围和提高税率两方面的内容。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征收范围过窄,应该把资源税征收范围扩大至土地、矿产、森林、草原、动植物、海洋、滩涂、地热、大气、水资源等领域:我国的资源税实行的是定额税率,1994年至今,税率固定不变,由于物价上涨,我国的资源税实际上逐年下降。

2.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增加环保消费品的税收优惠措施。对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严重污染或生态破坏的产品、行为征收消费税,利用消费税这一经济杠杆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如对煤炭、白色污染物、含磷洗涤剂、汞镉电池等产品征收消费税,对环保应税消费品给予税收优惠。通过征免消费税,通过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抑制或鼓励某些类别消费品生产销售,鼓励和引导民众树立健康的消费方式,提倡绿色消费。

3.土地增值税税制中增加限制性、惩罚性条款,对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毁林、毁绿化带的行为课以重税,并影响其开发成本的扣除。

4.极大提高耕地占用税的税率,并按照占用性质或途径明确税负档次。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将耕地占用税的征收管理正规化,直接由税务机关征收,不委托代征。

5.完善差别税收政策。差别税收是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常用的手段,差别税收是指对不同的纳税对象,实行不同的税率。通过差别税收,对有利于环境质量改善(环境效益好)的产品、行为、投资等实行优惠税率,反之,则可实行较高的税率。应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税制中增加差别内容,加大差别距离。在增值税中增加企业购置用于消烟、除尘、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设备发生的费用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的优惠规定。除税率差别外,对于从事国家鼓励、扶持的产业的企业,如果有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行为,应取消其减税、免税的税收优惠。

6.建立环保税收制度。对于污染严重、污染广泛,以及通过现行税制无法涉及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设立环境税来进行调控。环保税按具体征税对象的不同分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等设立不同的税目,以污染制造者为纳税人,分别实行定额税率。同时应注重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问题,环保税收收人应当作为专用基金,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制度,全部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开支。

参考文献:

[1]夏杰长: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

[2]李克国代伟:税收手段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与发展.经济论坛,2006年第17期

篇9

【关键词】环境污染;诱因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识码: A

环境问题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作,在我国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同时国家提出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的都是为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在具体的实践中,环境污染问题还是困扰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在城市和农村中,环境问题无处不在。本文宽泛的分析一些常见的环境污染诱发原因,并针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以期提高大家对于环境污染的认识,提升环保意识,共同创建美好的环境。

1.环境污染的诱因分析[原因分析,1.1是生产活动,增添1.2,如生活原因之类的]

1.1生产活动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最主要的元凶,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加重,特别如今人类生产高度发达的今天,生产活动更是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1.1.1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是当前环境污染的诱因之一,工业的"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污染,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由物质引起的污染和噪声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或电磁辐射污染等由物理性因素引起的污染,一些重、轻工业如化肥厂,还有食品加工,造纸业,煤矿加工,石油提炼等比较容易污染环境,其中工业生产中所排放的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对环境产生污染非常严重,城市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污染上。

1.1.2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同工业生产一样,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诱因,其中农业大面积垦荒造成森林覆盖率降低,环境净化系统受到破坏,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农药,其中化学成分对土壤,水体,空气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长期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地力下降;长期使用高毒、剧毒农药和化肥,致使农田中鸟类、青蛙、蚯蚓等益虫、益鸟数量大量减少,河流内鱼虾遭受毁灭性毒害,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依赖农药的恶性循环,和城市环境多污染相比,农村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破坏,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诱发环境污染。

1.1.3经济开发和生活垃圾

环境污染的诱因大多与经济开发有关,经济利益的诱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为了经济利益而对土地或是资源进行不合理开发都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例如,对土地的开发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植被的开发造成植被覆盖率降低,对资源的开发造成污染如石油泄漏造成的海洋污染,化学物质的泄漏造成空气污染,植被破坏等等。除此之外,由于人们环境意识淡薄,随意丢弃生活垃圾,不将垃圾分类,或当地政府缺乏对垃圾管理工作的细化,造成工作中存在问题等都会诱发环境污染的问题。

1.1.4电子垃圾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因素诱发环境污染问题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电子垃圾,电子垃圾具有危害大,毒性强,扩散广,治理难,不易察觉等特点,例如一个电池泄漏后可污染六十万升水,其中重金属毒性非常大,对人体造成危害巨大,填埋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焚烧则会污染大气。

1.2[增加此点,使文章结构完整]

2.环境污染的应对措施

2.1统一思想,提出明确的环境保护战略

鉴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必须在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环境保护,当前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又有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大方针明确的情况下,应该从上到下深刻理解并落实环境保护的问题,减少环境污染,要让全社会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密切与企业进行配合

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政府与地方企业的工作是关键,不能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转变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地方企业必须严格限制,对于重视环境问题,在生产中注意环境保护的企业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完善地方环境发展管理。首先,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依法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其次,加强环境问题的宣传,掀起环境保护的绿色风尚,鼓励可持续发展,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最后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针对企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要进行动态的管理,加强政府监督工作。

2.3加大科技投入,利用清洁新能源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是处理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国家或各地政府都在加大科技投入来处理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污染的处理,例如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工作来解决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是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传统的能源如煤炭等即使经过处理也难以保证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开发新能源例如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4环境保护,从个人做起

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每个普通人而言,在生活中不随意丢弃垃圾,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实际上就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之一,看似力量渺小,但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将会让环境保护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

总 结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发现,环境污染的诱发原因多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相[这句话正好与上面两点相对称]关,过去人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了经济发展,但短期经济的发展不能掩盖环境问题中我们犯下的种种错误,于是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反思,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必须在思想认识上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减少环境污染,这其中除了要有政府的引导和措施的出台,企业的配合,认识与响应,还有广大普通群众从我做起的环境意识,相信随着社会的共同努力,环境问题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国璋,江金荣,周彩云. 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04:50-56.

篇10

简单地说,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形成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动态平衡和协调发展,就是既要产生内在动力,实现对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又要遵循内在要求,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完成。这表明,一方面要具备由经济发展衍生出来的物质条件和管理规则;另一方面要遵循从环境保护层面制定出来的发展方向和进步空间。

2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2.1两者之间的博弈问题

要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能够均衡发展,就得跟上社会的发展方向。将这两方面互相结合,在经济发展中,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指标,做到即可以发展经济,又能够到达保护环境的要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者之间还会有博弈现象的发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本高低取决于环境保护,它的力度强弱决定经济发展所需成本费用的多少。因此,在单方面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会被严重的破坏,长时间的这种状态,会造成人与自然不能和谐共处,对保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动态平衡起到不利的影响。

2.2可以提高经济水平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对经济水平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由于经济发展太过迅速,间接使企业间的竞争力也逐渐增大。企业如果想要获得高速发展,就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再加上投资成本的增加,就使得企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企业对相关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和管理政策进行升级优化,达到保护环境的标准。既可以通过新技术获得更高的经济来源,增强了与其他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可以对周边环境进行全方面的保护,基本达到两者的动态平衡。

3两者如何实现协调发展

3.1完善运行制度

环境保护的有关措施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人们对生活方式高低的参照物。所以,环境保护的市场化会逐渐被普及,范围也越来越广,这种情况下对市场制度进行完善显得极为重要。在对环境和经济两者的关系进行积极结合的同时,也要构建完善的市场制度。在市场的竞争当中,环境保护在整个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分量,基于规范化的使用自然资源及合理的价码,促进市场化制度的有效实行。利用企业间相互竞争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环境保护的意识,从思想上养成环境和经济进行协调发展的意识。

3.2实现产业化的运行方式

实行产业化的运行方式,对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实现产业化的运行方式,就得要凭借企业的发展条件和企业的凝聚力。通过企业间的竞争力,能够促使它们加大对环境的维护力度,而若是将企业间的竞争力聚集起来,那么这种对环境进行保护的意识会更加强烈。将相关政策进行产业化的实行,使得环境保护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先在大型企业中实行,在取得良好效应的反馈后,借由他们的影响力,将这种思想传递给小型企业,以此类推,环境被保护的范围会越来越大,加深了相关政策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产业化的运行方式是保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动态平衡的有效方法。

3.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在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两者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中,政府投入的财政有着很重要的支持作用。因为政府如果加大财政的力度,那么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本就会减少,这种对企业有良好发展性的政策,会使它们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问题,同时,成本的减少也会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若个别企业对环境造成破坏,根据环境受破坏的程度,政府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程度的惩罚,增加它们的投资成本,在硬性条件上对其进行约束。

3.4加强社会向导力度

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与保护环境的相关宣传充斥在我们的身边,对自身周边环境进行保护和挽救使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手段也很多,例如:义务教育的课本上、电视公益广告及公园中的条幅标示等,之所以可以用到这么广泛的公共层面,是要时常提醒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所以,加强社会的向导力对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动态均衡起到了不能忽视的作用。

4结语

篇11

从企业违规行为的角度谈其对《环境法》修改的作用

从企业行为理论的角度讲,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物流、经营等各个方面的行为能否依照环境保护法的规定运作,直接影响到环境保护法的贯彻实施。企业行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凸显出现行的《环境法》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的脱离。进一步促使《环境法》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1企业违规排污行为

企业违规排污行为促使《环境法》修改企业责任立法。就当前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而言,已基本形成较为健全的体系,为我国进行污染方面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依据。但从当前的现状看来,一些企业依然没有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仍然存在普遍的违法排污现象。这些企业的这种有法不依的违规行为凸显出我国《环境法》在企业环境责任方面立法的不完善,更在一定程度上迫切要求对《环境法》进行修改完善。例如,一些企业擅自开工建设,在追究其法律责任时,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之中仅在责令其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办者处以罚款以及追求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责任等方面做出了规定,而最为重要的恢复原有环境的原状方面却尚未给出详细且明确的规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单纯的对企业违规行为进行经济处罚不仅不能够很好的遏制企业违规的行为,更不能够弥补环境的损失。企业违规排污行为促使《环境法》修改企业责任方面的立法,使企业责任更加明确,在排污方面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2未能合理利用资源的企业行为

企业行为未能合理利用资源,促使《环境法》修改制定有效的制度约束。《环境法》在企业合理利用资源、废弃物回收方面有相关鼓励政策,但是企业因回收利用的成本高昂而不予理会。企业的这种行为说明《环境法》在合理利用资源方面的立法缺乏操作性,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促使《环境法》修改明确在废弃物利用方面减免或免收增值税的激励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法律责任的制约机制,以确保企业行为能够将合理利用资源。

3未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行为

企业未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行为、促使《环境法》修改为重视诱导机制的运用。企业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行为是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防止环境污染的关键所在。要求企业在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减少污染的排放。当前《环境法》对此的规定是制定排污收费制度,让污染者付费。但是企业出现了宁愿承担污染费用也不实行清洁生产,来确保利润最大化的行为。这种行为促使我们《环境法》修改过程中应重视诱导机制的运用,明确惩罚标准,对超标排放的企业加入行政处罚。从而使企业经营者意识到支付排污费用与利润最大化原则相背离,从而主动实施清洁生产。

从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谈其对《环境法》修改的作用

企业是城市经济的实体单元,其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对《环境法》的实施和修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促进了《环境法》的实施,并为《环境法》中的激励奖惩政策的进一步修改提供依据。下面我们对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对《环境法》修改的作用做一些具体分析。

1企业的环境保护观念

企业的环境保护观念直接引导其环境保护行为,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六成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但是有接近四成的经营者认为,环境污染可以通过自身行为得以避免。由此看出,《环境法》的修改应侧重对其环境保护观念的培养入手,应该宣布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企业经营者的责任,树立其环境保护意识。

篇12

1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导致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亟待加强,解决环境保护问题迫在眉睫,但是,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1缺乏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虽然环境保护这个概念已经被人们所熟悉,但是日常生活中,由于利益驱使导致的环境保护观念缺失的问题还十分严重。现阶段,社会竞争激烈,巨大的财政压力使资金全部投入到了收益回报大的产业中,面对投入多见效慢的环境保护问题,决策者们长城不愿意提供资金帮助,民众在关系到自身利益时也对环境保护问题视而不见,企业也为了自身的发展,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1.2生态环境的保护缺乏科学的规划

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方面国家尚未制定科学性的规划,在具体工作中,职能保障某一项问题的解决,难以从根本上纠正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生态环境依然处于恶化的状态。例如,虽然现阶段国家已经下大力度狠抓工业污染,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带上的遏制,但是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以及农村的忽然问题都呈现出日趋严重的状态,没有系统上的科学性的治理方案,很难从根本上起到作用。

1.3缺乏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管理

现阶段很多对生态环境有着危害的项目还在进行着,对于生态资源的额掠夺没有得到及时的智力,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也由于资金的缺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例如植树造林由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都缺乏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1.4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缺乏科学技术支持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可以得到根本性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可以协调环境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层次,对于资源的开采,以及能源的利用等方面都需要技术上的加强。

2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对策

2.1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

由于人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有着息息相关的必然联系,所以,必须进行全民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及管理方面的教育,借以增强全民的保护意识。只依靠国家和政府来对抗环境问题是不过的,还需要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因此,国家和政府必须对环保宣传加大力度,积极培养全民性的生态环保意识,努力建设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生态学校以及生态企业。不仅要使全民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更要注重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教育以及专业教育,逐渐的使环保知识得到普及,教会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约束力,借以树立正确科学的生产观、发展观、价值观,使全民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管理和建设中来。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赞美和宣传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典型,批评并曝光产生严重的污染设施和单位,借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人人保护环境状态的形成。继续推进普及教育试点行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环保,增加普通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将环保的法律法规,深深植根于人民心中,对环境的污染行为,全社会都要坚决抵制。坚持保护环境的要求体现在农业,工业,建筑,交通,政府机关,服务机构图,科研院所,学校,社区以及家庭等社会组织,建立的各方面执行,各个领域全覆盖的执行情况。建立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环境保护体系;努力形成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生产和消费方式,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积极选择低消耗,低污染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力求经济控制控制在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积极促进人和自然共同发展。

2.2生态环境保护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

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方面想要加强,必须从管理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入手,建立完善的管理介质使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能够有章可循,逐步的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坚持开发者负责保护,污染者负责治理的基本原则,努力把环境保护问题落实到具体的部门,避免出现推诿责任,无人负责的状况。必须建立和完善全面的系统监管体系,做到国家对地方,地方对企业,企业对自身以及自身对生产的层层监管负责制度,国家要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督促政府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时刻紧抓不能放松,积极履行政府的监管职能。做到地方政府负责本地区的监管问题,在进行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改善污染,防治污染。企业要对自身经营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承担责任。

2.3政府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

在政策和资金上,政府都应该投入较大的帮助来扶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运用政策推动手段,实行经济上与生态环境上的协调统一发展。另外,从投资力度上也需要加强,需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财政投资的重要部分,对污染方面加强治理,对生态保护项目的监管和投资支出都需要增加投入。此外,政府还要积极的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投资上来,股利民间投资,扩宽投资渠道,积极鼓励各类经济体制参加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工作,积极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融资体系的建立。

2.4促进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经济利益的极大驱使,导致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盈利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再起发展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劈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他们并不对立,二者可以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加强必须要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原则,使其共同发展。重视对生态环境保护各个指标的考核,弱化经济指标,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取得巨大的环境保护成就,积极实现生态建设与发展经济的共同进展,消耗最少的资源来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努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借以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性协调发展。

2.5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提高科技水平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节约能源,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所以,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需要加大力度来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努力创新生态科技,将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和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将环保技术的以及生态节能的研究方在重要的位置来抓,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环节资源上的压力。另外,还需要加强对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技建设,积极促进环保科研项目的研究,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环境保护管理者的素质,加强队伍的建设,积极实施培训。

2.6生态环境保护要具备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随着社会的变革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能符合现代环境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需求。所以,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环境保护法的改革,使其可以与现代环境和社会的发展想协调。于此同时,需要加大执法力度与惩罚力度,严重惩处产生环境破坏的行为,加强工业监管力度,确保法律法规的执行,使环境保护工作可以有法可依。首先,我们必须着眼于污染减排任务,对重点行业环境违法问题进行集中的整治。污染防治应以钢铁,电力,建材等12个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作为执法和监督的重点,加强监督检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每年选择一两个环境污染重点行业来进行集中性整治,借以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严厉的打击,减少污染物的产生。(1)为了巩固整治目标的有效性,开展专项行动环保监督检查。由于环境法规措施落实的突出环境问题案件的侦查专项行动中,对全国113个环保保护的重点城市其饮用水源地,已关停企业实施(生产线)停电,停水,设备拆除等措施,开展整改不到位,不达标的一律停产进行整治。推进污染减排目标,开展了城市污水的处理厂以及垃圾填埋场等一些重点行业的专项检查。借以严肃的查处建设成为污水不处理就直接排污的行为,以及超标排污、污泥直排等环境违法行为的污水处理厂;彻底的调查已经完成,垃圾填埋场,防渗措施,渗滤液排放等各个环节。(2)设置项目“防火墙”。环保部门对于不符合建设的法律规定的项目,设立了“防火墙”。涉及不能进行审批和必须进行严格控制的项目,另外还涉及两高一资的产能过剩项目决不能批准,更不能越线。对于水体污染控制,环保部门需进行源头控制,不符合规划的要求的,不符合环境保护质量要求的,以及不符合企业总量的控制要求的,必须停止建造。环境保护部将很快出台考核办法,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停止。所以,作为环境保护的执法部门绝不应该放松管制。

3结语

篇13

 

一、城镇化水环境保护的存在问题和产生原因

 

(一)城镇化水环境保护的严重问题

 

1.城镇用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严重

 

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大,与之相反,我们可用的水资源却是一直减少。人类又不合理开采与浪费水资源,更使得水资源急剧流失和供应量变少。

 

2.城镇水污染问题的顽固,生态环境恶化

 

城镇水环境污染严重。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大多更是未处理就排向任意地方,周边地区水环境苦不堪言。

 

(二)城镇化水环境保护的问题的产生原因

 

1.城镇经济发展的方式单一,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城镇化进程高速发展,人口涌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效益的增长模式以依靠投资拉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另外,公共财政对城镇环保事业投入不足,政府财政拨款是城镇水环境污染治理主要的资金来源,以市场为基础来调置资源的机制尚未能发挥相应的功能,导致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欠缺。

 

2.保护城镇水环境的法规政策不全面,监管能力弱

 

由于城镇水环境保护的法规政策不全面,所以存在城镇水环境保护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无法可依的问题。另外,城镇水环境管理机制不成熟,所以使得监管能力很弱。城镇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是项系统任务,涵盖环保、建设、农林、卫生等一些职能部门。这种“多头管理”的现象有很多弊端,常上演“踢皮球”。

 

3.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认识较少,参与度很低

 

农业、工业、政府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弱,导致城镇水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度不理想。而城镇水环境问题的治理主要依靠的是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配合与努力。

 

二、国外水环境保护的经验和启发

 

(一)不同国家水环境保护的参考

 

1.美国水环境保护的参考

 

关于于水环境的管理方式,美国是集中管理的方式。流域管理机构在联邦有环境保护署。在各州有流域委员会。

 

关于水环境的立法,美国制定了一些比较经典的流域法律法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权威性的流域管理机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就是基于此部法律建立;《水资源规划法案》,旨在从流域整体利益出发,附之以协调水土资源规划,优化国家自然资源;《清洁水法》,更是从具体方面下手,着重于工程建设、污染源限排及湿地治理等方面。

 

从根本的水权出发,美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从农业和城市用水之间的水权转换实践。各州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规范此转换行为。

 

2.日本水环境保护的参考

 

关于水环境的管理方式,日本是分散治理模式。中央政府中涉及流域治理的工作机构包括:国土交通省、农林水产省、通商产业省、厚生省。

 

关于水环境的立法,日本的流域治理法律体系比较完善:以《水资源开发促进法》为首,主要包括《河川法》等17部法律。

 

关于节水,近年来日本推出了新的模式。从水的用途分工出发,部分灌溉设施改造费用由城市给提供,节约的水由提供投资的城市部门使用,从而改变用途的水权转让来发展节水农业,维护农民利益,保护水环境。

 

(二)国外水环境保护的经验对我国的启发

 

1.完善城镇水环境保护的法规政策

 

在美国,较成熟的水资源法律已在各州得到很好的实施,使水环境保护在法律层面得到保障。在日本,形成了以《河川法》为中心,由《特定多用途水库法》、《水资源开发促进法》、《水资源开发公团法》、《水源地区对策特别措施法》等组成的法律体系,水环境保护法律已是非常完善,我国需要借鉴,同时,城镇水环境保护还迫切需要国家政策的指导和约束。

 

2.完善城镇水环境保护的相关体制机制

 

建立有效的问责制度和目标责任机制,强化政府责任;要切实提高监管能力;要整合城镇之间环境监测资源,减少行政成本,形成完善的城镇水环境监测网络,努力使环境监管手段适应新要求;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3.明晰水权

 

明晰水权在当下是非常必要的。拥有了水权,权利主体就能更好地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三、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水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城镇水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加强执法监管力度

 

要在现有的水环境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城镇化进程的实际情况,健全城镇水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还要加强城镇水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加大违法处罚力度,防止法律政策流于形式;加强对执法的监管。

 

(二)加大对城镇水环境保护的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公共财政对城镇水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如今城镇水环境资金投入不足,尤其是城镇水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的建设方面,并很难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还需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三)提倡居民良好生活习惯,进行水环境保护意识宣传

 

城镇水环境污染问题源于居民对水环境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这与人类对于环境缺乏正确认识相关。要不断提倡居民良好生活习惯,进行水环境保护意识宣传,让群众多参与。

 

(四)建设节水环保型城镇,提高水系统抗灾能力

 

政府应着重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发展循环经济,从体制、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指导各地建设节水环保城镇。

 

着眼于流域的整体治理,提高系统应对外部干扰的能力,从而加强城镇水系统抗灾能力和城镇水系统的工作能力,从而很好地去满足为我们生产和生活提供安全供水的需求,提供可靠的供水水源。

篇14

【关键词】城镇;环境危害;现状;保护措施

0.前言

观察社会的进程发展状况,不难发现,在城镇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环境保护问题出现。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忽视环境保互问题的控制和解决将导致城镇的污染状况愈加的恶化。在关于城镇的环境保护的讨论中,居民的环保意识无疑产生不了十分有效的作用,在很多的经济往来中,往往都是以利益为重的。及时的发现城镇环境保护方面的安全隐患并对其环境问题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解决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1.城镇环境危害的种类

1.1土壤污染

环境污染问题伴随着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越来越严重,有一些中小型的煤矿过度的开采和一系列的过度砍伐树木严重的导致了土壤污染,使得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很多的土地逐渐沙漠化。另外,环保意识相对薄弱的居民们制造各种各样的固体废物垃圾并长期露天堆放生活垃圾,致使阴雨天气将垃圾中的有害成分渗透到地表和土壤缝隙中,这种成分不经导致土壤的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还会对土壤中生长的植物造成污染,而人类在食用一些果蔬时危害到自身的健康。

1.2大气的污染

一些小型的企业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往往为了节省成本而将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废物排放到空气中,这些气体中的一些成分是构成酸雨的重要成分,众所周知,酸雨的危害性十分巨大,可以直接对森林、草原、农作物造成危害,还可以对土壤、水质、建筑物、桥梁和工业设备造成腐蚀,严重地影响陆地和水域的生态平衡。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温室效应引起的厄尔尼诺效应影响了全球的生态系统和水土资源。在城镇的经济发展中,如果政府部门不对废气的排放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大气的环境问题将越来越严重。

1.3水体的污染

环保意识薄弱的城镇居民习惯将大量的生活垃圾直接排入到水源中,近年来,主要的水体污染现象有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的浮游生物过分繁殖,造成的的海洋“赤潮”现象和淡水中的“水华”现象。

2.加强城镇环境保护的措施

2.1加强开展城乡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

加强城镇环境的保护规划编制可以有效的控制城镇的环境问题,因此在编制城镇的环境规划时可以采取下述原则进行加强:①为了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可以选用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和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和实施的方式;②关于如何合理的处理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保证合理的控制城镇产业结构的发展规模问题上,可以采取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原则;③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和同步实施的原则对于保证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有效实现,保证实现城镇环境保护的一体化;④当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要求在城镇建设过程中要以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内容,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就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⑤把城乡传统风貌和城乡现代化建设结合,科学地合理地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

2.2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人的环境行为需要由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来指导,这种指导可以使人的行为增强目的性和预见性,保障环境保护的进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人类自身的盲目造成了和环境恶化的关系,这些需要靠提高人来自身的环境保护觉悟性来解决,通过一种谆谆善诱的环保教育指导人们认识自身对保护环境的一份责任和义务,将有效的把环保意识深入到广大人民的行为当中。

2.3利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在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方式当中,有一条十分有效的就是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对环保问题的管理。在目前我国的经济手段保护环境的原则中,主要有如下几条:①根据“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对该城镇的排污收费制度严格执行,根据具体情况,切实的保证各种排污费的征收;②对于一些环境违法行为,严格的依照环保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惩处。相关环保部门应积极深入的对城镇企业进行环境监察,奖惩制度明确,坚决杜绝一些所谓的“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作祟心理;③对于一些尚不完善的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应进一步进行完善,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对一些排污总量有价分配、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污水处理按质收价制度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规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目的。

2.4健全的机构可以保障环保队伍的力量

一支高效率、高素质和高水平的环保队伍可以全面的提高环保工作中的统一监督管理。及时对城镇环保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加强环保的相关执法装备,保障对环境污染源的远程监控力度,这些都将对城镇的环境保护工作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应加大对环保事业的资金投入,乡镇政府应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保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经费,同时建立污染防治基金和监督管理建设专项经费。

3.结束语

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一定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本文中我们分析了在环境保护问题中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系统的概括了现代乡镇化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讨论提出了几点关于城镇环境保护的措施。为保证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应按照经济与环境统一的的环境保护规划,在加快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完善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制度。建设生态小镇、保证环境友好型城镇化道路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城镇环境保护措施。 [科]

【参考文献】

[1]黄海.城镇环境保护的措施探索[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9).

[2]常立霞,徐景芳.论城镇环境保护与合理利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