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工业园区土地规划范文

工业园区土地规划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工业园区土地规划,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工业园区土地规划

篇1

关键词:经济发展;广西农垦;核心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产业转移

中图分类号:F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3-0009-03

一、广西农垦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始建于1951年的广西农垦,职工队伍主要由转业军人、南下干部、大中专院校师生、知青、翻身农民、归国华侨、库区移民等组成。目前,农垦管区总人口约28.5万人,8万多职工,250多万亩国有土地,分布在广西12个市39个县(区),管辖104家国有直属企事业单位,有外来投资企业760多家,社会就业人数16.9万人。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2004年提出了充分利用国有农林场土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部署,2006年又下发11号、29号文件授予了自治区农垦局相当于地级市一级的计划、财政、税收、土地、建设规划和国有资产等六大经济管理权限,即“14+1”政策之后,广西农垦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确定了“整合资源、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的战略思路和总体目标,整合资源、优化产业,与区内10个市、县和国内外150多家科研院所和单位,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招商引资等方面开展合作,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打造了以明阳、新兴、西江、北部湾等13个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以下简称园区)。农垦园区是广西农垦管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农垦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园区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经济规模逐年壮大、园区建设成效较好,对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面以新兴工业园为例,试述广西农垦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发展,将工业园区打造成农垦新的核心竞争力。

二、新兴工业园的开发与管理

(一)新兴工业园区概况

新兴工业园是自治区农垦局与柳江县人民政府共同合作开发兴建的工业园区。新兴工业园位于柳州市南郊国有新兴农场,距市区中心14公里,距柳江河道鸡喇码头6公里,距柳州市白莲机场2公里,桂柳、柳南、宜柳三条高速在园区交汇,东可直达广州、香港等珠三角区域发达地区,西可达贵州、云南等大西南地区,南可直达南宁、北海、防城港等北部湾区域城市,交通十分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戏称“铁公机”,是连接各合作区域的重要交通枢纽。

园区总体规划建设用地26.21平方公里,控制用地规模28.23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土地约6000亩),园区定位为机动车零部件制造、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及及其相关配套产业生产基地和物流园。2007年,新兴工业园被自治区确定为A类产业园区,特色产业园区和优秀园区,同时也是全区第一个拥有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园区。2011年,新兴工业园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完成招商引资22.35亿元,完成经营总收入118亿元,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5.8亿元。新兴工业园已经成为了有力推动广西农垦与柳江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

(二)园区发展史

新兴工业园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以柳江县为主,农垦为辅的开发阶段。2004年6月广西农垦农垦局(集团公司)与柳江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约定由农垦向柳江县提供新兴农场3855亩国有土地用于“新兴机械配件生产基地”(后更名为“新兴工业园”)建设,园区的开发与管理主要由柳江县负责。

2.农垦与柳江县双方相对独立的开发阶段。

(1)农垦园区开发公司成立。2006年7月广西农垦实行“14+1”新的管理体制以后,广西农垦柳州新兴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即于2006年8月注册成立,与广西农垦柳兴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筹备处(同年12月份成立)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运行机制,代表自治区农垦局(集团公司)对新兴工业园其他未开发土地行使授权范围内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职能。柳江县则在原已开发土地上自主进行建设、管理。

(2)双方独自开发的问题与困难。在农垦与柳江各自独立开发园区过程中,双方的各自优势无法互补,一些问题与困难也逐渐突现出来。

双方的各自优势:

广西农垦优势:一方面,土地资源:集中连片,征地手续简便,承载能力雄厚;另一方面,组织管理:隶属广西农垦,六大管理职能,合理资源配置。

柳江县优势:行政审批、服务等政府各项职能,有开发工业园的经验。

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第一,建设用地缺口大。新兴工业园因地理位置等优势得到了迅猛发展,2009年底累计使用土地已达300多公顷,新增建设用地使用量已超出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量指标。按原来的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已无指标可用。

广西农垦有大量适宜工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但绝大部分属于农用地,需要有政府土地规划、环评、建设管理的有力支持,才能转为建设用地进行非农利用,原有少量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最终也离不开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目前,有关农垦土地规划指标单列的法规尚未出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的分配权和土地规划的编制、评审、审批权仍都在地方政府。所以,缺乏行政资源支持的农垦土地也不再具有所谓的优势了。

而柳江县有土地规划、建设等行政资源,但从农民手里征收集体土地的难度逐年增大,而且适合用于工业开发的土地非常有限,所以没有土地在手,地方政府的行政资源优势也难以发挥。

以上两个原因致使新兴工业园的发展遇到了难以跨越的鸿沟,多个优质项目无法落地。

第二,开发资金匮乏。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常规每1平方公里需要投入2亿元左右的资金。

广西农垦实施园区经济战略后,至2008年先后规划建设了区域层面以上的产业园区、特色集中区和商贸物流区多达23个,此外还有农场层面的若干工业集中区,无法做到全盘兼顾。新兴工业园前期的水电路网设施基本上都是柳江财政资金投入,要进一步扩大开发范围,资金压力也很大,同时也有税收分成顾虑。

此外,由于园区土地收储机制尚未建立,土地出让收入及税收目前也未返还用于园区开发建设,园区一直未能形成 “自我造血”功能,无法自行解决融资问题,所以开发建设所需资金几乎接近于无源

之水。

3.以农垦为主,柳江县为辅的开发阶段。双方合资公司成立。为了充分做到垦地双方优势互补,保障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按照自治区农垦工委、农垦局建设园区“一个目标、一个规划、资源共享、发挥优势、齐头并进、互利共赢”的原则和2009年8月自治区农垦局和柳江县人民政府洽商会提出加快成立合资公司的要求,2009年9月由广西农垦新兴开发公司(占股本51%)、柳江县园区投资公司(占股本49%)共同出资成立了“柳江新兴投资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按市场运作开发建设新兴工业园四方片区及其他未开发土地,形成共同投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合资公司这个平台的成功构建,标志着以农垦为主,柳江县为辅合作开发园区新阶段与新机制最终确立。

三、新兴工业园的成功经验

从2004年初试啼声到2011年10月新兴工业园已完成开发建设土地约6000亩,并于2007年通过了自治区A类园区评审,荣获特色产业园区和优秀园区称号。特别是近两年来,在农垦管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兴工业园经济呈现出速度快、成效好、潜力大的特点,成为拉动管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兴工业园取得如此成绩,其主要经验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垦地联手,加强合作

发展工业园区,农垦与地方政府各有各的优劣势,只有将地方政府宏观规划、公共服务的优势与国有农场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组合、有效配置起来,双方在政治和经济利益上结成互利共赢的紧密合作关系,才能给园区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强劲的动力。

新兴工业园自开创之初到现在,不管是以柳江县为主,还是以农垦为主,都离不开双方的紧密联系与通力合作。在相对独立开发阶段遇到的困难使双方更加坚定了采取合作开发园区模式的决心和信心,一系列合作依次铺开。例如,一是由双方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规划编制工作协调小组,对原各自委托编制的园区总体概念规划进行衔接、修编、调整、报批;二是成立联合招商小组共同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使园区招大商、招好商成为了可能;三是拟成立联合土地储备机构开展土地储备业务,将土地出让价的土地前开发成本及时返还合资公司,以便构造园区开发资金的“自我造血”功能;四是共同在供地、规划、建设、工商、税务等方面为引入园区的项目进行全方位服务,节省了大量资金、行政资源。

(二)创新机制,搭建平台

在“14+1”体制实行之前,柳江县政府在没有土地出让金返还农垦及税收增量分成之虞时,用高于一般征地成本和低幅度税收分成的合作代价,倾全县之力投资开发新兴工业园区。

在“14+1”体制实行之后,按照桂政发[2006]29号文件有关农垦国有土地出让金除扣缴的中央、自治区部分外,其他返还自治区农垦局,以及税收增量分成的规定,柳江县在农垦土地上开发园区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积极性有所下降,再以其为主投资开发园区已不现实;而农垦独立开发模式由于“14+1”体制授权不全、不到位等天生不足因素,包括开发资金、行政资源等在内,独自开发园区也处处制肘。

(三)绘制蓝图,规划先行

为了彻底解决土地瓶颈问题,广西农垦与柳江县人民政府于2007年11月签订了《新兴产业园区域合作开发框架协议》,新兴工业园区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以5年发展为目标,除已开发的土地外,再调10000亩左右作为预留建设用地,供园区发展使用。目前,《广西农垦柳州新兴产业园区概念规划(修编)》、《新兴工业园四方片区一、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获批复。同时,合资公司积极和柳江县国土部门沟通联系,通过新一轮调规,争取到了新兴工业园区更多的预留建设用地,并按概念规划的要求布置用地,将范围内的农保地全部调出,为今后园区发展用地预留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四)市场运作,多元共建

要推动耗资几亿甚至十几亿元的园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合资公司1000万的资本金无异于杯水车薪。为了解决资金匮乏问题,合资公司与柳州市建设投资公司签订了有关四方片区约2000亩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委托代建合同》。

四、对加快新兴园区发展的思路

(一)巩固现有模式,加大合作力度,科学发展,把新兴园区做大、做强、做优,再造一个新兴工业园

新兴工业园未来将重点开发四方片区,该片区位于新兴农场场部南面,规划用地面积9.6平方公里,分一、二、三区逐步开发建设,是新兴工业园的扩展区域。“十二五”期间,新兴工业园则重点开发恒业路西面1400多亩工业用地、新兴糖厂西面2000亩物流和仓储用地,四方片区将开发工业用地3000亩以上,进一步建全和完善配套设施,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以上,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年提供财税收入3.5亿元以上,力争把新兴工业园建设成为一流工业园区,成为实现工业增长的核心载体。

(二)利用优势资源,留足后劲和发展空间,在园区的发展中不断提高公司的实力

园区开发公司将利用在土地、行政、资金、管理、人才等众多优势,积极参与园区标准厂房、商住办公、物流中心等配套工程的投资建设,构建资金的“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实力。

(三)创新机制,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园区

园区将通过广西农垦、柳江县两个招商引资平台,不断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园区。

(四)创先争优,不断提升园区服务质量

在全球金融、经济等各种危机的影响下,入园企业的建设和生产面临着较多困难,为营造亲商、重商、安商的良好氛围,规范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园区开发公司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扎实开展“三个年”服务活动,深入一线了解企业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难题,使入园企业享受到零距离接触、零差距办事、零障碍发展的优质服务,切实增强企业增加投资的信心。

篇2

一、指导原则

1、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省、市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指导扩区和调区工作。

2、集约用地原则。严格执行建筑容积率、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集约用地标准。

3、产业集聚、特色突出原则。产业发展与市和县产业定位相结合,与现有产业基础相结合,与市和县工业强攻战的战略相结合,与环境保护要求相结合。

二、申报工作程序

1、由县发改委牵头,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国土、建设、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确定园区扩区和调区四址范围,完成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编制好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扩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时报送资料到扩区和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由扩区和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拟文,以县政府名义向市人民政府申请园区扩区和调区。

三、调区、扩区规模

1、调区规模共72.4公顷,2006年工业园区在确定四址范围时,将较大面积的不适宜建设用地划入园区范围内,不可建设用地有72.4公顷(已做土地利用评价报告),需调区至永康工业园。

2、扩区规模共533.3公顷,其中:一是目前园区已完成开发或正在开发的面积133.3公顷(园区已开发400公顷,减去国家审定批准的面积267.7公顷);二是抚八线、抚吉高速下线和永康工业园结合部位,与新老园区集中连片,规划面积约400公顷。

四、工作任务与分工

由发改委牵头,工业园区管委会具体负责,工信委、建设局、国土局、环保局、统计局等部门和乡、镇、镇密切配合,完成园区主要经济指标的核算、园区扩区和调区范围、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扩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工作。具体任务及分工如下:

1、完成园区主要经济指标的核算(2011年12月30日前完成)

由统计局牵头,园区管委会负责配合,完成园区近三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单位项目用地产出等主要经济指标的核算。

2、完善园区扩区和调区用地相关手续(2012年2月28日前完成)

园区扩区和调区用地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和近期开发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局牵头,园区管委会、国土局、乡、镇、镇等单位配合,确定园区扩区和调区四址范围;园区管委会根据扩区和调区范围,会同建设局完善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国土局积极推进土地规划调整工作,确保扩区和调区的用地符合土地规划要求。

3、完成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2012年3月30日前完成)

通过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完成对园区土地及社会经济状况等的基础调查、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分析评价、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测算,全面掌握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促进园区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推动园区土地利用管理基础信息建设,提高园区用地管理水平,为园区扩区和调区升级审核、动态监控及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由国土局、园区管委会负责完成。

4、完成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2012年3月30日前完成)

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要充分利用园区优越的环境和区位优势,走集约开发、优化结构、产业升级、绿色环保的发展路线,将园区规划建设成为产业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化生态型新型工业城区。工信委牵头,组织发改委、科技局等单位根据我县产业布局,结合园区实际,提出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园区管委会根据产业发展方向,负责编制产业发展规划。

5、完成扩区和调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2012年4月30日前完成)

由国土局牵头,园区管委会负责配合,在分析工业园区扩区和调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编写扩区和调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6、完成扩区和调区范围区域内的环评工作(2012年5月30日前完成)

由环保局牵头,园区管委会负责配合,完成园区扩区和调区区域环评工作,包括完成扩区和调区区域的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及评审、报批工作,并通过省环保主管部门的审查。

7、编写园区扩区和调区申请报告

确定园区扩区和调区范围以及完成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扩区调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工作后,由扩区和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整理、汇总,并编写园区扩区和调区申请报告后报县政府,最后由县政府上报市人民政府。

五、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

园区扩区和调区是县政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振兴现代工业经济战略,加快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推进园区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园区的发展水平,促进县经济社会的重大举措,各相关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园区扩区和调区的要求上来。

2、加强领导

县政府成立工业园区扩区和调区工作领导小组。

3、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与沟通

县发改委、园区管委会、工信委、建设局、国土局、科技局和环保局等职能部门加强与省、市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汇报园区扩区和调区的进展情况,争取园区扩区和调区工作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篇3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聚焦茶叶产业,夯实发展基础。全镇紧紧抓住园区位于新店优势,达成同农业合作招商相关事项,多次同茶厂等茶企深入交流,宣传园区优势条件,鼓励率先入园。

(二)聚焦农副产品加工,丰富产业业态。经过多轮谈判,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同区政府签订了亿元投资协议落户***,目前我镇已开展土地规划调整和项目征地前期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土地供应。截至10月,我镇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30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00余万元。

(三)聚焦茶旅融合,助力绿色发展。主动对接区级相关部门,完成土地规划调整,力争年内推动建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有限公司等多次就旅游资源打造、民宿酒店建设等来新考察。

(四)聚焦工业经济,推动工业振兴。多次前往宣传推介工业园区,先后邀请科技有限公司、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来名考察调研,企业对工业园区交通优势、政策优惠、要素保障等十分满意,投资意愿较为强烈。

(五)聚焦基层治理,学习先进理念。通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介绍,邀请上海市考察工业园区,并就基层治理工作先进经验进行了座谈交流。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是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全体镇干部广泛参与。始终把推进工作作为经济发展首要抓手,多次带队前往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友好合作等。在全体镇干部中营造了“人人都是招商主体”良好氛围,通过亲属、朋友、同事等多种关系,介绍多个企业来新调研。

二是提前谋划,为招引企业落地筑牢基础。通过提前对接村镇设计院及区自规局顺利完成了场镇规划和土地规划的调整,为食品公司、二期推进夯实了基础。

三是精细服务,为招引企业解决后顾之忧。由班子成员牵头,组建专班开展精细化服务,帮助企业在行政审批、用工保障、税收减免、要素保障等方面沟通协调,减少企业办事难度,解决后顾之忧。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招商引资工作实效不够凸显。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掌握不够全面,同大部分企业对接交流不深,不能做到精和专。

二是同签订友好合作协议的镇(街道)交流不够、成果较少。工作开展导向主要以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完成东进融入任务为主,对进一步完善协议内容,互惠互利,取得成果的动力不够,缺少对接交流主动性和务实性。

三是外出交流偏少。很少主动走出去,考察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同经济发达地区镇(街道)交流工作经验次数少,成果小。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高位推动工作。继续坚持班子带头,全体干部参与的东进融入工作模式,高标准推动东进融入工作开展,增加外出工作频次,推动东进融入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精细化对接招引企业,提升工作实效。快速推进食品有限公司在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按照相关要求,协助企业完善相关手续,按时供应土地。进一步加强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对接,推动企业再次来名考察,争取在本年度内能够签订一至两家正式投资协议。

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工业园区,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 F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10~20厘米,平均地表温度升高了0.74e,如果按照目前水平发展下去,到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74米,平均地表温度将升高5e,对人类的影响将会十分深远。减缓气候变化,制定应对策略是目前全人类共同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全球性关于气候的国际会议表明,当前全球各国都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寻求低碳发展,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 龙山建设低碳工业园的条件分析

2.1龙山建设低碳工业园的机遇

“十五”期间,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发展步伐,就提出了“工业兴县”的发展方针和“二次创业”的奋斗目标,“十一五”规划中,政府依然重视到工业发展对龙山经济增长的重大拉动作用,依然坚持以工业化为龙头,推进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着重发展能源工业和农产品、矿产品加工业,并将按照“产业集聚、工业集群、土地集约、管理集成”的要求,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2.2龙山低碳工业园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龙山周边县市经济、工业情况的比较分析,龙山经济实力在周边8县市当中排名第4,属于区域当中经济靠前的县;但从龙山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排名第6,说明龙山的工业发展在周边县市中比较落后,龙山县周边县市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工业园区迅速崛起,龙山工业发展处于落后水平。

3 龙山低碳工业园规划

3.1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以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学等相关只是为理论支撑,以低碳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核心,以重塑资源禀赋支撑力和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为重点,以绿色技改、弃旧引新为手段,总体布局,因地制宜,长远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施,为全国低碳工业园区建设积累经验,为“两型”社会建设树立典范。

3.2龙山低碳工业园规划措施

根据前面所述低碳工业园的四个基本特征以及龙山县低碳工业园建设的条件分析,龙山低碳工业园区的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合理规划用地布局及用地比例,形成复合组团式功能布局。

龙山工业园规划不仅在用地布局上体现了集约式土地规划的要求,而且合理的布置居住、工业、配套设施为单位的组团,有效的减少了园区内出行、生活所带来的碳排放。

如图1所示,龙山工业园规划了六组团,分别是矿产加工组团、综合组团、农副产品加工组团、生物制药组团、水泥生产组团、岩厂组团。并规划五个配套服务区,包括居住、商业、行政、仓储、物流,呈奥运五环状镶嵌其中。

规划结构图 土地利用规划图

3.2.2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自然碳汇体系。

龙山工业园规划一心两带的绿地组团,其中一心是指规划中保留的中部自然山体,建设成为宝塔生态公园,作为整个园区的绿化核心,与园区东北面的皇仓公园联为一体,构筑园区的生态屏障。两带是指酉水河和果利河两岸的沿河绿色休闲风光带。绿地总面积153.49公顷,按照乔木植被面积年碳汇及转化量1.8kg/(m2·a),可为工业园区提供2762t的年碳汇量。

3.2.3大力发展低碳主导产业,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鼓励清洁生产。

引进高新技术,结合龙山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与生物制药组团,在园区内构建“原料——产品——原料”的循环经济模式,如煤矿可以发电,为其他产业提供用电,煤矿和有色金属冶炼的废料可以为建材生产提供原料,不能直接利用的废料进入废物处理厂进行处理。

3.2.4创新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模式。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及时与园区的开发建设相配套,经统一平衡后优先列入城建计划。园区内的配套设施,原则上由园区开发机构投资建设,如属共同开发或以“园中园”形式开发的,可按开发比例共同进行投资建设。电力、通讯等部门要积极参与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

3.2.5建立完善的低碳管理机制,建立碳交易市场。

积极推进园区服务创新,优化园区投资环境。园区要建立和健全低碳管理机制,推进管理和服务创新,加快与国际接轨。适时推行碳交易市场的建设,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在龙山工业园内建立碳交易市场,规定各个企业碳排放年度计划,未能完成任务的企业可以向超额完成任务的企业购买碳排放指标,促进各个企业强化管理、改进技术、增进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4 结语

如今,低碳概念正在步入各个行业领域,在工业领域,实现高能耗产业向低碳园区协同作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研究低碳工业园区的成果相对较少,相关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从低碳经济的角度,探讨了低碳工业园区规划方法与实施策略。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停留在总规层面对工业园区的规划指引了方向,提出了方法,但未深入到控规层面提出低碳控制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樊纲.走向低碳发展:中国与世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刘传江,冯碧梅.低碳经济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J].学习与实践,2009(1).

[3]庄贵阳.中国:以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J].环境经济,2007(1).

[4]苏瑾.低碳经济的成长[J]. 世界环境,2007(4).

篇5

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特尔斐法

【作者简介】沈亚明(1980—)男,汉族,湖南怀化人,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园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工业园区。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们面临着既要保障国家提出的18亿亩耕地红线,又要保障建设用地的难题。因此推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为了当前势在必行的举措。作为城镇发展和土地利用的重点区域,工业园区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的推动器和科技创新基地[1]。然而,由于存在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用地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使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土地浪费与低效利用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探讨和研究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问题和解决途径,对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本文根据根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采用特尔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集约度综合分值法对重庆茶园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为指导园区土地利用管理基础信息建设,园区扩区升级、动态监控及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2]。

1.研究区概况

重庆茶园工业园区位于重庆市城市规划建设主城区11个组团之一的长生桥镇境内(隶属长生组团),是重庆市主城区的拓展区。是重庆市跨世纪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南北两翼、并驾齐驱”发展战略的重点开发建设的工业园区,也是重庆市南岸区现代化产业基地,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园区于2002年12月设立,是重庆市政府首批批准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之一。园区启动区面积为2km2。2003年经重庆市批准,重庆茶园工业园区进行了第一次扩区,拓展区规划面积2km2。本文的研究范围为经国家审核批准的四至范围,面积实测为4.0233km2。

经过7年的开发建设,截止到本次评价工作的评价时点2009年12月31日,除不可建设土地外,重庆茶园工业园区开发土地面积359.94公顷,土地开发率达到92.15%;已供应国有建设用地341.33公顷,土地供应率达到94.83%;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300.33公顷,土地建成率达87.99%。目前入驻企业74家,已建成投产企业55家,一批知名企业,如国虹科技、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长江电工、雅戈尔相继落户园区。2009年重庆茶园工业园区总收入达到229.21亿元,企业固定资产历年累计投资额达到164.68亿元,园区已经成为重庆市重要的以机械装备制造和消费类电子电器制造为主的特色工业产业园区,并把现代加工制造业作为特色工业园区发展的主攻方向,继续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使之成为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产业支撑。

2.数据来源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以地块为单位,共调查了四至范围内191个地块用地单位名称、地籍编号、坐落、土地面积(不含代征地)、用途、供地方式、供地时间、有偿使用出让年限、出让方式等地块信息。调查时点为2009年12月31日,数据主要来源于重庆市南岸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局、重庆茶园工业园区管委会等相关单位。并完成了对基础数据的整理和建库。在此基础上遵循综合性、主导性、政策导向性、可操作性、因地制宜、点面结合的原则,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三个方面取13个指标,建立包括目标、子目标和指标三个层子的指标体系(见表1)。

3.评价方法与过程

A.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次评价采用特尔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通过对评价目标、子目标、指标的权重进行多轮专家打分,并按公式(1)计算权重值[2]:

(1)

式中:——第i个目标、子目标或指标的权重;

——专家j对于第i个目标、子目标或指标的打分;

——专家总数。

本次评价指标权重确定邀请了相关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等单位的15位相关领域专家打分确定。专家研究方向包括土地规划和管理、区域经济等,专家平均年龄41岁,其中教授4名,研究员1人,副教授2人,副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师1人,其余为工程师或管理人员。经2轮打分汇总整理后,求取相应的平均值,得到各评价指标权重值(见表1)。

表1 重庆茶园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权重表

B.指标理想值得确定

评价指标的理想值是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判的标准,指标理想值的确定是技术方案中的一个关键,也是一个难点。理想值确定的不合理,将会影响整个评价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就不能准确反映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也就失去了开发区评价目的和意义[3][4]。由于各开发区发展背景、现状条件的迥异,地区传统文化、思想意识的差别,以及政府决策倾向、发展重点的不同,决定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理想值不具有普遍性,所以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理想值的标准目前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这要求我们在确定理想值时,要从自身特点和区位条件考虑,同时还要考虑到开发区自身发展情况和发展目标,综合确定理想值[3][5]。本文主要是以目标值法、专家咨询法、发展趋势估计法、经验借鉴法等多种方法,和国家、重庆市等权威部门的一系列技术标准、文件、规定中所罗列的与园区用地评价指标的数据口径一致的相关内容以及园区的相关规划为参考,来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理想值(见表2)。

C.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重庆茶园工业园区评价指标标准化采用理想值比例推算法。以指标实现度分值进行度量,按公式(2)计算:

(2)

式中:——i目标j子目标k指标的实现度分值;

——i目标j子目标k指标的现状值;

——i目标j子目标k指标的理想值。

评价指标实现度分值应在0~100.00%之间,当大于100.00%时,该项指标的实现度分值记为100.00%。按公式(2)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得出表2。

4.评价结果分析

篇6

一、理清工作思路,着力解决发展定位问题

没有科学合理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各项工作就会走弯路,就会影响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在目标定位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冷静分析,科学确定了建设湖北工业强市和滨江宜居城市,倾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强劲增长极的工作目标。2012年,力争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7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在产业定位上,不断培育壮大粮食、油脂、棉花、果蔬、水产品五大农产品加工业,扩大深加工能力,奋力创建农产品加工百亿元县市。加快发展食品酿造、化工、纺织、机械电子四大支柱产业,不断提升档次,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集群发展,努力打造全省一流的酿酒工业基地、全省最大的果蔬食品加工基地、全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卫材生产出口基地。

二、创新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发展瓶颈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金缺乏、用地紧张逐渐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几年,我市坚持用市场的办法、改革的办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解决瓶颈制约,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为解决融资难题,全市深入开展创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活动,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银企、银政合作。近两年,金融机构累计为我市企业发放贷款38.5亿元。成立并启动金源投资开发公司和金桥信用担保公司,通过开发性金融为中小企业筹资4.8亿元。我们努力激活民间资本,不断完善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推动全民创业,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达到34.6亿元,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为解决用地难题,切实加强土地规划管理,推进土地集中集约利用,我们鼓励企业增资扩股,提高单位面积用地投资强度。华润啤酒通过技改扩规、建设多层厂房,产能由3万吨扩大到30万吨,没有新增一寸土地。切实加强土地整理,通过“迁村腾地”,新增建设用地6000多亩,同时盘活存量土地2000多亩,保障了项目建设用地需求。目前,我市正抓紧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为园区建设和沿江开发拓展空间。

三、加强园区建设,着力解决发展平台问题

工业园区是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载体,推动工业向园区聚集,变分散经营为集约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把园区作为拉动工业发展和项目集聚的平台,抢抓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重大机遇,投入6亿元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吸引更多优势产业、优良企业、优质项目向园区扎堆。目前,我市已形成以枝江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安福寺食品加工园、姚家港化工园、白洋装备工业园、江口民营工业园为支撑的沿江工业布局。要努力将枝江经济开发区建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区,将安福寺食品加工园打造成湖北重要的果蔬食品加工基地和乡村示范工业园区。我们将以超常规的速度推进姚家港化工园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乃至全省重要的化工基地,争取3年内园区产值突破100亿元。进一步加快白洋装备工业园发展,使之成为国内外装备制造企业转移的承接地和周边大中城市装备制造企业的配套园区。

四、增加建设投入,着力解决城乡面貌问题

围绕建设城市品位高、基础设施全、文化氛围浓、创业机会多、生活环境好、公共服务优的“滨江宜居城市”,积极对接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不断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城乡面貌。年,我市将投入资金1.6亿元以上,重点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堤防险工险段整治、泵站维修、土地整理、低丘岗地改造等工程,解决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增一建三改8000户,新增通村公路硬化里程65公里,累计达到800公里。进一步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投资9800万元的沿江大道城区段已基本竣工,投资2150万元的石宝山垃圾处理场正式投运。一期工程投资5100万元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正抓紧建设。团结桥重建工程正紧张施工。同时,我们将尽快修建汉宜高速铁路枝江站与318国道的连接公路,不断拓展城市骨架。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和绿地保护,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篇7

“三北”区域有河港、空港、火车客货枢纽站和5条高速公路。规划有100万辆以上的汽车产能,有上千家汽车摩托车零配件生产企业,有北部新区和两路工业园区、空港工业园区、港城工业园区等开发区,有国家级开发区―――经开区、高新区,把这些优势集中整合起来,完全有条件建成中国西部的“鲁尔区”。

“三北”区域是重庆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都市风貌展示区,不能把“三北”区域当作工业区,更不能当作厂区,这里不但要有GDP,还要有现代都市风貌。要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发挥北部新区、江北中心商务区和河港、空港、火车客站的综合作用,把北部新区的经验延伸到“三北”区域,建成制造业成本低和商务成本低的示范区。

统一规划特色产业

“突出一个特色、明确三个重点”。即突出临港产业这个特色,明确汽车、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现代物流三个产业重点。

一是点轴结合,打造重庆北部工业带。以中环线北段为轴,以北部新区、蔡家组团、悦来组团、回兴组团、空港开发区、五里坪组团为点,打造连接嘉陵江、长江的重庆北部工业带。这条工业带,是“三北”区域概念的具体化,是以北部新区为主体,以蔡家组团、悦来组团和回兴组团、空港开发区、五里坪组团为两翼,围绕汽车及配件制造业、电子和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突出河港、空港特色,展开产业布局的新兴工业带。

二是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加快建设70万标箱寸滩港;引进特大型企业;规划建立物流中心,引进和记黄埔、九龙仓等外资参与寸滩港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在保持行政辖区不变的前提下,将江北区寸滩街道未纳入北部新区统一规划的区域和五里坪、唐家沱地区,规划为寸滩物流园区的拓展区、预留区,在寸滩港区预留外籍轮船开放区。

三是实施工业“退城进郊进区”工程。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对“三北”区域所有企业搬迁改造一批,关闭破产一批,就地发展一批;对区外市内企业引进一批、成片布局一批。原则上一环线内基本不摆工业项目,二环线内不摆有污染的工业项目,在二环三环之间大规模、成片规划工业项目。实现工业项目进园区,农村人口进城镇,河港、空港、客站为核心,两江两岸成景观,主干道两旁成街景。

四是瞄准高新技术,引进龙头企业,形成产业群产业链。“三北”区域每个工业园区,都要规划引入1―2个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产业链、产业群。在注重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150强的同时,积极引进中小企业,形成强大的工业配套能力。

五是加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与协调,推进区域大交通体系规划建设,最大限度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避免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功能重叠、重复建设。渝北区要把北部新区总规调整的土地规划纳入国土资源部在渝北区进行的修编国土规划的内容;与北部新区一起规划修建礼嘉到悦来的道路,并启动悦来的规划建设;规划修建主城中环线在渝北区和北部新区境内的路段;空港开发区、其他工业园区向北部新区方向靠拢,逐步连成一片,并在产业布局上相呼应;二次开发改造龙溪镇,使之与北部新区建设相呼应。江北区要改造与北部新区景观大道相连的路段,改造北部新区周边景观。

统一规划都市风貌

“三北”区域要有现代都市风貌,必须统一规划。

一是科学定位都市风貌展示区。总的来看,“三北”区域都市风貌展示区可以定位为:“半岛”(江北中央商务区)、“一街”(从渝澳大桥经金开大道到国际机场,按“重庆第一街”的标准建设)、“两岸”(统筹规划长江、嘉陵江两岸景观带,建设“东方塞纳河”)、“三港”(河港、空港、火车客运站)、“四中心”(观音桥、光电园、金山组团、两路镇)、“十二桥”(与“三北”区域相连的长江、嘉陵江上已建、拟建的12座桥梁)。

二是加快建设二环线北段,加快规划三环线北段,将“三北”区域的道路建设纳入主城区畅通工程体系。集中整治长江、嘉陵江河段。共同加快重庆市中环线快速干道北段的建设。

三是共同策划一批都市风貌展示区大项目。加快策划和上马宝山、礼嘉、大竹林大桥,悦来水厂,轻轨3、6号线,长江和嘉陵江沿江景观带,沿江的会展中心、高档酒店、高档社区、大型游乐项目等一批重大景观性、功能性、标志性项目。

篇8

今天,你们在百忙之中专门抽出时间莅临我局视察调研工作,看望慰问全体干部职工,这不仅体现了对全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的高度重视,而且还体现了对全区对外开放工作战线全体同志的诚挚关怀,使我们倍感温暖和深受鼓舞。在此,我代表全局干部职工及全区对外开放工作战线的全体同志,向各位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下面我将我区招商引资工作体制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当前的招商引资工作体制

(一)我区对外开放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20__年4月,我区成立了招商局;随后在部门、乡镇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机构;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四大家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区计委、经贸委、旅游局等15个部门、单位为成员的“××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并将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设在区招商局,全面统筹、管理和指导、协调全区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在20__年6月将××工业园区管委会、区招商局合并,点面结合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二)我区“三大”集团构筑经济工作的格局基本形成

按照“全区抓经济、关键抓投入、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的工作格局,区计委、经贸委、招商局等“三大”集团已经成为了拉动我区经济工作的前进动力,初步形成了区计委集中精力“思全局、谋大事、促改革、抓发展”更好地抓好全区宏观经济的调控和管理;区经贸委全力抓好区内存量工商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区招商局重点抓好引进新项目、新企业等经济增量的快速扩大。

二、当前招商局工作体制的必要性

××工业园区管委会、区招商局于20__年6月正式合并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位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园区管委会和招商局工作得到了健康有序的推进,有力促进了园区建设和全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各项工作。经过两年半来的工作实际运行,我们感到现行招商引资体制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和必要性,能够有力的促进的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和实现区政府以招商引资带动经济加速发展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整合行政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是我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措施,也是区委、区政府坚持不懈扩大开放,增强地区发展动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区招商局作为我区对外开放工作前沿的主力军,在获取项目信息,统筹全区招商力量上具有先天的优势,而××工业园区是××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招商引资工作的主要平台,区委区政府英明的将两者加以结合,构建了现行的××工业园区管委会和招商局两块一套班子的工作机构,使信息资源能够及时共享、项目工作能够及时安排、对客商的意见也能及时得到反馈,极大的提高的工作效率。

(二)有利于整合人力资源,提高工作质量

工业园区管委会和招商局合并之后,人员编制从29个减少到15个,实有人员从26个减少到目前的12个,虽然人员减少了一半多,但是通过人员的整合,却更有效的开展了工作。一是让园区从繁琐的村社社会事务中解脱了出来;二是让两个单位的招商力量合二为一,能够调动全单位的人一起抓招商,抓项目;三是将从事园区企业服务和外来投资企业服务结合起来,避免了重复劳动,提高了服务效率。

(三)有利于整合职能职责,提高服务水平

区招商局有对全区外来投资企业进行统筹服务的职能,工业园区管委会有对园区内企业进行服务的职能,而园区现有的企业全部是外来投资企业。招商局与园区的合并,使园区内的外来投资企业能够更加及时和全面的享受到我区在税费优惠、生活照顾、子女入学、运输环境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避免了工作中无谓的程序和重复的劳动,以及多头管理给企业带来的不便,极大的提高了服务水平。

(四)有利于完善全区“一盘棋”工作机制,夯实发展基础

当前招商引资的竞争主要是各地投资环境、政策和决策水平的较量,而工作机制的优劣是影响这三个方面的主要因素,依靠“机制制胜”已成为各地招商引资成功的关键。尤其是我区正处于“攻坚克难、加快转型”关键时期,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调整和整合全区工作资源和工作力量,更有利于完善全区“一盘棋”工作机制,为××加强发展夯实坚实的基础。从其他区县的情况看,目前我市的30个市级工业园区中,有?个已经和该地的招商局进行了合并,且都是在20__年6月之后进行的,另有?个园区正在筹备合并事宜。武隆、大渡口、永川等区县的工业园区管委会和招商局也先后到我区来进行招商工作体制的调研,都表示我区实行工业园区管委会和招商局合二为一的工作体制是目前市区周边各区县发展的方向。

(五)有利>!

自20__年以来的,4年中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1.02亿元,累计征用土地56.6公顷,整治土地118.5公顷;完成了建设组团控规的审批、编制完成平山组团控制性详规。并成功引进了重庆万创无缝钢管有限

公司、重庆普生药业有限公司、重庆美华医疗有限公司等企业(项目)、重庆飞宏铸造公司、重庆久鑫纸业等企业,初步形成了新型材料、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截至20__年2月,入驻园区企业11户,其中包括上述所有企业在内的7户企业都是20__年6月合并之后方才引进的。当前白热化的招商引资竞争中,审时度势的评价项目,及时果断的决策机制显得越来越重要,园区与招商局的合并,引进项目时点与面的综合考虑,能够显著的提高对项目的评价水平和及时决策的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先机,才能更加有效的实现区委区政府单独设立招商局的用意和目的。三、进一步调整完善体制的建议

总的说来,当前的我区当前的招商引资工作体制,适应我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基本满足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但仍然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工作体制来加以解决。

(一)完善园区职能,提高工作效率

一个完整的工业园区,其应有的职能应该包括土地规划、土地运作、园区建设、项目引进、信贷融资、服务企业等方面,按照区委的相关政策(××委发〔20__〕43号、××委办发〔20__〕95号),××工业园区也具备相应的职能,但是在这几年的实际工作中却一直未能得到全面的落实,诸如在规划审批、项目选址、土地出让等按文件本应由工业园区承担的相应区级审批权力的领域,至今仍然是由区内相应部门审批,土地的运作依然未能做到“封闭式”运行。工业园区的“一级土地开发权”一直未能落到实处,极大的制约的园区的正常发展,亟需加以调整。

(二)尽快建立园区滚动发展机制

纵观现在建设得较好得工业园区,其园区自身的滚动发展机制都是比较健全的,工业用地的亏损有补偿渠道,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资金来源。而我们园区的补偿机制一直未能建立起来,按照园区配套政策应该返还给园区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市区两级部分和耕地开垦费10元/平方米区财政实有部分,从来没有兑现过,以及园区土地出让的收益更没有返还过。园区所需资金基本上是根据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来逐项向区政府申请,这样对园区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园区也根本无法做到滚动发展。我们建议区政府尽快研究,将园区应有的配套政策落到实处。

篇9

一、乡镇工业区块开发政策及执行情况

省经贸委、省乡镇企业局、省中小企业局三部门联发了《关于加强全省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的通知》,随即,我县结合县情了《县乡镇工业功能区块开发实施办法》,这个办法是专门针对乡镇工业区块的发展的。其主要政策有:

1、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费地方所得部分由开发乡镇人民政府收益。

2、县政府给予开发乡镇一定的奖励:以新落户功能区块的企业所交税金(指增值税和所得税)为基数,第一至第三年每年奖励10%,第四至第六年每年奖励15%。

3、把工业项目用地指标重点向县级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倾斜。

4、在乡镇工业功能区块落户的企业享受松委文件规定的政策。

第1、2两条对乡镇工业区块开发来说是有含金量的政策,从执行情况看是基本到位的。但对第一条,认为“地方所得部分”应是“县所得部分”,因此提出工业用地报批出让费用中22%的县得部分应予返还,但目前是不返还的,与县工业园区、孵化基地相比存在不平等的门槛。22%的县得部分分别是:土地业务费2%由县土管局收,土地收益基金5%由县财政收,廉租房保障基金5%由县财政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5%由县财政收,社会养老全员保险基金5%由县财政收。

第3条工业用地指标在实际分配当中是先县级开发区块后乡镇开发区块的,所以各有关乡镇都反映开发区块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开发积极性。

第4条针对的是落户企业,只要达到有关门槛(如:当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及以上或实缴税金达到30万元及以上)均能享受有关政策。但许多规模小的企业尤其是本土企业反映在税费、土地等方面对他们鼓励支持不够。

二、乡镇工业区块在开发、管理上存在的政策保障制约

我县乡镇工业区块启动比较早,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为“一心多块”的布局形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从开发进度看,大多慢于当初计划安排,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政策保障层面的制约有:

1、资金保障制约。我县乡镇的财力都捉襟见肘,保吃饭都有困难,工业区块的开发资金只能靠自求平衡,但从实际开况看,负债都比较严重。如:高速公路接线区块征地250亩,目前开发成本(征地费、审批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支出2979万元,土地收入1363万元,亏损1616万元;十五里区块征地100亩左右,目前开发成本支出1726万元,土地收入1062万元,亏损664万元;赤寿区块征地249亩,目前开发成本支出约3000万元,土地收入约2000万元,亏损约1000万元。由于乡镇政府缺乏融资平台,也缺乏其他资金来源渠道,有含金量的两条财政政策也难以起到杠杆撬动作用,因此,再负债经营必定难以为继。

2、土地保障制约。每年省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很有限,因此乡镇工业区块在土地指标方面难以得到满足,进而难免出现违规用地现象,即“未批先征、未征先供、未供先建”,现导致遗留问题很难解决,既影响企业融资,又影响政府公信力。

3、人才保障制约。工业管理人才匮乏(指招商引资人才、前期工作人才、开发建设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等)是困扰我县工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作为乡镇政府来说,人才更是奇缺。分管工业乡镇长及助理乡镇长基本是半路出家,且轮换得快,乡镇工办干部也大都是兼职,缺乏开发管理经验的积累,缺乏对历史沿革政策、情况的了解,为此严重影响了乡镇工业区块的规范开发和管理。

4、环保政策制约。主要表现为减排政策制约,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制约,审批政策制约等,县环保局审批内容明显减少,我县着力发展的不锈钢、铜、合成革等行业都提高了环境准入门槛。另外,区块基础设施滞后、企业环保设施不规范、“三同时”监管不到位等都带来了许多问题,处理不好会上升到社会问题。

三、对策建议

我省《关于加强全省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调整和优化乡镇工业区块的整体布局,有以下几种发展方向:一是重点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的,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的乡镇工业区块,做大做强;二是发展一批省级工业园区的组合区,作为园区的扩容区申报发展,或作为配套区开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发建设;三是联合开发一批乡镇工业功能区,打破行政区划,将地理相邻、产业相近、基础设施可配套的乡镇工业功能区进行资源整合;四是坚决撤并一批不具备发展条件或违规建设的乡镇工业功能区。可见,乡镇工业功能区整合提升是发展必然,武义和龙泉也在走这条路。基于我县平原的立地优势,并从我县的产业大平台规划出发,我们要集中人力、财力做大做强几个工业园区的组合区块,避免零星开花,为此提出分类指导的原则,即:工业区块纳入县工业园区的组合区促进发展;工业区块适时整合到工业园区;其他乡镇工业区块注重现有规模效益的发挥,不再扩大或不再开花。

特此在政策保障方面建议:

1、搞好布局规划,明晰产业布局。我县工业基础薄弱,又受制于农保,为了尽快扩大工业规模,提出了“一心多块”的布局构架,现回过头看,乡镇工业功能区布局显得散而小,产业定位不明确,一些区块虽有产业定位,但从布局上看显得不科学,这些都对区块的管理、区块的招商、基础设施的配套以及环保治理等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终制约了区块的发展。建议全县统筹兼顾、整体谋划,围绕这轮土地规划、县域规划编制无缝对接的契机,搞好松古平原工业大平台规划,排好开发计划,有序推进;以生态发展为导向,认真研究乡镇工业区块的产业定位问题,以产业定位来整合区块、以产业定位来制定扶持政策,以产业定位来招商引资,避免无序开发和低水平建设。

2、针对不同的乡镇工业区块实施不同的扶持政策。根据各个乡镇工业区块的特性予以不同的扶持政策,这更具有针对性、促进性。如:工业区块,除了享受与工业园区一样的税费政策外,在土地指标上还要适当支持,基础设施上尽量与县级开发区联建共享,此外,要紧紧抓住省市加快中心镇培育的良好机遇,在用足用好上级政策扶持的同时认真研究并出台县里扶持政策,尤其要赋予工业区块更多体制、机制上的活力,帮助构筑好融资平台、产业平台,增强“造血”功能,真正按“两区”战略目标去加快发展。工业区块因为开发早,又紧连工业园区,基本进入良性循环,但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专业管理力量薄弱,若并入工业园区,有利于扩大工业园区规模,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因此扶持政策应侧重于构筑乡镇与园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方面。新兴茶叶工业区块,税收贡献不大,但对我县茶产业的发展意义非常大,扶持政策应侧重于龙头企业带动、品牌质量提升等方面。

3、想方设法,多渠道解决土地、资金问题。一是抓紧土地报批工作和土地遗留问题解决,抓住这次土地调规,把违规用地合法化,抓紧报批;对遗留问题要采取多种方式,争取多方支持,抓紧解决好。二是多条渠道筹措开发资金,建议县财政增大补助力度,用于区块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同时给予乡镇以商补工机制,通过集镇的商贸开发,来弥补区块开发资金不足;乡镇自身要主动争取银行支持,充分发挥担保公司作用,增强融资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对外招商引资整体开发区块的机制,由开发商去开发土地、引进企业、培育产业。

4、加快工业人才培育。工业人才培育要全县统一抓,并且要系统抓。一方面,全县要集中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的工业干部,系统学习培训,并放到县级开发区块进行系统锻炼,参与项目前期报批、政策处理、招商引资、企业管理等,真正在工业一线成长;另一方面,组织部门要把工业人才当成专业人才来管理,建立工业人才库,建立专门的考评办法,全县统一调配使用,坚持用到工业岗位,尽量少换岗。通过几年的培育,相信会涌现出一批工业管理干部。

篇10

一、*五金建材装饰城项目

项目概况:该项目由呼市和沈阳客商合资兴建。项目总占地面积480亩,计划总投资4.8亿元。项目建设包括板材、墙地砖、卫生洁具、灯具、五金水暖电料、油漆胶水、家具内饰用品、仓储、配送、信息中心、会展中心等功能区的建材专业市场。项目全部运营后,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税收2,300万元。

项目建设进度及目标:项目分两期进行。项目一期建设的政府立项批文、国有土地使用证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筑用地批准书、拆迁许可证、消防准核意见书、环保意见书、土地规划许可证等均已完成,现正办理人防工程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项目待建区目前还有8户未拆迁,经区政府协调,将于春节后全部拆迁完毕。一期工程占地200亩,计划投资1.2亿元,完成建筑面积10万㎡,场地硬化4万㎡,建设21米宽东西贯通主路一条及南北辅路三条,主要建设建筑五金、洁具、墙地砖、门窗木线、石材等功能厅、区及市场服务设施。一期工程定于*年4月上旬开工建设,9月末完工,10月试营业。二期工程视一期招商运营情况而定。

二、日升日美物流配送中心项目

项目概况:日升日美公司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套的商品物流配送中心,项目集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中心、采购、加工和仓储运输物流配送等规划工作现已基本完成。一期工程计划投资4,800万元,在原*市变压器厂西区,占地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以总部基地、供应链、零售终端及电子商务中心建设为主。一期工程建成后,货物吞吐量可达到3-5万吨的规模,可带动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3,000万元。二期工程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储运中心、商务会馆、分拣加工中心等。二期工程计划在一期工程建成运营后,根据运营及资金筹措情况择时开工,投入使用后,货物吞吐量可达到8-10万吨的规模,可带动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5,000万元。三期工程计划投资5,200万元,正在规划中。

项目建设进度及目标:该项目在购买原变压器厂后,于*年3月末开始进行基础性工作,至8月末,办公区及样品间改造已经完成,信息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年末建设完成了总部办公区、供应链和信息系统等内容,并投入使用。*年,该项目的实施围绕物流配送体系和信息网络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开展。一期工程定于*年4月开工建设,预计2009年2月竣工并投入使用。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

1、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包括仓储设备购置、冷库建设、运输车辆购置、分拣设备购置、培训中心改建、样品厅建设等。此部分投资总计3,598万元。

2、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物流管理系统建设和网络平台建设为主,包括ERP软件系统建设、农村物流网点建设、信息服务及商务平台建设、网络构建及相关硬件购置等,此部分投资总计1,185.9万元。

3、同步开展零售终端整合及供应链整合,拓展“一网多用”服务范围,联合采购工作启动,“反向物流”工作开展。

4、开展ISO9000体系认证,规范物流中心运营水平;建立产品质量检验室,保障商品质量。

三、*工业园区(南区)综合物流项目

项目概况:*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拟在*工业园区南区木里图砂矿原址、钢丝绳厂以北区域建设。项目占地面积2000亩,总投资1.5亿元。项目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占地1000亩,投资9,200元,建设100万吨综合货物吞吐能力的物流园区。二期工程占地1000亩,投资5,800万元,建设达到200万吨以上综合货物吞吐能力的物流园区,内设保税仓库,将整体物流项目建设成为区域性的物流运输服务中心并向国际现代物流园发展。该项目的主要设施铁路专用线建设总长度按计划将达到12980延长米。

项目建设进度及目标:该项目计划总投资9,200万元(其中物流园区部分3,500万元)。由锦州中铁交通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起草的《*市*综合物流铁路专用线工程》项目可研报告,已经通过审核,专用线建设规划图纸绘制完成,并已得到沈铁局的批准,目前准备向发改委等部门申报项目。目前物流园区建设还没有业主,正在紧张招商。*年建设目标:

1、完成物流园区1000亩土地的征用及平整工作。

篇11

一、基本情况

(一)乡镇工业发展情况

从总体看,工业发展参差不齐,县城周边乡镇的乡镇企业发展较好,比如镇、镇、乡、乡,表现在企业个数多,规模大,正常运行质量高,而远离县城的乡镇企业则发展较为缓慢,大多数只是制衣、针织、木材加工等小作坊企业。

乡镇工业小区的突出问题是分布广泛过散,布局规划不尽到位,可以说没有规划,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乡镇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融资困难。企业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一是产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不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二是产业科技含量低,优势产业不突出,缺乏竞争力。

政府对企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较少,企业办公室形同虚设,大多数乡镇只对能上交管理费的企业联系较多,企业台帐也较为明细,但对无管理费上交的企业基本上仅处于安全生产工作之需要的层面上的关注。

乡镇企业呈现地方资源特色较为明显,远离县城的边远乡镇表现得尤为凸显。如汶龙镇的钨矿、黄沙管委会的稀土矿、东坑管委会、安基山林场的竹木加工厂、临塘乡的煤矿等等,可以说,资源型企业占了本辖区企业的四分之三。

(二)标准厂房建设情况

全县上下把标准厂房建设作为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筑巢引凤的首先战略、基础工作来抓,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如火如荼,但是大多数乡镇场的建设还是处于规划阶段,如镇结合开发,把进安基山老路左边四百多亩土地规划为工业发展小区,镇结合次中心县城建设,把工业发展小区纳入规划设计。大多数乡镇仅有的厂房也只是闲置的校舍、林站、办公楼等,单独建的用于出售、租赁的标准厂房还没有。

二、存在的问题

1、乡镇没有认真做好乡镇工业小区规划工作,还是随意随地的建厂办企业。

2、用地指标是阻碍乡镇发展企业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3、建设资金短缺是严重阻碍乡镇企业发展的瓶颈。

三、几点建议

1、各乡镇政府应提高对发展乡镇企业的重视程度,要结合当地实际和特点与本辖区内乡镇工业的规划修编工作,按照乡镇工业小区规划有布局、开发建设等主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之相衔接,要更好地落实到位。

2、为了解决标准厂房建设资金瓶颈,通过市场运作推进标准厂房建设,一方面先实力强、资雄厚、信誉好的“大房东”投资建设标准厂房,使参与开发的客商通过厂房出售、租赁实现建设利润;另一方面,合理引资安置“房客”落户,为苦于无“栖身之处”的中小企业开辟发展或拓展空间,从而成功探索出“政府搭台、专业设计、物业管理、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

篇12

一、干字当头,务求实效,各项工作推进顺利

截至目前,完成固定资产投入9.0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2.73亿元);新建道路3.4公里,完成路网设施建设10.2公里,完成河道整治1460米,实施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完成土地征收153亩,整治土地1200亩;引入浙江产业园、万特佳衡器等项目11个,实现合同引资48.0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3亿元。建成项目5个,实现产值7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实现15415万元(其中工商税收1600万元,农业两税2565万元,基金收入11250万元)。完成同心苑安置房一期工程建设,安置群众953户;培训就业再就业560人(其中园内解决288人)。

(一)规划理念更加明晰。区委、区政府提出“三六九”发展思路后,我园提出了“融园入城”的发展理念,明确了“渝西现代加工制造业高地”的战略定位,重点突出了电子信息和机械装备主导产业,主动担起了城市新区、产业新区的建设职能,编制了2个产业的发展规划,启动了3平方公里拓展区规划编制,完成了凤凰湖规划设计方案,并通过规委会评审。

(二)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白雪电器项目已经完成规划方案评审、地勘报告、施工图审查,正在办理临时用水用电手续,施工队伍已进场施工,旧历年关前可完成基础厂房建设;万特佳汽车衡(桥磅)生产项目已经完成规划方案审查、消防和初步设计审批、环评报告表、地勘报告等,施工单位已进场;科克发动机已完成职工宿舍楼、办公楼和厂房建设,即将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即将投产运营;城市职业学院二期实训楼和4号宿舍楼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航凌电路板因受市场因素、规划调整等原因,正在积极研究新的建设方案。

(三)招商引资成效明显。进一步理清了招商思路,充分发挥市级部门的招商主渠道作用,同市外经委、信产局、经委签订了合作招商协议,成功引入了华日电装品、万特佳衡器、浙江产业园、星光特种电缆、锐步LED节能灯、华今塑业等项目11个,协议引资48.09亿元,年底前后新增投产渝鑫加工制造、神牛机械、科克发动机等企业5家,全年实际到位资金6.3亿元。同时,在谈项目包装储备了项目还有10余个,为下一步的招商引资工作夯实了基础。

(四)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年初以来,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73亿元,完成土地整治1200亩;完成永津路园区核心区路段改造工程;完成兴龙大道附线等路网设施建设12公里;完成B、C区河道整治1460米;完成同心苑安置房(二期)工程施工设计图制作,正在积极招标,预计旧历年关前可启动建设。

(五)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组织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学习11次,到沿海和周边工业园区考察学习4次,开展园区企业篮球赛、拓展培训等活动5次,园区干部职工队伍工作作风、精神风貌和团队绩效明显提升。同时,结合“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崇尚创新、追求卓越”活动,针对区委十二届四次会议、金融海啸等新形势变化,开展了园区“往前想、回头看”、“查问题、找差距”活动,干部队伍素质增强,整体形象明显提升。

二、正视不足,找准差距,牢牢把握发展机遇

1、建设进度缓慢。受上半年银根紧缩和下半年金融危机影响,银行的信贷支持力度较往年相对缩减或更为谨慎,既影响了工业园自身建设融资,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融资,航凌电路板、思科电气等个别项目已经出现资金断档、无力建设等现象,园区的大小项目都受影响,整体建设进度与年初的预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2、项目规模偏小。受规划定位、生态环保、前期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工业园引入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绝大多数企业仍属中小企业,对产业链的拉动作用和产业集群的支撑作用不强。在投资上亿元的18个项目中,核心竞争力和拉动作用相对较强的仅有科克发动机、万特佳衡器、白雪冰柜、中重石油、船舶工业园等少数项目,且项目之间的关联度不高,较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拉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培育壮大。

3、基础投入较弱。受办园经验、建设资金等影响,在工业园建设时序上,是由近至远依次开发,基本上是先谈项目再征地供地、再配套基础设施,导致工业园在项目洽谈、供地履约、引资选资过程中明显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实现工业园利益的最大化。尤其今年以来,我园进入战略转型期,在基础设施配套、土地整治储备等方面感觉气魄还是较小,对重特大项目的引入缺乏先期的战略储备,亟待调整工作思路。

4、土地报批更难。随着土地、金融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土地新旧政策发生了一定的差异,土地报批控制得更为严格,项目批地的压力、土地征收的阻力将会越来越大,但随着全球应对金融危机,预计明年的报批难度较今年会较小。

5、潜在问题显现。尽管工业园目前未出现较大的稳定问题,但随着工业园建设的不断深入,一些不稳定的潜在诱因和苗头也今年开始显现,也出了几例上访问题。诸如新旧征地政策所造成补偿差异、转非农民生活保障、就业岗位的开发等。同时,来自内部的资金、用地、招商等压力也将逐渐增大。

三、负重自强,迎难而上,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一)指导思想

2009年是金融海啸后国际经济衰退走低的一年,也是我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快速平稳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更是凤凰湖工业园迎接挑战、苦练内功、转型升级、发展突破极端重要的一年。我园将紧紧围绕“精美城市、渝西高地、幸福永川”的宏伟目标,不断深化“融园入城、城园互动”的发展理念,努力把凤凰湖工业园打造成为现代都市工业园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产业新区,切实担负起“扩充城市体量、聚集城市人口、壮大城市经济、支撑城市发展”的历史重任。

(二)工作目标

完成固定资产投入7亿元(其中,自建项目基础设施投入2亿元);征收土地2000亩;协议引资2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亿元;新开工项目8个;建成项目7个;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实现1.57亿元(其中工商税收1920万元);保持园区建设发展快速平稳推进的良好势头。

(三)工作措施

1、千方百计抗危机。一方面,充分利用“金融海啸”对项目的优胜劣汰,淘汰或置换一批实力较弱、不符规划、产值较低的项目,优化资源配置。同时,积极申报国家、重庆和区级扩大内需专项扶持资金,包装凤凰湖水体公园、园区污水处理厂、食品工业园、职教创业园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协助企业策划一批技术改造、设备升级等工业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区级以上重点项目盘子。另一方面,认真落实区政府57号文件精神,打活土地牌,发挥好恒瑞等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载体作用,努力为一批骨干企业、重点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信贷支持,共同抵御全球性金融危机。

2、千方百计抓融资。牢固树立经营园区的理念,在加强预算管理和财税征管的基础上,探索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建立灵活的协税奖励机制。充分利用商住用地出让、安置房商业门面出让、物流联营、房地产开发等一切资源,切实加强银企合作,争取向各金融机构贷款2亿元以上,为完成凤凰湖建设、启动食品工业园提供强力的资金保障。

3、千方百计推征地。依托浙江产业园、船舶工业园、职教创业园、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基地、食品工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双竹和陈食拓展区的土地规划修编、协调征地报件、争取耕地指标,完成食品工业园、永津路以南片区等2000亩土地征收,保证新项目入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4、千方百计招大商。一是编制策划一批项目。落实专人负责调研,结合永川现有机械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开展西南地区配套能力调查活动,包装策划一批产业链条项目尤其是大型总装项目,做好招商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切实加大招商力度。按照“投入加大、步子放开、质量提高”的原则,紧紧依靠市级经济主管部门,继续坚持“链条招商、以商引商、委托招商”的思路,重点面向华东、华南以及东南亚区域,瞄准境内外知名品牌、龙头企业,坚持招大引优。三是着力培育产业链条。坚持培育打造以福田衡器、松填汇钽电容为代表的电子元器件加工,以标准化厂房为依托,尽快形成集群;培育以白雪冷柜、科克发动机、船舶工业、开山机械为代表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打造以重庆啤酒、汇东食品、江津白酒、金豆饲料为代表,以渝惠公司为龙头的食品工业集群。同时,依托凤凰湖湖区建设引入一批房地产项目,打造商务区、别墅区,完善园区功能配套;为工业园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

5、千方百计促建设。突出“一湖、一桥、一路、一区”(即凤凰湖、跨铁跨河立交桥、食品工业园物流通道、同心苑安置区二期工程)并重的建设思路,进一步提升完善凤凰湖片区和食品工业园的硬件水平。确保在6月份前完成凤凰湖的湖区水体建设;争取年内建成跨铁跨河立交桥工程建设,完成凤凰湖工业园与食品工业园拓展对接;加快实施食品工业园同永师路交接物流通道工程;完成安置区二期工程建设;整治土地1800亩,新建道路3.5公里,完成路网设施建设7公里,新建开闭所1座,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亿元以上。

6、千方百计抓项目。通过倒计时管理、流程明白卡、月通报会、季分析会等,督促万特佳衡器、白雪冷柜、隆标铝箔、星光电缆、新泰机械扩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确保核心区提升形象;尽快完成职教创业园、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基地、食品加工基地等项目的立项选址和前期手续办理;加快启动华今塑业、九跃科技、江津白酒、腾鲁节能安全玻璃、锐步LED等项目,确保建成投产企业5家以上。

篇13

一、加强组织领导

庐阳区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土地调查组织实施工作。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也要相应成立由分管负责人为组长的组织机构。

二、加强宣传培训

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和村、居要利用会议和宣传栏、简报等形式,大力宣传本次调查对促进资源、环境、社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为庐阳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落实调查经费

根据《合肥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细则》要求,调查经费由区财政承担,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进度分年度落实经费到位。

四、基本原则和方法

按照《合肥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细则》规定,本次调查工作坚持六个方面原则:

1、坚持统一标准;

2、充分使用已有成果;

3、坚持科技创新、技术方法先进;

4、严格市场准入,强化质量监管;

5、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6、坚持事实求是,求真务实。

认真学习和领会本次调查的具体政策和全国城镇调查的有关标准,把握好合肥市第二次土地调查三个方面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即:农村土地调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城镇土地调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基本农田调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五、主要目标、任务及成果

主要目标:全面查清全区范围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主要任务:(一)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建设;(二)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建设;(三)基本农田调查与数据库建设。

主要成果:

数据成果6项:区、乡(镇)种类土地面积数据;区、乡(镇)基本农田面积数据;不同坡度等级的耕地面积数据;城镇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数据;城镇基础地理数据;区、乡(镇)村各类土地的权属数据。

图件成果5项:区、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区、乡(镇)基本农田颁布图件;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土地权属界限图件;第二次土地调查图集。

文字成果5项: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综合报告);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综合报告);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综合报告);区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专题报告);区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专题报告)。

数据库成果6项(数据成果、图件成果和文字成果等内容为一体的):区土地利用数据库;区土地权属数据库;城镇基础地理数据库;区遥感影像数据库;区基本农田数据库;区级土地调查信息系统。

六、调查工作进度安排

(一)年10月至年12月,完成农村土地外业调查。年6月底前完成农村土地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二)年1月至年6月底,完成土地变更调查任务,年底前完成该项任务的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三)年底前完成工业园区、大杨镇的土地更新和变更调查,2010年底前完成城镇土地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四)年底前,完成基本农田核定、上图、登记造册,2010年6月底前完成数据库建设工作。

七、有关要求

(一)在进行农村工作调查时,及时开展图件和数据库数据接边工作,以保证调查成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在土地调查过程中,及时调处各类土地权属争议。一时无法处理的,划出争议区域,不得影响土地调查工作进程。

篇14

一、准确掌握“十二五”期间园区发展的近况。

一是园区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工业园区自年3月以来,依照“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治理”的要求,以规划为先导、以产业为支持、以项目为载体、以招商为手段,逐渐构成以环鸣凤城区为中心,以化学工业园、江北化工产业园、石头店建材工业园为支持的“一区多园”的园区格式。7个工业园总面积达7000余亩。制订了《工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年-2020年)》、《县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完成了《工业园戋戋域环境影响申报书》、石头店建材工业园、汪家工业园、城南工业园节制性详规的编制。化学工业园、城北农产品工业园、万里化学工业园、汪家工业园、石头店建材工业园的道路、供水、供电、排污、通信等首要基本设备建设基本完成,园区基本设备建设的投入超历史。紧紧抓住第二轮土地修编的时机,实时调整园区工业用地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节制面积到达10000亩。园区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展,园区承载才能进一步加强,园区堆积效应日益彰显。

二是园区产业集聚效应逐渐展现。新落户园区的企业和项目在不断增多,累计入园企业62家;现有企业扩张裂变的速度在不断加速;四大主导产业的支持效果日益突出;东圣化工、花林水泥、车桥、楚园春酒业四大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效果日益分明。东圣“836”工程、楚原化工、吉星化工、楚阳科技等项目标建成将为全县磷化工产业的领先发展奠基坚实的基本;安广陶瓷、楚林陶瓷、冠泰建材、盼盼木塑门、星球人造板、微晶石板材、硅酸钙板等项目标建成将有力地支持新型建材产业的发展;随着车桥10万吨铸件一期及其深加工项目标建成投产,将成为中西部地域程度最高、规划最大的锻造基地,还为机械加工产业发展带来宏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楚园春黄酒、食得福香菇精及食用菌深加工、森源食(药)用菌、奥龙食品、野风食品等项目标投产,将推进向全市主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的目的迈进。

三是园区发展潜力逐渐加强。推进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曾经构成,为园区发展供应了强有力的指导保证和组织保证。在县委、县县政府强有力的指导下,在乡镇、县直各部分的关怀、支持和参加下,招商引资的合力不断加强。经过不断总结招商引资的经历和经验,招商引资的思路更加明晰,招商引资的重点更加突出,招商引资的成效更加分明;经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企业的质效,落户的企业更加坚决在发展的决心和决计,企业做大做强、滚动发展的愿望更加激烈。特别是以东圣公司“836”工程项目为代表的一批重点项目标建成投产,为园区下一步的快速发展留下宏大空间。“十二五”时期估计累计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0亿元,年均递增74%。

四是园区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十二五”时期,县委、县县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性办法,加强了企业发展的决心,优化了园区发展环境,加速了工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出台《县人民县政府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办法》,为加速培养和发展主干企业供应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速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园区发展的目的更加明确,发展的思路更加明晰,发展的重点更加突出,园区“扩容提质”措施加速;出台《关于应对金融危机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办法》,坚持了大企业纵贯车准则和银企对接机制,在关键时辰稳住了企业的阵脚,使企业化险为夷;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办法》,对相关部分的行政审批、行政收费、行政检查、行政处分等进行了相关的标准;出台《县再造审批服务流程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工作施行方案》,使行政审批环节省少,审批时限缩短,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效率提高;出台《县招商引资企业项目建设进程中收费减免优惠的若干规则》,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26项,标准运营服务性收费25项,获得投资者的好评。经过采取这一系列的办法,工业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有了基本性改善,在全县上下构成了指导注重、部分支持、企业家创业、群众反对的优越气氛。

五是园区本身建设不断增强。紧紧围绕县委、县县政府推进“工业立县”的重点工作及严重决定计划发明性地抓落实,在思想认识上同县委、县县政府坚持高度统一,在行动步伐上与县委、县县政府坚持步伐统一;不断加强干部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把干部放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第一线进行考验,干部的实战才能和实践才能有分明提高;坚持“有为才有位,以实绩论英雄”的工作导向,保证干部一直坚持高昂向上的精神形态,坚持做到“事事有人抓,大家有压力”,干部抓落实的认识和才能有分明提高。

在认真总结“十二五”期间园区发展获得成果的还,我们必需清醒地看到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一是园区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二是产业条理不高;三是产业关联度不强;四是新的严重项目有待进一步打破。

二、科学分析“十二五”期间园区发展面对的应战和时机。

(一)面对的时机

从来看:就全球而言,和平与发展仍是当当代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措施会加速,随着全球经济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情势继续好转,为经济的增进供应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就全国而言,国内经济总体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动,中国活着界经济发展中会更加大有作为,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强势推进,以及东部沿海产业的继续转移,必定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时机;就全省而言,要在中部领先崛起,并将加速县域经济发展作为推进全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可以猜测,“十二五”期间,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会更高,发展的环境会更好,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会更大。

从本身来看:“十二五”期间,县委、县县政府坚持把“工业立县”作为中心战略来抓,工业经济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发展的重点更加突出,发展的思路更加明晰,发展的办法更加富有成效,为下一步的发展在体制机制、政策办法、准则的保证上奠基了坚实的基本;三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二十强,工业的骨架曾经基本坚持,四大主导产业的雏形曾经构成,民营经济发展的生机进一步加强,为下一步的发展留下宏大的发展空间;具有人无我有的资源优势,资源深度开发的空间非常宏大,产业支持的效果更加明确,为下一步的发展供应了坚实的物质基本;随着宜保高速公路、城东新区、园区平台建设等严重基本设备的建设,发展的软硬环境会有严重改善,为下一步的发展供应了环境上的保证。

(二)面对的压力与应战

随着国家经济构造战略性调整与发展方法的严重改变,“十二五”期间,国家对环保、土地、节能减排的要求愈来愈高,裁减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力度会更大;在加速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掌握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完成速度、构造、质量、效益相统一,是一个严重的考验与应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林木资源会更加稀缺,资源对招商的吸引力会降低,资源的承载才能会更加软弱,鄙人一轮的发展中,如何在维护资源中深度开发资源,是一个严重的考验与应战;随着园区范围的不断扩展,在建项目标接踵投产,新的项目不断入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治理干部如何驾御园区的发展,如何把企业老板变为现代企业家,并能引领企业在剧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把不计其数的农民变成纯熟的产业工人,关于我们是一个严肃的考验与应战;可以猜测,“十二五”期间,全国新一轮的发展潮水会兴起,过去发展快的、基本好的地域,发展步子会愈来愈快,过去基本较差的,都在你追我赶,一往无前。在这种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压力下,我们如何扬长避短,韬光养晦,在剧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我们必需面临的考验与应战。

三、精确定位“十二五”期间园区发展的斗争目的。

(一)指导思想。深化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照科学规划,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可继续发展的准则,以园区平台建设为载体,以做大做强四大主导产业,推进产业系统升级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环境建设为保证,推进工业园区在新的起点上再上新程度、完成新跨越,努力建设全省山区一流省级工业园区。

(二)发展重点。1、完善园区平台建设机制,加速园区“扩容提质”措施;2、做大做强四大主导产业,推进产业系统升级;3、强力拓展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资料等产业,着力培养新兴产业;4、突出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5、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指导更多的项目入驻园区。

(三)发展目的。“十二五”时期新引进入园企业打破100家;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打破150亿元;培养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40家以上、过10亿元的企业10家以上、过50亿元的企业2家以上、过100亿元的企业1家以上,培养上市公司3-5家。到“十二五”期末,园区工业总产值到达300亿元,园区生产总值到达100亿元;园区基本设备建设资金投入20亿元以上;完成园区工业废气净化处置率100%、园区城市污水处置率100%、生活垃圾处置率100%、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

(四)首要任务及战略重点。

1、“十二五”期间园区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磷化工产业。以施行磷矿资源可继续开发应用战略为主线,以精密磷化工为方向,强大磷化工产业集群,提高产品附加值,把建成全省重点磷化工产业基地。重点支持企业为:东圣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吉星化工有限公司、宜昌楚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宜昌西部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将来的主攻方向偏重于磷化工产品的精密化工开发和深加工,往黄磷的下流扩展产品门类,延长产业链条。完成工业总产值120亿元。

新型建材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型建材,加速产业构造优化升级,裁减设备老化、污染严格的初级加工企业,引进生产技能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走循环经济和可继续发展的道路。重点支持企业为:花林新型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星球宜林人造板有限公司、宜昌盼盼木成品有限公司、宜昌武星装饰板有限公司、安广陶瓷有限公司、冠泰建材有限公司。将来的主攻方向偏重于陶土、硅石、林木、磷石膏的开发与综合应用,发展高档建筑陶瓷、卫生洁具、微晶石板材,丰富板材、型材门类,强大产业集群。完成工业总产值60亿元。

机械制造产业。着力打造汽车零部件及锻造基地,把建成全省主要的锻造基地。重点支持企业为:车桥有限公司、宜昌奥力锻造有限公司、万山轻客有限公司、科达泵阀制造有限公司。将来的主攻方向偏重于引入战略协作者做大做强万山轻客,继续扩展车桥与铸件的生产规划,支持和指导车桥向高端制造业方向发展,在此基本上延长产业链,构成相关配套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0亿元。

农产品加工产业。依照“区域化结构、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社会化服务”的总体要求,逐渐构成“大户+基地+协会+企业”的农业产业化运营格式,把建成全市特征农产品加工基地。重点支持企业为:楚园春酒业有限公司、宜昌森源食用菌有限公司、食得福食品有限公司、宜昌奥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将来的主攻方向偏重于食用菌产业的做大做强,支持楚园春白酒和黄酒扩展规划,依托柑橘、大米、茶叶等资源优势,发展绿色、环保、健康的农产品精湛加工项目,大力发展与农产品包装相关的高档陶瓷酒瓶、玻璃器皿、彩印包装项目。完成工业总产值40亿元。

生物医药及其它新兴产业。结合地舆地位和天气特点,立足当前生物医药发展基本,着力引进和培养生物医药项目。重点支持企业为: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分公司、楚阳科技有限公司、天终身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泓康药业有限公司。将来的主攻方向偏重于支持宜昌人福药业做大做强,扩展规划,支持楚阳科技向生物医药领域发展,支持泓康药业向中药提取方向发展,指导食用菌产业向生物医药方向扩展;支持企业进行技能革新与创新,鼓舞企业进行资源综合应用,执行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20亿元。

2、“十二五”期间园区平台建设的首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园区建设继续围绕“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步推进、项目打破”的工作思路,着力破解园区建设瓶颈,完善园区平台建设。一是要抓紧完善现有园区的基本设备配套,提高园区建设程度,提高园区承载才能;二是要竭尽全力,优先开发建设城南工业园和棚镇建材工业园,保证签约项目尽早入驻工业园;三是要抓紧编制花林寺、红林、洋坪双路工业园的节制性详规。要充分应用我县二轮土地修编的时机,在二轮土地修编中做好土地规划调整,为“十二五”期间工业的发展留足空间;四是要认真抓好严重基本设备的规划建设。要完成自然气管网建设,新建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各一座,优先建设各专业园区的干道、供排水管网和通讯线路。“十二五”期间,园区基本设备投入到达20亿元以上。

四、优化完善“十二五”期间推进园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办法。

(一)要加大园区平台建设力度。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要依照“统筹规划、分步建设、突出重点、项目带动”的准则,加速新增建设用地的规划工作。要修订和完善园区总体规划、各工业园节制性规划及行业规划,明确各专业园区结构、产业发展目的,合理设置产业发展区、治理服务区、寓居生活区。要注重园区规划与城镇规划相结合、项目建设规划与园区规划相结合,突出规划的超前性、科学性和指导性;二是要坚持基本设备先行。要依据项目建设需求,对规划的建设范围要一次性规划到位,一次性征地拆迁到位,对主要基本设备要一次性建设到位,提高园区建设效率,提高园区集约发展程度,降低园区发展的行政成本,完成由“引凤筑巢”向“筑巢引凤”的基本性改变;三是要坚持园区平台建设与城镇建设的互相推进。经过园区平台建设不断拓展城镇骨架,经过城镇基本设备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园区承载才能,交通、水利、环保、城镇、电力等重点项目尽能够向园区集中。坚持集中精神办大事,不断扩大发展效应。

(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一是要一直突出招商引资这一重中之重的工作。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确立招商引资的工作目的,任何时分都不能松劲,不懒惰,不抛弃。要立足于招大商、招大项目、招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项目,锲而不舍地引进和培养各类市场主体;二是要精确掌握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着力推进资源的深度开发,标准资源的治理,优化资源的装备,在磷矿石、硅石、陶土、食用菌等深度开发上创出一条新的路子;着力推进矿山企业“二次创业”,充分调动矿山企业“二次创业”、再次创业的积极性,把矿山企业“二次创业”推上一个新的飞腾;着力推进现有企业扩张裂变、做大做强,具体提高企业发展程度和参加市场竞争的才能,构成一批产业突出、拥有自立品牌和自立常识产权、中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把现有企业的扩张裂变面向一个新的程度;着力引进知名品牌、知名企业落户,鼓舞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支持企业进行技能改造和资源综合应用,把产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条理;三是要逐渐提高招商引资的门槛。不断完善招商引资的政策办法,不断标准招商引资的工作流程。关于耗能高、污染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经济社会效益欠好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的项目,严禁进驻园区,不断提高入园项目标质量与程度。

(三)要加大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力度。环境建设是随同“工业立县”进程中的一个永久主题。环境建设没有最好,只要更好。“十二五”期间,要把环境建设作为一张主要的手刺进行打造。一是要进一步优化言论环境。要增强对“工业立县”中心战略的认识,大力宣传创业者的先进事迹,大力表扬服务工业项目标先进单位和个人,要在全县上下营建推进“工业立县”的浓厚气氛;二是要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要认真贯实县委、县县政府对推进“工业立县”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则止。要坚持自动服务,上门服务,高效服务,简化做事顺序,提高做事效率;要用高效、快捷、优质的服务守信于客商;三是要进一步改善融资环境。要加大政银企协作的力度,严重项目标引进要约请金融部分提早介入,全程参加项目标论证与调查,切实处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四是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关于卓有成效的政策,要一以贯之地执行;关于外地成功的经历和做法,要扬长避短,为我效果;关于政策法律没有明令制止的,要勇敢探究。五是要进一步营建人文环境。企业家是现代社会的珍贵财富,是推进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要努力营建“鼓舞竞争、鼓励创新、崇尚成功、宽容掉败”的人文环境,切实让想创业者敢创业,会创业者能创业,善创业者创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