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及对策范文

财务风险及对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风险及对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风险及对策

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议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对策

收录日期:2013年4月21日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的问题越来越成为财务管理的热点问题。企业如何寻求机遇,避免风险,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在识别和衡量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策略和方法及时有效地应对财务风险,防止和减少风险的损失,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实现预期的财务目标。本文从我国企业的现状出发,以现代财务风险理论为依据,分析企业在财务风险方面的问题,从而探讨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良好对策,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财务管理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原因造成财务风险,其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一)外部环境客观因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由于宏观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它既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而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外部经济环境 包括产业政策、利率、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通货膨胀等。利率的变化对债务融资风险的影响表现为企业在不恰当的时间或用不恰当的方式进行融资,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的资金需求不断膨胀,资金供应容易出现短缺,将给企业债务融资带来许多隐患,如果决策不当,将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例如,2008年底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我国宏观经济受到了重大的冲击,使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出口型生产企业和外贸类企业财务风险加剧,表现在坏账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等方面。

(二)企业管理内部因素

1、资本结构不合理。当企业资金中的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不恰当,就会造成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从而引发财务风险。如果举债规模过大,会加重企业支付利息的负担,企业的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容易产生财务风险。如果企业不举债,或者举债比例很小,导致企业运营资金不足,则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2、投资决策不合理。投资决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投资决策可以降低企业风险,增加企业盈利;错误的投资决策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错误的投资决策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投资的风险,同时对企业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预估有误。

3、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人员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掌握的专业技能不足,尚不具备与其职务相应的抗风险能力。大多数人尚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而部分领导法制观念淡薄,轻率担保,承担连带责任,导致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特别是其专业技能大大落后于财会实践的发展,更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4、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中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无法真正起到约束作用。比方说,一些企业依然采取“事后管理”的传统内部控制方法,即发现问题在事后补救,这种管理方法显然不能适应新经济条件下形势发展的需要。

5、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许多企业的财务决策都存在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法销售商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应收账款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企业资产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财务风险。另外,在投资决策中,也常常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

二、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判断

通常企业在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密切注意,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和纠正,防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识别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一)企业过度依靠借款来维持经营。当企业过度依靠借款维持经营时,说明企业正常经营资金不足或者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自有资金不足。过度的贷款一旦遇到企业经营滑坡或者银根紧缩,资金链就有可能断裂,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因此,企业在举债经营时以及在举债经营的后期要不断地评价债务风险的大小。

(二)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平均收账期延长。应收账款作为一种商业信用对促进销售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应收账款的存在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较长的平均收账期首先会占用企业许多的经营现金,其次越长的平均收账期意味着企业发生坏账的风险越高,再次增加了企业管理应收账款的成本。因此,企业应收账款增加或收账期延长时,应该高度重视,最直接的方法是查看企业的经营净现金流量。

(三)销售额持续下降。销售额持续下降一般情况下会引起企业各部门关注,但是,大多数人往往将销量的下降仅看作是销售问题,会用调整价格或加强推销来解释,而不考虑财务问题。事实上,销售量的下降会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尤其是非预期的下降(如恶性竞争、客户串通作弊等),只不过可能并不会立即反映出来,长久下去将会使企业失去资金来源。销售额持续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企业市场竞争力下降、市场上出现了替代产品、消费者购买偏好转移,企业存在严重的舞弊行为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努力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加强内部控制,防止财务资源的进一步流失。

(四)存货积压。一般来讲,存货在企业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存货积压将会给企业带来重大不利影响。首先,会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造成企业营运资金紧张,甚至要靠贷款来维持;其次,长期的存货积压可能会造成存货丢失、毁损,也即贬值;再次,会造成库存成本增加,浪费企业资源。企业存货发生积压可以通过存货与销售比率的变动来观察存货的积压情况,也可以观察现金流量表购买存货支付的现金流量与销售收入取得的现金流量的比例变化情况,分析其中的异常情况。

(五)资本结构异常。企业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购置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购置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如果企业用大量的短期资金购置长期资产或者将长期资金用于短期资金,都可能会形成不良的资本结构。

(六)企业利润指标出现持续下降或亏损。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下降或亏损说明企业的毛利率减少或亏本销售产品,说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营业利润下降或亏损可能是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企业应降低负债,减少利息支出。利润总额出现下降或亏损除了以上原因还可能是企业投资发生巨额亏损,出现了重大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

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与化解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要以防范和控制为主,即通过防控相结合,将企业财务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进行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要根据不同的风险不同对待。

(一)加强对企业外部宏观环境影响因素的判断及适应。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控制主要是针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企业发生的财务风险,追究其外部环境产生变化的原因及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从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变化的过程及产生财务损失的程度。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预警机制使企业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事先识别、分析和判断,发出警报,提示有关财务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对风险进行防范的常用方法。对企业而言,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最具有代表性。面对复杂的财务指标数据和广泛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必须引入科学的计量与统计方法作为支撑。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其次,保持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畅通筹资渠道。企业应当让债权人了解自己的诚信和竞争力,在日常经营中与之建立良好的信誉关系;再次,企业要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制定员工道德诚信准则,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内容的培训与传播,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形成人人讲道德诚信的良好氛围,促进企业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和素质水平。由于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要求管理人员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教育,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只有建设好一支业务过硬、严于律己、思想业务素质好的财务人员队伍,才能贯彻实施好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效发挥财务监管作用,从而杜绝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创造培训条件或制定培训计划,让财务人员参加定向培训或定期培训,使财务人员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增强他们对财务风险的敏感性,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并能及时合理地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从而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做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

4、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建立御险机制。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主要措施:(1)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2)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3)建立健全企业坏账准备金制度,适当提高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4)建立健全企业的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地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提高企业抵御企业财务风险的能力。

5、提高管理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投资策略,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史国球.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探析[J].财政界,2009.3.

[2]王坤芳.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J].管理荟萃,2009.8.

篇2

本文分别从医院财务风险的具体特点及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这两个方面来对医院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同时结合笔者的实际经验,探讨了医院财务风险的解决措施及对策,以期提升医院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帮助医院提高规避财务风险的能力,促进医院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

医院;财务风险;预测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院的经营行为已成为决定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医院的财务管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如何防范和应对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对医院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笔者认为,只有积极地对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解,深入地研究医院财务管理风险的特点、形式以及领域,才能有效地制订出相应的医院财务管理方案,从而为医院经营和决策提供有益帮助,为医院发展的定位和目标提供有效的支持,保证医院的顺利发展和财务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文结合医院财务风险的具体特点及其原因,提出了一些针对医院财务风险的解决措施和对策分析,希望能有效地帮助医院规避财务风险或降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确保医院的财务体系能够顺利运转,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

1医院财务风险的具体特点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医院已成为和企业类似的经营体。那么作为一个经营体就必然有可能会出现财务方面的风险。想要有效地对风险进行规避和防范,就必须对医院财务风险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对医院财务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同时也把医院财务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总的来说,医院财务风险的具体特点分为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医院财务活动存在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财务风险的发生有其客观必然性。第二,财务风险贯穿于医院财务活动的整个过程,同时体现在所有的财务关系上,是财务系统所有矛盾的集中反映。第三,医院财务风险是否发生、什么时候发生和发生的程度以及范围都是无法确定的,对于财务活动的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还无法进行整体的掌握和了解,从而为医院带来了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第四,医院财务风险的出现最终必将反映在医院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当中,对于医院经营活动的连续性以及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从而对医院的整体收益造成威胁。最后,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对影响财务风险的相关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就可以对其发生的概率以及影响程度进行控制。

2医院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各类医院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非常多,具体来说医院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医院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过于复杂和多变,无法准确地预测并且无法进行改变。(2)医院内部管理不合理,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3)医院的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占整体资金的比重太高。(4)医院进行财务决策时缺乏科学性,无法制定有效的决策,从而使投资项目无法获得应有的收益,并且收益也不能按时回收。(5)审计部门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6)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太低,风险意识也比较薄弱,并且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另外,医院的审计部门没有进行合理严格的监督,医院缺少专业的财务人员也是造成医院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同时,缺少防范风险的意识以及没有相关的财务管理方式也会造成医院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

3解决医院财务风险问题的相关措施和对策

根据医院财务管理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建议。

3.1提升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

要想有效提升医院对于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就是要从医院财务风险特点的角度出发,实时对所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观察。同时也要提升医院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这才是对财务风险进行观察的意义所在。在预测医院财务所面临的风险的过程中,要参考国家关于医疗方面改革的最新措施,同时也要加强医院相关管理人员的规避风险的意识,对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结合内部和外部的多方面因素,来对风险进行观察和预测。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医院对于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从而及时地研究相应的对策和处理措施,把财务风险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3.2建立有效的规避风险体系

随着医院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患者数量越来越多,医患关系处理产生的收支状况构成了医院主营项目。医院必须以主营项目产生的内生性风险作为防范的重点,如何做到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成为百姓信赖的医院,这已成为医院财务规避风险发生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第一,要建立风险防范联动机制,联合财务部门以及其他各科室,建立统一的制度和规则。第二,要实现财务流程一体化,主要围绕风险环节及风险控制点,落实各项财务控制与监督制度。第三,要对风险控制进行分类,对于每一类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督,包括医保和医药减免、欠费退费等一些款项,对于这些相关方面的变化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第四,所建立的规避风险体系一定要从整体上覆盖对医院财务造成风险的内外部因素,保证对医院主要收益项目的控制和管理是防范风险的一种有效途径。

3.3设置合理的决策评价体系

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体系对于医院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一些决策的错误很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财务风险,所以医院的决策能力十分的重要。要提升医院的决策能力,首先,医院要改变制定决策的途径和方式,要保证作出的决策是符合科学的,在作出决策之前,一定要对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建立多种应对方法,综合分析决定用哪一种最好。其次,医院也要针对决策体系来设置一个对决策进行评价的系统,对于决策的产生进行监督和分析,在保证决策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医院财务最大限度规避风险,把损失降到最低。

3.4对投资的风险进行控制

对于医院投资的控制主要是以银行的融资及固定资产投资为主,首先要结合银行融资的特性,来有针对性地建立财务机制,同时也要妥善地面对固定资产投资收益慢以及不稳定性,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最终利用相应的对策来减少医院财务所面临的风险。

3.5增强审计的监督能力

在医院的整个财务管理体系当中,对于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部门就是审计部门,审计部门对医院财务内部和外部的情况进行监督,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医院内部人员贪污情况的发生。审计也能使医院财务的管理变得更加清晰,有效地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想要有效地提升审计的监督能力,首先,要培养一批符合医院要求的审计工作人员,要保证审计工作人员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尤其的在个人品德方面,对于医院财务的监督要做到铁面无私。同时还要给予审计工作人员足够的权限,要保证审计工作人员的监督工作不会受到管理层的限制和影响,这也是帮助医院规避财务风险最有效的一个途径。

3.6提高医院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以及风险控制能力

从医院总体方面考虑,想要从根本上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就必须要求医院的财务人员拥有一定程度的风险意识,只有对各种财务风险有了足够的认识,才能辨认出各种财务风险情况,进而对其进行控制和规避。在这方面,医院要对财务人员进行风险相关的知识培训,同时也要培养财务人员学会利用先进手段和技术来对风险进行预测和衡量。此外,还要提升财务人员对于风险的控制能力和应变能力,让财务人员掌握更多应对风险的方法,从而更合理地对风险进行应对。

4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想要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就必须提升对风险的预测能力、建立有效的风险规避体系、设置合理的决策评价体系、增强审计的监督能力以及提升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总的来说,如果医院能充分认识财务风险,并且能根据医院财务风险的特征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那么是可以有效地降低甚至规避财务风险的。只有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或者降低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才能确保医院的财务体系顺利运转,才会给医院的经营与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

作者:肖丽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伍大春.谈建立医院财务风险监测预警管理指标体系[J].中国卫生经济,2003(12).

篇3

关键词:电力公司;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电力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居民、企业以及国家科技基地等相关生活生产都需要电力的支持,以提供生活和生产的保障。因此,为了维持电力公司的运营安全和相关项目稳定,必须要进行电力企业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以确保企业能够长久稳定的发展,通过人员设备以及相关管理方式等的举措来帮助企业扩大规模、节约成本,提高利润,为人民、为社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因此,本文为了提高电力公司的供电安全以及有效性,特进行了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举措,通过现实的分析、建议的提出帮助电力公司达到长远发展的模式,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形势下能够可持续发展,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脱颖而出[2]。

一、电力公司财务风险现状

电力公司在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的融资造成一定的风险,在市场变动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受到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大的波动。在企业经营和运行的过程中,其会通过融资的形式完成运营战略和项目完成,保证企业的正常扩张和运营。其最主要的融资形式就是向银行贷款,但是由于其运营和发展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所需要投入的资金比例比较大,因此在整个资金概算以及项目变迁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变动的可能性。导致各种举措引发的资金问题存在着资金回收和流动的风险,而且受制于银行的相关融资政策,使其一旦发生政策上的改变,则会受到相关性的牵连,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对企业的长久运营、财务风险起到一个极大程度的威胁。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另一极大风险构成是赊销风险,其主要的营销方式会导致其隐性财务风险情况的发生,导致这一风险的最主要原因便是其生产销售过程中电能的特殊性引起的同步状态,使得其赊销过程当中的收费和营销模式造成极大的风险性。另外,就是在整个企业运营的过程中,由于其牵涉的部门比较多,所有的项目最终结果是各个部门协同构成的,层层递交下来,导致最后的结果经常存在差异性,为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加了运营的风险。员工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其工作态度的不同,也会导致其整个工作的状态对公司决策和项目进行的影响。而在公司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的权利使用不当或者是在职能上的权力分散,也会增加电力公司财务管理控制上的难度。导致各种现实状况以及外部财务风险对公司的财务风险增加压力,外部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政策风险等等。所谓自然风险就是基于电能的特殊性,其容易受到空气或者外击的影响,使得企业的电能供应过程存在损耗风险。因此,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相关人为破坏,就容易导致电能的极大消耗,使得电力公司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加大,运营成本上升,所得利润降低。而另一种外部分风险就是政策风险。政策风险主要是由于电力公司的相关举措会随时受到国家的经营政策所限制,一旦国家的政策发生变动,企业必须遵循和响应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导致在变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各种政策上与公司经营战略的冲突,使得企业财务风险加大,为公司的项目进行造成阻碍性,使得财务风险因为政策的改变而上升。

二、电力公司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想要降低电力财务风险,就必须要扩宽融资的渠道,为公司的发展谋求更广阔的平台。使公司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谋得较大的生存空间,公司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扩宽渠道的方式有多种,不仅仅可以通过银行融资的形式,还可以与其他的优秀企业进行项目合作,以此来解决融资的风险问题。提高企业的项目稳定性,加大企业的生存可能性,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为企业带来效益的最大化,使得其能够有足够的资金保障项目的进行,也能够缓解项目的压力,使得项目在进展的过程中能够有多方面的资金来源,以此来降低单个的资金来源风险对整个项目所造成的影响,使项目能够在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上进行融资渠道的扩宽,降低融资渠道所带来的风险性。另外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所谓风险预警就是根据风险的来源以及风险的概况对风险进行一个预测和评估,使其在经营过程中一旦财务风险发生较大的异常现象,立刻进行综合性的风险评估,确认最终结果,并采取警醒措施,发动预警机制,将风险降到最低,使得内部的财务控制能够通过相关人员专业化的问题分析和政策调整,及时的进行改革和变动,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战略开展。另外就是要对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的组织组成结构进行项目调整,并对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以及个人能力的考核,并且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行提高。比如,可以通过晋升以及加薪的方式增加相关从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可以在其入行之时就保证工资3k~5k之间,在其工作1~2年之后对其进行一个工作能力的考核,可以选择提升岗位职称和加薪的方式,增加其工资到6k~7k。采用这种方式,使内部员工可以积极地参与工作,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为公司谋求利润。总之,公司的财务风险所涉及到的方面以及所影响的因素较多,许多的潜在因素也会构成财务风险。因此,就需要相关的从业人员秉持着着为公司谋求福利的专业精神,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风险控制,使公司能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盖虹霞,胡秋红.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4,(12):97-98.

篇4

高校财务风险的现状

(一)筹资风险

由于政府在实行高校扩招政策、高等教育迅速扩张的同时未能给予足额的经费保障,同时近年来学生欠费问题严重,银行“惜贷”问题的出现,对高校教学、科研及学生生活保障的正常运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由于筹资的困难,不可否认部分高校在教学、科研经费投入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压缩,已经对高校的“产品”即学生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学校办学质量将会出现进一步的滑坡。

(二)偿债风险

高校的扩招,导致征地、建楼、购置设备等一系列“刚性”支出,这些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银行融资和社会引资,在学校建设的高峰期过后,却面对着巨大的还款压力,负债办学的现象在全国高校屡见不鲜。从全国来看,各高校贷款总额截止2005年底已达2000-2500亿元。2000年扩招各高校开始向银行贷款,除正常每年付息外,目前大部分融资进入还本期,尽管“部分高校因贷款问题而破产”之说有些过激,但沉重的还本付息压力已使部分高校办学举步维坚,大部分学校负担着沉重的债务运行,面对着巨大的偿债风险已是不争的事实。

(三)可持续经营风险

一定意义上讲,高校是无盈利的“经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均存在一定的竞争,由于各高校的教学质量水平、学生就业情况良莠不齐,因而部分高校的“人气指数”在下降;同时由于经费的不足和偿债的压力,一些高校不可避免地在“产出品”的成本上存在“偷工减料”现象,导致“次品”率增加,毕业生质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些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威胁着学校的健康和可持续经营。

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政府投入不足是形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高等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的组成部分,其经费来源主要依赖财政拨款。近年来,由于扩招高校的在校生规模成倍地增长,而财政拨款却未实现同步增加,因此为了保证基本建设、教学设备、教学经费的投入,学校只能向社会融资,包括银行贷款、社会的招商引资等,造成财务结构严重不合理,还本付息严重占用正常的办学经费,导致经费的非正常运转。

(二)还本付息的巨大压力是形成财务风险的直接因素

为增加全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高民族素质,从上世纪末实行了高校扩招政策。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势必造成学校基本建设的投资扩张,由于政府投入不足,根据国家银校合作的有关政策,绝大部分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向银行办理了融资贷款。从目前来看,一些“盲目巨额”的贷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几年正在陆续显现,巨大的还本付息压力,直接冲击着学校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转,是导致学校财务风险的最直接因素。

(三)学费预期收入出现不确定性是形成财务风险的客观因素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科学理性的负债有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学校基本建设及教学设备的投入,可以通过学费及住宿费收入逐步予以偿还。但随着招生政策的变化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实施,使录取学生的报到率出现下滑,学生拖欠学费严重,造成高校预算收入难以如期完成。这给学校的收支平衡带来了致命的困难,客观上对财务风险的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风险意识淡薄、管理弱化是形成财务风险的主观因素

一方面高校的决策者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办学模式的影响,并未真正树立起风险意识,缺少科学论证,加之教育主管部门监管“缺位”,使各高校向银行融资贷款的随意性很大;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在管理上确实存在着薄弱环节,表现为一面贷款筹资搞工程建设,但另一方面大量的教学设施、仪器设备闲置,利用率低下,而且在人事、后勤服务等方面的管理上人浮于事现象屡见不鲜,浪费严重。这些都造成资金的低效益运行,给财务风险的发生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化解高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增加政府投入是化解高校财务风险的根本途径

高校的收入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学费收入两项,这些经费除正常办学支出外,节余部分用于归还银行贷款已是杯水车薪,因此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同时政府也应该增加投入。这是因为:第一,造成债务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应对扩招,而在扩招时政府并未给予相应的经费投入,而是交给学校来解决,并提倡“建立教育银行,运用金融手段扩大教育资金来源”,一定意义上讲是学校运用金融手段为政府办理了贷款“垫资”;第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之四,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确保教育经费有较大增长。”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而造成历史“欠账”累积,因此针对扩招形成的债务,政府应给予必要的“补偿”。

(二)加强学费收入管理,确保学费收入按期足额到位

各高校应采取积极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教学管理、招生管理、后勤服务、困难资助等各个环节将工作做细、做实,以提高学生入学报到率和交费率,保证学校预算收入的足额到位。同时要加大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力度,将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用足、用好,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确保国家助学贷款按时发放到位,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学费的拖欠。

(三)采取政策措施,适当延长银行贷款的还款时间

各高校的银行贷款,绝大部分形成了单位的固定资产,如征地、购置教学设备、新建教学及学生生活服务设施等,而在贷款办理的过程中,由于“事业单位的资产不可以进行抵押”,所以各高校和银行一般是以“基本账户经费”和学校的“信誉”作为协议还款条件。目前的现实情况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高校已不可能近期履约归还贷款,如将正常的办学经费给予强制还贷,势必影响正常的办学,甚至还会出现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在逐步增加财政投入的前提下,应通过政策调整适当延长银行贷款的还款期限,政府给予部分贴息,本金用“投资成本”的补偿资金,即扣除必须用于弥补教学支出以外的学费收入和其他收入逐步予以偿还,以化解高校的偿债风险。

(四)强化管理,充分发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作用

近年来,由于主管部门管理的“缺位”,使各高校在银行融资方面存在随意性,论证方面缺乏科学性,管理方面存在粗放性,导致各高校目前存在“巨大”的财务风险。为此一方面各高校应当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其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作用也应“到位”,建立起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经费监管运行机制,达到融资合理,使用得当,注重效益,管理科学。

篇5

摘要本文以企业境外活动为研究对象,指出了当前企业境外的四大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税务风险以及利润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与控制措施,并据此论证了做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工作在进一步提升现代企业参与境外竞争,获取多元化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企业境外财务风险对策分析

何谓财务风险呢?一般来说,财务风险是指由公司/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方式不恰当所导致的整个公司/企业偿债能力的下降,进而导致公司/企业投资人预期收益下降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建设发展背景作用下,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无法消除的一大问题,这也就是说,企业的财务风险只能以防范及控制的方式来缓解,而非消除。在市场经济行为活动更为密切的境外市场当中,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成为了制约企业全面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如何对这些风险加以控制与防范,已成为当前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那么,企业境外财务风险有哪几种基本类型?这些财务风险应当以各种措施或手段加以防范与控制呢?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企业境外财务风险概述

在国境经营管理行为活动日趋复杂化的背景作用下,企业在参与境外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式,财务风险正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汇率风险。一般来说,汇率风险是指企业在境外市场经营活动与经济行为中那部分以外币计价的负债与资产项目因受到外汇汇率的波动性影响,从而导致的企业负债与资产项目价值涨跌并蒙受经济损失。在企业境外活动当中,汇率风险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第一,交易性风险,这主要是指在汇率变化波动影响下企业负债及资产项目清偿过程中的风险;第二,经济风险,这主要是指在汇率变化波动作用下企业产销量、销售价格以及单位成本变化所引起的整个企业收入及成本项目的变动性风险;第三,会计风险,这主要是指企业在将外汇汇率折算为本国货币的过程中受交易日汇率与核算日汇率差异性变动影响而发生的相应账户的风险。

(二)利率风险。所谓利率风险是指企业在一定经营管理时期内受利率水平变化而引发的企业投资损失性风险。它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企业生产成本式风险,就企业的境外活动而言,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当中利率的变动是形成这一财务风险的最根本原因,需要我们加以特别关注。

(三)税务风险。简单来说,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面临整个国际资本流动大环境下受税收种类、税收政策以及税负水平等诸多因素而言,而造成企业经济效益受损的风险,这也是当前企业境外财务风险中最关键的风险问题之一。

(四)利润风险。利润风险是指企业在境外经营管理行为活动中所获取的利润会在境外交易国家相关政策以及诸多限制性因素的制约之下出现的损失性风险问题,是整个企业境外财务风险的最后一环,也是直接关系着企业经济效益的风险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着重关注。

二、企业境外财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对策分析

针对上文有关企业境外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与形成原因分析,笔者现提出以下几点财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对策,希望合理缓解与减少现代企业在境外市场竞争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汇率风险的防范及控制对策分析。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企业在境外活动中形成汇率风险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市场中汇率的长期性变化与波动。这也就是说,对企业境外汇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应当从外汇市场行情的把握入手,探明企业在境外经济行为活动中可能对汇率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预测汇率在未来期间的变化发展趋势,以此合理防范并控制财务风险。

(二)利率风险的防范及控制对策分析。笔者认为这一工作的关键在于对利率进行合理的评估与预测。现代企业需要在境外行为活动中把握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化发展趋势,规范企业的资金筹措工作,合理控制整个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并在相关金融工具的辅助之下确保企业相对于利率风险的合理规避。

(三)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策分析。大量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点:企业境外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需要落实相应的国际节税技术。现代企业在境外经营行为活动中需要加大对于包括国际减税技术、免税技术、延期纳税技术等在内的多种节税结束,并在税收筹划工作的辅助之下确保企业税负的最低化。

(四)利润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策分析。企业在进行境外经营活动之前需要就拟开展经济行为活动国家的政治及经济环境加以详细评估,避免境外经营活动的盲目性。与此同时针对企业境外经营成熟程度合理选取严格/宽松型的外汇管制制度,在满足企业对各项债务偿还能力的基础之上实现整个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进而合理规避企业境外利润风险。

三、结束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作用下,我国企业的各种境外经营管理行为活动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大量的企业开始融入到境外市场当中。然而我国现阶段大部分企业财务风险及控制意识的落后已成为了企业境外活动的最关键制约因素,有待改进。加大对于企业境外财务风险及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的研究力度,也因此有着极为深远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梁媛.国有资产境外投资风险生成机理与治理机制研究.湖南大学.2010.

[2]殷.建立矿产资源境外风险勘查基金之我见.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0(13).

篇6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对策

1.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别

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总是与收益并存的,它永远无法消除,只要企业有投资、有收益,就必然伴随着财务风险的产生,但是,财务风险是可以预防的,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和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防,降低财务风险,将损失产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1.1企业内部财务风险

企业内部的财务环境比较复杂,企业员工、管理层和领导层对企业的管理不当都有可能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若企业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将带来财务问题的产生。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内部的基层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业务员的工作出现差错,将会增加财务风险出现的几率;管理层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如果采取缺乏科学性的管理举措,将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决策人员如果不能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整体性规划,做出了不恰当的决策,也会加剧企业的财务风险,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2企业外部财务风险

企业外部的财务风险包括了市场的形势,国际经济形势和时代背景。市场形势和国际经济状况的好坏是影响企业做出财务决策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外部形势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往往会导致企业不能做出恰当的决策,因此会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2.1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复杂

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影响,极有可能产生巨大损失。由于企业财务外部环境包括方方面面,因此,如果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能做出灵活的反应,就有可能升高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应该密切关注外部形势的变化,预测和估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探索国际形势发展的脉络和趋向,积极提高自己的适应性,采取灵活有力的措施,合理地应对,提升自身风险防范能力。

2.2企业财务决策主观性强

企业的此物决策应当是客观的,科学的,能体现企业发展方向的。如果企业的决策主观性严重,缺乏周密的研究和分析,极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3财务决策失误严重

企业财务决策的失误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为了降低企业财务决策失误,企业应该对决策进行科学性评级,并降低主观性决策在企业中的应用,在进行具体的决策时,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决策可能发生的收益或损益进行估计或预测,避免出现决策失灵的情况。

3.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3.1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控制机制

企业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控制机制的建设。明确企业内部人员的分工合作,建立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的力度。提高企业人员加强对财务风险的了解和认识水平,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使得企业运行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都在制度化、合法化、程式化中运行和发展,以实现企业资金流动稳定有序的目的。首先,企业要进行风险发生前控制。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要对决策后果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考录造成财务风险的各种要素,制定周密的风险防范计划;其次,企业进行风险发生中控制。如果风险发生,企业要调动一切合理、合法的资源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比如及时健全企业各项人员管理机制,及时制定风险规避方案等,运用数学分析方法,计算可能发生的利润流失,对相关财务人员加强监督和控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控制财务风险,避免风险的进一步扩大化;最后,企业要进行风险发生后控制。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或损失,企业也不能置之不理,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总结,防止再次造成此类风险的发生,企业还应该对此次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并记录在档案中,作为防范财务风险发生的真实案例,以便此后企业制定风险防范制度。

3.2制定合理的风险规避方案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方式来规避财务风险,达到最好的效果。在进行风险规避时,要科学合理,对各种可行性策略进行系统性分析,站在客观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选取最恰当的风险规避方案。企业的风险规避必须要落到实处,企业必须能保证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

3.3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

企业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人员监督体系,分别赋予员工、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不同的责任和权利,三位一体,将权力分散,相互制约,相互管理。合理的人员管理机制对于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企业会计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由于财务问题中有许多细节性的问题,比如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填列等,都需要企业的每一位成员都要进行细致的工作,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财务问题。因此每个人的责任都必须要分配恰当,而且要落到实处,当发生权责纠纷时,就可以直接找到相关责任人,并对相关财务问题进行处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总结

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降低财务风险是企业应该率先解决的重要问题。企业应该了解财务风险的特征和类型以及形成原因,并针对形成原因采取科学的防范举措,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改善。企业面对财务风险,要针对不同的类型采取灵活的策略,从大环境上去把握,逐步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文献.如何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J].中国商贸,2015(32):42-44.

[2]朱育杰.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对策[J].财经界,2014(33):166-167.

篇7

[关键词] 民营企业集团 财务风险 控制对策

一、存在问题

1.投资分散化、非相关多元化成为企业集团的“导火索”而非“防火墙”

受多元化投资可分散风险观念的影响,许多民营企业集团缺乏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盲目进行非相关多元化扩张,涉足陌生的领域,忽视商品市场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特殊性,即:市场环境不同、经营业态差异,需要专业技术、管理、运营等多方面的人才与经验,存在高低不同的进入和退出壁垒等,从而耗散了企业的有限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一般来讲,营运资金规模会随着经营规模而增大,当集团进入多元化投资以后,就存在多项关联度不高的营运资金链,容易导致营运资金效率的降低。这种经营理念导致在各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集团不仅没有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却带来管理成本的提高、资金分散,甚至资金链的断裂。

2.资本充足率不足,盲目产业整合,整合后资金流的无法正常运转

迫于竞争压力和最求更多利润,企业家纷纷整合或拓展新产业。但许多民营企业集团在资本不充足的情况下,甚至不深入细致研究被兼并企业的资产状况,草率进行并购实行产业整合。并购后虽然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但财务风险增加的程度高于资本规模增加的幅度。由于并购的企业负债率高达60%~80%,或经营状况存在严重问题,结果一旦市场稍有波动,企业集团的总风险就迅速放大。而且并购后的整合成本也非常高,人、财、力需要很大的资本投入,易造成企业集团负债率更高,出现“四两拨千斤”或称之为“蚂蚁吞大象”的可怕后果。

3.大股东或其他关联方恶意占用资金,资金链紧张或者恶化

我国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融资成本高、缺乏融资渠道的问题。为解决企业集团发展的瓶颈问题资金不足,民营企业常常通过收购,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投资控股具有充足现金流和融资能力的公司,一方面构建起庞杂的层级控制链条,通过内部资本市场中公司间的资金借贷、担保贷款、资产抵押贷款、股权转让等方式进行融资,另一方面通过控制的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或者资金占用来解决融资问题。这样导致集团相关方的经济来往频繁,普遍相互持股,形成复杂的债权债务资金链。如果资金能够及时结算,一般业务往来会给相关方带来好处。但是,如果大股东或其他相关方恶意占用对方资金,就会导致其资金链紧张或者恶化。

4.子公司数量繁多、关联交易错综复杂

关联交易可以优化配置集团内部资源、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但在实际经济业务运作中,关联交易更多地成为集团内部进行报表操纵和资产转移的工具。为避税转移利润,或追求控制者利益最大化,民营企业集团内部通常会有着大量的关联文易,主要包括:集团内公司间对股权的直接投资或者相互持股;集团内公司之间的资产、产品的购买或出售交易性运营;集团内公司相互担保、承诺、抵押等行为;集团内公司相互提供的技术服务信息共享、专利转让品牌共用等行为。这些行为有可能造成潜在的财务风险,损害公司所有者,中小股东或债权人的利益。

二、民营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1.理性融资,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

民营企业集团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应以合理、适度数额筹措资金、并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为规避融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的基本原则。一要在债务融资之前对企业集团资金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确定资金的需求量,并使融资的数量和需求量相匹配;二要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注意避免成本太高而造成财务风险;三是正确测算偿还债务时间间隔与企业集团偿债能力,不拖延不必要的债务,节约资金使用费用,建立维护企业融资与再融资能力。

2.规范战略管理体系,引导投资

民营企业家要转变思想观念,重视战略管理部门在集团化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合理设置企业战略管理部门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责权限,形成企业发展的智囊机构,真正担负起经营环境分析、战略信息搜集,负责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制定,为企业确定正确的投资项目提出合理建议,实现战略引导投资,避免盲目投资分散资金脱离集团发展方向。

3.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制度建设

在民营企业创业初期,企业家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性而非理性管理,削弱了企业的“制度意识”,而当发展到企业集团阶段,必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体制。本文推荐集权与分权混合型管理体制。这种模式下,子公司须设立财会机构,负责日常核算工作,企业集团对具有一定财务决策权的子公司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确定税后留利比例等分配制度,按其对子公司上交的报表进行汇总、审核,重大财务活动由企业集团的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重要财权归母公司行使,以保证其作为出资者的利益,一般财权或日常性财务权归子公司行使,以方便其开展业务。该体制避免集权型与分权型的弊端,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小,集中部分财权,子公司在一定范围内有财务自,有利于企业集团整体利益的实现。

4.编制全面预算

要控制财务风险,必须要“防患于未然”。通过合理的全面预算和有效的执行,企业集团可对子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动态的管理,单个项目和年度的总预算控制,可以明晰母子公司的权利和责任,落实企业集团整体战略财务目标。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的控制核心的任务是进行全面资金预算、资本预算和集团财务预算,建立资金预警体系,而经营预算则由母公司制定任务,子公司负责执行实施。企业集团财务部门先提出预算的整体框架,再由各个子公司制定本企业的具体预算,通过几轮母子公司之间的分析论证和调整妥协,最后确定可实施的预算,以便保证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姚 燕张 宁: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与大股东融资――对复星集团融资方式的评析[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7年8期 P24~25

篇8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 分析与应对策略

一、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国家宏观经济变化。宏观经济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其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2008年年底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我国宏观经济受到了重大的冲击,使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出口型生产企业和外贸类企业财务危险加剧,表现在坏账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等;二是利率、汇率变动的影响。由于企业负债的利息率一般是固定的,如果未来利率呈下降趋势,企业仍然要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未来市场利率呈现上升趋势,企业尽管只需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低的利息,但随着市场利率的持续上升,货币升值压力增大,一旦货币升值,公司债券可能遭到赎回的压力,则企业还本负担加重,从而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三是产业政策变化。国家对某些产业进行优惠、鼓励和倾斜的同时,也会对另一些产业进行限制。产业政策对企业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政府对产业的政策会因经济状况的变化而调整,企业的财务决策也处在不断变化中,企业财务决策的变动也会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有的企业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个人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二是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顺。单个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或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三是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治理制度不健全。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和健全的财务治理结构,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能及时防范财务风险,做到未雨绸缪。

二、企业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1.企业要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工作程序,分清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搞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企业负债率分析以及年度会计、审计报告制度,完善风险监测技术,建立敏感的风险预警系统。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减少决策失误。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要进行系统而科学的论证,做到慎之又慎,充分估计未来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企业获利水平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重视资金成本管理和分析;企业负债规模要适度,储备库存要合理,决不能为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使企业过度负债。

2.企业要构建财务风险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授权控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会计记录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并对未决诉讼、担保业务等潜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监控。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主要措施是包括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控制是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个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与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其他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济管理部门,最好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积极参加社会保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建立健全企业坏账准备金制度,适当提高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率;建立健全企业的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的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

3.企业要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警就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及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各种分析方法,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相关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波动和财务危机的原因及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为企业管理决策层提供决策和控制依据。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之相对应,预警机制的建立应是多元的。降低风险法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策略:一是通过支付一定的代价减少风险损失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损失程度;二是采取措施增强风险主体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三是通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分散风险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元化经营及对外投资多项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转移风险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自保风险法。自保风险,就是企业自身来承担风险,即企业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预先制定一套自保风险计划,平时分期预先提取专项的风险补偿金以补偿将来可能出现的损失。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防范财务危机,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控制,加强资产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2010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2]吴少平,李小燕.谈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的确定标准.金融科学,2000.

篇9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引言

施工企业在发展中,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与施工活动中,其财务风险受施工进度、质量及施工阶段各项成本控制的影响,潜在风险较大。本文研究结合A施工企业案例,对该企业的财务风险加以分析,探析解决方案。

1、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1.1财务风险的内涵及类型

企业财务风险简单来说就是企业财务活动的系列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可能导致企业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偏差的情况,对企业财务状况造成一定损失和威胁等。现代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的独立经济体,这就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财务状况及可能风险极为关注。企业财务风险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流动性风险,即企业资金可流动数量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企业资金存量不足、现金流不足及企业资产变现能力差等导致的流动性不足问题,这一风险将直接导致企业发展出现资金瓶颈并且导致偿付能力不足等问题;(2)融资风险,即企业由外部借贷引起的财务不稳定因素,这是在企业流动性风险及资金困难问题基础上形成的目前大丰森威集团发展中极重要的影响因素,将导致企业信贷难以解决企业资金需求;(3)投资风险,即企业的投资收益的实际情况与预期存在偏差这一不稳定因素,这一风险与企业的投资决策直接相关,属于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程度与企业投资资金量直接相关,一旦风险发生,则企业的损失将因投资量的增加而上升;(4)资金回收风险,即企业资金周转过程中因时间、空间差异导致的金额不确定性,例如,企业销售产品将存货资金转变成结算资金,而收回资金就是结算资金转成货币资金的情况,这两个资金周转过程的进行一般存在明显的实践和空间差异,导致资金的实际数额受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很大;

1.2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意义重大。从财务角度而言,只有控制财务风险,企业才能较好地降低风险提高效益,这对于企业财务绩效地改进与财务目标地实现都非常重要。从非财务角度而言,财务风险控制本身需要大量的战略和管理配合,这也是企业管理及战略优化,甚至企业转型升级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有强化财务风险控制,才能为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创造更好可能。对于施工企业而言,相对于产业链上游的设计者、下游的项目运营者而言,施工活动的盈利空间有限,但是作业周期长、不确定性更高,其财务风险更加突出。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更好地应对施工全过程中潜在的风险,确保施工活动更好实现,提升施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现状与成因分析

2.1A施工企业介绍

A施工企业主要从事房屋、桥梁等建筑项目的施工作业。企业注册资本3000万元,成立于2003年,是业内知名度和影响力处于中间水平的中等规格企业。近年来,企业发展中财务风险有扩大趋势,需要正确认识、合理解决。在2012-2014年A企业的总资产处于较为明显的上升过程,其中2014年相对增长速度加快。而总资产构成中,非流动资产份额持续增加、流动资产则相对下降,但是总量都处于增长状态。非流动资产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与周转空间,在此情况下企业流动性缝在会出现加大可能。虽然,2014年A企业的净利润下降2754千元,降幅10.03%,与企业利润总额下降有直接关系。但是所得税在2014年减少992千元,降幅35.86%,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净利润,缓解了其下降风险。但是,2012-2014年A企业的现金流入总额迅速下降,其中2014年降幅达到66.16%。这是因为企业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在2014年下降54865千元,降低到0。而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分别下降14578千元和475774千元,降幅分别高达29.11%和66.16%。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下降,与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所获得的现金流入减少直接相关。而企业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下降则根本在于取得投资收益的能力下降。A企业现金流出总额在2014年下降485617千元,降幅63.35%。这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分别达到69.88%和68.17%有直接关系。在此情况下,虽然筹资活动现金流出虽然在偿还债务支付现金、分配股利与股息等支付现金增长的情况下,增长了6.66%,但是最终现金流出仍然下降。从上述基本财务数据可以看出该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定波动,风险可能增长,还需要正确分析。

2.2A施工企业财务风险评价

2.2.1偿债方面的财务风险分析结合该企业数据,可以整理出2012-2014年该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及其与行业对比结果,结合企业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与现金比率我们可以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进行评价,对A企业三年的短期偿债指标及其与行业的对比结果绘制成图,则可以得出:在2012-2014年A企业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先增后见,现金比率同样如此。其中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布从2013年的3.01%和2.19^%下降到2.88%和2.13%,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不断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该企业的速动比率显著低于流动比率,并且其降幅也呈现扩大化趋势,这就表示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受阻,而这与企业的存货相对量高于流动资产变动。而企业的现金比率从2012-2014年分别为64.49/208.84和185.77,虽然2013年迅速改善,但是2014年显著下降,并且低于行业186.12的平均水平,这就表示企业现金对流动负债的偿还能力下降。到2014年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与行业均值比较接近,但是仍然低于平均值,这表示在行业内该企业短期偿债没有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在2013年的涨幅比较高,实际上与当年重庆地区大规模增加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有关,而其后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平稳阶段,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就出现了迅速下降,就表示企业本身的偿债稳定性是不足的。图2显示,A企业在2012-2014年主要长期偿债指标变化显著,其中股东权益比率增长明显,有利于股权对债务的偿付,对长期偿债改善有帮助。资产负债率在2014年下降到53.29%,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表示企业总资产对总债务偿还能力改善且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企业产权比率在2014年下降到93.68%,企业产权集中问题有所改善,相对于行业平均水平而言更有助于企业长期债务的稳定偿付。而企业的股东权益比率在2014年增长到46.71%,相对于行业的45.72%更高,这表示股东权益对总负债的偿还增强且高于行业平均送。在此情况下,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改善,并且改善程度比较明显,且能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2.2资产周转方面的财务风险分析图3显示,2012-2014年A企业的运营指标以改善为主,其中应收账款周转与存货周转率在2014年显著提升,应收账款周转从4.75%增长到16.19%,存货周转从0.08%增长到0.1%,虽然增长率不稳定,但是增长趋势是比较明显的。并且到2014年其应收账款与存货周转率基本高于行业15.66%和0.1%的平均水平,这表示企业运营能力比较好。该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在2014年达到16.18次,对于行业15.66次有一定优势,但是需要看到存货方面2014年与行业的0.1次周转持平,也就是说该企业最主要的营运资产周转实际上与行业比较接近。固定资产是该企业单向额度最高的资产,该资产的周转率0.98,高于行业0.89,这与在2014年该企业大量对固定资产进行销售或者转让有关。

2.3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2.3.1施工前风险分析与应对不足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建立在财务风险分析评价基础上的,目前施工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风险的分析与评价缺位,其风险管理自然无法覆盖到施工全过程中,控制效果有限。例如,施工企业没有充分地考虑不同阶段施工任务的技术难度、客观环境变化等可能对技术达标造成的问题及影响,这就使得管理者对于影响财务风险的各项因素没有准确认识,自然无法科学应对。2.3.2施工成本控制不理想A施工企业施工成本控制从政策的制定,到执行监督,都是项目管理者与主要的施工负责人主导的。但是,作为项目的管理者,他们更关注项目的效益,以及项目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利益。A施工企业对现场签证进行了一定程度考虑,但是签证的程序、审核等约束并不严格,结算、建设流程相关的签证真实有效程度无法保障。这就能够较好的实现现场签证监督下施工负责人和执行者更好的履行责任,提升施工质量。A目在现场签证方面很多单位只是做到表面工作,并不会对签字盖章进行严格的核查,这使得一些施工手续的办理出现的时间的过度消耗,某些结算中出现不合理结算的问题,现场签证逐渐混乱也导致施工质量等无法得到全面的保证,这对于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损害较大。2.3.3索赔与竣工结算阶段风险控制缺位A施工企业目前的财务风险扩大与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因某些特殊原因导致项目延误或者其他经济损失的索赔管理不到位,后续的结算环节不顺利有关。特别是,在施工行业竞争扩大的背景下,A施工企业为获得项目建设机会,不乏主动降低承包要求,间接甚至直接放弃索赔权。此外,施工企业关注施工进度与质量,而忽视在施工过程中,业主、设计和监理等单位的参与问题,对于包括合同、设计图纸等在内的索赔证据缺乏保存和管理能力,这也导致其索赔出现较大困难。而在项目竣工后,施工企业要与业主进行验收合作,验收后回收施工款就成为施工企业利益获取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很多业主会拖欠工程款,引发施工企业现金流动性不足、资源被大量占用的情况,拉高了施工企业财务风险。

3、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建议

3.1注重施工前的准备

A施工企业的现场施工财务风险管理方案不够详细,在实施前,必须对现场施工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进行明确的建设,包括:A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的施工成本需要着重对几项主要工程环节进行了施工成本分析,并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涉及了应对案,这使得其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形成分析——预案——执行——结算的有序流程,实现了对施工主要技术的施工财务风险管理,为良好的施工财务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

3.2加强成本控制

A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控制的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的权力集中,实际上导致政策执行成为施工管理者个人决定和影响的一个过程。建立对施工成本控制执行的公开机制,并以这个公开系统为基础进行监督,就能够更好的对施工成本控制过程进行全面的约束,提升责任人自主执行施工成本控制责任的能力。这就需要:重点开展施工成本控制组织扁平化和施工成本控制权责明晰化的改革。在全面的立法基础上才能够逐步开展依法施工成本控制,注重不断建立更为优越的组织结构,有效的加强相关组织和责任人对施工成本控制管理的重视程度和在管理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由此达到提升施工人员或相关施工成本控制责任人更加经积极主动落实施工成本控制职责的目的,提升施工成本控制管理效率。

3.3注重索赔与结算控制

加强索赔管理和结算控制对于施工单位成本控制与财务风险控制有很好的辅助功能。一方面,施工企业索赔申请最好可以获得业主的理解,获得设计和监理单位关于其施工索赔证据的帮助或证明,则其索赔成功率更高。在具体关注中,施工企业应该强化与业主的沟通,在施工前,准确掌握业主对项目工期、进度、质量、安全、费用等等方面的要求,进而避免不了解业主要求而导致的施工缺陷。在施工中则及时与业主沟通,对业主提出的与之前约定不同的建设要求,应该提前确定责任归口,进而为后期的索赔创造条件。更多的组织业主参与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考察,进而提升业主对施工企业的满意度,为后期索赔创造良好的关系条件。施工企业还需要与设计单位保持联系,主动了解设计意图和技术难点等,对于设计遗漏及时补充,对图纸变更等及时了解,对于因设计引发的业主投资变更及相关的施工企业损失,科学索赔。另一方面,施工企业需要强化与业主沟通,尽可能迅速完成结算,进而降低资源占用情况,提升企业流动性,缓解相关风险。

4、结论

综合全文分析,A施工企业在竞争中,财务风险有扩大化趋势。该企业需要正确认识财务风险,从施工活动的成本、进度与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索赔及后续结算环节的催收机制建设着手,才能更好地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王阳.大中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2]鲁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研究[J].商业会计,2012(10).

[3]王庆勇.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2014(3).

[4]原锯松.房地产项目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商品与质量,2015(6).

[5]吴黎明.建设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5(2).

[6]胡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研究提要[J].建材与装饰,2014(7).

篇10

关键词:制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原因

风险本是一个中性词,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带来正面效应,也有可能带来负面效应。制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发展过程中,也随时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风险,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当属财务风险,也即是财务的变化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从广义上理解,这种不确定性也应当是有两面性的,但本文在此只取其负面含义,即制药企业出现财务恶化,从而导致企业偿债能力的丧失或者预期收益下降的可能性。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制药企业而言财务恶化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打击,面对来自企业内在的、外在的各种因素,财务恶化的原因有很多,作为制药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时刻做好防范措施,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一、 制药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及原因

(一) 融资成本恶化,企业丧失偿债能力风险

融资是任何企业在发展壮大,扩大生产经营所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充分的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合理利用外部资金可有效解决企业自身资金不足而限制生产规模的难题。但融资同样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风险,如本币急剧贬值多带来的偿债成本上升,或者借款利率的急剧提高带来的偿债成本上升等,这些都是外在因素的变动都严重影响着制药企业的稳定发展,如若管理不善,随时会成为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导火索。此外,高成本的短期融资也是制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大风险之一,短期融资具有紧迫性和高成本性,偿还期限较短,对制药企业而言是一种风险较大的融资方式,如果在偿还期内无法获得充足的资金回流或者经营收入,企业就有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破产倒闭。

(二) 投资收益恶化,企业丧失投资收益风险

我国制药行业在整体经济环境中属于高回报行业,所以制药企业大多盈利能力较强,拥有较为雄厚的盈余资金,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常常投资其他公司,但凡投资都是收益与风险并存的。制药企业在以自有资金投资其他公司的时候也便开始承担投资亏损的风险。当所投资的企业出现经营恶化,资不抵债破产倒闭的时候,作为投资方的制药企业就可能出现血本无归的情况,若这种损失严重超出了制药企业财务可承受能力,便产生了投资风险。

(三) 经营环境恶化,企业丧失经营收入风险

我国制药企业由于起步较低,研发能力有限,多注重产品销售而对研发的投入远远不够,在研发能力上也远落后于国外企业,因此在产品的竞争上国内企业受制于国外企业,在企业生存发展上国内企业受制于销售。当市场出现异动,而且也不能及时有效的做出变化或者应对是,制药企业销售就将面临挑战,随时面临着市场的急剧收缩,而结果必然是营业收入的下降,财务收支的恶化。经营风险是许多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值得企业关注并切实加以防范。

(四) 存货管理恶化,企业丧失销售机会风险

制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市场的预测,可能对某种或者某几种药品,或者原材料进行战略性储备,并根据市场价格变动情况进行销售控制,这是制药企业在药品紧缺时增加营业收入,提高利润率的一种经营手段。但如果存货量过大,制药企业就存在着财务风险,一旦行情急转直下,而战略性储备又无法及时变现,企业就会出现严重损失,最终丧失债务偿还能力。

二、 制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在市场活动中,无论是制药企业还是其他类型的企业,财务管理都面临着来自企业内外的双重风险,外在风险是客观的,无法避免的,而内在风险则完全是企业内部可控,可变的。制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当趋利避害,在财务建设上强化风险意识管理,通过建立健全财务预警制度,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再出现外在不利因素时,方能从容应对,避免企业陷入绝境。

(一) 强化制药企业风险掌控意识,避免企业财务陷入高风险境地

风险意识对制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而言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强烈的风险意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就不会注重风险控制,往往是在风险发生后才去考虑应对,缺乏事前风险控制。强化企业风险意识就是要求企业经营者,在财务管理上要时刻关注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将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各方面风险把握在一个可控制可承受的范围内,避免盲目经营,这样一旦内部外部环境出现恶化情况,企业也有足够的资金去应对,可有效避免出现财务危机,以致影响到企业健康发展的情况出现。

(二) 强化企业研发能力,提升内在竞争力

研发能力不足是我国制药企业的通病,新药的开发往往都是国外企业在做,中国制药企业常常是通过国外购买专利技术,国内生产、国内销售的方式获得利润,在经营上更多的依靠市场销售而非产品研发。这样的发展模式可以是企业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获得较快发展,但就长远发展而言却是严重缺乏动力和内生活力的,同时就整个国家行业发展而言也是致命的。一旦国外企业的药品占领市场,其深厚的研发能力必然成为国内企业无法企及的竞争壁垒,最终只能在竞争中失去市场,丧失营业收入。任何制药企业在市场中都应当而且必须拥有强劲的研发能力,才能够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同时研发能力的提高必然带来产品的更新换代,企业可通过专利技术转让获取更高的利润,扩展制药企业赢利点,避免财务收入严重依赖市场销售,以有效避免因市场恶化而引起财务风险。

(三) 强化财务预警制度,建立健全制药企业财务预警

制药企业出现种种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对财务风险的处置不当或者不及时。建立健全全方位的财务预警,就是通过量化风险指标,为制药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让企业经营者能够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规避财务风险。根据广东医学院潘绮文的观点,从制药企业经营发展的角度,财务预警可分为“获利能力财务风险预警”“偿债能力财务风险预警”“成长性财务风险预警”以及“周转性财务风险预警”这四种,每种预警措施都有各自的指标表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就要以这些指标作为参照依据,及时妥当的处理好财务风险管理,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三、 结语

财务风险一旦发生,对制药企业而言是一种无法承受的灾难。我国众多制药企,在与国内外同类企业进行竞争中,一定要提高对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通过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提升盈利空间和市场占有,以及建立健全方面的财务管理预警机制,保障财务运行在可控的范围内,最终达到全方位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和能力。(作者单位: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刘长玉. 基于ERP的制药企业应收款风险管理及案例研究[D].首都经贸大学,2010(05)

篇11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使企业财务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和国际资本大量涌入以及当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企业之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下,由于许多经营者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投资决策方式缺乏科学性,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面临巨大财务风险,以至于面对全球性金融风暴,许多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因此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久与稳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理解财务风险成因,掌握相关应对策略,从而能够及时地发现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并能有效化解风险,使企业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1.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

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的特征,它始终存在于企业财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包括投资活动、融资活动、收益分配活动等财务活动以及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稍有不慎与疏忽都有可能加剧企业财务风险,致使企业经营失败。但是现实中许多企业管理层受传统经营模式影响,不能顺应最新经济形势变化,不愿改变经营模式,部分经营者片面主观认为企业只要妥善经营,保障收支平衡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没有意识到其内部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从而忽视对财务安全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的建设,造成企业无法预测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应对举措。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全部资本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确保企业正常有效运转。当前我国企业其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举债规模过大、融资来源不合理等。当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自身资金实力难以应对开拓市场、扩大规模所需的大量资金投入,只能靠融资与借贷解决资金窘境,然而负债过高会致使企业债务压力沉重,最后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3.企业投资存在盲目性

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或进行各项商业投资,而很多决策缺乏可靠的市场调研与科学的判断依据,决策往往片面依靠领导以往的商业经验与主观判断,这种投资决策的方法缺乏科学性。此种盲目的投资经营可能会导致企业投资失败,造成资金回收困难,致使企业资金状况恶化,加剧企业财务风险。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增强企业财务风险意识

受市场经济环境与政策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企业应当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修养,使他们时刻紧绷防范财务风险的弦,将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企业增强财务风险意识的同时,应当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相关控制监督机制,如成本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等控制监督机制,通过积极的内部控制降低企业内部风险的可能性。加强企业财务相关人员培训,使他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要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意识与能力,努力掌握科学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使自身具备企业财务风险预判能力,能够在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可能时及时发现。

2.投资决策程序科学化

企业应逐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投资项目决策与审核程序,防止出现仅凭主观判断盲目做出投资决策的现象。对有投资意向的项目,要严格按照项目投资流程,确保项目投资程序科学合理。在投资前应组织相关领域专家、业务骨干进行科学调研与论证,对各可行性投资方案进行科学评估与分析,以选择出对企业最有利、获益最大而风险最低的投资方案。企业在作出投资决策时还应当密切关注政府相关经济政策,科学分析相关项目投资形势,充分考虑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期等因素,及时调整经营与投资策略,以降低因投资决策失误引起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3.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与管理机制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行性与操作性的风险预警与管理的长效机制,以期长期有效的发现与避免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企业风险预警与管理机制应当囊括企业当前所有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之切实能够监控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所有潜在风险。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控制制度,通过财务预算可以有效监控企业战略目标实施进度,使企业能够有效掌握人、财、物等资源的分配与控制,降低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4.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篇12

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 对策

一、 企业并购概述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和收购的简称,对“企业并购”一词可作如下表述:即企业为获取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全部或部分),而运用自身可控制的资产(现金、证券及实物资产)去购买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股权或实物资产),并因此使目标企业法人地位消失或引起控制权改变的行为。市场经济中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根本动机在于利润最大化,企业的经营活动实际上是一个追逐利润的过程。并购是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如同其它经营活动一样,企业并购的根本动机在于利润的最大化。从本质上看,企业并购行为是资本运营行为,是企业控制权(股权或实物资产)的交易。之所以并购双方买卖企业控股权,是因为并购双方对由企业控制权所代表的收益有不同的评价和预期。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在逐步的加大,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企业管理者费劲心思将企业规模扩大以提高自己的行业竞争力,而并购则成为了多数企业管理者选择的必要手段。企业并购后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可以合理配置资源,可以减少内部竞争等多方面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势,然而企业并购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风险,尤其财务风险最为突出。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来源

在市场条件下,企业并购是企业之间日益活跃的一项产权交易活动。这项经营活动是利弊共存的,它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所以说“高风险”成为了企业并购的主要特点。企业的并购成效如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如果控制的得当,企业将会顺利完成并购活动。反之,如果未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企业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并购活动将受到阻碍。

(一)定价风险

定价风险主要是指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即由于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估计过高,以至出价过高而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尽管目标企业运作很好,过高的买价也无法使收购方获得一个满意的回报。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

(二)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需要大量资金,但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完善,银行等中介组织也未能在并购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企业并购面临较大的融资风险。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在能否及时获得并购资金,融资的方式是否影响企业的控制权,融资结构对并购企业负债结构和偿还能力的影响。

(三)支付风险

主要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它与融资风险、债务风险有密切联系。支付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以及由此最终导致的债务风险。现金支付工具自身的缺陷,会给并购带来一定的风险。

2、杠杆支付的债务风险。杠杆支付的债务风险即杠杆收购所产生的风险。杠杆收购指并购企业通过举债获得目标企业的股权或资产,并用目标企业的现金流量偿还负债的方法。

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管理对策

(一)并购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了解到并购的真正意义,对于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收益做出预算,在决策时一定要多方面考虑,谨慎决策。企业在并购准备阶段要制定多个企业发展、壮大的方案,是否会有更适合的方式能让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切勿盲目选择并购这种方式来使企业规模的扩大。其次,对于并购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一定要认真分析,并且对其真实性、准确性予以确认,并可以采取调查取证的方式,这一点对于整个并购过程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关系到并购的成功与否。最后,多数企业的并购经验都不是很丰富,为了将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到最低点,并购企业应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在并购前全面的对目标公司进行审查,并做出综合的评价,正确地对资产进行评估,为并购双方提供一个协商作价的基础,促进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并购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

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是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决定着财务风险防控系统的运行质量。立足我国现实环境,通过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开展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工作。财务风险控制小组应按以下四项原则开展工作:一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企业母公司应全面负责财务风险控制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工作。各所属公司分级负责管辖范围内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二是及早预警,及早处置,对财务风险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并财务果断措施,及早控制和化解,防止风险扩散和蔓延;三是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筹划落实各项防范,化解和处置财务风险的措施,相互协作,共同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四是防化结合,重在防范。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测,督促企业各级财务风险责任部门及时提供相关信息,控制要做到及时有效,以提高应对各类突发性风险的能力。

(三)通过法律保护降低财务风险

在并购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签订相关的法律协议的方式以便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协议中应该包括相关的文件、义务、治理、保密、非竞争、陈述和保证及赔偿等。由于调查的范围是有限的,可能对一些细节之处了解的不够到位,所以说有必要签定法律协议以便保证企业在并购中的正确性。在并购中被并购方有可能会对一些资料或者数据不如实提供,或者刻意隐瞒的情况发生,这样就促进了财务风险的产生。因此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得掉以轻心,一定要保持严谨、稳健的作风,用准确的财务数据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企业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将目光放宽广,积极通过将不同的融资渠道相结合,以确保目标企业一经评估确定,即可实施并购行为,顺利推进重组和整合。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效仿其他企业的融资方式,一定要全面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需求制定出符合自身条件的融资方式。对于出现在某个环节的财务风险,要进行准确的识别,并采取必要的手段及措施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风险的防范措施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适当进行调整。必要时候也可以和有往来的企业建立并购联盟,尽可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当然企业实行并购时也要尽量避免因片面追求风险最小化而带来高额成本的负面影响,使企业并购活动顺利完成,最终取得良好的收益,从而保证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五)强化内部财务管理,提升并购防控能力

首先合理确定目标企业价值。众所周知,企业的并购活动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其过程中要面临有很多问题,需要采取必要的方式进行解决。由于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并且并购双方的动机和考虑因素并不相同,导致采用双方在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时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从而评估后所得到的并购价格并不相同。因此,并购方应当以综合的并购定价模型所得出的并购价格为基础,通过与被并购方协商来合理地确定并购价格。其次重视预防不对称信息。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并购估价风险的首要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尽量改善并购中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坚决杜绝恶意并购。在并购前要对目标企业展开详尽的调查,收集各方对目标企业的评价,确定其可信度,对目标企业的年度报告、股价变化情况、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报表信息、资产可利用价值、富余人员及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情况展开详尽的调查,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

(六)加强并购后整合工作

并购后的整合既是协同效应的实现过程,也是构筑新的企业核心能力创造新的价值的过程。企业并购行为的结束,并不是企业并购战略的结束,而是开端。有效的并购整合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估价的错误,规避并购风险,而且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财务整合是企业并购后整合的核心内容,对提高企业整体合力和核心竞争力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它并不是企业并购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实现并购企业整体的发展壮大。只有将并购进来的资源和企业原有的资源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协同效应,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推动企业成长。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财务风险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策;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067-05

在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资本的广泛渗透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业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加强农业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尤为必要。农业企业作为中国的传统企业,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先天基础薄弱,后天发展滞后。因此,农业企业要想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认清自己的财务状况,结合农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客观的做出财务风险评价,积极的去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九三油脂企业作为农业企业的一员,当然也不例外。

一、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

1.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又包括金融、法律、经济、税务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1)金融环境变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一定时期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变动,对企业财务管理有重大的影响。如金融货币政策的变化、国家信贷政策的变动、税收杠杆的调节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要求、各种金融交易的严格程度,信贷规模的控制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2)法律环境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法律环境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在关键时刻才会表现出来,平时表现得不是很直观,所以很多人并没有能真正认识它。其实,企业的各类财务活动,无一不是在各种经济法规的制约下运行的。简单地讲,只要是经济类法规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既做出了规定和保护,又做出了相应的制约。企业在制定各类经营和财务活动标准时,都必须充分考虑这些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规定的合法的范围内进行,一旦超越其范围就可能受到法律的干预和制裁,甚至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3)经济环境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经济环境是指影响经济发展的全方面的因素,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是属于高速增长,还是属于稳定发展或是相对呆滞和收缩的时期。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需求增长较快的环境下,企业应着眼于抓住机遇,促使企业的发展,并且不能落后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就可采取相对激进的财务战略;相反,在社会经济相对萧条时,企业就应该采用稳健的财务计划,紧缩资金。(4)税务环境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税务政策的改变对企业的资金和财务状况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国家的各类税款对于企业来讲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不可能有较长时期的延误,一旦被确认就必须在法定的时期内上缴,形成企业的资金流出,这对企业的资金状况特别是现金流形成直接的压力。其次,税务成本作为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税务筹划将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税收政策及其改变,都会影响企业财务计划的制定 [1]。

2.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自身管理不当的内部缺陷造成的,不同的企业,其内部原因的产生也是不同的,但总的来说,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关系混乱,财务管理制定不完善,防范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等方面的原因。(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关系混乱,资金结构不合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内部财务管理关系较为混乱。很多时候表现为“同工不同酬、同锅不同饭”。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问题,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2)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部分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并且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和约束机制。主管财务的管理人员往往权力过大或者滥用权力,尤其在一些中小企业中,财务管理者往往是自己的亲信或亲戚,损公肥私的现象屡见不鲜。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应该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资、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环节,其中一个环节的制度欠缺势必影响整个财务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加大企业负担,最终使得整个企业垮掉 [2]。(3)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企业财务风险是伴随着财务活动客观存在的。然而,现实工作中不少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风险意识极为淡薄。不少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现象时有发生。目前,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而导致其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进而产生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一般方法

篇14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 控制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有来自行业间竞争产生的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项目投资风险等各种风险。现阶段,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张,资金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筹措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负债筹资成为现代企业重要的经营策略之一,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重点谈一下财务风险表现形式、成因和风险控制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和形式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借入资金而将来可能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表现形式,主要是指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二是财务风险负债筹资形式,是指由于负债融资而使企业偿还债务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会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根据企业在市场中的实际情况来看,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表现形式其实已囊括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大部分风险,跟企业整体的风险概念没有多少差异。而财务风险负债筹资形式,则能从财务风险产生的本质原因来归纳和界定财务风险的概念,使之从错综复杂的整体风险中分类出来,具有一定的明确性和鲜明性,有利于准确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科学地进行财务融资决策,使财务风险具体化和可控化,具有一定的实际表现形式和实际操作手段。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负债经营是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根本的原因

由财务风险定义得知,财务风险主要是指无法偿还到期的负债而产生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是伴随企业负债融资而产生的,对企业来讲,负债经营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会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而安排欠妥,则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在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企业资金成本较高,投资者不但得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倒贴,导致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恶化。如果付息偿债后的资金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经营,将会加大企业经营亏损,使企业财务危机增加。所以,企业负债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最为本质的原因。

2.企业资产流动性弱、现金流量短缺是财务风险产生的最为直接的原因

企业筹措到资金后,必须要在将来某一时点用足够的现金来偿债付息。因此企业现金流量的多少、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偿债能力。企业能否到期偿债,并不取决于企业资产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有多少资产能得到变现;并不只看企业是否盈利,而是看企业拥有多少现金流量。企业如无足够的现金或资产难以变现,则直接会促使财务风险由潜在转为现实。

3.负债结构不合理、项目投资筹资理念滞后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状况恶化最为重要的催化剂

如某集团公司近几年来,为拉长产业链先后上了10个项目,总投资约需60亿元,由于采取边上项目边报批手续的方式,无法获取银行的长期借款,而大量举借银行短期借款,同时大量占用了主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资产负债率接近70%,造成主业经营资金较为紧张,每年的偿债压力不断增大,支付利息高。这种项目投资融资理念的滞后,使企业的负债结构严重不合理,如果项目投产后,因经营管理不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大于息税前利润,必将促使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使企业负担着到期付款的威胁,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大,获利能力减小,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困难。

4.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财务风险产生的最为综合的因素

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保守结构型和风险结构型。保守结构型是指企业根本不负债,或负债比例很小,此种类型的企业通常不存在财务风险或财务风险很小,但暴露出企业资本策略过于保守,畏缩不前,对企业前途存在着信心不足等缺点。风险结构型是指企业债务融资规模过大、比率过重,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负债率过大或产权比率异常,此种类型是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5. 外部环境的多变性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外因

通常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有国民经济整体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外汇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其波动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或缓解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1. 适度负债,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确保财务结构平衡

一要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先决条件;二要适度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合理控制财务杠杆的负作用;三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的关系,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

2. 建立企业全面预算制度,正确预测现金流量情况

全面预算制度是协调的工具、控制的标准、考核的依据,是推行内部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基础。由于预算涉及企业现金收支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以它对风险可以产生一种系统性的控制。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是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工作别重要的环节。

3. 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增强盈利水平是防范财务风险的保证

企业资产对负债能力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短期影响,即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对偿债能力的影响。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尤其是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直接影响可用现金流量的多少,决定企业负债能力的高低。另一方面是长期影响,即企业资产营利能力对负债能力的影响,企业资产的营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盈利水平,而保持高盈利水平往往是企业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因此,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营运能力对一个企业负债能力来讲极其重要。

4. 运用多种财务策略,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

在对风险的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减少风险的发生,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①风险接受策略。企业可以依据稳健原则建立起相关风险的风险准备金制度,可以依据需要设立专项储备或提取风险基金。②风险回避策略。对于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企业的决策者应正确权衡收益和风险的得失,适当采取回避政策,或制定出正确的判断标准,求得风险取舍的最佳选择。③风险分散策略。多元化经营是现代企业分散风险的重要方法,可以实现经营多种产业、多种产品在时间、空间和利润上的相互补充和抵消。一般财力雄厚、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集团更愿意采用这种方法。

5. 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树立风险意识,正确认识风险,是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应对风险的前提。构建完善的财务控制机制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建立起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体系,做到从决策、实施到考核评价得到有效全面的监控。②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资本营运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就着手应变,以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③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健全风险控制的动力机制,实行全员风险管理,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管理者、员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每项存在风险的财务活动实行责任追究制,强化责任落实,提高防范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高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实施企业全面预算制度,加强资金流量分析,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营运能力等方面的工作,是控制和应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后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在筹资方式上应采取多种形式,合理采取发行企业长期债券、长期贷款、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上市融资等形式,优化资本结构,以达到优化企业负债结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2008年,经济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