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保护环境的习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意识;环境保护重视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热点,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趋高涨。2006年4月17日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在漫天的浮尘中召开。开幕式上,从黄色沙尘中走来的国务院总理的开场白振聋发聩。温总理提醒代表们: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集中出现。目前全世界每年因沙尘暴损失480亿美元,我国损失也达65亿美元。如果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与时俱进,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则能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一现状,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呢?下面浅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1. 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中学化学教材中潜在环境教育的因素很多,日常教学中要把它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各章节的教学之中。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中阶段主要应抓住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环保教育:如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我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列举了1995年6月20日我国上海市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我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教材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如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课题时,联系我们的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的呢?让学生带着要探究清楚这一过程的问题,学习“水的净化”的全部过程,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其中:1980年在发展中国家约有3/5的人很难获得安全用水,约有18亿人由于使用受到污染的水而遭到疾病的威胁。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对于初中学生,教学上应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在各知识点的讲解中引入环境科学领域中新信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并注意把知识性教育与环保共寓一体,学生的环保意识就会点点积累,逐步深化。如讲述教材中“硫及其化合物”时,列举一些事例比如国外的海湾战争、伦敦烟雾事件等。为了引起学生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关注,又列举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重庆、贵阳等工业城市大面积的“酸雨”以及1994年重庆市连续的“四潮黑雨”事件;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并趁热打铁与学生共同分析酸雨的危害、形成,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学生甚至自发地寻找消除措施:有的同学就提出改农村的分散取暖为集体取暖。最后采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有关“酸雨”的题目,在测试题中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抓住时机把环保教育穿插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关注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2. 环保教育应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要重视环保教育。据了解,按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其中也有一些有毒的实验。而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所以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则显得优为重要。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三个实验:一是“树叶与酸雨”的反应;二是“镁条或锌粒与酸雨”的反应;三是“大理石与酸雨”的反应。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认识到“酸雨”的危害的严重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新型无污染能源的紧迫性,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有些实验毒性较大,国家提出居民区大气的有毒物质21种,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所以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动脑设计环保实验则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以改善学生实验的外部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改进一些实验装置,不仅可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还可把化学实验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体验。
3. 充分利用课外科技活动,推进学生的环保行动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关系;双赢模式
1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1.1资源掠夺的无限扩张
想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最重要的是要有资源的支撑,要加强对资源的开发,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只是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就牺牲了环境,企业管理者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一味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承担企业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在环境保护设备投入方面力度不足,而且还会经常排放污染气体和污水,对整个城市的环境造成破坏,尤其是道路扬尘和建筑施工噪声,已经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1.2粗放型经济方式的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托粗放型的增长,为了实现地区经济的发展,不惜牺牲地区环境,尤其是大气污染、水污染、雾霾等污染的加剧,已经严重降低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许多地区仍然是将传统经济作为主体经济,技术水平较差,科技含量较低,主要是能源产业、化工产业、电子产业,忽略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废气排入到空气中,这样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1.3慵懒埋怨的不作为
我国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地区经济的发展,都选择牺牲环境,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却并没有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政府各部门对于环境污染问题都相互推诿,监管和执法力度不足,看到环境污染行为习惯采取包容的态度,环保意识淡薄,认为环境保护不是个人能解决的,这样就导致水土资源的流失,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物种类不断消失,生态系统严重失衡。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2.1单一发展的趋势
通常所说的单一发展,其实就是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一味地破坏生态环境,加强对能源的过度开采,树木过度砍伐,大量污染气体随意排放。地方政府只是以GDP指标来衡量地区的发展速度,却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而环境污染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彻底治理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经济发展速度可以在短期内实现,但是如果气候发生改变,环境遭到破坏,那就容易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的增多,将会导致环境的不断恶化。
2.2矛盾的统一性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矛盾的统一性。首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矛盾的,想要发展经济就肯定要开采资源,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而一味保护环境,就会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出现,无法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相互对立的。其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也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两者之间相互统一,想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环境,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保障,这样才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环境的保护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尤其是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投入十分关键,这样才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改善。
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模式分析
3.1加强对生态可持续理念的树立
面对当前环境问题现状,我国政府部门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能联合企业起到带头作用,要始终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要在社会上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要积极提倡绿色消费,政府要制定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帮助民众树立生态可持续理念,要不断宣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关注环境保护问题,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为后世子孙留下良好的生存环境,严格杜绝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开拓绿色市场产业链
通常所说的绿色市场主要是指用绿色的理念来实现对经济指标的考核,要有效促进农业经济、新型工业的发展,积极提倡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要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到一起,尽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还要提倡对污染产品的回收,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此外,还要鼓励企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提倡绿色工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建立绿色市场产业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3.3严格执法,依托科技改进环保
当前我国政府必须要加强对环境保护机制的健全,各部门要紧密协作,实现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机制的建立,要严格执法,发现违法行为依法严肃处理,积极鼓励民众参与到环保监督中来,定期对企业各项指标进行检查,有效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强科技创新,依托科技改进环保,要不断研究新技术、新工艺,将环保任务下达到各个地方政府,实行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管理,有效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既存在矛盾,又相互统一,想要实现两者的共赢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树立,还要对绿色市场产业链进行开拓,要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在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有效保护环境。
作者:马井全 单位:赤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参考文献:
[1]李晓超.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J].统计研究,2015(11).
[2]宋永利.新时期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发展关系探究[J].品牌(下半月),2015(09).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环境功能和环境问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周围环境而孤立地进行。环境是社会发展的经常必要的条件之一,趁着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的作用环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促进或阻延的作用体现了生产力不断提高和自然资源不断开发,社会与其周围环境的联系便日益加深。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发利用的对象。主要功能有:(1)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因而环境资源的多寡、优劣决定着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当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自然供给的能力时,便难以维系和持续发展。(2)消纳和同化人类活动产生的产品,同时也会有一些一时未能被利用的副产品排入环境,成为废物。当废物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质量会下降。(3)满足人类生存的精神享受。环境不仅能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源,而且还能满足人们对舒适的要求。保护环境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面对诸多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主要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1)原生环境问题地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这一类环境问题是自然诱发的,是经过较长时间自然蕴蓄过程之后才发生的,或者主要是受自然力的操纵,且人已失去控制能力情况下发生的,并使人类社会遭受一定的损害。这类环境问题包括地震、火山活动、滑坡、泥石流、台风、洪水、干旱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昼做到预防减少损害。(2)次生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①环境破坏,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②环境污染与干扰,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性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环境危机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不安与广泛关注,是因为环境危机不仅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质量,也威协后代人的生存。这必须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而且要求发送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是以保护自然为基础,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生态破坏,保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作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力之内。因此,在分配地球上的有限资源时,我们必须要用代际主义的原则来处理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我们不仅要给后人留下一套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成熟的经济发展模式,还要给他们留下一个稳定而健康的生态环境。
2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可持续发展既是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含二个重要的内涵:一是需要,指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将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二是限制,指人类的发展和需要应以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为限度,通过人类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活动,对发展进行协调与限制,要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限制,以求与自然环境容量相适应。可持续发展是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应用到作为有机整体的人与自然环境系统。满足人类需求是社会发展的中心。要求人类在尽量减少资源消耗的基础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做到少投入多产出,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增长,使系统内部在相互协调的情况下,物质能量的转化率达到最佳效果,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以减少自然的负荷,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良好状态,成为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与以往的历史相比,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无疑是最先进的,但是,环境危机正是在我们拥有如此空前的技术力量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环境危机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要求我们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无论以全球范围,还是以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阶段。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或为人类环境保护工作的转折点,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问题。从全球来看生态环境破坏此环境污染更严重。冲破了就环境的狭隘观点,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协调人类与环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从整体上解决环境问题。当代人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励人们的环保行为的制度安排,这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和谐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当代人之间尚且不能实现某种最低限度的公正,那么,我们就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关心遥远后代的利益,因此,当代的集体努力与人人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综上所述,要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保护好环境。
人有权利利用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这种权利必须以不改变自然界的基本秩序为限度;人又有义务尊重自然的存在事实,保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在开发自然的同时向自然提供相应的补偿。当然,如此确定权利和义务的范围,是以人与自然之间原本存在着和谐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的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现实。在这个事实中,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必须相应调整。在达到新的和谐之前,人对自然的开发方式,开发深度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人在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的同时,应当更多地向自然提供补偿,以恢复其正常状态。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 结束语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4).
[3] 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循环经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134-1
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减少污染物排放。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本身就是重要的环境保护措施。目前,国际环境保护的先进观念已经发展为资源节约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等一系列以循环节约为核心的理念。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促进循环经济的大力发展,就是极大的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而做好环境保护就是对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
如何做好环境保护,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对照我国的实际环境问题。目前,我们还要加强和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快环境立法步伐,是促进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大多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制定的,这些法律、法规已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改变现有的环境法律体系,以保障循环经济的正常运行,提高环境质量。
国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德国政府1996重新制定了《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2000年版布的《可再生资源法》使饮料包装、废铁、矿渣、废汽车、废旧电子商品等“变废为宝”。日本政府的多部回收法更是具体到食品、建筑材料、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在美国,垃圾回收和再利用成为美国施行循环经济的焦点和动力。
对照我国,我国目前环境保护工作中出现了的“白色污染”、“垃圾围城”等突出的环境问题,这突出反映了我们在循环利用这方面的法律差距,今后我们要在循环经济的立法方面多下功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回收管理等方面的专项法规,把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通过环境法制建设,必将促进我国环境与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
2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鼓励政策,是实现循环经济,促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环境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政府的主导地位不能变,否则有可能出现新的问题。我国目前城市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营都出现很大的不正常,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地方财力支持不够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应该坚持以国家投入为主,多元化投入。从加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改造和建设力度上加大投入,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支持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清洁生产、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给予必要的投资补助。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资金和其他社会资本向循环经济领域投资。促进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3 不断强化舆论宣传力度,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循环经济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对清洁生产、资源节约、绿色消费、废弃物再生利用和环境保护等知识进行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和文明消费方式,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社会行动中来,为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4 在重点行业积极推行循环经济工作任务,是做好循环经济的良好开端
重点企业在促进和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做好清洁生产和废物的综合再利用工作。各职能部门要鼓励和支持企业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从源头上消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加强对冶金、化工、造纸、建材等行业废弃物排放的监管,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5 做好循环经济专项规划,是循环经济长期有序开展的正确指导
促进和发展循环经济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活动,它必须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全面体现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原则,制定相应的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战略目标,使其有方向、有标准、有秩序。
综上所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着深远的文化基础和实践基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崇尚节俭,尽量做到物尽其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基础。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实践是一个内涵不断扩大,思路不断清晰,重点不断调整的过程。循环经济从狭窄的“废物经济”、“垃圾经济”的范畴,发展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涉及到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区域、一个国家的范畴。循环经济在全社会的应用和发展,切实有效的促进了全社会的环境保护,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艳华.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最小排放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生态科学,1997,1.
[2] 郭艳华.生存质量观与生态文明.生态科学,2000,3.
[3]?高殿瀛,郭艳华等.生态城市初探.中国可持续发展,2001,4.
[4] 曲格平.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光明日报,2000.11.20.
有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有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手抄报图片1
有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手抄报图片2
有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手抄报图片3
有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手抄报图片4
有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手抄报图片5
有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手抄报的内容:保护环境
每当我看到车上的人打开窗向路上扔垃圾时,我会感到无比的伤心和愤怒;每当我看到路上的人乱扔卫生纸或食品的包装袋时,我会感到很生气;每当我看到有人把丢在路边的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时,我会感到欣喜和意外;每当……
绿色的环境保持很难,破坏却十分容易,只要你多丢些垃圾,并且看到垃圾不捡,那么环境就会被破坏。绿色的环境的确很美丽,但这需要我们多少的努力,多久的保持才能完成。为什么有的城市比有的城市更洁净,更美丽?难道是因为环卫工人?不不不,环卫工人只是一部分的力量,然而大部分的力量却在于这个城市公民的自觉性。公民的自觉性才十分地重要。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就要看你有没有公德心、环保心。
如今我们国家正在举办奥运会,更需要我们大家注重环保,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这样别的国家人民才觉得我们中国人很热爱环境,很有素质,才会被别的国家瞧得起,才会不影响城市的形象和国家的形象。
就拿北京来说吧,北京确实比从前更洁净了想必去过北京的人都知道吧!北京做到这样也很不容易了。我希望北京在开完奥运会之后也像之前那样洁净。不要以为不开奥运会了就不注重环保了。美丽的环境是为我们大家的,而不是一种形式。
其实在我们国家已经很注重环保了,如我们国家在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并推广使用环保购物袋,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措施啊!这样既减少了白色污染,又节省了原材料。
环保不是靠个人力量,而是靠大家的力量,从每一个小事做起,例如每个人每天捡一个垃圾袋或一些废纸,那得减少多少的垃圾。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吧!
我倡议:
1.每人每天至少捡一个垃圾袋。
2.不乱扔垃圾,垃圾要扔到垃圾桶。
3.不随地吐痰,管好宠物不要随地大小便。
以上3点是我对环保的倡议,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地球母亲已经日渐衰老,难道就让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继续流泪吗?让我们保护环境,共创我们美丽的绿色家园吧!
有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手抄报的资料:环保标语
1) 地球资源有限 尽量不用一次性消耗品
2) 蓝天之下你我他 优美环境靠大家
3)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爱护我们共有家园
4) 青山绿水蓝天 共创美好人间
5) 与自然重建和谐 与地球重修旧好
6) 让经济发展的浪潮进入绿色的河道
7) 保护环境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8) 爱护碧水蓝天 拥抱美好明天
9) 让我们拥有美好的明天,世界从此没有污染!
10) 树立节水意识 反对浪费水源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六年级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手抄报内容
2.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手抄报图片
3.关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手抄报内容
关键词:化工行业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一、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
总理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国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大力推动环境保护的“三个转变”,促进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在结构调整中,严把节能环保关,采取综合措施淘汰落后产能。严格项目环评,加强重点行业环保核查,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贡献。
我国目前已进入重化工业时期,化工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国防建设及人民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化工行业也同时造成了我国资源的巨大损耗、浪费和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我国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而对环境的损害又处于较高的水平。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认识的深化,环境问题不再局限于各加工行业污染排放引起的环境、健康问题。还要考虑到资源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自然平衡的综合问题。
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作为一种新的综合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主要体现在从原始的资源依赖消耗型、简单粗放经营的生产增长方式,向集约经营、资源节用循环型的增长方式转变,从而达到节约资源、使资源在得到最充分和最合理的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化工行业的循环经济,其内在运行机理是用环保、绿色、集约的经济运行模式来指导相应的化工产品生产活动,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排放的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从而使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化工行业中的循环经济可行模式
在推行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的良性过程中,从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入手,结合对环境保护中“三废”综合治理、利用的初衷,我们从产业链、资源利用衔接、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无害化及再生处理等方面,浅谈分析了行业中的一些循环经济可行模式。
(一)化工企业的园区集群化
长期以来,由于地方政府招商白热化,我国化工企业相对来说较为分散,产业链条衔接也不够紧密,而化工产品又多为危险品,运输风险大不说,物流成本也高。
将化工企业集中到规划合理的化工园区,可以有效地达到资源充分利用的理想状态。如园区集中给水、蒸汽、工业气体、热电联供、污废水处理、废物焚烧炉等公用工程,对企业而言,能源集中供给可节约大量成本;企业可以以邻居的产品、热量为原料,或是以其废品为原料,在园区企业之间实现物质的闭路循环和高效利用,运输成本也大大降低,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甚至来说形成了附加的效益,既循环、又经济,比如宁波化工区的德泰化学公司,以生产乙烯的废料焦油作为原料,生产的炭黑供应邻居宁波橡胶厂作为原料,生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产生蒸汽,通过管廊供给园区内吸热反应的企业;另外,园区统筹管理,对污染物减排也有推动作用,如园区的集中处理废水废渣、集中供气供热,不仅节约了用地和投资,而且实现由园区把守治污的最后一道关。
(二)化工企业的循环经济模式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它能有效地解决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障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与其他生产性企业类似,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认清搞好清洁生产的必要性,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实施生产技术的改造、升级,鼓励采用节能、降耗、高效的生产技术或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更清洁的技术、原料及能源,通过加强管理,提高设备工作效率和工业效能,节约能源材料消耗,从节能、降耗的角度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及产品在进入消费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技术。通过在化工企业内,大力推动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的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治理和控制污染,把生产经营对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是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是对化工企业排放出来的有害物质,如废气、废水、废渣等采用先进的净化处理技术。如某化工企业对原有的供热锅炉实施了烟气脱硫装置增容改造工程,采用石灰石-石膏双循环工艺技术和湿式电除尘器技术,彻底避免石膏雨现象,改造后大大改善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减少酸雨量,社会效益很大。
三是废物资源化技术,就是对化工企业的废弃物通过回收、加工转换等方式将废弃物变为有用的资源进行再利用。比如,化学副产品的回收再利用,酸碱之间的反应,各种有机物间的互相转化等等。如酸碱之间的反应,各种有机物间的互相转化等等;如英国璐彩特公司利用赛科公司丙烯腈装置的副产物HCN(氢氰酸)生产MMA,其废酸回收装置同时回供赛科生产所需的高浓度硫酸,这一个循环过程,不仅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还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三、化工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化工行业的污染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形势仍不容乐观,随着“三废”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未来要重点围绕实施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污染治理等方面更需深入推进,在最大程度上持久合理地利用所有的原料和能源,最低限度地降低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才能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
参考文献
[1]张人为. 循环经济与中国建材产业发展[J]. 中国建材,2005,2.
[2]庄剑英. 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墙体材料工业[J]. 中国建材,2005,2.
[3]张磊. 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化工业道路[J]. 污染防治技术2003,6.
1.1 旅游景区 对于旅游景区的概念的理解,国内外学者都不能全面的概述。旅游景区的概念在国外理论界无法统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景区规划与开发的与时俱进令旅游景区不能有准确的定义。旅游景区在英语中通常称为visitor attractions,tourist attractions或attractions,就是旅游吸引物,指一些对游客有吸引力,区域和场所。
1.2 旅游景区的分类 有关旅游景区分类划分的方法有很多,综合分析后大体可以归为四种划分角度:一是,按景区资源属性分类,如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主题公园等;二是,按照景区的功能分类,分为观光体验型、度假休闲型和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三是,从旅游需求的角度分类,可将旅游景区分为短时巡视型和长时集聚型;四是,按所有权类型划分,划分为国有景区、民办景区和私营景区。
1.3 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 旅游景区的经营与管理就是指景区管理者通过运用规划、法律法规、经济投入、技术支持、行政、教育等手段,对一切可能对景区旅游资源造成破坏的行为和活动进行管理,协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景区经营与管理在整个景区运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景区由于在规划初期缺乏对市场的准确定位从而走了弯路,从景区的产品定位到景区容量分析、餐饮销售、集散区等设置都需要管理人员的非常强的专业性,不然很容易就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景区环境的破坏。
1.4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个由国外引进的词语。目前我国对于生态旅游的定义尚在总结中。自从1988年豪?谢贝洛斯?拉斯科瑞对生态旅游做了进一步的总结后,中外专家和学者纷纷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对生态旅游做出了不同的定义。大致可以总结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在享受自然风光的目的下,为公众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的旅游。既能获得经济收益又能普及生态知识。
1.5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很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最初用于对可持续发展的最多的定义,后来发展为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但真正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是1987年在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1]
2 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2.1 景区的开发对环境保护有制约作用 景区在开发一定是建立在对自然环境改造的基础上,在改造的过程中会出现过度开采或者是自然植被遭到破坏等现象,如果开采的力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则会加大水土流失、洪水、山崩等自然灾害的敏感度。
2.2 景区的发展对环境的保护有促进的作用 只有景区得到了发展,才能有经济效益,在良好的经济效益下,景区部门才会有足够的经费对景区的环境进行维护,才能对景区基础设施进行及时的维修更新,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3 环境对景区发展的制约 良好的环境是景区得以发展的保障,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如果环境遭到了破坏,对游客的吸引力也会随之下降,这样必然会制约着景区的良性发展。景区在对环境进行休整的阶段,游客数量减少和资金的投入减少了旅游收入。
2.4 环境对旅游景区的促进 自然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会使游客数量增加,带来经济收入,作用了景区的开发和环境保护中。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下,景区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3 旅游景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 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复杂,管理部门重叠 管理体制的纷繁复杂是制约着旅游景区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管理体制的问题指的是于经营所属权和景区所有权的问题。我国的景区现在分属12个不同的部门管理,这些旅游风景区本身有自己的管理部门,旅游资源归属于国家林业局、国土局、宗教、环保等不同部分,在一些著名风景名胜区中,一个景点有多个称号,每个称号所属的部门都有权对其进行管理权力分散,而且与多个旅游部门职能交叉,对景区的管理造成重重困难。根据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不但国家对各类风景名胜区有行使管理权,并按照科学、文化、美学价值和地域特征的不同分属省级、县级部门分属管理。这些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法律要求确定开发利用方针,制定和审批发展规划,有代表政府行使管理民政事务的能力。在景区管理过程中由于分属不明确,出现部门之间职责推卸,多方管理等问题,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2]
3.2 开发理念陈旧,无序开发现象严重 旅游景区在开发理念上只偏重于景点的开发,不注重景区面的发展和规划,致使景区资源开发不充分,甚至造成资源浪费;加之重开发轻保护观念的影响,造成景区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出现景区内的自然资源无法长久保存,在这种理念下无法形成知名度高的景区,客源市场无法得到保障。
有些景区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建造与当地资源不相符的游览设备,对景区乱开发,致使景区产品单一化和雷同产品过多,一是造成资金的浪费,二是对景区的吸引力形成了不利影响,很容易使游客产生审美疲劳。
3.3 景区秩序混乱,环境污染严重 近年来,由于大规模的兴建旅游项目,一些利益相关者为了追逐利益,建造豆腐渣工程,景区安全系数较低,多发生的旅游事故,对游客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经营者的急功近利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名声。由于受到短期经济效应的影响,一些景区在开发过程中重开发轻保护的理念致使旅游景区质量变差,环境污染严重。旅游旺季时无限制的接待游客,没有考虑到景区的环境容量,忽略了景区的实际接待能力,一方面游客没有达到实际的体验,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景区的环境和质量,加剧了景区的污染,对自然景点造成破坏尤其严重。
4 我国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
4.1 规范景区分类,集中管理职权 对景区进行分区分部门管理,根据一定标准,对景区进行统一分类,将管理的权利集中到一类部门上,集中分散的职权。明确各个部门的管理范围从而有序的行使部门行政职能,建立资源分级管理机制,一环扣一环,有效的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监督管理,规范的管理机制是实现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有力手段。把旅游资源纳入环境保护的范围,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4.2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建立绿色开发体系 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布局,适度开发,开发和环境保护同进行,真正做到开发一处,保护一处,成功一处。做到环境与景区搭配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景区在开发前应该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针对性的制定景区规划开发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景区开发,进行环境容量评估,忽略眼前利益,谋求长远发展,落实环保基础措施。对游客进行教育,挖掘和发挥森林生态资源,倡导绿色生态旅游。[3]
【关键词】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关系 协调发展
一、我国环境现状
目前,全国环境状况面临严峻形势。突出表现在:长江、黄河等源头的环境恶化程度呈加速趋势,沿江沿河的重要湖泊、湿地日益萎缩,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严重;草原地区超载放牧、过度开垦和樵采,沙漠化严重;矿产资源乱采滥挖,开发不当导致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自然灾害不仅制约经济发展,更危害人们生命安全。全国野生动植物物种丰富区的面积不断减少,生物资源总量的下降,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都会给人类带来损害。环境继续恶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环境安全。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就要大量的使用自然资源。有人认为,发展经济必然导致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这非此即彼的矛盾。这种认识显然错误,从历史来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繁衍与社会发展,利用自然同时改造自然,这种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推送社会向前发展。但改造自然中,人们却片面强调斗争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思想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同一性,其结果是人类自食恶果。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一方面,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发展经济难免带来环境问题,保护改善环境,需要有一定的财力物力,这是相互制约的一面。另一方面,保护环境本质上就是保护资源和生产力,促进能源和资源的节约,这有助于经济的增长和效益的提高;反过来,经济的发展又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技术基础,这是相辅相成的一面。由此可见,经济发展必须以环境承载力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使经济发展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和条件。
(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关系是运动变化的
强调“发展第一”的经济乐观论”和“零增长”的环境悲观论”都是孤立静止的观点,具有片面性。后者局限于短期状况,对科技进步的估计不足,看不到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可成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有利条件。前者只看到了经济增长的一面,忽视了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关系也应随之互相转化,二者应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中不断调整着对立统一的主次关系,直至达到较协调完善的程度。
三、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一个极度复杂、时空尺度广阔、开放的系统工程。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一)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突出矛盾的重要指导思想。长期以来,在一些开发和建设活动中违背自然规律,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环境破坏。所以,在F代化建设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决在生产建设的过程之中,切实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状况,努力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
(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对生态环境的过分影响,必然导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紧张,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社会稳定。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保障广大人民利益的。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人民造福。解决好我国的环境和发展问题,是13亿人民的福祉所在。只有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用生态保护的思想和方法来发展经济,才能妥善化解环境与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以环境友好促进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虽然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而且在迅速追赶日本和美国,但真正执行的环境标准却接近于贫穷的国家。能源、经济、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能源、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与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同时实现。目前,三者处于弱协调状态,明显影响到整体协调发展的质量,但矛盾若能控制一定范围内并加以合理利用就可转化为发展动力,可从多方面进行积极调控,建立有效的综合决策机制。
(一)建立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政府制定政策必须在充分研究当前协调状态基础上,由有关部门多方参与,最大程度的避免过去单项规划在协调问题上视野的局限性和由此多引发的各种矛盾。同时制定好备选方案与应变措施,尽全力避免和弥补单项政策的不合理确定或调整所可能早场的损失与破坏。
(二)改革环保收费制度
在确定收费种类和标准时,要做到科学设计、反复论证,使收费能基本反映出污染治理成本从而抑制能源消费、鼓励治理。增加SO2收费、提高排污超标费或改为总量收费,征收汽车排污费,收费后核减下来的预算作为环保专项投入
(三)建立国家级新能源基地
基地包括新能源资源技术及生产供应,可对相当大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对国家长远能源安全发挥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玉庆.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双赢”,已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常山县_镇实际,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_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位于“中国胡柚之乡”的常山县城北郊的_镇,是衢州市四大强镇之一,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现已探明的石灰石储量为10亿吨,石煤储量3亿吨,无论在储量上还是品位上均居全省首位。依托资源优势,建材、轻钙等资源消耗型企业发展迅猛,目前全镇有工业企业96余家,其中水泥企业3家,轻钙企业10家,石灰立窑12家,石灰生产加工企业20家等,到20__年,全镇工业生产总产值已经达到14.5亿元,工业利税达到3800万元。但是,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原有土法烧制的土窑,石灰加工棚、一批石灰石石煤破碎点磨粉点,吃进矿石,也“吐”出了大量的烟尘,加上水泥、轻钙企业、石煤开采企业的环保投入和管理不到位,使_镇成为全省有名的污染重灾区,老百姓深受环境污染之害,环境污染纠纷频繁发生,极大的阻碍了_镇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
1、区域生态环境意识淡薄。一方面,当地群众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_镇几十年的污染现状使得当地老百姓对环境污染都习以为常,只有当自身利益受到直接损害时才会去寻求赔偿和保护;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当地企业主缺少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愿意在环境保护设备方面增加投入和加强管理,甚至经常性闲置环保设备并偷偷排污,往往牺牲和破坏环境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还有当地基层不少镇村干部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够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区域生态破坏现象比较严重;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太大且产生二次污染;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气环境、水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环境质量低劣。但区域经济总量不强,持续发展能力差,20__年单位面积GDP产出仅为0.029亿元/平方公里,属于极低的水平。
3、经济增长方式仍旧属于粗放型增长。_镇的经济增长主要靠传统的产品和传统的生产方式来增长,属于粗放式增长。表现为:产品质量比较差,技术水平比较低,产品附加值低下;石灰石资源比较丰富,但开采、加工技术比较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并存在严重的隐患;企业规模比较小,竞争力不强。
4、资源型工业经济带来严重的环境压力。随着石灰石开发强度不断加大,水泥、轻质碳酸钙、石灰等产业不断扩大,特别经济强镇战略不断推进,资源型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会,同时,资源型工业经济结构对环境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水泥的粉尘、噪声污染,碳酸钙的尘、污水的污染,石灰的二氧化硫、固废污染,石灰石、石煤等资源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等。
5、政府有关部门管理不力和执法不力。作为一个工业企业众多、污染严重、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衢州市经济重镇,没有相应的环保管理机构,缺少相应的专职环保人员,镇政府多年的环保工作更多的是协调处理群众环境污染、纠纷和协助环保局开展收缴排污费等工作;县环保部门的监察执法力量也较为薄弱,缺少有专业知识的环保工作人员和工作车辆,难以应付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现状,同时,执法和管理力度不够,对环境污染行为较为宽容,造成企业存在“违法成本较低、守法成本较高”的不良思想,缺少较好的措施以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期,处在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高峰期,环境状况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县确定了“工业立县、特色发展”两大战略,作为经济强镇,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笔者以为,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通过经济发展来解决环境问题,通过解决环境问题来促进发展,走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之路,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1、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生态理念。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价值理念,实现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向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转变。绿水青山意味着优美的人居环境、清洁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气,可以大大减少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大大减轻因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所需付出的巨大代价,大大缓解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充分认识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的高度一致性,正确处理环境与建设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环境保护,教育为本”,要大力普及环保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把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念同中华民族关爱自然、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普及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解国情、珍爱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大力倡导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以及生态环境、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建设,摒弃盲目追求过度消费,倡导正确的生活方式。
2、把环境保护作为决策的重要环节,从源头落实环保基本国策。环保从源头抓起,最重要的是各级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各级领导要依法承担起改善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的责任,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念,转变把环境因素置于决策之外的决策模式,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同时,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用绿色GDP核算体系代替传统的GDP核算体系,把环境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教育干部树立长远的、可持续的政绩观,改变以牺牲长远利益换来短期效益的政绩观。要树立结构决定功效的宏观调控理念,着力在调整经济结构上下功夫。当前,要根据我镇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定位,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区域开发新格局。要着力合理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尽快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3、把环境保护作为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矛盾,根本出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绿色核算体系”来重新审视和把握经济发展途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建立“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新模式,彻底改变传统的“资源——
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末端治理模式。推行清洁生产,不断运用综合性的预防战略,努力改进产品设计,改变生产工艺,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要从企业内部循环的角度,大力发展生态工艺,推行清洁生产;从企业之间的循环角度,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链园区;从社会整体循环的角度,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由于历史原因,我镇有部分行政村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如:灵湖溪、石木岭溪流域。如果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全镇环境这盘大棋。因此,必须痛下决心及时清除现有的污染源的同时,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从根本上改变其环境现状。4、把环境保护作为现代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坚决落实环境保护的责任制度。一是建立协调有效的环境管理机制。打破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机制。依法明确各职能部门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增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商与合作,建立起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反馈机制。二是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的落实,包括环境保护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现场检查制度、排污许可证和总量控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等。三是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环保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加强监督管理,严格环保执法。同时,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让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到环境活动、环境决策、监督中来。依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更高的问题。
5、把环境保护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改善人居环境,不仅仅是改善市民的住房条件。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文明发展与协调稳定功能,以人为本,下决心解决市民广泛关注,影响环境质量和日常环境生活质量的突出环境问题。强化饮用水源的环保严管措施,保证饮用水安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灵湖溪资源,确保生态环境改善。继续整治水泥、碳酸钙、石灰煤烟污染。大力改善新区环境,创建绿色环保文明社区,提高市民生活环境质量。同时,要着力加强农村环保工作,重点抓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和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确保农产品基地环境安全。
关键词:煤炭企业;环境保护;经济效益;资源整合
煤炭资源对于人类相对来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资源,我国在煤炭能源上拥有巨量的储量然而根据我国国情来讲我们在煤炭资源的消耗也是非常的大的,而且我国前期在煤炭开发中是与环境不和谐的,从而造成不仅煤炭资源上的浪费同时对环境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随着我国发现,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上的比重增长迅速。煤炭环境与企业经济两者的关系协调的发展才有助于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进步。
一、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情况
煤炭资源的利用对于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的煤炭在我国的能源地位也是占据着极高的地位的,在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与消费中占据到了约70%-80%而且在未能找到新型能源代替之前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地位便很难有所动摇。煤炭在生产的步骤中开采、运输、利用,煤炭资源在对我国经济发展实力有着巨大的贡献对我国现代化的发展的强力推动但是在与此同时煤炭资源的利用也为我国生态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未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要想探究我国煤炭环境保护以及企业经济的发展相互之间的关联,同时也要深刻的了解我国煤炭工业与我国经济相互之间的关联、以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对环境带来的压力,进而,构建出能够有利于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双方条件的,适应现有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承受能力的相关方案。中国在煤炭上的储蓄量是非常的丰富的。但是我国煤炭的使用率比较低,我国煤炭资源储备在总量上是很大的,然而在开采供给上还有不足。
二、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助力企业发展
对于环境上的保护我国今年来在环保方面有了很大的调整,对环保、农林等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政策的调整中促进了我国在环保产业上的发展开拓了很好的前景。环保产业进而成为我国的新兴产业,在我国拥有很强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质量的要求我国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更为严格起来,因此在关于环保技术上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从而调整我国现有的经济结构逐渐将我国环保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那么边对我国煤炭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技术和产品方面进行创新,利用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所提出的政策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建立起超前的意识形态,找准目标,努力完成目标从而开辟出经济增长的新渠道。从而推进企业经济持续和谐的增长。
三、建立起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体系
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健康的增长,首先从根本上减少煤炭的排放量,提高其在使用上的效率,同时对煤炭塌陷区开拓再次利用等其它环节的工作。在煤矿的开采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煤矿开采工作及通过巷道设计上的优化,进而避免煤炭资源的浪费同时对矿井资源的进行合理的利用;而且在煤炭企业生产中所产生中对环境有所污染的产物,将这些产物利用到发电能源中以及建筑材料的应用。
四、科学处理煤炭污染物资源再利用
(一)合理处理矿井水
煤炭在开采中对于其排放出的大量的矿井水,矿井水相对来说不含有化学类的化学污染物进而可以利用与其它工业上的用水,使得矿井水得到再次利用从而大量减少了煤炭开发中所产生的废水排放量。同时在合适的地区也可以将矿井水作为电厂工业使用,从而是企业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我国对于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方面的工作有待提高,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循环经济推动了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它已成为多个产业发展方向。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包括对清洁产品及清洁技术的开发,这种技术不仅能带动国家的经济建设,且能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二)对煤炭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
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对煤炭资源综合整合,通过对煤炭行业的技术进行创新,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煤炭企业可以根据国家关于资源方面规定对所在地理位置周边合法合规的矿产进行合理的整合,完成生产基地的构建,做到煤炭资源的合理整合,进而充分发掘矿井的生产潜力。同时对于未能达到国家政策相关规定的煤矿产业设备进行及时的整改或者进行及时关闭,通过对煤炭资源有有效合理整合,从而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保障企业经济有效稳步增长的同时也要遵循我国对于环境方面的相关政策只有正确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得企业合理健康的发展从而取得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将环境的维护与矿产资源的生产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便可以做到相互协调和相互发展的目的。响应国家号召遵循我国的规章制度,在对煤炭环境的治理中深入发展经济从而让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时完成其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王林珠.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力评价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3.
[2]王东兴,巩维才.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维[J].煤炭经济研究2014(11):19-23.
[3]杜丽哲.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企业战略管理,2010(6):62-78.
[4]刘建忠.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2012(5):52-54.
【关键词】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培养
应该很沉重地说,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环保应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就象父母有养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孩子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不同,承担责任和义务的范围不同,但分量和目的是相同的,都应当把这份责任和义务渗透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作为一名初中化学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应当怎样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呢?
一、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环保责任和义务的过程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接触的学科,对于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的物质世界,他们是既新鲜又好奇,带着这份责任去学习,他们兴趣更浓,份量更重,意义更大。因为正好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从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入手:
1.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知道哪些物质是对人类的生存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例如,学习O2、H2O、CO、NO、SO2等物质的组成、性质及用途,就可以知道,动植物的组成和生理活动离不开水,人的呼吸离不开O2,植物的呼吸离不开CO2,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需要臭氧层的保护,CO、NO、SO2是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对人体的健康有害,在空气中形成酸雨,降到地面,改变土壤,大量CO2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有“温室效应”改变气候,学习常用金属的知识可以知道制造机械需要大量的Fe、Cu、Ti,需要开采煤矿和金属矿产,进行金属的冶炼。
2.通过学习研究物质的变化可以知道利用哪些原料可以制取我们所需的某些物质,可以哪个类型的化学变化中获取新能源,为人类造福,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了在获取所需物质的同时也消耗了另一种物质,产生着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例如C+O2=CO2+Q,可以用燃烧碳获得大量的热能,人类利用它取暖、发电、生产,但在获得大量热能的同时,我们也消耗了大量的碳和空气中的氧气,同时产生了大量的CO2,减少着地球的碳资源,空气中的CO2含量不断增加,“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又如甲烷气的燃烧,在不断消耗天然气的同时,也同样消耗着空气中的氧气,增加着空气中的CO2含量,这些有毒物质和无毒物质的大量燃烧,无限地增加着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和CO2的含量。
这样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空气、土壤,简而言之就是自然环境,但随着地球人口的增加,人类生活的不断改善,我们生存所需的水、空气、和土壤受到严重污染,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由此可认识环保的责任和义务。
二、必须把引导学生探究环保科学的方法渗透到学习化学的全过程
通过学习化学,我们知道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及其环境中无时无处不发生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哪些变化是人类自己可以控制的呢?例如,天然气、碳和有毒物质的燃烧,金属的开采和冶炼都是人类自己可以控制的。哪些变化可以保护和优化环境呢?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放出大量的氧气,增加空气中氧含量减CO2的含量。哪些反应恶化环境呢?例如碳、硫和氮的燃烧,排放有毒气体NO、NO2、SO2和CO2,这样学习的过程也是探究总结环保途径和措施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履行环保责任增强环保意识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尽这份责任和义务的行动体现
在教学中老师做演示实验和实验时:
1.药品的取用要适量、节俭,不能浪费、超量。
2.节约用水,从实验用水到仪器洗涤用水、洗手用水、清洁卫生用水等课堂的示范,进而扩展到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等,由节约用水再扩展到生活中其他物品的节约使用。
3.对实验仪器的使用要小心不能有损坏,实验时注意实验条件,温度不能过高,防止破损,洗涤时要小心拿放不能损坏,要爱护和保护物品。
4.物质的制取要适当,控制和减少有毒物质的排放。
5.由课堂教学中的点滴行动,要培养激发学生家庭生活和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在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和行动,都需要我们尽好环保的责任和义务。
在城市化进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呈现。随着环保工作在建筑规划的过程中的被重视程度逐渐上升。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环境保护相关内容已经成为了建筑规划人员设计理念中绕不开的重要课题。只有将绿色环保融入贯穿整个设计理念之中,才能真正实现建筑规划的以人为本。
1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
目前,由于城市的住房拥挤、垃圾污染、绿地面积减少等问题而引起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导致人们的生活环境下降。同时,随着人露数量的增加,有限的资源被大量消耗,例如城市交通拥堵,大气污染严重,水质环境质量差等问题困扰着人们的生活。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重要的因素是城市规划的不到位造成的。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环境保护的意识不足,没有衡量好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所以,为了更好的解决城市规划不到位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避免环境污染的情况发生,我们需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建设速度,我们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合理利用资源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能够为了快速发展经济而牺牲了绿水青山。
2建筑规划的重要性
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有着紧密的关系,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要通过重视城市规划,将多生态环境的伤害降到最小。所以如何协调盛水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通过全新的理念促进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在建筑规划过程中要把握改变自然的程度,保证其在生态自我修复的范围内而不至于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要想解决城市问题,首先要保持警醒、提高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正负要发挥主导作用,把握建筑规划方向,通过强制制约和提高人们保护意识两方面入手,加大监管力度,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更全面的建筑规划进一步改进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带动其他方面促进环境保护向着水更清、天更蓝的方向发展。
3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关性
3.1我国城市发展现状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生活的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国家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保护型社会,建筑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在建筑规划中融人环境保护理念,建造节能环保的建筑,满足城市居民和国家的需要。
(2)当前,我国建筑规划工作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而这一现状的出现与以下这些因素是分不开的:①认识不充分。虽然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人们的环保意识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相应的建筑设计中也缺乏必要的环保理念,致使环境保护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这一现象已经逐渐成为阻碍了城市建设工作的主要因素。想要解决这一间题就必须要加大宜传力度,全面的普及环保知识。②思想观念落后。由于相关的建筑规划人员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的主要性,在进行建筑规划工作时没有遵循客观的规律,采取破坏开发的方案,致使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严重制约着我国城市的发展;③相应的资金不到位。由于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应的资金无法到位,即便相关的工作人员认识到环保问题的重要性也无法采取必要的措施,这种现象的存在也严重制约着我国城市建设工作的进步。
3.2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建筑规划工作必须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
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许多资源是有限的,但是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均资源变得更加珍贵,如果再因為环境污染而破环了生态平衡,人类的生存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自然环境虽然非常珍贵,但是它也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是如果大量的人口和建筑不能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不能超过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极限。所以建筑规划工作就是要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尽量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要求,只有可持续的发展,城市建筑规划才有意义,才能发挥建筑规划的价值所在。
(2)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建筑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自然环境更是人们生存的基础,二者要和谐共存才能更好的满足人类需求。只有达到建筑规划和环境保护的平衡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办法。在自然环境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中,要想实现两者的平衡就要通过手段对自然环境加以控制。城市建筑的增长速度、品质要求也都对保持二者平衡产生很大的影响。
(3)重视城市建筑环境的发展
在城市建筑与环境保护相平衡的基础上,城市的建筑环境应运而生。城市建筑环境的发展是指在人们的生活得到满足、环境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提出的进一步要求,注重城市建筑环境的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重视城市建筑环境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增强城市的功能性。建筑环境是传统的建筑领域的一次飞跃,更加注重建筑的质量而不仅仅注重数量。
4可行性方案探讨
4.1有效的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技术主要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的一项供电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可以将光伏电池板设置在建筑表面,为建筑提供一定的电力,减低建筑的电力能源消耗。
4.2有效的利用自然光
利用自然光实现地下室的照明是一种新兴的建筑照明技术。这一技术主要是利用玻璃纤维制成的导光材料将自然光引人到地下建筑中,实现照明的目的,从而降低电灯的使用量与建筑的电力消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4.3有效的利用自然风
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在建筑设计中使用自然风也逐渐流行起来,一般来说当前建筑中的自然风利用主要有两种形式:①通过巧妙的设计产生自然风,利用产生的自然风调节室内空气、温度;②在建筑顶部安装无动力通风设备,通过该设备引人自然风达到调节的目的。
4.4有效利用地下水
地源热泵技术具有维护成本低、环境效益显著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该技术主要是通过输入少量的的陆地浅层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这项技术既可以有效地利用地下水,也不会对其造成太大影响,因此是一项应用非常广泛的节能环保技术。
5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正在逐步提高。再加上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在建筑行业中推行环境保护技术已经势在必行,尤其是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阶段,更要严格落实绿色环保理念。只有将环保理念贯彻到整个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才能切实提高建筑的环保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游畅.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J].中华建设,2012
[2]史跃军.建筑施工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科技风,2013.
关键词:公路施工;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54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2945(2017)33-0118-02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交通事业以及公路建设的优化与改革,然而,公路施工中的污染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对生态景观、空气质量、净水资源的破坏以及噪音污染和垃圾污染。本文将简要论述公路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浅谈公路施工中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1公路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1.1公路对地表的破坏
不少公路工程所经支路众多,工程项目较为繁杂,不可避免地需要挖掘地面、清理便道与现场以及占用土地,这必然会破坏地表,影响地表植被的自然生长,加剧水土流失问题。而且,产生水土流失问题以后,当地的土壤肥力也会下降,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可能会导致河道受阻和水库淤积。
1.2公路施工造成的水污染
狭义上的公路施工水污染问题特指施工污水乱流问题,而冲洗设备材料、油料与其他液体原料存放不当也会滋生水污染问题。此外,一般情况下,公路在穿越净水资源保护区时难免会给水源保护区带来影响。
1.3公路施工的空气污染问题
公路施工过程中所拌和的水泥、粉煤灰和白灰等原料都会产生粉尘,交通运输工具的尾气也会加剧空气质量污染。
1.4公路施工的噪音污染
噪音影响是公路施工工程的重要问题之一,严重的噪声危害不仅会造成植被死亡,物种减少,而且会影响稳定的地质结构。此外,公路附近自然环境的噪音威胁不仅来源于公路施工,还来自大量的运输施工材料的交通噪声,对这一问题不能忽视。
1.5公路施工导致的垃圾污染问题
部分施工企业在处理公路施工垃圾时会将垃圾掩埋或者堆放到固定场所,但是这样做并不合理。掩埋垃圾会破坏土壤质量,污染地下水资源,垃圾中的有毒物质很多,有许多金属污染物和非金属污染物,人们饮用被污染的水之后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例如患有佝偻病。如果掩埋垃圾的土壤受到污染,这片土地上的农作物就不能食用,误食有毒的农作物会导致霍乱病毒泛滥。而且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很難再改良土壤质量,不能再种植庄稼。把施工垃圾堆放到固定场所,垃圾越来越多,长时间堆放垃圾也会导致地面塌陷,有的垃圾中含有易燃物,容易引起火灾。因此,大量堆放公路施工垃圾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堆放众多公路施工垃圾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面积,破坏土壤质量,污染水资源,还会污染环境,影响空气质量。不少垃圾在温度和雨水或者水分的作用下,有机物质会发生分解,产生有毒的气体,这些有害气体会以粉尘的形式排放到空气中,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造成动植物猝死。国家有时候会焚烧燃施工垃圾,在焚烧垃圾的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质,污染环境质量,破坏城市的生态平衡。国家也主导卫生填埋,将公路施工垃圾埋的非常深,这样可以避免污染土壤。但是,污染土壤的指数降低了,又会污染地下水资源,不利于地下水的流通,也不利于水流调节泄洪。
2公路施工中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2.1缓解水土流失问题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理应尽力避免水土流失问题,了解当地近30年来的水文状况、地质条件、生态系统和植被种类等,参照以前和附近其他公路的施工方案,设计更精准、更科学的公路坡度与弯度。
其次,要在施工现场安装完善的临时给排水系统,这样能够在阴雨天气及时收集和疏导雨水,减少雨水对坡面的冲刷和破坏。对于已经被破坏的地表,可以采取种植绿色植被的措施来缓解水土流失。
另外,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对施工现场的废渣和弃土予以科学的处理,在堆放土石时,应该选取最佳位置,将其置于公路两侧,在建设公路坡面时进行必要的使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率,而且能够节约施工资源。施工管理人员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任意换填土质,因为土质之间存在差异性,其他地方的土质未必适合当地的水文结构,不同的土质会破坏本地的生态资源,很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浪费大量的水资源,使自然植物的正常生长面临困境,所以必须避免发生这种现象,在填筑土质时,要保持所填筑的土量与原来所开挖的土量基本一致,减少弃土量。
2.2综合治理水污染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应及时清理路基上的淤泥,不能任意堆放弃土和废石,避免造成河道阻塞。其次,施工人员应注重优化施工路面面径排水系统,利用重力流排水方式将施工路面径流水排出附近水源区,还可以安装优质排水泵,提高排水泵的自动化功能,确保路面径流水可以及时排出。而且,要做好防渗工作,阻止地表污水流入地下河流,并不断完善地下水系统,维护地下水环境。另外,在冲洗建筑材料时,要对废水进行及时处理,不能任意排放泥浆水。除此之外,施工管理人员要密封油料和其他液体原料,避免因其发生泄漏而污染水资源。
2.3避免空气污染
在公路施工的材料运输过程中,往往存在尘土飞扬的情况,虽然这一问题无法避免,但是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降低空气污染指数,净化空气质量。在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时,可以先从清理废弃材料做起,处理完毕后,为路面洒水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含量,缓解扬沙问题。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道路面层,可以使用混凝土、礁渣与细石沥青等材料,这样能够降低道路中的灰尘。而且,施工人员应及时修正出现裂缝与瑕疵的路面。此外,施工管理人员应及时清洗运输车辆,减少车辆本身的泥土与灰尘,以此降低空气污染指数。在存放施工材料时,应选用室内存放方式,如果因为条件限制而选择露天放置,就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施工材料带来空气污染。另外,在运行施工机械设备(如搅拌机、碾压机、摊铺机等)时,需要对其设置围挡,适当洒水,安装喷雾防尘设备,从而全面降低空气污染指数。
2.4降低噪音污染指数
降低噪音污染,施工管理人员必须为施工设备安装各种有效的消声设备以避免噪声危害,而且,在打桩时,最好在晴朗的夜晚进行施工,选择承载力最好的路基予以有效的夯实与振捣。其次,必须参照噪声等级标准,将距离自然景区和居民区一百米地方的噪声控制在67分贝以内。而且,施工管理人员需要依据噪声控制标准,设计公路路线与自然环境敏感点的距离,避免噪声对植被景观和正常的交通服务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有特殊需要,就可以为公路两边修建透明的消音墙,安装高等消声钢化隔音屏,确保自然环境和附近居民不受交通噪音的危害。
2.5正确处理施工垃圾
要降低公路施工垃圾的危害与污染,首先要节约资源,从源头降低排放污染物质,优化建筑设计,采用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在施工过程中,减少资源浪费与废弃物的排放量。近年来,中国的公路翻修与重修工程日益增多,在施工过程中,原本有许多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水泥、粉煤灰和石灰等,可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这些资源都被当做垃圾处理了。因此,施工管理人员要推进垃圾资源化,就要注重实现这些资源的二次利用,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2.6全面做好环境管理工作
全面做好公路施工中的环保工作,提升环境保护效益,施工单位必须有秩序、有总结地做好四步工作,第一步,加强环保教育宣传,定期开设环保讲座,以此提升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和业务能力;第二步,在公路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标志和标线牌,这样能够营造安全的施工环境;第三步,坚持开展每个月的环保质检工作,召开环保会议,及时反映和处理公路施工中的环保问题;第四步,坚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清理和回收施工现场垃圾,严格检测空气质量、水环境、自然生态敏感点和噪音敏感点,如果发现有问题,就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2.7發挥监理工程师的作用
控制公路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做好环保工作,提升环保力度,必须完善环保机制,发挥监理工程师的职能。在公路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不仅要对环境保护方案和工作质量予以全面监督,而且要认真查看公路施工环节是否存在环保漏洞,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修整,制定科学的解决对策。此外,监理工程师应协助公路施工单位制定完善的环保监督机制,全面监管施工过程,将污染指数降到最低。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做好公路施工中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施工人员理应协助本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环保教育宣传,定期开设环保讲座,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和业务能力,营造安全的施工环境;坚持开展环保质检工作,及时反映和处理公路施工中的环保问题;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清理和回收施工现场垃圾,严格检测空气质量、水环境、自然生态敏感点和噪音敏感点。
参考文献:
[1]刘绍波.基于公路施工中环保管理和实际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32).
[2]付赛北.公路工程施工中环境保护探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5(01).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环境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提出克服了以往城市发展的无序性、盲目性与随意性,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法律保障。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依据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所制定的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为目标的规划体系。按照我国环境保护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
一、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随着经济活动和人口的高度密集.它面临着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快了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一方面给城镇发展带来的不可估量的动力.另外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1、城市规划中环保意识不强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城镇领导生存环境环保意识比较淡薄.只片面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只注重强调经济增长.对环境保护认识不够.忽略了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使城市、城镇的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隐患。
2、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存在的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水体污染: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城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净化而直接排到水体或水田中.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水体污染一直呈现上升趋势。②大气质量严重恶化:城市中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人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③固体废物污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t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④噪声污染: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3、监督不力、执法不严
在环境监管方面地方部门普遍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为一些能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开后门.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
二、城市规划中加强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1、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腾飞,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在能够初步满足生活发展需求的客观条件下,人们的思维意识也逐渐得到了不同角度的唤醒,而绿色环保意识则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所蔓延的。尽管越来越多的人都逐渐的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其实践却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推动其思想与实践的结合,是城市规划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关键措旌。具体的实施内容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对城市关键区域的环境保护警示建设工作,比如说在公园区域做好对花草保护的警示建设,在建设区域做好减少噪音的警示建设等等,以确保能够随时随地提醒人们注意自身的行为;第二,通过电视公益广告、公益广播等等媒体,向人们大量的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形成正确的环保模式;第三,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毕竟中、小学生才是社会、国家未来的主人公,而只有抓好从小的教育,才能够确保后续的发展。
2、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①水污染处理防范对策;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应该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是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②大气污染对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淘汰污染严重、耗能高等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产业予以淘汰。不断革新技术、更新设备、推广清洁的能源的使用、综合循环利用等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以减轻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污染。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③固体废物对策: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环境目标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处理、处置指标体系并制定最终治理对策。目前我国许多城市者处于固体废物包围之中,解决固体废物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的目的是依据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城市固体。④噪音防范对策: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减振、消声等技术进行治理,减少噪声污染。在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松要求,即建设该处的城市绿化水平,减少城市噪声。提高居民自身素质修养,培养人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减少噪音制造.为居民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
3、强化环境监督,加强环境执法
要想最大限度的保证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就必须从源头上强化对环境的监督,并且加强对环境的执法力度。而城市的各级环保部门则应该积极的制定环保考核指标,并且落实责任制,这样才能够从严管理好环境,比如说大张旗鼓的开展环境执法检查活动等等,而其过程中还应该实行重点检查与经常检查相结合、检查与整改相结合,对于严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并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与个人必须给与严格的、严厉的惩罚。
结束语
城市环境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标志城市社会文明的象征。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各种污染上,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对城市污染中的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固体污染、噪音污染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与解决.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芬,钱杰,唐东雄,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再思考[J]上海环境科学,20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