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即时通信基本概念范文

即时通信基本概念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即时通信基本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即时通信基本概念

篇1

关键词:即时通信;XMPP;XML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2

XMPP-based Real-Tim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Introduction

Liu Wei

(Information Center of Suzhou Railway Transportation Company Ltd.,Suzhou215007,China)

Abstract:XMPP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many industry fields.This article gives an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architecture,concept and core features of XMPP.

Keywords:Real-time communication;XMPP;XML

一、XMPP协议起源

第一版XMPP技术于1998年由Jeremie Miller开发,当时名为Jabber,目的是用于可靠的在线交流,之后改名为XMPP(eXtensible Messaging and Presence Protocol)可扩展消息与状态协议,该协议以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格式交换数据,最初专用于即时通信领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XMPP已成为即时通信协议中最可靠最具灵活性的协议之一。

二、XMPP协议特点

XMPP协议是自由、开放和公开的,当前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有多种实现,其源代码也都是开放的。

XMPP协议是标准协议,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已将其标准化并收录到技术规范RFC 3920和RFC 3921中。

XMPP协议具备优良的可扩展性,很容易为其添加新的功能,由此使得XMPP协议在即时通信之外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包括网络管理、协同工具、远程系统监控和网络游戏等。

XMPP协议具备良好的安全性,简单认证安全层(SASL)和传输层安全(TLS)技术已内建在XMPP技术规范中。

三、XMPP架构分析

XMPP技术使用一种松散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有些类似于电子邮件网络服务,没有唯一的服务器负责为所有用户提供服务,而是很多的服务器都分散在不同位置,每一台服务器只为特定一批用户服务,如果位于不同服务器内的用户有通信需求,通过服务器连接模块将服务器连接起来就可以。当一处的服务器出现故障只会影响当地的用户,而不会对其他用户中断服务。

四、XMPP基本概念

首先,任何系统的使用都需要一个账号,在XMPP的世界里这个账号称作Jabber ID简称JID,JID的格式和电子邮件地址类似,例如就可以是一个JID。

其次,在上面的JID中,还有一个概念就是域(Domain),比如上面的,在登陆的时候客户端就是用这个域去寻找可用的XMPP服务器而不是用IP地址。

另外,由于XMPP服务器允许同一账号重复登录,比如同时在手机和电脑上用登陆服务器,这时手机的XMPP客户端软件会自动在账号后面追加一个资源名(resource)例如/mobile,而电脑的XMPP客户端软件提交给服务器的全名则可能是/pc,这样在不同设备的同一个账号就可以在XMPP服务器里被区分开来。形如JID/resource这种账号形式XMPP社区通常将其称为full JID,而当没有resource的时候则称为bare JID。

XMPP技术是基于XML流(XML stream)的技术,当和XMPP服务器创建会话时,需要先和服务器建立一个TCP长连接并在这个连接上给服务器发送XML流进行服务协商,在协商过程中服务器也会给客户端发送XML流来回应请求。一旦协商通过,客户端和服务器就会通过XML流和对方用以下三种XML节(XML stanza)进行数据交换:,和。

这三种XML stanza是XMPP技术的最基本语义单元,下面对它们的用途做说明。

标签用于将信息从一处通过服务器传送到另一处,常用于一对一聊天,多人聊天,通知,预警和报错,下面的例子就是用户a给用户b发送了一条“Hello”的文本消息。

to="b@123.lit"

type="chat">

Hellovar _userid = '';var _siteid =2230;var _istoken = 1;var _model = 'Model03'; WebPageSpeed =234; UrchinTrack();

标签用于通知或转发客户端的状态信息,比如上线下线等,下面的例子是用户a将自己的状态信息“xa”(离开)和附加状态文字“go to library!”发给服务器,服务器会将a的状态转发给订阅了a的状态的在线用户;

xa

go to library!

这个标签用于请求-回应操作,类似于HTTP协议的GET,POST和PUT方法,它和前面的,的最大不同在于发出请求后一定要收到回复即使回复是空的,通常客户端针对好友列表管理的添删改查操作都是用这个标签操作的。

下面这个例子是在PDA上登录的用户向XMPP服务器请求这个账号的好友列表数据。

id="rr82a1z7"

to=""

type="get">

接下来是服务器的回复。

id="rr82a1z7"

to="/pda"

type="result">

五、XMPP核心功能

作为服务于即时通信的技术标准,其核心功能不外乎两个――消息发送(Messaging)和状态(Presence),这里对这两项功能做相应说明。

(一)状态

在XMPP网络中,查看他人的状态信息(Presence)并非是需求方一厢情愿就够的,需要得到被查看方的允许,因为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自己在网络中的状态被别人随意看到。

所以当用户需要看某人的状态信息时,他需要向对方发送请求并得到对方的允许,XMPP术语将这个发送请求称为subscribe request.

上面是用户向用户发出订阅状态信息的请求。

如果用户c同意a的订阅请求,用户a会收到如下的XML stanza:

如果用户c不同意a的订阅请求,用户a收到的信息则是: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用户c同意a的订阅请求,a会把c加入到自己的好友列表中,同时c也会把a加入自己的好友列表中(针对不同的XMPP服务器实现,c不一定会加a)。

接下来分析用户登录过程中,用户的好友如何获得用户的上线状态的。

1.用户客户端和服务端协商建立XML stream;

2.客户端给服务器发送一个登录初始状态的XML stanza,如;

3.服务器检索出有哪些人成功订阅了这个用户的状态;

4.服务器将这个用户的状态发送给这些订阅者。

在登录完成之后使用客户端过程中,如果用户将自己状态由在线(available)改为离开(away),也是通过类似流程将新的状态信息通知给这些订阅者的。

(二)消息传送

这个部分分析XMPP的聊天消息是如何快速的从发送方转到接收方的。

由于XMPP的设计初衷就是应用于即时通信,故而在处理实时传送消息数量很多而每条消息内容又相对较少的聊天业务时,在设计和实现上做了很多优化。

还是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用户给发一条消息“Who are you?”,XML stanza的内容如下所示:

to=""

type="chat">

Who are you?var _userid = '';var _siteid =2230;var _istoken = 1;var _model = 'Model03'; WebPageSpeed =203; UrchinTrack();

用户jack将消息发送给这台服务器后,服务器从这个XML stanza中取出“to”地址,对其它内容则不做任何处理以提高性能,发现目标地址是服务器,于是通过服务器连接模块马上和服务器建立一条XML stream(如果之前和有过通信则建立XML stream的步骤可省略)并将这个XML stanza发到服务器。

收到这条消息后,也是从中取出目标“to”地址,发现其域名和自己一致,于是在本地网络查找用户bill是否在线,如果bill在线就将消息发送给bill,如果不在线就丢弃(可配置写入数据库待上线后再发送)。在这个过程中服务器对XML stanza不做任何其他多余的解析,也不会将收到的stanza写入数据库保持起来(成功发给接收用户情况下),因此消息的传送是非常快速和及时的。

篇2

关键词:IM;HTTP;J2ME;Jabber;XML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0-5661-04

Instant Message Applies Combined Set

HU Wen-sheng1, LI Guo-hua2, HU Yan-ping2

(1. Commercial College of Guizhou, Guiyang 550000, China; 2. Hunan Xinning No2 Middle School, Xinning 422713, China)

Abstract: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at Instant Message on the base of Jabber Protocol applies Combined Set and introduces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lient and server.

Key words: IM; HTTP; J2ME; Jabber; XML

本文讨论了基于Jabber协议的即时通讯在手机上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的客户端程序与服务器端之间通过互联网及移动数据网进行实时多媒体互动交流。不仅可以传输文本信息,更可实现图像、音频、视频的互动,同时还可以收发电子邮件。

1 基本概念

1.1 即时通讯(IM)

即时通讯也叫即时消息传递(Instant Message ,IM)是基于互联网协议的应用程序,它能够使应用不同类型设备的用户一对一进行通信。IM最流行的形式是聊天,在聊天的同时可以在计算机之间交换短文本消息。目前在国内用得最广、深受广大网民喜爱的即时通讯产品要算腾讯QQ和微软的MSN了。随着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WAP)和移动电话类的手持设备的出现,即时通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种移动电话上。

1.2 Jabber XML协议的结构

Jabber即时通讯系统与其他即时通讯不同,它是基于源代码开放的XML协议。这样的好处是使超长传输的分布性更好也更易访问。客户端程序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发生在指定的端口上,在交换数据时,构造各种符合Jabber XML协议的数据包,以XML流的形式进行传递。 Jabber的开放式XML协议包括三个顶层XML元素(也称为标记):

,此元素用来确定用户的状态。其格式为:Onlinenone-audio。表明9054这个用户发送给用户为9063,同时也表明了用户9054的状态。

,此元素用来包含两个Jabber用户间互相发送消息的内容。其格式为:aaaaaaa22222222var _userid = '';var _siteid =2230;var _istoken = 1;var _model = 'Model03'; WebPageSpeed =156; UrchinTrack();。

,此元素的意思是信息/查询。该元素主要是用来在两个用户之间构建一个根本的会话,并且允许它们来回传送XML格式的请求和响应。信息/查询的主要用处是取得或设置公共的用户信息,比如名字,电子邮件,地址等等。其格式为:

我的朋友

2 通信模式的建立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涉及到三个角色:客户端、服务器、网络(包括互联网及移动数据网)。客户端可以是移动电话类的手持设备和PC机端的应用程序,在本文中主要是指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服务器端包括Dispatch服务器、若干个Jabber服务器、数据库。客户端通过HTTP与服务器端进行数据交换,交换过程中涉及到两个XML流:一个流把数据包从客户端提交到服务器上;另一个流把数据从服务器提交到客户端。当用户想进行通信时,只要启动手机上的客户端程序进行登录,发送一个包括用户登录号和密码的HTTP包给服务器端Dispatch,Dispatch根据用户的登录号和密码到相应的数据库中查询、对比,进行身份验证,若验证成功,给客户端程序返回一个HTTP应答包,在返回的HTTP应答包中包含了分配给该用户的一个Jabber服务器的IP地址和通信的端口号,随后客户端就向指定Jabber服务器发起HTTP连接请求,获得HTTP连接标识,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个标识进行一系列的通信活动。若服务器端没有通过客户端的身份认证,则会返回给客户端一个错误提示,同时断开与该用户的连接。

3 具体通信过程及客户端实现的效果

3.1 获取Jabber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

客户端应用程序首先必须知道自己应该与哪个Jabber服务器进行通信,所以它必须要通过服务器端的Dispatch这个模块来获取与之通信的Jabber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为此它首先得发送一个数据包给Dispatch,Dispatch收到这个包后进行解析,到数据库中进行查询、验证后再回复客户端应用程序。成功的话,返回某个Jabber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在客户端应用程序与服务器端进行联系时都涉及到基于HTTP协议的连接,而HTTP协议是一个请求/响应型的协议,在发送请求时必须同时发送请求所需要的数据。利用HTTP连接发送数据主要有两种方式:GET和POST方式。在GET方式下,发送的数据是被当作URL的一部分被发送到服务器端,这种方式只能传送编码的文本信息,并且传送的数据大小有限制;而在POST方式下,发送的数据被当作数据流的形式单独向服务器发送,这种方式可以传递任意格式的数据(包括二进制格式的数据),并且传送的数据没有大小限制。Sun公司推出的J2ME的CLDC中有专门用于进行网络通信的类库包javax.microedition.io,使用该类库包下定义的HttpConnection类可以实现HTTP连接。当客户端应用程序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连接的包之后,就可以使用getResponseCode()方法来获得服务器端返回的状态码。通过读取这个状态码,客户端的应用程序就会知道服务器端处理数据的状态,如果服务器端返回的状态码是HttpConnection.HTTP_OK,就表示服务器端处理数据成功,否则服务器端处理数据失败,客户端须得重新发送连接请求。具体情况如下:

1) 客户端向服务器端Dispatch请求与它匹配的Jabber服务器的地址

向服务器端的Dispatch发送一个HTTP包的内容为:

GET /dispatch.xml?Id=9063@pica&Version= HTTP/1.1

X-Online-Host: 211.90.198.191:80

User-Agent: Profile/MIDP-1.0 Configuration/CLDC-1.0

User-Agent: UNTRUSTED/1.0

Content-Length: 0

Host: 211.90.198.191:80

由于客户端应用程序只是想要获取与之进行通信的那个Jabber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所以发送的数据量并不是很多,所以采用了GET方法发送只有HTTP包头的数据包就可以了。由这个包我们可以看出Dispatch所在的IP地址是211.90.198.191:80,当它收到这个包时,立即进行解析,获得了该用户的登录号和密码,然后根据该用户的登录号到中心数据库中去查询、验证,决定它与哪个Jabber服务器通信,从这里可以看出,服务器端的Dispatch模块起调度、分配作用,因为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一个或几个Jabber服务器显然满足不了需要,必须要随着用户数的增加,随时增加服务器端的Jabber服务器的数目,怎样决定哪些用户与哪个Jabber服务器通信?就由Dispatch模块来决定。

服务器端的Dispatch给该用户返回的包的内容为:

HTTP/1.0 200 OK

Server: jabber/http-0.4

Expires: Fri, 10 Oct 1997 10:10:10 GMT

Pragma: no-cache

Cache-control: private

Connection: close

Content-Type: text/xml

Content-Length: 67

Ip=219.235.1.137

Port=4998

Domain=pica

Resouce=pica

Time=1200

客户端的应用程序按照Jabber XML协议的结构来解析这个包之后,得知自己应与IP地址为219.235.1.137,端口号为4998的Jabber服务器进行通信。于是服务器端的Dispatch模块就不再与客户端的应用程序打交道了。

客户端的发包和收包函数为:

void httpRequest(String page_path) throws Exception{

……………

//发送的HTTP包的包头

hcon=(HttpConnection)Connector.open(" 211.90.198.191:80",

Connector.READ_WRITE,true);

hcon.setRequestMethod(HttpConnection.GET);

hcon.setRequestProperty("X-Online-Host","211.90.198.191:80");

hcon.setRequestProperty("User-Agent","Profile/MIDP-1.0 Configuration/CLDC-1.0");

//发送的HTTP包的包体

if(xmlParam!=null){

bytearrayoutputstream=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dataoutputstream1=new DataOutputStream(bytearrayoutputstream);

dataoutputstream1.writeUTF(xmlParam);

byte abXmlParam[]=bytearrayoutputstream.toByteArray();

hcon.setRequestProperty("Content-Length",""+(abXmlParam.length-2));

dos=hcon.openDataOutputStream();

dos.write(abXmlParam,2,abXmlParam.length-2);

}

///以下为收包的过程

if((hcon.getResponseCode())!=hcon.HTTP_OK)

throw new Exception("invalid response");

int recvs=(int)hcon.getLength();

dis=hcon.openDataInputStream();

if(recvs>0){

rcv_bytes=new byte[(int)hcon.getLength()];

dis.readFully(rcv_bytes);

} else{……}

String sResponse=new String(rcv_bytes,0,recvs>0?recvs:k,"UTF-8");

if(sResponse.length()>0){

reader=new XmlReader(sResponse);

parse(reader,cmdType);}

……………}

2) 客户端应用程序向具体的Jabber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

当客户端应用程序获得了与它相匹配的Jabber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时,就可以向该Jabber服务器发送HTTP连接请求。具体的HTTP包的内容为:

GET /login-sid.xml?jid=9063@pica&pass=123456&version= HTTP/1.1

X-Online-Host: 219.235.1.137:4998

Content-Type: text/xml

User-Agent: Profile/MIDP-1.0 Configuration/CLDC-1.0

User-Agent: UNTRUSTED/1.0

Content-Length: 0

Host: 219.235.1.137:4998

3) 服务器端向客户端应用程序返回响应包:

服务器返回的HTTP包为:

HTTP/1.0 200 Ok

Content-type: text/xml

Content-length: 60

1973594324

返回来的这个包除了告诉客户端,服务器处理数据成功(OK),同时也返回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建立HTTP连接的标识sid,即1973594324。随后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进行通信就在这条做了标记的HTTP连接的基础上进行的。

此时的客户端的发包和收包的函数仍然是httpRequest(String page_path),只不过所不同的是此时与之相联系的服务器的IP地址变了。

3.2 与Jabber服务器建立HTTP连接进行通信

从上面可知,当客户端向Jabber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后,从服务器那里立即返回一个应答包,获得了这个HTTP连接的标识。这个标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得到这个标识,才能说明客户端应用程序与Jabber服务器建立HTTP连接成功了,于是客户端应用程序就可以通过这个标识与服务器之间可以进行进一步的通信,如取好友列表、取聊天室、发送与接收短文本信息、查找在线好友、通过外部接口服务器与其它即时通信产品(如QQ)进行通信等一系列活动。

如: 客户端利用所获得的HTTP连接标识从Jaber服务器取好友列表情况

向Jabber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包为:

HTTP包头:

POST /raw.xml?sid=1973594324 HTTP/1.1

X-Online-Host: 219.235.1.137:4998

Content-Type: text/xml

User-Agent: Profile/MIDP-1.0 Configuration/CLDC-1.0

Content-Length: 89

User-Agent: UNTRUSTED/1.0

Host: 219.235.1.137:4998

HTTP包体:

/jabber>

由于发送的数据包内容比较多用HTTP的POST方法来传送,分两块:一块是HTTP头,带有上面建立连接时所得到的HTTP会话标识sid=1973594324,向服务器请求获得raw.xml资源,同时还要指明服务器所在的IP地址和端口号等信息;另一块是HTTP包体,这个包体表示你要求的具体内容,上面这个包是要求取好友列表。当服务器接到这个包时,经过解析发现客户端要求取自己的好友列表,立即到数据库中去提取该用户的好友列表以Jabber XML协议的结构形式构造一个数据包发送给该客户端,客户端在收到这个数据包后,按照Jabber XML的协议结构的形式进行解析,把解析所得到的结果在用户的手机界面上显示出来,显示的情况见图2所示。一旦取好友列表成功后,就可以与好友进行聊天,传图片等各项活动了。

3客户端的显示效果

图2为客户端的显示效果。

4 结论

目前随着国内移动网络的逐步成熟,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正在快速增长,不过应用比较多的主要是游戏和移动广告之类的,而应用到即时通信、移动定位、移动电子商务的还为数不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通信处在信息、个性化与商务的交汇点,具有传统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用户既可以进行通信,也可以进行交友或从事各种商务活动。当然,如果能够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通信软件与各种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开发各种具有视频的通信系统,必将把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也是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Dreamtech.即时消息传递系统编程源代码解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篇3

关键词:3G的概念;标准;频谱分配;特点;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一、3G的概念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1]。它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简单地说,3G实际上就是一个宽带的无线网络。

二、3G的标准

3G的主流标准为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和TD-SCDMA(Time-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即宽带码分多址,该技术可在5MHz的带宽内,提供最高384kbps的用户数据传输速率,能够支持移动/手提设备之间的语音、图象、数据以及视频通信,速率可达2Mb/s(对于局域网而言)或者384Kb/s(对于宽带网而言)。

CDMA2000也称为CDMA-MC(CDMA Multi-Carrier),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摩托罗拉、Lucent和后来加入的韩国三星都有参与,韩国现在是该标准的主导者。CDMA2000可支持语音、分组和数据等业务,还可实现QoS的协商。它对CDMA(IS-95)系统的完全兼容,成熟性和可靠性有保障,是第二代向第三代移动通信过渡最平滑的选择。但是CDMA2000使用的多载波传输方式比WCDMA的直接扩频序列对频率资源的浪费大。该标准与WCDMA以及TD-SCDMA不兼容,目前我国电信采用的是该标准。

TD-SCDMA即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是由我国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提出,与德国西门子公司联合开发。采用了同步码分多址技术,智能天线技术和软件无线技术。它采用时分双工技术能节省未来紧张的频率资源,降低设备成本。其独特的智能天线技术,能大大提高系统的容量,特别对CDMA系统的容量能增加50%,且降低了基站的发射功率,减少了干扰。td-scdma软件无线技术能利用软件修改硬件,在设计、测试方面非常方便,不同系统间的兼容性也易于实现。其缺陷在于技术的成熟性方面比另外两种技术要欠缺,它在抗快衰落和终端用户的移动速度方面也有待改进。

三、3G的频谱分配

国际电信联盟给3G划分了230MHz的频带,上行为1885~2025MHz,下行为2110~2200MHz。我国3G频谱划分如下:

1710-1755/1805-1850MHz和1865-1880/1945-1960MHz,带宽共120MHz,用于蜂窝移动通信业务;1880-1900/1960-1980MHz,带宽共40MHz,原计划用于无线接入(FDD方式),现只批准我国自行研制的S-CDMA系统使用1880-1885MHz的频段;1900-1920MHz,带宽共20MHz,用于无线接入(可用于DECT和PHS等时分或码分方式),主要用来解决集中在密集办公室区域的专业网以及机关、团体和家用无绳电话等需求;2400-2483.5MHz,带宽共83.5MHz,主要用于短距离、短信息的数据通信系统以及计算机数据通信系统等。该段频率与工业、科学、医疗设备(ISM)无线电电磁波辐射频段共用;2535-2599MHz,带宽共64MHz,临时性用于多路微波有线电视传输系统。

四、3G的特点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有:

(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覆盖和使用的系统。它将使用共同的频段、全球统一标准或兼容标准,实现全球无缝漫游。

(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特别是支持Internet业务。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以提供话音业务为主,随着发展一般也仅能提供100kbit/s~200kbit/s的数据业务,GSM演进到最高阶段的速率能力为384kbit/s。

(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支持从话音、分组数据到多媒体业务;应能根据需要提供带宽。

(4)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便于过渡、演进。由于第三代移动通信引入时,第二代网络已具有相当规模,所以第三代的网络一定要能在第二代网络的基础上逐渐灵活演进而成,并应与固定网兼容。

(5)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支持非对称传输模式。由于新的数据业务,例如,WWW浏览等具有非对称特性,上行传输速率往往只需要几千比特每秒,而下行传输速率可能需要几百千比特每秒,甚至上兆比特每秒才能满足需要。

五、3G得应用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可以将3G业务分为以下几类:

(1)通信类业务,主要包括话音业务、视频通话业务以及手机与互联网视频通话业务。

(2)娱乐类业务,如音乐、影视、新闻点播,图片、铃声下载、互动游戏等。

(3)资讯类业务,如新闻类资讯、便民资讯、财经类资讯等,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获得电话簿、交通实况、宾馆和就餐等服务。

(4)互联网业务,用户可以在3G手机上收发、保存电子邮件,可以使用QQ、Fetion、MSN等即时通信工具,还可以收发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5)电子支付业务,用户可以用3G手机实现网上支付、现场刷卡等各种支付功能。

(6)定位服务,用户可以通过3G手机的GPS功能对其所在位置进行定位并得到该位置相关信息。

(7)监控服务,用户可以用3G手机远程监视、控制家用电器。

在不久的将来,移动互联网会发展成为一种可以随身应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的网络,其必将是未来3G业务发展的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

[1]刘宝玲.3G移动通信系统概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张玉艳,于翠波.移动通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篇4

1.教学内容改革根据对网络营销相关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能力的分析,我们把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六个项目,具体内容如下。

项目1网络营销概述:内容包括网络营销基本概念、网络营销基础理论(如六度空间理论、长尾理论等)。实训内容是寻找优秀的网络营销案例。

项目2网络市场调研:通过该项目让学生学握网络信息采集、处理的技能,具体包括搜索引擎的运用、二手资料的收集、网上调查问卷。实训内容:XX企业A产品的市场分析。

项目3网络营销推广与营销方法:内容包括论坛营销、博客营销、软文(新闻)营销、即时通信工具营销、微信微博营销、SNS营销、问答平台营销、电子邮件营销等。该项目的实训引入合作企业,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网络推广方法为企业做推广,实际推广效果将影响学生的平时成绩。例如,学到论坛营销的时候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合作企业策划并实施论坛营销,课后老师还要跟进推广效果,做好记录。

项目4搜索引擎营销虽然搜索引擎营销也是网络推广的方法之一,但因其知识点较多、难,故独立作为一个学习项目。本学习项目包括搜索引擎优化、直通车推广、百度推广。实训内容是根据所学知识优化自己的博客,尝试操作淘宝直通车和百度推广(教师给定账号)。

项目5网络广告策划该项目是网络营销课程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包括:网络广告内涵、主要形式、定价机制,网络广告的资源策划、创意方法;网络广告设计思路、制作流程、常用工具,网络广告效果评价方法、影响因素。既包括广告设计理论的学习,又包括广告创意与设计的学习。实训的设计包括认识广告、欣赏经典、为XX企业设计网络广告。

项目6企业网络营销整合方案在该项目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为一个企业策划基于全网的网络营销方案。实训中,给定背景企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信息采集与处理、策划营销方案、撰写营销方案、答辩。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将企业分为传统企业、具备独立网站的电子商务企业、运用第三方平台开展业务的电子商务企业三类进行指导,不同的企业其需要的营销方法不同。

2.教学方法改革

(1)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后继续关注学生的实训情况,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坚持做网络推广,以达到推广效果。

(2)仿真模拟教学法。运用中教畅想电子商务沙盘软件以及系部自建Ecmall电子商务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开通网店,实施自己的策划方案,进行网络交易,等等。通过这些模拟平台可以让学生快速了解电子商务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角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于真实的互联网环境来说,仿真模拟教学可以让教师更好把握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

(3)运用博客辅助教学。授课教师开设有网络营销专业教学博客,通过博客平台实现教学资料、课件及习题等与学生的共享,学生可以通过博客平台更好地实现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同时要求学生开设网络营销或电子商务专业博客,撰写专业文章,发表评论及进行搜索引擎优化、友情链接及博客推广等具体网络营销实践活动,学期末老师根据学生撰写的博客日志数量、博客搜索引擎关键词的排名效果、访问量及外部链接数量等指标给学生评定相应的博客实训成绩。

(4)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开设网店,参与微信微博等网络营销活动,训练商业意识和商业技能。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威客网站的任务项目,了解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结论

篇5

关键词:PoC业务 3G 业务流程 业务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1-0029-02

1、基本概念

PoC是一种即时、双向、多方参与的VoIP(Voice over IP)通信方式,允许用户与一个或者多个用户进行多媒体通信。为了方便,有时也用“一键通”、“基于手机的对讲机”等名词来代表PoC业务。用户通过按键开始与某个用户通话,或者广播到一个群组的所有参与者那里。接收方收听到发言声音后,可以没有任何动作,例如不应答这个呼叫,或者在收听到发送方声音之前,被通知并且必须接收该呼叫。PoC会话理论上可以包含任何网络信号覆盖到区域的用户,这是现在其他集群技术所不能比拟的。PoC通信是半双工模式的,每次最多只能有一个人发言,其他人接听[1-3]。如果存在某个接听的用户想要发言的情况,则通过发言权控制功能来实现对发言权请求的排队等待等功能的支持。PoC技术基于分组交换,不单独占用信道,资源利用率极高。相对传统话音业务费用较低,并且计费方式十分灵活。PoC业务作为3G业务平台中基于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的最具有代表性、最重要的业务之一因其方便快捷、资源利用率高、用户覆盖范围广等特点,从一开始就被业界寄予厚望,被认为最有希望成为继短消息业务之后的下一个移动运营商的杀手级业务。

开放移动联盟(OMA,Open Mobile Alliance)和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是3G业务平台中基于IMS的PoC系统的标准化机构和组织,负责基于IMS平台的PoC系统[4-5]的操作、流程、规范以及相关协议的制定、解释和维护工作。在3GPP的Release 6(R6)规范中明确提出了PoC是IMS的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业务之一。在OMA组织将PoC技术思想移植到IMS平台之前,PoC功能主要是通过在现有的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或者CDMA 1X核心网络中增加PoC服务器来实现的。

2、业务特性

PoC会话同普通的电路交换(CS,Circuit Switching)会话相比具有独特的方面,如表1-1所示:

由表1-1中可以看出,PoC作为一种独特的业务是有其存在意义的,而不是单纯地考虑网络带宽资源情况。也就是说,即使将来网络带宽资源足够给各个业务使用分配,PoC业务也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的。这里把PoC的业务特性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通话建立快捷。支持即按即说,用户可以从通讯列表中选择个人用户或者群组,通过按下特定功能键开始通话。通常从按键到开始通话的时延很短。

(2)半双工通信模式。会话中任何时刻只允许有1个用户发言,其他用户处于接听状态。如果某个正在接听的用户想要发言,则需要提前申请发言权,发言权的控制有一套完整严密的定义。

(3)灵活的应答模式。应答模式可以包括手动接通、自动接通和自动拒绝等。手动接听模式是在第一次被叫时需要用户手动按键接听来建立连接;自动模式就是在第一次被叫(会话建立)时终端直接播放来话;自动拒绝则是在呼叫时返回拒绝接收的信号。无论是手动模式接通后还是自动模式接通后,后续的来话都是直接播放。

(4)通话模式多样。根据PoC1.0规范定义,PoC业务包括4种通话模式,分别是一对一会话、预定义群组会话、临时群组会话(Ad hoc)和聊天群组会话。在一对一模式下,用户A可以从通信录中选择所要联系的用户B,然后通过按下终端上的PoC功能键开始通话。这种呼叫连接几乎是瞬时完成的。当一对一通话结束后,可以释放PoC功能键,从而使用户B获得发言权,如此反复进行下去。预定义群组通话是预先定义好的群组成员之间的通信,成员可以随时参加或退出该会话。临时群组通话是用户之间临时组成的通话群组,会话结束后群组也随之消失,群组成员可以邀请非成员加入,但非成员若没有受到邀请则不能自行加入。聊天群组通话又可分为开放聊天群组和限制聊天群组。开放分组中没有成员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加入和退出;限制分组中则必须是规定的组内成员才可以加入通话。

(5)覆盖范围广泛。PoC技术是通过现有IP交换传输技术实现的,理论上任何网络信号覆盖到的地方均可以实现业务接入,可实现全网络覆盖范围漫游。

(6)提供呈现状态服务。呈现状态服务通常又被称为Presence服务[6],用户可根据需要将自己的实时通话状态灵活地设置成在线、隐身或离线,并更改好友属性等。

(7)支持会话并发功能。单个PoC终端可同时参与到多个PoC会话中。可以同时接收任意一个会话的数据信息,而不挂起其他会话。

(8)支持接入列表管理。支持接受成员列表和拒绝成员列表,类似于其他即时通信软件里面的黑名单、白名单功能。

(9)支持多媒体服务。除了支持实时语音通信外,还支持通话群组成员之间的视频传送、文本传送、彩信传送、在线游戏以及多媒体会议等功能。

3、业务流程

PoC会话是利用VoIP技术实现的半双工语音业务,当会话中唯一的发言者正在发言时,会话中其他用户只能处于收听状态。会话中的所有终端设备共用一个频道进行呼叫和接听,用户讲话时才占用信道,接听时只监听信道。典型的PoC会话建立过程可以归纳为5个阶段,如下所示:

(1)注册。用户终端如果还没有注册到PoC服务器,首先就需要做这项工作。注册过程将终端的联系方式细节(如IP地址)提供给PoC服务器,并且进行网络用户的认证工作。所以,注册是进行PoC会话的先决条件。由于无线连接的固有特性,注册过程需要周期性的更新。

(2)数据信道的建立。PoC独立于任何特定的数据载体(如GPRS、EDGE或者CDMA等),网络本身应该提供不同数据网络之间协同工作的机制。PoC是IMS的业务,而IMS平台对底层网络采用何种接入和承载技术是不关心的。也就是说信道建立过程是由低层网络提供的。

(3)预约。一般情况下,用户需要经常尝试去了解所有联系人的在线状态。这个需求将产生一个包含联系人现在状态的初始回复,并且在其状态发生变化时通知会话中其他联系人。这个过程通常由呈现业务来实现。

(4)邀请/接受谈话。一个会话的建立是从SIP邀请信息的发出开始的。这个邀请将被发送到PoC服务器,并重新定向到收件人,收件人做出相应的回应。在邀请/接受的过程中,通过SIP消息中的会话描述协议(SDP),会话参与者交换了传输介质的容量信息。SDP描述了传输介质中物理链路的详细信息、编码类型和数据速率。

(5)媒体流传输。一旦SIP会话建立成功,会话参加者的数据将通过PoC服务器进行交换。由于PoC是半双工,参与者在发言之前必须请求发言权,发言权的协调和分配是通过PoC服务器完成的。一旦一次发言完成,发言者释放发言权。

4、业务应用

PoC业务面对突发事件时可以迅速进行群体间沟通 就其的市场定位来说,比较适用于像军队、武警、电力、交管、紧急救灾这类特殊行业。这样无论是实时性、话音质量还是安全保密性都更有保证,而这些客户对于辅助功能(如在线状态、位置信息等)并不是特别关心。另外考虑到保护前期投资,使用习惯等原因,可以预计这类用户不会轻易转向使用PoC技术。PoC业务应该把目光投向普通的企业级用户群、社团用户群以及主要由白领和青少年组成的个人用户等。考虑到这类用户对通话的实时性要求并不是特别严格,但是却对使用成本相对比较敏感,而且对一些辅助功能(如在线状态等)也具有比较强烈的兴趣,因此在这些用户群中推广PoC业务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力。

参考文献

[1]刘海鹏,廖建新,朱晓民.PoC中一种负载均衡与时延优化的RTP媒体流转发机制[J].通信学报.2010, 31(8):105-113

[2]杨戈,廖建新,朱晓民,等.流媒体分发系统关键技术综述[J].电子学报,2009,37(1):137-145.

[3]C. Jae-Hyung, L. Jae-Oh. IMS Based PoC Service Deployment[A].Fifth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INC, IMS and IDCCNCM'09),2009[C].949-954.

[4]Open Mobile Alliance.OMA-AD-PoC-V2_1-20090224-D: Push to talk over Cellular (PoC)-Architecture[S].Open Mobile Alliance,2009.

[5]Open Mobile Alliance. OMA-TS-PoC_System_Description-V2_1- 20090305-D: OMA PoC System Description[S].Open Mobile Alliance,2009.

篇6

关键词:云计算;虚拟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

1 云计算的概念与特征

1.1 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它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而且是虚拟化的资源。简单的来说,云计算利用互联网的传输能力,将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过程从本地服务器转移到互联网上,它不是一种新技术,而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等传统IT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是一种服务模式。

云计算分为狭义云计算和广义云计算。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基础设施和软件、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

1.2 云计算的基本特征

资源部署虚拟化

资源配置动态化

需求服务自助化

以网络为中心

服务可计量化

资源的池化和透明化

2 企业云计算

2.1 为什么需要云计算

云计算能够解决企业对IT资源的动态需求和IT成本的问题,使得IT部门可以专注于提供信息服务和业务流程。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大量资源投入,新的信息系统在建成后5年就会面临硬件设备逐步老化与更换,而应用软件则经常面临升级需求。此外,企业在IT方面大量投入却不能满足业务的动态需求,即使虚拟化后,也难以解决不断增加的业务对资源的变化需求,IT资源不能动态扩展的限制已经成为阻碍企业业务发展的绊脚石。

虚拟化等技术不断纵深发展,IT资源已经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架构提供全局动态调度能力,自动化提升了IT架构的伸缩性和扩展性。大规模的计算与数据处理系统已经在分布式、并行处理的架构上得到广泛应用,计算密集、数据密集、大型数据文件系统成为云计算架构的建设基础,超高速网络平台使得信息可以快速传递、交换。企业部署云计算已经具备技术基础,而企业的IT从原有的信息架构升级到可动态扩展、可按需分配的IT服务也成为必然。

2.2 企业云计算的建设过程

云计算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基础云阶段、平台云阶段、服务云阶段。企业首先需要将现有的信息架构变成云架构,即实现虚拟化的数据中心;然后,在这个基础的云架构上部署基础软件,也就是中间件,实现IT资源平台化;第三步是在中间件平台云的基础上,实施部署面向业务的应用软件,能够为企业业务提供IT服务。

(1)基础云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实现企业IT基础资源(计算处理能力、存储、网络)的虚拟化,提高资源利用率,统一管理和维护IT资源,为用户提供基础IT资源服务,提供高容灾机制、弹性计算能力,提供统一的计算资源池和存储池,实现资源池内的容灾、自动化修复、自动化管理和资源动态调配。

(2)平台云阶段

基于网络提供对业务应用完整的生命周期的支撑,包括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部署、生产运行等,也可以称为基础软件平台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性是:提供统一的中间件服务、消息服务、整合服务等多种基础服务,用来作为业务软件的运行支撑平台,中间件能够很好的与底层的云计算交互,更好的利用虚拟化资源,提供统一的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硬件资源、虚拟化资源、中间件资源的统一管理,实现对硬件资源、虚拟化资源、中间件资源的统一调配,更加合理的利用有效资源。

(3)服务云阶段

在平台云基础上,构建各种云服务,直接面向用户提供业务支撑。由于中间件是业务系统的直接支撑实体,因此业务云服务构建在平台云上,将能够更好的对外提供可用的服务。主要特性:业务服务随需取用,用户端设备通过定制,实现不同的服务组合,同一个服务可以被不同的用户端设备使用,软件服务实现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

2.3 企业云计算运营模式

企业无论是使用基础架构云(IaaS)、平台云(PaaS),还是应用软件云(SaaS),都要考虑是采用

服务商的计算资源还是自建云计算资源。从目前来看,主要分为以下3种运营模式。

方式一,企业建设,企业运营。这是一种典型的私有云模式,企业自行建设云计算基础资源,基础

资源在企业数据中心内部,企业自己承担运行维护工作。

方式二,企业建设,运维外包。这也是私有云,但是企业只进行投资建设,而云计算架构的运行维

护外包给服务商,基础资源依然在企业数据中心。

方式三,服务商建设,企业租用。由服务商构建云计算资源,企业只是根据需要租用云计算服务,例如由服务商为企业提供面向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如邮箱、即时通信、共享容灾等),云架构与公共网络连接,由服务商来运维其云计算资源,并保证不同企业用户的数据安全。

3 结束语

云计算不仅带来了IT模式的变化,也将引发IT服务的变革。在以服务为导向的云计算时代,企业

只需要关注自己需要的数据,而对数据的计算、数据的存储都是用云端的服务来实现。云的服务提供商则将核心业务重点放在IT架构的运营上,服务将成为下一代IT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齐虎春.云计算从概念到应用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5).

篇7

关键词:网络营销;教学改革;电子商务

一、高职院校的学情与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高等院校的学生有所不同,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学习主动性也不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训的力度,通过实训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技能的掌握。

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人才,这一点不同于高等院校的高综合素质人才。所以,我们需要把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融入到教学中。网络营销课程以培养学生网络营销能力为目标,与该课程相关的电子商务岗位主要有网络信息员、网站编辑、网络推广专员等

二、网络营销课程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对网络营销相关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能力的分析,我们把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六个项目,具体内容如下。

项目1 网络营销概述:内容包括网络营销基本概念、网络营销基础理论(如六度空间理论、长尾理论等)。实训内容是寻找优秀的网络营销案例。

项目2 网络市场调研:通过该项目让学生学握网络信息采集、处理的技能,具体包括搜索引擎的运用、二手资料的收集、网上调查问卷。实训内容:XX企业A产品的市场分析。

项目3 网络营销推广与营销方法:内容包括论坛营销、博客营销、软文(新闻)营销、即时通信工具营销、微信微博营销、SNS营销、问答平台营销、电子邮件营销等。该项目的实训引入合作企业,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网络推广方法为企业做推广,实际推广效果将影响学生的平时成绩。例如,学到论坛营销的时候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合作企业策划并实施论坛营销,课后老师还要跟进推广效果,做好记录。

项目4 搜索引擎营销 虽然搜索引擎营销也是网络推广的方法之一,但因其知识点较多、难,故独立作为一个学习项目。本学习项目包括搜索引擎优化、直通车推广、百度推广。实训内容是根据所学知识优化自己的博客,尝试操作淘宝直通车和百度推广(教师给定账号)。

项目5 网络广告策划 该项目是网络营销课程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包括:网络广告内涵、主要形式、定价机制,网络广告的资源策划、创意方法;网络广告设计思路、制作流程、常用工具,网络广告效果评价方法、影响因素。既包括广告设计理论的学习,又包括广告创意与设计的学习。实训的设计包括认识广告、欣赏经典、为XX企业设计网络广告。

项目6 企业网络营销整合方案 在该项目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为一个企业策划基于全网的网络营销方案。实训中,给定背景企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信息采集与处理、策划营销方案、撰写营销方案、答辩。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将企业分为传统企业、具备独立网站的电子商务企业、运用第三方平台开展业务的电子商务企业三类进行指导,不同的企业其需要的营销方法不同。

2.教学方法改革

(1)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后继续关注学生的实训情况,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坚持做网络推广,以达到推广效果。

(2)仿真模拟教学法。运用中教畅想电子商务沙盘软件以及系部自建Ecmall电子商务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开通网店,实施自己的策划方案,进行网络交易,等等。通过这些模拟平台可以让学生快速了解电子商务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角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于真实的互联网环境来说,仿真模拟教学可以让教师更好把握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

(3)运用博客辅助教学。授课教师开设有网络营销专业教学博客,通过博客平台实现教学资料、课件及习题等与学生的共享,学生可以通过博客平台更好地实现与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同时要求学生开设网络营销或电子商务专业博客,撰写专业文章,发表评论及进行搜索引擎优化、友情链接及博客推广等具体网络营销实践活动,学期末老师根据学生撰写的博客日志数量、博客搜索引擎关键词的排名效果、访问量及外部链接数量等指标给学生评定相应的博客实训成绩。

(4)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开设网店,参与微信微博等网络营销活动,训练商业意识和商业技能。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威客网站的任务项目,了解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结论

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更新,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也需要不断地改进。我们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更新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效果为目标优化课程考核方法。

参考文献:

[1]辛峰.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网络营销技术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11,23.

[2]杨艳.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专题实训的设计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6).

[3]张秀英.《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1).

篇8

关键词:课程建设;创新教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226-02

一、引言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中,已经不像过去那样过分看重文凭,而是渐渐回归理性,对人才的质量,即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广大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切期盼,使高等教育在满足人民需要、提升自身实力、提高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地位及影响力等方面,与公众期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有鉴于此,我们以教学改革为契机,通过课程建设,力求达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二、课程建设内容及措施

交换技术是通信网络的核心技术,交换设备是构成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代交换技术课程主要阐述通信网络中所采用的各种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该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和广电通信与网络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后续课程的先修课程。本文通过对该课程的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规划、网络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在高校的教育质量管理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教师队伍的素质、质量水平直接决定了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而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必须重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优点和长处,并形成合力。优良的教师团队能在学科方向上把最好的内容带给学生,从整体上提高育人效果,也为防止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了条件。具体做法是,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各抒己见,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不一样的教学课件,鼓励竞争,为教师自我发挥提供条件;对教师团队中新进的青年教师,指定经验丰富的教师带教;新进青年教师前两年到实验室参加实验、实践性课程辅导;借助学校中外办学的契机和配合落实市教委的相关政策,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国外、国内访学,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学位或课程进修;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开阔视野;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互相取长补短。

(二)教学内容认真规划,制订教学大纲

教师首先要了解专业培养目标,从而清楚要达到或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所需要进行的课程体系和相关课程的设置。教师要熟悉课程教学内容并把握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就现代交换技术课程内容而言,其内容本身更新发展较快,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教师要抓住主线,即电路交换、分组交换(传统分组交换、帧中继交换、ATM交换)、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软交换和光交换等,在具体内容的选取上要考虑受到课时的限制,哪些内容详讲,哪些内容留给学生课外自学,从而认真讨论并制订教学大纲,做到纲举目张。

(三)教材建设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材。所选的教材,应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具有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反映学科技术的发展趋势的特点。在人力充足的情况下,可组织教师进行自编。

(四)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是迥然不同的,当今面向大众化的教育,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应当要实施因材施教。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师积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提高。在教学手段上,既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设施,也不要完全忽视传统的板书形式,以防止极端现象的出现。教师要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或工作经验融合到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网络资源建设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Internet网络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娱乐和生活方式,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网络教学不像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那样受到时间、地域的限制,相应地,网络教学优化了教学时间、空间结构,并且方便地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因此网络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网络教学环境的建立,将极大地延伸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拓展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地域,这是对传统理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为此,现代交换术课程教学建立了相应的网络教学环境,提供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内容。

现在全国各地都兴建了大学城或大学园区,其中的大学生被戏称为“圈养”式的学生,大多数教师的住所远离大学城,下课后要急着赶车回家,课后无暇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这在无意中就拉远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消化。网络虚拟空间的构建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又一无限时空的网络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利用各种即时通信工具软件(如MSN、QQ、微信等)进行在线交流,大大弥补了上述所述的不足,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提高服务的满意度。

三、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部早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阐明了实践性教学对本科教学质量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应当把实践性教学摆在重要的教学环节上实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以往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忽略了学生参与的实验过程,这是一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简单粗糙的考核方式,学生实验报告的相互抄袭掩盖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此,现代交换技术课程的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围绕实践内容设置、实施方式探索、实践考核等方面进行。

在实践内容上,以大型商用ZXJ10局用数字程控交换机和集团电话交换机为平台,设置设计性、综合性内容的实验,培养学生工程规范意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实施方式上,每人独立操作一个终端,给每位学生都提供均等的操作机会,教师边讲解边操作示范,全程跟踪。

在实践考核上,增加了实践操作和口试,同时把学生的实验过程表现、参与度纳入考核成绩,克服了过去只凭实验报告确定学生成绩的单一考核方式。

四、结语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内容繁多、丰富,同时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教师唯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现实。本文结合现代交换技术课程的课程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规划、教学研究活动、网络资源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谈了一些粗浅的做法和想法。相信通过开展课程建设,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Z].教高[2001]4号.2001-08.

[2]罗国明,等.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M].第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3]纪红.现代交换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2-44.

Consideration o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Switch Technique

YUAN Tian-fu,FANG Yi-yuan,JIN Jie,ZHAO Xiao-li,ZHANG Yu-ji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Shanghai 201600,China)

篇9

摘 要: 概念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关联,不仅可以帮助高职生理解和记忆听力材料,提高英语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而且可以增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更新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 概念图 高职英语口语 教学研究

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全面深层次融合的发展目标。依托信息技术,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可以使学生摆脱“哑巴英语”的困扰,真正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使学生高水平就业如虎添翼。

一、高职学生口语水平现状分析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各类英语测试及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发现,影响高职学生口语表达的最重要因素依次是汉语思维、语音和Z调、词汇量、语法、表达内容的丰富程度。为了解决英语思维能力及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问题,笔者尝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引入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信息技术研究成果――概念图,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是首次尝试(截至2015年12月31日止中国知网期刊文献检索),希望为改进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一定借鉴。

二、概念图简介

概念图(Concept Map)又称为概念构图。1984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教授(D. Novak)把概念图定义为: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实用工具,是一种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从而把所有的基本概念有机联系起来的空间网络结构图。概念图通常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内,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这样就形成了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从而以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对某一主题的理解[1]。

概念图的典型表现形式是图形组织器(Graphic Organizer),图形组织器能够通过特定的图示隐含某种特定的思维结构关系,为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使用和加工信息的认知支持框架,即一种图形组织器通常就代表一类思维模式或者认知方法。借助认知工具,学生能获得充分的感知信息,产生意义构建,从而促进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2]。

三、基于概念图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一)运用概念图提高学生英语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调查笔者了解到高职学生对概念图一无所知或者不熟悉,因此可以通过概念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使学生直观了解学习内容,把握对话的框架结构和逻辑关系,增强语篇理解能力,提高英语思维能力。

下面以徐小贞总主编的“新职业英语・行业篇・IT英语”Unit 3 “Product Test” Listening Task 3 为例做详细说明。“The topic for listening task 3 is that a technician comes over to the customer’s house to fix the problem.”,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对话的逻辑关系,教师采用了“鱼骨图”这一图形组织器把重要命题的因果关系表达如上:

同时课堂上教师把对话中的2个重要命题“Not to Install the Software from the CD”和“Wrong Router”设计成空缺,设计配套问题引导学生填空:(1)What is the problem in the customer’s computer ? (2)Do you know the reasons ? (3)How to fix the problem ? 师生一起展开对话,填充概念图相关命题,迅速准确地理解对话中概念间的关系,协助学生逐步建立概念图中的概念及不同命题之间的连接,培养英语逻辑思维能力。会话中还激发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加强了理解和记忆,增强了语篇理解能力。

下面以Unit 3 “Product Test” Listening Task 4为例进一步说明。“The topic for listening task 4 is that ENet Company has finished the LAN for McDonald’s and two technicians are tailing about the LAN testing.”,局域网的测试步骤十分复杂,共有10个步骤,不容易理解和记忆。教师采用“流程图”这一图形组织器可以使对话化繁为简,让这一困难迎刃而解,如图二所示:

(二)运用概念图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把上面听力材料转化成概念图给学生正确输入以后,接着训练学生的输出能力――口语表达。上课前两周教师根据高考英语成绩和性格特点对全班同学进行异质分组,总共分为14个学习小组,每组3名同学,角色分别为小组长、绘图员和汇报员。每次作业都进行角色轮换,使每个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尤其是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分组完成后教师提前2周把作业布置给学生提前准备。上课前一周各组组长将本组协作绘制的概念图和对话台词通过QQ群发给教师审核。教师通过14张小组绘制的概念图综合判断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学习难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下面以徐小贞总主编的“新职业英语・行业篇・IT英语”Unit 3 Speaking Task 3为例做详细说明。学生的具体任务是:Work in pairs. A technician is meeting a customer. Role―play it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below.

Technician Client

Greet and introduce yourself. Greet and ask for help.

Require to see the computer. Agree.

Check and test it Ask about the results.

Explain in detail. Express thanks.

上面是学生首次做的其中一幅概念图,如图三所示:

通过分析学生的概念图和对话稿,教师发现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概念图和对话之间的关系,他们只会把对话提示排列成“流程图”,更不知道如何借助概念图帮助自己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于是教师及r调整教学重点:如何选择概念,确定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给各级概念排序及如何连接成完整的概念图。更新教学难点:如何选择连接词。

上面是学生修改后的其中一幅概念图,如图四所示:

学生修改后的概念图表达内容更为丰富:不仅自己设置了交际情景――上门维修电脑,而且表达了维修电脑的前因后果及具体的操作步骤,同时在概念图中迁移了自己掌握的专业术语如blower, router URL, reset,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英语口语的初步融合。

调整教学策略后教师惊喜地发现:同一主题,不同组别甚至同组学生的口语表达思路完全不一样,每位同学都发挥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学生都以自己的创新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欣赏为荣,杜绝了抄袭作业现象。因为教师没有设立标准概念图,学生的思维和表达采用多元评价,更具可操作性。所谓多元评价,是绘图评价等级综合以下信息:信息重现程度;构图是否清晰;层级是否分明;使用联想程度及色彩使用程度。而口语评价等级则是语音语调标准程度;语法准确性和复杂程度;词汇准确性及丰富程度;表达的流利性、连贯性及内容丰富程度。

教师还发现:有的学生主动将课外学会的IT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迁移进英语的构图中,完全用专业术语来解决英语问题,达到了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专业知识和英语融合的效果。例如有的学生构图和会话中自主使用了blower, Router URL, reset, CPU, video card, blue screen, restart, debugging, popup the dialog, modified, antivirus, DNS server 等多个IT专业词汇,口语表达中更具专业素养,使客户更信服,对话词汇及表达内容更具丰富性。口语表达时脑海里可以瞬间呈现概念图中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或者句子中的关键词,使语言表达更加连贯和流利,克服了以前死记硬背对话的习惯,减轻了口语表达时的焦虑和紧张。

四、结语

教师对如何利用概念图理解和记忆英语听力材料,以及借助于概念图如何提高英语口语表达水平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教学实践表明,概念图应用于英语听说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而且可以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2]胡小勇,王泳,容梅.概念图教学实训教程(第一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8.

[3]莫颖.基于元认知策略的高校英语口语训练是在研究[J].高教论坛,2015(6):58-60.

[4]陆洁瑜.英语口语大赛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8):156-158.

[5]张园,于宝明,胡国兵.基于概念图的高职电子技术课程评价实践与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2):39-42.

[6]王越.克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的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高教论坛,2014(7):64-65.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一级;应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6-0000-02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是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面向社会,用于考察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分为了四个等级。四级包括网络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和软件测试工程师三个类别。三级包括PC技术、信息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四个类别。二级考核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一种高级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以及上机调试的基本技能。考试科目为语言程序设计(C、C++、Java、Visual Basic、Delphi)和数据库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Access)共七个科目。一级考试考核的是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办公软件及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技能,共有三个科目:一级MS Office、一级WPS Office、一级B。通过考试后可获得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合格证书。一级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初步应用能力,掌握字、表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等办公自动化(Office或WPS)软件的使用及因特网(Internet)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和办公信息计算机化工作的能力。

这里我们只谈一级MS Office这个科目。一级MS Office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MS Office操作两部分。基础知识占20%,Office操作部分占80%。基础知识部分题型为选择题;Office操作部分为上机题:包括汉字录入占10%、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占10%、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占25%、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使用占15%、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占10%、因特网的应用占10%。

非计算机专业的专科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也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系统的学习了一级MS Office等级考试所涵盖的几乎所有基础知识,只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关注度不够,在实训练习的时候针对性不强,所以很多学生在学完后收获很少,在面对等级考试的时候感觉找不到重点,不知道怎样去准备。所以,在此我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专科学生怎样应对全国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首先,在参考资料方面,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涵盖了一级考试几乎所有知识点,可以作为我们理论复习的依据。然后选择一套包含全面实训操作的习题集(最好是模拟练习,可以直接安装在计算机中进行练习),最后还要选一些测试题来检验我们的复习成效。

复习阶段我们只需花80学时(每学时45分钟)的时间进行准备。根据时间把复习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项训练,主要针对考试中的操作题。

1.基本操作题(8学时)。主要考查文件和文件夹的新建、移动、复制、创建快捷方式、删除、恢复、重命名、搜索和属性设置。其中难点是创建快捷方式,创建快捷方式涉及两个题型,一是给已有文件创建快捷方式(最简单的方法是右键拖动到指定位置,松开右键后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选择“在当前位置创建快捷方式”命令);二是没有文件直接新建快捷方式(在指定位置右击,在右键菜单中选择“新建”—“快捷方式”,再根据向导逐步操作。)考试几率比较大的操作是文件、文件夹的新建、移动、复制、重命名。

2.汉字录入题(2学时)。主要考查考生打字的准确度和熟练度。难点:生僻字(只能多练习)和标点符号(全角、半角),对于标点符号来说,如果记不住该怎么输入,可以用试的方法,先用中文输入法输入,如有错就用英文输入法,再错的话就改全角半角,这样虽然麻烦点但是肯定能正确的输入。输入时还应注意原文,原文如变成红色,则表示输入错误。还要注意时间,倒计时10分钟,所以同时也提醒大家,在考试的过程中,打字比较熟练的同学可以在开考后首先选择做这一题,可以增加对考试的信心,对于打字速度较慢的同学最好最后做汉字录入题,以免影响自己的考试心情。

3.文字处理题(14学时)。主要考查文档格式的设置:字的字体、字形、字号、颜色、效果(阴影、上下标、阴文、阳文等)、下划线、着重号、字符间距、字符边框底纹;段落中的段前段后、特殊格式(首行缩进)、段落边框底纹、查找、替换;页面中上下左右边距、纸型、文档网络、页面边框、页眉页脚、页码、项目符号和编号等);表格中的格式设置(文字与表格的相互转换,表格行、列、单元格的添加、删除,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拆分表格,制作斜线表头、表格的边框底纹、表格中数据的计算、排序等);首字下沉、分栏、文本框格式设置、图片格式设置、艺术字的插入和格式设置等。其中难点包括:

(1)替换:替换中包括两类题型。一是将一个词替换为另一个词,比如将文中所有的“计算机”替换为“电脑”,这类题比较简单,可以直接使用替换命令;二是给文中所有符合条件的词加下划线或改颜色,比如将文中所有“计算机”变为带下划线的红色“计算机”,这类题相对复杂,要在使用替换命名时使用高级按钮中的格式命令来设置“替换为”中的对象,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在给“替换为”中的对象设置格式前必须先选择该项内容。

(2)页码的插入:难点在如“Ⅳ”这类页码的插入上。所需操作是使用“插入”-“页码”对话框中的“格式”-“数字格式”命令中进行选择。

(3)边框底纹:特别要注意设置对象的选择。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中的“应用于”中选择“文字”或“段落”。

(4)表格中数据的计算:一是注意选择正确的公式和计算范围;二是公式设定时必须使用英文输入法。

4.电子表格题(12学时)。包括工作表的重命名、单元格中数据格式的设置、行高、列宽设置、数据的筛选(高级筛选、自定义筛选)、计算(特别要熟练的记住常考的函数名,比如总分(sum)、平均分(average)、最大值(max)、最小值(min)、计数值(count)等)、排序、分类汇总、条件格式、分页符的插入、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图表的建立等。难点主要在于数据筛选中的高级筛选和分类汇总。高级筛选应先把筛选条件输入指定的单元格内,再使用高级筛选命令,按照向导的提示一步一步设置;分类汇总前必须先对指定的数据进行排序,再按分类汇总的向导进行设置。

5.演示文稿题(10学时)。包括幻灯片版式设置,幻灯片的新建、模版选择、删除、移动、复制、在幻灯片中添加备注、文本框、图片、艺术字、表格、超链接等对象并对这些对象进行格式化,图片、文本的动画效果添加,幻灯片背景、切换效果、母版的设置,放映方式设置等。难点主要是母版的设置和模板的选择:对于母版来说要特别注意题目的要求,找准母版视图中的将要设置的对象位置(日期区、页脚区、数字区、标题区、对象区等)进行设置;对于模板,主要是有些模板不在常用的选择框中,而要使用模块任务窗格最下方的浏览按钮,打开应用设计模板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进行选择。

6.上网题(4学时)。主要包括两类题型。一是IE题,浏览指定的网页并按题目要求保存网页中的文字和图片。二是电子邮件题,利用OUTLOOK来接收邮件、阅读邮件、保存附件、回复邮件、添加附件、转发邮件等。难点在于同时给多人发送邮件,要用到发送窗口中的“抄送”栏,而有时题目又会明确规定不能用“抄送”给多人发邮件,这时我们就应该把所有人的邮箱地址都填入收件人栏里,各个地址之间用逗号分隔便可。

7.选择题(14学时)。选择题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与信息技术(常见的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分类、应用领域、计算机中数据表示方法以及各种进制之间的转换、计算机的安全使用与病毒知识等)、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硬件系统及工作原理、软件系统的组成、硬件中各功能部件的作用和相关参数等)、计算机网络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组成、因特网的地址与域名、因特网的基本服务、电子邮件的相关知识、压缩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的相关知识等)。理论部分的复习主要是做题并认真分析错题,力求熟悉每种题型。与此同时保证每天做一整套模拟考试题。有的同学在理论复习时习惯直接背答案,个人觉得这种复习方式不好,理论的复习也应该先自己练习,然后集中攻克错题,这样才能将我们不熟悉的题型掌握住。相对来说进制之间的转换是难点,要熟记计算方法(十进制转换为其他进制使用除基取余的方法,其他进制转换为十进制使用按权展开的方法)。

第二阶段:综合练习(10学时)。在单项训练练习熟练后进行综合训练。主要目的是熟悉考试系统、考试环境,通过练习使我们能合理的安排考试时各部分题目的答题时间。

第三阶段:查漏补缺(6学时)。通过前两阶段的复习,大部分的题目我们已经非常熟练了,这个阶段我们主要针对自己不熟悉,经常做错的题目再次训练,使我们的考试成绩更加优秀。

一切准备妥当后,我们就该放松心情,个人认为考前一天不适宜再复习,休息,以平常心来应对考试。在考试的过程中,注意做题时先易后难,特别是最开始答题时,把握不大的题目,可以先放一放,待其他题目完成后再来攻克这些难关,以免影响我们的考试时间和考试情绪。

我们不提倡应试教育,但是考试在一方面能帮助我们检验学习的效果,有目的性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有更强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能让我们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获取权威的证书,为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增加砝码。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解说性 演示性 教学用语 计算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c)-0158-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成为一线教师谈论的重点话题,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追求的永恒目标,在中职计算机应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用语的运用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部分教师不注重课堂教学用语的灵活运用,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该文笔者以自身从事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实践出发,重点探讨在计算机应用课堂中,实现课堂教学用语的解说性和演示性特征,进而提升中职计算机课堂效率。

1 解说性

计算机应用是一门技能类学科,不仅要求学生上课是动眼动脑动耳,更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动手操作,亲自操练,以求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消化,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有听懂,理解,消化和记笔记的需要,就决定了教师教学用语的解说性的特点。重点问题需要强调一下,疑难问题需要解释一下,没说清楚的地方需要重复一下,设计到操作程序步骤需要梳理一下,观察要点需要用“重锤敲打”一下,以便增加教学语言的时值,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为时值就是念的慢一些,重一些,响一些。慢,重,响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使准确有效地传递到接收者的感觉器官。例如:Word文档中改变文件保存路径的操作:单击“文件”菜单选择“另存为”命令,在文件名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名,单击“保存”。这短短一句话,已经将改变文件保存路径的操作准确精辟地介绍。从外到内,从开始到结束的顺序相结合,辅以“单击”“选择”等动词的应用。学生在视线的游走,信息的摄取中加深了对这一操作的理解,这是较为典型的观察描述。还有结合教学内容,作 提纲挈领的提示性解说,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授Internet的利用的内容之前,教师说:“计算机网络所构造的虚拟空间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进程。网络学习,网络办公,电子商务,网络娱乐等因特网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该章笔者将带领大家学习几个基于网路的活动:浏览网络新闻,在线写封书信,巧用即时通信,创建个人博客,检索网络资料,当好网络社员,上网购买商品,组建局域网,让大家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服务,掌握网络资源获取及交流工具的使用方法,逐步养成安全、文明、有度地使用网络的意识及习惯。这段富有解说性的教学语言井然有序,层次感强,解说到位,用语精炼。在讲Internet具体内容之前如此解说,学生便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就有了总体明晰的印象。对Internet的特点又有了较为详尽的理解,同时还明确了Internet的应用教学的主题。这些知识的获取,显然应归功于这段话。

准确,一语应该是解说语言的第一准则,教师要恰当的选用词语,语句表达的意义鲜明,准确,使人一听就明白,不至于产生歧义,切忌用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话,使学生难以把握,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层次分明,是解说性语言的第二准则,教师对所要解释,说明的东西必须弄懂,吃透,然后通过恰当,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表达富有层次便清楚明白,而这一点又直接关系到知识投放的有效性。如此,形成语流,顺势而下,连贯而富有逻辑力量,这样的解说语言才能声声入耳,句句有用,令人全然明白。

2 演示性

语言的演示性,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边让学生看教师演示,一边听教师对行为方式,操作过程作辅说明,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这种语言与教师的演示同步,要说的贴切,简明,生动,易于把握要点。演示性教学用语,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操作,训练的方法,步骤。例如:在讲授Word的格式命令中的文字效果时时,教师说:(1)选择需要编辑的文字。(2)单击“格式”菜单,并选择“字体”命令。(3)在文字效果选项卡中再选择“七彩霓虹”动画效果4然后单击“确定”按钮。这段话在教学生怎么利用格式菜单给普通文本加上特效,层次感因用了“1,2,3,4,先,并,再,后”变得十分明显,可操作性很强。运用时,教师可一边亲自操作一边述说,也可以在学生操作时作指导。语言流利,规范,简洁,学生应怎么做一下子便清楚了。从教学的实效性出发,富有演示性的教学用语应有助于学生的观察与思考,促其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例如:在讲授Excel表格操作时,利用average函数求平均值时,就可以联系学生的成绩表来讲解。在输入每名学生的姓名,各科成绩之后,就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每次考完试之后,班主任都会按照成绩的高低来给各位同学排名次,大家知道班主任是用什么方法在几秒钟之内就完成这一工作的呢?等学生说完是利用Excel的排序功能实现的之后,“排序的依据是什么”(答:总分)“对了,那么该利用什么功能实现求总分呢?(沉默)“今天,就来学习Excel中的SUM函数”……在讲完SUM函数之后,先不讲排序命令,利用Excel来求总分是不是很简单,(是)“请大家思考一下怎样利用Excel来求每个人的平均分呢?”学生此时已经掌握SUM函数的使用方法,通过类比的方法,再加上又很熟悉平均的英文是AVERAGE,稍加思索便可说出是利用AVERAGE函数,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就掌握了两个函数,同时在最后利用Excel排序时又恍然大悟,原来按照平均分也可以排序。在这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演示性语言带动了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从而找出了答案。这种语言的 启发效应很可贵,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尝到跳摘果子的滋味。

演示性教学用语的产生和表述是伴随着客观事物,图表,操作步骤,操作结果的展现同步进行的。它不能脱离实物和实验操作而无的放矢,更不能在远离和缺乏操作对象的情况下纸上谈兵.否则无论教师怎样夸夸 其谈,讲的天花乱坠,也不能建立起物体的形象感,也不能让学生了解操作的具体过程及操作之间的相互联系或操作的先后顺序。

总而言之,作为中职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时刻刻不能忘记教学用语的对象感是很强的,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语言,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从而在正确的,自然的,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科学的教学语言风格,有利于中职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交流,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进而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之一。

参考文献

[1] 赵明仁.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J].教学理论与实践,2001(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