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5:27: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毕业生档案管理规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很多高校虽然成立了档案管理部门,可是在档案管理上却流于形式,缺乏严格的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管档的业务人员也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仅仅只是充当一个保管员的身份,对于收集的学生的档案即没有系统的进行编号和分类,也没有认真的核对档案的完整性,很容易造成档案管理的混乱,对于以后毕业生档案的使用埋下隐患。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档案管理也应该顺应潮流,加强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这也加强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不仅要熟悉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还要认真学习计算机信息知识,熟悉计算机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胜任档案工作,为档案现代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毕业生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完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
高校必须积极向学生宣传档案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到档案在毕业后就业或者继续深造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还要提高学生档案的管理水平,完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加大对档案管理部门的考核,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对于已经就业的毕业生要及时将档案送达学生就业单位,对于暂时未就业的毕业生就要及时的将学生档案送达相关人才服务机构,不能私自的将学生档案搁置。
(二)改革档案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的档案管理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水平,就要创新管理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改进管理工作手段,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来。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三)做好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与转递的衔接工作
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涉及到的人和管理部门比较多,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出现差错,这就要求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要特别注意档案管理和转递工作的前后衔接,体现全方位的管理理念,结合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合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争取能彻底的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四)进一步做好人事工作,更好的为毕业生服务
由于目前的就业机制改革创新,毕业生也多了一些时间来考虑就业的问题,根据这种情况,高校应该进一步做好人事工作,更好的为毕业生服务,不仅仅是做好个人,还应该对毕业生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集体”。还要进一步完善人事的内容,实行全方位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事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有力保障。总而言之,积极做好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既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人事人才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五)规范档案转递流程,确保档案转递安全
一、大中专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是全面考察学生多年来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状况,也是为用人单位提供评价人才使用的重要客观依据。但从人才中心所接转的的大中专毕业生档案情况来看:部分档案存在材料不全、散乱、错寄、自带甚至拆封等现象,造成无论是给毕业生的就业还是后期政审、利用等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人事档案的散乱、缺失。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主要包括登记表、成绩单、学年鉴定表、奖励处分材料、党团组织材料等等。但在毕业生档案接收中经常出现档案材料错放、寄错,甚至出现一些重要的报到证、党团组织材料缺失等情况。由于没有专门的人事档案库房以及专业的登记保管等,在收集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材料过程中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同时,由于毕业生众多,大多需要新建档案,因此在存放过程中容易与其他毕业生档案混装在一起,存在档案保管不规范现象。2.人事档案的专业性、保密性不强。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需要严格依据国家档案转递、管理规定要求执行,但现实中由于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少,毕业生在人事档案转递过程中往往由辅导员、班主任甚至是学生代为转递,非专业人员的过多介入导致了人事档案管理的专业性不强。此外,大中专毕业生在后期为了提高知识,参加相关的成人教育、远程教育或自考,这些后添加的重要的档案资料为了查阅、复印等在拆封后没有及时密封,减弱了档案的保密性和真实性。
二、大中专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基于麦可思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光明日报》于2015年7月20日的《201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高职高专院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比2013年提升了0.6个百分点,但2014年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失业率为8.5%,每年有数十万的毕业生处于待业状态,因此,做好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管理和开发工作意义重大。1.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企事业单位招聘、选拔人才是一种人力资源的资本投资,是为了通过对人进行资本投入、提高人的职业技能或体能,增加劳动产生的一种投资行为。做好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可以有效将闲置、滞留在社会上的人力资源有效利用,避免人力资源浪费。2.扩大流动人员就业服务保障。大中专学生毕业后往往辗转多个城市就业,根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需要做好流动人员流动人事档案的转递、保管工作。一方面,各地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因掌握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故占绝对优势;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企事业、教育以及劳动人事等部门的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就业人员人事档案的建档、转递工作,为流动人员就业做好服务。
三、大中专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对策
派遣证的作用至少有以下六点:
1、报到证是教育主管部门正式派遣毕业生的凭证。
2、报到证是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的凭证,凭报到证报到以后,方可开始计算工龄。
3、报到证是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重要文字证明。
4、报到证是任何一个合法的人才中心、档案管理机构接收毕业生档案的证明。
5、报到证是用人单位给毕业生落户、接管档案的重要凭证和依据。
6、报到证证明持证的毕业生是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学生。
【关键词】普通高校;学生档案;管理
在市场经济及人才市场的影响下,高校毕业生由最初的统一分配转变为“双向选择”,学生在毕业之时自主进行选择,或升学或创业或就业。选择多样化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无档案意识,在离校前不关心自己的档案去向,投递信息变化后不能及时告知档案管理人员造成档案无法寄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档案如何高效、有序管理是现在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
一、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归档内容不全。学生管理工作中,教职工普遍没有档案管理知识,学生档案中多数只装入学生基本的档案内容。学生档案记载了一个人成长发展的过程,它包括了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情况,如高考记录、学员鉴定、成绩总表、毕业生登记表、入团入党材料等等,但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奖励、惩处等材料大多没有装入学生档案。学生个人在简历中填写的奖惩情况缺少支撑材料,其他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技术能力等材料也没有装入其中。
(二)管理手段落后。高校在校学生档案的管理,多为各院、系、部自行管理,班主任或辅导员为直接管理者,每个学生的档案为手工操作管理,在增加内容或信息变动时不能及时反映。管理手段落后,缺乏专业性、技术性。现有的档案管理方式与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相比已越来越不适应。
(三)毕业生档案滞留现象严重。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受到关于档案知识的教育,对档案的内容、功能、管理、寄存等认识模糊,学校在学生毕业时也不告知档案去向。就业时到需要档案的单位才去了解自己的档案在何处、该如何提取等问题。剩余的就成了“弃档族”,造成了人、档脱离的现象,档案滞留现象严重。
(四)档案意识不强。1.教职工档案意识不强。大多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职工没有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学习,学校统一通知要给学生装档案的材料就统一给每一位学生装入档案袋中。属于“批量生产、批量管理”,没有注意个别学生其他需装入档案袋的材料,造成学生档案不完整、不齐全。2.学生档案意识不强。由于现在就业方式的改变,很多用人单位只和学生签订劳动合同,注重的是毕业证、学位证等,而户口和档案要挂靠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一些毕业生没有固定在一个单位工作,流动性大,毕业后没有完整的工作记录,档案长期放置学校或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而无法建档。有的学生毕业前的实习单位和正式毕业后的单位有变动,不及时告知学校,造成档案投递无法寄出,或原单位收了档案没有转递到新单位,造成档案丢失。
二、普通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档案管理岗位职责不清。档案管理人员时常变动,人员变动过程交接不清楚,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辅导员或班主任档案管理知识欠缺,致使管理档案存在漏洞较多。学生流动性强,信息更新、处理不及时。
(二)学生就业方式多样化。毕业生择业方式多样化,档案的投递需要机要局进行转递,但是机要局规定接收机要件的单位必须是县团级以上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教育、人事部门,这就对档案投递产生了不小的限制。
(三)档案管理不受重视。档案管理规定要确保库房有防火、防潮、防盗、防光、防尘、防鼠、防高温等措施,库房要安全、坚固。保持库房的清洁,温度控制在14摄氏度到24摄氏度,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但是在很多高等院校中,学生档案堆放的库房通常较潮湿、清洁工作不到位、无防火防潮等设备。无专门的学生档案管理经费,使档案工作处于无发展状态,与日趋高速发展的教学管理不相适应。
(四)学生个人不重视。根据《高等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办法》(试行)中的第七章第二十九条第四小条规定:学生个人不能查阅自己的档案材料。学生从建档之初就从来没有看见过自己的“神秘”档案,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或单位不需要档案,自己的档案记录“不漂亮”,更不愿意把档案转走,使其成为“无头档案”。
三、学生档案管理探究
(一)将学生档案管理知识纳入学生入学教育中。在学生进入高校时,组织学生学习个人档案中涉及的档案内容和分类;档案的管理范围、档案的利用制度、学生档案的转递等相关学生档案管理制度、章程。一是让学生知道档案的重要性,引起足够重视,二是让学生知道在校期间哪些材料需要装入档案中,提前做好准备,主动将材料交到学生档案管理老师处,信息变动时及时进行报告,毕业时将档案转到单位或人才服务交流中心,保证档案的安全、不丢失。
(二)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学生档案管理实行统一管理,由至少2名专人负责,在其中1人变动时保证档案工作的连续性。每年进行一次登记和统计,并认真核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保障档案管理建设经费。档案管理要求严格的库房管理条件,要保证档案库房达到要求,就必须保障经费。除档案工作所需硬件设备外,档案库房还必须配备加湿机、除湿机、空调、灭火器等设施设备,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配备密集架进行档案存放。
(四)学生信息数字化。在学生毕业前夕应将学生在校的德、智、体主要表现和学生历年成绩输入计算机,在纸质档案投递出去以后保证学校留存学生的个人信息,若学生档案因各种原因丢失学校可以提供补办档案业务。 (下转第133页)(上接第148页)
(五)遗留档案的处理及时处理。大多数学生在毕业之后能顺利地将档案转递到学生工作的单位或人才服务中心,除此之外还有退学、因故死亡、休学等其他学生在尚未毕业就终止学业的,其档案应分类管理,不能直接投送到人才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一、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的重要性
人事档案管理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鲜明特色之一,而高校学生档案是真实记录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用人单位筛选人才的重要依据。伴随着社会对于档案管理重要性的不断增强,高校必须重视并及时处理数量众多的高校毕业生档案, 按照国家相关人事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转递,将高校毕业生档案及时准确转递到相关接收单位,以免影响毕业生就业升学报到时间,更好的保障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因此,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和查询工作,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管理人员对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人员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学生的教学管理上,而对于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仍然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最后一个流程,即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更加不重视。与此同时,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本身对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意识较为淡泊,错误地将其作为一项辅工作,认为只要在学生毕业之后将其档案转递出去就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了。
(二)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无序而发生各种错误
在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中,大部分学校都会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学生档案转递。由于许多高校基层单位并没有专人负责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一般都是由辅导员和部分学生负责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再加上毕业生数量众多且时间仓促,从而使得许多学生的档案材料出现不齐、错放、错寄的现象。同时,许多学校违反相关管理规定,让毕业生私自查看和自带档案材料,进而影响了档案材料的保密性、严肃性和真实性。最后,由于许多毕业生提供给学校的档案转递单位和地址不蜃既罚使得毕业生档案投递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容易发生档案材料丢失的情况。
(三)档案接收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而带来不便
由于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都是集中在一个时间段转寄给毕业生档案接收单位,从而使得档案接收单位尤其是人才交流中心的工作量巨增,加上许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普遍缺乏相应的专业档案技能,从而降低了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进而给日后档案查询和利用带来诸多不便。与此同时,由于毕业生档案查询时间相对集中,再加上档案信息化水平不高,从而使得人才交流中心在工作效率和服务效果一时难以完全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四)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与查询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目前,许多高校在进行毕业生档案转递和档案查询时仍然使用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尤其是一旦碰到毕业时间较久的同学回来查找档案材料时更加困难。这种落后的管理手段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毕业生人事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应该说,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在毕业生档案转递与查询中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新形势下完善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不断加强高校学生档案意识的宣传力度
为了更好地帮助高校毕业生正确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学校应该重视并不断加强档案宣传工作力度。在高校毕业委,学校应该通过讲座、班会、印发手册以及宣传栏等多种有效途径对毕业生进行强化宣传,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档案对于自身以后发展的重要作用、档案材料需要包括那些详细材料、毕业生档案的保管和转递等档案常识,从而使毕业生形成正确的档案意识,从而更好的配合学校开展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与此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也应重视普及全民档案意识,对毕业生档案接收单位以及档案管理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从而不断增强全民档案意识以保证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档案法律法规建设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重视,相关的部门陆续制定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但是,目前对于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问题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管理和规范,使得各个相关部门仍然按照自己的习惯做法开展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为此,相关部门应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法》的指导下,从实际情况出发,尽快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或者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合理的修订,以确保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逐步完善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档案投递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高校应从学生档案的特点出发,进一步和各地市人事部门和人才交流中心进行合作,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查找,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从而保证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规可循,确保每一个毕业生档案的完整性及投递的准确性。
(四)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专业档案业务培训
作为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主体的档案管理人员,其本身的档案综合业务能力对于做好毕业生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传递工作的顺利完成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负责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主要由学校档案工作人员以及学生辅导员来负责完成,而档案接收单位则通常由临时聘用人员来负责完成,由于大量的非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介入到这项工作中,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参与者开展专业档案业务培训,在加强他们的责任心的同时提高其档案管理业务能力。
(五)加强高校和人事机构间交流与沟通
因为高校毕业生档案最终会转递给社会人事机构进行人事管理,因此应该在不改变毕业生档案管理主体的情况之下,不嗉忧扛咝5蛋腹芾聿棵藕蜕缁崛耸麓理机构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两个不同档案管理主体可以在毕业生档案料、管理方法、转递形式以及交接流程等方面进一步达成共识,从而使得高校毕业生档案交接工作方便及时,进而有力保障转递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建立毕业生档案转递信息管理查询系统
伴随着高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学校公共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档案服务管理部门,必须紧跟时展潮流,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建立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信息管理查询系统,从而实现档案管理的电子化数据对接转换,提高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学校档案管理部门或者学校就业网站设置毕业生档案转递信息管理查询窗口,每一个毕业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随时登陆网站进行实时查询,从而极大地方便毕业生跟踪查询自己的档案去向。
(七)建立健全毕业生档案转递查询反馈机制
首先,高校应及时催促毕业生档案接收单位在收到学生档案材料之后及时将档案接收回执寄回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同时对于返回的档案接收回执应进行及时进行整理和收集,对没有及时寄回档案接收回执的用人单位应想办法督促其尽快办理。同时,学校还应对于那些被退回的毕业生档案进行及时归档,并录入到毕业生档案转递信息管理查询系统,以方便毕业生进行网络查询。其次,毕业生档案接收单位如果出现“人档不符”等问题时应及时和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查明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措施。最后,毕业生到就业单位报到之后,应主动查询自己的档案是否已经顺利寄到,如果在毕业三个月之后仍然没有寄到的话就应及时和学校进行联系,以查询自己档案的去向。
综上所述,不断完善和规范高校毕业生档案传递工作是保障毕业生合法权益的大事,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毕业生人事档案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档案相关管理部门应不断加强高校学生档案意识的宣传力度、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档案法律法规建设、逐步完善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专业档案业务培训、加强高校和人事机构间交流与沟通、建立毕业生档案转递信息管理查询系统和毕业生档案转递查询反馈机制,切实把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及查询服务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丁一.完善我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措施分析[J].兰台世界,2016(02):28-29.
[2]张美珠.浅析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与转递[J].办公室业务,2013(11):256.
[3]张美珠.大中专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问题浅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2(07):182-183.
【关键词】档案管理;大学生; 档案工作1高校学生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针对高校的学生管理颁发了不少文件,如《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等等。但到现在为止,没能看到专门针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方面的法规。由于没有相关的条文约束,也没有统一的建档标准,致使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体制不一——有的把学生档案放在校综合档案室实行综合管理; 有的把学生档案放在人事处和干部人事档案一起管理;有的干脆把学生档案放在各个院系,实行分散管理。不管哪种方式,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都是归口部门的“附属品”,因为它既没有明确的定员编制,也没有具体的办公经费及工作量考核标准,所以,谁也不愿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行专项管理。于是,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在不规范的环境中运行,其结果必然是杂乱无序。
1.2学生档案管理缺乏标准化、规范化。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政”出多门,在缺少“标准与规范”“公权力”的约束下,产生的档案的“权威性”能不遭遇挑战抑或质疑。说的具体一点:(1)归档材料手续不完备——签章不符合要求。比如大学生、硕博士毕业生登记表,没有本人签名。更甚者,没有学校公章——用系所印章取而代之; 学生成绩单没有教务部门的公章, 用复印件替代的也时常看到。(2)档案材料页面没有日期记载。最常见的有:论文评审意见书、学生成绩表、优秀学生干部登记表、奖学金申请表——如果同一类材料(表格)多次出现,便顺序不清、无法排序。(3)页面设置随心所欲。多样的纸张开本和页边距设置,为我们的书法艺术保留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但在档案管理中却要不折不扣地接受“标准化”的约束。大学生档案产生过程中人多手杂,随心所欲的取舍与发挥,其结果必然五花八门。用人单位对其人事档案规范整理时,页面参差不齐,纸张裁剪不能(可能裁掉超出边距的文字)、折叠不得;横装不是、竖装不能。严重影响了档案质量和档案的信息化处理。(4)书写用笔不规范。我们在整理大学生(录用者)人事档案时,经常发现他们填写档案材料时采用圆珠笔、纯蓝墨水、复写纸,也有的用铅笔。不规范的书写用笔显然有违《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节》[1]。
1.3档案管理模式老套、技术陈旧落后。大学生在学期间形成的档案是其人事档案的基础,不容分说,这份档案将记录其人生的起点。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电子化、信息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君不见,数年之前,高中毕业生的电子档案已经出现。令人不解的是进入大学以后的档案却是沿用了数百年的纸质档案。研究者已经注意到这种“返祖还原”现象,指出:目前还没有推出一套完整适用、统一规范的学生档案管理应用软件,学生档案的管理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原始的、手工操作的实体管理模式中[2]。大学生档案管理体制、管理模式、技术手段滞后于信息时代。
2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研究生 档案管理
一、研究生档案的内涵
研究生档案分为研究生人事档案和研究生工作档案两大类。研究生人事档案包含研究生入学前档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入学档案(报考研究生登记表、初试、复试成绩等有关材料)以及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记录材料,是重要的档案资料。研究生工作档案(含工作计划)全部程序主要根据上级下达的通知精神或文件形成的有关文件和资料,主要包括招生、学籍、教学、培养、学位、导师、就业、学位申请等各项工作。
二、研究生档案的特点
1.国家没有明确的规定
迄今为止,无论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针对学生档案国家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归档范围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各高校对于学生档案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也表现出区域性特点,研究生的档案管理制度一般由学校自行制定。
2.学生的管理机构不同
由于学校的规模和研究生数量的差别,学校管理制度不同,学校对于研究生的管理也不尽一致,有些学校属于一级管理,而有些学校属于二级管理。
3.有部分往届生的档案
由于研究生的招考面向社会,那么会有一部分的社会生源,其档案由于已经由学籍档案转为人事档案,学校在招收学生,需要调取其档案并进行整理,以便在校的信息记录。
4.高校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
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同其他档案管理之所以不同,在于其形成过程的长期性、多样性和阶段性。一是形成时间长。二是经手人数多且形式多样。三是培养分段进行。研究生需要经过由浅入深的学位课程集中学习、参加科研项目和科研能力由弱到强的培养、完成学位论文及论文答辩等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会产生与其他阶段相互联系的学位档案材料。
三、研究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传递不规范
由于各个学校和省份之间对于档案管理的规定不同,所以研究生入校档案传递工作十分混乱,增加了档案丢失、损坏的危险,并且不利于研究生就读学校对于档案的统一整理。
2.管理机构混乱
目前,全国高校人事档案有三种管理模式:有的高校是由各院(系)管理;有的高校研究生档案由研究生院管理,本科生档案由学生工作处管理;有的高校是统一由学校档案机构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大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容易导致研究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混乱。
3.导师的考察没有纳入档案
研究生在校期间,一个很重要的考察者就是导师,研究生档案管理中没有体现,导师对学生表现的定性评价。
4.档案内容
(1)真实度不高
档案内容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真实度不高,用人单位对档案也持有怀疑态度。
(2)格式单一化
高校学生档案无统一规定,所以各个学校就根据省内或本校的规定对档案进行管理,只是有一些格式化的表格、资料,无法全面体现学生的特点。
5.无法为就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中国有着人数众多的毕业生背景下,学生的档案成为用人单位进行筛选的一个重要的资料来源,而由于档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档案无法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后备支持。
四、研究生档案管理的建议
1.制定适合本校的研究生档案管理规定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制定出适合本校的管理规定,才能保证研究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使档案的内容能够全面反映学生情况
通过增加更多的人性化个性化的内容,体现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学术水平,为就业进程中档案审核做好充分的准备。
3.档案管理中推出新的信息系统
在诸多关于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文献中都提到,要将先进的科技系统应用到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极其复杂,涉及的数量大、内容多,并且需要根据时间进行更新和改进,所以利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就可以省去很多工作。如研究生进行的科研项目就可以利用专门的系统进行统计和记录,能够全面反映其科研能力和工作能力。这样的高科技可以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快捷有效。
参考文献:
[1]金俊兰.加强高校研究生档案管理的探讨.高教论坛
[2]彭劲.高校学生档案采用纳入式管理模式再探.兰台世界,2012(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籍档案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急需的技能型、应用型、实操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加强和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因为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在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育人环境、保证办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为加强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可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1. 提高重视程度, 健全规章制度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个企业、各个部门的竞争, 更是各类专业人才之间的竞争, 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 高职院校学籍档案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与前途。高职院校领导、各职能部门以及学生本人, 都应提高对学籍档案的重视和认识, 自觉收集、更新、完善学籍档案。高职院校构成比较复杂,学籍档案种类多、形式多样,涉及的系、部、实训中心特别多,学生成分复杂, 时间跨度大,给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档案转递和管理利用等环节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校领导要切实加强对学籍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的督导工作, 在人、财、物配备上给予支持, 挑选有责任心的专职或兼职人员担任学籍管理工作, 改善办公、管理环境, 加强关于学籍档案工作的宣传, 为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保证。科学化、正规化管理学籍档案的前提是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以及遵循各高职院校学籍档案形成的规律, 制定、完善学籍档案从产生、收集、保管、归档到查询、借阅、利用以及安全保密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规定专职和兼职档案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如制定 “学籍管理规定”、“学籍收集整理制度”、 “学籍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 使学籍档案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照章办事。
2. 搞好学籍档案的开发利用,做好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籍档案管理也逐渐实现信息化。以往以保密和单纯保管为主的管理方式已逐渐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改革不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的方法,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集排课、选课、学籍等教学管理工作于一体,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建立一个学籍管理平台,将新生录取名册、学生学籍、毕业生登记表、毕业证书编号等,由教务部门的总网站下辖各系的分网点,随时检索所需的学籍档案材料,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使学生学籍档案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3. 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是学籍档案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必须采取切实措施,重视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专题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首先,在思想政治方面,档案人员要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热爱档案事业,爱岗敬业,认真学习档案法律法规,维护学籍档案的真实面貌;其次,在业务方面,学籍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掌握学籍档案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定,还要努力学习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设备,与时俱进,优化知识结构,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成为学籍档案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另外,还要保持学籍档案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关心和激励学籍档案管理人员,使其安心本职工作,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总之,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学生个人、高校、社会机构等多方面利益的服务工作,学生就业、提干、晋级、考评、学历认证等都离不开学籍档案,只有充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现代的管理技术、合理的管理手段,健全和完善学籍档案的管理,加强学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才能使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适应学校教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玉萍. 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7).
[2] 黄锦旺. 谈谈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z2).
[3] 陶改兰. 浅谈技工学校学籍档案管理[J]. 数字与缩微影像,2008(1).
1.学生档案信息应该具有丰富性
学生的档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方便性,能在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信息,也能反映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成长过程和情况。以前,我们收集到学生的基本信息就是静态的信息,根本不能反映学生受教育后的素质水平发生怎样的变化,实用性不高。如果能从实用性角度收集学生档案的信息,就会创新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使学生档案里的内容更丰富。
2.学生信息档案信息应该表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所谓具有多样性,就是使用多种数据真实反映出学生的成长基本情况。目前,我国已经有比较完备的管理系统可以有效记载学生相关的静态信息和数据,同时能拓展记载学生成长信息基本情况,更加方便。我们必须使用影像记录等有效手段,将学生多方面成长信息同时记载和记录,这样不但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对于建设学校教学资源和展现教学水平都起着促进作用。
3.学生档案信息服务应该具有灵活性
所谓灵活性,就是需要使用现代档案管理方式,重新进行审理档案管理规定内容,实现档案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既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又要在不损害学生权益信息提取的同时,做到灵活利用,真正达到服务学生和服务社会的目的。
二、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创新措施
1.做好原始材料档案管理工作
不管是企业人事管理还是学生档案管理,都应该遵守档案管理条例,从无到有和从简单到复杂的工作程序。从形成来说,基本都是从最初的建立和逐渐收集信息最终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档案资料管理;从管理来说,随着信息资料不断丰富和管理细节增加等,整体工作量随之增加。做好最初的材料收集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2.创新档案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中职学校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档案资料在学生就业中具有特殊作用,我们需要改变以前毕业生离开学校后再整理档案的管理方式,从学生进入学校后就开始着手准备建档工作,以免因临时需要却大费周章寻找,造成学生信息基本情况不完备和不准确等情况。在档案流转的整个程序中,应该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保证学生档案资料具有完整性。在档案材料收集和整体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更新学生的最新情况,及时收集各部门有关学生的最新动态,有关学生的入党和奖惩情况等重要信息,做到及时归档,使学生档案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并且保证学生档案保持最新状态,真正加强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
3.实现网络化档案管理
当前,我国一直在追求无纸化办公,当然无纸化办公应该进入到学生档案管理中。各学校应该将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利用档案数字化管理学生档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建立相关档案网站或者网页,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和归档等情况,在网络上实现归档和检查,保障档案信息的唯一性和准确性,防止因同名同姓等情况造成档案信息混乱情况。与此同时,还应该规范管理学生档案中的最初材料的内容、形式、格式等要求,利用当前先进设备和技术,将每届学生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建立学生档案管理数据库,使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相结合,综合管理学生档案。
4.构建档案管理反馈系统
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毕业生的基本信息,根据已经毕业的学生反映出的基本情况和了解用人单位所需的专业人才的标准,进行研究和商讨,及时调整学校招生计划、设置专业、计划教学、教学方式等,使学生能够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
三、结语
要做好士兵档案的管理,首先应该从严格管控新兵档案入手。新兵档案主要由入伍材料和新训材料组成,是士兵档案的基础。多年来由于个别单位对新兵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新兵档案材料丢失、缺件、损坏等问题频发,给后期士兵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新兵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重视程度不高
新兵的入伍材料主要来自于各地区的人武部门或士兵入伍前就读学校,在档案材料产生过程中标准不统一,信息不齐全,填写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军队各单位负责接收入伍材料,针对存在问题认为是地方单位的事与部队无关,没有及时与相关单位部门进行沟通解决,给后期的档案管理及士兵退役安置工作埋下了隐患。
(二)入伍前材料填写不规范
新兵入伍前档案材料主要包括:《应征公民体格检查表》、《应征公民政治考核表》、《应征公民入伍批准书》以及党团材料和学生档案等。征兵过程中由于时间紧、涉及部门多,部分规定程序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落实,导致入伍档案材料中士兵个人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或相关材料内容不一致现象发生。
(三)审核材料不细致
部分军队接收单位在接收新兵档案材料时没有按照要求对材料逐份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导致新兵入伍后出现档案缺件、姓名错误、出生年月或党团时间涂改等问题。
(四)档案保管不正规
在新兵训练期间,部分单位为方便利用士兵档案将档案存放在各自新训中队,没有上交上级档案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这种行为容易出现因管理方法不当造成档案材料丢失,或随意查阅、私自装入档案材料等问题。
二、管理过程中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要把好思想认识关
涉及新兵档案产生和管理的兵员征集单位、接收单位、新训单位和士兵所在单位,要利用专题会议和业务培训等时机,搞好宣传教育,明确做好新兵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规范新兵档案管理是落实《士兵档案管理规定》、服务部队建设的现实需要,档案管理制度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将对士兵个人成长进步造成现实危害。档案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新兵档案的接收、鉴定、建立、收集、整理、保管等各项工作。
(二)把好业务指导关
各级机关要利用兵员参谋业务培训、接兵骨干培训、新训骨干集训等时机,及时搞好新兵档案材料形成的业务指导,明确注意事项;档案主管部门要针对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规范信息采集流程、下发填写说明,制作采集样表,帮助相关人员提高业务水平;档案材料形成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新兵数据采集和材料填写,同时对士兵本人明确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指导士兵按规范填写上报相关信息,防止出现材料收集不及时,信息采集不准确等问题。
(三)把好档案材料接收审核关
新兵档案材料的接收审核是士兵档案管理的首要环节,档案材料接收审核是否符合要求,关系到士兵的成长进步和档案的保管、利用、转递等各环节工作的顺利开展。士兵档案管理人员应在新兵到达部队后根据士兵来源的不同,区分普通应征公民入伍士兵、大学毕业生入伍士兵、在校大学生入伍士兵及直招士官入伍等不同类别,及时准确的接收士兵的入伍材料、党团材料、学生档案等相关材料,并严格按照《士兵档案管理规定》要求,对逐人逐份档案材料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鉴别。确保新兵档案材料齐全完整、内容真实准确。
(四)把好档案材料整理关
一是填写档案材料一律使用黑色钢笔或中性签字笔,字迹要工整、清晰,内容要简明扼要,不得使用同音字、错别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二是新兵档案填写表格除上级统一制发外,自制表格一定要严格按照上级统一下发模板式样进行印制,避免出现各单位表格形式多样、五花八门的现象。三是档案排序要严格按照《士兵档案管理规定》中明确的材料放置顺序,按入伍材料、党(团)材料、警衔职务晋升调整材料、奖惩材料等类别和时间顺序进行准确排列,并完成档案材料目录,将材料序号、名称、页数、形成时间、备注等内容逐一填写在目录中。四是发现档案材料内容错误时,不可随意进行涂改。重要内容需要更正时,属入伍前情况的须由地方县级主管部门做出书面证明;属入伍后情况的,须由团级以上单位有关部门做出书面证明,经警务部门核实后予以更正,并将证明材料装入档案。
(五)把好档案材料保管关
按照规定新兵到达部队后,其档案应交由团级以上单位警务部门进行集中保管,存放在士兵档案室,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新兵在新训期间或下连后所形成的档案材料,必须经警务部门审核后才能归档,士兵档案保管员和其他人员不得擅自装入档案材料。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严格落实查借阅审批登记制度,规范新兵档案的保管。
【关键词】学籍学历 信息不对称 成因 预防
【中图分类号】G4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2-0159-03
一 问题的提出
经济学领域中信息不对称指“在旧车交易市场,存在由于买卖双方掌控信息的不对等,导致将好车驱逐出市场,优汰劣胜”的现象。无独有偶,学籍学历管理过程中也普遍存在政策制定者、管理实施者和学生本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掌握信息充分者,往往处于优势地位,掌握信息贫乏者,则处于劣势地位。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学生相关信息在各种资格审核前后发生不合理的事件:逆向选择与败德行为。所谓逆向选择,即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一方还是会利用另一方对某方面信息的无知或掌握不完全使得优品被次品所淘汰,获得额外收益;所谓败德行为,即在公开、透明的管理中,一方还是具有另一方难以监控的私人行为或难以获得的私人信息,具有私人行为或私人信息的一方,有可能采取有悖于管理规定的行为,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学籍学历管理信息不对称,教师和学生可能会出现逆向选择及败德行为,使假履历、假档案甚至假文凭现象发生。因此,分析信息不对称的表现、产生原因,能有效地预防和规避其负面影响,成为各高校学籍学历管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 学籍学历管理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学籍学历管理以记录个人学习经历为主线,贯穿于招生录取、入学资格复核、新生注册、学年注册、成绩记载、学籍异动(包括转专业、转学、休学、复学、退学)、毕业生图像信息采集、离校(包括结业、肄业、毕业)、学历数据上报等关键环节。按照档案形成的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招生入口为开始阶段,在读期间为积累阶段,毕业出口为完备阶段,三个阶段都可能由于高校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之间、高校内部各管理部门之间、高校学籍学历管理部门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发“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
1.招生入口信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
第一,“高考移民”现象,针对边疆民族省份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的状况,部分考生通过不正当手段迁移落户这些省份、更改籍贯和民族成分,编造小学及初中上学经历、伪造高中毕业学籍登记、开具家长工作的一系列虚假证明,顺利报名参加高考,这个现象反映的本质就是学生隐瞒了信息的真实性,而高校和录取行政管理部门不知道真实情况,引起信息不对称,而导致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的问题。第二,地方县教育局、县招办、中学有关工作人员,在明知高考要公正、公平、公开录取的情况下,还为外省籍考生空挂学籍、办理高中会考、毕业登记;考生体检后显示其不宜报考特殊专业,却为其开具虚假证明。第三,招生考试录取过程中,高校不愿意浪费招生指标,采取“点招”方式录取;部分教师谎称跟教育部和高校领导有关系,或有“内部指标”,收取落榜考生钱物。第四,由于学籍学历和生均拨款是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高校有可能隐瞒学生退学等情况,造成各级学籍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套取生均拨款。处在信息劣势的主管部门在制定各项政策时缺乏科学的依据,必然带来管理上的混乱。
2.在读期间信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
第一,学籍学历档案管理永远滞后于真实的情况。每次进行档案信息核查时,都强调要求本人签名,由于学生档案意识淡薄,代签现象增多;在出生年月与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字段未对应;身份证号码由15位升为18位,甚至是姓名有错误的情况下,未及时修改就签名上报,导致学籍管理部门和学生真实身份信息不对称,到毕业时学信网上查询学历信息时,才发现错误。第二,当前,高校内部各管理部门之间管理模式不一致,如很多高校实行大类招生和学分制管理模式,教学过程是按照选课后的课程班级来管理,而学籍还是按自然班级管理模式,导致掌握的学生人数、学籍异动情况信息不对称,这为个别管理人员违规操作、徇私情提供了可乘之机。2008年就出现过高校负责学生评奖评优的管理人员,伪造高中毕业生学籍档案套取国家助学金的问题。第三,尽管学籍管理部门在新生入校时,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强调了学生在校期间需按教学计划完成规定学分数、按毕业资格需要审核的条件。但是《规定》经过层层交流传递之后,在制定方手中一目了然的内容,有需要的学生却没有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导致无法如期毕业。第四,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学籍管理内容和程序作了详细说明,但各高校在具体操作中仍有钻规定的空子、执行不力的情况。比如转学,学生入学未满一学期的不得转学,个别学生高考成绩不理想的,于是先报考一个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的学校,先保证录取,入学报到后,便开始找关系,往录取分数较高的学校转,由此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第五,学生因为各种原因退学,直接离开学校,未办理相关手续,身边的同学认为既然已经退学,离开学校是正常的行为,而学校管理部门是根据手续办理情况来做异动处理,导致在毕业前审核时,才知道真实情况,但已联系不上本人及家长,“人档脱节”现象严重。第六,大三在读学生伪造学籍档案提前参加考研,导致逆向选择。第七,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遇到考试成绩不及格时,就想方设法对授课教师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攻关”,请求高抬贵手。
3.毕业出口信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
第一,由于成绩问题没有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学生轻信“学信公司”的电子邮件,这些公司甚至打着学历查询认证网站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的旗号,表示可以通过各种手段篡改、补登信息。
第二,曾经网络上还出现过公开叫卖高校毕业证编号的现象,出现网上欺诈、炒卖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信息不对称,学生不知道学籍学历电子注册是由高校上传数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审核完成,而且学信网上有免费的查询功能,凭本人身份证号即可查询。
三 信息不对称的成因分析
1.法制意识淡薄,诚信意识匮乏
社会变革转型过程中法制意识淡薄、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的不良风气,已蔓延到了校园。少数人为了达到目的不顾公平正义,将自己凌驾于法律和道德体系之上。逆选择和败德行为在学生及教师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学生为了升学和就业,伪造成绩和履历;管理的教师用领导指示代替制度、规定;或满足私欲,不择手段,篡改和违规审核,导致基本信息不对称,这些不良现象损害了高等教育的形象,践踏了社会的诚信理念,加剧了社会的信用危机。
2.学生、高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三者之间信息不对称
高校的招生录取、体检审核、成绩记录、奖惩评定和毕业就业等关键环节,由于业务分工不同,这些档案信息分散在生源地派出所、中小学校、高校各职能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之间,他们各自掌握了最真实的某一方面的信息。学生只对本人基本信息和需由自己完成核对的具体操作更为了解,其他可能都知之甚少;高校学籍学历管理部门对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具体执行步骤和结果感兴趣,并对这些信息知道得很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生学籍学历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电子注册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学籍学历具体规定和上报的内容知道得多些,其他方面较少一些。这样,就必然造成学生、高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三者之间的信息优势面和劣势面。三方存在关注维度的不同和信息获得的差异,导致了隐瞒和欺骗逆向选择的发生。
信息不对称优势面、劣势面分析
主体 信息优势面 信息劣势面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学籍学历档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电子注册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籍学历具体规定的制定等 各高校学籍学历管理的具体执行过程,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对电子注册管理的了解及态度,学生基本信息查询的具体操作等
高校学籍学历管理部门 本校学生学籍学历管理的具体执行:注册与学籍取得、考核与成绩记载、转专业与转学、休学与复学、退学、毕业、结业与肄业,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的执行情况等 学生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生源地、户籍、民族、政治面貌和中小学就读经历,成绩与奖惩等情况的真实性
学生 学生的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生源地、户籍、民族、政治面貌等,中小学就读经历,成绩与奖惩情况的真实性,学校组织核对学籍信息通知具体情况等 学籍学历档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电子注册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学校对学生信息的管理与执行情况,学生基本信息更改和档案的关系,学籍学历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档案与就业、档案与深造、档案与诚信的关系等
四 信息不对称风险的预防对策
1.加强法制管理意识,开展诚信教育
从领导到广大师生应进一步学习《档案法》和有关的政策法规,推进依法治校的档案管理意识,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各职能部门才会相互配合,及时收集、整理和归档,使学籍档案更加完整、准确,学生才会端正态度,克服模糊认识,认识到学籍学历档案其实是一个人的“影子”,不仅反映了学习经历的事实,还反映了个人诚信的本质。
2.学生学籍学历档案规范化管理
在高校学籍学历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现象客观存在又不可避免,因此,要根据学籍档案形成规律,制定档案从产生、收集归档到查询、利用、安全保密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准确衔接各管理部门的“进出口”数据,造册存档做好痕迹管理,按照“全程公开、信息透明、接受监督”的原则保证档案形成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因程序漏洞产生的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
3.完善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制度
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2月5日下发了《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教学2001〔4〕号)的通知,特建立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暂行规定对证书的内容、规范、责任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技术指标。2002年开始,全国高等学历教育发放的毕业证书均需在教育部指定的http://.cn/(即学信网)平台上进行电子注册,同时对1991~2001年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发放进行了10年回登,2007年又实行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制度,对取得学籍的学生实行学籍电子注册。2010年,毕业生学历实行即时注册制,学生拿到毕业证书的当天,即可在网上查询自己的学历信息。这些措施都在逐步增加学籍学历管理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规范了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行为,维护了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学籍学历档案,是教育经历以及事业生涯转折点的重要凭证,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发展背景下,学籍学历档案成为学生寻求发展的“通行证”。一方面,无论考研升学、留学深造、职称评聘、求职审查,还是调动提拔,用人单位都会要求申请者提供学籍学历、新生录取名册和成绩单等档案,这种“倒逼”机制打击了假成绩、假履历、假档案和假文凭现象,有效地消除了逆向选择及败德行为,维护了国家学历制度的严肃性。另一方面,为了做好学籍学历档案管理工作,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各高校都要以学籍学历电子注册为契机,建立了与教育部学信网平台相衔接的内部管理网络化平台,重视在学籍学历管理中信息的收集和公开,提高学籍学历管理的科学化程度,抑制各种信息不对称的产生,使学校形成严肃认真、公平竞争的优良学风,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炳林、杨改学.教育传播学视域下的课堂教学信息不对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
[2]吴梅兰、刘勤志.关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J].情报杂志,2006(6)
关键词:高等学校 语文课程 教学档案 信息化管理 档案管理
高校教学档案是指高校在从事各类教学实践、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对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原始记录信息资源[1]。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作为高校课程教学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真实全面地反映高校的语文教学水平、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的状况,是高校进行语文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融入,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管理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一、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资源的主要类型
(一)文本类资源
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涉及到许多文档资源,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各种指令性和指导性文件,如语文课程教学改革规划、教育教学计划、语文教学课程设置、新生招生、毕业生分配、毕业生就业、肄业生记录等方面的有关指示、计划、规定、细则、办法、记录等文件资料以及综合性教学文件材料,如高校制定的各种教学制度、语文教学管理办法、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与条例,教学工作的各种统计数据报表。
(二)语文教师师资类资源
高校语文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对语文教学的有序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语文教师教学技能以及教学经验的不断提升和积累能够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因而师资类资源是语文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首先是师资培训类档案,如语文教师未来发展的规划与计划、教师培训实施进度、教师培训考核和总结、委托师资培训、出国进修培训等资料;其次是师资学术类档案,如语文教师在国内外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教学科研成果。在各级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各类教材、专著、译著。最后是教研室档案,如高校语文课程教研室的教学总结,教师教学经验总结、教师教学质量及各类竞赛结果、奖励材料、教学情况调查表。语文教师工作量的规定、核定、执行情况、各学期的教师工作量等统计数据资料。
(三)学生类资源
学籍管理资料,如新生入学登记表,学生学籍管理卡、学生成绩记录卡,在校学生花名册。学生学籍变更记录,如有关学生升级、留级、转专业、转学校、休学、转学、复学、退学等的记录资料。学生所获得的各种奖励、处分记录资料,学生勤工俭学、勤工助学档案资料。完善的学生资料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针对学生各自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
(四)招生、毕业、就业类资源
招生类档案,如招生计划、招生简章、学校介绍、专业介绍、新生名单,委托代培计划与合同、招生工作总结等。毕业生分配资料[2],如毕业生分配计划、方案、报告、总结、分配名单、毕业证书发放记录、毕业证书存根、供需见面的计划、合同。毕业生质量调查资料,如高校对毕业生质量调查的规划、计划、总结、调查表,用人单位的审核反馈意见。毕业生就业资料,如校园招聘会、用人企业名单、招聘计划与指标、招聘条件细则、就业合同签订记录、就业信息反馈资料等。
(五)课堂教学类资源
课堂教学类档案,如语文课程任务书、课程安排表,课程进度表,语文教师任课安排表,典型讲义和教案,各种课程的考试题库。实习、实验、实训、校企合作类档案,如语文专业类学生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教学实验、实际训练、校企合作方面的资料。包括上述教学活动中的规划、计划、大纲、总结、指导书、讲义、协议、合同、结果鉴定、报告等。教学管理类档案,如语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教学工作总结、教学数据上报等资料。
(六)教材、专著、论文类资源
教材、专著类档案,如高校语文教师及职工自编、主编、参编、撰写出版的各类教材、专著的正本[3],语文教材的使用目录,教材的购买、入库、发放及使用记录。论文类档案,如高校具有保存价值的优秀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及其评审意见资料;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获得者名单、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及其有关审批文件和资料。
二、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时代快速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量在不断增加。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和技术提高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方便快捷的检索和查询能力,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改革创新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的模式,是高校语文课程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面对的问题,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如教师通过建立语文学习网页或社区能够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下达学习任务和上传学习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因此,建设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对提高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乃至高校整体档案的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利于实现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所拥有的强大的数据计算、信息资源检索和查询、数字信息资源存储、远程网络传送、不同语言文字自动翻译等功能,以及功能完善的各类教学管理数据库系统,为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处理和加密,会变得更为规范、准确、高效与安全。反过来,数字化的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又为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基础。
(三)有利于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档案本身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完善的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与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完美整合,能够进一步满足教师、学生、教研机构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不同需求。与此同时,便捷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加速了信息的存储、检索、查询、调用、分析等过程。教学档案的建立,能够促进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以及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有利于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4]
(四)增强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对时展的适应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科技水平的迅速进步,以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只有实现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加快信息化管理条件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的步伐,才能为高校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来自于教学档案信息资源方面应有的信息资源保障,才能更好地与时俱进,及时适应21世纪10年代以及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分类
(一)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传统意义上的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是以纸质载体为主,档案管理人员的数据录入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且查阅非常困难,且需占用大量的存储库房、橱柜和档案架和空间。而数字化档案克服了这些缺点,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可方便地无限量地复制。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是指由纸质档案转变为以数字化方式存在的电子档案,也可以直接称其为数字化档案。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的网络化管理
经过数字化建设所形成的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需要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联网,才可以实现在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网络范围内的用户对其资源的共享。因此,高校语文教学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是最终实现其资源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功能有多种,如网络教学、网络实习、网络作业、网络题库、网络归档、网络组卷、网络借阅、网络检索、网络传送、网络复制、网络上传、网络下载、网络获取、网络存储等。
(三)高校语文教学档案的安全化管理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问题是其网络化带来的最为突出的问题[5],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升级管理系统、加强保密措施等方法逐步加以解决。因此语文课程教学档案管理首先是得解决安全保护问题。要防止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设备及网络故障、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攻击等因素造成的损毁和遗失。其次是安全保密问题。对于涉及保密的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源,需要采取相应的保密管理措施。所以,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开程度也应分为完全公开、部分公开和完全保密进行管理。
(四)高校语文教学档案的服务化管理
对高校语文教学档案进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服务,为用户提供与高校语文教学档案内容与载体相关的信息资源的利用服务。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校内的校园局域网、本地的城域网,以及更大范围内的广域网,乃至互联网进行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并可以同时开展对校内外学生、学校、社会各类用户的教学档案网络服务。高校语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的方式有多种,如查询、检索、复制、下载、传送、存储、链接等。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语文课程教学档案逐步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并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安全化等特点。语文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加快了信息存储、查询、提取的速度,并且能够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时间内的不同需求,同时对高校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建香.浅议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225-227.
[2]谭鸿雁.认证服务视角下的高校教学档案资源建设[J].兰台世界,2011(5):42-43.
[3]谢芳清.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研究[J].兰台世界,2009(3):15.
关键词:高校;学籍;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3-0195-03
高等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籍档案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工作、思想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是学生在校学习和学校历史发展的原始记录材料,同时,还是学校进行科学管理、量化考核、定性定量分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开拓人才信息资源不可缺少的条件[1]。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给高校学籍档案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目前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管理成效直接标志着一个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水平。
一、高校学籍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
1.学籍、学历管理体制改革的挑战
学历电子注册:由于社会上假文凭泛滥,不法分子伪造学历证书行为严重,为维护国家学历制度和学历证书制度的严肃性和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2000年,教育部开始建立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并开始进行试点工作。2001年,教育部正式颁发了《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暂行规定》,从2001年9月起全国即实行各类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2010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即时电子注册的通知》中实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在线即时电子注册。至此,高等学校在对毕业生学历资格审核后,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籍学历管理平台上传本校毕业生学历数据注册,即传即审即上网,并形成学历认证网络。
新生学籍电子注册:2007年3月,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暂行办1法》,并印发《高校学生获得学籍及毕业证书政策告知》,暂行办法第四条规定:新生报到后,高等学校要按国家招生规定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其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复查合格取得学籍的,依据本办法及时进行学籍电子注册。此工作的实施把住了学历电子注册的进口关,将学历电子注册的资格审核提前到了入学阶段。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政策的出台,强化了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责,规范各省招办录取工作,及早地排除了学籍纠纷,遏制了高校违规招生行为,规范了高校办学行为。
学年电子注册:2008年10月,教育部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年电子注册的通知》中要求对在校生进行学年电子注册工作。学年电子注册工作是学历电子注册和普通高校新生学籍电子注册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充,是对在校生新学年学习资格的认定,要求各高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籍学历管理平台实时操作在校学生的学籍异动情况,加强了高校学生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实现了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和指导,使学籍管理工作更趋规范化和信息化。
高等教育学籍、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为高等学校学籍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也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
2.学籍档案自身的挑战
学籍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入学通知书、新生入学登记表、成绩单、奖惩、学籍异动、学生思想政治活动考核情况、毕业资格及学位授予情况、学生表现鉴定等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密切相关的材料。学籍档案具有形成的规律性、往复的特殊性、存贮方式的多种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等特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发展,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学籍档案案卷数日益增多,涉及的内容也更为复杂、更加充实,范围也更大,学籍档案也被赋予更多利用价值,工作任务更繁重,要求更高,也引发了许多新状况、新问题[3]。
档案材料是从档案管理实践中得来的,学籍档案意识缺乏、收集不及时或不能及时发现档案的价值以致档案遗失,都会使学籍档案失去参考、凭证和利用价值。
3.服务对象的挑战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与高校之间,学生变得更加主动,形成一种享受服务和提供服务的关系,学生选择学校,学校也有义务为学生提供服务。同时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各界是档案管理的另一个服务对象,学籍档案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出来了。对高校而言,提供高校档案的利用价值,有助于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为高校发展赢得越来越优质的社会资源与社会环境,因此,高校档案部门应从服务于高校发展的目标实现角度出发,立足于校内与社会两方面档案需要,在有效满足高校自身档案需求的同时,尽最大努力实施档案的利用价值。
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如何面对学籍档案服务对象的变化及时调整,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各界和学生,是一个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4.信息化服务的挑战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化的技术作为社会各界日常工作中的基本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在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高校学籍档案的工作流程仍沿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如归档方面,二级学院形成的纸质档案,由教学秘书将纸质学籍材料归到教务部门或者由学生科归到学生处或相关部门,最后由各管理部门移交档案馆归档保存并提供利用。档案利用方面,虽然目前是以档案系统信息查找为主,手工查找纸质档案,提供复印件为辅,但由于学籍信息与档案系统的信息未实现对接,使学籍档案的开发利用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形成查询手续繁琐、查询面窄、查询信息不够全面等困难。
学校的各项决策和规划均以事实为依据,以信息为参考,而支撑材料多为档案资源,这一资源不进行开发、利用,师生、社会各界就无法便捷、快速地获取相关的档案资料,且将无法为学校的宏观决策和教学管理提供深度服务,严格影响学籍档案的利用价值。
二、实现学籍档案的利用价值的对策
1.加强高校学籍档案管理,更好地为学籍学历电子注册服务
学籍管理、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的实施者是人,受众者也是人,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籍档案管理理念,提高学籍档案管理认识,加强事业心、责任感。加强学籍档案管理,科学制定归档范围,高度重视学籍档案管理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保证学籍档案的完整、齐全,对工作步骤、分工、进度和各阶段的工作目标进行具体、规范筹划,并保质保量地做好该项工作。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网络管理平台是一个信息的收集、处理、控制、反馈的过程,该项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难度较大的任务,高校各级主管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把它当做一个重要环节来抓,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堵塞漏洞,努力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人民负责,为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电子注册提供准确、真实的数据信息。
在学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制度下,高校学籍档案必须进行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对保证高校学历电子注册、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学年电子注册工作的完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以资源求生存,以服务求支持,以创新求发展
高校档案部门应注意学籍档案材料的形成规律,规范学籍档案制度,科学分类,合理组卷,加强档案意识,从材料形成的源头抓起,与学籍档案材料形成部门沟通,遵循档案归档立卷的原则,做好归档前的立卷检查、指导工作,变被动配合为主动积累。日常工作中,要随时将日常教学工作中产生的新类型学籍材料补充到归档范围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明确档案部门应行政的监督检查、指导的双重职能[4],保证学籍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
在档案信息服务时代,高校档案部门应积极借鉴社会服务部门的经验,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服务流程、服务管理与服务评估体系,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档案服务质量。积极、充分利用高校内外,尤其是内部的技术与智力资源,摸索出一套适应高校特点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教学评估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支撑资料来源于学籍档案材料,在这种状况下,高校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学籍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管理;将学籍管理系统及档案系统工程进行有机整合,建立一个富有效率的学籍档案管理体系,使学籍档案为日常教学管理提供高质量服务,能量得到最佳释放,更好地体现学籍档案的利用价值。
3.强化信息服务技术,做好学籍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在学籍档案管理过程中,各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的执行者是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工作的运转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应熟悉有关学生学籍管理的政策、条例、规章及办法,并具备学籍资料收集、整理分类及分析鉴别的能力。加强高校学籍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实行二级管理的学校,特别要加强一级学籍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并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责任心。
学籍管理的受众是学校教学、学生和社会各界,档案管理也由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高校应做好学籍档案的信息开发,变被动为主动,为学校教学、学生和社会各界提供服务。具体说来,可以借鉴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从新生报到注册、在校成绩、学籍异动、学历证书等全过程实行“跟踪式”学籍档案管理模式,做好学籍档案网上检索与服务工作,为用人单位提供便利的学籍、学历、学位审查服务;建立毕业生就业与成长档案,为大学社会声誉评估和改进学生培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分析各专业的毕业率和就业率,为高校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提供参考[5];做好学生信息的维护对接,准确地提供学籍异动、学生奖惩信息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对学籍信息查询的需求,将学籍档案资源共享。
4.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学籍信息与档案系统的对接
加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借助计算机技术,研发、使用配套适用的管理软件作为档案管理平台来实现学籍档案信息化服务,建立学籍档案的信息库,实现信息查询的实时互动。随着信息处理速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使学籍管理的现代化方法成为必然,学籍管理与档案系统的对接是切实可行的。学籍档案查询面临着许多难题,如:某位学生于2001年入校,休学两次,2005年复学,按照4年制的学习过程,他应于2007年毕业,但是由于未按教学计划修满课程,延迟一年毕业。如果要反映该生的学习生涯,就要查询:一是2001年的录取名单;二是休学学籍异动档案;三是复学学籍异动档案;四是2007年毕业资格终审档案;五是证书换发材料。查找到这5份纸质档案材料,才串联出该生的在校情况。
如果学籍信息与档案系统实现对接,就不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手工查找纸质档案,可以直接通过档案管理平台提供系统、完整的信息,将大大提高学籍档案的查准率、查全率,减轻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三、结语
随着互联网与学习化社会的发展,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为学籍档案提供制度保障,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进步与教育的发展对学籍管理工作的要求。各高校应以诚信为本,认真做好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为社会提供完整、准确、真实、可靠的档案材料,发挥学籍档案的作用,不断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雅琴.高校学籍档案和特点与管理刍议[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5):119-120.
[2]唐伟元.学籍、学历电子注册与高校学籍档案管理[J].宿州学院学报,2008,23(2):129-130.
[3]盛群.高校本科生学籍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J].档案天地,2007,(1):54-56.
关键词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4-0061-01
1 我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1.1 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档案的收集效率低下
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基本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和规模,但它的效果目前不好,许多人工作人员对档案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多,对档案信息的认识程度也不够,所以才会造成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档案的收集效率低下的情况。另外,认识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大,所以导致有关人员和医院全体员工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和社会财富,管理好和保护好它是每个员工的职责和义务。
1.2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因为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相当高,由于档案管理专业在如今没有那么普遍以及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稀少,一般的县市级医院几乎没有档案管理的毕业生,绝大多数医院档案工作人员学历较低。所以在专业人才方面就严重影响了医院档案管理的工作。具体的问题为:医院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在专业素质、文化程度、理论水平等方面是参差不齐的;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从行政、护理等部门转岗来的,同时专业档案工作人员较少,而且存在着人员年龄偏大,知识面狭窄,专业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与时展的要求悬殊较大,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事业发展。
1.3 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下
信息化程度低下这是如今我国医院存在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所以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医院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社会的信息传输十分发达,人们对各种具有高度时效性和高价值的档案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也就对利用网络达到档案资源共享的要求变大。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及各相关业务已经受到不断的挑战。面对种种新挑战,我国的医院必须做到适应目前情势,并且抓住这一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加快加强档案信息化,只有这样各级医院才能在新挑战中抓住良好机遇从而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加强加快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医疗事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必需具备的条件。医疗事业想要有长远以及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去发现和培养大批的医疗人才,而人事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所以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了档案,才能够充分了解每一个人才,从而充分发挥各个人才的作用,才能确保实现医院事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医院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重要的,而医院的档案管理就就像是一个管家,能够管理好一些细致琐碎但却很重要的事情。所以解决以上问题十分迫切。
2 完善我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2.1 改进和健全档案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档案管理科学性
医院在构建档案管理体系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因素、医院状况因素、档案状况因素和文化背景因素等。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组织体系和管理形式,这4方面是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建立档案归档制度以及档案利用和档案保管制度,严格遵循各中相关档案管理规定,并且将这些制度和规定融入医院岗位责任和考核办法中去。
2.2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培训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与途径,随着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快,档案工作就由传统型的管理方式向高度集约化和高度技术化转变,所以档案管理领域就更加需要具有较强综合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医疗复合人才。领导在选配档案人员时要考虑德才兼备原则,在政治上要有做好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懂得档案工作是在为后人,为国家积累财富,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在业务上具备相应的文化、技术和业务素质。要加强档案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工作,并且档案内容是在时刻变化和更新的,所以就十分有必要进行及时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只有档案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发展。另外有条件的医院也可以适当增加档案管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从而提升档案管理服务层次。
2.3 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
首先,应该加强医院的软、硬件基础设备。良好的软、硬件基础设备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条件。要想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就要舍得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从而实现档案管理设备能够跟进现代化一方面要提高档案保护设备和技术现代化的配备,这些基础设备和科学技术的运用是档案信息化管理很重要的内容;另一方面来讲也要引进计算机管理,如今任何一个行业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在档案管理工作上用计算机来储存整个医院的各种业务和行政上的档案,就能够方便使用者及时查找、阅读档案信息,既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利用计算机管理可以减少档案的有效空间,保存信息也变得方便简单。所以,医院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完善应用软件和网络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其次就要实行档案标准化。档案标准化管理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条件。档案管理信息化化不仅仅是需要先进的设备配置,还包括管理方式的标准化。医院档案的标准化是指现代化档案管理要符合档案的各项标准化内容、分类、编号及案卷目录,各个项目都要求标准化。
参考文献
[1]沈海霞.加强医院档案管理促进医院持续发展[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2004,2(12).
[2]赵斌.新时期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20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