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嫁接技术教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主要于春季芽正萌动、发芽前进行。嫁接的时候,首先于嫁接部位剪断砧木,然后削光伤面后,于中间切一个垂直的劈口。削取接穗时,选择带有2-4个左右芽的一段,在下部的两侧各削一长3-4厘米的削面,从距离下部芽约1厘米的地方下刀,避免对下芽造成伤害,削面应该外侧略厚,而里侧稍薄。削完后,外侧为厚面,薄面则朝里,将接穗插入砧木劈口,必须对齐接穗与砧木这两者的形成层,同时注意不要将削面全部插入,应该保留约半厘米,这样做有利于伤口的愈合。根据砧木的粗细,可以插1-2个接穗。最后用塑料条包扎好接口,减少水分的蒸发。
2、“丁”字形芽接法
“丁”字形芽接法一般于秋季进行。嫁接过程如下,先在砧木高于地面5厘米左右的位置上选取光滑无疤且为春季迎风面的部位,先切一个“丁”字形切口,然后削取接穗上的接芽。削接芽的时候,先从芽的下部约1.5厘米的地方用刀削入木质部,纵切长度为2.5厘米左右,再从芽上部约1厘米的地方进行横切,然后用手捏住接芽掰下芽片。插接芽时,用芽接刀柄先挑开 “丁”字形接口,将芽片由上向下轻轻插入,让芽片的上方对齐好“丁”字形切口,最后再拿宽度约为0.5-1厘米的塑料条按从下至上的方向进行绑缚。
3、插皮接
此法也叫皮下接。首先在嫁接的部位,选择光滑且没有伤口的地方锯去砧木上部,并且用刀将伤面削平,然后选取接穗,以带有2-4个芽的一段为宜。一只手拿接穗,另一只一手拿着刀,在顶芽对方下部削一个3-5厘米左右长度的削面,再在长削面背后尖端的位置,削一个0.6厘米左右长度的短削面,之后于砧木上的插入处切一道2厘米左右的垂直切口,接着就将削好的接穗,使长削面向里插入,注意适当留白。最后用塑料条扎紧即可。
4、嵌芽嫁接法
也叫做带木质芽接法,此法具有方便简单,成活率较高,且四季均可嫁接的特点。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关键词]四阶段教学法;数控加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0-0016-02
[作者简介]周卫东(1979―),男,江苏如东人,如东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中学一级。
为提高数控加工技术的教学效率,把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都集中于课程加工操作的过程中,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开拓新的途径,在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中引入四阶段教学法是该课程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四阶段教学法的含义
在职业教育培训实践过程当中,“示范――模仿”式的教学模式是采用范围最广的教学方法。它最初起源于美国岗位培训系统中,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社会领域当中。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示范――模仿”为中心,由准备、示范、模仿和归纳四个部分所组成。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各个教学领域当中,而在实践教学中,四阶段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四阶段教学法在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在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当中,四阶段教学法应该应用到其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
第一个环节,课程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来为四阶段教学法的实施做好相应的准备。这个阶段的工作准备主体为教师和学生,但主要是教师。教师在课程准备上应做好以下准备: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进行准备。任何课程教学都有其教学目标的构建,教师在确立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结合所教课程和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在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当中,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都是四阶段教学法在这个领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师可以将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在理论部分的课程准备阶段中,教师要把复杂难懂的专业性技能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日常话语,把理论知识通过教学过程展示出来。而在实践部分的课程准备阶段中,教师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设备。数控设备是数控加工技术教学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这些设备的完备性和课前的安全性设置对于整个课程的开展有保障性作用。在理论和实践的准备工作都完成之后,教师需要确保这两者之间的紧密结合,把简化了的精华理论投入到课程的技术实践当中去,从而促进整个课程的有效开展。
第二个环节,课堂示范阶段。顾名思义,课堂示范就是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之前向学生完整正确地分步骤进行示范性操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启导学生去把握实践的重点和易漏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实践中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在每个操作细节中都要重点讲解关键性的环节,从而确保示范过程的正确性。而另一方面,通过课堂示范阶段,教师可以在示范操作的过程中树立自己在课堂上应有的威信,使学生体会到自身专业技术知识运用的专业性和启导性,从而可以在课堂上更加专注地认真听教师的教导。课堂示范不一定要局限于固有的教材中。教材当然是传授技能知识的主要基础,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加入一些适当的操作过程的技巧去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
第三个环节,课堂模仿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是主角。而在时间上,学生模仿阶段应该是与教师课堂示范阶段相互结合、同步进行的。在空间上,教师与学生可以在这个阶段中形成一种互动交流的关系,从而在这种氛围当中把课堂实践进行下去。在进行模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把不同水平、不同性格、不同风格的学生按照实践的需要安排在不同的小组里。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把实践当中相关工件的材料性质、操作步骤和使用方式等向学生逐一介绍。在这之后,交托给其中的一个小组去进行实践操作,其他的小组观察这个小组操作的方式,讲出该组在实践过程中有哪些处理得当的地方或者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而其他小组也需要依次地进行操作并接受评价。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把自己的建议大胆地在课堂上讲出来。而在每个小组之内,小组组员也需要通力合作,建立默契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地发挥出每个组员的优势,从而做到相互帮助,相互补充。通过这种小组的观摩、协作等课堂活动,可活跃以往生硬的课堂氛围。并且,学生也可以在相互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通过个体观念之间的对比分析,培养自身的立体思维方式,从而把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充分地运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操作实践的模仿阶段,教师应该以学生为课堂的操作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操作的过程里监察和启导学生的学习。
第四个环节,归纳总结阶段。在上述的教学阶段都完成之后,需要有一个总结反馈的阶段,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教育活动做出一个结论性评价。在教师完成某一个教学阶段目标后,就需要把本阶段的课堂作业及时地布置下去。在学生独自做作业时,教师可以在一旁做出指导和纠正。这种临场性的指导和纠正可以使教师掌握学生的实时学习情况,也可以使学生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可以及时地解决。在这个阶段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文字记录的形式进行一次总结,把自己在这个操作过程里的得益和不足都一一记录下来,为日后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积累宝贵的经验。教师也可以把这种归纳反馈系统当作学生日后学习的主要参考内容,把课堂评价体系嵌入到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的广泛应用当中,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重要的评定机制,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应用实例
下面以编制印章零件的外形铣削加工刀具的操作为例,来说明四阶段教学法是如何应用到数控加工技术课堂中的。在课程准备的阶段上,编制外形铣削加工刀具可以先从课程导入开始。通过重温过往对铣加工刀路技术的学习,使学生回想起相关的操作步骤。接着通过课堂视频播放的方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种视频中,教师可以尝试提出若干个相关的问题去引导,例如:进退刀的方式是直线还是圆弧?外形轮廓加工是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课堂示范。通过上述的几个问题,教师可以示范如何确定外形铣削的加工参数。在这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提出自己觉得合适的加工参数方案,并评价出其他同学方案的优点或缺点。教师在总结学生的方案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修改自身的方案,从而确定方案。往下就是课堂模仿阶段。通过在上一阶段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在正确的方案上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实现通过引导,共同学习,最终达到共同进步。像这种应用实例还有很多种类,在四阶段教学法的引用过程中,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应该结合四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从而为提高学生的数控加工技术提供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钢结构;支撑架;底座
一、引言
在我国的高层建筑建设当中,钢结构在很早之前就已得到了应用,目前更趋向于工业化和商品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对于钢结构的改革、设计、制造以及安装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熟练掌握了各式结构复杂、跨度广大的钢结构建筑。在我国,工程建设技术愈发精湛,这为钢结构的发展与利用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与此同时钢结构还可以为工程建设注近新鲜的血液。钢结构不仅轻质高强、抗震性能强、施工周期短,而且符合当今提倡的环保、低碳、节能的理念,因此钢结构在我国的重大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高层建筑钢结构的优缺点
2.1、优点
①自身特性优良:重量较轻、质量稳定、材质均匀、强度高、抗冲击力和抗震力较强。即使遇到台风、地震等恶劣环境,能够很有效地保护建筑物,减少建筑发生倒塌的情况。钢结构隔热保温系统相对其他来讲也比较强,可比砖混建筑节约70%的能源。
②施工周期短:钢结构构建规模小、质量较轻,方便拆装和运输。不需要搭设大量的脚手架对其安装,像一座1000m2的建筑,只需要5个工人,在20天就可以将建筑骨架搭建完成。可以和混凝土同时施工,大大的减少了施工周期。
③节省空间:钢材要比混凝土增强了1.5倍的抗压和抗弯强度,因此在强度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减小截面面积,从而扩大建筑的有效利用空间。
④节能环保:钢材属于一种老化程度较慢的建筑材料,轻型钢材结构的回收率可以达到100%。因钢材材质不适用用粘合剂进行连接,因此其对人体的危害较小,安全性高,而且施工简便,减少了石、灰、砂的利用,不会产生粉尘污染和噪音污染。大部分材料的重新利用率较高,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2.2、缺点
①耐火性差:尽管钢材的耐热性可以达到150℃,但是其耐火性相比混凝土结构还差得很远,当表面温度达到300-400℃时,强度和弹性都会下降30-50%,一旦温度达到600℃时,其强度和弹性几乎为零。
②耐腐蚀性差:刚结构中的铁原子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因此处于潮湿或者有腐蚀介质的环境中容易发生锈蚀。钢结构在施工时一定要采取防锈蚀、防腐等措施。
三、工程概况
某广场1号楼地下4层,地上66层,总高度为288m。主体结构采用钢骨混凝土柱-框架剪力墙体系,钢管柱落于3m厚筏板上,钢管柱截面尺寸为1600×40,共18根。每根圆管柱柱脚长1800mm、质量为27.76kg的M50螺栓共30根,钢柱埋件(锚栓支架、锚板等)钢材材质采用Q345B。
四、工程重点与难点分析
在进行对锚栓、锚板以及支撑架安装过程的测量时,因其控制难度较大,支撑面标高误差范围为±3mm。
每根圆管柱柱脚由30根M50螺栓组成,施工时必须确保所有锚栓都能穿入锚板,要求每根锚栓的垂直度偏差精度极为准确,按照规范无倾斜安装锚栓,支撑架的精度以及稳定性是锚栓的施工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
将柱脚螺栓预埋在底板混凝土,不但要求锚栓安装不能倾斜,而且还要求锚栓及锚栓支架的稳定性较强,确保在3m厚筏板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锚栓及锚板的位置中心偏差在5mm之内。1号楼筏板底部为4排36钢筋,单根9m长、36钢筋重72kg,两人合力进行搬运。
1号楼要求短工期,因此对预埋锚栓及其支撑架的插入施工时间与筏板钢筋绑扎之间的施工顺序如何安排显得尤为重要。
五、传统施工工艺
传统施工工艺包括两种:①方法1:在场外提前将锚栓与支架焊接成一个整体,等到筏板底面钢筋绑扎好后,将其运用到施工当中,把整体吊到设计位置,仔细检查位置准确后将支架与筏板底筋焊接固定;②方法2:将锚栓与支架焊接成一个整体,等到筏板垫层及防水施工完成之后,实施测量定位,先安装锚栓与支撑架,同时绑扎底板钢筋插入施工。表1是这两种方法的对比显示。
表1传统工艺优缺点对比
施工工艺 施工特点 施工难度 工期 精确度 稳定性
方法1 钢筋绑扎后支撑架安装 易 短 低 差
方法 2 支撑架固定后钢筋绑扎 难 长 高 好
六、钢结构支撑架柱脚底座施工技术
将传统方法中钢结构安装与土建施工穿插占用关键工序、阻碍工期的缺点、钢结构预埋锚栓的无偏斜安装以及中心定位不超过5mm的高精度和高稳定性能这几个要素结合起来,以支撑架的构造为基础制定了一种由钢板与工字钢焊接为底座、膨胀螺栓固定底座的新型钢结构支撑架柱脚底座施工技术。
6.1、施工流程
图 1施工流程
6.2、关键步骤
6.2.1、测量
测量定位是整个过程的关键,测量是否精准直接决定后续工序的施工质量是否合格。测量过程大致为:要先反复核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就可以进行轴线引测,测完后要马上复核,发现不符合规定的要及时重新测试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等到垫层防水施工完成后,测量员要参照支撑架的支脚个数,将每个支脚底座的定位控制线投射到底板垫层上,并经施工管理人员确认无误后进行标注。
6.2.2、支撑架柱脚底座制作
支脚底座包括2块钢板,下层钢板尺寸为 300mm×300mm×10mm,要先在下层钢板上画十字线,然后进行膨胀螺栓定位,留有4个M12锚栓孔。上层钢板尺寸为300mm×300mm×20mm,在两层钢板中间用2块工字钢将其焊成一个整体,所以焊缝的质量不仅会对底座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也对支撑架的安装和其稳定性有间接影响。
6.2.3、支撑架底座安装
在底板最下层安装支撑架底座,同时进行钢筋绑扎,完成后插入施工,将支撑架底座根据轴线固定在500mm×500mm×90mm 底座混凝土上,安装完成后再进行重新审核,打入4颗膨胀螺栓再次固定,同时进行第2层及以上结构的钢筋绑扎,等到底层钢筋全部绑扎好后再定位复核,管理人员确认好后就可以对钢管柱螺栓和其支撑架进行吊装。
七、结束语
超高层钢结构预埋锚栓支撑架底座施工技术打破了以锚栓精度不高、支撑架稳定性较弱、占用关键施工工序为漏洞的传统施工的模式,施工效率得到大大地提升。这种方法适用于超高层钢结构钢管柱施工当中,利用支撑架底座施工技术的实质就是分步骤安装支撑架,既可以实现对预埋锚栓的精度以及稳定性的要求,又能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真正实现了施工技术现代化、高效化和安全化。
参考文献
[1] 杜欣双.高层建筑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与探讨[J].价值工程.2013(22)
[2] 程小春.大型屋面阳光板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3(05)
关键词:桥梁;混凝土裂纹;渗透型结构胶;加固技术
近些年来,混凝土的加固技术也在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而得到了发展,混凝土以自身抗压和耐久等良好的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桥梁工程之中,目前来看,混凝土已经成为应用最多的桥梁建筑材料,而由于桥梁的大量修筑,很多桥梁的修建时都比较注重混凝土的强度,而忽略了对混凝土的保养,是混凝土在受到环境等因素时很容易出现裂纹,而随着问题桥梁的增多,对于桥梁的加固技术也是目前较热的一个话题,本文就在对桥梁的混凝土结构裂纹分析的基础上,简要讨论渗透型结构胶加固技术工程的应用。
一、桥梁混凝土结构裂纹的分析
桥梁混凝土产生的结构裂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实地的考察和对理论的分析发现,桥梁混凝土结构裂纹的产生主要有几个原因,就是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的保养不利而造成的收缩性裂纹,由于地质的沉降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对于混凝土产生的影响使之产生裂纹,还有就是由于荷载的应力引起的混凝土的裂纹,这些混凝土的裂纹的产生影响了桥梁的美观也给人造成不安全感,甚至影响桥梁的主体对桥梁造成结构性的破坏致使桥梁坍塌等。
从桥梁的受力方面进行分析,一般把混凝土的裂纹分成结构裂纹和非结构裂纹,由于两种裂纹产生的机理不同,所以对于两种裂纹的治理也不相同,结构性的裂纹主要相对于桥梁的横向的裂纹,既是与桥梁的跨度方面垂直的的裂缝,而非结构的裂纹就是与桥梁相对的纵向的,既顺着桥梁的跨度方向的,本文主要对结构性的裂纹进行分析和加固的建议。
二、关于渗透型结构胶的加固技术
对于桥梁的加固技术,随着近些年来桥梁问题的增多而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而对于桥梁加固技术也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有比较传统的表面处理法,主要就是在混凝土裂缝的表面粘钢处理,还有就是在混凝土裂纹地方进行灌浆等处理,而渗透型的结构胶作为一种新兴的结构胶具有很多的有点而被人们多关注和推崇,其中与传统的灌浆使用的一些结构胶最大的区别就是不需要压力压入混凝土的裂缝就可以实现灌浆,不仅使用起来简洁可靠更是代表了将来结构胶的发展方向。
在桥梁混凝土出现了结构裂纹时,如果要采用渗透型的结构胶进行加固一般的步骤是
1、对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在进行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注入结构胶之前,要先对混凝土的裂缝进行简单的处理,首先应该检查裂纹,确定好进行施工涉及到的范围,并检测裂纹的状态等一些性质,检查完毕后应该对裂纹的表面进行处理,第一步应该先打磨混凝土裂纹的表面,清理掉混凝土裂纹表面的水泥和浮沉颗粒等,第二步应该清除混凝土裂纹表面的油污和水等,在对混凝土的裂纹进行完上述处理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2、粘贴注入座
在对混凝土裂纹的表面进行简单的处理之后,应该把注入结构胶的注入座粘贴到混凝土裂缝的表面,首先应该涂抹一些封闭胶在注入座的底面,然后将注入座的主入口对准混凝土裂纹的中心粘贴好,并且稍稍用力按紧,是注入座的底面和底面充分的接触,在粘贴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要堵住了注入座上注入胶的口和混凝土的裂缝,在粘贴多个注入座时,应该根据混凝土裂缝的宽度和长度进行适当的布置。
3、混凝土裂纹的封闭处理
在注入结构胶之前,还应该对混凝土裂纹进行封闭处理,一般都是采用封闭胶把裂纹粘住,对于封闭胶在封闭混凝土的裂纹时最好要涂抹1.5毫米的厚度,以达到很好的封闭效果,在涂抹封闭胶时最应该注意的就是尽量一次涂抹完成,如果反复的涂抹会使封闭的效果不好,甚至导致注入的结构胶效果不好。
4、注入结构胶
传统的结构胶在注入时,在注入器安装到注入座以后,要用压力类的工具才可以使结构胶注入细微的裂纹,而如果采用渗透型的结构胶进行灌注时,不使用压力装置既可达到目的,这种渗透型的结构胶可以自行的渗透到很细微的裂纹里面,甚至比传统的使用压力装置注入的效果还好,传统的压力装置很难控制压力,如果压力太小,会使结构胶无法灌注到小的裂纹中,而如果压力过大,也可能会是混凝土产生新的裂纹,从这看来新型的渗透型结构胶比传统的灌注胶的好处就明显了。
5、硬化后的操作
在注入了结构胶之后,一般要等二十四小时左右结构胶才能自行硬化,而注入座也应该在结构胶达到一定的硬化强度后在弄掉,在结构胶硬化后还应该对其进行一些实验和测试,以检测其强度和耐久性是否合格。
三、渗透型结构胶的优点
通过对于实际的测试和相关的理论研究,从渗透型结构胶的成分和使用地点的温度湿度和使用后的时间对渗透型结构胶性能的影响,发现了渗透型结构胶与传统的结构胶相比有很大的改进。
1、使用时无需压力注入
由于采用了渗透法进行渗透,使得渗透型结构胶在使用时无需压力设施即可自行的渗透到混凝土裂纹的深处。
2、与混凝土结合好
通过对使用了渗透型结构胶进行粘贴的混凝土裂纹进行分析发现,新的渗透型结构胶可以与混凝土有很强的粘结性能,粘结在一起以后有很大的强度。
3、适应环境多
在对渗透型的结构胶进行了水浸泡、冷冻测试和盐碱等测试后发现,渗透型的结构胶受温度和活性稀释剂的影响较大,但是对于其他环境都可以适应的很好
关键词:培训;教学能力;双师型;骨干教师
引言 根据国家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度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3〕228号)文件精神,2015年3月30日至4月24日,有幸参加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2014年度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训班。在培训中,大多数教师都采用了“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四周共完成建筑与结构设计、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相关知识等三个专业模块的培训。
1 培训项目 1.1建筑与结构设计模块
建筑与结构设计模块,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陈华副教授和翟晓尉副教授结合学院对面金地格林东郡楼盘实例和建筑设计实践,从实际的项目来讨论其设计实践的合理与否,介绍了建筑设计程序、建筑设计软件应用,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平面组合设计的任务、基本原则及要求;住宅楼梯电梯设计标准及住宅公摊面积计算的合理性,建筑设计中的“从大到小”的设计方法适用于建筑总平面图的设计,而“从小到大”的设计方法更适用于住宅、宾馆、教学楼等。使学员在轻松的氛围中既学习的建筑设计软件知识又懂得了建筑平面设计的一些注意事项。
1.2 建筑施工技术模块
建筑施工技术模块,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熊学忠副院长、张良斌教师共同完成,本模块主要介绍了建筑施工现场的相关知识,学习内容有脚手架与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柱钢筋绑扎、梁、板钢筋的绑扎、模板安装、编制砌体工程、脚手架工程技术交底文件,为了把基础工程施工和防水工程施工讲解清楚,熊院长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把学员们带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张良斌老师直接把学员们带到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设施进行教学,使学员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1.3 专业相关知识
专业相关知识包括刘勇副教授讲解的建筑设备选型与建筑、结构设计的协调配合及专业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杨天春老师详解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2/3、12G101-4)难点,武敬院长讲解土建类专业高职教育现状与发展,黄老师的课堂管理技巧和老师如何培养自己的魅力,每位老师授课的侧重点不同,授课内容各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各具特色。
2 培训心得
2.1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应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切实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武职“消防工程技术”专业(560605)于2008年开始招生,是湖北省内高职院校中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第一个消防工程技术专业。专业特色显明、毕业生供不应求;无竞争压力、晋升空间大;多学科深度融合、就业面宽;该专业融合了建筑、设备、智能控制、通信等多学科专业知识,毕业生一专多能,专业拓展面宽,毕业生既能从事消防工程施工管理,还可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智能楼宇工程施工管理等多项工作。
2.2 “项目化”教学,教与学相得益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多数教师都采用了“项目化”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
“项目化”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项目型教学的评价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以及作业质量。
2.3 BIM模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指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武职已在筹建校内BIM模型实训室,建好后将更好的为本校师生服务,在满足本校实训教学需要的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以及政府部门和建设协会等的联系,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功能,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体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3 结语
总的来说,这次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面培训,通过培训掌握职业教育主要是建筑类各专业领域新理论、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培训期间,不仅仅学习到了建筑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知识,还交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朋友,认识了许多全国各地的同行,开阔了眼界,相互之间学习交流了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宝贵资源。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双师(能)型”专业骨干教师的作用,秉承“学以致用,追求卓越”的校训,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更好地为我省的城镇化建设服务,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切实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革,王健.关于高职实训教学的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2.12.
[2]许翔.关于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实训场室建设的思考.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