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范文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数字经济培训专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

篇1

论坛紧密结合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新趋势,以“互联网+:数字化驱动商业价值”作为主题。著名IT服务研究咨询机构、美国高德纳公司全球副总裁克里斯汀・斯腾斯楚普(Kristian Steenstrup)院士发表主旨演讲,深入诠释了数字化大趋势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巨大影响;中国服务外包领军企业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王晖就企业创新转型、战略调整发表了演讲。

高德纳公司管理副总裁布莱恩・布里茨(Bryan Britz)和高管顾问李长华,围绕“数字技术之于服务愿景的影响”进行了高端对话,通过具体案例解读数字业务对服务外包业务模式的影响。

参加论坛的代表主要来自政府有关部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境内外分析师、业内专家;国内、国际买家、服务供应商;大专院校和培训机构等。论坛规模约800人。

与往届相比,本届服博会更加注重创新与务实,呈现七大亮点。

一、主题紧扣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服务外包行业趋势

上世纪70年代至今,信息技术不断变革,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以数据密集型加工和互联网交付为主要特征的服务外包产业,正成为促进企业智能化腾飞的新动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是对我国传统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互融互通和战略转型的高度概括。本届服博会以“互联网+:数字化驱动商业价值”为主题,紧扣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和服务外包行业新趋势。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根据企业需求,第七届服博会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全球服务外包行业论坛、热门行业专题研讨会、系列商务活动和培训研讨类活动,旨在帮助买家和服务供应商及时了解行业新动向,创造更多商务洽谈机会。

三、打造国内行业前沿趋势的权威平台

全球服务外包行业论坛是服博会规模最大、最受关注的活动,已成为国内服务外包行业新趋势的重要平台。

今年,美国高德纳公司的重量级分析师,将分别参与主题报告、高端对话和专题讨论环节,特别甄选、对比分析境内外创新服务案例,解读数字业务对服务外包业务模式的影响,引导国内服务外包企业进入垂直行业,推动产业融合。同时,分析师还将与国内外知名买家、优秀服务外包企业高管一起,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出发,共同探讨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四、热门行业专题研讨会走向专业化

深耕垂直行业是国内服务外包企业未来实现战略转型,提升服务水平,增加服务附加值的重要途径。本届大会将继续关注热门细分领域,围绕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云生态、智慧健康、跨境电商、电信服务、对日外包和人才培养,组织8场行业专题研讨会。

五、创新商务活动形式,为市场化提供保障

创新丰富商务活动形式,提升商业价值,是服博会未来实现市场化的重要保障。应企业要求,第七届服博会将开展包括一对一买家预约洽谈、买家专场座谈、服务供应商(园区)案例分析、一对一分析师咨询和小型商务餐叙会等在内的系列商务活动。

六、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

目前,已注册境外分析师和买家,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葡萄牙、伊朗、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

近年来,服博会逐步受到了境外服务供应商的关注。除知名在华跨国服务供应商外,部分来自新西兰、韩国和美国的服务供应商也已提交注册信息。

篇2

在广州参加了由中山大学为期十天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专题讲座。随后,到广州、深圳、海口、某省等地,就当地企业的数字化资料管理,进行了参观和考察,收获很大,下面就这次短期学习培训浅谈几点认识。

一、要树立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理念

信息化管理,在我国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九十年代方兴未艾的发展,尤其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科学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东部的经济发达地区,数字化文档资料管理已日渐成熟,并在社会和生活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档案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管理,通过高速宽带信息网络设施相连接和提供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它是以有序的信息空间和开放的信息环境为特征,包含在办公自动化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系统、公共信息数据管理系统等更为广阔的大系统之中,由分布式档案信息资源构成的具有强大服务功能的跨机构、跨地域的信息系统。

二、数字档案与传统档案的关系

数字档案的建成,并不意味着传统档案的消亡。由于各自的主要功能不同,加之各自具备适应某种社会需求的特殊优势,决定了数字档案和传统档案将,它们之间是一种互为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在档案信息的加工上,传统档案信息经过数字化加工、整序,成为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并生成各种类型的信息目录和结构较为单纯的档案参考资料。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档案工作者素质的全面提高。数字化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这就要求我们档案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尤其这几年档案信息化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在经济生活和工作领域当中,加之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这就更进一步促使我们档案人员对档案业务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加强,掌握和提高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行家能手,实现工作效率化。

四、数字化管理对本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利用服务水平。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手段和技术方法,使档案部门可以用更快捷、更生动、更形象的方式为各级部门提供优质服务。作为我们石西油田这个比较新的油田,档案完全数字化、网络化还没有完全实施,这个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完全利用数字化管理,为我们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价值。

这次数字化档案培训,我感受到自己还需要学习很多的东西,也感受到了我们这里与南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此次南方之行感受较为深刻的一点,因此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的神圣和她职业为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的伟大。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培训管理应用

校长培训中,管理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校长培训的质量。长期以来,校长培训的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依赖于传统的管理手段,存在着管理不畅通、反馈不及时、资源无法共享、费时费力等问题。而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使其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实效,实现传统管理中很难做到甚至无法做到的事情。特别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校长远程教育培训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现行的培训管理工作如果不借助于信息技术就难以适应新形势培训模式的需要。那么,信息技术在校长培训管理中究竟能发挥社么样的功能呢?

1信息管理功能

1.1培训信息

多年来,校长培训的办班通知都是通过信件投递的方式先下发到各市、县教育局,再由教育局下发指标到学校,体现了其正规性和严肃性。但这其中不免会出现问题,如信件丢失、下发不及时,想参加培训的校长又可能不知道办班信息等。如果我们利用专门的校长培训网站,将有关培训的办班计划、办班通知等信息放到网上,则可有效克服上述问题。此外,还有很多的培训信息也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很好的传递,比如培训班的临时调整、培训的基本要求、培训班的教学计划、论文选题等,这种方式既经济、又快捷,还不受时空限制。

1.2网上注册报道

教育培训中心以往是通过邮件回执或者是接收传真的方式来了解某期校长班可能来的参训人员,并专门安排一天的时间由班主任等人来负责校长的报道。传统的这种方式,既慢也不经济,而且事先很多校长没有回执,培训单位无法准确掌握参训学员的情况。特别是现场报道当天,如果校长来的比较集中,在时间上没有错开,由于要添相关信息,还要校对以保证信息无误,这样就容易拥挤。但如果开通网上注册报道,则可有效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报道注册的网络化,有利于培训单位及早准确地掌握参训学员情况,从而对学员食宿、班干部配备、材料准备、教室安排等做好妥善安排。

2资源共享功能

2.1培训资源共享

现在的校长培训,多是短期的,以专题形式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多半内容教师也只能是点到为止,拓展几乎是不可能。而且,校长班的教学强调研讨,但如果校长事先不知道某专题的内容,没有经过思考,研讨又如何能深入。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功能,在开班前,将每个专题的概要,大纲、参考资料、课件等资源放到培训网站上供校长下载和学习。如此一来,校长在培训前就心中有数;培训结束后还可仔细思考;在课堂上也不必赶着抄笔记,课后排着队拿U盘考课件。也只有借助于信息技术才能使一些教学资源如教学录像、讲座录音等更好的实现共享。此外,学员的通讯录也可以做电子版的,将电子版的通讯录发给参训学员既经济又方便。

2.2思想资源共享

每位参训的校长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是校长培训中的重要资源。但如何实现共享呢?研讨就成为一种重要形式。但传统的研讨缺乏足够的时间、深度、广度和自由度;而网络所具有的交互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因为网络交互具有动态性、多样性、广泛性和充分性的特点。因此,借助网络可有效实现思想资源的共享。论坛系统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站一种极为常见的互动交流服务。因此,可在网站上建立相应的校长论坛栏目,精心设计主题,并由具有相应研究的培训教师或知深校长来负责管理(论坛版主)。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培训教师、校长随时随地都可以参与进来讨论,而且这种交流的文字化可长久保存下来。

3教务管理功能

3.1师资管理

校长培训与其它学历教育不同,多以专题形式进行,涉及的教师面比较广,有专职、兼职教师,有外请专家、学者,还有教育行政领导和一线校长等。其次,培训班次比较多且较集中。三是外请教师时间难固定以致调课比较频繁。面对这些情况,在传统的师资管理中就存在很多的不适应。但利用相应的师资管理系统就可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借助于这样的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对教师教学基本信息的维护,如教师姓名、地址、电话、职称、研究方向等内容,还可以对授课教师进行课表管理、工作量的统计,教学质量评价等。

3.2课程管理

在校长培训中,培训班次和培训类型都比较多:有岗位培训、提高培训、新课程培训;有班主任培训、校长培训、教育局长培训等。一些培训班有时还要进行分层分岗培训,在高研班中还要进行分阶段培训,对于这些情况,传统的课程管理方式就很难适应。而且,各培训班培训专题变化频繁,课程教材更新快,外请专家多且讲学时间难确定,传统的课程表就很难适应这种变化。但如果借助课程管理软件,这些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3.3学习管理

在传统的培训模式中,对学员学习的管理不成问题。但随着校长远程培训的出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不可或缺。远程培训跨越时空,可以解决传统培训中时间相对集中、培训成本较大、学习持续性不够等缺点,但在对学员学习管理上传统方法就行不通。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学员学习进行远程管理,如通过技术手段记录学员登录的时间和次数、学习课程的时间和次数、查阅学习资料的时间和次数等。此外,还可利用网络在网上批改作业和论文及回复学员提出的问题。

4档案管理功能

4.1建立校长培训档案的意义

档案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工具和载体,档案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从这个角度看,非常有必要建立校长培训档案。其次,校长培训档案是我们认识和把握校长培训发展规律的钥匙,通过校长培训档案还能够了解校长培训的真实历史面貌。因此,与校长培训相关的各类指导、指令性文件、发展规划、办班通知、教学计划、学员名单、考试成绩、考核材料、培训总结、结业证书等都需要存档。

4.2当前校长培训档案存在的问题

建立校长培训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它的使用率越高,使用价值越大,档案的生命力就越强。但多年来,校长培训档案都是以纸张为信息载体的档案管理模式,这种方式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纸质的文件难以永久保存,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损坏,而且难以备份,占用大量空间。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仓储的费用和管理成本会不断增加。二是纸质文件给检索调阅不方便,查全率低、查准率低,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文件丢失、损坏或无法找到所需的资料。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实现校长培训档案的数字化。

4.3校长培训档案的数字化及档案管理

档案数字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之一,是电子教育、电子办公蓬勃发展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传统载体的档案相比,数字化档案类型多样、保存长久、不占空间、不易损坏、备份容易、传输方便、传输迅速。因此,校长培训档案应数字化。其次,校长培训档案数字化后,对档案的管理如增删、查找、调用就会变得异常方便,查阅速度和利用效率都将大大提高。只要打开电脑,输入想查找的内容,确认后信息马上就会呈现在面前。如果档案管理网络化,档案的查阅还可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因此,校长培训机构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值得一提的是,在校长培训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应注意档案的真实性、安全性、原始性和保密性。

5调查统计功能

5.1问卷调查

了解校长培训需求,反馈培训信息,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校长培训需求的调查,是在培训之前进行的调查,以往多半是将调查表通过邮件的方式事先发给参训校长,回收后再进行统计分析。而培训情况调查是培训班快结束时候进行的,多半会以现场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形式来了解有关培训各方面的情况。上述传统的调查方式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有些方面还很难获得真实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网络调查成为当前一种重要的调查方式。网络调查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速度快、费用低、互动强,还可消除被调查者的后顾之忧。比如CNNIC的调查,就是通过在网上以放问卷的方式进行的。据统计,目前这种方式占所有网络调查的90%左右。校长培训机构完全可以依托现有的教育干部培训网开展网上调查,以了解校长培训需求,反馈培训信息。

篇4

一、大力实施节目精品工程,努力推进宣传工作再上新水平

不断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制作播出优秀健康的节目,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落实“三贴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服务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1.新闻节目紧扣中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宣传在全面推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中各级各部门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就,把市委、市政府“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的政策传播到千家万户。大力宣传“以港兴市”战略,全面推介我市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空间优势、港口优势、产业优势、军港优势、社会基础方面的优势等。关注全市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进程,重点围绕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现代农业和产业功能区建设的情况进行全方位报道。继续保持外宣工作五市第一的成绩。

2.专题节目深挖内涵。围绕全市的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精心组织策划专题,进行深度报道。通过开展网上调查、召开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广泛深入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制作更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专题节目。不断规范、丰富、创新电视专题制作办法,用“常办常新”的节目提高收视率,扩大影响力。办精、办好《山海情韵》和《生活有约》,争取形成品牌栏目。

3.广告节目确保公信。进一步充实《城市立交》、《社会事业周刊》、《经济与生活》、《车视界》栏目内容,拓宽社会参与面。遵循合法、真实、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加强广告播放管理,坚决杜绝各类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广告节目播出,加大公益广告的创作播出力度,弘扬城市文明,创建“绿色荧屏”,保证广播电视的社会公信力和美誉度。

4.影视节目力求丰富。继续争当“省统一供片先进单位”,充分挖掘频道资源,根据三个频道的定位分类引进、合理配置影视资料。严格按照“弘扬主旋律”的时代要求,不断提高外引资料的质量,丰富外引资料的内容,把好各类节目的审查、播出关口,确保不出现任何舆论导向上的失误,实现节目多样化,宣传高效化,荧屏精彩化。

5.电台节目扩大容量。抓住农村小广播喇叭普及的契机,加大对“三农”节目的报道力度,多策划、编播与农业有关的实用技术和致富经验类节目,满足群众的收听需求。继续打造《行风在线》品牌,耐心做好问题回复工作,提高《行风在线》的影响力。不断创新资讯服务和娱乐互动栏目,形式倡导鲜活,内容突出精品,打造听众喜爱的品牌节目。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力争省电台集体记者一等奖。

6.党建频道彰显特色。坚持“弘扬时代旋律,传播党的声音;教育党员干部,推动党建工作;服务发展,惠及人民群众”的频道定位,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结合建党90周年活动,大力宣传一批作用突出、事迹过硬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适时报道农村干部开展“四问三诺”主题活动和全市党员开展“四比四创”主题活动情况,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深入宣传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有关政策法规,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氛围。加大干部挂职、干部培训、市民创业、基层组织建设、党建品牌创建等工作的宣传力度,重点关注在经济发展一线的科研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金牌技术工人,在全市营造“尊知重才”的良好氛围。

二、大力实施网络建设工程,着力推进技术实力再上新台阶

始终把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作为广播电视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的核心竞争力、扩张力和传播力。

7.有线无线双路覆盖。继续推进农村小广播喇叭工程,加快网络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提高无线广播和电视的覆盖,确保广播电视节目有线无线双路覆盖。

8.数字高清双向发展。在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闻、党建和影视三个频道的数字化改造,积极推进数字电视由“标清”向“高清”迈进,为全台网络化、数字化、制播一体化奠定良好基础。

9.增值业务超前谋划。积极探索开展广电网络的多功能开发,超前谋划应对“三网融合”带来的竞争和挑战。努力拓展数字电视宽带上网及视频点播等增值业务,促进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完善信息服务功能,提升用户满意度,扩大市场影响力。

10.投资更新齐头并进。进一步加大设备更新与投资力度,提升电视录播、直播实力,逐步实现对全市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现场直播,进一步扩大电视的影响力。充分发挥400平米演播室作用,引进舞美灯光等设施,尝试承接市内大型活动的录播,增加创收来源。

三、大力实施人才兴台工程,全力推进广电事业实现新发展

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人才。要把人才工作作为增强宣传力量、提高服务能力、提升节目质量、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恒地抓实抓好。

11.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全市开展的“解放思想、勇争一流”主题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将主题活动和技术竞赛、业务竞赛紧密结合起来,与台内重点工作的实施推进紧密结合起来,在广电系统形成忠诚敬业、创新奉献、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一流的作风带一流的队伍,以一流的队伍创一流的业绩。

篇5

2003年11月,由江苏徐矿集团与宝鸡市政府合资重组原宝鸡市戚家坡煤矿而形成的秦源煤业公司成立。针对当时矿井职工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安全系数低、生产效率低的实际情况,我们经过调研、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在对矿井实施全面的技术改造中,摈弃简单的加大装备投入提高产能的传统做法,确立了依靠先进科技引领企业发展的工作思路。

我们依靠科技创新,优化生产布局,优化设备配置,先后解决了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防灭火、“三软”大倾角厚煤层开采工艺技术、软煤岩支护等技术难题,提高了生产集约化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后,又明确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矿井数字化建设进程。

针对当时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借鉴国际上在安全管理中实行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先进经验,与北京、陕西、江苏、河南等地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制造企业共同打造秦源煤业公司数字化矿井综合平台。同时,邀请有关教授和专家,深入矿井调查研究,就数字化矿山建设举办专题讲座,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现场会,交流经验和做法,保证了数字化矿井建设稳步推进。

面对职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干部和职工不理解等一系列困难和阻力,我们根据企业对矿井综合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开始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培养人才,利用长短期培训、职业技术教育、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等多种办法,同时,结合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组织技术工人提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等活动,打造一支品牌职工队伍为数字化矿井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在推进数字化矿井建设进程中,我们紧盯煤炭科技发展的前沿,紧跟和赶超国内煤炭科技先进企业,紧紧抓住“解放人、防范和减少灾害事故发生、提高效率与效益”这三条主线,应用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改造传统煤炭产业,建设数字化、现代化矿井。

目前,我们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通风系统(包括制氮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主扇风机自动控制、全国首创的矿井通风仿真模拟系统等),地面保障系统(人员考勤、水泵监测、水处理系统),运输系统(井上下皮带监测、副井绞车提升),生产系统(工作面顶板矿压在线监测系统等),安全系统(包括矿井无线通讯、人员定位、井下电子显示及语音广播、安全入井考试系统)等,实现了井上下运输、中央变电所、泵房、制氮机房、水处理站等场所无人值守,井下作业人员从500人减少至350人,中夜班各100人左右,早班150人左右,远低于国家规定井下作业人数标准。我们还引进德国技术,建成国内第一条工作面顺槽运人卡轨车。通过自主创新,安装了国内第一条井下乘人索车,实现了人员运输的安全。

一系列高新技术装备和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生产、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更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企业发展和安全生产管理没有尽头,我们已经规划出清晰的发展蓝图:到2012年全面实现矿井各系统装备数字化,使矿井自动化建设走在全国同行业的前列,最终实现矿井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打造“科技秦源”、“数字秦源”和“绿色秦源”的崭新形象。

篇6

一、前言

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加快推动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公民创新创业意识的提升,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愈发明显。大学生作为高知识高素质高水平的劳动群体,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最主要的人力基础,是劳动力群体中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因而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便成为提升全民创新创业意识的重大举措。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贯彻落实各项指导文件要求,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优化创新创业教学组织结构,规范创新创业教学管理流程,将“互联网+”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能有效地实现创新创业协同学习和资源共享。本文重点探讨如何构建一个“互联网+”数字创业服务平台,配套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技术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辅以教师发展、创业大赛、创业实训等模块,打造全面系统、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建设数字创业服务平台的理论依据

1.泛在学习理论

泛在学习就是通过使用数字化技术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复合教学模式和灵活学习支持服务等多方面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学习[1]。在数字创业服务平台中,学生可以学习在线课程系统中的优质创业课程,利用创业门户的最新信息实现创业想法,通过创业大赛获得激励,使用网络创业实训模拟实践创业想法。创业服务平台通过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等多种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的获取创新创业知识,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的实践过程。

2.“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质就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创业教育的融合[2]。因此在构建数字创业服务平台要结合“移动互联”、“大数据”、“平台”、“资源”、“在线”等互联网元素。以创业服务平台为基础,构建开放共享,互动参与的应用系统;以用户为根本,提升用户体验度,提高用户的粘性;以优质创业课程资源为核心,通过构建包含创业基础、创业进阶、大赛辅导、创业讲堂的逐级递进的课程体系促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以数据为根本,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3.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的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提出了“三步走”的总体目标。明确了课程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载体,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技术要求、师资培训和引入需求与创业大赛模拟实训的配套措施[3]。因此数字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要遵循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发展路线图,顺势而为。

三、“互联网+创业”数字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思路和目标

数字创业服务平台通过建设一个基于先进互联网技术和慕课理念的平台,构建层级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业通识教育;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创业实训教育;针对创业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转化支持。基本思路就是以创业的态度打造精品课程体系,以创新的精神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相结合,人才培养与项目转化相结合。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1.建设优质课程体系

建设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现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联动机制。创业创新指导部门负责顶层设计、任务分发、过程监控与结果管理,并指导其他部门负责具体课程的建设与落实。通过引进外部优质课程和自建优质校本课程两种方式,涵盖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打造一个符合本校需求的创业创新课程体系。

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基于慕课等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实践在线慕课学习、网络修学分、翻转课堂教学、教师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3.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建设符合慕课理念的数字创业学院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平台对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科学管理与数据统计,并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科学评价机制与方法,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4.培养专业师资队伍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师资培训交流的集训平台,通过创业导师培训,培养年轻教师,建成具有专业资质的师资力量。

5.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参与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6.培育创新创业文化

培育创新、敢于创业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肥厚土壤。支持高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开展校内相关主题活动,邀请国内知名创新创业专家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

四、数字创业服务平台整体架构

数字创业服务平台整体解决方案以课程、平台、服务为核心。通过“引入+自建”的模式搭建起完整的本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配备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帮助学校实现教学模式创新,增强学生实践,进而助力高校项目成果转化;通过线下服务帮助学校从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到项目的应用转化平稳顺利运行。最终建设成一个围绕创业教育、创业实训、创业服务逐层递进的数字创业学院体系。项目总体设计架构如图所示。

五、数字创业服务平台功能设计

1.数字创业学院门户

数字创业学院门户是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个性化构建的网络平台,实现创新创业相关的信息、课程、应用、项目与专家资源的集成展示,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集成课程中心、应用集成、互动交流、项目展示、创业资讯、师资培训等功能。

2.在线课程学习系统

在线课程学习系统主要提供教学互动与学习流程管理和学习空间与应用中心两大功能模块。课程学习系统基于知识单元的学习流程管理,高度整合校内、校外的所有创新创业的相关资源。以课程为主线,以课程为中心,展开视频观看、作业、考试、答疑、讨论、评价等互动教学活动。学习空间与应用中心为每个用户打造个性化的主页,记录学习历程。同时为了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空间融入了SNS的概念[4],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内容,可以相互激励。全部教学活动都可在空间内完成并得到记录。

3.创业大赛系统

数字创业服务平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里关于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的要求,为学校参与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及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提供平台支持。主要分四个模块:一是创业大赛门户,提供一个创业信息和展示的平台,主要信息内容包含创业大赛相关公告或通知、创业大赛最新动向,赛事相关实时事件和来自教育部的一些政策条文;二是项目管理模块,这个是与大赛项目直接相关的模块,涉及到项目建设、申报、评审到成果展示的全过程;三是资金管理模块,可对活动各种项目自主的学生创业活动进行管理,包括资金的使用进度管理,资金的使用类别管理,资金预算管理等;四是专家库模块,汇集国内知名的创业大赛评委、导师、专家,为各校举办比赛提供支持,也可以为参赛学生提供辅导。

4.移动创业学院

移动创业学院主要通过提供移动客户终端,支持iOS、Android系统,实现完整的移动学习功能,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使用在线教育的各项功能。主要包括教务公告、视频学习、作业考试、学分查询和讨论答疑等功能;移动客户终端提供主流的杂志、报刊订阅服务;移动客户终端还建设有创新创业专题,提供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资讯、学习资源、课程资源等。学校也可以自建具有校本特色和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专题;移动客户终端还提供小组功能,师生通过客户端组成创新创业小组。可以实现通过移动客户端实时讨论、共享资源,以及小组成员通讯录、话题交流等功能。

六、数字创业服务平台的预期效益

1.突破教师资源瓶颈,构建优质创业课程资源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鲜明特色,对包括专业师资、创业课程、创业实训等资源建设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很多学校缺乏可以开设优质创新创业课程的双师型导师,缺乏具有创业经历的讲师团队。数字创业服务平台建成后,学校可以突破校本资源限制,可以根据需要引进成熟的第三方优质创新创业课程,优化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结构。同时,结合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与外部优质课程建设的相关经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将校内各专业背景与创业创新教育理念相结合,建设具有校本特色、专业特色的自有创新创业课程。“引进+自建”是快速构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有效举措。

2.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实现O2O的创新教学

教高厅〔2012〕4号文件《关于印发的通知》,首次提出高等学校应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现实中,很多高校课程安排基本饱和,难以再将创业基础课程安排进学生培养计划。数字创业服务平台,将为创业课程提供一个在线解决方案,打破实体课堂的限制,让学生可以在线学习课程,线下参加创业实训,可以实现对创业网络课程教学的有效管理,显著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学校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时监督教师教学进度、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抽查学生提交的作业、答疑和讨论记录等;师生则可以充分利用平台进行交流互动。通过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联动,实践翻转课堂教学创新,实现O2O的教学新模式[5]。

3.推动创业竞赛常态化和赛事成果转化

数字创业服务平台还可以为学校参与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及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提供支持。建设学校专有的创业大赛平台,采用国赛、省赛的标准搭建,可实现项目网上申报、评审、立项与成果展示。通过校内竞赛的常态化举行,培训竞争氛围和创新创业文化。大赛专家评审可以帮助优秀的创业项目被挖掘,提升成果转化率。

篇7

适应该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质的需要,鄞州区依托国内外各类培训班和当地教学资源,采取多项措施扎实推进领导干部科学素质提高工程。

一、以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班为依托,有序组织区管领导干部进行科学素质培训。在区委党校开办的区管主体班次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大规模开展领导干部科学素质培训工作。如,在同济大学专门举办了一期由各镇乡(街道)城建副镇长(副主任)和区级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参加的“城镇规划建设与环境保护”培训班,安排了城镇生态规划与建设、市容与环卫管理等课程。在优秀中青年干部澳大利亚培训班中,专门安排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数字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等专题,帮助领导干部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消除知识空白点。同时,在定期举办的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培训专题讲座中相继安排了《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场经济与政府管理科学化》等内容,帮助领导干部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科学素质。

二、以新农村建设培训班为主线,扎实推进基层干部科学素质培训工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突出基层镇乡(街道)机关工作人员、村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等一线基层单位的干部。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区农办、区经济发展局、区民政局等单位联合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的理论学习,促使新农村建设的一线人员加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解。同时,组织这些学员到模范村、模范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有标杆,在具体实践中有典型可以借鉴和学习,促使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更好的发挥作用。此外,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收集制作了日常卫生医疗知识、实用种养殖技术、科普知识等课件,通过网络点播收看的形式将科学素质培训延伸到农村基层。

三、以周末专家讲座为平台,全面推进机关干部科学素质培训工作。针对一般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学历较高,求知欲强的特点,该区在教育培训方面坚持按需施教,推出了公务员“菜单式”综合素质专题培训,利用双休日时间,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领导到该区举办“周末专家讲座”,重点突出了科学素质相关内容培训。围绕“和谐鄞州、实力鄞州、富裕鄞州、法治鄞州”等专题,相继推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取向》、《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乡镇)改革问题》、《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将来》、《交往艺术与公务礼仪》、《公务员法》、《宪法》等近10多期培训专题,确保全区公务员和事业干部的科学素质培训工作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公务员英语三百句、普通话、计算机等相关课程的常规培训继续推进,全面促进了该区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

篇8

关键词:新经济;统计信息;创新

在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的新经济时代,谁先拥有信息,谁就占据主动,谁就能处于不败之地。快速掌握各种必要的、准确的信息,是科学管理现代杜会的关键。统计信息是管理现代杜会所必需的最垂本的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之一、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既给统计信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不断进行统计信息创新是新经济时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统计工作本身的迫切需要。

一、统计信息技术的创新

高新技术发展的集中代表和最主要的技术领域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各种电子技术的总和,包括信息获取技术,如感测技术、统计信息标准化技术等;信息处理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传输技术,如通信技、网络技术、卫星技术等;信息应用技术,如控制技术、数字压缩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统计信息在新经济时代条件下,要想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二、统计倍息设备的创新

信息技术在统计中的广泛应用.必须有相应的高新技术设备的支持,这是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物资条件。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对高科技信息设备的需要不仅体现在信息设备的数量上。更体现在信息设备的技术性能上。高科技现代化的信息设备的引进和普及是我国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虽然计算机及网络在我国各级统计部门已经得到基本普及,但高档次的大、中型计算机还很少.不能满足对某些复杂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处理的需要。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必须将高科技的信息设备广泛应用于统计作业系统。

三、统计倍息生产开发的创新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数字化的社会。所谓数字化是用0和1两位数字编码来表达和传输一切信息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即电话、电报、数据、传真、图像等各种信息全都变成数字信号,在同一种综合业务网中进行传输。数字化是统计信.息现代化中的核心技术,通过数字化,各类统计信息得以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有利于统计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等。信息内容数字化要求统计部门将各类信息的开发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实现统计表格标准化、统计指标休系和编码标准化,使统计指标、统计分类及其编码具有统一性和唯一性。另外,通过建立以数字方式存储的统计数据库,有利于统计信息查询、管理及统计信息的传输和处理,从而使各级统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四、统计倍息人才的创新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重新认识人的作用的时代,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统计信息能否适应新经济的要求.关键是统计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由于现代统计在理论休系上、调查方式上、信息处理技术上的进步和发展,使统计信息具有来源广、扩散性强、需求量大、用途广等特征,对统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统计部门建成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部门,重要的是培养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但我国目前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比较单一,群休中大多数是只熟悉统计知识业务的统计专业人员。人员的知识面抉窄,专业过细问题尤为突出,既满足不了用户对统计信息资源的要求。也不利于统计工作向横向和纵深发展,为此.必须加强各类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要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对原有的统计信息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技能(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操作、软件开发、联机检索上网查询等)和各种素质(主要是知识素质、政治素质)的培训及培养。培训可采取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多途径井经常化制度化。

五、统计倍息服务的创新

我国的统计信息服务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特别是同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统汁信息服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信息产业和信息市场不发达。现代经济社会,信息是产品,信息的开发、交流需要有信息市场才能实现,信息市场是信息商品经营和信息有偿服务活动的场所,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类统计咨询服务部门、统计师事务所、信息有限公司、情报中心、数据库等还只是一个部门或信息机构,信息交易还处在咨询及中介服务上,服务方式也常以信息会.临时专题交易会等形式出现,在新经济条件下.加快发展统计信息产业和统计信息市场,实现统计信息商品化,把统计数字变成商品。进人市场流通.实现服务方式有偿和无偿并举。其次,服务架道多样化(公开、临时交易、个别提供等),服务手段多元化(广播电视、书报杂志、信息互联网等),满足各个层次、各种群体对统计信息的需要。另外,统计信息的服务态度、服务观念、服务体系、服务质量也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提高。

六、统计倍息交流的创新

在新经济时代,网络将成为信息的主要载体互联网和数字通信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可以在极小的时空范围内知悉极大的时空范围内的非常广泛的信息一发展现代化的统计信包网络,并与国外信息机构进行联网,通过网络关现吮计信息在社会各个层次部门的交流和共享。

参考文献:

篇9

(一)图书馆对现实馆藏的数字化

高校图书馆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需拥有一定量的馆藏书目文献,这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根本保证,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首要内容。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利用信息处理技术将实体馆藏文献经过有序的数字编目处理和加工再存贮,转化为标准化的二次文献,使其能运用计算机可检索和利用的馆藏文献。如:馆藏中文文献书目数据库、期刊目录数据库、外文书目数据库等,并不断补充和完善,使其在内容上更加有创造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因此,图书馆只有不断地对新文献信息进行补充订购,进行新书通报,对新到馆藏文献信息规范化、标准化和数字化,再及时提供给用户检索,为用户提供最新的信息资源,起到图书馆更好地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

(二)购买电子文献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服务质量

网络信息资源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因特网在全球的迅速发展,电子文献成为用户在网上传播、交流和利用的主要载体,又因为它占据空间小、信息存储量大,又方便快捷,能共享等优点,更加受到图书馆的重视和用户的青睐。比如我馆购置的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超星读秀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以及其他电子软件读物,还有网上可浏览阅读的印刷品文献超星电子图书、书生之家数字图书等。这些方便了用户的检索和利用,用户不管在哪里,只要登录准确的账号就能对所需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全文检索和利用。因此,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和购买,以投入较少的资金,增强图书馆更大的效益。

(三)建立网络专题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的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为图书馆虚拟馆藏建设提供超强的文献资源保障,特色数据库又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建立专题特色数据库的关键,是要结合学校的重点学科和专业并突出本馆特色,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通过调查和跟踪分析用户研究的课题对信息的需要,对大量相关专业的网络信息以及各电子出版物和数据库,进行收集整理,围绕用户学科和专业的热点和重点研究,建立一套相关的专题特色数据库。如我馆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经济、文化特点建立起来的黄冈大别山文化数据库,这对我们宏扬大别山文化,研究发展地方经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还有我馆收集了建院以来师生科研所写的科研成果建立起来的教师科研成果库,以及教师的课件数据库。这无疑丰富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二、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几点建议

(一)加速技术骨干人员的培训,提高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水平

由于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馆员角色也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面对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我们要以人为本,重视馆员的培训,把培养人才、建设队伍、提高人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放在首要,简单地说,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提高人才,锻炼队伍的过程。高校图书馆要从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比如员工外出进修,培训和学习,请专家进馆指导讲座),加大培训力度,造就一批计算机知识技术、信息资源开发技术、网络资源维护技术等方面的技术骨干,并能熟炼掌握和指导用户使用网络信息资源。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读者需求,为用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益的信息资源服务。

(二)注重用户教育和读者培训

高校图书馆拥有了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作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用户,该如何使用检索引用,如何判断信息的有效性呢?这又是图书馆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全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组织用户学习,本馆的技术人员亲临讲解各种检索工具的检索指南;也可以请网络资源开发商到馆来介绍其功能如何使用,怎样解决使用过程中的疑难,培养读者自我信息服务能力;再就是图书馆通过不定期地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来加强用户的教育和读者的培训。

(三)重视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

在信息资源建设中,书目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它在图书馆有着特殊的作用。高校图书馆使用联机编目,把本馆书目文献数字化,采用标准的MARC格式著录,使用标准的检索语言,对新到馆藏纸质文献规范化、数字化的处理,再进行新书通报,让用户尽快了解馆藏最新文献,及时提供给用户使用。

(四)多渠道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图书馆知识导航作用

高校图书馆积极主动为读者在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信息整合、检索方面提供服务,是图书馆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比如我馆主页上开设的导航栏目:图书馆概况、读者指南、参考咨询、资源培训、读者调查、下载专区、新书通报、电子资源等项,使读者对图书馆的概貌有基本的认识,帮助读者选择和使用数据库,了解数据库的结构和检索界面,掌握其检索方法,还可以通过图书馆主页上的“友情链接”来链接其他学校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可组织专门力量建立一套以专业性和学科性为主的专业信息资源库,按专业进行重新组合,形成自己的信息资源库,方便读者使用,并注意更新和维护。

三、总结

篇10

充分认识加快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意义,以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大力推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以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扩大优秀文化资源传播,进一步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实施目的和意义

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是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传播先进文化的一个具体措施。共享工程的实施,将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传送到广大群众身边,以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共享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加强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丰富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有利于提高我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对我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建设目标

按照相关要求完成我区支中心建设任务,完善相关功能设施建设,逐步建成以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为龙头,以镇、村和社区为网点,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全区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体系,使广大基层群众能够普遍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

1、职能要求

区级支中心职能:区级支中心是提供全区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和地方资源征集制作的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将全区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外提供网络资源服务,存贮由国家中心、省中心和市中心提供的资源,并提供信息服务,利用共享工程网络宣传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群众。

2、场地建设

按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系统配置标准要求,所需面积为500平方米,主要用于中控室、电子阅览室、综合业务加工室。

3、技术要求

区级支中心技术要求:互联网采用光纤专线接入,带宽为10M以上,局域网通讯能力为1000M;中心域网工作总数不低于50台(包括电子阅览室);配置共享工程专用存贮空间不低于20TB,配有专业技术人员和资源加工人员;设备条件可支持镇服务点和基层服务点的资源利用服务。中心配备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资源存贮设备、音视频采集加工设备(包括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录音笔、全文数字化软件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多媒体制作计算机、不间断电源、投影仪、防病毒软件等。根据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分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建设配置标准的通知(办社文函〔〕371号)要求和省文化厅省财政厅《关于下发年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文办发〔〕178号)文件中关于县级支中心建设的设备技术标准完成设备配备工作。

4、经费保障

(1)设施设备经费

主要设施设备购置配备经费由中央财政担负,场地建设、机房装修和相关设施经费由区财政担负。

(2)日常运行维护费

每年5万元日常运行维护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支中心日常运转、维护、流动服务补贴以及其它各项业务工作所需。

(3)设备安装

设备的安装、调试由供货单位负责,省分中心监督完成,区文化和财政部门验收认可。

四、具体标准

1、区级支中心配套设施建设:

(1)中心机房: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机房内安装配电箱、防静电地板、防雷系统、地线系统、24小时专线电源、防火器材、机房空调、电话、机房集成设备、综合布线、机房装修等。

(2)综合业务加工室: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配备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桌椅等。

(3)多媒体视听室: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配备投影机、投影幕、有源音箱、摄像机、照相机、桌椅。

(4)电子阅览室: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主服务器、交换机、电脑均应升级换代,适应共享工程的新要求。

(5)在场馆醒目位置设置巨幅共享工程标识标牌,活动预告及工作宣传图片栏。

(6)支中心区域内所有机构和设备实现光纤接入和区域互联。

2、数字资源建设及目的

(1)建立镜像,存储空间不少于10TB。用于存储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省级中心和市级支中心的数字资源。

(2)结合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在现有自建数据库的基础上,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购和完善,确保为本地区基层服务点提供数字资源服务。

(3)电子网络信息服务。以网络中心机房及多媒体电子阅览室为实体,以网站为平台,将网站建设成为拥有单位传统信息、特色资源信息、开展网上业务和网上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4)建立区级文化共享工程培训中心。利用区级支中心人才及资源对全区基层网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及服务培训和开展公益性专题讲座。

(5)开展远程信息服务,即为我区读者提供全国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

(6)决策参考信息服务,即为本地区党政部门、重点科研项目、生产科研课题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咨询为重点,提供课题研究与信息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专题信息汇编、题录、调研报告、综述报告等。

(7)跟踪命题服务。主要面向企业、事业、科研、农业、生产单位所提出的各种课题项目,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主要内容包括:重点课题跟踪、专题查新、技术成果水平鉴定、科技情报调研、专项课题咨询等。

(8)整理、发掘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纳入数据库管理。

五、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区级支中心建设费用由区财政解决,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设备采购部分由中央财政和区财政按八二比例投入,实行政府采购;日常工作和维护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设备的维护、运转、电信网络使用、信息整合、数据库建设、技术人员培训、基层服务等工作。

2、人员保障。文化共享工程区级支中心建设工作需增加编制2人,配置专业技术人员。

3、技术保障。文化共享工程必须确保安全运行,因而系统安全、硬件安全、软件安全和技术支持均应得到保障。

4、宣传到位,提高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效果。通过市、区媒体报道,印发宣传资料和开展活动等方式,加大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力度,区级支中心负责所在区基层服务点宣传资料的收集,并上报市级支中心。

5、广泛动员,充分利用各方社会力量。与电信、网通等相关部门和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紧密配合,利用互联网、数字电视技术将文化共享工程的优秀文化资源送到千家万户。

篇11

一、夯实基础,建立健全做好统计工作的长效机制

规范的统计工作机制,是提高统计工作水平的基础和前提。我们着重抓了三个方面的规范。

一是抓队伍规范。我们要求从事综合统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是系统内部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人员;必须具有敬业负责的精神,熟悉业务,有较好的写作基础;县级局调配专职综合统计人员,必须事先征求市局办公室的意见。同时,市、县两级局注重发现和培养新手。20*年以来,我们按照年轻化、知识化的要求,从新考入的公务员中挑选21名同志从事专兼职统计工作。目前,全系统专职综合统计员16名,工商所及业务科室兼职统计员296名,95%以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统计工作经验三年以上的超过90%。实施了骨干帮带、业务检查、分片培训、典型示范、外出学习等多项提素措施,做到经常化,形成制度化,不间断进行学习教育,使统计员队伍人员不断优化,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状态饱满,后备力量充足,工作连续稳定,勤奋敬业和创新发展的势头比较好。

二是抓制度规范。20*年全省系统统计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按照省局抓规范的要求,针对全市系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及时组织业务科室负责人、县局部分统计员骨干,对《*市工商行政管理统计工作规范》进行了讨论,从组织机构、制度建设、统计报表、统计分析和专题调查等方面,研究确立了新的规范和标准,以正式文件下发到各局和各科室。省局《关于认真贯彻省局领导批示进一步做好全省系统统计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我们对照标准和要求,对原有的《统计工作试行意见》、《统计档案管理规则》、《综合统计员职责》、《统计差错反馈制度》和《统计执法检查办法》等制度规定,进行了修改补充,以潍工商办字〔20*〕68号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工商行政管理统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局从组织领导、业务培训、统计台帐及规范化达标等方面出台新的规范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做到按规定办事、照程序运作、依制度工作,全市系统统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是抓考核规范。对统计工作的考核,我们坚持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将全年考核分解到日常工作中进行,市局每年集中组织统计检查不少于4次,历次检查均有详细记录,按考评办法打分,纳入年底总评。对调研、暗访、汇表和其他渠道掌握的情况,建立综合考评记录簿,把阶段检查分、平时印象分和年终考评分加在一起考核,督促各单位和统计员及时注意解决问题,自觉改正不足,把工作做在日常。今年初,依据《统计工作规范》的要求,我们对《统计工作考评办法》进行了规范,重点从人员专业化、工作法制化、机构网络化、管理程序化、基础规范化、手段现代化、资料档案化和服务优质化等8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考评。通过多形式、全方位的考核,统计工作的基础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工作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迟报、漏报现象明显减少了,虚报、瞒报现象基本杜绝了,差错率显著降低了。

二、重点把关,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

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质量和生命。为此,我们在加强对统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注重从工作环节上把好数据统计关。

(一)采集源头数据,务求一个“真”字。严格按照《统计法》、《保密法》等法规要求,坚持依法统计,严把源头数据采集关。工作中,我们要求各县级局及工商所,全部建立起符合统计报表制度要求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运用抽样调查、专项调查等方法,对每个科室、行业、企业、市场、业户逐一进行剖析、核实,务求数字真实可靠。特别是对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无照经营数、统计渠道复杂的案件数等项指标,坚持多到基层调查、多向科室问询、多动脑筋思考的办法,在求真上下功夫。对前后变幅较大的统计指标,要求必须弄清变化的真正原因,由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后再上报市局。落实了数据质量责任制,遵循谁分管、谁登记、谁填报的原则进行登录和管理。去年以来,我们又在系统内进行了统计电子台帐的试点应用,在16个县(市)局、分局及198个工商所推广使用了昌邑市局设制的统计电子台帐,填写内容基本做到了及时准确、分类清晰、真实可靠,较好地保障了源头数据的质量。

(二)集中汇审报表,确保一个“准”字。利用季报、半年报和年报时机,组织各局统计员采取集中汇审、交叉审核、相互评议的模式,沟通报表编报方法,交流和审核技巧,查找问题和差错,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汇表分组的办法是,由具体熟悉某专项业务的同志带2—3名统计员组成一组,负责对各单位该专项报表进行逐张审核,并做好差错记录。对一些错行、漏数等常规性错误,要求统计人员及时改正;对表内与表间的逻辑性错误,先由负责该项审查的人员及时通报到各统计人员,并逐项做好记录。市局综合统计人员再集中讲评,谁的报表出了错,出错原因是什么,避免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相关统计员对号入座并予改正,起到警示和举一反三的作用。通过交叉审核,特别是通过面对面找问题、找差错,评价报表质量,谁出错谁脸红,使统计员工作责任感明显增强,统计数据准确率明显提高。

(三)报表反馈审核,突出一个“实”字。提高统计质量离不开业务科室的积极参与和协同把关。集中报表结束后,市局综合统计员再予详细审核,并反馈到业务科室再审核,确保达到“三个一致”,即上报到办公室的数据与上报到对口上级的数据一致;各业务口的案件累加数与法制机构的累计案件数一致;年底各业务口案件累加罚没款与财务科罚没款数一致。对案件数、罚没数等敏感数据,通过科室的协同审核把关,更符合政策要求,符合实际情况。对省局下发的各类业务软件,除组织综合统计人员学习掌握外,还及时与业务口统计员共同研究,主动发现问题,借助业务软件的应用,规范统计数据生成、上报流程。20*年,结合新业务软件的应用,我们及时完成了行业代码转换、经济户口管理、业务数据库存整理等工作,确保了统计数据与业务工作实际相符。通过数据反馈审核,较好地解决了填报口径不一、数据混淆和报什么数就汇什么数、报多少就汇多少的错误做法。

(四)日常督促检查,立足一个“改”字。围绕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我们注重抓调研、抓督查、抓整改,力求把影响数据质量的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20*年以来,我局围绕统计数据真实性问题,先后组织了12次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统计执法检查调研活动。其中,去年针对个体、私营、案件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报表填报分类不当和随意填报等突出问题,市局组织县局16名综合统计人员,分成三个组对各县(市)局分局进行了交叉检查,并到38个工商所进行了实地检查,针对抽查中发现的5大类18个主要问题,下发了情况通报,督促各局进行了改进。

三、抓好结合,提高统计分析撰写质量

我们把统计分析作为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要求各县(市)局、分局报送符合行文规范、正式文件形式的半年报、年报统计分析,从行文格式上提出规范要求。围绕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重点抓了“三个结合”。

1、与宣传工作结合,做好“数字”文章。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与群众生活、百姓利益关系密切,通过分析整理工商统计资料,用生动的数字来阐述市场主体的规模和变化,反映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体现工商部门的工作和成果,既是统计工作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要求,也是宣传工商、树立形象的素材来源。工作中,我们注意将统计工作与宣传工作结合在一起抓,撰写统计分析和专题调查,请文秘人员一起参与,统计员和报道员搭联手,共同研究讨论,围绕报表写稿件,围绕数字做文章,根据业务数据的前后变化和对比分析,分析原因、特点和规律,既把统计报表数字变成了鲜活的宣传材料,更使全市系统统计分析撰写水平在文秘人员的参与带动下不断得到提高。据统计,去年以来,全系统专兼职统计员在为上级提供各类专题分析材料的同时,在各级新闻媒体还撰写发表反映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外资企业发展和投诉热点数字分析方面的文章238篇,《三大动力助推*外商投资企业蓬勃发展》、《我市个体私企注册资金超过内资企业》等文章,在《*日报》、《*晚报》等媒体发表后,都引起了相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显示了统计队伍的写作水平和统计服务的重要性。

2、与信息工作结合,做好“辅政”文章。我们利用政务信息反映情况迅速及时的特点,对报表中涉及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经过综合分析,形成各类统计专题调查和文字分析,以政务信息的形式,向上级部门和领导汇报反映,发挥综合统计“以文辅政”的用。去年,*市委、市政府把民营经济列入了全市经济发展的三大杀手锏之一,要求各级各部门立足职能强化服务。我们每次季报、半年报、年报结束之际,都把民营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进行整理,以翔实的数据对比,把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走势、呈现的特点、遇到的问题以及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等内容,分别上报市委、市政府信息部门,通过“每日信息”、“重要情况呈报件”等形式,报给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阅了解,对我们提出的建议给予了好评。在今年全市民营经济工作大会上,市委张传林书记、市长张新起分别对工商部门服务民营经济的政策和做法,提出了表扬和鼓励,并以市委《参阅件》的形式转发了我们的做法。据统计,去年以来市县两级局共编发《统计信息》12期、36篇,上报党政信息部门后,有7篇得到了市领导的批示,19篇被市统计局采用。与信息工作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统计资料的利用率,增强了统计服务的成效。

篇12

1•1建设目标

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整合我省教育、科技、文化系统各类文献信息资源,创建基于数字化与网络化技术的新型信息加工与服务体系,成为面向经济建设,面向全省高新科技企业提供强大的文献保障功能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1•2建设任务

该教育科技数字图书馆建设立足于为教学科研提供数字化文献保障环境,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知识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其基本建设任务可以归结为三大技术与服务平台。具体如下:

1•2•1信息资源平台建设

信息资源平台资源系统由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光盘资源系统、地方特色多媒体全文数据库、资源导航系统、跨库检索系统等组成,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多语种、跨媒体、跨平台的异构集成。

1•2•2知识服务平台建设

该平台通过简洁、友好的公共用户界面,利用各种智能化应用系统,建立能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知识服务系统。这一服务系统旨在建立系统与用户之间互动机制,使其运行与服务模式由传统的单向、被动、静态、低层次为特征的粗放型信息服务转变为双向、动态、高端咨询、主动“推进”式为特征的集约型知识服务。

1•2•3门户及底层技术平台

底层技术平台建设是在省文献中心原有系统架构的基础上,根据数字图书馆建设目标和功能要求实现对软硬件系统(存储系统、主机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进行合理配置,即从系统架构上实现服务平台在软硬件系统和存储设备的整体配置,为服务平台信息、数据导入和数据转换平台及文献资源跨库检索平台提供系统基础环境的支撑。

上述应用系统平台可以采取分步投入、逐步完善的方式进行建设,始终坚持所有软硬件系统的技术和应用的先进性、可靠性、可用性与可扩展性;逐步形成不断完善和拓展的数字图书馆。

2海南省科技数字图书馆结构体系设计

该数字图书馆结构体系可分为3个层面:即基础层、应用层、控制层。各层面相关构成与功能如下:

2•1基础层基础层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1)资源配置系统;(2)门户及底层技术系统。具体如下:

2•1•1资源配置系统

(1)中外文期刊数据库购置

根据我省教育、科技系统文献需求的实际情况,确定中外文期刊数据库购置原则:中文数据库主要购买综合性以及科技、商务类专业数据库;外文数据库除少量购买综合性性价比高的数据库SPRINGER、EBSCO以外,主要通过CALIS、NSTL、CASHL等服务系统原文传递的方式来提供保障服务。拟购数据库如下: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资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会议论文数据库、万方科技成果数据库、万方法律法规数据库、科研网、PRINGER、EBSCO。

(2)自建数字资源

继续开发建设代表海南地方特色的专题数据库———海南旅游资源数据库、海南历史文献数据库、海南热带农业文献数据库、海南热带医学医药文献数据库、海南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同时,开发建设本省优势产业所需的专题数据库,如海洋石油专题数据库、汽车专题数据库等,形成服务于教育科技系统的相对完备的地方文献数字资源库群。

(3)与公共图书馆系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多层级的资源共享

与省内公共图书馆系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使拟建数字图书馆成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一个节点;将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海南历史文献数据库、海南旅游资源库、海南少数民族数据库纳入我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同时,双方利用地方文化管理部门政府职能及丰富地域资源,共建文化领域其他专题数据库,最终实现共享。

2•1•2底层技术平台构架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对省高校文献中心及海南大学图书馆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包括中心机房改造,网络带宽升级,连网范围的扩大,网络设备升级和优化,网络管理、安全的加强等。网络环境建设的目标为:千兆光纤主干、百兆至桌面、千兆核心层交换系统,核心网络设备支持万兆可扩展;千兆光纤上行连接至校网络中心,并连入教育科研网(Cer-net,ChinaEducationandResearchNetwork);原有十兆专线连接公网,并可逐步扩容至百兆专线。为了向用户提供可靠的、安全的服务,配置千兆网络防火墙,防范网络黑客攻击和病毒的破坏,配以全局的访问策略规划及管理,从而高速、安全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2)网络存储

数字图书馆的海量数据需要高性能的网络存储设备,以满足读者快速访问的需求;建立SAN网络存储系统,为各类数字资源提供存储平台。

(3)计算资源的扩展

在配备满足需要的高性能网络服务器的同时,逐步配置服务器集群系统,以此整合服务器资源,充分利用服务器系统资源。

(4)门户网站及应用系统建设

以基本的网络应用平台和应用系统为基础进行相应增强和完善,包括Web等服务的进一步优化和集成;实施网络安全,建立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并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建立综合计费系统、统一资源注册与命名系统。

2•2应用层———知识服务平台

该平台由面向用户的各类应用系统组成。具体如下:

2•2•1资源导航

(1)网络资源导航:①学科导航;②行业专题导航,如汽车,制药、海洋石油等行业专题导航系统,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2)本馆(网站)资源导航

2•2•2资源共享服务:OPAC及联合目录系统、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代检代查等,逐步部署大范围资源链接调度等系统;

2•2•3个性化服务:定题服务、虚拟参考咨询、实时咨询、论坛、博客、推送服务、数字图书馆远程访问等;2•2•4用户信息素质教育服务:提供用户培训所需各种课件与软件。

2•3控制层

控制层主要包括监控与评价系统,主要为各系统运行及服务功能实现提供统计、分析、评价控制,适时将资源系统、底层技术系统及用户服务系统运行状况调整为最佳状态。

2•4技术支持与保障

根据数字图书馆功能的基本构架,以保证该系统在技术先进性、运行稳定性以及可扩展性为前提,选用相关应用软件系统构建技术与服务平台。具体如下:

2•4•1利用CALIS门户网站系统构建数字图书馆网站,再将统一认证等各种应用软件系统集成为一体,实现无缝链接,对外开展服务;

2•4•2利用CALIS统一检索及文献传递系统、ILAS馆际互借系统、广州汉能公司的远程访问系统及光盘管理系统等构成文献保障服务子系统;

2•4•3利用CALIS的虚拟参考咨询系统等专家系统、CALIS省中心自行开发的学者实时咨询、学者论坛系统以及海南天涯在线有限公司博客系统构成互动服务子系统;

2•4•4利用Apabi系统完成地方学者文库等重要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利用自行开发建设的地方学术资源导航系统实现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导引服务。

3管理机构、运行机制与评价体系

该数字图书馆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统一组织协调下,在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实现全省教育、科技系统信息服务体系的共建共享、优势集成、协调发展。其运行管理体系具体如下:

3•1管理机构

为了确保“海南教育科技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全面启动与实施,需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运行管理体制。为此,建议成立“海南教育科技数字图书馆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海南教育科技数字图书馆建设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海南教育科技数字图书馆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及常设工作机构———项目办公室。作为承担项目的日常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项目办公室下设3个专业小组:资源建设小组、系统运行小组和用户服务小组。职责如下:

3•1•1资源建设小组

负责引进数字资源的可行性调研、论证及试用数字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参与数字资源采购谈判,负责数字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以及承担全省文献资源建设的协调和协作。

3•1•2系统运行小组

负责全省数字图书馆的正常运行和维护,负责引进应用系统的可行性调研、论证及试用的调查和分析,参与应用系统采购谈判,负责应用系统使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3•1•3用户服务小组

负责全省数字图书馆的对外服务,了解用户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处理用户的投诉,定期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

3•2评价体系

3•2•1数字资源与应用软件系统评价

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建设平台与服务平台,对所有数字资源与应用软件系统建立相应的评价规范。即数字资源与应用软件系统购置并运行10~12个月以后,项目办公室根据使用情况以及业界对相同资源及系统的使用情况,填写《数据库使用情况调查分析表》、《应用系统使用情况调查分析表》,提交管理委员会提出初步意见;然后交专家咨询委员会提出评估意见,以决定后续购置及使用相关事宜。

3•2•2服务效益评价

服务小组根据“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具体建设任务和目标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服务效益指标体系,每年年底向管理委员会及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交年度服务效益统计表和服务效益年度总结报告。专家咨询委员提出总体评估意见,管理委员会根据年度报告与评估意见提出下一年度服务指标,以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3•3子项目的立项与管理

各成员单位根据该数字图书馆总体建设目标和具体要求确定建设项目。每个项目的建设周期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管理委员会根据数字图书馆发展规划,编制《海南教育科技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申报指南》。各成员馆均可以根据自身资源条件申报建设项目,由管理委员会在成员馆内组织招标后立项并下达任务书;各子项目要建立项目建设责任制,严格按照管理委员会的相应规范组织实施,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篇13

声音/数字

(8)声音 无

(8)数字 无

政策

(9)发改委商务部:及时投放储备蔬菜平抑价格 无

(9)河南商业预付卡发卡企业2月前完成备案 无

(9)商务部首批药品流通行业5项标准 无

商贸要闻

(10)安永报告:2013年ipo活动有望回升 无

(10)科脉御商助力中业爱民提升规模效益 无

(11)平安银行产学研合作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无

(11)美国运通《2013全球商务旅行预测报告》 无

商会动态

(12)“2012中国商业经济国际论坛”在京举办 无

(12)2012年中国商业联合会信息宣传工作交流会在京召开 无

封面专题

(15)零售业如何适应新节奏——中国零售市场竞争变局隐现 颜菊阳

(20)缓行中的传统零售商亟待转型 黄苏萍

(22)点燃零售业再增长的新引擎 郭戈平

企业天地

(25)勇于创新 共谋发展——林德携手海烟物流二十年风雨兼程 吴晓

管理研究

(26)支付机构洗钱与恐怖融资风险评估研究 徐芳

特别专题

(28)2012全球零售自有品牌产品亚洲展落幕 吴晓

海峡两岸

(30)中国茶之故乡 华刚茶之精粹 姜丽丽

(32)弘扬茶人精神给予好茶最美的延续 姜丽丽

华夏旅游

(34)新旅游style迎新春 姜晨

(36)感受农家文化王家第一大院 姜丽丽

(38)石京龙滑雪场 姜丽丽

(40)滑雪的乐趣 姜晨

(42)乔波冰雪世界 姜丽丽

(44)严冬火锅成宠儿 姜丽丽

人物在线

(52)朱天喜:坚守禅武医文化的传承之路 闰方博

书讯

(56)“吃货”天堂——美食梦想地——成都 吴晓

(58)善事一生 酒鬼相伴 无

(60)筹措新篇章酒鬼借“危”完美续航 吴晓

(61)天赐琼浆玉液人间“酒鬼”得福 无

(62)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 闫方博

(63)闲饮普洱

寒冬 李伟丽

(64)玉雕大师·仵应汶 无

(66)钧瓷大师·阎夫立 无

(68)孙菊生·绘画欣赏 无

(70)单克义·书法欣赏 无

(72)姜金军·绘画欣赏 无

(74)马鸿民·书法欣赏 无

篇14

1.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观念的挑战:传统的档案管理“重藏轻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的评价标准是知识向经济的变度,档案工作者只有将所掌握的档案知识和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要改变“重藏轻用”的观念,积极主动开发信息资源,使“死档案”变成“活信息”,转变服务观念,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和发展知识经济服务。

2.对传统档案管理手段和方式的挑战:当前,我们大部分的档案工作仍然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与方式。虽然有些单位使用了计算机,部分也实现了网络化,但是网络上并没有多少可以传输的档案信息,难以达到传输的高通量化和网络化,难以形成新的知识生长点,也难以为知识经济发展服务和供社会共享。因此,变革档案管理手段,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是档案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3.对档案工作者自身素质提出的挑战:知识经济的社会里,劳动密集型的社会结构将被知识密集型的社会结构所取代。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所作为,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否则将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因此运用档案来传播知识,促进经济发展,使档案中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三、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1.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首先,要树立新的管理思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长期传统环境下工作所形成的思维和方法上的定式,档案工作者在思想观念上难以将现代化管理引入到档案工作中。近几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已经让档案工作者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等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技术和工具之一。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档案管理思想的现代化,才能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以开放的视角,积极寻求档案工作的生长点,在较高层面上来筹划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方略。其次,要积极引入新方法和新手段。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买计算机,编程或买一份软件,输入微机三部曲。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档案的整理、著录标引、数据输入和为它们服务的分类法、词表等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基础工作。档案原件是信息资源,是资源就有一个开发过程,计算机管理档案不能只停留在目录检索那种初步的不充分的信息开发阶段,而应更深入地发掘档案信息资源,变被动等待检索利用为主动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这就提高了开发档案的档次。同时,社会的需求与承认也会大大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变得愈来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模式,改变封闭的现行管理方式为向外的“开放型”管理方式,使档案服务由内向型转为外向型,直接面向经济,面向公众和社会的需求。

最后,要积极拓展档案馆藏的新资源。档案资源的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则是档案资源现代化的标志。因此,档案部门要把数据库建设作为信息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核心任务来抓。现行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多以纸质、音像、声像材料为主要载体,电子文件和数字信息非常少,势必影响到数字档案馆信息的传输和信息的提供利用,造成信息停滞和利用需求的阻断。因此,加快档案馆原始信息的数字化转换进程和电子文件的积累,保证可传输数字信息的数量,并不断补充、更新和完善是档案工作满足社会需求、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2.要大力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

(1)建立“需求—开发—利用”的科学开发机制:首先,要立足自身资源,增加传统的编研力度,建立特色数据库,开展定向专题信息服务。其次,信息资源开发应充分分析并满足用户需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反映出档案信息由保管向利用的一种高层次转化,这将是一项以实现档案价值为目的的信息服务工作,因此必须要处理好“需求”、“开发”、“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2)以电子文件归档为管理重点。当前,档案数字化相关技术标准尚不完善,在此情况下大量开展数字化工作存在风险,有可能影响到今后的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另外,尽早开展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有利于档案工作与电子政务尽早接轨,为机关单位提供有效服务的同时,又能抓住机遇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推进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3)有效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合理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是充分发挥信息利用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深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必须。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新兴事业,并无多少经验可循,理论指导又一向滞后于实践,这就使得很多档案部门在信息资源开发时难免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出现信息资源开发的“孤岛”现象。

3.要为档案管理人员建立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培养体系

继续教育是全体在职档案管理人员不断调整知识结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新要求的手段。面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紧迫形势,大部分在职人员是不可能有时间和机会到高校进行系统学习的,而继续教育采取专题讲座、实习培训、现场研讨等方式,具有时间短、效率高、内容专一、形式灵活等特点,因而成为在职档案管理人员及时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技能的有效途径。

继续教育必须制度化、全员化。所有在职人员都要定期参加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并要将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列入考绩、评审的范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已明确提出,要“坚持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干部进修制度”。

继续教育必须多元化、规范化。一方面要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灵活开展各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档案管理继续教育,另一方面要严格审批和监管开展档案信息化继续教育的机构,统一继续教育的内容体系,教学材料及实验环境,制定规范统一的分级、分类考评体系,建立“学考结合”的专业考核制度。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大力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建立多元化的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养体系等措施是适应时展新要求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知识经济档案管理信息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