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范文

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6: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保护黄河环境的建议

篇1

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建议书模板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水又是 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母亲河曾经流过 们的心田,她曾经那么美丽,那么年轻,她给了们生命、尊严和热情。她从远古流淌到今天,孕育了伟大的华夏文明;她从高山流向大海,滋润着万顷良田;她从每个中华儿女心上流过,有笑有泪,有灾难也有丰收,但随着岁月流逝而日见沧桑。

黄河,长江是 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文化的发祥地。

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依水而行,而今长江沿岸的树木被疯狂地砍伐,茂密的森林已荡然无存。而今天 看到的黄河已不是李白诗中描绘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与太阳争辉的一川金溪。不在有欣赏黄河时的愉悦,只面对悬河的战战兢兢,计算断流次数时的忧心忡忡。多年来的森林砍伐和植物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和干旱连年。黄河连年出现长时间的断流,流域内山头不长草,平川不落鸟。而长江,则正成为第二条黄河且洪涝频频。由于水资源的严重污染,目前,在中国,水质干净的河流湖泊已经为数不多了。北方的一些城市还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可是人们早些意识到这个后果,今天这十几亿对水的投资不就可以省去了吗?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为拥有这样的母亲河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奔腾不息的黄河在携带泥沙的同时,还要默默无言地忍受她的儿女们对其有意或无意的污染。人类在损害母亲河的同时,也损害着自己的健康,威胁着长期建立的文明。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而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却屡遭儿女们在自己的身体上蹂躏和肆无忌惮地发泄。母亲河的污染已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母亲河在哭泣!

谁不爱悠悠清水,浓浓绿荫;谁不爱天蓝风清,山灵水秀,万物葱茏?作为被黄河哺育的儿女们宣传保护母亲河的意义,是让更多的人接受绿色文明理念,更好的关注身边的生态平衡,爱护生态环境。让们以实际行动来保护母亲河,让她重整容装,展现昔日风采。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关爱水资源,保护母亲河。这句话不仅仅是口号,它需要们每个人落到实处,为人类拥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而共同努力。 们真诚呼吁:

1、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每个人每年植1-2棵树;

2、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开始,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

3、避免水龙头常开现象的存在,提倡使用脸盆洗脸洗手;

4、用完水后,要及时拧紧水龙头,见到滴水的水龙头,请及时拧紧;

5、人走灯灭,人离扇停,光线充足时,请不要开灯。

朋友们请不要因为自己生活在一个清山水秀的城市,喝着母亲河的乳汁,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以为这眼前的一切与你毫不相干,更不用你去担忧。难道非得等到火烧眉毛了,才去关注,才去担忧。才去保护吗?这时,也许只能够说句太迟了!,所以请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提倡绿色生活,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哪怕只是将一张废纸仍进垃圾桶里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园。

让我们伸出双手,去挡住那些无知的疯狂!别再糟蹋了拥有五千年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母亲河,让阳光和雨露哺育出绿色的希望保护 们的母亲河!

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建议书格式

最近,我发现河水的清洁需要管理,河水开始发黑,开始变臭,连水里的小鱼小虾都死了,浮在水面上了,我看了十分痛心。

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小区里的市民们的废水倒掉,倒掉的废水进入下水管道,下水管道的出口正是河水。每天都有大量河水被污染,而市民们却还雪上加霜,到河边去洗衣服,导致河水变得很黑。还有些人把吃过后的零食袋随手扔到水里,导致水里的空气发臭。曾经是如此美丽的河水,就这么被污染了。

所以在此,我向你们提出建议,是你们能够更好的保护河水,使它变回原来的模样。

1.可以把下水管道的出口方向转到泥土边,这样的话不但可以让河水减少污染,还可以让泥土更加的肥沃,使树木更加高大,结出的果子可以更加的香甜;

2 .可以发出通知,警告每一幢楼房的住户,不准再到河边去洗衣服。这样河水就可以减少发臭。如果有些住户不听劝阻,仍然到河边去洗衣服,那就只能使出杀手锏了罚款。对!就是罚款,根据洗衣服的次数增加、翻倍,刚刚开始,第一次罚款是50元,见到一次,罚一次,如果不想那就乖乖的在家呆着吧;

3 .在河边的灯上安个监视器,观察是哪些人在河边乱扔垃圾,把他们找到,并对他们进行教育,不能让他们继续在河边扔垃圾。让他们也当一个监视器,也去监视别人是否在乱扔垃圾,对他们进行教育。

虽然这只是我的建议,但是我希望能够真正实施起来,让每一条河水变回原来的样子,也不止是河水,包括森林、矿产、大气等资源能够不再那么的浪费。

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建议书范文

环境是我们大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人人都得自觉地保护环境,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只有这样,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拥有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园。

以前,人们对河流的保护意识没有像现在这么薄弱,如:每天淘米用过的水拿来浇花,每天洗过菜的水拿来冲厕所;不往河里排放污水。然而,今非昔比,现在的小河已经面目全非了。河道上飘满了白色垃圾,还浮着一层层的油渍,使河水变得污浊。一些贪图便宜的印染厂偷偷地把污水排放到河里,使河水改变了原来的清澈,变得又脏又臭。现在,要是经过这条河时都会捂住鼻子,因为河道里有股呛人的臭味。

为了保护环境,还河水一片清澈,在此,我特意一个小学生稚嫩的想法向您倡议以下几点建议:

1、 对工厂进行严格监控,对随意排放污水的厂或企业进行罚款,可以把这些罚款的钱拿来清理遭受污染的河流。同时,也对严格守法的工厂进行奖励。

2、 加强对保护环境的宣传力度,比如:发传单,定期在镇上播放宣传片,也可以请环保专家现身讲座。

篇2

关键词 国务院八七分水 水权调整 优化完善 生态补偿 省区

1. 国务院批复八七分水方案

1.1八七分水方案

1987年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计委和水电部“关于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报告的通知”。这是我国首次由中央政府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该水量分配方案由国务院办公厅以(1987)61号文通知各省(市、区)作为西线南水北调工程生效前黄河可供水量的分配方案。分配方案是基于黄河地表水资源量580亿m3,可供分配水量为370亿m3,输沙水量210亿m3。

1.2分配方案的局限性

现在看来,在那个时期已经考虑到了黄河水资源承载能力,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用水,但并没有生态环境用水,仅协调河道内与河道外用水。方案经历了较长时段的枯水期和严重断流的考验。

但是25前各省区对于水资源需求不像现在一样严峻,同时受其局限性不可能分配的十分科学和完美,比如山西省能源发展估计需求相当大,文件称“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大部分位于黄河流域,工农业需水量较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当时分配43.1亿 m3,时至今日该省使用耗水15亿 m3,只占其分配指标的三分之一,当然有其山高水低,利用困难因素,导致山西省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和水污染严重而引发生态环境问题,可以预见其未来即使扭转目前用水状况,其用水量也很难达到分配指标。

2.南水北调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1西线南水北调工程不确定性

八七分水作为西线南水北调工程生效前黄河可供水量的分配方案,由于西线的不确定因素,很难说何时能够上马。西线经过了几十年的前期工作,近年国务院一度暂停了前期工作。西线主要问题在于生态环境的要求,以及长江及西南地区水资源遭遇枯水期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大力发展,特别是我国政府承诺的节能减排目标,促使我国大力发展绿色水电能源,随着规划和开工建设大型水电站,生态补偿机制还没有建立,这都给西线的建设增加了不确定性因素。

2.2南水北调工程中东线的确定性

随着2014年南水北调中东线的通水,我国海河和淮河流域各省区水资源短缺得到局部缓解,受水区局部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得到遏制,生态恢复有了可能。原来黄河受水区缺水状况将有所变化。

因为黄河流域自身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一直很突出,特别是西北干旱荒漠地区的治理更是需要安排一定水量来保证,黄河的水资源应该首先满足本流域生产生活和西北荒漠治理的需要为前提。基于上述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工程不确定性和中东线引水工程的通水,要必要对黄河“八七分水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使其逐步趋于合理和完善。

3.各省区政府相继批复了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细化方案

黄河水量分配方案是我国大江大河中首次制定的分水方案,作用明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黄河流域各省区的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

国务院八七分水方案是省区总量,没有划分干流、主要支流,需要细化到干支流以及地市。黄河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细化体系是精细调度的基础。因此,各省区政府在流域机构的协调下相继批复了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细化方案。

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细化方案的颁布实施,将有利于加强分级总量控制,在有效遏制引黄用水需求的快速增长之时,有利于避免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的失衡和协调省(区)内部用水矛盾;有利于水权转让;有利于流域与区域的统一管理;有利于黄河水资源的统一配置和调度管理。各省区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细化方案的实施,将更易显现干支流、各省区内部各市、各省区间实际用水与方案的不协调性及不合理性,将有助于“八七分水方案”的调整与完善。

4. 国务院批复第二次水资源综合规划

2010年国务院批复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m3以内,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7000亿m3以内;在该规划里涉及到黄河总水量由国务院八七批复的580亿m3减少到现在的535亿 m3,也就是说现状黄河来水量比国务院批复“八七分水方案”时减少了45亿m3,即处于逐步减少趋势,而流域各省区用水量却趋于增加,这其中尚未考虑流域生态环境用水量及其趋势。

各省区政府在流域机构的协调下相继批复了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细化方案仍然是按八七分水指标进行的,以后如何协调或调整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使其适合流域和各支流水量的变化。

5.对八七分水中优化、完善与调整

结合国务院分水的背景与现状的黄河水量变化、流域各省区用水量增加以及荒漠治理和生态环境需水,在南水北调西线生效前和东中线2015年前通水后,有必要对八七分水中370亿m3做必要的完善与调整,进一步优化。

5.1青海省增加生态保护补偿水量

“三江源”地区号称“中华水塔”,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发源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不但对维护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十分重要,也是遏制西部荒漠化向东侵袭的天然屏障,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应当建立起一个长效生态补偿机制。青海省提供了黄河水量的一半以上,当年仅分配14.1 亿m3,建议给予生态环境用水2~3亿m3或更多。

5.2宁夏、内蒙古适当增加水量

八七分水方案已经考虑了黄河最大可能的供水量,特别指出:山西省因能源基地发展的需要,增加用水量50%以上;宁夏、当前农业用水较多(但有效利用率不高,今后主要应在节水中求发展)增加用水量10%左右;河北省、天津市今后一个时期需从黄河引水接济,分配用水量20亿m3。其它沿黄各省(区)一般增加用水量约30~40%。

宁夏、内蒙古属于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国家发展侧重地区,其用水量早已超指标,并大幅度地实施了水权转换措施解决工农业、城市与农村用水矛盾,而当时并没有考虑生态环境治理用水量,为了持续发展和荒漠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议给予两自治区区各5亿m3,重点解决荒漠治理用水。

5.3河北、天津随着南水北调中东线的通水减少依赖黄河水量

八七分水方案中河北省、天津市今后一个时期需从黄河引水接济,分配用水量20亿m3。随着南水北调中东线的通水减少依赖黄河水量,建议核减河北天津的水量,以解决黄河自身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所需要增加水量。当然,随着“引黄入邯(邯郸)”2010年11月开始引黄河水,规划中河北省将来达到15亿m3。同时,北京有可能利用黄河水。

5.4山东省的用水指标水权置换方式

山东省也已超过了国务院分水指标,虽然有东线南水北调的补给,但由于山东省经济和工农业发展迅猛,用水仍依赖黄河水。建议山东省的用水需要增加指标可通过水权置换方式获取,以解决超指标用水问题,比如给予用水指标富余的陕西省、山西省初始水权不同方式的补偿机制。采用什么方式可以探索,如通过援建对口支援等方式,主要还是针对解决两省水资源利用存在问题,是否可以探索把省区内部采用水权转换解决工农业、城乡和区域用水矛盾问题,引用到流域各省区件,以解决流域内各省区存在用水指标余缺问题,或者采用递进收取水资源费,至少要对超指标用水部分加倍收取水资源费,从经济上给予制约。

5.5甘肃省用水

甘肃省也面临荒漠化治理需要更多水资源,特别是石羊河流域用水除了“引硫济金”,以及通过甘肃“景电”向民勤供水,将来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如大柳树水利工程的建设“引黄济民”工程,将极大改善石羊河流域的生态。

5.6充分利用水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在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高效利用水资源,但是节约用水毕竟是有限度的,要认识到水资源年年更新的大背景,如何减少入海出境水量,是最根本的出路。

其实,水资源是天然可再生资源,每年都在不断更新。从年内角度看,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经对汛期和冬季降水统计,扣除雪山冰川融水外,中国水资源每年更新来源于海洋季风大气降水超过90%以上。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我国每年超过2.2万亿m3河川径流水资源没有被利用入海或出境了,而这些水量主要集中在南方,特别是西南。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20%,但流域之间差异很大。特别是南方河流水能资源丰富而开发利用程度低,华北地区接近100%,海河和淮河每年大约引黄河水100亿m3,而长江流域只有18%,潜力巨大。

作者通过对黄河流域预测2013年将结束自1986年以来较长时段的枯水少水年,有可能出现一个平水年较丰的时期,随着污水资源化的全面使用,结合跨流域调水以及“洪水资源化”,,2015年将是北方环境修复成为一个“拐点”。

5.7建议调整的水量首先用于生态环境建设

在我国大江大河中,我们母亲河黄河是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大面积环境恶化,急需治理的河流,黄河流域还是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别极大、人均占有量和耕地占有量较少的河流,同时还是水资源利用千差万别的流域,怎样合理把有限的黄河水用好,在解决好流域自身发展需要同时,把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好。

黄河流域西北宁夏、内蒙一带生态环境恶化,不但影响下游,而且对我国华北地区也带来不利影响,所以两自治区生态环境治理事关重大。

建议调整的水量首先用于生态环境建设,改造荒漠化地区如河套地区相邻的毛乌素沙漠、库布其、乌兰布和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南缘。

把少量黄河水留到生态脆弱区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有限水量进行生态工程建设,再造“河套”和沙漠变绿洲将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李东.浅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0(5):31~35

[2] 中国水资源公报[R].水利部,2008

[3] 李东.高坝大库是我国大江大河长治久安的工程性保障措施. 2010-11-20

[4] 李东.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技术分析.水信息网2009.12.28

篇3

黄河,这条出现在亚洲的一条大河,以它那伟大而又坚强的力量,养育了几千年以来一代代华夏儿女。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保护母亲河倡议书例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保护母亲河倡议书例文1同学们:

在我们的祖国中有许许多多壮丽的景观,比如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昔日黄河咆哮这向渤海奔去这一景观让我们叹为观止。如今黄河不在咆哮更多的是浮在江面上的垃圾和鱼的尸体,我们的黄河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因为这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人为了图方便就随意把垃圾和未处理的工业污水直接排入黄河之内才导致了黄河现在的样子。

同学们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黄河继续这样下去了!我们一定要行动起来,为了保护黄河我提出了以下建议;

1建议有关厂家应把经过处理的水排入黄河。

2在黄河两岸多种植树木防止水土流失。

3建议有关人员把黄河江面上的垃圾清理掉。

4对两岸的人们说不要在黄河边洗衣物,因为洗衣粉里的化学物会对江里的水生物造成影响。

以上几点是我对保护母亲河的一点建议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同。

保护母亲河倡议书例文2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汉江,千百年来哺育我们的母亲河,保护汉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生态责任,“一江清水送北京”是我们紧迫艰巨的政治任务。近年来,由于自然、社会等因素影响,废水污物直排江河,建筑废渣随意倾倒,白色垃圾随手丢弃,汉江不断遭受污染。母亲河需要我们的关注,更需要我们的保护。为此,我们郑重向全校师生发起倡议:

一、做保护汉江生态的积极倡导者。保护汉江需要广泛宣传,营造保护母亲河的良好氛围。我们要积极倡导环保理念,自觉树立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努力宣传环境保护以及母亲河保护知识,从而提高身边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使保护母亲河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带动全社会参与到汉江生态保护中。

二、做保护汉江生态的积极维护者。汉江的保护,需要抵制一切污染、破坏行为。现实生活中,水资源的过渡开发、工业企业大量排污、垃圾废物随意堆放等诸多问题都在影响着母亲河的健康。我们要从自身做起,珍爱水源,杜绝浪费,抵制水资源滥采,劝阻在河岸堆积垃圾、废弃物的不文明行为,坚决抵制非法污染等违法行为,积极参与到母亲河的生态监护活动中。

三、做保护汉江生态的积极实践者。汉江的保护,需要人人动手,以实际行动参与。我们要广泛开展有意义的实际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走进大自然,积极实践保护母亲河、清洁母亲河的生态体验活动。

共享一片蓝天,共饮一江清水。保护汉江,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积极推行绿色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养成节约资源的生活习惯,

积极投身“保护汉江、爱我家园”的 活动中去,让我们共同担当保护汉江的宣传员、示范员、监督员,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

倡议人:夏玉波

城关镇中心小学少队部

20__年11月25日

保护母亲河倡议书例文3亲爱的各位同学: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而黄河源是母亲河的母亲,处在黄河入海口的我们,世代受到黄河的恩惠。是母亲河的哺育让我们有了现在的富饶和文明。可是当我们坐在温暖的教室汲取知识的时候,黄河源头的孩子们却正遭受严寒的威胁,孩子们被子单薄、没有可以添加的冬衣、没有褥子可铺,晚上睡觉的宿舍,在冰凉的木板上仅仅铺一条毯子,由于缺乏被褥,有的孩子晚上仅仅就盖一个破旧的棉袄,每个冬天,对黄河源头的孩子们来说都那么难。孩子们的脸和手都生了冻疮,疼痛难忍。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有一份社会责任心,反哺黄河源,向他们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为了孩子们能够在一个温暖的环境中读书,我们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快到冬天了,好多同学地棉衣又到了换新的'时候了,当您准备把这旧的棉衣棉被扔掉的时候,当您把已经过时的衣服尘封箱底的时候,您是否可以捐出来,温暖一下黄河源的孩子们那?

黄河源头的孩子们期待着我们的帮助。今天您伸出援助之手,改变的,可能就是一个孩子的一生。“同一个母亲同一个明天”共饮黄河水的华夏儿女应该共同享受美好的生活。温暖黄河源,不是青海自己的责任;而是每一个黄河儿女共同的义务。让黄河源头的孩子们都能在宽敞温暖的教室里上课,能够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共同的期待、共同的责任。而我们这些高校学子更应该首先站出来,力所能及为母亲河的源头做一点贡献。让那里的孩子不再遭受严寒的痛苦,让他们也能够温暖的读书。

“温暖黄河源我们在行动”,我们在此向大家发出倡议,为黄河源的孩子们捐献自己的一份爱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我们将11月25日定为“保护黄河源日”,并将于11月25日(本周日)在餐厅东进行“温暖黄河源我们在行动——高校学子携手温暖黄河源”大型爱心募捐活动(主要募集过冬衣物、书本等)。

同学们,请伸出你们热情的双手,来为他们的明天托起一片希望吧!让黄河源区的孩子们也感受一下冬天的温暖,让黄河源区的孩子们也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吧!!!

此外,“保护黄河源日”当天还会举行保护黄河源协会驻济高校志愿者联盟论坛,届时,山大、山师、济大、山东经济学院、山东教育学院等近二十所高校志愿者代表将会齐聚建大,共同商讨保护黄河源、保护母亲河事宜。

高校学子携手温暖黄河源、保护黄河源、保护母亲河,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保护母亲河倡议书例文4同学们:

长江、黄河是13亿中华儿女赖以生存的源泉,他们用宽广的胸怀,无私的滋润了两岸土地,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他们奔流着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望着那气势磅礴、奔腾而去的长江、黄河,忆往昔,曾有多少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长江、黄河那磅礴的气势,一泻千里的气概,又怎不让人所赞叹?可是,现如今,那往日壮美的母亲河,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那震天动地的阵阵涛声,就正如长江、黄河的哭诉,是那般凄凉和无奈。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无情的砍掉大片大片的树林,古时绿树成荫、水草丰美的黄土高原,在人们无节制的开垦放牧下,使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壤变得疏松,大量的泥沙被冲入了黄河,黄河便失去了以往的清秀,变得浑浊起来。并且两岸的土地,肥力不断下降,给植物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早在几千年前,长江中还居住着成千上万的珍稀动物,那时的长江被称作世界孑遗生物避难所。但现在,由于工业生产的废水不断排放,加上长江上繁忙的运输和人类的乱捕滥捞等,人为因素的原因,使得长江中生活的大量珍稀动物以惊人的速度从世界上消失,进入生存的倒计时。不仅这样,长江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失去了生物的多样性。当我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看着这些巨变时,会急切的想要挽救我们的母亲河,那么我向大家发出以下倡议:

1、节约每一滴水,减少用水量。

2、禁止人们频繁的航运,以及禁止在长江流域捕杀珍稀动物。

3、禁止在长江、黄河中排放污水和乱丢垃圾。

4、向身边的人发出倡议,引起他们对母亲河的重视,自觉保护母亲河。

保护我们的母亲河,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行动起来吧。让我们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使我们的母亲河更加清秀,更加壮美!

保护母亲河倡议书例文5同学们:

古诗云:“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说的就是黄河这种魄力雄伟,一泻千里的壮景。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千米,从源头的涓涓细流,沿途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河成千上万条溪川,形成每年平均480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滋润着两岸土地,养育着各族人民,书写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征程,建立了一个个众所周知的里程碑,是十三亿中华人民的摇篮。

也许在我们昂首挺胸跨入新世纪时,母亲河正感叹“岁月不饶人”,以泪洗面,匆匆告退历史金碧辉煌的殿堂。是的,我们亏欠你太多了,母亲河!再你春风得意之时,滚滚黄沙从天而降,无情地侵入了你纯洁的体液里;青翠的树木呀,伴着“嗞嗞”的切除声,在您的哭诉中一排排地倒下,巨大机械的铁蹄对您不住蹂躏。“我体内可爱的生灵们呢?”您问,当我们在历史的大树中填上“生灵们已在大河中孤独地离去”这样一笔,您是否背着我们痛苦流涕?

“我该退出这个世俗了吧?”您苦笑着面对世人。“不不!不会!您将永葆青春!”这是我们坚定的声音。

因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倡议:

1.注意“思想”宣传,并制定《环境保护宪法》让保护环境的这个念头,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扎根。

2上级部门能够在各个“关口”设置“环保袋”,便于垃圾投放。

篇4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糊AHP法

中图分类号:X8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70(2014)03-0033-08

一、引言

自2009年11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正式批复以来,中国最后一个正在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成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内首个被明确定位为“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国家战略发展区,“高效、生态”是国家对该区域发展模式的核心定位。这是其区别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最大特点。

《规划》提出,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不仅关系到环渤海地区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近年来,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受到人们的持续关注[1]。所谓生态系统健康,是指一个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即在时间上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自我调节和对胁迫的恢复能力,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湿地作为生态系统的一种,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不仅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其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因此,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进行评价尤为重要。

(二)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今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湿地管理应在以下若干方面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强化治理措施。

(1)加大治沙治碱力度,逐步改善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针对土地沙化,要从源头开始进行治理。就目前来看,遏制沙化土地扩张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在入海口地区上挖沙、降河、造地,把黄河下游降为地下河,把黄河河区沙质化土壤变成良田,在有水源之后,经过开发种植生态系统自然会得到保护。其二,引水冲沙,可以通过引莱州湾海水注入到黄河利津以下河段,造成水面和河床跌差,进而能够减少泥沙淤积,冲深河槽。另外,由于咸水、淡水的混合可能产生异重流,导致泥沙远离河口区。其三,当来水量足够时,要进行配套的生态工程建设,在沿海、沿河、沿路等地段设立防护林带,在滨海地区营造海浪防护林带,在沿河设风景防护林带,加强植被建设,搞好环境绿化,重点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2)加强清淤工程和黄河流路的治理,防范风暴潮的侵蚀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进入河口地区的来沙量,切实搞好清淤工程。要设法推动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从根本上减少进入下游河道的泥沙量,同时在下游引洪放淤,疏通河道。通过有效的“疏”、“导”措施,加大输往三角洲滨海范围以外的沙量。其次,要尽可能扩大河口三角洲堆沙范围或空间,有计划地实施改道工程。要尽量扩大尾闾流路在三角洲入海的范围,并利用海洋蚀退的动力向外输沙,以减缓岸线的延伸。第三,加高加固三角洲沿岸堤防,并充分考虑风暴潮对黄河口延伸造成的影响,逐步建立包括保护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系统在内的较为完善的风暴潮防护体系,还可考虑将防潮大堤与沿海公路相结合,不仅可以少占土地,还可以节省投资,而且也能提高防潮大堤的防护抗灾强度。

(3)合理引进淡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缩小水资源供需矛盾。一要统筹规划,统一调度和强化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流动的多功能、多用途的实体资源,一条河流既不可能分割开发、治理,也不可能为单一目标开发、治理。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只考虑当地局部利益和一时的利益,而应该从全局出发包括全流域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出发,统筹考虑黄河流域各行业、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和景观旅游等多方面对水资源、水环境的需求,使有限水资源发挥最大作用。为此,统筹规划和统一调度水资源,在黄河流域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和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二要加快兴建、加固骨干水库,切实搞好蓄水工程。针对黄河水干流水量60%集中在汛期的特点,在沿黄地带要因地制宜,多建水库,把汛期的水尽量蓄积起来,在黄河下游有计划地修建平原水库,相机引黄河汛期或冬季来水,做到以丰补缺,丰蓄枯用。通过积蓄黄河水,达到蓄淡压碱、有效遏制海水侵蚀之目的,维持湿地生态的良性发展。三要合理使用水源,限量开采地下水。针对沿黄地区地下水位高的特点,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用水方法,尽量把现有的各引黄渠道尽量衬砌起来,减少渗漏。四要针对水土保持进行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必须认真搞好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增加蓄水能力,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可更有效地拦蓄降水,有利于缓解人畜饮水困难,提高土壤水分存贮,增强抗御旱灾能力。同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还能大大增加植被和作物的面积和生物产量,改水分无效蒸发为有效蒸腾,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蒋卫国,潘英姿,侯鹏,等.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J]. 地理研究, 2009 (6): 1665-1672.

[2]彭益书,杨瑞东. 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地球与环境, 2014 (1): 68-81.

[3]PARKER K,HEAD L,CHISHOLM L A, et al. A Conceptual Model of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in the Shellharbour Local Government Area,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8, 86(1): 47-59.

[4]VASSALLO P,FABIANO M,VEZZULLI L,et al. Assessing the Health of Coastal Marine Ecosystems: A Holistic Approach Based on Sediment Micro and Meio-Benthic Measures[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06, 6(3): 525-542.

[5]胡志新,胡维平,陈永根,等. 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J]. 农村生态环境, 2005 (4): 28-32.

[6]袁军,吕宪国. 湿地功能评价研究进展[J]. 湿地科学, 2004 (2): 153-160.

[7]袁军,吕宪国. 湿地功能评价两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 林业科学, 2005 (4): 1-6.

[8]汪朝辉,王克林,许联芳.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 (4): 63-64.

[9]郝文渊,李文博,王忠斌,等. 拉萨河谷拉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5): 95-99.

篇5

 

一、全州矿产资源现状

 

截至目前,全州共发现各类矿种47种,探明资源储量35种。发现能源矿产2种(煤、石油);黑色金属矿产2种(铁、锰);有色金属矿产9种(铜、铅、锌、镍、钨、锡、锑、铝、汞);贵金属矿产4种(金、银、铂、钯);稀有金属矿产9种(铌、钽、铍、铷、镉、锗、镓、硒、锂);非金属矿产15种(砷、硫铁矿、磷矿、石英脉、膨润土、萤石、白云母、泥炭、钾长石、石灰岩、蛇纹岩、饰面用大理岩、饰面用花岗岩、砂石、粘土);放射性矿产2种(铀、钍);水气地热矿产4种(矿泉水、地下热水、干热岩、地下水)。累计发现的各类矿床、矿点和矿化点约270处。大型矿床6处,中型矿床11处,小型矿床18处,矿化点141处。优势矿产为铜、铅、锌、地下热水、干热岩、饰面石材等,潜在优势矿产为金、银、锡、钨、锑、汞等。

 

二、全州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各地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低水平重复、盲目无序、一哄而上、违背自然规律等问题,不仅破坏浪费了宝贵资源,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农牧民意见多,潜在的风险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水资源开发利用受到威胁,河道生态系统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一是黄河干支流域砂石料场遍地开花,无证开采、超量开采现象普遍存在。二是河道自然景观遭到破坏,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平衡。三是过度开采给河道行洪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四是河道采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

 

2.生态环境和草原自然景观遭受重创。一是矿产开发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二是公路建设采砂场取点设置不合理,采挖区草场植被破坏严重。

 

3.区域水源、大气、土壤污染隐患加大,面源污染严重。一是矿山开发引发水、气、土壤环境问题。二是厂(矿)区内脏乱差现象严重,大气污染防治不力。

 

4.矿山开发中未能严格执行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生态、安全隐患较多。一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偏低。二是部分企业生产行为不符合安全规范。三是普通建筑用砂开采行为混乱无序。

 

5.“重开发,轻监管”,“重发展,轻环保”问题突出。一是各县普遍存在矿产资源开发“重开发,轻监管”现象。二是矿山企业对资源、环境保护缺乏自我约束机制。

 

6.矿山企业整体而言,对地区经济贡献总量不大。由于没有按照标准交纳管理费用和国有资源有偿使用费,有的甚至不交费,致使大量国有税源流失。

 

三、对策建议

 

为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矿产资源有序开发,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现就我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正确处理保护生态环境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关系。我州是畜牧业大州,也是青海乃至全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地处高寒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缓慢且相对稳定,草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2.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对矿产资源开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实施。

 

建议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全面清理整治现有的矿山企业:

 

一是调整贵德黄河段航道客运规划,取消阿什贡至尼那段流域航道客运建设,使黄河贵德段得到自然恢复。

 

二是彻底停止黄河贵德县尼那电站至阿什贡流域段面的所有采砂活动,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在此段进行采砂活动。对其它无证或证照不全的违法开采砂石料企业坚决取缔并采取综合强制措施恢复原貌。对证照齐全的督促其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全面整改落实,就地整平回填恢复河道原貌。

 

三是各地对砂石料开采要因地制宜,调整布局,优化整合,做到依法、合理、规范、有序。

 

四是建立完善责任机制,落实村级组织职责是首要任务。县乡村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相应的责任问责,尤其是村级以建设“美丽家园”、“美化家园”为目标,切实担负起管护家园生态环境促进本地生态安全的要责。对未经规划许可但村委、村民私自违法签订采砂合同的行为,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查处,追缴非法收入,并依照《中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五是对因公路建设需要,在国道214线共和、兴海段草原上采挖砂料形成的50万方以上十余处大坑的恢复治理,建议州相关部门致函省交通厅,由专家论证确定恢复治理方案,进行全面恢复,待初验通过后,方可派员参与该公路建设的环保专项验收,否则,州县环保部门不得出具验收意见。

 

六是优化整合现有的砖瓦粘土矿,规范审批程序,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加快烟气、粉尘、固废治理进程,做到选址合理,证照齐全,技术先进、生产规范、厂区清洁。

 

七是对金属矿山开发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全面清理“旧账”,确保不欠“新账”。严格按照州委十届十次全会上“下决心叫停破坏生态环境的矿产开发,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要求。

 

八是切实加强对矿产勘探工作的管理。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有关规定,对各县探矿权进行全面清理,除确因国家战略储备需要对稀有金属等优势矿种非勘探不可外,禁止以任何名义开展矿产勘查活动。

 

3.加强对矿产开发企业的监管和指导服务工作,提高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和监管体系建设。二要推行“定责、履责、问责”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三要严格监控和防治污染,加大对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的监察力度,坚持以预防为主,生产与治理同步的原则,督促企业开展生态恢复及环境综合治理,不恢复、不治理、治理不达标的,要依法停产整顿或关停。四要严格保护和管理水资源,依法严肃查处黄河干支流域、青海湖流域水污染事件,加强水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加大尾矿库对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等重点环境保护目标的污染监测和整治力度。五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长效机制,积极培育环保中介机构和社团组织,建立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

篇6

一、文献回顾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IES,1992)提出,生态旅游是为了解当地的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的到自然区域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的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收益。

湿地旅游属于生态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湿地旅游的研究大都基于生态旅游的相关原理,但也存在其独特性。鲁铭、龚胜生(200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湿地旅游是以湿地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具有强烈湿地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模式。丁季华(2002)指出,以具有观赏性和可进入性的湿地作为旅游的目的地,对湿地景观、物种、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进行了解和观察的旅游活动,这种旅游活动开展不应该改变湿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同时还应创造经济发展机会。

二、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旅游资源概况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入海口的河海交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孤东海堤、丛式井架、海上钻井和采油平台、黄河三角洲湿地博物馆、黄河水体博物馆、胜利油田科技展览馆、天鹅湖、清风湖、亚洲最大的人工刺槐林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黄河三角洲还蕴藏着丰富的野生陆地、淡水和海洋生物资源。黄河三角洲湿地由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的缓冲区,在缓冲区内划分成,沼泽湿地生态区、海滩湿地观光区、槐林生态接待区、芦苇湿地观鸟区、新国土观光区五个游览区。

黄河三角洲湿地地区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种子植物共有42科,400种,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藜科植物是主要的植物物种;野生动物1555种,水生动物41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种;淡水鱼类108种,国家重点保护鱼类3种;鸟类36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丹顶鹤、白尾海雕等1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灰鹤、大天鹅、鸳鸯等51种。

(二)湿地旅游开发状况

黄河三角洲着力打造黄河入海口旅游区,突出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湿地自然风光,以观海栈桥、天鹅湖温泉度假区和滨海旅游区为重点,开发黄河口入海奇观、漂流、狩猎、骑马、观鸟、科考、温泉等观光与探险旅游项目,打造“新、奇、野、美、特”休闲度假观光生态旅游。

目前黄河三角洲湿地已开发了五个区域,在沼泽区可以欣赏沿途的动植物风光,去浅滩摸蛤蜊亲近自然。在海滩湿地区可以看到为防止海水倒灌而修筑的围海长堤,观看淤泥堆积而成的海滩。在槐林生态接待区,体验全国最大的人工刺槐林。芦苇湿地观鸟区,除了野生迁徙的鸟类之外,还有圈养的丹顶鹤、灰鹤等珍稀鸟类,为游客学习了解相关知识提供一个新的途径。2.6万公顷的天然芦苇荡,春季万物复苏,夏季充满生机,秋季荻花如雪,冬季白雪皑皑,其间不断传来野生动物的叫声,感受大自然的宁静。

黄河三角洲湿地最佳旅游时节是每年的夏秋两季,这段时间景区内植被最茂盛,景色最为壮丽。游客峰值出现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占全年游客量的40%左右。主要以自驾游方式为主,以及市场上少量的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一个景点的旅游产品。

三、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路线设计不合理,缺乏管理

当前景区的路线是在油田开发时所用路线基础上铺设的,未考虑游客的游览需求。尤其以自驾游的游客在景区内需重复往返于停车场和主要景点间,因此旅游旺季时易发生游客拥堵的问题。景区内没有专门管理人员和警示标示,随意停车等现象严重,增加了游客受伤的可能性。不规范的管理会影响景区内野生动物的繁衍生存,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二)居民参与度低,基础设施不完善

黄河三角洲周边居民在当地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参与人数少,对当地旅游规划项目了解较少。目前景区没有餐饮和住宿设施,游客的就餐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居民在路边随意叫卖当地农产品,饭店以个体经营为主,难以保证产品质量。景区内缺乏员工,如环保工作人员,以及对游客进行疏导的设施和服务人员。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路线,加强服务管理

发展生态旅游要把保护放在首位,核心区要坚持保护,缓冲区按照严格的规定进行限制的开发。完善景区内道路的建设,能够单向循环,以提高游客游览效率。可以采用圆环式设计,让游览的进出口、停车场相近,但并不相互影响,充分考虑游客的游览体验。路线设计避免横穿某个区域,减少游客和野生读物直接接触的机会,进而达到旅游和保护两者的和谐相处。在景区内增加导览等服务人员,既可以增强对游客行为的监管,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二)整合旅游资源,提高居民参与度

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anxing841018”为你整理了这篇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打算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管理中心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打算

一、2020年工作情况

(一)聚力重大国家战略实施

一是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智慧黄河三角洲”大数据平台两项工作,列入省黄河流域发展规划(送审稿),其中,大数据平台以建设“智慧黄河”形式列入国家黄河流域规划纲要。

二是发挥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黄委信息中心等国家大江大河智库作用,联合开展项目研究。提出了黄河河口适宜生态流量过程和近海生态需水建议,被黄委部分采纳,支撑了河口生态调度和生态补水量;提出了“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制度研究”有关建议,纳入《黄河法》(初稿),为加强河口生态保护提供法律依据。承办中国水利学会河口治理与保护专业委员会2020年度学术年会,来自黄委、长江委、珠江委等19家单位40余位专家提出河口治理、三角洲湿地保护与发展等方面建议。

三是支持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开展湿地保护、修复与利用研究,“互花米草入侵与防治”成果得到国家部委和省主要领导认可。

(二)聚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出台《东营市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实体机构管理办法》,重点与国内22家高校院所对接联系,开展人才、技术交流50余次,服务企业60余家,实施市校合作资金项目39个。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合作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课程进修生、订单培养研究生、工程硕士研究生,第一批14位工程硕士研究生入驻基地。“山东师范大学新发药业化学班”200名学员接受普通本科规范培养。组织申报并着手实施生态环境部“基于生态效益的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有毒化学品管理”项目。

(三)聚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展耐盐作物推广,建设黄河口水稻研究中心,构建稻麦两熟栽培技术模式;建设耐盐花生示范推广基地,开展“小麦-花生”两熟实践;探索建设“花生特色小镇”。承办了“黄河三角洲中医药发展与乡村振兴”主题泰山科技论坛。

(四)聚力招才引智。根据市委组织部安排,承担《东营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前期调研、初稿草拟工作,开展全市人才工程考核调研工作,为优化全市人才工作提供建议。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7人、合作项目4项,1名高层次人才入选黄河三角洲学者,一名博士后出站。发挥“两会”秘书处职能,市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完成换届,博士联谊会搭建博士科研服务平台3个。

二、2021年目标思路

2021年,研究院管理中心将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明确单位职能理顺工作思路,发挥高校院所人才智力资源优势,重点围绕服务市政府决策咨询、经济转型发展开展工作。

(一)发挥高端智库作用,为推进实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当参谋

一是发挥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等大江大河治理智库作用,就河口治理、三角洲湿地生态补水等联合攻关,预测河口海岸变迁情况,为黄河口国家公园规划、工农业布局等重大规划提供本底预测。重点依托水利部流域水治理重大科技问题研究项目,提出河口治理战略,构建行洪输沙、生态环境和支撑社会经济协同体系,支撑东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二是发挥可持续发展专家顾问组作用,围绕我市重大技术、经济、社会问题及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凝练一批调研课题,由高校院所揭榜完成。

(二)支持高校院所实体机构建设,促进高校院所人才智力资源向我市聚集

一是发挥《东营市市校院所共建实体机构管理办法》政策引领作用,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帮助解决发展难题,保障基本运行。鼓励实体机构进一步明确职责,组建专职团队,加强自身建设,加快主办院所创新要素资源向我市流动。

二是完善高层互动机制。定期通报市校工作动态,推动市校高层交流,及时解决合作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三是实施一批合作项目。对高校院所在我市开展的人才引育、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技术咨询等方面工作进行评估,联合实施一批市校合作重点项目。

(三)聚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产业转型发展赋能

一是组建东营高载能电化工工程中心。推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化工脱碳生产烯烃技术”,利用绿电工艺和装备把各类烃、石油转化为三烯三苯和氢气,系列技术为0到1棋局颠覆技术。目前已完成技术、工艺、催化剂及关键装备开发,计划于2021年开展工业示范。该项目一旦实施成功,可将东营地炼企业由炼油型改造为化工型,实现高附加值转型。

篇8

1.1黄河入海水沙持续减少根据实测资料统计,利津站20世纪90年代平均年水量为122.8×108m3,仅占50年代来水量的26.5%,汛期水量仅为50年代的26.6%;90年代水量小于50×108m3的有1997、2000年两年,其中1997年为历史最枯年,水量仅19.1×108m3。与水量变化情况一样,沙量也呈明显减少趋势。据统计,利津站90年代平均年沙量为3.47×108t,仅占50年代来沙量的26.4%,90年代汛期沙量仅为50年代的26.8%。自2000年以后,由于黄河小浪底水库的有效调节和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的加强,黄河断流得到遏制,但黄河来水沙量仍持续偏少。

1.2海岸带生态环境极不稳定,湿地面积萎缩严重由于黄河每年挟带大量泥沙输往河口,黄河三角洲长期处于自然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频繁变化状态。黄河自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海后,在黄河三角洲摆动改道多达50余次。清水沟流路是1976年在罗家屋子人工截流后形成的,至今已行河30余年。由于入海流路变迁的影响,黄河三角洲岸线始终处于变化之中,行河的地方岸线迅速向深海处延伸,不行河位置受海浪和潮流的作用,使岸线出现蚀退,所以,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生态环境极不稳定。通过观测计算,水沙较丰时期,河口淤积延伸迅速,每年造陆25km2左右,90年代后黄河水沙锐减,2m等深线年均蚀退速率432m,10m等深线处于冲淤平衡状态。又如刁口河流路改道清水沟后,因径流与泥沙断绝,海岸由淤进变为迅速蚀退。通过实测资料计算:1976-2000年,15km宽的海岸线平均蚀7.67km,蚀退面积115.1km2;2m等深线处蚀退5.37~7.89km,海床侵蚀下切了4.22~6.67m;10m等深线处蚀退0.82~4.3km,海床侵蚀下切了0.75~5.9m。由此可见,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严重萎缩。

1.3土壤盐碱化程度有所增高,生物资源大幅减少黄河三角洲为退海新生陆地,从内陆向近海,土壤逐渐由潮土向盐土递变。多数土地后备资源土壤呈高盐性,且地势低洼,地下水埋深浅,蒸降比为3.5∶1,土壤次生盐渍化威胁大,地下水位高而被渤海海水渗透。因此,黄河三角洲大面积的土地上难以种植根系发达的乔木,自我恢复能力很弱。造成黄河三角洲生物资源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由于近年来黄河来水流量的明显减少以及两岸导流堤的建设,影响和阻碍了中常洪水自然的漫滩淤积,隔断了陆、海生态交会,造成浅海湿地生物失去陆地食物源,陆域湿地逐渐减小,造成生物物种减少;②环境污染导致生物物种的繁殖力生命力下降,甚至死亡;③对湿地生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也造成物种减少。

1.4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质量状况不均衡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污染主要有石油污染、化肥农药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胜利油田部分油气资源区和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在地域上严重交叉,勘探开发石油势必破坏地表自然生态。保护区内有大量农田,因此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大面积的污染。黄河三角洲部分地区的地表水污染突出,重大河流中除黄河能够达到Ⅲ类水质目标要求,广利河、支脉河基本达到V类水体水质要求外,其余河流尚有差距。城市地表扬尘较多,造成PM10(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已达不到二级标准要求。个别区域环境质量较差,如大王镇、史口镇、胜坨镇等工业集中区域异味污染较重。

2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建议

2.1加强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保证河口生态用水保持黄河正常生命活力的基本水量要考虑3个方面的要求:①通过人工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使黄河下游主河槽泥沙达到冲淤平衡的基本水量;②满足水质功能所要求的基本水量;③满足河口地区主体生物繁殖率和生物种群新陈代谢对淡水补给要求的基本水量。目前,利津水文站流量不小于50m3/s,仅具有象征意义,因此需要通过研究确定出河口生态用水量,通过统一调度加以保证,远期可通过“南水北调”彻底解决。

2.2构建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预警系统构建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准确及时全面地把握黄河三角洲开发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提供支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涉及气象监测、潮位监测、侵蚀监测、环境监测、土地监测、土壤盐渍化监测、地下水监测以及近岸海域溢油、工业开发污染等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监测等多个领域。在行业方面,涉及气象、海洋渔业、国土、环保、农业、水利、林业、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部门,是一个多行业协调运行的系统。在运行程序方面,由水文站、气象站、验潮站、农牧站、鸟类观测站等地面台站实时检测数据、历史记录数据以及卫星遥感监测数据等,构成东营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信息网络,将接收到的监测数据传输到各个业务运行子系统,结合其他自然、社会、经济数据库,以及分析与决策模型,由相应行业部门运行其监测预警子系统,再由东营市主管机构集成为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2.3结合资源城市转型,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针对矿业开发、湿地保护、水资源利用、林业建设等不同补偿领域,确立相应补偿办法。根据胜利油田原油产量,采取原油提取费的办法提取生态补偿基金,建立矿业开发补偿机制,专项用于油区植被重建、染污土地复垦等生态环境建设。按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化原则,在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量作出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确定生态系统对大区域影响的经济价值,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按照“受益补偿对等”原则,建立境内河流污染治理补偿机制。以林木管护规模和资源消长为基数,制定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同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明确不同生态方式的适应范围,生态补偿的主体、客体、标准测算方法以及生态资金的筹措与监管机制,科学评估生态保护和建设投入的实际效果,为在不同范围内建立和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和制度提供依据。

篇9

【论文摘要】:历史上黄河入海口流路是在三角洲的扇形范围内自然变迁的。随着长期的治河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河口流路的变化是可以人为地干预和控制的。1949年以后进行了三次人工改道,特别是在1976年改用清水沟流路是成功的。但是,随着黄河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进入河口地区的水量成大幅度减少趋势,致使河道向海域输沙的能力也大大减弱,逐渐导致尾闾河道不断萎缩,过流断面不断减少,拦门沙发育减慢甚至向海口内入侵。为此,长期稳定清水沟流路是河口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关系到黄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和黄河的长治久安,意义非常重大。对此,笔者就新时期如何稳定黄河口入海流路,拟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仅供同仁参考:

1坚持调水调沙,实现河口减淤疏浚

实践证明,黄河水利委员会通过8次调水调沙,对防洪、治河、减淤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是有很大的效益,特别是对黄河下游的河口河道来讲,起到了巨大的减淤疏浚作用。因此,调水调沙作为河流治理的工具是具有生命力的,效果是良好的,但是,在看到有利方面的同时,也应切实考虑和解决好对河口地区不利方面的问题:

1.1调水调沙的运用应解决多目标、多效应的协调和实现。通过调水调沙,在实现河道的减淤冲刷,保持水沙通畅下泄的同时,也应通盘考虑河口地区的防洪工程设施的防洪和能力,入海流路的稳定问题。这是稳定黄河入海流路的重要途径之一。

1.2就黄河口而言,其冲淤演变的方向和特性不紧紧受制于来水来沙条件,同时还要受到海洋动力条件的影响等,因此,在进行调水调沙运用时,还应考虑海洋动力等其它相关条件。这样才能对稳定黄河入海流路,使其发挥更大的功用。

1.3应加强水文、水情和河床演变趋势预报工作,对于稳定黄河入海流路,调水调沙是实行年度调节还是多年调节值得商傕。只有通过对水文、水情和河床演变趋势的科学预测,并结合考虑其他各种影响因素,才可能实现调水调沙的科学决策。

2提高河口防洪抗凌能力

河口的防洪抗凌能力是关系到能否稳定河口入海流路的又一重要问题。近年来黄河口的来水来沙量一直在减少。水少沙多使主槽淤积以及河口侵蚀基准面位置继续下移,河槽进一步萎缩,输沙能力进一步降低,致使河口段主槽平摊流量减少,同流量的水位抬高,过洪能力减小。由于水沙条件恶化,河道断面形态又出现了对防洪十分不利的二级悬河,滩地横比降增大,中常洪水也可使河势发生改变,形成横向流或者顺堤行洪,威胁堤防安全。所以,应进一步加固和完善堤防和河道工程,对黄河大堤进行加高加固,加快淤背区建设力度,使悬河变为地下河。同时选择适当河段,采取挖河疏浚、束水导流、护滩保槽、稳定河势等措施,从而达到减轻河口的防洪压力,稳定河口入海流路的目的。与此同时,冰凌也是造成不稳定黄河口入海流路的又一重要课题。来水量减少,封河水位低,开河时更易形成冰坝,因此,充分发挥水库防凌运用模式的作用,抬高封河水位和降低开河期的下泄流量。应采取在开河期要有实现分水防凌的条件,利用齐河北展宽工程、垦利南展宽工程和东平湖等都可以用于分水防凌措施。

3加强河口治理的科学研究,为稳定黄河入海流路提供理论支撑

众所周知,稳定黄河入海流路必须要有理论支撑。因此,加强河口的治理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由于黄河口演变规律错综复杂,受许多内在条件和外界因素制约和影响。为此,必须正视河口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这一基础工作。

就目前而言,一些急需的系列资料尚不具备,制约了河口治理方案的探索和改进。利津断面至入海口有112公里的距离,利津站的水文特征值难以代表河口段的河道情况,无法据此对河口冲淤变化做更为科学的分析。因此,有必要在丁字路口附近建立一个水文站,搜寻整理并分析入海口附近的水沙资料。其次搞好黄河河口河势、拦门沙等情况的观测及近海海域地形测量工作,大力开展黄河河口演变规律及综合治理措施的研究,为今后的河口治理工作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只有这样才是综合治理黄河河口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为了更有利于黄河河口的研究与治理工作,建议尽快启动“数字河口”工程建设。

4实现河口统一管理和依法管理

稳定黄河入海流路的重要环节,还得靠完善可行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河口治理的各项工作由黄河河口管理局、胜利油田和东营市共同管理,工程投资也由三方筹集。多部门共同管理对河口综合治理与开发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如今,黄河河口治理将面临新的挑战,为了黄河三角洲和东营市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不允许有重大决策出现偏差。因此,黄河河口治理必须纳入统一的管理渠道,只有进行统一管理,才能保证河口治理的有序进行。但由于河口治理与黄河流域的整体治理密不可分,河口来水来沙量的调控是河口治理成败的关键,而黄河全流域水沙又是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同一调度的,因此建议,成立由黄委会牵头,地方政府、胜利油田以及海洋局、环保局等相关单位参加的河口管理体制。与此同时加大法治管理,实行以法治河,此举也是黄河河口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已有的相关法律对河口的一些特殊情况针对性不强,加之不完善、不具体。虽然在河道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方面都已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但有时在各法律之间又有相互矛盾的地方,操作难度大。建议尽快制定《黄河河口管理法》,实行黄河河口的法制管理,笔者相信,只有法律、法规作支撑,一定能够有效对河口的综合治理发挥重大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鲁西北; 黄泛平原; 沙化; 动态变化; 分析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23802

1鲁西北黄泛平原沙化土地现状

聊城位于冀鲁豫交界处,西靠漳卫河,东部及东南部濒临黄河,南依金堤河,受黄河多次改道及自然侵蚀等多种因素影响,形成了局部微度起伏,岗坡洼相间的平原微地貌形态,缓平坡地、河滩高地,决口扇形地纵横其间。全市黄河冲击平原面积8467 km2,占全市面积的98.6 %。全市有1/5的耕地林地为沙化土地。经第五次沙化荒漠化调查显示,全市有沙化土地105852.51 hm2,人工半固定沙地55.97 hm2,人工固定沙地33330.76 hm2,沙化耕地72456.32 hm2,风蚀劣地9.46 hm2。全市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见图1。

鲁西北黄泛平原主要指聊城辖区,地处东经115°16′~116°30′,北纬35°47′~37°03′,鲁西黄泛平原的沙化土地涉及11个县(市、区)的97个乡镇,3个林场,1个苗圃,主要是指处于黄河故道及其周围黄泛冲击区的沙荒地、沙质耕地、盐碱地和其它退化土地,由于具备丰富的沙物质基础,并受季节性干旱和多风的同步影响,季节性风沙危害十分严重,可用耕地多属中低产田,农业生产低而不稳,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黄河故道风沙区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防护林体系以及退耕还林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生态修复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加快该地区生态修复进度,遏制风沙危害,扭转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被动局面,改善黄河故道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2沙化土地动态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

第五次沙化监测是2014年开展的,通过采用地面调查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判读相结合划分小班,现地调查各项因子,并利用“GIS”技术建立沙化土地资源档案、图库及属性数据库,提供各级行政单位的沙化土地面积和分布。通过本次监测数据和第四次监测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沙化土地的动态变化情况,植被状况的变化情况,以及沙化治理所取得的成效等。

2.1沙化土地动态变化情况

通过5年的沙化治理,沙化土地面积比第四次监测时少了9879.93 hm2。其中,人工固定杀敌减少了5966.96 hm2,沙化耕地减少了3968.25 hm2。由于东阿大桥镇1个小班、鱼山镇2各个小班、牛角店2个小班黄河覆堤工程和其他工程措施的影响以及茌平博平1个小班、洪屯2个小班的树木轮伐后栽植苗木小郁闭度小于0.5,有55.97 hm2的人工固定沙地转化为人工半固定沙地。由于阳谷闫楼1个小班和阿城1个小班由9.46 hm2风蚀劣地(表1)。

2.2沙化程度变化情况

通过保护性耕作、人工造林(乔、灌)、间作、轮作、作物配置、植被改良等治理措施的治理,本次比5年前,极重度沙化土地减少了420.93 hm2,重度沙化土地减少了265.9 hm2,中度沙化土地减少了3443.82 hm2,轻度沙化土地减少了6143.02 hm2(表2)。

2.3沙化土地分布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新农村建设和其他工程建设及沉沙工程蓄水占用,以及开发建设等影响,有林地减少了8706.38 hm2。由于有保护性耕作和轮作等治理措施的治理,沙化耕地减少了3968.25 hm

2.4沙化土地分布区植被盖度变化情况

14 %植被盖度大于等于80,16 %的土地上植被盖度在50~79,剩下不足2 %的沙化土地上植被盖度低于50。通过与第四次监测数据对比,变化幅度较大的有植被盖度大于等于80的少了14145.03 hm2,植被盖度在50~59之间的增加了6821.78 hm2(表4)。

3结论及建议

第五次监测结果与第四次监测(2009年)相比,黄泛平原地区的沙化程度有明显好转,呈现整体遏制、持续缩减、功能增强的良好态势。

全市依然有1/5的耕地林地为沙化土地,沙化状况依然严重,保护与治理任务依然艰巨,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沙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系统脆弱,破坏容易恢复难。加强沙化综合治理,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沙区生态和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要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治理、适度利用的原则,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强化依法防治,依靠人民群众和科学创新,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努力抓好沙化防治工作,为沙区群众建设更加美好的绿色家园。

参考文献:

[1]

张重阳,董杰,王倩 聊城市土地沙化现状及防治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5):51~52.

[2]姜岳忠,秦光华,马玲 .鲁西黄泛平原沙化土地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3):11~13.

[3]山东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实施细则[R].济南: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2014).

[4]山东省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汇编.[R].济南: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2009).

篇11

关键词:湿地恢复;生态系统;黄河湿地;河南新乡

AbstractThe Xinxiang wetland of Yellow River is one of the wetland areas with typical features in China,so it is significant to implement wet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se areas. The Xinxiang wetland of Yellow River,whose wetland structure and function showed significant changes and wet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worsening because of many physical and human factors,which affects natural evolvement of wetland ecosystem and exertion of wetland function. According to these,the problems,restoration of the principles and objectives,the restoration of pivotal technologies around wetland in the Xinxiang of Yellow River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wetland restoration;ecological system;the wetland of Yellow River;Xinxiang Henan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及许多野生动物、植物的重要生存环境之一,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最为活跃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湿地还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除自然原因外,人类对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都会造成湿地某些功能的改变或丧失,使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质改变,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1-2]。目前,新乡市黄河湿地面积的减少、土壤盐碱沙化、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已成为湿地退化的主要过程[3-4]。因此,保护现有湿地、恢复退化的湿地,已经成为发挥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重要途径。为防止这些过程的进一步恶化、湿地进一步退化,现将新乡黄河湿地恢复研究概况总结如下,以期为湿地恢复提供参考。

1湿地恢复的概念

所谓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5-6]。包括提高地下水位来养护沼泽;增强调蓄功能;迁移湿地水域中的富营养沉积物和有毒物质;提供野生生物栖息地等。目前的湿地恢复实践主要集中在沼泽、湖泊、河流及滩涂湿地的恢复等方面[7]。一般在许多情况下,湿地受扰前的状态是湿林地、沼泽、滩涂或开放水体等,湿地恢复为哪一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湿地恢复管理者和计划者的选择。

在湿地恢复过程中,由于许多物种的栖息地需求和耐性不能被完全了解,因而恢复后的栖息地无法完全模拟原有特性[8]。因此,湿地恢复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需要全面了解受扰前湿地的环境状况、特征生物以及生态系统功能和演替、发育特征,以更好地完成湿地的恢复和重建过程。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湿地范围逐渐萎缩

围河造田、建设用地、泥沙淤积,使区内湿地面积萎缩,削弱了湿地对洪水的调蓄和缓冲功能[9-10]。据调查,20世纪90年代新乡黄河湿地面积达2.478万hm2,估计目前该湿地面积不足1.5万hm2,由一个完整的通江河的大面积湿地被分割为几部分,面积明显缩小。

2.2野生动植物濒危,生物多样性降低

随着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群落受到严重影响,湿地内鸟类由156种减少至130多种,被国家列入重点保护鸟类由39种减少至29种;鱼类由7目10科32种减少到25种;组成本区湿地植物有多种,水域分布主要为眼子菜科、金鱼藻科、睡莲科和浮萍科植物;沼泽地分布则以香蒲科、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多,这些植物也大量减少[11-15]。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人类的过度开发建设、生境的破碎、环境污染和外来种入侵。

2.3水源干枯,沙荒盐碱面积扩大

湿地的需水量是湿地为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以及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而需要的量,可以分为生态需水量和环境需水量。生态需水量是维持自身存在、发展过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需要的水量,环境需水量则侧重支持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生态过程及改善环境而需要的水量。由于新乡黄河湿地水源补给的季节性、不稳定性和地方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湿地水源问题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退化和丧失,最终导致沙荒盐碱地面积扩大[12-15]。

3湿地恢复的原则和目标

3.1湿地恢复的基本原则

3.1.1可行性原则。湿地恢复的可行性主要包括环境的可行性和技术的可操作性。现时的环境状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其内部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尽管可以在湿地恢复过程中人为创造一些条件,但只能在退化湿地基础上加以引导,而不是强制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恢复具有自然性和持续性[16]。不同的环境状况,花费的时间也就不同,甚至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恢复很难进行。新乡黄河湿地具有暧温带内陆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类型气候条件,春季一般降雨较少,通常偏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春末夏初植被自然恢复速度比较快。另一方面,一些湿地恢复的愿望是好的,设计也很合理,但操作非常困难,恢复实际上是不可行的。因此,全面评价可行性是湿地恢复成功的保障。

3.1.2区域性和优先性原则。为充分保护区域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及湿地功能,在制定恢复计划时应全面了解区域湿地的广泛信息。新乡黄河湿地是国家鸟类自然保护区,是鸟类等野生物高价值的保护区,是内陆平原湿地的典型代表,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17-18]。新乡黄河湿地恢复的目的是恢复湿地的动态平衡而阻止陆地化过程,但轻重缓急在恢复前必须明确。湿地中一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种,它们的栖息地恢复就显得非常重要,即所谓优先性。

3.1.3最小风险和最大效益原则。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某些环境要素的突变性,加之人们对生态过程及其内部运行机制认识的局限性,人们往往不可能对生态修复的后果以及最终生态演替方向进行准确把握。因此,退化的新乡黄河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这就要求对被修复的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同时,还应尽力做到在最小风险、最小投资的情况下获得最大收益,在考虑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应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实现三者的统一[19]。

3.1.4美学原则。湿地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不但表现在生态环境功能和湿地产品的用途上,而且具有美学、旅游和科研价值。因此,在许多湿地恢复研究中,特别注重对美学的追求,如国内外许多国家对湿地公园的恢复。美学原则主要包括最大绿色原则和健康原则,体现在湿地的清洁性、独特性、愉悦性、可观赏性等许多方面[20]。

3.2湿地恢复的目标

3.2.1湿地生态恢复的要求。为了推动新乡黄河地区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有序、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演化与修复的关系进行研究,探索湿地生态健康评价、预警机制,寻找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恢复对策与措施,并通过生态景观设计与规划,为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1]。新乡黄河湿地生态恢复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生态系统地表基底的稳定性、改善湿地的水环境质量、恢复植被和土壤、实现生物群落的恢复、恢复湿地的景观、实现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2湿地生态恢复的具体目标。恢复湿地的功能,特别是有助于小气候生态环境的调节和改善,例如有助于调控水资源供给,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重要的汇,湿地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如渔业等;保留和恢复自然湿地,为特有的目标种或目标群落设置特定生存空间,例如新乡黄河湿地成为鸟类栖息的芦苇床,同时也大大恢复了生物多样性;恢复传统景观与土地利用方式,从湿地形成与发展来看,目前新乡黄河湿地特征是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的,例如夏秋收割湿地植物,有些湿地也被改造成了低湿度的草地、农田[22-23]。

4湿地恢复的关键技术

以湿地的构成和生态系统特征为依据,新乡黄河湿地的生态恢复可概括为湿地的生境恢复、湿地的生物恢复和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24-25]。

4.1湿地生境恢复

4.1.1生物栖息地恢复。通过合理设计物种与生境间搭配关系、种的生态学特征和生境大小等,恢复和改善生物栖息环境[24]。利用新乡黄河湿地自然景观要素,如农田、芦苇地、沼泽、滩涂地等,营造鸟类理想的栖息地;沼泽湿地种植芦苇、苦草、莎草、微齿眼子菜等湿地植物,滩涂盐碱地种植白茅、沙蓬、猪毛菜、碱蓬等,为水禽和候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通过天然、招引和人工放养手段,经过一段时间抚育和自我繁衍平衡后,形成鱼类、两栖类、水禽等的自然栖息环境,构成较完善的湿地生态链,恢复湿地生态稳定性和自维持能力。

4.1.2土壤和基底恢复。新乡黄河湿地地表土壤为粉质黏土或粉土,一般为3~15 cm,在埋深50~70 cm处有1层厚8 cm左右的粉土、粉质黏土底板。黄河背河洼地土壤为褐色、灰黄色粉质黏土,土质结构一般较松软,局部夹黑色淤泥。黄河滩地地表土为粉砂、细砂[12]。由于围垦、废水排放,造成土壤污染和肥力下降。其恢复措施主要有:在土壤里加入修复剂,转化和驱除污染物;利用具有超积累功能的植物吸收一些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层缺乏的地方采取客土移植,增加土壤厚度和肥力。湿地基底恢复是通过工程措施,对湿地地形和地貌进行改造,维护基底稳定与湿地面积,包括基底改造、清淤等技术[26]。新乡黄河湿地为自然形成的黄河泥沙沉积,后经围垦造田,大部分湿地已经陆地化,很难完全恢复到以前的自然状况。基底恢复主要包括人工湿地建设、陆地生物本土化等。规划采取合理配置陆地、渠、沼泽、滩涂,形成以湿地为主的多元景观元素嵌套,各要素互相协调,最终实现生态平衡。

4.1.3水体恢复。新乡黄河湿地水体恢复包括水文条件恢复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湿地水文条件的恢复,原则上要利用黄河水资源,利用各种工程和管理措施引黄河水灌湿地,减少湿地排水,拦蓄洪水,改善池塘、洼地的水面景观,从而达到保护、恢复和重建湿地的目地。具体措施有:筑坝以抬高水位,修建堤坝材料用低渗透膜;堵塞排水沟以减少湿地横向排水,修建引水渠等。湿地水环境质量改善以生物措施为主,如在景观设计中有意识仿效自然,种植芦苇、香蒲等一些既有良好景观效果,又能有效净化水质的湿地植物,它们根系发达,能吸附水中悬浮物[27];也能对水体污染物质逐级吸收和降解。

4.2湿地生物恢复

4.2.1提高植被覆盖率。新乡黄河湿地植被恢复可采取物种选育、培植、引入和移植,以及种群动态调控、群落优化配置与组建等技术,使植被覆盖率达到60%以上。在工程实施中,可将水生、湿生植物的种子、鳞茎、根系、幼苗和成体作为湿地植被恢复的材料。植被恢复优先利用原有种子库,短期恢复可选择育苗。在没有表面水情况下,可撒播种子。滩涂盐碱地种植白茅、莎草、沙蓬、碱蓬等。湿地恢复初期,沉水植物因漂浮及水分浑浊存在生存和繁殖困难的问题,通常不被考虑使用,但在湿地恢复中、后期引入可有效维持底泥稳定。

4.2.2控制外来物种。新乡黄河湿地对外来物种实施防范性控制和实时控制。防范性控制是从源头上杜绝外来有害物种和病源虫源入侵,物种引进要经过严格的专家论证和病虫害检疫;实时控制是对已发现的外来物种,评价其环境效应和危害性,对有害外来物种采取生态控制为主、人工控制为辅的手段,最大程度降低其危害性[22,28]。湿地恢复建设尽量使用丰富的天然种质资源,若当地物种具有同种功能则不选外来种;同时,物种引入要实施严格的物种筛选与安全测试,建立数据库,为风险评估提供咨询,以确保湿地的生态安全。

4.3湿地结构与功能恢复

4.3.1生态系统恢复。农田、芦苇沼泽和河漫滩涂地是新乡黄河湿地典型的生态系统,也是水禽和鸟类的乐园,其规模结构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湿地的生态功能[8,22]。但是,长期以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新乡黄河湿地芦苇沼泽和草本滩涂地规模不断减少,质量不断降低,严重影响了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因此,恢复新乡黄河湿地生态系统是生态恢复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新乡黄河湿地,沿农田、沼泽和滩涂地建设森林湿地、芦苇沼泽、草本盐碱地,有意识地仿效自然湿地类型。

4.3.2湿地景观恢复。根据新乡黄河湿地地理与生态环境状况,将景观恢复与园林建设相结合,在恢复湿地动物、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的同时,创造必要的人工景观和多种生境,增强湿地景观的美学感受[6,20]。湿地景观恢复的主要方法有以下方面:一是采用芦苇、灌木、乔木等喜水湿地植物,分几个区域对现有岸边进行处理,用自然、柔和而有修复功能的土质护岸;二是植物绿化以多样性为原则,尽量使用乡土植物,适当选择落叶与常绿、阔叶和针叶树种相结合,构成丰富的景观效果;三是低洼部分恢复水域,采用较多曲折岸线,不仅在空间上形成开敞、线状等变化,而且布置了较多湾、岛,以达到增强景观的多样性和增加边缘生境的目的。

4.3.3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办法有以下方面:一是采取珍稀动物放养、植物移植等手段,直接增加生物多样性[19,29];二是根据鸟类迁徙、繁衍等规律,通过生境保护和恢复手段,为鸟类提供适宜的生长、繁育环境;三是在湿地水域内进行鱼、黄鳝等放养,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提供支持。四是保护盐碱地及生态敏感区植被,以提高土壤肥力,恢复森林。

5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湿地管理与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3.

[2] 安树青.湿地生态工程——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优化模式[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302-322.

[3] 张永泽,王火亘.自然湿地生态恢复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01,21(2):309-314.

[4] 崔保山,刘兴土.湿地恢复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1999,14(4):258-264.

[5] WHEELER B D. Introduction:Restoration and wetlands[A]. In:Wheeler B D,ShawSC,Fojt WJ,etaleds. Restoration of Temperate Wetlands[C]. Chichester:John Wiley &Sons Ltd,1995:1-18.

[6] 白军红,欧阳华,杨志锋,等.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4):36-45.

[7] 赵晓英,孙成权.恢复生态学及其发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8,13(5):474-479.

[8] 许木启,黄玉瑶.受损水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J].生态学报,1998,18(5):547-557.

[9] 李新民.长江中游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9.

[10] 任宪友.长江中游湖区湿地资源利用问题与保护对策建议[J].重庆环境科学,2003(12):61-63.

[11] 邓宏兵.长江流域洪灾探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6(1):117-120.

[12] 李莲花.豫北黄河故道湿地保护区生态地质环境分析与防治对策[J].地下水,2005,27(6):480-481.

[13] 张松梅,李杰.豫东黄河故道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现状调查及生态保护规划[J].干旱环境监测,2000,14(3):172-175.

[14] 雷昆,张明祥.中国的湿地资源及其保护建议湿地科学[J].湿地科学,2005,3(2):81-86.

[15] 刘昌明,杨胜天.基于RS/GIS技术的黄河流域水循环要素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16] 陈芳清,HARTMAN J M.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与管理[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2):217-223.

[17] GUARDO M,FINK L,FONTAINE T D,et al.Large-scale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nutrient removal from stormwater runoff:An everglades restoration project[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5,19(6):879-889.

[18] HARWELL M A,LONG J F,BARTUSKA A M,et al. Ecosystem man-agement to achieve ecological sustainaility:The case of South Florida[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6,20(4):497-521.

[19] OKRUSZKO H.Influence of hydr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of Fens on their transformation after Dehydration and Possibilities for Restoration[A]. In:Wheeler B D,Shaw S C,Fojt WJ,etaleds. Restoration of Temperate Wetlands[C].Chichester:John Wiley &Sons Ltd,1995:113-120.

[20] 王保忠,王保明,何平.景观资源美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9):1139-1146.

[21] 周进,HISAKOTACHIBANA,李伟.受损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J].植物生态学报,2001,25(5):561-572.

[22] 王保忠,计家荣,骆林川,等.南京新济洲湿地生态恢复研究[J].湿地科学,2006,4(3):210-218.

[23] 闫芊,何文珊,陆健健.湿地生态工程范例分析及一般模式[J].湿地科学,2005,3(3):222-227.

[24] GREGORY L B,MATTHEW F H,CURTIS J R.Effects of agriculture and wetland restoration on hydrology,soils,and water quality of a Carolina Bay complex[J]. Wetlands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3(11):141-156.

[25] 崔保山,刘兴土.湿地生态系统设计基本问题探讨[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1):145-150.

[26] PAUL R W,ARNOLD G V,LOUIS A T.Restorati on of wetland veget-ation on the Kissimmee River flood plain:potential role of seed banks[J]. Wetlands,2001,21(2):189-198.

[27] HE Ping,WANG Bao-zhong. Study on landscape ecological assessment and eco-tourism in the South DongtingLake wetland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3,15(2):271-278.

篇12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滩涂;开发;保护;可持续发展

2009年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与资源利用成为近年来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战略以来国家实施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黄河三角洲资源丰富,蕴含丰富的滩涂资源、海盐资源、石油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等重要资源,尤其是其丰富的滩涂资源,为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空间。但是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护与开发并行,才能促进高效生态经济顺利发展进行。

一、目前黄河三角洲滩涂主要开发利用的方式

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种类多、蕴藏量大、开发利用价值高等特点。黄河三角洲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廉价的地租,吸引了大量化工产业和加工制造业在此落户。

(1)海产养殖和石油开采

黄河三角洲浅海地区滩涂地区平坦开阔,潮上带为黄河淤积平原, 潮间带跨度大,淡水径流量比较大,地势比较平缓,水质肥沃,饵料生物资源极其丰富。当地居民充分发挥黄河三角洲滩涂的这一优势,加大了海水养殖的力度,扩大海水养殖的范围,在黄河三角洲沿海滩涂建立了众多养殖基地。海水养殖的品种有中国的对虾、鲈鱼、梭鱼、梭子蟹等,养殖产品不仅销售国内,而且远销日韩等国。三角洲内浅海及滩涂油气田资源丰富, 现有油气田16 个, 年产石油能力达到460×104 t。

(2)填筑滩涂,扩建城市、交通及港口

近几年来,由于环渤海经济圈和半岛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带动,黄河三角洲沿海滩涂开发也迅速展开,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滩涂的开发利用和城镇的建设。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黄河三角洲通过填筑滩涂,以达到扩建城市、交通和港口的目的。现有油、商、渔港11 处, 分布在沿海10个港址上, 有东营港和黄河港2个对外开放港口, 港口吞吐量约264.65×104t, 其余均为二、三级渔港自然港口和盐、油专用港口。

(3)制盐与盐化工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由于当地廉价的地租和丰富的海盐资源,沿海化工正在逐渐形成规模。三角洲盐业原料海水和地下卤水资源丰富, 是盐业及盐化工业发展的优良场所, 盐场遍布东营市三县两区的沿海地区, 主要有广饶盐化集团公司盐场、东营区王岗盐场、垦利县盐场、垦利县永丰制碱厂、利津县及乡镇制溴厂、河口区新光盐场、新户盐业一、二场等。

(4)滩涂围垦种植

近年来,由于黄河三角洲沿海地区人口稠密, 耕地稀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近几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对滩涂进行了大量围垦,来扩大耕地面积,进行发展种植业,以缓解人地矛盾。这些地方现已成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及温带水果生产地。

二、目前黄河三角洲滩涂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滩涂资源过度围垦和无序开发,导致滨海湿地退化

由于黄河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耕地稀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加大了对滩涂的围垦,大量湿地遭到过度开垦和无序开发,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不仅使湿地生物失去了栖息地,滩涂埋栖性贝类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被破坏,埋栖性贝类资源衰退,使湿地景观急剧减少。

(2)众多化工企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污染日益严重

由于黄河三角洲滩涂廉价的地租,众多工矿企业纷纷落户,在发展过程中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例如溴厂和农药厂的设立,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工业“三废”污染严重,加上沿岸生产生活污水的无度排放、入海河流的污染、海上泄漏油事故的不断发生、海水养殖自身造成的富营养化等原因,陆地有害物质入海量增加,海岸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致使黄河三角洲浅海滩涂环境污染状况不断恶化。当地居民由于长期生活在污染的环境中,身体健康水平显著下降,部分当地人也因污染而得上一些疑难杂症,遭受病痛的折磨。

(3)滩涂开发利用程度低、效益差,经济结构不合理

从黄河三角洲现有的滩涂开发利用方式和程度来看,总体说来存在技术落后,经营粗放,滩涂开发科技水平低、效益不高等问题。黄河三角洲滩涂开发目前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基本上都是传统的技术,属于高消耗、低产出的类型。在品种改良、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方法均滞后于滩涂开发的需要。在黄三角的滩涂经济结构中,传统的盐化工、石油化工业、海水养殖业仍占据着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刚刚起步,旅游业尚未发展。长此以往,开发沿海滩涂靠消耗资源而不是优化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不仅无法持久下去,还会造成对滩涂资源环境的破坏。

三、建议与结论

随着省政府和国家战略的出台,我们必须以客观正确的姿态重新对黄河三角洲未来的滩涂利用与开发做出准确的定位,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真正适合当地发展的新路径。笔者认为加强黄河三角洲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高效生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遵循三条原则:其一,坚持保护和利用并重的原则;其二,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符合国家现有滩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政策的原则;其三,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不能破坏生态系统。

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加快当地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滩涂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关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加强滩涂盐田改良,海水养殖生态农业,建设盐生经济作物的开发以及生态环保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切实加强生态经济模式的研究,为合理利用滩涂资源提供科学的研究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互协调,从而促进黄河三角洲地区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注重滩涂保护,建立完善滩涂的保护政策体系,建立起滩涂保护和发展的管理协调机制,理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统一规划,合理分配职能。(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高生,李克勤,战立伟.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动态变化及保护对策.生态环境学报.2009.18(1)394—398

篇13

一、活动的内容

调查学校附近地区环境污染状况,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对学校附近地区环境污染状况的调查,了解其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2.学会分析污染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

3.通过开展调查和探究活动,使学生对书本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活动过程

1.课题小组的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按照兴趣自由组合,人数在5~6人为宜,成立课题组。由学生自己推选出组长,并负责组内成员的研究分工、活动的具体安排。

2.研究方案的制定:由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制订活动计划,形成具体的方案。主要包括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成员的分工等。

3.课题活动的实施:各研究专题小组利用五一节期间围绕课题分工合作进行了调查访问、资料查询等。以学校周围方圆一千米的城区作为研究范围,通过调查、走访和资料查询,发现学校周围地区主要存在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1)大气污染。学校附近几家洗浴中心,有许多小煤炉,特别是位于学校南面的黄桥热电厂,经常可看到高烟囱里冒出黑烟,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它们靠燃烧煤炭提供热能,煤炭的燃烧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汽车尾气是最严重的铅污染源,其中含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硫氧化物、铅化物等。空气中铅浓度的增加,会造成人体和环境遭受铅污染,尤其是儿童在游戏、玩耍过程中,铅通过呼吸和食物链进入人体,会使儿童智力与身体健康受到铅污染损伤和危害。

(2)水源污染。学校西边的姜黄河(姜堰至黄桥)是我们的主要生活用水源。学生从位于学校西北方向的水厂开始,沿着姜黄河向上游寻找,发现有五六个污水排放口,其中炼油厂的排污口污染最为严重。这些污水大多是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姜黄河中,站在河边就能闻到阵阵恶臭。经学生查阅资料发现,这些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可能含有大量对身体危害较大的氨、硫化氢、甲基硫、三甲氨、甲醛、酚等许多种物质。

(3)固体废弃物污染。工厂、学校居民区产生很多生产生活垃圾,这些垃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在城乡交界处形成了许多垃圾存放中心,浪费了许多土地。尤其是一些有污染的垃圾像塑料袋、废电池可能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4)噪声污染。学校西边和北边是两条主要的街道,坐在教室里经常可听到街道上传来的汽车鸣笛声,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汽车鸣笛声甚至盖过了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噪声也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

4.研究结论与建议:通过调查活动和集体研究讨论,为有效控制学校周围的环境污染,课题研究小组提出了多种合理化建议,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搬迁一些污染源到合适的位置,如搬迁有大气污染的炼油厂、热电厂到城区东北或西南方向的郊区(考虑本地的盛行风向)。

(2)研究黄桥热电厂各个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废品的可循环利用,如煤灰可以用来生产建筑材料,冷却水可以为洗浴中心提供热水源等。

(3)水厂要搬迁到姜黄河的上游,另外要建立污水处理厂。

(4)对污染严重的厂家实行监督管理,有害物质要回收或经处理后再排放。

(5)建立垃圾处理中心,在城区设置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箱。相邻单位建议错开上下班时间,过境车辆不允许进入城区,在居民区或者学校附近设置禁鸣区。

(6)宣传环保知识,树立人们的环保意识。

篇14

地上服从地下

1961年4月16日,在一个离黄河不到20公里的地方打出了一口日产8吨的油井――华八井。从此,“地上服从地下”,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便围绕着石油开采进行。

1964年7月30日,胜利油田遭遇开发以来的黄河最大洪水,地处黄河滩区的油井,在一片中全部停产。1975年10月,利津站洪峰流量6500立方米每秒,油井再次停产。

此时,胜利油田正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如果像往常一样任其自由改道,势必对油田生产产生严重冲击。巨大的责任,促使黄河口人在总结前两次人工干预改道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工主动改道的设想。经反复斟酌,最终选定离海近、影响范围小的清水沟作为新的入海流路。1976年5月21日在罗家屋子成功截流。黄河入海口任意摆动的历史得以改写,油田会战、海港建设、河口地区开发有序进行。

设立自然保护区

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15.3万公顷。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处,是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里有各种生物1917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0种。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部分濒危物种的保护与繁衍,它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多样性物种的天然贮存库和基因库。与此同时,它还为进行各种有关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成为设立在大自然中的天然实验室。

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项目》

1994年,“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被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项目将通过制定黄河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引导本地区走向可持续发展;同时对黄河口进行治理并合理开发水资源,把黄河三角洲建成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发展的经济发达地区。

1995年至199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实施了《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无偿援助项目,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黄河口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全面论证规划了黄河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UNDP支持中国21世纪议程的第一个优先项目。

打造风景名胜区

在《山东省1996-2010年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规划纲要》中,提出打造黄河三角洲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包括东营、滨州两个市,保护与开发要突出黄河入海口自然风光特色。

风景名胜区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黄河森林公园的基础上,重点开发黄河尾闾入海奇观景区,展示自然野趣、湿地生态景观、黄河入海景观;开发黄河故道风景区,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故道水域,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野营旅游区。

山东“北翼”主战场

2007年8月,山东确定了“一体两翼”发展战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鲁南经济带作为“两翼”,是全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

山东省把黄河三角洲作为“一翼”重点发展,看重的是黄河三角洲的后发优势。黄河三角洲是中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多的地区,石油、盐、地下卤水等资源丰富,尽最大程度地把优势资源转化为发展实力,是黄河三角洲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从区位上看,黄河三角洲陆地与天津滨海新区最近距离只有80公里,海上最近距离110公里,是滨海新区最重要的辐射和带动区域,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黄河三角洲丰富的土地资源,山东将向省内外、国内外招商引资,鼓励企业到该区域进行土地成片开发。同时采取“以无偿带有偿、以政府带社会”的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该区域建设。

高效生态经济区

2008年4月,山东省出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随后又出台《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两份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方向及扶持措施。

按照规划,黄河三角洲开发被赋予两项使命:对外借助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机遇,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对内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城市圈,支撑山东全省可持续发展。黄河三角洲开发将以东营、滨州、潍坊、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为主体,划定约4400平方公里的范围作为率先突破区域,作为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黄河三角洲开发将借鉴天津滨海新区的经验,给予改革试验区土地、财税、基础设施投资倾斜、重大项目布局倾斜等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建设项目和建设资金投向该区域,支持东营市列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示范城市。

综合改革试验区

2008年4月,将“鲁南临海产业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列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申请由山东省政府转到了国家发改委。

据了解,山东省在申请中表示,力图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发挥试验示范作用。改革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新型工业化,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并着重深化企业、金融、土地、科技、涉外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申请中提到,黄河三角洲将通过申请综改区,加快这个地区的体制机制创新,推进金融、财政、税收、土地、市场体系建设等综合配套改革,积极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探索区域发展模式。此外,山东在申请中还建议,将黄河三角洲地区作为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试点区,将东营市列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n the 50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has kept going forward accompanied by both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n April 16, 1961, an oil well―Huaba Well with the annual output of eight tons was opened in a place which was less than 20 kilometers from the Yellow River. From the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egan with petroleum exploitation.

In October 1992, 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ural Reserve was established with the approval of the State Council. The total area of the reserve is 153,000 hectares. This natural reserve mainly focuses on protecting wetland ecological system and rare birds.

In 1994, “The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as listed in the China 21st Century’s Agenda of Priority Projects, which made the general pla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The Outline of Shandong 1996-2010 Human Na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the plan for establishing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cenic Spots, which included Dongying City and Binzhou City. The aim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is to highlight the natural scenery at the mouth of the Yellow R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