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文化建设的途径范文

文化建设的途径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文化建设的途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文化建设的途径

篇1

关键词:审计文化;审计法规

审计文化是审计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审计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构成审计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加深对文化发展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推动审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更好的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服务。

一、要明确审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强国家审计文化建设,首先要把握方向,理清思路,明确指导思想。着眼于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审计文化建设不断发展。

(一)审计文化建设着眼于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

审计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是审计组织存在的前提和目的,是审计人员开展工作的动因和目标。审计文化对审计事业的发展往往可以起到更本质、更深刻、更持久的影响。通过审计文化建设来凝聚人心,激励审计人员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审计工作中去,增强为审计事业发展多作贡献的内在动力;通过审计文化建设,深化审计群体共同价值观的认识,总结审计文化研究和假设方面的成果,探寻审计活动的基本规律;通过审计文化建设,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把审计总值转化为审计人员的共同认识和一致行动,不断强化良好的审计精神和职业道德,进而推动审计工作和审计事业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审计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审计文化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及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既是审计文化建设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也是审计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审计文化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审计人员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满足人、尊重人、培养人、帮助人、成就人。审计机关除了为审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外,更要充分尊重和满足审计人员自我发展的需求,参与的需求、个人成就感的需求。只有审计人员的积极性被最大的调动起来,潜能被激发出来,审计机关的建设与审计事业的发展才会呈现出勃勃生机。

二、要着力加强审计法律规范建设

法制建立的核心在于权力要有制衡和监督。实践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法律建设中的深层文化的传统弊病需要得到解决,从而为审计文化的培育提供有力的保证。

(一)完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

从审计立法的发展趋势和审计文化建设的要求来看,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在以下方面上需进一步完善:一要适时再次修订审计法,力争实现审计体制上的重大突破;二要充实完善有关财政经济法律、法规中与审计监督有关的内容;三要通过审计实践积极提出对有关财政经济法律、法规立、改、废的建议;四要搞好审计法律、法规与其他法律的衔接工作,使审计法律规范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保障审计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执行;五要完善审计法律与法规的配套工作。

(二)完善审计规章和准则体系

在完善审计规章和审计准则体系时,应坚持以下原则和指导思想:一是按照审计法律规范体系的内在要求,以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为基础,制定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准则,将审计法律、法规全面正确的贯彻执行;二是坚持客观、统一、绩效的原则,从审计上作实际出发,促进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三是遵循相关、科学、简便的原则建立起来相互配套,操作性强的审计准则体系;四是借鉴国外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体现国内外公认的审计原则;五是分清轻重缓急,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分期实施,成熟一个一个,切实保证审计准则的质量;六是对原有的审计规范作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

三、要加强审计文化建设途径的组织保障

做好任何工作都要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国家审计文化建设需要强有力的领导,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推动,需要创新体系来保障审计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和长远发展。

(一)建立审计文化建设领导机构

审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随着审计环境、审计工作的变化而不断充实新的内容、采取新的措施。审计机关应设立审计文化建设领导机构,除确定(下转第74页)(上接第72页)审计文化建设的主要负责部门以外,还应根据职能和特点将审计文化建设任务分解到其他各部门,使审计机关各级领导都能够负担起推动审计文化建设的职责和使命。构建审计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完善审计文化建设的领导制度,是开展审计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二)健全审计文化建设工作机制

审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与整个审计工作及全体审计人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需要建立一种全员参与和分工协作的机制。首先要将审计文化建设纳入年度工作总体部署,通过审计工作会议等场合和实际提出明确要求;其次要把审计文化建设列入日常重要工作内容,做到对审计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把与审计文化建设相关的各项工作落实好;再次要把审计文化建设作为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完善奖惩机制,营造审计文化建设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氛围。如果没有建立起审计文化建设的有效工作机制,就不能保证审计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篇2

【关键词】班级文化 建设途径

班级是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的主要基地。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独立存在,他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等都受到集体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班级里每一个成员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也影响到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个社会需要一种文化,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文化,一个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一个班级同样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班级文化。

一、班级文化的含义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比如文学、艺术、教育等。用某名人的话来说“实质上文化归根到底是一种终极关怀,包括人格、精神、道德准则等。”

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它不是一种刚性的、粗暴的、说教的固定模式,是一种充满柔性的、温和的、人文的精神、制度、关系和环境的综合存在,是一种新的德育模式。

二、班级文化的功能

1.教育功能。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学生在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班集体中度过的,班集体是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重要的场所之一。通过制定一系列体现班级文化的规章制度和约定俗成的观念规范,使学生从进校开始就耳濡目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薰陶与教育,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从而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良好的班级文化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2.凝聚功能。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在,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 追求意义是人的本性,人们在追求意义中可以获得精神满足,体验到自己生存的价值,从而在内心产生一种巨大的驱动力。但这种各自为政的追求并不一定与班级目标一致。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班级文化则能改变那种各自为政、以自我为中心、从个人角度出发来建立价值观念的做法,树立以班集体为中心,“班优我荣,班差我耻”的一体感,并通过奖惩形式,向学生说明这种价值观的内涵,证明这种价值观就意味着鲜花、赞扬、尊重乃至个人事业的成功等。从班集体出发,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集体意识,形成“同向合力”,统一学生的追求,把全班每位同学的力量凝聚成一个巨大的合力,使班集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全部功能。实践表明,在班集体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愈高,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愈容易得到体现。

3.约束功能。班集体严格规章制度的管理是带有刚性的行为控制,而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群体行为规范,是一种柔性的行为控制。一方面,它通过将班集体共同价值观向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内化,使班集体在理念上确定一种内在的自我控制的行为标准,规范、指导、约束着全班同学的行为。另一方面,受强有力班级文化影响和熏陶的学生,将对班集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班级目标有透彻的领悟和深刻的理解,从而自觉地约束个人的行为,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与班集体保持相同的价值取向。班级文化对成员的这种约束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论等)。

4.协调功能。班级文化使全班同学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也就增加了他们相互之间的共同语言,因而能更好地沟通信息、交流感情、协调关系。班级文化犹如一种良好的剂,可以减少班集体内部之间的种种摩擦,营造一种团结一致、共同向上、和谐协调的良好气氛,促进全班同学精神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班级目标的顺利实现。

5.激励功能。班级文化的中心内容是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强调非计划、非理性的感情因素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出发点来协调和控制学生的行为,因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使之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

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活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高雅、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生动的活动文化能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能力;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1.“细心”营造良好的班级物质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温馨的教室与宿舍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与宿舍的环境布置。

(1)让教室的四壁都能说话。教室毕竟不是仓库,因此应当对教室的四壁布置些有教育意义的事物,在形式上追求朴素、大方之美,在内容上追求哲理性和教育性。如黑板的上方应有班训或国旗等,随时能给学生以提醒,知道自己是班级的一员,自己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督促自己爱护班级,关心祖国。在教室的四壁的空白处悬挂着各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的名言名句――如“细节决定成败,一切皆有可能”、“好习惯就是好品德,好习惯也是能力的体现”、“逢一必争!逢冠必夺!”等。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开辟出班级的荣誉墙和个人的荣誉榜,以及学习园地、心愿墙等,激励同学不断超越自我,积极为班级做贡献,这样教室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功能就呈现出来了,它给班级带来的管理效果就在无形中逐渐形成。

(2)让教室的每一个桌凳都具有教育性。课桌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物品。如果我们的课桌学生最亲密的伙伴能有一张可爱的“脸”,那该多好啊。有可爱的“脸”就不能用小刀对它进行整容。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爱护自己的课桌。用美丽的卡片制成的座右铭贴在桌面上,让它不断地鼓励自己,就能起到教育的目的。这就不是对课桌“整容”而是对课桌“美容”了。另外,课桌摆放整齐,物品摆放整齐也是很有必要的。有一段时间发现班上很多学生将书本无序的堆放在桌面上,小小的桌面已经看不见了,有的甚至变成了小堡垒,分散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影响了学习。于是在与部分学生交流后,在班上开展了“清桌行动”,要求学生将书本、资料有序的整理摆放,上课时桌上只能摆放与本次课相关的资料,这样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3)让宿舍变成学生展示才华的阵地。宿舍是学生的休息场所,同时也是在教室学习教育的一个延续,保持宿舍的干净整洁和良好的就寝习惯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一个寝室就是一个小集体,班级的每个寝室的进步和成功也就意味着整个班集体的进步和成功。

我们的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结合学校每年举办的“美在寝室”设计大赛,进行寝室布置,对于寝室布置我们给出了一个引导标准,要求内容健康向上即可。至于具体的,那就由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班级的特点,自设主题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往往每次布置完成后简陋的寝室都会焕然一新。有的展示了其健康、青春、活力;有的呈现了美丽大自然的风情;还有的是挂着自己写的激励人上进的名家名言,使寝室飘满了书香的气息。通过内容丰富的寝室布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其教育的目的,努力发挥其激励作用和陶冶作用。

2.“耐心”作好制度建设,使班级文化制度化。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指令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非标准等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证,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学生要时时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严格要求自己,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度形成的民主性;二是制度实施的坚定性。

(1)制度形成的民主性。现在的学生在当今越来越民主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逐渐有了强烈的民主意识。我们应当为这样的变化而感到高兴,因为这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应顺应时代的潮流,要告诉学生,让学生了解班级制度对一个班级的重要性。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合理的班级制度就无法保证整个班级的正常运行,就无法保证每一个学生在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环境中深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当一个新的班级组建时,我们就应该在班内发动全体学生献计献策,以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考核方案》和《奖励处罚规定》为依据,对班级制度建设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我们就可以制定出合理的班级制度。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使制度很好的落实,在班内建立了《班级日志》和《学生操行档案》,记载班内一天的情况和记载学生的德育评价。

(2)制度实施的坚定性。制度本身应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按照民主的方式制定出来的班级如果没有办法保证它坚定地贯彻下去,这样的法治也不会长久。因此,必须让班级制度有一个的权威性,成为对每一个人都有监督和规范功能的规则。我们不应当在班级内有特殊的人物或团体,或者说不能让一个人或几个人随便违背班级制度。所以,班级制度中的奖惩条例应当具体而明确,或者有合理的监督机制。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情况的具体变化,规章制度也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现状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保证规章制度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适时进行修改、完善,从而确保规章制度永远充满活力。当然,班主任应是制度实施的重要监督人,在面对班级制度时不能情绪化,随意做出违背班级制度的行为。因此,班主任在作为监督者时应该是一名客观公正的法官。当然,我们也不能走极端,唯制度是从,讲政策也要讲人情,讲民主,在特殊事件面前还是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3.“热心”搞好班级系列活动文化,在活动中提高认识。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从中不断显现特定的文化价值,使班级成员在参与活动中受到陶冶和熏染,才能提高学生认识,促使其逐渐趋同于班级文化的预定文化价值,从而达到形成稳定的团体文化的目标。因此在设计班级文化团体活动时要注意全员性和活泼性,即全体同学都乐于参加,勤于参加,但也必须注意几方面的要求:一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对活动的过程要周密考虑,活动过多反而不利;二活动的形式要切合学生的心理;三活动后,要搞好总结。

4.“爱心”帮你建设良好的精神文化,促进班级的整体提高。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它是通过班集体的每个成员的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因而班主任及每个学生的行为都至关重要。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注重仪表美,增强师生的亲合力。班级物质文化不仅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还体现在师生的仪表上,两者都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教师的发型,衣着,都会无声的影响学生的个性。一个不修边幅,解襟敞怀的教师,尤其是我们的班主任,他所教的学生也会跟他差不多。现在很多学校的办公室里都装有衣帽镜,就是要求我们教师上课前看看自己的装束符合不符合一个教师的标准。教师的仪表美,能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亲合力,学生的仪表美,能提升教师教学的激情。

(2)突出人际文化,创造和谐环境。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可以使人奋发向上,而且可以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笔者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功能,积极处理好五种关系:即班主任与学生、任科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与任科教师、学生与家长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能够做到师生之间有“交流”,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

(3)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班集体舆论就是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班集体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班集体舆论,健康的班集体舆论是催发集体积极向上的有力杠杆。一种道德力量的发挥,必须经过舆论的推波助澜作用。

形成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的主要途径有:一,发展集体成员的道德审美能力,这也是最根本的措施;二,培养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没有批评于自我批评,就没有集体舆论对个体应有的约束作用和真正的教育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善于运用这一武器,正确引导健康舆论的沟通、形成和发展;三,善于利用班集体的舆论阵地,诸如黑板报、班会等等。班主任要及时捕捉学生中健康的思想和行为萌芽,通过班集体的舆论阵地,有意识地制造舆论,鼓励良好行为的发扬巩固,抵制不良行为的扩散蔓延。如在汶川大地震后,通过视频、网络、报纸、演讲等了解,让我们看到了不幸和灾难,但也让我们的学生看到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奉献,也更让我们的学子们感受了祖国的伟大和强大,提升了大家更强的爱国心。

(4)培育优良的班风。班风是指班级的作风和风气,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任何优良风气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而且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因此,我们在培育优良班风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持之以恒,不屈不挠;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要抓好班干部的培养,发挥骨干学生的作用和加强后进生的工作。

教师还可根据课程要求,开展一些课程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以及班际比赛、远足踏青、晚会等同学们喜欢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最能拉近师生的距离,从而培养体现班集体的精神风貌。

总而言之,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结合班级实际。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特点,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班级实际来进行。如果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2.必须要依靠学校、家长、社会和其他老师的配合和支持。班级文化建设仅仅靠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家长的教育同步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

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班级文化环境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我相信班级也会由此而更加生机勃勃,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J].漓江出版社.2002(08).

[2]马立.全国模范班主任教育思想和管理艺术[J].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6).

[3]张斌.新课程成功班级管理实用手册[J].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 军队财务;财务文化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2. 008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2- 0012- 01

军队财务文化建设主要包括财务物质文化、财务制度文化和财务精神文化的建设。财务物质文化是基础,财务制度文化是保障,财务精神文化是灵魂,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方位的有机的财务文化体系。建立和完善具有我军特色的财务文化,是适应部队发展,推动军队财务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笔者认为,为实现我军的军队财务文化建设的目标,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规范标准、便捷高效,加强财务物质文化建设

(1)硬件设施标准化。对同级别单位财务部门的办公设施进行统一配置,及时更新,做到配套统一,规范实用、安全可靠。硬件设施达到“十有”,即有办公室、档案室、微机室、保险柜、保密柜、资料柜、电算工具、通信工具、交通工具、安全设施。

(2)财务管理手段信息化。建立健全的财务软件系统和信息网络,使用统一的软件处理财务业务,通过网络上报、查询财务信息,实现基层连队与机关财务部门、上下级财务部门财务信息互联互通。

(3)财务“产品”优质化。一方面让财务预算、财务报表财务报告等有形“产品”在结构、内容、用途等方面具有适用性,能满足党委管财的需要,另一方面在服务态度、财务部门形象和信誉等无形“产品”方面做到热情周到、不偏不倚,使官兵满意。

2 健全完善、目光长远,筑牢财务制度文化建设

(1)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以上级财经法规制度为依据,结合军队财务管理需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各项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落实、预算编制科学、资源配置合理;经费管理制度完善、收支合理合法、审批环节严格、手续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健全、资产购建、使用、处置符合规定,综合保障效益高。

(2)完善财务工作制度。积极开展军队财务正规化建设,规范财务工作程序,提高财务保障效率,做到资金流通规范合理、行文处事及时高效。

(3)健全财务监督控制制度。财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原则,强化资金流通的全程监督,切实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严格预算的执行力度,加强资金的事前统筹;加强财务检查制度,对经费、资产使用情况及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认真落实审计制度,落实定期审计、专项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推行财务公开制度,就经费标准、经费指标、计划、经费收支、重大财经事项等内容进行公示公开,逐步提高财务工作透明度;严格财务部门内控制度,落实不相容工作分开,提高资金管理的内部安全。

(4)实行绩效考评制度。建立经费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落实绩效考评机制,定期对经费保障效能、使用效益等财务管理绩效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把经费效益与管理者工作成绩联系起来,确保责、权、利统一。

3 以人为本、改革创新,抓实财务精神文化建设

(1)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与创新。军队财务文化建设既要继承和发扬优秀军队财务文化传统,又要虚心学习外界优秀的财务文化,更要着眼于创新,才能始终保持其新鲜性。采取对话、启迪、引导、吸引、激励、熏陶、训练、教育与典型示范等软性方法逐步培养并形成财务人员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自律意识以及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2)培养富有时代特色的财务精神。主要包括:①主人翁精神――想主人事,操主人心,干主人活,尽主人责;②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协调配合、同心同德、争创集体荣誉;③奉献精神――大公无私、不为名利、吃苦耐劳、精心理财;④开创精神――开拓创新、励精图治、锐意改革;⑤求实精神――实事求是、如实反映、真实披露;⑥拼搏精神――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不断进取;⑦竞争精神――勇于竞争、追求卓越、争先创优;⑧斗争精神――坚持原则、维护法纪、不畏权势、敢斗邪恶;⑨敬业精神――热爱本职、精通业务、精益求精、忠于职守;⑩服务精神――认真负责、尽心尽力、出谋划策、优质服务。

篇4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途径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新农村文化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1]。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新农村建设又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基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其途径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农村文化建设概述

1.1基本内涵

所谓农村文化指的是,适合于农业生产生活方式,能够为农村提供秩序规范,体现农民终极关怀的一整套娱乐方式。

所谓农村文化建设指的是,建设一种包涵价值观、文化认知、交往方式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在内的新的乡村文化形态。

1.2重要意义

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言,农村文化建设属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重视并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有助于和谐新农村的构建,有助于农村各项建设的进行,这是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需要,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具体而言,重视并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2]。

2.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2.1农村文化基础薄弱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性文化设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完善,日常生活普遍单调,特别是文化生活几乎不存在。部分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已经有十年甚至数十年的历史,毁损情况较为严重,特别是农村电影院,大部分处于半废弃或者全废弃状态。大部分乡镇的文化站有名无实,图书馆也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由于文化基础设施陈旧且不完善,无法为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有效的硬件支持,因而导致农村文化事业迟迟没有起色。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农村学龄儿童的受教育情况不容乐观,仅为95%。这一数据说明我国农村仍旧无法完全避免文盲的出现,这给农村经济文化建设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群众是当仁不让的主体,而他们素质水平偏低,很难及时而有效地接受新知识、新理念以及新文化,思想受到一定的桎梏,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高效进行[3]。

2.2相关领导重视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农村地区都在积极进行经济建设,如此一来,造成部分领导干部产生一种“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即侧重经济建设,而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经济建设见效快且能够凸显政绩,因而获得了部分领导的重视;文化建设涉及面较广且短时间内难见成效,因而部分领导只是表面文章,没有将相关工作落实到行动中去。

2.3文化建设氛围薄弱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民群众日益重视经济收益,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水平,因此,外出务工人员一年比一年多,造成了老人、妇女以及孩童大量留守的局面,导致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主力军严重不足的问题,即便留守群众有兴趣参与,也可能由于相应文化技能的缺乏而无法融入其中,最终造成农村文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和高效开展[4]。

3.农村新文化建设的途径

3.1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让广大农民更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农业知识以及发家致富的本领,从而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积极发掘乡镇文化站潜力,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如某镇文化活动中心近些年来陆续举办了近百场文艺演出活动,以舞台为媒介主动为农村输送知识和技能,并将这些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中去,让农民群众在轻松愉悦中学到了许多有用、实用的东西[5]。地方政府应重视并做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在提高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想方设法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让群众意识到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并让群众从中受益,从而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3.2投入资金,强化基础

若想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正常进行,既要保证软件的充足性,而且要保证硬件的充足性。如果硬件设施严重不足,那么农村文化建设便难以甚至无法开展,所以,重视并做好文化设施建设至关重要。若想做好文化设施建设,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资金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资金匮乏的问题,能够真正投入到文化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更是严重不足,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借助一系列调控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来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使文化建设的资源配置更合理,从而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应及时且合理地转变传统资金管理模式,实现领导、计划以及调控的高度统一,实现步步为营、分层实施的效果,将文化建设及相关工作由传统的部门性工作转变为当前的政府性工作,改变过去那种较为单一的工作模式及理念[6],紧紧跟着社会发展潮流,及时更新观念,从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高效进行,一改当前的不利局面,最终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3健全机制,营造氛围

若想更快更好地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营造一种健康的先进文化环境,则需要提高各级领导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和认识。各级政府及领导应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不仅要认真统筹安排,严格贯彻落实,而且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以及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计划,从而使得该项工作具有一个明确的前进方向;应积极建立相关政策保障制度,并予以不断完善,通过制度来促进农民群众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同时监督相关工作是否真正落实;应基于群众切身需要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真正体会到农村文化建设所带来的好处,通过一系列文化下乡活动的开展,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有机会享受到农村文化建设的先进成果,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性。乡镇文化站应主动承担起引导责任和宣传责任,组织丰富多彩且贴合生活的文化活动,传授相关组织技巧,让越来越对多的文化产品走入农民群众的生活,让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并主动投身其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新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农村文化基础薄弱,相关领导重视不足,文化建设氛围薄弱等,给新农村文化建设,乃至新农村建设形成了严重阻碍。为解决上述问题,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更好进行,不仅要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而且要投入资金,强化基础,同时还应健全机制,营造氛围。如此一来,才能更好地服务农村文化建设,推动农村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延明,李春萌. 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以广西偏僻山村为例[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1:150-152.

[2]陈运贵.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以安徽省农村文化建设为研究视角[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02:156-159.

[3]梁捍东,王晓瑞. 河北省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河北学刊,2011,04:195-198.

[4]李双燕,董淑湛,梁晓宁.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路径分析――以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552-7553.

篇5

关键词:基层文化;服务体系;主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19-1基层文化一般指的是以满足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把文学艺术作为中心的文化事业、文化工作与文化活动,包括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等,与文化生活息息相关,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广泛,是人们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除了能够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之外,还能贯彻落实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的稳定。

一、 基层文化建设所存在的不足

(一) 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

基层文化队伍大多由街道居民、村民、离退休人员组成,他们的文化水平良莠不齐,有的文化素质比较高,但有的缺少文艺天赋,再加上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全部依靠自娱自乐、自编自导,因此编排的内容上难免缺乏新意,可行性不高。

(二) 经费短缺,投入不足

因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进度不尽相同,所以对于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也有一定的差异。在某些经济困难的地区,缺少完善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使得基层文化建设事业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除此之外,各地基层文化队伍多为自发性组织,因此活动经费来源有限,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出来的困难就越多。

(三) 缺乏全面的基层文化建设认识

从表面看来基层文化搞得红红火火,不过群众甚至有的领导没能正确理解基层文化建设,一提起搞基层文化,就自然而然想到了“老老少少,唱唱跳跳”的广场舞、看看书报聊聊天、打打牌搓搓麻将、自娱自乐的弹唱吹拉等。因此将基层文化直接归纳为个人兴趣,认为其无关重要。认识上的偏颇,不仅会导致基层文化建设不平衡的发展,还会降低了参与者和相关组织人员的热情,使得基层文化队伍处于被动位置,参与人员单一,因而难以提高活动的水平。由此可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二、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 开展活动,发挥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缔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热情度日益高涨,创造性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人民活动水平的提高与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从侧面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要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将热心于文华活动的群众组织起来,大力支持他们以文化站、社区(村)、镇等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内容多样化、群众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构建热闹活跃而别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气氛。例如,重视与支持群众自发组织的广场舞、健美操等广场文化活动;精心策划组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活动;围绕重大节庆,大力组织开展具有示范性、导向性、高品位、主题突出的文艺晚会;对于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特点,组织开展送电影、松鼠、送戏等文化下乡活动等等。

(二) 大力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是农村文化公共服务的载体,是发展农村文化的根本条件之一,是基层文化公共服务机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要想推动基层文化的建设,一定要依靠完善的基础设施,首先,进一步建立完善的文化站、图书馆、文化馆等基础配套设施,尤其是加强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文化站等阵地的建设。按照相关的要求配置设备设施,提供各种的文化娱乐服务,管理好文化阵地;其次,建立相关的基层文化服务体系、拟定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与服务质量评价系统,建立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当地政府要提供制度与政策的支持,确保文化阵地的正常运行与长远发展。

(三) 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素质

建设农村基层文化队伍,目的是为了提高文化的软实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丰富乡镇的文化生活,加快建设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所以要想加强基层建设就必须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素质。

1. 文化馆、群艺馆要起到带头作用,大力推动培训与辅导文艺爱好者的工作,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培养一批农村文化骨干,建立完善的队伍长效体系,让农村文化能够持续发展。

2. 文化行政部门要注重提高乡镇文化干部的整体素质,开展相关的业务培训,拓宽乡镇文化人员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与专业化水平,极力打造一支能力强、作风硬、业务精、思想政治的乡镇文化队伍。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指导村级、乡镇的文化活动,加强村、镇间文化活动的合作与交流,让农村文化活动举办得更加成功,与时俱进。

3. 将相关的培训模式进行创新,建立人们所需的培训工程,例如开办艺术培训班等,这样就可以支持培养基层文艺精英,并且免费提供各类的文化艺术培训,给各级城乡群众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何蓉.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J].清江论坛,2008,(03).

[2]王雪琴.浅谈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J].大众文艺,2012,(16).

[3]刘建军.如何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以推动社会的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2,(11).

[4]于梅.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促进社区和谐发展[J].今日科苑,2010,(06).

篇6

本文论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探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学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员工集体荣誉感;符合企业发展特色的企业文化。【关键词】

企业文化;建设;对策

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企业成长的灵魂、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前进的动力。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将是各企业家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牢牢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对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促进企业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也正在逐渐向现代化发展。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个企业成长的灵魂,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关系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这就说明,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必须以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为基础,以企业未来发展目标为依据,努力使企业的价值观切实符合企业的现状。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的内容也应随着发展战略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各个发展阶段的企业文化都能够反映出企业所处的时代特征。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符合企业所处时代内外环境变化的要求,始终以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营战略为核心,全面推动企业的现代化进程。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常言道“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一个企业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特而先进的企业文化,这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企业想要拥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具备以下几大要素:诚实守信、良好的企业形象、团队协作精神、稳定的财务状况、为客户服务的经营理念、完善的员工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通过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发掘员工的潜在能力,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管理严格、善于经营的团队,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使我们的企业能够稳步、健康、持续地发展。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企业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以人为本”,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可以把广大员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员工们目的明确、步调一致。其次,企业文化还具有导向作用,它能促使企业实现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通过科学的管理,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和竞争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业务素质,充分发掘和调动员工的潜能,从而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最后,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还具有约束的作用,在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下,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得以加强。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

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不断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完成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目标。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的灵魂,一个企业能否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状态,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有优秀的、符合企业发展目标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各项制度建立的“指导思想”,同时,企业文化也是需要通过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来体现的,这充分说明了完善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灵活的运行机制,可以直接影响员工的思想观念,有助于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总之,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造就优秀的企业。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且被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企业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员工潜力的有效途径,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企业首先要为员工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重视员工、尊重员工;二是要通过各种民主管理形式,加强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思想交流,使员工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三是企业领导要全心全意地为员工办事,时时刻刻为员工着想,及时解决员工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要不断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通过各种交流会、竞赛、联欢会等,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意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能启迪人的智慧、团结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开发人的潜能,企业文化建设才更具活力。

2、加强学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观念对企业文化来说,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加强学习就是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学习使员工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一是要加强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坚持用正确思想理论来武装人,用先进的文化来教育人,用长远的目标来激励人,利用各种途径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提高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使员工树立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勇于奉献、诚实守信等正确的价值观念。二是要应该号召全体员工每个季度阅读一本好书;每年学习一门本专业之外的技术;定期开展一些例如评岗位标兵、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业务能力。三是要深入学习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涵义,可以采用办班、讲座等多种宣传教育方式,使员工真正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3、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员工集体荣誉感

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增强企业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在当今社会,大多数的企业已深刻意识到企业形象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很多企业通过各种途径,想方设法来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可以积极开展一些例如“爱岗敬业”、“企业是我家”之类的教育活动,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总之,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不仅有利于激发职工对企业的依靠和热爱,更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4、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综合各种因素而产生的,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首先要以企业发展的现状为基础,以企业未来发展目标为依据。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文化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使每个发展时期的企业文化都能够符合企业所处的时代背景。所以,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特征,将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结合起来,建设有自己特色、能促企业健康发展的优秀企业文化。

总而言之,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成长的灵魂、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朱海滔.诊断企业文化建设的六大病症[J].人力资源,2008.03.

篇7

【关键词】 幼儿园;文化建设;有效途径

在这个日益强调起点式教育的文明社会,幼儿教育所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广泛,而面对需要加倍呵护,科学引导的幼儿们,要做到尽心、精心、爱心的培育却是不易的,首当其冲需要改善提升的就是园所的文化建设。作为一家有理念,有追求,办学经验也较为深厚的幼儿园――江帆幼儿园,也迎来了园所文化建设的成熟时机,为加快文化建设步伐,强化文化建设效果,园方从综合目标进行考量,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地发散文化品质,增强教育熏陶。本文以江帆幼儿园为主要分析对象,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期促进本园的长远健康发展,引领幼儿园蒸蒸日上。

一、打造环境文化,尽显人性关怀

环境对于幼儿的顺利成十分重要,在幼儿这个特定时期,感知是他们对世界的第一反应力,而环境往往是幼儿的第一感知印象。因此,幼儿园的文化建设首要实施目标就是环境文化打造,结合幼儿需求保护,安全感不足的特点,幼儿园环境文化建设应当以温馨、人性为重,让幼儿们能够在快乐、轻松、无拘束的温暖感知中尽快地投入学习生活。环境文化的体现不单单是园区、教室的外部装饰,而要融入更多的内涵性,让文化感知能够真正进入到幼儿心底。例如,江帆幼儿园在环境文化打造实施中,对园区教室的环境外观进行了颜色、图案搭配,以象征海洋的蓝色为主色调,辅以黄色等,多采用符合幼儿审美感知的暖色调,对幼儿也起到心理舒缓的作用,图案以卡通为主。此外,幼儿园所有的班级都设置了“心情墙”、“活动墙”等,把孩子们的生活、成长瞬间都记录下来,幼儿们也可以感受到情感无处不在。符合幼儿心理的环境文化打造体现了园方和教师们的人性体贴之处,让全园洋溢着“快乐港湾”,在这个以情动人的教育时代,环境文化是必须方向。

二、建设精神文化,提升园所形象

精神强调内在,是幼儿园整体风气的呈现,精神文化向外界传递的是幼儿园由办学理念到师资队伍、培育成果等的综合形象。因此,做好幼儿园精神文化建设是对园所的深度要求。作为以引导幼儿健康成长,让幼儿快乐学习为核心任务的教育机构,幼儿园应当呈现出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为此,园方要加强道德文明建设,还要同样关注幼儿的精神成长,灌输初步的世界观、价值观等,让全园从上到下都体现出统一的精神形象。江帆幼儿园在这方面也相当重视,对教师实施定期精神文明学习,如文化内涵、道德素养等,让教师们在精神文化的感染下更好地去体现为人师表。在针对幼儿的实施方面,则积极拓展深度性,多从为人处世、精神追求等方面进行渗透。如:推进《弟子规》、《论语》等国学文化的学习,为幼儿们的精神成长打下基础。精神与环境、物质是相对应的,能够起到深度渗透的作用,幼儿园是未来人才的培育基地,需要精神文化的植入来提升教育追求,更需要精神文化来传承教育精髓。

三、充实教学文化,促进幼儿成长

教学文化是幼儿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教育者,教学当然是不可取代的主体内容。因此,对教学,一定要形成文化带动,以集聚规划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科学有效的教学思路。教学文化和幼儿园的办学理念紧密相连,一个园所崇尚什么样的教学文化,对于全园发展,以及儿童成长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从教育对象和教育发展形势来说,应当把快乐体验、个性释放、心灵感悟作为建设的核心思想。为此,园所要多开展教研活动,学习最新,最科学的教学模式,增加人性化的教学工具,做好全面教学提升工作。在课堂实施方面,要尽可能地给予幼儿自由、无负担的学习空间,观察、赏识幼儿的个人特点,以“引”为主,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收获知识。江帆幼儿园对教学文化的实施尤其慎重,首先,围绕最初“童年”,希望孩子们健康自由成长的办园愿景,不断调整、丰富办园理念,制定了快乐港湾、蓬勃灵动、 自然活力、个性开放几大方向的实施目标。并且在教育发展中一点一滴地推进渗透。此外,幼儿园还注重提升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博物馆参观、生态湿地公园游学等,为幼儿们拓宽视野,增强学习趣味。幼儿教学是谨慎而特殊的,有了教学文化的牵引,园方和教师能够更容易找准教学方向,更灵活把握幼儿的心理需求,从而为幼儿最大限度的快乐成长增添助力。

四、连接家园文化,共创和谐氛围

幼儿的成长教育,家庭所占的比重相当有分量,所以,把握好家园之间的教育平衡,做好家园之间的教育沟通,建立家园共同的文化方向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家园之间理念相冲,沟通失调,那对幼儿所造成的影响和伤害必然是巨大的。因此,作为园方,要主动走出家园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架起沟通的桥梁,将家园教育融为一体,共创和谐的教育成长氛围。江帆幼儿园对此除了常规的定期开家长会,还设立了家园沟通联络本,做到一家一本,一孩一档,对每个孩子的成长情况都和家长进行每周交流。此外,还经常请教育专家到园进行家长教育讲座,定期组织亲子校园活动、亲子远足,让家长亲身参与,完全融入到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园方、幼儿、家庭都收获良多。家园文化是幼儿园文化建设中最易被忽视的部分,幼儿园要拓展思想,让特定教育路线通过家庭联系,科学地发展、扩大,为幼儿建立完整和谐的学习成长空间。

总之,在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中,除了科学有序地规划,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拓展目标,园方和教师更应该做好的是,真情切意地为幼儿考虑,围绕本园的基础条件,和幼儿的实际需求,将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为幼儿成长更添动力。

【参考文献】

[1]姚艺.对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初步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4(09)

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价值制度创新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s formed in long-term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process of enterprise values, management idea, management mode, group consciousness and behavior norms. Enterprise culture as a kind of resource, the common ideal and belief, with clear value orientation, moral realm of the employee group, so a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enterprises, improve enterprise management level and the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 strength, to maximize the interests of enterprises for the purpose of.

[keyword] corporate culture; enterprise valu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当今社会不仅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更是文化经济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力的竞争,企业文化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力。只有构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且博采众长又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凝聚人心,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但目前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虽然已经得到了多数企业的认可和重视,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其管理理念还没有转变过来,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简单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工作中,只重视技术、市场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处于简单的自然发展状态。长期以来,一些企业对如何构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缺乏明确的认知,认为企业文化的实质和内容就是做一些公关宣传活动、广告推广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和职工的文化娱乐活动,而忽视了企业文化中最本质的部分,即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的确立与推广,使企业文化建设陷入了肤浅化的误区。

(二)企业文化形式化、缺乏内涵

一些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过于狭隘,认为只是一些文娱、体育活动,把企业的文娱体育活动开展好了,就是建立了企业文化。实际中往往为了装扮门面,或为了赶时髦,热衷于作表面文章,提出几个口号,张贴几条标语,定个条例,写一曲厂歌,定一个标志,统一公司服装,再搞一些文艺体育活动,认为这样就完成了企业的文化建设。并没有将在市场条件下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竞争文化作为能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思想,企业的精神文化没有得到广大员工的广泛认同和接受,没有转化为员工的群体意识和整体行动,没有把企业文化真正转化为企业的财富。

(三)企业文化孤立化、随意性强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如何将企业的文化力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落实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很多企业各项工作都有年度计划,唯独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没有计划,工作开展的随意性很强,缺乏全面完备的策划方案和详细可行的长远规划。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不够,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日常管理活动之中,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或为文化而文化,不注重经济效益;或功利目的太强,企图立竿见影,急于求成。

(四)企业文化建设中忽视人的因素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忽视员工的参与度。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企业家文化的总结和提炼,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和中间力量,员工只需被动地接受和服从。因而企业文化建设中,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和反馈,员工没有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从而加大了企业文化推广过程中的阻力和障碍,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难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另外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不应忽视员工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既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又要给员工一个很好的职业生涯。有的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忽视了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企业员工,没有将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员工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表现在实际工作中重视企业精神文化的贯彻、推广,轻视员工的培训、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造成员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前途和可能达到的职位程度缺乏认识,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为使企业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融合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培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针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笔者认为,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途径主要有:

1.将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确立置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首位。企业价值理念和企业精神的建设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企业文化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基础。企业精神和价值理念的建立过程就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建立过程。在创建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时要强调创建特色的企业价值观和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应该是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具有鲜明性、自主性、独立性的精神和价值理念,带有本企业鲜明的特色,具有不易模仿性、可复制性的特点。

2.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家处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具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家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这一无形资产的重要性。

3.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精神。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要坚持把人作为企业管理和一切活动的中心。对员工的尊重、信任,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创新精神。重视人才,把人才的竞争力当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建设企业文化是势在必行的。

4.企业文化建设要不断创新。创新是企业活的灵魂。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价值观的内核,它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变化同步,不能有丝毫的窒息和停滞。没有创新的文化就没有创新的企业英雄人物和创新的员工队伍,就没有创新的技术、创新的管理、创新的产品、创新的服务和市场,企业就会丧失其社会价值的依据。把创新这个内核植入企业价值观,全方位融入企业文化诸多要素和建设企业文化的全过程,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企业的品质,这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所有成功企业的共同经验。创新作为一条成功的经验,存在于各个企业的个性化实践之中,以本企业特有的表达方式、实践方式和实际效果表现出来。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要激发和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同时为其提供创新的外部环境,大力推进企业的经营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意发现、总结、提升独具特色的创新内核,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5.建立规范性和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企业文化需要有良好的企业制度作为支撑,成功的企业文化背后一定有规范性和创新性的制度在实施。企业制度是制度规范性和创新性实施与创新活动的产物。为使企业文化能跟上时代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企业发展,企业制度的创新要破除旧有观念,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观念,转换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形成既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和创新性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制度的规范性和创新性之间是一种互为基础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良性的循环关系是两者保持统一、和谐、互相促进的关系,非良性的循环关系则是两者割裂,甚至矛盾的关系。作为企业而言,应努力使企业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因素之间呈良性关系。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就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对企业的计划、领导和控制及整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因此,建设适应时代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优秀企业文化是我们当前的一个紧迫任务。我们必须正确的对待“企业文化”,有计划、有组织的予以实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使企业步入一个健康飞速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兰瑞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J].企业文化,2004,(2).

[2] 徐沛林.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03,(12).

[3] 刘光明.如何创建自己的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

篇9

一、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持续增长,大多用于采购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保障,有效提升了教学科研水平。但是,实验室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发展理念不清晰、发展目标不明确、资源购置重复浪费、协同合作意识淡薄、实验环境脏乱等,严重影响到实验室整体形象和师生认同感。文化建设的功能恰恰是解决精、气、神的问题,通过不断挖掘治学传统,培育符合时代精神和现代科学发展规律的实验室文化,树立科学严谨的实验室精神;破除陈旧制度,坚持合理制度,不断创新制度的措施、方法和条件,适应时展需求;优化环境建设,集中展示实验室的发展历程、文化底蕴、研究成果及人才培养质量等内容,体现实验室特色,增强软实力的感召力,从而吸引汇聚社会多方资源,推动实验室跨越式发展。

二、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实验室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一种延伸,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精神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灵魂,集中表现在实验室的治学理念、发展战略和价值观念,它是一种追求科学真理、崇尚学术、求真务实的文化;制度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保障,集中表现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它是约束和规范成员的行为准则;环境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气质,集中表现在工作环境、建筑风格和学术氛围,它是展现综合实力和物质形态的标志。

实验室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一,它具有延续性,实验室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往往通过几代人的坚持与发展,形成历史积淀,并不断影响着新成员的思想与行为;第二,它具有全面性,实验室文化是多维度的集合体,体现在建设过程的方方面面,涵盖范围广泛;第三,它具有发展性,技术的革新必定会带来变化,实验室文化在保持传统和主流的基础上,要不断进行开拓创新,丰富文化体系内容。

三、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1.明确建设理念和目标,形成实验室品牌与特色。

建设理念是主线,工作目标是方向,实验室只有按照既定思路建设和发展,才能避免出现方向混乱、人员分流、经费分散的现象,坚持发展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建设理念和目标,不能急功近利,为追求短期效应而改弦更张,导致工作没有积累和延续,更不能因人动而改变建设思路,导致发展方向不集中,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任何实验室建设都不可能涵盖所有内容,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需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整合资源,集中突破若干方向,形成品牌和特色。国家提出“双一流”发展战略,将大力推进实验室品牌与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2.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必要保障,是监督和约束成员行为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依据。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保证实验室良好运转并健康发展,才能保证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当前,大部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内容陈旧、流于形式、不易操作,已无法适应工作需求,师生必然不会重视和遵循执行,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有效的制度完善是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同时,规章制度的内容要通俗易懂、全面具体,方便师生理解和执行,最关键还是在于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执行不到位就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奖惩激励机制是规章制度顺利实施的保障,有助于形成有章可循的工作氛围,奖励先进,惩戒违规,可增强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更能促进实验室文化行为的养成。

3.重视实验室环境文化建设,增强师生的认同感。

实验室是开展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是师生共聚研讨方案的最佳场合。知名实验室通常会拥有自己的形象标志和建筑风格,这是实验室文化精神的凝练和传承,能够带来强烈的文化熏陶。实验室走廊是文化建设宣传的主阵地,可从中展示科学家名人警句、实验室历史发展进程、大型仪器设备功能介绍、学生科创作品等内容,塑造良好形象。互联网平台是文化建设宣传的新渠道,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可以迅速传播实验室的文化特色,形成社会影响力。此外,统一规范的形象标识必不可少,它有助于培养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文化认同感。

4.营造创新氛围,鼓励改革和团结协作。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催生新思路与新成果。在初期,创新想法是不容易被接受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氛围,则很有可能会在质疑中退缩,因此要大力倡导创新精神,允许出现改革思维和自由探索,并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和保障,增强大胆创新的自信心;团队协作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个体发展时代已经过去,任何成就都是一系列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实施跨团队、跨校、跨国的合作机制,有助于碰撞产生学术观点,形成竞争合作的健康环境。

5.提高国际化交流水平,寻找差距和对策。

篇10

安全文化建设是实现班组本质安全的需要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内增凝聚力、外增影响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法宝,也是个人和班组集体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着班组安全管理上的认识、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将安全管理的主动权下放到班组,从可视、可查、可问、可控四个方面入手,对安全氛围的营造、班组规章制度的建立、危险源点的监控、事故隐患的检查和整改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管理,实现用文化之力激活班组安全力,增强安全生产的凝聚力。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班组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手段。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整合特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和环境资源等优势,用先进的思维理念、实践技能去影响每一个个体,进而推进班组职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班组每个成员保证自身安全工作了,也就保障了班组整体安全生产,每个班组实现安全生产了,整个企业的安全就有保障了。所以,只有班组全体成员达到安全文化的标准要求,才能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的齐抓共保安全责任体系,实现班组的本质安全。安全文化建设是把安全价值观上升到班组成员的自我实现需要。安全班组建设就是通过班组自我订立规章制度,建立奖惩规定,将法制约束和经济约束延伸到每名班组成员,并通过班组自我培训,形成班组共同安全目标,将安全生产化为班组每名成员的自主意识。其中,安全培训是通过教育帮助和引导班组职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的不二法门,法治约束和经济约束均须以安全文化作为支点,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没有安全文化这个支点,法制约束和经济约束的功能就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要从六个维度展开

所谓“班组安全文化”,就是企业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是班组为了安全生活和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文化,体现为班组职工对安全的态度、认识程度及采取的行动方式,是企业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德、理、情、法、制、术”六个维度。“德”即道德,包括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理”即理论,包括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会议纪要,我国历史积淀形成的丰富的安全生产理论等;“情”即情感,其内涵是运用情感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包括亲情、友情等;“法”即法律,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一定程序出台的治理企业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程、条例、办法等;“制”即制度,包括企业依照法律、法规,按照党和国家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的涵盖企业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和法治实践的法治文化体系;“术”即技术,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能够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等。推进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的重要前提,建设企业文化必须大力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篇11

【关键词】企业文化;内涵;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F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036-01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屹立不倒。企业的竞争力又来源于企业员工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工作热情,企业文化是规范员工行为、提升员工绩效的有效手段,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因而研究企业文化的建设途径对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和制度化管理中发展出来的。从形成机制上看:企业文化最初是企业建设者创建的,企业为了实现某一既定的目标就要遵循一定的制度,此时的企业文化相当于无形的企业制度,这种无形制度的运行使得企业员工具有了共同的而目标和使命,并长久地发挥作用。从本质上看: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知觉,企业员工想用相似的口号、语言描述企业,这就是企业文化,因而企业文化与企业员工对其态度有关。

企业文化从两个方面对企业产生影响:一)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是战略性的,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对外界环境变化所作出的反应,影响企业领导者的决策;二)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有着引导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使其绩效提高,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一)树立企业愿景

企业愿景指的是企业成员的共同目标。当企业员工在目标上达成共识时,才能在工作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向着企业愿景不断奋斗,从而提升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因而建立企业文化的第一步就应树立企业愿景。企业愿景不但是企业的总体奋斗目标,也应是企业每个员工的奋斗目标,因而企业愿景的确定应贴近生活、符合企业特点。确定了企业愿景后,应通过标语、广播、电视、广告等各种传播手段将企业愿景进行宣传,使其深入人心,并取得企业员工的广泛认同,从而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凝聚力。

(二)体现"以人文本"的建设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即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时刻将员工放在重要的位置,要保障员工的权益,积极塑造和培养企业员工使其取得良好的职业发展。首先:企业要善待和尊重员工,企业领导要了解基层员工的需要,使员工的生活需要、心理需要、事业成长需要得到尽可能的满足,使员工更愿意以企业文化规范自身行为;其次,要保障企业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论新、老员工,不论领导还是基层职工,都应遵守企业各项制度和行为准则,制度的约束力要高于领导的约束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企业文化的软性约束作用,是企业文化长久地发挥效用。

(三)强化企业管理队伍建设

企业管理者要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把关,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倡导进行组织和设计,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有着关键性作用。企业文化是否具备较强的感召力,是否具有足够的先进性;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能否彰显企业个性和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修养。为此,企业管理队伍需要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对企业文化进行准确的把握和理解,并深刻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功能。以企业文化作为自身行为准则和职业愿景,以身作则,并强化对企业文化的宣传,使其渗透到基层员工中间,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凝聚力。

(四)创新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文化个性化发展

企业要面临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面对内部结构的不断调整、重构和完善,因而企业文化也应当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创新,以保证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和个性。

首先,企业文化在创新过程中应进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舍弃不适应时展的旧理念、旧文化;其次,企业文化的创新应开阔眼界、博采众长,借鉴国内外成功例子并融会贯通,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的文化;除此之外,企业文化的创新过程中要注重突出企业自身特色,彰显企业个性,注意发掘本企业和同类企业的区别,并将这些区别作为企业文化创新的出发点,结合企业环境、企业愿景塑造个性化的企业文化,从而形成本企业员工独有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和激励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而建设并创新企业文化是当今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企业文化的建设应从企业愿景的树立出发,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强化企业管理队伍的建设来促进企业文化的落实,并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适时地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邵艳梅.论企业文化建设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19):252-253.

[2]张书起.固化于制内化于心-论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要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7):33-34.

篇12

【论文摘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同企业更要建设不同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

一、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让员工们认识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这就是好的企业文化产生出来的积极作用。企业文化就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它规划了员工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并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规则。而且这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还能在新老主管交替、新老员工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续性和保持性,这样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真正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客观现象。早在企业这一经济组织形态诞生之时,就存在企业文化。但是,人们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研究,则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并倡导企业文化理论的是美国的管理学者。70年代起,美国经济长期陷于停滞状态,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这一严峻的挑战引起美国各界的震惊和深刻反思。经过多方面的比较研究,美国学者发现成功的企业管理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企业注重管理的硬件方面,强调理性的科学管理。日本企业则不但重视“硬"管理,更注重“软”管理,即注重企业中的文化因素,注重为全体职工共有的价值观念,注重强化职工对本企业的向心力,注重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比较的结果使美国学者认识到,文化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的成功与否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美国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引起日本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强烈反响,并相继波及其他国家,由此兴起一股世界范围的企业文化热潮。

目前,企业文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得到长足发展,企业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已成为现代管理从物质的、制度的层面向文化层面发展的趋势,被称为自古典管理以来管理理论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中国西电集团这几年文化建设,用“责任之道”启示我们: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了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中所包容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企业职工中。在这种企业文化面前,职工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共同价值及行为准则去从事工作、学习、生活,发自内心地为企业创造财富,这种作用是无法去度量和计算的。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又好又快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1.盲目效仿,形式化严重。一些企业看到别的企业搞企业文化发展了,就跟着效仿,误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特色环境,在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决策层缺乏统一认识的情况下,盲目导入CI系统。虽然外观统一色调、统一标识,服装款式协调一致,但对企业的理念不能真正达成共识,使企业文化流于形式。

2.概念模糊,文体化泛滥。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把内部开展的文体活动当成企业文化,热衷于活动的轰轰烈烈,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还有的企业把以前开展的一些文体活动都归纳为企业文化,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并没有搞明白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3.言行不一,空泛化至上。在一些企业,门口、走廊到处是标语口号,职工每天唱厂歌,而管理思想另行一套。有的企业总讲“以人为本”,但采取什么办法手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起到凝聚、激励员工的作用,领导者却没有深刻的研究和实践。

4.观念守旧,僵硬化继承。主要是对企业文化认识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制定和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职工的文明礼貌、道德风范、企业的知名度等,把企业文化看成一旦形成就长此永久不变的信条。

以上四种误区有着一定的共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1.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篇13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和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发生着改变,期间很多企业逐步意识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打造企业文化软实力,以提升市场竞争力。鉴于此,本文详细阐述了企业文化的概念特征,并就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行深度讨论,以期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企业文化 重要性 以人为本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企业文化又称为组织文化,指的是企业在各种社会和经营活动中,所展现出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以及行为规范。内容通常包括企业战略、企业哲学、企业价值、企业环境、企业风尚、企业素质、企业规范等要素。而其宗旨主要在于通过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来革新企业管理制度理念,并在这些综合作用力下,形成独特的企业传统,以此获得员工的认同,并严格地遵守执行。

企业文化有两大基本特征:第一,企业文化是凝聚人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无形资产,它随着企业的创立而生存,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记录着企业的历史,是企业创新进取,发展壮大的根基与灵魂。在全球经济变革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继承创新企业文化、使其更好的与市场、社会交融,引领员工和企业健康发展已是当下企业管理者必须深入探讨思索的全新课题。第二,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形成的以自身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文化,企业可以依靠它来实现员工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一言蔽之,企业文化对内是一种凝聚力,对外则是一种强劲的吸引力。

二、推动企业文化工作建设的重要性

(一)企业文化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开展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思想政治工作都会在市场经济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个企业只有在思想上实现变革,才是真正的改革。近年来,“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在企业管理中逐渐兴起,“以人为本”的宗旨便在于,以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来引导员工,使其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相吻合,从而促其为企业的共同发展目标而努力。由此看来,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先进的思想政治工作之间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而只有在优秀的企业文化下才能营造出健康的大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员工的思想才可以得到真正解放,同理,员工先进的思想对企业文化建设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二者有益补充,协调发展。需要注意的事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应保持与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一致性。

(二)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发展

创新是企业前进发展的源动力,没有创新,企业将失去了核心竞争优势,而创新这一基于思想的产物必须要以文化为基础。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就将企业精神确定为“敢为人先,创新求强,创造价值”,其创新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技术、策略、管理,也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创新能力,而是提升到了企业竞争的战略高度,并根植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和每个员工的内心,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创新氛围,引导员工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依靠文化来促进员工创新能力提高时,也就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由物质层面升华到精神层面,员工有被动工作转变为主动工作,由被动创新转变为主动创新,在提升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竞争力同时,员工归属感也大大提升。这种通过文化培养出来的企业创新能力是全方位、立体化的,无论是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本身还是员工个人,都实现了一种质的飞越。

(三)企业文化推动经济效益的提高

企业文化可以建立员工的核心价值观,可以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而这些软实力提升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技术怎么更新,归根结底,企业的运转还是要依靠“人”这一主观能动的主体,企业文化的关键作用便在于引导人的思想和行为。企业文化先对员工精神文化层面进行改变,精神文化的改变又影响到员工的态度,态度再影响行为,行为的改变带给企业的就是经济效益的增长。此外,企业文化只有先获得内部员工的认同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而消费者在认同的基础上可以建立更长久稳定的客户关系,形成长久稳定的客户关系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保障。“为员工创造幸福,为社会创造价值”是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持的企业理念,在这理念的指导下,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三、关于企业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才能发展和提升

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的“软”实力,也是调动员工实施企业战略的重要保障,企业要完成战略目标就必须打造先进的文化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而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又会推动企业文化良性发展,所以,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实际上是思想观念与行为实践的关系。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生态、富裕、平安、和谐的优强能化集团”的目标就是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有益结合,这两者有益促进,共同发展。同时为了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发展战略,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还制定了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一系列实施计划与操作步骤,让企业文化在服务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发挥和提升。

(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解决“落地”问题,才能体现其作用和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落地”就是以企业文化指导企业实践,推进企业发展,保证企业基业长青,所以,企业文化要真正作用于企业管理与发展,才能发挥其自身价值。发挥企业文化价值首先要靠制度落实。制度是企业文化落地的根本保证,企业应该拟定规范的制度标准,并在实践中逐渐将其形成固化的物质形态,供员工自觉遵守,同时打造科学的监管网络,对制度执行情况做好检查、考核和完善,以不断促进企业管理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其次,发挥企业文化价值要靠创新载体落实,文化建设应融入到具体活动中去,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也可以通过文明小组、文明部门、文明家庭等评选的形式,促进员工形成,讲文明、促和谐的道德风尚,使企业精神得到大力弘扬。

(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才能注入生命力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永恒的主题,坚持“以人文本”就要将员工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充分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在企业内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升员工事业心和责任心,共同促进企业发展。

首先,企业要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随时关注员工的工作、生活以及个人情感,激发员工超越个人情感,主动工作,在工作中享受乐趣,实现自我价值。其次,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企业要重视建立完善的薪酬、福利、奖惩、休假等激励制度,以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同时根据不同岗位和员工的特点,科学分配人力资源,增强员工认同,将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统一,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第三,企业要重视人才培养,坚持“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的管理理念。在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上,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广聚天下才,并持续推进分配机制改革,重视员工的福利待遇,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潜能,“靠政策吸引人,靠待遇激励人,靠实力留住人”的策略为打造百年徐矿注入了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 孙锦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3).

[2] 鲍淑如.构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思考[J].经济师,2013(06).

篇14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核心;班级文化认知;五常文化

一、通过主题班会铸造班级文化核心

(一)通过主题班会建设班训班训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班级的核心精神,是班级精神的体现和具体化,是师生共同愿望的概括,是师生共同价值取向与精神内涵的体现。班训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由师生共同创造,也可由学生自己创作,内容一般简短,还要体现核心价值。

(二)通过主题班会引导班风、学风班风、学风的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它凸显了班级的凝聚力和正能量,利用主题班会可以营造优良的班风、学风,激发学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烟台工贸技师学院曾进行以下的主题班会课设计:旨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的“我的价值在哪里”;营造班级和谐氛围的“做个温暖的人”;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我为自己负责”;激励学生励志成才的“我的青春不留遗憾”;汲取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中华美德的“行孝道知感恩”;培养良好习惯、养成规范的“我的自我管理”;营造学习氛围、关注进步成长的“我进步了”。以上不同主题的班会在不同专业班级中实施,在围绕塑造优良班风、引导学风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通过校内外活动提升班级文化认知

近年来,学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胶东文化和国情教育三条主线,重视修身、立德、立志,夯实班级精神文化根基,先后组织了《中国人中国梦》讲座、国情知识竞赛、道德讲堂、《顺境与逆境》辩论赛、《励学笃志》经典诵读比赛、《点亮青春放飞梦想五四大合唱》等经典活动。既使广大学生走近传统文化,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得到了爱国、知国、报国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参与过程中极大地推动了班级品质的形成。

三、通过班级制度建设突出班级精神文化内涵

在班级制度中的班级总目标追求、学生价值观念、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精神和文化方面的条款,给规章制度以灵魂,强调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和价值追求。如早读制度、一日班长制、班会制度、学生五常管理制度、学习上的互助制度等,这些制度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搭好了平台。同时,这些制度无不渗透着班级精神文化的内涵。在实践中,落实好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评比工作,通过定期检查评比,营造鼓励学生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氛围,既可以强化制度的落实,又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班级文化的熏陶。

四、通过早读课提升文化素养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课是一天学习的黄金时间。它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益,更对学生提高品行修养有利。院校一直对早读时间和内容都有严格的计划和督导,早读课主要朗诵校本教材《素质教育读本》之《弟子规》篇、国情教育读本《爱国情中国梦》、职业道德自我教育读本《德润我心》等。自学生入校起到学生离校实习、毕业,有计划地安排不同的内容,通过早读课使学生得到文化熏陶,在传统文化、国情教育、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得到了提高。

五、通过环境建设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在教室和宿舍通过设计班级或宿舍标志物(诸如:班徽、班旗、班歌、班级名片、舍星、宿舍名片)凝聚班级精神、营造文化氛围。班徽呈现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班旗展现班级的风采和风貌,班歌可以唱出学生的精气神。班级名片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名片内容可以有师生全家福、班主任寄语、班级口号、班级格言、班级誓言、班级荣誉、班徽、班级愿景等。

六、通过五常建设丰富班级文化内涵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学院创造性地制定了“五常文化活动”的相关制度、规范。要求对所在的教室、实训室、宿舍等学习生活场所进行全面的检查;对所有宿舍、教室、实训室中的物品分析现状、归类;对可供放的场所和物架画线定位;将物品在规划好的地方摆放整齐;标示所有的物品。宿舍、教室、实训室、外环境所有清扫和整理工作划定范围、分配到人;每天安排专人检查并留有记录;制定改善措施;建立整洁规则。日常管理实施“五常规范管理”。推进五常至习惯化,持之以恒,使五常法成为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新生入学的军训,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认识“五常文化”、接受“五常文化”、落实“五常文化”,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基础。在日常“五常”管理的基础上,每个学期都要开展“五常教室”“五常宿舍”的创建活动,要求在干净、整齐、有序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建,强化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形成集知识性、教育性、观赏性为一体的独具班级或宿舍特色的育人文化。创新的设计来自于学生,是让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取得了实效。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职业素养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显现个人的才华,培养其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学会自我发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体分析本班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育实践对症下药。再依靠校内外活动,制定出班级建设的特色目标,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将师生共同制定的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在相应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定能打造一个和谐、民主、富有特色的班集体。班级文化建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定能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潘晓静.浅谈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严格管理[J].职业,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