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技术创新投资分析范文

技术创新投资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技术创新投资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技术创新投资分析

篇1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基金; 投资效益; 数据包络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科技型中小企业因其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投产迅速、适应力强、富于创新等特点,已渐渐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生力军。因此,技术创新基金作为中央政府的专项基金,营造了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融资环境及服务平台,激发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潜能,提高了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及产业技术水平。进而对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增长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与匹配资金的投入与企业效益产出的角度对技术创新基金投资效益的有效性进行了相应的实证分析。

一、实证模型原理

数据包络系统分析方法(DEA)是美国运筹学家A.Charnes、W.W.Cooper和E.Rhodes于1978年提出的,根据决策单元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的实际数据求得最优的权重,从而判断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或对其进行效益评价。DEA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保持决策单元的输入或输出不变,借助于数学规划将DMU投影到DEA的有效前沿面上,并通过比较不同的DMU偏离DEA有效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它们的相对有效性。DEA方法最显著的优点就是无需进行任何的权重假设,避免了选取权重时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无需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提高了数据分析结果的精确度。

二、决策单元的确定与指标的选取

依据数据选取口径的统一性、独立性和可比性的基本原则,同时考虑了分析数据的可得性等因素,选取2001-2008年作为DEA中的决策单元。选取DMU年度内已到位资金作为输入指标(Input),具体为创新基金资助、地方拨款、金融贷款、企业自筹和其它资金。输出指标(Output)选取了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承担企业在每一个DMU年度内的效益情况,具体为项目承担企业的总收入、净利润、缴税总额、出口创汇,以及年末从业人数。指标数据来源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网站公布的技术创新基金2001-2008年的年度报告,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依据每年度立项企业上报的《监理信息调查表》,对年度内尚在执行项目承担企业的整体效益情况进行的汇总统计分析结果。每年度立项企业实际上报数均占应上报总数的90%以上,可以很好的反映每年度技术创新基金立项企业总体的效益情况。

三、实证结论及其分析

通过采用Win4Deap软件(评价模型:C2R)对技术创新基金的投资效益进行了DEA分析,相对有效性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评价结果表明,2001年和2002年的DMU属于非DEA有效,且规模收益递减,说明在技术创新基金设立的早些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各项扶持资金的投入与企业的产出效益并没有达到最优状态,技术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并不明显。但随着技术创新基金的日益成熟,2003年DMU的规模收益转为递增。

到2004年,技术创新基金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科技主管部门抓住了这个契机,在总结分析了技术创新基金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的特有国情,调整并改进了技术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和扶持方式,大大推进了技术创新基金的发展进程。在随后的几年里,技术创新基金逐渐显现了其关键的示范作用与带动作用。2004-2008年的DMU评价结果为DEA有效,表明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与效益产出已经达到了相对最优状态。这说明在技术创新基金的大力扶持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改善了其不利的融资环境,也提高了其自身的综合实力,同时也为技术创新基金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虽然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增加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但是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基金设立及运行十年来对于这些项目承担企业茁壮成长的推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DEA是一种用来评价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的分析方法,但却无法判别决策单元是否属于绝对有效。虽然近五年来,技术创新基金一直处于DEA有效状态,但并不表示技术创新基金的投资效益处于绝对最优状态。

四、问题及建议

目前,技术创新基金的实施运行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限制了技术创新基金的长远发展。技术创新基金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背靠背”的链式申请方式以及“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机会主义行为等现象的发生,但同样滋生了各种弊端,寻租现象也仍然存在。此外,在技术创新基金的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引导性不足以及过于强调基金投入的稳定性等诸多问题。

鉴于以上问题,技术创新基金应进一步探索并完善其资助体系;调整基金定位,加大对种子期和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转变创新基金扶持模式;强化创新基金项目的评审和监理工作,明确创新基金的具体实施细则;并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平台建设,建立高效的创新基金服务体系,从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基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技术创新基金的政策引导作用,技术创新基金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2-67.

[2] 彭新.国内A股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和改进建议――基于板块的DEA分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1):77-84.

篇2

净现值法(NPV):是评价投资方案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净现金效益量的总现值与净现金投资量算出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的大小来评价投资方案。净现值为正值,投资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净现值是负值,投资方案就是不可接受的。净现值越大,投资方案越好。净现值法是一种比较科学也比较简便的投资方案评价方法。我们知道传统的项目评价中对于投资决策分析而言,主要是采用这种净现值法,这种方法也曾经被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资本资产投资管理学院的DondleL.MeeDer提出并且利用这种方法用于投资决策具有严重局限的概念中,因为它是以投资决策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还原为前提的,也就是说项目的投资在市场条件恶化时,能够以某种方式还原,如果不能还原,则是一个要么投资,要么永远都不投资的决策,而如果公司现在不进行投资决策,那么它将永远失去投资机会。但是人们普遍认为,净现值法利用现值可加性原理,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演绎计算,应该是一种最理性、最科学的分析方法,是投资决策分析中的法宝。

但是就我们所要研究的环保类项目的投资决策而言,净现值法只是用于静态的投资项目分析,对于动态的多投资阶段的项目显得有些不足,得到的评价结果势必也是有局限性的。就焦化产业中的焦炉煤气利用技术的选择与比较中,关键是如何确定折现率,这也是一大难题,可以说,到现在为止,这不得不依靠我们的主观判断,其道理就像任意多的已知数与一个未知数相加其结果还是未知数一样简单,在净现值为零的情况下,向左向右稍微调整某个因素,净现值就能变成或正或负。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焦炉煤气的利用技术的产生过程有其特殊的局限性和特点。焦炉煤气是指用几种烟煤配成炼焦用煤,在炼焦炉气中经过高温干馏后,在产出焦炭和焦油产品的同时所得到的可燃气体,是炼焦产品的副产品。对于单一焦化企业的主营业务就是焦炭生产和销售。而对那些利用焦炉煤气生产其他工业产品是由于国家环保政策法规的要求,故其计算时,当其净现值为零或者是负数时,也都可以投资。但是在什么范围内进行投资需要新的算法和条件,这也就是本文最终所要传达的信息。

二、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实物期权分析法是指企业或者是个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拥有的、能根据决策时尚不确定的因素,改变行为的权利(期权)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的方法。麻省理工学院FaimoK.Lamalain分析:如果投资者对某个投资项目进行首轮投资后,若该项目盈利前景良好,将能降低投资者进行第二轮投资的成本,而如果第一轮没有投资,今后想再投资该项目或进入该投资领域就要付出相当高的成本。在进行投资时还要考虑应用动态规划中的整数规划进行投资时机的选取。可以看出,期权法强调了投资是分阶段进行的,投资资金往往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先投入先期部分资金,生产销售该产品,同时继续对产品的性能、技术进行研发和改进,这可以减少投资者的潜在损失,其价值远远大于一次性投入的情况。这种方法就是针对项目的发展动态过程,根据项目开始投资后,管理者能够收集到更多的关于项目进程和最终产品市场特征的信息。后继的商业化过程是在前期的成功基础上实施的,是可以选择的;当新的信息不断到达,项目投资回报率不确定性逐渐消失时,管理者可通过修正最初投资策略,提高项目的价值和限制损失。如果项目成功,企业能从中获得巨大的投资收益;如果不成功,企业至多也是损失项目投入的沉没成本,相当于期权的成本。

对于期权定价模型而言,焦炉煤气的利用技术中,只有以焦炉煤气作原料生产甲醇这项技术可以进行下一步投资,可以利用甲醇为原料生产甲醛、聚甲醛、醋酸等化工产品。而其他的投资项目成为最终的消费品。期权的投资前提是筹资的无限可能性,但是在实践中难免有种种困难。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也使得我们在进行环保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决策中不能够简单的依靠一种投资决策方法。

三、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方法

灰色理论概述与于1982年由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所提出。邓教授认为现实世界并不是清清楚楚的白色系统,又非一无所知的黑色系统,而是略知一二的灰色系统。灰色系统理论主要研究“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以往用白色的思想处理问题,要找到因素间明确的映射关系,然而确定性作用原理在社会、经济、农业、生态的等领域都没有物理原型,虽然能知道某些因素,但很难明确全部因素,更不可能建立明确的映射关系。比如影响物价的许多因素,如心理预期、政府导向等是无法量化的。一些可以量化的数据又缺乏详细的资料,因此对物价的定量预测具有一定难度,若不考虑这些因素,只将可以得到数据的因素考虑进去,必然带来预测结果的不准确。就白色系统常用的回归分析工具而言,在应用过程中具有其缺点。比如:要求样本有大容量,是正态分布,平稳过程才能得到统计规律,计算工作量较大,不容易分析复杂系统等等。而对于以上困境,灰色理论应运而生,它处理问题另辟蹊径,不是找概率分布,求统计规律,而是用生成的方法求得随机性弱化,规律性增强的新数据序列。这一新的数据序列既能体现原数据序列的变化趋势,又消除了其波动性,它可以较好的解决某些参数已知,某些参数未知的系统问题。

在我国焦炉煤气的利用技术上既有新的技术也有些不被淘汰的旧技术,当然对于现在的生产而言,这些技术是相当成熟的,而要将项目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进行有效结合不是件容易得事情,更何况环保技术创新项目的投入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需要我们对项目的各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这就涉及了灰色系统关联评价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在对白黑两种情况的考虑是相当充分的,即使实际中技术和经济都存在不确定性,我们也是能进行相应决策分析的。就焦炉煤气的利用上来说,可以根据项目的各种经济性参数和项目的技术参数来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的分析提供决策依据。

四、结论

由于本文所要研究的是环保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研究现状,我们在对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在进行单一的项目评价时,如果考虑的因素不是很多,可以采用NPV方法来进行项目投资的决策分析。可是这种方法又不能摆脱静态性,而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项目的投入具有动态性,可以提高决策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在进行一个项目的开发时,如果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经济因素,那么影响我们做出最终投资决策的就不能用NPV方法进行简单的评价,必须借助于系统工程理论中的综合评价来进行综合评判,从而决定我们待上项目的未来。

通过对三种评价方法的说明,结合文章的背景,山西的焦化产业环保技术创新项目决策时不仅要考虑投资性指标,还要考虑到技术投入指标和环境保护指标。只有将这三者考虑周全,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结果,从而有效的指导实际工作。这也是作者今后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利用净现值法和实物期权方法对经济性指标进行先评价,然后通过这一步整理好的经济参数与技术指标、环境保护指标进行结合,利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对待上投资项目进行最终综合价值的评价,依据综合价值最高原则可以选择出优先进行开发的投资项目。这样就实现了我们的决策分析。

总之,在今后的研究中,努力将技术创新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不光考虑项目的经济特性、也要考虑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和环境保护特性。充分利用项目评价中的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价工作,从而有效的指导实际工作。文中提到的综合评价方法灰色系统关联理论只是综合评价方法的一种,今后将其他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再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结合数学模型来分析这种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等:系统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叶义成等: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3]杜栋等: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马中: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李武威:循环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度方法[J].经济论坛,2006

[6]张松滨:优化层次分析与化工厂厂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J].环境质量评价,1990

篇3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不对称信息;分离均衡;混同均衡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11-0007-05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builds a game theory framework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enterprises and venture investors using some economical theories. It is summarized that the pooling equilibrium can't be achieved easily, and separating equilibrium is inefficient although it generally exist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We draw an conclusion that the equilibrium can be attained by reducing the value of q and alleviating the extent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Key Words: Technical Innovation Enterprises; Asymmetric Information; Separating Equilibrium; Pooling Equilibrium

一、引言

技术创新和风险投资相辅相成,风险投资制约并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企业技术创新反过来促使资本增值。但由于不对称信息等因素,双方在投融资决策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利益约束。

自1921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 Sco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这一基本概念之后,很多学者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其中,在对技术创新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时大都将风险投资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

Thomson,Richard,Charles(1993)认为风险资本家在将股本资金注入企业家公司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专家技术注入其中,以保护自己的投资并确保公司朝着风险资本家预订的目标发展[1]。

A1 Suwailem、Sami(1995)认为,风险资本适用于高度不确定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2]。

Wright和Robbie(1996)发现,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就是很多后来证明很成功的企业但一开始会被风险投资机构拒绝,以及只有少量风险投资机构对早期创业进行投资的原因[3]。

Berger和Udell等研究了如何优化合同设计,以减轻或根除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间的问题[4]。

Spiros H. Martzoukos(2001)讨论了不对称信息或信息溢出状态下的实物期权博弈问题[5]。

许长新和宋敏(2003)分析了在风险投资市场中存在逆向选择的情况下,资本与技术博弈的结果是技术最终被资本雇佣[6]。

马良华、阮鑫光(2004)则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融资渠道角度出发,通过相关方主体如中介机构与资金供求方之间的三方博弈,总结研究后认为信息获取成本过高、资金需求和中介方道德风险过大、相关制度的不健全是金融缺口长期存在的基本原因[7]。

穆艳华(2005)通过风险投资人与技术创新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得出技术创新企业对利润率高的技术创新项目进行风险融资的可行性不高,风险投资人应谨慎选择技术创新企业进行投资,降低风险[8]。

万坤扬、袁利金(2006)对美国和我国的创业投资数据和替代技术创新的专利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性检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创业投资时间序列和专利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是一阶单整序列;协整性检验结果显示创业投资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9]。

尹庆民、许长新(2007)认为技术创新受资本制约,风险资本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资本支持。技术创新与风险资本最终可以达成一个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10]。

朱光荣、吴子稳(2007)提出风险投资家不仅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了股本支持,而且还运用自身丰富的管理经验、专业能力及社会网络,向创新企业家提供管理服务,是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不可替代的力量[11]。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大都认为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和利益约束的关系,却很少有文献在不对称信息的环境下对技术创新企业与风险投资者进行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分析。本文将对此方面进行专门研究。

二、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所谓风险投资就是把资金投向蕴藏失败风险很高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和开发领域,以期成功后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行为[12]。相对于一般金融投资,风险投资在投资方式、投资对象、投资阶段等方面有显著特点,具体见表1。

资料来源:上海情报服务平台,istis.省略/list/list.aspx?id=485。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面临着巨大不确定性,一般金融投资主要支持市场相对稳定、技术成熟程度较高的传统大中型企业,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使讲究安全性的一般金融投资望而却步。由于高风险,加之没有担保抵押,技术创新企业往往很难通过正常渠道从银行融资。

资本的本质是追逐高额收益和回报,风险投资具有投资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属于股权性资金。其投资理念不同于由借贷关系形成的债务性资金,它追求高风险下的高回报,并不着眼于企业现状,而是看重企业的发展潜力,期望在企业成长到一定程度时,通过股权转让,一次性地获得超额利润。因此吸引风险投资、争取风险资本的支持,是技术创新企业重要的融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两者是互补的。

然而,风险投资者和企业技术创新在投融资决策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利益约束。风险投资者将资金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同时,企业需要出让一定份额的股权以获得风险资本。

风险投资者之所以愿意投资技术创新企业是因为投资于技术创新企业的期望收益大于投资其他项目,因此,风险投资者必然要求对技术创新企业创新技术项目的投资回报高于其他项目的投资回报。而技术创新企业获取风险投资则必须建立在有利可图的基础上,其出让给风险投资者的股权收益不能超过该技术创新项目所获得的收益。

三、不对称信息条件下技术创新企业与风险投资者博弈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一)技术创新企业与风险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信息不对称是指参与市场交易的双方当事人在交易对象或内容上拥有的信息不等从而导致信息拥有量较少的一方决策失误或信息拥有量比较完备的一方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决策[13]。

技术创新企业拥有关于自身未来盈利能力的相对完全信息,风险投资者通常难以完全掌握技术创新企业的确切盈利能力和风险,即存在不对称信息。技术创新企业为吸引风险投资者的投资,往往会向投资者传递一些有关企业盈利能力及发展前景的信息。

利润率高的技术创新企业一般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盈利能力,同时出让恰当的股权给风险投资者。而利润率不高的企业为赢得风险投资者的资金支持往往会对报表进行粉饰和美化,不断地进行收益和盈余调节,向市场传递虚假信息。有的甚至会让出较高的股权份额来吸引风险投资者的目光。

风险投资者往往“备受迷惑”,将资金投向低盈利能力的企业。盈利能力高的企业则可能被迫放弃技术创新,风险投资者的风险增加,逆向选择随之发生。

技术创新企业与风险投资者之间的这种投融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种具有信息传递机制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即“信号博弈”。下面建立风险投资者与技术创新企业的信号博弈模型。

(二)模型假设

假设市场中有两家技术创新企业和一个风险投资者,技术创新企业只有少量的自有资本,要进行技术创新项目,必须依靠风险投资者的支持。

1.参与人假设。

两家技术创新企业(信号发出方),风险投资者(信号接收方),双方均是理性经济人,即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且均是风险中性者。技术创新企业有两种类型:H为利润率高的企业,L为利润率低的企业(H>L>0)。此处的风险投资者只包括风险投资者或风险投资企业,不考虑投资于风险投资基金的风险投资者。

2.博弈环境。

在此博弈中,通常技术创新企业单方面了解该高新技术项目生存能力的信息,风险投资者不清楚该项目的技术前景以及技术拥有者的人力资本情况,两者在不对称信息环境下进行博弈,企业需要出让一定的股份给风险投资者。

3.博弈参数。

企业发出持股比例S(0≤S<1)的信号,风险投资者通过对信号的理解,双方最后共同形成各自的持股比例。风险投资者的风险资金为一次性注入。

(三)博弈过程及分析

设该技术创新项目需投资I,收益为R,将该博弈写成如下信号博弈模型[14]:

1.自然随机决定该企业原有利润X是高还是低,已知p(X=L)=q,p(X=H)=1-q。

2.技术创新企业自己了解X,愿意出S比例股权换取这笔投资。

3.风险投资者看到S,但看不到X,只知道X是高低两种可能性的概率,然后选择是投资还是不投资。

4.如果风险投资者拒绝投资,则得益为I(1+re)+ Rf (设资金的无风险收益率为re,风险收益为Rf),企业得益为X;如果风险投资者接受投资,则投资者得益S(X+R),企业得益为(1-S)(X+R),综上可得如表2所示的支付矩阵。

可以看出这个项目要有吸引力,它的收益必须大于将I投资到他处的收益,因此R≥I(1+re)+Rf是投资的基本条件。

1.分离均衡

在此信号博弈中,信号发出方的信号空间是一个连续区间0≤S

如果风险投资者在收到要约s后,推断X=L的概率为q,则当且仅当

s[qL+(1-q)H +R]≥I(1+re)+ Rf(1)

即S≥[I(1+re)+ Rf]/ [qL+(1-q)H +R](此为投资者参与约束)时,风险投资者将接受S。

另一方面,对技术创新企业来说,现在企业利润为X,则仅当

(1-S)(X+R) ≥X时(2)

该技术创新企业愿意以股权份额为S代价获得风险融资:S≤R/(X+R)(此为技术创新企业立项约束)。

在(1)式中,(1-q)的意义是风险资本家在得到信号S后,判断企业利润为高利润的概率,当q0时,表示投资者认为该项目是一个高利润的项目,则S≥[I(1+re)+ Rf]/(R+H)。

反之,当q1时,则S≥[I(1+re)+ Rf]/(R+L),由于q表示风险投资者判断该技术创新企业为低利润的概率,这意味着当风险资本家相信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时,会愿意接受较低的股权比例,而当其不大相信企业的盈利能力时,他就会要求较高的股权比例,否则就不可能接受出价。

这一均衡说明了信号发送者的可靠信号集无效率的情况:利润率高的技术创新企业没办法将自己区分出来。这也就可能致使技术创新企业无法获得风险投资。

2.混同均衡

假设“利润率高的技术创新企业与利润率低的技术创新企业将发送同样的信号,即要约中出让给风险投资者的股权份额一样(s相同)”,观察混同均衡如何达到[15]。

首先,对企业来说,S是其均衡策略必须满足S≤R/(X+R)。因为R/(X+R)≤R/(L+R),因此如果S满足S≤R/(H+R),就一定满足S≤R/(L+R)。

其次,只有当S≥[I(1+re)+ Rf]/ [qL+(1-q)H +R]时,接受才是投资方的均衡策略。因此,该混同均衡的前提条件是:

[I(1+re)+Rf]/ [qL+(1-q)H+R]≤R/(H+R) (3)

在这个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取大于左边小于右边的S数值,即[I(1+re)+ Rf]/ [qL+(1-q)H+R]≤S≤R/(H+R)就能得到以这个S为基础构成的混同均衡。

当q0时,因为R≥I(1+re)+ Rf,所以(3)式自然成立,意味着必然存在混同均衡。而当q1时,只有当R-I(1+re)-Rf≥[I(1+re)+ Rf]*H / RL-L时,即该项目的收益与该笔资金在他处可得到的利润之差,大于等于右边的数值时混同均衡才有可能成立。

(四)结论

通过博弈过程可以得出混同均衡很难达到,其困难之处在于利润率高的技术创新企业必须补贴利润率低的技术创新企业:在(1)式中,令q=1-q,可得S≥[I(1+re)+ Rf]/ [0.5L+0.5H+R],而如果投资人确信X=H(即q=0),他将接受更小的权益份额S≥[I(1+re)+ Rf]/(R+H),混同均衡中所要求的更大权益份额对利润率高的技术创新企业来说是非常昂贵的――也许昂贵到使利润率高的技术创新企业更愿意放弃这―技术创新项目。

因此,只有q足够接近于0时才存在混同均衡,这时可减少补贴成本。或者,如果(3)式成立,这时技术创新项目产生的利润足以超出补贴成本,此时也存在混同均衡。在存在混同均衡时,利润率高的技术创新企业和利润率低的技术创新企业都将向风险投资者发送相同的融资要约,向风险投资者承诺的股权份额S以获取风险融资。

因为企业将为无法使投资者相信它有高盈利能力而付出代价,即使该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确实是高的。这个代价有时会超过企业从新项目中可能获得的利润,从而使上述混同均衡无法实现,企业最终只能放弃该项目。可见,提高经营情况的透明度和保持良好的公众形象对于一个经营良好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但在R≥I(1+re)+Rf的条件下,分离均衡总是成立的。其中低利润率的企业出价S=[I(1+re)+Rf]/(R+L),因R+L≤qL+(1-q)H+R,S≥[I(1+re)+ Rf]/ [qL+(1-q)H+R]始终成立,投资者接受投资。而高利润率的企业出价S=[I(1+re)+Rf]/(R+H),因R+H≥qL+(1-q)H+R,投资者将拒绝投资。

显然此分离均衡是低效率的,因为利润率高的技术创新企业只能提供较低的股权份额,风险投资者更愿意将资金投向能提供较高股权份额的企业,结果高盈利能力的企业要么像低盈利企业一样用更优惠的条件吸引投资,同时也会带来更大的代价和成本,要么只能转向借贷筹资或内部筹资。这种现象就类似在证券市场上,一些经营业绩不良企业的“垃圾股票”反而常常成为热门股票。

这也是技术创新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往往导致“逆向选择”,风险投资者会把资金投向利润率低的企业,高利润率的企业由于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只好逐渐退出市场,而风险投资者因将资金投向了低盈利企业最终不能获得理想的收益,便会更加慎重地支持技术创新企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双方都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从以上可以看出技术创新企业和风险投资者之间要达到均衡状态,从技术创新企业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降低风险成本、提升自身盈利能力等使q值不断减小,愈发趋近于0,提高经营情况透明度,加强同风险投资者的信息沟通等减轻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最终促使上述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的成立。

四、促进技术创新风险投资的具体建议

(一)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成本

风险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关键因素,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对企业来说,任何投资收益的背后都蕴含一定风险,即使经营活动能带来预期的现金流量,负债比例不当也会导致整个经营活动陷入困境。

企业在融资之前,应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正确评估投资项目的风险,确定所能承受的财务风险,以拟定经营活动的最佳资本结构及与此对应的融资方案[16]。

否则,由于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超过承受能力,或者由于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不能按计划获得充足的现金流量,将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打击。

(二)提高经营情况透明度

对一个经营良好的企业来说,提高经营情况的透明度和保持良好的公众形象,向公众特别是向风险投资者传递正面的信号都是特别重要的。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公布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现金流等数据,用精确的数字来证明自身实力。

其次,可以通过公众媒体,如参加慈善活动,以提高公众对公司的信心。

最后,技术创新企业可以积极加入信用档案的建设中,聘请具有良好声誉的资信评估机构对公司进行信用评级。

(三)加强技术创新企业与风险投资者双方的信息交流

风险投资者需要对技术创新企业的资信还款能力作深入的了解,以避免即使企业有还款意愿,也因力不能及而未能还款的情况发生,同时企业也应该主动了解风险投资者的审批、投资程序和有关的法律常识。良好的关系还会使得双方的信用成本大大降低,从而提高技术创新的融资效率。

本文在不对称信息的环境下,站在技术创新企业的角度,构造了技术创新企业与风险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并对博弈过程进行了分析,找出技术创新企业和风险投资者之间的利益约束,从而得出技术创新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只将风险投资者考虑为技术创新企业的融资对象,其实风险投资并不是技术创新融资的惟一途径,对于其他投资主体与创新主体间的博弈差异性将在后续研究中予以明确。

参考文献:

[1]Thomson, Richard Charles. The influence of venture capital funding on firm performance and time t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D].Dissertation for Ph.D.Degree, 1993, University of Colorado.

[2] Al Suwailem, Sami. Does venture capital financing make a difference [D].Dissertation for Ph.D. Degree,1995, Washington University.

[3]Wright M., Robbie, K. Venture capital and rivate equity: A review and synthesis [J].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 1998(25):521-570.

[4]Berger, A.N., and G. F. Udell. 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 [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8(22):613-673.

[5] Spiros H.Martzoukos, Eleftherios Zacharias. Real Option Games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and Spillovers[R]. 6th Annual Real Options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Cyprus,2002.

[6]许长新,宋敏.风险投资中资本与技术的博弈[J].财经研究,2003(11):56-60.

[7]马良华,阮鑫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缺口及其经济学解析[J].科研管理,2004(3):36-41.

[8]穆艳华.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投资的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5,(20):72-74.

[9]万坤扬,袁利金.创业投资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1):72-76.

[10]尹庆民,许长新.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与风险资本的博弈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7(3):138-141.

[11]朱光荣,吴子稳.风险投资在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2007,(8):42-45.

[12]成思危.双向选择共同创业―论风险投资家与创新者的关系[J].经济界,2001,(4):4-12.

[13]马亚军,刘丽芹.信息不对称、管理者内生偏好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J].中国软科学.2004(3):71-78.

[1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篇4

关键词:风险资本;投资管理;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或者是新建企业提供股权资本的投资行为中极具发展潜力的就是风险投资,其支持中小企业风险大,具有快速增长潜力,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构成风险投资的两个主要因素就是风险资本家和风险资本。连接企业和资本市场的桥梁是风险资本,通过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可以增强新产品的开发和企业实现技术突破的能力,在创新和技术进步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和投资后的管理之间的关系

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就在于研发能力,研发能力决定着在企业成长早期在未来市场上的发展潜力。解决企业在创建新业务时候的管理困惑和财务困惑,就是风险投资的对企业最重要的贡献。

《风险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风险资本每增加100万美元,专利成功应用的数目就可以增加0.8项。这一结论主要是通过美国企业发展的相关数据,采用二阶最小二乘法回归法加以运算和证实的。这说明科技创新需要有风险资本市场的刺激作用。投资后管理的开展才是风险资本进入企业真正发挥作用的开始,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与社会各界有着广泛联系的资本家通常会依靠其自身所拥有的关系和人脉资源,将一些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如研发中心和高校等引人风险企业之中。第二,企业信息的提供可以参考风险资本家所掌握的业内市场的动态,这样就有助于企业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提高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也是企业或许持续的资金支持的重要手段,这也是企业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其持续创新能力和获得风险资本家信任的重要保证。风险资本家在对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有信心的基础上才会对企业有后续的资金支持。

二、企业创新管理能力和风险投资之间的关系

在企业获得了相关的风险资本以后,风险资本家为了获得资本的增值,就会对企业的发展和运作情况有密切的关注。获得报酬的同时提升业务是风险资本家的主要目的,回报的提高主要依靠的就是业务的提升。创业家可以在风险资本家对公司进行深度的考察以后获得风险资本家的帮助、指导或者是增值服务。这就为企业价值和绩效的增加,同时为企业自身的创新管理能力,保证后续的发展的提升提供了有力地支撑。风险资本家会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建议,同时还会为创业家或者企业帮助介绍潜在的供应商和客户筹集资金、招聘人力资源管理和金融专家、审议战略计划、引见法律和公共关系事务专家。风险资本家还可以在企业上市以后作为企业的董事或者股东对企业继续进行管理和监督支持,从而保证企业更好地融资,维持稳定的股价。同时其还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制定,自己的管理组织结构的建立,还可以配备适合自己的人员等,这就有利于对企业的管理能力的逐步提升。

为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对管理者的道德风险进行规避,风险投资家在企业出现有管理者肆意妄为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降职或者是解雇的处理方法来对其进行约束,这是风险投资家一定的监管权的体现。相关的研究表明,企业家会在公司业绩改进的情况获得一些控制权。但是如果公司的经营不佳的话,全部控制权将会由风险资本家获得。如果企业经营非常好的话,风险资本家就只拥有剩余索取权,而企业家拥有倾诉安全和大部分控制权。在这个过程之中,风险企业家对企业经营逐步控制,保证企业能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三、企业创新市场能力和风险投资之间的关系

企业将新产品推向市场才能够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在此期间,风险企业的市场战略的选择就会对产品最终的转化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企业在进行市场扩张和市场开拓的过程中除了可以采用风险资本来满足其资金的需要以外,风险资本家对企业的监督和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对企业的营销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利用自身所建立的关系网为风险企业募集资金和选用合适人员,这是风险资本家的增值服务,同时还为风险企业寻找销售商和供应商,以满足企业的销售,生产,和售后服务的需要。销售商、供应商等会因为风险投资家的在该专业领域里的丰富经验从而愿意与风险企业进行合作。风险企业要活的市场的主导权就需要更加专注于创新活动,不断地在市场上推出新产品。风险资本家在此项工作中主要充当的就是风险企业家的导师的角色,企业发展战略的设计,执行经理的选择,供销网络的加强,销售渠道的扩展都需要有风险资本家的帮助。

董事会是风险投资进行风险企业监控的重要手段,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帮助企业做出正确地选择。风险投资公司在企业董事会的代表会在企业的主要管理层发生变动时增多,但是在其他的情况下,企业的日常事务风险资本家不应过多地干预,企业家的精神的管理人员直接关系到风险投资的成败,基金公司不能硬性指挥,只能对其提供适当地激励。

风险资本是大批创新企业成功的重要条件,科技创新力度的提高,对开发研究投资的增加,提高技术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这些都需要有风险资本的支撑。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对投资资源的扩充,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还有助于国家创新战略的实现。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从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和投资后的管理之间的关系,企业创新管理能力和风险投资之间的关系,企业创新市场能力和风险投资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相关的阐述的。

参考文献:

[1]风险投资后管理概念辨析及分类模式研究 - 现代管理科学 - 2011(6) .

篇5

一、知识经济

联合国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于1996年首次在国际组织文件中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个概念。在OECD发表的一份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对知识经济的定义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一种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具有区别于传统的各种经济形态的自身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成为起主导作用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来装备。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的力量与知识的生产、分配及使用已密不可分,信息产业中的软件产业、芯片技术及微型电子产品等都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为第一要素,以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知识经济在经济决策和科学管理上,以知识化为基本特征;知识经济在经济增长渠道上,以知识密集型产品为主渠道。

2.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型资本经济。在知识经济社会,起主导作用的资本不再是农业社会的土地和工业社会的金融资本,而主要是知识资本。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取决于该企业知识资本的拥有量。知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高于传统的生产要素,知识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日俱增,知识资本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本、战略资本。

3.知识经济以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为基础。根据OECD的有关调查,90年代初期主要OECD国家在工商业的应用科技研究和开发方面有将近三分之二的费用是直接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是高科技企业,它们生产销售知识并提供知识服务。知识、信息是科学研究这种生产方式的产物,世纪之交关于知识经济的这场变革是一场革命,即科学研究成为一种主导产业的革命。

4.知识经济的另一个特征是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特色,是高科技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等内容。知识经济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很快。根据市场需要;通过创新,尽快将先进的工艺技术转化为产品,迅速进入和占领市场,从而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特征

会计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会计,首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以知识资源为主导的要素,使得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有以下特征:

1.企业的资产以无形资产为主。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了总资产的60%。知识型企业以科技开发为基础,科技开发费用占其总支出的大部分,科技开发研究的成果以无形资产的形态存在。

2.职工的劳动以复杂劳动为主。知识经济的实现使得所有的经济部门都以知识为基础,且以知识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于是那些拥有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的劳动力群体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生产要素。有研究发现,在整个就业人口中各部门之间非生产工人比例出现分化。通常被视为高技术部门中非生产工人高达85%,而低增长、更传统的产业中非生产工人的比例只占20%或更少。由于原始笨重的体力劳动已被机械化和自动化所代替,随之而来需要的劳动力则是掌握和管理这些先进技术的专业人士。可见,复杂劳动是知识型企业的主要劳动形式。

3.科技开发是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知识型企业生产销售知识,知识是企业中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知识、信息是科学研究这种生产方式的产物。在工业化阶段,企业把重点放在生产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上,通过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发展标准化生产以降低成本。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研究开发与营销日益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大大减少,甚至出现“车间无人化”,小型灵活生产成为主流。

4.高风险、高收益是知识型企业的另一重要特征。高科技企业的风险主要有技术风险、市场风险。首先,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技术能否成功是不确定的,即使技术成功,技术垄断寿命也是难以确定的。其次,知识在创造新的高科技产业的同时也必须制造市场,市场对全新产品不易及时了解其性能而往往持观望或作出错误的判断,这就影响了市场容量的判断,而且超前的高新产品的推出时间往往与诱导出需求的时间有一定时滞,有时这种时滞足以否定高科技所包含的价值,如贝尔实验室50年代就推出了图像电话,过了20年才实现了该技术的商业价值。知识型企业投资风险虽比一般企业大,但其成功后利润是惊人的。据世界电讯联盟测算,高信息技术每投入60美元,就可获得1000美元的产出,但创新的成功率不足30%。

5.网络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特征。电脑网络化在企业内的使用,缩小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观念,管理者随时可以了解最新的情况,管理决策效率极大地提高。经济组织内网络化涉及生产部门、科研开发部门、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它提供给决策者各种及时有效的信息,同时实现分支组织的信息互享。

三、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会计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冲击着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方法,企业生产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对我们的企业会计理论和工作带来挑战,它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需要思考研究的新问题。针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特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会计的挑战。

1.会计信息网络化知识型企业采用网络化管理,随着电脑网络的发展应用,大量的重复性、事务性工作岗位由越来越完善的自动化系统、机器人和计算机负责。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提供信息的方式,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建立会计信息网络,结束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的传统方式。那么,会计的核算、控制职能被计算机替代后,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作用是什么,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其次,我国现行大多数企业仍然用手工记账、算账和报账的方法,甚至一些高科技企业也是如此。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建立会计信息网络,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2.投资固定资产通常占传统企业整个资产的很大比重,它是企业生产规模、收益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管理会计一直把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投资分析的重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成为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成为企业竞争能力、发展动力和收益能力的重要标志。知识型企业从事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物资成本来说占用较高的比例,例如,对于典型的知识产品的计算机软件产品来说,产品中的物质性材料的成本占产品价格的比重已微不足道,决定这种产品价值的主要是其中包含的人的创造力和领先的技术。针对这种变化,投资分析的重点应发生转移,以知识的研究开发作为投资分析的重点。但是,知识的研究开发与固定资产不同,投资分析的方法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固定资产的投资,首先要预测未来现金净流量,比较同行业其他企业及其设备的收益情况,现金流量较容易确定。然而,研究开发的知识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未来现金流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给投资分析带来较大的困难。知识研究开发的投资分析不以物质性材料成本为研究的重点,而把科技开发费用和知识的未来收益作为分析重点,建立适合知识研究开发的投资分析模型,是知识经济时代给我们提出的另一个新课题。

3.人力资产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劳动力结构已经发生极大的变化,劳动者主要从事的不是体力劳动,而是脑力劳动。因为知识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于是那些拥有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的劳动力群体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要素。知识型企业中,工人和技术人员通常受到很高程度的教育和训练,并由他们操作和管理先进、复杂的技术设备。而培训这些人才,要花费巨额投资,从而使企业资本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知识型企业主要利用的是复杂劳动,在招聘、雇用、培训、开发人才方面需要花费巨额资金,这是对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投资,其金额可能大于某些设备的投资。人力资源已成为反映企业竞争力、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宝贵的财产。所以人力投资应作为企业的资产计列,在会计报表中也有必要反映企业人力资产的变化情况。随着知识技术对企业未来发展变化日趋重要,人力资源会计已作为经济发达国家的一个新的会计理论领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人力资源会计提出新的要求,人力资源会计的方法和程序尚待进一步完善。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 作用; 发展障碍;

无论是在工业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山东省为例,据统计,2010年山东省的中小企业已经发展到63万户,规模以上的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就完成了16000亿元。中小企业虽然规模小,产量低,但是企业量大面广,经营灵活,作为一个整体,在国民经济中是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但是,正是由于其规模小、资金缺乏,与大企业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和不足,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

一、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1.促进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总体经济的增长速度。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2.促进市场繁荣

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机制活,市场适应能力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力,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和最重要的基础。而其生产批量小,对市场反应灵敏,能够满足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中小企业的存在,使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化,使市场自身能够充分发挥其资源配置的功能,使市场经济环境更加具有活力。

3.缓解就业压力

中小企业主要生存和发展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单位投资容纳的劳动力和单位投资新增加的劳动力明显高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最重要的经济作用之一就是创造就业机会。中小企业投资少,经营方式灵活,对劳动力的技术要求较低,相同的资本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新增加的劳动力、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及下岗职工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措施。

4.推动技术创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优势在于其拥有巨大的创新潜力。尤其近年来,中小企业已成为创新的主要力量。(1)我国企业改革和体制创新的成功经验,基本都来自中小企业。(2)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3)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中小企业更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技术创新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方法创新,主要是实行新的方法来提高生产率;二是产品创新,指产品更新换代;三是结构创新,主要指通过提高工人素质、改善经营管理结构来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大型企业规模大、结构复杂,对市场的反应不如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1.技术创新受到制约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是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但是,资金来源不足和技术创新人才缺乏却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原因。

一方面,中小企业市场融资困难,银行往往担心风险太高而不愿对中小企业贷款。即使能够得到贷款支持,其融资成本也比大企业高得多。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难从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获得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更难以很快进入技术创新相关领域。

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科技人才更愿意选择相对比较稳定且有经济实力的大型企业就职,这使得中小企业缺少推动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不利于在中小企业内部形成创新文化氛围;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构成了我国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的主要力量,其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2.企业融资遭遇困境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理论最早是从“麦克米伦缺失”开始的。信息不对称是“麦克米伦缺失”产生的根本原因。它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方参与者对有关信息的掌握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参与者,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相对比较缺乏的参与者,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因此,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交易中总有一方会因为获取信息的不完整而对交易缺乏信心。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经济活动中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的增加,当这种不确定性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市场对某些领域无法发挥作用,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使社会总成本提高,最终造成市场失灵。

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有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是企业的自我积累机制。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盈余以及自己拥有的资金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主要包括企业的留存收益、折旧准备金、固定资产变现的流动资金转移。外源性融资是指利用企业外部资金来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企业融资应当是一个随着经济发展从内源融资发展到外源融资再到内源融资的交替循环过程。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所遭遇的融资困境则表现为内外交困,致使从内源融资到外源融资再到内源融资的交替循环过程无法顺利实现。

(1)内源性融资状况。内源性融资是企业资金融通的一个重要渠道,其优势在于高效益、低成本。若缺乏内源融资,企业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在国外,中小企业的内源性融资在其融资总额中占有绝对比例,除日本外,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占其融资总额的50%以上,其中英国、美国达到80%以上,而且这一比例处于上升阶段。但在我国,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的比例过小,大概只能占到企业融资的三分之一。

(2)外源性融资状况。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渠道也不畅通。从商业银行贷款来看,一般以抵押或担保贷款为主。但由于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不高,经营的规模小,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都比较少;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资金管理比较混乱。因此,在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不仅手续繁杂,而且还要付出像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一系列的费用,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增加。此外,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借到短期借款,无法满足其发展的长期需要。在资本市场进行公开融资时,由于发行规模所限,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的方式直接融资。在所有上市公司中,非国有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较小,因为股票市场主要是面向大中型企业的筹资来设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范围。

3.掠夺性定价

在某些市场中,一些厂商为将竞争对手排挤出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通过牺牲短期利润来消除竞争敌手并在长期获得高利润的行为。这就是掠夺性定价。

采取掠夺性定价的企业往往是具有资产雄厚、规模巨大、经营能力强等优势的大型企业,它们在一定时期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某一市场中销售产品,因为其占有一定的支配地位,所以这些大企业有能力承担暂时故意压低价格所带来的利益损失。然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资金实力不够强大,无力承担这种低价格的牺牲,不得不退出市场。在中小企业被排挤出市场后,大型企业又会大幅度地提高产品价格,独占市场并得到垄断带来的长期利润。掠夺性定价剥夺了中小企业的生长空间,极大地损害了中小企业的利益,也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4.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1)财务控制失灵,资金管理薄弱。许多中小企业不编制现金收支计划,对现金管理不到位,导致现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未参加生产周转,造成浪费。

(2)内部财务管理存在多方面不足。一是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大多数中小企业财会人员都没有经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财务与会计不分,职能岗位不能相互分离,内部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确。二是缺乏投资分析,造成投资失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少中小企业为了提高竞争能力,在加快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的同时,由于缺乏投资分析和论证,造成了投资严重失误。三是流动资金管理环节薄弱。如成品资金沉淀过多,经营资金补偿失调,资金周转循环失控。

参考文献:

[1]李丹.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

[2]李艳艳.借力财政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J].财政论坛,2011(16)

[3]白景明.充分运用财税手段支持中小企业发展[J].中国金融,2009(21)

篇7

论文摘要:通过比较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的不同,特别指出实物投资机会的非独占性,非独占性的存在意味着存在对投资机会的争夺以及投资后对市场的竞争,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期权博弈的应用,进一步分析了信息是否完全情况下的投资分析方法

引言

高新技术产品投资一般都有投资成本的不可逆性、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和投资时机的可推迟性等特征,传统分析投资项目定量评价的方法包内部收益率法、净现值法和回收期法等,这些都包括使用预测的损益表、可比较的倍数、比率分析等等。这些分析方法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了量化依据,但传统方法以非常静态的观点预测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它们的一些假设忽略了许多重要的现实影响因素(诸如投资项目未来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等)。往往会造成项目价值的低估,投资的严重不足和企业竞争地位的下降,从而导致企业短期行为决策。其实并非所有的不确定性都具有风险,并非所有风险都是不利的。实物期权用动态的方法预测资本投资,为衡量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价值提供了理论工具,较好的解决了投资项目中的不确定性和管理灵活性问题,然而,企业所拥有的新产品项目投资机会的共享性特征,使得标准的实物期权方法不能满足竞争环境下项目投机决策的要求,近年来,实物期权和博弈论相结合的产物---期权博弈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竞争环境下项目投资估价的战略决策的研究热点。

一、实例分析信息完全情况下对称企业的投资决策

在信息完全情况下对称企业的投资决策,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情况下,投资项目的净经营现金流入的期望值在达到项目收益与资本机会成本对等之前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延期项目的分析方法与有红利支付的股票看涨期权一样,由于众多竞争者的存在,企业拥有的经济租金优势会很快消失,其决策方法仅仅依赖于实物期权的分析结果,不存在博弈分析,在垄断竞争的市场情况下,仅有一定垄断企业在占领市场,独享项目投资的实物期权和垄断租金,不存在任何竞争,因此其项目投资决策仅仅依赖于含实物期权的项目估值结果并追求利润最大化,也不存在博弈分析,而界于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之间的是寡头竞争,特别是两家竞争的寡头竞争在进行项目投资估价和决策时则必须考虑其他竞争者经营策略、经营状况以及经济租金的转化和竞争者进入后的期权变化问题,即必须引入博弈分析方法。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期权博弈的过程。

一家高技术公司拥有一次排他性的机会(许可证或专利)来建设生产新产品的工厂,期初投资I0=80。将来由产品产生的总现金流价值V0=100,这个价值会随着需求的随机波动而波动,在期末可能会达到V+=180或V-=60。两者的概率q=0.5.这种由许可证提供的投资机会类似于一个以开发的项目为标的资产道德看涨期权,假设无风险利率:r=0.08,折现率k=0.2利用期权复制原理来计算期权价值

1、确定可能的到期日资产价值

上行资产价值V+=180

下行资产价值V-=60

2、根据执行价格计算确定到期日期权价值

标的资产上行时期权到期日价值CU=上行价格-执行价格=180-80=100

标的资产下行时期权到期日价值CD=max(0,下行价格-执行价格)=0

3、计算套期保值比率

套期保值比率H=期权价值变动/标的资产变动=100/(180-60)=0.8333

4、计算投资组合的成本(期权价值)

项目投资支出=套期保值比率*标的资产现值=0.8333*100=83.33

借款=(到期日下行项目价值*套期保值比率)(/1+r)=60*0.8333/1.08=46.29

期权价值=投资组合成本=项目投资支出-借款=83.33-46.29=37.04

还有一种计算方法:

风险中性概率p=(V*(1+r)-V-)/(V+-V-)=(100*1.08-60)/(180-60)=0.4

实物期权价值=(p*C++(1-p)*C-)(/1+r)=(0.4*(180-80)+(1-0.4)max(0,60-80))/1.08=37.04

这个独占期权的价值超过了直接投资承诺的静态的净现值,但是,预见到竞争性进入的公司可以提早承诺投机来投资来抢占市场先机,并且通过利用类似红利的收益来避免竞争性对利润的侵蚀,但是如果每个竞争者的行动都受制于其他行动者的行动的话,那么就需要更为复杂的博弈理论来处理了,在引入博弈分析时,经济租金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期权博弈分析的经济学基础,在两家竞争的市场情况下,经济租金可以有垄断租金转化为两家共享租金。

实际的案例中Digital商业化Alpha芯片的决策实际上收到了Intel对奔腾系列微处理器的决策的很大影响;同样Philips和Sony将其数字影碟商业化的战略也被Toshiba和TimeWarner的竞争性决策所影响,反之亦然,比其他竞争者更早进行投资,否则将会被预期到的竞争性进入抢领先机,这是在竞争性战略博弈中常见的例子。更为一般地,除了仅仅依赖于期权价值最优化技术之外,二叉树末端的投资机会价值被竞争性投资子博弈的均衡结果替代了。用下面的表格来描述这个博弈

我们考虑在以下四个投资时间选择

(1)两个公司都立即同时投资,两者分享总的NP V(20*0.5),结果两者的支付为(10,10)

(2)(3)一个公司(A或者B)先投资而另一个公司等待,首先投资的公司领先于他的竞争者,独自获得全部的NPV(20),最终支付结果分别为(20,0)或者是(0,20)

(4)两个公司都决定等待,他们平分递延期权的价值(0.5*37),最终获得的支付为(18.5,18.5)在上图中描述的价值回报结构中达到一个纳什均衡,不管公司B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公司A采取立即投资策略的收益超过了他采取等待观望策略的收益(在左边"等待观望"一列20>18.5,在右边"立即投资"一列10>0);也就是说公司A有进行投资的占优策略,而不用考虑其对手的选择。进行投资也是公司B的占优策略,最终在右下角得到一个纳什均衡(*),在这里两个公司都得到他们的次差收益(10,10),这就是囚徒困境的一个例子。这里存在一个矛盾,即与两个公司都选择推迟投资的情形(18.5,18.5)比较起来,两个公司的均衡结果(10,10)对于两者来说都是较差的。如果两个公司能够整合他们的投资策略的话,就能分享"等等看"期权带来的灵活性收益,从而避免了较次的"恐慌均衡",在这种均衡中每个竞争者都争先恐后的进行时机未成熟的投资。

在竞争性博弈中是否执行期权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期权的内在价值(V-I)或立即执行(投资)的价值。执行成本(I)对于每一个公司来说很可能是不同的。例如,新的Windows补丁对于Microsoft来说比其他公司来说相对耗资较少,因为Microsoft在桌面计算机方面占有优势地位。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执行价格的比率并不是总投资费用的一半,而是取决于超出项目直接成本的特殊价值。所以,项目带来的现金流的价值V也很可能是特殊的,因为公司可能会由于声誉或者其他的影响获得更高的收益。每个公司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也是不同的。公司特有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公司的成长期权的价值,使其有动机等待并在战略承诺和灵活性之间做出权衡。

二、信息不完全情况下不对称企业的投资分析

上面的例子都基于2个基本假设(1)参于博弈的所有企业是对称的即博弈方式完全一样的企业(2)所有企业都知道博弈的结构、博弈的规则和支付函数,是完全信息博弈,这在现实中是很强的德假设现实中的企业之间往往是不对称的,由于融资渠道,资金储备,研发能力、管理组织水平和吸收新技术的速度等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异,这种差异会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产生着那个大影响。另一方面,对于每个采用技术创新的企业来讲,在研究和制定其技术创新投资战略时,通常希望自己的关键信息不被其竞争对手获知,这意味着个竞争企业之间信息完全的假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成立的,因此应当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更现实地考察企业采用技术创新投资的战略行为。Lambrecht和Perraudin提出了对企业采用技术创新投资决策在不完全信息下抢险博弈的实物期权的分析方法,它们的模型基于2个假设:1)一个企业投资将获得这个市场,而另一个企业收益为零,2)企业知道自己的投资成本,对竞争对手的投资成本只知道其概率分布,且在对手还没有投资的情况下,随时更新对对手的概率分布的推测。

结果表明,对于该博弈存在唯一贝叶斯均衡,但没有给出解析解,只能通过数学模型来解决,其战略的投资门槛值介于马歇尔投资门槛值和非战略门槛值之间。模型假设一个垄断企业预先不知道投资是否赢利,刚开始时企业对"市场条件为好"有一个先验信息,随时间企业收到一个有关市场条件的随机信号,其到达时间服从泊松过程。结果显示,传统的DCF法由于忽略等待期权的价值,使企业投资于低赢利性项目的概率较大。Decamps和Mariotti研究了涉及投资成本和获利情况都不确定的不完全信息的双头垄断模型,结果显示消耗战的结果有唯一的对称的精炼贝叶斯均衡,进一步研究了引入掀动优势时,对均衡的影响。

结束语

有关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应当理解为互补而非替代的关系,运用哪一种评估方法取决于投资问题所面临的约束条件,而不是模型本身的特征,DCF模型由于其简洁易懂,运用方便同时又兼顾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决策标准,在项目未来现金流及其贴现率可以较准确地确定的情况下,依然不失为一种高效的近似评估方法。期权方法在处理未来不确定性投资,公司股权,自然资源资产,专利以及无形资产等方面已有丰硕的成果。

期权博弈方法作为一种综合的理论思想和分析方法,在实践中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投资决策,它对保证企业投资决策科学合理性以及提高投资收益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应用前景相当广泛,上述的例子中是一个类似著名的"囚徒困惑"的情况,企业由于竞争的威胁而不得不提前执行期权,这导致了整体期权价值的损失,也意味着企业价值的减少。因此如何解决价值的损失成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孙继红,实物权和期权博弈估价模型评介现代管理科学

2、夏健明,陈元志,实物期权理论述评

3、Johnathan Mun著Real Options Analysis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Han T.J.Smit Lenos Trigeorgis著Strategic Investment-Real Options And Games高等教育出版社

5、200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6、邵天习,张刚刚,期权博弈理论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6月

篇8

4. 1 基于投资机会和投资风险分析对汽车业的前景展望

基于我国汽车业投资机会分析,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汽车市场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未来几年中国汽车技术特别是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将大幅度提高,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技术这个制约我国汽车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主要障碍有望获得突破。我国未来的汽车产业的制造成本优势将通过三方面释放出来:一是随着我国对加入WTO的逐步适应和人民币的升值,零部件的价格将与全球接轨;二是从产业格局讲,我国商用车具有美日欧无法比拟的规模经济优势;三是劳动力成本具有绝对优势。我国汽车产业较大的本土市场规模优势,较大规模的本土市场有利于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减少投资风险,进一步强化成本优势。

从供给与需求平衡的角度看,全球汽车工业生产能力过剩是一个长期现象,并且近年来呈现出逐步加重的趋势。在我国汽车行业投资宏观方面的投资分析中,由于生产能力的过剩,汽车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导致行业平均利润水平下降。而从微观方面的投资风险分析可以得出:汽车企业新项目投资成功的因素可归结为6个方面:①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潜力;②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强;③工厂建设具有经济规模性;④企业各职能一体化;⑤决策层支持;⑥企业能与外界科技网络相互联系,且愿意承担风险。导致新项目投资失败的原因包括技术、资金、企业内部组织、营销管理、竞争对手抢占市场、领导支持、市场预测失误、企业员工素质以及政府干预等。

面对汽车行业的进入壁垒,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汽车企业的投入将大幅度增加。我国汽车产业投入增加首先集中在技术上的投入增加,随着法规的严格和竞争的焦点转向技术创新,研发及关键零部件总成本的投入将大幅度增长,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随着zlunwen.com竞争的升级,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各汽车企业均应积极加大研发力度,形成核心技术能力。汽车企业在生产制造上的升级、品牌的提升上都将需要大量的投入。中国汽车产业将成为一个高投入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没有投入能力的企业将面临被淘汰。

4. 2 从资本视角对我国汽车业投资的建议

汽车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是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拉动的,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在各方面支持的结果。现在汽车产业投资速度快,产能严重过剩。汽车产业的过剩是结构性过剩,也就是说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多,需要发展的先进产能其实并不多。纵观汽车产业目前的投资情况,其实是国外汽车企业投资规模大,国内汽车企业投资小;轿车企业投资规模大,商用车企业投资规模小;整车投资规模大,零部件特别是关键零部件投资规模小。

汽车企业投资时应重点关注:1)产品。公司产品是否具有持续的竞争力,即要有好的产品,同时在后续产品的更新换代方面要有保障。2)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能力直接决定产品价格竞争力,在面临相同的价格竞争下具有优势。

未来几年是汽车零部件厂商奠定市场地位的关键几年。投资那些占得先机的企业将成为分享这块蛋糕的方法之一。相信具备以下核心能力的企业将成为中国汽车行业中的领导者和最大得益者。从资本视角出发,汽车企业对行业进行战略投资应考虑以下因素:

⑴拥有强大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更新能力

汽车行业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其各个环节都需要厂商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硬件设备和核心技术,否则作为该领域的参与者,将无法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优异的研发能力和技术设备可以使生产厂商拥有更多的毛利率,更多的产品组合和更加牢靠的客户基础。

⑵拥有牢固客户基础的企业

汽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产品,它的安全性被置于非常高的地位,由于汽车行业的这个特殊性,致使汽车整车制造商通常会长期采用某一种或几种产品,或者和供货商建立长期的合作联盟甚至合资企业,以确保提品质量和数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那些能够拥有可靠客户基础,并和客户建立战略性联盟的企业将能够更好的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⑶拥有更好的盈利能力和财务控制的公司

在汽车整车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作为上游行业,汽车配件行业的利润率也面临被压缩的趋势,在此条件下,汽车配件行业可以通过整合供应体系和加大内部控制体系来保证盈利能力和财务安全,这对于中国本土厂商将是一个新的挑战,那些已经着手开始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厂商将取得竞争优势。

⑷能够准确的判断价值分布变化趋势

价值分布的变化引起行业价值的再分配,使竞争优势在不同的企业间发生和转移,使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不在如以往那样能提供获利能力与价值保护,竞争优势获取的规则发生了变化。对中国本土厂商而言,正确判断价值分布的变化趋势,找寻行业增长潜力及其价值分布格局,发现最大利润区和价值流,将是制胜的关键,也是行业投资者评估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要点之一。

⑸有效识别价值转移路径的能力成为关键

价值从可见的硬件资源(追求效率)转向看不见的服务资源(价值创造),中国本土厂商应对基于价值转换所带来的挑战的能力成为关键。因此认为,我国汽车企业应有效的把握价值转移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

⑹具备整合产业价值链的能力

中国汽车产业价值链处于离散状态,产业关注重心在制造业,对价值链下游的服务、贸易、物流、金融领域缺乏整合能力。如何整合价值链各环节的能力成为未来能否生存的关键。

⑺应聚焦核心价值环节

价值转移的总趋势是企业把资源和能力集中于自己zlunwen.com最擅长的领域,以培育和保持价值核心竞争力,而不是简单的追求企业规模扩张。因此,中国本土厂商在识别和发现所在的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后,应将企业资源集中于此,培育核心能力,并借助这种核心环节的竞争优势,获得对其他环节协同的主动性和资源整合的杠杆效应。具备这样能力的企业将成为产业链的主导,获得其他环节的利润或价值转移,更加可以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

5 结论

在未来几年,中国汽车产业将为世界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走向世界,融入全球市场。随着产业竞争手段的升级,产业竞争的强度提高,产业竞争的门槛提高将把汽车产业带到一个新的成长和竞争平台。要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做好汽车业的投资分析,提高汽车业投资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同时也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我国汽车企业投资的投资机会和投资风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从资本角度对我国汽车业提出了建议。做好汽车业投资分析,对规范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开、公平、有序的投资环境,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研究所.2006年中国工业年鉴[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290.

[2] 张夕勇.发现投资价值[M].科学出版社,2006:68.

[3] 张夕勇.不确定条件下的汽车产品开发投资评价模型构建[J].汽车工程, 2005,6:85.

[4] 张夕勇.发现投资价值[M].科学出版社, 2006:73.

[5][8] 张夕勇.中国汽车业投资风险研究[J].企业天地,2005:74,75.

[6] 吕政.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吗? [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7] 孟怀虎.民营制造[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

[9] 黄兆银,王峰.全球竞争中的中国制造[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37.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2005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11] 施中华.汽车行业分析[J].行业透视,2004:37-40.

[12] 李康.驶向高速公路的汽车行业[J].统计研究,1998,5:37-40.

[13] 曹建海.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J].管理世界,2003,4.

[14] 成峰.汽车行业投资经营风险分析[J].上海汽车,2004,11.

[15] Mankiw. Essentials of Economics[M]. Original language published by Thomson learning , 2003.

英文摘要

The Profession Analysis That the Our Country Automobile Investment in Opportunity and Risk

Economics: Liu Jingjing      Tutor: Zhou Jun

 

篇9

[关键词]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分析与比较

一、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崛起,表现出与欧美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不同特点。1979年,日本学者小岛清(Kiyoshi Kojima)教授根据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践及对美、日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论,即比较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此理论基本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遵循比较优势分工原则,从投资国的边际产业(Margin Business)依次进行。小岛清认为边际产业是指已处于比较劣势的劳动力密集部门或者某些行业中装配或生产特定部件的劳动力密集的生产环节或工序,这些产业在投资国已失去发展空间,但在东道国可能正处于优势或潜在的优势地位。日本的传统工业部门很容易在海外找到立足点,传统工业部门到国外生产要素和技术相适应的地区进行投资,其优势远比国内新行业要大。

(1)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小岛清教授将此类投资称为“协议性的产业内部交叉投资”,意思即为日本对发达国家的投资是一种相互交叉投资,是在双方不存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节省交易费用、规避贸易壁垒可能是产生这类投资行为的动因。

(2)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相对匮乏,因此日本在发展中国家展开投资活动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油、气、煤、铁、铜等重要初级产品的进口,所以没有必要取得资源开发的所有权,只使用产品分享方式或贷款买矿的非股权安排方式即可。而在制造业的投资方面,应从比较成本的角度出发,从差距小、易转移的技术开始按次序逐步进行转移,当东道国的企业渐渐将技术消化后,日本跨国公司应分阶段地转让国外企业的所有权。

(3)产业选择。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多为日本本地已丧失比较利益的劳动密集型或技术已标准化的行业,此类投资不仅不会取代国内同类产品的出口,反而为此类产品开辟了新兴市场,并带动了机器设备等相关产品的出口。

(4)主体选择。小岛清认为规模在对外直接投资中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中小企业应作为产业移植的承担者,因为中小企业与东道国的差距较小,更接近于东道国水平,更容易为东道国所接受。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由于研究对象都是发达国家,分析的也是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和方式,因此不适用于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分析。在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日益普遍的情况下,一些专门用来解释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理论应运而生。下面就是以主流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对外投资现状。

(1)小规模技术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Louis T•Wells的小规模生产理论被西方理论界认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其核心观点是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的技术优势在于:①拥有为小市场需求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发展中国家将从发达国家引进的先进技术加以改造,使生产技术适合小规模生产,提供品种多样的产品,以满足小市场的需求。 ②本地采购和提供特殊产品;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往往拥有具备民族特色的产品供其出口,此类产品一般利用的都是母国的资源进行生产,具有成本优势。③物美价廉,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原料成本和广告成本都较低,因此能做到以低价销售产品。中国是劳动力大国,且资源较丰富,一些老字号和拥有名优品牌的企业并不需要大作广告,在世界市场上,此部分中国产品一直非常有竞争力。

(2)技术地方化理论。英国经济学家拉奥也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优势,这里的技术地方化是指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可以对外国技术进行消化、改进和创新,从而使得产品更适合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需求。技术地方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运用自身较丰富的那一部分要素来生产出适合销往本地和满足其他发展中国家较低购买能力的商品,经过改造后的技术有更容易出口到小规模生产的国家。中国近年来努力进行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改造与创新,正是由于对技术实行地方化的战略,使得我国的技术水平逐渐有所提高,对外直接投资也主要体现在有技术优势的产业上。

(3)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英国学者坎特威尔(John Cantwell)和托兰惕诺(Paz E•Tolentino)认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和积累密切相关,它影响着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和增长速度。在产业分布上,先是传统产业的产品出口,然后再延伸到高科技产业;在地理分布上,则是先在周边国家投资,再向更远的国家和地区投资。一直以来,我国广东等地的家电行业在国际市场上都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并由先前主要是对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的投资逐渐向欧美市场甚至非洲市场的投资。

(4)投资发展周期理论。邓宁对六十多个国家1967至1978年间的对外投资流出、流入量分析后发现,一国人均GNP达到一定水平后就与对外投资流入和流出有关。人均GNP较高的国家拥有的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都比较明显,并有能力运用区位优势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2006年,我国目前的人均GDP首超1000美元,根据邓宁的划分,人均GNP在400至1500美元之间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而且差额很大,这是因为它可供投资国选择的区位优势在增强,但没有实力形成拥有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由此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将朝着增长的趋势发展。

三、中日对外直接投资比较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

1.中日对外直接投资比较分析

(1)对外直接投资策略:日本企业一直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采取谨慎态度,传统的模式是逐级增加的策略,即前期投资较少,后期根据投资收益的具体情况逐步扩大投资规模。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逐渐成熟,部分日本企业也有采取“一步到位”投资策略的倾向。松下等公司还采取了“三步曲”的策略,即首先在目标市场上销售产品,引导消费倾向,再转让技术,最后才采取直接投资的方法。相比之下,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就要“从容”的多,在前期分析有得可图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一般就会“一步到位”建立国外子公司。虽然这样做可以更好地占有市场,但是日本企业的谨慎态度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投资主体: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一般都是中小企业,而中国则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这是由中国的所有制形式和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由于起步较晚,中国的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原始积累阶段,大多数企业不具备向国外直接投资的资金实力的技术水平。而受国家大力扶持的国有大型企业资金实力雄厚,且具备较强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粤港地区由于国家政策比较宽松,开放程度较高,所以在地方省市自治区中拥有的境外企业数量是最高的。

(3)投资区域:日本企业起步早跨国公司遍布全球。由于文化差异较小,经济发展轨迹和水平相近,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则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且行业投向广泛,重点突出。

2.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启示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投资目标不明确,缺乏合理的规划。投资地域过于集中在亚洲地区,且项目分布并不均衡,集中在中国较有实力的产业,不能很好地达到提升竞争力的作用。另外,由于资金限制,我国对外投资平均规模较小,因此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民营企业较国有企业进入海外的非常少,且发展缓慢。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还面临着诸如国外政策法规、文化价值观不同和自身技术水平低、缺乏海外经营人才和资金实力弱的种种限制发展的障碍。

面对以上的各种问题,根据之前对日中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给出以下建议:

(1)政府方面,做好企业海外投资的引导与监管工作。

(2)企业方面,首先要重视技术研究与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面对国外政策法规的障碍,要知己知彼,认真学习和研究国际惯例、国外政策法规、加强经营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要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应对资金实力弱的问题,我们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国际融资力度,以壮大资产规模。

对外直接投资能够规避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资源最优配置。在以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对其给予一定的支持,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加强对外投资的效率,才能加速与全球化的融合过程,建立中国有竞争实力的跨国公司。

参考文献:

[1]小岛清.对外贸易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2]杜奇华.国际投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3]唐礼智.国际直接投资经典理论评述及其衍生投资模式分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5).

篇10

一、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的重要作用

1.给创业活动提供充足资金支持。金融资本给创业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资金是创业活动最缺的要素之一,尽管这些年大量的资本涌入了创业投资领域,但是与大量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天量资金相比,目前创业投资领域的资金缺口依然巨大,大部分的创业投资活动都能以获得资金支持。金融资本进入这一领域之后,将会加大的丰富创业活动资金供给,给创业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2.助推经济发展。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创业活动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了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很多创业成功的企业在企业经济拉动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资金是创业活动成功的基本要素,金融资本介入创业活动,事实上就是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持,因此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的介入可以通过促进创业活动的繁荣来给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3.促进技术创新。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促进技术创新层面,创业活动既有以崭新的商业模式为特点的,也有以技术创新为特点的,其中后者所占的比例最大。很多创业活动都是以技术创新为依托,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新的产品或者使得产品具有独特功能,并因此获得了市场的成功。技术创新同样需要坚实资金作为后盾,金融资本的介入可以为创业投资活动中的技术创新行为提供更多的资金,从而实现技术的不断创新。

二、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面临的风险

1.投资失败风险。投资失败风险是创业投资中的最大风险,根据我国创业投资情况来看,创业投资的成功概率也就10%左右,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创业投资基本上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因此这是金融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面临的最大风险,投资失败对于金融资本来说带来的后果就是血本无归,因此这一风险是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目前金融资本在创业投资项目的选择方面还比较盲目,投资中忽视对于投资失败风险的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评估,结果就导致了投资项目失败的可能性大增,这是未来金融资本创业投资中需要重点解决好的风险。

2.信用道德风险。信用道德风险是创业投资中普遍存在的风险,这种风险的成因源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将资金交给创业者以后,创业者可能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做出来有损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从而带来所谓的信用道德风险,举例而言,创业者可能并没有将投资者的钱用来进行创业活动,因此就会导致道德风险的出现。道德风险很多时候都存在,这实质上是对于金融资本应得权益的一个损害,很多金融资本目前仅仅就是财务投资者,其并不介入创业活动的具体投资,这种做法一定程度的放大了金融资本的信用道德风险。

3.投资退出风险。投资退出风险是指由于退出机制的不畅所带来的风险,创业投资所追求的是高收益,这种高收益必须要通过退出才能够实现,目前很多投资项目都是因为退出机制的不畅才导致了巨大的风险。金融资本在创业投资方面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我国目前在创业投资退出机制方面还不是很完善,退出渠道较少、退出渠道不畅,这导致金融资本的在想要退出的时候做不到及时的退出,从而导致了一定的风险。

三、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风险控制策略

针对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所面临的种种风险,需要金融资本在创业投资中针对各种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注意风险的控制,具体来说,金融资本风险控制重点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注意投资项目筛选。金融资本创业投资风险控制首先要注意投资项目的科学筛选,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中,切忌盲目跟随创投热点进行项目投资,如果没有一个全面的调查分析,很容易就会导致投资项目的失败,实践证明,盲目进行创业活动热点进行投资的案例中很高的比例都以失败而告终。在投资项目的选择方面,金融资本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投资项目风险评价机制,邀请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于所投项目的各种风险进行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了解项目的收益水平、成功概率等内容,从而实现对于投资风险的有效控制。本文这里以国开金融投资阿里巴巴为例进行分析,国开金融2012年选择投资阿里巴巴,其出资5亿美元,占股0.47%,其对于该项目投资分析情况见下表。金融资本创业投资在退出时机方面也要注意科学选择,选择最合适时机,通过最合适的渠道来进行退出。

2.选择合适退出时机。从而获得最高的收益,最大限度降低投资风险。从退出时机来看,一般都是在投资企业处于一个稳定的高速发展阶段时候退出,这一阶段创业企业基本上步入了发展正轨,而较高的增速也昭示着企业的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对于金融资本来说可以顺利实现套现。另外的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就投资企业上市,上市对于金融资本来说,绝对是一个最好的退出时机,上市可以带来比较高的投资收益,同时还可以比较顺利的随时变现,金融资本的选择权限更多,当然对于绝大部分的创业投资案来说,上市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3.介入创业项目经营。介入到创业项目的具体经营中去,这也是金融资本分散控制创业投资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金融资本投资方来说,在创业投资项目上砸下了大量的真金白银,等于是获得创业项目的部分所有者权益,为了确保投资不打水漂,介入创业项目的经营,对于项目投资进行的监管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有效地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另外一方面就是的金融资本投资方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经验来帮助创业项目进行开展经营,创业团队虽然在技术、产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在经营、市场等方面存在很多的欠缺,因此资方委派具有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的人员到创业项目中,弥补创业团队这方面的短缺,可以更好地提升项目成功概率,实现金融资本投资风险的有效控制。

篇11

关键词 医药产业 集群优势 风险投资

中图分类号:F1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8)11-0499-03

目前全球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医药高新技术领域竞争日趋白热化。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首要的是创新和领先,研发是创新的基础,增强自主创新研发新药能力是医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综观世界制药企业,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每年的R & D费用节节升高,R & D投入至少要占上年销售利润总额的10%~15%才能保证持续创新原动力。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我国医药企业而言,资金缺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导致创新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我国绝大多数制药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仅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国外领先制药行业巨头的研发投入让国内制药商难以望其项背。由于各方面原因,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医药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很多医药企业陷入了“创新能力低-资金少-创新能力更低”的恶性循环,威胁到很多企业的生存。这就要求这些企业一方面要增强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融资,打破资金短缺这一“瓶颈”。

1 医药行业中的风险投资现状

1.1 传统资本已不能满足资金需求

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风险投资家的兴趣在于处在开拓阶段的企业的潜力,继而注入风险资金推动其成长为成熟的企业。

目前我国医药研发除了自筹外,主要融资渠道是传统资本。传统资本主要包括部门和地方政府资金、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场。就目前现状来看,政府部门资金毕竟有限,主要流向是基础研究和重点建设项目,而医药行业的高风险性和行业中众多企业的不良运行状况,使得从十分注重资金安全性的银行取得可观贷款难度日益加大,而作为较理想融资渠道的股票市场门槛较高,虽然二板市场的产生是对中小企业的巨大鼓舞,但是目前大多数医药企业尤其是生物医药企业在规模等方面的要求远未达到上市要求。

1.2 风险资本在医药行业具有广阔的远景

风险投资对于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在其成长阶段的资金支持,不仅能让一个好的项目从实验室走出来变成商品,也使得许多有潜力的公司得以度过难关继续生存和发展。风险资金的引入除了带来资金外,还能够参与到企业的运营中去。风险投资者不仅要对风险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行监督管理,还要参与风险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结构调整等高层次重大问题的决策。同时监督企业研发过程,提高科研动力,以更好地弥补企业在企业管理和资本经营等方面的经验不足。培育和引导企业快速成长;协助企业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以及在企业获得成长后的上市支持[1]。风险资本在医药行业具有广阔的远景。1999年7月,全国风险投资公司不到100家,投资能力不足40亿元,而仅仅两年之后,风险投资公司就激增至近250家,资本规模达到了400多亿元,且近几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可以预测:随着风险资本的日益壮大,我国较完善的风险资本市场形成在即,我国的医药企业也将迎来再次高速发展。2005年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与全球最大的生物芯片公司――美国昂飞签订原创性技术合作协议,吸收风险资金4 800万美元;2006年上海安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晨兴科技500万美元风险投资。上述两项可算是近两年在生物医药领域最大的风险投资[2]。中国创业投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11月发生在医药健康领域的投资有5起,投资金额为4 200万美元,投资规模居中国创投市场的首位,而排在第2名的IT行业,该月投资金额只有2 750万美元[3]。

1.3 风险投资发展障碍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已经转化的科技成果中资金来源不太合理,自筹的约占60.9%,国家科技计划贷款占33.3%,风险投资仅占5.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而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1)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风险投资的整个运作没有足够的制度保障。目前我国涉及风险投资的法律规定极为原则化,不具备可操作性,极难满足现在风险投资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2)我国医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不足,使得国际风险投资企业非常谨慎。因此要增强风险投资业对医药领域的信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才是根本。

2 医药产业集群吸引风险投资的优势

近年来,全国医药经济区域集聚优势明显,2006年“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经济区占全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为64.9%和66.2%。国内的医药产业集群如吉林通化医药城、上海张江“药谷”、北京北大生物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医药产业集群凭借其明显的优势,正在形成“燎原之势”,其吸引风险投资方面也将有很大作为。

2.1 区域集中性

美国学者Florida和Smith的研究表明,风险资本是高流动性和高地方性的。一方面,投资流向最大机会和回报的区域;另一方面,风险资本通常在发达的金融中心和高技术产业中心得到快速发展。这种理论更符合集聚理论和区域专业化。因为风险资本要求在地理上集中,资本的流动性不仅通过自由市场进行,而且通过风险资本产业的网络结构进行,这强烈地根植于具体区位。风险资本家依赖对距离敏感的个人联系网络来识别投资机会,完全信息是不存在的,风险资本家会尽量避免遥远的位置。因为他们不可能经常地前往以监视其投资及其生产状况。由此产生的投资模式展示强烈的区域偏向,更加强了现有工业的地理集中。因此风险资本会对医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显示出投资偏好。

2.2 较低的创新风险

集群内的企业由于在地理位置上的大量集中,各个医药企业之间的往来比较密切,获取信息的渠道广,信息量大而且相对真实,这就使得集群内的企业以超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获得行业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信息,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创新的盲目性,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医药产业集群内有许多实力雄厚的研发中心和制药界的领头羊,这些机构和企业引领着医药行业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方向,有效地减少了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研发的盲目性,降低了技术创新风险和由此带来的巨大的资源浪费。

2.3 企业强劲的创新动力

创新动力是风险投资机构评价风险投资项目时十分看重的一个因素。集群内激烈的竞争为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动力。在产业集群相对狭窄的地理范围内通常聚集着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并进行着同类或相似产品的生产,集群内的竞争非常激烈。由于集群内的企业之间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差异很小,从而迫使企业必须通过持续不断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不管是走低成本路线还是走产品差异化路线,企业都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确立自己的独特地位。因此,迫于生存压力,集群内的企业与集群外的企业相比,更具有实施技术创新的动机。另外,在集群内,企业进行创新的可见度较高,创新者的领先效益和示范效应突出,率先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取得的超额垄断利润,无形中给其他的企业很大压力和动力,从而推动所有企业重视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4]。

2.4 良好的投资环境

以上海张江“药谷”为例,针对浦东医药企业目前资金来源明显不足的问题,政府一方面通过政府基金的自我造血机制为企业吸引更多的投资,制定多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入风险投资机构,拓宽浦东的生物医药产业的资金来源,努力健全风险投资体系,尤其是对创业投资的引导。另外,园区的管理部门经常举办交流会和各种形式的论坛,免费为中小企业进行改制上市培育工程培训,使企业深入了解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过程,触摸全球资本市场脉搏;各种俱乐部专为园区创业型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服务,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投融资沙龙活动,建立相互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充分利用张江创业投资广场聚集了国内外43家创业投资机构的优势,与风险投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联系和协调项目的信息交流,打通园区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融资瓶颈。

2.5 相关的技术配套

制药尤其是生物制药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使其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不论是上下游技术的相对成熟还是其它行业技术的支持,都将对其技术及产品能否具备产业化前景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的医药行业研发力量本身就不强,产业化环节还没理顺,而生物医药的上游技术与国际的差距并不十分显著,而下游技术的差距却很大,这种不均衡性严重制约了产业化进程。因此,风险投资项目选择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相关技术的配套问题。相比于分散的医药企业,医药产业集群具有天然的优势。集群包括了医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彼此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间信息和沟通相对显得便捷,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进行了技术上的变革和创新,其它技术相关的企业会被迅速地影响到并做出反应。一个企业进行某项技术创新研究,也会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关注和技术跟踪,相关技术的配套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因此,医药产业集群在技术配套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3 医药产业集群风险投资发展建议及展望

如何更多、更好地引入风险投资?

1)对于国家的产权市场和投融资体系来说,一是要逐步构建和发展知识产权市场、股权交易市场和投融资市场的阶梯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将技术、产品、资本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应避免过多的政府行为,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环境。政府的作用应该主要作为一个市场管理者而非创新过程中的资金提供者,政府应健全各种法规,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并对医药流通市场进行整顿[5]。

2)对集群管理部门来说,一是完善针对集群内企业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立专门服务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咨询服务机构,建立企业与风险投资机构之间有效沟通的纽带,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二是建立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加大资金、人力、基础设施扶持,大力倡导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同时建立高效的风险资本运作机制,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3)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一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形成具有独创性和高成长性的项目,并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性进行必要论证,因为这是吸引风险投资的关键。二是进行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强化管理团队,明晰产权,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运作更高效、更规范、更透明。三是提高企业和企业家自身的素质,增强团队的稳定性,为获得风险投资等融资渠道的资金减少障碍。

风险资本在国外医药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在成长初期依靠风险资本壮大,成熟后增加普通权益性资本,循序渐进。虽然现在金融市场低迷,全球经济不景气,但是医药的需求是刚性需求,弹性不是很大,这就是医药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的原因。根据历史的数据,医药行业在经济不景气的时代同样会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资金会寻找防御板块作为其避风港,医药行业自然能充当这样的角色。所以应该抓住时机,充分发挥我国的医药产业集群的内在优势,积极吸引风险资本的加入,增强研发和创新实力。

可喜的是,政府和企业都在为此努力。张江医药产业集群积极为集群内的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对集群内企业的投资。据悉,张江集团正在探索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合作,酝酿建立张江自己的三板市场,这对于集群内的企业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利好。我们有理由相信,风险投资将在医药领域里有大作为,会让医药产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研发出更多更好的新药。

参考文献

1 何静,赵丽莎.风险投资促进医药产业自主研发[J].医药世界,2006,(7):45-46.

2 张仕元.2006年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分析[J].高科技与产业,2007,(12):35-36.

3 丁琳.资本密集涌入医药业[J].IT经理世界,2008,(1): 39-41.

4 曹阳,卢春丽.论医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J].上海医药,2008,29(9):392-394.

篇12

关键词:创业投资;航海企业;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1-0026-02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贸易量快速下滑。世界造船、海运行情分析机构Clarkson2009年3月1日称,1月份全球范围内的船舶制造合同只有9艘,仅为一年前(151艘)的6%;2月份全世界造船新船成交量仅有19.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8.4%。航运市场从顶峰跌至谷底,航海企业收入出现大幅下降,导致许多公司首现亏损。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航海业形势有所好转。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企业想要生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顺应市场,谋求发展。

一、创业投资分析

(一)创业投资概念

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通常被称为“风险投资”,即为人们主动承担可能的创新风险而进行的有意义冒险创新活动或创业行为。创业投资的经营方针是在高风险中追求高回报,特别强调创业企业的高成长性。它的投资目的不是要控股,而是希望取得少部分股权,通过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援助,促进创业公司的发展,使资本增值。一旦公司发展起来,股票可以上市,创业资本家便通过在股票市场出售股票,获取高额回报。创业投资项目选择的核心标准是能否在未来的可预计期间内取得高额回报。

(二)创业投资特征

创业投资是一种投资活动,与一般的投资活动自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由于它是特定的“具有风险的投资”,因此,又具有一些与一般投资活动不同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选择投资对象、投资特性和增值服务上。

1.投资对象的创新性强。国际经合组织(OECD)在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投资方式研讨会”上明确指出:“凡是以高科技为基础,生产和经营技术密集的创新产品和服务,都可视为创业投资。”创业投资不仅是高科技投资,突出高科技,而且是创新投资,突出创新。对投资对象,不仅要求科技含量高,而且要求创新性强。创业投资机制涵盖金融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是个完整的创新资本化的过程 。

2.投资的高风险和高投资回报率。由于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创业投资多年来屡向世人展示奇迹,平均回报率高于30%,一旦投资成功,其回报率有时高达10倍以上,远远超过金融市场平均回报率。但高收益总是与一定的高风险相对应的。美国技术风险投资者公司的风险资本家彼特・麦克默茨曾在5年间对11家公司进行投资,结果5家失败,5家良好,第11家的巨大成功使他的25万美元的投资资金猛增到7 500万美元。任何项目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环境与市场等因素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也是无法控制的,因此,创业投资失败率极高。在创业投资行业中,成功率一般不到20%,完全失败的比率在20%以上,另外60%左右不超过市场平均回报率。尽管如此,投资者能够通过组合投资来分散风险,尽管单个投资有可能损失惨重,但组合收益却由于某些投资高额回报而达到丰厚的投资回报率。

3.资本流动性较小。创业投资投入到企业盈利直至风险企业上市,再经过一段股权持有期,投资者才可以变现投资,收回资本,获得资本增值收益。一般从投资一个项目到收回投资需要3―7年甚至10年,在这段时期内,由于投入资金变现退出困难,因而资本流动性较小。

4.权益投资。创业投资者看重的是高科技企业的成长性和潜在高收益性,一般并不要求风险企业在足够长的期限之前分发股利或偿还,而是追求新兴企业成长期的高额利润。同时,风险企业拥有的宝贵财产通常为智慧与技术,难以以传统方式进行融资。创业投资正好弥补了这一资金缺口。它通常以权益资本或准权益资本的方式注入资金,从而使企业得以安心长期发展。

5.阶段性和循环性。创业投资者通常根据风险企业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相应地把总投资资金分几次投入,上一发展阶段目标的实现成为下一阶段资金投入的前提。创业投资采取“投入―增值―退出―再投入”的循环运作方式,一旦创业投资成功,在企业上市或成长时以出售股权的方式撤出变现,收回资本获取高额利润。之后将增值后的资本再投入到其他风险项目,如此循环往复,实现投资资本的快速扩张。

6.增值服务。创业投资不仅对风险企业投入资金,而且还向企业提供包括发展战略、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资本运作等各方面的策划、咨询、中介等服务,使被投企业得以快速发展和壮大,从而提升其价值,为创业投资成功地增值撤出创造条件,这就是创业投资的增值服务 。

二、航海企业

航海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资金投入量大、投资回收期长,传统的融资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壮大的资金需求。

(一)航海企业现状分析

经济复苏以来,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一些新的情况,欧元债务危机影响逐步显现,我国加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力度,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有所放慢,大宗散货的运输需求也将有所下降。面临新形势、新要求,航海行业应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港口发展模式转型,进一步做好结构调整、加强市场准入管理等各专项工作,促进航海持续发展。

(二)航海企业业务运作特点

1.产业结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产业的企业既有利于裂变式发展,也有利于保护自己,而单一产业的企业发展不如前者快,而且随时可能出现危机。因此航运企业想要发展,应该有多个支柱产业,并且各产业间关联度越小越安全。资本流动与重组是航海企业发展多产业的最佳方式。企业应将自己可分离的资产分为若干块,每一块单独与其他企业的资产组成新产业并按新机制运行。这样裂变成若干个新兴的现代型企业,并迅速发展成为企业的多个顶梁柱。这种发展方式风险分散,速度较快。企业由单一产业向多产业发展的最佳时机是企业处于盈利时,这时既有一定的可用资金,又有赚钱产业支撑新开发项目。

2.技术改造。航海企业想要达到特、大、专和增后劲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技术改造需要资金支持,会使企业堆积债务,造成暂时的资金不平衡分布。只有当这一阶段技术改造完成之后提高企业盈利率,加快资金循环,才可以缓解债务危机。否则,技术改造不仅不会是企业资本增值的机遇,还有可能给企业造成财政危机。所以,航海企业在不断投入、改造谋求发展的同时,必须有正确的资金营运决策,以最小的投入和真正能自我解脱债务为原则。每进行一项技术改造,就是一次资本运作的实践检验,正确的决策和不超预算的操作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

3.负债经营。市场要素在供求上的复杂多变使市场经济成为风险经济。由于这种复杂多变,企业的每一项决策都有可能导致失败和亏损,经济效益不定数。负债经营可以让企业以小搏大,但当投资收益率低于债务费用率时,企业非但不能获利发展,有可能导致更严重亏损。

4.投资行为。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状况,企业应引进现代科技,投资目标偏向于科技含量高、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项目,在严密的科学论证基础上,充分了解市场行情,把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前景,力求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快速发展。

三、创业投资对航海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航海企业产业结构升级

前几年,航海企业还在更多地利用价格优势竞争,单一依靠船舶搞货运,但现在情况已经改变,必须发展航海上下游产业,在资本市场博弈,不断开拓新兴市场。赢在市场,促进航运和资本互动,实现共赢,成为当今航海界最新的发展态势。创业投资的参与,更进一步促进航海产业升级。

1.创业投资资本支持,促进航海企业结构多元化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开始盈利的航海企业需要更多资本进行新产业的开发,但相对薄弱的实力又制约其结构的扩展。创业投资可以为其提供长期稳定的资本保证。创业投资家根据项目的发展情况,将资金分期投入,最初投资额较少,随着企业逐步走上正轨,创业资本不断地跟进投入 。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则立即中止投资。通过这种策略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也保证企业安全发展。最终新产业开发成功,多元结构相互促进的经营模式在巩固企业本身的同时,也使投资者获得高额的利润,使产业链条得以延伸和扩展,催生出一系列新兴产业,进而提高航海产业升级换代的能力。

2.创业投资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带动航海产业结构调整。盈利初期产业很难有开发高新产业的能力,高新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所需成本更大,还有如何适应市场与经营管理的问题。创业投资不仅可以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资本支持, 还能向企业提供包括发展战略、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资本运作等各方面的策划、咨询等增值服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广和应用,而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广和应用又可以渗透到相关产业中去,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结构调整。

3.促进传统产业改造。传统的航海企业除了航运类的支柱产业,为了用好资产存量和解决冗员,开辟了副业经营,目前这些第三产业中部分已经丧失市场竞争力。但创业投资的增值服务,促使投资方介入企业运作管理。企业在投资方与市场的双重压力下,重组结构,将资源用于中心产业的开发,促进传统企业结构改造。

(二)加快航海企业技术创新

航海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性活动,因为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着技术的开发、技术与经济的结合等不确定因素。创业投资可以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提供增值服务。另外,技术创新往往要求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资金,再加上技术创新的风险性,传统的融资工具并不合适。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可能会给风险承担者造成经济、时间以及机会等方面的损失,但也会给他带来机会和收益,收益与风险正相关。航海企业具有极高的成长性和效益性,这满足了创业投资企业投资的要求。

(三)加强企业投资能力

航海企业想要发展,融资方式之一是银行贷款,但负债经营对企业是严峻考验,资本运作出现问题有可能使企业面临破产危机。创业投资是通过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援助,获得企业部分股权,而且不存在负债问题,降低企业发展的风险系数,使企业摆脱负债经营的束缚,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有利于产业集群化发展

产业集群是指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一般而言,因存在着高度不确定性以及研发与生产的日益分离,高新技术企业比传统产业中的企业更倾向于集聚,形成产业集群。而作为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创业投资在驱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和持续发展中的显著作用,也为众多国家和地区发展高新技术的实践所证明 。

参考文献:

[1] 张捷.金融体系对创业投资的作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2(12):85-86.

[2] 刘建香.公司创业投资的概念、内涵及模式[J].现代管理科学,2008,2(3)45-46.

[3] 谭勇,矫艳春,沈瑞光.航运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浅析[J].水运科学研究,2007,9(3):25-27.

[4] 朱永胜.浅谈航运企业资本运作[J].珠江水运,1995,7(13):18-22.

[5] 王柏玲,刘斌.中小航海企业发展的现实途径[J].世界海运,2002,12(25):32-33.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the venture investment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vigation enterprise

PAN Hong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oving station,Shanghai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Shanghai 200120,China)

篇13

关键词:科技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无形资产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限制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一些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迅速,伴随着新兴技术革命成果,逐渐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新的动力。然而,在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撑不力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增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快技术创新和金融支撑的完美结合,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是我国加快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关键。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屏障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往往较为强烈,但由于质押水平较低,融资风险较高,金融机构的投资杠杆难以平衡,造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科技型小微企业资本需求旺盛

有效的金融支撑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金融资本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本来源,合理有效的金融支撑能够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其次,科技型小微企业对金融资本的依赖性较强,一方面,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过程较为复杂,创新投入相对较大,对资本的需求往往是一种非线性动态模式,而且具有一定的创新风险性。与此同时,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周期性节奏较快,对金融资本需求规模呈现出阶段性差异,但创新资本应用时间往往较长,从要素积累到创新成果产业化都需要创新资金的支撑。从发展情况来看,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性显著,发展潜力大,能够通过对金融资本的有效利用创造产值,在推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金融机构的资本收益。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投资风险较高

从国家到地方都将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经济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制定了多项金融扶持政策加快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各类金融机构相继将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投资结构调整的重点拓展领域,加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前瞻性投资分析,逐步制定和细化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撑政策,不断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撑体系。但同时,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撑出现了一些不平衡现象。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一方面,由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潜力明显,金融机构希望选择优势明显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投资对象,以实现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较成熟型企业相比,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更高,这给金融机构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压力,如何减小投资风险,尽可能避免不投资就成了金融机构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三)融资需求和投资风险的不平衡

从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角度来看,首先,虽然金融投资规模总量不断增长,但依然无法满足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需求,资金短缺依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其次,银行发行了大量科技型小微企业政策性信贷,这些政策性信贷由于利率较低,甚至免息,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金融资本,但政策性信贷往往对贷款企业要求较高,能够获得政策性信贷的企业多是重资产企业,难以惠及贷款需求更为迫切的轻资产中小型创新企业。再者,科技型小微企业信贷多为三年期以内的中短期信贷,而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周期较长,一些关键技术从创新到应用可能耗时五至十年,因此短期信贷对一些技术创新周期较长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难以起到必要的信贷支持。最后,商业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往往较高,而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技术创新期内发展较慢,因而难以承受过高的融资成本;但在成长期,科技型小微企业具备了一定的盈利能力,能够支撑较高的融资成本。这就造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规避的不平衡性,限

三、知识产权质押带动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

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资产轻、科技重的特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能够在金融机构和科技型小微企业之间搭建一条资本流通通道,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一)知识产业质押基础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科技型小微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创造、开发、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有力激发了企业层面的创新活力。从近年来的专利权统计来看,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均大幅增长。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统计,2012年专利三项中最大比例的发明专利申请超过40万件,同比增长速度超过20%,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同比增长接近30%,增速同比超过10%,占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上升至70%,约为国外来华发明专利申请量的3倍。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接近15万件,同比增长超过5%。由此来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升和科技实力的增长,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价值,一些高价值的知识产权甚至超过了企业的有形资产价值。这预示着知识产权资产正日渐成为衡量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和价值尺度的重要因素,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积累了重要基础。

(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

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而言,知识产权质押能够加快企业创新成果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质押标实质上是知识产权资产预期的未来收益,而不仅仅是知识产权资产的现值。知识产权质押后,知识产权权力企业仍可保有和管理其所有的知识产权,这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从投资方的角度来看,科技型小微企业拥有高价值的知识产权,具有传统企业难以比拟的科技创新性和增长潜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引擎,这使得投资科技型小微企业具有广阔的收益空间和市场前景。如果金融机构能够建立知识产权质押机制,将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投资风险,这是传统硬资产抵押融资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以科技型小微企业为突破,适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既配合国家关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经济的战略部署,加快科技型小微企业快速成长,能够有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化。

(三)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优势

科技型小微企业具有不同于一般成熟企业的特点,即突破式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先导和知识资本密集、先导性、高成长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因而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对融资渠道的选择及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尤其是起步创新阶段,固定资产规模往往较小,有形资产价值偏低,可用于担保或抵押的硬质资产少,通过常规的金融机构融资贷款难度较大。而知识产权质押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实物抵押贷款模式,对于拥有新兴创新技术,但是又缺乏实物担保物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能很好地解决融资贷款抵押障碍,实现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创新。

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创新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最优融资策略组合。孕育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处于技术创新的“萌芽”阶段,创新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民间资本、科技贷款、股权抵押和政府财政扶持资金等。成长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随着创新技术应用的逐渐成熟以及产品销售逐渐市场化,创新风险和市场风险逐渐消失,融资渠道逐渐丰富,VC(风险投资)、知识产权证券化、抵押贷款、担保融资、一级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等都成为发展期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有效融资渠道。成熟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市场化水平逐渐稳定、资产规模逐渐增大、无形资产价值不断提高,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质押、知识产权担保贷款更为有效,有可能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

四、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构建

以知识产权质押为基础,构建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三者联立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突破。

(一)企业层级

从企业层面来看,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构建应着力于提升知识产权开发、利用和综合能力提升建设。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相关体制有待完善,科技创新对我国GDP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一是要提高企业研发投入,为知识产权质押提供基础保障;二是要注重专利申报和管理,避免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造成知识产权权益损害;三是增加知识产权融资信息披露,方便金融机构提供价值评估。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当前财务情况以及可能说明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事件,保护投资机构的合法权益,企业应适当及时披露知识产权融资状况,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比例、研发投入水平、新产品的市场应用情况、专利申报及授权情况、知识产权的有效时间、竞争技术发展情况,无形资产信托、知识产权证券化等相关信息。只有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经营管理水平,才能逐步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

(二)政府层级

立足政府层面,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策支持体系。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给予科技型小微企业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倾斜,以科技型小微企业振兴金融危机后的本国经济。当前,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处于生命周期中的孕育发展阶段,缺乏有效的创新成果价值转化机制,科技成果市场化水平较低。政府要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制定积极的政府采购导向,有必要采取政府担保贷款和弟媳贷款政策等措施,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解决融资压难题。同时,我国知识产权申报、利用和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知识产权融资的相关环境有待优化,要结合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和金融资本市场运行特征,结合知识产权质押、无形资产信托、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及证券化的发展趋势,制定知识产权质押的相关的管理办法,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提供法律保障。

(三)金融机构层级

从金融机构层面来看,要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评估,知识产权质押和无形资产信托等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并在各级政府引导下发展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融合。以“企业主导,政府引导,金融推动”为方针,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投资的发展空间。通过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质押,积极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善中小板、创业板和场外交易等创新金融资本市场培育;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完善场外交易市场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加快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提供多角度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撑;探索科技型小微企业企业债券,扩张债券市场渠道,健全债券评级制度,鼓励不同层次市场之间的升级、转板机制,逐步实现各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真正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化、金融市场自由化。

五、结语

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而言,知识产权价值化是知识产权质押的基础,科技创新能够保证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后续的技术维护与发展,使自主知识产权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核心资源的内在价值,保证质押的知识产权资产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增值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重要突破,一方面有效缓解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推进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有机融合,加快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反过来,在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促进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转化积极性,提高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技术创新——资本融合——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陈江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其政策表现[J].改革,2010(12).

[2]陈荣生,刘敏.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模式创新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8).

[3]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4]陈红川.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新路径研究[J].南方金融,2013(8).

[5]温军,冯根福,刘志勇.异质债务、企业规模与R&D投入[J].金融研究,2011(1).

[6]钟明,郭文伟,宋光辉.企业异质性、融资模式与科技型小微企业信用[J].中国科技论坛,2013(11).

[7]李春涛,宋敏.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所有制和CEO激励的作用[J].经济研究,2010(5).

[8]杨晨,陶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政府政策配置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3).

[9]宋伟,胡海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J].知识产权,2009(112).

篇14

关键词:国有石油企业;高速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家用汽车的普及、化工产业的发展,都导致石油能源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大。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面对国际油价高居不下,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资源后备不足等问题,如何解决我国石油企业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石油企业的快速发展,是急需考虑的问题。

一、实现四个转变

我国传统石油企业过于注重经济总量增长,存在着高投入、低收效的问题,而且因为消耗大,污染严重,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后果。在如今资源紧张、生态坏境不断恶化的形势下,这种落后的传统生产方式已经没有发展的空间。在现有经济政策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运用现代先进科技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已经成为石油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一)发展理念转变

石油企业在发展初期,物资匮乏、经济总量不足是当时面临的问题,为了尽快改变这种情况,追求发展速度和总量增长成为石油企业初期的发展目标。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经营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注重发展效益和质量的转变成为新形势下的新理念。

我国的石油企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实力和规模,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不但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还要看到存在的资源紧张问题,要在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方面下功夫,要从搞大规模投资、建新项目的理念中走出来,做到科学审慎的投资。在优化管理、增加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力求对现有资源进行更新、改造,做到挖潜增效,充分利用。只有这样,才能缓解资源短缺,资金浪费等问题,增加有效供给,做到资源、资金利用最大化,更好地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要。

(二)发展手段转变

"要素驱动型"是我国传统石油工业长期以来的发展模式,扩张生产要素和增加资本投入成为成为扩张规模和实力的主要手段。新的企业发展应该是以“创新驱动型”为主,既依靠科技研发力量,使企业在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将新的科技成果运用到生产上,增强石油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努力实现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增加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的转变。

(三)发展环境转变

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发展形势,使得国际化经营战略成为必要。石油企业要做大做强,就要以此为契机,重视和利用国际环境,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优化配置,增加竞争优势。只有将国内、国际这两个市场的资源、资金充分利用起来,拓展国际化经营,石油企业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管理模式转变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重视人才,发展人才,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才会给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带来技术革新的新理念。

二、四个注意

中国石油企业要在在现有经济政策下实现快速发展,就必须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转变发展理念,重视资源的利用、狠抓技术创新、进行体制机制结构建设和调整,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竞争优势。

(一)开源节流,提高资源利用率,突破资源瓶颈是发展的基础

第一、加强新的油气资源开发。我国的资源探明率远远低于世界水平,要做好新地区堪储量的探索开发,尤其是海上油气的开发,填补老油田产量减少的缺口。

第二、与世界各国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多种能源合作方式达到互补共赢的目的。

第三、再者就是要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增加有效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

第四,积极寻找替代能源,进行合成油类制剂的开发。

(二)调整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遵循客观规律是发展的重点

石油企业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做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进行结构调整。要根据世界石油企业的发展规律,进行资产优化和资本运作,做大做强主业,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在管理体制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同时完善营销管理体制,进行网络营销,降低流通环节诶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自主创新、提高科研能力,形成竞争新优势是发展的关键

第一、要坚持深入研究开发,进行技术创新,突破原始技术瓶颈,取得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第二、要充分利用科技资源,使科技成果能够在生产中发挥作用,通过实施应用创新战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

第三、要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对科技前沿的创新技术要多加重视,提早进行技术储备。只有创新战略具有前瞻性,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竞争新优势。

(四)加强管理、搞好体制机制创新、重视人才利用是发展的源泉

石油企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石油企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建立与生产发展相配套的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调整,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将企业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实现稳步快速的发展。

三、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改革开放的形势和现有的经济政策对于中国石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发展的契机,石油企业要抓住机遇,根据市场形势及时调整战略目标,加快实现石油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同时要全面考虑,意识到潜在的危机,避免急于求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现有经济下,实现石油企业快速稳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建军.试论我国石油企业的投资管理问题[J].工会论坛.2009(0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