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范文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

篇1

何为1+X?小学音乐1+X教学中的1从宏观上来说,是体育艺术2+1中的一项艺术特长(器乐、声乐、戏曲、曲艺、舞蹈等)。从方法层面看,1是包括葫芦丝、歌唱及非洲鼓的音乐载体(可以根据学校、学生及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从思想层面看,1是整体的、系统的观念。X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提及的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1+X教学,希望基于国家《音乐》教材,通过对葫芦丝、非洲鼓及歌唱等有效教学,用整体的、系统的观念分析处理散落在各个年级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等教学内容。从而改善音乐课程的碎片化教学现状,让音乐活动的过程与方法更具系统性,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更具层次性。(下图)

一、 课程,促进文化生成

课程文化是一所学校提供给学生在学校期间得以获取知识、能力、人格以及学习经历等一切活动的精神产物,是师生共同的价值认同与价值追求。对于音乐课程来说,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音乐的同时,要注重课程的文化建设,以文化影响自身,塑造学生,对于课程来说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音乐1+X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自身的课程文化。

(一)具体化,好操作

目前来看,全国小学音乐教材以人音版、苏教版、湘教版、冀教版、花城版、人教版等为主,纵观这些教材,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即歌唱和欣赏。对于集体教学来说,歌唱和欣赏相对容易操作,它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我国公民对艺术的追求高度改变,在基础教育中,学生仅仅以教材为依托,很难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作为音乐老师,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孩子们在义务教育阶段上了9年的音乐课,形成的音乐素养,并没有达到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可以说相差甚远。即使有些音乐素养不错的孩子,大都是在校外的艺术培训机构或校内的社团中习得。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师生们努力9年而收效甚微呢?

笔者和团队经过多年的实践得出:音乐素养只有建立在音乐技能习得的基础上才更为扎实、有效。所以,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某一项音乐技能,是非常有效的途径。1+X教学依据音乐学习的规律、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音乐项目的特点,经过论证与实践后,选择了3个音乐项目作为学生系统学习音乐的内容。其中,1~2年级为葫芦丝,3~4年级为葫芦丝、歌唱,5~6为葫芦丝、歌唱、非洲鼓。这些项目的学习在每节音乐课中约10~15分钟,每个年级每个项目有具体的目标和内容(如下图葫芦丝项目)。这些项目,结合音乐教材共同实施,相互促进,让音乐教学内容更为具体化,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为得心应手。

(二)层次化,更系统

一位稍有经验的数学老师,很清楚某个年级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内容。但,如果问一位音乐教师3/4拍在哪个年级教,可能绝大部分音乐老师并不清楚。歌曲《顽皮的杜鹃》在人音版中是三年级内容,在花城版中却是一年级内容,这说明,一首歌曲的习得往往不受年龄的限制,跟知识体系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正是因为音乐学科的这种特性,让音乐老师们忽略了教学的层次性和系统性。我们时常看到三年级的基础知识,被五六年级甚至中学的音乐老师讲得津津有味,这是导致音乐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音乐1+X教学,葫芦丝、歌唱、非洲鼓不但有具体的内容,而且是依据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和乐器本身的特点,由易到难编辑而成,使音乐学习更具层次性。音乐1+X教学,希望基于国家《音乐》教材,通过对葫芦丝、非洲鼓及歌唱等有效教学,用整体的、系統的观念分析处理散落在各个年级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等教学内容。从而改善音乐课程的碎片化教学现状。

(三)生态化,可持续

不论是低矮的灌木、高大的乔木,还是覆地的植被,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在群落中各有其独特的机能作用、地位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课程也是如此,歌唱、欣赏、乐器,体验、探究、合作,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作为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都各有长短,让内容与方法相互融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让学生博学有术,教师得心应手。如此,音乐教学势必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二、教师,提升设计能力

任何课程要想实现其价值,都必须依靠课堂教学来落实,教师对课程的设计能力,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而教师的设计能力往往依赖于教师本人对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等的认识。音乐1+X教学,课程组常年利用每周二第一、二节课的时间,通过同课异构、一课一谈、专题讲座、技能研修、教法研讨等常规活动,对教师在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作了明确的指引,切实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设计能力。

(一)目标放眼学科核心素养,忌空、大、偏

教學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然而,我们时常看到老师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有所偏颇。比如,学习了一首简单民歌,目标就定位为培养热爱民族音乐之情,这种远大的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

(二)内容建立素材库,逐年丰富

音乐1+X教学,在课程组的统一规划下,通过多年针对性地积累,建立了丰富的素材库,并且逐年完善,从广度、深入上双重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更为开放,更易操作。(下图:为音乐1+X教学资源库部分文件夹)

(三)方式注重过程,贵在体验

要教会学生唱熟几首歌曲,对音乐老师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在如何通过歌曲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音乐1+X教学是这样做的。

老师在教《猫虎歌》的时候想让学生把歌曲重复唱一遍,这样诱导:同学的歌声真好听,如果你们的歌声能像这首歌歌词一样幽默的话,肯定更有趣。请你们再唱一遍,并思考一下:怎样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里面包含了几层意思,首先,一句歌声真好听肯定学生的努力,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其次,歌声能像这首歌歌词一样幽默的话,肯定更有趣给了明确的指向,让学生的歌声再富有童趣;最后,请你们再唱一遍,并思考一下:怎样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有思考的余地。这样的诱导会让体验式教学变得更加生动高效。

老师们在1+X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类似于这样的注重过程的体验已形成了常态,在1+X教学中,歌曲、欣赏、乐器、编创等等都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而不是终极目标。

(四)评价关注成长,少点功利

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学生的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生成,合理的评价不但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的学习树立导向,对当下和后继的学习产生指导作用。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老师用鼓励的眼神和语气对学生作出一些评价好的你真棒你真聪明,这种直截了当,随时随处可用的评价虽然也能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但却没有针对性,听多了不具任何效果。从某程度上说教师没有细致地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况,漠视了学生心理感受,是对学生的不尊重。音乐1+X教学倡导教师的点评要是客观的、合理的,是发自内心的,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最真诚的语言,更重要的是点评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导向性。比如:你的歌唱得很有感情,如果速度再稳定一点就更好了;谢谢你跟我们分享你的观点,老师还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这样的评价不但能博得学生对教师及课堂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自身学习行为的方向,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这样除了拉近师生的距离让课堂更加生动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课堂更有效。

对于生生评价,如果教师长期引导得法,一样可以催化教学,提升教学效度。

三、 学生,改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并非是学到的具体东西,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语言表达、操作能力、运算能力、听视知觉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学生的学习会更为有效,自我学习和发展的欲望更为强烈,可以明显提升教学效果。音乐1+X教学,提倡用音乐的手段解决音乐的问题,帮助学生改善学习能力,提升音乐素养。

(一)增强学科学习品质

音乐学习要遵循音乐的特性,音乐1+X教学注重下列学习品质的培养:聆听;体验;控制(速度、力度、音色等);合作;分享;应用。如上图。

(二)拓宽学科学习时空

音乐1+X教学,1~4年级采用自然班的形式进行教学,5~6年级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分别以葫芦丝、非洲鼓、歌唱为1的班,打散自然班,以走班的形式进行教学。除了课堂学习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线上学习,利用下发资源课后学习。这些方式,充分考虑孩子的特点,尊重孩子的个性,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与个别学习,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等方式中找到最佳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三)提升学科学习思维

篇2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学

一、何谓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具体而言是学生满足知识社会和信息时代的需求,适应难以预测情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道德素养和能力。[1]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重视对学生音乐理解力、音乐鉴赏力、学习态度、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等方面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两者结合起来,才构成了音乐的核心素养,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3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已经不同于过去,而学校也不应该拘泥于传统模式的教学,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大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力度,开发音乐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一、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接轨,初中生的学习任务加重。中学生大多都专注于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要学科的学习。忽视了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凸显,部分中学生专业技能不多,其他综合素质含量不高,音乐作为一门娱乐性、专业性强的学科,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下往往被忽视,音方逃要从基础做起,但由于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不够重视,导致课程安排一周一节,或者两周一节,甚至有些主科老师为了增加本课程的学习时间,常借故占用音乐课程,导致学生上音乐课的时间屈指可数,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不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提高。

二、加强中学生音乐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1.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素养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提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充分必要条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逐步提高,音乐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音乐素养也逐步成为学生综合素养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诸多竞赛和诸多评比都被纳入其中,加强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可以有效地培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2.平衡中学生学习的不良情绪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利用人声和乐器的发声来表达人类内心的情感,音乐演奏中往往有激昂、悲伤、舒缓等多种表现形式,在目前盛行的心理情绪治疗方法中,音乐疗法十分火热。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手段,将音乐融入医学和心理研究进行治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音乐修养在正常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过程中,音乐的体验可以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陶冶情操。在中学音乐的学习过程中,音乐课程的合理安排可以有效地舒缓学生的压力,从宏观上说,它通过干预学生心理,通过聆听音乐,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在课余时间播放音乐,学生可以通过舒缓的音乐放松情绪,通过激昂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培养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措施

1.将音乐教学融入人文底蕴

要提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必须正视音乐教学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将音乐教学融入人文底蕴,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必须要付诸实际,做出一定的行为。要合理设置学校的音乐教学课程,加大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力度,并且设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任何教师都不得随意增减或者占用音乐课程,保证学生每周得到一定的音乐教育。学校要鼓励学生多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加强自身的人文底蕴,通过自主举办音乐竞赛,鼓励学生多参加音乐活动,在音乐竞赛的过程中不断与他人和自身进行比较,在竞争中提升自己。另外还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纳入学生的中考成绩中,适当加入综合素质评分,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

2.正确把握音乐学科的课程特点

初中生的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普通课程的教学,音乐是一门系统化、专业性强的学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习成功的,音乐教学包括许多方面,从最基础的看谱识曲到合唱训练,都需要具备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由于中学课程时间的局限性,针对中学音乐学科的学习特点,中学音乐的教学往往都集中在音乐赏析和歌唱训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这两点,实事求是,不能为了追求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而盲目追求对音乐教学的深化,在音乐基础没有打好的情况下给学生灌输高深的乐理知识,这样会适得其反,无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不难看出,在学生素养的培养中要正确把握中学音乐学科的课程特点,加强基础性教学,逐步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由于音乐学科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学校缺乏音乐教师资源,往往利用其他老师的课余时间兼职给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但是兼职老师的音乐素养不够高,理论知识不够充分,无法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音乐知识,在大多数音乐课堂教学中都是照搬书上的内容,学生不能及时理解,使学生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无法正确掌握基础知识,影响了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中学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是促进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综上所述,进行中学音乐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是大势所趋,要促进中学音乐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将音乐教育融入现代教育中。

篇4

关键词:音乐课堂;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在各行各业都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也不甘落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渗入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课堂教学的主流。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及其融入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是每位音乐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重构课堂标准,打破教学与学生素养脱离的局面

一般的音乐课课堂,都是教师教学生简单的唱完课本上的歌曲就算完成了课堂任务,学生只要上课学会了一首歌就算是最大的收获。现《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音乐课时要从审美、兴趣、个性发展、弘扬音乐文化等各个方面出发;针对每个年级段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此一来,想要上好一堂音乐课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好音乐课也不是只要教会学生歌曲这么简单。音乐科教师需要重构课堂标准,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应着眼对学生学习方式上的研究和改变,改变以往那种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如:现在学生喜欢流行音乐,随着各种电视节目传播,《中国好声音》、《超级女声》等受到学生们的追捧。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需要老师的点拨。教师应该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流行音乐带到课堂来,指导学生鉴赏,使音乐课堂成为时代潮流与价值精神的展现舞台。实践证明,中小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要有宽阔的视野,保持开放的态度。音乐教师要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去体会理解音乐的内涵。如《保卫黄河》有着非常鲜明、生动有力的音乐形象,它以跳动起伏,生气勃勃的战斗精神构成它的声调特征,表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英雄儿女斗志昂扬的奔赴抗日救国战场,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巨浪的热烈场面,生动的刻画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在这一刻学生一定会受到心灵上的震撼,激发出爱国主义热情,以及顽强的斗志。又如欣赏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传说《梁祝》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被这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深深的吸引、打动。这些健康的音乐作品能够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此外,课外音乐教育环境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达到神与形的完美统一等等。我们必须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向学生进行音乐教育。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的素养

新的音乐课标为音乐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潜能的广阔空间和一个更有意义的教学领域。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经常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唱得好不好是一回事,敢不敢唱是另一回事。表演的好不好是一回事,敢不敢表演是另一回事。鄢、爱跳、爱表现这本来就是孩子们的天性,这种天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渐渐地被磨灭了。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教师必须让孩子们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敢于大胆地歌唱、表演,就是一种自信心的培养,一种做人的勇气的培养,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培养。在小学音乐课程中,人文主题与知识机能的关系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音乐课程要求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同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有机地结合。其别重要的是,知识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才能够成为智慧。音乐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艺术的本质、特性,音乐课程应体现出其他学科所不能触及到的方面。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失掉了情感就没有了艺术。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触到音乐的本质,也才能让学生领会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如《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通过《让我们手拉手》、《大家来唱歌》等歌曲,引导学生表现他们丰富、有趣的生活,反映他们的感受,学会同学之间互谅互让,珍惜友情,共享快乐,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懂得相互欣赏和共同分享,达到情感体验和提高审美素质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促进个性发展

篇5

音乐核心素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表“情”的艺术,也就是说,无论是语音语调,还是抑扬顿挫或者表现技巧,都饱含情感。音乐是情感的传递者,音乐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往往融入自己了丰富的情感,歌者在表演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各种表演技巧与表现方式,从而将音乐创作者所融入的那份情感倾力呈现给观众。不过,这些效果的实现有赖于舞者具有较强的舞台表现力,基于促进音乐表演水平进一步提升的本质需求,应对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重视起来。

二、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探究

1.拓展音乐教学视野,引进多样化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学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进行参与、互动。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音乐模仿秀,学生通过在课堂上模仿,能够切身体会到音乐带给自身的快乐,培养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其次,融合其他学科进行教学。音乐教学要融合其他新学科,例如生活课,可以通过融合生活化的场景教学,让学生可以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小学音乐教学对于专业性的高素质人才、推进人文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以歌曲的形式背诵古诗词等,不仅有利于课堂多样性,还能增加学生对音乐的个人见解和情感表达能力,在小学教师进行音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多媒体中的视频是常用到的核心内容,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录像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文艺常识中的较为抽象或者难懂的知识点,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去领悟,从而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直观的生活化场景中理解音乐知识中的难点以及重点。

2.加强学生音乐基础培养

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基本功,对于从小学习音乐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基本功,在课堂上很容易就可以接受新的知识和技巧。但在现实中,学生的水平往往都是参差不齐的,大部分学生没有音乐的基本功,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很有必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基本功的培训,教授知识应该由浅人深、从易到难地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可以通过课后辅导培训或者周末音乐培训,甚至可以开通假期音乐补习班来系统进行基本功培训,学生就能在课堂中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内容,这是高考音乐专业素质教学的重要策略。

3.增强意识,提高重视

重视是关键。要自上而下地形成共识,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对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音乐教学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其次,教育部门也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对音乐教学的监管,整顿良好风气,充分表现对核心素养的重视,对小学的音乐教学提出一些富有核心素养的硬性要求和标准。此外,小学学校本身也要加大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并积极开展宣传。各学校领导应当积极学习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精神,并在各种相关备考或者工作会上积极交流音乐教学的工作情况,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4.提升小学音乐教师能力

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音乐水平以及教学方法对学生具有重大影响。所以更需要小学不断地引进优秀的音乐人才,打造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可以通过不同的年龄教师招募,更好发挥各自的优势,年轻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知识都比较新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比年长的教师还是存在不足,这时候就需要年长有经验的教师去教学生的音乐情感,通过不同的分工合作让学生轻松接受并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既能资源整合,又能确保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训质量。同时,为了对音乐教学工作进行优化,可以聘请其他学校优秀小学音乐教师或音乐人士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对教师进行指点,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

5.加大投入,完善教学环境

小学学校相对于其他艺术学校来说,具有相对弱势的竞争能力。不管是从自身实力水平、专业能力来说,都对其教育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小学音乐教学的资金投入,首先,需要政府部门的扶持,政府部门应当增加对小学音乐教学的财政拨款,完善音乐教学的设施。同时,要进行实地调研,确定不同的等级标准,分等级、层次拨款,确保专款专用,并能真正发挥专款效用。其次,学校要落实硬件设施的配置。根据W校自身情况及音乐教学的需求,制定配置方案,确保硬件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切实完善教学条件。

三、结语

篇6

1.1.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学习效果的实现有重要意义。在多媒体的应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视频动画音乐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生处于特殊的教学阶段有其自身的教育教学特点,小学生大都对于色彩斑斓的画面以及美轮美奂的声音有特殊的爱好,同时小学生大都生性好动,动态的画面会对其产生很强的吸引力。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爱好的提升,在小学生心目中萌发对音乐的爱的种子,为后续的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打好基础。1.2带给学生直观地音乐体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小学音乐教学更加的形象化,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中大都是通过老师对乐理知识的抽象化讲解来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学生课堂学习的音乐体验效果低下的弊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播放一系列的视频短片可以使小学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课堂中去,获得直观地音乐体验。1.3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改革的环节中为了更好的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需要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深入的培养。在对小学生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小学生智力的提升,德育教育的开展,更应该注意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全方面的展现音乐之美,保证了美好的音乐情景的展现,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美的向往,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中的应用

2.1在课堂歌曲教学中的应用。歌曲的教学很大程度上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影像资料的放映,通过直观的放映可以让学生有更直观的音乐体验。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灵活有效的对音乐课堂教学进度进行把握,高效的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整首歌曲进行适当的剪辑与合理地放映,可以取得更好的歌曲讲解效果。从而使学生有更好的音乐体验最终实现小学音乐素养的提升。2.2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由于音乐理论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在对理论的理解过程之中会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多媒体音乐教学的应用则有效的解决了传统音乐教学尴尬的处境。通过高品质的音乐乐理课件的制作可以使得乐理知识更加的形象化。在word、PPT等教学工具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对乐理知识的讲解更加深入透彻,通过对重要的乐理知识内容的重点标注来实现教学过程中主次教学目的的把握。从而实现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实现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2.3在音乐欣赏课堂中的应用。课堂音乐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音乐的欣赏部分,传统的课堂音乐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课堂音乐欣赏环节主要是进行课堂音乐的播放,然而仅仅通过音乐的播放,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听觉享受上,对于音乐的作者与创作背景以及作品的风格分类没有更好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视频教学软件以及word、PPT等教学软件的应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来穿插一些乐理知识,以及作者生平、音乐创作背景、音乐风格有更好的理解。

在对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多媒体教学工具是贯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技术保障。通过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观地音乐感受,从而有效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学生音乐世界的大门。

参考文献:

[1]陈小澄.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多媒体的运用[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7).

[2]谢剑芬.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篇7

【关键词】小学音乐;戏剧元素;音乐教学;教学思路

戏剧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但是戏剧在新一代国民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很多青少年对影视剧和流行歌曲的兴趣超过了对戏剧的兴趣。在我国戏剧分为很多种,不同地区的戏剧有着明显的区别,戏剧元素在歌词理解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歌词理解和戏剧的兴趣,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更加有人文特色。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的教学不再局限于“说文识字”,而是要将音乐教学与生活和文化相结合,倾向于对语言技巧的传授以及文化的传承。所以,将戏剧元素融入歌词理解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在歌词理解中发现中国的文化之美,还能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一、戏剧元素在歌词理解教学中的植入意义

(一)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传统的歌词理解教学中,教学内容往往只是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理解一些经典的歌词,这些歌词的范围基本只局限于教材中提到的知识范围。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不仅削弱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使得教学方式长时间处于一个单一不变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无法集中,对歌词理解教学充满了排斥心理,从而导致整体的音乐教学质量下降。将戏剧元素植入歌词理解教学之中有望改变这一现状。通过戏剧元素的植入,歌词理解教学的内容会变得十分有趣,学生还可以参与到戏剧的表演之中,在参与之中体会歌词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体会到在表演中学习的乐趣[1]。比如,在理解某一经典歌词时,教师可以根据歌词内容设计戏剧表演内容,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表演来体会歌词中一些经典语句的含义,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二)使戏剧文化在新生代中得到传承。现如今,随着家长文化水平的提高,戏剧这一艺术渐渐地被重视起来,很多家长会选择花费大量的金钱为孩子报读戏剧兴趣班,这使得我国的戏剧文化在新生代中得以延续。尽管如此,这类家长所占的比例仍然太小,戏剧在小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并不高,很多小学生认为戏剧是年纪大的人才会喜欢的东西。将戏剧文化植入歌词理解教学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小学生这一先入为主的想法,因为大部分小孩子并没有接触过戏剧文化,陌生感使他们对戏剧没有太多兴趣。通过戏剧元素的植入,学生在歌词理解的过程中就可以体会到戏剧的趣味性,久而久之也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2]。教育是对艺术和文化的传承,教师育才育德,培育人才;学生习文知事,学以成材。小学音乐中的音乐教学是拓宽学生知识的重要途径,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只有多读书才能更加出色地完成学业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成长为品德与学识兼优的新时代人才。(三)符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要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在各学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是当时教育的首要工作内容。同时,会议还提出学生要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不要只做学习上的“优等生”,还要做生活上的“优等生”。在核心素养体系的要求下,音乐教学体系也要做相应的改变。教学内容应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引导方向,内容设计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在科学性上,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教学计划,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达到核心素养的目的;在时代性要求上,教学要在充分分析时代需求的基础上,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思想的教育,确保教学方式做到与时俱进;在民族性要求上,强调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核心素养教育观与民族文化教学观相结合,强调教学的责任和社会义务,充分体现民族特点[3]。通过将戏剧元素融入歌词理解教学之中,核心素养教学体系的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要求都得以体现,特别是在民族性要求中,戏剧与教学相结合是对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可以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文化素养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素养的提升,同时也可以提升人格魅力,让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这也是核心素养体系的最终教育目标。

二、戏剧元素在歌词理解教学中的植入策略

(一)与歌词理解内容相结合,通过戏剧游戏的方式植入。游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游戏与课堂内容的结合来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迎合小孩子爱玩天性的游戏教学法不仅符合寓教于乐的要求,还能让歌词理解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在学习时处于一个非常放松的状态。有研究表明,在放松状态下的学习效率是其他状态下的数倍。将戏剧元素植入音乐歌词理解教学中,可以采用“戏剧+游戏”的方式进行植入,显得不突兀,如戏剧表演的方式。虽然学生没有戏曲功底,但是可以通过说台词的方式完成曲目的表演,教师可以根据每一节课的歌词内容编写一些简单的剧本,剧本里包含数个角色。在进行表演时,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说台词的方式完成整个曲目。在说台词的过程,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对台词内容的记忆也会加深,同时有助于理解歌词中每个句子所表达的深层含义。教师除了制定台本外,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台词内容自由发挥,比如某一句台词是“原来父亲这么伟大,我更爱他了!”学生可以在语义不变的基础上变更台词的内容,如“是我太粗心了,没有发现父亲的伟大,我爱你父亲!”或者“拥有这么伟大的一个父亲,我感到非常骄傲”等等。通过表达上的自由发挥,可以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能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提升音乐学科的综合能力[4]。(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戏曲元素在音乐教学中的植入。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音乐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的匹配设施教学也渐渐完善。教师想要做到教学方式与时俱进,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来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内容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图片和动画等形式来呈现,在戏剧元素植入歌词理解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音频、视频资料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丰富,学生在理解时也会更加容易。戏剧元素不同于其他的教学元素,很多小学生都是初次接触。所以将戏剧元素融入歌词理解教学中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事。在植入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让学生了解戏剧文化。在这一阶段,多媒体教学是非常好的方式,教师可以在前期的歌词理解教学中预留出一部分时间播放有关戏剧的多媒体资料,逐渐增加学生的戏剧知识。戏剧多媒体资料要以视频为主,挑选一些经典的戏剧曲目进行播放,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与学生多互动,了解学生对于戏剧视频的看法,针对学生的疑惑之处进行耐心的解答。多媒体教学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一个兴趣培养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无比的好奇,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接受戏剧与歌词理解的结合。(三)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来植入戏剧元素。戏剧元素植入歌词理解教学中要讲求科学性,如果只是单纯地在歌词理解教学加入戏剧元素,会让学生对歌词理解教学感到陌生,对新式的学习思路感到不适应,如此一来,非但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适得其返。所以,在戏剧元素植入歌词理解教学的过程中,要讲求科学的方法,比如迎合学生的兴趣,将戏剧文化与动漫文化相结合。对于《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大人认为的经典曲目,小学生未必能从中找到感兴趣的地方。所以,在戏剧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感受,寻求变通和创新。大部分小学生都对动画片感兴趣,教育部门可以对课外教材内容进行改编,将动画元素与戏剧元素进行融合,在提升小学生歌词理解兴趣的同时,也可以实现文化的传承。教师在备课时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同时在教学完成之后要及时地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方式是否适用的有效手段,通过教学评价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发现教学方法上的优点,针对缺点探索更有效的解决方案,针对优点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将优点放大,这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戏剧元素在歌词理解教学中的植入是对音乐教学方法的一种探索,在探索的道路上势必会遇到很多挑战,只有以核心素养体系为指导,素质教育观念为战略引导,才能让戏剧元素在歌词理解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体现出教育的民族性、科学性和时代性,为我国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达到科教兴国的目的。

三、结语

核心素养教育体系强调了教育方式要做到科学化、现代化和民族化,其中民族化强调的是教育对文化的传承作用,指出教育是以立德树人为本,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品质人才来尽到应有的社会责任。戏剧元素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无疑是对文化传承教育理念的一种深化,通过在歌词理解教学中植入戏剧元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于歌词理解的兴趣,还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熏染。

参考文献:

[1]王梦秋.幼儿园戏剧主题活动中的音乐活动建构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2]陈倩倩.角色—教育戏剧对音乐教育的启示[D].河南大学,2011.

[3]傅显舟.音乐剧歌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篇8

【关键词】学科素养 高中音乐 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79-03

建立科学的、可操作的、全面的音乐教学评价体系,一直是课改以来音乐教师们研究的课题。但在高考制度尚没有根本改变的背景下,课程目标很难从传统的双重目标(升学和就业预备)转变为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新课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观就很难实施。因此,建立以学科素养为背景的音乐教学评价,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

一、 确立学科素养内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1.构建学科素养的理论依据

研究制定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教育部倡导的深化课程改革的新举措:“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是国际教育发展和变革的趋势。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主要是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1]”。

面对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评价体系中的改革脉搏。笔者依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因地制宜地把音乐学科基本素养确定为:“热爱民族文化、促进个性发展、拓展文化视野、培养良好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持续潜能”。

2.构建音乐教学评价的目标与理念

①重视和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倡导的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②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打破考试或考察评价学生学业的单一方式,认真制定评价量规的指标、内容,把握好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使教学评价指标更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③加强日常教学评价的改革,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对课程和教学过程应有的检测、反馈、调节作用,推动音乐课程的实施与改革。

④完善学校音乐教学的评价体系,充分认识音乐学科的教育功能,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保障音乐学科教学的规范实施,构建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为最终目标的评价体系。

二、完善音乐评价体系,发挥学科多维育人功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课程改革深化阶段要解答的问题。我校在2013年音乐鉴赏教学评价校本研究的基础上,延伸开展了基于音乐学科素养的教学评价构建研究,旨在以评促教,调节教学环节,纠正考什么教什么、单纯以考试分数评价教育质量,改变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育人的教育现象,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

1.制定合理的评分规则,保证评价的信度

信度是衡量评价质量的指标之一,好的信度应该有对评价主体、评价维度以及评分规则的合理制定。多元的评价主体、多维的评价指标和具体的评判标准,以不同的权重对评价的各项指标、描述语、多主体等要素进行等级评估,可以有效保障评价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发挥学生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进功用。

2.制定多维的评价指标,保证评价的效度

效度是另一个衡量评价质量的指标。评价内容多元化是当前评价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多一把尺子衡量,就多给学生一个机会。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加纳德把人的智能分为音乐、身体运动、数学逻辑、语言、空间、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七种[2]。因此,单一的评价方式,即从单一的评价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不能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也无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如何把握学生音乐素养的评价,发挥其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提高,我们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制定指标,以增加评价效度的平稳性和准确性。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态度及课上表现;②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或选修模块学习的表现;③参加校内外活动的实践情况;④期末或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此外,课程改革提倡的过程性评价要贯穿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便于教师的课堂监控和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采取小组学习的评价方式,每组指定一名具有一定素养、认真负责、爱好音乐的学生任组长,以评价量规为技术手段,对学生上课的表现(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2-3次课堂抽查)进行多维度的观察、评判,以保障评价的全面性和实效性;每次上完课后,组长要把本组的情况汇报给文娱委员,汇总后反馈给老师,以便反思课堂教学,及时对教学做出适当调整。

量规1:学生音乐素养评价量规

制定目标:对学生音乐学科素养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现高中音乐学科结业时的质量水平。

三、制定学校评价量规,保障音乐教学规范实施

1.制定学校评价量规,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P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各地和学校要全面落实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方案,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开设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认识到教育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评价制度不配套、不完善的问题,仍然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实施课程改革以来,音乐教育的大环境有了很大改善,音乐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得到广泛认可和重视。但不可否认尚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制约或干扰着音乐教学的正常化。比如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某些学校还存在没有专职音乐教师,音乐课开设不足、不全,甚至被任意叫停等状况……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的实施,减弱了音乐学科立德树人的育人功效。因此,建立学校音乐教学评价制度,是落实《意见》精神,加强和完善课程教学制度建设,推动课程深化改革的重要制度保障。

2.制定学校评价量规,是保障学校音乐教学的必要措施

学校是实施课程改革的载体,构建音乐学科素养离不开学校的大环境,良好、规范的音乐教学是构建学校音乐教学评价体系的前提,只有学校音乐教学正常化、规范化,才能够保障好的学习效果;只有实施教学评价探索,构建全面的学科素养评价体系,才能促进课程评价的改革与完善,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审美能力。

量规2:学校音乐教学评价量规

制定目标:全面评估学校的音乐教育状况,保障音乐课的正常开设、教学质量及教学设施的配套完善,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规范发展与稳步提升。

改革完善评价机制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目标,虽然在学科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体现,但由于认识、理解的不到位或偏颇等原因,在教育实践中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2014年4月,教育部《意见》的颁布,预示我国的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在提出加强五个统筹、聚焦课程整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制度建设等要求的同时,特别提出关注教学评价研究、探讨评价策略,形成多元的、可操作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提出了长期要求。

高中课程改革已过去了十年,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有哪些?如何培养,怎样体现、评价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尚在研究、探索阶段,它的应用和效果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验证。处在一线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为深化课程改革贡献新的智慧。

参考文献:

篇9

一、中小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意义

第一,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更能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以及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中小学教育者精确把握审美教学内容是做好审美教学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结合教学内容,最大化的展示其艺术内涵;更需要对所教内容做更为深入的挖掘,使教授内容真真切切的成为学习的审美对象,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美的熏陶,最终到达塑造其审美欣赏能力。

第二,课堂教学过程是塑造审美精神最为直接,最为生动的具体体现,这一过程是动态美的展现。它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形象、生动地呈现于课堂之上,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了审美的熏陶,最为有效的增强了其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审美修养。因此,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是音乐艺术的灵魂所在。

二、实行审美教育的具体途径

就目前来说尽管许多大城市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很好地贯彻,但基层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依旧有待加强与提高。如何有效的贯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础音乐教育依旧是个严峻的课题。那么如何作为工作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老师们该如何做出积极反应;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呢?对此,我认为作为教育主体的老师需要首先明确以下几点,从而方能真正的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落到实处。

(一)审美感知力的培养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其最为直接的感受便是通过倾听获得没得享受。因此通过对音乐语言全面而精细的解读,是每一位音乐教育者都因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对于审美感知力的培养的教学观念需要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终。作为教师我们在教授的过程之中不仅仅要牢牢把握歌唱声音所呈现的魅力,更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达要素的各个方面进行的理解,这其中包括音乐要素中的节奏、节拍以及相关的表情记号等等,当然也包含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歌词等,从而更好的使学生能身临其境的学习音乐。这也能积极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其在听到看到的同时有所感、所思、所想,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我首先在形式上要给予学生以吸引力,因此将现代化教学设施运用于教学之中,如,学生乐于接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这样在教课过程中老师通过熟练的课前准备,使音乐语言与音乐展开可以有效的同步进展。始终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此一来学生在欣赏动听的音乐的同时,既能够看着大的草原画面,又可以感受到大草原的辽阔。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专注的享受这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在不知不觉之中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通过长期的精心教学便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二)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力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也是如此。因此在正确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更应给予其无限的想象空间。除音乐音响带来的享受之外,还应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产生美好的联想,进而领悟到所听音乐的意境美。此刻教师需给予学生以相应的提示和引导,如旋律与歌词、音乐创作背景、图片等,让学生展开聯想,进入音乐想要展现的内涵,从而理解与感受到音乐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在审美想象力的过程中使既提高了学生对美的感受,又极大地增强了其审美的想象力。

(三)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作为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门类,主要是通过声音的传递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那么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行之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审美创作力的培养呢?在我看来有一下几点:①审美演进,将学生已具备的各种审美能力演进到不同的行为习惯之中,如,《美丽的草原》一课体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同时可以想象到辽阔的草原如同一位胸怀博大的长者。在这一审美感知的前提下,使得学生对于长者更加的敬爱,这正是一种审美创造力的体现。②审美类比,将学生已具备的各种审美能力转移到相同或相似场景之中。同样是《美丽的草原》一课表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当学生在看到相似的场景中便会想起这部作品。这同样是一种小小的审美创造力的体现。

(四)培养学生审美评价力

首先审美评价取决于评价主体的个人审美能力。而音乐的审美评价能力则是受到了学生个人的音乐素养所限制。然而,就中小学的学生来说,其思想上以及音乐素养都还未得到完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持续提高学生的审美评判能力。对于音乐审美的判断力,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审美判断。这正是“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没类,其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音乐教师正是这一审美艺术传播的纽带和中枢。因此,我们应以最为严谨的态度及责任意识去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从而塑造出真、善、美的学生,使其热爱音乐,享受音乐,树立对美的正确观念。

三、小结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既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也不是教会学生识谱,而是为了使得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并喜爱音乐,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在音乐文化方面的素养及审美能力。通过这一学习过程不仅能够增加孩子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其懂得欣赏音乐甚至是表现音乐。从而构建起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这也正是新时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与宗旨。

参考文献:

[1]陆莺燕.刍议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精神的塑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

[2]丁文.浅析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精神的塑造[J].音乐大观,2012(11)

篇10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教师核心素养;策略培养的实施

G633.55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理念转变

教育不是固定思维模式下的产物,随着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基础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转变。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主要是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文件的颁布,使核心素养成为推动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二、核心素养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地理学科的素养(见表1),在此基础上有机地结合基础教育课程的共同核心素养,提炼出地理学科中那些更为关注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包括学科观念、学科思维、区域认知和实践活动四个方面。地理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什么关系? 简单地说,在这对关系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顶层设计,地理核心素养作为一个学科的核心素养,要对其做出贡献。

那么,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应该如何实施呢?本文以八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和地势》)为例,从地理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两方面来介绍地理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

三、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的实施

(一)地理教师自身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1.要树立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正确教育行为产生的源泉。树立教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是教师有效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首要环节。

2.提升教师自身魅力。绝大数学生都喜欢语言风趣讲解幽默,和蔼可亲,拥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外知识的老师,这些都提示教师应该提升自身魅力,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3.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素质。除了同学科老师互助结对,形成学习共同体;还可多向不同学科明星学习,通过观摩“明星”教师的课堂实践,发现哪些是比较好的,值得借鉴的;哪些教学策略是更有效的,最终将习得的教学策略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例如,在近期观摩的本校一堂党员音乐示范课时,本人发现在八年级上册的音乐课本内容有“草原情曲”、“丝路驼铃”、“村寨踏歌”等单元,在《地形和地势》一节中,对中国四大高原的地表特征的了解,和阅读材料“地形与民俗”的内容,则可以充分利用相应的音乐为地理教学所用。教师可给内蒙古高原景观配乐腾格尔的《天堂》体现地面平坦、一望无垠、牛羊成群的特点,青藏高原景观配乐韩红的《青藏高原》体现冰川广布、白雪皑皑的特点,云贵高原景观配乐李琼的《山路十八弯》体现崎岖不平的特点,黄土高原景观配乐胡月的《黄土高坡》体现千沟万壑的特点。

(二)培养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

1.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地理教学情境

教师创设源于社会实际和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还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地理问题解决能力、获取地理情感,最终在学生身上的综合体现就是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

例如,在进行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教学时,本人为了让学生对这种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与体会,充分利用了本校的地势特点。本校所建位置并非一大片平坦地形,所以地势也刚巧呈三级阶梯状,校园建筑错落有致,列举一些学生很熟悉的建筑场地让其分析地势,学生能以积极甚至激动的状态迫不及待小结出我校地势的三级阶梯:小卖部在第一级阶梯,升旗的彩砖广场在第二级阶梯,塑胶跑道运动场在第三级阶梯。这种贴合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课堂实践证明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2.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逻辑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学生学习相关课程时 ,教师为其提供相关的事例和问题 ,并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来引领学生思维,对问题进行探究,找出解决方法,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地理学科知识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载体,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遵从地理学科的基本逻辑,努力揭示学习地理课程的独特认知过程,确保学生在相应学段学习到的课程内容是符合学科逻辑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地理学科的基本逻辑之一是,在自然界中,各种地理要素是相互影响的,一个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在《地形和地势》这节中,一个以探究式教学来培养学生学科逻辑思维的典型问题,就是探究我国地势对河流、交通、气候的影响。比如,地势对河流流向影响从“水往低处流”的基本常识即可分析出,而对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与地势的关系的探究,则可借用“瀑布”在这一日常事物进行逻辑推理,水能丰富的地方应该是流速快,流速快则在落差大的地方易形成,落差大的地方则在三级阶梯的交界处最明显,由此最终推出我国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龚琳,赵媛,刘树凤.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材中的体现[J]..地理教学,2015(16).43

篇11

关键词:钢琴教学 核心本质 审美教育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国民教育当中对于钢琴教学越来越重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和家长的重视,钢琴教学作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钢琴教学的内容渗透到学生的素质教育当中,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钢琴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审美和修养,不断的丰富学生内心的感情体验,陶冶学生自身高尚的情操,这种音乐教学所需要的钢琴教学的理论、知识、能力以及素养是不断的提升学生热爱音乐,享受音乐所带来的享受,同时能够学习音乐,不断的培养良好的素质的开始。

一、钢琴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在我国的学校教育当中,人们更多的是为了追求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更加美好的生活。钢琴教学往往在中小学的日常教育当中作为一项业余的课程,并没有能够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钢琴教学而言,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并没有能够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往往没有能够充分的认识到钢琴教学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理念当中,不同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也就导致了学生家长对于素质教育的认识,生活相对比较富裕的家长往往会认为日常的钢琴教学是一项有意义的教学,而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家长和学生而言,钢琴教学对于他们来说,却成为了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这样的话就导致了,学校的钢琴教学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展开。另外在当前的中小学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钢琴教学往往是作为一门副课安排到学生的日常教学安排当中去。所以说,当前的钢琴教学尽管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和学生的重视,但是对于学校而言,钢琴教学开展的却没有那么的容易,当前的钢琴教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要求。

二、钢琴教学的核心本质

音乐作为人类精神品质追求的一种有效手段,不仅能够提升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力度,还能够传递一种精神的追求,这种追求就是能够给人带来幸福和美感,往往更多的寄于了人们更多的情感的表达方式。钢琴是生产音乐的一种工具,钢琴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够生产音乐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钢琴教学的核心的本质就是为了能够培养人们良好的审美素养,通过这种审美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当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的一种追求。钢琴教学作为提升学生综合审美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不仅能够将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起来,让学生在日常的钢琴教学中完美的感受到了钢琴所带来的来自于声音上的美感,这种美的音乐是可以传递的。所以说,在学校当中开展钢琴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弹奏钢琴,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这种弹奏钢琴的过程中,感受钢琴所发出的美妙的音乐,将自己的内心的感受同钢琴所发出的声音,融入到钢琴的弹奏当中,让学生慢慢的养成那种审美的素养。钢琴教学的主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的培养,从很大的程度上来说,是学校提供审美教育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学校的钢琴学习、熏陶、提升,不断的完善钢琴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教育中的作用。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钢琴弹奏的理解和对于音乐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这里往往主要取决于的就是学生的家庭的文化的层次、修养,以及学生自己的生活阅历、情感的经历,这些内容往往是导致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对于美的感受的不一样,也往往会导致学生对于审美意识培养的不一样。

三、审美教育与钢琴教学之间的关系

钢琴教学和审美教育从对于音乐美的追求的角度来说,应该说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对于钢琴的学习的主要目的一个是完成学校的课程,另外一个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能够不断的提升自己对于钢琴的认识,通过对于钢琴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审美意识的培养。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手段,从很大的程度上是从声音的这个角度来提升学生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其实也就是在日常的钢琴教学当中能够以学生为本的一种体现,毕竟在这个教育教学的活动中,让学生能够从自身的角度来欣赏美、感受美。让学生能够从一定的意义上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另外钢琴教学还是一种学生胆识的锻炼,由于钢琴的演奏往往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的,这样的话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训练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提升面对广大观众的能力。在钢琴教学中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的本质反映。钢琴是一本读不完的百科全书,钢琴教学更是多姿多彩,方法各异。但我们仍然应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加强实践,把审美教育作为钢琴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以更好地为钢琴教育服务。

综上所述,钢琴教学的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审美的意识,同时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养成感受美、欣赏美的意识,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认识到美的音乐的存在,同时能够在培养出审美意识的同时,来更好的促进学校教育中对于钢琴教学的认识,不断的提升钢琴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苑韵,苏建华.试论钢琴教育中的审美效能[J].大家,2010,(06).

篇12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能力培养

一、启发学生对自身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

当前,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如果长时间让学生处于这种状态,势必会使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进而形成消极的心理状态,不利于他们心智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控制情绪,不要被一次或几次的失败所吓倒,要从心理上不再害怕英语学习,以良好的心态对待英语学习,进而学好英语。例如,讲授Module1Unit1Icanplaythepiano时,本模块主要是围绕“你能做什么”这一话题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模块任务是makingaposterforaclub,即让学生通过学习加深对自身能力的了解与认识,同时提高学生对自身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目标一:小组合作找出重要的知识点,即wouldlike,playthepiano,playfootball,whatabout,worryabout。目标二:导学案上的有关知识点的练习题。目标三:小组活动,完成私人调查。在英语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语法教学是不可无视的重要的一环。因此,设计知识点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而最后的目标即私人调查则彰显了听说课堂教学的魅力,能真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达成。

二、通过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学生对不同题材的英语阅读材料有着不同的喜好,如果选择难度适中的材料,他们会对材料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并在阅读后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有利于树立自信心;反之,如果选择的材料不合适、难度大,学生读不懂,且非常吃力,无形中就会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厌倦感和排斥感,逐渐失去自信。所以,在英语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要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学生的标准来衡量选材是否合适,而不要以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同时,教师还要增加各种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更好地辅助他们理解英语阅读材料,提高英语阅读效能。例如,七年级下Module12Unit2ViennaisthecentreofEuropeanclassicalmu-sic一课的设计。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课文,把握文字背后的信息,让学生熟悉音乐背后的文化,并通过这些知识加深对中国音乐的理解。情境创设:播放《蓝色多瑙河》的音乐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和问题得出维也纳这个城市的名字,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ViennaisthecapitalofAustria.2)TherearetwoStrauss,FatherStraussandSonStrauss.3)TheBlueDanubeisawaltz,andFatherStrausswroteit.Mozartwroteonlyafewworksallhislife.读前:描述图片,用到所给的单词,个别小组展示。泛读:In18thcentury,whydidthemusicianscometoViennatostudy?1)WhatwasJohannStraussfamousfor?2)WhatwasJohannStraussyounger'sfamousworks?3)WhydoyouthinkMozartisagreatcomposer?4)HowoldisMozartwhenhedied?帮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获取信息。精读:培养学生细读课文并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细读,自主学习,总结每段大意并进一步了解文章的细节内容。读后:通过讨论文章内容及视频材料挖掘人物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个人品质,体现英语学习的人文性。

篇13

(山西省师大实验中学,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不仅刺激了经济物质生活,也对教育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战。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培养有助于净化学生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文章首先分析了培养音乐素养的重要性,然后重点分析了如何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以望对今后的高中音乐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中生:音乐教学;音乐素养;音乐教育

音乐素养是了解音乐、表现音乐及创造音乐的前提,同时也是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的目标。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若没有音乐素养,也就无法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因此,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对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及创造力有重要作用。也就要求教师只有深知音乐素养的重要性,才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素质。

一.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普通高校已要求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改革出发点,并且以其为核心,最终提高音乐文化素养。我国自2001年起,教育部为了贯彻实施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较高的人文素质,特别要求应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高中音乐教育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课程之一,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的优异对提高学生素质和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若一个人缺少音乐素养,如同一个机械的歌唱者,并不懂得该如何表现音乐及创造音乐。此外,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与情感素质、智能素质等有紧密联系,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感知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增加音乐欣赏的训练以及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不仅能有利于学生记忆能力、运动控制等方面发展,还可进一步开发其脑功能。为此,培养高中生音乐素养较为重要。

二、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整合基本乐理知识

乐理包括节拍、音程、调式、和弦、基本曲式结构、特性及记谱等多方面,是音乐的基本知识,同时还是学习音乐,如歌曲写作、演唱、演奏、和声等专业技能的前提。因此,想要拥有扎实的音乐素养就必须掌握乐理。此外,学习音乐的另一门基础则为视唱练耳,属于识谱技能教学范围。要求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的听觉、视觉和感觉练习识谱,通过视唱大量音乐主题旋律和片段获取大量音乐养料,并不断积累所练习的音乐素材,长此以往形成具有自身代表性和独立性的演唱能力和音乐资料。练耳在于丰富内在听觉,重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辨和记忆能力,从而增强对音响效果的想象能力和对乐谱的理解能力,脱离任何一门就会失去理论上支持和指导。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类型,其方法是教学中的关键步骤,从人类开始涉及此项活动具有了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创造。教师可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和学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教育事业相对于以往也有了较大的改变。目前大部分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此类教学手段以立体化和生动化的形式加强了教学内容节奏感和情境、情趣及情感的投入,再配合详细的解说和实践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质量和效率。例如:可以在学生在音乐赏析课中观看著名作曲家经典曲目,从中了解其风格和体裁,之后教师及时予以指导,让学生从中作品中学习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关系,如该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体与社会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并且在不知不觉中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师应在高中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后鼓励其参加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活动中充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音乐教学的延续都借助课外音乐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特长和才能,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全面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锻炼学生的音乐能力。如教师可借助校内社团和各种艺术组织开展音乐活动,以此进行艺术实践。此外,教师还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各种音乐比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从实践中体验音乐和其中所蕴含的美。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高中音乐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能够有效弥补音乐课程周期长的缺点,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如:当前较受到学生喜爱的就是流行音乐,而对经典音乐较淡然,并缺少相应的鉴赏能力。因此,针对此现象,教师则可从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着手,进而增加学习积极性。学习京剧大师梅兰芳时,在班级里首先放了一段李玉刚在星光大道演出的《霸王别姬》,并结合相关电影《梅兰芳》,根据剧中的人物表演与生活相对比,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探索京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高中教师在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首先要求教师应具有感知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其次要掌握符合当下学生审美的音乐知识和弹唱、形体表演、乐器演奏等表演能力;最后还要善于敏锐的抓住学生心理,不断更新自身涉猎范围,加强创作改变能力,引领学生以多元素风格进行音乐再创作,充分发挥其内在潜力。

(六)提倡因材施教

高中音乐教材在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及其提高艺术性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教学较为重要。此时,教师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查看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学生较容易接受的、通过什么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应尊重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留足活动空间,达到培养音乐素养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教师应始终以艺术审美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认真研究教材,努力挖掘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内涵的理解。在培养过程中,重视多种信息和教学手段的融合,逐步扩展自身知识面,用正确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全面提升艺术修养,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新课程 音乐教师 素养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254-02

新课程的实施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也给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按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而使音乐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相应的优化,最终达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使其成为学生学好音乐的教学保障之一。该文简要阐述了基于新课程的音乐教师专业素养问题与对策。

第一,基于新课程的音乐教师专业素养问题何在。

音乐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分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标准是相衔接的,只是分的更细、要求更高、范围更广等罢了。综合来看,都树立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课程基本理念;都确定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三维课程目标;都提出了“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方面的实施建议;等等。

对照音乐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并结合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本人觉得基于新课程的音乐教师专业素养问题确实出现了一些,一是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问题;二是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问题;三是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问题;四是音乐教师的心理状况问题。

第二,基于新课程的音乐教师专业素养问题与对策。

首先,关于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问题与对策。新课程实施后就其“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这一理念而言,都与传统音乐教学的重知识、重技能的理念有了较大差异。这就给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要不要改,怎么改,就成了摆在音乐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这个教学理念问题应该体现在教师个人的教学愿望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善二个方面。针对这二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对策:(1)就教学愿望来说,音乐教师要始终坚持将“好老师”这个愿望作为专业素养的养成目标来实现。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做一个好的教师要比做一个布达佩斯歌剧院的导演还要重要得多。对于一个不好的导演,失败的是他一个人,对于一个不好的教师,他会持续他的失败30年(从他工作开始),将会扼杀30批儿童对音乐的热爱。”这句话想要真实的让我们明白,成为一个好老师的重要性,我们要坚持将其重视起来,并作为我们终生修炼的课题之一。(2)就教育教学理念而言,音乐教师要把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自身的专业素养修习。教育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实践及其教育观念的理性构建。教育教学理念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又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新课程》的实施首先是一场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我们要全面了解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要对课程改革产生认同感,并主动思考与课程改革相关的问题;要挖掘以往教育教学中与新课程目标一致的经验和做法,予以借鉴;要增强投身课程改革的热情与信心,积极投身课改实践;要熟练掌握音乐教学论、音乐教育心理学、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习掌握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原理和方法,并有意识地迁移到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让教育教学理论植根于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的土壤之中,让现代教育理念指扎根于音乐教育者的心田之上。

其次,关于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问题与对策。《新课程》设定了以“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为主的内容标准,体现了音乐教学的综合性原则;阐述了“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要想实现新课程的这些理念要求,涉及到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问题。这个专业技术问题应该体现在教师音乐专业技能的“复合性”和“博专性”二个方面。针对这二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对策:(1)音乐教师要把音乐专业技能的“复合性”作为自身的专业素养来修习。音乐专业技能的复合性就是要掌握足够的音乐知识和准确的音乐概念,包括基本乐理、和声、曲式、歌曲作法、配器等有关知识和概念,并能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处理、表现、甚至创作音乐作品,能够深入浅出地将概念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生动有趣的形象化的东西;要必须具备相应的演唱、演奏、舞蹈、指挥、配器等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要能够准确、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地再现和创造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要通过自学、培训等逐步探索自己陌生的技能领域,逐步形成自身的复合性专业技能。(2)音乐教师要把知识体系的“博专性”作为自身的专业素养来修习。在知识结构合理的前提下,知识越丰富,有效知识量就越大,教师的创造能力就越强,如果把知识比作一个圆,知识越多,圆的范围越大,就越能更多地触及至圆圈外的未知领域,这样发现知识的裂缝,捕捉问题的机会也就越多。当今世界的发展使地球都变成为了一个村,那知识就更应该是一体化了,作为音乐教师仅有专业技能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具有博专性知识体系,在学有专攻的前提下,做到知识广博、视野开阔、博学多才。

再次,关于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问题与对策。新课程提出了“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学建议。这些教学建议也就成为了我们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问题。这个教学能力问题就是要求音乐教师要有综合性的能力结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对策:音乐教师要把具有综合性的能力结构作为自身的专业素养来修习。这种综合性的能力结构是由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教学调控与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构成的。教学语言的表达要如评书般的语言一样抑扬顿挫、有节奏、有对比、有起伏,充满机智与幽默;组织课堂教学要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一样,预先进行周密的计划,做到结构清晰、井井有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多样化,善于变通,做出来的辅助教学资料要如3D电影般地让人欲罢不能;教学的调控与应变要如星光大道主持人毕福建般地巧妙、机警;教学创新、教学反思、教育科研要有中国航天人般的艰苦奋斗、刻苦钻研,推陈出新的精神。

最后,关于音乐教师心理状况的问题与对策。纵观新课程,它所体现的是现代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与目前我国中小学只以分数论成败的应试教育体制有着较大的冲突,为了分数相当部分的学校对音乐课及其社团活动实行封杀政策,给我们的音乐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面对这些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对策:音乐教师要把保持健康的心理作为自身的专业素养来修习。以往出现过带教老师被校长训斥之后,那学生泄愤的。比如一而再,再而三的将学生的“心学”仍在地上,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以至于第二天也不敢正常去上课的事件。这件事件充分的告诉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一旦教师调节不好自己的情绪,就会严重的影响到教学。音乐老师也不例外,其心理健康如出现了问题也会影响教学,甚至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比如: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就是演唱的二种不同唱法和表现形式。作为音乐教师应该是以包容的心态去学习了解它们;以取长补短的精神去掌握运用它们;以科学公正的态度去传播推广它们。如果一个自以为对美声唱法很精通的音乐教师表现出对通俗唱法的不屑一顾,在他的学生面前以鄙视的眼光去看待它、以挖苦的言语去否定它,我们就可说这位音乐教师已经有了不健康的心理认识。这种不健康的心理认识就会给他的学生造成“要么和他一样不喜欢通俗唱法,要么反感他不喜欢美声唱法”等结果。但不管是哪种结果都是不可取的。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的音乐教师专业素养问题是多方面的,只能说以上几个方面的专业素养问题较为突出和重要。但不管出现了什么样的专业素养问题,只要我们勇于面对,认真思考,找准对策,并不断修习,就会使那些出问题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S].

[2] 关迪.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养对合唱教学的影响[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2):48-50.

[3] 于瑞华.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的职业素养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18):64-65.

[4] 宛煜.新课程对音乐教师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的新要求[J].现代教育科学, 2010(1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