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

篇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1 “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2 “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之前,老师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按四季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借此让学生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所写的有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柳树、家乡的果园等,他们不仅写出了景物特点,而且写作顺序也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真挚感情。这样持之以恒地教学,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课课有练笔。久而久之,老师不布置他们也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作为小学课程组成中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将落实新课程标准、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作为重要的工作对待,并在这一思想观念的指导下,积极研究教材、学情,大胆尝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最大化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误区

(1)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多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只认识到教师的指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是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发展。(2)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技术等的影响,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效果更是不佳。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教授学生识字写字,还要教授学生朗读课文。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未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只是将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朗读也多是流于形式,从而未能发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作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不利的。

2 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方法

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工作之一,即是创新教学方法、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提高认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创新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与学情,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以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发展,为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2.1 利用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境教学方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带有趣味性的主题图,运用自身的教学技能,为学生编织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2 利用综合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综合学习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语文学习的学科界限,把语文学习与各科目的学习联系起来,实现彼此的融会贯通,并通过深入实践来直接体验学习,注重书本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扩大学生视野,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利用所具备的语文素养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2.3 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拓宽学生语文知识视野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多媒体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小学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也提高了对多媒体教学方法的重视,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针对某一知识点适当地拓展,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拓宽了学生语文知识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学习更高深的语文知识。

2.4 重视朗读,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一、高效课堂的相关概念分析

高效课堂就是高效率课堂的简称,简单地说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有效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发展的最高水平,高效课堂的实现基础就是高效教学。当前关于高效课堂的研究论述较多,最基本和最常见的观点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最少的环节,投入较少的精力来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因素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僵化单一

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程当中,往往是以老师为主体,老师采用单纯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是被动接收。即使有互动,都是浅层互动,形式大于内容。师生、生生互动的次数比以往虽有明显增加,但互动的质量并不高,存在形式化、表面化倾向。

2.学生消极被动地学习

学生消极被动地学习主要是由于教学形式单一化而造成的,其局限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堂气氛沉闷,缺少生动性和吸引性。第二,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都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习惯于使课程内容保持对于学生经验和现实问题的封闭性,从书本到书本,不能有效地选择补充性的教学资源。

三、打造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措施

1.多种教学方法并举

教学方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的,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如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阅读法、归纳法和案例教学法,等等。

2.采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已经作为一种技术深入到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具备传统教学方法所没有的优点,如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有效地融合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信息,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堂思考和学习。

3.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与认同感的增强

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好启动、引导、调节、激发、定向的作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冲.走向高效语文课堂教学五环节[J].中国教育学刊,2011(S2).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其他知识的学习,所以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开阔思维拓展视野,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正视问题,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抓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此,笔者在查阅其他学者的语文教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自己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工作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阐述。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我国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且也影响到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而交流合作必须依靠语言的沟通,良好的语言能力就成为社会发展对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语文阅读成为主要的方式,首先阅读在语言运用中使用的最多,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人们要了解社会的发展动态、学习某项具体的新技术都要依靠阅读资料来实现;其次,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经常用到汉语,想要迅速的成长就需要不断的学习,语言阅读能力就成为他们成长的必要能力 所以,良好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时展和社会进步对小学生提出的最基本要求。

二、 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 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首先,由于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单一,在大部分的阅读课上,仅仅单纯的阅读课本上文章的内容,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基本上采用一些参考书上的材料,让小学生一遍一遍的阅读,而且采用阅读完一部分内容后让学生做练习的方式 老师经常出一些填空、听写、排序等类型的题让学生去做,然后给学生校对答案,教师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纠正小学生错误答案方面。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却很少对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只是被动阅读,不是在主动阅读。长此以往,他们对阅读就产生了厌烦情绪,从而极大的打击了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 缺乏课外阅读时间

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他们不仅要按时完成学校的课程和作业,还要上各种培训班和兴趣班,以致他们的剩余时间非常少。但是要想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只依靠课堂时间,必须进一步加强课外阅读。然而,目前的小学生却只能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完成课外作业,剩余的一点休闲时间,也是花在看电视、打游戏或者外出游玩等方面,很少有学生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几本好书。这就导致了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时间很少,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高。

3. 教师的阅读教学方式比较传统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很多学校都在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革新。然而,小学语文课程有着自己的特点,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会形成一套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客观而言,这些模式也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若是长期过度依赖此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在固定的教学模式中被禁锢,从而将趣味性、生动性很强的阅读教学变成比较单调、相对呆板的课程,长期如此必将使学生对阅读教学失去兴趣。

4.有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由于长期以来对小学语文阅读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致对相关教学方法的研究比较缺乏,所以也没有太多很成功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推广,每个老师基本上是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在教学。导致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不浓厚,阅读积极性不高的因素既有语言知识方面的因素也有非语言因素。在语言知识的层面上,首先语义障碍成为主要的问题,如材料中有生词、或者对已学词的其它意思不理解等。。其次,阅读速度的障碍,有些小学生阅读速度非常慢,导致在限定的时间内不能读完所有的材料,从而也不能正确的领悟文章的大意。在非语言的层面上,也就是心理问题上,主要指心理素质,部分小学生在阅读时心理紧张、焦虑、不自信。

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由于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很难有一种方法是适合所有老师教学也适合所有学生学习的,笔者在此提出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

1.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生进行阅读

要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就必须有足够的训练,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大量的阅读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着力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家长而言,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必要的阅读条件,并且要恰当地监管孩子的阅读内容,不断为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阅读材料。对于学校而言,必须适当地增加投入,必要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类似于图书交换等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互通有无,使有限的阅读资源造福于更多的学生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了,就可以更好地汲取书籍中的营养,不断充足自己、提升自己、所以,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认真地抓好阅读教学,为全方位、多层面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2.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激发小学生的小学语文阅读兴趣。传统的阅读教学,师生互动缺乏,教师只是简单的对课文进行讲解,忽视了自身情感因素对小学生阅读的影响,没有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违背了阅读的规律。在课堂上,教师的思维方式主宰了课堂,更限制了小学生,师生缺乏互动,唯一的互动方式就是单纯的问答式,而且始终局限于课文本身,小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者,缺乏积极主动的思考。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信息不能有效的进行交流,这种封闭的信息环境导致了信息的堵塞,学生阅读后的想法不能得到很好的表达与交流,阻碍了小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从系统的角度讲,任何一门课堂教学,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当中,教师的教学往往会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协调好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当前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影响因素

1、教师的因素

教师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更应该是塑造学生个性的引导者。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不断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然而,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能否卓有成效地开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在教师。因此,发挥语文教师的积极主导作用,就显得极为重要与关键。

2.学生因素

学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实际上,无论在何种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处在极为重要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同时又是受教育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有利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激情。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使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并尽量使他们乐于参与、善于思考和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学习发展的主体地位。

3.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科学合理地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是进一步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从整体上来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都有着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科学有效地完成一些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就必须要深入地研究分析教材内容,找出突破口,认真把握教学活动的重点,深入挖掘教材以外较深层次的东西,并切实做到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科学设计,重点把握,着力优化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率。

4.教学方法

认真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要求我们根据学生认知的规律,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此外,教师还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教材,善于把握教学重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尽量做到全面理解与掌握。但是,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启发性等特征,一般都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可见,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地进行创新思维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1.积极指导学生复习

指导学生复习是小学语文教师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也是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不断的复习,才能使学生积极做好学习有关知识的准备。此外,复习作为教师传授知识过程中极为关键与重要的环节,不仅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点上下联接,融为一体。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认真地指а生进行复习。还要认真创设一些问题情景,着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的欲望,进而追求新知,始终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积极的现状。

2.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思维现状,结合教材内容,不断创设新的情景与问题,着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开拓创新,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探索与创新中。此外,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地引导,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

3.认真搞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必须在弄清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分析研究其内在联系,并认真搞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此外,教师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达到教学效果最佳的目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学生听读的训练培养。这样,不仅可以不断加深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听、读、写的能力。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时,要具备针对性、多元性、发展性与创新性。要善于把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分类施教,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小学语文是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思想,不断创新及小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当前,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客观地评价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因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众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难题。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280-01

引言:

口语指的是对语言的表达性运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日常的说话交流统称为口语应用,但是由于个人素质不同,同样一句话说出来,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起到的交流作用是不一样的。优秀的口才和表达力强的口语练习,应该从小学语文的口语教学开始抓起。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交际”的重视度不够

口语的实际内容是说话,但应该是逻辑明晰、具有美感的说话,这种逻辑性和美感应表现在学生日常用语当中。然而,很多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单纯将语言美感局限在学生的朗读、辩论和主持人等口才、才艺表现中,对实际交际的重视度不够。

2、对口语语言细节的教育不足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知识和能力快速增长的时期,不仅包括学生的识字量、阅读速度、理解能力,也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学生未入学之前所学习的口语中,有许多不规范的语言细节,例如平舌音和卷舌音不分、语速过快或过慢、口吃等,都应该通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而得到改善,但实际上,口语交际教学并未做到这一点。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

1、创造生活化的口语教学环境

为了解决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偏重“口才”和“艺术”而不重视日常交际应用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定更加生活化的口语教学环境,通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口语应用心理,去塑造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现口语交际的美感。我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这样的教学环境: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两个视频,均为小学生乘坐公交车上学过程中,在公交车上发生的故事,两组视频中的小学生在上学的过程中分别经历了“给老人让座”、“跟同学打招呼”:“司机急刹车差点摔倒”三个场景,第一组视频中的小学生说话声音很大,而且没有礼貌用语,更没有“交际”;第二组视频中的小学生则在口语表达方面展现出青少年的礼貌和热情。在看完两组视频后,我却发现学生们陷入了一阵沉默。当我询问他们为什么沉默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表示自己平时的行为更像是第一组视频中的小学生,而他们更愿意做第二组视频中的小学生。

2、采用游戏型的教学方法

有很多小学生平时不爱说话,更不喜欢参加演讲比赛、主持人比赛等活动,要使这些沉默寡言的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就必须使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富有乐趣。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型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出一个“猜我说的是什么”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请一名用三个句子去描述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物,然后另一个学生去猜,猜到之后不要说出答案,只是写在纸上,然后用另外三个句子去描述,请下一位学生猜;以此类推直到一组结束,翻开每个人的答案板,与第一名学生所描述的相符合即为答对。例如,学生要描述“天安门广场”,说以下三个句子“这是一个宏伟的建筑物”、“这个建筑物位于首都北京”、“这个建筑物占地广阔,每天都会在那里举行升旗仪式”......。这样使学生们通过游戏进行交流,使“说话”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并且学生需要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用各种形容词尽量确切地进行表达,如此一来,不仅学生对口语应用的兴趣大大提升,也能够更加主动地去重视口语交际中的词汇运用。

3、在教学中即时练习口语

除了对比教学和游戏教学,我还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即时训练”的方法,促进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反应能力以及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应用表象和想象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火烧云》一课之后,我要求学生合上课本,从记忆中搜索自己见过的各种云彩,然后即时提出问题:“你见过的颜色最奇怪的云彩是怎样的?”,有的学生回答:“云彩是黑灰色的”,我就提醒他:“要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学生马上意会:“我见到的颜色最奇怪的云彩是黑灰色的,它出现在夏天的傍晚”。此类即时的口语练习能够使学生马上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口语交际当中去,直接提高了口语交际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迅速发展起来。

三、对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总结

1、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形式对学生口语能力发展十分重要

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实践表明,不同的口语教学形式对小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帮助是不一样的,多样化的、活泼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形式更适合小学生口语发展的需要,因此也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主动学习是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要点

在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多样化的口语教学方式引发学生自动学习口语、进行口语练习,这是与传统的语文口语教学最大的区别之所在。可见,在语文口语教学中,教师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以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发挥为教学的要点。

结语:

每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都能够使小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发展,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完美的,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完善,而教学方法的完善,是提高口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以后的口语教学过程中,应定时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估,才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总结教学方法,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丁 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方法探究[J].课外语文,2014(11):115-117.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修辞;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31-01

语法修辞是语言应用的基本逻辑,也是使语言意义升华的主要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如果能够领悟句型变换的魅力、掌握比如、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则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能够有效地提高。因此,探讨如何进行高效的语法修辞教学,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师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一、小学语法修辞教学中的问题

1、对学生语法应用要求过高

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法修辞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藏语是我们学生的母语,小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语言能力,因此有些语法修辞知识是学生在入学之前在生活学习中就已经掌握了的,例如“名词”、“动词”这些词性的实际含义,“像......一样”表示比喻修辞等。实际上,学生虽然能够对语法修辞进行应用,对语法修辞的理解并不深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语法应用要求过高,使语法修辞教学困难重重。

2、以强制记忆为语法修辞教学的主要方法

语法修辞教学是以语言逻辑为教学目标的,很多教师认为语文的语法修辞逻辑是十分固定的,只要学生记住了,就能够学会。因此,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强制记忆的方法,要求学生被比喻句,背排比句,背名人名言,以期通过长久的背诵,使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学习产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固然有效,但是十分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有些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不适合强制的背诵,记忆教学方法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使语法修辞教学的效果下降。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对语法修辞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并进行教学方法改善和创新,使语法修辞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二、适用于小学语法修辞教学的方法

1、分组讨论分析例句

例句分析法是教学句子常用的一种方法,即通过比较两个同义句子在用词、词序和句型上的异同,学习造句方法及认识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这种语法修辞教学的方法能够使学生通过反复比较句子观察出不同句子类型的修辞作用,通过主动思考对语法修辞形成记忆和领悟。我在进行语法修辞的教学中将学生分组,每组给不同的比较句子。例如给A组学生这样的任务:比较下面的语句有什么不同:①“可敬的红领巾。”②“可敬的红领巾从地上捡起一片片碎纸。”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很快得到这样的结论:第二个句子中的“可爱的红领巾”指的是小学生;第一个句子并没有这样的表示,第一个句子不完整;给B组学生这样的任务:比较下面语句的不同:③“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④“可是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落泪了。”学生通过反复讨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句④是一般的陈述句,句③通过重复“今天”,强调了事件的时间背景,再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抒发了更为强烈的情感。每个小组的学生将讨论的结论陈述出来,这样一来,不仅全班同学都学到了多种知识,这种学习模式也能够在他们的自主学习中被应用起来

2、阅读理解法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教学生对语言现象产生明确的认知,以语言现象的理解作为理解语言的主要途径,修辞手法的教学也是如此,对小学生不要求掌握语法术语及有关知识,只要求通过具体的实例从感性上认识这些语言现象。我在教学《荷花》中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的时候,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句子并展开想像,先认识这句话是把荷叶比作“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再从“一个个”体会数量的“多”,从“碧绿”体会颜色的“美”,从“大圆盘”体会荷叶大而圆的形状,然后从整个句子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赞美之情,感悟运用比喻手法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

3、即兴创作法

学习语文语法修辞的主要意义在于使学生能够通过对修辞的应用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因此,不论教师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最后的教学目的都指向应用。因此,我在教学中使用鼓励学生即兴创作的方法,通过“边用边学”来巩固学生的语法修辞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随机指出教室中的某个物品,请学生随意用修辞方法进行造句。例如,将粉笔按长短排成一排,请学生对这一排粉笔造句,一开始学生们都表示困惑,我提醒他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拟人、比喻这些修辞方法了。随后,学生们的语言想象力开始发挥出来,他们将粉笔比喻成树苗、比喻成武侠电视里的梅花桩、比喻成一个家庭里年龄大小不同的兄弟姐妹。小小的粉笔就能够使他们产生无限创意,在创造句子的过程中,语法修辞的魅力直达学生的心底,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应用小学语法修辞教学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语法修辞教学方法不止上述几点,但无论应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教学方法的使用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第二,语法教学应该展示出语言的文化特征,只有保证了这两点,语法修辞教学的效果才能得以长久地保持。

语言教学中的语法教学是学生掌握语言基本规律的教学,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极为重要,相信通过不断发展和创新语法修辞教学方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小学语法修辞教学的效果都能够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邢建茹.谈小学语法修辞教学[J].学周刊,2013(05):105-107.

[2] 姜金红.领会修辞妙处.深刻理解课文[J].基础教育研究,2014(05):124-126.

篇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是以字、词为教学重点,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则倾向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中小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重点上的不同,要实现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初中教师就要尽可能地借鉴与学习小学教师通过唱歌、游戏、模仿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改善自身的教学策略,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那么,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实现中小学语文的衔接教学呢?笔者结合10多年教学经验,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究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学习兴趣的衔接

初中语文教师衔接意识的强弱、衔接教学策略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小学教学的衔接,也直接关系到小升初的学生能否顺利渡过衔接期,更直接关系到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是否真正得到提高。小学语文多是以提高学生识字、朗读等基础能力为主的课程。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延续也有分化,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着力实现中小学生在学习兴趣上的衔接。例如:初一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语文知识,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紫藤萝花的特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唤醒学生儿时的记忆,启发他们以深入的“眼光”看待紫藤萝、认识紫藤萝,引导他们用心领悟藤萝花的生命力,以及分析紫藤萝与社会之间的关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情趣与想象能力,从而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学习习惯的衔接

小升初的学生习惯了小学教师的这种认知性阅读教法,若初中教师不了解这点,不用适合他们实际的学法指导他们,不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适当调整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加强教法上的衔接,而是一开始就采用中学中常用的质疑、探究、合作和自学等教学方法,学生肯定一时无法适应。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开始训练学生写字和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知识难度的增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做好学习语文习惯的衔接工作。初中语文字、词的增多,文言文难度的增加,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让他们把不会的生字、生词摘抄下来,找出中心句,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概括,要求他们按词、词组、段落等进行分类预习;用查字典的方法解决生字、生词的疑难问题,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其他同学或教师请教。教师结合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习惯的过渡与衔接。

教学方法的衔接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衔接也需要一定的科学化手段。知识教学应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和文本教学紧密结合,要和学生的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渗透到课文当中,并结合语言的实际运用来理解语文知识。初中教师要延续小学老师常用的情景教学模式,根据初中新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掌握程度,实行分层次地教学,选择一些活泼有趣、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材料,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习进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交流互动。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情景表演,模拟皇帝穿着新装游街的情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增添教学氛围。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表演过程中进行鼓励,缓解他们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让他们慢慢融入到初中课堂的教学氛围中来,以行之有效的教学衔接策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在作文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作文写作的知识、技巧和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几乎不涉及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理论性的知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学生一进中学就得面对这些学习内容。面对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不是仅凭教师一讲就会明白的,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学生很难达到这个要求。

学习方法的衔接

阅读教学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认知性阅读以认识汉字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为起点,以提取文本意义为初级阶段目标,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是记忆。认知性阅读主要是对阅读材料的客观梳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预习、听课、复习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让学生在跟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文中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有哪些?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作手法?作者是怎样使情景交融的?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课文内容,培养他们在阅读中有意识思考的习惯。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思路不是太了解,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生活,因材施教地对其进行指导,实现他们在学习方法上的有效衔接。

对学生评价的衔接

篇9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观念的转变,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学生素质。我就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性和学生的创造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控制者、成绩的评判者,是学生学习的绝对权威。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没有兴趣。而新课标则强调:在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要求:要通过交流互动,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理解、宽容和关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其自由讨论问题、自由发言、自由支配学习时间,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积极、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全方位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平等的、宽容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在可能的条件下,给学生一定的权力和机会,为有创造性的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遇,促进创造的出现。要引导和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让他们在开放自由平等的环境中创造性学习,勤于思考,踊跃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问题,不论对与错教师都应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和荣誉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创造性的自主学习。

二、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材、参考资料以及教师的个人经验是知识来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这种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便有“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充分“咀嚼”的内容,到了学生“口中”自然也就变味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不肯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自己也忘记了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当然,讲授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如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利于控制课堂时间,利于同时向众多学生传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灌输式和绝对化的课堂教学阻碍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又要让学生重视接受学习;既要扭转传统的、落后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又要倡导具有启发性的接受学习,把个人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结合起来;既要努力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必须切实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能够得到健康发展,扭转以前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语言训练,忽略学生人格发展的片面的做法;要改变以前只关注几个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造成大量差生的错误做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获得发展;要以人文精神为基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教师要认真学习人文主义的教育理论,要让人文精神充满自己的灵魂,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爱护、关心学生。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后,可创设情景、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有意、有序地观察事物,同时也可使课文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字词变得容易理解。多媒体教学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多媒体的画面和配音可指导学生读出语感。多媒体中的音乐可以激发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内容不同,运用的多媒体课件也不同。在写景、写情的文章中,配上一段美妙的音乐,来烘托、渲染气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媒体的运用,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引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由飞翔。多媒体教学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甚至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幻想空间,从而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但是网络上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学习的因素,因此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待多媒体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让他们能够通过快捷的网络获得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料。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篇10

我国的教育在不断完善和改进当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其中十分具有教学效果的就是情境教学。情境教学就是通过设立合理的情境故事把学生和老师引入到特定的故事场景中,将具体的情境和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教学法

1.基本内容

情境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利用实物和音乐等具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出具有真实形象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对于学习都具有很高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具体的情境故事当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个性和个人魅力得到培养,还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可以健康全面地发展。通过不断的实践可以证明,情境教学法将现代教育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2.优势

学生通过情境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可以经自身的感受能力进行提高,借助各种教学资源将现实的情况真实反映出来。可以将单调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跃。通过生动的情景的设置,学生的协作意识也不断提高起来。大多数的小学生普遍都会喜欢玩游戏,所以教师应当利用这一点,为学生创设出丰富的游戏情境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增加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具体的游戏和玩耍的时间里就将知识进行了有效的学习,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得到提高,思维也得到了活跃,学生在整个过程当中还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强化学生对于语文课堂内容的欣赏能力

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具体的实际生活进行虚拟,这也是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的最大的特点,可以将图像、音乐等具体的方式进行有效的结合,对现实生活进行展现。为学生提供对现实胜过进行高度还原的模拟情境,这样可以将学生的内在情感进行激发,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场景进行再次的感受,将学生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创设情境教学法的采用,使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到语文教学当中去,将自己的思维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将过去单调、枯燥的语文课堂氛围进行改变。小学生普遍存在很大的好奇心和非常活跃的思维,创设情境教学法对于语文课堂内容进行丰富,使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尽量发挥出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将同学之间的合作和互助不断增强

教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的时候应该将那些有趣的游戏加入进去,通过游戏的设置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不断加强起来。学生在讨论问题和参加游戏的过程中,都需要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进行相互的合作,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变得更加和谐、团结、互助、友爱。

三、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应用的具体措施

1.将语文课文融入情境教学法当中

要想将小学生吸引到语文课文的情境中,这就依靠教师将生动形象的导语进行设计,教师主动带领学生参加到课堂活动当中。这就需要教师对于教材进行细致的研究,将最适当、最有效的情境教学法设计出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将语文知识掌握在自己手中。

2.将学生的情感带到情境当中

小学语文课文中包含着特别多的优美的文学作品,情境创设可以将学生内心的情感激发出来,对于课文的深意有更深的体会。所以,对于小学语文课文中含有的丰富的情感,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起来,用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将学生不断向艺术的境界引领,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

3.利用情境进行理性思考

情境教学的创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在欢快娱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学生进入到具体的情境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理性的思维进行思考。所以教师在情境教学中,应该时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合作,进行研究和思考,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向理性思考方向不断转化,将语文的课文知识进行完全的掌握。

四、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情境导入

教师应该将语文的教学目标预先设计好,利用各种方式,将学生带入生动形象的具体的情境当中,以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小学生的设计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此为依据来选取图片和音乐以及故事,使其可以保证语文教学的正常有效进行,对于这个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应该及时给予改正,不断进行完善。

2.情境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带进已经设置好的情境当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将语文课程内容和自己的想象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学生可以真正融入具体的情境当中,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

3.情境转化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将各种方法进行综合运用,让学生对于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进行领会,将这些语文知识点应用到具体的实际生活当中去,实现情境回归。

五、结束语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衔接;初中一年级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概念

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首先要分析与语文课程衔接有关的概念。“衔接”就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连接。而在教育领域更多地是用在课程组织的定义中,在教育界并无统一的界定。按照Tyler的观点,课程组织有两个重要原则:连续性及顺序性。连续性是在学习者经验中反复强调的要素;顺序性是学习者的发展不断增加广度和深度。课程组织中的“衔接”体现了教学过程中连续性及顺序性的结合。笔者认为,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指在小学高年级与初中一年级这两个学段中有效建立连接点。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现状

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每当新学年开始,从事多年的初一语文教师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以后对语文学习感到不适应。例如在课堂上对教师教法的不适应;教材难度的增加,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吃力;科目增多,任务繁重,语文学习的时间相对减少。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个问题一直不能被教师重视,有的初一语文教师认为衔接是可以自然完成的,没有什么过渡不过渡、衔接不衔接的问题,认为没有什么研究意义。或者有的初一语文教师虽然也肯定中小学之间需要衔接,但由于自己的能力和精力有限,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最终未能使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一后缩短或消除“衔接”教学中的“滞留期”。

三、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意义

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旨在提高初一语文教师的衔接意识,给初一语文教师提供一些衔接的对策。希望能对初一语文教师的教学有预警、提醒的作用。提高初一语文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初一语文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关注了学生语文能力衔接中的问题,实施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教学行为,并能付出更多的关心和耐心来及时的帮助学生,就能使学生的各种不适应障碍得到缓解,进而帮助学生顺利的渡过衔接期。学生若在初中起始阶段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能很快地适应节奏快速和任务繁重的初中语文学习生活,进而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影响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因素

1. 教材未贯通。

中小学教材的内容,在语文知识上难易跨度较大。小学语文教材后面附有生字表,利于学生检索。生字、生词的难度相对较小,每课的平均生字词数量不超过10个。初中语文教材里有些新课的生字词能多达30多个,并且不太常用的字词以及难写的字也有很多。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也不一样。小学教材每单元的篇目不多,而且每篇文章的篇幅不超过四版。小学的文章大部分浅显易懂,趣味性较强,学生喜欢学习这些文章。而初一语文教材文章较长而且阅读难度增大。

2.教法未贯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涉及到的是生字词等基础知识,阅读理解的较少,所以教学时偏重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而且小学科目少,相对语文课时较多,教师讲课的速度一般较慢,可以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讲课的内容而言,小学语文教师上课更注重形式,存在信息量不大的问题。可是进入初中以后,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较深,知识点增多,思维难度增大。而且由于课时紧,语文教师讲课的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由于信息量增多,消化不良,跟不上初中的语文学习。

3.学习方法未贯通。

在小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一般都是教师安排好时间,被动的学习。可是进入初中以后,科目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也少了,教学时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要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而且中学学习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要求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主动学习。于是,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相当多的学生出现了问题。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进入中学以后,绝大多数仍在沿袭着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并没有及早地认识到中学语文与小学语文的差异性。

五、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对策

1. 教材衔接的对策。

作为初一语文教师,要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要认真了解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目标和要求,找出中小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异同,从宏观上对初一衔接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有整体的认识,课程标准对教学起指导性作用,只有充分理解课程标准,才能更好的找到帮助学生适应这个过渡阶段的方法。

2. 教法衔接的对策。

作为初一的语文教师, 在学生刚升入中学这个过渡时期, 语文教学应适当降低难度, 放慢教学进度, 采取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 帮助他们接受新的教师以及新的教学方式。初一语文教师要延续小学语文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根据小学毕业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次的教学,选择一些生动、趣味性强、学生喜欢的语言材料,在课堂上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

篇12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小学教学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均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进行探讨,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进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将低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转变。首先要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探索出符合不同学生需要的综合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得到更好的学习。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在其中

小学属于人格和性格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学习有自己特别的方式和方法,其对教学有着特殊的要求,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因此,教师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教学内容更加鲜活,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对学习兴趣盎然,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例如,教师在对《故乡的元宵》这一课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在授课之前应制作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元宵节的图片,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在展示的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元宵节的感受,以及元宵节时的布置、相关的活动和习俗,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元宵节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进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多媒体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演变成课堂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其可以将枯燥的教学知识生动、形象和直接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运用视频、图片和音效等手段丰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多媒体这一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成功地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对《春天来了》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开展课堂教学。首先,教师播放有关春天到来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春意和鸟语花香的感觉,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展示几张春天美景的图片,将文章中的相关内容生动、形象和直接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全面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

三、注重教学内容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方法,而教学内容的导入也并不是只有一种模式,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风格以及性格特点和教学经验不同决定了每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教学内容的导入方法。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以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特点、学习方式以及爱好等为主导构建一种有效的教学内容导入方法,主要的课堂引入方法有谈话、情境创设、激发兴趣以及提问质疑等。

例如,教师在对《对子歌》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学生经常看到的对子,也就是对联,让学生欣赏,之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对子有哪些特征呢?”学生会说出“字数一样”“声调和谐”等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之后教师就可以进行总结,进而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当中,享受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好地学习。

四、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探讨和交流

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主要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的一种教学情境或者是途径,是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过程,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和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在探讨中对教学内容有全面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构建了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例如,教师在对《蜻蜓和蚂蚁》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实施教学。首先,教师要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文章有大体的了解和掌握,之后,教师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讨论“本文主要讲述了蜻蜓与蚂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情?”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当中,当学生思路偏离的时候,及时地给予指正和点拨,之后,由每个小组派出一个学生回答,最后由老师总结。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总结能力,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更好的掌握,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让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要让课堂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让其成为学生可以自主和快乐学习的场所。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更多地交给学生,通过老师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理念的转变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篇1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教学智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189-01

教育是一门智慧之学。智慧就是对所有人生经验与理性思考的整合。智慧不等于知识,一个人知识再多,学富五车,如果缺乏智慧,仍然可能是弱智。教育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要做两件事:一是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二是告诉孩子不该做什么。但是教育智慧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育中形成自己的新理解和新思想,在实践中去创新。教学智慧是教育智慧的一个方面,主要指在课堂中,老师的教学智慧。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智慧是结合语文的特性,在课堂中,教师运用各种资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智慧有很多类型,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四个阶段来阐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智慧。

1 课程导入的智慧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程导入的质量影响到学生对这堂课的看法,好的课程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导入课程这个环节十分考验老师的能力,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体现。语文课堂相比其他课堂灵活性更高,所以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激感是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这涉及到教学智慧的情境性。语文是一门感彩很浓的课程,例如我们有时候需要学生去体会古人的情怀,所以创设一种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某种氛围中,感染学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观看也是老师们常用的导入方法。有时候某些语言过于抽象,老师可以将视频或者模型给学生观看,这样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感知,有助于学生去记忆所学知识。

2 课程讲授的智慧

讲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讲什么,怎么讲,都是需要老师提前计划的,如果老师盲目的讲授,不分轻重,会使课堂失去色彩。影响讲授质量的因素分为以下几点,老师语言的幽默性,老师语言的节奏性,老师语言的精准性。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将幽默应用到小学生教育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老师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笑,这种气氛下,学生的表现会活跃,大脑运转较快,进而提高了效率。教师的语言如果没有节奏感,学生听久会产生疲劳感,所以老师的语言应该注意抑扬顿挫。教师语言不能太累赘,这样学生会记不清楚重点。当然准确性也很重要,小学生跟老师学习的语言很多,如果老师的语言不准确,缺乏逻辑,学生也会形成这样的语言风格。

3 课堂组织的智慧

课堂组织最能反应老师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能力的方面。很多老师讲授课程的能力非常好,但是组织课堂却很乱,连简单的课堂秩序都无法维持好。这就说明,良好的课堂组织是吸取知识的前提,讲的好但是没有观众,也是徒劳。另一个组织课堂的方面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老师讲过的知识学生不一定都能领悟,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有皱眉头或者想睡觉的状态,那老师一定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讲授方式和课堂组织方式。除了观察学生的表情反馈,还要重视学生的课下反馈,老师课下一定与学生多交流,现在社会信息技术发达,除了课堂上的沟通,老师应该在课下多听学生的问题,如果学生反应这节课有些知识没有学好,老师可以在下节课再着重讲解一下。

4 课堂板书的智慧

板书是老师呈现给学生的笔记,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上会记笔记,数学笔记需要记的是一些重要的定理及其相关举例,而语文课堂上,笔记的重点往往并不突出,所以很多学生在记笔记的时候会把老师写的和说的通通记下来,这样纯碎的抄写就是去了笔记的意义,所以老师在板书上老师应该着重的写重点,将所讲知识的机构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重点。板书不仅考验老师的写字功底,更考察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逻辑性,板书中体现出的智慧比我们想象的大很多。从课堂教学的四个步骤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智慧,虽然不够全面,但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

小学语文课堂本就是浪漫的,加之现在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们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收到了巨大挑战。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多变的课程结构,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这一切因素的变化虽然带来的挑战,但是也给老师们更多展示教学智慧的机会。很多优秀的老师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教学成绩优异,彰显了自身的教学智慧,但是教学智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单纯的套用经验并不一定取得好的效果。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要明白,教学智慧是老师们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学生的特点,慢慢形成自己的一套灵活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虽具有普遍的借鉴性,但更需要老师们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理解并探索教学智慧,这样小学语文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施瓦布(Schwab,J.J).实践:课程的语言[M].2003.

[2]李定仁,赵昌木.教师及其成长研究:回顾与前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6.

[3]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

1997.

[4]胡燕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智慧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科学,2006.

[5]杜萍.论教学智慧的内涵.特征与生成要素[J].教育研究,

篇14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将无声的文字内容和语言转换成有声的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的核心内容,朗读既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和情景美,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朗读教学,不断优化朗读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朗读教学,对学生朗读缺少指导,失去了朗读教学自身的价值。

 

一、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

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 对小学的语文朗读教学也有着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教学要求,加强对语文朗读教学的改革就比较关键。 从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来看,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比较重视。通过朗读教学,就能够培养学生读书的良好习惯,而从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朗读的教学现状来看,还有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对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就有着阻。 老师在朗读教学中,由于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透彻,这就会比较容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时间被讲解占用

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语文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解,这些讲解往往占用了学生的朗读时间。 一节课下来,老师讲解过多,学生朗读的时间则太少,朗读练习往往是昙花一现。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说: “书不读熟不开讲”。 而我们的很多语文老师却是更多地把朗读的任务留在了课外,至于学生课外是否真正阅读了或是阅读的效果如何却是一无所知。 这种把于先生的教诲 在脑后的做法能在教学上有多大成就是可想而知的。

 

(二)教师忽略朗读指导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 教师应恰当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分组朗读和集体朗读。 然而,事实上教师根本没有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朗读,也没有引导学生怎样读,有些教师虽然进行了一定的指导,但缺少目的性,过度关注声音,忽略内心情感体验,注重表面技巧,忽视语文的内涵,这制约了学生语言的发展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参与程度不高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这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在视觉、听觉等方面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感官需求。因此,一些语文教师将过多的精力花费在课件制作上,并在学朗读时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绘声绘色的课文录音,取代了教师范读,形成了教师手握鼠标学生紧盯大屏幕的语文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下的多媒体课件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变成了观众。

 

三、做好小学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从对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着手

学生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在朗读能力的培养方面才能起到积极作用。 这就需要老师在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方面,运用多样化的措施手段,在朗读的形式上要得以丰富化,最大程度的将学生朗读的积极主动性加以调动。 可通过表演以及比赛等形式,对学生的朗读兴趣进行培养,这对学生的朗读积极性的激发比较有效。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重视朗读情境的良好营造。

 

(二)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

大多数教师都会认识到在课堂并不是讲解的越多, 课堂教学越好,相反,学生会更加厌烦,这主要因为过多的讲解会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状态,则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不高。教师若能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则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获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多次朗读,保证吐字清晰标准。尤其是自学性朗读文章,确保班级全体成员均读好且读完。 在初步认识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朗读,并让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读出一定的感情、情趣和味道,避免无准备上阵。另外,教师应进行恰当地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避免朗读形式化,使繁琐枯燥的讲 - 问 - 答让位于朗读,使过于花哨且不具成效的小组讨论让位于朗读。

 

(三)教师应进行范读

教师的范读是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一些教师的音质一般,且普通话不是特别标准,然而教师只要在范读时合理融入自身真实情感,则也会得到学生的肯定,赢得学生的掌声。范读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指导学生且收效最快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知识量有限,因此,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能合理把握语速和语调,无法准确读出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结束语

总而来说,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是一门艺术,要从多方面得以充分重视,加强学生的朗读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运用。朗读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且朗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具有不可替代性。小学语文教师应明确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朗读在语文学习中重要性,积极、正确指导,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而提升朗读教学效果,改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彭淑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A].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 年 8 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2.

[2]李海红.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A].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4 年 6 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4:2.

[3]刘雪飞.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