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八年级地理教学重难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电子白板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重点、难点及地理技能的培养,也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从而优化地理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电子白板;多媒体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伴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它已经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电子白板已经较广泛运用到学校各科教学中,尤其是在地理教学中,它能将许多客观抽象、学生不易察觉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通过多彩的图、文、声、像及动画等形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刺激下,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优化了地理教学的过程,提高了效率,增强了效果。下面仅就巧用电子白板使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益谈几点认识。
一、激趣设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成功地上好一节课,必须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在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景、气氛方面有独到的优势。在地理教学中,巧用电子白板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一节的课前2分钟,可以让学生先欣赏一段香港繁荣的影视片段或景观图片,以《东方之珠》音乐作背景。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可使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来。用这样一段影视片来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巧设问题:“便捷的海陆交通为香港的发展提供了怎样便利的条件”,从而突出了“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重”“难”优化,提高课堂效益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现代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优化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一节中的“大陆漂移假说”,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怎样解决这一重难点呢?首先,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用动画的形式展示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故事中知道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过程及内容,随后将书中的插图,用多媒体移动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同时提出问题:“拼和的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为什么会有古老地层上相似,鸵鸟不会飞,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为什么分布在南美洲和非洲?”灵活运用电子白板的批注功能,适当的做些圈点批注加以诠释,多媒体的运用,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启发思维,培养分析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河流和湖泊》一节有关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时,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片,再用动画来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了解它的成因,原来是由于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又多,再加上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教学手段,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动画图示,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的基本技能。巧用电子白板使用动画动态视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 初中地理教学 能力培养、
伴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它已经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地理教学中,它能将许多客观抽象、学生不易察觉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通过多彩的图、文、声、像及动画等形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刺激下,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优化了地理教学的过程,提高了效率,增强了效果。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成功地上好一节课,必须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在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景、气氛方面有独到的优势。在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一节的课前2分钟,可以让学生先欣赏一段香港繁荣的影视片段或景观图片,以《东方之珠》音乐作背景。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可使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来。用这样一段影视片来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巧设问题:“便捷的海陆交通为香港的发展提供了怎样便利的条件”,从而突出了“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现代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一节中的“大陆漂移假说”,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怎样解决这一重难点呢?首先,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用动画的形式展示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故事中知道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过程及内容,随后将书中的插图,用多媒体移动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同时提出问题:“拼和的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为什么会有古老地层上相似,鸵鸟不会飞,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为什么分布在南美洲和非洲?”多媒体的运用,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河流和湖泊》一节有关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时,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片,再用动画来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了解它的成因,原来是由于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又多,再加上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教学手段,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关键词:地理,逆向思维,教学,学生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就是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在地理教学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习惯于从现象追寻本质,这是寻求地理规律的一般方法。而“逆向思维”,正是透过现象到本质,不同的是逆向探索情景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学生会在这样的情景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
同时逆向思维的方法也正符合我们面对的知识的传递者和创新者。他们都是十二、三岁的青少年,正值一个人的思想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正表现出“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等特点。”逆向思维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
下面我举例说明逆向思维在教学中展现出的优越性,希望和同行们一起商讨。
1.运用逆向思维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能够运用逆向思维方法的老师就是最好的兴趣的引导者。
例如:在讲述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时如何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呢?从导入新课着手。
首先观看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景。思考,通常这样的雪景出现在什么样的地方?(同学们回答寒冷的地方)
然后让同学们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图上找到乞力马扎罗山,请一位同学在投影的地图上指出。
接着用逆向思维方式提问:赤道地区的气温全年都是什么样的?在这样的气温状况下连冬季都没有怎么会有雪?这样的提问方式瞬间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那么完成整堂课的教学内容也就变得很轻松了。
2.运用逆向思维,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互相听课,在评课时就必须要评价在这节课中是否解决了重难点,而这也是许多老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头疼的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就会把问题复杂化,突破重难点就更谈不上了。在一节课中,我偶然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式来解决重难点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中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是一个难点问题。。
怎样让同学们自己得出干湿地区的分布主要是依据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呢?
就以特殊地区为例运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首先请同学们看降水量分布图与干湿地区分布图,提问你认为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什么?(大多数同学都会回答是受降水量的影响)
然后提问如果按照你们的想法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应该属于半湿润地区,对吗?请看图对照是属于湿润区,看来干湿地区的分布除了降水量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接着回顾初一上册知识知道赤道附近地区是降水量最丰沛的地区,那么位于赤道附近的撒哈拉沙漠为什么还很干旱。(同学回答这里蒸发量很大,大部分雨水在半空中就蒸发了,所以干旱)。
最后得出结论干湿地区分布的依据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相对较大,因此其气候较为湿润属于湿润地区。
因为湿润地区降水量较大,所以屋顶的坡度较大,便于排水。请同学们看陕西怪之屋顶半边盖。提问:1、陕西位于黄土高原地区这里降水多吗?(回答:不多)2、为什么这里的屋顶也是斜的?同学们讨论交流后得出正因为降水少,所以“肥水不流外人田。”
通过这个课堂实例,你也体会到逆向思维在地理教学中明显的教学效果了吧!
3. 运用逆向思维,体现新课改理念,上好地理活动课
新课程的改革给地理教学开拓出了更广阔的天地,而每一节课后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活动课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地理知识,使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这就是地理活动课。如何让活动课变为同学们乐于参与的一个过程呢?从下面的例子中我们寻找答案。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中珠江三角洲与港澳的“前店后厂”的模式带来的飞速的经济发展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我们的活动任务是寻找在我国的其他地方是否也可以借鉴珠三角“前店后厂”的模式。
首先说明为了发展我们的家乡,我们要在新疆运用“前店后厂”的模式,“店”在阿拉山口,“厂”在乌鲁木齐附近的地州行不行?
因为涉及到自己的家乡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热烈。不断的有同学提出阿拉山口能不能肩负起“店”的重任,而乌鲁木齐附近作为厂有没有发展某一产业的优势。同学们各抒己见,答案也是各有理由。但是通过这样的思维方式相当于让同学们倒着巩固了一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前店后厂”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几年的教学我们不难看出地理知识特别是初中地理知识以感性知识为主。对待感性知识传统教学模式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还往往会限制同学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从而造成地理知识的散乱堆砌以及知识体系的不完整。“逆向思维”的运用可以把知识有效的串联起来,构建清晰的地理知识网络。
逆向思维犹如一把打开地理之门的钥匙,使解决地理问题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这就是逆向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展现出来的魅力。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二、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学习中国地理相对比较容易。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应重点在教法上以面向中游学生的“双基”和应用能力为主,同时兼顾两头,让优秀生更突出,让落后生有进步。争取通本学期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地理,会学地理”,并且会应用地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四、教学目标 认识领域:掌握大纲所要求的认识领域
能力目标:
1.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3.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思路。
4.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德育目标:
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增强对祖国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感。
2.正确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理解和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3.进一步树立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地区差异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
地区发展潜力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学会运用这些科学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4.正确对待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5.进一步感受、体验和欣赏地理环境中的和谐美,进一步增加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进一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体会人地关系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与同学相互尊重,团结协作,提高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能力再上新台阶。5、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7、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分析
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
地理教学计划详情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初二地理,根据上学期教学成绩和教学实际分析:
(1)每个班会学中国地理,会用地图,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力,对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的学生达到了三分之一多。
(2)每个班学习地理能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分析问题阅读地图还需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不能独立选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的占比例的也能达到三分之一多。
(3)地理基础知识差,基本概念不清,根本不会看地图、不会学地理,完全靠死记硬背取得一点成绩的占不足四分之一。
二、本册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七章中国的农业第八章中国的工业第九章中国的交通第十章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属于中国地理总论,是在上册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之后逐章讲述的。第十一章中国的区域地理从区域性和综合性的观点,着重指出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选择每个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最后一章中国在世界上是在学生学完了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以后从总的方面认识中国的国情,并从政治、经济的历史发展变化中,认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我们的奋斗目标和肩负的责任。
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
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辨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种植业的南北差异、我国农业的发展、铁路干线、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区域地理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是重点。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区域地理是难点。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当前,地理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我们第四册的教材这学期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按照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1)从教学目标上,课堂教学设计注意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在教学内容上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以突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作为主线。
(3)在教学过程上,做到整体优化:
A、注意创设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特别注意重视地理图像的作用,让学生围绕图像充分进行观察想象和思维,即开展以“表象--想象-联想”为主要形式的形象思维,从而达到理解、巩固与应用。
B、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不同教学方式融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注意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C、在教学手段上,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板书、板图、板画”到现代的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发挥它们在优化教学过程的综合效益。
D、教学过程中,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E、注重实践教学,组织模拟旅游比赛,选择旅游路线,并介绍沿途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风土人情等。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 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是经1年半学习,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任教年级约120名学生,有三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个别学生有时不能形成班级焦点,必须进行较多的组织教学。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初中地理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部分。
复习基础知识,必须以书本为主,将书本看透,图看懂,达到重点知识理解记忆。只要基础知识能理解掌握,通过活动题检验理解的程度。如果活动题能顺利解决,那基础知识也就基本掌握,灵活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就已经具备。
四、教学目标:
初一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是本学期的复习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最难,学生普遍掌握较差。转入复习时,这部分应作重点讲解复习。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已有所提高,复习时再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应该容易些。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的框架,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难度比第一章少降低一些。复习时可以多以实际生活作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尤其是第二、三节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
这两章内容都应以读图理解作为突破,其他章节可以点清重点,让学生理解记忆。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初一地理难点,重点很多。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还不过关,所以复习的方式应以夯牢重点基础知识记忆,抓住读图理解掌握为主。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插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初二重点章节有:
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
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五、 教学措施与计划
地理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让90%以上的同学取得较好的成绩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作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基础上,特制定二阶段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3月22日――5月21日)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以《学习手册》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大小标题(黑体字)的内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阶段:(5月22日――6月13日)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悉掌握是必须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的。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较理想成绩的一个关键所在。针对地理考试题的特点(“无图不成题”是地理中考试卷的重要特点)。我们这阶段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
1、梳理体系环节。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体系化。以帮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专题掌握知识,并在中考中答题过滤组织使用知识点。
2、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训练, 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切入点、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布置量小而精的作业(对练习要精选,注意练习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坚决舍弃“繁、难、偏、旧",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
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学生们基本做到课本知识点熟悉,应考方法掌握。那么学生们参加中考应该说,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强化训练,冲刺中考。通过模拟题实战的强化训练 [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最终以百倍的信心冲刺中考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四
经过一个愉快寒假的休整,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为了保证在新学期里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先做好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是在学生经历一个学年的地理方面知识的学习进入了初二阶段,学生在初一阶段的学习中,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技能。在课堂上能进行有序的教学,但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由于平时投入少,未能及时做好复习,课堂内精力不集中。有的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不太强,所以本学期要按照班级实际情况,并在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成果。
二、教材分析
学习中国地理知识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写简单地图和图表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懂得协同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
三、本学期教学目的
本学期是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的地理差异,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了解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的位置、自然特征及经济的发展状况。
四、提高措施
1、在一年级现有的基础知识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实际,在课后的反思中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取长补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在相应地理材料、图片中独立获取地理知识。在平时月考之前,把学习的基础知识要掌握好,并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记忆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个别学生加以指导,使他们更快进步。
2、做好不同学生的提高工作。本学期要对中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地理能力,如读图和用图的能力。对于他们不正确的学习方法给予改进,在课堂上要注意他们的听课状态检验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人数较多,所以更要加强听课效率,适当完成基本任务。就是掌握本节基础知识和在图上读懂必要的内容,就是从简单的知识学起,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多给他们一些鼓励,还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合中国地理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根据我们国情、乡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保观的教育。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五、继续渗透
1、通过本学期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进一步学会运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3、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中国的人口、民族特点及分布。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 、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湖的概况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
六、自我提高
本学期继续加强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及时圈点重要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理论水平,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听取其他老师的教学过程,并从中吸取适合学生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利用剩余时间学习有关的教学书刊《地理教学参考》、《地理辞点》等,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活跃、充实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师德
1、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为人师表。
2、以诚相待,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帮助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3、在个人修养方面,衣着简单,得体,言谈举止文明,对学生不用侮辱性语言以防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八、教学亮点
好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品行端正,要有一个好的道德基础。其次是针对本学科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读图用图习惯,这也是我参加教研探讨并用相关地图来获取相应的地理信息。还有,通过电视媒体获取最新地理信息的习惯等等。
总之,开学初制定了教学教学工作计划,那么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就要按照它去做。在应用的过程中适合的留下来,不适合的进行调整,以利于教育教学工作。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五
八年级下学期面临着会考,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计划如下:
一、面临的情况和任务
(一)、基本学情分析
由于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今年的八年级八个班341名学生,自七年级以来一直坚持系统的、正规的地理教学,没有因为是小科而受冷落。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了深入的认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初步具有了用人地关系的观点看待地理问题的“地里头脑”。从过来情况看,学生比较稳定,课堂纪律、课间纪律、师生关系都比较好,为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具体到每个班,都有2、3名后进生(不单是地理学科,各科成绩都不理想)。通过家长座谈会和与学生本人私下里沟通了解,这些学生厌学情绪太严重,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上,一摸书本就头痛,他们学习成绩差主要是态度问题,缺乏学习的自信心。有的受社会上一些青年影响,认为不如早打工早赚钱好。
(二)、教学用时与教学内容
这几年地理会考时间是在五月下旬。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依旧。所以,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只有15周的时间。地理教学内容除了八年级地理下册和《天津地理》,还要复习七年级地理上下册和八年级地理上册。
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教学进度,才能充分准备地理会考。由于在上学期就做了充分准备,渗透拓展了部分下册的知识内容,因此本学期地理教学进度加快,是切实可行的。在期中考试到来时(第十周)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用一周半完成《天津地理》教学,用三周时间依据课标要求进行有重点的复习。
(三)、提出的目标任务
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读图能力、运用资料能力和联系实际能力;对于课标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必须要求学生背下来;对于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不要求背诵但必须理解。结合过来几年的地理会考成绩,提出本年度的地理会考目标:合格率达到98%;良好率达到85%;必须达到一个确保,即确保“有望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达到良好。
二、把握教学和复习重点
(一)八年级地理下册:
1.我国地理四大分区的依据及各自特征,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首都北京、香港、澳门、台湾的地理教学;
3.西双版纳支柱产业――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
4.结合珠江三角洲说明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5.西部大开发――新疆
注:长江沿江地带在上学期学习长江和我国工业时已经做了渗透;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上学期学习黄河时已经做了渗透。
(二)天津地理:
1.评价天津的地理位置;
2.天津的海陆变迁――三道贝壳堤;
3.海河水系的特点、问题和解决措施;
4.天津的农业生产和物产;
5.天津的城市发展与布局和滨海新区建设;
6.天津的历史、文化与民俗
(三)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重点:
1.地球形状、大小、半球的划分和自转、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五带的划分;
2.经纬度划分和经纬度定位;
3.地图三要素的运用。能在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理事物;
4.牢牢掌握等高线地形图,会识别山谷、山脊、山顶、陡崖、鞍部、盆地,等高线稀密与坡度的关系,绘制地形剖面图;
5.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范围轮廓;
6.板块学说对山系、裂谷、火山、地震的解释;
7.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及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常用天气符号;
8.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9.纬度、海陆、地形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阅读气候直方图;
10.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地区分布(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11.三大人种、三大宗教的特征与分布;
1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与分布,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
13.国际合作――联合国。
注: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内容是学习地理必备的基础知识,本册是复习中重点的重点。
(四)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重点:
1.在图中描述大洲、地区、国家的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四邻位置、半球位置等)并进行评价;
2.结合非洲说出地形、气候、河流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生产、生活、文化等)的影响;
3.结合热点地区――伊朗、利比亚、埃及、伊拉克、叙利亚、也门等复习西亚北非;
4.两极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和科考价值。
注:七年级地理下册的复习目标: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五)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重点:
1.我国的位置、面积范围,牢记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我国的人口基本特征和人口分布,人口政策;
3.我国的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
4.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5.长江、黄河的概况
6.自然资源的类型,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的主要特征,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7.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会选择适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8.我国农业的分布概况,影响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9.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以四大工业基地为重),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认识高新技术产业;
注:八年级地理上册的知识内容与下册内容联系紧密,上册的很多内容可以渗透、延展到下册,上册内容学生掌握得巩固,下册加快进度就顺利得多。
三、指导思想与措施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地理会考导向为抓手,注重地理这门学科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心系祖国放眼世界的情怀,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发展观。决不能为应付会考把地理课上成灌输填鸭,变得苍白和僵化。
1.注重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注学生对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运用,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地理课堂教学要生动活泼,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对前面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加大课堂密度。
3.要注重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充分利用课余或自习时间,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
4.坚持每周的地理教研活动,多分析,多交流,相互查漏补缺,共同提高。
5.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密切师生关系,深入了解,增进感情,广泛争取支持。
6.地理复习课不能上成对所学过教材的重复课。复习形式要多样,如以做习题的形式,以问题讨论的形式,以师生共同归纳、分类、比较的形式,以地理小组开展活动的形式(利用板报、墙报、办地理报宣传地理知识)。
强调:地理会考命题是基于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们的地理教学必须以新理念为指导,围绕地理课程标准展开。要深入学习、研读蓝皮的《地理课程标准》和黄皮的《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只有对地理课程标准的理解掌握越深入越巩固,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高,考出满意的会考成绩。
四、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第五章第一节刚开学,进度适当放慢些
2完成第五章教学
3第六章第一节
4第六章第二节
5第六章第三节
6第六章第四节、第七章第一节
7第七章第二节、第八章第一节
8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节
9第八章第二节、第九章
10复习期中考试暂定
11地方课程《天津地理》
12地方课程《天津地理》、会考前复习
13会考前复习
【关键词】领导力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在当前的社会教育环境下,学校教育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的学习依然围绕着考试指挥棒在转,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几乎被各个学科瓜分。作为地理学科,很多学生和教师,甚至学校都还不重视,很多初中教师也难以开展地理课堂的教学工作,学生课前没预习,上课时积极性不高,课后没有及时去巩固练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精彩多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地理教师的课堂领导力,可以达到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特点,寻找地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精心设计地理课堂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奋点和浓厚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与教师融为一体,共同参与学习,去探求新知,使教师成为地理课堂的领导核心。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设计中要高度重视地理课程标准,认真设计教学目标,注意把握教学的进度。从教科书出发,抓住教学的重难点,从学生认知的角度来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设计,体现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出发,教学设计尽量多元化。
教学设计的种类可以分为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和在新课程倡导下的教学设计。各种教学设计都有它独特的特点,主要有讲授、自学、讨论、探究、参与――活动和角色扮演等等形式的教学设计。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的是讲授式的教学设计。讲授式的教学设计主要有几个教学环节,在处理各个地理课堂的教学环节时,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的教学思路。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复习旧课要在课前短时间内完成,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温习旧课,加强对旧知识的再现,也为引入和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引入新课这个教学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是学生学习新课的起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出发点,也是树立学生学习地理信心的关键。教学过程导入的环节,就像一场电影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音乐的前奏。如果导入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贯穿整体,达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在地理课堂中,新课导入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新课导入要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关键是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学习的兴趣,导入的形式要不拘一格。这里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引入(图片、歌曲、视频),事件引入(重大事件、利用学生的“捣乱”课堂事件),活动引入(角色扮演、谜语、竞赛),话题引入(历史故事、生活经历、新闻热点、旅游线路),问题引入(问题悬念、复习旧课),地图引入(政区地图、地形地图、气候图等),情感引入等。
课例1: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新课教学,利用谜语竞赛活动引入新课,可以借用“不坐车船跑全国,不乘飞机观四海,分文不花万里游,请问奥妙何处来”;“容纳万水千山,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山,浑身绚丽多彩”;“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等等谜语导入。通过谜语的竞猜活动,学生积极思维参与思考活动,学生的脑海中自然会形成地图的概念,又加深了对地图的特征和地图作用的理解;利用政区地图、地形地图、气候图、旅游图等等各种地图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地图的好奇心,同时对地图的形成、概念、种类和作用等有初步认识。
课例2: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利用问题引入新课,地球为什么是一个蓝色的水球?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史有多长?采取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符的问题导入,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分析问题,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利用游戏活动引入,用一个地球仪,老师拿着地球仪在教室走动并不停转动地球仪,让学生的右手拇指任意暂停地球仪的转动,每一次停止,大家都数一数,数数每个人的右手拇指所在位置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这样的导入既有趣,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二、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是一节课中内容最丰富,最重要的部分,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核心。这是教学中的中心环节,要求教师突出难点、突破重点,理清思路,注意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确保在教师领导下,开展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的双边互动,做到精讲精练的有效教学。所以,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地理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去精心设计教学。
讲授新课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是地理课堂教学开展的主体,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双边互动的主战场。在设计讲授新课教学环节时,选择要适合学生的标准,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明确,教学方法要多样,要符合不同情况的学生。讲授新课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讲解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填图法、对比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探究法、角色扮演法、竞赛法、综合程序教学法等等。
地理课的讲解还要遵循如下要求: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学习的趣味性;运用直观方法,辅助讲解;教学目标明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课例1: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的第三课《34个省级行政区》的新课时,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尽量少讲,要多采用读图、填图、活动和竞赛等等方法。教学中应该把各个地名和地图有机结合在一起,从开始就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和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省级行政区图的敏感性,使学生对34个省级行政区的记忆掌握始终与中国政区图紧密联系在一起。
教学方法一:按照省级行政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分类,按照不同类别在中国省区地图中指出,不断加强记忆,判断它们的方位、轮廓等。
教学方法二:按照中国地理区域来划分省级行政区,按地区分类逐一在地图中指出,学生较容易记住省名和位置。
教学方法三:按照沿海、沿疆、沿经纬线、沿河的顺序来划分省级行政区,在地图中分片指出,有利于记忆。
教学方法四:学生描绘省级行政区轮廓,有条件的可以制作拼图,通过各种活动的形式来加强省区记忆,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方法五:中国省级行政区记忆量大,短时间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以分段进行,在课前或课后不断反复加强训练,有利于学生的消化。
课例2: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二课《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新课时,由于气候知识较为抽象,教师在教学设计应该尽量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与学生日常生活经历和体验结合,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在介绍我国的气候特点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再找来自我国最南方和最北方的同学谈谈自己家乡在一年四季的季节特点,或请到过海南岛的同学谈海南岛的冬季,到过黑龙江的同学谈东北的冬季等等。
三、巩固新课、课堂练习和检查反馈
巩固新课、课堂练习和检查反馈这几教学环节, 体现了复习巩固和课堂练习在新课教学中的总结作用,是一节地理课成功与否的自我检验阶段。复习巩固对教师而言,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而言,是提炼知识,整理知识体系的重要阶段。复习巩固的方法主要有:老师总结、学生总结、竞赛、问答、读图填图、完成课堂作业等。
课例1: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课《地形复杂多样》的复习巩固的教学设计时,教学设计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的内容是要求学生掌握中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的山脉的名称和地形的分布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结合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中国地形图相结合,让学生在中国的 三级阶梯中指出我国的主要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通过结合旧知识来巩固本节新课,知识的前后联系,有利于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逻辑联系,既掌握了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然后要求学生在空白的地形图上指出主要的地形区,检查反馈良好以后,学生掌握基本地形后即刻进行课堂练习的训练。课堂练习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教师在进行操作中要注意内容不宜过多,不宜布置大量的文字作业,宜以填图作业为主,兼以背默作业。易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又方便老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如何领导学生展开,好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最强教师的课堂的领导力,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学设计要与简单的备课有所区别,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落脚点是教师能不能领导学生,学生在老师的领导下是否学有所得,体现的是师生教学互动活动。备课则主要是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体现的是教师单边的活动,因此,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要有利于教师领导力的开展,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搜集与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为目的,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新时代的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好每一节地理课。
参考文献:
[1]王岚.课堂驾驭能力──教师的功力[J]. 北京教育.1995(S1).
[2] 张崇东.驾驭课堂的艺术[J].卫生职业教育.2004(09).
[3] 任小中.贾晨辉. 谈教师如何提高课堂驾驭能力[J]. 成功(教育).2009(09).
[4]徐永丽.谈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感于一节历史课[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
[5]张化林.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课堂驾驭能力[J].新课程(教研). 2010(09).
[6]严新根.教师课堂领导力及其增强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