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科学技术的缺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优缺点;改进措施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兴起,各门功课在授课过程中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普遍地走进了教室。当然,高质量、因地制宜地使用多媒体授课,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相反,如果不顾及本节课适用还是不适用,频频使用多媒体授课,将会适得其反。可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是需要我们教师深思熟虑,精心设计才能进行的。
下面,我就多媒体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优缺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对于信息技术课质量的提高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有利于适当增加课堂教学任务,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人讲,万人听”,教学和考试的内容追求的是识记,考试的题型大多数为书本上的知识点。而当今的考试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要学会教,还要求教师要学会教学生如何去学,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从书本中走出去。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以幻灯片的形式可以把知识点呈现出来,教师可以节约大量在黑板上写知识要点的时间。而且,学生对知识体系一目了然。同时,教师还可以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将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如:八年级上册,第16页,“利用电子邮件收发信息”这一课,本人通过多媒体课件将“网上申请免费邮箱”“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接受电脑作品”的方法和步骤给学生呈现出来,对他们进行讲解,然后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以致用,发现不足,及时更改,并对极个别基础差的、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余出时间进行辅导。然后,又就本节课的知识点在实际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讲解,将学生所学的知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了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2)有利于增强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信息技术课上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吸引学生听课时的主动性和注意力,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为心理学实验和实践多次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是由83%的视觉和11%的听觉而达到94%的接受效果的。
例如,在上八年级上册“美化、完善主页”这一课时,课前我经过精心准备、精心筛选、精心设置了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再加上适当的点评和配音。结果,在授课过程中,将同学们的注意力牢牢掌控在教学中。课后调查发现,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要远远超过预期的教学效果,为基础好的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后进生消除了厌学的负面影响。
二、多媒体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不假思索,不经过精心设计,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设备和教学困难,随便在网上下载一些课件,也不做重新修改和整编,就草率地在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将会适得其反。
(1)注重形式,华而不实。“教学”是“教”与“学”相互结合的过程,信息技术课中如果不考虑实际教学的需要不需要,为了搞教学创新,图花样,不考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而泛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将会导致课堂像放电影一样,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热心的观众。而且,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过程,不顾及学生接受没接受,只是滔滔不绝解说,技术娴熟地放映,学生对疑难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和解决,更谈不上提出什么新的看法和问题供大家讨论。甚至有的课件设置过于复杂,信息容量过大,过多使用动画,学生看得眼花缭乱,教学效果甚微。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多媒体教室的设备和环境因素影响教学效果。教师有时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把握不够准确,对教材的内容把握不够熟练,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不加钻研和深思,就草率制作多媒体课件。要么制作的课件过于简单,内容浅而不深,蜻蜓点水,达不到教学的实际需要;要么制作的课件过于复杂、冗长,制作过程太繁而影响了授课过程,导致学生听得一知半解,看得一塌糊涂,课后甚至一无所获。再加上多媒体教室的有些硬件设备不够齐全,或者设备没有及时保养和维修,都会导致低效课堂的出现,甚至会造成教学工作的中断。
三、改进的措施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拥有由计算机、投影机、音响设备系统和网络系统等多种高科技设备组合而成的多媒体教学硬件设备,并且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学校要有专业人员对其设备按时管理、监控、维修和保养。其次,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进行教研教改,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适应教学改革的潮流,对教材的内容掌握非常熟练,不断研究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变化,才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深思熟虑,精心研究,精心设计,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不断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获得丰收的喜悦。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学 并用 分析
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改革的发展和深入,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走进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备的展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了全新的境界,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多媒体是传统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使课堂教学简单化、智能化。但它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能与传统教学完全脱节吗?不。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中职教师中的一员,我也在不断地摸索着,下面就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我的看法。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对学生多维的感官刺激,改变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的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等,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很受师生的欢迎。
但是它同样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多媒体像电影一样,一闪即过,知识点没有特别突出,老师讲解、板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灵感、思想相互碰撞和形成的过程,而多媒体没有学生思想的形成过程,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思想。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是流于形式,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自己导演的一出精彩的教学画面;加之如果平时不注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再加上教师制作课件和使用设备的水平有限等原因,也会使多媒体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重新组织教学。
对于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硬件设施和软件内容着手来解决。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学管理部门为广大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同时,还要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培训,包括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理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教学设计的结构和设计原则,课件的制作,正确处理人、机和软件的关系,运用多媒体教学时的注意事项等等。另一方面,需要广大的软件制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努力编制出更多的优秀CAI课件,让计算机承担起部分教师的工作,令教师集中精力处理更为重要的工作。2.采取弥补多媒体授课缺陷的有效措施。采用多媒体授课信息量大,每个界面所包含的内容一闪而过,学生不好记笔记。在上课前可以将电子教案以讲义的形势打印给每个学生,一是要求他们课前预习,二是让他们课后及时补充笔记,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解,及时跟上教师的思路。根据教学规律,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手段,都不可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消化所有的教学内容,需要课后复习、做练习。由于学生手中有讲义,就可以自己安排时间复习当天的授课内容,增强教学的互动性。随着校园网的普及,我们还可以将当天的授课内容及时在网上,供学生复习采用。3.多媒体课堂中的师生有机互动问题。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以也不可能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手段。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要综合考虑好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组合功能,灵活地调用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信息强化人机之间的交互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4.对于惰性较强的学生,可以在课件设计上下功夫来正确引导或“强迫学习”,比如可在课件中设计自测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做题,并马上得知自己的分数。
总之,多媒体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其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革新,要求新时代的老师跟上时代的步伐,紧紧围绕教学改革,创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我们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但绝对不能忽视传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更好、更快地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小薇 张天宝 教学论[M].2007,(01)。
[关键字] 地籍测绘 GPS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41-1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将工程建设中所涉及到的土地问题有效解决,从而提高工程质量,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被应用到地籍测绘中,GPS全球定位系统就是应用最广泛的一个。这种技术巨头高精度、成本低、抗干扰性强等优点,在我国目前地籍测绘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GPS定位系统定位基本原理及特点分析
GPS定位系统主要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GPS定位系统在地籍测绘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1 GPS定位系统定位基本原理
GPS定位系统定位的基本原理是在已知卫星瞬时坐标的基础上,将卫星作为飞行的控制点,以GPS卫星和用户接收机天线之间的距离为实际观测量,在观测的过程中,卫星不间断的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通过对其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
1.2 GPS定位系统的特点
1.2.1 观测时间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GPS系统中所应用的软件也在不断更新,观测所需的时间也在逐渐缩短。目前,20KM以内相对静态定位,仅需15-20分钟;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时,当每个流动站与基准站相距在15KM以内时,流动站观测时间只需1-2分钟,然后可随时定位,每站观测仅需几秒钟。
1.2.2 定位精度高
定位精度高也是GPS定位系统的一个特点,实践证明,GPS相对定位精度在50KM以内可达10-6,100-500KM可达10-7,1000KM可达10-9。在300-1500M工程精密定位中,1小时以上观测的解其平面位置误差小于1mm,与ME-5000电磁波测距仪测定得边长比较,其边长较差最大为0.5mm,校差中误差为0.3mm。
1.2.3 可提供三维坐标
经典大地测量将平面与高程采用不同方法分别施测。GPS可同时精确测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目前GPS水准可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
2 GPS地籍测绘优劣势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GPS技术在地籍测绘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其优点也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受到了广大地籍测绘人员的青睐。同时,GPS在地籍测绘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却要完善,从而使其更好的应用到地籍测绘工作中。
2.1 GPS在地籍测绘工作中的优点
GPS在地籍测绘工作中的优点包括很多方面:首先,GPS技术具有定位精度高,各个测站之间不需要进行通视。正是因为GPS具备这种优点,所以即使在没有现成基准控制点的条件下,也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定位计算,为工程勘察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其次,GPS还有操作简便,容易使用的优点。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于GPS定位系统中的测量设备也越来越先进,操作起来也相对要容易很多,给地籍测绘工作带来的很大的方便。
除了上述优点之外,GPS在地籍测绘工作的优点还体现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力费用以及三维系统精确、全天候作业等诸多优势。随着GPS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其在地籍测绘工作中的优点也必然会表现的越来越明显。
2.2 GPS在地籍测绘工作中的缺点
GPS在地籍测绘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首先,购买设备所投入的费用较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的造价。其次,卫星可见度问题也是GPS在地籍测绘工作中的缺点之一。由于卫星系统的位置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因此,在一段时间里,卫星所覆盖的区域是有限的。最后,天空中仍然还会受到一些障碍物的影响,比如说高层建筑物、大树等等。
3 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分析
3.1 GPS技术引入地籍细部测量
地籍细部测量主要是通过一些方法对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位置、形状以及面积等基本情况进行测量,在地籍调查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地籍细部测量传统的方法主要是有解析法、图解法以及部分解析法等。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在地籍细部测量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2 GPS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经过勘察之后的定界结果,在确定其准确性和正确性的基础上,这些结果对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是登记发证的基础资料,而且还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初期的土地勘测定界主要使用常规测量仪器,从而导致土地勘测定界工作存在很多缺点,比如说测量精度不够,测量路程短以及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等。然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也逐渐成熟起来,目前在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仅能快速,高效地完成各项勘界工作,而且能够保证土地勘界成果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
0 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历史上也经历了几次工业革命,整个世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进入了新的台阶。世界上的电子电力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尤其是随着永磁材料的出现,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的进步,让永磁同步电机的交流伺服系统得到了普及应用,如今在实际中的应用也非常普及。例如激光加工、机器人、数控机床、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以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甚至在雷达军工控制随动系统等,总的来说对于高科技的进步起到了非常关键的角色。据相关调查,如今随着现代功率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与传统的伺服系统相比,具有更强的性能,能够让电动机的传统优势得到有效的发挥。
关于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的研究,国内学者也做了相关的探讨。彭瑞(2007年)在《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的研究》中提到了永磁同步电动机转子励磁由永磁体产生,无励磁绕组和滑环、电刷,具备比较高的效率,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以及较小的转动惯量等,包括有着较高的可靠性能高。在研究中,作者也重点探讨了DSP TMS320LF2407A和CPLD EPM3128ATC100-10构成的控制电路。应用汇编语言也逐步实现了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同时在相关的在硬件平台上开展了相对应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非常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辛小南; 贺莉; 王宏洲在《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综述》中提到了这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较快,文章近些年来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的控制策略以及研究方向做了简单的综述。在分析永磁交流伺服系统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的控制策略详细分类,分别介绍了经典控制策略、现代控制策略、智能控制策略和复合控制策略,并对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和预测。
1 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的介绍
1.1 伺服系统定义及工作原理
“伺服”一词最终来源于古希腊,开始是表示奴隶的意思,如今伺服系统已经属于电动机方面的重要部分。伺服系统,主要体现了执行机构依据一定的控制信号的规定进行运作,在相关的控制信号达到之前,被控制的对象非运动状态,在接受的系统的相关信号之后,被控制的对象就应该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作业,在控制信号慢慢失去只会,被控制的对象又可以自动停下来。
伺服系统的主要原理是根据控制命令相关规定,加强对信号的转换,并进一步实现调控以及放大功率等功能,这样能够灵猴有效地控制驱动装置输出的力矩、速度以及位置等。
1.2 伺服系统的基本特征及要求
一般来说,伺服系统的以下的特点:首先是要具有精准的检测装备,这样才能构成速度与位置的闭环控制系统。其次伺服系统给的反馈方法主要有脉冲比较、相位比较以及幅值比较等三类。再次,伺服系统由于要经常启动或者制动,这样将会对电机的输出力矩以及转动惯量的比值要求比较高。最后在速度伺服系统方面,数控机床的主运动要求调速性能也是非常高的,总的来说机床会要求伺服系统为较高性能的宽调速系统等。伺服系统给的要求,首先要具备较高的稳定性,也就是在外在因素的干扰之下依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容进行调节并恢复正常的状态,其次伺服系统要具备比较高的精度,以及要及时能够跟踪到相关的指令信号。
1.3 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介绍
目前,国内的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系统,主要是由控制系统、变频器以及电动机等三者构成,与其他交流伺服系统对比,它的主要区别是在电动机方面。目前平时运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主要有无刷直流电动机、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等,它们各自有自身的优点与缺点,例如后者检测装置比较简便,成本消耗比较少,但是缺点就是脉动力矩相当大,这样会直接影响伺服系统的最终的工作性能。
2 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的未来前景
2.1 数字化程度更高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社会,如今各行各业都开始走信息化发展,信息技术也快速改变现代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交流伺服系统,未来发展趋势就要数字化程度会逐步提升,如今国内一些高校也正在研究了单片机以及DS形成的全数字化交流伺服系统,例如华中科技大学以及沈阳工业大学都在这方面做出较前沿的研究。很多企业的科研机构,也不断改进伺服系统的性能,实现伺服系统工作的完全数字化,进一步提高精度以及可靠性,有助于提升实际的生产效率。
2.2 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的智能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是现代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德国,工业发展速度非常,已经走进了工业4.0时代,主要体现了工业开始走智能化道路。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的未来趋势,也是走智能化道路,国外也开始尝试用机器人去操作永磁同步电动机,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国外技术的引进,我国未来的伺服系统也逐步走智能化道路。
3 总结
总的来说,永磁同步电动交流伺服系统是现代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本课题概括与总结了伺服系统的相关定义、工作原理以及性能特点,同时阐述了永磁同步电动交流伺服系统各类型的优点及缺点,在本课题中,提出了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未来主要走数字化道路,同时智能化水平也慢慢提升。
【⒖嘉南住
[1]辛小南,贺莉,王宏洲.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综述[J].微特电机,2010,02:67-70.
[2]陈涛.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9.
[3]李敏.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控制系统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关键词:电子通信系统 关键技术 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5-0066-01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时代,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地创新和改进,日新月异。电子通信技术是我国现代科学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其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个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促进了我国通信产业的稳定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无论是从我国科学发展战略上来看,还是从通信产业的生产力来看,电子通信技术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电子通信技术是目前最为先进的通信技术之一,发展前景十分好,其在移动通信和电子通信过程中都有所应用。虽然电子通信系统的应用具有高效性,但是电子通信技术还并不完善,仍然存在着一些缺点。为此,必须在实际应用中,对电子通信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加以改进,以促进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我国通信产业带来高效益。
1 电子通信系统的基本内容
电子通信系统是我国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其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备受人们的关注。随着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和学习中,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都为人们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促使其改变了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和学习方法。电子通信系统的运用,使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学习能力,节约了时间,能促使人们获得更多的效益。电子通信系统结合了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具体体现,其不仅仅促进了移动通信的发展,还改善了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使其获得更大的进步。电子通信系统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重要分支,是现代信息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既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2 电子通信系统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关键技术
2.1 电子通信系统在卫星通信中应用的关键技术
在全球一体化的形成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也逐渐全球化,世界各国人民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多,所需要的信息也逐渐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这种情况下,为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必须不断地创新通信技术,让其与时俱进,适应当今这个业务繁多、多媒体发展的全新时代。电子通信技术在卫星系统中的应用比较多,而卫星系统通常是在航空领域中使用。卫星通信是我国电子通信系统中具有巨大优势的系统之一,其所拥有的通信技术较为先进,具有通信容量大的特点。卫星通信系统可进行远距离传输,传输的线路十分稳定,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其拥有灵活的组网,激动性能十分好。电子系统在卫星系统中需要应用到卫星极光通信。数据压缩和新型数字调制等关键技术。为解决卫星通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即宽带IP难点和高速业务等方面的问题,可应用这些关键技术来解决,具体如下:可以压缩处理所传输的动态或静态信息,以简化信息的复杂度,促进信息传输效率的提高;在传输处理信息技术时,可采用智能卫星天线系统;可调整宽带IP,创新IP选择方式;利用编码来改进所传输的信息;进行多个地址的关联处理,以避免IP地址出现故障;在处理信息时,可采用卫星激光技术,以提高信息处理效果。
2.2 电子通信系统在移动通信中应用的关键技术
电子通信系统在移动通信中应用的关键技术是分布式天线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无线信号处理单元、移动交换中心和虚拟小区中央控制器,构成了采用分布式天线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许多虚拟小区,而每个虚拟小区都有无线信号处理单元,而且每个无线信号处理单元之间相距较远,其作用在于预处理所接受的信号。对每个虚拟小区中的信号进行预处理,发挥收发功能之后,要将其与核心处理单元相连接,并通过光纤、微波无线信道等来处理信号。采用分布式天线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依靠一下两种方式来实现通信:第一种方式是将每个无线信号处理单元中的上行链路信号在同一时间内法发射,要强调的是所发射的上行链路信号与下行链路信号相同。当信号被无线信号处理单元接收之后,则可直接利用核心处理单元来进行处理。这种方法具有可实行性,并不复杂,具有简便性,但是其缺点在于无法扩展移动通信系统的信息容量,干扰系统;第二种方式则是在整个业务区域中全面覆盖分布式大结构无线,通过无线信号来处理信号,以改变蜂窝小区的形式。这种方式要比第一种方式复杂,但是效果要高于第一种方式。分布式移动通信系统传输信息量比较多,在系统的内部能进一步的扩大容量,能保证信号的稳定性,不受阴影效应的影响。另外,这种系统所覆盖的区域比较广泛,能促进切换性能的提高,具有较强的信息抗干扰力,可有效地保障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已步入信息化时代,高科技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在这个新环境下,电子通信系统普及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最为常见的应用则是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主要是指人们生活中的所听的广播,所看的电视以及人们最为常用的网络。这些都是电子通信系统的具体应用,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们娱乐、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而卫星通信技术则主要是利用于航空领域,极大的促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现阶段,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已成为衡量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指标,必须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掌握电子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以更好的录用电子通信系统。
参考文献
[1]杨兴.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的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3,(5).
[2]陈耕.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的浅析[J].信息通信,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