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商用户运营策略范文

电商用户运营策略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5: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电商用户运营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商用户运营策略

篇1

全球性金融危机给各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促使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快速蔓延并向就业、金融和投资等更广领域拓展,同时贸易保护在主体、客体和手段等方面衍生出新的特点。

一是贸易保护的主体呈现多元化。实施主体除了原有的发展中国家以外,发达国家也开始在多个领域实施贸易保护,并且呈现由单个国家自我保护转向区域集团集体保护的特点。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国家联合起来以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为组织实行贸易保护,成员国之间实行贸易自由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而对非成员国则形成统一对外的市场机制,实行贸易歧视。如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种组织具有天然的排他性和贸易保护性。

二是贸易保护客体更为广泛。首先表现在贸易保护领域增多。贸易保护领域从货物向服务和与贸易有关的金融投资及技术标准、卫生标准、智力产权延伸。其次表现在贸易保护从单个国家向经济区域集团延伸,经济区域集团封闭和排他性逐步增强。再次表现在贸易保护手段繁多。在货物贸易方面,保护手段从关税措施到非关税措施,再延伸到环境保护及社会责任措施;在服务贸易方面,由于服务是无形的,国际服务贸易几乎不存在关税壁垒的问题。阻碍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因素除交通运输等自然条件外,各国政府采取的服务贸易保护措施起着主要作用。根据世界银行的分类,国际服务贸易保护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市场进入限制,即政府对外国服务的进入设置的障碍;另一类是经营限制,即对外国服务提供者在国境内从事服务活动的障碍,有许多服务,如医疗、法律、教育等服务只有具有一定职业资格的人才可以提供。如果职业资格未能得到承认,这些方面的服务贸易就无法展开;在知识产权方面,尤其是服务贸易涉及的知识产权是跨国公司相互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经济竞争的重要筹码,是国际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任意侵权和非理性的维权现象却频频出现。最后表现在资本保护方面。一些国家为弥补虚拟经济带来的金融断链,鼓励本国银行主要为本国内的资产进行投资,并要求银行调回国外的贷款。在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方面,排斥外资并鼓励资本回流。在资本投资市场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把在发展中国家地区投资设厂的企业迂回本国以缓解国内衰退的经济环境。在贸易保护手段方面,本轮贸易保护手段更加多样性和更具有隐蔽性。许多发达国家在不违反贸易协定条款的条件下进行贸易保护,主要手段有:技术壁垒、反倾销、反补贴、特保调查、特别保障措施、灰色区域措施、货币贬值、购买国货,碳关税。

二、电子商务促进了国际贸易运行机制的创新

第一,电子商务技术如EDI、计算机网络及电子商务平台等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大节省了单证的传输时间,而且还能有效地减少因纸而单证中数据重复录入导致的各种错误,对提高交易效率的作用十分明显。

第二,电子商务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特性,解除了传统贸易活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使得某些地区的公司克服了传统国际贸易运行机制下的区位劣势和竞争劣势,并可能获得区位成本低的优势。

第三,电子商务使得贸易信息充分性进一步增强,进一步削弱了因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世界市场垄断,市场机制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为世界市场中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充分而优良的信息服务,实现全球动态的资源优化配置。

三、运用电子商务应对贸易保护的策略

(一)组建虚拟联合体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这种“虚拟联合体”的主要表现形式。“虚拟联合体”以拥有适销对路产品及品牌的核心企业为龙头,通过计算机网络等工具和手段来实现组织内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络,组建完善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市场信息反馈、科研开发体系及资本运营体系,使产品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提升,并生产出大量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这种创新型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在各主体之间采用“虚拟经营”的经营方式,打开了信息社会公司组织及运作方式变革的大门。通过开放的电子商务平台寻找资源和联盟,这种“虚拟经营模式”使得各个联盟成员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竞争环境和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给联盟成员之间甚至与联盟外企业之间带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好处。跨国公司的所有生产环节都被纳入现代信息网络,利用B2B交易平台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直观的协调。

(二) 建立和完善进出口的预警机制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国际贸易的宏观管理改革带来新的契机。运用电子商务进行的国际贸易管理创新主要表现在:实现外贸业务全过程管理的电子化;实现网上申领、发放进出口许可证;运用电子商务进行海关管理和电子报关;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出口商品配额实行电子招标,这些变化和创新使国际贸易的监管变得更加公开和透明,综合分析国际国内的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选择最佳发展战略,并且加快建立和完善进出口的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建立起多层次、多视角、多渠道的预警体系。

(三) 建立企业主导下的研究与开发体系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以纸面贸易单据的流转为主体的传统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的变革。向纵深发展的信息产业能够推动国际贸易实现全球贸易运作的信息化,满足节约社会成本和贸易成本需求。国际贸易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企业主导下的研究与开发体系,尽快形成独立的、自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国际贸易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规模化,形成新的有效率的国际贸易流程管理模式,推动企业国际贸易方式创新,从根本上突破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

(四)实现互动方式的国际贸易营销

篇2

【关键词】联通;WCDMA;市场定位;营销策略

第三代移动通信(3G)包括三大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虽然cdma20001xEV-DO已完成标准化,获得商用,但cdma20001XEV-DV和cdma20003X尚在标准化,目前尚无成熟的产品;TD-SCDMA在产品成熟度方面与其他两大标准相比有较大差距,目前也无商用网络开通;而全球十大移动运营商中已有7家选择了WCDMA作为向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演进的标准,另外,进入2004年以来,全球开通的WCDMA商用网络与日俱增,用户规模急剧扩大,WCDMA正在成为3G的最主流标准,为此本文对WCDMA市场的最新发展进行了汇总,对国内电信设备企业的研发和市场进展进行了概要介绍,以便有助于关注WCDMA的读者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1.联通WCDMA的市场现状

联通作为中国第二大移动通信运营商、世界第三大电信运营商,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5亿。

继2009年10月1日中国联通3G业务正式投入商用以来,中国联通的3G用户连续保持了高增长势头。中国联通公布的运营数据显示,2009年12月中国联通3G新增用户继续保持了前两个月的高速增长态势,截至2009年12月底累计达274.2万户,净增92.0万户,增幅达50%,平均每月新增3G用户超过90万户。这一切与中国联通在3G时代的发展战略定位有关。在2009年11月举办的2009年亚洲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公开表示,中国联通在3G时代的目标,不是中国通信市场的跟随者,而是“做3G市场领导者”。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联通在3G发展上坚持了“三个领先”和“六个统一”的原则。除此之外,业内人士认为,丰富的终端机型以及与世界上最流行的智能手机iPhone的合作也增添了用户选择中国联通3G业务的吸引力。

2.联通WCDMA的市场定位

移动电话虽然只有短短数年的历史,但其发展速度惊人。国内移动通信用户数已经超过3亿,对如此庞大的用户群做好服务是件艰巨的任务,而用户群的分化、业务的多样化使得服务的变数加大,运营商不仅要满足用户普遍的需求,更要关注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而关注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则必须对目标客户群体进行市场细分,才能正确定位市场。

中国联通WCDMA有五大突出特点:一是部署的国家最多。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起258个WCDMA网络;二是用户群最庞大。全球目前已有3.6亿用户,市场占有率接近80%;三是采用的运营商最多。如美国的AT&T、中国香港的和记黄埔、英国的沃达丰、西班牙电信、德国电信、法国电信等全球绝大多数运营商都采用了WCDMA;四是终端品种最多。目前,国际市场上WCDMA终端有2000多款,占全部3G终端的比重超过70%;五是产业链成熟,行业应用丰富。联通全业务品牌借助3G上市时机推出,并根据3G业务规划,将面向各客户群的3G产品纳入全业务品牌体系并逐步推广。

中国联通品牌架构以全业务品牌为核心,进而统领所有延展品牌,因此传播资源更有利于集中,传播效果更有利于沉淀;同时更能突出全业务运营商的特点,品牌形象更统一;全业务品牌不局限于3G 业务,有利于积累客户体验,并为下一步技术演进留下了空间。全业务品牌相对企业名称更有活力和客户亲和力,易于同消费市场沟通。

中国联通选择采用企业品牌下全业务品牌战略,以3G业务为契机,凭借全业务品牌策略抗衡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多品牌策略。塑造中国联通企业品牌新形象,以有利于现阶段营销推广及促进业务发展为原则,对现有品牌进行梳理整合、合并或取消现有客户及业务层级的一些品牌,适当调整品牌标识、扩充品牌内涵。由中国联通企业品牌统领整合后的客户及业务品牌,不再对客户及业务品牌进行品牌层面的传播,只配合营销进行业务推广。这就决定了联通WCDMA需要更加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组合来实现中国联通WCDMA在3G时代占据半壁江山的宏图。

3.国内企业的进展

3.1华为

华为在3G上投入巨大,已持续投入40多亿元人民币。华为公司为实现技术和产品的领先,在WCDMA研发领域采用了全球研发模式,目前华为WCDMA研发中心分布在中国深圳总部、上海研究所、北京研究所、南京研究所以及瑞典研究所、印度研究所、美国研究所、俄罗斯研究所等全球多个研究机构。

华为是ITU-T,3GPP,3GPP2,ETSI,CWTS等3G标准化组织和论坛的成员,一直积极地推动WCDMA协议的成熟,并取得开放基站Iub接口和3G新业务领域的进展。作为发起人之一,华为与Ericsson,NEC,Siemens和北电网络成立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组织,致力于定义无线基站的开放接口,以降低WCDMA无线网络覆盖的费用。

3.2中兴

为了帮助运营商降低WCDMA的设备和运营支出,中兴通讯在掌握基站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高性能的集中式基带ASIC芯片。基于自主开发的基带芯片,中兴通讯WCDMA基站的无线性能指标已经同步国际领先水平,而且基站成本得到了显著降低。目前,中兴通讯已经开始了基于RS/R6标准的下一代WCDMA套片的开发,将全面支持HSDPA、多用户检测、智能天线等增强型技术。

中兴通讯在WCDMA协议、模型、算法、仿真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在WCDMA网络规划方面的专利超过了60项。同时通过将cdma2000网络规划/优化工具移植到WCDMA,研发出了具有独家专利的WCDMA系统系列网络规划和测试设备,经过多个试验网、商用试验网的经验积累,中兴通讯具备了对运营商进行全网同步规划能力。

4.结束语

就目前看来,在3G标准中WCDMA无疑是发展最快、也是最成熟的,同时相比于cdma2000和TD-SCDMA来说,WCDMA具有更强的接口和业务开放性,拥有更多的网络运营商和设备、内容供应商的支持,同时由于全球GSM用户数与CDMA用户数之比为7:3,由GSM向上延伸的WCDMA也更具全球漫游优势。对于国内运营商而言,端到端解决方案商用提供能力应该是其选择合作伙伴的重要条件,选择经过商用检验的系统设备、解决方案和运营方案,能够迅速开展业务,发展用户,避免新网络在前期容易出现的问题,如系统不稳定,商用网络成为了试验局;没有商用经验,不知道如何帮助运营商提供运营方案等。

【参考文献】

篇3

FDD产业具优势

从技术角度看,FDD其特性相对而言更为优越,例如20MHZ带宽下速率更高,覆盖范围更大,支持更高的移动速度,且可以不需要基站间严格同步。FDD采用频分双工模式,相当于“双车道”,理论支持最大下载150Mb/s;FDD频谱多承载于700MHz或1800MHz这样的低频谱上,更适合采用广覆盖,从而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在高速移动环境下,FDD可以实现500公里/小时的通话业务,TDD只能满足300公里/小时的条件。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LTE FDD无论在商用时间,用户规模,网络设备,还是芯片终端方面,都更具优势,运营商们才会倾向于选择产业链更成熟的FDD制式。

其次,终端发展情况也体现着产业链的繁荣程度。最新统计发现,全球275家终端厂商共推出了2646款LTE终端,其中LTE FDD约占总数的70%。同时,智能手机的普及也推动了4G用户数呈爆炸性增长,其中LTE FDD用户数增长一直很迅猛,截至2015年2月,全球4G用户总数已经接近5亿,共有360个LTE商用网络,其中约90%为FDD制式,分布在全球124个国家,可以方便地实现LTE FDD“一部手机漫游全球”的诺言。

可见,LTE FDD具有技术成熟、网络稳定性好和丰富终端资源优势。

FDD全球成功案例

近年,4G发展如火如荼,成为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移动技术。每年都有100多个运营商启动LTE商用网部署,使得用户有机会畅享LTE网络带来的高速与便捷。

这里特别要分享全球最具代表性的LTE FDD运营商Verizon的发展策略,以资国内运营商借鉴。

全球LTE网络的规模部署,是从美国市场拉开序幕的。其中,美国最大的LTE运营商Verizon走在了最前沿,在引入LTE FDD商业运营之前,Verizon已有的CDMA EvDo网络已不堪重负,网络流量居高不下,为摆脱CDMA产业限制,Verizon坚定地选择LTE FDD作为发展方向,并于2010年12月正式推出了LTE商用服务,首期网络部署在38个城市。Verizon采取了比较激进的建设策略,经过3年多的商用部署,截止到2014年12月,Verizon的LTE网络已经覆盖全美520多个城市,网络覆盖了全美97%的人口区域,这是Verizon有史以来建设最快的网络。

Verizon制定了网络的三年覆盖方案,计划在2010年底覆盖全美30多个城市的1亿人口,到2012年覆美2亿人口,2013年底,覆盖2.85亿人口,到现在已经对美国3.12亿人口中97%以上的人口达到LTE覆盖。覆盖面积是LTE部署规模第二运营商的两倍。不仅实现表层覆盖,对于弱覆盖和特殊场景的深度覆盖也在不断进行和加强。在频谱使用方面,Verizon采用700MHz实现广覆盖,进行叠加建网,在语音业务方面,在2014年9月开始商用VoLTE,带给用户高质量、更自然的高清音视频通话效果。

目前,Verizon LTE用户数已经超过7000万,ARPU值在近几年里得到了迅猛提升,Verizon合约用户

APRU平均月消费额超过150美元,实现了极高的无线利润率。LTE 流量业务成为Verizon超高利润率的主要提升动力,这显示Verizon流量经营效果明显。

前瞻性的移动宽带网络应对策略“快部署、广覆盖”的激进部署方式、清晰简单的3G/4G网络融合路线、丰富的LTE智能手机引入机制、紧密合作的合作伙伴关系等,成为Verizon在新一轮移动宽带发展浪潮中重夺领先优势的主要推动力。其中,率先实现4G 网络全国覆盖是成功的关键,让Verizon一举成为2014年度全球最赚钱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建网之前,阿尔卡特朗讯等几家系统厂商就被Verizon就选定为为合作伙伴,参与了多年的试验网测试和网络部署,为Verizon部署了7万多台LTE基站,并提供了运维优化工具、长期优化服务,以及应用创新业务,来提升用户的体验,为运营商树立信心。Verizon还在波士顿和旧金山成立了LTE创新中心和应用创新中心,得到了阿尔卡特朗讯的支持。通过这一创新中心,Verizon可促使LTE生态链上各产品和解决方案迅速走向市场,赢得先机。

除了Verizon之外,北美运营商AT&T,Sprint也采用了LTE FDD制式进行建网,通过几年的网络部署,也完成了全美大部分区域的4G覆盖,特别是Sprint采用LTE FDD/TDD混合组网模式,阿尔卡特朗讯都被选定为主要设备供应商,帮助这些北美运营商建设LTE全套基础设施,推动LTE早日商用部署。

另外,日本NTT,韩国KDDI,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法国Orange等主流运营商都选择了LTE FDD作为后续演进方向,可见FDD 无线网络演进的最明智、最可靠选择。海外领先运营商LTE FDD建设策略和运营经验对于国内运营商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在大城市LTE部署及重大话务量事件保障中,上海科技公司表现出色,成功完成上海亚信会,南京青奥会通信保障, 充分证明了上海LTE设备在高话务冲击下卓越的产品性能,以及优异的工程优化能力。

FDD国内加速部署

随着全球LTE FDD大规模部署,后续商用的运营商将分享产业链成熟带来的益处,可以高性价比地采购网络设备,手机终端,业务应用等。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倾向采用更受欢迎,成本较低的LTE FDD网络进行网络部署。两家国内运营商,很早就开始着手规划4G网络,根据牌照发放的情况,规划采用FDD/TDD混合组网的模式,大范围、广覆盖的4G网络使用FDD制式,而密集市区使用TDD制式吸收话务量。

2014年6月27日,工信部批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在16个城市开展LTE混合组网试验,拿到LTE FDD试验网牌照,也就意味着运营商可以向市场开放4G商用业务,之后中国电信和联通马上对外推出手机4G套餐业务,并逐渐扩容部署至40个城市。

同年12月底,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国内56个城市展开了融合组网试点建设,并系统验证了LTE技术成熟度和发展模式,为LTE FDD网络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保障了后续网络的快速部署。2015年2月27日LTE FDD牌照正式发放,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必将全力推动4G大规模商用进程,迅速展开网络建设,后续会在全国近300个城市开通了LTE网络。

在国内LTE网络建设中,上海贝尔一直积极参与其中,包括系统测试、网络建设,工程优化,业务演示,重大通信保障等方面,上海贝尔凭借丰富的全球LTE部署经验和创新的技术一直表现的很优异。

篇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LTE 基站出货量 行业市场

中图分类号:TN92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3)-23-0080-05

1 移动互联网推动了LTE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数据流量出现爆炸性增长,给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带来了巨大压力。以美国运营商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为例,伴随着各代iPhone的推出,2007年至2010年四年间AT&T的移动数据流量大幅增长80倍,这一趋势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还在进一步加剧。

移动数据流量暴增给运营商带来了以下三大挑战:

一是小流量永远在线业务对电信运营商信令资源的极大消耗,例如即时通信类业务,空口资源频繁释放,每小时平均释放重建80次左右,导致信令负荷增加使得移动通信网络信令过度消耗。信令风暴使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压力日增,导致网络故障频发。

二是移动互联网应用带来更多流量,给移动网络承载力带来了极大挑战,全球主要运营商网络均已达到容量临界点。如图1所示:

图1 2011年全球无线网络利用率已达到临界点

数据来源:Credit Suisse调研数据,2011年

随着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无线网络资源加剧消耗,导致服务质量快速下降,网络资源和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是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创新尤其是手机视频、手机游戏等新型业务发展,使得带宽成了争夺用户的关键性因素,运营商竞争由覆盖转向带宽。目前智能终端屏幕分辨率正从HD(High Definition,高清)向4倍HD快速升级,视频业务占到数据业务的60%,且占比仍在快速攀升。因此,持续提升网络带宽对保持用户黏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倒逼”运营商加快技术升级换代,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2 LTE全球商用进程分析

根据GSA(Global Mobile Suppliers Association,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商协会)数据,截至2013年9月,全球已有83个国家的222个LTE网络投入商用,全球LTE用户数达到1.5亿。回顾全球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到LTE商用速度已经超越任何一种移动通信技术。如图2所示:

图2 移动通信技术市场用户发展速度对比(单位:万)

数据来源:TD产业联盟

LTE全球商用如此迅速,除了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数据爆发式增长带来的运营压力驱动外,还有以下因素也交相促进LTE在全球部署:

(1)运营商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加,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户平均收入)值持续下降。一方面,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和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网络技术后续演进陷入瓶颈,市场竞争劣势明显,亟需通过网络升级重塑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引入导致运营商增量不增收,迫切需要找低成本无线宽带解决方案。

从效果来看,LTE的规模商用给运营商的ARPU值带来的增量并不大,但成功阻止了ARPU值的大幅下降。以美国运营商为例,Verizon、AT&T、Sprint平均实现了1.4%的ARPU值增长,韩国SKT、KT的ARPU值分别增长了3.4%和4.4%,增幅均很小。反之,LTE可阻止ARPU值大幅下降,以英国运营商为例,LTE已商用的EE(Everything Everywhere)2013年第一季度ARPU值同比下降了2.7%,而尚未商用的竞争对手沃达丰的ARPU值则同比下降了6.1%。

因此,从长远来看,运营商ARPU不断下滑的趋势仍然不可逆转,尤其是传统优势运营商的下行势头更大;但LTE的商用可以使得ARPU值的下降曲线趋于平缓,改善运营商整体经营状况。

(2)LTE产业逐步成熟,促进LTE规模商用。标准方面,R12将在2014年冻结。在网络设备侧,主要通信设备厂商已开发出第三代LTE基站产品,可支持载波聚合等R10特性。截至2013年第二季度,LTE基站在全球出货超过40万个,规模经济已经形成,为全球低成本部署LTE网络奠定了基础。

在芯片和终端侧,全球约有16家芯片厂商开发出超过32款LTE多模芯片,超过3个厂商推出28纳米LTE芯片并规模量产。从芯片厂商看,几乎所有3G厂商都参与了LTE芯片开发。截至2013年9月,全球LTE终端累计出货量已超过2.2亿部。值得注意的是,LTE智能手机和3G智能手机的物料成本差已缩小到30美元,具备了与3G手机展开市场竞争的实力。而iPhone 5C/5S的全球销售正在促使LTE功能成为了全球手机的标准配置之一,这无疑将进一步壮大LTE终端产业链。

(3)全球移动通信频谱资源持续增加,频谱重整加快。在ITU(国际电信联盟)层面,ITU-R(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组)已规划了450MHz、700MHz、800MHz、1 800MHz、1 900MHz、2 100MHz、

2 300MHz、2 500MHz、3 400MHz、4 400MHz等频段作为LTE部署频段。目前,移动通信频谱仅用于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频分双工)和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区分,这意味着2G/3G频谱可通过重整(Re-farming)而用作LTE部署。根据WRC-2015议程,为未来移动通信发展寻找新的频谱是该次大会的重要内容。

在频谱发放层面,部分国家还计划通过释放更多的军用频谱以支持LTE的部署,例如英国国防部将约200MHz的无线电频谱拨给电信监管机构用于LTE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运营商通过关闭2G网络和进行并购,加快对现有频谱资源的重整,为LTE的大规模部署储备了充足的频率资源。

LTE全球大规模发展的大门已经打开,中国启动LTE大规模商用标志着LTE加速从发达地区向新兴市场扩张,全球高度集中化的市场格局即将被打破,进入普及化发展的新阶段。

3 LTE全球商用前瞻

从产业生命周期来看,LTE的商用化正逐步从市场导入期进入高速成长期。LTE智能型终端正从高端向平价快速演进,具备了从高端用户市场向低端用户快速渗透的条件,新兴市场的大规模投资,将引领LTE从少数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市场快速普及。

3.1 潜在运营商市场

(1)2G向4G隔代演进,为4G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经验表明,移动通信技术存在“隔代演进”规律,简单而言,即2G技术商用最成功的地区,3G网络发展较为缓慢,4G发展又将变得迅猛;反之亦然。例如CDMA最成熟的北美市场是目前LTE发展最强劲的地区,而GSM最成功的中国将成为下一个LTE高速成长的市场;反之,WCDMA商用最成熟的欧洲也是目前全球4G发展最缓慢的区域。目前GSM用户开始出现下滑,到2017年前后网络将会大规模关闭,这必将驱动全球GSM加速向LTE隔代升级。

(2)WCDMA运营商将尝试通过部署LTE网络来为移动数据增长提供移动宽带解决方案。目前全球主要WCDMA运营商在部署LTE方面由于技术演进和财务两方面因素,一般选择“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继续推进WCDMA后续演进升级;另一方面在移动数据流量热区部署LTE。例如中国联通、沃达丰等运营商皆选择2013—2015年在移动数据流量过快增长区域进行LTE网络覆盖;同时为保证未来网络可持续发展,也将深度参与LTE的后续标准和技术研发工作,但不急于推出商用化网络。

(3)TDD运营商将通过部署TD-LTE网络快速占领移动宽带市场份额。对于新兴的TDD运营商而言,与传统运营商在3G和GSM上展开竞争难度较大,借助LTE部署移动宽带网络,可以快速形成与传统成熟运营商的竞争优势,例如日本软银、美国Clearwire等通过较小成本获得TDD频谱,快速部署TD-LTE网络,与传统运营商开展竞争。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广电运营商和宽带运营商都倾向于选择部署TD-LTE向用户提供无线电视和无线宽带业务,例如巴西运营商Sky TV,印度相关运营商也准备尝试应用类似业务模式。

目前全球较为活跃的TDD运营商超过70家,其中已有24家运营商推出TD-LTE商用服务,另有40多家运营商将在未来几年内通过部署TD-LTE网络来快速进入移动宽带市场。

3.2 潜在行业市场

目前,智慧城市方兴未艾,对无线宽带技术需求剧增,工业信息化的发展正驱动着石油、矿山、电力等行业的宽带需求快速增长,传统的窄带专网系统已不能支持视频监控、数据采集等宽带数据业务,均须进行新一轮的专网系统升级。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行业考虑将LTE引入到其信息化的建设中,从而为LTE的行业市场成长提供充沛资金和动力。据预测,2013年全球行业市场宽带需求为17亿美元,到2017年整体预计增长至75亿美元。

3.3 LTE基站出货量

全球4G发展的进展直接反映在LTE无线网络设备的出货量上。从LTE全球出货量数据统计看,2012年底全球LTE基站累计出货达到29.7万个;2013年LTE进入了一个加速部署阶段,预计到2013年底这一数字将更新为80万个,如图3所示。

可以预见,伴随着中国、美国等市场开展TD-LTE商用服务,TD-LTE基站出货量也将水涨船高,从而成为全球4G无线设备市场增长的新亮点。如表1所示。

从投资上看,未来两年全球TD-LTE无线网络设备年均支出将达到35亿~40亿美元,规模相当可观。

3.4 LTE用户增长

目前LTE正在全球加速发展,2013年1—9月全球新增用户8 300万,超过了2009—2012年LTE用户之总和(6 830万)。从客户群体看,LTE用户正在从高端群体用户向低端用户群快速渗透,LTE手机价格已经跌破3 000元,预计2014年上半年将下降到1 000元以下,有力地支撑LTE用户数高速增长。如图4所示:

图4 2013—2016年全球LTE用户数(单位:百万)

注:

(1)数据来源:TD产业联盟。

(2)从终端销售看,2013年底全球LTE用户将达到2亿,LTE手机出货量达到2.7亿,转化率达到49%。据测算,2014—2016年全球LTE终端出货分别达到6亿、8亿、10亿,按40%的转化率,未来三年新增LTE用户将达到2.4亿、3.2亿、4亿。

(3)从运营商用户增长规划看,2013年全球LTE新增用户将达到1.32亿,2014年该数据将会达到2亿~3亿,新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兴市场。例如中国移动将在2014年销售6 000万部LTE终端,发展4 000万~5 000万LTE用户。

从地区增长看,亚太、中东、非洲、拉美将成为LTE用户增长较快的几个区域。中东、非洲、亚太地区的用户增长将主要来自于大量2G用户向4G转网的推动;北美、欧洲等地区的用户增长主要来自于个人用户新增加LTE设备而添加的LTE业务。

从移动技术看,TD-LTE用户将出现爆炸式增长,迅速缩小和LTE FDD用户数量差距。

2013—2015年TD-LTE用户达到数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2013—2015年TD-LTE用户达到数(万名)

国家/地区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中国 50 4 500 12 000

日本 280 550 950

印度 20 250 750

中东 300 500 800

其他 50 200 500

合计 700 6 000 15 000

注:

(1)数据来源:TD产业联盟。

(2)中国移动计划于2014年发展4 000万~5 000万TD-LTE用户,之后用户保持高速增长。

中国是全球TD-LTE的中心市场,有3家运营商发展TD-LTE,其TD-LTE用户将占到全球的70%~80%。受中国市场带动影响,TD-LTE用户在2014年后也将在更多国家出现。

4 建议

综上所述,4G已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一代技术,由于2G隔代演进周期和4G产业成熟周期相重叠,4G有望成为全球应用规模最大的一代技术。TD-LTE的市场成长前景广阔,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占主导地位,并将对全球TD-LTE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对于中国移动通信产业而言,4G发展是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为更好地把握4G发展带来的机会,建议如下:

(1)加快LTE-Advanced技术产业化、商用化,加速LTE-Beyond和5G技术研发,为4G用户的迅猛增长提供更高的速率、更大的网络容量。移动通信已从技术驱动转入市场需求驱动,网络升级的代际时间差正迅速缩小,因此4G增强型技术和5G技术的市场需求将会很快出现。

(2)加快移动频谱规划,为4G发展分配更多频谱资源。根据到2020年全球移动流量比2010年增长1 000倍的预测,这意味着在4G高速发展的未来几年频谱需求将增加10倍以上,给4G发展分配更多频谱资源已迫在眉睫。

(3)终端企业大规模进入4G市场的时间窗口已出现。国内终端企业应尽早布局4G终端,启动重要4G芯片、元器件备货订货工作,重点是加速推进TD-LTE手机研发和入网测试。

(4)加快基于4G网络特性的新型应用、内容和业务的开发,尤其是面向不同群体需要的新型业务,实现国内信息服务业和TD-LTE的同步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TD产业联盟. TD-LTE产业发展白皮书(2012年)[EB/OL]. (2013-02-10)[2013-11-28]. http:///Downloads/PDF/baipishu.pdf.

[2] 齐鸣. TD-LTE国际化三大工作目标 全球三分天下有其一[N]. 人民邮电报, 2011-10-20.

[3] GSA. Global_LTE_Market_Update[EB/OL]. (2013-09-13)[2013-11-28]. http:///gsm_3g/opinion_papers.php4.

篇5

【关键词】国际标准运营商TD-LTE

中图分类号:F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10(2014)-07-0053-05

1 概述

技术标准是一组有关产品、处理、外观、流程全体要素必须服从的要求[1]。在过去三十年间,学者们从技术生命周期和经济外部性的角度解释了标准的本质,提出了用户安装基础、兼容性、路径依赖、专利制度等标准演变的关键要素[2-7]。现有研究成果一般将需求方作为静止的已知条件,研究制造商如何根据用户需求和分布开展标准竞争。

传统上,电信设备制造商是技术和标准的创造者,运营商是标准的被动选择者。近年来,运营商参与全球标准化工作成为趋势,如图1所示,自2004年国际移动通信标准组织3GPP启动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化工作以来,运营商提交的文稿数量快速增长,已经与制造商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竞合局面。

图13GPP RAN WG1至WG4运营商文稿数总和增长趋势

运营商的参与一方面使得需求方“能动”地参与到标准的制订中,改变了标准的参与主体和形成机制;另一方面,随着用户需求复杂化、部署场景多样化,“确定需求”成为标准成功的关键因素。运营商和制造商在产业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不同,产业制定标准的模式和策略也有区别,运营商如何更好地参与标准发展过程,仍然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过程和关键要素,然后从需求方与生产方的差异入手,提出运营商参与标准的模式和发展策略,并以TD-LTE标准演变为例加以佐证。

2 移动通信标准发展模式和策略要素分析

2.1移动通信标准发展过程和关键要素

一种技术从研发到最终成为市场主导标准,往往经历相似的过程。Fernando F. Suarez[6]提出五阶段模型,即技术准备、技术就绪、创造市场、决定性争夺和主导市场,全面刻画了通用的标准发展过程。

由于移动通信技术具有复杂度高、规模大、投资大等特点,其标准化过程有着独特性:

(1)标准均以委员会形式决定,没有单一厂家制订标准;

(2)产业链长,技术扩散需要一定周期,须具备端到端的产业能力方可应用;

(3)商用前须经过广泛的验证;

(4)需政府以频率和牌照方式许可,标准化进程受政策影响明显;

(5)用户规模多,分布广,需求多样化。

基于上述特点,笔者在图2中描述了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过程。与图1通用的标准发展过程相比,移动通信标准化过程在“技术就绪”和“创造市场”两个环节的内容更加丰富。

图2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过程

Shapiro等[4]从制造商的角度,总结认为以下七个要素标准至关重要:用户基础、IPR(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知识产权)、创新、进入时机、制造能力、产品配套、品牌声誉,并提出五项成功规律:建立同盟、先发制人、预期管理、占据优势时增加技术壁垒、处于劣势时增加兼容性。

标准是在市场环境和政府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大量企业标准策略的博弈结果。从市场角度看,标准源于经济外部性,即用户效用不仅与产品本身有关,还随着使用同类产品用户数的增多而提升,这使得初期的用户安装基础、网络间的转换成本、技术兼容性成为制造厂家标准竞争的关键。政府能够强制性改变用户安装基础,也能通过不同专利政策影响标准的扩散。

2.2制造商和运营商参与标准化的差异

制造商的标准竞争战略主要基于上节所述因素制定,表1描述了制造商在不同标准发展阶段的策略要素和竞争的策略。

表1制造商参与标准竞争的一般模式

通用标准阶段 策略要素 策略

技术准备 技术研发能力,产业链配套 增加研发投入,吸引优秀人才,建立产学研联合研发

技术就绪 技术优势,政府管制 创造最优产品,加强政府公关

创造市场 进入时机,价格,声望,专利授权,产业链配套 做好首个商用,加强市场宣传,健全创业链

决定性争夺 产业配套,用户安装基础,切换成本 健全产业链,扩大用户规模,降低其他标准切换至本标准的成本

主导市场 用户安装基础,切换成本 扩大和巩固用户规模,抬高本标准转换至其他标准的成本

与制造商不同,运营商可以通过影响和控制产业资源、扩大市场外部性、适应市场需求等方式影响标准的制订。二者在标准化过程中的主要区别是:

(1)首先运营商对标准制订的发挥价值与制造商不同。制造商的价值在于技术,运营商的价值在于市场需求。因此运营商的战略要素是围绕需求,反馈市场需求和发挥市场要素在创新中的作用,增强标准的市场竞争力。

(2)其次,运营商与制造商在标准中具有一定的利益差异。上游制造商供应方的数量越多,作为供应链中间环节的运营商能获得的利益就越大。

(3)在标准制订过程中,运营商反对专利的集中化,尽可能降低门槛使更多厂家进入市场。

3 运营商视角的移动通信标准竞争策略

基于上节所述区别,本文提出运营商在标准化中的分阶段关键策略如下:

(1)在技术储备阶段,相比于增强技术研发能力,运营商更关注对产业优质研发资源的影响,可以采取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形式,使其更多服务于市场需求的发展方向;

(2)在标准需求确定阶段,运营商之间通过制订联合需求,增强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在关键技术阶段,运营商一方面确保技术满足需求,另一方面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防止垄断技术的出现;

(4)在标准细化、性能验证阶段,标准依然有较大的可塑性,运营商需要尽快推动选定的关键技术在实际网络中进行测试,验证是否满足需求;

(5)在构建产业阶段,运营商需要扩大配套产业链,核心策略要素包括信息沟通、预期管理和联合研发;

(6)在首批应用阶段,先发运营商需要尽快投入资源推进网络建设,加强宣传,提升和管理市场预期,同时积极与政府沟通,争取牌照的发放;

(7)在扩大商用阶段,扩大用户安装基础、提升市场预期非常重要,运营商可采取市场联盟形式,通过增加兼容性、降低切换成本争取传统上不属于本标准阵营的运营商支持;

(8)在主导市场阶段,运营商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推动标准迭代更新,以保持持续的技术竞争力。

归纳起来,运营商标准战略要素包括需求匹配度、市场外部性、产业规模、产业影响力和政策管制五大方面,其模式呈现以下三大主要特征:(1)影响和控制产业资源;(2)扩大市场外部性;(3)适应市场需求。

运营商参与移动通信标准的策略如表2所示。

4 TD-LTE标准演变中运营商的分阶段

策略

TD-LTE,是LTE标准的TDD分支,在全球TDD频谱上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根据GSA(Global Supplier Association)统计,截至2014年2月,全球有274个LTE商用网络,其中TD-LTE网络为30个。以下通过对LTE和TD-LTE标准发展过程中运营商的策略行为进行案例分析,用以实证第三节所提出的结论。为了突出重点,本文忽略了技术储备阶段和主导市场阶段。

(1)需求确定阶段的“联合需求”

LTE标准制订之初,中国移动、沃达丰、法国电信等国际主流运营商主导的NGMN组织向产业“下一代网络需求”白皮书。白皮书提出了运营商对下一代网络建设和运营的联合需求,包括:高带宽、低时延、低成本、高安全性、端到端质量保障、兼容性和平滑演进等。通过表3发现,2/3的运营商均属于全球十大运营商(表中运营商排名来源于Total Telecom的2013年全球运营商100强排名)。

(2)关键技术选择阶段的“产业结构控制”

为了使LTE技术成为全球主流技术,运营商进行了关键技术选择,避免少数公司的关键技术垄断。表4列出了运营商控制产业平衡的措施。

(3)标准细化阶段的“加速迭代研发”

自2008年开始,运营商发起国际组织LSTI(LTE/SAE Trial Initiative),对LTE的系统样机和预商用产品进行验证,推动标准版本升级和成熟。运营商通过提供真实的网络环境,提高了标准的准确性,加快了厂商的产品研发速度。通过表5统计发现,3/4的运营商均属于全球十大运营商。

表5LSTI主要运营商排名

参加LSTI的主要运营商 国际排名

T-Mobile 6

NTT DoCoMo 2

中国移动 4

Telefonica 5

Vodafone 7

Orange 9

Telecom Italia 13

SKT 27

(4)构建产业阶段的“信息沟通”、“预期管理”和“联合研发”

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发展,标准性能已基本具备,下一步的目标是扩大产业外部性。关键策略包括:加强信息沟通,管理产业预期和上下游联合研发。

“信息沟通”的主要目的是向产业界传递TD-LTE的发展情况、市场需求和商用前景,是建立预期的前置条件。2008年2月,中国移动、沃达丰、Verizon三家大运营商联合宣布将共同进行TD-LTE测试,这成为TD-LTE产业研发的里程碑。2009年2月,运营商联合LTE TDD/FDD共芯片需求,推动TDD/FDD产业融合。

“预期管理”是向产业展示TD-LTE技术的优势和增强产业信心。该策略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试验网不断展示TD-LTE产业的进展,如表6所示:

表6TD-LTE在构建产业阶段的主要展示

时间 里程碑

2009年4月 中国移动邀请国际运营商代表参观首例外场演示

2009年10月及11月 中国移动联合产业在日内瓦ITU大会和香港亚洲通信大会搭建外场展示

2010年4―10月 中国移动建设上海世博会TD-LTE演示网络,演示了全球首个TD-LTE大规模试验网络,得到总理参观指示和吸引70多家运营商参观。

“联合研发”是发挥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构建上下游联合研发体系,发挥创新协同效应[1],加快产品的研发过程。2010年,中国移动等运营商推动大唐、中兴、华为、创毅视讯、安立等11家公司在世博会上系列产品。同时,在政府的组织下,中国移动等运营商与端到端产业链通过开展国家重大专项的形式,在共同规范、共同测试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产品研发。

(5)首个应用阶段的“示范作用”

该阶段主要目标是推动更多运营商选择TD-LTE标准,主要举措是运营商投入大量资源建设试验网络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011年5月至2012年,中国移动在7个城市开展了超1 000个基站的TD-LTE规模外场试验;从2012年7月至2013年,中国移动在15个城市开展了超2万基站的TD-LTE扩大规模试验,采购20余万部终端,从而充分验证TD-LTE实际组网能力和促进产业链成熟。

(6)扩大商用阶段的“运营商联合拓展”

其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扩大网络外部性预期。2011年2月,中国移动、英国沃达丰、日本软银、美国Clearwire、印度Bharti联合成立了TD-LTE全球推广合作平台GTI(Global TD-LTE Initiative)。截至2014年2月,其运营商成员已达100家,成为TD-LTE全球商用的主力军。图3显示了GTI成员数在中国移动等TD-LTE主流运营商进行相应行动后迅速增加:

图3GTI运营商数量增长历程

5 结论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TD-LTE的实证得出运营商的标准参与模式以及三大主要特征:影响和控制产业资源、扩大市场外部性、适应市场需求,并进一步提出了在该标准参与模式下运营商的分阶段关键策略。下一步研究重点将是多家运营商的标准参与模式及关键策略,以及量化标准参与模式为运营商带来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江振林. 需求方导向的中国标准战略――基于需求方市场势力的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0.

[2] Katz M, Shapiro C. Technology Adoption in the Presence of Network Externaliti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94): 822-841.

[3] Farrell J, Shapiro C. Dynamic Competition with Switching Costs[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8: 123-137.

[4] Shapiro C, Varian H R. The Art of Standards Wars[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9: 8-32.

[5] Tassey G. Standardization in Technology--based Markets[J]. Research Policy, 2000(29): 587-602.

[6] Suarez F F. Battles for technological dominance: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 Research Policy, 2004(33): 271-286.

[7] 胡武婕. 中国信息通信产业技术标准竞争与策略研究[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10.

作者简介

徐兆吉:博士就读于北京邮电大学,现任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用户与市场研究所副所长,曾长期参与TD-LTE标准的产业化和全球化推进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产业合作、电信市场策略、国际标准演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