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低碳经济的内涵范文

低碳经济的内涵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低碳经济的内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低碳经济的内涵

篇1

内容摘要:当前,碳能源大量消耗使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日俱增。同时,对资源过度开采也导致生态环境剧烈恶化,迫使人类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文章在分析低碳经济深层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应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政策框架,为加快建立我国低碳经济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 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概念首先由英国政府于2003年在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就其内涵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转变现有能源消费、经济发展及人类生活方式

首先,现在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能源消费方式为一次能源占绝大比重,而可再生能源及核能使用率比较低,这样的能源消费方式加速了环境恶化,同时也带来激烈的一次性能源争夺。低碳经济推行的途径就是在原有一次能源得到高效利用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并同改善环境相结合。

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等。低碳经济模式需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得以实现。

最后,低碳经济得以广泛推广的另一重点就是转变现有的人类生活方式。人们在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机械化技术提供便利的同时,导致人们依赖于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动力技术系统。低碳经济不能仅仅被理解为发展新能源,也不能仅着眼于制造业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力,还应关注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

(二)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低碳技术的开发利用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低碳技术。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技术。应该说,如果缺失了低碳技术支持,想要实现低碳经济就无从谈起。

(三)低碳经济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低碳经济意味着高投入和高成本的经济。虽然在短期之内低碳经济的经济增长效果不明显,还有可能出现高投入、低收益现象,但从长远考虑,低碳经济除了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可以带来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碳汇交易、碳信托基金以及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的产生,这些都是在低碳经济模式良好运行情况下产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报告,2004年中国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欧盟;2007年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预计2028年将超过北美、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总和;从1890年以来,中国累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占世界总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排在美国、俄罗斯之后,2007年上升至9%,居世界第二位,仅排在美国之后。这些指标都不同程度地超过人均各类污染排放量,也已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为此,中国从“九五”计划起就明确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是,要走出一条投入小、消耗少、能循环、可持续、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不容易。对于有关低碳经济理念和措施,中国一直抱着密切注视和积极探索的态度。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能源法,按照发展低碳经济总体要求,修订电力法、煤炭法和节约能源法等。建立和完善能源法律立法效果评价机制和执行机制,以加强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规范和指导。制定法律可按不同行业,包括重工业以及家电行业,制定节能控制指标。

(二)充分利用财税政策

在政府预算中,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推广节能产品的使用,促使节能技术的普及;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设立中央对地方的节能专项拨款;通过科研资助对低碳技术开发给予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支持低碳技术研发;使用税收工具,鼓励节能产品、可再生能源产品的进口和消费,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利用财政收入切实抓好工业、交通和建筑这三大部门能效改进工作。

(三)推进相关金融创新

加快环境金融产品创新,提高环境质量,转移环境风险。应鼓励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提高自身的环境责任意识,增强捕捉低碳经济下商业机会的积极性,以推动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金融产品发展。

(四)加强国际低碳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由于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仅依靠自身技术实力,中国很难真正发挥低碳经济潜力,所以应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交流合作。特别要加强与欧盟、美国的低碳合作。积极探索与西方国家之间、企业之间、学术研究机构之间,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为环境可持续发展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但应注意的是:如何选择那些对于各个国家和全球都能产生多重效益并提供最大机会的相关政策,并且不需要让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增加过多成本。

(五)增强全民低碳意识

首先,可以加强舆论宣传,吸引大众关注,鼓励人们节约资源、使用节能产品,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行动。其次,加强媒体和公众的作用,建立低碳经济信息披露制度和举报制度,引导企业逐步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低碳经济”形象,促进政府、企业完成低碳经济目标和指标。

(六)建立广泛的碳交易机制

我国可以借鉴国际上碳交易机制,探索发展排放配额交易市场,逐步建立碳交易制度。比如:建立与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对接的碳排放交易机制;在国内建立各省(市、区)际之间的“碳源―碳汇”交易市场;建立国内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之间的碳交易市场。通过建立国际间、国内区域间和企业间碳排放交易市场,可以达到全方位为我国实现低碳经济服务的目的。

(七)实现能源多元化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传统能源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主体地位依旧保持不变。我国不得不仍使用污染性较高的煤炭作为主要燃料。因此中国在使用燃煤的同时,必须强调使用清洁煤技术。但能源结构的调整受资源禀赋、技术状况和经济成本的约束,如果能源总量仍大幅增长,那么结构调整就有可能无法满足能源供给的需求,传统能源消费总量仍可能大幅增加,政策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能源结构调整必须与能源消费总量相适应。

(八)设计市场化的政策工具

以“命令―控制”类行政手段为主,是当前我国解决节能减排工作中一大误区。只有通过市场调节,使得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服务市场化,才能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影响居民消费习惯。因此,我国低碳经济政策体系必须跟上市场化改革进程,政策工具设计应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以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转变。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国只有落实相关政策,才能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R].2008,10

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 理论内涵 支撑保障体系

低碳经济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出现的新概念,在《京都议定书》受挫的情形下,由英国政府于2003年在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首次提出的。之后,低碳经济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被政界和学术界广泛地探讨和研究,低碳经济被誉为继两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和生物技术革命后的第五次世界革命浪潮。

一、引言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爬坡”阶段,因此中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我国在《气候变化国家报告》中不但明确提出中国要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而且还确立了减缓气候变化的总体思路。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从表面看是为了应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在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规律的把握上,低碳经济是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资源环境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必要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短板因素。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间要经过一个低收入低排放、收入增加排放增加、高收入排放稳定甚至降低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和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有密切关系。在农业社会,人们生产和生活处于较低的水平上,对环境基本不会造成多大污染,即使存在温室气体,也能被社会所消化和吸纳,当时社会处于一个低收入低排放的低碳经济阶段;随后,工业社会是以大量投入、大量消耗和大量排放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并且化石能源消费结构占较大比例,温室气体排放骤然增加,此时的社会处在高收入高排放的高碳经济阶段;当人们认识到环境是稀缺资源时,逐步加大环境投资力度,于是出现一个高收入排放稳定甚至下降的低碳经济阶段。

由此可见,实际上低碳经济并不是现代社会的标志,早在农业社会,低碳经济模式就已经存在,只不过资源环境问题尚未突出。

第二,在低碳经济发展上,企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理应成为低碳经济的主体,因此构建低碳型企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微观基础。为此,必须在产品的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方面融入低碳理念。在生态设计时,要把握产品原料、能源投入的低碳化,确保从源头上进行低碳化设计;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确保清洁生产顺利进行,清洁生产可以保证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低碳化。不断提高低碳技术研发能力,充分利用清洁生产技术、低碳技术等,在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保证低碳型的生态化设计顺利实现。

第三,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容上,低碳经济发展主要构建低碳型产业发展模式和低碳型区域发展模式。低碳型产业发展模式就是按照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改造,加速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实现建立产业结构优化式低碳发展的模式。根据产业结构的宏观构成,按照不同产业结构与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低碳化。一般而言,按照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逻辑,产业结构经过从“一二三”到“三二一”的转换过程,由于第三产业是服务型产业,能源消耗、碳排放比第二产业低很多,再加上第一产业中的农林牧渔等产业又具有增汇的功能,所以,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多,低碳经济发展的状态越好。另外可以根据不同产业间产品、废弃物不同的联系,通过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来实现减排的目的,实现低碳化发展。

低碳型区域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低碳型园区发展模式。从区域角度而言,园区是发展低碳经济最小的单位,建立低碳型园区发展模式就是依据工业园中各个企业在园区中所处不同的地位和角色,建立起各个企业间能源利用和废弃物排放以及综合利用的稳定的联系,以期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和废弃物排放的减量化。其二是低碳型城市发展模式。低碳型城市发展模式就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在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上,低碳经济就是要权衡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最终形成能源的使用效率最大,生态环境优化,人民生活福利最大。碳排放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标识,已构成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硬约束。正确处理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当前经济学界重大的理论问题。低碳经济的提出根源于该问题的解决。数学上衡量低碳的标准目前还不具备,但是可以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测度。其一,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不及经济增长速度;第二,零排放;第三,碳排放的绝对量在下降。这三种情况可以说都是低碳化的表现,只不过程度不同。第一种情况是一般情况,第三种情况是最理想的状态。无论哪一种情况,经济增长速度必须保持正的,这样才能符合发展的本意。

第五,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上,低碳经济发展就必须进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节能减排要根据国家能源基本国情,依靠科学技术进行。我国能源禀赋的特征是“富煤、少油和贫气”,这样的能源禀赋决定了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以煤为燃料的中间转换装置效率低下,终端能源利用效率比液体或气体燃料低。目前中国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2%,而发达国家现在已经达到40%甚至50%左右;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能耗高的同时,又带来了严重的代价。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我国大气环境污染以煤烟型污染为主,其中二氧化碳占加大比例。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新能源,加快建立生态能源体系的步伐。

三、构建低碳经济体系的措施

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处于“试点”阶段,还存在不少阻碍。其一,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的刚性特征决定了未来10-20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改变。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首个障碍因素。其二,尽管我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回落,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仍然会保持一个较快的速度。由于经济增长的惯性,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立刻转型,所以,由于粗放发展而导致的碳排放势必增加,这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其三,当前对低碳经济的理解尚处于基本概念的层面,公众对低碳经济的认识还有大幅度提高的潜力。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的顺利发

展。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支撑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低碳经济的市场化操作。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建立国际合作。《京都议定书》所提出的温室气体减排三机制,主要有:联合履行机制(Joint Imple-mented,JI)、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和“碳减排”贸易(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e,lET)。其中,JI机制规定,附件I国家可以从其他工业化国家的投资项目产生的减排量中获取减排信用。这样就相当于工业化国家之间转让了同等量的“减排单位”;CDM机制是唯一涉及到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机制,该机制规定,允许附件I国家出资支持无减排义务的国家通过工业技术改造、造林等活动,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置并冲抵附件I国家的减排指标,即为附件I国家的投资者可以从其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减排项目中获取“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IET机制允许附件I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转让它们的部分“排放配额单位”。

第二,建立政府主导的作用机制。低碳经济发展,必须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特别是要权衡经济发展与能源的关系。而在资源(能源)环境领域内存在着市场机制无法解决或者解决不好的难题,诸如温室气体排放的外部性、资源的公共产品特点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出面,弥补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扮演主导作用。为此必须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政府主导机制。

第三,建立低碳经济技术体系。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低碳技术包括对现有能源技术的改造;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能源效率技术等。但是目前总体技术水平落后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阻碍。我国目前能源生产和利用、工业生产等领域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开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产业体系薄弱,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为此,必须国家采取鼓励措施,建立低碳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第四,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公众参与机制。公众参与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基础,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政府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等方式加强对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的普及,并有意识地宣传和发展一些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的非政府组织,使公众真正融入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大运动中去,推广绿色消费理念,把能源节约活动变成全体公众的自觉行为和日常习惯。实现公众的绿色消费,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倒逼”机制。

低碳经济是应对温室气体排放而发起的社会变革运动。开始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从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低碳经济发展的主体、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容、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等五个方面,深刻理解低碳经济丰富内涵。

[参考文献]

[1]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

[2]邢继俊、赵刚: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J].中国科技论坛,2007(10).

篇3

关键词:经管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153-2

0 引言

目前,在经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影响学生发展的问题,不能根据经管专业教学需求对其进行管理,硬件基础建设较为滞后,相关建设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要对此类问题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经管专业实训基地进行建设与管理。

1 职业技术院校经管类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职业院校经管专业教学模式已经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并且经管专业建设较为成熟,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却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不仅影响着国家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还对学生经管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经管类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在职业技术院校建设经管类实训基地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一些经济等因素出现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的现象,虽然部分职业技术院校已经建设了实训基地,但是,缺少专业素质良好的实验员,并且实训基地的开放性差,同时,部分经管类实训课程设置不科学,不能明确石村课程目标,导致实训资源浪费[1]。

第二,实训课程静态化。部分事业技术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训基地软件建设较差,再加上经管类专业课程以软件为主,导致学生的实训课程过于静态化。一些事业技术学院不能利用完善的财务软件系统对学生进行实训,同时,由于软件建设费用较高,导致其在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对软件设施的建设较为忽视。另外,一些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类实训课程是依托软件开展的,实训步骤具有固定化特点,就是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实践,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对学生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2]。

第三,校外实习效果差。部分职业技术学院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为忽视,虽然已经建设了校外实训基地,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实习效果差的现象,主要因为学生在实习期间,不能接触到校外实训公司的核心部门,无法处理经管类事物,这不仅影响着校外实训效果,还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缺乏实训课程资源的整合。对于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而言,课程资源的整合是至关重要的,主要因为其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目前部分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实训基地的过程中,经常会忽视教学资源整合环节,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合理的选择课程内容,例如:会计专业学生不能到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中参与实训课程,这就导致经管类教学效率降低,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3]。

2 经管类实训基地的建设策略

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经管类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建设工作加以重视,为经管类实训课程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1 建设综合实训基地

由于职业技术学院中经管类专业课程与教学方面存在共性,并且职业技术学院中实训基地建设经费较少,因此,职业技术学院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根据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需求的分析,整合各类教学设施,进而建设出综合实训基地,保证能够对不同的专业进行统一实训安排,进而提高基地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现浪费的现象。例如:职业技术学院经管专业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利用心理素质培训室建设物流、市场营销等专业实训基地,保证各个专业的学生能够共同使用一个实训基地,进而提高其实训效果,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4]。

2.2 引进先进实训软件

职业技术院校在建设经管类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软件的引进,首先,学校要根据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实际情况,从学生、教师等角度分析,购买适合实训课程的软件,保证能够利用先进软件提高实训质量。同时,学校管理人员还要打破经管类实训课程静态化的局限性,建设一体化实训基地,例如:实训基地中有学生学习区域、教师教学区域与学生实践区域,在学生学习之后,到教学区域中向教师提出知识学习中的疑惑,然后利用所学知识到实践区域中操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训效率,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5]。

2.3 合理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必须要选择适应的企业,并且与企业签订互惠协议,要求在优秀学生毕业之后到企业中工作,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企业工作人员到学校中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另外,在职业技术学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校外自主经营实训基地,并且要保证企业与学校之间都能达到一定目标,为学生就业能力的增强奠定基础[6]。

2.4 整合实训教学资源

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经管类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实训教学资源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提高经管类专业实训质量。首先,学校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实训平台,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在网络上交流,学生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搜索需要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建设实训课程的统筹安排,促使不同专业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最后,定期召开实训公开课,科学、合理的选择公开课教材,促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的交流,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 经管类实训基地管理方式

职业技术学院要想发挥实训基地的教学优势,延长硬件与软件设施的使用寿命,就要对实训基地管理工作加以重视,保证能够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

首先,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职业技术学院在管理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根据实训基地管理特点,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其向着规范化与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其次,建立服务平台。在经管类实训基地管理期间,服务平台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其管理效率,还能实现开放式管理,有利于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n程,学到实用性较强的知识。

第三,实验室开放管理。在开放管理实验室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实验室的时间进行开放处理,还要对实训内容加以开放,保证能够建设出综合性较强的实训实验室,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第四,建立实训基地绩效评估体系。实训基地管理人员在执行管理工作期间,为了保证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可以建立绩效评估体系,保证能够综合评估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定期对实训教师进行操作能力的考核,为学生实训课程的有效开展提供帮助。

第五,建设资金保障体系。目前,多数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与管理经管类实训基地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运行资金,导致出现实训基地建设效率差的问题。因此,职业技术学院要建设资金保障体系,保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训需求优化实训基地,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4 结语

经管类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具有较为直接的影响,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要对基地建设工作与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及时发现实训基础设施损坏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对其进行维修处理。

参 考 文 献

[1] 梁广华.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28(14):86-88.

[2] 刘全喜.高职经管类专业工学一体实践平台建设的探索――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商贸,2013(30):180-181.

[3] 杨海龙,张英彦,木薇,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的构建――以宿州学院经管实训超市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2):115-118.

[4] 杨宏祥,蒋霞.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4,28(2):94-98.

篇4

[关键词] 低碳经济;公共工程项目;项目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F29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3)01―0069―04

一引言

近年来,“温室效应”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温室气体对环境巨大的破坏作用。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正是产生于人们温室气体减排意识觉醒的大背景之下。现在,低碳经济的理念越来越为国际国内社会接受与重视。而我国政府对公共工程项目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时,由于较少从低碳经济的角度考虑公共工程项目的绩效,导致项目在促进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引起诸多的环境问题。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理论和公共工程绩效评价理论作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即:在进行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时候没有考虑低碳经济理念,不能对公共工程项目的资源利用效率、碳排放量、碳污染等方面进行有效地评价。这显然与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不符合,也与我国两型社会的建设理念不相符合。

随着政府对公共工程项目投入的不断加大,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中已经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现有公共工程绩效评价理论入手,在总结分析低碳经济的概念、特征以及现有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成果之上,分析低碳经济发展对我国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提出绩效评价的目标和评价内容,综合阐述了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是2003年提出,只有短短七年。同时,由于低碳经济内涵丰富、涉及的学科广泛,如经济学、社会学、环境能源学等,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低碳经济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先后可见到国内外各方的多种定义。

鲁宾斯德认为,低碳经济是市场机制下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推动能效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以实现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经济模式[1]。这是一个被普遍认同的观点。李胜、陈晓春等人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是通过政策创新及制度设计,提高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实现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低碳化体系[2]。付允等人认为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3]。刘晔、耿涌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促进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低碳排放模式转型和生活消费朝向低碳、节约、文明方式转变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消费方式[4]。

目前各国学者对实现低碳经济的模式和途径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微观的技术层面来研究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包括: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碳捕获和存储技术(CCS)( Barbara 和Katja,2009)、清洁发展机制(CDM)(Patrick 2008)[5]、碳信用额度交易等。我国学者除了对低碳经济的定义进了详尽的研究之外,还从宏观方向研究探讨实现全社会低碳经济的途径,即建立低碳城市、低碳建筑。这些都是低碳经济内涵的扩展和延伸。

此外,低碳经济既然是一种经济模式,就必须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这种经济模式对社会经济的整体影响。最新的低碳经济研究集中于减少碳排放、改变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Dagoumas 和Barker(2010)[6]利用宏观经济“能源―经济―环境”混合模型,以英国政府实现不同深度碳减排目标为例,通过建立模型表明不同程度碳减排目标对整体经济GDP的影响不同。

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低碳经济的内涵可以被认为是:通过能效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碳捕获和存储技术,提高碳生产率和碳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新兴经济模式。具体的发展模式包括建立低碳建筑和低碳住宅,发展低碳社区和低碳城市。三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理论

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理论可以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和企业管理的角度讨论。

(1)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大型公共工程项目的管理中。目前,国内对政府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绩效评价技术的微观层面。李林(2007)利用平衡记分卡法、逻辑框架法对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7]。罗辉(2007)认为公共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要从“3E+1F”原则出发来构造具有公共支出项目特点的绩效指标[8]。

(2)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关于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价,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①不同类型项目的评价框架和评价指标选取。如John(2007)研究了香港地区合作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9]。②评价模型的选择,这是学者重点关注的内容,出现了许多新方法。如Gabriel & Rafael(2007)采用一个能同时衡量实际成本和时间的绩效控制曲线方法[10],Han(2008)采用6δ原则建立绩效改进目标和评价绩效改进的度量方法[11]。

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3年第1期李林,朱沙沙等:低碳经济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内涵探析 尽管目前的这些理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这些理论和评价方法都没有结合低碳经济的特点,不适合低碳经济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四低碳经济下公共工程项目

绩效评价的内涵 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就是根据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特征,明确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目标,在此基础之上,确定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内容。(一) 低碳经济下的公共工程项目评价目标

低碳经济下公共工程项目评价有其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直接目标是从低碳经济的角度,衡量我国政府管理各项公共工程项目的效率,尤其是减少碳排放的效率,这样有利于加快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实现我国既定的碳减排目标,为我国在国际上赢得碳交易主动权做准备。

间接目标是唤起政府相关部门和公众的低碳意识。首先,由于我国绝大部分公共工程项目是由政府主导和管理,从低碳经济角度评价公共工程项目,能够帮助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生态保护等低碳工程的建设,树立低碳消费的模范作用,推进低碳城市的建设。其次,社会大众是公共工程项目的参与者和被影响者,低碳公共工程项目宣传的低碳知识能够让社会大众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推动他们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和使用低碳产品,从而在全社会都树立低碳生活的理念。

(二)低碳经济对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

(1)项目绩效评价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城市建设的趋势。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许多城市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在建立低碳社会的过程中,发展低碳公共工程项目、低碳建筑也应该成为公共项目建设的主流方向。所以,在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项目的理念、设计是否与城市发展方向相吻合。

(2)项目绩效评价更注重评价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以及项目完成以后对社会的影响。低碳经济要求项目的全过程都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石化能源的利用效率。低碳经济也不仅仅只是针对正在建设中的项目,对已经完成的项目是否能继续使用清洁能源、新项目是否有利于周围群众低碳意识和低碳生活模式的形成等等问题,也要在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上体现出来。

(3)项目绩效评价要提高政策前瞻性,推动结构性改革,推进提高增长质量的深层次改革措施,应包含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环境、能耗等评价内容。同时对碳排放、新能源、环保等方面给予更大的重视。

(4)项目绩效评价需要一套碳排放评价标准来有效控制和降低项目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如,建筑类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各种机械设备、化石能源的利用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项目使用过程中的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碳排放量也很大,因此,在项目绩效评价的时候,就必须建立一套碳排放评价指标来有效控制和降低项目的二氧化碳排放。(三) 低碳经济下的公共工程项目评价内容

(1)技术绩效评价

技术绩效评价包括两个方面: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技术。主要的指标内容:项目是否采用了提高能源效率的技术,包括提高供能效率方面的技术和用能效率方面的技术,采用的程度如何。项目是否采用(采用程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应用技术;温室气体回收利用技术;废弃能源回收技术;二氧化碳清理和存储技术;资源节约技术的创新和突破;项目中节能工艺的创新等等。

b.能源消费结构指标,即项目所消耗的非煤能源在项目消耗的整个能源利用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众所周知,煤是含碳量最高的化石能源,在利用的过程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非煤能源在公共工程项目的能源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则碳排放量越少。在考察和评估公共工程项目的绩效时,必须要考察这些内容:非煤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推广应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程度;节能产品、设备和机械的使用率等等。

(2)经济绩效评价

从表面看,温室气体减排、开发新能源等可能增加成本,但是它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能够降低营运成本,又可最大限度的减少碳排放量,能为项目赢得后发优势。低碳经济下公共项目经济绩效评价指标内容包括:低碳公共项目对所在地区的GDP增长的贡献率;项目周围居民绿色消费价格指数;能源结构高度化指数;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产值能耗;高新技术增加值等等。

(3)社会绩效评价

目前国内各个低碳城市将建筑、交通、工业这三大主要碳排放源的低碳规划纳入城市的整体运行规划中,希望减少城市的碳排放量。虽然我国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但发改委官员姜克隽2010年5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专访时表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可见,为了符合低碳城市发展的需要,公共项目必须建立科学的低碳社会绩效评价指标,如项目能否引导群众使用节能产品、是否帮助群众树立了节能减排意识;是否有利于低碳经济理念的传播;清洁能源、低碳能源等技术进步对工业、建筑能源利用的影响;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效果;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对公众传播低碳意识的效果;对群众绿色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对人文发展指数,包括人居环境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等等内容。另外可将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工业等指标融入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当中。

(4)生态绩效评价

根据低碳经济的概念可知,公共工程项目生态绩效评价的内容必须重点突出:项目直接产出物的生态环境绩效指标;减少对林木的砍伐以及植树造林所增加的碳汇;项目对碳平衡的影响;项目对生态重建和生态系统保护的影响;项目对周边景观的影响;项目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环境污染损失比重;废弃物碳排放强度等。

(5)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

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必须满足自然、社会、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要建立一些可以衡量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绩效指标。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包括这些方面:反映项目促进可持续人口居住发展的指标;项目对区域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对区域投资绿色GDP的贡献;项目对区域低碳可再生能源的贡献;能源创新能力的贡献;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贡献;二氧化碳的回收和资源化再利用贡献;环境整体质量改善等等。五结语

在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下,建立一套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已经势在必行。本文系统分析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特征,将其应用到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中,明确了低碳经济发展对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以及绩效评价目标。最后从技术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绩效五个方面分析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内容,构建了低碳经济下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大体框架。当然,具体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还需要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在大框架的基础之上,建立实际可操作、详细的考评指标。 [参考文献]

[1]刘杨.低碳经济文献综述及经济学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7):24-25.

[2]李胜,陈晓春.低碳经济: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41-44.

[3]付允,马永欢等.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14-17.

[4]刘晔,耿涌. 低碳经济认识探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0):123-126.

[5]Patrick Nussbaumer. On the contribution of labelled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of CDM projects[J]. Energy Policy,2009:91-101.

[6]A.S. Dagoumas , T.S.Barker. Pathways to a lowcarbon economy for the UK with the macroeconometric E3MG model[J]. Energy Policy ,2010(38):3067-3077.

[7]颜艳梅,李林. 基于平衡记分卡法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J].社会科学家,2007(1):168-170.

[8]罗辉. 公共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本量效”分析[J].财政研究,2007(7):44-47.

[9]John F.Y, Albert P. C,Chan, Daniel W. M. Development of a partnering performance index (PPI)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Hong Kong: a Delphi study[J].Construction Management & Economics, 2007,25,(12):1219-1237.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政策;产业结构;创新

中图分类号:X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19-01

“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最早见诸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2003年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

一、关于低碳经济的概念研究

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在其《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1%GDP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5%-20%GDP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国内早期研究低碳经济的庄贵阳(2005)认为,低碳经济是指依靠技术革新和政府推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的问题,核心是能源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谢军安等(2008)认为低碳经济的内涵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低碳经济是相比于基于碳密集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第二,低碳经济是对于新能源和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最后,低碳经济是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是一种人为解决碳通量增加引起的地球碳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低碳经济本质上属于全球的碳中性经济。

付允等(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重点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李建建、马晓飞(2009)认为,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形态。其特点是通过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发展模式转型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适应和减缓地球气候变暖;其本质是通过不断增加对气候变化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重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

范建华(2010)认为需要从五个方面来深刻理解低碳经济丰富的内涵:第一,在对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规律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第二,在主体上,企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主体;第三,在发展内容上,主要构建低碳型产业结构和低碳型区域发展模式;第四,在目标上,要权衡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最终使得能源的使用效率最大,生态环境最优化,使人民生活福利最大;第五,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上,必须坚持节能减排。

综上所得,正是由于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显著,低碳经济作为当下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其理论和实践的完善拓展。也就能看到我们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研究领域来看待和发展低碳经济。尽管研究的角度不同和表达方式的差异,其根本内涵是大致相同的,即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这“三低三高”为主要特征,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整个社会最大产出的绿色经济。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考虑

不管用什么指标去评价当今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得出的结论肯定都是不达标的,如何来解决当今中国低碳水平不高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要迅速推进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国家必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去全方位立体的推广。现在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其公共政策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谢军安(2008)认为当今中国的“高碳”特征非常明显,高速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特征以及工业化比重不平衡等因素制约着中国从“高碳”转向“低碳”的步伐。所以他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中国的产业化转型和技术革新;第二,加快建立我国的低碳发展国家战略,从发展战略和长期目标,从国家层面到企业甚至个人层面,全面实行社会经济生活低碳化;第三,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替代能源;第四,在全力推进科学技术革新的同时保护知识产权;第五,积极推进碳信息平台的建立,构建中国的碳平衡交易平台;第六,推进企业参与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制定,紧跟时代风向标;第七,促进低碳经济立法,保障低碳经济的顺利推进。

李友华(2009)认为中国目前经济增长与减排目标之间产生了巨大矛盾,只有科学的运用好政府政策才能实现这两个目标。他认为科学的发展低碳经济需有一下几个对策:第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第二,加大经济投入,促进低碳经济的技术改革和国内国际间合作;第三,制度的创新,尽快完善碳排放的贸易制度,创造条件建立碳基金;第四,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园区,可分为区域性,行业性示范区;第五,发展低碳能源体系,例如核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第六,关注农村低碳经济的发展,农村是碳源的大户,解决农村碳汇,对全世界的影响极大。

可见,在低碳经济政策上面,基本都是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资金投入,技术革新,金融财政创新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创新的,同时带给我们很多新的理念,比如碳税,碳交易平台等等。从国家政策层面来推广低碳经济的效果是肯定的。如何在使各个层面的公共政策之间相互配合,产生最高最好的效率,还需要我们深入进行实证分析和讨论。

参考文献:

[1]庄贵阳.我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79-87.

篇6

由于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进行着毫无节制过度开发,导致了整个地球的生态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如果不加以有效的保护,将会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带来难以想象的毁灭性灾难。因此我国针对这一经济发展现状做出了明确的应对措施,将低碳经济正式纳入到了我国发展的长期规划之中。

一、简述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主要就是指企业对社会和自己应负的责任,而这种责任是以经济、生态、社会三者相结合所呈现的良性发展为目标,并将经济、法律、道德、生态等责任相互融合的一种综合责任。因此企业的社会责任内涵应该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行完善的,其与时俱进的特性促使着它以人为本的战略发展方向,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着资源大量消耗,但是企业经济效益却不高的现象。与此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还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污染物的排放方面,我国大约是发达国家的十几倍,这种状态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然而低碳经济的提出,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

第一,我国面临的低碳经济挑战。

低碳经济的主要经济模式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然而由于我国的众多客观原因,导致了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实施中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能源结构问题。首先在我国存在着严重的能源结构问题,虽然我国地大物博,然而真正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却极低。比如我国的煤炭资源,虽然整体储量巨大,可是在众多人口的平均下,却只能达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而相对于煤炭,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较低,所以在这种不合理的能源结构下,我国主要是以燃煤为主。然而我国的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从而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低碳意识问题。由于我国的技术水平有限,导致大量的低碳产品还依赖于国外的技术,从而令低碳产品的价格明显高出正常人的收入水平,从而令大家很难普及低碳意思。而相对富有的人,更多在追求“面子消费”等,没有形成成熟的消费理念,从而对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制约。

低碳技术问题。首先由于我国的低碳经济起步较晚,所以技术水平有限,缺乏创新。其次是新技术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做保障,而且相对于传统技术的风险较大,并且见效较慢。而企业通常都是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为目的的,所以令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经济发展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而这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重工业发展作为主要的发展产业,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是不可避免的。而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因此这就导致了现阶段的环境污染不可避免。

第二,低碳经济发展中企业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

低碳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个:一个是低碳生产,指的是可持续生产的方式;一个是低碳消费,指的是可持续消费的方式。

技术创新。要想实现低碳经济,必须先进行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进行低碳技术的研发,从而提供全新的低碳产品。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的清洁及改造,从而在源头上对污染进行控制,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关于产业结构,我们首先要将四大低碳产业做大做强,然后通过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促使企业完成低碳产业的转型,再利用“税收”、“价格”等奖罚机制对其进行约束,从而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产品开发。低碳产品是低碳经济的重要产物,是进行全民低碳宣传的有效载体。所以企业应该不断创新低碳技术,从而降低低碳产品的成本,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与此同时加强政府的宣传和扶持力度,令低碳生活真正的渗入到人们生活之中。

篇7

关键词:低碳经济 国际融资 监管 分析

一、概述经济低碳的国际融资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低碳经济领域起步较晚。而西方发达国家在低碳金融行业起步较早,不仅提出了低碳经济,还基本建立了完善的低碳交易市场和低碳信用。我国在2012年之前,虽然不存在减排的压力,但是低碳经济已经在发展中国家的比重越来越重,导致我国的低碳金融和低碳经济,也逐渐发展兴盛起来。低碳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核心,低碳技术创新包含有制度创新、观念改变、产品生产、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等几个方面,且各个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在金融企业中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企业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资金产出效率,缓解资金供求不足和矛盾等问题,金融业需要通过自身金融投资对其提供支持。在金融业的实际操作环节中,税收政策中的技术支持创新、政府部门的金融政策和金融业的资金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作为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低碳经济,金融业的大力支持为其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如果在技术创新的发展阶段缺少融资支持,会导致技术难以开展,产业结构很难升级,不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结构。缺乏融资制度,会严重的制约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寸步难行。

二、低碳国际融资的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低碳经济刚刚开展,项目的运行还需要大量国际机构的支援、政府资金的支持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低碳经济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国际机构的支援和政府的支持,已经不能满足低碳经济的资金需求。所以,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银行贷款和政府拨款进行支持,还需要有大量的融资渠道。只有大力的发展融资市场,发行公司债券和上市融资,才能促进低碳经济的正常发展。目前,我国金融资助市场不够完善,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不足,因此,低碳经济的长远发展是现阶段徐优先考虑的问题。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总结和分析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并针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方面做了较多层面的投资和安排。首先,通过银行贷款方式和政府财政支持,对中国的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支持,尤其是在碳汇、大中型水电以及核电等领域上,银行贷款相对较难,只能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撑。然后,银行贷款的债务融资结构,权益融资较低。其次,针对中国低碳经济市场的发展历程,CDM项目融资有一定的拓展,对低碳融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国际融资模式在低碳金融中的特征和内涵

低碳金融是指金融交易和金融制度等活动,在减排环节中的应用。低碳金融对低碳经济赋予新的经济内涵,而低碳经济也对低碳金融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低碳金融主要包含有低碳项目的开发投资、衍生品的投资及交易活动、碳排放和其他金融活动等。从职能角度来讲,低碳金融可以分为:衍生碳金融工具和原生碳金融工具。衍生碳金融工具包含有远期、期货、期权、互换以及其他等产品,一般是在原生碳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而原生碳金融工具则是碳排放的权交易。在低碳企业的发展环节和高碳向低碳转变的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支持。融资一般是资金的需求者在投资和生产规模上需要扩大生产,资金供应者之间进行的一系列资金融通活动。资金需求者获取资金的形式、途径、手段和渠道称为融资模式,如何融资和向谁融资,是国家融资模式发展的指导思想,国际融资模式一般是将单一的融资领域拓展到多个国家范围,为了发展低碳经济、开发低碳产品和研发低碳技术,企业通过各种融资形式向社会各方筹集资金的行为和过程为低碳融资模式。该模式包含有: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低碳项目的开发融资、衍生品的交易、碳排放的权交易和其他金融活动等。低碳经济的部分产业虽然具有较高的风险,但技术含量较高,也可以通过融资工具获得相应的资金。为了确保国家政府和银行贷款对低碳经济的资金支持,低碳融资需要遵循传统的融资规章制度及标准。

四、监管国际低碳融资

1、境内监管下的低碳国际融资

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过程中,相关的监管部门主要有: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和中国证监会等。在对市场融资的监管过程中,需要依据各个机构颁布的规范标准、部门规章和相关的行政法规等,进行签订备忘录,确保各种传统形式向新事物转变过程中市场化的选择,合理干预和监管融资模式。

国家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务院、国家发改委、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地方各级等的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对国际股票融资的企业进行监管。针对部分具有国际债券的融资企业,需要经过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三个部门共同批准。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外发债管理意见》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改委对债券进行资格评估,然后将评估报告上交给国务院。

2、跨境监管的低碳国际融资

根据相关审核制度,依照相关法定程序,对中国的低碳企业进行严格监管,并对融资目标和相关文件,进行法律法规的管理,确保各种限制性的监管条款得到正确的使用。在涉及较多国家的国际企业融资,需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协调和配合,实行双重监管制度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境内监管的效果。我国企业家在海外融资过程中,不仅会关系到本国投资者的自身利益,还会对融资国的资金收支平衡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国内和融资目的国都会对监管进行不同程度的重视,双方进行监管合作,这样才能有效地确保双方国家的经济主体和本国利益。

五、小结

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金融模式通过推进低碳技术创新对其进行支持。如果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资金成本作为支持,则会导致低碳经济和技术很难进步。国际融资市场和国内融资市场,是除了政府财政支持外的两外融资途径。在多元化低碳融资机制建立的前提下,我国低碳企业的监管制度才能正常运行,中国的低碳经济才能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诚静,李爽莉,低碳经济的国际融资方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18期

篇8

内容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借鉴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刻把握低碳经济内涵,以河北唐山市为例,构建了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提出了评价模型的选用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 评价指标体系 AHP法 指标权重 贴近度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伴随着低碳经济在部分省、市的试点建设工作的开展,我们对低碳经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仍有对低碳经济的理解还比较模糊,甚至存在着误读,仅是把“低碳”一词置于城市、区域经济、产业等名词之前,把低碳经济当作了时尚追求。按照系统工程的研究要求,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引导低碳经济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国内对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仅有几位学者初步探索建立了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胡大立、丁帅,2010;李晓燕,2010;马军、周琳、李薇,2010;刘嵘、徐征、李悦,2010)。这些学者从经济、社会、环境、技术等角度建立了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简便实用的计算模型。

但笔者认为,目前以建立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部分指标误读了低碳经济内涵。例如,有的研究在经济发展指标中过于关注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的发展,将低碳经济理解为“去工业化”和“去传统产业”,误读了低碳经济的内涵。二是指标权重赋值方法不够科学。如请专家对多个层次、部分准则层包含9个以上指标、指标总量在30以上的指标直接赋予权重容易降低权重的准确性。本文在剖析低碳经济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低碳经济建设工作开展以城市为主要着力点的情况,参考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经济的内涵

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DTI,2003)。归根结底,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低碳经济是在强调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之外,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闵惜琳、陈原、张启人,2010)。发展低碳经济应牢牢抓住能源消耗这条主线,以发电、交通、建筑(全球三者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90%以上)等领域为工作重点,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友好为根本目标。在以城市为层面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还要兼顾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如河北省唐山市是一座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城市,钢铁工业在全市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钢铁工业生产过程消耗了大量能源、产生了大量碳排放。因而在唐山进行低碳经济评价中需要考虑唐山重工业城市的分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不能盲目以能耗的绝对值来开展评价,并且需要着重考虑第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等因素。

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总体性原则。低碳经济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存在,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只能存在并统一于这个整体中,服从于低碳经济整体的需要。对城市低碳经济的评价要进行立体的、多元的评价,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总体评价性。

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必须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本身特点,抓住本质,科学客观地反映被评事物的真实面貌。指标体系所选取的概念、指标、计算方法要科学、先进、合理,做到定性科学,定量准确,指标之间相互衔接。

导向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对城市经济发展取向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指标体系中每一项指标都应该有导向作用,不能违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对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

可行性原则。组成指标体系的各评价指标,必须是在具体实践中行之有效、可以采集到的数据,评价对象是实体,指标体系可操作。因此,可行性原则是极其重要的原则之一。

可比性原则。整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要具有立体的可比性,即参评的同类型城市,无论纵向排序位,还是横向排序位都具有可比性。

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以唐山市为例

(一)评价指标的确定

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唐山市的具体情况建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采用AHP法(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具体步骤如下(夏绍玮、杨家本、杨振斌,1994):

1.构造判断矩阵。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文所列的指标、因素与分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调查,对同一层次评价项,进行重要性两两相比,得到比较判断矩阵A={aij}。

aij的评价规则是A.L.Saaty提出的九级标度法,把各因素之间的重要性比较等级分为九等,如表2所示。

2.计算:

其中,平均一致性指标R.I.可查表获得。

本文采用MCE软件实施评价,将问卷调查的结果输入软件并设置相关参数后,即可得到层次单排序的结果。此处仅以A1-A1i为例:

判断矩阵为

经式(1)、(2)、(3)计算可得层次单排序的权重分别为0.5318,0.1855,0.0971和0.1855。

λmax=4.0042,CI=0.0014,RI=0.9,CR=0.0015

然后进行权重再分配,结果如表3所示。

关于评价模型选择的建议

鉴于各评价指标数量标准确定的复杂性,本文仅从评价模型选择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在评价实施时,应首先参考相关地区的经验与数据,确定适宜的评价标准。对定性指标可以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为充分发挥城市之间研究比较对城市经济的借鉴价值,可同时对多个等级、产业、区位等方面较为相近的城市同时评价,采用从优隶属度确定评价值,采用理想点法计算贴近度,进而确定排序。

结论

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深刻把握低碳经济的内涵,切忌将低碳经济评价混同于循环经济评价、绿色经济评价。本文从低碳经济的内涵挖掘出发,遵循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以重工业城市的典型城市―河北唐山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各城市应根据本城市的具体情况适度调整评价指标及标准,并将其逐步与政府部门和各行业统一统计口径,提高统计数据的有效性,进而尽快构建起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低碳经济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促进低碳经济加速从先进的理念发展成现实的经济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低碳经济,baike.省略/view/1494637.htm.2011-1-26

2.胡大立,丁帅.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1)

3.李晓燕.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探索[J].华东经济管理,2010(2)

4.马军,周琳,李薇.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东部沿海6省市低碳发展现状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1)

5.刘嵘,徐征,李悦.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以河北省某县为例[J].经济论坛,2010(5)

6.DTI.Energy white paper: our energy future-create a low carbon economy[R].London:TSO,2003

7.闵惜琳,陈原,张启人.创新发展低碳经济系统思考[J].系统工程,2010(1)

8.关军,梁育新,郭玉静.唐山生态城市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城市建设,2009(5)

篇9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刘少华,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湖南长沙410012)

夏悦瑶,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12)

一、低碳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联系

1.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经济的新型发展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其核心是转变发展观念,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我国学者何建坤认为,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将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样,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2.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自十六大以来,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先后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与此同时,浙江、广西、江西、河南、山东、湖南等省相继提出本省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这些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新型城镇化的重视和肯定,进一步充实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也更注重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模式。随着新型城镇化在我国的发展,学者们也开始投入对新型城镇化的研究,许多学者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新型城镇化主要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型产业和信息化为动力,追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也有学者认为,新型城镇化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基础,以现代交通通讯网络为物质技术手段,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合理的结构和空间体系,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并以城乡和谐发展为目的,城市带领农村发展,从而形成国民经济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但是,众多学者在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界定中并没有提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这一重要途径。而笔者认为,新型城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基础,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以城市文化、公共服务为核心的质量内涵,形成一个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低碳城镇化网络。

3.低碳经济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根据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居住城镇的人口接近6.66亿人,城镇化率达到49.68%,全国已有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这意味着中国将进入城市圈,需要妥善解决工业化、城市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矛盾。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背景下,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1)全球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时代要求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也是城市化时代。当前,为应对全球气温变暖问题,世界各国在创建和应用低碳经济上达成基本共识。西方部分发达国家在城镇化建设道路上,已先一步实现了从人口转移型向结构转移型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推行低碳经济,在实现城镇化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多数省份也着力推行新型城镇化,创建低碳城镇,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如天津市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转变发展方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狠抓节能降耗,以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为方向,推动产业向低碳转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篇10

关键词:发达国家;低碳经济;财政政策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意义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不断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尽可能的达到排放与生态环境转化平衡,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最早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的,作为第一期工业革命的领导者,英国首先认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而且随着发展的逐步加快,对矿产资源的消耗也在快速增加,致使目前英国消耗的能源,大部分都要依靠进口,而且,温室效应的变化,对英国产生的影响也在不断地增大。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性的、关乎全人类的经济理念,在不同的区域和领域内理解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低碳经济的本质就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更多的清洁能源,在生产和发展中,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频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促进生态环境系统平衡。低碳经济的发展核心,是通过相关研究部门,开发更优质的技术,降低矿物资源和高碳资源的使用量,尽可能的维持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吸收平,保持平衡。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持,通过减少矿物资源的使用量,能够有效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清洁能源的可再生和温室气体的含量,对于低碳经济的推动,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低碳经济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消耗速度快速提升,各类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而且,我国本身的矿产资源状态,呈现明显的“富煤、少气、缺油”的状态,大量的矿产资源消耗,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近年来,世界各国对于矿产资源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地提升,“碳关税”不断地提高,已经成为很多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对传统优势产品贸易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巩固我国的经济地位,必须强化低碳经济的深化,提高我国的发展潜力。

二、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支出政策

2007年,加拿大政府提出了“让科技成为加拿大优势”,在2008年,政府对此发展政策进行了细化。加拿大政府每年在环境科技上,拨款6600万支持,在低碳技术上,加大开发研究力度,并且,不断极大技术研究的投入。加拿大政府计划在2020年,将电力需求转变为零排放。而且,加拿大政府还拨款3亿支持核能发展,包括有先进重水反应堆和更新实验室的技术设备。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收入政策

1990年,芬兰在全球首先实施了碳税,然后其他多个国家也开始征收了碳税。碳税,是根据化石燃料排放的碳量的多少,进行征收的。这种碳税在世界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实行,通过征收碳税,来提升一些矿物资源和高碳能源的应用成本,逐步提高低碳经济的发展,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征收碳税。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

我国为了推动低碳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立了一系列的经常性预算,安排相应的财政支出预算,通过强化低碳经济的发展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政策导向,促进低碳技术的提高与进步。开征碳税,对碳排放量较多的单位,征收适当的碳税,采用量计征方式,采用定额税率形式,引动企业技术改造,提高我国工业的能效和竞争力。

篇11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成本;成本管理

一、低碳经济与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基本内涵

(一)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是由英国首先提出的。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英国明确的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即在低能耗、低碳排放的前提下,实现更好的经济发展,也就是低碳经济。我国也对低碳经济给出了自己的定义:低碳经济相较于传统经济,是一种更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具有全新的经济和社会体系。

(二)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基本内涵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是在过去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上,纳入环境成本,进而在企业所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生的环境成本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原则,进行预算、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的一个过程。

二、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对于低碳经济的内涵认识不足

现在,很多企业员工还都不理解低碳经济到底是什么。企业内部生产部门虽然口头上喊着走节能减排的低碳之路,但是绝大部分企业只是喊口号,严重缺乏实施低碳发展的措施和政策,只为实现企业的短期效益。因此,各单位要广泛传播低碳经济理念,普及环保知识,开展环保教育,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思想指导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要使广大员工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对他们进行教育、给予警醒,使他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环境成本管理方法不科学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仍然是将精力主要放在生产或者是提供服务的成本管理上,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都只对一些较为直观的成本进行管理,往往是忽略了一些间接性的,至始至终都一直存在的环境成本,更不用说对这些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当前,我国企业在环境成本的管理方法上还是被动式的,主要是针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三废问题,没有系统的环境成本管理方法,有时甚至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才开始进行环境成本管理。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律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现在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是被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所以导致相关的信息质量存在严重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特别是在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现阶段我国同环境信息披露有关的政策法律主要有《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规定》等,上述这些政策、法规对于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一定要求。可以很多要求都是缺乏必要的强制性,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数量上都缺少明确的规定,使得企业在被动实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避重就轻,存在明显的随意性。

三、应对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在企业内部构建低碳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所在。要应对员工缺少低碳经济的意识,在企业内部构建低碳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低碳文化包含了人们对于降低能耗的道德、思想和行为要求。因此,企业要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系,将低碳文化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当中,让低碳成为企业员工内在的价值选择,从而逐渐的提升员工对于低碳文化、低碳经济的认识,为在低碳经济下实现更好的环境成本管理提供基础的人力资源支持。

(二)科学利用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利用作为为单元,来实现对于成本信息管理的一个整体系统。作业是该法的基础与核心,作业包括从研发产品,到原料采购;从生产到最终销售的各个环节。它是对没个环节的作业和其作业成本的确定来得到最后的产成品的成本。从而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使得企业的决策与发展规划能够最大化的控制各项成本,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动力。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要实现良好的环境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首先要充分的挖掘出环境成本的相关作业,尤其是要找出那些环境成本管理相关的关键性作业,在利用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后,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多方面来对相关费用进行控制。

(三)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律体系

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如果缺少了在法律法规上对于企业的要求,那么企业内部的环境会计很难自觉的产生。现阶段,我国的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中,有9部环保法律,10多部环境资源保护法律,30度部相关法规,以及466项标准体系。但还未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具体行为的规范。因此,政府方面还需应尽快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制定出台相应具体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准则,对环境成本的披露行进详细的界定,保证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真实性,可比性,让相关利益者更好的使用信息披露,以便于我国企业更好的走出去,与国际接轨,用法律的方式保护我们的环境。

四、结语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就成为了企业发展中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科学的实施环境成本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更好、更快的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适应发展环境,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但在我国企业,目前在环境成本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要从文化、方法、法律体系等方面来加以解决,这样我国企业才能完善环境成本管理,保持在低碳经济下仍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美琴.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研究[J].绿色财会,2013,06:9-11.

篇12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在扩展价值工程中价值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分别分析政府和企业应用价值工程原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或侧重点,并提出政府诱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关键词]

价值工程;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价值工程理论是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可靠地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必要功能为基本前提,以降低产品或服务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或服务功能与成本的最佳匹配为目的的理论。价值工程原理对于企业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其生产经营活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实现价值工程与低碳经济的对接,发挥价值工程原理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是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将在扩展价值工程中价值构成要素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价值工程原理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1价值工程中价值构成要素的内涵扩展

虽然价值工程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该理论主要是从企业的角度研究产品(服务)功能与寿命周期成本的最佳匹配,进而实现产品(服务)价值最大化目标问题。价值工程中的价值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功能和成本。其中,功能是指产品(服务)能给顾客带来的效用或效益,成本指顾客从购买到消费整个过程中为享用产品(服务)功能所带来的效用而支付的费用。从现有研究角度看,价值工程理论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十分有限。事实上,现代企业经营必须要处理好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兼顾三者利益的平衡,否则企业将很难实现持续发展。因此,从广义上讲,企业有两类顾客,一类是直接使用产品(服务),通过产品(服务)的功能满足其需求,但很少为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付出代价的顾客;另一类是既为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付出代价,又从企业经营活动中获取效益的社会。由于社会代表国家的宏观利益,所以,分析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价值时不能简单地套用价值工程分析的一般公式,需将价值构成要素的内涵加以扩展。从社会的角度看,价值工程分析中,功能就是效益,成本就是费用。其中效益包括产品(服务)生产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费用也应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效益是企业直接增加销售量或劳务量所获得的收益,或为社会节约的开支、减少的损失和节省的资源;间接效益是由企业经营活动引起的,由于投入产出关系而产生的,对整个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或其他企业有影响,但是在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中没有得到反映的经济效益。直接费用是企业投入的各种物料、人工、资金、技术及自然资源而引起的社会资源的消耗;间接费用是指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引起而在其直接费用中没有得到反映的那部分费用,如社会为治理“三废”污染付出的代价。内涵扩展以后的价值构成要素中,功能和成本分别类似于项目国民经济评估中的效益和费用。因此,基于内涵扩展以后价值构成要素的价值工程分析,对其中效益和费用的估算都要用能体现资源稀缺程度和价值的国家参数来确定。如运用货物的影子价格、劳动力的影子工资等。

2政府应用价值工程原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

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是实现经济发展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而政府是国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利益的调控主体。因此,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发挥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政府应运用价值构成要素内涵扩展后的价值工程原理,对企业投资活动进行项目前价值工程分析、项目跟踪价值工程分析和项目后价值工程分析。

2.1组织好项目前价值工程分析,强化事前把关功能由于我国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政府审批制,项目前价值工程分析的结论是政府审批项目的重要依据。从政府的角度看,项目前价值工程分析就是政府或政府委托的第三方,从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角度分析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成本效益,以及项目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即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和宏观可行性。因此,项目前价值工程分析是确保国家利益的一种有效手段。政府组织项目前价值工程分析是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做好项目投资的事前把关工作的重要保障。在价值工程分析中,对价值小于1,即社会效益小于国民经济和社会费用的项目进行“封杀”。

2.2组织好项目跟踪价值工程分析,强化政府对项目的事中控制职能项目前价值工程分析前提的假定性和结果的预测性特征,使得其分析结果可能与实践存在偏差,为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项目按低碳发展要求建设的现实性,政府要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价值工程分析。政府组织项目跟踪价值工程分析的着力点应该是做好项目的环境保护和环境影响方面的价值工程分析工作。在环境影响价值工程分析过程中,要应用价值工程原理,采用效益—费用评估方法,即一方面分析项目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的效益,另一方面分析项目对环境质量造成污染后社会对其进行治理需要支出的费用。政府进行项目跟踪价值工程分析至少要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结论:一是从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和环境容量出发,阐明拟建项目排放总量及浓度可否接受;二是对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落实“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的状况作出结论性意见;三是对项目在上述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措施。

2.3组织好项目后价值工程分析,确保项目的低碳运行项目后价值工程分析是指在项目实施完成并已投入运营一段时间后所进行的价值工程分析。从发展低碳经济的角度看,政府组织项目后价值工程分析的重点是对项目最终的实际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并为项目的后续运营提出改进建议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以确保项目的低碳运行。

3企业应用价值工程原理发展低碳经济的侧重点扩展

企业应用价值工程原理主要是为了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投入一定,产出最大化;二是产出一定,投入最小化。从传统意义上讲,这里所说的投入是指企业的财务成本,产出是指企业的财务效益。由于低碳经济追求的是“三低三高”,而依靠传统的价值工程分析很难实现上述目标。为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应用价值工程原理的侧重点应有所扩展。具体来讲,企业在进行传统价值工程分析活动外,还要增加以下内容的分析。

3.1增加对污染和排放产出的分析增加对污染和排放产出的分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上,追求污染和排放产出的最小化;二是在污染和排放产出一定的前提下,追求投入最小化。为此,企业在应用价值工程分析法时,应将污染和排放产品指标加以量化,并将它们作为功能对待。

3.2增加对能源投入的分析增加能源投入分析主要体现为:一是在能源投入一定的前提下,实现财务效益的最大化和污染、排放产出的最小化;二是在财务效益和污染、排放产出一定的情况下,实现能源投入的最小化。为此,企业应将能源投入作为成本,而将财务效益和污染、排放产出作为功能,进行价值工程分析。

4政府诱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企业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核心的经济主体。当企业用于降低生产活动中污染和排放产出方面的投资得不到补偿,而其生产活动中污染和排放产出造成的负面影响由社会承担,企业自身不需做出任何补偿时,企业不会将污染和排放产出作为功能进行价值工程分析,从而制约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落实。作为宏观调控主体,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诱导企业低碳经营。为保证企业的低碳运行,政府对拟建企业、在建企业和建成运营企业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拟建企业和在建企业,分别采取措施加强它们的项目前价值工程分析和项目跟踪价值工程分析。对于建成运营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4.1关停一部分高碳运行的企业政府应运用价值工程分析方法,站在宏观的角度,对现有企业进行效益—成本分析,对价值小于1,又无法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低碳经营的企业,应采用行政强制手段,使其关闭;对价值小于1,但能够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低碳经营而且能够盈利的企业,政府应责令其停产整改;当企业整改后实现低碳经营时,政府应给予适当补贴,以提高其盈利水平,并对其他类似企业产生示范效益。

4.2补贴一部分高碳运行的企业对高碳经营,又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低碳经营,但进行技术改造的成本过高,导致其无法盈利的企业,政府应该对其进行补贴,以降低其经营成本,使其能够正常盈利。除此以外,政府应采取措施,重奖一部分低碳技术创新成果供给企业和率先采用企业。低碳技术有效供给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因素。为此,政府应将奖励低碳技术创新主体和采用主体并重,一方面,通过重奖低碳技术创新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低碳技术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重奖率先采用低碳技术的主体,使其产生示范效应,从而带动其他企业采用相应技术,进而促进低碳技术的扩散过程。重奖低碳技术创新主体的前提是该技术应用前景广阔,而且能产生很好的国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奖励的力度应根据该技术的扩散给社会带来综合效益的高低来确定,以技术采用的预期社会效益的一定百分比作为奖励标准实施重奖;对于率先采用低碳技术的企业,应根据其模仿追随者的数量以及由此带来的国民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一定百分比进行重奖,以刺激企业采用低碳技术,加快低碳技术的扩散进程。

主要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2]刘振云,郭晓峰,梁彩华.航空企业基于价值工程的成本管理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0(1).

[3]周惠珍.投资项目评估[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张海良.低碳经济模式、机制及其当代构建[J].求索,2013(9).

[5]卢现祥,柯赞贤.论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利益集团与制度安排[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2).

[6]崔连标,朱磊,范英.碳关税背景下中国主动减排策略可行性分析[J].管理科学,2013(1).

[7]王素立,张振鹏.发达国家低碳经济战略选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2).

[8]陈柳钦.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问题探讨[J].当代经济研究,2013(2).

[9]郑佳佳.低碳经济视角下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研究[J].经济问题,2013(2).

篇13

一、低碳经济对会计的发展的影响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会计生态是离不开现实的国情以及相关的客观环境的,中国的会计生态就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以及实际经济发展状况上的,所以说会计的发展方向是离不开低碳时代的相关要求的,或者我们也可以说,低碳经济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会计的主体以及客体和会计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是一种必然现象,对其提出的相关发展要求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非常客观的反映出低碳经济对于会计生态建设内涵的补充。

当前阶段对低碳经济对于会计的影响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并不是没有资料可查询的,反而具有非常丰富的资料。不管是国内外的政府机构还是相关的非营组织,目前在会计学方面都具有非常多的文献资料,可以进行查阅,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借鉴资料,提高研究的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以及会计环境的优化。但是这些资料都是限于会计核算以及监督的原则基础上的,并没有从会计本身的特点以及特质方面进行研究。

二、低碳经济对于中国会计生态建设的相关要求

低碳经济对于现阶段会计发展中的主体具有非常具体且重要的要求,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分析,并总结如下。第一,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进步,相关会计核算的对象和范围都已经具有了界定,相关的政府部门以及官员要进行及时的认知,并且要做到牢牢的把握,担负起其应该承担的责任,例如,对会计进行改革和研究,为现代会计的发展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监管制度。二,会计的相关生态管理主体,逐渐的将现代经济发展的相关模式纳入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并进一步的对相关的产业结构进行规划,促进其技术水平的提升,进而实现经济的发展,也为实现经济的转型提供条件。这就要求对于低碳经济下的会计进行科学、合理的确认,并在计量和报告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规定。三,会计的相关生态管理主体一方面要充分的认识到目前阶段中碳会计的存在以及其具有的特性,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对目前从业的相关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并加大宣传的力度,促进其对碳会计相关理念的学习,并促进相关政策的落实。

三、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对中国会计进行建设的重要内涵

现阶段全球变暖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低碳经济是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也是人类在生态文明方面一个大的进步,低碳经济的时代也对人们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只有全球人们都能够重视环境,尊重低碳的生活方式才能够更好的解决环境问题。尽管现在依旧存在些怀疑,但是大部分的政府已经意识到全球变暖是整个世界的挑战,并且根据这个问题达成了相关的共识。对低碳经济在浅层次上的理解就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是在深层次上进行分析的话不难发展其实这是一种消费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全新变革,也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上的变革。是在以化石燃料为主的工业社会向生态文明转换的一次进步。这种观念的提出是非常科学的,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的进步与发展。也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第五次能够改变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浪潮。所以低碳经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在经济领域中影响非常大,例如其对会计体系的研究以及发展就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1)关于低碳会计的相关体系建设

在现在提倡低碳发展的大环境下,进一步的完善低碳经济的相关发展政策,并引导会计的生态主体特别是现代的企业对低碳经济的参与,把低碳的理念以及相关活动纳入到会计核算以及监督的范畴中进而构建起科学的低碳会计体系是十分具有时代意义的,对国家以及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可以借鉴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相关措施促进会计领域的发展

为了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国家已经在各个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努力了。在建设低碳企业、建设低碳城市等方面采取了全面的行动,并且也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这就为会计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发展机遇以及经验,只有抓住机遇才能真正的实现会计领域的发展。要想抓住机遇,就要在会计的发展中借鉴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优秀经验,以及其先进的理念与想法,在会计的相关理论以及务实中都要注重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的提升,并保证会计的相关主体、客体以及运行的环境能够有序的进行。例如:在会计的生态客体需要借鉴的内容中,包括对相关的会计生产信息的节约、传输以及供给、利用等重要环节的成本控制,并对工作中的相关虚假信息做好控制以及根除的工作,不断的充实会计的信息使其变的具有高内涵。再如,会计的相关生态媒介主体要借鉴于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其中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把会计这个专业的优势利用好,并为会计生态管理主体的相关碳会计管理等提供需要的培训、教育宣传之类的服务。

篇14

【关键词】:道路运输企业 低碳经济 发展对策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机理与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多种手段,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倡导与环境和谐发展,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对经济活动的要求是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物质和能源在过程中需要得到循环可持续利用,做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低碳经济理念是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其定义为:“低碳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基本特征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以资源的高效及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从根本上摒弃了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此,道路运输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为:依据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可循环利用资源要循环利用,不可循环利用资源要提高其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利用率,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有序原则,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

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原则是在输入端进行减量化,即在生产源头要考虑节约资源,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实现既定的生产及消费目的。这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减少浪费,从生产源头就开始注意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保护,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道路运输企业资源的资源化为输出端,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系统管理及服务等方面。目的在于再次资源化废弃物,减少最终处理量,通过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的顺序来处理废物。

由以上分析可知,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之上的。因此,在此机理上建立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层次模型可为低碳经济评价提供理论方法依据。

二、道路运输企业的低碳经济评价层次结构

通常运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专家评价方法、数据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等。对于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评价而言,考虑到所涉及的因素具有层次性,难于准确计量,因此选用层次分析法对交通运输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程度进行评价更有意义。

1.评价目标

交通运输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即对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进行评价。道路运输企业的低碳经济体现了企业内部的低碳经济实现,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社会目标是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物资源化,而低碳经济恰恰将二者统一起来。因此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的评价目标为:

(1)评价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达到了解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状况、水平,以及影响发展的各种因素,能为交通运输业或其他行业提供发展经验的目的。

(2)监测目前的发展状态并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根据能全面反映道路运输企业低碳经济评价数据的分析整理,通过评价可以监测目前的发展状态并预测未来各个方面的变化趋势。

(3)为道路运输企业提供优化管理决策的依据。依据以上评价结果并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运用相关决策原理来为道路运输企业优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构建

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基于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及设计原则来构建指标体系层次结构。遵循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机理,将目标层设定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按照低碳经济的基本原则,将一级子目标设定为减量化指标以及再利用和资源化指标。再考虑到清洁燃料车辆的使用可实现无害化生产,也将无害化指标设定为一级子目标。在一级子目标下设定指标层,即相关具体指标如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单位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废旧资源再利用率等。

3.评价指标计算

(1)减量化指标

减量化指标即为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资源的产值,包括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单位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等。各指标数值越小越体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效果越好。

(1)单位周转量占地面积=企业占地总面积周转量;

(2)单位周转量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额/周转量;

(3)单位周转量直接生产资源=直接生产资源总量/周转量;

(4)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总值/周转量。

(5)单位周转量辅助生产资源=辅助生产资源总量/周转量;

以上计算指标中,占地面积为企业占用土地面积总和,固定资产以企业财务报表中固定资产科目所列资产总值计,直接生产资源包括汽车、轮胎等,能源包括燃料、电等能源,辅助生产资源包括维修、安检、清洁设备等。

(2)再利用及资源化指标

再利用指标是指道路运输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要延长资源的使用时间以及使用时效,达到较高的使用效率。这主要包括直接生产资源以及辅助生产资源的利用率。相关计算为:直接(辅助)生产资源利用率=已用直接(辅助)生产资源/直接(辅助)生产资源总量。

资源化指标主要是指在在生产过程中对陈旧落后的生产资源的再利用程度,主要包括废旧资源再利用率等。相关计算为:废旧资源再利用率=再利用资源/废旧资源总量。

(3)无害化指标

无害化指标反映着清洁低碳能源的使用状况,评价指标为使用清洁燃料载运工具比率,相关计算为:使用清洁燃料载运工具比率=使用清洁燃料载运工具数量/载运工具数量。

再利用及资源化指标、无害化指标越接近1,说明低碳经济的发展效果越好。

在构建层次结构模型以及建立标评价体系后,便可根据层次分析法,运用专家调查法、标度法等来确定各层次以及各元素的权重并建立判断矩阵,最终评价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效果,并实现评价目标。

在进行低碳经济评价时,考虑到各道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特质不尽相同,可以结合企业独特的特点设计相关指标,修正完善上面的指标体系以及层级结构,对自身发展低碳经济进行全面的评价。

三、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在可持续发展发展理念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道路运输业的重点内容。在道路运输企业采用评价指标进行低碳经济发展应用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采取措施:

(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指标,节约土地,避免重复建设,合理分配企业资源,使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最大化。建设时注重经济效用,保证企业收益,对可通过改造作为其他用途的基础设施,可合理使用将其资源化。

(2)车辆的选择及使用方面:选取节能环保的车辆,使用过滤装置或配备尾气催化转化装置以减少尾气污染,使用清洁燃料车来节约能源。提高车辆利用率及运输效率,在满足市场需求基础上选用大型运输车辆,陈旧车辆可改做其他用途。

(3)经营管理方面:重点发展低碳经济,要求有新技术、新科技产品投入市场。时刻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并及时引进与使用。在运营过程中做好统计预测工作,预测未来市场走向并对车辆、能源的使用成本、办公设备、清洗清洁设备使用成本等进行成本管理。合理利用自身优势,注重资源优化利用,增加企业收入并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4)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合理调配企业资源,实施资源计划建设,提高信息平台信息共享水平与服务能力,加强可视化管理技术、集成化管理技术、智能技术在运输车辆方面的应用,延长运输资源使用年限并提高运输效率及安全性。

(5)生产经营方面:应多学习借鉴新的生产经营理念及管理模式。如采取先进的管理制度或运输企业联营模式,运用先进的的车辆调度制度保证车辆利用效率最大化等。

四、结论

在道路运输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不但要从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车辆选择使用、信息技术应用、生产经营这些方面考虑交通运输业在低碳经济发展方式下的对策,而且要根据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运用低碳经济评价指标进行合理决策以提高生态资源、经济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道路运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赵涛,徐凤君.低碳经济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