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化技术改造范文

数字化技术改造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数字化技术改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数字化技术改造

篇1

【关键词】广播电视 数字化 技术改造

广播电视作为普及范围最广、速度最快、采用图文音并茂的方式最容易被大众所掌握接受,也是大众最喜爱的信息载体,只有在广播电视中不断提高数字化,提高广播电视质量,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信息的使用度,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享受感,为家庭、城市、社会的信息化做出贡献,发挥其应有的责任。

1广播电视行业现状

1.1广播电视行业目前现状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广播电视行业虽然已经努力在转型产业结构,提供技术水平,但依然面临着国内外许多危机。由于网络电视、平板电脑的出现,很多人愿意以更舒适的状态用视频网络客户端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再加上机顶盒收费,让更多人愿意观看网络免费资源,年轻人为了达到自己满意度,可以在网上随意搜索下载,不受电视频道、播放时间制约,这就导致我国电视开机率频繁降低,据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电视开机率仅达到30%。除此之外,电视节目收视率也令人担忧,春晚是传统中国年每家每户必看的节目之一,然而在网络时代的影响下,春晚的收视率频繁下降,在5年的统计中仅在2016年央视春晚多屏直播收视率达30.98%,略超过2015年央视春晚收视数据多屏收视率达29.60%。主要原因为各电视台都推行网络春晚、视频直播等内容,严重影响了电视的收视率,这对于很多人来说,网络直播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电视机因其体积的限制,使得全家人围坐电视旁忙碌,而有了网络电视、平板电脑后,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这与年轻人个性更为适宜。

1.2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优势分析

2007年2月,国家广电总局根据《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的要求了相关规范性文件,要求2008年各省、市基本完成有线电视的整体数字化转换,2010年基本完成县级城市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转换,2015年完成全国有线电视的整体数字化转换,关闭模拟电视信号。随着电视数字化节奏的加快,数字电视也开始向用户推广,电视节目正在由表情向高清转变,这将成为我国数字化电视历史的转折点,同时也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

2广播电视数字化前景

与传统电视相比,数字化电视在不断发展进步中,不仅限于为客户提供信息、节目,在不久的将来,还会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文娱服务、教学指导、商业信息等内容。除了目前的公共节目、影视作品外,还有更专业的广播电视节目,表现为数字电视之间的交互功能,利用网络传播,以家用电视为载体,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为一体的传播技术。电视传统意义上是以电视频道为数字分类,采用单向传播,用户作为接受方只有换台选择的权利,但是针对播放内容和时间没有任何的选择余地,而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用户可以主动选择喜爱的内容,选择播放时间。这种交互式数字电视改变了用户所处的角色,真正变成家庭电视机的主人,这正与观众的个性化相联系。在未来数字电视主要包括以下2个互动功能:

2.1视频点播

视频点播(VOD)是可对视频节目内容提前预约,自由选择所需播放的节目,并根据不同的功能分为三种客户端系统:

2.1.1准点播电视(NVOD)是指节目视频按一定的时间间隔,重复性滚动,比如将最近热播电影以图文列表式方式在屏幕上重复滚动,用户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时可以进行点播,同时精彩片段可以反复收看,可以快进提前观看电视结局。

2.1.2真点播电视(TVOD)用户可以拥有自己的一套节目台,可以随时对电视节目进行反馈,并可收藏所喜爱还未来得及观看的节目,这样在下次观看时不需要再重新查找,做到随意控制,即点即放。

2.1.3交互式点播电视(IVOD)是指电视网络根据用户的点播指令,向用户提供单独的信息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推荐相同口味的信息。

2.2多功能使用

互动电视数字化功能远远不止这些,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脑、电视、手机、平板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用户可以根据数字电视发送邮件,分享视频信息,拨打电视电话,甚至可以将电视屏幕当做电脑使用,随意录入文字、网页浏览、远程教学、股票交易等内容。这样电视的使用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再仅仅是电视节目的播放,更可以做到像手机、电脑看齐,进而提高用户体验感,同时也提高了家庭电视的使用效率。

3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改造的主要对策

3.1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改造,必须坚持统统一规划,推荐改革方针当前正是广播电视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虽然已完成了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但依然还需要各省市广电总局的大力配合,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积极推进、分步实施”的方针政策,加强管理,保证信息安全,全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做到加快电视数字化传输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免费机顶盒按照调试使用,帮助广大农村解决看电视难题、听广播难题,打开农村与外界的传播媒介,积极扩展多功能服务,新增电视服务功能,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电视需求,完善生活信息、电子服务等信息的推进,促进广电行业与人民生活、社会经济、家庭关系的紧密结合。

3.2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改造,必须以信息化为目标,以服务为根本在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改造中,要时刻以信息化为目标,以服务为根本,建立城市农村一体化,现代家庭社会一体化,使数字电视成为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新桥梁与纽带,成为家庭对社会期盼远景的新平台。改变传统的电视节目功能,改变付费电视的印象观念,让观众认识到数字化发展为广大人民带来更多的服务。数字化技术改造首先要取消机顶盒收费,做到资源免费贡献,其次要增加信息服务内容,通过电视媒介让家庭了解更多除新闻、影像资料外的其他信息,最后需要增加公共服务项目,让观众利用电视享受到多重服务,提高电视利用率,为观众带来更多的享受体验感。

参考文献

[1]徐俊.浅述数字音频及其嵌入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应用[J].技术与应用,2013(12).

[2]牛天一.浅谈广播电视中的网络技术的优化与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2(11).

篇2

1广播电视行业现状

1.1广播电视行业目前现状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广播电视行业虽然已经努力在转型产业结构,提供技术水平,但依然面临着国内外许多危机。由于网络电视、平板电脑的出现,很多人愿意以更舒适的状态用视频网络客户端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再加上机顶盒收费,让更多人愿意观看网络免费资源,年轻人为了达到自己满意度,可以在网上随意搜索下载,不受电视频道、播放时间制约,这就导致我国电视开机率频繁降低,据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电视开机率仅达到30%。除此之外,电视节目收视率也令人担忧,春晚是传统中国年每家每户必看的节目之一,然而在网络时代的影响下,春晚的收视率频繁下降,在5年的统计中仅在2016年央视春晚多屏直播收视率达30.98%,略超过2015年央视春晚收视数据多屏收视率达29.60%。主要原因为各电视台都推行网络春晚、视频直播等内容,严重影响了电视的收视率,这对于很多人来说,网络直播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电视机因其体积的限制,使得全家人围坐电视旁忙碌,而有了网络电视、平板电脑后,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这与年轻人个性更为适宜。

1.2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优势分析

2007年2月,国家广电总局根据《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的要求了相关规范性文件,要求2008年各省、市基本完成有线电视的整体数字化转换,2010年基本完成县级城市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转换,2015年完成全国有线电视的整体数字化转换,关闭模拟电视信号。随着电视数字化节奏的加快,数字电视也开始向用户推广,电视节目正在由表情向高清转变,这将成为我国数字化电视历史的转折点,同时也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

2广播电视数字化前景

与传统电视相比,数字化电视在不断发展进步中,不仅限于为客户提供信息、节目,在不久的将来,还会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文娱服务、教学指导、商业信息等内容。除了目前的公共节目、影视作品外,还有更专业的广播电视节目,表现为数字电视之间的交互功能,利用网络传播,以家用电视为载体,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为一体的传播技术。电视传统意义上是以电视频道为数字分类,采用单向传播,用户作为接受方只有换台选择的权利,但是针对播放内容和时间没有任何的选择余地,而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用户可以主动选择喜爱的内容,选择播放时间。这种交互式数字电视改变了用户所处的角色,真正变成家庭电视机的主人,这正与观众的个性化相联系。在未来数字电视主要包括以下2个互动功能:

2.1视频点播

视频点播(VOD)是可对视频节目内容提前预约,自由选择所需播放的节目,并根据不同的功能分为三种客户端系统:2.1.1准点播电视(NVOD)是指节目视频按一定的时间间隔,重复性滚动,比如将最近热播电影以图文列表式方式在屏幕上重复滚动,用户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时可以进行点播,同时精彩片段可以反复收看,可以快进提前观看电视结局。

2.1.2真点播电视(TVOD)用

户可以拥有自己的一套节目台,可以随时对电视节目进行反馈,并可收藏所喜爱还未来得及观看的节目,这样在下次观看时不需要再重新查找,做到随意控制,即点即放。2.1.3交互式点播电视(IVOD)是指电视网络根据用户的点播指令,向用户提供单独的信息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推荐相同口味的信息。

2.2多功能使用

互动电视数字化功能远远不止这些,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脑、电视、手机、平板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用户可以根据数字电视发送邮件,分享视频信息,拨打电视电话,甚至可以将电视屏幕当做电脑使用,随意录入文字、网页浏览、远程教学、股票交易等内容。这样电视的使用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再仅仅是电视节目的播放,更可以做到像手机、电脑看齐,进而提高用户体验感,同时也提高了家庭电视的使用效率。

3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改造的主要对策

3.1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改造,必须坚持统统一规划,推荐改革方针

当前正是广播电视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虽然已完成了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但依然还需要各省市广电总局的大力配合,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积极推进、分步实施”的方针政策,加强管理,保证信息安全,全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做到加快电视数字化传输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免费机顶盒按照调试使用,帮助广大农村解决看电视难题、听广播难题,打开农村与外界的传播媒介,积极扩展多功能服务,新增电视服务功能,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电视需求,完善生活信息、电子服务等信息的推进,促进广电行业与人民生活、社会经济、家庭关系的紧密结合。

3.2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改造,必须以信息化为目标,以服务为根本

在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改造中,要时刻以信息化为目标,以服务为根本,建立城市农村一体化,现代家庭社会一体化,使数字电视成为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新桥梁与纽带,成为家庭对社会期盼远景的新平台。改变传统的电视节目功能,改变付费电视的印象观念,让观众认识到数字化发展为广大人民带来更多的服务。数字化技术改造首先要取消机顶盒收费,做到资源免费贡献,其次要增加信息服务内容,通过电视媒介让家庭了解更多除新闻、影像资料外的其他信息,最后需要增加公共服务项目,让观众利用电视享受到多重服务,提高电视利用率,为观众带来更多的享受体验感。

作者:邓志华 蔡维坚 单位:江西省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徐俊.浅述数字音频及其嵌入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的应用[J].技术与应用,2013(12).

篇3

关键词:变电站;电网;数字化;改造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180-01

变电站是国家电网的重要节点,其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电网的安全运营与投产效益成果。因此,近年来关于常规变电站的数字化技术改造无疑成为了该领域中的热议性焦点问题。与此同时,目前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技术、智能化技术发展的强劲发展趋势也说明了变电站数字化技术改造所具备的前景非常广阔。如以往的一次、二次设备也逐渐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技术升级,所以对于其产业相关的WAMAP、电能质量监测以及电网稳定性控制等方面涉及到的技术发展要求也大幅度提升了。基于此种背景下,目前变电站设备信息处理数字化、实现技术改造已经势在必行。一方面,传统数字化通信平台下的信息共享要求随着信息、通信产业技术的发展,变电站内以IEC61850作为标准的电站构架模式要求也相应提升了,进而出于产业技术发展要求,还是在变电站实践未来作业发展中,都应做好现阶段下的数字化改造建设工作。另一方面,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所具备的保障成效、精度控制、设备操作便利性与效率性都较高,能够为设备维护与技术升级提供应用优势。因此,将传统变电站改造为数字化变电站将是必然趋势。

1 常规变电站数字化改造的关键技术研究

变电站数字化架构体系基础是以一、二次系统作为主要应用研究载体,所以其建立的数字化规模应用通信平台,必须确保信息共享优势能够切实发挥与体现,并应保证应用通信平台运营后的安全、稳定、经济适用等要求,以此才能打造目前先进数字化变电站。

(1)IEC61850技术设备的支持。

目前,维持数字化变电站运营的投放基础,应当全面支持以IEC61850标准的自动化设备作为技术改造实施基础。也就是说,IEC61850将会全面取代过去非规模化的其他数字化产品。一方面,目前电站的站控层与间隔层实施IEC61850标准系统已经初规模,产品体系技术相对成熟。另一方面,通过IEC61850标准进行设备改造升级,能够提供提供良好的服务基础与转换接入模型。即IEC61850作为软件通信平台能够确保其他智能化设施、测控装置等实现规约转换,构建成自动化、智能化于一体的数字化运营平台。

(2)智能操作箱控制技术。

过程层中的多数一次设备并不具备完整的数字化应用基础,所以诸如一些分散的设施基础应当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控制单元,并必须包括断路器、刀闸等设施。为此,可以运用智能操作箱去构建一个控制单元,并配套使用GOOSE网去与间隔层IED获得应用关联。

(3)互感器分散采样技术应用。

变电站互感器构件如果展开全面升级改造,必然产生的造价费用会非常大,同时方案执行不能利于实际出发。为此,对于一些分散的互感器可以采用以IEC61850标准的合并单元作为基础去展开分布采样,并将采样数据、信息传递给间隔层IED。

(4)集中式处理。

低压变电站的系统结构相较于规模较大的变电站在实施数字化改造时所付出的精力相对较小一些。即其系统结构、进出回路控制、以及逻辑功能模式也就相对简单。因此,对于这种低压变电站可以考虑集中分散程度较高站控层设备。将这些站控层的相关设备、设施可以采用构建IEC61850标准的站控层架构模式;对于高压进出线、主变等通过一套或数套支持IEC61850标准的集中式测控保护装置(每组均需冗余配置),可在间隔层实现IEC61850。对于35kV及以下部分,由于基本采用开关柜形式,且馈线使用的是常规互感器,可以采用支持IEC61850标准的间隔层IED对开关柜分散布置。

(5)策略选择。

常规变电站的电压等级差异性明显。所以,考虑到当前的自动化高压电气设施技术成熟体系尚未完善,可以采取分散配置智能操作箱去实现设备、设施的智能化应用,但是由于其应用发展时间尚处于开发待完善阶段,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架构考虑。与此同时,电站系统作用、规模较大的220kV或以上的电站,应当经济适用、相对稳妥的改造模式去运用有把握的改造技术去进行。值得指出注意的是,对于应用在站控层和间隔层的IEC61850标准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模式,并不适用过程层;变电站的以IEC61850标准系统作为实施基础的装置、设施改造应明确改造过程中的改动权限设置。一般而言,通信层的数字化改造对变电站的改造格局变化影响较小。

对于结构逻辑性简单的110kV以下变电站改造采取的改造原则应当具备有待改进、滚动执行等特点。在具体改造设置上可以采用分散配置智能操作箱、分散配置合并单元,从而才能在变电站改造阶段确保站控层、间隔层、通信层的IEC61850数字化改造架构模式合理。

2 改造过程中应需考虑的技术问题

数字化变电站固然对指导变电站实现高效营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但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应用条件下,常规变电站的改造工作难度也就相应提升了,所以就更要考虑好关键技术的投放应用。

(1)模拟量采样控制。

变电站模拟量采样标准与要求一般会根据应用系统的特点、以及业务需求去逐渐完善。但常规变电站的数字化进程改造工作所具备的必要条件就是信息数字化,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导致模拟量采样能够保证一致、统一,但必要时还应考虑业务功能的拓展需求而做出改进。

(2)模拟量采样值的传输。

IEC61850技术标准中,会将合并单元下的采样输出数据投放到IS0/IEC8802-3中;而合并单元后的数据所占用的流量空间也较高。因此,如果以100M光纤以太作为宽带网连接时,必然会导致宽带传输受限。基于此,经过模拟实践试验得知,如果采用6-7个标准合并单元,其数据丢包率并不能维持其正常使用,而这就需要合理改进传输模拟采样值,让其满足实际传输需求。

(3)GOOSE应用。

IEC61850的标准实施需要以GOOSE应用作为数字传递基础,而在IEC61850与GOOSE机制共同运用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会轻易完成遥信、遥控、以及包括跳闸报文保护等。所以,相对于普通变电站的大规模电缆应用,其传输性能显然要高得多,要确保GOOSE机制合理妥善运用。

3 结语

变电站数字化改造进程工作对促进电站实现良好运营功能、奠定其发展基础所具备的指导作用和现实价值很大。并且,在常规的变电站数字化改造过程中,能够为过程层、一切间隔层、以及站控层提供强大电站应用系统。因此,在今后的变电站数字化改造升级阶段,应极力加强对其改造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并按照相关要求作为技术维护工作,确保变电站高效营运。

参考文献

[1]周长久. 国内领先的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研究[J].云南电业,2009,(11).

[2]丁杰,黄晓峰,徐石明,倪益民,黄国方. 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特征及架构研究[J]江苏电机工程,2007,(S1).

篇4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基本情况。

1.产业规模扩展迅速。近年来,*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全行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00多家,其中过百亿元企业1家,过10亿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33家。现有全国电子百强企业2家,全国软件百强企业7家。2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2亿元,增长18.3%;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166亿元,软件业233亿元(占全省软件的61%);实现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28%。电子信息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逐渐成为*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产业特色渐趋鲜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基本形成以计算机/服务器、通信网络设备、数字家电和半导体元器件为主要产品的产业集群。半导体照明、RFID(射频识别)等新兴产业起步良好,在省内具有一定发展优势。软件业优势明显,独立软件规模与实力居全省首位,信息服务外包和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迅速,“动漫泉城”初具规模,“*软件”整体品牌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电子信息传输服务业稳定增长,以通信业为主、互联网企业为辅的发展局面初步形成。电子信息产品流通业渐成规模,山大路科技商务区成为长江以北第二大电子信息产品交易市场。

3.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6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35项(其中,中国名牌3项,中国驰名商标3项,省名牌8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40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42项)。软件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率达到70%以上。

4.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效显著。信息技术在全市工业企业得到普遍应用,企业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升,新产品开发周期明显缩短。重汽、济钢、山水等重点企业走上科技创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发展道路,先后有10家企业入选全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有30多个项目列入全国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倍增计划”。农业、商贸、物流、金融等行业信息技术改造取得重大进展,以信息流引导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渐成规模,电子商务交易额近年来年均增长30%以上。

5.社会各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深入推进。300多个单位接入市公用信息平台,全市75%的部门实现办公自动化,100%的部门和县(市)区政府建立门户网站,电子公文传输系统覆盖所有部门和县(市)区,25%以上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办理。财税增收、行政审批、政府资金网上结算、电子监察和联网审计工程等重点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文化、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公用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6.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先后出台大力发展软件产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一系列指导意见,软件、动漫游戏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日益完善。产业载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和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相继落户*市,“*(济北)电子信息产业园”、“*(长清)电子信息产业园”和“*省软件产业园”先后被认定为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是: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少,产业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融合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本地化产品配套能力较弱,产业链不完整;产业投入不足,缺乏新的增长点;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短缺;信息化体制机制尚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基础网络整合和信息资源共享步伐不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围绕建设区域信息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重点,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着力推动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用相结合,突出抓好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条的打造和完善,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力争打造过千亿产业,建设国内外“软件名城”,加快*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基本原则。

1.规划引导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把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中之重,积极运用市场调节机制,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好市场对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化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2.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原则。推进装备类制造业信息化,加强对装备类制造业企业产品设计、生产流程的信息技术再造,扩展成套设备及组合加工设备性能,增强装备制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基础类制造业信息化,围绕建材、石化、冶金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有效降低基础类制造业企业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3.人才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深入贯彻国家、省、市有关人才政策,结合“泰山学者”、“泉城学者”和拔尖人才建设工程,坚持培养、引进、使用人才并重,进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环境与政策优势,为电子信息产业振兴提供智力支撑。4.打造产业基础与蓄势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产业配套环境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利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引进关键设备仪器,加大技术研发、引进和储备力度,加快重点项目的策划与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和实力,实现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规划目标。

1.经济总量。到2011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年均增长27%,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500亿元,年均增长44.2%。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年均增长34%。

2.产业布局。认真落实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加快项目和载体建设。充分发挥重点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区域集聚水平。建设全国信息产品集散地,构筑汇集国内外生产类、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强势流通业。构建全国数字创意产业先进城市,培育“动漫泉城”品牌。重点建设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和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突出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与信息服务业,创建“软件名城”,加快建设*软件产业基地及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拉动省会城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3.技术创新。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具有区域特色、运转高效的创新体系。力争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家。

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重点任务

(一)壮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重点依托齐鲁软件园、浪潮科技园、浪潮产业园和光电子产业园,以山大碳化硅材料、华芯12英寸芯片、华光LED外延片、力诺光伏电池、晟朗多晶硅、同欣半导体及器件、宝世达LED全彩显示屏、富美科技环保激光硒鼓等大型项目为带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和半导体产业,着力打造国内重要的电子信息和半导体产业基地。

壮大计算机与通讯设备制造业规模。围绕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建设,以浪潮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服务器及计算机设备生产基地。加快网络设备、通讯设备、专用电子设备开发生产。迅速壮大浪潮服务器、特种计算机产业规模,创建世界一流的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集群。推进基于下一代互联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的关键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尽快寻求与国际集成电路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建设,促进集成电路实现“设计—制造—封装—检测”产业链条延伸发展,建设形成集成电路产业园。

突出发展半导体照明与光伏产业。加快发展半导体照明,积极推进光电子产业园建设,加快碳化硅衬底材料产业化,做好LED、LD外延片等上游产品研发生产,形成国内重要的光电子上游产品衬底和外延片生产基地。加快力诺300兆瓦电池片、晟朗2000兆瓦太阳能多晶硅和1000兆瓦电池片及光伏组件生产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太阳能集热器、硅片、电池片、光伏发电等产品;跟踪国际前沿技术,重点研发太阳能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提高太阳能发电系统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推动光伏产业发展。

迅速提升电子配套产业实力。加快电子元器件、零配件、印刷电路板等产业发展,建设电子产品生产资料市场,积极引进电子元器件、零配件、印刷电路板等配套产品生产企业,逐步形成设计、制造、测试、封装、元件组装、流通相配套的生产协作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条件。

加快发展消费电子产业。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家电产业,逐步扩大大屏幕、壁挂式、数字化液晶电视生产规模,建设国内重要的高档彩电生产基地;加快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多媒体终端产业化进程,发展壮大智能家电产业;加快生产基地、配套产业与物流中心建设,推进家电产品网络化、数字化升级。扩大半导体器件产业规模。在现有基础上,整合半导体制造企业资源,积极引进功率半导体、新型元器件等生产线,提升半导体器件产业规模和整体实力。

做大做强自动化控制产业。围绕*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仪器仪表、传感器、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智能机器人等产品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建设,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培植优势企业。

(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应用。重点围绕汽车、钢铁、石化、机械装备、建材、电力、食品药品等领域需求,提升信息技术支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能力。加快重点行业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管理四个环节的信息技术改造,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推进国产自主开发三维CAD/CAM软件的应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双高一资”企业的改造,推广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及产品应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鼓励嵌入式软件发展,支持嵌入式操作系统研发,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促进嵌入式软件在信息家电、通信设备、自动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推广工业软件应用,鼓励和支持软件企业与传统应用行业合作,加强工业软件开发力度,打造新的纵向行业应用软件产业链。建立一批行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中心,开通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行业共用技术数据库、解决方案和案例数据库,为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供基础支撑。

(三)突出发展软件产业和动漫游戏产业。

1.软件产业。逐步形成以*高新区为核心,辐射周边、星状分布的三大软件产业功能区。*高新区大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打造成为全市软件研发生产核心区。历下区逐渐形成面向全省、辐射周边的软件市场,打造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市场开拓及推广应用区。长清、市中、槐荫、天桥区发挥城市中心和区域金融区功能,打造总部经济、服务外包、投融资与产业配套服务区。

加强软件产业载体建设,以部省共同推进*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为驱动,进一步完善软件园区软硬件建设,培植壮大核心基础软件,全力打造“软件名城”;大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抓好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建设,完善软件服务外包绿色通道,建设国家级“中日IT桥梁工程师示范交流基地”,培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出口外包企业;强化信息安全、中间件等基础软件研发,发展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信息安全产品,构建整体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加快信息安全保密平台等项目建设,打造*国高水平的中间件领域创新与产业化基地;做强行业应用软件,推动全市各应用软件联盟的发展,整合资源,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形成发展合力。

2.动漫游戏产业。围绕建设“动漫泉城”的战略目标,打造成熟的动漫游戏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泉城风格和国际影响力的动漫游戏品牌,形成全国一流的动漫游戏产业集聚中心。建立健全动漫游戏产业教育培训中心、研究创作中心、产业孵化中心、产品展示和交易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动漫游戏体验中心,形成集创意、研发、产品制造、市场推广为一体的动漫游戏市场运营体系。着力突破一批重大优秀动漫游戏产业项目,带动软件开发、影视制作、教育出版、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发展,使动漫游戏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建立健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处理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联合建设。重点推进离岸信息服务外包业务和3G、宽带无线城域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加快三网融合,全面提升全市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引导通信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重点发展电信与互联网增值业务,鼓励企业把技术业务创新和应用重点放在传统产业改造、社会服务领域应用上,开发面向大众和企业的增值服务业务,积极推广经济实用的网络服务,让全社会享受到信息产业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净化网络环境,促进互联网繁荣发展。发展数字内容服务业,鼓励企业和社会中介机构从事信息资源公益性和商业性开发。加快“数字泉城”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

四、政策措施

(一)贯彻落实国家、省扩大内需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实国家、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各项措施,加快重点电子信息投资项目的建设进度,争取更多相关投资项目得到国家、省支持。进一步拓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空间,抓住产业振兴规划实施、增值税转型、家电下乡等有利时机,借助国家推进第三代移动网络、下一带互联网、宽带光纤接入网络的契机,找准切入点,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的振兴和发展。

(二)拓展融资渠道,进一步破解资金难点。引导和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财团重组联合,采取多种形式筹融资。加强部门协调,支持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建立银政企合作平台,完善资金需求项目库,采取多种形式向金融机构推荐项目。各商业银行应创新金融产品,担保机构要有效发挥功能作用,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三)实施园区发展战略,促进信息产业聚集发展。进一步优化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区域发展功能结构,明确产业定位,完善产业链条,壮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发挥高新区三大金字招牌和产业中心区的作用,重点培育设计研发、整机制造等功能;同时,加快济阳、长清电子产品加工、自动控制产业等配套产业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产业积聚区发展环境,形成空间优化、分工有序、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四)加强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加强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实验室、产业联盟和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驻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优势,推动“政企产学研金”紧密结合。以重点园区和骨干企业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篇5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改造;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据采集、自动控制等技术日益成熟,推动了变电站建设与发展的技术革新,进一步实现了变电站运行的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效率指标。与此同时,国家电网对变电站的建设提出了“坚强、智能”的要求,基于变电站关键技术和过程控制进行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一、500kV变电站的基本现状

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的500kV变电站所使用的一次设备类型较为简单,在接线方式和典型设计上具有一定差距,且智能化投入比例较少。在二次设备的使用类型上主要包括3种,即常规保护+RTU监视模式、常规保护+计算机监控模式、数字化保护+智能监控系统模式。具体而言,常规保护+RTU监视模式的应用主要用于早期未完成计算机监控模式改造的变电站,其运行时间较长,但由于技术性较差、控制室空余屏位缺乏,大量使用长电缆、信号电缆,因此直流接地问题较多。而常规保护+计算机监控模式是现阶段变电站主要使用的类型,但是在主变、母差保护的配置上不足,不利于常规模式的改造。数字化保护+智能监控系统模式是基于DL/T860技术体系设计研发的,具有3层两网(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MMS网络和GOOSE网络)的配置,具有智能化功能。与此同时,该系统采用直采直跳的方式,且控制小室面积小,能够普遍地应用于光缆传输量测、信号控制等,扩展性较强。

二、技术改造工程中的运行监控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改造的过程中,满足变电站正常运行所需的基本监视和控制,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的运营是改造实践的基本要求。首先,计算机网络控制具有数据共享的优势,在技术改造的过程中采用新旧系统并行运行的方式能够保证变电站的基本监视和控制。具体而言,在改造过程中不退出旧系统的运行,并通过站内监控网络的集线器接入CSC-2000V2版新系统控制网络,并采集监控网络内的数据完成系统的调试工作,如图1所示。其次,在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对站内监控的网络设备进行更换,此时网络设备所传输的数据将暂时中断。为了减少由于网络更换造成监控数据的缺失,要求运行人员在现场监视设备的运营状态。除此之外,在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各个间隔的测量控制装备不需要更换,此时测控信息将不受影响。

三、综合自动化改造实施的步骤与方法

在自动化系统技术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材料和工具的准备、设备配置和技术协议是否相一致,配件齐全,以及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检查等。在新设备的安装前需要对网络切换的顺序进行落实,按流程进行。在调试过程中需要用交换机组建独立的调试网络,其中一台电脑需安装旧的监控系统,另一台电脑安装模拟软件,逐步模拟遥信变位,核查新旧系统的反应是否无障碍。此外,制定过渡方案,明确新旧系统之间联接界面,避免不兼容造成的系统错误是十分必要的。

新旧系统并列运行前,需要将间隔的遥控把手切换到就地位置,遥控回路所有出口压板退出。在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各个间隔停电对遥控量进行验证。当需要对某一间隔进行控制时,需要将把手切换至远处,与相应遥控出口压板投入。新系统在对各个间隔进行遥控前需要对监控装置断电,进行遥控对点操作。在遥控对点无误的情况下再对新系统进行控制,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当全部间隔对点连接无异常后,方可对旧系统进行全面地拆除。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改造阶段需要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范围和步骤,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保证工作效率。

四、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转换及正确性验证

CSC-2000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Microsoft的Visal Fox Pro数据库,而新系统采用的则是Sun的Oracle数据库,因此两大数据库在运行过程、数据库结构和字段的定义方面有所差异。如果数据库不能对上述问题进行正确地转换,将造成新系统的运行错误,引发系统故障。针对Visal Fox Pro数据库和Oracle数据库编写转换程序,在系统技术改造的过程中对数据库进行转变,并对转换后的系统进行验证检测,是解决该问题的首要步骤。

为了避免数据库数据有误和缺失等问题,进行数据库的正确性验证是否重要。通过模拟程序保证系统数据的正确性,对比遥测量、遥控量和遥信量,核对新旧系统的后台变化情况,能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但是,由于模拟程序本身对部分数据无法模拟,因此仅依靠模拟程序进行检测仍有部分漏洞,其难度性较大。因此,在数据转换之后需要对全站设备进行停电对点、现场数据的校对工作,并对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监控数据进行核实,保证现场数据和后台数据的一致性,减少安全隐患。

最后,我们将对改造后系统的稳定性进行验证。具体而言,即针对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检测画面的制作和监控程序的功能、数据的核对等方面进行补充和改善。采用双系统运行模式,有利于保证供电的稳定。对于改造后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仍需与旧系统并行运行一段时间,从而检测新系统的稳定性。防止由于系统隐藏问题引发的故障,无法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监视与控制。其次,运行操作人员需要对新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细致地学习和了解,掌握新的运行技术,提高自身技能。

五、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应用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需要坚持“向典型设计靠拢”的原则,与此同时,优化主接线和相关设备配置。在改造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变电站扩建、改建工程的实际情况,全面贯彻寿命周期管理理念,遵循科学进步的要求,实现不同类型设备之间的技术兼容。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要求我们提高工程改造的效益,在系统规划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和维修几大环节,且降低改造成本,进行技术经济的综合性分析。除此之外,降低项目风险,兼顾技术进步,在设备的选型和施工方案上进行严格把关,有利于过程的优化。

智能化改造的目标应在结合电网运行方式的情况下,调节好接线配置,避免多次重复改造,降低成本。自动化系统应该建立一体化的智能平台,采用数字化、网络化的新科技,减少电缆的使用量。此外,支持大容量数据的实时传输,包括在线智能分析,程序化操作和一体化调控,有利于完善电网运行。其改造的关键点在于一次主接线优化和一次设备智能化改造。由于500kV网架出线少,在考虑供电可靠性需求时需要设置500kV出线及主变进线隔离开关和220kV旁路母线,且二次接线相对复杂。但是,现阶段200kV以上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已经形成了多环形供电,因此由于停电、检修造成母线解环的机率十分低,故而对变电站的影响较小。与此同时,智能组件是智能化改造的重要方面,包括断路器控制箱、变压器冷却系统汇控柜、有载调压开关控制器等,科学地改变组合架构,能够提高灵活性。

结语

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改造有效地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硬件性能和维护上面具有较好的优化,系统结构也进行了新的调整,包括设备数量和二次接线等。与此同时,改造后的自动化系统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在故障排查方面也更为便捷,完善了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对于该行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晓捷.泉州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的设计探讨[J].福建建设科技,2012(9):73-74.

篇6

关键词:电厂热控;自动化改造技术;研究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电厂热工控制在自动化改造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国家电力事业机组容量扩大,火电厂在热工控制方面自动化改造技术方面大幅提升,对热工监控的范围也增加不少,下面是热工控制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分析。

一、电厂热控自动化技术的现状

电厂热工控制自动化技术需要结合智能仪器、热能工程、计算机及相关的控制利用理论,来分析控制热力学参数。它通过检测、控制管理使生产过程中可以实现安全、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增加效率的目的。通过对锅炉、相关机器设备的自动化,达到机组自动适应随时变化的效果,确保了安全经济的生产环境。大多数的热工控制自动化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测量系统,执行系统和控制系统。在原理结构上测量系统和执行系统区别,都是引入了智能化和微处理器等设备。它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远程的操作控制,在现场总线方面它的核心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火电厂的不同之处在于涉及的设备很多,热力系统也很庞大,还要生产过程也很复杂,在恶劣的生产环境下,绝大多数的设备需要经受高温、高压、易燃等不利因素的考验。热力控制自动化系统还囊括了顺序控制,自动检测和自动报警等一系列内容。SIS技术在慢慢走向成熟,DCS的迅速发展应用掀起了火电厂建设信息化的新浪潮,火电厂纷纷转向数字化的类型。发展速度是在提高,但还要问题需要处理,比如锅炉电的整体控制程度还很低,热力测量和仪表工艺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安全监视及相关保护设备的覆盖面很过于狭窄,功能也不是很全,机组自动化调节的投入率不高,程序系统开环利用少,投入使用也少。单元机组实现了集中控制和电气控制,但热工控制自动化没有很好的结合电气控制自动化。今后可以采用一台单元机组只安排一位值班工作人员,使电气控制和汽轮和锅炉达到一个整体的效果,做到这一点,我国的火电厂热工控制自动化水平就会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竞争力度。随着热工自动化控制新技术的不断采用,有关新原料、新原理和新工艺的传感器和变送器被大力开发利用。使控制系统和控制装置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也广泛的采用新的控制理论和策略。

二、电厂热控自动化技术改造的内容

1.单位机组智能监控

DCS的普及使单位机组的监控更好实现,在电力行业单位机组的智能监控程度还很低,虽然在国内许多化工、冶金行业中智能化的监视和控制软件被广泛的采用也取得了一定的企业效益,但我国电力发展时间短暂,几年发展才有所提高,随着电力技术的不不断应用,火电厂单元机组智能监控也会不断的成熟。火电厂采用信息智能化的软件和相关的仪表。比如可以对现场智能传感器设置远程控制和组态的仪表智能管理软件,也可以远程的修正安装位置和零位漂移。对精度进行自动的标注,计算出各个产生的误差,把生成的曲线报告标定好,自动跟踪记录仪器仪表的状态变化,例如掉电、取压管路是否堵塞、零位是否漂移。阀门智能控制软件可以智能的对阀门进行在线组装、调试和标定,判断阀门是否卡住,阀芯是否磨损等。做完阀门性能的全面评估后对实现维护提供策略。掌管重要转动设备状态的智能控制软件对重要转动设备状态进行分析,重要转动设备包括送风机、给水机、引风机,它的采用要建立在可靠状态的监控技术上,通过振动和机电诊断,对是否存在不平衡、负荷过重、轴承磨损等现象进行综合快速分析,识别出发生故障的原因,在故障还没有达到恶劣的影响程度下发出警报,对停止检修提供帮助和指引。智能化报警软件可以对报警的信号进行分析、统计和预测,对机组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状态进行分析判断,用指导工作人员的方法操作。还要故障预测软件、故障诊断软件、状态维修软件,它们都具有专业性,对正在运行的机组进行安全的全面分析判断,最大限度发挥机组的潜力。单元控制智能化会转变机组检修的方式,改变以往被动式、定期式的方式,转向主动式、预测式的维修方式,检修计划也会根据实际机组的运行状况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安排。

2.优化过程控制

火电厂热工控制自动化改造技术大大提高了模拟量控制系统调节的范围和质量指标。目前虽然一些自适应、模糊控制、状态预测控制和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等技术在不少电厂中被采用,但它们真正达到很好运行效果的并没有多少。电力行业竞争不断的激烈化,电厂需要采用安全的,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通用性强的,可以方便安装调试的控制优化专用软件。它们对于燃烧以及蒸汽温度的优化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在机组采用的AGC都是单机的模式,通过调度把负荷直接的转发给AGC机组。但是电网的负荷变动很快,投入的AGC机组不断处于相应变化的变负荷状态,使锅炉的蒸汽压力和锅炉的内部温度波动范围过大,辅机、挡板和阀门等机器设备频繁产生动作,这种情况对于机组和相关的机器设备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伴随这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电厂要从不同的各个角度去分析如何才能降低电厂的生产成本,延长机组和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需要安装负荷全场的分配系统,就是所通过电网对电厂一个关于全部电厂的负荷命令,有全部电厂的全厂进行系统负荷分配,在机组煤耗成本的前提下,在机组变化允许的范围内安排选择机组的负荷任务,达到电厂煤耗成本降低的,电厂发电成本降低的良好效果。AGC单机式的方式将对全厂负荷方式进行转变分配,SIS系统也将结合实际的身材进行再一次的开发利用,自身应用技术慢慢走向成熟,做到火电厂可以安全的、高效的、环保的生产工作。

3.实现管控一体化

管控一体化指,DCS和MIS管理信息系统相互结合,彼此渗透,结合成为一个层次面广的、网络化的、集管理控制、调度决策于一体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建设全面安装厂级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基于单元机组DCS。厂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单元机组监控网络提出信息,然后加工成厂级管理监控信息,在远程计算机系统的帮助下对电网调度系统发送相应的信息,接受调度的指令。这样一来,实现了整个电网管理控制的一体化。

4.大屏幕的显示器被采用

DCS的人机接口是CRT,它由值班工作人员进行监视,但时间一长,工作人员会感到视觉疲劳,这样就降低了监视的注意力。如果采用大屏幕的显示器,则值班工作人员的眼睛会感到舒适些,提高了监视的注意力。现在许多公司生产开发了这种被火电厂采用的大屏幕显示器。比如日立和西门子公司。如果采用大屏幕的显示器,那么系统智能化的程度会大幅提高,连锁保护设计也会更加完善。工作值班人员相应的管理要求也要提高,采用大屏幕的显示器,为实现少数人监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也标明了现在火电厂企业在控制屋里监控的水平。

总结:

总的来讲,电厂热工控制自动化改造是朝着智能化、高速化、高效化、一体化和操作透明化方向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在电厂热工控制方面的应用,大大拓展了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改造技术的发展空间。将改变以前落后的热工调节系统指标。通过热工控制自动化改造技术的广泛应用,完成对机组运行监控维护的高效处理。

参考文献:

[1]李彬.浅析电厂热控自动化改造技术趋势[J].中华工控,2010

篇7

关键词:变电所 自动化 改造

1 变电所改造的主要内容

常规变电所改造为无人值班变电所运行,首先要对一、二次设备进行改造,使之适应无人值班运行要求。

1.1 一次设备主要改造及技术要求

1.1.1 断路器的改造:主要要求是能实现遥控操作功能,并提供可靠的断路器位置信号。对使用年久且性能不能满足电网运行要求的6~35kV油断路器动作要求,应以性能好、可靠性高、维护量小的无油设备(如真空断路器或SF6 断路器)来代替。断路器辅助触点改造为双辅助触点接线以防信号误发。

1.1.2 高压开关柜的改造:完善机械防止误操作措施;完善柜间距离,要求隔离物起绝缘支撑作用,要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加强母线导体间、相对地间绝缘水平;改造高压开关柜中的电流互感器,使之达到高压开关柜使用工况绝缘水平、峰值和短时耐受电流、短时持续时间的要求。

1.1.3 过电压保护设备的改造:如对变电所6~35kV中性点加装自动跟踪、自动调谐的消弧线圈;为减少变电所的运行维护工作量,降低残压,防止避雷器的爆炸,变电所6~35kV避雷器宜更换为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

1.1.4 主变压器有关辅助元件的改造:改造中性点隔离开关及其操作机构,能实现遥控操作;对有载调压分接开关实现当地和远方遥调操作;实现主变温度远方测量等。

1.2 二次设备改造内容及要求 控制回路的改造要能适应无人值班需要,主要有以下要求:①断路器控制回路改造后,要简单、可靠、无迂回接线。②断路器控制回路断线、失去控制电源时应实现远方报警,并保留控制回路故障信号。③保护回路单独设有熔断器的变电所,保护回路直流消失后,能远方报警。④重合闸装置要实现自动投退,在遥控和当地操作合闸后,重合闸电源应自动投入,重合闸放电回路自动断开。在遥控和当地操作跳闸后,自动退出重合闸电源,同时重合闸装置自动放电。根据需要实现重合闸后加速和一次重合闸。⑤低频减负荷装置或其它系统稳定措施装置动作跳闸时,应自动闭锁重合闸。⑥取消断路器位置信号灯的不对应闪光功能,信号灯具改为发光二极管等节能型灯具。⑦加装遥控与就地跳、合闸闭锁回路。⑧中央信号装置有关回路作相应改造。

2 改造方案的选择

对常规变电所进行无人值班改造,总的指导思想是“安全、可靠、实用、经济”。二次设备改造任务重,改造难度大,需要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寻找恰当的解决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二次设备改造方案。

2.1 断路器的控制与继电保护合一的改造方案

改造时保留有全部保护设备,取消控制屏(集中控制台,集中控制柜),将断路器控制回路、控制设备安装到保护屏适当备用位置。这种方案将会取消控制屏上的全部光字牌信号、测量仪表和音响信号。为满足当地操作及改造过渡期内变电所运行操作人员对设备状态的监视要求,增设一套RTU当地工作站及显示设备。在显示器上显示有关一次接线图,测量信息,事故及预告信息。采用这种改造方案,可以简化二次回路接线,减少大量控制电缆,减少回路中的触点,提高二次设备的运行可靠性。这种改造方案适合于由弱电控制,集控台、集控柜等多台设备组合的控制回路改造。

变电所改造一般采用常规的RTU装置。变电所无RTU装置的可采用性能较好的分布式分散安装的RTU遥测交流采样,各RTU之间通信连接。变电所已有RTU装置的,在原装置中扩大功能,增加RTU容量以满足无人值班改造信息量的要求。

2.2 只改造二次回路接线方案 这种改造方案保护设备、控制设备全部利用。在改造中根据无人值班变电所的技术要求,改造二次回路中的部分接线,如断路器控制接线改接,重合闸接线改接,以及信号改接等;增加和更换部分继电器,使其具备无人值班变电所的技术要求。这种方案,改造量最少,二次回路变动量小,是采用电磁式继电器保护变电所的最方便、最经济的改造方案。变电所的RTU装置采用常规远动设备。

2.3 二次保护设备全部更新的改造方案 对于运行年限较长的变电所,在方案设计时可根据无人值班改造的技术要求,全部更新变电所二次及保护设备,采用目前国内较先进的综合自动化装置。这种改造方案投资较大,一般只适用于变电所相对陈旧,原有的二次回路已达不到安全要求的情况。

3 如何进行远方监控

3.1 继电器的更新 根据传统变电所无人值班改造的实际情况,也为确保“四遥”功能的实现,改造中要将保护及自动装置中的电流、电压、时间、信号、重合闸等电磁型继电器全部更新为静态继电器。由集成电路构成的静态继电器与原电磁型继电器相比具有整定直观、功耗低、动作迅速、精度高等优点,而且电流、电压继电器增加了直流辅助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监视灯对继电器的正常运行进行监视,从而大大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与速动性。特别是信号继电器既有电保持,又有磁保持,信号记忆可靠,还增加了多组动合触点和电动复归圈。保证了“遥信”功能及信号继电器遥控复归的实现。

3.2 远控和就地操作转换 变电所实现无人值班,要方便设备检修和事故现场的紧急处理,就必须要实现远控及就地控制两种方式操作,因此要拆除原有的KK控制开关,在回路中增加具备“远控”和“就地”转换功能的QK切换开关,在正常情况下,无人值班变电所所有运行或备用状态的断路器,必须置于“远控”位置,由监控中心值班员进行远控。

4 线路的监视

大家知道,红绿信号等除反映断路器的实际位置以外,还担负着监视跳合闸回路是否正常的任务,虽然变电所内可以通过红绿灯来实现跳合闸回路的监视,但却无法从远方进行监视,为此在控制回路中加装了跳闸位置继电器TWJ和合闸位置继电器HWJ,只要HWJ及TWJ的两副常闭触点同时闭合,就说明跳闸回路有问题,需要到现场检修。

5 遥信的实现

常规变电所要进行无人值班改造,则原理通过中央信号及光子牌反应的各类预告信号就必须要具备遥信功能。同时,继电器动作以后,必须能够在监控中心进行遥控复归。因此,信号继电器的遥信问题以及信号继电器的复归问题也就成为突出的关键问题,在改造中应当加以重视。

5.1 遥信的实现 变电所原中央信号解除以后,为正确反映所内所有异常及事故信号,就必须将上述信号通过继电器触点提供给远动遥信装置以实现遥信功能。按照无人值班的要求在反映具体保护动作事件的同时,变电所任何一套保护装置动作及异常都要启动变电所的遥信事故总信号,以提醒监控人员及时处理。针对这一要求,将信号继电器全部更换为带有电动复归线圈及多组动合触点的静态集成继电器。每只信号继电器单独提供一对空触点以反映具体保护动作事件,另外每只继电器都提供一对空触点并将这些空触点并联在一起以反映事故总信号。断路器的实际运行位置采用开关的辅助触点来反映。

5.2 信号继电器的复归 信号继电器更换为静态继电器以后,其内部带有电动复归线圈。这样既可以通过信号继电器上的复归按钮就地复归,又可以通过将所有信号继电器的电压复归线圈并联后与监控屏遥控执行屏上信号复归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串联起来,实现全站信号的遥控总复归。使得无人值班变电所的信号复归问题得以解决。

篇8

【关键词】数字化增压点 升级改造 自动控制 无人值守

1 数字化增压点升级改造总体技术

数字化增压点改造技术将数字化控制技术与现场生产工艺结合,通过在管线及设备上增加远传仪表,流程上增加电动阀门,更换手动收球装置为自动收球装置,将离心泵更换为混输泵等改造,并且自主开发增压点改造自控系统PLC程序以及站控程序,在功能上实现了“油气混输、远程监控、流程自动切换”;在管理上实现了“将站点变成流程中的装置”,可以实现无人值守。通过该技术的运用,将原“基本生产单元(增压点)管理”升级为“生产管理单元(作业区)管理”,由作业区直接管理油水井,实现数据流与业务流的统形成“一级半布站”新型生产管理模式。

3.1 PLC程序结构划分

数字化增压点实现的控制功能可分为五大块,每个程序块功能区分有严格的界。主程序的结构清楚明了,主程序里直接调用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是一个整体,只留出了参数的输入和输出接口,主程序调用时只需进行参数传递,每个功能块被调用后对输入值进行计算,执行完后重新回到主程序继续执行下面的程序。模块化编写的程序结构清楚,但程序执行过程较复杂,程序的可读性很强。

3.2 PLC模块程序的设计3.2.1 模拟量采集模块

模拟量采集模块主要完成现场模拟量采集和计算工作,通过AI模块把现场仪表的电流数值(通常为4到20毫安电流)采集到模块中并转换为6400到32000的通道裸数据,CPU根据编写好的程序对裸数据进行计算,将裸数据转换为现场的工程值。

3.2.2 流量计算模块

站点瞬时流量的采集有三种方法,一是通过采集脉冲数计算瞬时流量,二是通过采集模拟量来计算流量(通过模拟量模块计算),三是通过RS-485通讯直接读取瞬时流量和累积流量(通过MODBUS模块计算)。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可以通过对应模块实现。

3.2.3 泵的启停控制模块

泵的启停控制模块主要实现输油泵或注水泵远程启动和停止,通过DO模块和继电器联动操作实现远程启动和停止,继电器的线圈正极端接到DO通道上,常开触头并连到启动按钮,常闭触头串接到停止按钮上。工作时,通道发生高电位信号来驱动继电器,继电器线圈在得电后常开触头闭合泵启动,常闭触头断开泵停止。

3.2.4 泵的变频输油控制

标准站点要实现连续输油,也就是说输油泵的转速随着罐液位的变化而变化,当液位高于设定值输油泵转速加快,当液位低于设定值时泵的转速减小,调整泵的转速目的是尽可能的保证罐液位趋于设定值,使用PID算法可以实现此功能。

3.2.5 MODBUS通讯模块

Modbus 协议是应用于电子控制器上的一种通用语言。通过此协议,控制器相互之间、控制器经由网络(例如以太网)和其它设备之间可以通信。它已经成为一通用工业标准。有了它,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设备可以连成工业网络,进行集中监控。

4 数字化增压点改造技术应用情况

数字化增压点改造技术在采油五厂麻黄山北作业区进行了该数字化新技术的先导性试验,实现了“油气混输、远程监控、流程自动切换”先进功能;姬六转已经完成数字化改造部分,数字化建设部分完成后即可接入姬五联中心管理。麻黄山北作作业区调控中心系统建设也已经完成,实现了姬五联所辖站点、油水井集中管理,同步运行,增加了标清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的远程交互功能,生产与决策并举。通过以上改造,实现了采油厂员工从井场到增压点,最终到作业区的有序收缩,为优化劳动组织结构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 汪海燕.基于PLC变频控制在油田产生中的应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

篇9

关键词:有线电视;数字化;网络改造

互联网、电信网及有线电视网在实现大统一的前提下,提升广播电视系统的性能势在必行。而有线电视的智能化、多能化、规模化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这也是实现三网合一的必经之路,也是电视行业得以发展的生命线。

1有线电视数字化网络改造技术

1.1网络结构

在进行网络升级改造之前,需要考虑区域地理的实际情况及网络基础,由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并优化网络升级改造方案才能制定一套相对应的方案。在具体的方案实施汇总中,确保网络结构能够满足先进水平的实际要求,并且也可以满足多功能业务的开发和利用。在本次设计中,主要的依据还是设计方案,并且直接将目标放置在网络性能方面,将技术数据作为其支撑,就可以按照地形实际情况和城市规划实际需求等统一规划信息;如果是不同的小区,小区所处地理位置及用户密集程度之间是存在区别的,所以基于不同的情况,就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针对性调整,这样才能够设计出合理的网络结构,并且对于各项技术也可以做好重新配置。城市在持续发展和进步,以不改变整体的规划发展方案为前提,还需对局部设计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最终实现对有线电视网络的改进[1]。

1.2设计光纤传输链路

考虑到组网本身的灵活性,在多功能应用开发得以满足的前提下,就需要确保其能够达到可靠性及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同时也可以降低维护费用。在具体的操作环节,可以选择波长为1310nm的光发射机,直接调制分布反馈激光器。具体而言,就是科学选择1310nm技术时偏向选择光发射机,它的交互下行宽度和发射机数量成正比,且组网的灵活性也将显著提升。除此之外,通过分析可靠性,综合考虑前端系统设备,有针对性地对设备实施备份处理。由于1310nm单机设备花费的成本较低,因而其实际的资金投入是相当划算的。在设计网络的时候,还应该对成本及其设备可靠性加以分析,了解它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如此才能确定出最优的方案。对于光纤传输而言,传输频带宽的优越性相对明显,所以广电总局直接进行了频带的划分,其正向的传输频带为87~550MHz、反向传输频带为5~64MHz,在进行模拟信号传输的时候,其未来通信为750~1000MHz,而数据业务的传输带宽为550~750MHz。在网络设计工作中,应把它设定成750MHz。从光纤到节点进行设计时,应先划分光节点服务小区,而设计的光节点之下会直接带有用户,但它本身存在的特殊性在于带一级的放大器。所以,在小区的划分之中,按照100~300户的规模进行划分,在任何一栋高层住宅上都要设置一个光节点。如此的布局就能完全把光纤传输具备的优势体现出来,避免上行传输噪声所积累而形成的漏斗效应,满足开展双向传输业务的条件,同时也能满足开展交互式业务的条件。对于每一个光节点所设计的4芯光纤,且它也包含了上行与下行信号。另外,也有2芯用作于预留处理。相同方向的光节点,其可以直接选择光纤空间复用,这样才能够实现多纤共缆,也可以节约投资。

1.3选取光缆路由

通过使用光缆,就可以实现前端和服务辖区内每一个小区光节点接收机的链接,只是在选择光纤路由时要遵守基本的原则,即在网络里必须满足均匀分布光节点的要求,且还应该保持较短的光缆路。如果资金条件允许,可以考虑重要干线的备用路由。无论是地埋光纤,还是架空光纤,都应该考虑其安全系数,并且还需要确保施工的方便性。对于前端到光节点的实际距离进行测算,还需要考虑尽量少使用光缆野外的接头。如果光缆的目的地有所差异,还需要考虑在局部区域。路由选择应该相同,尽可能做到多纤共缆,如此也有利于节约资金。在选择光缆路由时还要对网络覆盖到的从光纤到楼栋的真实情况,适当增加光节点,最终进一步缩小服务范围。一般情况下,1310nmAM光发射机本身的传输功率偏小,只有10~14dB。在计算光功率及光路损耗的时候,还需要精打细算,在对光链路的设计环节,应该将余量控制在1dB。对于HFC的有线电视网络系统指标的分配非常关键,在开展施工之前,就应该进行合理分析与统筹,确保设计与分配的科学性。在网络里,光网络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且其指标不适宜过低,否则无法把光纤传输优越性体现出来;当然,其指标也不能过高,否则会增加工程资金消耗,最终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在满足搭配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必须考虑指标关系,选择造价与设计要求相符的方案,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费[2]。

2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实例

以某小区的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为例,对主干光网络传输系统的具体情况进行阐述。

2.1前端设备组合

在此次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之前的网络开展施工作业,但因新的区域里并没有住宅用户,且单位数量相对较少,所以新区域就可以考虑住宅楼群建立之后再进行改造,在新网建设的同时,对老网进行改造。在实施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改造的环节,可选择频道5套自办数字电视信号传送的做法。播出自办节目的设备能为用户提供视频,且伴音信号直接给MPEG2的视频编码器,促使节目本身就可以设置出6Mnps以上的编码率。编码器可以直接将伴音信号及视频信号转变成为数字电视的TS码,然后直接将其送入复用器中,按照时序统计复用,就可以在64QAM的调制器中送入5套TS码流,之后在载波频道频点上进行TS码流的调制,再配合上蓝波段1310nm就可以实现传输的要求。在有线电视传输中,64QAM调制方式是主要的选择方式。一个载波,其频道宽度占据不会超出8MHz,在设置输出符号的时候控制在6.875MHz。如此,其最大的输出有效码率是38.01Mbps。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在整转完成之后,留下了6套,并且会直接传输到公共场所的大屏幕上[3]。前端传输设备的组成包含了5台编码器、640QAM调制器、光发机、光接机及模拟信号设备等,

2.2主干光网络传输系统

将模拟电视网络改造成为数字电视网络,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传输网络光纤化的实现。光纤化程度越高,其数字化业务发展的前景就越加广泛,从光纤到楼栋,到每一个单元,再到每一个用户,如何来选择方式,就需要在客观情况合理分析以及正确决定各方面条件的基础上,满足当前业务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满足今后的技术升级,通过具体分析,实现从光纤到单元都能够满足要求。由于其有线数字电视光网传输是无源结构,这与EPON形式是类似的,且有源设备均安装在楼宇里,拆除之前楼外的全部有源设备,外面不能有任何有源设备,如此不但能减少维护人员的作业量,减少维护成本,同时还能够提升网络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在交接箱内,所有的光纤都有接头,所布放的光缆距离不得超过3km。所以,接头衰减也不会影响工程质量,并且跳接也很轻松,维护起来也非常方便。光网络架构体系:前端选择1550nm光发射机以及双输出端口2×7dB/m,1550nm光发射机两路输出各个链接一个二光分路器输入端,其光分路器输出链接2台EDFA光放大器,EDFA放大器一共有4台,3台输出功率达到22dB/m,1台为17dB/m,3台22dB/m光放大器输出端有一个1×2光分路器链接,通过逐步分解,1×8光分路器输出端就会与汇聚点交接箱实现彼此之间的互联[4]。这种网络架构,无论是直接接入市广电网络节目源信号,还是其余的电信网络等一系列的信号源,其本身都非常灵活,这样就可以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设计选择上,可以考虑到2台光二分路器输出端直接接上3台22dB的EDFA以及1台17dB的EDFA,1550nm光信号直接通过17dB的EDF传输到新区域的20dB的EDFA,两个区域之间的距离为42km。

3结语

对有线电视数字化网络进行改造,不但可以节约网络建设成本,避免盲目投资以及重复建设情况的出现,同时能够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傅玮.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J].西部广播电视,2014(16):191.

[2]温瑞勇.有线电视数字化网络的升级和改造[J].中国传媒科技,2013(16):129-130.

[3]刁彤.有线电视数字化优化技术及发展构想[J].企业导报,2010(9):295.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系统的应用 煤矿生产 安全问题 数字化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2-0000-00

我国是一个煤矿产量大国也是一个煤矿能源使用大国,煤矿生产由传统的生产监控方式逐步走向现代的生产监控方式。煤矿企业在生产发展转型中经历了很长一段的阵痛期,因为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事故频发。近年来,我国煤矿企业伤亡的职工人员数量急剧增加,死亡人数数量达到三万多。根据国家数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煤矿企业因为各种死亡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亿人民币以上。正是在这样的严峻社会形势下,加强煤矿生产的安全监控问题亟待解决。

1 国内外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原由、现状以及前景

1.1国内外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发展原由

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是一个国际化的问题,因为煤矿是传统的主要能源,而且在现今依旧保持重要的能源地位,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矿难事故的频发,安全隐患的长期存在,生产状况的严峻环境,以及社会和国家的压力,都不断促使煤矿企业不断反思和改进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进一步提升监控技术,保障生产安全[1]。

1.2国内外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发展

很多的发达国家技术发展较快,比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开始发展催化型的仪器来检测瓦斯方向了。很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与应用,以及后来的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的结合与应用使得现阶段很多发达国家在煤矿企业生产中采用的安全监控系统是集成了环境安全、调度与运输、过程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的复合系统。

相较于国外,我国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发展更新较为缓慢,基础也相对比较薄弱,但发展的速度较快。面对我国较为严峻的安全生产环境,我们国家的煤矿企业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消化、吸收适应本国的需要,不断完善和推广煤矿安全监控技术,不断系统优化,走向综合监控应用的先进方向。

1.3国内外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发展前景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数字化、系统化、综合化、网络智能化。未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主要体现的极大优势是数字化和网络化。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系统应用的数字化将会把系统中的音频、视频和控制等多媒体的信息从模拟状态转化为数字状态。网络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的监控综合系统在应用中将会由集总式向集散式系统转变。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发展时代,计算机的远程综合监控系统在煤矿中的应用也成为了时代的要求。

2 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系统在煤矿中的应用

2.1监控系统拓扑结构类型

现阶段的煤矿监控系统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结构、环形结构、总线型结构。星型的拓扑结构的网络是一种集中控制型网络。其主要优点是网络监控和管理简单,介质访问和协议访问简单,服务方便。主要的缺点在于电缆数量庞大,安装以及维护相对复杂。环形的拓扑结构的信息数据在封闭的回路中沿着单一方向传输。其主要的优点是网络实现简单,投资最小。操作简单,控制软件也简单。其主要的缺点是环形的网络是直接串联的,每一个节点的故障都可能会引起全网的故障,进而导致网络故障甚至瘫痪。总线型拓扑结构是将所有的设备直接与总线连接,所有工作站和服务器都连接在一条总线上,没有中央控制节点。其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不需要另外的互联网设备,组网的费用也低,设备少而简单,电缆少,安装容易,可靠性高[2]。其主要的缺点是节点的容量有限,所有节点是共享宽带,访问时影响速度。

2.2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系统

煤矿综合监控系统复杂繁多,功能性强也复杂,有人机界面操作模块、综合组态模块、并行网络通讯、数据库访问、查询打印模块、WEB服务模块、实时性处理和控制等多样功能。综合系统如图1所示:

图1.综合监控软件示意图

2.3平台集成各监控子系统的方式

煤矿综合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监控子系统主机服务器、监控子系统分站、控制器以及嵌入式监控设备。综合监控系统与子系统监控分站以及PLC控制器的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

图2.综合监控系统与子系统监控分站以及PLC控制器的连接方式

2.3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系统在煤矿应用中的功能

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系统在煤矿应用中可以实现以下主要功能:(1)考勤功能:计算机远程掌握控制每天旷工入井时间、升井时间,且可以自动按相应照班次生成日、周、月和年考勤等各类考情报表,数据详尽且准确。(2)人员的准确跟踪定位功能:实现精确到分秒对井下的分布情况以及现场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例如人员的分布情况,人员的区域分布情况,实现对井下人员准确跟踪定位。

2.4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系统中的视频系统应用

视频系统由投影单元,控制系统和相关的设备三部分,整个系统分为三部分:投影显示,信号处理,控制管理。视频监控信号和 VGA 信号通过视频/RGB 矩阵选择输入,可以直接输入到 DLP 投影单元的视频或 RGB 输入端口合成显示在大屏幕上。系统在技术上先进,使用上实用,经济上合理。

2.5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系统的语音报警系统

对于计算机的远程综合监控系统在煤矿应用中而言,语音报警系统在整个的综合监控系统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实时报警,对于快速解决生产事故和加强安全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3]。

语音系统可以实时快速地对故障的类型进行语音播报,这是因为语音系统将先进的流媒体和嵌入式技术结合起来了,实时传输,这样极大节省了存储空间。

何为流媒体技术,笔者通过查看相应的资料,了解到所谓的流媒体技术,是指在数据网络上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传输和播放的连续音频或视频数据流,是一种新的传输方式。

2.6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系统的安全管理

煤矿生产的安全绝对不可忽视,同样现代的先进的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系统的监控系统安全保护与管理问题同样不可忽视。不同类型的用户的应用,首先必须解决好授权与安全的问题,依据相应权限操作。管理人员具有操作员的所有权限,而且可以对参数进行更改。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管理员登陆时必须要输入管理员密码,操作员直接进入系统,不需要授权密码。

2.7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系统在煤矿应用中的故障排查方法

计算机远程对于井下作业以及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但同时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远程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系统如何排除故障,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真正全面实现智能化操作。

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系统有一个普遍的潜在的故障就是通讯不能正常工作,虽然计算机的远程控制软件会发出相应的信号,但是却无法提供及时的科学的应急处理方法,仍然需要人工的帮助,如需要人工使用螺丝刀来寻找故障。如果网络安全正常运行,通讯畅通无故障,软件即可以为故障的检测以及查询方面提供帮助。这就需要煤矿企业充分保证网络通讯的顺畅,以及对于系统设备不间断地进行监视。

系统出现异常,一般通过以下几种常用方法排除:

(1)看组态参数是否被修改,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是查看主站是否改变了组态。

(2)查看现场设备,排除现场设备障碍。一般来说,是主传感器、辅助传感器、传感器电路等可能出现障碍。

(3)查看设备电压是否出现异常,查看设备是否被拆除或者需要另外再组态。

(4)主变量超限。

(5)非主变量超限。

(6)模拟输出固定,需要对仪表进行检查。

3结语

笔者在文中主要是介绍了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系统在煤矿中的应用,以及为何远程监控系统得以发展和应用的原由以及发展前景。较为详尽地展现了综合系统的结构模式以及如何实现远程监控方法。同时也说明了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在煤矿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信息化生产发展要求数字化远程综合监控的必然性。

通过本文,笔者梳理了国内外煤矿生产安全的现状,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现在与未来的发展前景,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系统在煤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远程监控如何在矿井以及煤矿企业生产环节的远程监控,而且是实现综合监控。改变传统的数据信息的独立,综合监控实现信息的共享,利于煤矿企业在生产作业时对于信息可以及时处理,对于突发状况可以有效处理,特别是在计算机远程监控状况下如何实现有效地监控和状况处理,确定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意义。现今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隐患依旧存在需要得以高度重视,大量的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较为落后,监控系统存在硬件不通用、软件不兼容,监控功能尤其在远程监控功能上监控功能不强的问题亟待于解决。

4不足与展望

由于时间的关系,以及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系统复杂性多样性,远程监控系统的相关研究以及问题的发现仍需要笔者继续研究探索。例如需要进一步研究故障排除的方法,需要进一步提高煤矿的信息化,需要进一步研究深化了解监控系统的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不可否认,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系统在煤矿中的运用前景一片光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技术的不断完善更新融合。

参考文献

[1] 李运强,黄海辉.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6):160-167.

篇11

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所得结果,发电控制室传递相关的指令信号,为发电配送与控制提供明确的指令。现代化发电调度操控中心要设定多种传输路径,避免信号传输过于集中而影响到控制效率。比如,选择智能化传输路径为主控模式,由服务器自动选择路径完成信号传输命令,减小了人工操作作业的难度。

2控制系统

电力控制系统实现了电气设备运行的优化配置,为发电设备调度提供了多元化作业平台。电力信号是传输用电指令的主要载体,借助电力信号可实现系统调控的自动化模式,帮助企业解决发电设备调度运行的不足。基于自动化科技改良趋势下,电力企业开始把用电信号与智能系统联用,扩大了电信号工作范围及调控领域。对发电数据实施跟踪采集,及时收录于发电相关的数据信息,为控制室调度提供真实的参考。

3监控系统

对机组数据及时存储是信息系统的主控功能,机组控制室人员有选择地存储数据信息,为发电站发电使用与分配提供参考。水电站采用事故报警技术,实现故障的自动化报警与处理,这也是增容改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为了适应水电站自动化平台的传输要求,需做好水电站内部用电、用水、用气的安全监控,科学地利用智能化口令完成事故报警操作。

4水轮机增容综合改造方案

更换水轮机转轮及附属设备改造。将现有水轮机转轮更换为HLJF3017-LJ-120,更换原发电机原线圈,采用云母复合薄膜材料缠裹导线,复合绝缘纸作衬垫,占用空间较小。绝缘材料的更新不仅使绝缘等级提高到F级,增设机前蝶阀,型号为D941X-0.6,DN1800,对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4.1水轮机参数水电站先用水轮机型号为HL240-LJ-120,依据HL240-LJ-120机组型谱图可知,发电机效率η电=95%,则水轮机单机出力为:N=N装/η电=1250/0.95=1316kW根据电站的设计水头及水头变化范围,查HL240-46模型综合特性曲线见图1。(1)确定水轮机转轮直径根据HL240系列转轮综合特性曲线上查得模型最优单位转速η11m=72.0γ/min,模型最高效率ηmax=91.5%,自η11m点作水平线与5%出力限制线相交,交点相应的单位流量Q11=1240L/s。(2)计算效率修正值对混流式水轮机,当H<150m时,用下式计算,其中D1M=0.46m,ηM•max=91.5%,D1=1.20m,故:4.2替代水轮机转轮参数根据电站的设计水头及水头变化范围,查《反击式水轮机转轮暂行系列型谱》,选用HLJF3017系列。依据HLJF3017-35机组模型综合特性曲线可知,见图2,发电机效率η电=95%,则水轮机单机出力为:4.3更换新型转轮的型式增容比较根据电站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充分利用水能和提高设备利用率,保证机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必须对水轮发电机组改造方案进行认真分析、论证。更换新型高效水轮机转轮的型式增容根据电站的具体条件与技改目标优化设计采用新型的水轮机转轮替代现状水轮机转轮,理论上可是电站增容20%左右。施工工期短,投资较低,对电站正常运行影响不大。(1)HL240与HLJF3017转轮的性能比较温泉县火炬电站HL240机组,在限制工况点单位转速为72r/min,额定出力时的单位流量912.0L/s,而改造后的转轮,限制单位流量期望值为1400L/s。经分析,在已有几何参数相近、性能较优的转轮筛选后,初选HLJF3017转轮,二者参数对比见表1。(2)机组预期最大出力根据HLJF3017综合特性曲线,在设计工况单位转速74.6r/min时,单位流量Q1'=1190L/s,效率η为89.35%,根据计算可知,机组出力可达到1600kW,增幅在3%左右,可使水轮发电机组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3)空化系数的比较一般来说,空化系数随着比转速的增加而增加,由表1可见,HLJF3017转轮与HL240转轮相比,HLJF3017的过流能力大于HL240,而空化系数σ却小于HL240,说明HLJF3017转轮的优越性。HL240机组的单位转速为73.3r/min,限制单位流量为1240L/s,空化系数为0.19;而HLJF3017的限制单位流量为1400L/s,空化系数为0.103。由此可见,HLJF3017转轮比HL240转轮,过流能力大为提高,空化系数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大幅度的下降。(4)效率特性比较根据HLJF3017转轮和HL240转轮模型特性曲线,得出两转轮在转速为74.3r/min时,模型效率对比表见表2。由表2可知,当1.095m3/s<Q<1.4m3/s的运行区域,HLJF3017的效率要比HL240的高出4%左右,在小流量运行时,HLJF3017能保证在枯水期的运行,也就是说,更换转轮后,除增加单位流量带来的发电量外,还能额外获得水力效率提高增加的发电量。单机流量由原设计7.5m3/s增加至8.0m3/s(上述计算含第三章水能计算均按单机流量8.0m3/s计算)。根据上述比较,可以看出采用HLJF3017转轮替代现有HL240转轮,可使机组出力从1250kW增加至1600kW。因此,根据电站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充分利用水能和提高设备利用率,保证机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必须对水轮发电机组改造方案进行认真分析、论证。更换新型高效水轮机转轮的型式增容根据电站的具体条件与技改目标优化设计采用新型的水轮机转轮替代现状水轮机转轮,理论上可使电站增容20%左右。施工工期短,投资较低,对电站正常运行影响不大。

5结论

篇12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网络;双平面网络传输;规约转换;通讯集中管理;通讯改造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3-0036-04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3.018

1 变电站内传输现状

目前,变电站综自系统具备双通信机,双机采用主备冗余备用方式运行。主备机上都仅具备一个对外通信的网络接口,配置原接入网(以下简称A接入网)的IP地址,通过A接入网实现与调度主站系统的IEC104规约通讯。

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通信的调度主站系统一般都有多套:(1)省主站系统至少两套:省主站系统、省备调系统;(2)地调主站系统两套:市主站系统、市备调系统。

2 改造目标

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机双机“双主模式”,通过调度数据网双平面同时与调度主站系统进行IEC104规约通讯。

由于各种原因,这三个变电站综自系统无法做出双主通信模式,或者通过换主板、加板卡等方式改造的成本太大,常规方法无法达到改造目标。

通过调研,综观国内自动化设备技术情况,提出了新的技术改造思路:在变电站内增加通信网关机(规约转换器),来实现综自系统通过双平面与调度主站系统进行IEC104规约通讯的目的。

3 具体实现方式

3.1 方式一

增加一台通信网关机,与综自系统通过直连方式,采用IEC104规约通讯。通信网关机接入A网和新接入网(以下简称B接入网),与调度主站进行IEC104规约通讯,其方案描述如下:(1)现场综自系统直接连入通信网关机,通信网关首先与综自A机尝试规约通讯,若与综自A机通讯失败,则尝试与综自B机规约通讯,但同

一时间只能与一台综自主机进行规约通讯;(2)综自主机将主站地址改为通信网关机地址,通过两条IEC104规约链路分别向通信网关机发送省调点表数据和地调点表数据;(3)通信网关机通过A接入网与调度主站系统进行IEC104规约通讯;(4)通信网关机同时通过B接入网与调度主站系统进行IEC104规约通讯;(5)通信网关机采集变电站综自系统的SCADA数据并转发给调度主站系统,同时接收各个调度主站系统的遥控命令并下发给变电站综自系统。

改造后网络拓扑图如图3所示。

该方式的优点:(1)综自系统只与通信网关机通讯;(2)调度主站只与通信网关机通讯。

该方式的缺点:(1)综自系统自身需要重新设置地址(与通信网关机设置同一网段的私网地址);(2)综自系统需将通信网关机的私网地址设置为主站地址;(3)综自系统都通过一个主站地址同时送两路(省调和地调)点表信息,综自主机设置复杂;(4)通信网关机存在单点故障,而一旦发生故障,因综自系统主站地址已改变,无法直接将站内自动化系统接在网络交换机上运行。

3.2 方式二

针对方式一的缺点,本方案中配置2台通信网关机,分别与综自A机和综自B机通过私网进行IEC104规约通讯,并通过A接入网和B接入网与调度主站系统进行IEC104规约通讯。2台通信网关机采用“双主模式运行”,其方案描述如下:(1)通信网关机通过私网与综自系统进行IEC104规约通讯,通信网关机先与综自A机尝试规约通讯,若与综自A机通讯失败,则尝试与综自B机规约通讯,但同一时间只与一台综自主机进行规约通讯;(2)综自主机将两台通信网关机的私网地址设置成主站地址,建立两条IEC104规约通讯链路,其中一条用于发送省调点表信息数据,另一条用于发送地调点表信息数据;(3)通信网关机通过A接入网和B接入网与调度主站系统进行IEC104规约通讯;(4)通信网关机采集综自系统的SCADA数据并转发给调度主站系统,同时接收各个调度主站系统的遥控命令并下发给变电站综自系统。

改造后网络拓扑图如图5所示。

该方式的优点:(1)综自系统只与通信网关机通讯;(2)调度主站只与通信网关机通讯;(3)两台通信网关机互备解决了通信网关机故障引起的问题。

该方式的缺点:(1)综自系统自身需要重新设置私网地址;(2)综自系统需重新设置主站地址;(3)通过一个主站地址同时送两路点表信息,综自主机设置复杂;(4)需要购置2台通信网关机,成本较高。

3.3 方式三

增加一台通信网关机,通过A接入网交换机与综自系统采用IEC104规约通讯,通过B接入网与调度主站进行IEC104规约通讯。

其方案描述如下:(1)通信网关机通过A接入网交换机与综自系统进行IEC104规约通讯,通信网关先与综自A机尝试规约通讯,若与综自A机通讯失败,则尝试与综自B机规约通讯,但同一时间只与一个综自主机进行规约通讯;(2)综自主机通过两条IEC104规约链路分别向通信网关机发送省调点表数据和地调点表数据;(3)通信网关机通过B接入网与调度主站系统进行IEC104规约通讯;(4)通信网关机采集变电站综自系统的SCADA数据并转发给调度主站系统,同时接收各个调度主站系统的遥控命令并下发给变电站综自系统;(5)综自主机保持A接入网与调度主站系统进行IEC104规约通讯不变。

改造后网络拓扑图如图7所示。

该方式的优点:(1)调度主站通过A接入网与综自主机直接通讯,通过B接入网与通信网关机通讯;(2)由于该方式中没有改变综自主机以及调度主站原有的通信方式,所以即使通信网关故障也不影响原有的通信链路的通讯。

该方式的缺点:(1)需要在综自主机中增加设置一个主站地址;(2)通过一个主站地址同时送两路点表信息,综自主机设置复杂;(3)当A接入网交换机故障时,所有数据通讯全部中断。

3.4 方式四

针对方式三的缺点,改变通信网关机与综自系统的通信方式。通信网关机通过串口(借用现有的与地调通讯的串口)与综自系统进行IEC101规约通讯。通过这个串口,接收地调点表信息。

其方案描述如下:(1)通信网关机串口与综自系统连接,通信网关首先与综自A机尝试IEC101规约通讯,若与综自A机通讯失败,则尝试与综自B机规约通讯,但同一时间只与一台综自主机进行规约通讯;(2)综自系统通过IEC101规约链路向通信网关机发送地调点表数据;(3)通信网关机从地调点表中挑选出省调所需信息组成省调点表数据;(4)通信网关机通过B接入网与调度主站系统进行IEC104规约通讯;(5)通信网关机采集变电站综自系统的SCADA数据并转发给调度主站系统,同时接收各个调度主站系统的遥控命令并下发给变电站综自系统;(6)综自系统保持A接入网与调度主站系统进行IEC104规约通讯不变。

改造后网络拓扑图如图9所示:

该方式的优点:(1)调度主站通过A接入网与综自主机直接通讯,通过B接入网与通信网关机通讯;(2)由于该方式中,没有改变综自主机以及调度主站原有的通信方式,所以即使通信网关机故障,也不影响原有的通信链路的通讯。

该方式的缺点:省调点表数据需要通信网关机在地调点表数据中抽取,通信网关机功能要求复杂,需要通信网关机厂家开发新功能。

3.5 方式五

其方案描述如下:(1)综自系统通过原与地调通信的串口以IEC101规约向通信网关机发送地调点表数据,综自系统通过新增串口以IEC101规约向通信网关机发送省调点表数据;(2)通信网关机首先与综自A机尝试串口IEC101规约通讯,若与综自A机通讯失败,则尝试与综自B机通讯,但同一时间只与一台综自主机进行串口IEC101规约通讯;(3)通信网关机通过B接入网与调度主站系统进行IEC104规约通讯;(4)综自系统通过A接入网与调度主站系统进行IEC104规约通讯,即保持原来的通讯方式不变。

改造后网络拓扑图如图11所示。

其逻辑连接关系如图12所示。

该方式的优点:主站通过A接入网与综自系统直接通讯,通过B接入网与通信网关机通讯,两路通讯互备,真正达到“双主模式”的要求。

该方式的缺点:需在综自系统上增加一路串口传输设置,不过几乎所有综自系统通信机上都具备至少2路以上串口传输能力,因此仅需软件设置,不需要做硬件扩充。

4 结语

篇13

关键词:非标轴承 车铣复合加工 车削装置 夹持装置 自动化生产

轴承工业迅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轴承类型、品种越来越多,其中非标轴承(图1)的产量越来越大,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轴承类型之一,约占滚动轴承总量的20%。该类轴承和标准轴承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外圈表面上或者内孔表面上设有特殊的8字形油槽、偏心油槽等异形结构,增加了加工的难度。国内现有技术通常是各8字形油槽、偏心油槽、注油孔和销孔等异形结构分步加工,由于装夹次数增加,基准一致性差,很难保证非标轴承的车削加工精度,效率低、成本高,已成为制约该类轴承生产企业的技术瓶颈。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设计开发了一款全自动非标轴承数控车床。

图1 非标轴承

一、非标轴承数控车床总体设计方案

图2 非标轴承数控车床总体设计方案

利用专用的生产夹具,采用机械设备车铣复合加工原理,通过数控系统控制刀具进行车削、钻削、铣削加工,实现工件的一次装夹加工成型。

二、非标轴承数控车床结构设计

全自动非标轴承数控车床,包括机架、自动上料装置、夹持装置、车削装置、自动下料装置、电气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

图3 全自动非标轴承数控车床结构框图

1.自动上料装置结构设计

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安装于主轴座上方的斜向进料道和上料机械手,上料机械手包括推料杆、推料汽缸。非标轴承外圈基本为圆环料体,没有什么位置要求,将其放入斜向进料道即可。工件自斜向进料道上的滑动斜面自动滚至出料口,感应器触发上料机械手中的汽缸运动,机械手夹持工件到主轴的正前方,由气动推料杆推动工件进入夹持装置中的夹头上,感应器触发夹持装置动作,完成工件自动上料。

2.夹持装置结构设计

非标轴承外圈内表面为圆环体内表面,夹持装置采用圆环体内表面点接触定位夹紧。夹持装置包括动夹头、气动拉杆、顶杆、感应器。

动夹头设置在主轴孔内,气动拉杆安装在夹持汽缸上并由汽缸驱动直线移动,两者之间采用螺纹配合。工件夹紧时,气动拉杆拉动动夹头涨紧工件,完成工件自动夹紧。车削完成后,汽缸复位,动夹头在弹性变形的作用下复位到原始状态。夹紧过程平稳、匀速,且采用圆形凸台内撑于轴承外圈内壁,减少了车削过程中的零件变形。

3.车削装置设计

针对此类非标轴承常见的径向定位孔和8字油槽等结构特点,在车削装置上设计安装了包括车刀和伺服电动机驱动的铣削装置。在车床的拖板上设置车刀安装座,根据车刀的中心高低不同,刀座可实现手动调整,刀座安装在横向拖板上,根据需要安装1~6把数控车刀,进行车削加工。拖板的另一侧安装铣削装置,由伺服电动机驱动,铣削装置可以根据加工方向需要进行手动调节,实现径向或者周向铣削加工。

4.自动下料装置结构设计

自动下料装置包括出料道、推料汽缸。加工完成后,动夹头复位松开工件,工件自动落入出料道,由推料汽缸推动至出料道出口,实现自动下料。

5.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电气控制系统包括机床控制面板、PLC控制系统、伺服电动机。数控系统通过编写的数控程序,控制PLC系统动作,PLC控制系统协调控制自动上下料、装夹、车削、铣削进给等机械部件的自动化运行。

6.数控系统型号选择

根据设计的需要,本机控制系统采用广州数控GSK990MC数控系统,最多可以控制3个伺服电动机。系统采用8.4英寸彩色高分辨率LCD显示屏,支持B类宏程序(语句式),开放式PLC支持在线编辑、编译,使逻辑控制功能更加方便、灵活。

三、非标轴承数控车床工作过程

非标轴承数控车床工作时,由进料道向机械手输送毛坯,落到机械手的夹持位置后,机械手夹持工件移动到和主轴同一轴线上,推料汽缸推动工件平移到动夹头的圆柱凸台上,感应器触动夹持汽缸运动,汽缸活塞拉动动夹头直线运动,动夹头受力涨开定位夹紧工件,车削装置进刀车削内外形及钻孔等铣削加工。加工完毕,车削装置退刀,汽缸复位,动夹头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松开,工件掉入出料道,完成自动零件的自动加工。

四、非标轴承数控车床生产验证

上述全自动非标轴承数控车床交付轴承生产厂家使用后,产品加工合格率大幅上升,加工效率是传统工艺的6倍以上,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相关对比数据见下表。

表 全自动非标轴承数控车床与传统钻孔工艺试验结果对比

采用工艺 日产量(件) 产品合格率 劳动强度 生产成本

自动化数控车床 1200件 100% 低 低

传统生产工艺 200件 85% 高 高

五、小结

我们利用全自动非标轴承数控车床,通过自主研发设计的自动上料装置、装夹装置及车削装置,成功地解决了非标轴承套圈自动化车削技术难题,实现了非标轴承套圈的全自动车铣复合加工,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该设备通用性强,适合于圆环类产品自动化车铣复合加工,市场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C・H・柯热夫尼柯夫.机构参考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篇14

关键词:数字化;抽油机;减速器;PLC

引言

数字化技术指的是运用0和1两位数字编码,通过电子计算机、光缆、通信卫星等设备,来表达、传输和处理所有信息的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油田数字化程度不断进步和深化,数字化抽油机已经在我国得到推广应用。

1 抽油机减速器数字化改造的必要性

数字化抽油机主要指具备信息自动采集和自动控制功能的抽油机。数字化抽油机已经集成了油井数据采集模块,油田的各项指标的采集和信息集成化的处理都是采用计算机数字传输的技术,为油田的安全施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数据支持。数字化抽油机实现了抽油机自动调节平衡和冲程、冲次的实时调节,大大提高采油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数字化抽油机最低冲次为1.5次/分,最高冲次为20次/分,这要求其配套的减速器在低转速和高转速时都能够良好运转。但由于系统的限制,目前常规抽油机减速器一般只能适应高转速运转这单一工况,即使是带有辅助供油系统的减速器也只能保证3冲(即冲次为3次/分)以上时的需求且其在高冲次时容易因供油量过多引发漏油问题。同时,抽油机减速器作为传统产业,从未进行过数字化改造,减速器已成为数字化抽油机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一个函待解决重要问题。

2 抽油机减速器数字化改造的方式

文章介绍了一种采用PLC控制的减速器系统,对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常规抽油机减速器进行数字化改造的方法。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采用可编程的存储器,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集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机技术与一体的工业控制装置。PLC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数万小时以上,故障率低且维修方便,很多机械设备已将PLC控制技术引入到其电控系统中,以实现数字化改造。因此,PLC技术非常适合引入到抽油机减速器控制领域。

抽油机减速器承受的工作负荷大,工作环境恶劣,对要求十分严格。其常用的方式有飞溅、浸油、刮油以及作为辅助供油系统的类似水车的舀油等。上述方式均无法满足抽油机减速器在冲次低于3冲以下时的需求,更无法满足能够进行高低冲次自动调节的数字化化抽油机工作要求。我们研制开发的这套以PLC为控制核心的减速器系统,采用旋转编码器作为检测工具,采用电机油泵组作为动力源,通过管路自动在低冲次时对减速器齿轮和轴承进行,在高冲次时关闭电机油泵组以防止因供油量过多引发漏油问题同时节省能源。其中,旋转编码器是一种光电式旋转测量装置,它能将被测的角位移直接转换成数字信号(高速脉冲信号);电机油泵组是柱塞泵和异步电动机的机电一体化元件,它与传统的油泵-联轴器-电机传动装置相比,省去联轴器和泵支架,安装底板可缩小1/2以上,轴向总长度可减少1/3以上,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振动小、噪音低、使用方便等优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旋转编码器对减速器输出轴转速进行检测,旋转编码器的输出脉冲信号直接输入给PLC,利用PLC的高速计数器对其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和数据处理,根PLC预先设定值(例如3r/min)进行比较,如果减速机输出转速低于此值,PLC输出电机油泵启动信号,电机油泵组启动;如果减速机输出转速高于此值,PLC输出电机油泵组关闭信号,电机油泵组关闭。该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利用PLC根据设定运转速度实时控制过程,在此基础上可添加油位、油温、噪声等数据采集模块,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输送到现场抽油机电气控制柜和远程控制端上,可实现实时显示,异常报警。必要时亦可进行远程控制,从而实现了抽油机减速器的数字化改造。

3 数字化改造是传统产业的发展趋势

对抽油机减速器进行改造不仅是为适应数字化抽油机的发展,更会给整个产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数字化是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数字化技术还正在引发一场范围广泛的产品革命,各种家用设备,工业设备,信息处理设备都将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将数字化技术注入传统产业,开发新产品,无论从工业装备和人民生活需求来讲,这都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国家在数字化基础研究方面应加大资助力度,企业在数字化改造方面应加大投资力度,社会应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从事数字化基础研究的高技术人才,传统制造业应积极开展数字化方面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尽快提高我国数字化方面的发展水平,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跨跃式发展。

4 结束语

将PLC技术引入到传统抽油机减速器领域,实现减速器数字化,不仅能促进数字化抽油机的发展,更是产业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金钟辉,彭勇,费凡,等.数字化抽油机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石油机械,2014(12).

[2]成城.数字化抽油机技术的创新与改进[J].科技与企业,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