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机械类实习小结范文

机械类实习小结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机械类实习小结,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机械类实习小结

篇1

短短两周的金工实习到11月25号就结束了。记得曾经有人告诉我,金工实习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不是机械类的学生,参与了金工实习也学不到什么。于是我就带着这个疑问走过了这次实习。果然,这样一个短期的金工实习,不能让我真正学会任何一样工艺的制作,但是,它却给了我一个机会去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并且我了解到了各种工艺的制作要领和基本技能等,在实习中还可以将旧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加深了对其的进一步理解和记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工人师傅那里学到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参加金工实习的第一天,我们观看了安全生产教育片,里面描述了各种不注意操作规范而造成伤害的情况。看完以后,大家心理都对接下来将要经历的两个星期有点担心了,害怕自己不小心而造成事故。但事实打消了我们的恐惧的念头,尤其是第一天要进行的钳工,连老师都笑称这个可能金工实习里相对最简单的一类工种了。虽然这么说,但钳工无疑是整个金工实习其间最累人的一项工作了。

由于我们只有半天的上班时间,所以按要求,我们在10到12点之间磨制三根长85mm,上下底面光滑的圆柱体工件下料。我一开始就吃了个大亏,选了根两个底面都很不平整的长铁柱来做原料,所以为了磨平一个底面,就花去我近45分钟,磨完以后手已经酸软了。而此时身边其他同学都已经开始制作第二根圆柱了。我这时候才急急忙忙地开始量度适当长度,再用锯子开始截圆柱。相对与用挫刀磨平底面来说,锯铁柱可以算比较轻松工作了,因为此时只需一只手用力,另一只手则是负责扶住锯子的。

大概用了10分钟,我的第一个工件下料就出来了。再用挫刀打磨光滑。如此重复,到了11点40分,我才完成两个工件下料,而我们的任务是三个,我为此急得不行,拼了命开始第三个工件的制作。可是这时,人已经累得不行了,手拿挫刀一前一后地打磨长铁柱底面的时候,已经几乎没有力气了,每挫一下的效果可能只有开始时候的一半。距离下班的时候越来越短了,我的第三个工件直到11点52分才开始锯,明显,时间已经不够了,而且力气不足锯下去效果非常小。

到了下班时间,我只好拿着仅有的两个“作品”去交给老师。老师反而笑着安慰我说:没关系,只要尽力只要努力过就可以了。看着老师的微笑,我的渐渐放松了下来。看看身边的同学,虽然也是冬天,可是几乎每个人都挂着汗水,看来都是很用功去完成自己的工作的。再看他们的作品,有一些相当的好,加工面的平整光滑度很高,而且挫后的工件的长度也相当符合要求,真是厉害啊。

在我们所参与过的实习课程中,比较危险的可以算是车工了。面对着这样一个工件高速转动,同时带有利刀的机器,要不断地防止铁屑飞溅到脸上,还要注意观察工件的车制情况,同时要切记衣服或者其他身上的东西不能缠绕到工作的机器上,实在是有一定的难度。

当然老师也提醒我们要带上眼镜或者面罩来保护自己。我们车工的任务还是比较简单的,只需要把已经制作好的圆柱工件下料的一头按要求车制成一个带槽的球体。刚开始的时候,要先制作推刀槽,只需要计算好刀的进退距离,然后按照计算的结果推进刀就可以了。但接下来的切削球体就很让人痛苦了。要求左手控制纵向推进,右手负责横向推进,又要注意两手的速度不能一样,要按位置变换,还要注意要分别匀速。

由于我是新手,对机器的操作不熟悉,两手的配合也不够好,我在切削球体的时候,几次切削深度过大,差点造成了工件的损坏。上午的学习内容基本是练习使用机器,尽量熟悉工序手势。到下午上班的时候大家才开始正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虽然我做得很不顺利,但最后还是把第一个球体切削出来了,只是表面的粗糙度很大,而且切削纹很不均匀,偏移很大。我很不满意,而对于工作的熟悉度又增大了,时间也还有很多,于是开始第二个球体的制作。在制作这个的时候,手的配合程度加强了,对工件的把握也高了,虽然用的时间比前一次要短,但是出来的成品明显比前一个好。我的心里倒是相当高兴。

通过前两天的工作,我倒是体会到了金工实习的一个重要感受:累。钳工都是手工的,所以我是整个手臂包括手指都酸软疼痛;而车工的时候,全天都是站姿,由于担心随便移动会控制不好机器,而造成加工工件的损坏,所以无论是上午还是下午,只要我是站在开动的机床旁边,基本都是一个站姿保持到底一动不动的,一天下来,脚都肿了,走路的时候一踮一踮的。但在最后看到自己一天的劳动成果时,又会觉得很满足。

虽说过程很累,但是却让我受到了一种锻炼,一种考验。锻炼的是自己的身体,考验的是自己的意志力,不管怎么说,通过这些劳累练习,我反而感到自己正经历着什么变化。虽然上大学以来我一直都在变化,但这一次是我真真正正感受到的,辛苦和劳累,汗水与欢笑,一切都那么真实那么丝丝入扣的撩拨我的记忆,让我真的为拥有这些经历感到深深的骄傲和满足。

相对来说,我自己比较喜欢的就是学习模具cam制作软件。看着那些线条在自己的操作下,通过软件的预定程序不断地由线条生成固体,再经过修改,生成曲面,最后通过模拟生产过程,把它在加工中的全过程播放出来,看着它由一个模块,在铣刀的切割下,一点一点地变成一个模具,心理很是有种满足感。

想起一个工件的制作在实际中可能需要经过很多工序,并且由于其中某部分的形状比较奇特很难制作而使制作出来的成品不合要求。而通过电脑的模拟程序,就会更容易更直观地看到整个生产过程,同时对于工件在制作中可能遇到的情况都可以进行模拟,人们就更容易掌握制作时要注意的情况,进行相应的修改,使最后的成品更尽善尽美。

我就很为科技的发达带来的好处而感叹。因为对这个软件的使用很感兴趣,下班后我还留在了电脑室里,请老师教我用软件制作了一个巧克力常用的半球柱的形状的模形。看到自己亲手设计的模形,我心里美滋滋的。

很快地两周的金工实习就过去了,在这个实习过程里我还得到了一个小小的纪念品——我在注塑挤塑的实习的时候制作的两个小小的塑料杯。物体虽小,也不比得其他同学化学加工时得到的自己设计加工的小工艺板有趣,但毕竟是自己的劳动结果,也算是可以给这次实习一个很好的回忆。

同时,通过一个金工实习,也让我理解了做很多工作是需要技巧的,并不是想当然地去做就会成功的。看着熟悉的东西,看着熟悉的工作过程,由于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技能,便无法完成工作了,而由于没有相关的练习,还可能在工作过程中对自己或者他人造成伤害。而类似的这些事情我们在平常的新闻报道中已经屡见不鲜了,很值得提起人们的高度注意。

我们在整个金工实习的过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虽然不是很多,但通过这次让我们明白了我们需要实践学习和掌握的技能还很多,如果我们不经常参加这方面的实习,我们这些大学生将来恐怕只能是“纸上谈兵”。社会需要人才,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才,我们新世纪的大学生只有多有加实践,才能保证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有自己的位置,真的很多谢这次金工实习,虽然有些辛苦,但如果能再来一次的话,我也还是十分乐意参加的。

篇2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高职机械类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18-03

引言

教育部关于《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中"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全新定位,即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同时具有"职业教育"的特征,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八个字鲜明地写在职业教育高高飘扬的旗帜上[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2011年至今,我院机械类专业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依托地方装备制造知名企业加强校企合作,集聚校企优质资源,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造就一批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坚强基础和有力保障。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1.1校企合作体制框架建设

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是教育部提出的重要建设任务。《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中明确提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目标是:"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因此,高职院校应正确把握高职教育发展方向,推进并深化校企合作工作,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

结合南通职业大学是地方办学的性质,校企合作体制建设采用理事会模式,代表地方政府的学校领导为理事长,相关企业为理事单位,理事单位代表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共同组成理事会。通过理事会章程决定其组织结构、工作机制和议事程序,确保校企合作共建目标的实现。校企合作体制框架包含理事会、院部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和校企合作团体三层机构。理事会是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决策和领导机构,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策划与日常管理,实现校企合作常态化管理职能,保障校企合作项目建设目标与任务的全面完成。院部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是校企合作办学的组织实施机构。重点是依托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厂中校"、"校中厂"建设),组织实施"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分段式教学等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科技服务、继续教育服务等。校企合作团体建设是校企合作办学资源整合的重要措施。校企合作办学中要汇集校企各方优质资源,实现校企合作办学的资源优化整合,为使校企合作机制的实践提供资源支撑。

1.2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机制就是实现校企合作办学的制度与方法。建立专业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共赢、资源多元投入和合作工作常态化等四个机制制度体系,是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主线[2]。

通过建设校企人才共育机制,将校企合作深入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是构建高职学生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现所有学生接受半年以上的企业生产顶岗实习。二是将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共同评价教学质量等纳入学院教学规程,指导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设。通过建设校企合作办学的资源多元投入机制,建成资源多元投入的实训基地及其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企业和学院资源优势,共同建设 "校中厂"和 "厂中校"实训基地,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通过建设校企合作的成果共享机制,实现共同开发合作项目,成果共享。企业参与学院建设,将企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引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学院参与企业科技项目开发,既锻炼提高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同时服务于企业的技术进步。校企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校企共建并共享质量工程建设成果;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资源更好地用于学生实习和员工培训;校企密切联系,保证学生顶岗实习和职工在校培训的过程全面可控在控[2]。通过建设合作工作常态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常态化管理,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组织的常态工作机制,为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在这种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下,我校实施了"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授进企业,学校与数百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了专门的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策划、管理、保障校企合作项目的顺利完成。机械学院在校企合作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院与南通地区知名企业南通科技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南通科技机械学院",并顺利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建立了组织机构,校企双方对合作发展南通科技机械学院的重点达成了共识:(1)巩固扩大南通职业大学实习基地建设;(2)与南通科技数控机床研究院共同开发科研课题;(3)校企共建集教学、培训和生产于一体的"校中厂"和"厂中校"式的实训基地;(4)进行"订单班""冠名班"双导师制的深层次办学模式的合作;(5)聘请南通科技的精英技术骨干担任客座教授,参与教学与专业建设;(6)校企共建"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每年由学校进行企业职工的培训,外派师资到企业锻炼。

2.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

2.1 实施"顶岗实习",校企共育人才

在我院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在毕业前需进行半年以上的生产性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的适当岗位上边学习、边进行生产实践工作,学生在企业中有较为固定的岗位,不仅接受学校老师的指导,还要接受企业委派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技能的"老师傅"指导,同时接受企业的文化熏陶,学习企业的管理模式,适应企业的运转方式。这样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为他们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提供了坚强基础。在这期间,学校老师与学生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随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学生顶岗实习结束时,企业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做出恰当评价,学校老师结合企业的评价评定学生的成绩。学校根据企业实际要求及学生的实习效果改进教育教学工作[3]。

2.2 校企合作、共同建立实验实训体系

高职机械类专业实验实训体系依据核心岗位对工作能力的要求,建立培养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两个层次的实验实训体系。首先根据机械制造类的共性能力要求,通过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校外为辅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配备常规设备,对硬件要求基本一致,可以对实训基地的资源进行整合,达到实训基地利用率的最大化。其次,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的训练需要技术先进的设备,训练设备的技术含量和现代化程度要与企业生产水平同步,因此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主、校内实训基地为辅进行专门技能训练的设计。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的先进设备、制造技术、兼职教师和企业文化等资源进行校外实训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院机械专业通过省示范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央财支持重点专业建设、省重点专业群核心专业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加大经费投入,同时积极引入企业及社会资源,共同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建立"校中厂"式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着重训练学生的技术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满足基本技能和部分专门技能训练的目的。联合地区重点装备制造企业的专家,系统设计基于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环节,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校中厂"式的生产性车间,在校内实训基地创建真实的工作岗位、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按企业化要求组织生产和科研,将课堂建在生产一线,结合生产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同时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训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编制实训标准和实训指导手册,实现技能实训与岗位要求的对接。力求基地的训练设备的技术含量和现代化程度与企业生产水平同步,设备投入与实训项目开发同步,形成一个具有科研开发、产品设计、加工、检测、技术服务、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具有职业氛围的"校中厂"式的校内实训基地。

(2)建设"厂中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主要训练学生专门技能、培养拓展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主要场所。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以及真实的生产环境和产品来完成相关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和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实现"厂中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模式。在其建设过程中,校企合作选取企业中真实的设备、产品等同时又适合训练学生技能的项目,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力求满足一专多能的要求,即在满足一个项目实训要求的基础上,应能同时进行其他实验实训项目的要求,从而各项目之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4]。

2.3 以企业管理模式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管理建设

首先加强实验实训机构建设,通过成立实验实训管理委员会,对各实验实训基地配备各层次的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实训基地的日常管理。实验实训管理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金加工、数控加工、模具加工三个车间(基地)由专(兼)职人员担任车间主任,按照企业车间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员工管理、物流管理、安全管理等对车间进行综合管理,形成科学的实训基地管理考核体系。积极探索实训基地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提高实训基地的综合效益,并且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加强实训基地"5S"现场管理;培养团队及合作精神,提高师生的素质。校外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共同管理,按实践教学计划安排教学环节,实施质量监管和考评。

3.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专(兼)职实验实训指导教师

充分利用机械制造综合实训基地教学和生产的条件,结合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制订了校内专职教师定期到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践、锻炼的制度。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和开发为切入点,利用寒暑假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高级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骨干教师必须获得钳工、数控操作、技能考评员等方面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从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企业专家或技术能手担任兼职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对兼职实训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对受聘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能力考核,重点检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掌握的程度,实行等级评价、过程监督和绩效考核[5]。

4.结语

高职教育由于其"职业"的鲜明特征,必须面向社会实施开放式、多样化办学,"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在政府倡导下,校企双方都应努力拓展校企全程合作、互惠互利的人才培养途径,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基本原则,研究合作模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理念,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言:措施与创新[J]. 职业技术教育,2011(28):5-10

[2]许戈平,胡亚春.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模式探索[J].职业,2012(01):81-83

[3]魏文杲.高职机械工程类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 科技资讯,2012(32):182-183

[4]杜世禄.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2007(01):113-115

[5]刘家枢,徐涵.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08(17):19-21

基金项目:(1)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改革课题,课题名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实施的研究与实践-以机械类专业为例"(课题编号:2011JSJG375), 主持人:王磊,李业农

篇3

摘 要: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技工院校机械、机电以及相关冶金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机械大类课程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核心地位,也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因此,本文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扣技校生的培养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开展教学。

关键词 :机械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教学实践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砝码”。因此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制造业的基础与创新建设,我国的制造业在进入新世纪以后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传统的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随着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大,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的教学要求、内容和教学模式、方法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作为技工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成为学院机械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突破口”。为使此次课改落到实处,学院组织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与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要求、模式等方面入手,根据机械制造类企业的工作实际,设计和确定典型的工作项目,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将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恰当安排到各个项目中,力图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体系的确立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极限配合与尺寸检测、检测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检测零件的几何误差以及常用零件的检测等。其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械类高级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公差与检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课以及生产实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学生进行技术设计和创新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到该课程细分到机械各专业的教学要求并不相同,只有在充分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二、当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技校生基础薄弱

由于该课程处于整个机械类课程体系的核心地位,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初步的生产实践知识,能读懂简单图样,并了解图样的标注方法,但由于技校生的基础素质薄弱,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加之厌学情绪较重,给教师开展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教学模式僵化

本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表格多、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求学生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要点。但许多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实训教学不足

由于检测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教学时最好先进行认识性实习,再学习检测知识,最后在生产或实习工厂进行现场检测技能练习。但在许多技工院校受到课时少及实训场地、相关设备缺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只能在教室课堂上完成相关的学习。

三、技工院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实践

1.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由于该课程是联系其他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纽带,因此教师在识图与制图、工艺设计、编程、加工与制造等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按照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原则进行组织,这样既能保证各教学项目之间技能和知识的有效衔接,又考虑了教学方面的可操作性,从而节约了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效率。

2.改进教学模式

为使本课程的教学更能适应当前技校生的现实学情状况,笔者决定采用模块+任务的教学模式。首先将教学内容确定为四个模块,即极限配合与尺寸检测、检测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检测零件的几何误差、常用零件的检测。同时在这四个模块中分别设置不同的任务。每个任务中均设有能力目标,这样就能以任务驱动教学,做到理论学习有载体,技能训练有实体,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学习成就感。

3.加强实训教学

教师要充分发挥本课程技能课的优势,利用技能训练中所获得的感性知识来促进本课程的学习,同时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专业课和技能课中去,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学院就充分利用学校的地缘优势,与新钢公司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四、小结

篇4

关键词:机械制图?必修课?学习

当今的世界,机械行业发展很快,机械类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越来越多,机械制图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基础内容,与机械类其他专业课和生产实习课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门课非常重要。如果制造业学生看不懂制图,就像军人看不懂地图一样,后果不敢想象。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锻炼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习惯,为了学习好这门课,除了勤奋、苦练之外还要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

一、养成自学制图的好习惯

要想学好机械制图,自学是学好这门课的重要环节。首先对课本有个粗略的浏览,以便对教材有个初步概括的了解,要注重教材在识图与制图、工艺设计、编程、加工与制造等系列项目先后顺序,对所学部分的内容、重点、难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标记下难懂存疑的内容和自己无法理解的内容,要大胆质疑,对于不懂和不会的内容要多问个为什么;然后,整体把握,整理课本的内容层次,采用安排由易到难的学习方法,把繁杂、冗长的知识进行一层一层的梳理,注重每章每节各知识的链接、知识的贯通,抓住主线,清晰知识脉络,使知识简单化、概括化,把课本由厚变薄,激发学生学习制图的积极性;最后,要加强预习和回顾,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认真听课是学习制图的关键

制图中很多知识的学习光靠自学是很难理解的,尤其是重点和难点知识,如果没有老师的点拨,根本没法进行下去,因此,提高听课效率是学习制图的关键。

学习新课前要先复习上一节课内容,预习本次课,为听好新课做好准备工作。

听课时必须认真,时刻注意老师的讲授及所举事例,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和方法,积极地进行思考,提高空间想象力。对老师所讲的重点内容和知识要记录下来,做上记号,便于以后复习。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专心致志,集中精力,对于堂课内容要做到及时消化,对于画图,不要眼高手低,要反复画,在理解基础上画,必须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三、抓住制图内容的核心,掌握制图的精髓

学好机械制图并不难!制图学习自始至终贯穿一条主线:“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这是机械制图的核心,也是制图的精髓,无论多复杂的图纸都符合这个原则。不管图纸中的结构如何复杂,都可以根据上述原则来确定各个视图中对应图线在结构中的位置。

要掌握制图精髓,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深巩固基本内容,多看图、多思考、勤动手,学习别人如何画图,思考别人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画图,找到相对应的实体,总结绘图规律,培养立体感觉。

二是通过勤练习完成绘图基本技能的训练,制图习题册必须做到每题都要认真完成,出现错误的用不同笔做好记录,课下多看一些三维动画,以对立体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在脑海中建立起空间和立体的概念,对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或机械零件,摆好一个位置不动,从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进行观察,然后在图纸上遵循绘图原则绘出。

三是制图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正确的练习实践来提高绘图技能,尤其是各个机械零件图,如果要绘制,如何下手、从哪儿入手、哪条线用实线绘制、哪条线需要用虚线,要做到融会贯通,用正确的方法完成练习,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制图的学习重在练习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想学好制图就要杜绝眼高手低,要强加训练。尤其是课本例题和习题册上的图形,都具有代表性,会画一个图就可能会画这一类图,只有常练习,制图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在平时一点点积累,才能够熟能生巧,到用的时候才能够游刃有余;只有多做练习,看的物体多了,画的图形多了,才能有足够的图形印在脑海,从而培养的空间想象力。在练习时,尽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根据平时积累的一些图形结构,充分利用“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把简单结构的三视图搞懂,然后把简单结构组合成体。这样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就是由简单的结构组合成,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样就容易学习制图。制图中还有剖视图、断面图、连接件、标准件、常用件等画法,对于初学者来说,看着会感到很复杂,其实只要细心,确定好画线的位置、长度,按要求认真画好,不要漏画线条也不要多画线条,这一部分还是最好学的。此外,在画图时要遵守国家标准,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与平面图形画法,学会分析和标注平面图形的尺寸,做到作图准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布局合理、符合国标。不要过早要求快,先要认真画好,熟练了自能生巧。

五、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学习制图时,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观察实物内部和外部,然后与平面或立体图形相结合,提高学习制图的兴趣,多看一些三维动画,以对立体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在脑海中建立起空间和立体的概念,建立一定的空间表达能力,能够随时运用所学知识及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实现理论知识向应用和能力方面的转化。在看一些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或机械零件时,先从有规则的简单的物体开始看,如长方体的储物盒、杯子、圆球等,仔细观察其形状后,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出它的样子,用不同几何体绘图方式反复练习。然后看一些复杂的实体,主要注意各个实体的连接处,比如一些相贯线、相切线、连接线等的表达。还要注意各种机械零件实物与图纸的对照,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对于制图中出现的问题,可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跟熟练掌握制图的同学分享学习经验,讨论交流,虚心学习,有时别人的一句点拨比你努力几天都有效果。再则可以借助互联网寻找解决方法,网上有很多绘图识图的视频,绘图的方法一目了然,了解他们的绘图习惯,学以致用。

此外,生活中制图的学习还必须具有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要学好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零件与机械原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内容,这些知识可以在机械制图中的零件结构、表面质量、加工方法、材料选择、技术要求和连接装配关系等方面为学习好制图奠定基础。

六、小结

总之,机械制图的学习方法因人而异 ,根据自己对制图的理解,建立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仅局限于制图的概念、定义和规则,最重要的是有想学好制图的愿望,从内心喜欢这门课。只要作图时做到严谨、细心,并且会正确、合理、全面地运用制图知识,就一定会学好这门课。

参考文献:

[1]郭建尊.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篇5

机械类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要求在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兼顾应用技能的发展。而从目前工业的发展方向与进程来看,简单套用高校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因此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为当前独立学院教学改革中一项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1.体系现状分析

目前,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多脱胎于综合性大学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之中,在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组织、实践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模式上都不适用于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出的人才与综合性大学具有同质性,无法形成自身特色,竞争性不强。要形成能够体现独立学院自身价值的实践教学体系,不能仅仅是简单套用综合性大学本科教学的培养模式或是高职高专单一的技能培养方式。而是要在已有的两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将实践教学贯穿于高等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培养人才应在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在企业中能兼具一线操作与研究开发为一体的工程师素养。

2.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生产实践环节。很多课程还是以理论基础知识为主,不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与理论课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大部分实践教学集中于大四学年且考核方式无法真实检验学生参与实践的效果,达不到设置此课程的目的。

二是教学课程设计。机械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缺乏紧密联系,各科知识点相对独立,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架构。因此,需要设计一个面向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系统化课程,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理论基础知识为主,培养动手与实践操作能力为辅,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促进知识的融合。

三是教学手段落后。各种课程设计、实验室教学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积极思考与主动创新也并未在实践教学中得以体现。

四是教学场所建设。实验室建设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跟不上现阶段实践教学的需求。虽然各校在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但实际利用时间很少,学生操作设备的课时数很少。校外实训基地大部分只是参观实习,能够给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生产的企业很少。毕业实习作为大学四年时间最长、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实践教学部分,很少有学校能做到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则导致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1.实践教学个性化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必须共同遵循的,这种原则是动态发展的,具有稳定性与可遵循性。当前,国家的教学遵循发展性、科学性、系统性、因材施教等原则。但是,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对人才需求与要求越来越高,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满足时代的要求已经成为当下的趋势。为了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将个性化教学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原则并实施。

2.主体化原则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是认知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型转为自主研究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的教育模式,激发他们的潜能,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

3.实践实训的全程性原则

随着近年来本科毕业生人数的大量增加,未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必须将社会实践或实践教学贯穿于大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做到实践实训全程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目前,高校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校企合作,学生通过到企业里面进行生产实践活动来强化理论知识,培养行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针对机械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的实情,笔者搭建了两模块、三层次的实践体系。两模块为教学实践模块与自主开放模块,三层次为基础层次、综合层次、创新层次。教学实践模块主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实现基础层次的实践教学要求。自主开放模块主要与科研院所、企业相结合,确保学生实践内容的创新性与应用性。以学科竞赛与设计类课程实践为主,加强多学科交叉型的实践教学,实现综合层次和创新层次的实践教学要求。

2.改革管理制度,构建实践效果反馈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主要包括管理机构、教师、校内外实践基地、基本规章制度和评价指标等。由于实践教学工作面广,涉及校内外教学管理,所以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的计划性和质量监督体系的有效性。目前在践教学环节中最难管理的是校外实习实践环节,校外实习实践是一个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质量监控工作不到位致使这一环节并未落到实处。

因此,建立实践效果反馈体系无论对校外实践还是校内实践都是十分有必要的。校内实践主要按照培养方案的考评要求实施,校外实践通过学生日记、月度检测等手段保持与学生实习单位的紧密联系确保实践的真实有效性。

3.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教学条件是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与保障。为实现自主开放式的实践模式,实验室应保持开放,建立创新实验室以供学生长期使用。同时应将专业特点与相关竞赛结合,组建社团,以社团活动的形式拓宽实践教学的内容与途径。学院加强校企联合、校企融合,利用地方优势先后与12个企业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确保学生进入生产一线实习。

4.建设新型教师队伍

在保证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通过组织进修和内部培训等方式,在学历与非学历两方面对教师进修培训。在学历教育方面,学校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青年教师脱产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在非学历教育方面,选派青年教师轮流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引进或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实践。

四、小结

机械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同时还应融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应根据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的学情,构建适合的实践教学体。笔者学院通过改革教学手段,更新实践内容,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创建有效的质量反馈体系,在激发学生主动性有创造性的同时,培养其科研意识。由于学院处在实践教学改革的初期,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完全开展,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