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环境污染事件范文

环境污染事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环境污染事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环境污染事件

篇1

关键词: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监测 事件处理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环境突发事件在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与此同时,针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受应对体制不完善、应对能力不强及环境信息发送迟缓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导致相关部门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无法及时的采取救治措施。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此,本文笔者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我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监测中遇到的问题及完善途径,做如下简要分析:

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结合当前我国有关部门对环境污染作出的规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一般是指没有任何事先征兆,突然发生,且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及威胁全国或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等损失及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与其他事件相比,该事件在实际运行中,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紧迫性、公共性及危害性等几方面。同时在该事件出现前,其发生是无法通过人力进行预料、逆转的,同样,针对这类事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准确的知道其发生的时间、地点、破坏程度、产生的后果;一般来讲,一旦出现该事件,将会对公共利益造成直接威胁,甚至在情况严重下,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在处理这一时间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能够第一时间采取监测措施,避免延误而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从我国近几年遇到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能够看出,结合突发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国家相关部门对突发环境事件制定了总体预案,并将环境污染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污染事件(I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II级)、较大环境污染事件(ⅡI级)和一般环境污染事件(Ⅳ级)四级。但在实际监测中,则需要监测人员对该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在确保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同时,还能为下一步的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监测程序

工作人员在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进行监测时,需要按照国家相关程序规定,有步骤的对其监测,并在得出监测结果后,第一时间将其上报给相关部门,确保下一步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般来讲,在整个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中,其监测程序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应急预案的制定

受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自身突发性、紧迫性、公共性及危害性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导致人们在日常工作中,很难第一时间掌握突发事件准确的时间、地点、破坏程度及造成的后果。因而在处理这类事故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能够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处理措施,制订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起高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处理机制及措施,以便在事件突发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救治,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针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相关人员在制定应急预案的过程中,其基本前提在于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本着对事故方负责的态度,对突发事故积极开展调查,且在调查的过程中,各地整部、环保部门及其他部门应给予相应的配合,同时对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进行积极救治,在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的同时,还能减少或清除污染危害,确保事故救治措施的顺利进行。此外,在制定应急预案的过程中,各地政府应从根本上认清自身的职责,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在对环境污染源进行及时控制的同时,还应将救治信息及时的告知群众;环保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应急监测,并在自身工作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应急处理工作,确保应急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整个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工作中,受突发事件的影响,该项工作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开展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影响。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成立专业的应急指挥中心,在统一指导、统一协调的过程中,科学、完善的启动应急方案,使其发挥出应用的作用。

2.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置

针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置,应急预防的制定,其核心目的在于对突如其来的染污事件开展积极的处理工作,将该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及人员伤亡降到最低。结合应急方案的工作程序,其主要包括接报、研制、报告、预警、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所、现场指挥,开展应急处置、应急终止等几个方面。与此同时,针对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如何对其处置,将直接关系着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结果。在整个应急处置过程中,环保部门作为该事件的主要工作部门,应在同一领导下,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将该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同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救援建议,有效地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在实际应用中,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需要从监测项目、监测范围、监测点位及现场采样等几个方面出发,并结合着监测结果,从整个突发事件造成的污染范围出发,灵活运用应急监测方案。

三、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出现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需要相关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对该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程度进行监测,以便在得出监测结论后,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与此同时,在对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进行监测时,工作人员还应从根本上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实事求是,在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无误时,还能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黄娟,邵超峰,张余.关于环境风险评价的若干问题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03).

[2]吴玉萍,胡涛,赵毅红,葛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J].环境经济,2009,(Z1).

篇2

从灾害链的角度对Na-tech事件进行环境污染风险分析。采用临汾市历史地震资料和10家焦化企业的数据资料及当地的气象资料等,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区域内,一旦强震破坏了化工设备,造成粗苯泄露,易造成公众中毒事件,所研究区域是典型的高中毒风险区。

关键词:

Na-tech事件;灾害链;地震灾害;环境污染风险

近年来,因地震产生的环境污染事件的数量越来越多,后果越来越严重。最为严重的是2011年日本3.11特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逾2×104人遇难失踪,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造成核泄漏,数万人紧急疏散,对环境的影响将持续若干年,是有史以来自然灾害所引发最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之一[1]。在中国,地震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1976年唐山地震发生毒气污染7起,其中3人死亡,18人中毒。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也引起部分化学品的泄露和释放。这种由自然灾害导致的事故灾难被定义为Na-tech(NaturalandTechnologicalDisasters,自然和技术灾害)[2],它可看作是灾害的一种链式反应,国内对灾害链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3],但对地震引起的环境污染事件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从断链减灾的角度对Na-tech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具有普通的现实需要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1研究区域情况

本论文以山西省临汾市作为研究对象。该区域在历史上发生过2次大震,同时又是山西省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但其特殊的地形条件和气象条件又极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具有极高的中毒风险性。

1.1大震的复发区临汾盆地具有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活动时间长的特点。自公元649年以来,盆地内共发生过地震震级M>4.7级地震21次,其中8级地震1次,734级地震1次,6级~6.9级地震3次。其中1303年和1695年临汾地区先后发生了洪洞(M=8)、临汾(M=734)2次特大地震震中仅相距45km,在400a间相距这么近的地区相继发生2次特大地震的情况在华北历史地震记载中是孤例[4]。

1.2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汾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临汾区域的焦化企业不仅星罗密集,生产粗苯的量较大,且分布较分散,一旦发生事故,较难以集中处置。

1.3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临汾市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水文条件非常不利于大气环境污染物扩散。临汾市地形轮廓大体呈“凹”字型分布,四周环山,中间平川。临汾市市区全年静风频率高达48%,逆温频率高达38%,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和水平输送。

2研究区域内的潜在震源区及污染源的设定

2.1潜在震源区的设定本论文选择临汾盆地中北部强地震带上震级大于等于里氏7.5级和8级的活动断层作为研究对象,沿地震带通过ArcGIS随机生成57个震中,地震带震中分布如图1所示。地震烈度的等震线形状采用椭圆衰减模型,沿着地震破裂长度方向即为长轴方向。临汾研究区域处于中国华北地区,故选用中国东部的烈度衰减关系式(1)和式(2)模拟区域的烈度分布情形。利用式(1)和式(2)计算临汾区域内每一随机设定的震中在每一潜在泄漏源处的烈度值,临汾强地震烈度值从6度算起,即本研究仅考虑单个震中在粗苯泄漏处造成6度及以上烈度时的粗苯存储罐破损情形。

2.2潜在污染源的设定研究区域一共有38个涉及粗苯(苯和甲苯)的焦化企业,本论文选择其中10家焦化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其空间分布如图2所示。在研究区域和震源区、污染源设定后,假设临汾中北部发生强地震,地震破坏了危化品粗苯的存储罐,造成粗苯泄露,粗苯泄露直接威胁到公众的生命。Natech事件具体影响灾害链如图3所示。

3地震与化工设备破坏的风险分析

建立地震烈度(修正麦加利烈度,MM)I与破坏状态之间的关系矩阵,通过破坏状态与破坏状态比例的关系矩阵,得到主要化工设备在6度以上烈度(MM)I的破坏比例,用来表示化工设备的地震破坏脆弱性。结果如表1~表3所示。采用MonteCarlo抽样模拟各级烈度下形成的破损比例的分布范围,再将样本转化为Probit,用标准状态分布的反函数+5表征Probit,用Probit数与地震烈度完成线性回归,得到地震烈度与破坏概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如式(3)、式(4)所示。

4化工设备破坏与粗苯泄露风险分析

4.1粗笨泄露量与体积的关系假定粗苯卧式储存罐受到临汾强地震破坏后,其罐内所存粗苯(苯和甲苯)将在1h内全部泄漏到空气中。故将焦化企业中粗苯的存储量作为粗苯储存罐破坏后粗苯的泄漏量L,粗苯的体积泄漏速率V如下。

4.2风险分析从4.1分析可知,化工设备的粗苯存贮量直接决定了泄露后产生的危险性。

5粗苯扩散与公众中毒风险分析

粗苯泄漏后在大气中进行扩散,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化工设备破裂后,粗苯所处的污染源状态,另一个是地震后的地面气象条件,随着地震时间增加,粗苯扩散产生的中毒范围也不一样。研究选取气象资料比较完整的临汾市区、洪洞县、襄汾县、隰县、吉县、浮山县和翼城县7个地面气象站点和5个高空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时,在不足时用内插法补全所需的气象数据。运用CALPUFF大气扩散模型进行计算分析。根据相关数据,绘制出粗苯15min最大浓度中毒风险图如图4所示。由图4所知,在粗苯15min浓度最大值时,按中国《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标准,研究区域有一半以上地区中毒风险在0.1以上,即有10%以上中毒概率,这属于比较高的中毒风险;同时研究区域有1/4以上地区中毒风险在0.25以上,即有25%以上中毒概率,这是很高的中毒概率。这表明此时研究区域是典型的极高中毒风险区,研究区域内人员应立即撤离。

6结语

在模拟发生在临汾市的地震粗苯泄露的Na-tech事件中,地震破坏了危化品粗苯的存储罐,造成粗苯泄露,粗苯泄露直接威胁到公众的生命和地震直接对公众中毒产生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可通过断链减灾的模式进行风险控制。a)通过震害情况分析,化工设备直接受地震破坏的影响不大。要对罐体本身和相关联的部位作好减震措施并日常及时维护,可避免化工危化品存贮设备的破坏;b)泄露速度与存贮危化品的量直接相关;c)临汾市中北部是典型高危险中毒区。

参考文献:

[1]潮轮.日本悲恸:地震海啸核泄露[J].生态经济,2011(5):8-13.

[2]盖程程,翁文国,袁宏永.Natech事件风险评估研究进展[J].灾害学,2011,26(2):125-129.

[3]李鑫,郭安宁,赵泽贤.日本东北9.0级大地震与台风的成链关系[J].灾害学,2012,27(2):39-42.

篇3

突发性环境事故不同于普通环境污染事故,它具有迅速扩散、危害严重和污染物不明等特点,在瞬时或者短时间内向环境排放大量污染物质,造成巨大人身和财产损失。研究以株洲市“5•6废酸倾倒环境污染案”为例,就环境污染损害评估鉴定工作展开了分析。在损害评估鉴定工作中,从污染物性质、事件发生时间和污染路径进行了分析认定;就倾倒强酸废水量进行了事故反演分析,并对时间损失进行了定量分析。污染损害鉴定结论科学可靠,提出了环境污染事件损害鉴定评估工作中相关建议。

关键词:

废酸;环境污染;损害鉴定

前言

据环境保护部全国环境统计公报[1]统计,2013年中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高达712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突发性环境事故不同于普通环境污染事故,它具有迅速扩散、危害严重和污染物不明[2-3]等特点,在瞬时或者短时间内向环境排放大量污染物质,造成巨大人身和财产损失。针对事故原因,有文献统计1999年-2009年国内突发性重大或特别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原因前三位分别是:危险品存储运输过程中发生爆炸而泄露或尾矿库和污水池渗漏[4];违规偷排和各类交通意外事故[5]。为遏制突发性环境事故频发的恶劣态势,贯彻落实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的中央精神,发挥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对环境司法、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支撑作用,环境保护部于2014年1月印发关于《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机构名录(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推荐12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湖南省环境风险与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中心作为首批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试点机构,受株洲市公安局石峰分局委托,对株洲市“5•6废酸倾倒环境污染案”开展了环境污染损害评估鉴定工作。本中心本案是典型偷排所致的环境污染事件,评估鉴定结论被法院采纳,具有技术示范和司法实践意义。

1案件基本情况

2013年5月6日12时30分,株洲市环保局监察支队在株洲市石峰区汇亚市场现场巡查时查处一槽罐车通过雨水收集口向城市下水管网倾倒废液。倾倒口位于霞湾污水处理厂进水口上游约3.6公里。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现场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倾倒废液为废酸类危险废物。经株洲市公安局石峰分局和株洲市环保局联合调查确认,自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株洲市某化工贸易公司刘某、肇事罐车主李某和司机贺某共从长沙市某钪业股份有限公司收运强酸废液约132车,共计2524t,其中株洲龙泉洗水总厂先后共接受19车,共310t;案件肇事方口供承认于汇亚市场私自倾倒24车,共计约460t;其余强酸废液去向尚待查明。

2范围界定[6]

2.1污染物性质确定

株洲市环境监测站对槽罐车含酸废液监测结果表明,槽罐车内水样pH为0.21,化学需氧量、锌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限值分别为10.3倍、450倍。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该案中含酸废液来源于基础化学原料制造生产过程,属于HW34废酸类危险废物(废物代码261-057-34),危险特性为C。

2.2时间范围

根据案件肇事方口供,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6日株洲市某化工贸易公司共私自倾倒强酸废液24车,共计约460t。经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检测,事故现场槽罐车和长沙市东方钪业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废酸储罐样品废液样品pH约为0.2。霞湾污水处理厂提供厂区进水异常资料证实从2012年3月开始频繁出现水质异常情况,正常生产运行受到冲击。霞湾污水处理厂应急预案规定厂区进水pH<5时属于水质异常。根据案件肇事方口供、结合槽罐车单车运输量、倾倒时间、管网及生活污水流速等调研分析,可初步判断本次污染损害鉴定时间确定为从2012年9月至案发当日。对霞湾污水处理厂提供的2012年和2013年霞湾污水处理厂进水异常资料统计可知,从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霞湾污水处理厂受到pH<5的含酸废水的冲击累计31次,持续影响时间累计约为80小时。

2.3空间范围

通过株洲市生活污染管网流量和流向分析以及管网关口实地调研可判断:肇事槽罐车从“5•6环境污染案”事发地点汇亚大厦倾倒的强酸废液,通过汇亚大厦雨水收集管道进入生活污水管道,然后在八字口通过明渠汇集流向云峰驾校霞湾污水管网入口,经霞湾污水管线输送进入霞湾生活污水厂进水口,总输送距离约为3.6公里。从以上迁移途径分析可知,人为倾倒强酸废液的环境污染损害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对明渠和生活污水管网腐蚀作用;对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冲击;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超排强酸废水对厂区下游环境产生影响。

3倾倒强酸废水量分析

根据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水质异常数据统计和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报告分析可知,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进水pH低于5的总持续时间为80h,平均pH约2.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以下公式:综合监测结果强酸废液pH取0.5~1,代入上式可推算出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受到人为倾倒强酸废液量范围为:378~1196t。

4损失评估

倾倒强酸废液影响生活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及下游地区[7]。其中,强酸废液对生活污水管网的损害具有较强专业性,建议委托相关专业机构另行鉴定;由于时间与技术所限,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超排强酸废水对厂区下游环境生态损害暂不列入本次损失计算范围。本次鉴定评估主要针对该案件对霞湾污水处理厂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根据《环境污染损害数额计算推荐方法》(第I版)及其编制说明,人身损害、财产损害及生态环境资源损害可理解为直接经济损失,其中财产损害目前可操作的主要包括国家财产损害、单位财产损害及个人财产损害。在本案件中,尚没有明显证据表明存在人身损害;所排含酸废水经城市生活污水管线(霞湾线)进入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对该厂正常运行造成冲击,从而产生了单位财产损害;在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采取投加片碱等额外措施处理后,该部分废水对周边生态环境资源造成的损害很小,因此本次损害评估对象主要为霞湾污水处理厂所受的财产损害。根据霞湾污水处理厂的工艺特点及生产运行情况,对其所受的财产损害主要从运行成本增加费用、停产损失及额外处理费用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具体见表1。

5鉴定结论

(1)根据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槽罐车含酸废液监测结果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界定,从“5•6环境污染案”事发地点倾倒的废酸属于HW34废酸类危险废物(废物代码261-057-34)。该含酸废液可通过霞湾污水管线(约3.6公里)直接进入霞湾污水处理厂,导致该厂进水口pH超出设计处理范围,对该厂正常运行造成冲击,导致该厂生活污水处理成本增加,造成停产损失及额外处理费用。(2)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6日期间由含酸废水对霞湾污水处理厂冲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共计39.73万元,其中运行成本增加费用17.30万元,造成停产损失17.84万元及额外处理费用4.59万元。(3)根据水质异常数据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6日期间,进入霞湾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倾倒强酸废水量范围为:378~1196t。若依据最大倾倒量1196t计算,折合每吨倾倒强酸废水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32元;若依据最小倾倒量378t计算,折合每吨倾倒强酸废水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051元。

6结语

本案是典型因违规偷排所引发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由于第一次作案到案件查处当天时间跨度大,肇事者作案时间随机,造成部分直接证据无法收集保存,增加了后期环境污染损害评估的难度。随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逐年递增和新环境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势必对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工作提出更高的技术和规范性要求。通过本案的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工作和司法实践,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和建议:(1)因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受害方,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应第一时间报案并保存收集事故现场物证。(2)在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开展中,应进一步加强技术储备和创新,特别是生态损害评估的技术储备。同时,应建立评估机构与林业、水利、海洋、住建等相关技术权威部门沟通衔接机制,以提升综合损失的有效性。(3)在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建议参考借鉴美国《1980年综合环境反应补偿与责任法》,对赔偿责任人进行严格界定,并厘清污染设施所有者、运营者及运输者的连带责任。

参考文献:

[2]刘耀龙,陈振楼,毕春娟,等.中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12):116-120;144.

[3]傅晓钦,胡迪峰,翁燕波,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监测,2012(1):107-109.

[4]魏科技,力,宋永会,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与应急研究进展及体系构建[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6):64-70.

[6]李海杰.环境污染损害鉴定案例分析与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5):81-83.

篇4

关键词: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环境保护 影响

前言

所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污染事件[1]。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业迅速发展且其门类日趋齐全。大量的工业原料被储存、运输、用于一线生产;尤其是化工材料,其大多是有毒易爆物质;由于人为等原因,近年来,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在我国频繁发生,有些污染事件不仅对我国局部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造成了当地社会的一度不稳定。

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对我国环境的危害

1993~2005年污染事故统计数据统计显示:在13年中全国每年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总次数最少为1406次,最多为3001次,水和大气两类环境事故占据了事故总数的绝大部分(83.04 %~92.02 %)空间上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和中部地区省份,湖南、四川和广西为环境事故最密集的区域[2]。与常规的环境污染相比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具有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危害严重、污染物不明等特点。因此,其对局部环境的危害就更加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更大。如:2004 年四川沱江发生特大污水事故,近百万人饮水中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元;2005年11月,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导致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造成哈尔滨市400万市民断水4d,沿江数10个市(县)及下游俄罗斯遭受影响;2006年1月,湘江发生严重的镉污染水体事故,致使湘潭、株洲两市水厂镉严重超标,部分地区积水的镉浓度超标200多倍[3]。据国家环境保护局统计,类似的环境污染事故近几年每年都发生约2000起左右[4,5]。

1.1. 突发性环境污染对我国水体的影响

在我国发生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中水污染事件占主要比重,如上文提到的四川沱江和松花江以及江苏盐城等特大水污染事件。局部的地表水段在短时间内被排入大量的有毒化工原料,从而直接导致局部水体物理化学性质的急剧变化而被严重污染;水体内的生物也因此遭到灭顶之灾,水体内的生态环境也随之被彻底破坏。如不积极采取有效的水利拦截措施水域内河流的流动将使污染水域的面积迅速扩大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而污染水域的治理不但周期长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巨额资金。从整体上来讲我国地表水的污染处于中度污染状况,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无疑使我国水体总体的污染状况雪上加霜。由于地表水的渗透,局部的地表水污染还有可能引起局部的地下水的污染,地下水污染的修复较之地表水更加困难其影响将更加深远。此外,污染水体中的有毒化工原料和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巨大其将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1.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对我国大气的影响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中的大气污染事件在我国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中同样占据着重要的比例。气体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它与水污染有着不同的特点:大气污染的持续时间短,危害更直接更大,在短时间内几乎无法控制和治理已经造成的污染。在我国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中大气的污染一般是由化工厂化工气体泄漏和化工原料运输过程中运输车的交通事故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的发生可以使一定空间内的空气质量变坏,如发生在人口较稠密的居民区其间接危害会更加严重。

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的挥发可以使污染在一定的条件下迅速转移从而带来更多的间接危害。如:污染物随风飘到远方扩大污染范围或随雨水降下污染地表水。

1.3.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对我国土壤的影响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固废和被污染降雨以及灌溉水污染,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的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主要形式。土壤被污染后其污染效应潜伏期长不易被发觉。土壤收到重金属污染后,其会随着植物而迁移到人体中对人体造成危害。土壤被污染后其治理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周期也长。

终上所述,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对我国局部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使发生地方的环境治理和保护的进程延缓,使局部环境质量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污染状态。它同时也加剧了我国环境整体的严峻形势,增加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资源投入。它的不利影响使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对我国环境保护的正面影响

我国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虽然给我国的局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甚至影响到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总体进程。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它的发生也迫使我国政府、环保以及科研等部门积极总结事件发生的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预防以及治理措施。在此过程中也就使我国的对于此类环境污染事件的防治措施和体制更加完善和有效,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此类环境治理技术的发展。

2.1 有利于企业应急能力的提升

篇5

关键词:环境监测 突发事件 存在问题 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了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全国各类事故造成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数量急剧上升,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给国民经济、环境及人们生命和健康带来巨大灾难,能否及时防范、妥善处理突发性环境事件,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也是对环保部门能力和水平的检验。而应急监测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环境应急工作成败和高层的决策是否正确。但是,目前,应对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管理水平还比较低,表现在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能力不强、应急监测现场协调指挥能力不强、应急信息的报告和反馈不够及时和准确,应急监测装备能力配置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监测人员缺乏应急技术和安全知识培训、后勤保障不足等。所以,对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管理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目前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能力不强。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非正常的、不可抗拒的,在时间、地点、场合、排污方式、途径、种类、数量、浓度等方面难以预料,一般不可预测,有些有一些苗头。目前环境监测还不能够做到预测污染事件发生,甚至有些突发污染事件已经发生了七八个小时后才接到污染事件的报告,往往错过了最佳的监测和处置时机,监测工作的被动可能造成决策的失误。如何在第一时间及时了解污染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如何在一些事件发生前进行预报,以便采取预防措施,是环境监测管理需要去努力探讨的问题。

1.2应急监测现场协调指挥能力不强。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有方方面面的领导到场,在环境应急监测现场指挥上,目前存在着过分依靠领导临场发挥的情况,有时领导之间的意见不一致时,各方面的行动难以协调地开展,特别在监测的频次、持续时间等方面,没有科学的评估,受到行政权力的自由裁量权影响太大,容易造成应急权力失控和监测资源浪费。

1.3应急信息的报告和反馈不够及时和准确。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发生后,到现场的人很多,但往往缺乏一些特征污染因子的监测手段和知识准备,对现场污染物种类、数量、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以及相关水文、气象等相关资料不能及时掌握,所以对污染突发事件的污染范围、污染程度、污染的危害等初期评估方面不能做到及时准确。在应急监测过程中往往还忽视了监测的质量控制,不能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在监测数据的上报的过程中,有时往往受到行政方面的干预,只报好的方面,对严重的情况还有瞒报的现象发生。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应急监测信息系统。

1.4应急监测装备能力配置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里存在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应急监测装备能力配置不足,缺少必要的应急监测装备,对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不能及时准确分析污染因子,甚至有时仪器设备的数量不够,束手无策。仅仅靠日常的监测设备和分析手段是不能满足应急监测要求的。二是应急监测装备配置不实用,有些地方花费了很多的资金,购买的应急仪器不适用,有贪大求洋的倾向,忽视了基本要求的配置。而在应急监测仪器的管理和使用方面并没有下功夫,容易造成应急资源浪费。

1.5缺乏应急技术和安全防护知识培训。监测人员缺乏根据现场污染情况、条件和污染事件的特点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的能力,知识面不够广。现场应急监测仪器特别是现场大型监测分析仪器的操作技术不够熟练,往往造成应急监测的质量和水平不高。现场监测人员还缺乏应急安全知识培训,对于在应急现场如何根据各种复杂污染情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容易受到危险伤害。

1.6后勤保障能力不足。随着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复杂,各种各样的化学危险物爆炸、泄漏的污染因子很多,有易燃易爆、化学、腐蚀性、致癌物等有机和无机的物质以及放射性,针对对各种污染物质的安全措施目前还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应对综合应急、流域应急等情况的后勤保障能力不足,对特殊污染因子分析的物质保障不足,监测的机动性不足等。

二、完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管理的对策

2.1开展早期预警是对环境突发危机事件进行有效处理的关键.如何增强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能力,笔者认为,作为环境监测部门是有许多工作可以做的。首先建立当地风险源档案十分必要,利用环境监测的优势,对本地有可能发生环境突发危机事件的单位和工段进行摸底分析,排出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性、刺激性、致癌性以及放射性等危险物质名称、生产和储存数量方式、地点方位以及化学特性等,形成本地区风险源信息图,做到对本地区风险源心中有数。第二,建立完善的环境预警机制,监测站除了成立应急环境监测小组外,还需要充分发挥耳目哨兵的作用,可以联合当地的安全监督等部门一起组织重点风险源单位、工段和安全事故多发地的一线人员加入到应急监测网,可以通过他们对安全和污染事故隐患和苗头及时掌握,以便在第一时间及时判断做出反应。第三,建立现代预警系统工程,目前,县级以上的监测站一般都建设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重要的河流断面也建设了水质自动监测站,一些重点的污染源也建立了自动监控系统, 要充分利用这些自动监控系统,增加超标预警信息功能,充分发挥这些自动站在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的作用。还可以根据当地财力的情况,增加一些环境重点区域和重点源的特异因子自动监测站,为及时了解和掌控危机应急进程提供技术保障。加强环境应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应急知识和意识也是一项提高环境预警水平行之有效的办法。总之要以"快速、简便、经济、科学、高效"为目标建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2.2针对各种突况进行演练,是提高应急监测现场指挥协调能力的基本保证。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可以说是全面检验环境监测站的素质、能力和水平的试金石,作为应急监测现场指挥应该首先掌握每次突发事件污染特点、范围、危害程度、污染物的性质、二次污染物产生情况以及最佳的监测方案。根据每次现场监测的具体情况,做好和各级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监测网络站的协调和沟通,要把最新的情况和有关污染物知识、事件危害程度和范围以及监测的打算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以便现场最高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过分依靠领导临场发挥的情况。特别对于监测的频次、监测持续时间等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初步意见,摆出充分的理由,既要对污染事件进行充分的监测又要防止不必要的监测应急资源浪费。所以建立针对当地实际情况的完善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和预案,并针对各种突发污染事件进行相关方面的联合演练,做到在实际情况发生时胸有成竹,增强上下左右协调性,对监测站提高应急监测现场指挥水平和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2.3要解决应急信息的报告和反馈不够及时和准确的问题,首先要建立现代化的通信系统,各个监测站还应配置一套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比较清楚的卫星遥感地图,图文传输技术可根据各地的条件配备。这样便于在现场对污染事件发生地的情况有个整体的认识,可以迅速形成比较完善现场监测方案,对污染的范围和重点保护区域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于应急监测的报告。笔者认为,可以根据污染事故不同的时期,编制初期现场报告和中后期的不同的形式的监测报告。污染事件往往发生得很突然,大部分污染事件的持续时间不长,污染事件初期污染物的浓度大,可以应用快速的检测手段,以快速定性和半定量为主,结合整个现场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把最新的有关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危害程度现场向有关领导汇报。污染事件中后期,以监测污染对环境的持续影响为主,主要依靠实验室的分析结果进行报告。目的有差异,对报告的要求也不一样。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关键还是在于平时人员对监测技术和仪器使用的熟悉程度、人员的责任心、平时对应急仪器和方法进行经常性的校准比对和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水平。在涉及网络站共同监测的情况下,要统一数据的上报,不能多头上报,提高应急监测报告的时效性和质量,以适应整个应急工作的需要为准。对于只报好的方面以及瞒报的现象,可以采取上报数据法律责任追究的办法,对现场主要指挥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监测数据的记录尽可能保存仪器的自动记录,没有自动记录的采取严格措施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真正做到应急监测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真实、完整、科学。

2.4在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配置上,应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以满足实际需要为目的。目前,各地都比较重视配置应急监测装备能力,在配置时首先应该考虑能够测试本地有可能发生的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性、刺激性、致癌性、放射性等危险物质,侧重有机毒物能力的建设。应急监测装备能力配置应该和实验室平时的建设密切结合,根据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要一味攀比档次。

2.5对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除了进行布点、采样、分析等监测专业技术基本知识培训外,还要注意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必须进行法律法规、各类污染物化学物理性质、安全处置、环境综合评价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和技术水平。培训的范围不能仅限于应急小组成员,必须扩大到全体监测人员,使他们真正做到一专多能。除了业务技术的培训外,还需要进行野外突发性事件应对综合能力和体能、适应性等训练以及针对不同危险情况和污染物质如何进行自我防范等方面。

三、结语

总之,生活质量的改善离不开环境质量的改善,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只有加强环境监测,才能有效遏制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生活环境,进而促进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篇6

关键词: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现存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2)08-0033-02

环境应急监测事业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事业,如应急监测工作的落后将导致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妨碍环保目标的顺利实现。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指出,要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

1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现存的问题

1.1技术设备不足、质量差

虽然国家财务部和环保总局要求环境监测部门的人员经费、科研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等要纳入经费预算,但在实际中,环境监测工作中经费短缺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资金的短缺,就配不上大型的环境监测仪器,导致应急监测部门缺少很多专业的仪器和设备。目前我国很多地级市以上的环保部门都成立了专门的监测小组,但却没有配备仪器设备,造成应急监测技术手段的落后,直接制约了应急监测的速度和准确性,延误了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受到资金和技术的制约,在有限的仪器设备中,这些仪器设备的配置较低,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的配置,监测手段落后,测量常规污染物的仪器种类不足,不能很好的对污染物进行成分分析,不能满足应急监测工作的需要。

1.2应急监测部门的工作效率低下

虽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性已经被环保监测部门所重视,环保部门也成立了专门的应急监测小组,但是却没有进行有效的组织训练,使得应急监测部门的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快速准确的处理突发环境污染问题。在环境问题出现前,应急监测部门就应该时刻做好准备,出现环境问题后也要及时的做出解决方案,进行周密的计划,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办事效率。但是在实际中,环境监测部门的准备很不充分,主要表现在:用于应急监测的仪器设备没有准备充足;没有对这些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使得仪器设备存在质量问题;没有明确的项目负责人;没有对环境污染事故进行调查;没有及时收集材料;没有更新检测技术、没有调查环境污染事件的隐患;没有对特殊地理环境进行监测等。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好,在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对问题的处理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1.3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要想提高应急监测部门的工作水平,必须要对组织机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才能适应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的需要,虽然国家对监测站已经按照不同的层次划分,但是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对上层应急监测部门的管理,而不重视对基层应急监测部门的管理,使得上下环节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导致正常的应急监测体制运行不畅。监测部门的内部机构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监测站,有的是按照监测的内容分为物理监测站、水质监测站、大气监测站;有的是按照监测的流程分为现场监测站、质量控制室、中心分析室、综合信息室;有的是按照监测的任务来源分为污染源监测站和常规监测站等,这使得内部机构出现混乱的局面。

1.4应急监测机制不完善

应急监测机制包括应急监测的制度和方法,在机制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制度化和立体化,我国是一个法治社会的性质要求监测制度必须法制化,但目前我国缺少环境监测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即使有,也是很古老的了,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没有对应急监测的技术、质量、标准作出明确的规定。应急监测机制的立体化,就是要求建立各部门相互合作的管理机制,使各部门加强交流,查漏补缺,但是目前各个环境监测部门还很少与社会上的监测力量结合在一起。由于突发环境污染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给环境应急监测的预测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加上有些环境监测部门没有建立科学的预警系统,不能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进行有效的预测。

1.5应急监测部门人员的素质不达标

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工作是一项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工作,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对应急监测部门人员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但在应急监测人员的素质要求与培训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高等院校的环境监测专业非常稀少,而环保部门却需要大量的环境监测人才,造成了供需不平衡。其次,环保部门缺乏对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或者培训不专业,针对性不强,使得应急监测人员都是在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再总结经验,积累知识,不能有效的预防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加上检测人员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较差,导致很多检测人员对防化服和防毒面具等安全设备都不会用,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2提高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能力的措施

2.1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预警体系

科学完善的预警体系能够有效控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因此,环保部门应该加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预警体系建设,成立专门的预警排查小组,对环境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制定具体的排查任务和治理方案,把有害的危险因素及时的排查出来,并及时的消除隐患,应急监测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要认真细致,排查的范围包括建筑规划设计建设阶段、事故的紧急情况、产品的运输过程、人为的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建筑及生活废弃物的处理、自然灾害等,在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进和完善预警体系,对在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做好整理和记录,最好归置到预警档案里。对于有安全隐患的单位,要定期组织应急演习和理论演练。

2.2提高监测部门的监测能力

提高监测部门的监测能力,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发挥监测部门的作用。环境监测部门应该改善应急监测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加大资金投入,更新应急监测机器设备,建立一个先进、准确、高效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体系。要定期对监测部门进行实战演练,提高他们的应急监测能力,在突发环境污染问题发生时,能够及时妥善的处理污染事件,危害发生后做到快速响应、控制事态、及时解决,降低污染造成的危害程度。利用资金更新机器设备,实现应急监测自动化,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监测设备的建设,提高监测车的快速鉴别能力。监测部门应该根据污染物的特点,掌握污染物的传播速度和危害大小,控制污染物的污染范围,进而做出分析和决策,做好污染发生后的抢救工作。

2.3建立统一的应急监测管理系统

由于环境突发事件涉及的范围广,因此涉及的工作部门也多,不仅包括环保部门,还包括卫生、交通、公安、消防等部门,甚至会涉及到行政区外的地方政府,我们需要建立区域的应急合作体系。为了确保国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安全稳定,不但要正确处理与中央的关系,还应该建立应急合作体系,坚持统一指挥、分级管理、保护环境的环境应急方针,促进应急管理系统的综合化和跨越式发展。要适时的转变应急管理机制,从过去的注重问题的解决转为加强对问题的预防,从过去单项的应急管理机制转向部门联动、加强交流合作的应急管理体制,共同分享区域的资源,由政府统一指挥,分工负责,提高应急监测能力。

2.4环境监察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

环境监测部门要重视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明确各级负责人的工作,实行责任制,加强对日常危机的管理和防范;监测人员定期学习和研讨,对管辖区内的环境安全隐患制定出应急预案,对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都十分了解,以利于加强对突发环境污染问题的监测;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应急监测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鼓励全民积极参与,树立环境安全意识,提高整体应急能力。要落实监测人员的值班制度,保证工作人员随时在岗位上,由于突发环境污染问题具有明显的突发性,这样可以使监测部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应急监测,并及时处理。

2.5提高应急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

由于应急监测人员的工作强度大、难度大,对监测人员的身体素质和知识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关心和培训,让他们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提高自身技能。监测部门应该逐渐建立一支高素质水平的应急监测队伍,因为只有这样的队伍,才能满足应急监测部门的要求,在突发环境污染问题出现时,监测队伍能够拉得出、测得准、解决得快,发挥应急监测部门的作用,让国家和人民满意、放心。

3结语

虽然环境污染的应急监测工作已经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但是目前应急监测工作还存在着技术设备不足、质量差、应急监测部门的工作效率低下、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应急监测机制不完善、应急监测部门人员的素质不达标等问题,应急监测部门应该尽力解决问题,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带来的危害,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国,杨志峰,李玉红.城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与对

策[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9):711-714.

[2] 吴宗之,孙猛.200起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统计分析

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2):3-8.

[3] 李慧敏.对突发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探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B12):151-152.

[4] 万本太.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5] 姚,曹璐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要求[J].中国

高新技术企业,2009,(5).

篇7

随着近年来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的频发,已经引发了相关管理部门和人们的重视。对于这种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应有足够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本文首先介绍了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及危害,其次分析了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为相关事故的应急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发展较快,但同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也越来越多,这些事故不仅给居民的人身健康造成影响,还会生态环境进行严重破坏,极大的影响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因此,对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成为现今较为关注的问题。为了使污染得到及时的控制,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应该制定和实施环境监测应急方案,为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

1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及危害

通常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与突发性污染事故是不同的,突发性污染事故具有无固定排放方式和途径的特点,但就其危害来说要远大于一般的环境污染事件。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甚至可以污染整个河流水系,影响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常见的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有以下几个方面:

1.1重金属污染事故重金属污染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重金属开采、冶炼和加工时所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气和废渣,由于没有按照相关法规标准进行处理而是偷排或不达标排放,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水环境中重金属在动物体内吸附,产生食物链浓缩效应,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2有毒化学品泄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在生产、储存、运输或排放等过程,由于操作不当造成泄漏会对水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引发水环境污染事故。这不仅对水环境造成污染,还会造成空气和土壤等的严重污染,对人身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1.3生产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地表水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类事故或操作不当使高浓度污染水进行地表水体中。这种事故发生后,耗氧有机物进入水体后会消耗大量的氧,导致水体中的鱼虾死亡,还会导致水体发臭,产生的有毒气体同样危害巨大,对附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造成威胁,也影响工业供水。

1.4溢油污染事故原油、燃料油或其他油制品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因意外或者故意造成的泄漏会引发污染事故。如油轮在运输时发生碰撞导致的溢油事故,这些事故对水体的污染严重,占海洋石油污染的50%左右,造成海洋生态的严重破坏,还有可能发生爆炸等事故。

2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

为了更好的满足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工作,应急监测技术也随之发展,国际上应急监测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形成了小型化、智能化、便捷化的应急监测设备,我国的应急监测技术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1应急监测车应急监测车的作用就是将实验室仪器设备移入车内,形成一个流动的实验室,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监测车配置,监测车内包括:实验室操作平台、通风装置、冰箱和仪器等,通信接口、电水气的接口;此外,还设置了采集与传输图像视频、传输与处理信息采集的单元,数据收集设备等;还设置了发电机和供排水设备。当发生水环境突发事故时,这种新型移动实验室可以及时的赶到事故现场,第一时间对事故进行环境监测工作,得出准确的数据资料。

2.2快速检测箱和检测管我国目前已经生产出70种毒物化验箱,试剂总数在80种左右,可以对含磷毒剂、氢氰酸、氯化氢等氰化物和重金属等进行检测。检测管是通过洗气瓶将水中具有挥发性的污染物提到检测管中,在对检测管中变色长度进行对比,进而确定污染物浓度。

2.3生物技术分析法生物技术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单芯片免疫分析的方法、单细胞生物传感器分析的方法和DNA单芯片分析方法。生物技术分析方法与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相比,生物技术检测的方法有很多优点。例如:生物技术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能将有毒物质全部检测出来,很少遗漏有毒物质,而化学分析方法则容易遗漏有毒物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那就是生物技术检测方法无法测出含有的有毒物质具体为哪种物质。

2.4实验室仪器分析法发生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事故时,通常污染物的成分都十分多样,污染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检测,通过认真的分析可以对饮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污染程度更清楚的了解。实验室仪器分析法常用的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等,这种方法的不足是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但是通过严谨的定性定量检测的数据才较为准确。

2.5便携式多功能水质分析仪水质检测箱中有很多不同的试剂包和光电比色计,可以检测多种化学成分。例如:美国生产的便携式试验箱,箱内包括分光光度计、数字滴定仪、电导仪和试剂包等,该仪器可以对水质总硬度、电导率和酸碱度等指标进行测定。

3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产生,这种事故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对水环境的影响也是长期的,针对这种污染,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并提出一定的预防措施,不断强化对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与治理,提升对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变处理能力,已经成为环境监测与保护中十分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楠.关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中应急监测的作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6(06).

[2]刘兵.氰化物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0).

[3]阮志华.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要求[J].环境工程,2014(S1).

篇8

【关键词】: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措施

【引言】:社会生活以及生产过程中所应用的危险品,在这些危险品的生产、运送、使用以及销毁的过程中,因人为忽视或者是因不正确操作而导致的污染源泄漏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事件叫做环境污染事故。像这类型的环境污染问题很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又或者是霎时排放出大量污染物,有着十分明显的突发性,因此会给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生产以及身心健康。

1 、本地区污染源台帐的构建

建立本地区污染源台帐首先要对该地区各个特大环境污染源展开全方位调查,挑选出主要危害该地方环境的污染源构。一般而言,基层的县(市)级监测站会比较了解该地方中现有的各种类型的污染源以及潜在具风险的污染物。因此,在本地区污染源及风险源台帐的构建中一定要保证内容细致,并且是一厂一档。同时每个单位台帐的内容也一定要包含本单位所在的地理位置、最快捷的线路图、原材料的名称以及使用量、产品的名称以及产量等最基础的信息,除此之外,应该规整污染源台帐档案且保留电子版本,以便于日后查阅。有了该台帐提供的基本信息,不管管辖范围中哪个企业出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监测部门都可以按照台帐中的信息及时汇报出现场的基本情况,及时推测出可能导致事件发生的污染源,为进一步确定污染事件中的污染物提供了有效的根据,从而使得环境应急监测的准备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能更快地做好污染事故的善后工作。

2 、深化环境污染应急措施预案

产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难以预测性决定了应急监测准备工作的经常性,并且从事故发生之前到事故发生以及事故发生以后,这三个阶段都离不开应急监测准备,可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必须要深化这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所谓应急监测预案,即根据会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而制定能够高效的开展应急工作的条理清晰的方案,并要求内容一定要精简,方便操作。迄今为止,每个环境监测部门均依据要求编写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方案,但是介于基层的环境监测站通常都不会有专门的应急监测工作者,他们的应急人员大多由本监测站各个科室的人员兼任,那么,基层的环境监测部门则应该把握每个机训练应急监测小组的成员们。使他们清楚的知道身为一名应急监测者该做些什么,不仅要孰知急监测工作程序以及一些应急办法,还应该清楚每一种应急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在何条件下可以使用,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当出现应急事故时可以快速反应并选择出最佳应急监测方案。

3 、提高现场应急监测能力

有了良好的方案,那么有较强的现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必然是如虎添翼。因此,能力方面的提高同样不容忽视,必须做到迅速、变通并且要具有可行性。因此,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先找出监测因子,根据所得充分的现场资料以及详细的数据库资源对监测因子展开分析并鉴定污染因子。然后按照布点的办法进行严密分析。例如:某一个突发性的化学物品气体泄露事故,因为受其影的范围具有无法预知性,所以要根据气象等来判断出风向、风速,从而找到距离事故点较近的位置,并在那里安置便携式气体应急监测仪器,严密布点,再经过检测、分析以及计算,算出污染物浓度并找到其扩散方向以及影响的范围。再者,还要进行跟踪监测,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具有短期持续性,因此在它持续污染的这段时间里应该跟踪监测对污染的源头和环境的质量,从而令事故发生的环境和它周围的环境条件得到保障。最后,污染事故发生后,各地方政府、部门以及民众均会在事故发生以后深入了解与事故相关的环境信息,监测信息。因此,采取标准的方法第一时间发表监测信息,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并且对事情的发展形势也有一定帮助。

4 、深化培训并拔高监测人员的应急监测能力

由于我国现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并且在这个发展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因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也会时常发生,与之相配套的环境监测仪器也越发高科技,因此监测人员应急能力的提高便成了应急环境监测中的主要部分,而且一定要由那些具有较好专业素养的环境监测员去满足现实的工作需求。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国家对事业单位编制的管理相当严格,编制环节高度紧张使得本科毕业生以及硕士研究生去环境监测部门工作变得十分棘手,从而导致了现存的监测人员多半是曾经的职工,而这些员工狭隘的业务知识面并不能迅速顺应新潮流之下的应急环境监测业务工作。环境应急监测不单单结合了体力和脑力劳动,它还具有一定的高风险性,所以身为一名环境应急监测人员其自身的素质要远远高出其他工作。只有深化现存职工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的应急监测素养是环境应急监测水平更上一层楼的重要保障。

结语

应急监测能够在第一时间判定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污染源的类型、浓度、波及范围以及会带来那些破坏,如此,不仅使得决策部门可以利用可靠的理论依据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高效处理,同时还防止污染源四处扩散取得足够的时间。所以,有关部门应该特别注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体系的构建以及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强化监测员的环境应急监测能力,统筹兼顾,尽可能讲应急监测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的效益发挥到最大,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 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183-1

随着社会环境污染的加重,现阶段对于防治污染的呼声也愈加高亢。为了有效治理现阶段的环境污染,一般的检测地都配置了具有相应检测和预防功能的环境监测实验室。长期以来,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由于监测项目种类繁多,在实验过程便会产生一系列的废水、废渣以及废气。就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来说,与社会层面的重大污染相比虽然影响较小,但是由于长期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小型的污染源。

1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主要污染种类分析

从上文的相关叙述中,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到现阶段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状况,在对其有效防止措施进行探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具体的污染种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才能对症下药。就环境监测实验来说,大部分监测实验项目都属于化学试验范畴,加上采用的监测实验手法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因此,除了噪声之外,就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的种类来说,基本所有类型都具备。

1.1废水污染

有效环境监测的进行,离不开一系列的样品,并且由于实验的过程,会剩余一些样品以及相应的分析残叶,或者是一些失去效用的储藏液等,这些监测实验产生的系列废水将会给实验室的环境带去极大的污染。从环境监测的项目来看,除了大气自动监测项目,噪声监测项目以及放射性污染的监测项目之外,其他几乎所有的常规监测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废水污染的问题。

1.2固体污染

就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来说,除了液态污染之外,同样也存在相应的固态污染。与液态污染相似,就实验监测的过程中来说,会剩下一部分样品以及分析监测出来的产物,或者是监测实验过程中损耗的一系列实验用品,这些固体废物的成分都较复杂,如果物物接触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除开它们本身的污染之外,还会产生新的污染源,因此,在处理的过程中,如果稍不小心,就有可能出现重大的污染事件。

1.3废气污染

废气污染主要是指在环境监测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各种试剂的相互作用以及样品的挥发,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废气。而且,在这些废气中,除了少量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之外,其中绝大多数气体种类都是有毒气体。虽然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基本上都会要求直接产生废气的实验在通风橱进行,这样固然能够减少相应的废气污染,但是有些实验中产生的不一察觉的气体,也会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如酸雾、甲醛以及苯系物等。

2防止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的有效措施

通过上文的相关论述,我们已经了解到,就现阶段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来说,基本已经具备了所有的污染类型,那么在具体的防治过程中,“分类进行,针对性预防”的方针指导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针对目前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污染情况,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预防意识的有效培养

就现阶段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存在的主要原因来看,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没有提高相应的预防措施。在进行污染防治管理的过程中,污染预防意识的有效培养,不仅是改善现阶段环境监测实验室现状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创造良好实验室环境,提高监测分析质量的有效保障措施。因此,在防治环境实验室污染的过程中,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相应的宣传教育,在密切配合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正视现阶段的污染现状,根据有关部门污染标准对现状进行整改;加大教育学习力度,争取培养每一个的污染防治意识,争取第一时间将污染源扼杀在摇篮里。

2.2有效管理制度的实施

所谓制度出效率,在防治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的这一问题上,制度的作用依旧关键。制定严格的标准是发挥相应监督职能的基本保证,只有做到有据可循,才有可能开展科学的管理。另外,就规定的制定来说,不应该仅局限于落实在纸上,应该深深烙进每个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心里,最终体现在行动上。完善试验的每一个步骤,争取采用一套合理规范的实验标准,提高监测试验的精准度,降低相应的浪费和耗损;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以及实验结束后,善后工作还应做到位,从而防止污染的产生。

2.3监督功能的有效发挥

就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防止工作的开展而言,除了人员防治意识以及相关制度的落实之外,还离不开监督这一有效的防腐剂。就环境监测活动来说,虽然绝大多数是属于个人的独立活动,但是相应的监督工作依然同样重要。

3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的产生来说,虽然不及社会污染的危害大,但是却是典型的污染源。就实验室污染的防治来看,落实相关制度,培养污染的防治意识以及充分发挥监督功效等,都是重要措施,希望在这一系列建议和措施的引导下,不久我们可以看到实验室环境的有效改善,为我国环境污染的治理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宏伟.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及预防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7:169+175.

[2]万丽兵.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与防治[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11:153-154.

篇10

关键词: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管理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4-0093-03

1 引 言

在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中,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石油化工原料、产成品及有毒有害危险品的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均隐含着不同程度的突发事故因子。这就要求我们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监测、应急处理及其后置工作上力争做到最佳状态,建立先进的环境应急监测预警体系,完善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以及时有效的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2 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概述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是指在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紧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而进行的环境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难以预测,因此要求应急监测准备工作常备不懈。应急监测准备和响应贯穿于事前,事发,事后几个阶段,因此,防患于未然是事故防范的前提。应急监测工作要求环境监测人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科学、客观、准确地报告环境污染物的种类、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及其发展趋势,从而使政府部门及时高效地判别污染状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 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的措施

3.1 建立科学的应急监测工作程序

建立科学的应急监测工作程序是监测站做好应急监测工作最基本要求。应急监测工作程序应该规定应急监测工作应遵循的工作步骤,站各级工作人员的职责,该工作启动的时机和层次,科室之间的协调关系,对该工作仪器、环境、人员的特殊要求、现场应急监测方案的编制、监测分析工作、应急监测报告的编制要求和报发时限以及人员培训、演练等等方面的内容。程序文件应以简练、明确、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它应该被监测人员熟悉和掌握,过程简洁高效。在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时,依据工作程序监测站能够组织有力,方案科学,紧张有序,忙而不乱,在第一时间内提供第一手的客观、准确的监测信息。

3.2 编制完整的应急监测支持文件

(1)支持性文件的编制原则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是在紧急情况下实施的,因此,各种记录文件均应简洁、明了,便于操作的原则予以编制。应用时只要对照勾填,这样既便于操作,又能起到紧急情况下必要的提示作用。

(2)支持性文件的种类这部分文件主要有以下几类:①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规范各项具体技术性作业活动、指导操作的指令性文件。主要有:应急现场采样方法,样品保存和运输要求、现场监测分析项目,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特殊防护设备操作规程等等。②质量记录。质量记录是客观反映质量活动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的文件。质量记录应依据应急监测工作的特殊性编制一些相适应的记录文件,以方便操作。③技术记录。技术记录是在技术活动中,客观记录原始观察数据或导出数据的文件,是监测人员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技术记录包括现场采样分析记录和化动,检验和保证应急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3.3 实施有力的保障措施

3.3.1 人员保障

应急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是保证应急监测质量的重要因素,配置合格的技术人员是应急监测工作的重要要求。应该坚持监测人员上岗考核制度,加强对应急监测人员的考核和培训,确保各级应急监测人员均能持证上岗,从根本上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另外,监测站的应急监测专用设备都必须两人使用,使用者必须精通所用装备的技术原理、操作程序和维护要点。还要积极组织各类应急监测技术学习交流活动,并通过培训、考核和技术比武等活动,检验和保证应急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3.3.2 装备保障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装备不同于日常监测装备,由于其使用频次不定,很多情况下可能长期不用,加强对装备的日常技术管理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就尤显重要。必须专门配备责任意识强、技术水平高的技术人员负责应急监测技术装备的日常管理。设备管理人员要切实按程序定期进行检验、检定、校准,仪器使用前功能性等工作。各类检测试纸、检测管、化学测试组件等按规定的保存条件要求进行保管、定期更新,并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应定期用标准物质对标准试纸、快速检测管、便携式检测器等进行性能检查并实行标识化管理,加强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工作,使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装备随时保持良好状态。

3.3.3 技术保障

应急监测采用的采样分析方法应该尽可能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或者是环境主管部门认可的分析方法,就此监测能力应该得到能力认可或认证。对没有国标或行业推荐的方法,应该按相应程序进行技术确认,并能通过能力认证。应建立应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本地区环境风险源动态,确保应急监测工作的持续有效性和应急监测效率。各级监测站都要依据本地区危险源等潜在危险因素制定周密的应急监测演习方案,设定不同的事件假设和事发场所,定期组织近似实战的技术演习,以提高人员的应急监测实战水平。演习中尤其要提倡以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装备中心为主体,各方面共同参与的联合演习,以提高应急事件处置整体水平和协同能力。

3.3.4 资金保障

一方面,根据监测能力现状和本地区的危险源风险程度,编制好经费需求计划,列入各年度财政预算,坚持专款专用;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可偿试建立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专项基金,补贴监测站对应急监测技术装备的日常保养工作。遇有突发事件时,根据事件大小,复杂程度和延续时间等情况专项基金先予以补贴;此外,在突发性事件善后处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应急监测投入,依法判定由肇事单位赔付,以补贴应急监测支出。

3.4 日常质量控制手段与方法

3.4.1 强化和创新现场质量控制手段

现场监测是应急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分为现场采样和现场测试两方面工作。对应急监测的现场监测工作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对于保证应急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原有的现场质控手段。要加强现场监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规范管理采样和现场监测,完善监测方案的编制和确认,加强现场记录管理等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打破常规,不断创新新的现场质量控制手段。在现场监测中,可设置现场质量监督员,监督现场检测和采样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站质量主管对现场监测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随访活动,陪同监测,现场考核;对于突发事件,现场监测时应直击生产现场和排污口,及时发现违法行为的蛛丝马迹,采集最为客观的技术证据。

3.4.2 灵活使用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

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与现场质量控制手段相比,方法大多比较成熟,并获得较好的实践与应用,对实验室分析全过程能够较好地进行控制。目前,实验室质控方法主要有:空白实验、平行样测试、标准曲线、加标回收实验、有证标准样品测试、留样复测、混样测试等。如果能将这些方法有机结合,灵活应用,合理安排,将大大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水平,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结 语

近年来,我国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明显增长。污染事故多种多样,在应急监测处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失误在所难免,总结和积累经验教训,才是更好地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更好地做出正确处置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国刚.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与装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李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及应急监测[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3] Kathleen M Day.R Quentin Grafton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in Canada:an Empirical Analysis 2001.

篇11

前言……………………………………………………………………………………1

1. 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

1.1环境污染概论……………………………………………………………………1

1.2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

2.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2

2.1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3

2.2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归责原则…………………………………………3

2.3制定《公害防治法》促进可持续……………………………………5

2.4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5

2.4.1违法性与否作为构成要件的不合理性………………………………………5

2.4.2污染环境的损害事实作为构成要件的不合理性……………………………7

2.4.3因果关系………………………………………………………………………8

2.4.3.1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举证责任转移、因果关系推定……………………8

3.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方式………………………………………………10

3.1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10

3.1.1三种民事责任方式在环境案件中的适用………………………………11

3.2赔偿损失………………………………………………………………………12

3.3恢复原状………………………………………………………………………12

结 论………………………………………………………………………………14

注释…………………………………………………………………………………21

……………………………………………………………………………21

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是指因人(公民、法人)的活动,致使生活环境或生态环境受到污染,从而损害一定区域人们的生活权益、环境权益或其他权益的行为人所应承受的民事上的后果。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属于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在我国古代就有萌芽,国外许多国家法律中都有详细规定。本文通过比较中外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提出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应坚持“二要件说”,即“行为违法性”不作为构成要件之一。指出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弊端,建议完善无过失责任原则。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提出制定《公害防治法》,明确规定举证责任转移和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另外,将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作为《公害防治法》的几种主要民事责任方式,并提出对污染受害者进行救济的几种途径。旨在预防和防止环境污染,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无过失责任原则;举证责任转移;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前 言

环境问题己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大问题,环境污染民事责任与环境污染行政责任,环境污染刑事责任并称为当代三大环境法律责任体制,其中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是最薄弱的体制。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立法目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责任方式、救济途径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比较中外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指出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中存在的缺陷,本文将对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抗辩事由、举证责任转移、因果关系推定等进行上的探讨。

1.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1环境污染概论

环境,按照《环境保护法》第2条规定:“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污染,则是指由于人为的原因致使环境发生化学、物理、生物等特征上的不良变化,从而影响人类健康和生产活动,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现象。随着的增长,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全球问题。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实现人类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2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环境污染涉及面广,危害十分严重。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海洋、噪声等污染,严重危害了当代人的健康权、生命权、环境权、财产权等,同时还会影响胎儿发育、动植物生长,造成基因突变,直接威胁着后代人的生存。

本文认为,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完成这一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经济、、伦理、法律等多种手段来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其中,法律无疑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环境保护工作应纳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而保护环境的法律手段也是综合的,需要运用全部法律手段对环境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刑法、行政法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仅靠刑法与行政法来保护环境是不够的,因为刑法和行政法在防治污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刑法只是保护环境的辅助手段,它既不能消灭危害环境的根源,也不能补偿受害者的损失。环境法中有关环境行政方面的法律规范其着眼点是环境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依法行政,主要执行政府的社会公共职能,在侵权受害时,无法回复和填补受害人被损害的权益,民法在防治环境污染中可以弥补刑法与行政法在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局限性。

民法在环境保护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在环境保护方面,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因污染致害而引起的民事关系,解决一部分人污染环境导致另一部分受到损害这一社会问题,通过追究加害人的民事责任,实现社会公正。(2)通过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使污染行为得到及时制止,污染危害被停止,排除,受污染的环境尽快得到恢复。(3)通过对侵权者进行惩罚增强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意识,广大群众,使全体公民更加自觉地保护环境,使环境保护真正成为公民的一项义务,从总体上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4)通过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既可以排除环境污染危害,又弥补了受害人的损失,实内公平、代际公平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民法在调整因污染致害而引起的民事关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民法中某些规定在司法实践的处理环境污染案件中难以把握尺度,其中对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常用过错责任原则代替无过错责任原则处理事件,使污染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本文将从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入手进行研究,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提出完善性建议,期望有益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

2.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

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是指因人(公民,法人)的活动,致使生活环境或生态环境受污染,从而损害一定区域人们的生活权益、环境权益或其他权益的行为人所应承受的民事上的法律后果。

民法理论将民事责任分为两大类,一是违约责任,二是侵权责任。《民法通则》第三节侵权民事责任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可见,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属于侵权责任中的一种,但与一般民事责任比较,它属于特殊侵权民事责任。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以过错责任原则代替无过失责任原则处理环境污染案件,使受害人的损失无法得到赔偿,也不能很好的预防污染的发生。对于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中的民事责任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民法学者多有论述,本文也将着重论述这二个方面问题。

2.1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归责的涵义,是指行为人因其污染行为致人损害的事实发生之后,应依据何种标准确认和追究污染行为人的民事责任。这种法律价值判断因素,即是法律应以行为人的过失还是应以已发生的损害结果作为价值判断标准,从而使行为人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使受害人的损失得到填补。

归责原则在整个侵权法中居于重要地位。侵权法的重要功能之一在于对受害人所受损失的填补,因而如何解决损失的分担问题是整个侵权法的重要问题,而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的侵权民事责任根据和标准,是侵权责任的核心,决定着侵权行为的分类、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负担、免责条件、损害赔偿的原则和、减轻责任的根据等等,可以说,侵权行为法的全部规范都基于归责原则之上。[1]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是侵权责任的一种,因此,确定合理的归责原则,建立统一的归责原则体系,对确认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十分重要。

2.2我国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归责的弊端

环境污染民事责任以环境侵权行为为前提,而这种侵权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在民法上,侵权行为有一般侵权行为与特殊侵权行为之分。一般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因过错实施某种行为致人损害时,适用民法上的一般责任条款,主要是过错责任原则;在举证责任上,通常采用“谁主张,谁举证”的方式。[2]而特殊侵权行为是指当事人基于与自己有关的行为、事件或其他特殊原因致人损害,依据民法上的特别规定或特别法的规定而应负民事责任,特殊侵权行为适用民法上特别的责任条款或特别法的规定,主要是无过失责任原则:在举证责任上,采取“举证责任倒置”方式[3];在免除责任方面,有着严格的限制。

篇12

民用建筑工程是指用于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非生产性建筑。主要包括商住楼,综合楼,办公楼,教学楼,宾馆,宿舍及其他的民用建筑工程。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居民楼就是民用建筑工程。当今我们买房,一般都是毛坯房,很少有人买精装的住房。买到手的毛坯房,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装修,随着我们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对自己居住环境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想要住皇室气派的房子,就要装修欧式风格;想要住时尚简单的房子,就要装修现代简约风格;想要住温馨甜美公主味儿十足的房子,就要装修韩式田园风格等等。对居住的环境都充满着种种向往。可是,当我们离理想越近时,现实随之也会带给我们很残酷的回报。

在我们选用装修材料的时候,再环保的也会释放有污染性的物质,只不过是多与少的问题。在对某一建筑项目施工时,工地上所选用的水泥、沙子、石头、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等一切的建筑材料,它们都是具有放射性的物体。这些污染性的物质都严重危害着我们人类的健康,尤其室内装修材料更为严重。

二、室内装修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影响

室内装修污染,主要是指装饰材料、家具等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释放到家居、办公环境中造成的污染。国家已经颁布了五种所用装修材料释放的有毒气体,分别是:甲醛、苯、氨气、挥发性有机物、放射性氡。这些污染性气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主要有如下几点:1.室内装修造成的污染可能会造成人体免疫功能异常、肝损伤及神经中枢受影响;2.室内污染对眼、鼻、喉、上呼吸道和皮肤会造成严重伤害,可能会出现过敏性鼻炎、皮肤出现红肿、还有呕吐、呼吸困难等现象;3.室内污染还会引起慢性健康伤害,减少人的寿命;4.室内污染严重的可引起致癌、胎儿畸形、妇女不孕症等;5.室内污染会对小孩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可导致白血病、记忆力下降、生长迟缓等;6.室内污染对女性容颜肌肤的侵害,更是不在话下。由于甲醛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接触后会出现皮肤变皱、汗液分泌减少等症状。汗液分泌减少会阻碍毛孔内脏物和人体新陈代谢。

下面介绍一个案例,2001年,北方张某家的新房经过两个多月的装修顺利竣工,放置不久后便带着两岁大的小孩入住新房,可是入住新房没多久后,小孩便出现呕吐现象,随后眼睛以及整个头部都肿胀了起来,经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是皮肤对某些物质过敏以及伴有中毒现象。类如此事件的案例有很多,这都与我们装修所用的材料以及注意事项有关。所以为了减少装修带给我们的危害,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

三、加强控制环境污染措施

要想很好的控制环境污染,就必须要制定合理的计划以及实施方案。在选用装修以及建筑材料方面,不一定价廉就会物美。污染环境的物质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点:1.氨气藏在卫生间;2.油漆涂料含有大量苯;3.木质家具易藏甲醛;4.瓷砖石材释放氡等。所以,在材料进家之前就要把好各项关。

装修后一定要对空气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污染程度和主要的有害成分,检测要安排在装饰、装修彻底完工至少7天以后进行。很多人都认为刚装修完立即检测最好,但实际上油漆、涂料的保养期一般为7天,7天之内正是挥发各种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时候,7天之后基本能降低到稳定状态,这时才是检测的最佳阶段。然后根据有害气体超标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理方法,清除有害气体。

开始进场用的各种管道,买前先要闻下味道,并且还要看是什么品牌,知名度高的合格率也高。在选用板材时,一定要选环保的,因为板材是暴露在外边,会散发有污染的物质,比如甲醛,环保性能高的必定会减少污染。装修材料最重要的应该是油漆,因为油漆的味道最浓,它主要含有大量的苯,油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还有墙纸、地板等等,所以在我们装修竣工时,一定要开窗通风,把新房放置两个月左右,在放置期间,我们还要买些活性炭来吸附有毒气体;买一些植物,专门吸收甲醛等其他气体的植物;还可以把我们吃剩下的水果皮,比如柚子皮放置在家中,这样就能更好更快的吸收有毒气体及物质。如果家中有小孩,放置的时间延长久一点更好。

其实,控制环境污染的方法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一定要开窗通风。在选用材料的时候一定不要懒,最好亲自去挑选。由于室内空气污染直接危害健康和生命,我们应当认识到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的严重性,积极寻求检测和治理办法。让我们住进安全、舒适、放心的家。

【参考文献】

[1]刘海伟,石志辉.室内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的几点浅析[J].科技风,2011(01).

篇13

[关键词] 应急监测 突发性污染事件 问题 建议

近年来,宁德市经济迅速发展。大唐火电、宁德核电先后落户宁德;按照《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宁德市加快引进和布点建设钢铁、石化、煤化、能源、船舶等大型临海工业项目;锂电池、多晶硅项目已经展开选址工作;高速公路横穿宁德城区;温福铁路建成通车等等。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产活动的日益频繁,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但是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面前,要回答“事故产生什么环境影响?影响范围有多大?对周围居民应采取什么保护措施?抢险救灾队伍应如何行动及如何科学地进行救灾”等问题,只有依靠快速准确的环境应急监测[1]。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减少污染事故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同时将民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最小化。

1 宁德市应急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1 固定污染源

随着宁德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重化工业重大项目的引进,危险物质种类在不断增加,危险因素不断升级。宁德市的产业种类多,存在的污染隐患也多,主要有大型石化企业、冶金、酸、碱、强氧化物质(化工厂、农药厂)、油品(船舶修造业)、有机物质(合成革、电机)等。企业在生产和运行期间管理不规范,可能会出现各类紧急情况,也可能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甚至遭到人为破坏、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等,从而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形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然而,目前宁德地区大部分企业对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不够重视,普遍存在环境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现象;缺乏对化学品物理、化学性质的了解,在储存和使用方式上缺乏安全防护知识;同时,大部分企业也不具备应急监测能力。

1.2 流动污染源

随着宁德市高速公路的通车、铁路的建成通车以及极端恶劣天气的出现频率递增的全球大背景下,特别是台风、强台风甚至是超强台风在宁德登陆频次的增加,宁德市流动污染源的应急监测显得更为迫切。

1.3 应急监测设备缺乏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宁德市环境监测站先后购置了一些应急监测所需的基础仪器设备,但是离国家规定的应急监测标准化能力建设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如个人基本防护套装数量严重不足且只具备一定的基本防护作用,并不适合作长时间的危险应急监测;尤其是缺少辐射应急监测设备和应急监测车。就目前配置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尚无法满足宁德地区存在的环境污染隐患的应急监测工作。

1.4 物资储备不足

目前,宁德市对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储备方式单一,储备物资品种、数量偏少,调整、更新、轮换政策不健全;没有建立必要的应急物资联动机制,互相弥补、互相调剂的局面难以形成。以福鼎“9?16”苯酚泄漏事故为例,应急处理的重要物资活性炭于16日从浙江调入,直到21日才设置了一道活性炭坝以净化水质。

1.5 人员、技术能力的不完备

首先,由于经费投入少,应急监测队伍缺乏有效的训练和培训。相关人员对化学危险品理化性质知识准备不足;应急预案少,应急演练少。企业安全环保人员缺乏切实有效的应急处置培训。其次,技术支持系统不完备。宁德市现在还未能配备现场视频无线传输系统和通讯系统,如果能通过电子视频、电话会商等,将能实现更为高效的指导与救援,同时将有效改善环境监测的投入产出比。

2 宁德市应急监测发展的一些建议

2.1 加大对应急监测基础仪器设备的投入

由于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污染程度和范围有很强的时空性,为适应应急监测工作的需要,保证监测人员的安全,做到快速反应,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环发[2007]56号文)配备相应的应急监测车、发光毒性仪、重金属速测仪、傅立叶红外等监测设备以及对讲机、防化服、呼吸器等必需的通讯、防护设备[2~4]。

2.2 监测人员的培训

提高应急监测能力,人才是关键。监测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应急反应能力,高度的责任心以及较强的业务技术能力。要建立这样的一支队伍,必须加强监测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学习研究当地区域特点,组织实战演习[5],提高监测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此外,应当加强对企业安全环保人员的培训。

2.3 建立污染源企业档案

对本辖区内的工矿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可能发生较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行业和单位,对其生产或使用危险品的量、正常存放量、存放地点等进行详细登记,建立污染源应急监测系统数据库[6,7]。数据库应包括各单位污染物理化性质、毒性、处理和处置方式、应急预案、相关地理信息和水文状况。通过对污染源建档,有利于在应急情况下和事故的处理和处置中有的放矢。

2.4 收集技术资料

国家在环境应急监测方面还没有统一的监测规范[8]。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注意收集有关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方法、监测标准及事故的处置技术,并进行分类备案,尤其应加强快速监测污染和技术的贮备[9];收集各种化学危险品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动植物所产生的毒害症状,以便在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进行查阅和借鉴,确保应急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5 建立健全应急监测网络

对本辖区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频率进行风险评估,结合本地区污染源特点,如流动污染源事故(道路运输)和行业污染源种类(合成革、船舶业等海域工程污染),以宁德市环境监测站应急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配齐必要的水、气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设备(包括应急车、污染源数据库、专家库、应急监测指挥平台等),建成应急监测中心。同时,福安、福鼎、霞浦等监测站根据本地污染源特点,建设有特色的应急监测装备,力争做到事故发生时,当地监测部门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监测,市监测站能提供科学准确的技术保障。

3 结语

宁德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完善加强已迫在眉睫,然而由于其不可预见性,其监测、处理和处置比一般环境污染事故更为复杂、处理难度更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齐文启,孙宗光,汪志国.应急预案与处理处置案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2] 刘京,赵淑莉,刘芳等.环境应急监测准备及其保障[J].中国环境监测,2006,22(6):37-39.

[3] 李红娟,陈怡敏.韶光市应急监测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8,32(3):48-49.

[4] 边归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J].海峡环境,2008,5(1):17-21.

[5] 梁云平.加强应急实战演习,提高应急监测能力[J].科技咨询导报,2007,(18):242-243.

[6] 柴成果,李明,王玉华.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水质监测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水利,2004,(15):52-53.

[7] 于良.加强呼市地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6,18(2):28-29.

篇14

Abstract:With the growing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eathiness , indoor environment pollution control also gradually become a hot topic. These new pollution has ca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y even name a series of human body damage symptoms caused by the indoor pollution as "bad building syndrome". The civil building indo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methods to control them have important meaning in the economic aspect and life. According to various research of hazard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lution, there are some new pollutants should be noted, not including already well-known as formaldehyde pollution.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se new pollutants, simply describe their basic character and discuss the control methods.

Key words: civil construction; indo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pecies; performance; control method

关键词:民用建筑; 室内环境污染; 种类; 表现; 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的种类

1.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常用的装修材料,如油漆、涂料、地板革、壁纸胶、合板塑料、类聚氯乙烯(PVC)板、保温材料,以及室内人造板材,如大芯板、曲柳等各种胶合贴面板 密度板的家具和美术作品等,都会释放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1.2放射性核素

建材中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是镭、钍、铀。国内学者报道墙体建筑材料的内外照射指数以花岗岩、煤渣砖最高,石灰岩、混凝土较低。大理石砖、瓷砖等装修建材放射性水平也较高,瓷砖放射性釉面高于背面。

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危害涉及遗传、免疫、造血、消化等多个系统。辐射还具有致癌、致突变及免疫抑制作用。

1.3氡

室内的氡主要来源于房基、室内地面及其周围土壤、岩石、建筑材料、供水和室外空气。氡是人一生所接触的最主要的辐射来源,人所受天然辐射的年有效剂量的40%来自于氡及其子体。国内外大量调查证实,高浓度的氡及其子体可引起肺癌。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果认为,氡已成为仅次于吸烟的第二个肺癌起因。

2.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的表现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污染最常见于家庭装修,其危害轻重程度也有所不同。在过去的经验来看,因为装修污染而导致植物病变,宠物死亡的案例屡见不鲜。更为严重的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搬进新装修的家或者是办公室后,有人会有刺鼻、刺眼等不适感觉,还有的每天清晨起床时,感到憋闷、恶心、甚至头晕目眩;家里经常有人感冒;家里小孩常咳嗽、打喷嚏、免疫力下降。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新婚夫妇长时间不孕,引起胎儿畸形,或是引起家人的过敏症等。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污染的危害是群发性的,往往导致一家人出现了同一种疾病的病症,而离开这个环境后,症状则会有明显变化和好转。

3.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

3.1甲醛对人体的危害

甲醛为较高毒性的物质,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甲醛高居第二位。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烈致癌和致畸形物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10月的调查结果:我国装修居民家庭的甲醛超标率高达60%。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研究表明,甲醛能导致鼻腔癌和鼻窦癌及白血病。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统计数字表明:我国每年由室内污染引起死亡人数高达11.1万人。中国红十字基金会2008年12月底公布的统计数据:在目前中国400万白血病患者中,有一半是儿童。广州市儿童医院在对该院诊治的白血病孩子当中统计发现,近80%的孩子家中短期都曾经装修过。

3.2氨的化学性质及对人体的危害

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引起心脏听搏和呼吸停止。长期接触氨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3.3苯对人体的危害。

经常接触苯经常接触苯,皮肤可因脱脂而变干燥脱屑,有的会出现过敏性湿疹。长期吸入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初期时牙龈和鼻粘膜处有类似坏血病的出血症,并出现神经衰弱样症状,表现为头昏、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思维及判断能力降低等症状。育龄妇女长期吸入苯会导致月经异常,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或紊乱,初时往往因经血过多或月经期间出血而就医,常被误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而贻误治疗。苯及甲苯、二甲苯可导致胎儿的先天性缺陷。

3.4放射性元素氡的危害

天然石材中的放射性主要是镭、钍、钾三种放射性元素在衰变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氡是由放射性元素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它没有颜色,也没有任何气味。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它却容易被呼吸系统截留,并在局部区域不断累积。长期吸入高浓度氡最终可诱发肺癌。

4.对室内污染的控制方法

目前,市场上流行竹碳、活性炭、负离子、光触媒等多种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方法。不同的治理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利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选择。

4.1光触媒

该方法是新近从国外引入,应用较多的一种,对重度污染具有治理见效快的显著特点,但价格也较高。光触媒在进行光合作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轻微的二次污染,对壁纸、木制家具的油漆表面会有影响。此类清除剂对甲醛去除效果为70%左右,对苯、TVOC的去除效果在80%以上。

4.2臭氧

臭氧属强氧化性,是国际上公认的常用、安全的物理治理方法,适用于中度、轻度污染。其最大特点是不产生任何残留物及二次污染。但采用该技术治理时,人要暂时离开房间,以免中毒。其对甲醛的去除效果为40%左右,对苯的去除效果在90%以上,对TVOC的去除效果在50%左右。

4.3负离子

用一种产生高压电的仪器电离分解有害气体,使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快速氧化成负离子,与空气结合后,还原成氧气、水和二氧化碳。这种方法见效快、无污染,不留死角,可定期采用,作为集中治理室内空气污染超标问题的一种选择。此类方法对甲醛 、苯、氨、TVOC的去除效果可达70%左右。

4.4活性炭

竹碳、活性炭等都是利用碳吸收异味、吸附有害气体的原理,来治理室内空气污染。它具有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的特点,但见效较慢。此法可作为室内空气污染轻微超标的长期治理方法。其对甲醛的去除效果为50%左右,对苯的去除效果在90%以上,对TVOC的去除效果在 50%左右。

4.5植物去除法

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纯草本植物清除剂,为天然产品,对环境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是理想的空气污染清新剂。其对甲醛、苯、TVOC的去除效果在50%左右。

在居室内放一些抗污染的花草,也能起到“空气净化器”的作用。如常青藤能让90%的苯消失,吊兰能让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和过氧化氮,天南星的苞叶能吸收80%的苯。50%的三氯乙烯,仙人球、芦荟都都有净化空气的功能。

5.结 语

由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民用建筑室内装潢朝着精致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建筑装饰装修材料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以及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建筑工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这对于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 文献

[1]王张显辉,李长玉. 浅谈室内环境污染问题[J]. 王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