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区治理的核心范文

社区治理的核心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社区治理的核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社区治理的核心

篇1

社区在建立过程中,通过规划一定数量的地域面积、人口数量,使其成为了党、政府、人民等各个社会群体的结合体,且功能完备。在城市,由于社区的功能的完备性、居民集中性、私人部门的完善性等原因,使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具备了新的内涵。

一、社区概述

我国社会管理当中,社区作为社会管理中人们生存与互动场所的最小管理单位,属于一种社会体系,属于一定地域空间的投影。社区主要坐落在社会固定的空间当中,体现了政府能够有效的管理社会,并实现了政府职能,作为政府工作落实的载体,社区成为了一种功能完善的有机体,在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兴起的必要性

在我国的近几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在我国的2012年人口普查时发现,我国的流动性人口数,在城市社区中,占固定人口总数的20%左右,这种现象,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因素,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对于城市的稳定与兴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是我国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下的必然结果。

三、社会管理中社区治理上的不足

1.社区管理机构的行政性

在我国目前,各个社区的居委会,其主要角色是对社区行使社会管理职能,要树立起自我服务群众的意识,担负着便民、助人、维护居民的权益,以及公益事业等,对于居民矛盾进行及时的解决,维护社区的治安。在社区工作中,一些社区管理机构,随着行政化的丧失,社区管理机构的功能渐渐不能为居民提供帮助或者是服务,使居民对社区管理机构的信任度逐渐降低,使得社区管理机构的功能逐渐减弱。

2.社区公民参与的有限性

由于社区治理机构职能的减弱,使居民对于社区的认同和主动参与性渐渐降低。并且在目前情况来看,居民的参与程度不足,参与机制不完善,这主要是由于社区的参与渠道不完善、管理不够等原因造成的。

3.社区政府职能的缺位与越位

我国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一手抓”的理念,使社会组织呈现出空白的状态,且生存空间也十分狭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利益多样化格局多元化的今天,政府与公民合作共治的管理模式,逐渐被认可。但是在政府部门当中,还存在职责功能划分不明确的现象,有些管理职能呈现越位且还有的方面还呈现缺位的现象。

四、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的新特点

在我国目前,我国的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既有新的特点,又存在着新的矛盾和风险。如下:

一是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使得我国的社会矛盾也逐渐复杂起来,在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做到统筹兼顾,这给政府和社会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我国当前的局势下,如何做好统筹兼顾,绝对不是一件易事。这对我国政府决策与职能的发挥均是一个考验。

二是广大群众的权利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公民的思想随着素质的提高,使政府的权威以及公信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有许多的社会学家都意识到了一个新的时代特色,正在形成,即以理性化为特征的个体意识,正在市场机制崛起的过程中渗透到广大群众中。如个体产权的要求,环境意识、住房问题等等,成为了新时期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当中的一个新的内容。

三是群众的风险意识正在不断的加强,使整个社会的安全感日益下降,这些变化,都给政府的管理带来了考验。面对复杂化的多元利益影响,使得社会利益风险加大,政府在新时期如何应对新的变化,如何应对各种风险,这些无不考验着政府的管理能力。

四是在近几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社会使得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改变了传统的时空限制,使各种信息交流更加的频繁,生活更加的动荡不居。可以用“灵动、轻盈”等词来形容这种状态。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对人类造福的同时,一个微小的动态,都有可能导致重大事件的发生,如“抢盐事件”、“世界末日”谣言等等。这些,都给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五、中国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新趋势

1.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体制的复合化

体制问题是制约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重要问题,所以各地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实践都企图寻求体制上的突破,通过观察各地近年来的创新实践,不难看出,传统的政府一元主体,导致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的过度行政化,就社会管理来说,过度行政化使得社会资源配置模式过于单一,导致整个社会的僵化,而且在社会冲突中把自身置于矛盾的焦点地位!引火烧身。就社区治理来说,过度行政化,也影响了社区资源的配置效益。

2.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方式的多元化

在多元主体合作共治与复合治理的总体原则中,根据治理对象的类型差异实施分类治理的特征,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对不同的社会组织,需要有针对性地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如深圳市将社会组织分为五种类型,对前四种类型的社会组织,特别是社区民间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其发展,对维权类组织重点则是规范限制其发展。

从大的方面,可将我国社区分为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城中村社区、城乡结合部社区四种类型。目前,我国社区治理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探索针对不同类型社区的不同治理模式。

3.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手段的艺术化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难以控制的局面,因此,尤其要强调刚柔并济。矛盾纠纷化解是一门艺术,要防止两个极端:

第一,无原则的妥协。人民内部矛盾用人民币来解决,这种行为取向反过来又鼓励了群众用闹矛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大闹和小闹解决的方式不同。

第二,粗暴机械地执法。正确的做法应该做到情理法兼顾,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情合理,让老百姓心服口服。

当前,制约我国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社会共识的缺失,用迪尔凯姆的概念来说就是社会失范。中央开始大力倡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文化建设; 提高全民的凝聚力。

4.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机制的科学化

4.1如何应对信息化特别是网络化带来的挑战,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拥有信息权,政府稍有错误就会成为网友嘲弄、责骂的对象。这都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对于社区治理来说,英国社会学家马丁?阿尔布劳(M.Albrow)所说的“脱域的共同体” 。这些问题均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篇2

社区是城市管理的最基层单位,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没有社区的稳定,也就没社会的稳定。城市社区要正常稳定地发展,首要的标准是安全,治安搞不好,群众就没有安全感,因而其他任何建设都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必须以治安为突破口,加上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搞好公益福利,才能将城市社区搞好。

首先,加强城市社区治安管理。第一,在社区中建立户籍民警执勤室,使民警紧贴群众,不但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而且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群众有困难可以及时找警察,从而保障社区内外良好的治安秩序。第二,建立社区保安巡逻队(可由下岗失业人员组成)加强社区内部巡逻。确保社区内的打击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在力度、时间和空间上有绝对的优势。总之,公安民警和保安在城市社区内不断流动和频繁出现,不但会方便社区居民,而且还给犯罪分子极大的威慑力,减少犯罪得手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减少犯罪,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其次,搞好人防和物防结合。第一,加强人防,强化动态防范。加强治安组织网络化建设,在社区关键部位配备人防力量进行控制,在社区设立户籍民警执勤室,组建保安巡逻队。另外还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群众联防组织,选出楼栋值班人员等,这样的人防力量覆盖了整个社区,犯罪分子自然难以下手。第二,落实物防,加强防范硬件建设。我们可以要求社区居民大家出钱筹集资金安装防盗门、防盗窗,另外有辖区单位资助建立治安管理办和民警保安执勤室,安装单元电控门闸和围墙护栏等。实施封闭管理,形成立体的防范格局,预防犯罪。

篇3

【关键词】:停车设施;分区配置;分类配置

Preliminary number of downtown parking rational allocation strategy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tus of the number of parking facilities, the use of quantitative surveys, and the parking habits, prac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needs, zoning classification configuration parking quantity, is to solve the static traffic downtown reasonably effective strategy.

Key words: parking; partition configuration; Classification Configuration

TU248.3

车辆有行必有停,停车是行车的起点和重点。合理解决车辆的停放问题是城市交通的首要问题。由于种种原因,自贡市的停车现状不尽如人意,不仅影响城市形象和发展,同时也严重干扰城市交通的安全与畅通,制约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三个方面的调查分析:1、从车辆数量增长情况、车位配备情况、车位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2、对驾车人停车习惯、物业管理组织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力求掌握自贡市中心城区的停车问题,据此寻找有效办法,科学合理解决自贡中心城区停车设施的配置问题。

一、概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住宅小区内停车难、城区内上下班高峰期拥堵现象日趋严重,尤其是节假日期间,外地游驾车到自贡观灯游览,城区内车辆无序停车、占用盲道、占道停车现象普遍,致使中心交通组织不畅,道路拥堵不堪、几近瘫痪。行路难、停车难已成为自贡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城区停车场(位)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2002年,国家颁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中仅对商业、医院等公建停车位配建标准作出规定,对居住建筑的停车位暂未提出要求。因此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自贡市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对停车位的配建处于粗放管理状态,对停车位规划配置要求偏低。

二、自贡市停车设施现状

2009年出台的规划管理规范《自贡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对居住建筑停车位指标按1个/ 100平方米控制。自2009年后,城区停车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停车位迅速增长,但仍然满足不了机动车增长的需求。

(一)停车位总量不足

截止2011年底自贡市机动车保有量304928辆,停车场点548处,停车位13752个。静态看,根据相关标准,自贡市作为二等管理水平的标准停车泊位应该达到20—25个/百车,理论停车位缺口达47000个,动态看,停车位增长速度落后于车辆增长速度,车位缺口呈逐年加大的趋势。

(二)停车位布局不合理

由于早期规划管理中车位配置要求低,致使老城区建设过程中停车位配建数量极少,与老城区大量居住人口相比更是严重不足。新区按照高标准配置的车位又有现状利用率不够高的现象。

(三)停车位配置分类结构不合理

1.新建居住小区停车位能满足需求

从车位出租出售情况看,在入住率较高的各个居住小区中车位出售出租率为6%—100%不等,从实际停车情况看,不论设计车位数占总户数的比值如何,自井、汇东片区高峰期停车位总数在总户数的40%左右浮动,沿滩、贡井片区高峰期停车位数在总户数的比例更低。调查表明,在停车位配置标准要求和提高商品房销售业绩的双向拉动下,新建商住小区能够按标准配置停车位,停车位配置标准能够满足住户需求。

2.小户型住宅停车位需求无差异

调查显示,小户型购房人群年龄段分布较为均衡, 30—50岁年龄段为主要购买人群(或物业持有人),占59%;驾驶员50岁以下占到总数的90%,是车位需求的主力人群,说明占比90%的20—50岁驾驶员均可能成为小户型的购买人群及车位使用者。按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现状及预期推断,小户型住房使用人群(含租住户)有一定的车位需求,与普通住宅相比,车位需求无明显差异,按照自贡市现行1辆/100平方米的车位配置标准,50—70平方米的小户型平均到每户为0.5—0.7个车位,基本符合自贡实际需求。

3.经济适用房小区停车位需求不高

经过对入住率较高的不同区域经济适用房小区停车位状况调查分析,自贡市经济适用房小区高峰期停车数量占小区入住户数的4%-17%,占设计停车位的33%和58%。

4.学校、工业项目停车位配建指标缺失

学校的停车位配置标准缺失,造成新建的汇东实验校南湖校区高峰期时段出现停车拥堵干扰交通现象。

选取自贡市七个规模不等的工业企业为统计对象,对其停车位配套及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工业企业内现配置停车位基本能够满足现状使用需求。

5.医院、商业等公共建筑停车位配建指标基本合理

调查显示,从医院、商业等建筑面积与车位需求量的关系看,自贡市现行0.5个/100平方米的车位配置标准基本满足停车需求

6.专业市场等商业集散地无配套专业停车场

目前自贡市川南建材市场、同心路美食一条街、马吃水二手车交易市场等无规范的停车场点,龙井火车站及各区县货物集散地均没有建设规范的货运车辆停车场点,造成停车难、乱停车现象十分严重。

7.社会停车场建设严重滞后

自贡市目前尚未编制停车设施规划,致使近年来社会停车场建设 无序。经调查,近20年来,仅修建一处社会公共停车场。

(四)停车设施管理不到位

1.停车场管理无统一的主体

自贡市城市管理的基本分工是交警管道路、城管管人行道,城市停车场管理无统一、明确的主体,管理力量分散,管理不到位、不规范,难管和管难及现实存在的问题导致静态交通管理缺乏严肃性和规范性。

2.停车管理的有效性不够高

由于驾驶人传统交通习惯、停车场自身设置缺陷等多种原因,全市普遍存在地下停车场使用率远远低于地面停车场的情况,往往是地面已“车满为患”,而近在咫尺的地下停车场却处于“饥饿状态”。

3.配建停车位被侵占现象严重

许多商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擅自改变配建停车场的使用性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擅自改变用途的停车场共有9处。

四、自贡市中心城区停车位配置建议

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表明:停车设施的供应绝不能仅仅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作为唯一目的,企望通过不断增加停车设施建设的单一手段来解决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应该综合考虑城市、社会经济以及交通整体发展的目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交通政策应该由追求供需平衡转向大力加强需求管理,充分发挥供应对需求的反作用,具体体现在:①停车设施供应应该切实满足区域停车的需求,避免由于泊位空置造成对社会资源和公共空间的浪费;②停车设施供应应该围绕“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政策,同时控制区域停车泊位规模、改善车辆换乘系统的服务等。

经过本次调研,从科学合理配建停车设施角度出发,我们对自贡市车位配建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完善规划,加强社会停车场建设

按照国家三部委(建城【2010】174号)文件要求,应快组织编制《自贡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在摸清停车矛盾现状、科学预测停车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差别设施供给和停车需求调控管理的原则,研究确定城市停车总体发展策略、停车设施共给体系及引导政策、社会公共停车设施布局和规模,明确建设时序和对策。

(二)区别管理,按需供给调整结构矛盾

对居住建筑停车位配建标准,建议:基本保持商品住宅建筑停车位配置标准,下调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动迁安置房车位配建标准,增大自行车停车位的配建

对非居住建筑车位配建标准,建议增加学校的停车配建指标,其余指标维持现状暂不调整,并结合居住建筑的分区管理办法进行停车位配建:

(三)更新理念,倡导新技术新手段

1.人车分流

今后在建筑方案审查阶段,对居住小区车行通道和人行通道实行严格分流,有效避免小区内占道停车现象的发生。南湖郡、新美居家等小区地下车位闲置与地面乱停乱放现象并存,造成小区安全隐患,并影响小区品质;檀木林国宾府实行人车分流,投入使用后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2.合理设置车库出入口

提倡成片开发居住小区,合理设置车库及人行出入口,将停车位均匀分布到每栋住宅楼下,有效组织垂直交通,避免住户回家因步行距离过长而乱停乱放。

3.倡导修建机械式停车库

鼓励修建机械式停车库,特别是在自流井及汇东老城区适当位置修建机械式停车库作为社会公共停车场,以缓解片区内巨大的停车压力。对设有机械式车库的项目,须在机械式车库建成完工后方可实施规划核实。

(四)创新管理,加强市级部门管理力度

1.明确主体

建议政府明确交通主管部门为管理主体。以改变“坎上坎下”推诿扯皮的管理现状,解决停车场管理职能交叉问题。加强停车场经营业主的监管、指导、培训,按照有关规定对其经营管理状况进行年度审验,以达到监督管理、规范其经营活动的目的。

2.完善制度

(1)建议尽快建立道路交通影响评价中心,科学指导项目交通管理,落实2012年主城区道路交通缓堵保畅工作要求。

(2)修订完善2003年市政府制定的《自贡市停车场管理办法》,重新制定《自贡市临时占道停车场管理规定》,推动自贡市停车场的管理和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3.清理整顿

相关部门对停车设施实施清理。一是对挪作他用的责令限期整改,恢复停车功能;二是对停车场点不符合规划要求,责令停工整改,验收合格后方于恢复施工;三是加强物业管理,对小区内占道停车,乱停乱放行为予以坚决制止,规范小区停车行为,对小区住户停车行为加以正确引导,逐步规范,提高小区居住品质。

篇4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痰热清注射液; 头孢呋辛

[中图分类号] R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42-01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造成细菌耐药,时临床治愈率降低。临床上除了使用抗生素外,常采用综合治疗。痰热清注射液是由熊胆粉、山羊角等组成的的中药,有抑菌、抗病毒、抗肺损伤等作用。2006年1月我们采用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CAP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99例。其中男59例,女40例。将99例患者按住院号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平均年龄40.54岁,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1.71岁,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CAP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制定: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音。④WBC>1010/L或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头孢呋辛2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滴,每日2次;治疗组另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10d。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痰培养加药敏试验及胸片等。同时记录疗程中症状、体征的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价 根据我国抗菌药物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判断,痊愈、显效、进步和无效4级评定。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完全恢复正常,细菌清除;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细菌清除4项中有一项未恢复正常;进步:用药后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adit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与治疗组比较P

2.2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用药过程无明显不良反应,无一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

3 讨论 近年来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使得耐药增加,临床上抗菌谱广的中药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痰热清注射液由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黄、连翘组成,五味相配起清热、解毒化痰之功效。痰热清有抗多种病毒作用。本观察表明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治疗CAP症状改善明显,在治疗中无明显副作用,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S].中华结核病和呼吸病杂志,1999,22(4):199-201.

篇5

做社区守门人的机构要放开。实际上,在2009年以前,我们很多社区机构已经半民营化或者民营化了,当时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干得也不错,唯独不好的是过度用药,但可以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来引导。后来重新事业单位化,定岗定编定工资标准,旱涝保收,收支两条线以后,反而能力、积极性弱化。

所以一个很大的核心是,建立适合医疗卫生行业的人事薪酬制度,这个话是对的,但是不是三到五倍的社会平均工资?三到五倍也罢,六到十倍也罢,这个是结果,关键是前面要有优胜劣汰机制。如果一家机构是政府主导的公立机构,必然不会形成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优胜劣汰制度。公立单位实行的是论资排辈的大锅饭制度,全球皆然。

正确的做法,不是让三甲医院院长琢磨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怎么把好大夫派去社区。三级医院是专科医院,专治疑难杂症,让他们集中精力干好分内工作就可以了,正确的做法是让社区中心的主任们琢磨如何把患者留在基层。

第一步,要给社区用人自、收入分配自、经营自。用人自,让他们能按照能者进、庸者出、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聘人、用人、安排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打造合格、称职的家庭医生团队。收入分配自,干得多、干得好、能吸引患者的医生,拿到更高的收入,争取形成优胜劣汰、多劳多得的人事薪酬制度。经营自,激励社区去开展吸引患者的业务。但现在都没有,在都没有的情况下,怎么创新,怎么调动积极性,怎么优化配置?

我经常说,现在社会上有这么多骗子公司,打着健康讲座的名义,吸引了社区很多老头老太太,最后乖乖掏几百、几千块钱、几万去买那些毫无用处的保健品,而且买得那么痴迷、坚定、满足。奇怪了,我们社区有资质的医生、护士承担的是国家赋予的高大上的公共卫生任务,有医保资金支持的基层首诊任务,却不能把老人吸引到社区,和骗子公司差别在哪里?差别在没有这三个权利。

所以,要建立分级诊疗体制,第一点要赋予社区中心主任们充分的权利,让他们琢磨怎么用好医生护士,怎么把患者吸引来。至于如何让适合做家庭医生的三甲医院大夫来社区,不用三甲医院院长来考虑,交给社区中心来考虑。最开始可以通过多点执业的方式,让三甲医院医生一周来社区坐一两天门诊,慢慢地,如果他们在社区能有更高的收益、患者更喜欢,再让社区中心的主任们想办法把他们留住,“到这里干比三甲医院轻松,收入也高,甚至拿的都是堂堂正正的第二收入,干得也好,患者尊重,价值实现。”还是那句话,有用人自、收入分配自、经营自,这些主任有的是办法。他们有我们意想不到的能力,虽然学历、职称不高,但有了积极性,不会比骗子公司差。

对于需方,就更简单,公卫资金和医保资金打包跟着患者走。别让公卫资金让卫生部门来支配,把钱交给患者吧。社区有本事吸引到老人来,这个老人的公卫人头费就到社区来;有本事吸引来社区看门诊,医保资金就到社区来。因此,让公卫补贴、医保资金跟着患者走,医生就会想办法把患者留下,医生水平不够,让社区中心想办法挖三甲医院医生来帮他。有更多患者,就有更多的公卫和医保资金,分到医生更多,医生怎么会没有积极性?

篇6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优质护理 服务方法 成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6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00-02

1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服务现状

1.1 医疗软硬件设施水平有限。随着我国基层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各社区医疗环境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软实力条件,基层社区医疗条件与之前相比都有了一定的进步。然而,其与居民不断提高的医疗就诊期望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其主要表现在:①医疗检测设备配置级别较低,设备简单、可检测病症范围较小;②药物类型较少,常规药物、OTC配置难以满足社区医疗所需;③专业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对妇女、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医护经验略显不足,对突发病例难以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

1.2 护士专业素质及主动服务意识不高。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开展护理工作的护士、医生等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护士的护理专业素质能力还有待提高。另外,部分社区医生及护士对病患的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对社区医疗卫生宣传工作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社区卫生护理服务意识还有待改善。

1.3 社区卫生护理制度以及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社区卫生中心的护理服务工作制度建设还不完善,部分社区医院对病人就诊流程、医护人员的护理准则等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医护责任划分不清、岗位职责不明,并且对相关人员的工作监管考核机制也十分不健全,这给我们的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增添了较大的阻力。

2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主要方法

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要完善医院的各硬件支持系统,还要调动全员参与、实践操作护理病人的全过程,通过改善基层医院的人文环境和医疗水平,来服务大众,使病人满意,让家属放心。对此,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2.1 转变医疗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不断完善硬件支持系统。社区医院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定期举行服务意识培养,并通过宣传册、口袋书、组织护士护理技能大赛、文艺编排及演出、流动参观学习等活动,敦促护士深入学习医院护理规范,转变服务理念。社区医院通过对全体护士进行礼仪培训,使护士对病人接待、着装规范、电话沟通、文明用语、问诊质量等有了全面的了解,并对优秀护士进行高额奖励,树立模范护士榜样,逐渐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心态和行为。

同时,医院从上到下重视病患优质护理工作,开展星级评比考核,并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改善医院的硬件环境,扩大常规药物的种类及储量、配备足够的基础护理用具,引入高、精、密的医疗检测仪器,扩大病症检测范围、提高检测准确率。

2.2 完善护士岗位责任制度,明确个人职责。社区医院的优质护理工作开展必须建立在明确的医护责任机制上,医院要明确规定各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采取分组包干、分床到护的模式,根据护士的个人护理能力及经验,分配病人数量,让病人从入院开始到出院,再到后期跟踪观察服务,都由专人负责。同时,医院要建立以病人需求为中心的工作流程,将护士分班分组建制,分解病人的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为病人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在护理过程中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优质服务,为病患及其家属普及健康教育知识,以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2.3 建立多样化的护士绩效考核机制。护士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一线实践人员,其护理技术、服务意识直接决定了优质护理工作的成效。社区医院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护士任聘及考核体系,护理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以后才能在有经验的人员带领下开展服务工作,在护理过程中,为激发护士的护理积极性、提升其主动服务意识和创优意识,医院要制定科学、合理、有竞争力和挑战性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完善激励制度,改善护士待遇,在绩效评价中采取医院、科室、病人“三级”评价模式,及充分尊重护士职称、年资绩效待遇,又重视护士工作量、护理质量,以此来提高护士的护理热情。

3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成效

通过实施有效的优质护理相关措施,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工作也进入了新的里程,其成效是明显的、积极的。在后期的观察考核中,我们可以发现:

3.1 医护的服务态度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责任意识也得到了加强。基层医院护士由被动服务,逐渐想主动服务、积极服务态度转变,护士的责任意识得到了增强,对于自我工作价值的认同程度也明显提高,使得护士队伍更加稳定。

3.2 病患满意度大大提高,护士的投诉率大大降低,社区病患关系更加和谐。

3.3 医院护理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社区医院全员的努力,医院从硬件条件到内部人文环境都得到了较大的改观,病患就诊和医护工作流程也更加人性化、规范化,医院工作开展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社区精神病;防治;信息化管理;实践;探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人们的精神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攀升,同时精神病患者对他人和自身造成的伤害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高,因此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康复等问题亦然成为了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问题,此外随着其对社会公众造成伤害的影响程度愈来愈大,其也成为了影响公众健康、卫生等社会问题,因此精神病的预后不仅是当前社区的重点服务对象,也是政府部门的首要公共卫生服务的重大项目[1]。我市制定了对于加强全区精神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的提出了“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强化社区管理、构建医疗救助体系,提高各类人群的自我防护能力,建立和完善长效运行机制”的精神病预防工作要求。故此,本工作单位北京市上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我市其观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精神患者的三级管理网络及精神病患者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于去年年底进行了本社区内的精神患者的摸底调查,对精神患者的初步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切实可行的随访工作,其总结和探索如下。

1 社会精神病防治管理体系

1.1社会支持 精神病是一个特殊的病种,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因此精神病调查工作的开展也自然而然会涉及到多种社会问题,同时也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与协助[2]。对于社区服务中心及下属的卫生系统而言,建立卫生、民政、公安和残联等多种系统组成的精神病防治工作的管理小组,对精神病患者的规划和协调进行推动性的展开,同时需设立下属的办公室进行日常工作的处理和调查。

1.2业务实施体系 在对精神病的业务可以分为3个等级,并在区级地区设立专科医院,由于我中心属于本市的城区近郊,故而其可作为全区的精神病的防治和管理的工作中心办公和汇总地点,对其下属的精神病防治而言,区级的疾病预防中心可作为我区全部精神病患者业务指导的管理中心,而同时的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全区的二级管理中心,因此此地应有精神病防治医生和开展精神病防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如重性精神患者管理、精神患者病态行为危害的预防和处理以及辖区精神患者信息管理[3]。医院护理干预主要是目前临床中精神病患者在医院内接受的常规护理,社区护理干预主要以基层社区为主,定期组织护士、医生等专业人士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及心理、生理干预,家庭护理干预则是以患者的家属为主,通过鼓励患者多关心、照顾患者,同时对患者正确的康复护理,以达到改善患者病情的目的[4]。而最为基本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应设立为一级防控业务,其主要的工作职责为对精神患者的发生、随访和预后的管理与记录等。

1.2.1确定患者社区护理管理等级[5] 根据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分级管理标准,社区精神病患者划分为4个社区护理等级,不同的护理等级有不同的随访要求,以便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措施。根据社区精神病患者分级管理标准,一级管理:疾病发作期、治疗期,住院期间请假出院观察者,6个月内出现过自杀行为或自杀企图者;6个月内有影响社会或家庭安定行为者。二级管理:经过系统治疗后,病情稳定超过半年但仍需要治疗,连续>半年且≤2年未出现过自杀行为或自杀企图者;连续>半年且≤2年无影响社会或家庭行为者;病情稳定但拒绝治疗者。三级管理:病情稳定超过2年,自愿接受治疗者;连续>2年且≤5年未出现过自杀行为或自杀企图者;连续>2年且≤5年无影响社会或家庭行为者。四级管理:经过系统治疗,病情达到痊愈且已停药,连续5年未发生对社会、家庭及自身不良影响者。

1.2.2患者随访管理内容 患者一般情况:生活起居,饮食,睡眠,个人生活自理情况;精神症状:阳性、阴性、自知力评估,期间有无危险行为发生及次数、性质;精神疾病治疗情况:用药名称、剂量、用法,依从性及用药效果、不良反应表现;合并其他躯体疾病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及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用药依从性,治疗副反应;康复指导:个人生活能力训练,家庭职能训练,社会交往训练,学习劳动训练,职业功能训练;心理护理及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心理支持与疏导,疾病知识及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患者情况变动:走失,住他处,迁出,死亡,管理级别更改,转介措施(转诊流程、转诊目的地),药物名称、剂量、用法。

1.2.3随访方式[5]

1.2.3.1上门入户随访 社区护士定期或不定期(根据患者需求)走进患者家中,按随访管理内容对患者及监护人进行访视。

1.2.3.2集中访视 社区护士定期(1次/月)到社区固定地点集中访视,允许部分合并其他躯体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家属参加,集中访视同时开展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1.3疾病资料信息系统 我国针对精神病康复治疗编制了精神病防治康复手册,因此各级和各区的卫生服务站应该为每个管辖区域内的精神病患者建立个人的管理手册,并且此手册应该由各个社区的医生进行妥善保管并按时对手册内容进行随访更新,做到认真填写和完善每位精神病患者的档案记录,在每次随访中也应该对患者的病情、诊疗情况、服药情况和康复措施等信息进行管理,对患者的走失、迁出、进入、康复及复发肇事等具体项目进行核查,并交由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相关信息的电子记录和管理。在进行各级的治疗的完善同时对电子化资料的更新与管理业应不断的更新,实现网络化管理与基本管理二者一致,同时应借助计算机的网络化管理对社区管理的信息完善化和简便化[6]。争取做到三级管理井然有序,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去管理体制的制度化运行。

1.4医疗救助体系 根据我区人民政府对去辖内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工作的要求和体现党和政府对我区弱势群体的关心与关爱,本社区服务中心实行对精神患者的免费医疗救助,对经济困难者给予一定的经济救助,在此基础上本社区服务中心又制定了贫困经济困难患者免费药物领取管理意见,本社区服务中心医疗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免费药物的在此救助,即对医疗救助减免后的自负部分,由区精防经费列支减免,实现了贫困精神患者住院全免、门诊患者每人每年减免定额管理。

2 问题与对策

2.1精神病患者的检出率偏低 对我区的精神病患者的在档人员进行统计分析,我区的精神患者的检出率仅为2.7%,故而应该加强对患者检出率的提高。本中心属于社区服务中心范围,且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故而其就诊人数较少,此外对院内人员的统计也较为落后,因此对本中心精神病患者的信息系统的管理是可增强其有效控制率,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对患者的就诊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控和把握,为后续的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要发挥本中心这一基层卫生组织的作用,与民政部门密切配合,发挥村(居)委会作用,及时掌握辖区内的精神患者情况。

2.2日常监护工作不到位 从当前统计的数据来看,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随访情况结果显示其精神病患者并没有进行及时的随访,故而对患者的观察还不到位,因此也不能全面的掌握患者的康复信息,因此在考核各个医疗卫生服务时对患者的随访及信息的电子化处理也应该加强,同时由于精神病患者的变动及日常的检查不合理,因此建立清楚的台账势在必行。

2.3医生对防治专业知识匮乏 精神病的防治工作应从2005年开始实施,精神病医生由于是其他科室的医生兼任,因此其对专业的精神病知识的了解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同时这些医生对精神病的防治等问题的也研究也有待提高,因此开展精神病医生的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深入研究也是势在必行的,务必做到每年举办4次以上的学习和专业培训,同时提倡自学精防专业知识,提高精防工作水平,同时各个服务中心要保证精防医生用于精防工作的时间。

2.4精神病患者的管理难度大 精神病患者分布范围较广,有些精神患者,特别是情感障碍性精神病及青年精神患者,他们不愿意公开患病情况,对社区医生上门表示出很大的反感,对其工作极其不配合,对于这部分患者的建档和管理还有待探讨。

参考文献:

[1]Lechner S C,Whitehead N E,Vargas S,et al.Does a community-based stress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affect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black breast cancer survivors[J].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Monographs,2014,2014(50):315-222.

[2]Korten N C,Sliwinski M J,Comijs H C,et al.Mediator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memory functioning in a community sample of adults[J].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2014,28(5):626-633.

[3]Chang E T,Wells K B,Gilmore J,et orbid depression and substance abuse among safety-net clients in Los Angeles:a community participatory study[J].Psychiatric services,2015,66(3):285-294.

[4]谭焕君,朱艳清,顾慧英."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改善社区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1-13.

篇8

【关键词】社区 高血压 综合防治 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260-02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也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1]。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血压发病率可达到50%以上,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高血压的患病率正在逐渐增加。血压控制欠佳可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冠心病、卒中、主动脉病等疾病,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2]。且由于高血压治疗的长期性和终身性,病人以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担心理,而情绪变化对血压的影响很明显,某些程度上会加大并发症的发生[3]。因此,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对社区高血压病人120例进行心理干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0例,均为社区医院确诊的高血压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均居住于本社区),均符合l979年全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会议的诊断标准及分期条件。无胃肠道、肝、肾等主要脏器严重疾病。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在17~79岁,病程3个月至18年,轻度高血压患者23例,中度高血压61例,重度高血压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分级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详见表1-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相同,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

表1-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综合防治方法

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主动与病人交流沟通导致病人主动诉说,获得患者的信任,以评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不安与痛苦,解除顾虑和紧张情绪,介绍一些治愈的病例帮助病人树立治疗的信心,主动的配合治疗,按时吃药,耐心解决患者的问题,让他们有机会发泄,使患者保持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理顺自己的情绪。

病人自然端坐,闭目敛神,两手掌放在两膝,注意力集中在两脚心,均匀平缓地呼吸3~4 min,使患者放松每一组肌群,并将此感觉扩展延伸到全身,缓慢睁开双眼。1次/天,每次30 min。该法可使病人消除杂念,达到调身、调息、调心、降低血压的目的。

1.3 评价指标

对病人实施心理干预前后的平均动脉压的进行比较: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1/3脉压。应用医院焦虑及抑郁量表(HAD)测定病人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HAD是一种包括14个项目的自评量表。其中焦虑及抑郁各占7项,每项以0级~3级的4级制分别评定焦虑和抑郁,≤7分者为无症状,8分~10分为可疑,≥11分者为确诊病例。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平均动脉压比较

两组病人的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表2-1 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比较

注:干预前后相比,P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对照组的焦虑、抑郁评无显著性变化,P>0.05。观察组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

表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注:干预前后相比,P

3 讨论

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治疗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病人的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5.

[2]安瑞,苏玉凤.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5,29(3):227.

篇9

庄道坤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摘 要: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控辍保学基础上创造性开展以“爱祖国、爱新疆、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为主要内容的“八爱”教育,为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育人环境,形成了学生自己愿意来职业学校、家长愿意送孩子上职业学校,企业喜欢用职业学校学生的良好格局。

关键词 :托管;职业教育;学生管理;核心价值观

对口帮扶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新时期新阶段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实现“国内一流、世界知名”自我发展目标的同时具备的一种社会担当和使命责任。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围绕职业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爱祖国、爱新疆、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为主要内容的“八爱””教育为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渗透到公共基础和专业教学之中,落实到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融合到职业学校特色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在营造宽松育人环境的同时形成了学生自己愿意留在职业学校学习、家长愿意送孩子上职业学校,企业喜欢用职业学校学生的良好格局。

1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常抓不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少数民族地区深受市场经济发展、信息传递的高速发达和敌对分裂势力的宗教极端影响,使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让人容易产生种种片面认识,不能正确看待现实社会的主流和支流。十七、十八岁初高中毕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思维独立,个性张扬;另一方面追求发展,忧虑生存;第三方面容易自卑,易于误导。因此,准确把握“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是社会主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生活化、大众化的解读,把大道理转化为学生身边喜闻乐见又乐于接受的文化、艺术、体育、娱乐、家校联系等活动之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务管理,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外在的规范和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信念,达到育人于自然、导人于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功效,既丰富了职业学校学生的精神生活,又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以“八爱”教育为载体创新性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立足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成果和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基础,创造性开展以爱祖国、爱新疆、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为主要内容的“八爱”教育,无论集体还是个人都生动体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全校师生人心得到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具体行动上,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依托地方博物馆,有计划地组织师生参观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家乡变化和国家惠民政策的了解,形成热爱伟大祖国、深爱家乡的自觉心态;组织师生认真收看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道德模范和“最美新疆人”颁奖典礼形成积极的示范效应,开展家校联系定期邀请学生亲属来校参观和现场观摩,依托学生军训为平台加强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养成,邀请和田地区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来校作事迹报告、大力宣传历届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典型事迹,让道德讲堂成为提升师生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等,激发学生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的自觉意识并转化为自觉行动。同时,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坚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八爱”教育志愿服务进县城社区、进农村农户,依托学校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联系村延伸职业学校专业服务,建成“志强美发室”等一批职业技能服务点,重点对农村五保户、民族团结模范户、军烈属、残疾人、孤寡老人提供职业学校专业“便民、乐民、助民”服务,向社会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职业学校敢于担当、爱心奉献、服务社会的道德风尚。

3 以正能量传递为途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力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所有的价值观念都是具体的,生动的,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结合近年来开展的“感动校园人物”、 “最美职校生”、“最美家长”、“最美家庭”、“民族团结先进班级体和先进学生”等评选表彰活动,在学生中广泛传递了爱祖国、爱新疆、爱学校、爱专业、爱老师、爱同学、爱家庭、爱亲人的价值观,影响力巨大。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维护稳定的主旋律下,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更要理直气壮地把“八爱”教育的价值理念宣传下去、坚持下去、发扬下去,让讲政治·守法纪·去极端成为引领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文化的一种新风尚,助推职业学校校园文明程度不断向上攀升。

实践证明,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找到了一条更加适合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的新路, “八爱”教育的普遍开展对促进学生教育和服务管理、学校教育教学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深入开展好新疆精神、“一反两讲”“去极端化”和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为加快洛浦县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管理帮助。

基金项目:

本论文系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院级社科类重点科研课题《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疆职教联盟中职教学管理研究——以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课题批准号:XJNZYSK201515)、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2015年校级社科类重点科研课题《托管模式下做好南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以整体托管下的洛浦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课题批准号:LPXZXSK201501)的研究成果之一。

篇10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曲美他嗪;心力衰竭;老年缺血性心肌病

Abstract: Objective: HMP discussion with the effect of trimetazidin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and heart failure associated with.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treated from March 2011 to December 2013 during the clinical data of 54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and heart failure,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admission into the tail number of the control group (alone trimetazidine) and Research group (HMP with trimetazidine combined with), 27 cases in each group. Clinic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index, 6-minute walk test and evaluation of the probabil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The result: By six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6-minute walk test evaluation study group of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index,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should b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For elderly heart failure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using HMP joint trimetazidine treatment with good clinical efficacy, high security advantage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HMP; Trimetazidine; heart failur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elderly

缺血性心肌病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心内科疾病,冠心病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因素,当病人的症状发展到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则会引发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威胁巨大,并且已经成为威胁到人们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老年人群体是该症的高发群体[1]。随着我国老龄化情况的不断加剧,研究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措施已经成为医学界高度重视的内容。基于此,针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我院通过应用麝香保心丸与曲美他嗪联用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4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本组54例病人全部符合WHO有关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与分型标准。当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66~79)岁,平均年龄为(73.7±8.4)岁。根据病人的入院尾号分为对照组(单用曲美他嗪)与研究组(麝香保心丸与曲美他嗪联用),每组各27例。对照组,心功能Ⅲ级16例,Ⅳ级11例;研究组,心功能Ⅲ级17例,Ⅳ级10例。

1.2、排除标准。①并发严重心率失常的病人;②并发严重肾、肝功能障碍的病人;③并发休克、低血压的病人;④其他原因所引发心力衰竭的病人(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风湿性心脏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

1.3、治疗方法。针对本组54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均采用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断剂、利尿剂、地高辛以及洋地黄等药品实施抗心肌缺血、抗心衰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照组病人采用口服曲美他嗪片进行治疗,每次20mg,每天3次。研究组则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片进行治疗(曲美他嗪片,每次20mg,每天3次;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每天3次)。本组病人均连续治疗半年。

1.4、疗效评价标准。痊愈:病人心悸、气短以及呼吸困难的症状明显缓解,肺部没有音,通过心电图检查显示没有心肌缺血情况,心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好转:病人心悸、气短以及呼吸困难的症状一定程度的好转,肺部音也有所缓解,通过心电图检查现实心功能与心肌缺血状况有所好转;无效:病人肺部音、临床症状均没有明显变化,通过心电图检查显示心功能与心肌缺血症状均没有变化[2]。

1.5、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应用(X±s)来进行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选用t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选用X2来进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对比。通过半年的治疗之后,研究组当中显效12例(44.44%),有效11例(40.74%),无效4例(14.81%),治疗总有效率为85.19%;对照组病人当中显效7例(25.93%),有效12例(44.44%),无效8例(29.63%),治疗总有效率为70.37%。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病人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两组病人的LVEDD、LVESD、LVEF指标及6MWD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半年以后复查病人的心脏彩超,比较两组病人LVEDD、LVESD、LVEF指标及6MWD,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曲美他嗪组和常规研究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比较(X±s)

注:两组病人治疗以后各项指标的对比(P

2.3、不良反应对比。整个治疗阶段,对照组病人共出现1例腹部不适,2例呕吐,不良反应几率为10.34%(3/27);研究组病人则出现1例腹部不适,1例呕吐,不良反应几率为7.41%(2/27)。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几率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老年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多发病症,缺血性心肌病则是冠心病发展到晚期所导致的一种病症,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缺血性心肌病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发病率也在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3]。针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临床当中通常采用洋地黄、利尿剂以及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疗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心肌缺血所引发的心肌细胞供氧能力下降,其所产生的ATP水平不断降低、功能不断受损,使得细胞内能量代谢受到严重的影响,最终导致病人心功能不全、心肌收缩能力下降[4]。

麝香保心丸本身是从苏合香丸方剂发展而成,主要是由冰片、牛黄、苏合香、人参、肉桂以及麝香等成分组成,药物具有益气固本、温通散寒、清热强心以及止痛通络等作用,其在冠心病病人的治疗当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5]。通过药理学研究证实,麝香保心丸能够有效促使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活性提升,使得冠脉侧支血管的生成速度提升,从而有效改善人体心肌供血能力,与此同时,麝香保心丸还能够帮助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不断的增值,使得内部形成管腔,促使出现缺血的心肌位置增加新生血管,使得侧枝循环不断增多,从而有效提升其对心肌的供血能力。曲美他嗪能够有效抑制脂肪酸的不断氧化,从而有效降低脂肪酸所造成的心肌氧耗,最后不断提升心肌底物的利用率,最终达成改善心功能的目标。曲美他嗪不仅不会增加氧供给,也不会增加氧消耗,其本身具有的抑制心肌缺血效果是部分抑制耗氧过多的游离脂肪酸氧化,促进体内葡萄糖进行氧化,充分利用体内有限的氧气生成更多的ATP,从而有效提升心肌的收缩功能;与此同时,曲美他嗪还能够让游离脂肪酸代谢所生成的乙酰辅酶A降低,针对丙酮酸脱氢酶进行刺激,促进体内的葡萄糖进行不断的氧化。大量的体外实验证实,曲美他嗪能够有效优化线粒体能量的代谢作用,使得线粒体能量所具有的保护心肌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通过生成直接的代谢产物与活性的代谢产物来影响自由基,不断降低氧毒性,从而有效缓解炎症过程,促使心肌细胞与性粒细胞的沁润作用不断降低,促使心肌的生成作用加强。此外,曲美他嗪可以有效提升缺血阶段心肌自身的葡萄糖摄取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存活心肌的代谢能力,使得心肌收缩能力不断加强。曲美他嗪还能够提高冠状动脉中的血流储备,在对血压快速波动进行抑制的同时,不改变心率,从而有效减少硝酸甘油的消耗量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其非常适合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症状[6]。因为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本身的抵抗力与心脏储备功能较低,仅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通常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病人的心肌缺血情况。而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能够快速改善病人心肌缺氧的情况,从而有效纠正病人的各种临床症状。

本组研究数据中,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的研究组病人,其LVEDD、LVESD、LVEF指标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5.19%,均明显优于单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的对照组病人;除此之外,两组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于药物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采用麝香保心丸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势,对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谭超. 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2012,17:28-29.

[2]李世华. 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血浆脑钠肽影响的临床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2,08:811-812.

[3]祝雪菲. 曲美他嗪与瑞舒伐他汀联用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研究[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09:1265-1266.

[4]潘锦权,谭志伟,顾钊雄,林美庆,练培兴. 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 今日药学,2014,07:524-526.

篇11

【关键词】 地震;精神卫生;心理社会;能力;横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5.67,R192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1)002-0102-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1.02.006

Post-earthquake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MHPSS)capacity of health

facilities in some areas in Sichuan: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key informant

interview with grassroots health professionals

LIU Jin1,GUAN Li-Li1,XIANG Hu2,WU Xia-Min1,MA Ning1,

LIANG Xiao-Qiong2,WU Bao-Ming1,MA Hong1

1Peki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Health(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1912Sichuan Mental Health Centre,Mianyang 621000,Sichuan Province,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MA Hong,mahong@bjmu.省略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post-earthquake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MHPSS)capacity by psychiatric hospitals,and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and village clinics in some extremely hit and severely hit areas in Sichuan.Methods:Referring to definition and levels of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 defined by the 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 of UN,a questionnaire consisting of basic information and current services of health facilities,MHPSS training and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past two years,and willingness and feasibility to provide MHPSS was developed,and 30 doctors from 1 county-level psychiatric hospital,1 town-level psychiatric hospital,5 township health centers,and 5 village clinics were surveyed.Ten of them were interviewed to explore their occupational experiences,the earthquake influence on the health facilities,the experiences and feelings of learning and providing MHPSS.Result:There were 0.68 psychiatrist/100,000 population and 0.83 psychiatrist/100,000 population in county level and town level respectively.There had been no pre-quake training on MHPSS,11 doctors got(1~7)days(median=2 days)of post-quake training,but unleveled,with insufficient teaching materials or reference books.Only 19 doctors could have time to provide MHPSS,and possible hours would be(6.9±2.5)hours/week.The county-level and town-level psychiatric hospitals had to manage the pre-quake inpatients,and admitted post-quake new cases.The county-level psychiatric hospital conducted some patterns of public mental health education.Only 2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provided 20 persons/month outpatient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Psychiatrists had not been trained in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and had not had experience to deal with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before the earthquake.Non-psychiatric physicians felt that their capacity of providing proper MHPSS was quite limited.The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only had valium as the basic psychotropics.Buildings in health facilities were damaged by the earthquake,which was especially reflected by collapse of a whole ward building in the town-level psychiatric hospital.Conclusion:Post-earthquake MHPSS capacity by health facilities in county and lower levels is extremely limited in Sichuan.It is suggested that in the future the relevant professionals be trained in more practical and specific ways in different levels,the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and village clinics be authorized to use basic psychotropic medications,and disaster-resistant level be strengthened while building new or altering old psychiatric hospitals.

【Key words】 earthquake; mental health; psychosocial; capacity; cross-sectional studies

(Chin Ment Health J,2011,25(2):102-106.)

人为或自然灾难后的救援是复杂的工程。联合国机构间常委会(The 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IASC)于2007年制定出《紧急情况下的精神卫生和心理社会支持指南》[1-2](以下简称《指南》),为救援人员和社区计划、建立并协调最基本的多部门救灾工作提供指导。《指南》将灾后的精神卫生和心理社会支持(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MHPSS)定义为旨在保护或促进心理社会安宁和/或预防或治疗精神疾病的所有当地或外部支持。列出的服务范围包括四个层次,即①基本服务和安全(如食品、帐篷和防疫措施);②社区和家庭支持(如寻人和帮助家庭团聚、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活动);③有针对性的非专科服务(如由初级保健人员提供的心理急救、基本精神卫生服务);④专科服务(如治疗严重精神疾病)。灾后救援是多部门合作、分层次的服务,其中③和④层次的服务需要卫生部门人员参与[1]。在《指南》中,建议对于卫生部门MHPSS能力的评估需包括初级保健和精神病院的能力和基本精神科药物。为了解四川5.12地震后部分极重及重灾区医疗机构提供MHPSS的能力,2009年2月本项目组调查了安县、什邡市和三台县、绵阳市的部分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 以极重灾区(绵阳安县、德阳什邡市)和重灾区(绵阳三台县、绵阳市游仙区)的医生为目标人群。共分级调查来自县级精神病院1所、乡镇级精神病院1所、乡镇卫生院5所和村卫生室5所的医生。并对其中愿意并有时间交谈的医生进行深入访谈。

1.2 工具

参照联合国机构间常委会对MHPSS的定义和分级自编问卷,内容包括卫生机构基本信息及目前提供服务的情况,近2年接受MHPSS培训及教材和参考书的情况,提供MHPSS的意愿及可行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访谈提纲内容包括个人从业经历、地震对医疗机构的影响、学习和提供MHPSS的经历及感受等。

1.3 实施过程

在临时板房医院内,研究者去医生的办公室或诊室,经过医生的口头同意后请他们填写自编的问卷。

深入访谈是由同一访谈者完成所有访谈。每次访谈持续约1小时。如果办公室或诊室里不方便访谈,则在院子里访谈。研究者在访谈中做笔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针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应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应用中位数(M)描述,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针对计数资料应用具体例数进行描述,因总例数<40,采用费歇尔精确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针对定性访谈,将笔记中的每句话进行编码,归入从业经历、地震对医疗机构的影响、学习MHPSS的经历和感受、提供MHPSS的经历和感受等类别。然后按照研究目的,着重分析医疗机构所受地震的影响,以及提供MHPSS的能力,包括所受培训的数量和内容、人力资源、基本药物、服务需求、工作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对能力提供的影响。

2 结 果

2.1一般情况

共计30名医生参加了问卷调查,其中男性23名,平均年龄(39.4±13.3)岁,从业年限1~42年(中位数(M)为12年)。极重灾区组和重灾区组的医生在所有变量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共对10人进行了深入访谈,包括县级精神病院的院长1名(男性,从事精神卫生专业25年),乡镇级精神病院院长1名(男性,从事精神卫生专业6年,原为外科医生,近6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乡镇卫生院医生8名(其中男性7名,从事精神卫生相关工作,即灾后心理咨询共1年)。

2.2医疗机构提供MHPSS的能力

2.2.1精神科医师在辖区内的人口比例

县级精神科医师的人口比例为0.68/10万人,乡镇级精神科医师的人口比例为0.83/10万人(表2)。

2.2.2已接受的培训

在地震前,所有人员均未接受过任何与灾后心理变化及处理相关的培训。截至2009年1月,共有11人接受过1~7天(中位数2天)省、市或区级的培训,培训内容为灾后心理干预、灾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干预、如何应对有遇难家属的人或放松技巧等。全部11人均有兴趣看培训教材。有4人列出记得住的教材或参考书名称,并评价其适用性:《灾后心理卫生服务技术指导要点》(大部分适用或完全适用)、《灾后儿童心理救援》(完全适用)、《精神卫生核心信息和培训手册》(完全适用)和《医学心理学》(少数内容适用)。

2.2.3提供灾后MHPSS的主观意愿

有27名医生表示在条件允许时愿意为受灾群众提供灾后服务。

2.2.4提供灾后MHPSS的现状

个人可投入的时间:有19人表示有时间为受灾群众提供服务,其中有7人列出每周可提供服务的小时数,平均为(6.9±2.5)小时/周。

医疗机构提供灾后服务的情况:县级和乡镇级精神病院除继续管理地震前的住院患者,还收治震后的新发病例,包括应激相关障碍患者。县精神病院通过心理卫生知识讲座、义诊、发放宣传资料、新闻报道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只有2所乡镇卫生院提供灾后心理服务,目前门诊量约为20人/月,方式为心理咨询。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的主要方式为发放宣传资料。

2.3 深入访谈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2.3.1医疗机构也受到地震的影响

地震对医疗机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极重灾区的乡镇级精神病院受到极大破坏,除门诊外,整个医院的其他建筑全部倒塌。医务人员顾不上自己的家庭,先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后在板房中继续治疗原住院病人95人,同时还不断收治与地震有关的新发病例。由于临时住所及周边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木棍、铁丝、绳索等物品,造成冲动攻击和自杀自伤的危险性加大,加上临时板房不够高,病人很容易上到房顶后外走,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压力。

2.3.2服务能力有限

县级精神病院有精神科医师10名,基本没有受过心理危机干预培训,没有治疗PTSD的经验。乡镇级精神病院的精神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4名精神科医师面对100多名患者的诊疗及值班任务,感到压力过大。地震后曾有1名来自外院的大学毕业两年的住院医师每周来一次作为外援,但并不能起到实际作用。由于床位有限,不得不对某些需要住院的新发病例仅进行门诊处理。乡镇卫生院的精神科药品单一,除地西泮外无其他精神科药品,肌注氯丙嗪仅用于麻醉前用药,不作为精神科处理用药。基层医生虽然看到有大量的受灾群众需要MHPSS,从医务人员的天职出发也愿意帮助他们,但是由于学历普遍偏低,在地震前没有受过心理危机干预的培训,缺乏灾后危机干预的教材和参考书等诸多因素,觉得自己能力有限,无法给受灾群众提供到位的服务,甚至害怕由于自己的理解错误或处置不当,反而给受灾群众造成二次伤害。另外,由于基层医生承担医疗网底的工作,工作内容多,工作量大,在客观上难有较多的时间用于提供MHPSS。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的县级精神科医师的人口比例(0.68/10万人)和乡镇级精神科医师的人口比例(0.83/10万人)均低于2008年全国精神科医师的人口比例(1.35/10万人)[3]。在没有灾难时,按这样的人口比例提供常规精神卫生服务尚且人力资源不足。在地震后,如果按照震后3个月PTSD患病率为7.2%[4]推算,县级和乡镇级精神病院需要分别诊治PTSD患者10.6万和3.5万。面对如此数量庞大的患者,14个精神科医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MHPSS是分级服务,各级所涉及的人员和服务内容不同,需要的培训也不同。为了提供优质服务,最好在灾前做好人员的技术准备,即需要充分的备灾[1]。本研究发现医疗机构人员在灾前未接受过任何相关的培训,在灾后仅有11人接受过培训,但培训时间短,且未按照内容进行分级培训,属于无计划的培训。另外,教材和参考书严重不足,基层人员不得不将针对性不强的《医学心理学》作为参考书。

按照MHPSS的服务分级,本研究中的对象应该承担的是有针对性的非专科服务(如由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和村医提供的心理急救和基本精神卫生服务)和专科服务(如精神科医师对严重精神疾病的诊治)。但是因为培训严重不足,非精神科医生并不具备提供心理急救和基本精神卫生服务的能力,县级精神病院的精神科医师也缺乏诊治PTSD的技能。少数乡镇卫生院只提供20人次/月心理咨询,这种工作量也反映出基层供方的服务有限。

医院作为治病救人的场所必须具有高度的抗灾能力,包括硬件条件,以及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和应急程序等软件条件。面对全球日益增多的自然和人为灾难,世界卫生组织(WHO)号召各成员国建设可以抵抗地震及其他灾难的医疗机构,并将2009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挽救生命加强医院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5]。本研究中也见到精神病院病房全部倒塌、造成住院护理工作压力极大的情况。WHO西太区办公室已发行了相关手册《医院应该免受灾难侵害:降低风险,保护医疗设施,挽救生命》,对各项建筑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4 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仅调查了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情况,未涉及其他供方的服务能力现状、不同部门间的合作现状,亦未涉及医务人员自己作为受灾群众的因素,已发现人员数量不足、培训严重不足、提供的服务有限及医疗机构的抗灾能力差等问题,说明地震后医疗机构提供精神卫生和心理社会支持的能力极为有限。建议今后对县级及以下精神卫生机构人员、基层卫生工作者和社区服务人员开展实用的和有针对性的分级培训;采取措施改变基层卫生机构缺乏基本精神科药品的现状;在新建或改造精神病院时,加强硬件的抗灾强度。

参考文献

[1]The 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IASC Guidelines on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 in Emergency Settings[OL]. Geneva:The Inter-Agency Standing Committee,2007:1-19(2007-12)[2009-09-03].http:∥省略/iasc/pageloader.aspx?page=content-products-products&sel=22.

[2]Wessells M,van Ommeren M.Developing inter-agency guidelines on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 in emergency settings[J]. Intervention,2008,6(3/4):199-2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年各类卫生机构人员数[M].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24-27.

[4]汪向东,赵丞智,新福尚隆,等.地震后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28-30.

篇12

关键词:社区治理;社区文化认同;文化软权力化;逻辑理路

中图分类号:C912.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7-0073-03

社区治理的实质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通过认同的力量所形成的治理,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认同的关键是社区主体对社区的文化认同。社区文化认同是社区治理最可依靠的力量和资源,是社区治理使命实现的关键。但社区文化并不会被自然认同,因为社区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并不是一种软权力,只有社区文化从一种可能性的潜在软实力状态转变成一种实在的现实的软权力状态即社区文化软权力化,社区文化才能被普遍认同,社区文化软实力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从文化软权力化的视角来探析社区治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社区文化认同:社区治理使命实现的核心

社区治理是指“以社区地域为基础,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它体现为社区范围内的不同主体依托各自资源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模式”。[1]社区治理的实质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通过认同的力量所形成的治理,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直接影响社区治理所必需的组织和制度的建设。因为一种认同的形成对于治理来说具有提升认同对象(如公共权力、社区制度和公共部门)的合法性基础和权威力量及强化认同主体(如社区居民)的角色意识的双重效用。因此,美国学者曼纽尔·卡斯特认为:“在我看来,在建构社会时,每一种认同建构的过程都会导致一种独特的结果。合法性认同产生公民社会,也就是产生一套组织和制度,以及一系列被结构化的、组织化的社会行动者,这些社会行动者同时也再生产出合理化其结构性支配来源的认同。”[2]无论从我国社区治理政府组织与社区组织、社会组织以及社区主体力量的来源看,还是从社区治理的社区权力主体多元化、社区治理手段和方式多样化、社区治理参与性、网络化特征看,都要求政府、社区组织和居民等多元主体共同承担社区建设的责任,共同治理社区公共事务,共同建立合作与互惠关系,培育社区居民的共同价值观念和互助、互惠的精神,保证社区制度有效运行和社区主体获得自由、平等与安全。而这些治理使命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主体对社区认同的基础上,所以基于认同所形成的治理是支撑和实现社区治理的基础。

社区认同的关键是社区主体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文化对社区治理具有决定性的价值和意义。任何社区治理都必须有文化基础,文化资源与文化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社区治理能力的强弱。社区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要发挥社区的文化功能,通过对社区居民的教育、陶冶、塑造来发挥其对社区发展中各要素的支配力和影响力,以便影响、塑造、教育和完善社区人,不断增强社区文化力,为社区的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社区文化认同便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社区文化认同是指对社区主体之间或社区主体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是社区区域范围内主体对其文化的理解、接受和实践的文化心态,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社区主体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它是一种可以将社区这个共同体中不同个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它能够促进社区的治理和善治,实现社区制度创新,把社区所在地的各社团组织和居民很好地“组织”起来,“使他们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协同努力,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各自的功能,改进社区的环境,解决社区的共同需求问题,最终取得社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3]社区文化认同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有利于倡导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有利于对社区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给予解决与导向;有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提升社区群众的文化品位;有利于增强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提高“社区综合竞争力”。因此,社区文化认同是社区治理最可依靠的力量和资源,是社区治理使命实现的核心。

二、文化软实力嬗变为文化软权力:社区文化认同的表征

篇13

xx年,xxx社区在街道办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社区干群共同努力下,平安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顺利迎接了省市县各级多次的检查,被县上评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受到了上级和群众的积极支持和认可。

建设和谐社区首先要抓好平安建设,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确保社区平安稳定的前提条件。为此,今年将认真落实以平安社区建设为核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力营造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治安大环境。

(一)树立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

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将充分认识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起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社区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以居民联防、门店联防等防范模式为主的群防群治组织,充分调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社区、社区警务室、驻地企事业单位、居民等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努力把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建设和谐平安社区提供有力保证。

(二)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牢筑治安防范有效屏障。

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范机制,扩大社区居民联防和门店联防范围,把辖区内的居民都汇集在社区的综治网络之中,初步建立起以街道办为领导,以社区为核心,以社区警务室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强化治安防范为重点,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多方联动,警民携手,点线面结合,人物技配套的治安防控体系,使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步入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群众化的轨道。切实提高社区社会治安整体防范水平,确保各类可防案件的发案率逐步下降,努力实现年内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事件、无吸贩毒新增人员、无新增两劳释放人员的目标。

(三)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 提高群防群治整体水平。

把平安社区建设作为推动综治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平台,深入发动群众,吸收社区老居民、老党员、老干部、保洁员等人员加入社区防范队伍,科学、合理地整合群防群治队伍,不断提升群防群治能力,切实提高社区治安防范的整体水平。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平安社区”、“无毒社区”“无xx社区”等创建活动,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以确保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建设的整体推动。

篇14

xx年,xxx社区在街道办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社区干群共同努力下,平安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顺利迎接了省市县各级多次的检查,被县上评为平安社区、文明社区,受到了上级和群众的积极支持和认可。

建设和谐社区首先要抓好平安建设,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确保社区平安稳定的前提条件。为此,今年将认真落实以平安社区建设为核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全力营造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治安大环境。

(一)树立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

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将充分认识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起维护社会稳定的强烈责任意识。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社区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以居民联防、门店联防等防范模式为主的群防群治组织,充分调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社区、社区警务室、驻地企事业单位、居民等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努力把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建设和谐平安社区提供有力保证。

(二)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牢筑治安防范有效屏障。

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范机制,扩大社区居民联防和门店联防范围,把辖区内的居民都汇集在社区的综治网络之中,初步建立起以街道办为领导,以社区为核心,以社区警务室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强化治安防范为重点,以科技手段为支撑,多方联动,警民携手,点线面结合,人物技配套的治安防控体系,使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步入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群众化的轨道。切实提高社区社会治安整体防范水平,确保各类可防案件的发案率逐步下降,努力实现年内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事件、无吸贩毒新增人员、无新增两劳释放人员的目标。

(三)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 提高群防群治整体水平。

把平安社区建设作为推动综治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平台,深入发动群众,吸收社区老居民、老党员、老干部、保洁员等人员加入社区防范队伍,科学、合理地整合群防群治队伍,不断提升群防群治能力,切实提高社区治安防范的整体水平。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平安社区”、“无毒社区”“无xx社区”等创建活动,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以确保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建设的整体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