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企业风险管理特征,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1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1.1筹资方式多元化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矛盾
企业不仅可在货币市场上筹措资金,而且可在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资本市场是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地方,企业筹措资金时,面临的财务风险更为严峻。
1.2投资策略选择最优化与财务风险管理的矛盾
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只有选择最为合适的项目才能使风险最小,盈利最大。如果投资项目的利润低于企业资金利润,就会削弱盈利能力,形成风险投资。
1.3资金利用最大化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矛盾
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如果资金在企业的财务运营中不能够顺利地流通,就会造成企业的资金机会成本增大,产生财务风险。
1.4收益分配合理化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矛盾
对于股利的分配及员工福利的分配是较为复杂的事情,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中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方法,这助长了投机气氛,也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对企业长期发展缺乏保障。
2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2.1规模扩张
无论是企业、行业或地区都有一个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一个企业在做出规模扩张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生产规模是否适度,同时还要考虑是否构建了与企业规模扩张相配套的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否则,如果一个企业无限度扩大生产规模、盲目扩张,终将会导致企业失败。
2.2投资失误
巨人集团曾一度涉足电脑业、保健业和房地产业等,德隆也在短短的几年内进入到几十个行业,他们将精力和资金投入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而在新进入的领域中短时间内未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使得有限的资金被套死。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弹性,使企业形成协同效应,降低费用。但是,过度的多元化经营,一方面易造成企业难以协调和控制,导致企业效率降低;另一方面会分散企业的资源和精力,削弱主营业务能力和竞争优势,加大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多元化经营必须建立在专业化经营基础上,即“相关多元化”。
2.3内部控制不力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各司其职,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保证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它具有权力配置、激励约束和协调功能,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
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必要性
在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下,因风险引发的交易成本,可以说是公司要进行管理风险的重要理由之一。另外,为了保障员工的利益以及完成社会责任,公司也有必要管理风险。
(1)税赋的节省。风险管理可因为税赋的节省而增进公司价值。史密生(Smithson,1995)等认为,在累进税率与税率优惠的规定下,管理风险的结果将能节省税赋,进而增加公司价值。
(2)风险管理成本的减少。风险管理的成本是公司经营成本的一部分。节省风险管理的成本,其本身不但是管理风险的目标,也可以增加公司的价值。风险管理成本包括两大项:一为有形成本,二为无形成本。有形成本是对风险管理所花费的经济资源而言。著名的风险管理专家巴罗将其称为风险成本。根据巴罗的定义,风险成本包括四项:一为保险费,此项包括公司所有与保险计划相关的保险费;二为其他替代性风险理财计划的成本或未获保险赔款的损失;三为灾害预防设施的支出;四为风险管理部门支出,包括人员薪资与支行政费用。无形成本主要指风险管理人员对不确定存在的担心而导致的生产效率的降低。
(3)交易成本的降低。由于风险伴随的交易成本是公司进行管理风险的理由之一。风险管理可通过交易成本的减少,增加公司价值。可增加多少价值,降低多少交易成本,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公司如果不管理风险,面对财务困境的可能性有多高,即公司的财务结构对风险的承受力有多强。第二,万一遭遇财务困境,连带引发的成本有多大。这两个因素越高,风险管理可增进的价值与降低的成本也就越大。
(4)投资决策失误的避免。在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下,涉及的利害关系人甚广。重大投资计划成功或失败,对利害关系人均有不同的影响。风险管理可通过降低投资决策失误以增加筹资能力,减少筹资成本,进而提高公司价值。
4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4.1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加强风险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要依靠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则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为此,企业应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从董事长各级职能部门及每个员工都要树立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核心内容的培训,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4.2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依法履行职责,形成高效运转、相互制衡的监督约束机制。
4.3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主要包括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
4.4利用信息系统来帮助企业识别和规避风险
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财务风险识别方法的应用,都需要靠技术手段来实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由此导致的企业经营的微观环境的变化,信息系统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可以借助信息系统提供的有关经营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能预先发出风险警告,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4.5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以全面风险管理为中心,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将其控制在企业风险容量之内,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4.6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和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重要。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项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管理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江少华.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预报系统研究[J].财会研究,2005,(1).
【关键词】小企业 信贷风险特征 防范管理
一、当前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主要特征
(一)政策风险
小企业一般生产规模不大,而且企业组织结构以及财物状况等普遍存在问题,所以,它们对于市场和政策风险的抵抗能力不高。一些较为平常的政策调整对于大企业可能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小企业却可能要承受巨大的市场风险,所以如信贷政策紧缩等政策调整会给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小企业自身的风险
1.经营风险
首先,小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而且企业自身的流动资金较少,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成本非常高,对于各种风险的抵抗能力薄弱;其次,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结构往往不够完善,很多采用家族式的经营方式,自身的管理水平十分有限;最后,很多小企业从事的都是一些生产密集型产业,其中的科技水平较低,生产的产品创新能力不强,产品过于单一,市场竞争力可想而之。所以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升高,经营过程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这对于银行的贷款回收来说,贷款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2.财务风险
第一,多数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存在问题,比如说财物数据的真实性、会计核算缺少依据等,企业的很多财物数据可信性不高;第二,小企业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方式使得企业资金与个人、家庭的资金混为一谈,所以,银行无法全面真实的了解小企业,更加无法对其进行有效地贷款决策和监管。
3.信用风险
很多小企业都是采用租用和承包的经营方式,当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明显下降或亏损时,很多小企业都会将资本金偷偷转移走,从而使银行的贷款成为悬空债务。有的小企业利用各种非法手段,制作虚假报表,不仅逃避国家税收,还骗取银行的贷款。还有的小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后,盲目的将贷款用于一些收益高风险大的项目中去。
(三)操作风险
这一风险特征主要指的是银行中的相关信贷人员在进行小企业的贷款办理时,由于程序不够熟悉、故意而为或工作失职等原因造成的信贷风险。
1.由于经济利益,盲目增加小企业客户
当前多数商业银行采用的是产品买单制,也就是说客户经理的绩效工资与其营销出去的产品价格以及总量成正比关系,这就使得相关信贷人员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在进行营销时对客户的相关资格审查不严,有的甚至帮助客户进行伪装,再加上一些审计部门的把关不严,使得一些不具备相关条件的小企业获得贷款。
2.有些商业银行对于小企业贷款制度执行不到位
有的商业银行在处理小企业贷款时,操作过程只是简单的停留在形式上,首先,并没有对小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对其评价甚至存在包庇现象;其次,对第一还款来源不够重视,忽视了小企业现金流分析;最后,有的小企业与资产评估公司之间相互串通,故意提升企业的抵押价值,信贷人员把关不严就容易导致贷款风险的产生。
二、小企业信贷风险防范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准入和退出机制
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部门应该在风险收益平衡的原则上,根据各种政策和市场的变化调整情况,对自身的信贷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制定科学的信贷营销和管控机制,从而为信贷人员筛选客户的准入提供必要的依据。对于那些国家政策和相关部门明确规定要求退出信贷的客户坚决退出,那些生产技术落后的小企业及时做出风险防范预警,并制定相应的退出计划。
(二)把握两个关系,提升自身风险意识
首先,把握好小企业信贷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商业银行应该时刻保证信贷的基本条件、原则和质量,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跨越这一底线。其次,把握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在信贷过程中,对所有的行业、贷款和问题都要严格按照相关的信贷管理制度进行,防止违规行为的出现。
(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小企业信贷业务
第一,信贷过程中,必须充分做好调查工作,到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了解相关的经营、财物、纳税等信息,并严格按照规定办理担保业务;第二,贷款的申报审批等活动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第三,加强对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控,保证贷款真正用于最初的方向,并及时提醒贷款人严格按照合同使用贷款;最后,对获得贷款的小企业应该定期进行走访,了解其真实的经营状况,保证银行的第一还款来源。此外,对小企业的担保物进行有效地监控,对相关的担保手续进行详细检查,保证手续在长时间内符合相关的规定要求,另外担保物的有效性以及担保物市场价值的变化也应进行有效地检查和监督,如出现担保物市值下降较快的现象,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银行的第二还款来源。
(四)建立相应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根据建设银行总行的《小企业信贷业务预警信号》,银行应该根据小企业的特点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平台,对小企业的企业信用、企业状况、担保物价值变动以及相关管理人员信用等构建监控体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做到风险的早发现、早处理。
(五)不断提高相关中小企业信贷人员的自身素质
【关键词】风险管理传导机制应对素质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中的逐步完善,企
业管理中各种先进的方法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是“风险管理”。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在所有的管理方法中,也都会包含“风险管理”这一环节。同时,随着经济环境和业务的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系认和管理风险的制度。企业风险管理的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并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企业目标的实现、经营效率的提高、企业报告的可靠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的执行都将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就风险管理的概念、传导机制以及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以及措施等作几点分析。
一、企山之厉L险管卫里柱厌述
(一)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所谓风险是指对企业目标实现有不利影响的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具有不利影响事件的发生,会对企业的价值创造带来损害,比如机器设备的损坏、火灾,以及信用损失。有时表面上看起来有利的环境或条件也可能发生不利的后果。
如客户的需求超过了企业的生产能力,说明企业的产品很适销,供不应求;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影响了客户的忠诚度,客户转向其他供应商采购,从而影响了企业未来的部分订单。
对于企业风险管理,COSO是这样定义的: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受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及各个方面,旨在确定影响企业的潜在重大事件,将企业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内,从而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该定义突出了企业风险管王里的过程性、全面性、综合性以及目标。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风险管理是指对组织运营中要面临的内部的、外部的可能危害组织利益的不确定性,采用各种方法进行预测、分析与衡量,制订并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获得组织利润最大化的过程。
(二)企业风险管理的特征。从以上风险管理的发
展以及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定义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职能,是在清楚企业的力量和弱点的基础上,对会影响企业的威胁和机遇进行的管理。相对来说,风险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动态性和持续性。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和经营实体,其运营具有持续性,再加上外部或者内部环境的变化,需要企业及时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及时调整经营或者投资等策略,这正体现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动态性和持续性。②全面性。企业的风险管理应该应用于企业的各种活动层面,包括公司层面的战略计划、资源配置;部门层面的市场活动与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方面的生产与新客户信用的审视等。企业的风险管理还可应用于一些特定的项目或新的举措。③主观性。一方面,企业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即是风险偏好型、厌恶性,还是中立型。另一方面,企业风险管理受公司各个层级员工的影响。企业风险管理机制是由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建立并执行的,受到不同员工不同教育背景、经历和技能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观性比较浓厚。
(三)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层次。任何几项管理工作都是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展开的。风险管理同样要围绕风险管理所要完成的目标进行。根据风险管理的定义、特征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笔者认为,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层次可作以下划分:
1自身目标。从自身目标来讲,企业是理性经济人,企业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仍需服从于企业管理的一般目标,即生存、获利和持续发展。企业的首要目标是生存,只有生存下去才有恢复发展的希望,生存下来的希望就是能够获利。一般来说,一个企业都会有一个最低报酬率,它是判别一个经济活动是否可行的标准,同样也是风险管理计划制订的标准。企业的生产经营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如果停滞不前,那么竞争者就会通过实力扩张,毫不留情地夺走顾客,将其排挤出市场。为了实现发展目标,管理者必须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损失结果,使企业在损失发生后,能迅速地取得补偿,为企业继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社会目标。从社会目标来考虑,企业风险管理应该实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一个企业所涉及的绝不只是企业本身,还有它的股东、债权人、客户、消费者、员工,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人员和经济组织。损失严重时,甚至会牵连到国家和社会。如1998年初发生在山西的假酒案,不仅伤害了几十名消费者,而且给山西汾酒厂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给全国的消费者带来不良影响。再如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带来了孚L液危机,不但给消费者尤其是婴L的健康带来了危害,而且让半个世纪建立起来的三鹿集团几乎在半个月时间里企业价值变为零甚至负数,同时也打击了整个行业—乳业的信心。因此,作为市场主体的一部分,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的实现应该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一个层次。
二二、企山£厉L险传早手杉1制乡于析企业风险管理要能成功而有效地实行,十分有必要了解企业风险的传导过程—风险传导机制,以便于及时、充分识别企业风险从而对症下药,及时采取对策。
从前述企业风险的概述可以看出,企业风险传导是指由于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经由某种路径或渠道,依附于风险载体,在企业内部各利益相关功能节点或流程之间传导和扩散,致使整个企业系统风险状态得以扩张、导致损失的过程。
它包括“传”和“导”两个过程。
更进一步来讲,另外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的利益相关性,致使构成利益链的企业群之间必然也存在着风险相关性,一个企业发生的风险必然会影响到其关联企业,甚至会传导到整个企业利益链网络,从而形成一个外在企业间风险传导流程。企业风险传导不但是一个纯粹的物理活动过程,更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风险传导不仅仅传导了风险本身,而且还包括与风险相关的环境要素,如观念、行为导向、网络等。
综上所述,企业风险传导机制可以用下图标所示: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传寻途径,如物质、资金流、观念、行为等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带来损失等会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指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并期望通过《指引》指导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稳步发展。由此可见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一》建立敏感的企业风险识别系统。从前面的风险传导机制可以看出,风险是由于内部或者外部的不确定事项所引起的,如果能够从源头上很好地识别企业坏L险,就能及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或者矛盾,减少甚至消除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或者影响。建立敏感的企业风险管理识别系统,需要企业对内外部环境,尤其是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因素进行准确地预测和分析。
(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前面已经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性特征,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因此,在风险管理中,信息的及时交流和沟通十分重要。通过及时确认、获取相关的信息以及沟通,使员工能够履行其职责。公司各阶层都需要相关的信息评估风险并做出适当的风险反应。个人也需要在其角色、职责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沟通。
(三)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于企业风险管理具有主观性,因此,提高风险管理决策者的水平、增强其独立性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建议,在董事会之下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并在企业中设立独立于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企业风险管理事宜。这是西方企业风险管理的通行做法,体现了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全员管理与专门管理相结合的特点。
(四)建立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一个组织可能会设置非常复杂的程序来控制风险,但是如果这个组织缺乏一个良好的风险文化内核,所有措施都将是徒有形式,不能发挥效果。因此,文化如果真的存在于一个组织之中,那么这个组织的政策、程序也能得到有力支持。这就需要建立风险监控与稽查系统,并建立相应部门;同时设计薪酬系统,对监控结果进行奖惩,让薪酬系统成为向员工传递风险文化信息的有效工具。由干企业风险管理的主观性,需要管理高层确定一个公司可以接受的风险承受区域,并且将这个区域的机制和参数让公司所有员工明了。
行业状况
企业风险传导流程图
从上面企业风险传导流程图中可以得知,企业风险传导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内外部环境、企业系统自身内部条件、传导途径即风险载体、风险结果等。企业要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要依据企业风险管理传导机制,并结合企业自身甚至是行业的特点。
三三、加强生爸且Ej又Ll巡立管王里的途径和策母各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
参考文献
1.瞿萧2008.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4。
2.李桂荣.2006.企业风险管理的重心:黄事会风险管理.经济管理,12。
3.李明辉.2008.论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设计.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
[关键词]风险 审计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变幻莫测,导致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重视风险、管理风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的迫切需求。风险管理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为了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众多优秀企业开展了风险管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风险管理过程为对象,以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为目标的审计。实施风险管理审计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从而使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其内外部环境剧烈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更有利于改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并提高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风险管理评估体系的建立尚不完善
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评估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大部分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是以国家或行业的相关规定作为自身评估的标准;一部分是以企业自身的历史理想水平作为标准;一部分是以企业自身对风险的认识作为标准。然而,这样的评估标准比较容易造成风险管理评估标准与实际不相符合,从而会影响风险管理审计发挥其作用。
2.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权责不明确
大部分企业的审计部门在负责建立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同时,要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方法措施,从而导致审计部门的工作负担过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计部门是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审计工作主要是对总经理负责,很多企业没有设审计委员会,使得审计部门很难与董事会进行直接的沟通,审计部门的工作较程度的受到总经理的影响。倘若审计部门提出的关于风险管理审计的意见没有总经理采纳,董事会也无法知晓这一情况,将导致风险管理措施不能得到有效实施与执行,可能会使得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造成企业的经营亏损。
三、产生原因分析
1. 缺乏适合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评价标准体系是企业风险管理部门对纳入风险管理范围的组织以及活动的相关重要特征和要求所做的最低或者最高要求标准。该标准体系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相对高度的概括性、客观性、清晰性、具有弹性。同时,应该根据不同的风险管理对象建立对应的风险评价标准。但是,我国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是以国家或行业的相关规定作为自身评估的标准、一部分是以企业自身的历史理想水平作为标准、一部分是以企业自身对风险的认识作为标准,并没有根据不同的风险管理对象建立不同的风险评价标准体系,这导致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实施受到阻碍。
2.企业组织机构及其配套制度不健全
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导致企业各部门和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对其所负责的工作和工作程序不是很清楚,所需承担的风险不是很明确,进而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部门,没有专业风险管理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由于我国目前企业的组织机构及其配套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各部门和各岗位不能承担起独立的、权威的管理企业风险的责任,导致我国的风险管理始终不能上升到西方国家的企业全面发展战略高度。
四、完善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对策
1. 健全相关的制度及政策
近年来,国际上多家跨国公司因风险管理不善而造成严重亏损或倒闭,不仅使全球经济产生了动荡,也给我们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很多国家的监管机构和国际专业机构先后颁布了众多规范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现了加强风险管理及风险管理审计是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我国必须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得企业的风险管理审计有章可循,帮助企业将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
2. 制定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
现在社会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为了防止可能性的风险和潜在的损失存在,需要建立适当的风险管理机制,同时要对风险管理机制进行及时的审计和评价。审计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出具风险管理审计报告的前提是,企业要有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这样审计师才能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并提出应对措施等。但是目前,我国的风险管理评估体系不是很完备,没有统一的风险管理评估体系标准,不利于风险管理工作的进行。
3. 完善企业的组织机构及配套制度
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发展,现代公司呈现出股权结构分散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等重要特征,因而产生了公司治理问题。公司治理问题是伴随着企业制度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为了促进我国风险管理审计的有效开展,企业需要完善其组织结构,使每个职能部门各司其职。
4. 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包括国家关于内部审计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自身制定的内部审计制度。为了促进风险管理审计的有效开展,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不完善主要是因为相关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企业的内部审制度不完善等造成的。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不但可以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还可以帮助内部审计人员规避风险,同时降低企业的风险。
五、结语
目前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审计的实施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企业并未真正实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审计。实施风险管理审计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从而使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其内外部环境剧烈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更有利于改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并提高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管劲松,张庆.审计风险管理[M].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3.5-7
关键词:企业管理;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框架
一、前言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才、技术、资本以及商品等多要素的流动已经明显加快,市场经济社会背景下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从而使得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加剧,呈现出复杂的局面,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面对这样的环境,企业应该具备较强的应对风险的能力,从而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主体地位。但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则需要依靠企业管理,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一项受到广泛关注的管理模式,在企业风险管理中所能够发挥出的效用显著。
二、全面风险管理概述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引导下,在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中都严格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注重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以此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现[1]。有关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较多,但目前被广泛采用与应用的则是以上定义。
(二)全面风险管理特征、分类及目标
1.全面风险管理特征
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战略性:以企业战略为目标设定全面风险管理目标,体现出全局性特征;(2)统一性:风险管理目标都是以维护企业持续发展为根本;(3)广泛性:涉及到企业运营中的纯风险与投机风险;(4)全员性:以风险管理文化为核心,全员参与其中;(5)双面性:全面风险管理能够从风险的双面性入手分析;(6)系统性:将多风险因素有机整合,考虑风险的系统性与相关性;(7)专业性:全面推进风险管理各职能部门的构建,为专业化管理提供条件;(8)灵活性: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化过程,具备灵活性特征;(9)专属性:全面风险管理要求从企业实际出发,体现专属性;(10)便捷性:全面风险管理有助于信息的高效整合[2]。
2.全面风险管理分类
企业风险管理当中的风险分类如下:(1)战略风险:该风险类型的产生基本成因源于企业内部与外部,但并非每一个风险都可以称之为战略风险,只有影响企业战略框架的风险才是战略风U;(2)财务风险:表现在企业财务方面的风险要素,如资金流动性风险、企业偿债风险等等;(3)商业风险:商业风险涵盖面较为宽泛,包括信用风险、竞争风险、信誉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等;(4)营运风险:该风险类型表现在内部运行阶段,由于人为或者外部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都被称之为营运风险;(5)政治风险:国家政权的强制产生的风险与引起的损失;(6)社会风险:该风险类型主要表现在人文方面[3]。
3.全面风险管理目标
全面风险管理目标需要依据企业风险发生之前与发生之后进行具体确定,针对性的做好管理与全面优化,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合理性。
损失发生之前全面风险管理目标为:经济型目标、合规性目标、降低潜在损失性目标、社会责任目标。
损失发生之后全面风险管理目标为:生存目标、持续经营目标、发展目标、社会责任目标、稳定的盈利目标。
三、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框架构建
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框架构建,主要是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与现实需求,运用COSO《框架》作为理论基础,全面借鉴当前有关于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内容的实践经验,系统性的做好论述与分析工作,建立一套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具体如图1所示:
(一)评价风险管理能力
从调查的公司风险管理经验来看,其中所调查的多数企业都会在开展风险管理的初期阶段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项目组,主要负责风险管理框架、风险识别、策略制定以及内部控制等等多项工作,以此来全面保证建立一套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框架。如果企业将风险管理的重点放在表面的风险管理之上,也可以做好对风险的具体识别工作,撰写风险评估报告与风险管理报告[4]。但这种做法仅仅停留在表现,而并不能够发现企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风险问题与风险因素。
但如果企业在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当中能够准确的意识到企业风险的本质,则需要界定出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评价与衡量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从而逐步树立起一种风险组合的观点,形成一种高标准的风险文化,为分析因素的持续性改进与风险控制奠定坚实基础。从而在这基础之上焕发公司的生机,减少风险因素的产生。因此,作为企业在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主动地去针对风险因素对企业风险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工作,以此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证。可以说,评价风险管理能力是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前提。
(二)架构风险管理组织
一个较为全面的风险管理组织,要求在架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的阶段,董事会需要设置一个风险管理委员会来全面考虑风险因素,做好风险政策与策略的构建,将企业管理层的风险管理理念做好及时的传递工作,将诸多风险事物直接向总经理进行汇报。并且不同的构成单元需要做好优化与引导,从而更加全面的去引导与实践,应对风险做好处置策略。
评价企业风险
1.企业风险评估的基础。作为评价企业风险的前提,基础内容当中主要包括确定风险评估的对象、设置企业目标、设置风险偏好、设置风险承受度等等。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自身风险评价阶段,要做好深度的分析与优化工作。
3.评价企业风险。企业风险评价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中,具体流程如下:
其一,设立风险评估的基础。公司需要自上而下的反复讨论确定企业使命、战略目标、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企业使命为以卓越经营引领现代医药,推进中国健康产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则是成为中国医药制造业营销收入前三名;风险偏好与风险承受度方面也应该做好指标优化[7]。
其二,医药制造产业应该做好风险的识别工作。包括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与药品风险四个层面,对涉及到的各个风险识别因素进行分析。
其三,公司风险分析方面,由于制造企业的特殊性,在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做好评价工作,建立风险量化的发展模式,为评价结果奠定基础。
4.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管理策略的根本目的是适应企业自身发展,风险识别过程与风险分析方面则是为分析评价工作奠定基础,保证所选择的风险管理策略服务企业发展目标。从而为该制药公司提出切实的可行性建议。结合本制药公司的实际情况,主要是采取风险规避策略与风险转移策略。风险规避是对药品采取紧急召回与产品撤市处理,而风险转移则是将风险因素转移给第三方。
5.风险管理文化
其一,建立就有内部控制与风险意识的企业文明,全面优化企业管理水平与员工的基本素质,为风险管理目标实现提供保障;其二,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风险管理的氛围环境,让员工自身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此来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其三,⒎缦展芾砦幕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大文化当中,市场开展宣传工作及与风险管理有关的活动内容,为风险管理文化的具体行程打下坚实基础。
6.风险管理活动监督与改进
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的各个流程在企业当中的应用情况,做好监督与改进工作,优化风险管理的基础环境,为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检验提供保障。同样,也应该具备依据不同情况做好缺陷优化的能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依靠自身的良好管理能力。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会受到多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导致经营过程与应用问题受到影响。这就需要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挖掘全面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以制药企业为例,为该方法的具体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陈杰群.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21):182.
[2]齐艳.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全国商情,2016(27):19-20.
[3]李腾.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6(18):25-26.
[4]胡川.全面风险管理在核电项目设计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6(23):33-35.
[5]杜玮.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6(19):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