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中学生学前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增强幼儿教师的艺术修养有助于幼儿教师自身修养的完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基本的职业素养除了细心、热爱孩子以外,还要注重自身素养的形成,其中就包括自身的艺术修养。只有具备一定程度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地将艺术修养转变为个人的气质和教学风格,才能更好地影响少年儿童的艺术生活。
2.增强幼儿教师的艺术修养有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大部分的工作内容是与孩子为伴,通过与他们的游戏、教学等互动,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增加他们的日常知识。幼儿教师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经常会与孩子一起画画、唱歌、跳舞,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具有一定的艺术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带领孩子们进行游戏和生活,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3.增强幼儿教师的艺术修养有助于增强少年儿童的艺术兴趣在现在的学前教育中,少年儿童接触最多的当属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为了增强少年儿童的艺术兴趣,促使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就要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使孩子们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积极生活。
二、教师培养少年儿童的艺术能力的策略
1.从自身出发,培养教师的个人艺术热情艺术,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反映,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作为引导少年儿童艺术兴趣的幼儿教师,必须从内心深处热爱艺术,将艺术视为终生爱好,多读、多听、多看,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订阅相关的艺术杂志、报纸,随时关注艺术动态(定期观看歌剧、美术展、艺术报告等),并养成定期欣赏艺术作品的习惯,热情地传递艺术方面的理念,带着感情地去欣赏艺术作品,这样才能发现艺术的美和学习通往艺术的技巧,才能给少年儿童带来潜移默化地引导。
2.寓教于乐,增强学生艺术体验孩子的心是天真的、需要引导的,要想使少年儿童真正愿意去接近艺术、感受艺术,就需要用真实的体验激起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和渴望,这样才能带动孩子以自己的心去感受艺术之美,对艺术产生求知欲和渴求欲,想要主动地走入艺术的殿堂。当少年儿童本身产生了兴趣和热情,幼儿教师只要多加引导,增加技巧方面的问题,就可以正确指引少年儿童的艺术方向了。教师要增加少年儿童学生对于艺术生活的体验。比如,经常组织小朋友去看电影,组织小朋友进行唱歌跳舞活动,鼓励小朋友多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文艺演出,帮助小朋友编排节目以发掘小朋友的艺术潜质。通过多彩的活动和教师的传授,相信每位少年儿童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能力,发掘自身的艺术潜能。
3.以幼儿的需求为引导,增加贴近幼儿需求的艺术内容体验
关键词:幼师;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进展评价
音乐教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而声乐教学则是音乐教学的要素之一。它的作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感悟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的能力。它对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建立合理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就显得相当重要,下面我就幼师声乐教学中学生发展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程序和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解释与运用谈谈我的看法。
一、声乐教学中学生进展评价的目的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的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声乐学习的评价,不仅能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能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能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运用自评、互评、家长评、老师评等多样评价体系,利于学生真正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
二、评价的内容与指标
(一)乐学习的情感评价
声乐是情感的艺术,声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歌曲、演唱歌曲,进而充分体验歌曲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被歌曲所表达的真、善、美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学习声乐的情感态度与之具备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并无直接关系,有的学生虽没有良好的嗓音条件,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知之甚少,但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态度和对音乐形象准确的把握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习情感作为音乐教学评价的内容是可行而必要的。
(二)声乐学习的技能评价
在幼师声乐学习中,声乐知识与声乐技能的评价应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育相区别。首先,大部分幼师生在进校前,尚未经过系统的声乐学习,对于基础的声乐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具备声乐技能了,即便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声乐学习,也仅囿于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评价就不能是单纯的演唱技能技巧的考核,还应当对他们的歌唱状态、音准、节奏、歌曲感情处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三)创造性活动的评价
新课标认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声乐知识,感受了歌曲作品的内容及情感,也透过歌曲的学习把握了音乐的节奏、旋律、曲式结构、速度、力度等基本元素,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利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有目的进行例如幼儿歌曲的创编、幼儿歌曲表演的创编等创造性活动,教师通过对这一类创造性活动的评价可促进学生积极拓展音乐思路,挖掘自身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一)形成性评价
由于声乐教学持续的时间较长,因此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是必要的,我认为在幼师声乐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小组评价法、参与评价法和鼓励评价法,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1.小组评价法
在幼师的声乐教学中,通常会将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进行分组,在布置歌曲学习任务时,向学生明确地提出小组活动的目标,例如分声部演唱合唱歌曲等。其次,根据预定的目标,对各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评价,这类评价是全班性的活动,包括了教师对于小组的评价以及学生个体或组与组之间的互相评论。再次,让学生针对评价的结果,进一步加深对声乐知识的理解或掌握,发展歌曲演唱技能等相应的能力。
2.参与评价法
我认为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也是很重要的,这样不仅确立了学生在教育中主体的地位,也改进了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模式,减轻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更能够引导学生将学习的重心从“最终的分数”转移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参与评价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在声乐教学中,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纳入评价的主体范畴。
3.激励评价法
这种评价法的载体是教师,它所体现的教育价值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使学生持续发展。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创造出各种生动、贴切的语言、姿态,对学生在声乐水平上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声乐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评价形式。是在教学结束阶段时进行的。对于教师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成功性,以及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终结性评价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活动评价法:“活动评价法”就是通过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以及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态度等进行评价。
2.汇报型评价法:“汇报型评价法”则是把某一阶段学习内容整理后向家长、或学校进行汇报。形式以表演为主, 可以是歌曲联唱、歌舞表演、独唱、领唱等。
四、评价结果的解释与运用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评价结果的解释主要为分数解释和描述解释,分数解释体现在达标考核中,该分数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占40% 。
平时成绩:一学期按18周计算,根据学生平时上课、练习、平时成绩等进行汇总,最后得出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
期末考试主要通过全年级公开考核的形式进行,由所有任教教师监考,老师给学生打分(每个教师要回避自己所任教的班级),满分100分,按照不合格60分以下,合格60分―74分,优良74分―85分,优秀85分以上,取出平均分作为某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
虽然是传统的分数解释,但从分数所占比例可以看出,平时成绩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平时成绩的评定是依据形成性评价而产生的,这种解释不仅仅停留在分数表面,还对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即声乐知识技能方面,情感方面,音乐创造力方面给予了相对准确的评价。既鼓励了学生平时积极主动的学习,又确保有些学生尽管考试中发挥得不太理想,但因平时投入较多,同样能够得到较为满意的成绩。同时,也杜绝了一些学生平时不练习,想凭嗓音条件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的投机心理,杜绝了学生练与不练一个样的错误观念,避免了打分中的个人因素,使评价更趋客观、公正。这对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专院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教学策略
声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基础学科,也是学前教育专业中非常重要的课程。在中专院校,学生的能力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学前教育的学生必须要学好声乐知识。教师通过特殊的培养计划,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一个完善的声乐学习系统,使得他们符合职业的要求,从而更好的适应未来工作。
一、声乐教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
中专院校的学生都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而声乐知识又是学前教育专业必需用到的科目,这也是他们未来从事幼儿教育需要教学的重点内容。幼儿对于声乐的认知浅显,需要专业的声乐教师进行引导和开发,而这就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声乐教学,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声乐功底,学好声乐技巧,学生只有声乐水平高,自身能力强,才可以成长为专业性能高的综合性人才。所以说,声乐教学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非常重要。
二、有效提高声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优质发展
1.有针对性解决学生水平差异化问题
中专学校往往都是成绩一般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参差不齐,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尤其对于声乐知识的学习更是会产生较大的差距,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为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课前培训,让每一位学前教育的学生都可以掌握扎实的声乐基础,培养他们对于声乐的兴趣,进而运用兴趣来带动学生主动学习.使得他们的声乐水平逐渐提高。
2.创设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声乐课堂的气氛决定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一改往日死板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塑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声乐课堂。教师要尊重学生,积极的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疑惑。声乐课本身就是艺术课程,它不局限于人群,不苛求学生的能力,教师只要做好引导,学生就可以自然而然的投入到声乐知识学习中。运用气氛调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学生可以更加热爱声乐,喜欢学习声乐。
3.由浅入深的开展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在课堂中,教师要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不能忽简忽难。同时,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不能放弃学习声乐,在一个阶段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整合,运用表演的方式,考量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成果演示,教师可以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制订下一步的教学计划,运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声乐知识更为牢固,能力逐步增强。
三、紧抓学前教育宗旨、落实学生学习要点
1.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多数是幼师,他们接触的人群都是幼儿,这就固定了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都是以幼儿学习为主的知识,让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对幼儿学习声乐的各类要求了如指掌。同时,也可以通过知识的具体学习,更好的掌握幼儿的心理需求,使得他们毕业后可以更轻松的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2.实施符合幼儿成长的教学模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别实行集体声乐教学和小组声乐教学。在集体课中,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基本的唱、听、发音等基础知识,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具备基本的声乐表演能力。而在小组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学生的整体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取长补短,优化学生的个人能力。借助于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获取声乐技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声乐水平。
3.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带动学生能力实践
中专学生的能力决定他们毕业后的工作水平,所以,培养具备优秀声乐能力的学生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讲理论,不讲实践,要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经常实践,学会运用声乐知识来表演不同类型的曲目,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修正自己的错误,使得他们的声乐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声乐能力培养,即让学生的声乐成为一种优势,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为幼儿的声乐教育提供一份安稳的保障。综上所述,在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服务对象。学前教育往往面对的都是幼儿,所以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制定符合幼儿学习的声乐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基本功。学生只有基础能力强,才能胜任毕业后的工作,才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幼儿教育中,使得中专学生开启更好的人生规划。
[参考文献]
[1]曾杰.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一个国家之所以充满勃勃生机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与这个国家和人民的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创新能够推动各种新事物的出现,使我们的社会呈现出新的面貌,所以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发展所必须的能力,而作为国家创新能力的载体,要想让我们的国家充满创新的能力,我们个人的创新能力就得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要求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在该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中,要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升华和提高,就要通过各种方式,注重对他们的培养。
一、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1.对学生而言,创新能力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能力
创新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拥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能够不断的改进自己的问题,不断的创造新的事物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和环境,同时也改变整个社会的生活和环境。所以说创新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能够让他们在具体的工作当中,不断的尝试新方法,让他们用各种方式去攻克问题。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它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灵感火花,它能帮助学生更好面对未来的发展问题,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能力。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工作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在工作中具备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教育对象的发展特点,适应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2.对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创新能力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以适应学前教育对全科综合型师资的新需求。对学生实施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发展教育,可以促使学生自我学习、主动发展、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整个全科教学中,计算机教学虽然只是其专业的一门公共课,但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所起的作用却不容忽视。
3.对计算机教学而言,创新能力是其本质特点的体现
首先,计算机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创新的行业,其技术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快,在计算机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传统的知识、技能,还要结合现代技术的发展,让学生了解行业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能,并且让学生感受到创新能力在行业中、学科中的重要性。其次,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它要求教师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同时,还要将学习内容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二、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做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工作
1.加强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师资力量建设
在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教学中,师资力量的薄弱已经是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学前教育计算机教师队伍中,很多教师和其他专业计算机教师一样,只是单纯的公共课教师,其教学工作本身就没有创新性可言,自然会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想在计算机教学中做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就要从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做起,从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做起。教师要经常到幼儿园进行行业实践,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调查幼儿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工作,增强我们教育培训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离不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需要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一是通过创建合适的课堂教学培养环境,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热衷于各种活动的组织,对与幼儿园相关的各项活动感兴趣,那么如何让他们把这种兴趣发展为学习的动力,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沃土呢?这有赖于老师的有效引导和良好的课堂环境的塑造。如在进行文字处理软件教学时,可创设制作六一儿童节活动海报的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通过提升教师个人魅力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说是影响其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良好的魅力与课堂掌控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的重要。三是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如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发现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或者是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引导的方式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教学中,实践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好方法。在实践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面对这些实际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主动的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
舞蹈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要获得一定的舞蹈素质和舞蹈教学能力,舞蹈技能的训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自信心,甚至因为舞蹈训练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而排斥舞蹈课的学习。有的学生一上课就请病假、偷懒,消极对待舞蹈课。本来学时就很有限,再加上这种情况,学生掌握不好舞蹈语汇,特别在软开度和舞蹈协调性上明显表现较差,舞蹈教学能力得不到明显提高,他们往往会失去自信心、缺乏意志力甚至放弃对舞蹈课的学习。因此,对学生的畏难心理进行适当的调试,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笔者通过对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1)、(2)班的学生在舞蹈课中意志力的调查和分析,认为在今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能掌握舞蹈教学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以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1)、(2)班的65名女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65份,回收62份,回收率为95%,最后确定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为92%。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和数理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调查得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舞蹈课中意志力方面的心理素质普遍较差,具体表现在遇到困难时不能克服,意志薄弱、缺乏信心,优柔寡断、果断性不强,自制力较差,缺乏持久奋斗的毅力等。影响造成以上心理素质差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1. 家庭的影响。
调查中发现,当遇到困难不能克服时,有66.8%的学生认为自己太娇气了。当考试考不好,认为自己怎么努力、怎么练也不行,缺乏信心的占52.6%。而有80%以上的学生感到因有差距而有压力。这说明家庭环境的影响各个家庭在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文化层次、教育方式等方面都不同,对子女心理素质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有的父母因文化层次低、生活压力大,将自己的不满情绪向孩子发泄,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悲、脆弱等不良心理;对于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由于父母及其他亲人的过度爱护,使之容易养成娇惯的习性,吃苦耐劳精神不够,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强。在家庭教育中,一般家长只注意学生身体的发育、文化成绩的提高,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造成学生依赖性强,没有经受艰苦和劳累的磨练,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力,也是当前独生子女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耐受能力差的集中表现。
2. 学校的压力。
学校的指导思想、教师素质和学生的学习负担等对学生心理素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紧张状态,容易产生神经衰弱、失眠、注意力减退、厌学等心理问题。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教育工作的顽症,已经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阻碍。据报道,学生因考试受挫折出现逃学、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说明当前中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太差。
四、加强意志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舞蹈课中意志力方面心理素质差的成因,那么,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呢?笔者认为,根据意志的特征以及学生的心理需求,加强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意志体现出人的心理活动的能动性。
意志行为的第一个特点是有明确的学习目的。首先在舞蹈课教学中运用榜样法,通过一些先进的典型事迹,英雄行为的感染,来引导启发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其次,是用讲解法,使学生明白生理上的变化造成的不适应或不协调是暂时现象,是可以通过坚持长时间训练来改善和提高的,使学生的训练更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
2. 意志总是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
意志行为的第二个特点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人的意志行为的大小是通过克服困难体现出来的。基于这一点,应采用下列教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分层指导法:可激发和调动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积极性;集体竞赛法:比赛具有竞技性强,学生情绪高的特点,在课堂中经常组织一些小型的舞蹈比赛,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自我激励法:首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遇到困难,难以坚持时,心理默想“我不比别人差”、“我也能行”,从而克服自卑心理。
3. 意志的培养需要意志努力的坚持性和持久性。
意志行为的第三个特点是以随意作为基础的。随意动作是指由意识指引的行为,掌握必要的随意动作,才能体现人的意志力。而随意动作的掌握是通过长时间的、反复的练习与活动来实现的。根据这一特点,用下面教法发展学生坚持性和持久的能力:
定量训练法: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按不同民族舞的基本动作规格要求、风格,保质保量的完成动作,通过观察适时提高增加基本动作的练习难度,提高练习的要求,使学生经受更多的困难和挫折的磨练。这种教法使学生坚持练习的持久力得到促进和提高。
教师激励法:教师用语言及时激励学生克服困难的斗志,或督促学生坚持练习的持久性。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法改革后,结果表明,80%以上的学生在意志力方面的心理素质明显提高。从课上的观察也可以看出学生训练时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心理上承受困难、战胜困难的毅力明显增强。说明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的教学中,加强意志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舞蹈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促进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1. 当前,教学改革重视对学生进行创造、竞争、应变、抗挫折等能力的培养。意志力差应会成为能力发展和提高的障碍。“勤能补拙”,这说明意志力对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所以,坚持培养意志力,是发展和提高能力的必要前提。
2. 创造力、想象力、意志力是当代人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心理素质。所以学校教育要充分利用舞蹈教学、训练这一特殊手段,加强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面向未来,现代人具有的良好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