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5:27: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骨折患者护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尺桡骨;骨折;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82-01
尺桡骨骨折在临床上最常见,治疗中除选择正确的复位和固定方法外,还应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1]。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共收治尺桡骨骨折患者83例,经过正确复位及固定,给予相应的术前、术后护理,经观察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3例,男45例,女38例。年龄2-76岁,其中以19-50岁年龄人群多见,占77.45%。劳动摔伤51例,平地摔伤24例,体育运动跌伤8例;尺桡骨双骨折57例,尺骨骨折15例,桡骨骨折11例;49例为直接暴力,34例为间接暴力;闭合性骨析52例,开放行骨折31例。
2 术前护理
2.1 一般护理 除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外,要观察患者的左右手活动是否正常,血运及感觉。术前采取患肢石膏托外固定可使患肢制动,此时要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避免石膏过紧、过松,观察皮肤受压部位,是否有石膏扭曲、变形及断裂现象[2]。
2.2 心理护理
2.2.1 由于前臂具有旋转功能,骨折后患肢手的协调性及灵活性丧失,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患者易产生焦虑和烦躁情绪。应向患者作好安抚工作,并协助生活料理。
2.2.2 骨折病人思想波动大,对手术成功缺乏信心,恐惧术中疼痛,故应耐心地与病人进行交谈,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2.3 详细地向病人介绍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手术的安全性进行适当解释。
2.2.4 让患者练习放松、深呼吸、咳嗽等,可有效地对抗焦虑和减轻术中的痛苦感。
2.2.5 安排家属及时探视,对患者予以安慰和鼓励,增强病人治疗疾病的信心,从而减轻术前焦虑感。
2.3 术前准备 术前禁饮禁食,术区备皮。备皮时,注意勿损伤皮肤。根据医嘱给予安定10mg、阿托品0.5mg、术前30min肌注。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 骨折复位固定后,严密观察手的血液循环,注意手部皮肤温度、颜色、感觉及手指活动情况。
3.2 警惕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发生术后如果伤肢或手疼痛剧烈、肿胀严重,手部皮肤青紫或苍白、手指麻木、不能活动和无脉搏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的处理。
3.3 伤肢神经的观察复位后,密切观察手指活动情况,若不能伸拇指者,应警惕桡神经损伤,不能分指者则考虑尺神经损伤。
3.4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的目的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骨组织提供更多营养,促进骨质的形成和生长,保持并恢复肌肉关节的灵活性,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3]。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如病人感到疲劳乏力、伤处肿痛,应适当减少活动量或暂停锻炼。活动时对伤肢进行保护,5天后可加强肘关节、肩关节的活动,以利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4]。告知病人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如尺桡骨骨折的前臂旋转活动。术后2周内可进行前臂和上臂肌肉收缩活动,指导病人用力握拳和充分伸展手指;术后3-6周,加强肌肉锻炼,并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活动,直到功能恢复。
4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4.1 预防压疮 观察和检查露在石膏外面的皮肤有无红肿,血运及感觉是否正常。保持床整干净,协助病人翻身,加强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4.2 防止坠积性肺炎 鼓励病人进行咳嗽、排痰,定时扣背,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5 出院指导
5.1 饮食 宜高蛋白、高热量,含钙丰富且易消化的饮食,多食蔬菜及水果。
5.2 休息 与行长臂石膏托固定后,卧床时患肢垫枕与躯干平行,头肩部抬高;离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或前臂悬吊于胸前。
5.3 功能锻炼 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功能。4周后可进行各关节的全面运动。
参考文献
[1] 吕西娟,杨艳.尺桡骨骨折治疗中的护理[J].中医正骨,2008(07).
[2] 吴琼华.尺桡骨骨折小夹板外固定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8):876-877.
【关键词】老年;骨折患者;安全管理
安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老年骨折患者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骨科病房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护士长管理的重中之重。骨折病多因突然而来的意外使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各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易发生跌仆、坠床、误吸、皮肤压伤、自伤等意外,护理人员加强防范意识,并根据现存的或潜在不安全因素,制订相关的护理措施或管理规定,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1老年骨折患者潜在不安全因素
1.1跌仆由于骨折患者长期卧床缺乏运动引起肢体乏力、功能障碍等,行动不便造成跌仆;因久病卧床突然改变如突然站立、久卧坐起等造成头晕;地面湿滑或鞋带不合易跌仆;患者突然患病未能接受现实,评价自理能力擅自下床,或自身疾病引致的问题导致跌仆。
1.2坠床意识障碍的患者床栏、约束带使用不当;用品、食品放置不当,未能及时解决患者合理的需求。
1.3误吸卧床患者喂食速度过快;家属喂食时未掌握正确的喂食技巧;高龄患者吞咽障碍致使食物误吸入呼吸道;患者不能维持正常的进食。
1.4皮肤受损卧床时间过久,患者自觉疼痛,经久不改变,局部皮肤受压;长期卧床皮肤护理欠清洁,引起瘙痒抓破皮肤;多处骨折、骨盆骨折等由于疾病的原因不能改变,护理人员护理措施欠妥;水肿的皮肤。
1.5自伤患者在康复期间,患肢功能锻炼过急、过暴造成患肢再次受创;老年脑改变患者,进行一些危险异常的行为,如:硬物自伤、玩火等。
1.6其他因素患者活动时不当引致关节脱位;起床、过早下地负重行走引致钢板断裂等。
【关键词】骨折;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231-1
骨折大多由意外伤害所致,由于突然遭到伤害,且对愈后不了解,以及骨折需要手术或整复治疗,给患者肉体上带来疼痛,所以骨折患者易出现紧张、恐惧和忧虑心理,这时就需要对骨折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体现出其特有的能动性。现将对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骨折病人的心理问题
1.1孤独与焦虑骨折病人由于突然遭受意外事故,预感到身心健康受到威胁,形象将受到破坏以及陌生的住院环境和人群,使自己的生活习惯都要接受新的环境的要求与约束,生活感到非常不便产生一种孤独感与焦虑感,自觉苦恼和不安全。
1.2恐惧由于陌生环境的刺激,不理解特殊检查、手术治疗等,对疾病预后的担忧,甚至面临着残疾或死亡的威胁,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和烦躁不安的表现,感到恐惧不安。
1.3失眠骨折病人中,绝大多数病人存在着严重的失眠症状,其主要是突发的意外伤害,突然遭受疾病的折磨和病痛的刺激,担心疾病的预后等,使病人不可避免地考虑很多问题,尤其疼痛是大多数病人失眠的主要问题。
2骨折病人的心理特点
2.1害怕由于意外伤害,从一个健康的人突然改变为病人角色,病人表现出害怕陌生的就医环境、害怕疼痛、害怕治疗和害怕孤独等。
2.2悲观抑郁骨折病人绝大多数是由于突发事件而突然入院,对入院缺乏心理上的准备,从而产生悲观抑郁的情绪。
2.3情绪不稳定和易冲动由于不能忍受突然的伤害给患者带来的压力和痛苦,诸多因素使多数病人情绪变得不稳定,遇事易激动。
3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
3.1骨折初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3.1.1多深入病室接近患者,与患者交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消除患者的陌生感。
3.1.2向患者介绍病情及其愈后,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初步了解,然后再讲解同类患者治愈情况,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3做好入院宣教和全程优质护理,让患者了解住院环境和规章制度,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3.2骨折中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3.2.1首先要给患者一个舒适的养病环境,室内安静,阳光温暖,在可行的情况下让患者听音乐或读一些健康的书籍,有益于舒缓情绪。
3.2.2让患者了解不良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在护理过程中我们根据个人所处的情况、神经型、文化程度及等选择适宜的语言方式,多用解释性、暗示性语言,切忌用简单化、伤害性语言。
3.3骨折后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骨折后期易出现关节强直,功能锻炼幅度加大,所以要耐心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认真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如实的做好解答,使患者既不盲目乐观,又有信心积极、勇敢、科学的锻炼。用真诚驱散患者心头的疑虑,使其建立自信。让患者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心理护理越来越体现了其特有的作用。护士要根据病情,与病人进行真切、体贴的对话交流,排除骨折病人的思想顾虑,排除可能导致心因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由于病人伤势还未得到有效控制,这时病人是很敏感的,如果护理过程上护士表现紧张、慌乱、不沉着,会使病人更加紧张、恐惧,甚至对医务人员的医术产生怀疑,变的悲观、绝望、丧失治疗信心。因此,护士在工作中一定要沉着、冷静,熟练操作,让病人感到在这儿做治疗很放心,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地接受治疗。目前,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向我们每一个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医风医德,还要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充分掌握言谈技巧的方法,以积极的工作态度面对每一位病人,使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1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辅助患者平卧于事先准备好的硬板床上,以减轻其脊柱的压力,并为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查,然后为其进行全麻,并在麻醉成功后为其进行手术治疗[5]。为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对症护理等常规护理,为护理干预组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进行全面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是:
1.1.1 心理护理[6]
①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并为其讲解关于腰椎骨折和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以增加其对治疗的信心,消除其顾虑、恐惧的情绪。
②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护理人员应予以耐心的解答。
③护理人员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极力安抚患者,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1.1.2 病情观察
①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
②术后让患者去枕平卧6小时,并让其将头部偏向一侧,同时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24小时内,每半小时或1小时为其测量1次呼吸、脉搏和血压)。
③密切观察患者手术切口的渗血情况,及时为其更换敷料[7]。
④待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后,护理人员应立即观察其双下肢的运动能力有无受到影响,神经反射是否恢复,有无发热和肌力无改善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⑤术毕6小时后,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并嘱其进行深呼吸,避免其脊柱发生扭曲。
1.1.3 引流管的护理
①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引流管发生折叠、受压或扭曲。
②术毕24小时内,应为患者进行常压引流(负压引流的引流效果虽然较为彻底,但是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量)。
③若在引流的过程中,发现引流液的颜色淡而稀薄,应及时报告医生。
④在患者大便时,或协助其进行翻身时,应对引流管进行妥善的固定,避免其发生滑脱、折叠的情况。
1.1.4 并发症的护理
1.1.4.1 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①术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为患者清理个人卫生,并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消毒。
②及时更换手术切口处的敷料。
③保持引流的通畅。
1.1.4.2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①保持病床及床单的干净整洁。
②术毕6小时后,应每隔2~3小时协助患者进行1次翻身。
③保持患者会及肛周皮肤的干燥清洁。
1.1.4.3 泌尿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①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周为患者更换1次导尿管。
②每天为其更换1次集尿袋。
③每天为其清洗2次会阴。
④引流管的放置位置不可高于患者的耻骨联合处。
⑤嘱患者多喝水,每日至少饮水2000ml以上。
⑥术毕2天后,即可夹闭尿管,然后每隔2~4h打开1次。
⑦为患者按摩膀胱,使其能够将余尿排尽。
1.1.4.4 腹胀的预防及护理
①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多进食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如豆浆、果汁、牛奶等。
②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每日使用生理盐水为其进行口腔清洗2~3次。
③嘱患者保持口腔的卫生,避免发生口腔感染。
1.1.4.5 便秘的预防及护理
①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多饮水。
②为患者进行腹部按摩,以促进其肠蠕动。
③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缓泄剂为患者进行治疗。
1.1.5 功能康复训练
①术毕7天内,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及腰背部肌肉锻炼。
②每天为患者进行肌肉按摩2~3次,每次按摩15分钟,以预防其肌肉发生萎缩。
③拆线2天后,嘱患者取仰卧,用两肘支撑胸部,进行悬空腰背部的练习。
④术毕一周后,嘱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去枕屈膝练习及腰背肌功能训练。
⑤术毕2~3周后,指导患者进行五点支撑法和三点支撑法的训练。
⑥术毕5周后,指导患者进行不负重下地行走,活动量应以患者自身的承受能力为准,不可让其过于疲劳
。⑦为其进行腰部固定3个月,这期间的功能锻炼应以增强腰部动力性稳定结构为目的。
⑧定期为其进行腰部复查,直至骨折愈合。
1.2.6 出院指导
①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康复知识的宣教。
②嘱患者睡硬板床,并为其进行饮食指导、功能训练指导。
③为患者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并嘱其在出院以后坚持进行自我护理和训练。
④嘱患者在3个月内不可负重,不宜过度进行前屈运动。
⑤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嘱其按时来院进行复查。
1.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在常规护理组28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的患者有11例(占患者总数的39.29%),表示满意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总数的32.14%),表示不满意的患者有8例(占患者总数28.57%),满意度为71.43%;在护理干预组28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的患者有15例(占患者总数的53.57%),表示满意的患者有11例(占患者总数的39.29%),表示不满意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7.14%),满意度为92.86%。护理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常规护理组28例患者中,发生腹胀便秘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7.14%),发生压疮的患者有1例(占患者总数的3.57%),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有3例(占患者总数的10.71%),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43%;在护理干预组28例患者中,发生腹胀便秘的患者有1例(占患者总数的3.57%),发生压疮的患者有0例,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有1例(占患者总数的3.57%),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4%。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护理工作是医院临床工作的重要部分,只是社会的偏见、大众的误解认为护理工作只是打针、换药、测体温、量血压等等,看病求医主要是找好医生就够了,其实不是如此,我从事临床二十多年来,真正领悟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含义,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和诊疗没有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患者的病情转归达不到良好的效果。二十多年临床护理工作让我积累不少临床护理知识和经验,尤其是骨科患者的护理,在基层卫生院每天接诊数名创伤患者,而创伤中最常见的是骨折,现就骨折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及康复功能锻炼的点滴体会和经验,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骨折是由于暴力、创伤、骨骼疾病等造成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其临床表现局部症状为疼痛、局部肿胀、淤斑或出血、压痛及活动受限,骨折专有体征为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除此之外骨折引起的大出血和疼痛可致休克、发热等全身表现。
1.1 病例资料 观察126例骨折患者,其中住院患者有98例,门诊患者28例,年龄3-76岁,上肢骨折57例,下肢骨折62例,骨盆骨折7例。
1.2 治疗措施 骨折引起大出血出现休克,遵循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首先抢救生命,止血,抗休克,给氧,合并颅脑损伤者保持气道通畅,降颅压处理,等病情稳定后妥善复位固定骨折,避免血管、神经损伤,术后结合理疗、抗感染、中药调理、功能锻炼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护理问题
骨折病人专科手术治疗一般是小夹板、石膏外固定,牵引,内固定,限制了躯体活动。因此术前详细了解受伤的原因、部位、时间及伤后病人功能障碍、伤情发展情况、急救处理经过等,评估有无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和五大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疼痛)是否正常、骨折局部的表现、患者的心理状态,向病人讲解手术方式及术后注意事项 ,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手术和各项检查。术后评估复位固定方式是否维持于有效状态,列出护理问题,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1护理诊断及相关问题
2.1.1 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与骨创伤、固定不当有关
2.1.2 疼痛:与骨折、软组织挫伤、肌痉挛和水肿有关
2.1.3 有感染的危险:与开放性骨折有关
2.1.4 潜在的并发症:肌萎缩、关节僵硬、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
3 骨折术后措施
3.1 促进神经循环功能恢复 根据骨折的部位、程度、治疗方式和有无合并其他损伤等采取合适的,患肢肿胀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和减轻水肿,患者肢制动后,固定关节及肢体于功能位,如股骨转子骨折牵引时,患肢需取外展内旋位,踝部保持于功能位,避免受压,造成足下垂畸形。若疑有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时,则避免患肢抬高影响局部血供。加强观察意识、瞳孔、脉搏、呼吸、尿量变化,患肢远端动脉搏动、皮温和颜色,有无肿胀和感觉运动障碍。
3.2 骨折术后疼痛的护理
3.2.1 疼痛的观察:疼痛患者可有痛苦面容,脸色苍白,血压上升,脉搏加快,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呼吸浅快等体征。麻醉患者在术后2~6h疼痛最剧烈,而神经阻滞麻醉在术后6~12h最明显,24~72h逐渐减轻,如继续加剧,则必须考虑伤口内有缝合不全、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此外不同年龄、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有明显的差异,护士应根据不同的个体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
3.2.2 缓解疼痛的非药物治疗:护士关心、安慰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相信患者的主诉,告知家属陪伴并关心、爱护、鼓励患者,理解并配合工作,同类患者互相交流感受,共同的经历让患者有安慰感,增强毅力和自信;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会使患者的心情愉快,消除紧张心理。转移注意力,听音乐、想象、回忆开心的往事等;放松情绪,缓解疼痛。正确的和制动,局部冷敷等方法减轻局部水肿引起的疼痛,热疗和理疗可减轻肌痉挛引起的疼痛,早期功能锻炼也是有效缓解疼痛的措施。
3.2.3 疼痛的药物治疗 镇痛药物的使用对于患者的疼痛是最直接、有效的控制手段,护理人员遵医嘱使用镇痛和镇静药物,必要时可使用镇痛泵,并注意观察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3.3 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3.3.1 骨科手术多为外伤急诊手术,一般为开放性伤口,污染较严重,极易发生感染。护士应密切监测病人的体温和脉博,体温和脉搏明显增高时,常提示有感染存在,若骨折处疼痛减轻后又出现搏动性疼痛或进行性加重,皮肤红、肿、热,应警惕感染的发生,观察切口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出现切口感染症状或异常情况应尽早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护士给患者翻身、叩背及更换敷料时.应注意固定好引流管,尽量保持肢体于切口处较低的可利于引流,保持敷料干燥,严格无菌操作,杜绝院内感染。
3.3.2 合理选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如发生严重感染,应联合应用抗生素 ,避免引起化脓性骨髓炎。
3.4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压疮的护理
骨折病人因长期卧床或肢体制动,局部肿胀和疼痛,活动减少,血流缓慢,止血剂和脱水剂的应用,使血液呈高凝状态,静脉输液导致静脉损伤,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促发因素。
3.4.1 骨折患者一旦发生了深静脉血栓,心理压力大,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关心、体贴,同情患者,动作要轻、稳、准、快,以增加患者的信任度,说话语气要温和,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尊重患者,多与患者交流,提供一些相关必要的信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7―14天,抬高患肢20―3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水肿,严禁按摩避免血栓脱落。遵医嘱正确使用溶栓和抗凝药物。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凝血功能的变化,注意出血倾向。急性期血栓较疏松,容易脱落,在溶栓治疗时,应警惕胸痛、咯血、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一旦发生立即报告医师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4.2 做好基础护理,避免压疮的发生: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尿液、汗液浸湿后应及时更换,皮肤清洗后应蘸干水渍,必要时用爽身粉,搬动病人时避免推、拖动作减少摩擦。
3.5 早期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重要阶段,护士指导患者遵循动静结合、主动与被动结合及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 小结
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是我们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主要课题,通过对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的体会,认识到骨折患者除了医师的诊疗外,更离不开护士的术后护理,良好的康复护理关系到手术治疗的成功。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掌握丰富的骨科理论基础和熟炼的骨折护理技术,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展骨折知识领域,以适应骨科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周兰妹,李树贞,姜安丽,住院骨折患者流行病学研究对健康教育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10,36-13
[3] 黄津芳,刘适莹 ,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