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估值方法范文

财务估值方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财务估值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估值方法

篇1

摘要:针对财务核算欠规范的拟投资目标企业,采用全面清查资产负债的财务尽调对策,锁定目标企业的净资产价值,结合目标企业未来三年的盈利预测,采用市净率或未来市盈率的方法,对目标企业进行估值

关键词 :财务尽调对策;财务规范;估值方法

企业投资活动中,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增加了企业投资风险。尽职调查是投资人判断目标企业投资价值、降低投资风险的重要手段。在实际财务尽调工作中,发现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受企业成本及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制约,普遍存在财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若投资人对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目标企业的盈利状况均有良好预期,目标企业又拥有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时,投资人对“好”企业是难以割舍的。此时,财务尽调的职责不仅是确认目标企业的资产规模,评估其净资产价值,为计算目标企业估值提供依据,也要为目标企业后续财务规范核算的初始化数据奠定基础。

一、存在财务问题的主要类型

1.原材料、委外加工的核算问题

(1)财务对开具发票的采购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多数企业未对已入库未收到发票材料采购未进行暂估处理。

(2)对委外加工完成的存货成本计算不准确,造成入库的存货和期末委外加工物资不能真实反映实物资产价值。

(3)存货盘点、财务稽核制度缺失。一般情况下,企业仓库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没有存在重大差异,但由于财务日常稽核制度缺失、财务对原材料出入库核算缺乏规范,造成财务账面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2.成本核算问题

多数企业成本核算方法随意,日常财务核算中对材料领用和费用支出未严格按成本费用对象进行归集,例如:生产部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未准确归集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无法准确核算完工产品成本;有的企业虽然按成本费用对象进行了归集,但成本的分配和完工产品的结转无据可依,不少企业按估计的毛利率进行销售产品成本的结转。

3.收入确认问题

为降低或平滑企业税负率,多数中小企业根据当月取得的进项税票,控制开票数量,依据开票金额确认当期收入。该处理方式影响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的核算结果。

二、财务尽调对策

上述财务问题造成目标企业账面财务数据的可利用性很低。为摸清企业的实际资产状况和净资产规模,笔者在工作实际中,主要采用全面盘查实物资产,函证往来账项,查阅企业重大合同等财务尽调方法,确认资产负债的实际价值,框算目标企业净资产规模。

1.资产类项目

(1)货币资金:通过盘点库存现金、获取银行对账单、银行询证等方式核实货币资金的真实性,了解是否存在被冻结资金。

(2)应收账款:常规财务尽调方式是进行函证,考虑到回函的比率可能不高,一般要执行替代程序,查询发货记录、回款;对金额较大的应收账款查阅销售合同;详细核对财务或销售部门的日常对账记录。

(3)其他应收款:结合货币资金收支情况,明确其他应收款的具体内容,查询是否存在股东抽回注册资本或长期挂账费用的情况,并对大额往来进行函证。

(4)长期股权投资:查阅投资协议或投资合同;查询被投资企业的工商信息,核实对外投资的真实性。

(5)清查存货和固定资产:对实物资产进行全面的盘点,包含仓库、生产车间、存放委外加工方的存货、固定资产。

(6)无形资产:了解无形资产形成原因,评估列入无形资产的合规性以及摊销政策的合理性。

2.负债类项目

(1)应付账款:与供应商进行函证,不仅对期末有余额的供应商进行函证,也要与虽无余额,但与目标公司发生过重大采购业务的其他供应商函证;查阅金额较大的采购合同、付款记录;收集并详细核对采购部门的日常对账记录。

(2)其他负债项目:详细了解具体各负债项目的内容、形成原因,判断是否存在未入账债务,分析负债率的合理性。

(3)或有负债:通过查阅工商信息、企业信用、贷款卡信息等途径调查目标公司是否存在或有诉讼、可能承担连带责任的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事项。要求目标企业对并购日之前已经存在的或有事项向投资方出具承诺函,约定目标企业承担或有负债的全部责任。

3.损益类项目

(1)销售收入:分析目标企业盈利能力,复核近三年销售的收入、数量,查阅发货记录,关注售价、单位成本、毛利率的变化趋势。

(2)期间费用:审阅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合法,与同行业比较期间费用占比情况,针对异常指标,重点复核,调查原因。

(3)其他业务利润:了解业务的具体内容,判断收入的稳定性,成本的配比性。

4.关联交易调查

随着直接持股、间接持股、交叉持股等持股方式多样化,企业关联关系越来越不易察觉。财务尽职调查中需要重点关注目标企业是否存在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价格是否公允,关联交易的金额是否重大,占目标企业销售额的比重,对目标企业盈利状况的影响程度。

5.账务调整具体程序

首先,以尽调日为截止期,将未完成且未入账的销售、采购全部纳入账内进行会计处理。对“未完成”采用简单可操作性的界定方法就是指仅对截止日资产负债产生影响的业务,例如销售尚有未收回款项,采购的存货还存放在仓库内未消耗完或仍有应付款项。以前年度已完成的销售和采购难以清理,且清理意义不大,对尽调日的财务影响也有限。其次,进行应收应付等往来款项的核对与调整,最后对实物资产的盘亏盘盈情况进行会计处理。经过以上财务调整,目标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作为企业估值的参考依据。

三、案例分析

1.制定清查计划

制定详细的资产负债清查计划,做好宣传、动员和前期培训指导工作,提高企业全员对清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责任。

2.清查实施阶段

(1)盘点现金、核查银行存款,形成现金盘点表、收集银行对账单;

(2)固定资产盘点表;

(3)存货盘点表;

(4)收集销售部门与客户原始对账单,同时对应收账款进行询证,对账单的截止期为尽调报告日;

(5)收集采购部门与供应商原始对账单,同时对应付账款进行询证,对账单的截止期为尽调报告日。

3.整理财务账簿

(1)比对账面货币资金与实际现金、银行的差异,进行补记或调整。一般情况下,此项不会出现大差异。

(2)结合应收账款的对账和询证情况,追查发货记录,补记或调整“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预收账款”。

(3)结合应付账款的对账和询证情况,追查采购或验收记录,补记或调整“物资采购”、“原材料”、“应付账款”、“预付账款”。

(4)依据固定资产和存货盘点表,对账面的固定资产和存货进行调整。“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存货”。

(5)清查其他资产类项目:“其他应收款”以询证与账面清查相结合的方式;“无形资产”要查验权属证书及取得时的初始价值、分摊年限等数据,核实其余额的准确性。

(6)清查其他负债类项目:“应付职工薪酬”的余额与人资核对,确认应付职工的金额,一般情况下余额是一个月的工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与企业贷款卡信息进行核对是否相符。

(7)经以上调整后,资产、负债的价值得以确认,从而框算企业净资产价值。

四、目标企业估值方法

在进行投资时,投资者对目标企业进行估值多采用相对估值法,相对估值法通常采用市盈率(市价与每股收益比率)或市净率(市价与每股净资产比率)等指标,所依据的财务指标主要是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财务核算欠规范的发展中企业,由于历史财务数据的质量欠佳,企业估值定价应侧重以全面清查后的净资产价值、未来预期每股收益为基础。

1.按市净率估值

市净率估值法就是以尽调截止日的净资产账面价值来估算企业价值,因为净资产可见不用预测,所以可操作性比较好,是一种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估值法。财务欠规范的企业就必须以全面清查后的净资产价值为基础,参考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净率,结合净资产收益率的预期值等指标,计算得出企业估值。

2.按未来市盈率估值

未来市盈率估值法是依据目标企业的未来几年的盈利预测,参考确定合理的市盈率,计算目标企业估值,适合轻资产企业以及盈利率高且成长性好的企业。由于对该类企业历史数据的准确性、盈利预测的可靠性尚存疑虑,一般要求与目标企业的原股东签署业绩对赌协议。当实际情况偏离盈利预测时,原股东对投资人给予资金补偿,或增加回购条款等以防范或降低投资人的损失。

3.综合以上两种估值结果,得出最终企业估值

篇2

[关键词]财务价值评估;特许经营权;银行估值

一、中国银行业财务价值评估的理论纷争

近年来。对于国有银行是否“贱卖”的争论日趋激烈。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建设银行引入的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在锁定期满后,即出售所持建行10%的股份(占其持股总数的一半)。筹得100亿美元的资金,远远超过其初始投资额。另外,中国银行引入的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和瑞银(UBS)。在锁定期满后,更是全部卖出其持有的中国银行股份,获得巨额套现收益。为此,形成了三种立场鲜明的意见:

第一,“贱卖”论。主要依据是中国银行业的股权溢价远朱实现。中资银行急于吸引外资,情急之下有些不计成本,过低估计了银行的真实价值。

第二,“公平”论。主要依据是外方银行的战略投资者,不只是投入了资本,而且改善了银行治理结构和技术等,并注入了其本身的无形资产,从而共同提升了银行的价值,中方也获得了巨额的股权溢价。

第三,“责买”论。主要依据是中国银行治理结构存在较大缺陷,不良资产问题较为严重,且外方投资者存在较多限制,比如,外方单一投资者股权投资上限为20%,有三年的锁定期等。所以外资投入中国银行业是一场风险很大的投资。

至今这些纷争虽然尚未有定论,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银行业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很可能确实存在价格过低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战略投资者的抛售,原来认为能够在公司治理、经营管理水平和银行管理技术等方面获得较大帮助的希望也趋于破灭(刘煜辉。2005),“贱卖”的观点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共识。在进一步反思“贱卖”的诸多原因中,本文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在我国银行价值评估过程中存在较大缺陷,我国银行业需要建立新的、较为完善的估值方法体系,以更为准确地评估其价值,既不“贱卖”。也不“贵买”。而是尽量实现“公平”交易。

二、中国银行业财务价值评估方法的主要问题

(一)估值评估方法本身的缺陷

我国银行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与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基本相同,主要有以下三种:

1 收益现值法

该方法通过预测企业未来收益。选择合适的折现率将其折算为现值,据以确定企业价值。收益现值法评估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是首选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但是。在收益现值法使用过程中,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被评估企业的收益要能够预测。二是被评估企业的风险要能够准确确定。在评估我国银行的过程中,上述问题都比较突出。首先,银行经营过程较为复杂,外部难于掌握其长期发展规划、管理决策机制和实际运营状况,不大容易准确预测其未来盈利。其次。我国银行大都属于国有企业,有很强的政府隐含担保性质,简单借鉴国外银行业的基本状况来估计中国银行业的风险折现率存在较大问题。但至今国内还没有权威的银行业折现率标准。

2 市场比较法

该方法以市场上与被评估企业相同或类似的企业的市场成交价值为基础,再根据被评估企业与参照企业的差异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企业的价值。该方法运用的前提是具备高度发达成熟的产权交易市场,市场的竞争能够产生较为公允的企业市场价值,而且有足够多的可类比交易案例。在现时的中国,资本市场尚待进一步完善,银行产权交易案例较少,该方法的运用较为困难。

3 资产基础法

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分别评估企业各项资产的价值,然后加总作为企业价值。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中,资产基础法仍然占有重要位置,社会公众也较为熟知。但是,本方法存在较为重大的缺陷:首先,企业整体价值一般不等于单项资产价值之和。企业是各个单项资产的有机组合,组织有效的企业价值高于单项资产价值之和。反之则低于单项资产价值之和。其次,采用该方法时,银行业的企业品牌、商誉和客户资源等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很难得到充分反映。但对于非经营性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用收益现值法等方法评估时,会忽略这些非经营资产的价值,此时就需要采用资产基础法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各种企业财务价值评估方法均有其适用范围和内在局限。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根据评估目的、评估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在充分考虑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价值作出合理评估。

(二)估值评估过程中的重要遗漏

由于我国银行业在经营机制、行业监管、资产负债等方面,与普通工商企业显著不同。因此其价值评估也存在特殊性。在采用上述传统方法评估银行价值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重要遗漏。

1 银行特许经营权的价值。为了控制风险,防止银行业出现过度竞争和垄断的情况,世界各国对银行业均实施特许经营。制定了比普通工商企业更为严格的监管制度,涉及市场准八、股东资格确认、分支机构开设、资本补充机制、资本充足率和偿付能力充足率等诸多方面。这种通过政府管制设立的“门槛”,具有租金的性质。相应的银行特许经营权是具有价值的。而且“门槛”越高价值越大。中国银行业的“门槛”显著高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其特许经营权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目前的评估方法。尚难准确地对此价值进行测算。

2 银行经营中积累的品牌、网点、客户资源的价值。与普通工商企业相比。银行虽然资产规模庞大,但土地、房屋、办公设备等有形资产比重较小,只占资产总额的1―2%。其最重要的价值是企业持续经营过程中积累的品牌效应、网点布局、销售渠道、管理能力、客户资源、市场影响力、商誉等无形要素的价值。目前,在用资产基础法评估银行价值时,缺少对这些价值的合适评估方法,造成了遗漏或低估;在用收益法评估银行价值时,主要依赖于经营绩效,这使得相对较为流动的管理团队的组织效率的高低,在银行价值评估过程中占了过大比重,同样会造成银行价值的低估。

3 政府信用支持给银行带来的隐含价值。考虑到金融风险普遍具有波及扩散的特征,每个金融机构的风险对整体金融业和经济体系都是潜在的威胁,其风险防范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无论国内外,在金融企业(特别是大型金融企业)出现困难时政府都给予支持,以确保整个金融行业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对于我国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政府更是给予很高的支持,比如,1999年以来,先后多次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剥离;多次对国有商业银行直接注资以提高其资本充足率等。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几乎成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隐含担保人,这是国外银行所不具备的。对此,国外评级机构给出的评价过低,与我国银

行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这是造成我国银行价值低估的直接原因之一。

三、我国银行价值评估方法的改进途径

(一)对于评估价值与市场价值的思考

企业的评估价值很难与其市场价值完全一致,其原因在于,首先,不同的评估目的会得到不同的评估价值。例如,企业产权变动(包括上市)、融通资金、财产保险等相应的价值评估方法有所不同,其评估价值就会有所区别。而市场价值则是在竞争市场中,信息充分的市场参与者形成的交易价格。在一个给定的时刻只有一个市场价值。其次。企业评估价值形成后,一段时间内基本保持不变,而企业市场价值则会随市场波动而不断变化。

对于以上市交易为目的的企业价值评估来说,就是要合理估计企业交易可能形成的市场价值。但是。上市企业的股票价格又是不断波动变化的,这就造成一个很大的困难:究竟何时的交易价格为基础形成的市场价值,才是真正的市场价值。从本质上看,这是静态的企业评估价值与动态的市场价值的矛盾,在资本市场较为成熟的国家。同时经济较为正常运行时,两者相差不大。但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中国资本市场尚不健全,国外评级机构又带有偏见,银行评估价值和实际价值就会形成很大差异。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在评估方法上加以调整,充分考虑中国银行特许经营权等的额外增加价值,以获得较为全面的企业评估价值;第二,需要增加市场竞价机制,随着市场的动态发展调整评估价值。

(二)将实物期权定价方法和改进的收益现值法相结合,可较好获得我国银行的评估价值

中国银行业财务价值较为合理的评估方式,是在收益现值法估值的基础上,增加特许经营权等的评估价值。具体公式为:

被评估银行的价值=银行持续经营的现值+银行特许经营权的价值

1 银行持续经营的现值用现值收益法加以估计,但需要两方面的改进。首先。不能简单按照国外评级机构给出的投资级别来确定其折现率。需要根据中国银行所具有的信用特征、规模、网络和客户资源等加以调整。其次,银行收益增长率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整,不能简单按照历史收益率增长速度进行外推。

2 中国银行业的特许经营权具有极高价值,其价值来源于银行业高进入壁垒可能带来的超额利润,其本质上是以银行价值(即收益现值法估计的银行价值)为标的的买入期权。为此,可以引入实物期权定价的方法,对银行特许经营权的价值进行评估。

(三)建立竞争性价值发现机制。使评估价值尽可能地接近市场价值

要获得更为准确的银行价值评估结果。除了改进评估方法,还需要通过建立竞争性价格发现机制来获得更为合理的评估价值,减少静态的评估价值和动态的市场价值之间的矛盾。该方法的思路是,首先按照上述改进的方法完成银行价值评估,据此确定初步的市场价格区间。然后,在寻找大型机构投资者批量购买的同时,有必要利用中国股票市场的配售平台,建立非机构投资者能够参与的市场询价和竞价机制。使得非机构投资者在锁定一定保证金后。能够参与银行上市发行的竞价。通过机构投资者和非机构投资者的竞价博弈。来获得更为合理的上市交易价值。建立上述机制的主要原因是,上市银行通常融资额度巨大。中国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能力有限。如果仅局限于大型机构投资者。就有可能受制于少数国外金融资本,难以避免高折价发行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陈野华,卓贤中国渐进改革成本与国有银行财务重组[J],经济研究,2006(3):25-35

[2]赵保国,新股发行上市溢价之谜的解释[J],财经问题研究,2007(9):55-60

[3]陈引,郑明J11,实物期权无形资产及其价值评估研究[J],财贸研究,2005(3):94-97

[4]谭三艳,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财会通讯,2009(8):33-36

篇3

一、初创企业市场估值影响因素

(一)财务管理

由于初创企业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前端,创业的成本可能直接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初创型企业财务管理成为困扰其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我国初创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主要面临以下两大困境。

一是盲目借鉴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经验。我国部分初创企业未经深入研究和思考,便“借鉴”大型公司或成熟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而这些模式通常是由建立者经过长时间探索与实践发展而来,其流程相对复杂、专业要求较高,需要专门的会计财务团队承担工作。而对于需要灵活面对市场、投资者、客户的初创企业来说,盲目借鉴反而可能导致减缓前期决策效率、拉长业务周期。

二是缺乏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初创企业由于处在成长初期,需要关注市场、投资、行业、政策法规等诸多外部状况,而对于偏内部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则关注较少,相当一部分初创企业未能建立起规范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执行能力差、执行力度弱,最终使企业资本运行效果不理想。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使许多初创企业对自身的市场估值预期存在偏差,导致企业对自身市场价值认识不足,易使企业蒙受估值损失;另一方面,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降低了初创企业在投融资、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效率,弱化了企业的综合能力,不利于企业估值定价。

(二)内部控制制度

初创型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提升企业市场价值、吸引更多的资金。但目前我国初创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初创企业的市场估值。

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初创型企业限于其人员、财力、精力和物力,通常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不足,往往导致内部控制存在名不副实、形同虚设等现象。如有的初创企业未建立内控制度或内控制度残缺不全、流于形式,仅是应付国家规定;又如部分初创企业的出纳、审计、会计等职务由单人负责或少数人共同兼任,导致内部控制失去独立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清晰有序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运行的必备条件之一,但初创企业往往由少数几人组成团队联合创建,且创始人或合伙人间大多存在关联关系。从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角度看,这种看似简单但关系紧密特征明显的法人结构并非最佳结构,其容易导致公司治理、公司监管缺乏有效性,为日后公司的市场估值乃至公司上市、股权并购等活动带来隐患和争端。

初创企业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壮大及投融资活动的不断进行,对公司的市场估值极为不利,由于内部控制资料不完善,导致公司市场估值时信息失真,容易使公司价值被低估;当公司内部对市场估值方法的选择上存在不同看法、对市场估值的预期不同、对投融资决策存在分歧时,由于内部管理不完善,缺乏有效议事规则,易导致企业估值受损。

二、初创企业市场估值方法

(一)企业市场估值法比较

目前我国企业市场估值的经典方法主要有市盈率参照法、重置资本法、市场比较法、现金流贴现法、净资产价值参照法等方法。各方法的主要理念及其优劣对比如下表所示。

上述方法各有优劣,时常被用来对企业进行估值。然而初创企业其特有的企业生态、所处的生命周期、特殊的资金状况、有限的人员配置等诸多条件,都与成熟企业有较大差异,若照搬成熟企业市场估值方法,容易产生估值偏误,这对初创企业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不利。

(二)企业市场估值法适用性分析

市盈率参照法。初创企业尚未进入盈利或规模化盈利阶段,在整体的财务评价上还处在亏损状态,没有盈利也就无法以参考市盈率的方式来确定企业价值。如果强行引入市盈率作为参照,会由于缺乏现实盈利数据的支持,而导致市场估值的认可度不高,难以在创业者与投资者间达成一致,估值对初创企业无意义。

重置资本法。重置成本法通常适用于可复制、可再生、可重复购买的具有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特性的单项资产,以及可重建、可购置的整体资产。主要适用于没有收益,而又很难找到交易参照物的评估对象。初创企业技术和创新通常是企业的核心优势,未来收益是估值关键,与重置资本法的适用对象存在较大偏差,且许多初创企业不存在无形损耗资产,这一方法难以适用于初创企业。

市场比较法。市场比较法大多被用于对成熟企业的市场估值。该方法通过将待估值企业与近段时间内产生过股权交易行为的同类或相近企业进行比较,为待估企业提供市场参照标准。这一方法要求市场的成熟度较高,且对参照企业的相似性要求非常高。但与传统企业相比,初创企业通常规模较小、人员较少,盈利十分有限或尚未进入盈利阶段。由于其创新特色和技术特点,决定了初创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与传统企业、成熟企业都有较大差异。即使勉强能够进行比较,但如市场远景、品牌效应等却难以用统一规则衡量。

现金流贴现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将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预期现金流量还原为当前现值。由于符合企业价值理论,学术界通常将该方法作为企业估值最主要和最科学的方法。贴现的思想不仅用于企业估值,在财务测算、地价定价等领域也有使用。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其价值不应被局限在当前的盈利中,而应着眼于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当初创企业具备这种持续盈利能力时,其价值才真正存在。初创企业通常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是创业者和投Y者都十分注重的特质,因此,现金流贴现法适用于初创企业的市场估值。

净资产价值参照法。这一方法以企业总资产减去企业总负债所得的资产净值作为企业估值的参考,虽然具有充分的会计依据,但却无法体现企业的创新、技术、研发优势及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一方面,由于初创企业通常具有创新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是否能够转化为无形资产、对未来的盈利能力影响如何,在企业创始期间都难以确定,但倘若剔除这部分因素,显然会导致初创企业的价值评估失真;另一方面,初创企业初期的资产净值通常为负值,但这只能代表企业当前的财务情况,并不能真正体现企业价值。

综合上述方法,本文认为,初创企业的市场估值方法宜采用现金流贴现法。

篇4

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其坚信这么一点,无论基于何种估值方法,所得到的估值是唯一的,只有一个。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在多样化的估值方法下,其变量、手段都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评估师,用到的模型各不相同,对于企业所处行业的企业估值也各有各的见解。在实际的估值过程中,只要评估师所运用的方法科学合理,我们就可以认为其所得出的估值是正确的、有道理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对估值报告中的假设进行检查,确定所有假设是否合理可靠,进而可以有效判断估值的合理性。在这里,笔者简单的解释一下所谓的“合理”,“合理”并不是指“精确”。例如,当我们运用到DCF模型的时候,我们需要对输入性变量进行一个合理的估计,这就需要我们对于折现率进行一个估计(即相关的WACC),但是折现率理论上和利率有关,利率又和我们的通胀率有关,而通胀率几乎是不可能进行预测的,所以,我们说所有的假设只要“合理”就可以了。

二、企业让律师或会计师进行估值,认为其估值也能确保正确性

邀请律师或会计师承担企业估值任务的现象经常发生,一些企业认为律师或会计师都可以进行估值,且也能确保估值的正确合理性。其实,这是错误的看法。因为,律师、会计师缺乏相关的专业资格、专业技术,并且估值工作经验缺乏,这势必对估值的合理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律师、会计师与企业有利益冲突,即使其对企业情况十分了解,也不应让律师、会计师承担估值工作。如果他们在进行企业估值的过程中,为了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利益关系,进而故意将估值数字微改,这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所以,现代企业估值过程中,应尽量避开律师或会计师参与估值工作,以确保企业估值科学合理,维护企业健康发展。

三、仅仅基于财务报表进行企业估值,认为同样合理可靠

毋容置疑,企业财务报表是估值的重要基础,但仅仅基于财务报表近进行企业估值,显然是不行的。其实,除了重要的财务报表之外,还有经济形势、行业情况、市场竞争等因素,都需要在估值中有所考量。例如,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对周期性行业运用价格乘数进行预测,因为乘数会受到经济状况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市盈率指标(P/E)。如果在企业估值中,如果不考虑经济形势、行业情况、市场竞争等这些因素,其所建立的估值模型肯定是不合格的。所以,企业估值绝非是简单的看看财务报表那么简单,而是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开展工作,方可确保企业估值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由于企业估值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所以在实际的估值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各方影响因素,以确保估值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并且,在估值的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规律,以及运用普遍认为好的估值方法,如DCF模型。这对于估值的合理性有所帮助。当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企业在解决法律纠纷、申请融资等的情况时,一旦所运用的估值方法不合理,所带来的损失将会是巨大的,不仅是巨大的资金损失,还有大量的时间浪费。所以,对于这些情况,需要特别的重视。

四、估值方法错误,运用行业收益乘数进行估值

从实际来看,在企业估值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错误,那就是运用行业收益乘数进行企业估值。这种估值方法就带来这样的问题:虽然行业收益乘数是可以作为行业内企业基本价值的衡量。但是,并不是行业内所有企业都是适合这一衡量基数。所以,如果一味的运用行业收益乘数进行估值,势必造成估值与实际存在偏差,出现企业估值不可靠、不合理。其实,其中有诸多因素,如供应商、技术水平等,都会造成同一行业内的企业产生差距。进而,如果在企业估值的过程中,运用行业收益乘数估值,势必会出现不合理性的问题。

五、结束语

篇5

关键词:企业估值 巴菲特护城河理论 艾略特波浪理论 估值方法体系

一、私募股权投资估值方法概述

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对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绝对估值法,主要采用折现方法,如现金流折现方法(DCF)、期权定价方法等;另一类为相对估值法,主要采用乘捣椒ǎ如P/E、P/B、P/S、PEG及EV/EBIT价值评估法。以下以投资机构对投资项目经常使用的估值方法进行概述。

(一)P/E法(市盈率法)

市盈率即市场价值与净利润的比值,或者说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利润的比值。投资机构是投资企业的未来,是对企业未来的经营能力给出目前的价格。企业价值=预测市盈率×公司未来12个月利润。由公式可以看出,市盈率法需要确定市盈率和目标企业的净利润。市盈率可以通过参考对标企业或竞争对手的市盈率或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平均市盈率,市盈率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的预期增长率。

(二)P/B法(市净率法)

市净率即市场价值与净资产的比值,或者说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市净率估值的主要步骤跟市盈率大体相同,只不过主要变量由每股收益变成了每股净资产。

(三)P/S法(市销率法)

市销率是市场价值与销售收入的比值。在成本、费用等相差不大情况下,企业价值主要取决于销售能力。用市销率作为估值的主要过程也跟其他相对法估值类似,主要变量变为每股销售收入。

(四)DCF法(自由现金流折现法)

自由现金流是指一个企业在满足了短期生存压力和长期生存压力之后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流。

二、私募股权投资传统估值方法论的局限性

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估值方法,根据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投资机构甚至融资企业都存在片面使用单一估值方法的问题,融资过程中往往是以当年或者下一年度预测净利润数乘以一定P/E倍数进行估值,这种估值方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首先,企业估值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能以单一维度进行判断。企业的价值不应只是体现在财务指标上,还存在于企业经过多年发展与积累所形成的护城河上,这是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根基。一家能够产生良好盈利的企业,但没有形成足够的护城河使自身具有竞争优势与壁垒的,仍然无法长期生存。

其次,仅以财务数据作为指标静态地判断企业价值,而忽视了企业所生存的土壤――整个行业的周期波动性,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与投资预期严重偏离。光伏组件行业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例子。事实告诉我们,任何只看到眼前繁荣的数据,而没有对整个行业周期的意识与判断,这样的估值以及投资是存在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最后,片面使用单一的估值方法存在较大的逻辑漏洞,甚至整个估值方法都不适用,这样通过单一估值工具形成的估值判断是远远偏离了真实的企业价值的。不同的估值方法存在不同的适用场景以及应用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应当区分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类型的企业,有针对性地适用某种估值工具,同时运用其他估值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三、私募股权投资系统性估值方法论

笔者通过所在投资机构的锻炼与培训,并在总结了上述估值方法的优劣势后,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估值方法体系。这套估值方法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于巴菲特护城河理论,建立多维度估值体系

巴菲特曾说过:“在商业上,我寻求有着无法突破的‘护城河’保护的经济城堡。”巴菲特提出的护城河理论主要是指四个方面:无形资产、客户转换成本、网络效应、成本优势。具体来看,无形资产,是指带来定价权或促进客户购买力的品牌,多样性的专利与技术创新,限制竞争的法定许可、认证,评价无形资产最关键要素,是看它们到底能给企业创造多少价值以及能持续多久;客户转换成本,是指客户黏性,与客户的业务结合、财务成本和重新培训时间成本都会影响客户黏性;网络效应,是指随着用户人数的增加,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也在提高;成本优势,是指低成本的流程优势、更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相对较大的市场规模。

护城河之所以能增加企业的价值,在于它们可以帮助企业长时间地保持盈利状态。引入巴菲特护城河理论,就是要在基于财务数据的估值模型基础上,增加无形资产、客户转换成本、网络效应、成本优势四个方面的维度,综合多个维度识别并判断企业长期存续并保持盈利的能力,以及基于企业形成的护城河所推导出的合理估值。

由于护城河理论主要是定性描述,较难量化判断,可能无法做到像财务模型可以量化估值结果。但是可以通过横向与行业竞争对手进行比较,从而判定目标企业是具有宽护城河、窄护城河还是无护城河。

(二)基于艾略特波浪理论,判断行业周期节点

艾略特波浪理论是美国证券分析家艾略特针对股票交易市场的波动现象而提出的一套市场分析理论。艾略特波浪理论认为市场走势不断重复一种模式,每一周期由5个上升浪和3个下跌浪组成。艾略特波浪理论将不同规模的趋势分成九大类,最长的超大循环波是横跨200年的超大型周期,而次微波则只覆盖数小时之内的走势。但无论趋势的规模如何,每一周期由8个波浪构成这一点是不变的。

一般行业周期是简单地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这种观点比较僵化地看待行业周期发展规律,忽视了行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波动问题。艾略特波浪理论同样可以适用于一级市场也就是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判断行业周期的发展规律,适时把握投资节点,以动态的方式看待企业价值变化,从而使得企业估值更加契合行业发展周期,也更具有长期的合理性。

为了更形象说明将艾略特波浪理论用于企业估值,笔者结合自身工作,以下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进行说明。下图是笔者及所在公司团队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长期的观察与研究所得出的行业周期图。

图1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周期图

如果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股嗤蹲剩在明确了整个行业发展周期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得出,在2007年7月份左右、2013年9月份左右、2017年1月份至2017年6月份左右,是投资新能源汽车行业比较合适的时间窗口,这个时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企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蛰伏期,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具有护城河优势的企业将在这个时点快速崛起,此时的估值更加具有合理性;如果错过了上述最合适投资的窗口期,而错误选择在2009年6月份左右、2016年1月份左右、2020年左右进行投资,一方面企业经历前一段上升浪的快速发展后,若仅仅以财务模型判断估值肯定畸高,而随后行业风向即快速下跌,基于财务模型的估值由于未预见到周期的波动性将无法撑起高估值,而导致估值泡沫破灭。

(三)综合利用多种估值方法工具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谈谈不同估值方法工具存在的使用误区,以及应该如何综合利用多种财务模型工具进行估值。

首先,不能简单地使用P/E作为估值指标。P/E=股价/ EPS(每股盈利),EPS容易存在很多一次性利润,P/E指标的逻辑是当投资机构收购一家企业时,愿意为企业现在的利润支付多少倍数,这个利润应该剔除所有非经营性、不可持续的利润,得到一个经营性可持续的利润。使用P/E进行估值时,若考虑的是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则P/E是一个可用的比率。

其次,不能简单地使用P/B作为估值指标。P/B指标的逻辑是判断现在的股价占企业每股净资产多少比例,若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或虽然高出但溢价较少,投资机构对企业估值安全边际较高。但是需要考虑到管理层通过回购股权或分红的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净资产的大小。

再次,不能模型化地使用DCF(自由现金流折现)。几乎所有的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都需要预测3-5年的未来的自由现金流,然后出现一个“终止值”(Terminal Value)。预测3-5年的财务数据准确性非常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里的终止值占到了模型里股票价值的50%以上。因此,只要终止值发生一点变化,整个估值可能相差巨大。而且这个终止值对折现率比较敏感,将折现率下调1%,企业估值可能上升1倍。可以利用这个模型进行逆向思维,反推现在估值处于什么水平。

最后,综合利用多种估值工具判断企业价值,需要遵循以下逻辑:(1)企业目前资产值多少,利用P/B指标并辅以重置成本工具进行判断;(2)现在企业的正常化利润是多少,剔除一次性利润,利用P/E指标并辅以EV/EBIT工具;(3)企业成长性如何,需要判断企业的护城河以及行业的周期性。

参考文献:

[1]徐继凯.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分析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年

[2]李杰,杨波.VC、PE对投资项目进行估值的方法[J].产权导刊, 2009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