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服务范文

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服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服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服务

篇1

水利工程信用体系途径探索

1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水利建设迅猛扩展,水利工程建设类型不断丰富,水利工程实行三项制度、加强规范管理转变,建设管理体制也日渐规范和完善,管理单位、勘察设计企业、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的经营管理逐步完善,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同时通过深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整顿水利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在建设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等专项整治,有效遏制招标行为,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初步形成以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管理机制,保证了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

2水利工程建设中信用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在水利建筑市场培育发展中,信用秩序建设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目前水利工程信用体系建设中,信息不对称、市场主体失信,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在建设中,总体思路要以法制为基础,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健全信用管理制度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政府推动、培育市场、完善法规、严格监管、有序开放、维护安全的原则,建设水利行业信用体系,逐步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4.1建设水利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平台

要紧抓信息化建设项目机遇,建立覆盖行业的以信息采集、分类、保护、使用、、联网与交换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管理平台和交换中心,这是提高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交互,增强信用信息的通用性、开放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信用信息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市场化,建立起以信用评价、信用查询、信用公示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服务平台。在建设中,要按照“谁组建项目法人,谁负责信息公开”的原则,明确水利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责任主体,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项目信息公开。省厅在水利网站开设专栏,开展信息公开工作,各市县区水利主管部门要依托政府网站或市水务局网站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进行公开,专栏布局形式要尽量保持一致,方便社会公众查询使用,实现全省范围内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

4.2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备案

要按照管理权限和分级审核原则,认真核实信息,完整、准确、及时地记录企业(单位)个人在水利建设市场中的信用信息,水利建设市场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信息,尤其是结合关键岗位“压证上岗”要求,对压证人员进行全面信息公开。同时加强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的认定工作,要按照“谁查处、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水利建设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的监督检查并依法作出处理,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信息记录均要公开,督促各企业将诚信体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4.3严格审查资质资格,严把水利建设市场准入关

要强化市场主体动态监管,严格施工、监理、质量检测等单位的资质审查,凡从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质量检测、招标单位,必须具备水利建设市场准入条件,必须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相应的经营活动,不得超越资质权限和任意扩大经营范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机构选择要按省厅相关文件要求采用遴选方式确定。同时开展重点项目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专项检查和结合专项治理等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对不按规定实行“压证上岗”、参建单位人员不到位、围标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工程质量低劣、套取资金等不良行为进行严肃查处,杜绝不良行为发生,提升水利市场服务水平。

4.4开展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

信用评价是专业机构采用公正、科学、权威的资信考核标准,对企业的基本素质、经营水平、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测定企业履行各种经济契约的能力和可信任程度,审定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的信用评价等级,并将相关信息在公开专栏向全社会,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信用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真正起到规范水利建设市场主体行为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提高行业信用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和服务政府市场监管

4.5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

信用是一种资本,让守信者获得社会奖励,让失信者得到法律的惩罚,在资质资格认定、招标投标等活动中,应当全面查询、有效使用信用信息。对守信企业和从业人员加大支持力度,对信用等级低和不良行为性质恶劣的从业单位要加强监管,在市场准入、资质管理、招标投标等方面提出限制条件,对严重失信的市场主体及时予以曝光。要正确使用信用信息,不能利用诚信奖惩机制设置市场壁垒,搞地方保护或行业保护,不能对处罚期满的市场主体附加其他限制条件。在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监管、评优评奖等水利建设市场运行与监管的各个环节,对守信者给予激励,对失信者予以惩戒,使水利建设市场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环境。

4.6大力开展信用管理培训和信用管理服务

从水利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入手,进行信用体系建设有关知识的技术培训,帮助企业打造一支精通信用管理理论与实务的专业队伍同时发挥水利工程协会服务会员优势,整合资源,帮助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开展信用管理工作。

4.7加强舆论宣传和社会监督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新闻媒体和手机报、互联网、微博等新兴媒体,强化对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的舆论宣传和社会监督,大力宣扬守信企业和从业人员,倡导诚实守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高自觉守信意识。

篇2

关键词:水利;信用体系;信息平台

水利建设市场是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战场,水利建设信用体系也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水利建设领域市场主体信用意识薄弱、信用缺失等突出问题,水利部2009年出台了《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浙江省水利厅也于2010年制定了《浙江省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实施细则》,用以规范全省水利建设市场主体行为,在行业内引起了较大反响。杭州市从2009年起逐步建立水利建设信用信息平台,并于2012年开始启用。运行2a多时间来,收集了不少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同时也发现了较多问题。

1杭州市水利建设信用信息平台现状

杭州市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包括从业单位、个人基本信息,从业单位、个人资质信息,良好行为记录信息,不良行为记录信息、项目业绩信息和信用评价信息等。从业单位、个人的基本信息和资质信息由各市场主体按规定自行登录填报、更新,并向其注册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杭州市林水局。不良行为记录信息由县级及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与水利建设有关的单位提供,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填报。信用评价信息由杭州市林水局录入。2012年,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实现了信用系统、施工企业三级资质审批系统、质量监督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根据企业上报的资质审批信息和质量监督系统的变化,更新企业和人员的项目信息,及时反映企业的项目建设情况、参建人员及执业情况、信用信息及时更新等,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企业与人员的监管,完善了信用信息的更新。不良行为记录信息是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受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或相关专业部门的行政处理,或者未受到行政处理但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且符合《浙江省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认定标准》所形成的记录信息[1]。截止目前,杭州水利建设信用网共建设市场主体不良行为7条。

2存在的问题

2.1信息不完备,采集方式单一

杭州市水利建设市场主体是指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供货、招标、质量检测、安全评价等企(事)业单位及相关执(从)业人员。据了解,仅杭州市境内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的施工、监理单位就超过100家,执(从)业人员数以万计。但是,截止目前,杭州市水利建设信用信息平台采集到的信息总共只有500余条,信息的不完备显而易见。其次,已采集到的信息,也仅限于基础信息,其以往的信用信息未能得到及时采集。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手段约束市场主体自主完善自身信息。目前杭州市的信用体系的信息采集,主要依靠项目申请质量监督时的信息和企业申报水利施工三级资质时提供的信息。如果企业承接的水利项目未在杭州市质量安全监督站申请质监,或者不是新申请水利施工三级资质的企业,就无从下手采集其信息。

2.2信息未进行有效传递

浙江省水利厅已建立浙江省水利建设市场信息平台,并于2013年4月1日正式启用。但是,截止目前,省级信息平台与杭州市信息平台却相互独立,互不衔接,信用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资源浪费。此外,杭州市境内的各区、县(市),尚未开展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导致部分在区、县(市)承担水利建设任务的市场主体的信息未及时录入杭州市水利建设信用信息平台。同时,在杭州市信用平台上已经进行信息录入的相关市场主体的信用情况,也未能被各区、县(市)进行有效利用。比如,某施工企业在杭州市某县的某一工程中严重违约、违纪,并受到了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由于各地区的信用信息相互独立,该违约信息并不能传递到其他地区,那么该施工企业在其他地区可能仍被看作是信用良好企业,这无疑会给在其他地区与该承包商交易的市场主体带来信用风险。

2.3惩戒措施不能有效实施

随着水利建设信用体系的建立,信用体系的运行也需要法律法规作保障。目前各地在对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后,通常采取曝光、与资质年检挂钩、进行招投标“标前提示”等办法,进行失信惩戒。但这些惩戒措施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和保障,行政监督机构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和措施,对市场主体失信行为的惩戒作用仍然十分有限[3]。

3思考和建议

为进一步完善杭州市水利建设信用信息平台,提出一些建议:

3.1进行纵向和横向信息采集

横向信息采集是指与杭州市各行政部门做好信息衔接。目前,杭州市的信用信息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或授信者手中,如工商局掌握法人资格、注册资本和年检情况;公安和法院系统掌握合同纠纷判决等情况;税务部门掌握纳税情况;银行掌握借贷还贷情况等[4]。只有与各部门所掌握的信用信息互通,才能全面掌握市场主体的信用情况。纵向信息采集是指与建立省、市、县(市、区)三级信用信息平台。由县(市、区)信用信息平台负责将各县(市、区)收集到的第一手信用数据收集汇总,上报至市级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必须真实、及时。在县级上传数据的基础上,由市级信用信息平台进行录入和上报至省级信用平台。最终由省级信用平台汇总和管理。同时,各市、县也可在省级信用平台上查询市场主体的信用情况,了解市场主体在浙江省其他地区的良好行为或不良行为。

3.2大力推进信息平台建设

实现信用信息的使用和共享,离不开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平台。信用的基础是信息,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使信用信息在建筑市场内充分流通和共享[3],才能有效解决水利行业信用信息不传递的情况。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和个人高度重视其信用,正是基于强大的信用信息平台。所以,各级政府应当引起重视,统一部署,加大投入,建设并完善信用信息平台。并逐步实现各级各部门的信息平台对接,从而为解决信用问题提供可能。

3.3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一套完善的信用相关的法律体系是建立、健全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基础。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这是一个长期过程[5]。就杭州市实际情况而言,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公示和评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虽然相关部门已出台有关政策,但是实际操作性较差,各地也未严格遵照进行。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其次是要建立并完善奖惩机制,尤其是失信惩戒机制。在资质管理、工程招投标、执法检查等多方面,加大对失信主体的惩罚力度,逐步扭转失信违规成本小的现状。同时,通过信息平台,扩大失信的影响范围,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制约。如此,才能提高信用体系的威信,逐步建立水利建设诚信市场。总之,要形成以互联网信息平台为载体,以法律法规体系为保障,各级各部门联合制动的信用体系。

4结语

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的目标是:在水利建设市场内建立一个市场监管、行为主体信用及工程建设信息有机结合、互为联动的综合信息平台。该平台以水利工程建设为主线,以日常监管信息数据为基础,以网络化管理为技术手段,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监管信息、建筑市场行为主体、工程建设项目信息的统一管理,同时也为相关信用管理和服务机构提供真实、全面的征信数据[4]。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实施细则[R].杭州:浙江省水利厅,2010.

[2]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认定标准[R].杭州:浙江省水利厅,2010.

[3]全河.建筑市场监管与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探索[J].建筑经济:学术年会及论坛专栏,2007(6):11-15.

[4]全河,王孟钧,周卉,等.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的解析与思考[J].建筑经济:行业发展论坛,2007(12):5-8.

篇3

关键词 水利建设 管理体制 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水利建设发展与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国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

1 传统建设管理模式概述

水利建设项目大多数是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一般投资主体是国家。然而,整个水利建设项目运行完全是由项目单位临时组建“指挥部”等非法人机构负责,没有一个相应的机构代表政府实行监督与管理,这使项目投资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一般来讲,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进行严密的制度设计,解决好权力和利益之间关系;二是实行政企分离,政府主要从事宏观决策和监管,企业从事具体的建设管理事务。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正沿着这两条途径前进。

20世纪90年代,建设管理体制开始了明晰产权改革,实行政企分离体制,许多建设单位改制成为独立法人,从而形成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管理模式。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质是通过第二条途径进行制度改革,它具体表现为“建管结合、贷还结合”。特别是“98”大水之后工程投入的大幅度提高,使我们有能力由过去水利工程以岁修为主改变为以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为主,所以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在水利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全面推行,为保证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三项制度”的核心问题,但是部分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甚至根本未组建项目法人,造成责任主体不明确。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只抓工期,不顾质量,资金不能按时到位。

2.2 招投标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许多工程在招投标中,委托没有资质或低资质的单位招投标,从而使低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同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互隶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中监理单位归属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管理。

监理队伍不足,素质较低,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到位,比较突出的是作假账。不该签单的签单,应该核实的不去核实。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质量不高,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2.3 监督检查,加强质量检测

稽查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威慑能力不够;稽查整改到位率低、监督力度不足。部分市地质量监督机构还没有完全独立建制,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定性还不明确,质量检测工作有待加强。

2.4 验收工作以及偷工减料问题

实施的建设项目多,但正规验收的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于验收率低,已影响到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整体进度,影响到新的项目的实施。

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工程实体资金流失,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偷工减料。为节约显成本,施工不按规范操作,最终导致隐成本大大增加。质量控制体系落后,有待健全,质量把关不严。

3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 依法规范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主体,对工程项目负总责。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法人基本条件的要求和管理,建立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

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标底形成机制和评标决标的标准、方法和工作程序,推行合理低价中标,防止恶意低价中标行为,遏制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加强对招标机构和评标专家的管理。

3.2 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积极推进监理改革

工程监理主要任务是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体制改革,增加监理企业活力,积极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开展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业务方向发展。

3.3 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严格按照勘察设计的有关条例及规范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防止随便变更设计图纸。

质量监督是代表政府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而设立的,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业务培训,建立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质量监督将采取“谁验收、谁监督”的原则,或采取“上级监督下级”的原则,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

3.4 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广泛融资

建立有效的水利建设监督管理制衡机制,建立“同体”回避制度,同时规范工程分包管理;建立信用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项目法人监督力度;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管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严格检验进场材料、产品、设备,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标准;全面推进三项制度的实施。

4 结语

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日趋成熟,为筹集水利资金提供了全新渠道。对那些投资大、周期长、收益高的水利建设项目,我们可以通过成立股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筹集大量水利资金,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企业对资金的饥渴,还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培育现代市场经济。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运作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对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吸引社会各方面闲置资金。

参考文献:

[1]刘湘宁.水利基本建设管理法规汇编[G].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

[2]梁天佑.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与验收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篇4

一、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贯彻落实《招标投标法》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建设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相比,除具有一般建设工程的共性外,还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第一,水利工程公益突出,与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密切相关,必须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水利设施承担着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重要公共服务任务,工程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利工程一旦出现问题,极有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不仅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范围、危害程度远远大于一般建设工程。因此工程建设必须确保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第二,水利工程建设以财政投入为主,必须确保投资效率与效益。水利基础设施的公益性决定了建设投入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基本特征,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因此,必须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管好用好资金,合理控制投资概算,保证投资效率和投资的公共效益。

第三,水利工程种类繁多,技术复杂,专业性强。与一般基本建设项目性质单一不同,水利工程明显复杂多样。水利工程从性质上可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经营性;从功能上分有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生态等多种工程;从规模上分有三峡和南水北调等超大型的,有大、中、小型等;专业上涉及水工、河流、机电、房屋建筑、道路桥梁、信息系统与移民等多种专业。水利工程种类繁多,技术的复杂性决定了建设管理必然要求专业化。

水利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其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等必须符合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水利建设管理的实际,满足公共安全的要求。这就要求水利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通过竞争择优选择能力强、水平高、信誉好的参建单位承担工程建设任务,合理控制投资,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与效益。

二、水利行业全面贯彻落实《招标投标法》

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建筑领域最早引进并推广招投标方式的行业之一,*年7月鲁布格水电站建设的施工招标,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此后,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水利行业探索并逐步推行了招标投标制,取得良好效果并积累了经验。*年《招标投标法》颁布后,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实行了招标投标。近年来,水利工程限额以上施工招标投标率接近100%,监理招标投标率接近100%,限额以上重要设备和材料采购招标投标率在90%以上。水利行业在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中主要是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配套法规体系。为贯彻落实《招标投标法》,水利部颁发或与有关部委联合颁发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等共17个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各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制定出台了133件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形成了与《招标投标法》相配套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法规体系,对于规范水利工程招标投标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明确行政监督职责,强化监督管理。根据《招标投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水利部相继出台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行政监督暂行规定》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行政监察规定》,水利行业建立了分级负责的招标投标行政监督管理制度,明确了行政监督管理职责。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水利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活动进行了行政监督,行政监督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建立信用体系,规范市场行为。*年,我部建立了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及相关执(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系统,将企业信用信息与市场监管制度结合起来,实施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促进水利建设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四是依法行政,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我部通过检查、稽察、举报调查等方式查处了多起招标投标中违法违规行为,有效规范了水利工程招标投标活动。

三、贯彻落实《招标投标法》有效保障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篇5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加大对水利基础建设的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在此,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水利工程的经验与实践,概述了我国水利工程传统建筑管理模式,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水利建设发展与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国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

1 传统建设管理模式概述

水利建设项目大多数是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一般投资主体是国家。然而,整个水利建设项目运行完全是由项目单位临时组建“指挥部”等非法人机构负责,没有一个相应的机构代表政府实行监督与管理,这使项目投资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在传统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下,项目建设单位同时又是使用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制约,建设单位容易偏向自己本部门的利益,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导致项目投资“无底洞化”。

一般来讲,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进行严密的制度设计,解决好权力和利益之间关系;二是实行政企分离,政府主要从事宏观决策和监管,企业从事具体的建设管理事务。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正沿着这两条途径前进。

这种管理模式是以组建临时管理机构如某某工程指挥部等形式来进行工程建设的管理。其优点: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管理模式曾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缺点:没有明确投入、产权、分配的关系,当资金、质量、工期等出现问题时,不便于明确和追究主体责任。

20世纪90年代,建设管理体制开始了明晰产权改革,实行政企分离体制,许多建设单位改制成为独立法人,从而形成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管理模式。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质是通过第二条途径进行制度改革,它具体表现为“建管结合、贷还结合”。项目法人责任制确立了业主在整个投资过程的核心地位,它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我国三项制度从80年代之后在我国的整个建筑市场就开始试点,不断推广,水利建设市场也在探索。特别是“98”大水之后工程投入的大幅度提高,使我们有能力由过去水利工程以岁修为主改变为以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为主,所以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在水利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全面推行,为保证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三项制度”的核心问题,但是部分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甚至根本未组建项目法人,造成责任主体不明确。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只抓工期,不顾质量,资金不能按时到位。

2.2 招投标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许多工程在招投标中,委托没有资质或低资质的单位招投标,从而使低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同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互隶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中监理单位归属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管理。

监理队伍不足,素质较低,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到位,比较突出的是作假账。不该签单的签单,应该核实的不去核实。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质量不高,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2.3 监督检查,加强质量检测

稽察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威慑能力不够;稽察整改到位率低、监督力度不足。部分市地质量监督机构还没有完全独立建制,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定性还不明确,质量管理职能责任不明,质监人员不足,监督缺乏规范统一的工作程序,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存在监督机制失灵的现象,质量检测工作有待加强。

2.4 验收工作以及偷工减料问题

实施的建设项目多,但正规验收的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于验收率低,已影响到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整体进度,影响到新的项目的实施。

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工程实体资金流失, 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偷工减料。为节约显成本,施工不按规范操作,最终导致隐成本大大增加。质量控制体系落后,有待健全,质量把关不严。

3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 依法规范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主体,对工程项目负总责。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法人基本条件的要求和管理,建立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

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标底形成机制和评标决标的标准、方法和工作程序,推行合理低价中标,防止恶意低价中标行为,遏制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加强对招标机构和评标专家的管理。

3.2 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积极推进监理改革

工程监理主要任务是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体制改革,增加监理企业活力,积极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开展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业务方向发展。

3.3 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严格按照勘察设计的有关条例及规范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防止随便变更设计图纸。

质量监督是代表政府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而设立的,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业务培训,建立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质量监督将采取“谁验收、谁监督”的原则,或采取“上级监督下级”的原则,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工程建设评优和优质工程评审工作全部转由行业协会制定评优标准和优质工程评审办法。

3.4 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广泛融资

建立有效的水利建设监督管理制衡机制,建立“同体”回避制度,同时规范工程分包管理;建立信用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项目法人监督力度;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管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严格检验进场材料、产品、设备,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标准;全面推进三项制度的实施。

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来源多层次,结构复杂,这就使项目工程资金完全到位的难度大。而最关键的还是这些资金来源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不可预测性大。而且部分水利资金来源依据不明容易产生纠纷。虽然水利项目资金筹措大部分是有法律依据,但有一些地方政府配套出台集资办法缺乏法规依据,这导致资金到位不稳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立法,以法律为依据,出台筹资政策,依法筹集水利资金。

4 结语

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日趋成熟,为筹集水利资金提供了全新渠道。对那些投资大、周期长、收益高的水利建设项目,我们可以通过成立股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筹集大量水利资金,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企业对资金的饥渴,还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培育现代市场经济。如今,经济全球一体化和金融证券化,水利工程项目也完全可以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水利金融债券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运作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对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吸引社会各方面闲置资金。

参考文献

[1]刘湘宁.水利基本建设管理法规汇编[G].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

篇6

水利建设项目大多数是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一般投资主体是国家。然而,整个水利建设项目运行完全是由项目单位临时组建“指挥部”等非法人机构负责,没有一个相应的机构代表政府实行监督与管理,这使项目投资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在传统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下,项目建设单位同时又是使用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制约,建设单位容易偏向自己本部门的利益,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导致项目投资“无底洞化”。

一般来讲,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进行严密的制度设计,解决好权力和利益之间关系;二是实行政企分离,政府主要从事宏观决策和监管,企业从事具体的建设管理事务。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正沿着这两条途径前进。

这种管理模式是以组建临时管理机构如某某工程指挥部等形式来进行工程建设的管理。其优点: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管理模式曾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缺点:没有明确投入、产权、分配的关系,当资金、质量、工期等出现问题时,不便于明确和追究主体责任。

20世纪90年代,建设管理体制开始了明晰产权改革,实行政企分离体制,许多建设单位改制成为独立法人,从而形成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管理模式。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质是通过第二条途径进行制度改革,它具体表现为“建管结合、贷还结合”。项目法人责任制确立了业主在整个投资过程的核心地位,它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我国三项制度从80年代之后在我国的整个建筑市场就开始试点,不断推广,水利建设市场也在探索。特别是“98”大水之后工程投入的大幅度提高,使我们有能力由过去水利工程以岁修为主改变为以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为主,所以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在水利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全面推行,为保证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2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三项制度”的核心问题,但是部分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甚至根本未组建项目法人,造成责任主体不明确。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只抓工期,不顾质量,资金不能按时到位。

2.2招投标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许多工程在招投标中,委托没有资质或低资质的单位招投标,从而使低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同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互隶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中监理单位归属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管理。

监理队伍不足,素质较低,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到位,比较突出的是作假账。不该签单的签单,应该核实的不去核实。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质量不高,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2.3监督检查,加强质量检测

稽察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威慑能力不够;稽察整改到位率低、监督力度不足。部分市地质量监督机构还没有完全独立建制,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定性还不明确,质量管理职能责任不明,质监人员不足,监督缺乏规范统一的工作程序,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存在监督机制失灵的现象,质量检测工作有待加强。

2.4验收工作以及偷工减料问题

实施的建设项目多,但正规验收的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于验收率低,已影响到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整体进度,影响到新的项目的实施。

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工程实体资金流失,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偷工减料。为节约显成本,施工不按规范操作,最终导致隐成本大大增加。质量控制体系落后,有待健全,质量把关不严。

3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依法规范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主体,对工程项目负总责。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法人基本条件的要求和管理,建立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

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标底形成机制和评标决标的标准、方法和工作程序,推行合理低价中标,防止恶意低价中标行为,遏制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加强对招标机构和评标专家的管理。

3.2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积极推进监理改革

工程监理主要任务是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体制改革,增加监理企业活力,积极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开展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业务方向发展。

3.3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严格按照勘察设计的有关条例及规范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防止随便变更设计图纸。

质量监督是代表政府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而设立的,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业务培训,建立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质量监督将采取“谁验收、谁监督”的原则,或采取“上级监督下级”的原则,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工程建设评优和优质工程评审工作全部转由行业协会制定评优标准和优质工程评审办法。

3.4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广泛融资

建立有效的水利建设监督管理制衡机制,建立“同体”回避制度,同时规范工程分包管理;建立信用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项目法人监督力度;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管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严格检验进场材料、产品、设备,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标准;全面推进三项制度的实施。

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来源多层次,结构复杂,这就使项目工程资金完全到位的难度大。而最关键的还是这些资金来源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不可预测性大。而且部分水利资金来源依据不明容易产生纠纷。虽然水利项目资金筹措大部分是有法律依据,但有一些地方政府配套出台集资办法缺乏法规依据,这导致资金到位不稳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立法,以法律为依据,出台筹资政策,依法筹集水利资金。

4结语

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日趋成熟,为筹集水利资金提供了全新渠道。对那些投资大、周期长、收益高的水利建设项目,我们可以通过成立股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筹集大量水利资金,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企业对资金的饥渴,还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培育现代市场经济。如今,经济全球一体化和金融证券化,水利工程项目也完全可以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水利金融债券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运作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对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吸引社会各方面闲置资金。

参考文献

[1]刘湘宁.水利基本建设管理法规汇编[G].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

[2]梁天佑.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与验收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3]王仁钟,章为民,蔡跃波,等.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J].水利水电技术,2001,32(1):31-34.

篇7

关键词:十二五;水利体制;改革

邹城市原名邹县,于1992年撤县设市,为山东省直辖县级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的诞生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的美誉,是全国99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城总面积1613平方公里,现有20个乡镇,889个行政村,总人口11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万人。

邹城市地处京沪铁路和新日铁路交界处,东倚沂蒙山区,南临微山四湖,北与著名旅游胜地曲阜、泰山相临,全境地势东高西低,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腹地广阔,资源丰富,开放性强,具有对外合作交流的诸多便利条件。 境内藏煤面积357平方公里,地质储量41亿吨以上。设计年产能力3000万吨原煤的兖州矿业集团和设计能力360万千瓦的全国最大的坑口电厂―邹县电厂均在我市境内,是国家重点能源工业基地。此外,境内还有储量丰富的石灰石、脉石英、黄沙和花岗石等等,其中石灰石储量150亿立方米,花岗石储量20亿立方米。

全市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路相互交织的交通网络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通信网络。市区距济南机场180公里,距济宁机场70公里。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新日铁路横穿东西,包括104国道及在建的京福高速公路等10余条公路干线遍布全境,通车里程已达600多公里。水运由白马河经南四湖、大运河可直抵宁、沪一带。

2009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启动全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副总理主持会议,部署了国家“十二五”规划重大研究课题工作。“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新变化、妥善应对发展阶段新挑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新要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决定了水利管理体制的目标是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建立政府宏观调控、流域民主协商、市场机制引导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推进区域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根据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资源管理和公共服务,在推动市场机制发育的基础上,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职能。

1. 有效提供公共服务

防洪、防涝、水资源保护、农业灌溉和基本生活饮用水等是具有巨大外部影响的公共物品和服务。邹城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是以公共资源为支撑,依靠公共财政支持。为了有效利用公共资源提供公共服务,需要建立稳定的融资渠道,保证资金投入;加强公共机构的业绩考核,加强资金和管理控制,建立激励机制,发挥舆论监督机制等措施,提供公共机构的运营效率;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根据工作效率和社会平均水平而不是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来决定公共机构职工的劳动报酬;要培育市场,在物品和服务的提供方面引入市场机制。

2. 加强邹城市水利资产管理

为了给邹城市人民提供公共水产品和水服务,国家、省、济宁市、邹城市政府投资建设了大量水利工程。由于大量的国有水利资产主要是非经营性资产,其功能是根据社会需要提供公共服务,而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资产所有权的约束主要是保证这些资产公共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邹城市水利资产的管理是以使用效率为中心的绩效管理模式,要求使用者以最小的成本提供社会需要的公共服务,提高资产利用效率,而不同于以效益为中心的一般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这些资产应授权负有提供该公共服务直接职责的政府专业部门来管理这部分国有资产,这个政府专业部门也就是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派出的流域管理机构。如果在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外再派出资人代表,将资产所有权和资源管理权分离,容易使流域管理机构和资产所有权行使机构在防洪等公共服务的职责边界模糊,互相推诿扯皮,影响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3. 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培育和发展水市场

水资源管理主要是政府职责,水资源开发和水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要引入市场机制。但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都始终是体制中内生的、同生共在的要素或组成部分,没有“无政府”的市场,也没有“无市场”的政府。

4. 做好政府引导

培育和发展水市场,不仅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还能提高政府调控水资源的能力。因此,需要做好政府引导、促进立法、制订规则、科学规划、宏观调控和监管交易,大力培育水权交易市场、水利建筑市场、水商品和水服务市场、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市场等工作。

总之,邹城市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重建轻管”“重规模轻效益”“重骨干轻配套”“重经济轻生态”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水利投资渠道和规模还不稳定,尚未建立保证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农田水利建设主体缺位,新机制亟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河库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水利应急管理机制还不健全;水价改革还不到位,水价形成机制与水资源紧缺状况还不相适应,经济调控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基层水利比较薄弱,经费缺乏保障,专业人才匮乏,发展后劲不足。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解决制约水利更好更快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仍然是“十二五”时期面临的重大挑战。

参考文献:

篇8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入地开展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近几年来,全国水利系统根据《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对水利建筑市场的监管,加强了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积极维护了水利建筑市场秩序。

但是,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方面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混乱,不仅严重危及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影响投资效益的发挥,而且败坏行业风气,影响水利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已成为当务之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意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作为实践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工作来抓。

2、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水利部的工作要求,研究制订本地区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实施意见,明确任务、目标、措施和组织领导,要有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并于*年7月底之前将实施意见和名单报送我部建设与管理司。

二、目标任务

3、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和加强法制并举的指导思想,标本兼治。既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深化建设体制改革,又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通过全面深入地开展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尽快使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有明显好转。

4、今年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主要工作是:一是抓紧制(修)订与整顿和规范有关的规章制度;二是把好水利建筑市场的准入关。做好水利施工企业资质的初审工作,做好项目招标时对投标单位的资格审查工作,做好对严格执行建设程序的管理;三是严厉查处规避招标、明招暗定、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等问题;四是加强水利建筑市场执法检查、稽察。

三、措施要求

(一)提高法制意识,完善水利建筑市场法规体系

5、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工程建设各方要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对已经颁发的有关建筑市场管理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已颁发的有悖于国务院规定的文件,要立即予以纠正或撤销。

6、水利部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水利工程的专业特点,抓紧组织制定和完善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制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行为、规范设计市场、规范监理市场的规章制度;积极推行合同范本制度。

(二)加强行政监管队伍建设,完善水利建筑市场监管体系

7、完善市场监管机构,强化市场监管责任。各地应结合本地工程建设以及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的需要,完善监督机构,包括人员、经费以及装备等,明确监督职责。要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监督水平。要搞好政府监管职能的定位,端正政府行为,防止职能错位或越位,减少监管的随意性,做到依法监管。

8、完善水利建筑市场监管体系。按照国务院要求的“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分工指导,各方联合行动”的原则,建立行政监督与工程稽察相结合,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监督与行业监督相结合的水利建筑市场监管体系。

9、充分发挥工程稽察的作用。水利部稽察办要把水利建筑市场秩序作为重要稽察内容,要把投资大、任务重、建筑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的地区作为重点稽察地区,要把建设管理难度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堤防工程、河道整治工程作为重点稽察项目。近期稽察的重点是查处规避招标、假招标和工程转包等违法违规行为。

10、清理整顿对水利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资助现象。各在建项目的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除法定规费外的各种收费、摊派、资助的登记、清理工作,地方项目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汇总,中央项目报流域机构汇总。9月底前,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机构将书面报告报我部建设与管理司。

11、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作用,动员人民群众积极举报,对重大事件要予以曝光。

(三)贯彻《招标投标法》,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12、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依法进行招标投标。凡达到国家规定规模标准的工程项目的施工、重要设备和主要材料采购,必须依法招标。各地不得随意扩大或减少国家规定的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规模标准。要提高公开招标比例,严格控制邀请招标。凡不适宜公开招标的国家重点项目或者地方重点项目,必须按有关法律规定报审后,方可进行邀请招标。

13、积极推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招标。

14、招标公告及招标文件编制要规范。招标公告应真实反映招标工程的实际情况并按有关规定公开。招标文件的编制要严格按照有关示范文本认真编制。

15、招标设计及标底编制要合理。招标设计必须按照国家和部有关规定进行,满足工程招标投标的需要。水利工程施工招标宜设置标底,标底应由水利工程造价专业持证人员编制,严禁标底编制偏低现象。要加强对标底编制的监督检查。

16、资质审查及评标、定标要严格、规范。项目法人应建立资质审查责任制,严格资质审查。评标标准和方法必须在招标文件中公开载明,不得随意更改。评标时,评标委员会要按招标文件公布的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应当限定在一至三家,并标明排列顺序。定标时,项目法人原则上应尊重评标委员会的意见,确定中标单位。

17、项目法人要将评标报告及中标结果报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于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评标标准、方法以及中标结果,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追究项目法人代表的责任。

18、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建立评标专家名册和评标专家库,流域机构和有关水利工程招标机构也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评标专家库。要严格认定专家资格,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评标专家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19、提倡平等竞争,反对压价中标。招标人应给所有潜在投标人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不得将评标过程变为变相议标过程,不得要求投标人盲目压价,评标标准和方法以及中标条件不得含有任何地方保护及行业保护的内容。

20、勘测、设计、施工单位不得转包或违法分包所承接的工程。要建立水利工程承包合同及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对不履行备案制度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予以通报批评,并在资质年检中作为不良行为给予记录;发现有非法行为的,要责令整改,依法查处。

21、分包工程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对于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不依法履行分包管理,或者与勘测、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串通,允许其转包、违法分包或者转让监理业务,甚至强行指定转包、违法分包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给予通报批评,并会同有关部门对该单位直接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四)严格执行建设程序

22、所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法定的建设程序。要明确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为工程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建设承担法定责任。在工程建设中不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应当首先追究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代表的责任。

23、严格执行开工报告和竣工验收制度。要按照规定的管理权限进行开工报告管理。对于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实行招标、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不进行监理的工程,有关部门不得办理开工报告;对于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和未按规定进行竣工验收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作出严肃处理。

(五)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24、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当前水利建筑市场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问题。必须按照四部委文件要求和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资质等级标准,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对水利系统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单位资质进行清理整顿,调控规模,优化结构,静态控制,动态管理。

25、水利施工企业要按新标准重新就位。要按照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利用一年时间,对全国现有水利施工企业重新就位。所有施工企业,不管其隶属关系和所有制如何,也不管是主营还是兼营,只要申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资质,都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并签署明确意见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才能予以批准、颁发资质证书。

26、强化水利建筑市场的准入制度。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招标单位,必须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相应的水利工程建设活动,严厉打击无证、越级或者挂靠承接业务的行为。

27、建立动态管理的清出制度。对于有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严重工程质量事故,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出现工程转包以及不执行水利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行为的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作出降低资质等级,直至依法将其清出水利建筑市场的处罚。

篇9

一、水利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落后、管理措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现代企业发展的基本点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完善的管理措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水利施工企业必须做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目前,大部分水利施工企业没有完整的企业章程和管理措施,责、权、利不明确,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施工企业发展瓶颈多。水利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资金缺乏,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同时,水利施工企业因体制、机制影响,企业效益不好,职工动力不足,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3)水利施工企业负担过重,缺乏应有活力。长期以来,水利行业承担国家政策性目标,受计划经济的约束,非经营性负担过重。同时,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统分统配的计划就业制度,造成企业内事实上的隐性失业,导致企业冗员泛滥与经济体制的积重难返,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4)水利施工企业工作流动性较大,工作环境艰苦,水利施工企业的人才队伍难以稳定;同时,以往施工企业职工的补充主要是从农村招用,导致人员整体素质相对偏低。

二、水利施工企业发展与改革的几点建议

1)要建立健全施工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对员工行为起着强化制约作用,因此,施工企业要花大力气抓好企业内部各种规章制度建设,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规章体系,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企业全体员工的各种行为。内部管理制度可以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也可以统一施工企业领导管理操作的尺度,从而保证施工企业按正常秩序运转,避免发生混乱,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防止出现事故和纰漏。可以说,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内容。

2)要强化合同及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是水利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市场开发的基础,更是经济效益的源泉。因此,要强化合同及项目管理。首先,水利建筑施工企业要占领市场,必须坚持遵约守信,通过严格履行工程承包合同和良好的售后服务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信誉。同时,总承包施工企业要对工程项目全面负责,分包单位对总包单位负责。此外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的制度和方法,使项目管理逐步走向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可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提高水利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装备水平,增强施工企业竞争实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创新中的主要形态。技术创新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经过研究与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推广应用整个过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而水利企业大多是以工程建设为主的服务性行业,现代的水利建筑业,需要用现代化水利科技来武装和发展自己,把水利建筑业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从新工艺、新流程、工程质量及服务体系上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地位,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4)建立良好的水利施工企业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促进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激励机制。水利企业的工作地点大多在野外,环境恶劣、条件艰苦,采用何种激励机制,有效调动水利企业所有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水利施工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同时要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机制等等,真正建立起适应水利企业特色和员工需求的激励体系,使员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5)重视施工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建设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建设的动力,企业文化伴随在企业各项工作中。随着水利施工企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构筑先进的水利施工企业文化是历史赋予的新使命。可以说,员工创造性的发挥,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企业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因此,要树立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从思想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水利企业要弘扬水利行业认真、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要使职工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提高素质,增强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努力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团队精神、不断进取的、符合水利企业发展要求的高效团队,确保企业集体效益充分发挥,推进水利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6)要不断优化水利施工企业的发展环境。目前,水利施工市场日益规范,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正在逐步形成,但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一是要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要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制”。严格履行工程建设法定程序,强化水利建筑市场准入清出管理,严格实施招标投标、施工图设计审查、施工许可、质量和安全监督、竣工验收备案等制度。三是要继续深入整顿规范建筑市场,重点约束业主的违法违规行为。四是完善建筑市场信用制度,健全水利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和执业人员的信用档案,完善建筑市场信息系统。

篇10

关键字:水利工程 现代化管理 内涵 目标 内容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的水利建设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也是未来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之一,特别是对大江大河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必须从水利的现代化出发,来逐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水平。为此,作为水利建设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的目标和内容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从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来分析

水利工程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已开发的水源或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并实现对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建设的转变,其中,对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是建立科学的水利工程的前提,也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水利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对水利工程动态管理的根本需要,没有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就没有水利现代化,为此,从水利工程过来的现状来看,其内涵主要包括建立适应水利发展的先进、科学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比如高标准的水利工程,先进的水利监控和调度系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水利管理模式,现代化的水利技术管理队伍等,从而确定了水利工程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现代化管理的过程。

二、从水利工程的管理目标来分析

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实现对水利工程的现代化管理,为此,必须从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改革和创新,通过引入先进的治水理念,科学的管理制度,来实现对水利工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进而确保水利工程管理的法制化,为此,必须从以下几点来促进水利工程目标的实现。

2.1 创新水利管理新模式

管理模式的创新必须打破固有的传统思想的制约,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以满足现代水利工程管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并利用现代水利管理模式来实现对水利工程运行机制的良性循环。

2.2 强化对管理标准的精细化

管理需要精耕细作,从《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中认真贯彻水利工程的组织和管理目标,依靠现代科技来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强化运行管理、落实安全管理,最大限度的确保水利工程的科学设计和使用寿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2.3 强化对公共服务的管理职能

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安全用水、合理开发中来实现对公共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并从对水利事务的管理中来强化其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如维护水利的引排调蓄能力等。

三、推动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环节和内容

水利建设重在管理,必须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来确保水利工程的管理创新,并在确保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为此,必须结合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实际,神化改革,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统筹全局,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来实现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现代化。

3.1 强化管理理念的现代化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现念,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管理,根本宗旨就是为了实现为广大人民提供供水保障和防洪需求,并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的开发和利用水利资源。为此,必须从水利的安全管理出发,突出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并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时,树立公平公正的水利观,引入市场监管机制,强化对水利资源的稽查和行政执法力度,确保水利建设市场秩序有效,引入环境保护机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抓好环境与生态问题,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3.2 强化对管理体制的现代化

建立良性的水利运行机制,促进水利工程的科学、有效利用,使其能够承担起对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为此,必须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改革,一是从水利工程的分级管理体制入手,合理的划分其公益性与经营性,切实履行其职责,并将公共财政与水利工程的建设形成明晰、畅通的管理;二是建立规范、科学的水管运行机制,从对水的治理到管理,实现管养结合、定岗定编、规范运行、高效管理的新模式,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利发展特点;三是从市场化的水利维护体系中来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加对水管单位的改革力度,实现对水利工程的管养分离,首先要从水管单位内部建立管养分离,并实现养护管理与财政配套的核准,其次是在原有的养护任务的基础上,实现对水管单位的市场化运作,比如通过招投标的形式来择优选择专业化程度高的养护单位,从而实现对水利工程的规范化、目标化管理。

3.3 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

3.3.1 健全规章制度,实现全面制度化管理

对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化建设,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水利工程进行全过程、全方面、全状态的监督和管理,比如对人事制度的管理,学习制度的制定,岗位职责能力的限定,安全检查工作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从而实现工程管理有章可循。如通过对档案工作进行调整和细化,从档案的分类管理到档案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再到对各类文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综合应用,都实现了对档案规范化操作的管理目标。

3.3.2 落实工作检查和考核制度

从对水利工程各单位的工程检查和观测工作中,通过对其工作要求的制定,来实现定期的检查和安全鉴定,从而推动水利工程制度的全面实施。如对水利工程养护工作的细化和规范,从其维修项目到养护目标的实施,都从制度上给予项目的检查与验收,从而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3.4 依托现代化和信息化技术来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创新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实施上,以资讯化技术为平台促进管理创新,改进管理手段,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科技含量。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推进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如建立水利工程信息采集和监控系统,引入数据库系统和服务,来提高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建立自动采集系统,将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水情、旱情、工情等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和整理,以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同时,对于实现防洪抗旱,水资源的调度和管理,确保地区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水利信息化监控体系中,通过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实时监测,从而构建其水利信息通信网络平台,将实现对地区范围内的雨水情,水文数据,以及水资源等信息进行有效的存储和整合,以实现对公共服务的能力,为此,加强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全面推进现代水利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强化其堤防工程和水库加固的科学性。

通过建立水利遥测和视频监视系统,从而可以对水利工程的各项信息进行及时的采集和传输,以应对水情需要,为防汛和水资源利用提供科学决策。通过建立自动化的水闸监控系统,可以从各个方面来全面监控各项机电设备、水闸船闸等的启闭状态,水文数据和各项水利实时监测信息,从而通过遥测和控制系统来实现对整个水利枢纽工程的准确、及时、高效管理。通过建立水情预报和调度系统,来实现对水利各测站的水文信息要素的实时、自动采集,并按照信息系统模型来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实现对水利工程的科学调度,比如利用监控中心站和终端站的遥测控制系统,来实现对某个枢纽闸门的开启,以实现水资源的调度。

3.5 构建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

对水利工程管理来说,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提高其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必须加强对水利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教育和培训,从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上来不断提高人员的专业能力,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来推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从而为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储备坚实的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队伍。

四、结语

总之,水利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必有途径,在对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全面建设中,从其具体的内容展开分析,来实现对水利工程管理专业水平和市场化建设的有力跨越,从而为水利资源的综合应用和开发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建议

中图分类号:TV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144(2015)12-0021-02

作者简介:贾小明(1972-),男,甘肃靖远人,高级工程师,现任甘肃省水利厅建设管理处处长,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以来,尤其是2011年中央1号文件印发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甘肃水利投资逐年增长,项目日益增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2014年,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保障水安全重要思想。国务院将水利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点领域,要求切实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资金支付进度。水利部提出,“当年安排的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在年底前,重大水利工程年度中央投资计划完成率要达到90%以上,其他水利工程年度中央投资计划完成率要达到80%以上”。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逐步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新时期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提出了一些想法与建议,以资参考。

1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的主要因素

甘肃气候严酷,封冻期长,适宜工程建设的时段仅8至10个月;涉河工程需避开主汛期施工;田间工程须在农业灌溉间歇期或作物收割后实施;部分新建工程开工前,要办理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林木砍伐、环境敏感区准入、地表与地下建(构)筑物移除保护等数十项审批手续,涉及部门多,工作量大、周期长;部分地处偏远的水利工程“三通一平”工程量大,临建工程工期长;部分工程中央投资计划下达较迟,配套资金难以及时足额到位;大多数工程以县(市、区)为主组织实施,建设管理人才少、力量弱、水平低;水利工程概预算和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征地拆迁困难等等,是当前制约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的常见因素。深层次的原因,是长期财政供养形成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惰性、水利工程标准化水平低与建设市场能力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

1.1项目法人主观能动性不强

多年来,水利工程建设以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为主。长期的财政供养体制,形成了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等靠要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惰性。项目法人的成本意识、效益意识、服务意识淡薄,加快水利工程进度的积极性、主动性、紧迫感和进取意识不强,行动迟缓。国家关于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把水利投资转化为促进经济增长动力的愿望,更多地表现为出资人的意愿,而不是项目法人的迫切要求,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资金支付进度的压力传导机制反转。另一方面,传统的择业观、业主的市场优势地位,造就了部分项目法人的自我优越感,合同意识、市场意识、契约意识淡漠,加快资金支付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主动性不够,导致设计、监理、施工等从业单位行动拖沓、工期拖延,是水利工程建设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1.2工程建设标准化、机械化水平低

水利工程建设目标、任务、规模、布局和区域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质条件等差异,决定了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制约了工程的标准化建设。每一项水利工程,由线路布置到细部结构,由建筑形式到内外构造,由设备构成到设施配套,由建筑风格到材料制备,由施工工序到工艺流程等等,通用性、互换性和可复制性、可替代性不足,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难度,延长了工程建设工期。加之水利工程概预算标准偏低,市场养育能力差,科技创新不足,水利工程设施的通用化、设备的定型化和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严重偏低,使水利工程建设长期停留在以人工施工为主、机械施工为辅的水平,人力资源依赖程度大,进度缓慢。

1.3工程建设市场能力不足

据统计,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甘肃省使用政府投资、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水利工程共838项,共划分施工标段3841个,总合同额73.69亿元,平均每个标段192万元;监理标段989个,总合同额1.42亿元,平均每个标段不足15万元。同期,全省共有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单位19家、设计人员1845人,施工企业198家、注册建造师1386人、施工人员6680人,施工监理企业53家、总监理工程师247人、监理工程师1300人,质量检测单位16家、检测人员235人。在不考虑一个单位多项资质、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上述单位挂靠、一人多次注册及单位内部保留相当比例的管理与服务人员的情况下,每个勘察设计单位每年要完成44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平均每2.2个勘察设计人员要完成一个项目的前期工作;每个建造师要负责2.8个施工标段,每个施工标段可分配施工人员1.74人;每个总监理工程师要负责4个监理标段,每个监理标段可分配监理工程师1.3人;每个质量检测人员要负责3.57个项目的质量检测工作,每个项目可分配质量检测人员0.28个(表1)。对照国家相关规定和项目建设要求,甘肃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发育水平、发达程度远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需求。市场能力不足的问题异常突出,是导致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滞后的重要原因。

2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的对策与措施

甘肃水资源短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利工程建设尚处于夯基础、补短板、破瓶颈、增效益的攻坚阶段。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水利投入,加快项目前期和工程建设进度。短期来看,一是借用行政推力,层层传导压力,督促项目法人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和工程建设进度;二是开放水利建设市场,引进省外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力量和人才,解决自身市场能力不足的问题,增加市场活力与竞争力;三是鼓励项目法人采取打捆招标、划大标段等方式,增加市场吸引力和养育能力,吸引有资质、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和人员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增强市场培育和涵养能力;四是创新建设管理模式[1],积极推行水利工程项目法人招标、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模式,增强项目主体的使命感、紧迫感和成本、效益意识。对招标限额以下的小型水利工程,积极推行项目申报、竞争立项、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村民自建等模式,由具备条件的乡镇、受益村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组织实施;五是强化教育和培训,提高项目法人和市场从业单位、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六是深化水利建设管理机制改革,发挥部门合力,统筹解决征地难、折迁难等问题。长远来看,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靠改革开放和市场机制来推进水利工程建设。

2.1开放水利建设市场,优化投资结构

要从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入手,全面放开水利工程建设市场[2],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BOT、TOT、PPP等多种形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支持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经营实体以独资、合资、合作、捐赠及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和管理。要充分利用中长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债贷结合、可续期债券、项目收益票据(债券)等各类融资工具募集建设资金,利用好过桥贷款、中长期贷款和各类优惠政策,倒逼项目法人建立成本意识、市场意识和危机意识,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要深化水权、水价改革,使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权责清晰、有利可图的事业,早建成早收益,吸引和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主动加快水利工程建设。

2.2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提升水利标准化水平

标准是世界的通用语言[3],是水利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要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必须加大科研攻关和标准化建设力度,构建水利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提高水利的标准化程度。要从水利工程桥、涵、闸、堰等配套设施,渠、管、喷、滴等节水设施,窖、池、泵、塘等蓄配水设施及水利工程的细部结构的设计入手,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标准构(配)件的普及推广力度,推进水利标准化建设。要瞄准水利标准化发展目标,健全水利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维修养护、质量评定的标准体系,推动水利设计标准化、设施标准化、设备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推进水利设施设备加工制造、计量安装、维护保养的标准化、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以工业化、信息化手段助推水利工程建设。

2.3加大市场能力建设,提高水利施工机械化水平

水利施工的机械化程度是决定工程建设进度的关键因素,也是施工企业利润留成的保障。要逐步提高水利工程概预算标准,增强市场涵养能力,促进水利从业单位转型升级,实现水利工程施工从以人工为主向以机械为主的转变,由传统生产方式向工业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转变。要提高水利工程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质检单位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升工程设计、施工的组织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要规范水利建设市场行为和秩序,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建立从业单位市场信用评价与晋级、退出机制,倒逼企业充实专业技术力量,提高施工机械化、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联营模式向直营模式的转变,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

2.4整合劳动力资源,提高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未来一段时期,全国人口与劳动力市场将逐步趋于平衡并发生结构性逆转[4]。因此,要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必须立足于人的教育和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建立保障水利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具体来说,一是以培训教育为手段,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二是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质检人员的收入待遇水平,吸引有条件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人员转岗就业;三是提高农民工的劳动保障和教育水平,建立灵活性与稳定性兼顾的劳务关系,整合劳动力资源,促进市场从业主体能力建设,提高市场能力。

3结语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化水利改革,强化科研攻关和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和加强市场能力建设,逐步构建适应新时期水利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甘肃省水利厅.关于加强全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甘水建管发〔2015〕80号)[R].兰州:甘肃省水利厅,2015.

[2]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水利厅.关于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甘发改农经〔2015〕1115号)[R].兰州: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2015.

[3]李赞堂.中国水利标准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水利水电技术,2004,33(10):54-57.

篇12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

水利现代化关系国家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管理理念,建设管理制度,增强现代化管理手段等措施,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水利工程的建设目标,从中挖掘了其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1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意义与内涵

水利工程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已开发的水源或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并实现对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建设的转变,其中,对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是建立科学的水利工程的前提,也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水利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就没有水利现代化。经过的多年的工作实践,水利工程现代化的内涵包括建立适应水利发展的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系统健全的规章制度,采用先进高效的信息化技术,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打造特色水利工程管理文化,注重和追求水利工程管理的工程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复合化”,提升水利工程整体运行水平,促进水利工程管理事业科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措施

篇13

一、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有关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两办“通知”精神情况

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全省春季麦田管理电视电话会议、全省春耕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市及时召开相关会议,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全市各县区迅速行动,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接到《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后,市委书记王铁,市委副书记、市长郭瑞民,副市长张继敬等领导高度重视,做了重要批示,要求认真落实通知精神,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按照市领导的批示精神,我市认真传达贯彻“通知”精神,4月3日,市委市政府两办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的紧急通知》。按照省委省政府两办通知要求,对我市春季农业生产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一)切实抓好各项政策的宣传落实工作。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把贯彻落实《通知》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大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并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研究制定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操作办法,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不缩水,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到加强小麦、油菜田间管理,搞好粮油生产上来。

(二)进一步加强春季麦油田问管理工作。一是抓好麦油防涝防渍。二是加强病虫害防治。特别抓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吸浆虫、麦穗蚜、麦蜘蛛以及油菜菌核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三是适时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工作。

(三)认真做好春耕备播和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组织各级各有关部门根据农业生产需要,积极备足备好各类农资。重点抓好水稻种子的调剂和供应工作,确保300万亩超级稻推广工作顺利完成。深入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治理活动,突出抓好种子、农药、化肥等市场的检查和整顿,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杜绝不合法农资上市经营。

(四)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一是大力推广超级稻、花生、玉米、蔬菜、棉花、红薯以及豆类、芝麻、瓜类等农作物优质高产新品种,突出抓好超级稻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二是围绕各种农作物主导品种确定配套的主推技术,全面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生产。重点落实测土配方施肥、盘育抛秧、地膜覆盖、病虫害综合防治、间作套种等技术。三是做好各种春管、春耕、春播所需机械的调配、维修、保养工作,保证春管和春耕春播工作顺利进行。

(五)加强对春季农业生产的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领导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市政府组织督查组,开展随机抽查和重点巡查,确保上级会议和通知精神落到实处。

我市农业部门行动迅速,工作扎实:一是4月4日召开了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县区农业局长座谈会,安排了进一步抓好项目区小麦生产各项工作的措施;拟于4月中旬左右召开一次全市小麦田间管理现场会议,扎实推进小麦油菜后期田间管理工作;二是严格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和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切实搞好春耕春种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三是市农业局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小麦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切实搞好我市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抓好一喷三防工作,力争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确保粮油生产安全。四是抓好检查指导和服务工作。3月30日,市农业局齐城局长带领科技专家深入平桥区检查指导小麦油菜田间管理工作,重点指导督察病虫害检测防治工作。4月2日、4日市农业局张建平副局长等深入光山、商城等县区督导落实通知精神,指导春季农业生产。五是抓好督查工作。市农业局组织成立了5个督导组,由局领导和高级农业专家带队于4月2日起分赴10个县区指导督促工作开展。

二、当前小麦生产形势和麦油田间管理进展情况

(一)小麦油菜生产形势。去年秋冬种我市小麦播种面积460万亩,较上年增加40万亩。油菜播种面积185万亩,较上年有所减少。根据农情调查,目前我市小麦已普遍进入孕穗末期,“双低”油菜已进入荚果期。麦油总体长势良好,为再创高产打下了的有利基础。但同时由于冬前气温较高,病源基数大,加之前阶段雨水较多,今年我市小麦生产中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问题,隐患较大。一是大面积小麦生育期提前。由于受暖冬天气的影响,我市有近一半左右的小麦生育期提前,部分地块已抽穗,较往年提前10天左右。二是小麦存在倒伏的危险。据调查,受异常天气的影响,加上群体偏大,田间郁蔽,今年小麦基部节间普遍较长,茎秆脆弱,后期如出现大风大雨天气,极易造成倒伏。三是病虫害将趋向偏重发生。由于冬季气温偏高,病虫越冬基数大,特别是小麦纹枯病、赤霉病、蚜虫、麦蜘蛛发生面积较大,吸浆虫、条锈病等仍有偏重发生趋势。油菜菌核病比较突出。四是部分地块出现脱肥现象。冬季气温高,小麦生长加快,旺长麦田土壤养分消耗严重,部分麦田出现脱肥现象。

(二)小麦油菜田间管理进展情况。当前我市春季农业生产的中心工作是小麦、油菜田间管理工作,重点是清沟排渍、病虫害防控和后期追肥等。目前全市小麦、油菜春季田间管理进展良好。据农情统计,截止4月4日,全市小麦已追肥242万亩次、化除141万亩次、中耕111万亩次、清沟197万亩次、防治病虫害130万亩次,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40万亩次、30万亩次、30万亩次、50万亩次、29万亩次。目前春季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150万亩次,防治130万亩次,防治率达到86.7。其中小麦纹枯病发生面积76万亩次,防治70万亩次,防治率达到92.1;麦蜘蛛发生面积37万亩次,防治32万亩次,防治率达到86.5;麦蚜发生面积37万亩次,防治28万亩次,防治率达到75.7。油菜已追肥83万亩次、化除27万亩次、中耕85万亩次、清沟111万亩次、防治病虫害31万亩次,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20万亩次、8万亩次、20万亩次、2 0万亩次、6万亩次。

三、春夏播作物预计播种面积和结构调整情况

今年我们加强了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引导,鼓励农民稳定和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大力发展区域优势优质农产品。根据农业部门初步调查,预计今年我市春夏播作物播种面积890万亩,比上年增加3万亩,增长0.34%。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750多万亩,比上年有所增长。今年我市把超级稻示范推广种植列为市委市政府“双十”工程的重点工作,下达了300万亩的推广种植任务。预计今年超级稻种植面积将发展比上年进一步增加;优质花生种植面积将发展到70万亩,优质玉米春夏播面积将达到48万亩,与上年相比将有所增加;优质棉花种植面积将发展到2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将达到55万亩,瓜类种植面积将达到25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今年我市种植业结构将继续得到优化,优质农产品的种植比例进一步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进一步提升。

四、春耕备播和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情况

(一)春耕备播工作进展情况。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农口各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市各级农资生产经营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备足备齐各类农资,基本能够满足生产需要。目前,全市春季农业生产种子需求1033万公斤、已备1000万公斤,比去年同期增加90万公斤;化肥需求63万吨、已备6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0万吨;农药需求1517吨、已备1494吨,比去年同期增加90吨;农膜需求1730吨、已备1680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0吨。目前我市各类农资价格总体基本稳定,其中种子价格稳中趋降,农药、农膜、化肥价格稳中有升。当前我市春播工作已陆续展开。目前全市已整地面积62万亩、育苗可移栽大田面积达7万亩,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10万亩、2万亩,春耕备播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各项进度均好于往年。目前各级各有关部门正根据本地农业生产所需,加紧备足备好各类农资,搞好监管与服务,确保春季生产需要。

(二)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情况。春节过后,我市各县区就积极组织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农业、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加强联合,认真开展了放心农资进村入户工作,严格执法,积极整顿农资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确保农户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让农民安全地开展农业生产。农业部门结合自身职责,深入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治理活动,突出抓了种子、农药、化肥等市场的检查和整顿,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当前特别抓了水稻种子市场监管,为确保300万亩超级稻推广任务的顺利完成保驾护航。

五、春季植树造林和农田水利建设开展情况

(一)春季植树造林开展情况。全市春季植树造林工作基本结束,各项任务均超额完成。截止4月9日统计,共完成造林36.94万亩,占市下达任备34.64万亩的106.7%;完成农田林网建设48.02万亩,占任务45万亩的106.7%;义务植树参加人数399.1万人次,植树1699.65万株;完成林业育苗2.692万亩,占任务2.5万亩的107.7%。

(二)农田水利建设开展情况。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要求,去冬今春我市各县区从当地实际出发,将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塘堰坝建设、水毁工程修复等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多措并举,机制灵活,形式多样地开展工作。截止目前,已铺开各类水利建设工程2万多处,完成土石方6600多万立方米,完成投资6亿多元,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16万多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万多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0多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21万多亩。

六、开展春耕生产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做好春耕备播的组织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春季农业生产,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到基层调研和检查指导工作开展。为加强对春耕生产的组织领导,我市召开了相关会议、印发了有关文件,并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安排部署春季农业生产工作,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全力组织好春季农业生产。市农业局及时召开全市农业工作会议,各涉农部门也都召开了专业会议,把春耕生产作为当前农口部门的中心工作来抓。各县区也召开了相应的会议,安排本地的春耕生产工作,层层落实工作任务。有些县区党委政府对春耕生产还实行目标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经常抓,负责同志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了春耕生产的组织领导。

(二)抓好宣传,营造良好的春耕备播氛围。为切实搞好春耕备播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春季农业生产做了重要批示,要求切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各县区积极行动,宣传麦田管理措施,引导农民合理进行小麦的田间管理。并充分利用电视、宣传资料等有效形式,积极宣传春耕备播工作,各级干部还深入基层与农户交谈沟通,让农户深刻认识到春耕备播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春耕备播氛围,增加春耕生产的积极性,迅速掀起春耕备播的。

各涉农部门也都积极行动,市农业局先后于1月30日召开当前农业工作会议、2月2日召开全市春季麦田管理电视电话会议、3月21日召开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等会议专门安排部署春季农业生产工作、3月23日,组织市种子管理站、土肥站等单位在息县举办了第三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三)抓好培训,做好春耕生产的服务工作。为及时指导农民抓好春季田间管理,搞好春耕备播工作,农业部门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利用多种途径,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现场指导和培训;积极创办科技示范田,用先进实用技术带领群众科学生产;利用电视《农业科技》栏目和印发《农业信息》、《病虫情报》等技术资料,传播春耕生产技术及备播知识;农业信息网站定期刊登春耕生产技术,指导群众合理搞好春耕生产。目前,全市农业部门已开展技术培训500场次,培训人员40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0万余份。

(四)抓好田间管理,为夏季粮油丰产丰收奠定基础。春节过后,全市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市20__年小麦油菜田间管理技术意见》,指导农民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各级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多次深入实地调查农情,及时掌握田间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预报信息,指导全市农民群众进行中耕、追肥、除草,及时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纹枯病、赤霉病、锈病、白粉病、吸浆虫、红蜘蛛、蚜 虫以及油菜菌核病等病虫害,消除病虫害对麦油的危害,确保小麦油菜长势良好、丰产丰收。

(五)抓好物资贮备,引导农民积极开展春耕备播。年初,我市农业部门就了《——市20__年春耕生产品种布局意见》、《——市20__年300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推介分布20__年超级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并将推介的主导品种公布在——农业信息网站,引导全市搞好春播种子的准备工作,积极贮备和购进优良品种,大力发展区域优势优质农产品,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各涉农部门及农资经营部门按照今年的春耕备播的要求,拓宽门路,多方筹积资金,备足备好各类农资,保证春耕备播的顺利开展;金融部门也为春耕生产提供足够的资金,为春耕备播提供有力支持。

(六)抓好农资市场管理,为春耕备播保驾护航。我市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管理力度,保护农民利益。一是认真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引导农民如何识别种子、化肥、农药,如何对待假劣农资,做到“三要、三不要”,即一要看证明,不要购买流动商贩和无证、无照经营的农资;二要看标签,不要盲目轻信广告宣传;三要留票据,不要接受未注明品种、名称、数量、价格及销售者的字据或收条。二是建立健全了农资长效打假机制。我市积极探索建立农资长效打假机制,建立一整套工作制度,推动工作开展;一些县区还成立了农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狠抓执法检查和市场监管。三是严格监管,规范农资市场。执法部门多次对经营单位进行拉网式检查,并设立了举报电话。通过“四查”,即查资格、查标识、查档案、查质量,规范农资市场,打击假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行为。四是加强联合,共筑农资安全网。在春耕备播工作中,我市农业、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加强合作,相互沟通,联合执法,确保了我市农资市场健康和安全。

(七)加强督导,促进春季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为把春耕备播工作落到实处,市政府成立了春耕生产督导组,市农业局也成立了5个督导组,分赴各县区检查督导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指导督促春季麦油田间管理、春耕备播等工作顺利开展,并在督导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市农业局还公开了小麦病虫害防治值班电话、传真和电子信箱,业务科室加强了农情调查和联系、安排了节日值班,及时掌握全市春耕备播和春季田间管理的情况,指导和服务于当前春季农业生产工作。

七、目前春耕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由于冬前气温一直偏高,麦苗出现部分旺长,春季麦苗群体偏大,生育期提前10天左右,受灾风险加大;病虫越冬基数较大,年后,雨水偏多,空气湿度较大,给病虫害的爆发流行提供了便利条件,麦田后期管理形势比较严峻。

2、化肥、农膜等农资价格上涨,部分县区涨幅较大,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民正常备播。

3、由于多数有文化懂科技的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麦田管理和春耕备播缺乏必要的劳力,在家务农的一些农民受传统耕作习惯影响,春耕生产的技术还有待提高。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认真抓好以“一喷三防”为主的小麦田间管理工作,计划于4月中旬召开以病虫害防治为主的全市麦田管理现场会,尤其做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的小麦田间管理工作。

2、指导农民合理备播,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并适时播种,顺利完成春播任务,并搞好苗期管理,力争苗齐苗壮。

3、认真做好技术培训和服务工作,把春耕生产的先进技术宣传到位、服务到位,指导和服务好春季农业生产。

(三)工作建议

1、请省政府继续重视和支持我市超级稻开发工作,在推广经费上予以倾斜;并请省政府将我市水稻良种推广纳入省财政补贴范围,使我市同周边安徽、湖北稻区稻农一样享受国家公共财政的阳光。

2、由于暖冬造成病源基数大,病虫害发生面积大,给我市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较大压力,请求省政府在病虫害防治经费上给予支持。

3、请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指导、协调、加强对化肥、农膜、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的监控管理,平抑农资价格,防止过度上涨,减轻农民生产负担。

篇14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政府职能与经济体制密切相关,一定的政府职能和机构总是为适应一定的经济体制而设立,同时,政府职能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体制。经济活动主要由市场调节,政府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包括建立法律基础、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保持经济的稳定,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设施和经济基础设施,保护承受力差的阶层,保护环境等[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必须改变在传统计划体制下,不仅管理公共事务,而且管理本应由微观主体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自我决策的大量私人事务的做法,使市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实现政府职能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

1水利管理改革意义

1998年以来,水利行业在适应宏观形势和客观环境变化中,在寻求解决水利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对策中,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思路。在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的指导下,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水利管理体制,取得了重要进展。探索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国务院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是一个具体的政策体现[2]。与此同时,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大潮流的明显特征。我国自然垄断、公用事业领域以打破行政垄断,引入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政府监管下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市场体制为重点的改革不断推进。如何准确把握水利的客观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水利发展的要求,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管理体制改革,就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因此,必须准确把握水资源的自然和经济属性。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又是稀缺的经济资源、战略资源,水资源开发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还关系到环境保护。水是商品,但获得洁净和卫生的饮用水又是人的基本权利,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和保障,水资源利用不仅关系到资源配置效率,还关系到社会公平,既不能完全由市场按照利益导向来配置水资源,又不能不考虑资源的高效利用。水以流域为单元,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开发利用相互影响,水量与水质相互依存。水资源使用不仅给使用者带来效益,还给流域其他人产生影响。外部效应的存在决定了仅靠市场调节,生产者或消费者在用水决策时难以考虑经济活动的全部成本,其产出对于全社会而言往往是次优的。水既具有供水、发电、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而防洪、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又是典型的公共物品,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农业灌溉虽有竞争性、但又有非排他性,属于公共财产物品,是准公共物品;城市供水和水力发电是私人物品,这里既有应该由政府提供的物品,又有应该由市场提供的,而实际上往往由一个工程提供。水利的特殊性决定的政府在水利管理中的作用与竞争性行业和纯公益性行业大大不同,既要管理资源,又要管理资产;既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环境;既要监管水服务,又要直接提供水服务。目前水市场没有充分发育,需要政府培育和发展。

水资源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决定了政府与市场关系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合理定位政府职能,正确把握哪些事该管,如何把该管的事管好,是构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水利管理体制的核心。

2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措施

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决定了水利管理体制的目标是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建立政府宏观调控、流域民主协商、市场机制引导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推进区域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根据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资源管理和公共服务,在推动市场机制发育的基础上,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职能。

(1)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以流域为单元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就必须打破目前水资源管理上的行政条块分割格局。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区域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并不是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将与水资源有关的一切活动垄断起来,而只是政府资源管理职能的统一[3]。从自然资源角度对水资源的管理与从商品角度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管理虽然有紧密联系,但是2种不同性质的管理活动,必须区别开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对水资源管理,要建立水资源权属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所有制度和使用制度,推进从行政管理向权属管理转变,坚持依法行政,改革管理机制,加强规划和预案管理,使水资源管理活动和管理机构运转规范化。

(2)有效提供公共服务。防洪、防涝、水资源保护、农业灌溉和基本生活饮用水等是具有巨大外部影响的公共物品和服务[4]。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是以公共资源为支撑,依靠公共财政支持。为了有效利用公共资源提供公共服务,需要建立稳定的融资渠道,保证资金投入;加强公共机构的业绩考核,加强资金和管理控制,建立激励机制,发挥舆论监督机制等措施,提供公共机构的运营效率;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根据工作效率和社会平均水平而不是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来决定公共机构职工的劳动报酬;要培育市场,在物品和服务的提供方面引入市场机制。

(3)加强国有水利资产管理。为了给社会提供公共水产品和水服务,国家投资建设大量水利工程,数量众多的水利工程中积累了庞大的国有资产。由于大量的国有水利资产主要是非经营性资产,其功能是根据社会需要提供公共服务,而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资产所有权的约束主要是保证这些资产公共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水利资产的管理是以使用效率为中心的绩效管理模式,要求使用者以最小的成本提供社会需要的公共服务,提高资产利用效率,而不同于以效益为中心的一般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这些资产应授权负有提供该公共服务直接职责的政府专业部门来管理这部分国有资产,这个政府专业部门也就是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派出的流域管理机构。如果在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外再派出资人代表,将资产所有权和资源管理权分离,容易使流域管理机构和资产所有权行使机构在防洪等公共服务的职责边界模糊,互相推诿扯皮,影响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4)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培育和发展水市场。水资源管理主要是政府职责,水资源开发和水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要引入市场机制。但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都始终是体制中内生的、同生共在的要素或组成部分,没有“无政府”的市场,也没有“无市场”的政府。

(5)做好政府引导。培育和发展水市场,不仅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还能为政府调控水资源提供政策工具和作用机制,能有效提高政府调控水资源的能力。因此,需要做好政府引导、促进立法、制订规则、科学规划、宏观调控和监管交易,大力培育水权交易市场、水利建筑市场、水商品和水服务市场、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市场等工作。

(6)政企分开。培育市场主体,实行政企分开,推行特许经营制度和委托制度,实行契约管理和合同管理,使企业成为水市场的主体;严格执行招投标制、监理制和政府采购等制度,规范水利建筑市场,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允许合格企业自由进入和退出水资源开发领域,保持有序竞争,维护竞争者的公平利益;建立合理对水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公开价格制订和调整程序,实行价格听证制度;加强水市场上生产流通行为的监管,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合理地使用水资源。

3参考文献

[1] 王东升.试论水量调度工作在水利管理中的作用[J].石河子科技,2008(6):10-11.

[2] 贺英年.关于互助县水利管理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