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范文

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3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篇1

摘 要 文章以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切入点,全面分析了当前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财务管理,提升企业战略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企业战略 企业生存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对企业生存发展和提升综合竞争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战略的实现。文章正是从这样的背景出发,

一、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战略中居于中心地位

(一)财务管理对现代企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科学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实现企业战略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完善的财务管理活动对企业的资金情况进行科学预算和执行,通过建立规范高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战略和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科学的管理、对资金、成本、固定资产等进行高效管理等财务手段,推动企业战略的实现。

(二)财务管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规划作用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如果没有财务规划,终将使企业战略陷于混乱。在财务规划过程中,必须将预算作为控制手段,将经营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贯穿到整个企业的战略过程中来。

(三)财务管理是企业有效筹集和优化配置经营资金的重要手段。资金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的意义重大,被誉为企业的“生命线”。资金的有效合理利用,不仅仅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整体状况、关系到企业能够实现自身长远发展战略,而且还关系到企业在生产经营与资本运作等一系列具体实际问题。实施企业有效财务管理,能够实现资金的高效配置和科学合理的利用,为实现企业整体战略发挥资金配置和资金优化的功能。

二、当前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影响到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问题

当前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还很现实的存在的诸多问题,存在的这些问题对企业实现整体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水平还不能满足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需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现实挑战;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是实现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但是当前我国一些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信息化水平利用率低、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的现实,突出的体现在财务信息部透明、信息不对称等,不利于为企业制定科学、准确的发展战略。

二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资金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资金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在资金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的诸多的欠缺,难以实现资金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运作,主观人为操控的现象依旧突出,不利于企业实施现代化企业战略、影响其现代化进程。

三是企业财务监督与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一些大型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依旧很现实的存在资金违规使用、人为操控财务等不良现象,这些不良财务现象不仅与现代化企业的本质相违背,而且也不利于对企业自身整体战略的实现。出现的这些问题根本上就是由于企业在财务管理监管方面还有漏洞,监管水平和约束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加强财务管理,提升企业战略水平的具体措施

第一,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自身定位,提升企业全面财务预算水平,以此提升企业财务控制能力。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企业必须要加快实现自身财务管理职能定位,完善和提升企业全面财务预算水平,以此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提供最为关键的决策信息支持。

第二,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实现企业不同部门共同理解和把握企业的发展战略,形成合力。很多企业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部门各自为战,认为财务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通过财务管理实现企业战略也仅仅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尽管通过财务管理推动企业整体战略,财务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从整体上讲,是企业每个部门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财务部门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让不同部门充分理解解企业战略的深刻内涵、背景及实现的优势与障碍,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财务管理成为每个部门共同的责任。

第三,要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通过财务管理的高效信息化管理助推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就是信息化水平不高,不利于财务管理的利用效率、监管效率和使用效率。企业必须要从信息化时代背景出发,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通过信息化加大对财务管理的资金控制欲利用、财务监管与约束等方面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语

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在实现企业整体战略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必须要从自身整体战略入手、从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入手,不断明确自身定位,提升企业全面财务预算水平、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战略的中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延昱.国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分析.东方企业文化.2013.16.

篇2

    一、企业财务战略的类型及特征

    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理财活动的行为与效率。负债?收益?分配不同,战略有着不同的选择。企业财务战略具体有以下三种类型:

    1.扩张型财务战略。它是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

    2.稳健型财务战略。它是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

    3.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它是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

    二、财务战略的基本性质

    财务战略的基本性质体现在:

    (一)支持性。从财务战略与经营战略的关系看,财务战略不仅表现为它从属于公司战略,更是公司战略的执行系统,全面支持公司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具体表现在它从财务角度以价值形态对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提出财务目标,如:稳定增长的收入、较大的毛利率、强劲的信用等级、不断上涨的股票价格、在行业处于调整期的收益稳定程度等,以此来保证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互逆性。财务战略对公司经营战略的支持作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支持力度与作用方式。从战略角度看,公司所有者总是期望公司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保持经营增长的收益提高,因此财务战略将随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的变动而进行互逆性调整。

    (三)动态性。财务战略必须保持动态的调整过程。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和外部环境紧密关联,即财务战略是环境分析的结果。当环境出现较小变动时,一切行动必须按战略行事,体现战略对行动的指导性;当环境出现较大变动并影响全局时,经营战略必须作出相应调整,从而财务战略也随之调整。

    三、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及收益分配。因此,企业财务战略研究的重点应是筹资战略、投资战略及收益分配战略。

    (一)筹资战略。

    筹资战略就是根据企业的内外环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适应企业整体战略与投资战略的要求,对企业的筹资目标、原则、结构、渠道与方式等重大问题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谋划。筹资目标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期间内所要完成的筹资总任务,是筹资工作的行动指南,它既涵盖了筹资数量的要求,更关注筹资质量,即既要筹集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及发展所需资金,又要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增强筹资灵活性,努力降低资金成本与筹资风险,不断增强筹资竞争力。筹资原则是企业筹资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包括低成本原则、稳定性原则、可得性原则、提高竞争力原则等。此外,企业还应根据战略需求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对筹资进行合理搭配,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进行最佳组合,以构筑既体现战略要求又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筹资战略。

    (二)投资战略。

    投资战略主要解决战略期间内投资的目标、原则、规模、方式等重大问题。它把资金投放与企业整体战略紧密结合,并要求企业的资金投放要很好地理解和执行企业战略。一是投资目标,包括:收益性目标,这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保证;发展性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投资战略的直接目标;公益性目标,这一目标是多数企业所不愿的,但投资成功,亦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二是投资原则,主要有:集中性原则,即把有限资金集中投放,这是资金投放的首要原则;准确性原则,即投资要适时适量;权变性原则,即投资要灵活,要随着环境的变化对投资战略作相应的调整,做到主动适应变化,而不可刻板投资;协同性原则,即按合理的比例将资金配置于不同的生产要素上,以获得整体上的收益。在投资战略中还要对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式作出恰当的安排。

    (三)收益分配战略。

    本来企业的收益应在其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配,包括债权人、企业员工、国家与股东。然而前三者对收益的分配大都比较固定,只有股东对收益的分配富有弹性,所以股利战略也就成为收益分配战略的重点。股利战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定股利战略目标、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重大问题。

    从战略角度考虑,股利战略目标为:促进公司长远发展;保障股东权益;稳定股价,保证公司股价在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公司应根据股利战略目标的要求,通过制定恰当的股利政策来确定其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重大方针政策问题。

    四、财务战略成功实施应考虑的关键因素

    (一)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经济周期相适应。

    从风险的观点看,财务战略所蕴含的财务风险应与经济周期波动所造成的经营风险相适应。因此,企业通过制定和选择富有弹性的财务战略,来抵御大起大落的经济震荡。在经济复苏阶段宜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积极融资,扩大生产规模,研发新产品,增加劳动力。在经济繁荣阶段宜采取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和稳健型财务战略结合。繁荣初期继续扩充厂房设备,采用融资租赁,继续建立存货,提高产品价格,开展营销筹划,增加劳动力。繁荣后期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在经济衰退阶段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停止扩张,出售多余的厂房设备,停产不利于产品,停止长期采购,削减存货,减少雇员。在经济萧条阶段,特别在经济处于低谷时期,建立投资标准,保持市场份额,压缩管理费用,放弃次要的财务利益,削减存货,减少临时性雇员。总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跟踪时局的变化,对经济的发展阶段做出恰当的反应。要关注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深刻领会国家的经济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对企业财务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

    (二)财务战略选择必须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

    在企业发展的历程中,一般要经过初创期、扩张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经营重点、经营风险都不同,应该有不同的财务战略与之相适应。企业应当分析所处的发展阶段,采取相应的财务战略。在初创阶段,企业经营领域的不确定性较强,大量的资金需求应尽量通过权益资金满足,股利政策一般采用非现金股利政策。在扩张期,虽然现金需求量也大,但它是以较低幅度增长的,有规则的风险仍然很高,股利政策一般可以考虑适当的现金股利政策。因此,在初创期和扩张期企业应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在稳定期现金需求量有所减少,一些企业可能有现金结余,有规则的财务风险降低,股利政策一般是现金股利政策。一般采取稳健型财务战略。在衰退期现金需求量持续减少,最后经受亏损,有规则的风险降低,股利政策一般采用高现金股利政策,在衰退期企业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

    (三)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保障财务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如果公司没有有效的治理结构、激励机制等机制,则无法保证财务战略的实施。如内部约束机制应包括领导者对财务战略实施的监督,财务部门对其他部门的监督以及领导者、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的确定等。此外公司还可利用各种管理手段激励员工,把奖励与对财务战略的推进程度联系起来,逐步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念,使他们乐于提出有利于战略发展的建议方案。

    (四)财务战略选择必须与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

    企业经济增长的方式客观上要求实现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的根本转变。为适应这种转变,财务战略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调整企业财务投资战略,加大基础项目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加大财务制度创新力度。

    五、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一)财务战略的制定程序。

    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子系统——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除考虑企业内外环境外,还要着重考虑企业整体战略要求。

    从上述程序可以看出,制定财务战略首先要对财务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即要收集各环境的信息及其变化过程与规律,分析预测环境的未来状况及其对资金流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如影响的性质、程度、时间等;其次,要分析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并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编制、设计具体财务战略方案;最后,通过对各战略方案的评价,选出满意的方案。

    (二)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也就是努力遵照前面所述的各战略原则,以此为指导思想,评价各分期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制定与实施前,除了考虑财务战略要求,还得关注组织情况,即建立健全有效的战略实施的组织体系,动员全体职工参加,这是确保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组织保证;同时明确不同战略阶段的控制标准,将一些战略原则予以具体化。比如,定量控制标准辅以定性控制标准;长期控制标准辅以短期控制标准;专业性控制标准与群众控制标准相结合等等。

    在进行具体的战略控制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优先原则。对财务战略中重大问题优先安排,重点解决;2.自控原则。战略实施的控制要以责任单位与人员自我控制为主,这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3.灵活性原则。尽量采用经济有效的方法迅速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4.适时适度原则。要善于分析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实施过程中努力确保各项工作同步进行,进度差别不大,从而利于内部协调。

篇3

一、企业战略、财务战略及两者匹配的意涵

明确相关范畴之意涵,是我们开展任何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故此,厘定企业战略、财务战略以及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匹配的概念、特征等就成为我们的前置性工作。

(一)企业战略的意涵

企业战略(Enterprise Strategy)一词是由美国著名企业家兼学者安索夫(Ansoff)于20世纪60年代在其所著《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关于企业战略的定义,不同学者作出的诠释虽各有侧重,但他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的认识是一致的。在综合代表性学者已有界定的基础上,我们可将企业战略界定为:企业战略是指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基础上,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经营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策略,合理地调动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从而使企业获得某种竞争优势的活动。全局性、长期性、应变性、风险性以及竞争性是企业战略的主要特征。就其内部要素而言,一般而言,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企业战略由大及小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总体战略、业务单位战略、职能层战略。其中,企业总体战略属于最高层次的战略,其关注的往往是企业经营什么业务、企业应在什么业务领域中经营等核心议题;业务单位战略属于在经营单位层面上的战略,其回答的主要是企业集中在哪些细分市场与竞争对手进行竞争、用什么产品与其竞争等议题;职能层战略则属于企业内主要职能部门的短期战略计划,其主要是从各职能部门的角度出发,谋划如何支持企I其他两个层级战略顺利实现。可见,企业各层次战略与企业组织之间是存在着对应关系的。

(二)财务战略的意涵

财务战略(Financial Strategy)是战略理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属于企业战略的一项重要的职能层战略。由此,对于财务战略概念的厘定,应该以企业战略概念为基础。统观学者已有之界说,我们可以将财务战略界定为:在企业战略的统摄下,在分析内、外部环境对于企业发展影响的基础上,为实现企业现金流动的均衡性并最终达成企业长期财务价值的最大化,而对企业现金流转和资本运作所开展的全局性、长期性和开创性的谋划。作为企业战略的子战略和下位概念,财务战略既具有企业战略的某些共性,又拥有相对独立性、动态性、支持性等自身特性。根据不同的标准,财务战略可以作出不同的类型化细分。比如,基于企业的生命周期,我们可以将财务战略细分为初创期财务战略、成长期财务战略、成熟期财务战略以及衰退期财务战略;基于公司财务的具体领域,我们可以将财务战略细分为投资战略、筹资战略、股利分配战略。

(三)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匹配的意涵

在明确了何为企业战略及财务战略后,有必要对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匹配的具体意涵作出厘定。根据学者通说观点,所谓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匹配,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绩效而有意识地、始终如一地协调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关系中的所有要素的过程。财务战略的制定、实施以及调整要与企业战略的总体目标相一致,财务战略的财务资源、财务关系、财务能力、财务人员等诸要素要与企业战略相契合。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匹配具有动态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

二、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匹配的必要性

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之所以应互相匹配,是由两者间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决定的。根据哲学的基本原理,作为整体的企业战略对于财务战略具有主导和指导的作用,而作为部分的财务战略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对企业战略具有制约和支撑的作用。由此,只有将两者进行匹配,才能理顺二者关系,让财务战略能够更好地支持企业战略的实现。

(一)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由于企业战略是分层次的,不同层级的战略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企业组织。故此,作为企业职能层战略之核心要素的财务战略,也必然被包含在企业的总体战略之内,属于企业战略这一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之间的关系属于整体与部分、主战略与子战略、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

(二)企业战略主导和指导财务战略

企业战略对财务战略的主导和指导作用是由两者之间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决定的。二者间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在目标及内容上财务战略要与企业战略相一致,财务战略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都应遵循和贯彻企业战略的总目标。由于财务战略以关注企业的资金为主要任务,因此,财务战略中对于企业资金的管理应该契合企业战略的总体布局。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企业的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以便企业营业现金流能够通畅流动。以此,从资金上支持和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财务战略制约和支撑企业战略

虽然基于整体与部分关系,企业战略对于财务战略起着主导和指导作用,但财务战略并非处于完全的被动受制地位,而是有其相对独立性。在两者的辩证关系中,财务战略对企业战略的制约和支撑作用亦不可忽视。因为企业任何层面战略的执行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如果财务战略的谋划不能契合企业总体战略及其子战略的发展,则财务战略将对其他战略起到制约的负面效果;而如果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能够符合企业总体战略及其子战略的要求,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充沛的资金,则财务战略将支撑企业其他层面各战略的实施。由此可见,保持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协调性和一致性,让两者的各要素相匹配,从而充分激发财务战略对于企业战略的“正能量”就成为处理两者关系的关键任务所在。

三、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匹配的机制

在谋取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匹配上,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将有不同的分析范式。而当前通行的分析视角有二:一则,基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视角,分析在不同环境下应采取的企业战略以及与其相匹配的财务战略;二则,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战略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以及应采取的相适配的财务战略。

(一)基于企业内外部环境视角下的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匹配

企业的生存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战略和财务战略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生存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由此,注重对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就成为企业战略和财务战略匹配的关键环节。其中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是指企业通过对自身的条件、资源以及能力的分析,明确自身优势和劣势的活动。其中企业的内部优势(Strengths)主要表现为自身在知识产权、成本、产品创新、规模效应、人才储备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企业的内部劣势(Weaknesses)主要表现为设备老化、战略方向不明、技术落后、管理不善等问题。企业外部环境分析是指企业通过分析获取的外部信息,识别出自身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活动。其中企业的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主要包括市场纵向一体化、互补产品销量上升、新的消费者进入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机遇;企业的外部威胁(Threats)主要是指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增长缓慢、产业成本高企、竞争压力增大、替代品出现等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问题。

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是交互在一起对企业产生影响的,由此,在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及财务战略时,需要采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于企业内外部环境作出综合性的分析。在这一问题的分析上,管理学界通用的分析工具是SWOT分析法,即通过综合分析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与劣势(Weaknesses),以及其所面临的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明晰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从而为企业战略和财务战略的科学制定以及两者的匹配提供指导。

(1)优势――机会(SO)。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既拥有内部优势,又具备发展的外部机会。企业在总体战略上应采取增长型战略。在财务战略上,为了匹配企业的增长型战略,应该走扩张型财务战略,通过增加投融资力度,让企业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抢夺更多的潜在客户。例如,2010年前后,小米科技公司抓住了手C市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更新换代的大趋势,同时利用自身团队在软件和互联网方面的优势,通过软件+硬件+服务相结合的“铁人三项”战略,及时进军手机市场,产品的市占率也节节攀升。而为了支持企业的增长型战略,小米科技公司在财务战略上,也采取了扩张战略,先后进行了六轮融资,获得了包括俄罗斯投资公司DST Global、新加坡财富基金GIC以及马云旗下的云峰基金等众多投资公司的资金。

(2)劣势――机会(WO)。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在内部条件上存在着劣势,但仍然拥有很好的外部发展机遇。因此,企业应该采取扭转型战略,即通过追加资源,消除企业内部劣势,形成新的增长点和优势,并充分利用外部机会,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而为了配合企业战略,财务战略上亦应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为企业由劣势转化为优势提供资金支持。

(3)劣势――威胁(WT)。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况,不仅企业内部存在着劣势,而且外部环境也充满了威胁。为了应对这样的内外环境,企业应采取防御型战略,即通过减少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实现稳中求进,扭亏为盈的目标。而为了配合防御型的企业战略,财务战略上也应采取守势,将企业资金主要用在消除企业劣势上,避免盲目扩张。

(4)优势――威胁(ST)。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虽然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威胁,但内部仍然存在优势。为此,为了消除或者削弱外部威胁,企业此时应采取多元化战略,即通过充分发挥内部优势,整合自身资源,寻找新的增长点,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实现战胜外部威胁的目标。而为了匹配企业战略,在财务战略上亦应走多元化的投资路线,通过筹融资和投资,为企业战略提供资金支持。再以小米科技公司为例,在手机业务发展几年后,虽然其公司内部仍然保有优势,但激烈的外部竞争所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大,业界谓之手机领域进入了“红海”,甚至“血海”状态。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小米科技公司确立了多元化的企业战略,通过在财务战略上投资和培育生态链企业,寻找到了手机以外的新的增长极,并获得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

(二)基于企业不同生命周期视角下的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匹配

类似于有机体,企业的发展中也是存在生命周期现象的。一般认为,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在不同阶段,企业面临的问题以及主要目标是不同的,因此,应制定不同的企业战略。相应地,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财务战略也应各有侧重。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资金来源、资本结构、股利分配等几项核心要素。因此,在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应根据企业战略的不同取向,综合统筹财务战略的前述各项要素,确立不同的财务战略,以满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现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如何确立相匹配的财务战略:

(1)初创期的财务战略。在企业的初创期,因为市场拓展刚刚起步,团队建设、产品研发等方面也尚不成熟,企业将面临很多风险。此时的重点工作是确立低风险的财务战略,尽可能采用权益融资的方式。同时还应采取零股利分配战略,以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2)成长期的财务战略。在企业的成长期,市场拓展初见成效,技术研发和团队建设也逐步迈向正轨,但此时企业仍然面临着很高的经营风险。为了匹配此时的企业战略,在财务战略上的重点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应实行扩张财务战略;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应与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相协调;要实现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

(3)成熟期的财务战略。在企业的成熟期,企业的管理趋向成熟和模式化,市场拓展已基本完成,企业的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也非常强,但此时也是企业发展的瓶颈期。为了匹配此时的企业战略,在财务战略上应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并通过提高股利分配的比例,激发股东的积极性。

篇4

[摘要]战略导向全面预算具有传统的全面预算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建立在企业战略的目标基础之上,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和依据,是企业战略在财务管理上的分解和具体化,从而可以充分地发挥企业战略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引导和控制,并依此有效地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实施战略导向全面预算,就是要实现战略与预算的对接,使全面预算成为支持企业战略的工具。

[关键词]战略导向全面预算;企业战略;编制;执行;考核

战略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精神所在,在整个现代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其他管理系统都应服从、支持企业战略的需要。全面预算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系统之一,应该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发挥对企业战略的实施和保障作用。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旨在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满足顾客需求,从而创造企业价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本质上说,它是从整个企业的战略的高度来合理规划、科学配置企业的有限资源,使之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并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实际上就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落实和执行的过程。因此,可以说战略导向全面预算是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是企业的战略工具。

一、传统的缺陷与战略导向全面预算的优势

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企业按照职能划分为各个责任中心或部门,企业高层在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考虑到预算期内各种因素的变化,相应地增加或减少有关资源项目的预算额,以确定未来一定期间的预算。这是一种粗放和低效的预算编制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往往流于形式;更重要的是与企业的战略相脱节,从而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体地说:(1)不支持企业战略。在传统的预算模式下,由于缺乏总体战略目标的统领和指导,各部门经理和员工不了解企业的战略,不明确自身的工作与企业战略的关系,只为完成预算指标而工作,使预算不能发挥有效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致使企业制定的战略无法得到贯彻和执行,往往流于形式。这种没有战略导向的预算,易导致预算只重视短期活动而忽视长期目标,难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价值。(2)不支持企业的价值创造。传统的全面预算关注的是企业耗费了多少资源,而不是创造价值的作业,导致企业忽视进而可能丧失创造价值的能力。(3)不利于挖掘潜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往往掩盖了过去年度的低效和浪费。由于在编制预算时,不关注企业的流程和作业,无法发现各工作流程和作业中的瓶颈,无法识别和消除非增值作业,从而不利于企业价值链和作业的优化。(4)缺乏可靠依据。传统的全面预算编制的依据是长期销售预测或目标利润。其逻辑前提是企业外部环境相对平稳,市场竞争不很激烈,企业单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当今企业高度重视竞争优势和战略管理的形势下,这种逻辑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因而企业的销售预测与利润目标就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而以这种不确定性的预测为依据编制的预算也就难免具有片面性,在预算执行中可能引发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培养和增强。(5)执行控制力较弱。传统的全面预算存在重编制轻执行的弊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通常有企业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的参与,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进行控制和跟踪调查时,参与者则明显减少。一方面,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制度和有效的控制机制,预算执行的随意性较大;另一方面,缺乏对预算差异进行科学深入的定量分析,难以确定差异产生的真正原因。同时,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给相关的管理者和责任人。预算控制侧重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6)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的业绩评价指标过于单一,仅以预算指标作为业绩评价的基础和依据,以预算差异为主要的考核方法,而忽视了对非财务性和非数量性工作的考核。事实上,这些非财务性指标往往反映了企业整体长期发展及其战略目标的指向和实现程度。

比较而言,由于战略导向全面预算是建立在企业战略的目标基础之上,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和依据,是企业战略在财务管理上的分解和具体化,从而可以充分地发挥企业战略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并依此有效地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具有传统的全面预算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具体而言,战略导向全面预算具有以下特点:(1)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以企业战略为导向,而战略的执行则通过预算提供保证。一方面,要通过预算来保证战略的实施所必需的资源得以落实,并通过预算对战略的执行进行控制;另一方面,预算的编制又必须以企业战略为依据和导向,从而发挥预算对战略的支持和保障作用。(2)引入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来描述和具体化战略目标。战略往往是概括和抽象的,需要具体化和具有可描述性作以支撑,使之易于理解和执行。战略地图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它可以描述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路径。战略地图是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发展而来的。平衡计分卡四个层面的战略指标之间存在一系列的因果关系,战略地图就是表示这些因果关系的通用方法。它描述了战略的逻辑性,清楚地显示了企业创造价值的关键内部流程目标。运用战略地图,企业可以化战略为预算目标,再运用平衡计分卡,化预算目标为预算,从而实现了战略与预算的对接。(3)以作业为基础。作业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活动,可以作为企业划分控制和管理的单元。作业是成本的动因,也是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企业根据战略要求合理地确定作业之间的关系,对于降低成本,增强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预算作为管理工具,以作业为基础,按照作业和作业量来确定资源的消耗,可以使成本预算更好地发挥作用。战略导向全面预算以战略为起点,以作业为中心,通过作业分析,优化作业链,达到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目的。(4)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全面、科学、合理,激励机制有效。战略导向全面预算的业绩评价体系实际上是一个细化的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的测评指标来源于组织的战略目标与竞争需要,将企业的长期战略与短期行动联系起来,突破了传统的以财务为核心的计量评价体系,很好地平衡了财务绩效指标与非财务绩效指标、企业内外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企业各流程的业绩得到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由此建立的与预算评价结果相对应的激励机制,更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各责任中心的负责人和员工愿意并努力去完成预算目标。(5)动态性的管理体系。战略导向全面预算在考评预算执行的同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目标和业绩考核指标,对预算执行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从而使预算能够准确而及时地反映企业的战略方针。

二、战略导向全面预算的实施

实施战略导向全面预算,就是要实现战略与预算的对接,使全面预算成为支持企业战略的工具。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战略导向全面预算的编制。(1)高层管理者根据企业发展的愿景,制定一定时期企业发展的战略和目标,然后运用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预算相连接,即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绘制企业的战略地图。战略地图将企业战略具体化,使战略的各构成要素形成因果关系,并与战略目标相连接,使抽象的战略目标具体化为预算目标,平衡计分卡再将这些预算目标转化为四个方面的目标及指标值,从而使战略目标变得可理解和可执行。(2)从战略地图中确定关键因素、关键流程和作业。通过战略地图对战略的描述,发现内部流程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的驱动战略,以及实现战略的路径。企业应专注于这些重要的内部流程及形成各关键流程的作业。(3)将预算目标落实到各个流程与作业中心。(4)进行价值链和作业分析。确定各作业的可控性和协调性,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分析增值作业的效率性,消除非增值成本,优化作业链。(5)按改进后的流程和作业,并依据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预测未来的作业量和资源消耗量。各个作业中心编制预算草案上报,企业高层再按照战略目标确定作业优先顺序,调整资源需求与资源供给之间的差异,最终形成以战略为导向,以作业为基础的预算。(6)企业战略往往随着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因此,企业应系统、周期性地调整预算,以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营环境,更好地指导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为此,企业应采取动态的预算编制模式——滚动预算。为了避免工作量的大幅增加,比较可行办法的是按季度滚动编制预算。

篇5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战略 核心竞争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企业不断向国际化和集团化趋势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集团之间的竞争,从而企业集团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面临经济全球化、资本市场一体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发展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集团成为当前社会的紧迫任务。由于现代企业集团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和产权关系的复杂性,决定着财务活动的多元性和财务关系的复杂性,这也要求现代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水平尽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新的角度,制定正确的财务战略。

一、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内涵

“战略”一词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其本意是基于对战争全局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筹划和指导,后来,演变成泛指重大的、全局的、决定成败的谋划。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战略管理,改变了传统财务管理的视角,将财务职能管理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为企业提出了明确的财务发展目标。

企业集团是以产权为主要联结纽带,同时结合企业之间的协议方式为补充纽带的多法人企业联合组织。具有多法人、具有联结纽带、多样化经营、多功能、多国化的主要特征。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制定就必须着眼于整个集团的整体利益,而不能仅考虑集团公司或某些子公司利益。

二、财务战略管理正在提升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中的经济功能

(一)财务战略管理使企业集团获得竞争优势

企业集团在评价财务战略管理业绩时,将企业的竞争地位以及提升企业竞争力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析因素,有助于借助外部标准,衡量企业的竞争能力,认清自己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采取更为恰当的财务战略。

(二)财务战略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集团的竞争力

财务战略管理是围绕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编制预算,从战略的高度把企业内部基本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等价值链活动都纳入规划与预算管理体系之中,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运用战略思想和方法,重视财务战略问题的研究,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三、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财务战略管理方法

目前,财务战略管理的实践与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的时候,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都有待提高“财务界需要思想革命”已经成为财务管理界的一大共识。

(一)正确处理企业战略共性与财务战略个性之间的关系

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子战略,融入企业战略大系统中的财务战略才具有生命力。财务战略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同与其他职能战略的管理内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既要体现企业战略管理的原则和要求,又要遵循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规律,使总体战略的发展目标以及各个子目标具有可靠的财务保障。

(二)财务战略与财务环境相吻合

财务环境研究在财务战略研究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需要以企业外部财务环境及自身内部资源条件分析为起点,在财务战略管理目标的指导下,对财务政策进行谋略性和系统性的整合。一个完美的、不需调整的财务战略是不现实的,需要高效的财务战略要有良好的预见能力,又要很好地对意外事件的反应能力,这些都需要很好把握财务战略与财务环境的动态平衡。

(三)协调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的关系

由于各职能战略之间的关联度不同,所以只应整合那些必须协调的职能战略,试图将所有的职能战略完全协调到一份整合的计划之中是有局限性的。各种职能战略应当只包括最重要的问题,应不含过多的细节,这既可以减少各职能战略的冲突,又使得战略协调人员只关注真正重要的问题。财务战略要以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导向,不仅要贯彻企业战略的总体要求,而且必须考虑与其他子战略保持一致性。

四、总结

在一个开放、多元、复杂的市场中,企业集团要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战略管理必不可少,即能适应环境,又能充分利用环境,并重视长远问题与具体有效性问题,对企业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发展方式尤为重要。

长期来看,财务战略管理可使企业财务资源与能力可持续增长,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短期来看,财务战略管理可保持企业健康的财务状况,并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杨玉龙.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J].企业集团财务[J].2013,(01).

[2]蒋宇凡.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13,(06).

[3]谢金月.核心竞争力视角下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探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3,(02).

[4]郎冬梅.基于未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探讨[J].财务与管理,2013,(06).

篇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环境带给企业的深刻变化是:复杂、动态与不确定性。我国企业不仅受到经济体制转轨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双重约束,还受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这些都使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更为凸显,同时也导致了价值转移与范式转变,由此带来了产业升级、战略变革与创新等问题。战略作为协调企业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有机系统,在企业环境发生变化时必然会提出转换或变革要求,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延伸,是实现企业战略的资金支撑和关键后盾。因此,如何根据变化了的环境调整财务战略,保持其与企业战略的动态一致,是企业财务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柔性战略观的提出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不少学者开始关注环境、战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学者阿尔里奇(1979)、钱得勒(1962)、安得鲁斯(1972)和查尔德(1972)等人认为,环境是真实的,组织与环境是相互分离的,所有构成战略态势的环境要素都独立于观察者。战略制定者必须通过扫描客观存在的环境以发现机会和威胁,并找到与这一环境事实相匹配的最佳战略方案,理性的分析过程是寻求特定环境态势下最佳战略方案的关键。为了应对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谋求战略变革和创新,原先用于制造业的柔性思想逐渐被应用到了企业管理中。柔性(Flexibility)是指能够对变革或新情况做出反应或适应的质量。安索夫首先(Ansoff,1965)将柔性思想用于企业战略管理,提出了柔性战略观点,认为企业柔性包括内部柔性和外部柔性。其中内部柔性(internal flexibility)是指组织快速适应环境要求的能力;外部柔性(external flexibility)则是指组织能动地影响环境的能力,它通过保护性(防御性)策略或开拓性(进取性)策略来减少组织的脆弱性。刘益、李垣等(2005)认为,柔性战略不仅仅是一种适应性战略,它更强调创造或利用变化。或者说,它是一种破坏旧的竞争优势并通过变化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的战略。阿克和马什卡雷尼亚什(Aaker&Mascarenhas,1984)提出了实现柔性战略的方法(如多元化、投资于未经充分利用的资产以及减少专用性承诺等)。桑切斯(Sanchez,1995)则结合资源理论和能力理论,认为柔性战略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两方面,即企业可用资源的固有柔性(如备选资源的使用范围、资源的转换成本与转换时间)以及企业运用现有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柔性战略观是指企业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时,为了实现战略目标,通过运用、整合或创造内外部资源,对环境变化做出的能动性反应。理解柔性战略观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柔性战略关注环境的变化强调利用变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而不是仅仅适应环境变化。

    (二)柔性战略强调的柔性是建立在稳定性基础上的韦克(Weick,1982)指出,绝对的柔性使组织不可能保持一致性和持续性的感觉,容易导致决策混乱。范汉姆(Van Ham等,1987)强调,对于保持一致性和组织的控制能力而言,稳定性是柔性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在强调运用柔性战略的同时,并不是要否定传统战略的刚性和计划性,它是刚性基础上的发展。

    (三)柔性资源与能力是实现柔性战略的根本保证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企业必须有能力发现新资源并整合、配置它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以使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四)柔性战略依赖于企业的柔性系统企业柔性系统包括柔性的管理思想、柔性的组织和管理控制以及柔性的生产系统等,以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柔性战略观下企业财务战略思想的转变——从刚性财务转向柔性财务

    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传统财务战略是建立在刚性战略思想的基础上的,认为企业在理财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制度,以保持企业理财系统的有序性和稳定性(邓明然,2005)。然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仅使企业战略观发生了变化,也对传统的、相对静态单一的刚性财务战略思想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外部环境中持续发生的、不可预测的变化要求公司财务战略能作出快速的根本性调整;另一方面,企业财务战略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特征,需要较长的动态反应时间,而且存在着很大的因果模糊性。为解决财务战略的长期稳定性与环境变化的持续不可预测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实现由传统的静态思维方式向动态思维方式的转化,从传统的以计划预算为主的刚性财务向刚性基础上的柔性财务转化。许多财务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如,王化成(1992)提出了在财务管理中必须遵循弹性原则,进行了如何保持合理弹性的研究。邓明然(2005)将柔性战略观点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中,认为以适应性为主要特征的柔性同以稳定性为主要特征的刚性同时存在于企业理财系统中,理财系统的柔性是保持理财系统动态稳定性的条件。赵华等(赵华等,2006;余海宗、何浩,2003)借助企业柔性战略思维来解决财务战略问题,正式提出了柔性财务战略观。

    上述研究都从不同侧面运用了柔性思想去研究财务,解决了柔性财务战略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但却未能很好地确定财务战略的研究范围并建立相应的研究体系。与传统财务战略体系一样,柔性财务战略体系也包括理财环境分析、财务战略制定和战略目标分解、财务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实施绩效评估四个方面,但其战略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具体表现在:

    (一)对待环境的态度转变传统财务管理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主要是从环境的适应性角度强调根据变化调整战略;而柔性背景下的财务战略更关注战略的能动性,强调根据不同的环境设计财务战略,运用企业资源和能力持续性的适应并利用环境。

    (二)柔性财务战略强调战略的灵活性在传统财务战略中,战略计划是实现战略的重要环节,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主要通过不同层次的计划来实现;而柔性战略下的财务战略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实行弹性预算,推行滚动计划法和实行分权式管理等手段,随时整合资源和提升能力,通过动态的博弈来实现战略。

    (三)柔性战略观更注重价值链创新和价值管理,强调企业在整合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三、柔性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及其整合

    (一)柔性财务战略及其构成要素

    柔性战略观不仅改变了企业的财务战略思想,也要求对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进行调整或变革。刘益、李垣(2005)认为,为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需要,企业战略的范围必须包括竞争的各类因素,柔性战略应该包括组织柔性、资源柔性、能力柔性、生产柔性和文化柔性等五个方面。作为战略思想的具体财务体现,财务战略应保持与企业战略的动态一致性。笔者根据上述柔性战略内涵的界定标准,认为柔性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包括财务组织柔性、财务能力柔性、财务资源柔性以及财务活动柔性四个方面:

    1.财务组织柔性财务组织柔性包括组织结构柔性和组织管理柔性。在柔性财务战略中,财务组织机制不仅要满足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还要适应环境变化,以促使企业员工不断提高素质,增强企业的财务运作能力。因此,组织结构决不可能静止不变,有效的财务组织柔性来源于组织内部的要求、组织结构的弹性、组织成员对变化的适应性与组织外部的竞争状况、组织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组织氛围和群体和谐等方面。组织管理柔性是指财务组织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及部门间沟通以适应变化或超前行动的管理制度、程序及方式方法所具有的灵活性。财务战略柔性的程度及其有效性集中体现在组织结构转换的高效益、高效率及组织创造性的提高上。

    2.财务资源柔性财务资源柔性是指企业原有财务资源的转化能力,某种财务资源的用途越宽泛,且其转化成另一种资源的难度较小、时间较短时,该财务资源的柔性就越大。如,企业内部保持较低比例的固定资产特别是专用性资产投资,通过提高企业资产的变化能力和周转速度从而提高财务资源的柔性水平。再比如,在集群内部,通过企业与集群企业的合作关系,使用转包或接受订单等方式,借助集群的生产能力虚拟出企业的生产能力,通过资源柔性提高企业的收益水平。因此,财务资源柔性是财务战略成功实施的物质基础。

    3.财务能力柔性财务能力柔性是指在变化环境下企业整合旧资源、发现新资源并有效组织财务资源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邓明然(2005)认为,柔性财务能力从低级到高级划分为: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缓冲能力是企业理财系统具有的吸收或减少环境变化对系统影响的能力;适应能力是企业理财系统具有的随环境变化而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理财系统具有的积极影响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能力。作为财务资源的人是保证财务能力柔性的主体,财务能力柔性则体现了企业财务战略实施中的控制能力,是财务战略成功实施的管理能力保证。

    4.财务活动柔性财务活动柔性是柔性财务战略得以实施并获取成功的依托,因为企业的财务战略柔性都是柔性组织运用柔性资源和能力,通过财务活动表现出来的。财务活动柔性一般包括柔性筹资系统、柔性投资系统和柔性的营运资金管理系统以及柔性分配系统。企业只有能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并合理地投放配置和使用资金以获取最高的投资回报,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

    在柔性财务战略的四大组成部分中,财务组织柔性、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是基础,财务活动柔性是整合前三种柔性基础上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柔性财务战略实际上是企业柔性战略在财务管理中的延伸,它以企业战略和财务环境分析为起点,通过财务活动的组织,利用并整合企业的财务资源、财务能力和财务组织应对环境变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与企业战略相比,柔性财务战略更多体现的是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利用,而不是改变或制造环境。

    (二)柔性财务战略各要素间的整合

篇7

摘要: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及实现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其结果必然反映到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及相关信息披露中。因此,通过财务会计报表及相关信息的阅读分析可以识别企业战略的实施实现情况。文章通过简要的文献梳理、理论分析及案例分析对此进行了论证与说明。

关键词:报表阅读 战略识别 理论分析 案例说明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企业高管阅读财务会计报表时,经常停留于报表的表面数字,不能与公司战略相联系,致使在做战略决策时不能很好地识别已实施战略的落实和实现状况,造成不必要的偏差甚至失误,同时也影响财务部门与管理当局的沟通与协调,甚至影响财务总监与其他董事、监事、高管的工作关系。为此本文就此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文献回顾

长期以来,国内外以战略为导向的财务报表分析并没有统一成型的理论体系。通常认为源自于美国的哈佛分析框架是其中较为成熟的一套分析体系,该框架以企业的战略为切入点,通过对企业会计政策、会计策略分析以评估企业会计数据资料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根据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归纳总结并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应该说哈佛分析框架跳出了传统单纯进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的狭窄视角,初步构建了战略导向的财务分析结构和理论体系。近年来,国内对于战略导向的财务分析也已经开始研究,李心合与蔡蕾在《公司财务分析:理论与框架》(2006)中通过对传统财务分析框架的解析,提出新的财务分析框架,认为分析框架应将企业战略作为最高的发展动因,跳出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分析的目标,分析评价企业战略主要应落脚到企业是否实现了已有的战略,将财务分析与价值创造和战略联系起来。张新民教授在《资产负债表:从要素到战略》(2014)一书中从资产负债表的基本关系和组成项目之间的关系入手,结合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对主要财务报表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构建了战略结构资产负债表、战略关系资产负债表和战略方向资产负债表的全新分析框架,以全新的视角剖析了资产负债表,将资产负债表要素与战略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从会计要素到企业战略的突破,贯通了企业战略与会计要素之g的联系,为战略财务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二、理论分析

财务会计报表综合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状况等综合财务信息,是公司的晴雨表。公司战略的实施与实现影响甚至决定着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这些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结果最终主要通过财务会计报表及其内容反映出来,比如近一时期以来,很多企业积极响应中央“创新发展”理念,会积极审视已有的创新发展战略,调整相应研发战略,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会计准则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对开发阶段的资本化支出单独列项披露,在利润表管理费用项目中列示披露研究阶段的费用化支出,因此,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研发支出等相关信息资料来分析公司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状况。再比如坚持“开放发展”,要求企业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趋势,奉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为此企业多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包括实施海外销售、海外合作设立子公司、海外上市融资等,这些业务活动及其结果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报表相关项目中,可以进行识别。

三、案例分析说明

本文以上市公司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A股,以下简称“海润光伏”)为例,该公司2011年借壳上市以来确定的主要战略目标是“进一步推进产品低成本化、布局国际化、市场全球化,做大、做专、做强、做优,打造全球光伏领军企业。”下面分别对这些主要战略实施及实现情况作简要分析。

(一)产品低成本化战略实现情况分析。产品低成本战略实施实现情况主要可以从利润表中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的相关关系和增减变化以及产品成本构成及其增减变化来分析,如果成本的增长低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通常就可以识别其低成本战略实施实现状况。限于篇幅这里仅以案例公司营业成本增长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的比较加以分析说明。

由表1不难看出,除2012年营业成本下降幅度低于营业收入和2014年营业成本增长幅度高于营业收入外,其他各年营业成本增长幅度均低于营业收入增长的幅度,说明产品低成本化战略实现情况较好。

(二)“布局国际化、市场全球化”及“做大、做专、做强、做优”战略实现情况分析。公司实施国际化、市场全球化战略通常可以从公司产品国外购销、国外投融资等指标进行分析。公司实施“做大、做专、做强、做优”战略通常可以从销售规模及其增长、主要产品销售增长及其占比高低等指标来分析,其中“做强、做优”战略可以通过销售毛利及毛利率增长情况来分析,限于篇幅这里仅以国外销售比重和主营产品占比等指标来分析国际化和“做专、做强”战略的实现情况;以主要产品销售毛利率等指标来分析“做强、做优”战略的实施实现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营业收入中国外实现收入比重最高的2012年到达了39.36%,尽管近几年该比重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21%以上,说明该公司布局国际化、市场全球化战略的实现情况较好。从主营业务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占比情况来看,该公司生产销售多晶硅、电池片、组件、发电等主要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占比基本达到80%或以上,说明“做专、做优”战略的实现情况也较好。

从表3可以看出,通过该公司主要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及毛利率情况可以分析说明其做强、做优战略的实现情况,其中发电业务毛利率最高的产品达到40%以上,但是,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的毛利率情况较差,存在亏损经营情况,面临战略调整问题。

(三)打造行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战略实施情况分析。公司实施创新型战略有许多标志,如研发投入、获取专利、开发新产品、实施新工艺新技术、行业竞争力排名等,其中不断加大研发费用支出是主要标志之一。

由表4可以看出,该公司近年来研发费用支出均在5%以上,近两年达到5.8%或以上,说明创新战略确实得到落实,特别是在我国光伏产业受到国际制裁较为严重、主要产品毛利率偏低的情况下,公司还不断提高研发费用支出规模实属难能可贵。

总之,看报表识战略不仅仅是对财务战略的分析,更主要是对公司整体战略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司战略的落实实施以及实现情况的分析。看报表识战略可以进一步拓展参与战略决策、支持战略决策的职能作用,为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会计部门的积极作用。X

参考文献:

[1]张新民,钱爱民.财务报表分析(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黄世忠.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方法与案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3]李心合,蔡蕾.公司财务分析:框架与超越[J].财经问题研究,2006,(10):67-73.

[4]傅元略.公司财务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5]张新民.资产负债表:从要素到战略[J].会计研究,2014,(5):19-28.

篇8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财务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战略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企业的财务战略指的是企业对于未来的长时间内对企业的相关财务活动作出科学的长远规划。而企业也只有具备了科学、健全的财务战略才能促进企业经济的效益的提高,才能使企业始终保持战略性头脑,并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必须要认识到在当前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战略的必要性,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特点,从而制定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企业财务战略。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实施财务战略的必要性

(一)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需要财务战略

战略管理理论于20世纪中期被提出,战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于经营环境中的各种风险因素的分析和规避,重视运用科学缜密的战略分析、选择以及战略实施来使企业实现所制定的长远发展目标。运用企业财务战略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进一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广泛推行,对现有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必然受到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及方法的影响。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务必要体现出企业发展的战略的求,确保所制定的战略能够顺利实施,这也就要求企业不能仅仅从财务的基础工作进行财务管理,还要使财务管理实现升级和创新,要制定科学完善的企业发展理论支撑体系,也就是说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需要企业必须要进行财务战略的制定,从而使理论更好地为企业的财务管理而服务。

(二)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要分析制定财务战略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的企业并没有自主决策的权力,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都要遵循国家的相应制度来开展,企业财务的职能突出表现为监督职能,企业财务部门对于企业发展所承担的责任较小,不仅不需要思考筹资问题,也不需要关注资金的投入与收益,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体制的改变,我国的企业也必须要向着现代化企业转变。时至今日,我国的企业已经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合理地筹集和投放资金,并控制成本费用。同时还要正确地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以增强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就需要企业从长远、全局的角度出发,制定能够正确处理各种重大而复杂财务问题的智谋策略,简而言之就是要实施财务战略管理。

(三)企业所处环境的复杂性要求企业要制定科学的财务战略

企业的财务活动始终处于内部与外部环境当中。因此,企业所处环境出现复杂性变化则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工作。在全面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政治、经济、技术等多个领域都在不断地改变与创新,在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在复杂的环境面前可以说是既有机遇又面临着挑战,企业的经营和决策者如果仅凭经验办事,而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知识,就无法有效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因此,企业只有具备一定的战略远见,从战略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整合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提升企业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才能使企业快速向现代企业转变。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战略制定与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发挥财务激励机制功能

从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企业在财务战略的计划和应用中,必须要首先考虑到实施企业财务激励机制。可以采取股票期权制,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以往薪酬分配方式上的缺陷,促使企业的经营和决策者更关心自身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激励机制能够让企业管理者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统一起来,让管理者能够加强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形成与企业共同奋斗的志愿。此外,还要大力实施结构工资制,实施包括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等,因其灵活的调节作用,有利于合理安排工资构成中各类员工的工资关系,从而进一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提升企业的竞争观念与战略意识,实施企业业绩综合指标评价系统

从财务意识与文化角度而言,企业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战略管理意识,这就要求企业上下全体员工都必须要在工作中遵循谋求竞争优势的宗旨,始终以战略管理为重心,要把握好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的和谐,从而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够服从于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要进一步加强有关财务战略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使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因加强财务战略管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使经济效益差且未制定和实施财务战略的企业通过实施财务战略管理扭亏为盈、摆脱困境;其次要进一步实施企业业绩综合指标评价系统,拓展原有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加强对于企业非财务指标评价的重视。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加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和制定是非常必要的,企业财务战略制定的优劣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起到重要的决定性影响。因此,企业必须要全面观察和把握市场动向,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从而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始终保持企业的稳定经营,最终寻求更高更远的全新突破。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战略管理;财务战略目标;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098-02

随着企业战略管理的蓬勃发展,战略理念及其要素开始进入财务管理研究领域, 财务战略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与此同时,随着企业组织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因筹资结构、投资方向等重大财务安排不当而导致财务危机的教训提醒我们,财务管理并非局限于“战术”或“策略”层面,其运作结果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和命运。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企业战略管理的认识

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导向,便于诠释现代企业的利益形成和分配原则。企业战略管理一词最初由安索夫(Ansoff)在其著作《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确切地说,战略管理是指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从整体和长远立意出发,就经营目标、内部资源以及环境的适应性等问题进行谋划和决策,并依靠企业内部的能力将这些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的过程。

二、企业财务战略的构成

企业财务战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发展战略,在分析内外环境的基础上为谋求企业资金的均衡有效流动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资金进行全局性、战略性谋划,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总体方略。

(一)企业财务战略的主要特征

1.整体性。企业财务战略是以企业资金运动总体的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根据企业财务的长远发展趋势而制定的,它规定企业财务的总体行为,追求企业财务的总体竞争实力,是指导企业一切财务活动的纲领性谋划。

2.长期性。企业财务战略是站在全局高度,以长远目标谋划企业财务活动,着眼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财务战略会在较长时期对企业资金运作产生重要影响,对企业各种重大理财活动具有长期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3.从属性。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整体战略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从资金方面支持和促进企业整体战略的实施。

4.风险性。企业财务战略注重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强调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有助于企业抓住机遇,避开风险陷阱,是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有力工具。

(二)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

1.筹资战略。是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状况和未来趋势预测,对企业的筹资规模、筹资渠道、筹资方式和筹资结构等进行长期而系统的谋划,旨在为企业战略实施和提高长期竞争力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2.投资战略。是指通过资金的组合及运用,确定企业最佳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的谋划,旨在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及持续发展。

3.收益分配战略。是指以战略眼光确定企业收益分配原则和股利分配政策的谋划,旨在保证企业和股东的长远利益。

三、战略管理理论视角下的财务战略目标的特征

前面提到,企业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涉及内容广泛,大致可分为战略结构和战略过程两个研究领域,战略结构旨在揭示哪些因素构成或支撑了企业的战略优势;战略过程旨在描述企业战略如何形成、如何实施的过程。在战略管理视角下的财务管理战略目标又有其特征。

(一)战略结构与财务管理战略目标

战略管理理论根据作用的层面和范围,将一个企业的战略分为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以此来构造企业战略结构。公司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它主要关注两个问题:第一,公司经营什么业务;第二,如何在各业务之间分配资源,以实现企业整体的战略意图。竞争战略主要关注企业经营的各个业务如何获取竞争优势的问题。职能战略是公司战略与竞争战略在企业各职能领域的体现,其目的是保证公司战略与竞争战略的实现。在企业整体运行框架内,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构成了自上而下的层次关系,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紧密联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探讨财务管理目标,前提是要对财务管理活动在企业运行结构中作合适的定位。企业战略构成财务管理一活动的环境,财务管理活动具有从属性特点,应该与企业战略协调一致,并以其独特作用和贡献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和支持。与此相对应,财务管理目标必然要以企业战略目标为依据,从属于企业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按照这一逻辑关系,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不能等同,也不能替代,都应该高度重视。

(二)战略管理过程与财务管理战略目标

战略管理过程描述了企业战略形成、落实和实施的过程,一般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三个阶段。战略分析主要是明确企业远景和使命,分析企业的外部机会和威胁,明确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战略选择是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对战略进行探索、制定、评价及抉择;战略实施通过具体行动,保证战略及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管理理论强调,在战略管理过程中,要处理好环境、战略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挖掘和创建新的发展机会,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实现企业长期的发展目标;战略管理的前提是适应外部经营环境;战略管理的基础是立足企业内部资源能力。战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探索过程,要根据内外环境发生的变化,不断修正战略,以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环境、战略和能力的匹配。

作为企业总体战略和战略目标的具体化,财务管理目标存在于战略管理过程中,随企业总体战略和战略目标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战略管理不断寻求新的均衡,表现为动态过程,通过“目标—手段”链的传递,财务管理目标也必然要求对变化作出适应性的反应。可见,确定财务管理目标也应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一个终极的静态过程。财务管理目标总是与企业总体战略和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并随其变化而变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第一,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从属性的特点,衍生并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第二,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层次性是指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多个目标简单的机械组合,而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综合目标体系。第三,财务管理目标具有时限性。财务管理目标不是终极目标,而是动态变化的。

四、战略管理视角下财务管理战略目标的选择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进行理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成效的标准。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从属性、层次性和时限性特征,构建财务管理目标应能体现其特征。依据财务管理目标涉及的范围和财务系统内在结构体系,财务管理目标可以分为整体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从时间跨度上看,财务管理目标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目标的层次性和时限性一般是相互关联的,层次高的目标常常是长期目标,层次低的目标常常是短期目标。因此,我们将两种分类结合起来,形成由整体财务管理目标、战略财务管理目标和基本财务管理目标三个层次目标组成的财务管理目标体系。

首先,是整体财务管理目标。整体财务管理目标是整个企业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方向。从战略管理角度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企业战略展开的,以确保企业战略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衡量一项活动的成效是视其对企业战略和战略目标的贡献程度。作为企业战略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活动也同样如此,其价值体现为对企业战略和战略目标的贡献程度。因此,我们认为整体财务管理目标是对企业战略和战略目标的贡献最大化。

第二是战略财务管理目标。战略财务管理目标是对企业具有广泛影响的一系列重大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包括:配合企业经营战略而相应进行的筹资管理目标、投资管理目标、营运资金管理目标和利润分配目标等。从其影响面来看,战略财务管理目标影响到企业获取资源的能力、企业资源的配置、企业资源的运用效果等。

战略财务管理目标往往与企业战略选择有密切的关系。其常见的匹配关系如下表。

第三是基本财务管理目标。基本财务管理就是一般由中层和基层财务管理人员完成日常财务管理,也就是为实现企业战略财务目标所作的日常资金管理工作,其核心内容为日常资金管理。因为现金流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所以,基本财务管理目标应为保持企业现金流转平衡,确保企业资金流动顺畅,现金流入、流出平衡。既要保证生产经营正常所需资金,又要减少资金不合理占用,力争保持最佳现金持有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结语

战略融于财务管理,财务支持战略决策。以企业战略管理的观点来看待企业财务分析和财务战略目标的选择,重心就在于对企业管理发展战略的有效把握,并充分认识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结构和内在运行机制。

战略管理理论注重企业的运行结构和过程,为从实践意义上讨论财务管理目标提供了较为完整、清晰的概念体系。本文从认识战略管理理论体系和企业财务战略的构成入手,在战略结构和战略过程的框架下讨论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并结合财务管理系统内在的体系结构,初步探讨了财务管理战略目标体系的构建和选择。

参考文献:

[1] 周三多.战略管理新思维[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延波.企业集团财务战略和财务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 陈元志.企业理论的批判与综合——经济学视角与战略管理视角之比较[J].当代财经,2004(5).

篇10

「摘要随着外部环境变化的加剧,财务管理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不断提高。文章介绍了动态环境下的柔性战略观,进而提出基于柔性思想的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整合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环境带给企业的深刻变化是:复杂、动态与不确定性。我国企业不仅受到经济体制转轨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双重约束,还受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这些都使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更为凸显,同时也导致了价值转移与范式转变,由此带来了产业升级、战略变革与创新等问题。战略作为协调企业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有机系统,在企业环境发生变化时必然会提出转换或变革要求,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延伸,是实现企业战略的资金支撑和关键后盾。因此,如何根据变化了的环境调整财务战略,保持其与企业战略的动态一致,是企业财务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柔性战略观的提出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不少学者开始关注环境、战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学者阿尔里奇(1979)、钱得勒(1962)、安得鲁斯(1972)和查尔德(1972)等人认为,环境是真实的,组织与环境是相互分离的,所有构成战略态势的环境要素都独立于观察者。战略制定者必须通过扫描客观存在的环境以发现机会和威胁,并找到与这一环境事实相匹配的最佳战略方案,理性的分析过程是寻求特定环境态势下最佳战略方案的关键。为了应对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谋求战略变革和创新,原先用于制造业的柔性思想逐渐被应用到了企业管理中。柔性(Flexibility)是指能够对变革或新情况做出反应或适应的质量。安索夫首先(Ansoff,1965)将柔性思想用于企业战略管理,提出了柔性战略观点,认为企业柔性包括内部柔性和外部柔性。其中内部柔性(internalflexibility)是指组织快速适应环境要求的能力;外部柔性(externalflexibility)则是指组织能动地影响环境的能力,它通过保护性(防御性)策略或开拓性(进取性)策略来减少组织的脆弱性。刘益、李垣等(2005)认为,柔性战略不仅仅是一种适应性战略,它更强调创造或利用变化。或者说,它是一种破坏旧的竞争优势并通过变化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的战略。阿克和马什卡雷尼亚什(Aaker&Mascarenhas,1984)提出了实现柔性战略的方法(如多元化、投资于未经充分利用的资产以及减少专用性承诺等)。桑切斯(Sanchez,1995)则结合资源理论和能力理论,认为柔性战略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两方面,即企业可用资源的固有柔性(如备选资源的使用范围、资源的转换成本与转换时间)以及企业运用现有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柔性战略观是指企业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时,为了实现战略目标,通过运用、整合或创造内外部资源,对环境变化做出的能动性反应。理解柔性战略观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柔性战略关注环境的变化强调利用变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而不是仅仅适应环境变化。

(二)柔性战略强调的柔性是建立在稳定性基础上的韦克(Weick,1982)指出,绝对的柔性使组织不可能保持一致性和持续性的感觉,容易导致决策混乱。范汉姆(VanHam等,1987)强调,对于保持一致性和组织的控制能力而言,稳定性是柔性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在强调运用柔性战略的同时,并不是要否定传统战略的刚性和计划性,它是刚性基础上的发展。

(三)柔性资源与能力是实现柔性战略的根本保证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企业必须有能力发现新资源并整合、配置它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以使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四)柔性战略依赖于企业的柔性系统企业柔性系统包括柔性的管理思想、柔性的组织和管理控制以及柔性的生产系统等,以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柔性战略观下企业财务战略思想的转变——从刚性财务转向柔性财务

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传统财务战略是建立在刚性战略思想的基础上的,认为企业在理财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制度,以保持企业理财系统的有序性和稳定性(邓明然,2005)。然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仅使企业战略观发生了变化,也对传统的、相对静态单一的刚性财务战略思想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外部环境中持续发生的、不可预测的变化要求公司财务战略能作出快速的根本性调整;另一方面,企业财务战略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特征,需要较长的动态反应时间,而且存在着很大的因果模糊性。为解决财务战略的长期稳定性与环境变化的持续不可预测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实现由传统的静态思维方式向动态思维方式的转化,从传统的以计划预算为主的刚性财务向刚性基础上的柔性财务转化。许多财务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如,王化成(1992)提出了在财务管理中必须遵循弹性原则,进行了如何保持合理弹性的研究。邓明然(2005)将柔性战略观点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中,认为以适应性为主要特征的柔性同以稳定性为主要特征的刚性同时存在于企业理财系统中,理财系统的柔性是保持理财系统动态稳定性的条件。赵华等(赵华等,2006;余海宗、何浩,2003)借助企业柔性战略思维来解决财务战略问题,正式提出了柔性财务战略观。

上述研究都从不同侧面运用了柔性思想去研究财务,解决了柔性财务战略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但却未能很好地确定财务战略的研究范围并建立相应的研究体系。与传统财务战略体系一样,柔性财务战略体系也包括理财环境分析、财务战略制定和战略目标分解、财务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实施绩效评估四个方面,但其战略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具体表现在:

(一)对待环境的态度转变传统财务管理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主要是从环境的适应性角度强调根据变化调整战略;而柔性背景下的财务战略更关注战略的能动性,强调根据不同的环境设计财务战略,运用企业资源和能力持续性的适应并利用环境。

(二)柔性财务战略强调战略的灵活性在传统财务战略中,战略计划是实现战略的重要环节,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主要通过不同层次的计划来实现;而柔性战略下的财务战略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实行弹性预算,推行滚动计划法和实行分权式管理等手段,随时整合资源和提升能力,通过动态的博弈来实现战略。

(三)柔性战略观更注重价值链创新和价值管理,强调企业在整合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三、柔性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及其整合

(一)柔性财务战略及其构成要素

柔性战略观不仅改变了企业的财务战略思想,也要求对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进行调整或变革。刘益、李垣(2005)认为,为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需要,企业战略的范围必须包括竞争的各类因素,柔性战略应该包括组织柔性、资源柔性、能力柔性、生产柔性和文化柔性等五个方面。作为战略思想的具体财务体现,财务战略应保持与企业战略的动态一致性。笔者根据上述柔性战略内涵的界定标准,认为柔性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包括财务组织柔性、财务能力柔性、财务资源柔性以及财务活动柔性四个方面:

1.财务组织柔性财务组织柔性包括组织结构柔性和组织管理柔性。在柔性财务战略中,财务组织机制不仅要满足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还要适应环境变化,以促使企业员工不断提高素质,增强企业的财务运作能力。因此,组织结构决不可能静止不变,有效的财务组织柔性来源于组织内部的要求、组织结构的弹性、组织成员对变化的适应性与组织外部的竞争状况、组织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组织氛围和群体和谐等方面。组织管理柔性是指财务组织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及部门间沟通以适应变化或超前行动的管理制度、程序及方式方法所具有的灵活性。财务战略柔性的程度及其有效性集中体现在组织结构转换的高效益、高效率及组织创造性的提高上。

2.财务资源柔性财务资源柔性是指企业原有财务资源的转化能力,某种财务资源的用途越宽泛,且其转化成另一种资源的难度较小、时间较短时,该财务资源的柔性就越大。如,企业内部保持较低比例的固定资产特别是专用性资产投资,通过提高企业资产的变化能力和周转速度从而提高财务资源的柔性水平。再比如,在集群内部,通过企业与集群企业的合作关系,使用转包或接受订单等方式,借助集群的生产能力虚拟出企业的生产能力,通过资源柔性提高企业的收益水平。因此,财务资源柔性是财务战略成功实施的物质基础。

3.财务能力柔性财务能力柔性是指在变化环境下企业整合旧资源、发现新资源并有效组织财务资源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邓明然(2005)认为,柔性财务能力从低级到高级划分为: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缓冲能力是企业理财系统具有的吸收或减少环境变化对系统影响的能力;适应能力是企业理财系统具有的随环境变化而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理财系统具有的积极影响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能力。作为财务资源的人是保证财务能力柔性的主体,财务能力柔性则体现了企业财务战略实施中的控制能力,是财务战略成功实施的管理能力保证。

4.财务活动柔性财务活动柔性是柔性财务战略得以实施并获取成功的依托,因为企业的财务战略柔性都是柔性组织运用柔性资源和能力,通过财务活动表现出来的。财务活动柔性一般包括柔性筹资系统、柔性投资系统和柔性的营运资金管理系统以及柔性分配系统。企业只有能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并合理地投放配置和使用资金以获取最高的投资回报,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

在柔性财务战略的四大组成部分中,财务组织柔性、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是基础,财务活动柔性是整合前三种柔性基础上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柔性财务战略实际上是企业柔性战略在财务管理中的延伸,它以企业战略和财务环境分析为起点,通过财务活动的组织,利用并整合企业的财务资源、财务能力和财务组织应对环境变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与企业战略相比,柔性财务战略更多体现的是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利用,而不是改变或制造环境。

(二)柔性财务战略各要素间的整合

成功的财务战略需要依赖协调过程才能使战略意图得到实现。企业应该创造出一种和谐的环境,只有当所希望的新战略相匹配的资源、能力、组织、活动等得到改变并达到彼此协调时,柔性财务战略的实施才有保证,财务活动才能顺利开展。柔性财务战略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企业选择利用每一个要素,并将其组合起来建立一个不断强化的柔性系统的过程(刘益、李垣等,2005)。在一个相对多变而复杂的非均衡环境中,柔性财务战略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具体如下(见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战略与企业财务组织、财务资源、财务能力之间是一个相互协调配合的体系。柔性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根据环境的变化,在分析各要素特征的基础上对各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个动态变化的有机系统。

1.柔性财务战略的实施,总是要求企业对财务资源和能力根据环境变化与目标的要求做出相应的整合和变动。一方面,要求企业财务资源的配置从根据计划分配资源转变为注重资源本身的多用途和适应性,如,企业内部保持较低比例的固定资产特别是专用性资产投资,通过提高企业资产的变化能力和周转速度来提高财务资源的柔性水平;另一方面,要求财务能力从原来单一的规范化、秩序化的计划性管理转变为灵活、快速的集成化管理,实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在财务战略的形成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财务资源或财务能力的单纯影响外,还要注意它们之间的互动影响,并按照新战略及其实施要求对二者进行重新整合,拓展财务战略的形成和战略目标实现的可行路径,为战略措施提供更广阔的可行区域和更合理的选择标准。

2.柔性财务战略的实施是在高度复杂化并不断变化的非均衡环境之中进行的,人作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对战略实施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因此,企业柔性财务系统中的财务机构设置以及人员素质(包括价值观和创新意识)与配备对财务系统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显得格外突出和重要。

3.财务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通过相应的财务活动加以落实,财务活动是实施财务战略的基础和土壤。一般来说,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会经历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以及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等,体现出不同的财务活动特征。因此,如何根据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及拥有或可以整合的资源、能力和组织结构实施战略变革和创新,是财务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

篇11

关键词:预算管理;企业战略;企业发展

1.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意义

企业战略管理是主导企业运营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方法、企业资源配置的决策及管理等具有指导作用,是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最高领导阶层。在企业战略管理中,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对企业内的财务、人力等资源进行有效分配,利用预算调控协调企业各部门的经营运作,以达到企业战略目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之间的结合对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竞争能力、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关系

2.1企业战略内涵

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其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限制,通过设定战略目标,制定运营策略,依靠内部人员保证企业的各项战略目标得以有效实现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战略管理首先应具有长远性和全面性,企业发展的好坏,是战略管理是否实施到位的直观体现。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包括四个环节:企业战略的分析,明确企业当前的内外环境和发展方向,据此提出企业的重点发展目标;企业战略的选择,结合企业的长短期目标和战略意图,为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途径做出最优选择;企业战略的实施,增强企业的整体局部协作能力,根据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难点进行针对性攻克,保证战略的完美执行;企业战略的调整,提高企业灵活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不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现状的战略进行有效调整,保持战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2全面预算管理内涵

企业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通过对企业活动进行分阶段分步骤进行预算规划,提高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资源利用率,控制企业运行经营成本,对企业进行全程分析和调整,帮助企业实现管理目标的一个动态过程。企业管理的最重要目的是控制企业的良性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预算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则是在于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组织之间的资源利用状况和协调配合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和实时考核,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清晰企业自身地位。

2.3企业战略与预算管理的关系

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自身的目标去如何实现的一个方案实施过程,随着当前企业正向着大型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企业战略管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企业战略管理中关系到企业实际生存发展的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因为企业战略管理是涉及到企业未来发展的宏观指导方针,而企业预算管理是对企业近期财务收支和企业资源分配的实际管理,所以企业战略与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战略方针,对企业的整体发展有宏观全面的指导意义,而企业要想立足当下,同样离不开对企业内部财务、人力等实际资源的有效合理分配,为企业战略的具体执行和方案实施提供有效措施。正因如此,企业战略的实施必须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保证企业长期预算与短期间的合理配置其与传统预算管理进行明显区分。一般来说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下的企业战略发展有以下特点:

(1)全面预算管理的实现,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不仅仅是对企业运营进行预算制定、执行,而是对企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判断分析,并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拟定长短期预算的制定原则,通过对预算制定与企业战略间的匹配进行论证,评价差异分析,使预算制定符合企业战略发展,再对企业资源进行短期预算安排。预算工作的实施具有两种不同方式,一种是从上到下的方式,即企业预算方案的制订是通过高层管理部门实现的,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方式,也就是高层制定总原则,各部门对预算制订均有投票权。这两种方式的结合使用能有效提高企业各部门人员的责任意识,将不利于预算执行的因素及时汇报给高层管理人员,对于预算实施的管理具有良好反馈效果。

(2)全面预算与企业战略的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是一个比较长远的过程,一般是企业在市场站稳之后的产物,它是企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通常由企业领导阶层对其进行拟定,统筹全局,兼顾企业各个方面,以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企业战略目标的定位受到诸多方面影响,如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企业内部的文化特点、企业组织的盈利方向等,这使得企业战略目标具有多样性与差异性。企业战略目标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侧重点和企业战略的实施方式。全面预算与企业战略的结合虽然在短期内对企业目标实现没有帮助,但从长远角度来看,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走势,使企业不会偏离战略目标。正是由于全面预算是在具体执行方面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进行管理,对企业战略管理以财务预算的方式表现出来,弥补了企业战略的宏观性,增强了企业全体人员的参与度与执行度。

(3)预算管理中的指标分配,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财务预算分配,通过制定财务预算表、预计损益表等一系列财务报表,对财务预算进行有效管理。预算管理的主要表现方式是财务指标的变化,比如企业财务收支、利润、成本等都是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是企业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但企业不仅是由财务指标构成的,还有非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主要有企业产品的开发周期、产品的质量水平、人员的能力大小等,一般非财务指标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情况,并从一定角度上对企业综合能力进行提高。

(4)预算管理信息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企业管理渐渐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并明显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目前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所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复杂,单单依靠传统方式难以兼顾所有因素,因而为使企业预算管理更接近市场需求,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必须对预算管理进行信息化处理,依靠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和庞大的互联网信息,通过ERP信息管理软件等平台,实现对预算管理的信息化。预算管理软件主要由编制预算系统、差异分析系统等部分组成,能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报表等进行分析整理,并实现对企业财务系统的全程监控,强大的数据分析系统能对企业的市场变化和业务事项做出敏锐观察,帮助管理人员及时调整市场策略,有效保障预算管理的精确性。

3.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起点模式

(1)以销售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企业预算起点模式的不同会对企业预算管理方式产生一定差异,以销售为起点的预算管理主要是按照销售业绩的估算为前提进行的,然后依据存货周期变动状况控制产品生产,有效提高企业资源配置和利用情况。这种管理模式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根据销售量的多少来决定生产量,不会造成产品堆积,能够有效减少资金沉积度,能够运用更多资金进行其他方面发展,明显提高资金利用率,适应市场供求状况;而其劣势在于会导致产品开发度较高,增加企业坏账风险,影响企业发展。

(2)以利润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以利润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会让企业通过各种方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收入以增加企业利润,这种管理模式能有效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并激励员工参与度和积极度,更好的实现工作目标,从而提升企业盈利水平;但这种模式同样也会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利润,而不注重企业长远发展,并会促使部分企业采用不法手段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从而增加企业财务运行风险。

(3)以现金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以现金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一般是根据企业财务状况,兼顾各部门的实际需求,对企业现金进行预算安排,这种预算管理模式的主要优点包括:能够有效控制现金流量,增加现金的流入,减少现金的流出,从而对企业收支情况保持稳定平衡;而主要缺点在于现金投入量较少,有重大项目或业务时因缺乏现金而产生损失,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影响企业业绩增长速度。

(4)以成本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以成本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控制企业经营成本为要点,以成本作为预算考核指标。根据企业当前现状,调查市场商品生产销售情况,制定出功能完善的成本运算方案,将其摊派到各部门后,将其进行汇总,设计出相应的成本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权利责任,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这种模式具有明显降低企业成本,并能够实施低成本扩张方案,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优点,缺点主要是由于降低成本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或新产品的延迟推广。

(5)以经济增长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以经济增长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是指以企业总利润减去企业总成本后的剩余收入为指标的管理模式,经济增长能够有效衡量企业经济价值,从经济意义上判断出企业是否产生收益,而不是从会计意义上判断其收益情况。这种预算管理模式的预算方案编制要点就是经济增长值的估算,比其他管理模式更直观反应企业收益情况,从而能够有效促使企业管理人员利用投资资金,对企业债权人的资金利用情况加以负责。

4.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尚未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历程中对现代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相结合的必然要求。在全球经济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能否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中寻找出行业的发展动态,抓住企业的发展机遇,避免企业面临的危险因素,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对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有效调配,还能对企业人员的绩效进行考核,从而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另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对企业经营全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防止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使企业运行能够朝着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我国目前很少有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了解,更难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而尽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作用显著,却依然难以发挥出其对企业应有的作用。

(2)未能有效贯彻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的编制往往是依照以往的市场规律和现有的业绩数据进行数学推算而来的,但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影响市场因素不仅多且难以预料,甚至是一个微小的变化都能引起市场剧烈变化,从而使得企业预算方案不能按照既定规划进行,如不加以调整势必造成企业财务出现不可估计的状况。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一般会针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短期预算,受资金影响难以顾及到企业长远发展,而使得长短期目标不能有效衔接,出现企业预算与战略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这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的发展方式虽能暂时适应市场,但长此以往必将无法保证企业未来的产品能满足市场要求。

(3)缺乏科学管理措施,企业预算管理是建立在成本管理基础上的,如果为了降低企业生产运行成本而不考虑成本组成和来由,必将影响预算准确性,从而导致预算管理没有实际意义。但预算方案制定若只根据往年销售数据和增长规律,而不重视市场不确定因素的了解评估,同样会对预算可执行性产生影响,使得企业对市场变化反应不够迅速,不能科学制定业务提升措施,对企业发展设定人为障碍,不利于企业提升竞争优势,甚至会错失良好机遇,限制企业继续发展。另外全面预算管理若不注重非财务指标控制,不对企业的营销措施和研发进度予以足够的资源分配,势必会导致企业在资源利用方面造成严重的损失。

5.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建议

(1)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首先需要根据企业战略目标为前提,从能有效反映企业业务水平的内部考评指标出发,对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和短期目标都应加以考虑,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资产负债水平、经营收入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兼顾企业运营发展要求,对企业预算的编排、执行等进行周期考核,对考核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反馈,以此为依据进行下一周期的预算管理,形成全面预算管理的循环系统。

(2)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其次是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为保证,对企业的各项管理水平进行提高,增强企业内部竞争性,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负责,并设立预算管理相关方面的机构及人员,设立合适的竞争激励机制,以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对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奖励,加大薪酬管理中个人可变薪酬的所占比重,实行弹性薪酬制,满足员工利益需求,以加强员工对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做到全程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做出相应贡献。

(3)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然后要对各阶段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对企业所处不同时期的战略重点进行差异化管理,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通过预算目标的设置来构建预算管理模型,企业战略目标太过长远,必须将其分解为具体可执行的中短期预算目标,以方便全面预算管理。除此之外,预算目标的设立还应遵照市场准则,详细调研市场实际情况和动态,依据公司状况进行合理的预算目标设立。然后企业对当前竞争对手以及自身能力进行评估,判断企业处境,将预算目标进行分解,通过合理的预算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预算目标。

(4)全面预算管理最后要结合绩效考核为判断标准,通过绩效考核手段,对预算管理进行全过程评估、判断,从中找出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整合。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规范指导,加强其工作参与度,还能切实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水平,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扎实基础。

结语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与企业战略相结合能够从全面整体上把握预算管理质量,解决局部与整体间的有限资源分配问题,使之能有效优化整合,从而积极推动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更科学、更有效地推进企业发展,实现企业资源利用最大化。

篇12

论文摘要:随着战略 管理 理论 的发展,学术界对企业财务战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观点。本文对财务战略的本质范畴、制定财务战略的 逻辑 起点、战略 财务管理 目标、财务战略的类型及其选择等若干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路径,进而完成财务战略理论研究的“本土化”阐释。

一、财务战略的本质范畴

当战略管理理论风靡西方多年后,h.i.安索夫(1976)发现: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上,战略管理与财务资源管理之间并没有形成足够紧密的联系。美国的梅厄教授(1984)也指出,尽管财务理论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它对战略规划却几乎无影响,财务理论必须加以扩展,以便协调财务和战略分析。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企业内部的财务决策是公司财务的关键问题(j.f.weston,1992),并将财务管理定义为“有关创造财富的决策”(a.j.keown,1997),其决策功能包括“ 投资 决策 、 融资 决策和资产决策”(j.c.van home,1998),但是并没有说明这些决策的制定是如何适应、支持公司战略与经营战略,或者说财务决策如何与企业的战略决策相互动。这表明公司财务与战略管理两者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事实并非如此。人们第一次认识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来自一项实证 调查 (在这之后财务理论界还引发了一轮研究财务战略的)。麦肯锡公司通过每年与全球范围内数百家大公司的合作,研究持续改进经营状况的战略,发现过去十年来,思想与活动都曾水火不相融的两大管 理学 分支——公司财务与公司战略,经剧烈冲突后融为一体。公司财务不再是财务专家的禁地,公司战略也不再是总经理的特区,战略与财务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和明显(汤姆·科普兰,1997)。尽管财务活动就其本质而言不能说是全局性的,而是企业活动的一个职能领域,但某些内容对企业全局的长期发展确有重大影响,因此“财务战略应该是整个 企业战略 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滕维藻,1992)。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公司财务与战略管理两者之间存在着的某种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已日渐被人们所接受,并有选择地应用于实践。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印证、相互协调的动态反馈关系。即一方面企业战略居主导地位,对财务战略有 指导 作用;另一方面,财务战略又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对企业战略起着制约和支持作用”(刘志远,1997)。明确了公司财务与企业战略管理的辩证关系后,再看财务战略的本质范畴。应该说,“财务战略”的出现,远滞后于战略管理理论,即使是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其财务管理或战略管理方面的教科书一般极少出现财务战略一词,通常只是用一定的篇幅论述在作财务决策时应考虑战略因素的影响,或在战略管理中应注意的财务问题(魏明海,2001)。如美国战略管理专家w·h·纽曼(1996)曾指出:在制定关于资本运用和来源的战略时,最需要关注的是现金流量。对“财务战略”一词没有明确的定义,更缺少系统的研究。由此可见,财务战略理论研究尚属“婴儿期”,人们对“财务战略”持有不同的认识也就不足为奇。西方学者哈利森和约翰(1998)认为:财务战略的本质旨在企业为配合其发展与竞争战略的实施而须提供的资本结构与资金的计划。卢斯·班德和凯斯·沃德(2003)认为:财务战略是企业通过采用最适当的方式筹集资金并且有效管理这些所筹集资金的使用,包括企业所创盈利再投资或分配政策。近年来我 国学 者对财务战略的本质范畴也进行了探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财务战略关注的焦点是企业资金流动,这是财务战略不同于其他各种战略的质的规定性(刘志远,1997);财务战略是对企业总体的长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财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其出发点必须是站在企业全局的立场之上的(陆正飞,1999);“财务战略是在企业战略统筹下,以价值分析为基础,以促进企业资金长期均衡有效地流动和配置为衡量标准,以维持企业长期盈利能力为目的的战略性思维方式和决策活动(魏明海,2001);科学地界定财务战略的本质,既要反映财务战略的‘战略’共性,又要揭示其‘财务’个性(陈兴述,2003)等。

上述学者从不同的战略 管理 角度,对 财务 战略本质范畴作了开拓性研究,但仍有商榷之处。资本结构和资金计划是 财务管理 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或目标;以适当的方式筹集并有效管理资金是财务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关注企业的资金流动,并非财务管理所独有;将财务战略界定为 指导 思想和原则,并未揭示其事物的本质属性;而“战略性思维方式和决策活动只是财务战略实施的一种过程。笔者认为,财务战略的本质是基于企业价值分析之上的一种竞争性财务。因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企业价值是财务战略管理的最高价值管理层次;竞争战略理论是财务战略思想的渊源;财务战略联盟是一种全新的组织;财务战略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发展,其重点是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顾客创造价值,将企业发展置身于可持续盈利的竞争优势上。”

篇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环境带给企业的深刻变化是:复杂、动态与不确定性。我国企业不仅受到经济体制转轨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双重约束,还受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这些都使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更为凸显,同时也导致了价值转移与范式转变,由此带来了产业升级、战略变革与创新等问题。战略作为协调企业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有机系统,在企业环境发生变化时必然会提出转换或变革要求,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延伸,是实现企业战略的资金支撑和关键后盾。因此,如何根据变化了的环境调整财务战略,保持其与企业战略的动态一致,是企业财务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柔性战略观的提出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不少学者开始关注环境、战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学者阿尔里奇(1979)、钱得勒(1962)、安得鲁斯(1972)和查尔德(1972)等人认为,环境是真实的,组织与环境是相互分离的,所有构成战略态势的环境要素都独立于观察者。战略制定者必须通过扫描客观存在的环境以发现机会和威胁,并找到与这一环境事实相匹配的最佳战略方案,理性的分析过程是寻求特定环境态势下最佳战略方案的关键。为了应对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谋求战略变革和创新,原先用于制造业的柔性思想逐渐被应用到了企业管理中。柔性(Flexibility)是指能够对变革或新情况做出反应或适应的质量。安索夫首先(Ansoff,1965)将柔性思想用于企业战略管理,提出了柔性战略观点,认为企业柔性包括内部柔性和外部柔性。其中内部柔性(internalflexibility)是指组织快速适应环境要求的能力;外部柔性(externalflexibility)则是指组织能动地影响环境的能力,它通过保护性(防御性)策略或开拓性(进取性)策略来减少组织的脆弱性。刘益、李垣等(2005)认为,柔性战略不仅仅是一种适应性战略,它更强调创造或利用变化。或者说,它是一种破坏旧的竞争优势并通过变化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的战略。阿克和马什卡雷尼亚什(Aaker&Mascarenhas,1984)提出了实现柔性战略的方法(如多元化、投资于未经充分利用的资产以及减少专用性承诺等)。桑切斯(Sanchez,1995)则结合资源理论和能力理论,认为柔性战略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两方面,即企业可用资源的固有柔性(如备选资源的使用范围、资源的转换成本与转换时间)以及企业运用现有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柔性战略观是指企业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时,为了实现战略目标,通过运用、整合或创造内外部资源,对环境变化做出的能动性反应。理解柔性战略观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柔性战略关注环境的变化强调利用变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而不是仅仅适应环境变化。

(二)柔性战略强调的柔性是建立在稳定性基础上的韦克(Weick,1982)指出,绝对的柔性使组织不可能保持一致性和持续性的感觉,容易导致决策混乱。范汉姆(VanHam等,1987)强调,对于保持一致性和组织的控制能力而言,稳定性是柔性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在强调运用柔性战略的同时,并不是要否定传统战略的刚性和计划性,它是刚性基础上的发展。

(三)柔性资源与能力是实现柔性战略的根本保证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企业必须有能力发现新资源并整合、配置它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以使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四)柔性战略依赖于企业的柔性系统企业柔性系统包括柔性的管理思想、柔性的组织和管理控制以及柔性的生产系统等,以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柔性战略观下企业财务战略思想的转变——从刚性财务转向柔性财务

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传统财务战略是建立在刚性战略思想的基础上的,认为企业在理财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制度,以保持企业理财系统的有序性和稳定性(邓明然,2005)。然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仅使企业战略观发生了变化,也对传统的、相对静态单一的刚性财务战略思想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外部环境中持续发生的、不可预测的变化要求公司财务战略能作出快速的根本性调整;另一方面,企业财务战略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特征,需要较长的动态反应时间,而且存在着很大的因果模糊性。为解决财务战略的长期稳定性与环境变化的持续不可预测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实现由传统的静态思维方式向动态思维方式的转化,从传统的以计划预算为主的刚性财务向刚性基础上的柔性财务转化。许多财务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如,王化成(1992)提出了在财务管理中必须遵循弹性原则,进行了如何保持合理弹性的研究。邓明然(2005)将柔性战略观点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中,认为以适应性为主要特征的柔性同以稳定性为主要特征的刚性同时存在于企业理财系统中,理财系统的柔性是保持理财系统动态稳定性的条件。赵华等(赵华等,2006;余海宗、何浩,2003)借助企业柔性战略思维来解决财务战略问题,正式提出了柔性财务战略观。

上述研究都从不同侧面运用了柔性思想去研究财务,解决了柔性财务战略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但却未能很好地确定财务战略的研究范围并建立相应的研究体系。与传统财务战略体系一样,柔性财务战略体系也包括理财环境分析、财务战略制定和战略目标分解、财务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实施绩效评估四个方面,但其战略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具体表现在:

(一)对待环境的态度转变传统财务管理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主要是从环境的适应性角度强调根据变化调整战略;而柔性背景下的财务战略更关注战略的能动性,强调根据不同的环境设计财务战略,运用企业资源和能力持续性的适应并利用环境。

(二)柔性财务战略强调战略的灵活性在传统财务战略中,战略计划是实现战略的重要环节,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主要通过不同层次的计划来实现;而柔性战略下的财务战略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实行弹性预算,推行滚动计划法和实行分权式管理等手段,随时整合资源和提升能力,通过动态的博弈来实现战略。

(三)柔性战略观更注重价值链创新和价值管理,强调企业在整合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三、柔性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及其整合

(一)柔性财务战略及其构成要素

柔性战略观不仅改变了企业的财务战略思想,也要求对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进行调整或变革。刘益、李垣(2005)认为,为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需要,企业战略的范围必须包括竞争的各类因素,柔性战略应该包括组织柔性、资源柔性、能力柔性、生产柔性和文化柔性等五个方面。作为战略思想的具体财务体现,财务战略应保持与企业战略的动态一致性。笔者根据上述柔性战略内涵的界定标准,认为柔性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包括财务组织柔性、财务能力柔性、财务资源柔性以及财务活动柔性四个方面:

1.财务组织柔性财务组织柔性包括组织结构柔性和组织管理柔性。在柔性财务战略中,财务组织机制不仅要满足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还要适应环境变化,以促使企业员工不断提高素质,增强企业的财务运作能力。因此,组织结构决不可能静止不变,有效的财务组织柔性来源于组织内部的要求、组织结构的弹性、组织成员对变化的适应性与组织外部的竞争状况、组织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组织氛围和群体和谐等方面。组织管理柔性是指财务组织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及部门间沟通以适应变化或超前行动的管理制度、程序及方式方法所具有的灵活性。财务战略柔性的程度及其有效性集中体现在组织结构转换的高效益、高效率及组织创造性的提高上。

2.财务资源柔性财务资源柔性是指企业原有财务资源的转化能力,某种财务资源的用途越宽泛,且其转化成另一种资源的难度较小、时间较短时,该财务资源的柔性就越大。如,企业内部保持较低比例的固定资产特别是专用性资产投资,通过提高企业资产的变化能力和周转速度从而提高财务资源的柔性水平。再比如,在集群内部,通过企业与集群企业的合作关系,使用转包或接受订单等方式,借助集群的生产能力虚拟出企业的生产能力,通过资源柔性提高企业的收益水平。因此,财务资源柔性是财务战略成功实施的物质基础。

3.财务能力柔性财务能力柔性是指在变化环境下企业整合旧资源、发现新资源并有效组织财务资源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邓明然(2005)认为,柔性财务能力从低级到高级划分为: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缓冲能力是企业理财系统具有的吸收或减少环境变化对系统影响的能力;适应能力是企业理财系统具有的随环境变化而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理财系统具有的积极影响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能力。作为财务资源的人是保证财务能力柔性的主体,财务能力柔性则体现了企业财务战略实施中的控制能力,是财务战略成功实施的管理能力保证。

4.财务活动柔性财务活动柔性是柔性财务战略得以实施并获取成功的依托,因为企业的财务战略柔性都是柔性组织运用柔性资源和能力,通过财务活动表现出来的。财务活动柔性一般包括柔性筹资系统、柔性投资系统和柔性的营运资金管理系统以及柔性分配系统。企业只有能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并合理地投放配置和使用资金以获取最高的投资回报,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

在柔性财务战略的四大组成部分中,财务组织柔性、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是基础,财务活动柔性是整合前三种柔性基础上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柔性财务战略实际上是企业柔性战略在财务管理中的延伸,它以企业战略和财务环境分析为起点,通过财务活动的组织,利用并整合企业的财务资源、财务能力和财务组织应对环境变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与企业战略相比,柔性财务战略更多体现的是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利用,而不是改变或制造环境。

(二)柔性财务战略各要素间的整合

成功的财务战略需要依赖协调过程才能使战略意图得到实现。企业应该创造出一种和谐的环境,只有当所希望的新战略相匹配的资源、能力、组织、活动等得到改变并达到彼此协调时,柔性财务战略的实施才有保证,财务活动才能顺利开展。柔性财务战略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企业选择利用每一个要素,并将其组合起来建立一个不断强化的柔性系统的过程(刘益、李垣等,2005)。在一个相对多变而复杂的非均衡环境中,柔性财务战略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具体如下(见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战略与企业财务组织、财务资源、财务能力之间是一个相互协调配合的体系。柔性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根据环境的变化,在分析各要素特征的基础上对各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个动态变化的有机系统。

1.柔性财务战略的实施,总是要求企业对财务资源和能力根据环境变化与目标的要求做出相应的整合和变动。一方面,要求企业财务资源的配置从根据计划分配资源转变为注重资源本身的多用途和适应性,如,企业内部保持较低比例的固定资产特别是专用性资产投资,通过提高企业资产的变化能力和周转速度来提高财务资源的柔性水平;另一方面,要求财务能力从原来单一的规范化、秩序化的计划性管理转变为灵活、快速的集成化管理,实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在财务战略的形成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财务资源或财务能力的单纯影响外,还要注意它们之间的互动影响,并按照新战略及其实施要求对二者进行重新整合,拓展财务战略的形成和战略目标实现的可行路径,为战略措施提供更广阔的可行区域和更合理的选择标准。

2.柔性财务战略的实施是在高度复杂化并不断变化的非均衡环境之中进行的,人作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对战略实施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因此,企业柔性财务系统中的财务机构设置以及人员素质(包括价值观和创新意识)与配备对财务系统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显得格外突出和重要。

3.财务战略的成功实施需要通过相应的财务活动加以落实,财务活动是实施财务战略的基础和土壤。一般来说,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会经历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以及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等,体现出不同的财务活动特征。因此,如何根据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及拥有或可以整合的资源、能力和组织结构实施战略变革和创新,是财务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

篇14

【关键词】财务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战略

一、财务战略的概述

(一)财务战略的概念分析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财务战略主要指的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为了实现持续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企业资金的稳定,实现的整体发展战略。战略型的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就是采用战略发展的方式,从战略角度出现发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另外,在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还应该积极从企业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财务管理质量。在管理工作中,战略型财务管理的对于企业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对其中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依据实际情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在实际的工作中,依据财务管理对以及特征之间的差异,可以将财务战略管理工作分为:投资战略、筹资战略、内部资金管理略以及分配战略;如果仅从企业发展经营的角度出发,财务战略管理可以分为:初期管理、中期前期管理、中后期管理、后期管理。

(二)财务战略管理特点分析

1.动态性。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以企业的理财环境以及企业的战略管理为基础,如果某一因素的改变都会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财务战略管理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连续性、策略性、适时性、权变性。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及时的掌握财务管理的动态性,才能充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2.全局性。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中,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因此,应该积极企业战略管理的层面出发,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要加强对企业固定资源的管理,而且还要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以财务信息为基础开展相应的工作,财务战略管理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例如:市场的变化、需求量等,只有加强对这几方面内容的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水平。

二、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关系分析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分支,从企业诞生就表明两者之间属于从属关系。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无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如何调整,整体的管理方式都是以企业的发展为核心。所谓的企业战略,主要指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所制定的措施,相应的措施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是灵活多变的,能够依据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的进行调整,同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以及层次性。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战略管理相对企业财务管理来说,依旧属于企业上层管理范围,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都以企业各个阶段的工作质量,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能够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机制的施行,无论是财务管理运营管理,还是生产管理活动,都应该配合的是企业各阶段战略管理机制的开展,实现企业战略的实现。在此观念基础上,提出战略财务管理的理念,依据实现企业战略为中心开展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此时的财务管理理念和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的最大不同,就是强调财务管理职能部门的活动应时刻围绕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这就意味着:企业的CEO在做各种财务决策、进行各种财务活动时,需要具备战略的眼光,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审视本部门行为。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分支,积极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在实际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中,企业应该积极从实际出发,对财务战略与企业战略关系的关系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措施,才能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作者:王静 单位:陕西商贸学院国际经济学院国贸

参考文献

[1]赵清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协调[J].现代企业教育,2010,(2):130-131.

[2]张淑萍.经济学视域下对企业财务管理必要性的解构———企业战略管理背景下的经济学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2,(21):99.

[3]张添翼.基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2):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