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养老机构的市场前景范文

养老机构的市场前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养老机构的市场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养老机构的市场前景

篇1

《保险中介》:您如何看待我国养老社区的这种养老模式?

刘冬姣: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目前我国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以及“421”型家庭、“空巢”家庭的增多,家庭养老负担加剧,让赡养者疲惫不堪;随着老龄人口的膨胀,机构养老也不能满足众多老龄人口的需求;社区居家养老配套设施滞后,不能高效、全面满足老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

而养老社区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三种基本养老模式的不足,缓解供给不足的养老市场,更有助于弥补传统养老模式的缺陷,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水平,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

《保险中介》:对当前险企投资养老社区建设这一市场现象,您如何评价?

刘冬姣:2008年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保险企业投资医疗、养老实体。2010年9月保监会发文允许保险资金进入不动产投资。随着国家政策对保险资金运用的放开,保险资金开始瞄准养老地产、看好养老社区建设。

从保险公司产业链来看,养老社区向上可衔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护理保险等产品,寿险公司在参与养老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现有产品。同时,养老社区可带动下游的老年医学、护理服务、老年大学等产业,能够极大地延伸和扩展寿险产业链,使关联产业整合互动,相互推进。

寿险公司上游的稳步经营为养老社区提供资金和客户来源;下游养老社区的稳健运营有利于上游养老金计划的实施,为寿险产品设计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精算数据,如此循环,保证了养老社区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可以将寿险产业链延长20-30年。

《保险中介》:投资养老社区对险企还有哪些影响?

刘冬姣:不仅如此,寿险公司在养老社区的运营过程中,对于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老人可以采取反向抵押等方式,一方面可以帮助退休老人盘活存量资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支付能力,增加客户来源,支持以房养老,进而提升养老社区持续经营能力。

与此同时,在养老社区的运营过程中,通过日常与老人的交流,保险公司能有针对性地收集大量有潜在购买能力的老年人的健康信息和服务需求,这些宝贵的信息能为保险产品的设计提供第一手资料。

总之,寿险公司参与养老社区建设,能够掌握和控制从源头到下游的每一步经营活动的过程,不断修改与完善保险产品,不断挖掘新的客户群,推进老年医学、护理服务的发展,最终使得养老社区健康有序的运营。

《保险中介》:您觉得险企投资建设养老社区市场前景如何?

刘冬姣:我们先看一组数据:民政部2011年6月16日的《2010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765万人,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1883万人,占总人口的8.9%。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预计将达到2.13亿,约占总人口的15%;2020年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

然而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社会服务机构仅10.1万个,床位349.6万张,每千人口平均拥有社会服务机构床位只有2.61张,仅供收养274.7万人。很明显,养老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为投资养老社区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保险中介》:当前险企投资养老社区存在哪些问题呢?

刘冬姣:对于我国的养老产业支持政策,目前仍然停留在研究阶段,政策缺乏使得养老地产从拿地到开发都处于摸索期。由于养老地产回收期长,一方面,加大了投资开发的风险,市场前景也不容易预测;另一方面,由于养老地产开发周期长加之所需要的资本大,在当前信贷紧缩的情况下很难去的银行的融资。这两方面因素的存在阻挡了一些有意愿参与养老社区建设的保险公司。

此外,养老社区在我国刚刚起步,对于养老社区的投资门槛及过程监管都还不健全,一些有实力的寿险公司还处于观望状态。与此同时,在监管不健全的情况下,不排除一些公司打着兴建养老社区的幌子实质上进行圈地从事纯商业地产,因为这些少数投机商的存在,扰乱了养老产业的秩序,使得真正想进军养老地产行业企业拿地和审批更加困难。

《保险中介》:鉴于此,监管层在出台险企投资养老社区相关政策时应注意些什么?

刘冬姣:目前,国内养老产业的发展尚属起步阶段,国家对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配套和物业服务等尚无统一标准。与此同时,保险资金进入养老社区建设,涉及金融创新、投资、保险与养老等多个产业链的整合。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应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寿险公司也应充分利用目前投资养老社区的有利政策环境,找准时机投资。

一方面,政府尽快出台“养老社区建设管理试行办法”,规范养老社区建设。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政府对养老地产的规划、引导、鼓励与监管,抓住机遇,应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养老社区建设管理试行办法,明确界定养老社区的功能与建设标准,规范养老社区的选址、建筑设计、社区布局、配套设施、物业服务等,完善保险资金进入养老产业市场的环境。

另一方面,养老地产与普通的商业用地产相比比较特殊,虽然其也是商业化运作,但若拿地成本和普通地产一样,大大提高了养老社区的成本,加之养老社区回收期长,大多在10年以上,对于开发商来讲,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针对养老地产的土地支持政策,如拿地优惠,加以清晰的政策引导。

《保险中介》:对有意投资养老社区的险企,您有何建议?

刘冬姣:个人认为险企有三个方面要努力:第一是加大养老社区的宣传力度。在建设养老社区的前期,通过媒体广告、平面广告等多种渠道加以宣传和讲解;并可通过沙盘等模型向老人们介绍养老社区与普通住宅在建筑构件以及小区设施上的差别;在养老社区建成后,可以采取与普通楼盘一样的营销措施,可带领老人实地考察。

第二是充分利用交叉销售,“险社”联动。养老社区是寿险公司产业链的产物,位于产业链下游,对于寿险公司来说,有不同的保险产品,员工在进行寿险产品营销时,可以交叉销售养老社区,一方面收集潜在客户,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大众对养老社区的要求和需求;同时,对于有意向入住养老社区的老人来说,也可以像其讲解其他寿险产品,将老人的家人朋友视为潜在的购买客户。

第三是注重养老社区优质服务的持续性。养老社区在构建过程以及经营过程中,必须兑现并持续保证提供配套的优质的软硬件设施,切实满足老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只有提供持续的优质服务,才能促使养老社区长远发展,展现养老社区的独特价值,更能提高大众对养老社区以及寿险公司的认知度,完善养老社区建设。

篇2

一、个人账户资金管理模式

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实行政府直接管理模式,省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了个人账户管理的全部职责。在管理模式方面:

李珍(2007)主张建立以省、直辖市为单位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委员会,集中管理全省市个人账户基金。通过立法确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委员会个人账户基金的受托人地位,代表个人账户所有者的利益行使基金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产权。基金管理委员会制定资金投资战略,并选择资产管理机构或投资机构,以保证管理委员会作为基金所有者与基金投资人的角色分离,以保证基金投资环节的市场化和专业化。

韦樟清(2006)主张借鉴智利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由政府根据法律规范的资格条件确定多家私营机构运营个人账户资金,承担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资金投资经营等保值增值业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同时,个人账户所有者根据政府的相关规定可从中选择一家或几家基金投资管理机构作为基金的委托机构,以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郭席四、陈伟诚(2005)为代表的专家认为分账制下,个人账户资金应交由独立的民营养老基金管理,并实行市场化运作。

苏卫东、邓航、李竟然(2010)从国外个人账户养老金管理现状入手进行分析,得出当前国外个人账户养老金管理和投资呈现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国城镇职工个人账户管理和投资筛选和吸收、借鉴的经验。其主张个人在投资管理中需扮演更重要角色。

谢和均(2011)认为适度集中模式较适宜我国的具体国情。应该按照“宽投资、严监管”的原则建立适度集中基金管理模式,以省级社保基金管理机构作为本省社会保险基金的受托人,接受本省各统筹地区的委托,在省级层次上,使受托机构、委托机构、监管机构和投资运营机构之间进行有效分权、合理制衡,形成基金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有效委托—框架;其次,由账户所有人选举代表成立独立基金委员会,代表账户所有人行使各项产权,监督个人账户基金的运营状况,以防止道德风险。

二、个人账户资金投资方式

在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方式方面,我国目前限制过死的投资方式使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极其困难,如果不改革,势必出现严重的支付危机,直接动摇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

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不利于个人账户基金进入。

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将养老保险基金用于证券投资,风险过大,不利于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所以不进为好。根据2008年全国社保基金年报显示,由于国内股票大幅下跌,导致股票资产从浮盈转为浮亏,交易类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627. 34亿元,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393. 72亿元,投资收益率-6. 79%。证券市场投资率的不稳定性可能影响到个人账户所有者权益,甚至降低养老替代率,所以证券投资不能保证个人账户基金的保值增值。

二是、个人账户基金必须进入资本市场。为了实现个人账户保值增值需要,必须对个人账户进行投资,以提高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张著名,2004)。尽管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货币市场亦不健全,但与其坐视养老保险基金全部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逐渐贬值,不如改进管理,运用其他投资手段进入资本市场。柳清瑞(2005)认为在确保基金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将探索一些增值办法,包括对国家重点项目的投资,适当部分用于资本市场投资等。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将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结构的完善和推进资本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同时增加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促进金融深化。个人账户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不仅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而且丰富了实现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的途径。李长东(2010)认为应探索个人账户资产形态多元化分布。应该积极开展投资运营试点,深入研究拓展适合个人账户基金特点的投资渠道,如投资参股市场前景良好,收益持续稳定的交通、能源、金融等行业企业,开发金融市场长期稳健型投资产品,实现与金融市场的良性互动,优化个人账户资产形态分布,形成一批个人账户优质资产,以规避通胀风险,使广大参保职工都能够从中获得良好收益,分享经济发展结果。

三、关于个人账户资金管理投资的个人思考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从其基本性质来看,其具有私有性,属于个人私有的财产,其投资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应遵循个人的意愿,可以考虑选举由个人代表组成的省级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委员会,通过立法确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委员会个人账户基金的受托人地位,代表个人账户所有者的利益行使基金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产权。基金管理委员会制定资金投资战略,并选择资产管理机构或投资机构,以保证管理委员会作为基金所有者与基金投资人的角色分离,以保证基金投资环节的市场化和专业化。但是,在当前个人账户资金统筹度不高的情况下,一方面应尽快提高资金统筹层次,另外一方面可借鉴辽宁模式,先将做实的资金交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代为管理和投资。

在个人账户资金投资方式方面,由于当前个人账户资金大部分交由省级部门自行管理,在投资方面,国家限制其只能存银行和买国债,面对当前低存款利率、高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个人账户资金在做实的过程中也在面临者较严重的缩水,因此,当前应以探索有效的保值增值方式为主,首先保障做实资金的含金量。在这一方面个人账户资金可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借鉴经验,深入研究拓展适合个人账户基金特点的投资渠道,如投资参股市场前景良好,收益持续稳定的银行、交通、能源、金融等行业企业,开发金融市场长期稳健型投资产品,实现与金融市场的良性互动,优化个人账户资产形态分布,形成一批个人账户优质资产,以规避通胀风险。

参考文献:

篇3

一、就项目的市场定位而言

市场营销的概念应当开始于产品规划设计之前和把产品交付给顾客之后。然而,许多养老地产项目的投资商和开发商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更不清楚自己手中项目这个特定的营销细分市场中的顾客究竟是怎样一些人?他们的现实需求和预期需求又是些什么?因而由于市场定位的误区直接导致了产品定位的误区。

根据笔者的实战经验:其一,首先在人均GDP低于8000美元的地区开发机构养老项目,其市场前景不会被看好;其次是地区人均收入;再次是文化水准,文化水准较高的老人更具创新生活理念。另外,除全国和跨国连锁机构养老项目之外,就项目的地理位置而言,客源应当大致界定在一小时交通圈内。其二,笔者认为,当今中国养老地产最优质的客源不是今天70岁以上的老人,而是今天40到60岁的这批人,且不是单纯养老而要加上投资理财体系和休闲养生体系。所谓投资理财体系,主要是指顾客今天选择你开发的项目,顾客不仅可以消费,而且可以随时变现。所谓休闲养生体系,主要是指休闲和养生产业是养老产业的源头和出发点,因为今天的养老不再是建养老院的那个概念,即养老从休闲养生开始,当今40―60岁的这批人,年富力强、经济条件较好,工作之余他们追求健康和养生,所以开发商的市场定位要兼具休闲养生、投资理财和养老的多重功能。其三,养老项目要进行营销细分,包括地理位置特点、年龄特点、职业特点、收入特点、文化层次特点、消费动机特点、消费行为特征等。

二、就项目的产品定位而言

其一,是违背老年人生理特点的建筑设计细节。有的开发企业总把普通商品房的设计思路拷贝到养老项目中,作为精装修房,无论卧室、卫生间还是厨房,其建筑设计细节较多呈现菱角突出,且没有扶手和防滑设施,没有紧急呼救报警设施。这种违背老年人生理特点的设计难怪没有市场。其二,低购买力和高档次物业之间的落差。很多养老产品在设计上没有很好地考虑到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生理需求,致力在特色餐饮、医疗、健康、休闲养生等人性化服务体系上下足功夫,而是把其中的楼宇建得富丽堂皇,宛如五星级宾馆,又沿用住宅的思路想很快套现,这样的产品在后期销售上成为“死盘”将不足为奇。其三,产品定位中应嵌入公共办公平台与商业平台。目前年龄段在40―60岁的人,他们大多进入中年,经济基础较好,对生活热爱且会享受生活,这批人是真正养生养老的主力军,只是这批人并非单纯的养生养老,他们年富力强,知识经验丰富,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如果能在养老项目中嵌入一种SOHO (家庭办公)式生活方式,提供公共办公平台和商业平台,将是中国最好的养生养老地产的出路,其对后期产品的去化将有百利而无一弊。

三、就项目的销售模式而言

篇4

>>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谈我国服务贸易可持续发展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浅析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养老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困境 谈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论我国的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探析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定位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我国的商品房经济 谈我国当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谈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我国环境会计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探究 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分析 论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张宏伟.2014―2016年或成中国养老地产爆发期[EB/OL].(2014-01-07)[2014-09-26].和讯网,http:///s?__biz=MjM5MTczNzkzMQ==&mid=200024360&id-

x=2&sn=ffaf1bb71791a64044c8835ee8fabd3f&scene=3.

[3]王烨捷.养老地产为何屡遭质疑[N].中国青年报,2014-

05-15.

[4]张家振.中国最好养老山庄陷“空城”亏损困境[N].中国经营报,2014-07-05.

[5]王振坡,程浩岩.我国养老地产发展时序及策略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13(10).

[6]宁创.养老产业曙光耀眼[J].宁波经济,2013(8).

[7]谈义良.养老地产可持续发展探索[N].中商情报,2013-

10-29.

[8]朱中一.房地产市场的走势与养老地产的前景[N].中商情报,2013-10-29.

篇5

几个月前,万科的随园嘉树在开盘后迅速销售完毕,这多少有点出人意料。要知道,尽管该楼盘的价格每平方米只有14000元左右(杭州11月平均房价接近两万元每平方米),但它只有30年的使用权。看起来,没人愿意买这样一类房子。

不过,随园嘉树也有其独特优势―定位为老年公寓,这也让它迅速被抢购一空。它的内部设计和周围环境都非常适合老年人居住,比如房屋配有地暖、起夜地灯等,小区绿化面积多、容积率低,还配有专业的医疗、休闲、餐饮、活动等配套专业设施。

“(销售成绩)有一点出乎意料。而且买的都不是老年人,(业主)都是为自己10年后养老准备的。”万科总裁郁亮表示,随园嘉树的案例意味着,对于房地产商来说,老年公寓在中国有着值得期待的市场前景。

数据显示,中国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接近2亿,到2030年将达到3亿,2050年将超过4.85亿―这几乎是欧盟28个成员国的人口总量。对于这样的一块大蛋糕,中国的房企没有道理不眼红。

更关键的是,从2009年起,中国政府前后进行了5次调控,尽管房价依然持续上涨,但令房企不安的是,这种调控一旦转向的话,它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这种情况下,进军老年公寓,或许正是它们为自己提供的一个避风港。

与此同时,政府也正在对养老产业进行大力扶持,在拿地、审批、价格方面均会予以照顾。比如,9月份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降低税收并提供人员培训补贴,同时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医疗、护理等施行免营业税等。

当然,想吃这块蛋糕的不仅仅是万科。5月,绿城在杭州推出了70年产权的“绿城蓝庭”老年公寓,共规划4000多户;7月,远洋地产在北京建造的椿萱茂・凯健老年公寓开始投入使用,它共拥有110张床位;10月1日,花样年集团在深圳月亮湾试营业两个养老服务站,提供医疗、生活、餐饮、护理服务等,年底,花样年在成都还将有两至三个养老项目开始运营;保利地产在浙江嘉兴西塘的养老地产项目也已进入建设阶段,总投资达4亿元,占地150亩。

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房地产公司都已经看到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新商机,尽管是不是找到了正确的经营模式还是个未知数。

事实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老年公寓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1996年,美国老年公寓的市场价值达860亿美元,而到2030年,将会达到4900亿美元。很多成熟的企业早已深耕老年公寓市场,比如君悦酒店集团已经在美国的16个地区建立了3300所老年公寓,仅在芝加哥就有100多所老年公寓。

在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看准了市场前景的房地产商也纷纷出手抢占市场,瞄准中、高收入老年人群,推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老年公寓。今年5月,印度塔塔房地产开发公司第一次进入老年公寓市场,它首先在班加罗尔启动,随后陆续建造至少4个类似项目,目标人群是55岁以上、高收入而又需要高质量服务的老年人。一位房地产人士说,现如今印度135座城市对老年公寓的需求量是31.2万套,远超现有的每年1万至1.5万套供应量。

不过,对于进军老年公寓市场的房企来说,尽管利润可期,但挑战也同样存在。老年公寓对医疗、设备、管理的要求都非常高,需要配备专业化的服务设施。而且,老年公寓不同于普通住宅,它更像是房企持有物业,需要长久提供完善的服务才能最终盈利。这是个风险大、投入大但回报时间却很长的项目,一般需要6至10年的周期。

篇6

摘 要:“4-2-1”家庭年龄结构模式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我国消费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为老年人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在这种利好的环境下,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却陷入困境。对此,国内学者多从民办养老机构的艰难的生存环境着手分析,很少有学者分析“福利民营化”这种制度本身的弊病。认为当前在养老福利领域,政府应加强其主导作用,政府职能的弱化将会导致市场失灵,加剧社会福利的不公平。

关键词:养老机构;社会福利制度;民营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078-01

1 引言

1.1 养老服务机构民营化的背景

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增长进入低生育发展阶段,人口预期寿命大大增长。在当前“4-2-1”家庭结构模式下,人口的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居家养老方式使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子女不堪重负,而目前国家、集体兴办的各类养老机构,如社区敬老院、养老福利院等,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除了养老服务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外,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市场化特点使政府放宽国家各个方面的行政管制,在各个领域积极引入社会私人资本,因此“社会福利民营化”便与转变政府职能和市场化联系在一起。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民政部门便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办”的城市社会福利改革思路。进入21世纪,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支持社会力量进入社会福利领域。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政府对于民间养老服务投资的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很多民间资本涌入老龄产业的养老服务投资。

1.2 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界定

学界普遍认为,民办养老机构是指由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举办的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公共福利设施,如托老中心、养老院、康复中心、敬老院等,当前以养老院居多。这些养老机构不要国家和政府的投资,自行管理、自负盈亏。相对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承担的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本身就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挑战。民办养老机构由于来源于民营资本,它不可能摆脱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因此,民办养老机构经营的双重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2 民办养老院的发展瓶颈

2.1 投入资金有限

与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相比,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资金的短缺,主要表现在养老院前期成立时资金的筹集和运营中资金的周转和规模的扩大两方面。私人在进行养老服务行业的投资时,考虑到养老服务是微利行业,投资的回报周期长,理性地选择投入较少的资金。另外国家政策规定,作为民营养老机构,不能以房产做抵押贷款,私人从银行获得贷款也相当困难。

2.2 服务质量下降

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民办养老院都倾向于压缩自身的运营成本。为了确保自身的微薄的经营利润,民办养老院经营者会采取降低老人的膳食成本、节省硬件设施维护费用、减少服务人员数量等各种措施。作为第三产业的养老服务行业,这无疑降低了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减少了入住老人的福利水平。而且这种基于利润最大化的压低成本的短视行为,极大得降低了养老院的顾客认可度,阻碍了养老院的长期发展。

2.3 规模效应难以形成

由于资金的短缺和成本的压缩,民办养老机构很难扩大规模、改善设施,入住老人数量得不到提升,使得养老院无法摊低老人看护的平均成本。很多民办养老院亏损的原因可以从规模效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养老院开始运营时,入住老人家属缴纳的费用为养老院带来了第一笔收益,其后由于规模效应难以形成,没有新的入住老人,新的资金流无法再流入养老院,另外由于物价的上涨等各种因素开支增加,使得养老院“扭赢为亏”。

2.4 缺少人力资本

根据有机资本的构成理论,民办养老机构由于投入资金少于公办养老院,其运营所需的人力资本应该越多。但目前中国养老服务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该行业缺少经过培训具备专业护理知识的看护人员。极少的劳动力供给使得雇佣专业老年人看护的价格较高,民办养老机构在无法支付专业护理人员的情况下,基本都是采取雇佣社会闲散劳动力来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这大大降低了老人的福利水平。

2.5 政策制度不配套

选择在养老机构进行养老的群体中,病残老人占绝大多数。这些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差,再加上所患病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客观上导致了养老机构发生医疗护理纠纷多、赔偿风险大的现状。但对民办养老机构中出现的老人死亡等纠纷,目前我国仍缺乏相关法律法规能做出明确的规定。另外,由于政府补贴制度对民办养老机构要求门槛较高,很多经营者在资金周转紧张时无法得到政府的支持。

3 市场需求充足的条件下民办养老院发展困难的原因

3.1 养老机构民营化是对政府职能认识的偏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目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为了增进社会活力,提高福利水平。就养老福利而言,与西方高福利国家相比,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主要是福利水平过低、投入不足、覆盖面过小、福利不均衡、机制不顺等问题,相对而言其任务不应是将包袱转移给尚不完善的市场福利机制,而是增加投入和扩大覆盖面。由于政府的特殊地位和调动资源的能力,政府应该承担更多更重的政府道德义务和管理责任。因而就政府职能而言,有利于社会福利进步的方面就应该进一步加强,而不是弱化。

3.2 价格歧视使弱势群体边缘化

尽管“养老机构民营化”的目的是解决单位外老人的养老需求,但由于公办与民办养老机构不同的财政支持,单位外老人需要支付比公办养老院更高的价格才能获得养老服务,较高的价格将经济条件不佳的单位外老人拒之门外,其偏城市中心的地理位置更是忽略了广大农村成员,而且民办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下也得不到保障。这种“养老机构民营化”使我国的养老福利具有了“层次性”,不仅没有根本解决单位外老人的养老问题,而且加剧了我国社会福利的不公平,远离了提高全民福利水平的宗旨。

3.3 相关利益集团阻碍养老机构民营化的发展

在养老服务市场化的过程中,民办养老机构的逐利性和养老服务的正外部性的矛盾可以通过政府的补贴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国家规定,老人消耗水、电、气等资源时,有关部门要给予费用全免或减免,但是一个部门全免或减免意味着另一个部门的资源量的增加。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向政府部门申请费用减免时,往往会被有关部门以文件太笼统无法操作的理由拒绝。这种部门利益观,严重阻碍了社会资源向民办养老机构的倾斜。

4 结语

“4-2-1”家庭年龄结构模式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我国消费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为老年人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在这种利好的环境下,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却陷入困境,举步维艰。在目前我国福利制度不完善、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和社会不公平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政府的过早地退出养老福利领域,将带来新的不公平和市场失灵。在我国福利制度的建设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把追求公平和共同富裕、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国家财富、提升全民福利水平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峰,邹鹰,黄峰梅,杨文俊.试论我国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过程中的政府作用[J].社会工作,2004,(12).

[2]刘红,张妍蕊.对我国民营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2).

[3]洪芬.浙江最大民营养老院困局[J].小康,2005,(6).

[4]张晓峰.民办养老机构发展面临的风检及对策[J].社会福利,2008,(10).

[5]赵定东.“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逻辑误差析论[J].理论导刊,2009,(6).

[6]刘红.中国机构养老需求与供给分析 [J].人口与经济,2009,(4).

[7]谢建华.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理论与政策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篇7

关键词 养生养老地产 五指山市

总体思路:五指山作为海南的“绿色之肺”,它独特的热带雨林气候和超高的空气含氧量在中国绝无仅有,是中国最适宜养老养生的地方,开发养老地产是必然选择。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五指山的立市之本,故要坚持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形成保护与开发相融合的开发观念。五指山市“九山半水半分田”,可用的土地资源有限,故而应严格控制土地开发,以高端旅游养生养老地产为主要发展方向。在发展高端旅游养生养老地产的同时,带动其它配套项目,如医疗、交通、文体等方面的发展,最终促进五指山市养老地产的全面发展,推动五指山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基本原则:一是统一规划布局,五指山市政府应在海南省养老产业的策划与布局的背景下,在实际考察、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根据五指山地域特色进行养老地产的统一策划与布局,并出台相关的政策和行业规范,严格把控养老地产的开发质量,督促行业的有序发展,最终推动养老地产的合理开发与产品创新。二是注重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发展养老地产的同时更要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严格、执行性高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确保五指山市养老地产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养老地产业的发展必须要以医疗、文体、交通设施等产业的配套为依撑,因此必须促进养老产业链上的各部分产业共同发展,相互融合,为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目标定位:将五指山建成集休闲养老、旅游观光为一体,面向中国甚至世界的老龄人的高端旅游养生养老地产区。把高端养老产业打造成为五指山的名片。

发展策略:五指山市特殊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决定了养老地产的发展应因地制宜。

(1) 完善公共交通建设,走“旅游+养老”路线

五指山优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处国际旅游岛的区位优势,让海南的养老地产自然带上了旅游的功能属性。据调查显示,2013年,40%以上的老年人有出游的愿望和能力,那么2.2亿老年人中应该有超过8800万老年人有旅游的愿望和能力,可见中国银发旅游市场前景广阔。五指山市应抓住这一机遇,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旅游项目,并将其与养老地产的发展相结合,例如参与五指山市开发的养老项目的老年人可以免费参加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发的旅游项目。走“旅游+养老”路线,必然要求五指山市要完善旅游业配套设施和服务,尤其是要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安全。故应加快海南“田”字形高速公路建设,进一步提高五指山市的运输效率。此外,老年人体力差,需要更为舒适安全的交通工具,建议五指山市开发专为银发旅游群体提供的旅游大巴或者公交专线。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五指山市还可以将目光投向全世界其它发展“旅游+养老”产业的区域,以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形成特定的网络。老年人只要购买或参加一个地方的养老地产项目,就可以以居住权交换或者其它方式获得该网络中其它成员的养老项目一定时间的免费参与权,从而吸引更多的老年人来五指山。

“旅游+养老”并非简单的旅游产业和养老产业同时发展,而是在各自发展的同时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两个新兴热门产业的结合发展必将带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建议五指山市将该发展模式作为重点努力的方向。

(2) 加强医疗保障设施建设,发展五指山特色“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养老地产的发展少不了医疗保障的配套,但海南省总体医疗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养老地产对医疗保障设施的需求。目前,五指山市的主要医疗机构是位于五指山市区的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和301总医院海南分院,但这两所医疗机构并没有针对老年人治疗、疗养的专门项目。据悉五指山绿洲岛项目将建起一万平方米的疗养院,全方位为社区居民提供高品质养生与医疗保健服务,然而此项目仍在建设中,运营效果尚待考究。

为了更好地发展养老地产,政府应鼓励医疗养生项目的开发,对于此类项目达到一定标准即可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从而刺激五指山市医疗水平的提高。另外,五指山市的热带雨林资源丰富,是大量的重要药材生长地,老年人大多都信奉中医的疗养功能,因此五指山市可以开发关于中医疗养的项目,一方面加强医疗保障,另一方面更是走出具有五指山特色的“医养结合”式养老地产模式。

(3) 创新融资方式,保障五指山市养老地产的持续运营

养老地产,具有投入资金大、回报周期长、运营要求高的特点,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足够的耐心,开发企业很难做到持久运营,大多数都会选择以卖物业为主的短期持有方式,然而,长投资、长回报的特点决定了服务才是养老地产的核心和最终的盈利来源。资金压力大、无法长期运营成了阻碍五指山市养老地产发展的一大障碍。

为保障资金来源,就要求开发企业能“开源”,通过创新融资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养老地产的开发中,从而解决资金问题。例如可以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开展养老地产的“众筹”。海南三亚玫瑰谷与淘宝众筹、周大生共同发起的“爱情地标”众筹项目,就创造了27万人参与的世界纪录,成为国内旅游界首个“众筹”成功的项目。养老地产市场前景广阔,如果参照“爱情地标”众筹项目的运行模式进行养老地产“众筹”,必会吸引到大批的投资者,资金问题引刃而解。通过融资方式的创新,来保障五指山市养老地产走以“服务为核心”的持续运营路线,必将推动养老地产项目在五指山市“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晓峰.老年福利:发展养老服务业蹄疾步稳[J].社会福利,2015,01:18-20.

[2]开彦,曾远明.中国养老产业的困境与出路[J].城市建筑,2015,01:15-17.

篇8

眼下,不少民间投资者,乃至外国投资者都已经把建设和经营各种养老设施当作不可多得的商机。与此同时,政府也致力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来发展壮大养老服务市场。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自2000年以来,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在规划、建设、税费减免、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一些地区,如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大连等地,民办养老服务设施的数量已接近或超过公办规模。

在北京市,自2013年起,政府已经在探索养老机构改革,政府投资新建的养老机构将不再由政府负责运营,而是将引入社会专业机构来运营。同时,原有的公办公营养老机构也将逐步实现转身,转型为公办民营养老机构。

2013年,由泰康人寿投资管理的国内首家养老社区——泰康之家·燕园养老生活体验馆正式亮相。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东升认为,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优势得天独厚:保险资金大多为长期资金,通常15~20年才需偿付,适合用于投资不动产。养老社区直接满足了保险公司高端客户的需求。同时,保险公司还可以提供长期护理险、健康险等与养老产业衔接的产品。而且,通过将养老社区居住权与保险产品挂钩,解决了养老社区回报周期长的问题。

与此同时,外国投资者也将养老产业作为其投资中国的重要领域。日本《钻石》周刊记者片田江康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日本企业家正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的养老领域,这方面的投资也将越来越多,因为日本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中国的市场前景也相当广阔。

2月6日,香港《南华早报》的一则报道称,为应对中国迅速步入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民政部下属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与来自香港以及迪拜的投资者结成联盟,计划在内地及海外打造12个高级的退休保健场所。该联盟包括迪拜发展商Pearl Dubai,以及总部位于香港的周大福养老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接下来的6年间,该投资联盟将在内地和海外分别打造8个和4个退休保健场所,第一个项目将在迪拜进行。

在杨燕绥看来,养老服务业涉及三大因素,土地、房产和硬件设施、服务和软件设施。对此,清华大学《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提出的建议是,根据不同收入人群设计四种模式:第一,公地公房公营,针对无收入和低收入人群,比如五保户,完全免费;第二,公地公房民营,政府出地,政府盖房,民间机构提供服务,收取一定费用,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养老问题;第三,公地民房民营,政府出地,民间机构盖房并提供服务,针对中高收入人群,缴纳房租和服务费;第四,租地民房民营,针对高收入人群,要交房租、服务费,另外还要支付土地费用。

目前,中国养老服务出现“两头热,中间凉”的现象,缺少覆盖面最大的中端服务,亟待完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中端养老服务领域。公地公房公营的养老服务应当退出中端领域,避免因“僧多粥少”导致的寻租和排队现象。

发达国家养老金多是“三元结构”

加拿大

老年收入保障计划(OAS)。这属于非缴费型老年福利养老保障,其经费来源于税收,由联邦政府统一管理,受益者是符合条件的加拿大公民。

按月支付的养老金计划(CPP)。该强制制度覆盖加拿大每一个年龄在18至70岁之间、就业的公民,它建立在劳资双方缴费的基础之上,是传统意义上与收入关联的社会养老保险方式。这一制度还同时提供残疾保障、遗属养老金、丧葬补贴等待遇。自我雇佣者也同样可以参保。

私人养老金计划(RSP)和养老储蓄项目(RRSP)。完全自愿参与,政府对其缴纳的保险费给予税收优惠。据统计,包括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在内的私人养老金收入,大概相当于退休前工资收入的35%,从而构成对法定强制的养老金的有益补充,成为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来源。?

英国

实行现收现付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每个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退休人员都可以得到相等数额的基础年金。它是一种强制性缴费制度,由国家财政、雇主和职工共同负担的。

收入关联养老金计划(SERPS),根据个人的实际缴费年限和基数区别确定。基本养老保险的受益水平按照消费价格指数(CPI)进行指数化调整。

职业年金计划和强制性个人年金账户(APPs)。在英国,国家基本养老金仅保证职工退休后的最低生活需要,退休待遇主要依靠职业年金来满足。

个人自愿性的补充商业养老保险。

澳大利亚

“最低生活保障福利安全网”,养老金为平均周薪的25%,并随物价指数进行调整,其资金来源于税收,按照到期即付的原则支付。

篇9

【关键词】 养老服务业 市场准入规制 价格规制 质量规制

一、背景

据民政部2016年12月11日公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10.5%。我国老龄化呈现以下的特征:第一,老龄化速度较快,老龄人口增速大约是全国人口增速的2倍还有多;第二,老龄人口绝对基数大,是我国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带来的结果之一;第三,老龄人口高龄化,医疗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均寿命显著增长;第四,呈现一种未富先老的趋势,很大一部分人在人生的储蓄阶段不足够支付个人的消费,使得老年阶段的各种养老、医疗支出仍然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巨大负担。

我国社会的严重老龄化趋势意味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带来了一个巨大的老年消费市场,老年人口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使得养老服务业迎来了发展机会。

二、养老服务业的界定

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养老服务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对“养老服务业”的具体界定仍存有争议,未达成共识。目前理论界的共识是养老服务业是由老龄产业分化发展而来的,老龄产业作为一个学科名词在理论界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老龄产业是指以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主要涵盖了老年人医疗护理、老年家政服务、老年教育、老年理财、老年旅游、老年心理咨询等各式各样、不同层次的服务与产业。这种老龄产业并非传统产业的单一形式,而是各类相关产业相互交叉的一种综合性产业,在老龄产业里,各种不同的服务产业相互关联度极高,各产业之间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然而,我国养老服务产业面临着非常广阔的市场需求,养老服务产业的供给和市场需求之间仍有较大的差距,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养老服务业是老龄产业的新发展,其突破了传统产业的边界,是横跨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体系,以人口老龄化为前提,借助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而产生的,既包括了为老年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同时也涵盖了为老年人提供农产品和旅游休闲服务的第一产业的综合型产业。养老服务业主要由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养老服务业是指老龄人口为服务对象,满足不同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而向老龄人口这一特殊消费群体提供商品与服务的关联性行业统称。狭义的养老服务业主要引自《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对养老服务业的定义“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这一定义指出了养老服务业的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老龄人口,且指明了养老服务业是属于第三产业的服务性行业。狭义定义的学科分类更为细致具体。以下的“养老服务业”是指狭义上的养老服务业。

养老服务业按照是否以营利为目的还可分为营利性养老服务业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业。非营利性养老服务业主要由带有公益性质的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提供,由于这类服务的提供没有利益可图,因此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不会参与,一般只能由政府主办的公立养老机构或者社会公益机构来提供。营利性养老服务业则可以利用市场的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在满足了老年人需求的同时能够兼顾老龄服务供给者的经济利益收入,使其能蚵足持续经营的需要,这一类的养老服务业主要有各类民营的老年社区服务、老年公寓、老年家政护理行业等,甚至包括一些市场化经营的公办养老机构。

三、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与监管现状

(一)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1、主要养老方式

养老最基本的问题是养老方式的选择,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养老方式主要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三种方式。

(1)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是指传统的由其所在家庭子女或亲戚承担养老责任和义务的养老方式,老人的生活起居由亲人照料,养老经费也几乎全部由子女或者亲戚负担,这种传统的养老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给老年人带来温暖、有安全感的精神慰藉。

(2)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主要指通过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建立起各类养老机构,常见的有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等老年人活动场所和收容场所,是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顾和看护服务的养老方式。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开设主体主要有两类,分别是民政部门和社会投资者,民政部门开办的敬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的目的在于提供我国老年人养老的最基本保障,主要是以非营利机构为主。而由社会投资者投资兴建的养老机构主要是在营利前提下提供较为专业的养老照看、医疗看护和康复保健服务等。

(3)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养老方式,选择社区养老方式的老年人仍然可以在自己的家中居住,只是接受社区统一提供的养老看护服务。社区养老的方式下所能提供的养老服务比较基础,专业性较弱,一般为老年人的日常照料、医疗保健和文化娱乐服务等。

据统计,我国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方式的占大多数,选择家庭养老方式的次之,社区养老方式则渐渐成为我国老年人可选的养老方式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接受。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地不断增加,国家对养老服务行业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投入也不断增大,截止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床位551.4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6张。

2、我国养老服务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养老机构的床位和看护人员总量不足

截止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养老服务床位315万张,每千名拥有的养老床位虽然已经高达26张,但对于庞大的养老市场需求而言,仍远远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远低于发达国家50-70张的平均水平,据估计,每100个老人(65周岁以上)就有5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因此我国还需要新增将近300万张床位方能基本满足养老市场需求,现存的巨大缺口意味着养老服务业的市场前景是乐观而广阔的,同时,新增的床位意味着需要相应的更多的养老服务人员从事养老服务业。

(2)我国养老机构的看护、医疗护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低

专家测算,我国目前失能、半失能老人将近3500万,若按照3:1的比例配备养老看护和医疗护理人员,至少需要1100多万名专业护理人员从事养老服务,而实际情况是我国目前的从业人员仅百万左右,每年能够取得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证的也只有大约2万人,其中,具有专业的护理知识、充足看护经验和技能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养老机构里的职业医生、护士、护工、营养师、复健师等专业人才。老年人是社会弱势群体,面临着较大的社会歧视,往往感到无助和孤独,需要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等专业人员的帮助和辅导,但这一类的人才在养老机构里更是凤毛麟角,往往只有高级养老会所才有,其收费标准之高并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

(3)养老机构发展不平衡

公办养老机构具有资金上的优势,政府支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划拨建设用地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对于重点扶持的养老机构,还能享受税收优惠和水电费减免等政策。私人养老机构则吃亏于缺少政策优惠,因此,私人养老机构的经营成本比公办养老机构高很多,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老人在选择养老机构时都倾向于选择价格较低的公办养老机构,因此养老服务市场的的发展不均衡,不公平竞争的现象严重。

(二)我国养老服务业的监管现状

我国进行市场化改革之前,一直实行着计划经济,当时奉行的是国家福利政策,中国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承担着养老服务供给的全部责任,从监管的角度来说,政府既是监管的实施者,又是监管的承受者,监管效率较为低下。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养老服务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基本形成了目前的公办、私人养老机构等不同性质及不同经营方式多元化并进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我国对于养老服务业的监管趋于严格和公正,主要在价格管制和准入规定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我国养老服务业的价格规制现状

价格是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时看不见却神通广大的一只手,改革开放以来,养老服务业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使得养老服务这种公共商品的性质减弱,具有了私人商品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但由于养老服务业提供的服务还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政府必须通过对价格M行管控和规制来调节市场供求,以保障老人所受养老服务的质量。

我国对于养老服务业的价格规制主要方向是引导定价由政府定价慢慢向政府指导定价和市场定价方式进行转变。物价局通过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形成机制,结合各地养老服务市场的实际情况,履行我国养老服务业价格规制的职责。根据民政部出台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养老服务的定价主要按照“成本+利润”的方法先由各个养老机构申报经营成本(包括固定成本、服务成本和风险成本等),有相关部门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定利润构成养老服务的价格。

由于公办养老机构具有一定政策性优惠,其收费标准主要是根据扣除财政拨款、接受的社会捐赠等收入后的成本确定,另外,由于公办养老机构通常由政府进行土地划拨并分摊建设维护成本,因此公办养老机构的成本一般仅由服务成本和风险成本构成。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养老服务价格并不是市场供求情况的真实反映,其注重公平和福利性的特点使得这种定价方式存在一定的价格扭曲。

私人养老服务机构的定价则完全放开,政府对于私人养老机构的价格规制稍微弱化一些,私人养老服务机构有选择跟随(公办养老机构)定价或者自主定价的自由,这种定价“双轨制”直接导致两种性质的养老机构发展不平衡,不少民办机构的入住率较低。

2、我国养老服务市场的准入监管现状

对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市场准入进行规制的主体为民政部门,主要采取较为严格的审批制,拟申请开设养老服务的必须依照规定向民政主管部门递交申请书、选址说明书等各类备案文件,必须经过县级以上的民部门审查批准,只有符合执业技术标准和条件的方予以发放《养老机构执业许可证》。然而,目前关于养老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仍待健全和完善,在投资和建设技术等方面的市场准入监管体系几乎是一片空白。

3、我国养老服务业的质量监管现状

与所有服务行业一样,服务质量是养老服务业的命脉所在。接受养老服务的是弱势群体的老年人,养老服务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程度的好坏,甚至对其生命财产的安全也产生影响。对于养老服务质量的监管主要是民政部门和卫生部门的职责,民政部门依据《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建立起了一套养老机构评估制度,按期对养老机构的人员设施、管理服务等情况进行打分与评价;卫生部门则专门对养老机构的卫生标准和防疫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但是,我国尚未形成一个完善而健全的养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有待优化,具体操作仍然存在较大的阻力。

【参考文献】

[1] 于新循.论我国养老服务业之市场化运行模式及其规范――基于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和以房养老等模式的法律分析与探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1):13-20.

[2] 尹纪栋.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问题的多中心治理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

篇10

冬季飞到海南在沙滩旁赏夕阳,夏季去青岛或东北避暑游玩。

这几年,采用这类候鸟式养老的老人越来越多了,异地养老也渐成时尚。国家民政部等有关机构也鼓励老人“动起来”,“走出去看看世界”,倡导居家老人与其“独乐乐”,不如出去和大家一块儿“众乐乐”。

民政部门大力倡导

记者日前从上海市老龄工作办公室获悉,“首届国内异地养老互动工作研讨暨组建异地养老协作网会议”已经召开,中国老龄办对异地养老模式进行推广,希望我国的老年人在夕阳之季也能充分领略到祖国各地的美好风光。

所谓“异地互动养老”,是由民政部2004年发起的一项活动,是指老人们离开现在居住的城市,到全国指定的外地养老院养老,享受特色养生、医疗保健、旅游观光等系列服务。

“异地互动养老”被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列入推广计划,在过去的5年间,各地民政部门多次协调沟通,推动此项工作。今年5月,该项活动首批在郑州、成都、杭州、厦门、天津、兰州、西安等9个城市的9家互动养老机构推广。

这种“异地互动养老”一般设计的是最短15天、最长3个月的互动计划。老人们不需要行色匆匆,不需要舟车劳顿,更不会被带到购物点去参观购物,而是可以住在“家”里或养老院等机构,慢慢地玩,悠闲地享受生活。

事实上,很多老人在退休后都有个愿望,就是希望能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如果跟团旅游,年年都要出去,价格不菲。如果到了别的城市两三个月都住在亲戚朋友家,又不太方便。参加异地互动养老,就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据上海市老龄办主任徐启华介绍,此次推广和鼓励的异地互动养老模式,类似于“连锁性酒店”,只不过针对老人的应该说是“连锁式养老机构”,具体方法就是由几家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养老机构签署专项协议,定期、分段地将院内的老人分送至不同地点的养老院。

有资料显示,这一方式在国外很受欢迎,发达国家的部分老人较早就兴起了异地甚至异国养老的风潮。如在加拿大,部分老人在气候适宜的美国东南部购房或者租房。在美国,很多老年人很欣赏异地养老所独有的流动性,每过一段时间就前往各“阳光地带”休闲度假。日本在20世纪末还曾在巴西以及泰国、新加坡等地建造日本社区,在那里配备适应日本人日常生活的各种设施,然后安排日本老人“迁徙”到那些国家养老,做一个“跨国候鸟”。

异地接待能力是关键

记者发现,虽然这种异地“连锁养老”模式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前景,也比较符合一部分身体较好以及具备基本自理能力的老人的需求,但其中也隐含了不少比较突出的问题甚至矛盾,无论是参与的老人,还是推广的机构,都要特别注意细节的完善。

比如,今年9月20日,30位老人在郑州市阳光真爱工程互动养老服务中心的牵头下,奔赴北京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养老旅行。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50岁。在北京,一家养老机构接待了他们。白天旅游,晚上在养老院安排的房间里居住和休闲。但是,这次出行还是有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发生。有老人反映:“饭量不足,而且不太合口。”

工作人员说,这个事情的确存在,按协议规定,当地养老机构要按照特制的菜谱供应饭菜。但当地养老机构,并未按照协议做,这使得部分老人不太满意。还有一些景点,按规定老人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导游可能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并未让老人享受优惠服务。

实际上,在异地互动养老的模式当中,参与活动的养老机构自身的接待能力是重中之重。不少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职业培训,导致有的操作不太规范,这些都会使得人们对活动失望。

在组织活动时,相关机构还要综合考虑老人的个性特点、身体状况,以及所去城市的自然状况,注意选择硬件设施好、服务比较完善、交通便利尤其是医疗服务比较好的养老机构。

安全和医疗责任谁负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在一些专家和老人眼里,异地养老的安全性也存在一定问题,老人到了异地由于水土不服而产生生理病痛,或者由于其他非自然的原因而发生某些意外时,便存在一个法律责任由谁来负的问题,因此,异地互动养老面临着一定的法律责任风险。

此外,异地养老旅游或休闲最怕生病,老人生病可以在当地就医,然而医保在异地很难报销,也是一大问题。

对老年人在异地养老过程中,突发疾病及引起后果的责任如何处理、老年人突然死亡如何处理、老年人因自身原因或意外伤害如何处理、老年人异地行程中突发事件如何处理等问题,都要尽早提出一些应对解决办法,使老人能够放心、开心地在异地养老休闲。

另一方面,各地落实国家的养老政策不尽一致,如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公用设施对老年人是免费的,不管是当地老人还是外地老人,凭身份证就可以享受,但在其他一些城市就不一定是这样。有的城市需要办理本地优待证,才能享受这些老年待遇,一些异地养老的老人对此感到极大的不方便。这些也都要考虑进去。

上海市老龄委徐启华就明确表示,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虽好,但在异地养老的转移途中,老人可能发生种种意外,如途中生病、摔倒受伤、异地去世等等,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仍是一大难点。据他介绍,目前上海这类“连锁性养老酒店”模式尚未形成风气,市民对这种异地养老仍持观望态度。

当然,根据专家的测算和预估,随着社会的日益老龄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养老模式还是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异地互动养老”可以把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度假式养老等移动式养老方式结合起来,只要解决好医、食、住、行、玩等方面的问题,注意对细节进行完善,将会深受社会各界欢迎的。

长三角医保异地委托报销

叶落归根,很多老人希望回老家养老。比如,不少上海老人希望在宁波等地安享晚年,但老人体质弱比较容易生病,异地医保无法互通,是横亘在希望回乡养老,或者异地互动养老老人面前的主要难题之一。

从2009年10月28日起,上海与宁波、杭州这三地双方医保经办机构实现专网互通。而在此前,上海与杭州已经实现互通,这样沪杭甬三地等于全部实现医保委托报销。

上海、宁波两市是历史上人口迁移较为聚集的城市,返乡定居的参保人员较多,这方面的矛盾也较为突出。上海、宁波两市医保经办机构实现异地就医委托报销的服务后,将极大地便利两地异地就医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报销。上海市承担宁波市参保人员医疗费用委托报销工作的是闸北区医疗保险事务中心,地址为原平路363号;宁波市承担上海市参保人员医疗费用委托报销工作的是宁波市城镇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地址为解放南路257号。有关具体事项,参保人员可致电上海市医疗保险咨询电话021-962218问询。

同时,已参加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险,但异地安置在宁波的退休人员,且长住宁波3个月以上的参保人员(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在办理长住宁波登记备案手续后,可在宁波市城镇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结报相关医疗费。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按杭州医保规定执行。

篇11

近几年来,人口老龄化一直是社会舆论热议的话题,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称,“北京现在每天新增老龄人口超过400人。”按照这一增长速度计算,北京市每年新增老年人人数达到15万之多。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北京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247.9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9.4%;而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77.6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3.9%。

另据《2012年北京老龄产业研究报告》显示,北京市的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还将不断加快,预计2020年北京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400万,占总人口的20%左右;2030年北京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500万,占总人口的30%左右。

从数据上来看,银发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许多商人瞄准这一市场,开始加大投资,推动了一波养老产业投资的小。尽管对于国人来说,还不太能够接受养老院养老的概念,但对于独孤老人来说,入住老年公寓是较为妥当的安排。北京汇晨养老机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汇晨)五年前看到了这一市场需求,开始从事专业的养老服务工作。

“目前的养老公寓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国有福利院,一种是纯民营的养老院,还有一种是公有民营的养老公寓,我们就是公有民营的养老服务机构。目前的养老机构数量完全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昌平区的汇晨养老公寓早已全部住满,还有300多人在排队。”北京汇晨养老机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军告诉记者。

细分的养老服务

作为以养老服务为主营业务,在民政局注册的非营利机构,北京汇晨是公办民营养老机构的典型案例。赵军称,“我们在昌平区北七家和北苑的老年公寓都隶属于北京市及东城民政局,我们受其委托负责两机构的运营管理。”

作为提供服务的机构,各地民政局建设的养老公寓的使用方式有所不同,位于昌平区的北京市汇晨养老公寓收住的老人以自理型为主,北苑的北京市东城区汇晨养老公寓收住的老人以护理型为主。老年公寓的定位不同,其配套设施和服务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进入昌平区的汇晨养老公寓大门,就会看见一个大的室外活动场,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是老人室外活动场地,除了球场之外,还有一些安全的活动器械,室内有游泳馆和温泉池,供老人们平时健身娱乐。进入到老年公寓楼内,除了老人们的房间以外,两栋楼间走廊还有老人的阅读室、音乐室等房间。随后,工作人员带着本刊记者参观了老年公寓的样板房间,每间房都有厨房、洗漱间、衣柜和两张床,整个布局与酒店式公寓类似。

工作人员称,“在这样的公寓内,老人可以自己做饭,也可以在社区的食堂内吃饭。由于在这里入住的老人都有自理能力,除了每天例行的一系列保洁等服务以外,还为老人做血压、心跳等生理数据监测,以便及时了解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据赵军介绍,在这里入住的老人,其子女多在国外、外埠省市或是独孤老人,每个月均收取2,000多元的床位费,园内的娱乐设施都是免费供使用的。

与昌平区的养老公寓不同的是,北苑汇晨养老公寓是护理型机构,专门接收生活上难以自理的老人,已开业5个多月,目前入驻50多位老人。为了保障老人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每层楼的楼道都会设立门禁,外来人员无法进入,楼道的尽头有老人的用餐室和活动室。在公寓的住房内,记者看到其中的设施与自理型公寓有很大的不同,床的两边有护栏,床头安装了应急按钮、供氧设备,老人夜间有需要时,只需要按动按钮,护工就会及时赶到。每间房都有卫生间,工作人员会按时打扫。记者去采访时,刚好是老人用餐时间,护工将老人推到餐桌前,由专业护理员有序地提供餐饮服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老人远离子女,在心理上会感到很孤独,所以我们的社工部会定期地组织活动,让老人能够充分享受家的感觉。”赵军称:“这里的老人一般生活上很难自理,所以在护理方面的要求比较高,这里的床位费一个月2,000多元,护理费2,000多元,在市场上这样的收费标准算是不高的。”

赵军补充说道,“现在市场上有一些高端养老机构,收取的费用一个月七八千至几万元,对于政府需求和大多数老年人来说,解决不了根本的养老问题,这一费用很难承担,我们做的是大众都能接受的养老服务。”

艰难前行的五年

与国营福利院相比,像北京汇晨这样的公有民营养老机构也是需要资质的,赵军称,“民政局会面向社会招标,根据投标公司的资质进行审核,符合条件才能获得管理权。北苑汇晨养老公寓和昌平区的汇晨养老公寓都是经过招标获得运营管理权的。”

政府近些年来一直在想办法引入社会资源,加入养老的行业中来,但在经营中,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作为在民政局注册的非营利机构,尽管不用交商业税费,但与国有福利院相比,他们从政府获得的补贴要少很多。赵军说:“一般国有养老院每年都会有预算,我们只有通过床位费和护理费获得收入,以保证收支平衡。”

对于老年人来说,就近看病非常必要。老人为了节省费用,会选择医保范围内的社区医院就医,“经常有老人在入住前问我们,你们的医务室可以用医保吗?我们很难做到,在经营初期,公寓内有一间医务室,但没有纳入医保范围。纳入医保需要经过两个部门的审批,一个是民政部,一个是卫生部,两个单位没有一个统一的部门协调此事,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将昌平区老年公寓内的医务室纳入医保范围,期间给老人造成了很大不便。将社保引入公寓,对我们也非常有好处。”赵军称。目前,北苑的汇晨养老公寓与医疗机构合作,在一楼开设了社区医院,不仅保障了养老公寓内的老人健康服务,也改善了附近社区的医疗环境。

近两年,政府加大力度推广医养结合,2009年初,北京市下发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今后,本市普通型和护养型养老机构皆可获得补贴,政府将按照每张床位8,000-16,000元的标准,给予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资金支持。像汇晨这样的“公办民营”模式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也可按每月收住1名老年人可获100-200元的标准,获得补贴资金。

除了平时经营费用外,人力成本占到了很大比重。“社会上的护理学校很多,每年都会毕业一大批学生,但90%的不会从事这个行业。”赵军称。大学毕业的学生护理水平良莠不齐,一般的养老机构会从护理学校和家政公司招聘,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个行业缺少专业的护理人才,我们每年花在人力上的成本要占到公司整体运营成本的40-50%。”赵军如是说。

深化养老服务市场

随着政府对养老行业扶持力度的加大,社会资源不断地被吸收到这一行业。以养老旅游、养老地产、养老保健等为噱头的项目在全国各地疯狂建设。在赵军看来,未来两到三年内,养老领域内的项目会出现井喷式的增长,但之后市场便会重新洗牌。尽管噱头很多,但真正从事养老服务的专业机构很少。“我们公司之前就接触过一个沿海城市以养老为目标建设的地产项目,项目建好了,不会打理,打算将我们吸引过去,盘活市场,经过我们考察,整个环境不适合于做养老,那些楼房现在还在空置中。”

从健康的市场经济角度来考虑,只有创造利益才能让企业更好地发展。北京汇晨作为民营的非营利机构,就其养老公寓本身是不能以盈利为目的的,但公司需要发展,在养老业务之外,正在进行着盈利模式的探索。赵军称:“目前团队400多人,医疗部、护理部、信息部、销售部、社工部等都已非常成熟,目前正在做更进一步的品牌推广。”

北京汇晨已开始在养老衍生品市场上大胆尝试。2012年12月,由汇晨与NEC中国共同开发的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统投入运行,生活在北京昌平区北七家汇晨老年公寓的500多位老人由此率先体验到智能的养老服务。“不管是从管理还是从服务的角度上看,信息化都是必需的。养老机构信息化管理系统包含了所有相关的服务项目,包括入住管理、护理服务管理、健康管理、娱乐餐饮管理、消费结算管理、老人信息管理、员工管理等。”北京汇晨老年公寓销售部经理满玉红介绍说。

赵军称,“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很早之前就想引入智能养老系统,但购买系统的费用很高,且不能贴近本机构的运营模式。于是我们与NEC合作,联合开发了这一系统,除了在我们的老年公寓使用外,目前正在向市场推广,有十几家机构正在洽谈当中。”

在国内有很多养老建设地产项目,但很少有机构可以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汇晨老年公寓已经运营了5年,有了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现在很多新建的养老项目希望我们能够参与进去,今后我们会以提供服务解决方案、加盟及委托管理等方式参与到市场中,以此扩大市场份额。”赵军如是说。

北京市民政局局长吴世民在2012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会接受采访时表示,“接下来北京将全面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立与物价上涨相适应的、适度普惠的养老调整机制。同时全面放开首都养老服务市场,鼓励企业、个人兴办养老产业,政府将提供政策、土地、项目和资金支持。此外,将竭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建立让老年人满意的平台和机制。”

养老问题,归根结底是社保问题。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养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健全的养老体系在国内还没有形成。赵军称,“国内的老年公寓体积比较大,日本的养老公寓很小,一般机构的床位不到100个,分布非常密集,他们的养老是直接和保险公司挂钩的,入住之后,养老的费用直接由保险公司为其支付。”而这种模式在国内还很难实施。

篇12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34-03

引 言

我国未来老龄化趋势明显,随着老人财富增多以及421家庭结构的产生,现有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代老年人的需求。以重庆为例,它已成为继上海、北京、天津、江苏之后,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随着老年人养老观念的转变,更加重视精神生理层面的追求。这为作为新兴地产形势的养老地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基于此,本文对重庆市养老房产的发展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1. 养老房地产概述

日益明显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倒金字塔型家庭结构,促使对老年住宅需求急剧上升,为养老地产提供了新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契机。

1.1养老地产概念

养老地产,又称企业盈利性老年住宅,作为一种基于适老化和为老化住宅而拓展的新兴地产形态,具有立体的开发经营方式,复合了房地产开发,商业地产运营,养老服务和金融创新等属性[1]。简而言之,养老地产就是有机结合了高质量地产和专业规范的老年护理服务,突出适老化设计,以实现既养身又养心为目的的地产项目。

1.2重庆养老地产发展现状

据重庆市统计局2010年11月1日的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全市常住人口2884.62万人,其中60-64岁以上人口总数164万人,65岁以上人口为333.41万人,占总人口11.56%,且预计2015年老年人口数量约为637万人。由此可见,重庆老年人数量大,养老压力重,对养老机构特别是养老地产的需求量大。但目前重庆养老机构比较少,全市能提供的养老床位仅11.5万张,床位缺口巨大。且老年住宅户型设计落后,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在重庆有统计的180家社会福利机构中,三星级以上的标准养老机构仅有六家[2]。重庆现有的老年住宅配套设施落后,护理人员素质低,大部分是福利院和养老院。例如:重庆市福牛牛养老院,环境设施相当落后,护工极度缺乏,根本满足不了当代人养老需求。总之,重庆养老地产仍处于低水平运营阶段。

2. 重庆市养老地产发展面临的挑战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程度,重庆市乃至全国正在积极探索养老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其中的地产产业。作为全国首批养老体系建设5个试点之一的重庆,养老地产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其中面临的挑战众多。现简要分析如下:

2.1民间资本投入不够

国务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养老服务品质的追求将成为养老地产发展的催化剂。这使得大量的民间资本开始涌入市场。但是,养老地产是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新兴产业,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在国内发展也不成熟,市场不稳定,很多营运商缺乏养老地产运营经验,存在许多潜在风险。另外已经开始实施的《重庆市养老机构服务管理办法》中,虽然在免缴营业税、地免征房产税等方面给予了一些政策优惠,但是力度不大.,不足以引导大量民间资本进入。这些因素导致民间资本的投入相对匮乏,使开发商在养老地产开发过程中,资金链成为其一大障碍。

2.2养老建筑缺乏针对性设计,医疗配套服务不完善

为了达到让老年人养老即养身又养心的目的,其住宅结构的设计应该加大对老年人生活习惯的观察研究,结合老年人的需求,针对性的为老年人提供配套服务设施,比如:老年大学,休闲娱乐场所,医疗保健场所等。另外其住宅结构设计应以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为出发点,例如:无障碍通道,室内报警器等。但是目前重庆市养老地产发展滞后,养老建筑质量低下。例如:集中在沙坪坝去区歌乐山镇的养老机构,单纯提供养老住所,针对性的养老建筑缺乏,普遍配套设施落后,医疗服务不完善,老人生病无专车送去医院及时就诊,且护工极少。

2.3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不成熟

国内养老地产发展较晚,企业在这方面经营管理可以借鉴的模板较少。而养老地产涉及面广,包括金融、地产、服务、医疗、保险领域等多个方面,开发运营周期长。其需要高质量的员工管理、对老年客户服务管理以及自身风险规避方面的管理。大部分开发商缺乏这方面的管理经验。同时,目前存在养老地产的经营模式有销售模式、会员制模式、销售+出租模式等但是结合重庆市养老地产项目自身的特点,也不确定哪种模式适合。例如:万科幸福汇老年公寓,其采用租售并举的经营模式,但此项目处于起步阶段,经营模式随时可能变化。

3. 关于促进重庆市养老地产发展的对策

重庆市养老地产发展中的挑战重重,为了进一步完善其发展,针对以上挑战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3.1通过BOT模式进行融资,政府给予必要政策支持

BOT模式,它是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形式简称,在这里主要是指政府对养老地产项目进行立项,并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特许权协议[3]。这种模式使企业在建设过程中融资,从而获取更多的投资资本,同时减低了企业的开发费用。同时政府方面,一方面应建立系统全面的投融资体系以及咨询服务,为投资者提供必要的投资保障。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贷款贴息”“财政补贴”等。且明确养老地产用地政策,税收政策,并出台相关土地优惠政策,激起开发商投资热情,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3.2引导养老地产建筑设计向标准化,适老化方向发展

重庆市有关政府部门应该把养老地产建筑的设计标准化。从养老地产建设设计、其建造以及其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基本规范,制定符合重庆市养老地产发展的相应标准。为重庆今后扩大的养老地产的发展奠定基础,使发展更系统化。建筑设计单位则应以老年人对建筑设计的要求和意见为出发点,为老年人进行针对性设计,使老年人有机会选择针对性选择配套服务设施,如:旅行社,银行,医疗机构等。同时,建筑产品的设计应该符合老年人生活习惯,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求。如:地板的防滑设计,较矮的楼层设计等。

3.3汲取国外养老地产经营管理模式经验,注重创新

美国养老地产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为后续高质量的管理提供了可能。重庆市养老地产的发展可以借鉴这一模式,通过专业的管理公司对养老地产进行打理,一定程度上实现拥有者和管理者相分离,可以解决养老地产资金回收期长的问题,减轻开发商的压力。且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如数字化高科技管理。同时在养老地产发展潜力巨大的背景下,广大高校应该重视对养老地产的研究以及其理论成果的输出,为养老地产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姜睿,苏舟.中国养老地产发展模式与 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2-10-15.

[2] 孟圆华.重庆养老地产发展现状调查[J].时代漫游,2014-01-15.

[3] 张敬岳.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的问题和争议[J].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03-15.

作者简介:刘洋(1994-),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地产。舒露(1995-)女,贵州六盘水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地产。

篇13

关键词 养老服务产业 养老机构 法律规制

作者简介:陈畅、郑承华,武汉工商学院文法学院。

一、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国家人口老龄化形势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老龄问题的严峻性是全世界少有的。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4-2-1核心家庭成为我国社会的主体家庭结构,一对夫妻要负担一个孩子和四个老人的照料,往往精力有限、难免顾此失彼,使得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在这些复杂形势下,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提出严峻挑战,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将大量增加。

(二)我国养老服务产业概况

综上所述,我国养老服务业既蕴含广阔的的市场前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尚待法律规制。

二、武汉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一)武汉市养老市场供需概况

(二)基于养老机构的走访调查

我们以武汉市八家建成时间和性质不同的养老机构为样本,跨越六个市辖区对这些机构入住的老年人进行走访调查,并对部分机构的负责人、工作人员进行了实地访谈。就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这八家养老机构性质不同、规模不一,入住率也不尽相同,调查的范围和对象上符合代表性和典型性,从而取得了较为科学的数据,因此较能反应武汉市当前养老产业的总体状况。

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与特点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我们以机构内的老人(要求老人思维清楚,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由项目组成员亲自发放问卷并向调查对象说明填写方法;老人有困难不能填写的,项目组成员逐题向其询问、帮助勾选,所有问卷当场收回;同时进行个案访谈,了解老人的基本状况。253份问卷中回收246份,其中有效问卷24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约为94.9%,无效问卷均为填写不完整的问卷。从性别结构来看,240人中,男性70人,占29.2%;女性170人,占70.8%。

从年龄结构来看,60周岁以下的10人,占4.1%;60―75周岁的80人,占33.3%;76―90周岁140人,占58.3%;90周岁以上仅10人,占4.1%。

可以看到,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以中高龄老年人为主,高龄受访者所占比例较低,且女性大大多于男性,无配偶的居多。调查中我们发现60周岁以下的人一般都是由于特殊原因才选择入住的,例如残疾等。这说明在养老机构里生活的包括但不仅限于老人,实际上还包括年龄上不属于老年人但是生活不能自理的特殊人群。

本次调查显示,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影响着老人对养老机构的选择。子女定期给付生活费、在经济上较为富足的老年人会选择舒适、高档的养老机构安度晚年,他们中有的还聘请了专业的护理人员,因而幸福度较高;另外还有许多老人用的是自己的退休金或者退休工资支付入院费和住院费,经济就显得有些拮据,生活质量还有待提高。这表明,我国机构养老仍然存在“公立机构挤不进、私立机构住不起”的现象。

2.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

对机构负责人或者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之后,我们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将上述机构的分为三类:第一种类型是政府创办的,青山区社会福利院和江夏区中心福利院是这种类型;第二种是私人投资的,武昌区乐颐轩老年公寓、青山区钢城老年公寓、汉阳区五里常青老年公寓、武昌区大家庭安养院属于此类;第三类机构是企业创办型,武昌区石洞街康乐园和蔡甸区侨亚颐乐园分别由3303兵工厂和侨亚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从表2可以看出,设施设备齐全的侨亚颐乐园、档次较高的江夏区中心福利院、选址在居民生活区的钢城老年公寓入住率最高,受到老年人青睐。这显示环境好、设施全的养老机构受到社会欢迎,老年人对这类机构需求很大;此外,距离家比较近的养老机构也对老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民办养老机构中,私人创办的养老机构规模较小,工作人员相对较少,许多服务跟不上,老人很难得到周全细致的照顾;企业办机构把对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经验引入了养老机构,资金雄厚,人员设施齐全,服务水平高,不少是提供高档次养老服务的机构;而公办的养老机构在规模和设施上相较于一般层次的民办机构来说更具优势,这反映了政府对养老服务产业的强势影响。

根据访谈我们得知市、区两级政府对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都有数额不等的床位补贴。所以国家可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公办养老机构的投入,以增加公立养老机构的数量和床位;同时,对于民办机构的补贴力度要加大,减少民办机构日常运转中的各种管理性、行政性的成本,使其能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对于无人供养或者存在特殊困难的老年人,如五保户等,国家应出台更多保障性的优惠措施,减轻这部分老人经济上的负担,提高这类困难老人的生活品质。

三、中央和地方相关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一)中央立法规制不足

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从这一天起开始施行,民政部出台的与之相配套的两部部门规章――《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和《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也在同一天正式实施。新《老人权益保障法》以及两部规章在政府对养老机构的优惠措施和监管制度,养老机构准入、变更、终止的门槛,社会养老机构服务的风险分担机制,养老服务机构的法律责任等普遍性问题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但是相关立法规制还是尚待完善。例如,第十八条规定“应当经常看望和问候老年人”,但是看望多少次才是“经常”?法条没有明确,也未规定不履行这一法定义务的法律后果。

(二)政策在地方执行的问题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老年福利政策的基本框架,相关法律法规也日臻完善,但是从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来看,我国有关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还远远不够,存在着诸多欠缺与不足。除了一部非常原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外,没有再制定针对老年福利和老龄产业的专项法律,总体上缺乏法律层面的根本保障。使得我国对养老产业的鼓励和支持多停留在政策性文件的层面,执行时的强制力和时效性均大打折扣。特别是在中西部广大不发达、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表现尤甚,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困难、缺医少药的现象时有曝光。

除了老年产业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缺少配套和衔接、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外,相关的扶持性政策即使被制定出来,在执行过程中还会涉及到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落实效果也不尽人意。例如,中央制定了某项惠老举措,但是在下发文件时,却在文件中写明“资金自筹”,地方政府实施的积极性可想而知。由于社会政策无法像经济政策那样在短期内给地方政府带来经济和政治效益,在GDP“指挥棒”下,养老政策政策在财政资助、税收减免、用地划拨等方面落实不到位和不落实的现象突出。

四、对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对策思考

党的十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上谋划养老服务业发展,从国家战略高度安排产业布局。面对发展迅速的养老服务业,政府已经认识到政策滞后、市场大环境不完善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着手进行了许多宏观调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以及优惠政策。但我国的养老服务业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某些条款尚待进一步落实、完善、细化,力求使整个产业的发展迈进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一)完善老年权益保障相关立法

修订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出台调整对象能够涵盖全部类型养老机构的法律规定,对设立许可、监管措施、责任承担方便条款加以细化,使养老机构在日常运营中遇到法律纠纷时有所依据。

(二)加强对养老服务业的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应转变职能,管理和服务工作应两手抓。税收优惠和筹资渠道扩大并举,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落实优惠政策,完善资金保障机制,树立长期投资意识,减少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的阻力。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作为市场的监管者应当依法行政,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老年福利事业的主导力量,政府应深化养老体制市场化改革,在规划指导、市场培育、投资带动方面发挥引导作用,扶持相关企业开发、生产、提供、经营老龄服务。

篇14

关键词 民办养老机构 规范化管理 路径

一、民办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解读

养老机构就是指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综合的机构,如饮食起居、生活护理、集中居住等等,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老年人,目的是安排、护理好每一位在机构生活的老人,尽自己的努力让老人满意、孩子放心,为社会和政府分忧解难吗,像老年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所等都是养老机构。而民办养老机构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虽然由私人成立,但也在民政部门进行过登记和注册,从事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活动的养老机构。其规范化管理是指不管是在成立、运作,还是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都要依据相关的规范标准来进行,民办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水平的高低和入住老年人的权益有着直接的关系,规范化管理水平越高,越能实现入住老年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因此,民办养老机构实现全方位的规范化管理,更进一步满足当今社会的养老需求。

二、民办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容乐观

由于民办养老机构是由私人开办的,财力不够雄厚,前期大量的投资已经消耗了大部分资金,因此基础设施的后续建设跟不上,还只是停留在满足老年人基本生存需要的层次上,与国家行业标准中的要求相差甚远,需要不断扩建,进一步提升民办养老机构的水平。比如房间给老人提供了主要的生活场所,房间设施应达到规范化标准,但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有的缺少浴室,有的缺少呼叫器,有事只能靠同屋的老人通知服务人员,非常的不方便……诸如此类,老年人房间设施情况不容乐观。再如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设施也极度匮乏,老年人只能打打麻将消磨时间,其他文化体育活动开展的次数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功能室和相关人力资源配备未达到规范性要求。

(二)民办养老机构的人员管理不规范

很多养老院普遍存在岗位不明确、职责不分明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一人担任很多角色,这是因为民办养老机构类似于家族式企业,以家庭成员为主,分工并不明确,最突出的问题是护理人员数量比较少,服务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入住老年人的需求。首先护工的整体年龄偏老,从整体上看文化程度不太高,民办养老机构多是聘请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他们中大多数是中小学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凤毛麟角,低文化程度制约了服务的质量,进而影响了民办机构的发展,其次,护工普遍缺乏专业技能培训,即使有培训,内容也比较简单,根本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求,所以提供的服务内容比较单一,导致护理水平低,只达到了为入住老人提供简单日常照护服务的目的,专业护理人员极度匮乏,这是制约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三)机构经费管理不规范

对于机构经费应设有专人专账,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这本来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很多民办养老机构达不到要求,基本上是由机构负责人自行掌握,没有专职或兼职的财会人员或专门的财务账册,其次,缺乏资金是困扰民办养老机构标准建设的因素。目前,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缺乏相关的政策规定,都是机构自形设定的,伸缩性较大。造成经费处理比较随意,因此民办养老机构经费管理也必须要规范化。

三、民办养老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对策

(一)政府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资金支持

不管是国办还是民办养老机构,投资不仅回报率低,回收期很长,在较短的时期内难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刚刚起步的民办老年机构,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行业,市场需求虽然很大,但困难重重。可民办养老机构又是社会养老的重要补充,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政府应该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资金上予以支持,使之享受政府体制内外的资源,获得一定的资助,改善他们的硬件设施、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质量,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减轻养老压力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养老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使之规范化

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只借助外力是不行的,需要养老机构自身加强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将其真正落实,发挥实效。比如财务收支、经费的使用管理监督机制、人事制度等,尤其是针对员工素质较低的事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可以制定激励措施,对稳定性较高的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留住人才;建立有效培训机制是提高员工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从整体上提高服务专业化水平;强化工作考核评估机制,使机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促进民办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

(三)建立行业管理和监督体系

养老行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这就需要政府从各个方面管理、监督养老机构,使之规范化,如制订法律法规等,使行业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还可以建立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内部的合作关系,促进行业良性发展,行业协会是养老机构和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不仅为养老机构提供信息等服务,还能及时掌握行业动态,从中发现问题,推动其更快更好的发展。其次,对养老机构的申办、审理以及运行应纳入行业的监督体系。根据养老服务行业特点制订量化、科学化的评估标准。行业协会按行业标准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全程监督和定期评估,促进其规范化、专业化管理。

四、结语

为了正确应对老龄化问题,国家提出了养老服务体系的总思路,那就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民办养老机构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发展迅速,在很多地方已经占到养老机构总数的一半以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带来的压力,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规范化管理的状况堪忧,特别是一些小型民办养老机构问题颇多,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已经迫在眉睫。相信在各方的积极努力下,民办养老机构会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黄佳豪.福利多元视域下民办养老福利机构的发展思考――以安徽为例[J].天府新论,2011(01).

[2] 董红.基于主体弱势化的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中州学刊,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