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学习劳动教育的收获,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通过观察,了解成人的劳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的过度呵护使他们缺乏锻炼,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气,到了幼儿园生活仍不能自理,不仅自己不适应新环境,也给老师带来了很多麻烦。我们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在与家长取得联系后,我们安排幼儿观察家长们一天的劳动情况,了解爸爸妈妈各自的工作性质及对社会的贡献,然后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幼儿园里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小班幼儿以看和说为主,大班幼儿以动手为主,通过“爸爸妈妈的一天”“我的小手真能干”“我帮爸妈做件事”等活动引发幼儿的劳动意识,同时,利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组织庆祝活动,让幼儿自己制作礼物送给关心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教育幼儿学会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我们还经常带幼儿在小区里观看园林工人剪枝、浇花、除草,看环卫工人清理环境卫生,看物业公司工作人员为居民们修理水、电、暖气设施,从而让幼儿直观地观察、了解不同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劳动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利用各种环境、各种活动激发幼儿的劳动意识,并带领大班幼儿组成劳动小组,专门负责小区内体育活动场所的卫生清理工作,让幼儿在亲自实践中体验劳动的快乐,从而引发幼儿对劳动产生兴趣。
二、创设适合幼儿的劳动环境,培养幼儿对劳动的兴趣
兴趣在每个人的学习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必须先引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为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劳动兴趣,我们有意创设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劳动环境,开展了“我能行”系列活动。通过“娃娃家”“小巧手”“我会做”等游戏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教师在具体操作中让每位幼儿都参与活动,幼儿的兴趣油然而生,从而使劳动能力得到了锻炼。我们还为每个班配置了一块小种植园,作为幼儿的劳动基地,孩子们在种植园内种了韭菜、葫芦、丝瓜、花生、萝卜等,他们参与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浇水、拔草、施肥、除虫、采摘,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喜悦,激发了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在体育活动中幼儿与教师一起动手布置游戏环境,摆放收取各种体育器材,如平衡木、拱形门、垫子等,幼儿参与到劳动中,不仅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还掌握了许多知识。
三、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学会自我服务是幼儿所有劳动中最首要、最重要的劳动。在中小班,我们主要训练幼儿以自我服务为中心,如学会自己进餐,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洗手,自己学习整理床铺;在大班,幼儿作为大哥哥、大姐姐,要给中小班幼儿树立榜样,为此他们劳动习惯的养成更为重要。他们不仅要学会自我服务,还要为弟弟、妹妹和班集体服务,在劳动中培养他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好品质。因此,大班幼儿每天要和教师一起打扫卫生、擦桌椅,午睡后帮弟弟、妹妹穿衣叠被;吃饭前分发餐具,收倒垃圾;帮教师整理教室,还要定期参加社区义务劳动,清整责任区的卫生。通过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活动,培养幼儿爱劳动、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四、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幼儿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较差,主要是家长过分溺爱造成的,所以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如果不能与家长达成共识,形成家园共育,往往会事倍功半,所以,教师要加强与幼儿家庭的联系,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共同实施对幼儿的劳动教育。教师应帮助家长认识劳动对孩子的重要性,在家中尽可能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而不是什么都包办,要相信孩子,多给孩子点时间,多一些耐心,让孩子在家庭中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与家长们取得联系后,我们便指导每个家长为幼儿订一份家庭劳动计划表,详细记录幼儿在家的劳动表现,每周一次与教师交流幼儿在家的劳动情况,家园合作督促幼儿不断提高劳动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品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收获命运。”可见,从某种角度上说,习惯就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大家走过运动场,运动场的草坪是天然的,平整匀称,赏心悦目。在学校运动场后边,有一片占了学校面积一半的农场,有门有装饰有景点,菜园里,一片绿意盈盈,菜花、卷心菜、油菜、蒜苗等蔬菜长势喜人。一块块菜畦,旁边都有年级牌和各个班级的口号,既齐整又生机蓬勃。
听富春七小章振乐校长介绍, 从2009年网络上流行开心农场“种菜”“偷菜”,他就想办成一个现实版的开心农场。那时候,他的出发点想给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一个可以探索自然奥秘的独特天地,另外让没时间买菜的老师不用再去买菜,学校自己种的还是有机绿色的菜。于是,他利用一切办法,把学校操场边的15亩边角土地统一起来,开辟成种植园地。紧邻着开心农场,在高速公路的高架桥下面,学校还有一间农具陈列馆,放置了风车、纺织机等很多农具,让学生体验农耕文化。
章校长说:依据二十四节气,老师带领学生及家长们在田地里劳作、种植。一年级种蚕豆,二年级种土豆,三年级种桑养蚕,四年级种油菜,五年级种向日葵,六年级养殖。立春时,孩子们在开心农场里寻找春天;立夏时举办收获节,孩子们到农场摘蚕豆、剥蚕豆、煮蚕豆、吃蚕豆……老师们还把音乐课、美术课、科学课搬到田间地头上,让孩子们聆听鸟鸣,画蓝天白云,寻找自然秘密。参与新劳动教育在学生身上发生了很多故事。从学校2009年创办活动开始算起,该活动已经持续了十年。孩子们根据节气,在田野里观察他们播下的种子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如今的新劳动教育已在富阳区全域推广,被评为全国十大美好课程之一,富春七小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唯一一所劳动教育试点学校。
我深深感到,在富春七小做一个学生是幸福的。因为那么多老师,把大自然这一堂课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我们的先贤,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就曾说过,“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可是我们现在,不要说孩子,即便是大人,也是跟自然越来越疏离,草木鸟兽多有不识,小麦还是水稻,韭菜还是蒜苗都无法分清。这是不是一种悲哀?其实,在中国传统乡村,深藏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在中国的农历光阴里,蕴含着多么深厚的生活哲学;春种秋收,夏长冬藏,万物有灵,和谐共生;我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这些文化,体悟这些哲学,使我们的精神受其滋养——这才是我们中国人精神上的故乡。
站在人群中,我特别感动。我还了解到,这座校园的音乐课,首先是带孩子们到“开心农场”去聆听虫鸣;他们的美术课,则是带着孩子在草坪上仰望蓝天,画下心中的一朵朵白云;他们的科学课,是带着孩子们在播种和收获间发现生命的奥秘。老师们并不奢望这些校本课程能留给孩子们一生的印象,只期盼给孩子们留下一点点痕迹;而且他们有一个心愿:播下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开启一扇大门。
短短一个下午的参观和交流,特别是教师队伍得到锤炼和进步,实现专业化成长,形成团结向上风清气正的氛围,让我们大开眼界,感慨良多。
从办学目标角度思考:富春第七小学“新劳动教育课程”以“培育全人”为目标,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形成鲜明的特色。试图唤醒德育的本真,实现从课堂育人到开放育人,从书本育人到生活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富春七小从“开心农场”、 “亲子合作”等方面展开“新劳动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让孩子们亲近土地,亲近大自然,培养孩子们的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行。必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富春七小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致力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把学生从繁重枯燥的课堂教学解放出来,释放他们的天性,可能对学习成绩相得益彰。
一、建立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1.打造优质劳动实践基地,提高劳动实践技能
市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是我市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法制教育、生存体验、国防教育和素质拓展等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一直坚持“体验、创新、感悟、成长”办学理念,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基地采取“从学校走入社会,从课堂走进生活,从书本走向实践”教学形式,坚持多样性、灵活性、系统性原则,开设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有手工制作、素质拓展、科学实践、生存体验、专题教育、地方课程六大类60多个项目,组织市区学生到劳动实践基地进行生活技能训练等劳动实践体验及工艺学习等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几年来,劳动实践基地始终保持有序、有效、安全的运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2.拓展劳动教育渠道,做实研学实践活动
我市各类学校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定期带领学生走出学校,拓展劳动体验空间。特别是市中小学劳动基地立足教育性、突出实践性、加强融合性、确保安全性。充分挖掘美丽地环境资源与特色文化,确定了红色记忆、绿色生态、传统文化、白茶文化、安全体验、职业规划等六大研学旅行课程,并按照课程主题逐步开发了“成就梦想,精彩飞扬”、“我自护我平安”、“祖国在我心中”、“白茶故里可爱家乡”、“以孝扬善以爱抒情”、“手拉手共成长”、“我体验我健康”、“公益手工制作”、“特色文化”等九条线路,这些线路集观光体验、求知习艺、民俗风情为一体,研学目标明确,主题特色鲜明,富有教育实践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走出校园、走进自然,在行走的课堂中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构建劳动教育推进网络
(一)突出学校教育主阵地 保障劳动教育开展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我市各校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地渗透劳动教育,形成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将劳动课排进课表,并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白琳中心小学组织教师编写并推广使用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劳动教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数学、科学、综合实践、美术、体育及班队会课进行有机整合。
2.将劳动教育融入活动课程。全市各校充分利用学校特点,开展“劳动节”“科技节”活动。如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把地方传统文化引进校园,让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生根发芽,使校园成为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阵地,开发百人鼓号、茶艺表演、鱼灯表演、书画、舞蹈、剪纸等30多个深受学生喜爱的特色项目,促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形成了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劳动教育氛围。
3.打造“开心农场”,增长基本技能。学校因地制宜,开辟校内种植园、地理园等劳动实践阵地,为劳动教育提供触手可及的平台。如:白琳小学利用闲置的完小校园开辟“红领巾农场”,学校的菜地由学生自主种植、自主管理、自主收获,课余时间可邀请家长入校一同参与劳动实践,增进亲子交流与互动。充分利用边角音旯地块,开辟校内红领巾种植园,成为城里孩子现实版的“开心农场”。畲族学校本学期开始办起了“畲药种植园”……学校努力通过种植园的建设与管理,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与基地作物的田间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基地的育人功能,使其成为学生劳动锻炼与生产实践基地,成为师生交流劳动经验的实验基地。
4.建立劳动志愿服务队,增进实践体验。积极为学生提供劳动体验机会,培育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成立志愿服务队。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二)创建多样化劳动教育平台,丰富学生劳动技能体验
活动是数育的载体,学校积极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好“五结合”,使学生们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1.结合“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开展“自我服务”。例如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开展红领中走进社区环境保洁活动;结合植树节开展校园苗圃养护活动及“我为校园增添一抹新绿”植树活动,组织开展“拥抱春天播种绿色”主题活动,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在重阳节组织学生们走进福利院为老人们打扫房间等。
2.结合“三好”厚基教育活动。制定适切得评价标准,把学生的劳动教育的考核结果纳入“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活动综合评价,并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范畴,提高劳动教育的质量。
目前农村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十分单薄,劳动技能欠缺;同时,家长也存在一定偏见,令人担忧。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进行劳技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培养热爱劳动意识。另外合理的劳动对于学生增长智慧、增强体质和陶冶情操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劳动教育已经是刻不容缓,加强农村劳动教育主要途径是:第一是学校、家长要改变观念,树立现代素质教育的育人观念;第二,加强劳动教育的研究,改进实施策略;第三,要加强对劳动技术教学的硬件建设。
1.现状与问题
"从片面发展转到全面发展"是培养现代社会合格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在谈及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时,"劳动教育状况令人担忧",同时也阐述了相关的一些现象,读后令人深省。去年假期间,我利用回农村之暇,走访了十几户学生,其中耳闻目睹有关学生家务劳动的情况让我感到心情十分沉重。
1.1 有两名11岁、13岁的女同学,(分别读小学五年级与初一)至今没洗过衣服、手帕,自己从未洗过头,主要由其奶奶、妈妈帮助洗,家务事几乎是不干的。(两名学生的成绩均较好)
1.2 一天晚饭后,天已渐暗,我去一正读小学六年级的男生家随访。到了他家推门,只见其饭桌上一片狼籍:4个菜大多所剩无几(只留一点汤与一点咸菜),碗筷丢放着,桌上、地上散落许多饭粒,一只凳子斜倒着……这时,其母亲从猪棚走了出来,满头是汗,一身疲惫的样子,她似乎颇有歉意的招呼了我,说她儿子已吃过饭正在楼上看电视。随后,其母满怀失望、气愤而又无奈地向我诉说,孩子从不肯做家务,只管自己享用。
2.忧虑与责任
据美国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所作的20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干家务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失业率为1:5;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高出20%,此外,离异比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得多,这一比率所反映的趋势,应该能被大家认同的,也是普遍客观存在的。问题的症结或者说关键是,我们当前的教育普遍忽视了劳动教育,我们的观念中普遍淡化了劳动教育。据报道,我国小学生在家劳动时间平均为11分钟,仅是美国的1/7、泰国的1/6、韩国的1/4、英国的1/3、日本的1/2,如果我们在教育中一旦形成"十分普遍的现象",任其发展,其最终的后果将是犯"历史性的错误"!
农村小学生的纯朴、诚实优秀品质渐渐地消失,乱花钱、图享受,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珍惜劳动成果等不良品行的滋长。现在农村小学生的面貌实在令人担忧。不难想象,我们培养的人如果是一个缺乏劳动观念,不珍惜劳动成果,不珍重家庭亲情,那么这样的人纵有高智、高能、高分,最终对于家庭,对于社会会有一种怎样的回报呢?多少往事人生悲剧,真是不堪预测!农村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正陷入泥潭,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劳动技术教育,转变观念,走出困境。所以,在学校中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3.实践与对策
3.1 是学校要改变观念,树立现代素质教育的育人观念。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小学3~6年级学生人人必须经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之一。接受劳动与技术教育、获得劳动与技术的学习经历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说到底,造成我们劳动教育相对薄弱,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相当一段时间来,学校(包括家长)自觉地、不自觉地受"应试教育"影响,是"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必然后果,认为劳动教育是一种"多余的教育"、"过时的教育",这是十分错误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证明: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全人格的必然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与责任。学校领导、教师要充分认清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到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新一代建设人才,提高人才素质的必然要求。
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热爱劳动。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磨炼意志,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要热爱劳动果实,勤俭节约。另外,合理的劳动对于学生增长智慧、增强体质和陶冶情操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2 加强劳动教育的研究,改进实施策略。劳动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教育,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改变课堂上说教式、形式化的教育,重要的是我们的学校领导、教师要从少儿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劳动教育。
3.2.1 抓好一个重点――用好教材是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技术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性性教育培养任务,不是短暂的教育,或者一两次活动就可以实现的。目前使用的小学教材《综合实践》,相当部分是较好的教材,具有实践性、技能性与应用性,我们只要认真地贯彻本教材的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果。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我们的教师要切切实实地落实好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中去(劳动教育以活动形式进行是比较合适的)。首先我们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做出认真课前准备。第二,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定期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第三,要建立合理的劳动技能(综合实践课)评价体系,进而促进劳技活动的深入开展。
3.2.2 落实一个支撑点――创建劳动基地活动是劳动教育的一个有效补充。结合农村的实际,努力开辟课外劳技教育的渠道,让学生到广阔的天地里去体验生活,从学习体验中培养 学生坚强的意志,树立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思想。建立 "劳动基地教育",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去参观各种农作物的培育、生长、管理的收获,同时听取农业专家的专题讲座,体会了农业劳动生产的伟大意义与价值,从而培养关心农业,热爱农民的感情。所以创建劳动基地活动是劳动教育的一个有效补充,是劳动技能的一个支撑点。
3.2.3 强化一个亮点――教师们探索寻求有效方法与方式是劳动教育的必然要求。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各有差异,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在劳动教育中,要因地因时因人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要创造性亮出自己的教学特色。例一位劳技课老师把家里的丝瓜种子拿来,分发给每一个学生,并进行培育的方法指导,每一个学生回家都十分小心地培育、栽种……据这位老师反映学生对自己栽种的作物非常关切,舍得劳动,表现了精心地哺育,小心地呵护。待到收获的时节,学生们所表现的喜悦、激励、自豪以及急切言表的神情,真令人欣慰,令人难忘!后来在家长的支持下,引导学生创办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小植物园",同学们都能主动地参与劳动,积极地相互间进行"技术交流"和"成果比赛",他们真正地体验着劳动的乐趣,体验着"劳动最光荣"的含义了。
3.2.4 形成一个合力点――争取家长社会的支持是劳动教育组成部分。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学校的劳动教育好多需要家长的配合协作才能完成。劳技教育缺少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为一方面家长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 地指导学生进行劳技训练,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督促孩子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感情 。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举行家长教育讲座等,让学校和家长形成共识:学生参与劳动,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热 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果实的品质,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劳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 造力,使双手更加灵巧;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品质,懂得尊重老人、 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帮助别人。
事实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学校只要利用多种途径向家长说明劳动教育的利弊关系,假于社会舆论的导向,家长一定会对劳动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邀请社会上一些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作事迹报告,也是劳动教育的很好形式。
3.3 要加强对劳动技术教学的硬件建设。
3.3.1 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劳动技术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实践性与开放性,决定了它对硬件设施的依赖。一般认为劳动实践基地分为两个类型: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农村小学的空地多,学校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对各个角落、每块花木都要精心设计,细致管理,各班级可以建立相应的责任保护区,花坛管理基地;让学校出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美好景象,让学生感受着劳动的自豪与光荣。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学校要积极与社会机构取得联系,与职业技术学校、农技站、科技馆、兽医站、农场、养殖户等单位结对,定期活动。挖掘周边环境的潜力,如建立"卫生一条街"、"保护母亲河"等。
3.3.2 资金设备投入。学校要通过各种办法筹措资金:自己筹一点,上级拨一点,社会帮一点等以保障劳动技术教育设备设施的建设和劳动实践活动基地的建立。
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和要求,学校必须积极创新实践育人的方法和途径,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努力提升育人工作成效。
一是要围绕三级课程,落实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北京市规定,各学科要拿出10%的课时用于实践,不管是语文数学也好,还是物理化学也好,都要有10%的课时在课外实践中完成。相应地,我们有了语文开放性学习计划,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等。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的作用。
二是要依托社会大课堂,组织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2008年启动的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是一个资源平台,吸纳了不同类型的资源,能够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实践需求。针对中小学生特点,资源单位都有相应的教育计划书,定期推出特色的教育活动,学校应该积极用好平台资源,既要集体组织做好“四个一”这样的活动,又要就近就便、创新形式用好平台资源,引导学生及其家长自行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