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类别范文

财务风险类别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风险类别,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风险类别

篇1

[关键词] 财务风险 资本运动 类别

一、财务风险的形成

财务风险指是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而使资本价值形态在转化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从资本运动的角度看,在G-W--W’-G’的资本运动过程 ( 即资本垫支、资本消耗、资本回收的过程) 中,资本流通的始极是货币本金的垫支,终极是得到价值量增加的货币本金收回,财务是为了重新获得货币而垫支货币的活动。所以,资本财务的风险萌芽于本金垫支之时,只要有把货币作为资本来使用的意图,资本就具有无法得到价值增值的总风险。资本的流通过程,既是财务风险的转移过程,又是财务风险的积聚过程,某一资本形态的风险不仅接纳了上一资本形态的风险,同时又吸收了本形态新的风险,随着资本价值逐渐集中于商品产品,风险也在不断的积累。总之,资本循环的每一步都印上了财务风险的痕迹:本金垫支的开始,风险就已经启动,资本价值转换和增值的过程,就是风险的转移和积聚过程。财务风险,是资本价值经营的必然产物。

二、财务风险的分类

对财务风险进行分类,有利于经营主体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形式,以及把握财务风险的运动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基于对财务风险形成过程的认识,下面就按照两个标准对财务风险进行了分类:

1.按照资本运动环节的存在形态进行分类

资本运动环节的存在形态即企业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本回收和收益分配活动,风险则相应地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

(1)筹资风险。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由于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容易导致决策失误,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得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即是指企业由于筹资而不能按时足额的偿还借款的可能性,以及股东权益的可变性。企业的筹资渠道一般可分为两类:借入资金和所有者投资。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致使企业不能按时还本付息,不但会造成企业经营上的困难,甚至会直接导致企业的破产。而对于企业的股东,既不能满足现有股东的收益目标,也会因而丧失潜在的投资者。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源于企业的投资活动,是指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因此投资活动是企业财务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投资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由于企业决策缺乏科学,管理措施失当,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等诸多原因,从而使投资的实际收益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使投资产生巨大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三种:(1)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不能盈利;或虽已投产,但出现亏损,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2)投资项目并无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利息率;(3)投资项目既没有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存款利润率,但低于企业目前资金利润率水平。如果用投资项目的收益期望值和期望值标准差两个指标来计算比较投资风险的大小,收益期望值越小,标准差越大,表明某个投资方案的投资报酬率的平均水平越低,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就越大;反之,投资风险越小。

(3)经营风险。即资本回收风险。资金是企业生命的源泉,是企业经营之本,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产品销售以后,其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为了增加产品销量和扩大业务,许多企业都采用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不但增加了坏账,也使财务风险加大。此外,企业资金回收的风险还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密切关联,也取决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4)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指企业实现的财务成果对投资者的分配。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使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收益分配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收益确认的风险,由于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方法不当,虚增利润导致大量资金提前流出企业引起财务风险;另一方面是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形式、时间和金额把握不当而产生的风险。

2.按资本运动阶段的逻辑顺序进行分类

按资本运动阶段的逻辑顺序,资本经历了垫支、消费、回收及到下一次运动前的间歇四个阶段,由此,把企业的资本运动阶段分为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以及分配阶段。当然,资本的运动是离不开整个外部环境的,于是与之相应的,产生了资本配置风险、资本消耗风险、资本产出风险、资本复原风险、资本支付风险及资本市场风险。它显示了资本从货币商品到生产要素商品、营业商品再到货币商品的过程中,风险随着资本的不断变化从上一阶段转移到下一阶段,并逐渐地暴露出来。

具体来说,各阶段风险如下:(1)购买阶段――资本配置风险,即无法得到期望的生产要素及组合状态的可能性;(2)生产阶段――资本消耗风险和资本产出风险,即预付资本量可能无法收回的可能性,以及产品使用价值得不到社会认可的可能性;(3)销售阶段――资本复原风险,即资本无法还原到原始出发点形态的可能性;(4)分配阶段――资本支付风险,即无法满足资本所有者权益要求的可能性;(5)外部环境――资本市场风险,即市场环境因素引起资本商品市场价值波动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篇2

【关键词】 财务风险 市场经济 资金 筹资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结构趋向多元化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随着外界环境的多变性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难以避免,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债而带来的还不起本息因而破产的可能性,可以说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本文主要分析了财务风险的分类及特征,以及财务风险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财务风险类别

1.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由于企业资金供需及市场环境的变化给企业财务带来的不确定性,往往导致企业举债经营,经营资金除自有资金外还有一部分借入资金,借入资金需要还本付息,给企业获利能力增加了一定影响因素,一旦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企业便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而企业是靠自有资金运营生产,财务风险相对发生几率较小,而要承担经营风险,反之如果有借入资金,企业将要承担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企业借入资金必须按期还本付息,在未来偿还债务能力不确定的情况下,就会相应增加企业的压力和负担,使企业面临着资不抵债的潜在风险,这也就形成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不得不进行经营筹资,筹资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银行放贷,进行负债经营。企业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都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使得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再融资风险等。企业在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中无不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因此,筹资决策除规划资主需要数量,并以合适的方式筹措到所需资金以外,还必须正确权衡不同筹资方式下的风险程度,并提出现避和防范风险的措施。

1.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投资中可能会遭受收益损失甚至本金损失的风险。为获得不确定的预期效益,而承担的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它也是一种经营风险,通常指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只要风险和效益相统一的条件下,投资行为才能得到有效的调节。投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投资决策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明, 企业经营管理者一时头脑发热而盲目拍板,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主观性、盲目性和独断性;(2)缺乏风险意识,盲目追求“热门”产业。在某些行业处于最“热门”的时候才决定进入,结果投资后行业转向低迷,企业深陷其中,进退两难。(3)对项目仅侧重于技术可行性的研究,对经济可行性的论证不够重视,对投资成本及项目建成后的成本费用和效益测算不准确。从而根据过于乐观的经济估算做出错误的决策。

1.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公司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变化从而产生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或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导致未来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经营风险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经营风险的出现是因为汇率的变动能改变一个公司的未来收益和成本,也就是它的营业现金流。

2. 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归纳起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2.1客观性

财务风险难以避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因偿还到期债务而引起,没有债务,企业经营的资本全靠投资人投入,则不存在财务风险,而现实很多企业都是筹资经营,因此风险无处不在,时刻存在。

2.2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并不是所有的财务风险都可能发生,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一般而言,企业举债经营目的一是扩大再生产,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二是投资于其他企业,向多元化发展,以分散经营风险。有投资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素,没投资不存在财务风险。

2.3资产流动性

由于与财务风险相对应的企业债务必须用现金来偿还,而企业现金的主要来源有:销售实现、应收账款收回、存货变现、收回投资等,都与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息息相关。

2.4收益性

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3.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因而,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因此,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3.1控制负债比例

即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负债使财务杠杆利益抵销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目标带来的可能影响。企业举债经营,全部资金中除自有资金外还有一部分借入资金,这会对自有资金铁获利能力造成影响;对借入资金需要还本付息,一旦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企业便会陷入财务困境基至企业破产。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到期无力偿债或资不抵债,从而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3.2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加强财务防范能力

企业财务风险在财务上的最终表现是现金流量不足,企业不能及时支付到期债务,企业能否正常经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完全取决于赢利多少,而是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应收及偿付到期债务要保持的一定的稳定性。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就是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通过对一些量性财务指标的分析,如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等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结束语:

通过在企业中建立财务分析制度,做好财务分析是发挥财务管理作用在企业经营中的最好途径,通过改善企业财务经营管理,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每一个细节,总体就能确保企业财务风险最小化,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素春,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防范财务风险[J].审计与理财,2005年S4期.

[2] 王小惠,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经济师,2006年03期.

[3] 刘庆华,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篇3

[关键词] 电网企业 财务风险 预警模型 保障体系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电力市场化进一步确立,电网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而电网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使得决策的主观性给企业的财务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加之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设的相对滞后,风险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和控制,将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因此,运用科学的手段,建立一套符合电网企业实际的、高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电网企业的发展及风险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一、当前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模型的研究现状

目前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财务预警分析主要分为两类:单变量预警和多变量预警分析。

1.单变量预警模型。单变量预警模型主要利用个别单一的财务比率来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此类模型简单易懂,便于操作,但其本身存在的缺点巨大。首先,单个财务比率无法反映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其次,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操纵会使单个财务比率作出的预警信息失去可靠性。再次,对同一家公司选取的财务比率不同可能得出的预测结果不同。

2.多变量预警模型。多变量预警模型是指运用多种财务比率加权汇总而构成线性函数公式来预测财务危机的一种模型。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美国纽约大学教授Altman的Z-Score五变量计分模型。它克服了单变量预警模型的缺陷,基本涵盖了所有预测能力很强的指标,但局限性在于:它没有考虑到较为客观的现金流量指标,造成企业现实财务质量失真的存在。

3.模型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从国内外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当前的预警模型基本运用会计数据和财务比率,而存在的问题在于:(1)机械性的将财务数据引入已有模型,忽视模型适用经济环境和企业实际的不同,造成检验结果的失真。(2)进行实证分析时刻意寻求统一的参数去解决所有企业的问题,缺乏对参数选择的应变能力。(3)选取的预警模型的侧重点不同,使得财务指标不够全面,降低预警模型的解释能力。

二、电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1.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电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应当遵循灵敏性和可操作性的标准。首先,要求所选指标体系能准确、敏感地反映财务风险;其次,能够对相关统计资料及财务数据进行即时客观的测定,再现财务管理的真实状态。进行指标体系设计时应结合电网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及财务经营特色,充分满足整个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预测性、动态性、实时性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发展能力及管理能力五个方面:(1)获利能力指标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资产盈利能力及利润增长能力,具体指标有反映资产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反映利润增长能力的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2)偿债能力指标主要体现电网公司的相关债权债务实现能力,具体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及陈欠电费回收率等;(3)资产运营能力主要包括反映资产和应收账款周转状况的资产周转率及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不良资产对资产质量影响的资产损失比率;(4)发展能力指标主要反映电网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包括销售利润的增长和资本资产规模的扩大,具体指标包括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两个指标;(5)管理能力指标主要体现电网企业的信用政策及供应能力,具体指标围绕人力资源的素质及技术能力展开,例如劳动生产率、人员知识层次率等。

2.风险预警模型的选取。由于单变量预警模型不能对电网企业整个财务状况进行系统反映与风险预警,Z值模型在电力行业缺乏适用的经济环境。根据电网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及相关行业环境分析,对电网企业采用功效系数法综合评价模型评估其财务风险,即对各项评价指标结合行业平均水平设立满意值和不允许值,以满意值为上限,以不允许值为下限,通过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满意程度来确定各指标的分值,最后加权平均计算来评价被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函数

其中:Wi为第i指标的权重; Bi为第i指标的值;Q值反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综合功效系数。

最终根据综合功效系数的数值大小,将财务风险的预警级别分为5类:

3.风险指标值的确定。运用功效分析法对风险指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评价体系中选取指标的特点将指标分为极大型变量、极小型变量、稳定型变量、区间型变量四类。用Bi表示实际指标值,m表示满意值,n表示不允许值,则单项功效系数Wi值为:

(1)极大型变量单项功效系数,指标数值越大越好:

(2)极小型变量单项功效系数,指标数值越小越好:

(3)稳定型变量单项功效系数,指标数值在某一稳定点最好:

(4)区间型变量单项功效系数,指标数值在一定区间内最好:

4.风险指标权重的确定。风险指标权重的大小根据电网企业的财务风险特点采用德尔菲法(专家打分法)确定,分为两步:首先,确定财务风险每个能力类别的指标,由若干名专家独立地给出每个类别指标的权数,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类别指标的权数。其次,继续使用专家打分法对每个能力 类别相应的各组评价指标分配该类别指标的权重,专家组独立的给出个类别每个指标的权数,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指标的权数。

三、电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运行保障体系

电网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因其财务风险的特点及财务经营特色而不同于普通企业。加之,电力市场化进一步确立,面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设的相对滞后,使得电网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高效运行需要进一步结合COSO风险管理框架加强电网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建立与风险预警系统相统一的保障体系。

1.优化电网企业风险控制环境,保证风险预警体系运作的相对独立性。风险控制环境包含着企业主体的基调理念,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其它要素提供约束和结构。具体而言,风险控制环境对财务预警目标如何制定,预警活动如何组织,风险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财务预警监控措施的设计与运行等环节都将产生巨大影响。为此,电网企业必须培育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设立风险管理机构、明确相关岗位的权责分配,保证预警系统形成可观真实的财务风险管理文件。

2.制定适合电网企业实际的风险管理目标,保证风险预警体系指标的有效性。企业风险管理机构必须制定清晰、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制定适合电网企业实际的风险管理目标,保证预警指标的选取遵循灵敏性和可操作性的标准,准确、敏感地反映财务风险。同时,进行指标体系设计时应结合电网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及财务经营特色,充分满足整个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预测性、动态性、实时性的要求。

3.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针对关键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电网企业业务循环的过程是以电网建设及电力销售为核心,应对电网建设、电力销售、电费回收等关键点设定“财务预警目标一览表”,结合相关目标进行风险事项识别,确定风险因素产生的原因,结合风险预警系统对风险进行分析,确定事项的风险因素评价尺度及风险等级。针对关键财务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内部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报告等环节对各种财务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4.建立高效的风险信息管理沟通网络,确保风险处理机制快速高效运转。风险信息管理沟通网络为财务预警系统提供数据接口,在预警系统与电网企业各个子系统之间建立起畅通的沟通渠道,进行数据传递与共享,确保风险预警系统有效发挥作用。对存在于电网企业的电网建设、电力销售、电费回收等关键点的风险及电网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进行动态管理,实现信息在企业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的传递和交流,以便为管理风险和作出与财务预警目标相关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张 鸣 张 艳: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李 艳 赵建娜:电网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设计[J].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4]李建英 桑广成: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4)

[5]肖振红:热电联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J].财会月刊 ,2007(11)

篇4

随着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燃气行业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城市燃气行业的安全与经营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建立城市燃气全面风险体系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全面风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风险体系,对于正处于高速扩张期的城市燃气行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充分认识城市燃气企业建立城市燃气企业财务风险体系的必要性

1.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高危行业的燃气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日趋复杂,诸如供应链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安全环境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投资决策风险、财务和资本运营风险等,都对公司提高防范风险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建立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2.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规避风险,完善自我机制的需要

依靠城市燃气企业的垄断背景,其经营风险往往容易被忽视,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财务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对公司重大风险的量化评估和实时监控,建立重大风险评估、重大事件应对、重大决策制定、重大信息报告和披露以及重要流程内部控制机制,促使企业建立动态的自我运行、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风险管理平台,形成风险管理整体防范的长效机制,

3.实施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需要

国内多数燃气企业虽然都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但是,往往由于各个体系与职能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缺少有效的衔接和支撑,尚不能形成对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的全覆盖、全监控格局。因此财务风险体系通过建立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和财务预警信息反馈系统,对公司经营计划、投融资管理、生产运营和产品营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预测、识别和控制,对于企业稳健运行,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有着重要意义。

二、燃气行业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对风险的认识不够全面准确

燃气行业作为高危行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但往往对风险的认识不够全面,特别是对损失和盈利可能性并存的机会风险缺乏必要的认识。我们不能单纯的将财务风险视为纯粹的负面的东西,忽略风险中蕴藏的机会。换言之,既要恰当防范和控制纯粹风险,又要理性认识和管理机会风险。

2.财务风险管理多为事后控制,缺乏主动性

企业现有的财务风险管理多为事后控制,对风险缺乏系统地、定期地评估,缺少积极的、主动的风险管理意识及机制,对财务风险缺乏必要的识别、评估与应对,不利于从根本上防范重大风险以及其所带来的损失。

3.只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

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体系分为战略(决策)层面、管理层面、执行(实施)层面,但一般情况下公司现有的风险管理职能、职责往往散落在各个部门和岗位之中,企业只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系统、整体地考虑企业风险组合与风险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不均,影响公司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4.财务风险应对措施的不足

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涉及的管理领域宽泛,专业性较强,风险管理技术应用相对滞后,定性分析运用较多,定量分析较为薄弱。强调纯粹风险的规避,风险应对以单一措施为主,缺乏风险组合的观念意识。

三、城市燃气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1.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建立严格的财务风险管理程序

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应用业务流程分析法对燃气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就重点环节的资金流动状况进行分析,确定风险因素的控制关键点,针对各风险控制关键点的不同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做到提前防范风险,使风险管理目标更为明确 ,提高财务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2.严格财务风险识别过程,建立全面的风险机制

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应该以财务风险辨识为基础,探寻财务风险的根源以辨析相关风险的可控性,结合对公司影响的重要性和在长、短期内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风险排序,在有效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采用定性方法或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风险辨识、风险溯源以及风险排序机制。进一步梳理和规范管理流程,按照管理类别、专业性质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总体设计和系统分类,建立起涵盖投资融资、工程及固定资产、物资采购、财务和资金管理等各个管理类别以及以内控为核心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按照会计要素对供、产、销各经营环节和人、财、物各控制对象作出明确的制度规定,形成与业务流程相统一的闭环管理。

3.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资金风险在财务风险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燃气行业具有初期建设资金投入较大、资金占用时间和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基于这种特殊的行业特性,燃气行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往往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因而资金预算管理作为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按照管理程序,将财务风险控制环节及关键点,纳入预算控制范围,通过全面预算进行事前筹划,评估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策略,控制和缓解风险,有效控制财务管理风险因素。

4.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篇5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mba 硕士研究生,上海 200093)

摘 要:为了提高电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有必要建立电网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本篇文章借鉴了国内外有关风险预警理论和实务研究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电网企业提出了有关财务风险的预警指标,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分析各指标的权重,从而建立起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电网企业财务预警模型,制定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预警指标评价标准,对电网企业的财务风险使用指标评分法进行综合评估,以此来确定电网企业所处的财务风险等级。

关键词 :电网企业;财务风险;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086-01

收稿日期:2015-02-06

作者简介:杨熙(1984-),男,上海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MBA 在读。研究方向:财务风险管控。

一、财务预警方法

电网企业财务风险时刻都有可能发生,要想在发生的时候尽可能小地减少损失,就要建立电网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这种风险预警模型可以对电网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控,这种监控系统可以对电网企业的一些突发状况做出预防。这样就能够改善财务的状况和结构,从而化解财务风险。

国际上对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我们所说的定性分析指的是流程图分析法、管理评分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等等。由于定型预警分析的主观性比较强,所以其风险预警中的应用范围比较窄。而定量分析法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单变量分析法,另一种是多变量分析法。从数学模型的使用上看,比较常用的是建模法,另一种是评分法。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需要选择预警方法,本文主要是从实用的角度选择评分预警方法。

二、财务预警指标

电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与财政部和国资的企业绩效评价有相同的地方,可作参考,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经营情况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一个维度纳入,因为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在评价企业财务是否发生危机的时候会有先行指示的作用。同时,国家监管机构也越来越重视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工作,所以我们可以将风险管理状况也作为一个维度纳入预警指标类别中。因此电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一共有六个类别,每个类别都有具体的指标。然而电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工作的需要进行调整。

三、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在各财务预警中非常的重要,层次分析法主要是各财务预警指标的权重的方法。各财务预警指标的权重的确定在风险预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直接关系到财务预警的结果。然而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时期的企业,对于各个财务预警指标的侧重点也不同。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说,财务指标的权重也并不是无规律可循。层次分析的方法可以避免随意性,层次分析法主要是为一些比较复杂模糊的问题来提供一个比较容易理解和解决的简易方法,层次分析法特别适合那些不容易用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它是由美国的一个运筹学家提出的,最初只是一种简单灵活的决策方法,但是这种决策方法还非常实用,之后逐渐演变成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发法的操作流程是:第一,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个组成因素,并且将这些因素按照隶属关系进一步地分解成多个组成因素,分解成的这些因素还需要按照隶属关系再进一步地进行分解,按照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分别排列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有层次的从高到低的阶梯层次结构。第二,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来确定各因素之间哪个相对比较重要;第三,将各个因素都考虑进去,比较相对重要性,最终确定层次的总排序,得出的最后结论就是各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即各财务预警指标的权重。

四、指标权重

各预警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可以邀请电力行业的一些财务专家进行判断,这些专家可以采用德尔菲法分别对每一项财务预警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一个匿名打分。我们所运用的德尔菲法实际上是一种反馈匿名咨询法,这种做法是要对预测指标的权重进行判断,通过对很多电力行业财务领域的专家的意见进行整合和总结,得出的结论再次匿名的反馈给各专家,然后再次征求意见,对这些意见不断地整合,直到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意见为止。

五、总结

企业的发展要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总要求,不断地改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一个科学的合理的责任评价体系。本文所探讨的是从财务的角度建立起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减少电网企业财务方面的风险问题,电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本文所给的一些小意见,进行风险预警,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电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完善电网企业财务风险系统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秀琴. 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设想[J]. 上海会计,2003,(5):21-23.

[2] 杨秋林. 构架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心披露的指标分析体系[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3):59.

[3] 黄亚平. 雷婷婷.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统计,2009(6).

篇6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财务风险 预警模型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定义研究

关于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其中狭义财务风险指由于资本结构不合理和融资方式不恰当所引起的财务杠杆隐患;广义的财务风险定义则不仅包括融资,而且还涉及投资、偿债等造成的现实收益小于预期收益的不利过程。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国家各种房地产调控政策措施的出台,一定程度抑制部分刚需住房需求者的购房意愿和对未来房价持续上涨的预期。另一方面,营业税、房产税征收从严,增加了购房者的资金成本和投资风险。关于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现状的研究,主要由以下几种类别:

(1)企业开放资金日益短缺,资金链断裂风险不断增加。寻静(2013)认为房地产企业的楼市成交量出现了大量下降,这就给企业预售资金的回笼带来困难,使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压力加大。

(2)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杠杆作用偏大。杨(2012)指出,在筹融资方面,我国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运转、理论缺乏研究,在筹资时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考虑较少。

(3)项目开发缺乏合理的全面预算和科学管理。杨军芳(2013)认为由于不可移动性和物态固定性,房地产交易只能通过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转移来完成,从而影响了房地产的流动性和变现性。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外部政策环境因素

利率和税率变动风险。卢利红(2012)等认为利率和税率的变动会导致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会导致开发成本提高,预期收益降低。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迮玉琴(2013)认为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巨大不稳定因素,而国家对房地产行业推出的各种调控政策将会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发生。

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许国强(2013)认为当通货膨胀率大幅度上升时,会增加企业的开发成本,降低企业收益。

房地产市场不成熟。刘佳(2013)认为,作为新兴行业的代表,起步阶段较晚,关于房地产业发展规律及其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尚欠成熟;在投资运作上,房地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投资模式单一性。

(二)企业自身和内部管理因素

房地产行业本身性质的影响。除了来自于其本身资金密集型、现金需求量大、投资收回期长和不易变现等特点外,还来自于投资该行业的高额利润和营运模式单一性。

项目决策各环节风险影响。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根据不同环节,可划分为投资风险成因、偿债风险成因、筹资风险成因和营业风险成因四种。而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借入资金带来的资本结构不合理,加剧了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人员职能意识不强和道德风险的存在。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不健全、缺少全面有效财务管理预算制度、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等。

四、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一)以Z-Scroe为基础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EdwardIAltman(1968 )年提出的Z- Score 模型是一种运用多种财务比率加权汇总而构成线性函数公式来预测财务危机的一种多变量预警模型,该模型根据各个财务比率的警示作用大小给予了不同权重,通过得出的Z值与临界值对比来综合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状况。

(二)修正的Z-Score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张红等(2013)基于多元判别分析法修正了Z-Score基准模型,构建了适用于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模型(FRE),该模型对中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平均准确度达90%以上。

(三)以模糊-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该方法将模糊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多层次决策的综合评价方法。宋锐林(2011)通过研究得出该方法可以比较有效的预测企业财务风险,起到财务预警的作用。

五、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研究

(1)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通过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做到财务筹资以及投资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可以确保财务管理处于一个规范有序的状态。

(2)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改善企业资本结构。房地产企业应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实施多元化融资策略。扩大等权益性的资金来源比重,降低非权益资金来源,扩大私募基金、房地产基金等融资规模。

(3)完善财务管理授权制度,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提高和强化资金管理、资金利用率有助于防范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此外,要重视现金、建筑材料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完善企业授信制度。

(4)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提高财务人员职业素质。在财务控制领域建立有效的财务制度、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为房地产企业提供预警信号,可使经营者及早采取措施。

六、结语

关于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务风险对各个因素的敏感程度和受影响频度;二是商铺、商业性住宅、普通性住宅等房地产行业内部不同类别房产的财务风险差别;三是结合土地价格、银行风险等和房地产关系密切因素的变动来衡量和预测房地产的财务风险和未来房价趋势等。

参考文献:

[1]申雪丽.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在房地产企业的应用分析 [J].财会研究,2012,(13).

[2]杨军芳.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实证分析及测度 [J].财会通讯,2011,(12).

篇7

关键词:财务风险 财务分析 防范 预测 控制

一、当前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

(一)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一组或一组以上可进行对比的数据或指标,两两对比、分析、考察,从而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与当前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企业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多是将本期数与计划数、本期数与上期数、企业数据与行业数据、本部门实际数与其他部门实际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

(二)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是指将某一项财务指标看做一个整体,以其某个组成部分的数据作为分子,除以该项整体财务指标,以计算其结构比率。通过对结构比率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各个因素的比重和结构,还能对各个因素的结构和成分进行合理性评价,并且找出各个因素的变化规律。

(三)因素分析法

某一个数据指标的影响因素可能有多个,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某一个数据指标分解成多个具体的因素。之后按照某一顺序从某个因素开始,作为替换变量逐一替换。在替换的过程中,当其他因素不为替换变量时,均看作为确定因素。通过因素分析,可以测算出某个数据指标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

(四)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在参照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将表中相关财务数据的两期或多期连续的数据比率或指标以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得其增减变动的数额、方向、幅度等信息,以揭示企业的现金流变化情况和运营情况,是一种趋势变化分析方法。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来源与类型

(一)偿债风险

偿债风险基本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一项财务风险。偿债风险的来源有两个方面,详见表1。

(二)收益变动风险

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变化,竞争也逐日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企业在运营中会面临收益变动风险。企业为了降低资金成本,往往采用负债融资模式。同时还能依靠财务杠杆放大企业收益。但是同时,却也使企业的风险被放大。

(三)现金风险

企业现金持有量的不足容易给企业带来现金风险。倘若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少,那么企业的正常支出将不能被保证,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存维系,还会对企业信誉带来一定影响。然而,倘若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过多,企业的机会成本会被增加,企业的利润率将会受损。因此,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多或过低都会引起现金风险。

(四)应收账款风险

应收账款,是企业应收而未收的款项。通常是由于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或者回收金额的不确定性所引起。详见表2。

三、合理利用财务分析预防财务风险

(一)将财务分析提高到战略高度,结合企业战略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能单纯的为了财务分析而分析,应在分析之前明确企业战略,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财务分析,有所侧重。具体而言,企业通常有两种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战略的选择不同,财务分析指标的侧重也将不同。倘若企业选择成本领先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的毛利率较低,同时周转率则较高。企业可在成本领先的战略之下,薄利多销。同样,倘若企业选择差异化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毛利率较高,周转率较低,主要是因为企业采取了差异化的战略,注重产品特色,价格制定较高。因此,企业所选择的战略不同,财务分析结果有很大差异,对此企业应有所侧重,有所针对的防范财务风险。

(二)充分利用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财务分析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资产分析

一般而言,在企业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比重通常较大。因此,加强对二者的财务分析较为重要。倘若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较低,那么可能表明企业的销售渠道位于下流,企业应以打通销售渠道作为其当务之急。同时还能间接减少其销售费用。此外,倘若企业“固定资产比例”过高,企业应围绕资产分布和利用情况,防止资产闲置和产能过剩。

2、损益分析

企业的收入通常是销售收入。其他收入虽然也是收入的构成,但是比例一般较小。因此,企业在进行收入分析时,主要可以对产品销售收入以及与其相关的产品单价和销售数量展开分析。其中,销售数量的分析,可以以产品类别、地区等进行划分,分别予以分析。同理,企业的成本构成主要是营业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在对成本进行分析时,企业可以按照产品类别、销售区域、部门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控制成本,防范财务风险。

(三)严格进行成本控制分析

成本控制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一项重点。企业唯有控制好成本,才能真正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分析中,始终要围绕企业的整体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成本的升降原因进行分析与揭示,及时查明成本的影响因素。

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和能够引起财务风险的潜在成本风险控制点,分重点的制定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和操作规范。就方法而言,可以参考《管理会计》知识,利用“本、量、利”的分析模型,对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边际贡献等进行分析和测算,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将财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四)利用 SWOT 模型进行分析

企业的财务数据通常是对企业过去的信息进行反映。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是为了未来持续经营。“SWOT”模型能够在依据企业现实的基础上,遵照企业决策的同时,防范财务风险,有助于企业未来持续经营。在 SWOT 模型中,S,即为strength,表示企业的优势;W,即为weight,表示企业的劣势;O,即为optunity,表示市场中的机遇;T,即为Threats,表示来自于市场中的威胁。通过利用SWOT模型进行财务分析,能够获知和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比如,资金的充足情况、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等。从优势和劣势两方面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发挥其优势因素为企业发展和运营创造机会,以及避免其劣势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把优势劣势变成对未来机遇和威胁的判断,从而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促进公司战略和决策的制定。

(五)加强企业现金流量情况的分析

企业在利用财务分析防范财务风险的过程中,还应对现金流量信息进行充分的重视和分析。以往,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多以“收益”为中心。当前,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企业的财务分析也应有所转变,应逐渐向“现金流量”为中心转变。重点分析企业是否能够通过其自身的经营活动获得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及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情况是否具备较高的效率。同时,企业还应在利用外部融资之后的企业运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进行分析,评价其筹资策略情况,以及企业的现金流量的动态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金美子,吴秀兰.浅谈现代财务分析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05)

[2]朱小霞.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师. 2011(08)

[3]兰启聪,毕玉平.财务分析与风险防范[J].商场现代化. 2010(29)

[4]杨大红.论融资结构的财务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9(17)

篇8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迎来了快速的发展期,发电规模持续扩大、营业收入也在不断增加,以火电、水电、核电等发电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大面积应用。经济形势的变化,使电力企业面临更复杂的市场态势,同时也增加了经营中的不确定性。电力行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逐步发展和变化,发电企业间由原来的粗放发展模式变成集约化、精细化发展模式。为适应这种形势,提升生产经营的效率,发电企业需要强化财务风险的管理体系,在预防财务风险过程中不断提升竞争力,才能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发电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定义为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由于财务资金、财务数据、财务人员以及财务控制等方面原因导致的风险。而作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安全隐患”,财务风险的出现会产生严重后果,使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甚至是破产和倒闭。因此,就发电企业来说,强化财务风险的管理,从事前管理的思路入手,做好财务风险的预防工作,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能够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本文将从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类别出发,分析当前导致发电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提出风险预防和控制的措施。

二、财务风险的概念与分类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通常是指企业由于财务结构的不合理、融资行为不适当而导致的偿债能力下降或是预期收益降低问题。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发电企业在进行商业经营和商业决策时面临的信息和环境存在较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因而相应所做的决定也意味着一定的风险,同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防范和控制发电企业财务风险,是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现实意义重大。

(二)财务风险的分类

发电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如下几类:

1.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以拓展规模、获得经济效益,增大了还本付息的压力,在资金利润率低于借款利息的情况下,会出现贷款筹资风险。

2.投资风险。企业使用实物、现金、债券等获得投资的行为,可能由于内外环境变化而出现财务损失,这种没有获得预期投资收益的情况被视为投资风险。

3.资金运营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对资金配置没有优化,使资金流入和流出不顺畅、甚至出现资金断裂而导致的风险。

4.收益分配风险。收入分配风险是指由于税率变动或企业收入分配的不太合理的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种影响表现在对股东利益和偿债能力的影响方面。

(三)发电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1.对财务风险预防的重要性缺乏清晰认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发电企业领导将主要精力用于安全生产和日常管理上,从而对财务工作关注较少,缺乏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设备的配备、人员安排以及人员薪酬待遇的严格管理,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缺乏力度。另外,部分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发电企业不会出现财务风险。

2.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较为欠缺。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不仅需要高度的责任心,也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科学的风险控制技术。在目前的发电企业中,部分财务人员素质和能力不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工作中不能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工作,而发电企业财务岗位相对比较固定,工作人员很少轮岗,一些政治素质、职业操守低的财务人员会内外勾结,通过各种隐蔽手段来盗取公司财产,产生职务犯罪行为。

三、发电企业财务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筹资风险的预防控制

筹资行为是企业开展生产和经营的起点,如果不能对筹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出现很大的不确定性。发电企业筹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有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前一种包括增资扩股,使用留存收益等,后一种则包括发行债券、利用银行贷款、采取融资租赁等方式。由于采取筹资活动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如果风险和最终收益之间没有对应的关系,就很有可能出现财务损失,采用财务杠杆操作时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在具体工作中,发电企业应当经过测算,确定一个较为合适的资本结构,通过管理债务规模,使企业的筹资成本、资金风险以及经营收益之间建立合理配比关系,实现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克服筹资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

(二)投资风险的预防控制

发电企业使用筹资获得的资金开展生产经营、证券市场操作和商业贸易等活动,都可以看作是投资行为,与筹资风险相一致,此处对投资风险的管理和预防,也需要准确测算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最终收益间的关系,通过有计划的管理和控制,尽可能提升投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来使投资行为更加可行、更加有益。

结合上述分析,在发电企业实际的投资中应当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做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关的决策时,应当更倾向于采纳资金使用量小、投资风险较低的方案;二是财务管理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如果发现企业的风险状况超出了原有方案的预期,需要马上暂停原方案,重新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后续的结果,通过再比较和再分析,判断方案的可行性,是否需要调整和修改并确定在后续步骤中如何实施,确定最优的风险后果和投资收益组合。

(三)资金回收风险的预防控制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重视资金回收问题导致的财务风险。资金回收是财务活动中的重要部分,意味着销售的最终实现。所以,企业在经营中如果对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可能会降低企业的现金总量,使企业拥有的现金快速流出,导致资金回收风险的出现。

针对上述情况,可从三个角度来强化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改进资金回收工作:一是企业的信贷规模要合理,产品和服务的折扣和优惠政策要保持稳定;二是要对客户信用进行持续的评估和跟踪管理,对于企业自身偿债能力的变化也要不断进行评估;三是要控制应收账款的总额和所占比例,强化销售人员的责任制度。

(四)收益分配风险的预防控制

对于企业收益分配的风险控制,需要关注留存收益和股息分配两种方式带来的具体风险。因为留存收益有助于企业资金回流和规模扩大,而股息分配则是股东财产权利的实现,这两种分配形式存在相互关联和一定的矛盾关系,发电企业需要在收益分配中实现两者平衡,既不留存过高比例的资金,也不派发太高比例的股息。

四、结束语

篇9

【关键词】财务风险 识别 评估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上市公司数目逐步增加,上市公司作为现代化企业的代表,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的财务支持,使它们快速地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却能看到不少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佳,导致一批亏损的企业被暂停上市甚至终止上市,这反映出一些上市公司并没有建立起有效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在2003年对478家资产规模超过500万元的企业的一个访问发现,仅有18%的中高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危机识别能力,而超过七成的人仅具备对危机识别的较低能力,现代企业面对的财务风险却不断地多样化和复杂化,危害程度不断地加深。因此,通过早期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来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的危害度,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类别

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系统,首先需要对现有的财务风险进行分类总结,典型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和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公司外部风险以及财务实务风险。

一是筹资其中一个渠道是借入资金,当公司经营亏损导致无法还本付息时,需要筹借更高代价的资金,严重时甚至导致倒闭;另一个渠道是所有者投资,这种资金属于公司自有资金,不需承担收益风险,但当经营业绩不佳时,则会令投资者失去信心从而影响进一步的筹资,影响公司发展。当公司的投资项目时,由于市场调研失误、项目执行错误、资源投入不合理、交易过度等原因,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水平时,就可能导致严重的财务风险,如2003年中航油则因为衍生品交易巨亏而申请破产保护令。

二是当公司不合理的控制产能,通过赊销来扩大销量,导致应收账款规模过大或是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时,会导致现金流的缺乏甚至资金链的断裂。

三是在股利分配决策过程中,需要确定企业的税后利润用于支付股利和支持在投资的比率,一旦没有合理的分配,则影响着未来的筹资或者企业的持续经营。

四是当公司担保的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而无法还款付息时,公司需要付连带责任;当外部汇率剧烈波动时,公司以外币计算的资产与负债价值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如今年发生的卢布下跌。连带责任风险和外汇风险是现今主要的外部风险。

五是由于公司的内部财务制度不合理,财务处理方法失误以及内部控制的缺失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2001年安然公司因财务处理不当而最终破产。

三、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方法建议

最有效率的财务风险识别方式就是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经过审计的会计报表和相关信息,识别并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导致的损失程度,从而提前改进财务制度和控制资金流动,规避或降低损失。

当注册会计师对公司年报被出具了不发表意见、保留审计意见或怀疑意见时,应该研究公司会计方法的选择是否夸大了资产和收入等等,尤其是对存货的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方法以及折旧提取过程需要倍加注意,并注意现金流所反映的真实情况。

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应该定时评估财务的状况去调整公司的经营,通过调整筹资、经营生产活动、销售过程、存货周期等等的管理,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维持正常,当发现筹资成本上升、经营收入未达预期、股利分配过高或过低,或销售回收资金延期等等风险时,应该及时和财务人员沟通并预测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其会导致的最严重后果。

在为其他企业进行担保时,公司应组织财务人员和专业人员对被担保公司进行理性的审查,避免因为管理人员主观的原因轻易为企业进行担保。相关人员应该详尽地评估担保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水平、商业信誉、还款能力等等。在形成担保关系后,相关人员需要定期地对担保企业进行评估,当发现风险时应当及时主张权利,并做好使用抗辩权、追索权和免责规定的评估。

当公司由于对外的经济和贸易而存在以外币计价的财产和负债时,财务人员也应该关注外汇汇率的波动,遇到以某些以外币计价资产或负债金额数目较大,或是该种外币汇率风险较大时,应评估损失的可能性并考虑使用选用如远期外汇合同等外部套期保值工具规避外汇风险,管理人员也应该再订立相关合同式尽量采用对公司有利的货币计价。

如果公司有控股的子公司,在分析财务信息时则应该先合并报表,使管理人员清楚公司整体真正的财务状况,对相应的财务信息进行季度或者年度的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变动较大的项目;同时,财务人员应该观测各种财务比率的变动,常见的有:一是流动性比率:流动与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二是负债比率:总资产负债率、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长期负债权益比率、利息保障倍数;三是获利能力比例:总资本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长期资金报酬率、销售净利润率等等,当发现某项目年度变化过大或某种比率出现异常时,应该分析原因并及时报告管理层,让公司可以及时地调整筹资、投资活动、销售以及经营,使风险得到合理的控制。

另外,为了获取清晰的财务信息,财务人员应该在报表附注中清楚说明采用的会计方法如合并、存货、折旧、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无形资产评估、所得税、股票计划、债务与借款安排等等,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评估所采用的会计方法是否能合理的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对于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会计方法变更,需要向管理人员解释不同会计方法会导致的财务结果。

公司的管理人员和董事会应该定期评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保证财务信息的有效性,此外,为了避免人生操作的失误或者员工由于利益关系的故意隐瞒,公司应该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相应的业务逻辑以自动发现财务信息的异常,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更新和丰富系统的业务逻辑,尽量涵盖新增的财务风险范围。

四、结语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长,规模也日益扩大,上市公司的财务处理愈加频繁和复杂,财务问题不断涌现,造成一些上市公司股价的剧烈波动,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造成财务风险的原因往往是一系列风险因素的共同作用,因此,上市公司需要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了解,就要求拥有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系统,对公司面临的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从而能调整经营和内部控制制度,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和降低风险的损害程度。

参考文献

[1]李宇欣.《多家上市公司陷入债务漩涡 相互担保使风险扩散》.山东商报.2011年.

篇10

【关键词】市场经济 勘察单位 财务风险 控制

众所周知,工程勘察单位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同时还具有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在市场经济下,工程勘察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紧紧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对财务风险与不确定性进行主动积极的管理,从而使工程勘察单位以最富有成效的方式,实现其目标和使命。同时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不少经营风险较小的工程勘察单位却因财务管理失败而被财务风险所葬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已成为现代工程勘察单位经营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一、财务管理中的风险观及其运行基本规律

财务管理强调的风险应该是经济活动未来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出现差异的可能性,是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就工程勘察单位而言,其生产经营过程通常主要表现为物资流动、资金运动和信息运动三个相互交织的运动过程,但由于单位内部和外部各种风险因素的存在,单位上述三大运动过程可能在时间上出现间断,在形态转换中发生停滞,最终使得单位经营的未来实际结果可能偏离单位的预期目标,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将会导致单位发生经营总风险,并具体表现为物资流风险、资金流风险和信息流风险。但物资流风险、信息流风险最终都从财务风险中反映出来,故财务风险是单位经营总风险的集中体现,并成为单位经营总风险的核心和落脚点。在上述管理环节中,单位应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实施各项以风险防范为基础的财务管理工作。这些方法主要有风险预测方法,风险决策方法,风险预防和控制方法,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方法,以及风险损益处理方法等。单位进行风险预防和控制的方法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风险自担三大类型。为避免风险的发生,单位可以采取风险回避措施,主动放弃可能导致风险的方案。它是一种简单易行、全面彻底的风险管理措施,其实质是回避那些引发风险的经营活动,以减少风险损失。当单位对风险进行预测决策之后,如果认为某项经济活动非进行不可,而单位又无足够财力来承担其风险,或者单位承担风险所发生的成本要高于收益,单位则可以考虑能否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当单位不能或不愿进行风险回避或转移时,便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单位决定自担风险后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自行加强管理以预防风险;进行风险隔离或风险结合以降低风险对单位总体的影响;自行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风险损失;提取各项准备金以增强风险自担能力。

二、我国工程勘察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勘察单位的发展和母下级工程勘察单位体制的建立,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危机问题愈加突出,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信息失真

目前我国相当多工程勘察单位的信息严重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出于各自的利益,工程勘察单位管理部门间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工程勘察单位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工程勘察单位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部门的实际经营状况。同时受利益驱动的影响,社会审计也走过场,以至于有的工程勘察单位假数据真做账、真数据作假账,不同的场合报不同的账,账面利润看似不少,但不良资产有增无减,该提不提、应摊未摊、盈亏不实的现象广泛存在。

2、监控不力

目前我国的工程勘察单位中,出资人对工程勘察单位、上级工程勘察单位对下级工程勘察单位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监督者没有掌握工程勘察单位财务资金全面情况的必要信息和手段,故而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工程勘察单位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上级工程勘察单位难以及时掌握下级工程勘察单位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工程勘察单位资金入不敷出,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极大。

3、风险管理系统缺乏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勘察单位面临的经济环境变化得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复杂,工程勘察单位的财务风险逐渐加大。面对新的经济环境,为了提高工程勘察单位的竞争能力,加快单位的发展,工程勘察单位急需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与此相对应的是,如果工程勘察单位采取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则有可能降低财务危机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及间接损失,并明显减少工程勘察单位因财务风险而发生破产或被它方收购兼并的概率,从而减少工程勘察单位财务危机的预期成本。有研究根据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及未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两种工程勘察单位所做的比较分析表明,凡是采取了有效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和手段的工程勘察单位,其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要明显低得多。

4、资金结构不合理

资金结构是指工程勘察单位资金总额中不同来源的资金各自所占有的比重。单位集团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资金的不同来源,工程勘察单位的资金可以分为自有资金与负债资金;按照资金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一般来说,工程勘察单位在形成自身资金结构时,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自有资金与负债资金应相互搭配,以保证工程勘察单位资金的正常周转。而现在许多工程勘察单位在进行生产经营时,并不注重资金按不同的来源及不同的时间进行搭配,常常造成资金周转不灵,这种资金周转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工程勘察单位资金不足,而是资金结构出现问题,从而加大工程勘察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降低工程勘察单位的价值。

三、工程勘察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工程勘察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工程勘察单位在从事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不因财务风险的存在而放弃既定的目标,而是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设法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工程勘察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单位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报活动的风险控制。

1、筹资风险控制

工程勘察单位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引起、且仅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是工程勘察单位债务到期偿还的不确定性和经营风险延伸造成的结果。工程勘察单位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因此,筹资决策除需要规划资金需要数量,并以合适的方式筹措到所需资金以外,还必须正确权衡不同筹资方式下的风险程度,并提出控制风险的措施。不过由于工程勘察单位筹资风险的类别不同,产生成因对工程勘察单位财务的影响也有差别,为此,实务中应根据不同类别的筹资风险提出不同的防范对策。对于工程勘察单位的现金性筹资风险,从其产生的根源着手,应侧重资金运用与负债的合理期限搭配,科学安排工程勘察单位的现金流量。如果工程勘察单位的负债期限与负债周期做到与生产经营周期相匹配的话,则工程勘察单位总能利用借款来满足其资金的需要。所以,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控制工程勘察单位财务风险的对策之一。因此,工程勘察单位就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工程勘察单位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由此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

2、投资风险控制

由于工程勘察单位投资具体形式的不同,每类投资可能遭受风险的直接原因、具体表现形式,以及风险估量和控制的方法均将有所区别。当前很多工程勘察单位都喜欢采用组合投资的方式来分散风险。我们认为,投资组合的关键在于投资者应根据期望的收益和所愿承担的风险水平,去选择不同的投资项目,并确定各项目所占的比例,这将是投资决策所需解决的问题。这种决策是根据投资风险与期望投资收益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从各选投资方案中选择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相对较高的投资方案。工程勘察单位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决策过程中选定的投资方案,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单独或同时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投资风险的预防与控制: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的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的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

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

影响资金回收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客户的偿债能力;客户的信用状况;工程勘察单位的信用政策;结算方式。由于资金回收风险的大小最终都体现在应收货款回收时间及其回收金额的多少上,故资金回收风险的估量可采用财务指标分析法进行。其中,反映应收货款回收时间长短的指标是应收货款周转次数或平均回收期,一般只需计算其中任意一项即可。进行资金回收风险决策的关键在于按照风险收益权衡原则,根据应收货款对工程勘察单位获利能力和资金回收风险的双重影响,恰当选择收益相对较大而风险相对较小的资金回收方案,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的决策。

总之,在工程勘察单位的组织结构体系中,各单位具有不同的分工和职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职能部门规定不同的经济责任,划分不同的经济职能。这既是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单位财产安全和财务活动合法性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黄锦亮、白帆:论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J].财会研究,2004(6).

[2] 王启祥、杨涛:集团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J].煤矿现代化,2004(4).

篇11

关键词:金融风险,风险管理,新金融首先,起源的财务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原因:首先,上世纪的几十年里世界的金融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融市场环境不是很稳定金融浪潮经常发生,所以金融管理和风险控制理论应运而生,繁荣的经济市场现状为金融理论的形成做出了良好的铺垫。电脑技术的普及为这种理论的形成做出了技术的支持。在过去的30年中,全球的世界经济环境也在发生改变: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全球一体化成,并且日益完善,无论哪个国家经济想要发展都要收到外部条件的制约,在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固定汇率的声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系统下降。从那时起,公司和个人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金融风险,如汇率风险。

一、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定义和分类

(A)财务风险的定义。指的的是这种结果的不稳定性,在以后的时间段受到影响的不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人们更关心的是损失的大小。(B)分类的财务风险。大体上可以分为一下几种类别:根据根的分工可以分为,包括静态的财务风险和动态金融风险。静态的财务风险,在符合大数定律,可以进行有规律的预测从而抵抗风险。动态财务风险是指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其发生的概率,而每一次的风险的会根据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预测的难度系数很大。

二、理论基础的财务风险管理

在当今的金融经济市场浪潮中,对于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引起了政府和相关学术人士的日益关注。主要是基于以下的理论基础:现阶段的经济体系和金融市场是不完美的,因此风险管理可以提升公司的价值。现实的金融市场的不完善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真正的市场上有各种税收。这些税收将影响公司的价值。从这个角度看,假设米勒和莫迪利亚尼理论的现实的经济形势是不恰当的。其次,现实的市场,有交易成本。最后,在真正的市场中,金融参与者是不可能获得完整的信息。因此,金融风险管理是可能的和必要的。

三,金融风险管理过程

财务风险管理过程大约需要建立目标管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和处置三个步骤:(A)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财务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控制和准备处置程序,以防止和减少损失,以确保稳健的货币资金筹集和运营进行识别和衡量风险的基础上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B)财务风险的评估。包括识别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测量,在各方面的工具选择各种处置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策略,以评估财务风险评价。(1)风险识别。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的分类和实施一个全面的分析潜力,显著各种风险,利用各种方法的财务风险识别。。(2)财务风险管理对策的选择。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根据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选择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最佳组合,并建议金融风险管理。这是最重要的阶段的财务风险评价。(3)财务风险控制和处置。他主要是两种方法构成(a)控制法,手段之前发生的损失,实施各种控制工具,努力消除所有的风险,并降低财务风险因素,损失的严重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b)财政法。指金融工具的使用导致的金融风险事件的损失给予及时的补偿已经发生的损失,并尽快的方式来促进恢复。

四、金融风险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近几年,在具体的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利用金融业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给金融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控制支持。投资者是理性的,在一定的风险限度以内投资者将追求最大化的利益。金融资产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的信息,与价格变化无关,且收益率遵循正态分布。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物理学的兴起。为”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从其他社会科学的观点来看,有些特殊的金融现象是传统的理论无法诠释的。

五、小结

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假说”和“有效市场假说”,金融市场是一个线性系统的“平衡”。在这个系统中,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他们做出投资决策的理性预期,及时的响应线性表中的信息。不管金融市场价格的在将来怎样的波动,资产报酬率,应遵循正态分布。然而,新的金融理论认为,金融市场体系是繁琐的非线性系统,它有一个“平衡”。同时并非完全理性的投资者在做决策时,他们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面对本身的状态,往往会“反应过度”和“缺乏反应”的不合理现象。因此,怎样改善现阶段的管理工具和理论的完善,特别是如何引入非线性科学,以及行为金融学在金融风险度量方法的研究,以便更符合心理行为的财务风险管理金融市场参与者的特点,并且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这都是在以后的将来我们有待于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2] 滋维.博迪,亚历克斯·凯恩,艾伦J.马库斯.投资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篇12

1.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一组或一组以上可进行对比的数据或指标,两两对比、分析、考察,从而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与当前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企业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多是将本期数与计划数、本期数与上期数、企业数据与行业数据、本部门实际数与其他部门实际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

2.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是指将某一项财务指标看做一个整体,以其某个组成部分的数据作为分子,除以该项整体财务指标,以计算其结构比率。通过对结构比率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各个因素的比重和结构,还能对各个因素的结构和成分进行合理性评价,并且找出各个因素的变化规律。

3.因素分析法。某一个数据指标的影响因素可能有多个,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某一个数据指标分解成多个具体的因素。之后按照某一顺序从某个因素开始,作为替换变量逐一替换。在替换的过程中,当其他因素不为替换变量时,均看作为确定因素。通过因素分析,可以测算出某个数据指标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

4.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在参照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将表中相关财务数据的两期或多期连续的数据比率或指标以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得其增减变动的数额、方向、幅度等信息,以揭示企业的现金流变化情况和运营情况,是一种趋势变化分析方法。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来源与类型

1.偿债风险。偿债风险基本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一项财务风险。

2.收益变动风险。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变化,竞争也逐日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企业在运营中会面临收益变动风险。企业为了降低资金成本,往往采用负债融资模式。同时还能依靠财务杠杆放大企业收益。但是同时,却也使企业的风险被放大。

3.现金风险。企业现金持有量的不足容易给企业带来现金风险。倘若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少,那么企业的正常支出将不能被保证,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存维系,还会对企业信誉带来一定影响。然而,倘若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过多,企业的机会成本会被增加,企业的利润率将会受损。因此,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多或过低都会引起现金风险。

4.应收账款风险。应收账款,是企业应收而未收的款项。通常是由于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或者回收金额的不确定性所引起。

三、合理利用财务分析预防财务风险

1.将财务分析提高到战略高度,结合企业战略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能单纯的为了财务分析而分析,应在分析之前明确企业战略,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财务分析,有所侧重。具体而言,企业通常有两种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战略的选择不同,财务分析指标的侧重也将不同。倘若企业选择成本领先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的毛利率较低,同时周转率则较高。企业可在成本领先的战略之下,薄利多销。同样,倘若企业选择差异化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毛利率较高,周转率较低,主要是因为企业采取了差异化的战略,注重产品特色,价格制定较高。因此,企业所选择的战略不同,财务分析结果有很大差异,对此企业应有所侧重,有所针对的防范财务风险。

2.充分利用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财务分析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资产分析。一般而言,在企业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比重通常较大。因此,加强对二者的财务分析较为重要。倘若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较低,那么可能表明企业的销售渠道位于下流,企业应以打通销售渠道作为其当务之急。同时还能间接减少其销售费用。此外,倘若企业“固定资产比例”过高,企业应围绕资产分布和利用情况,防止资产闲置和产能过剩。

(2)损益分析。企业的收入通常是销售收入。其他收入虽然也是收入的构成,但是比例一般较小。因此,企业在进行收入分析时,主要可以对产品销售收入以及与其相关的产品单价和销售数量展开分析。其中,销售数量的分析,可以以产品类别、地区等进行划分,分别予以分析。同理,企业的成本构成主要是营业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在对成本进行分析时,企业可以按照产品类别、销售区域、部门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控制成本,防范财务风险。

3.严格进行成本控制分析。成本控制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一项重点。企业唯有控制好成本,才能真正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分析中,始终要围绕企业的整体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成本的升降原因进行分析与揭示,及时查明成本的影响因素。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和能够引起财务风险的潜在成本风险控制点,分重点的制定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和操作规范。就方法而言,可以参考《管理会计》知识,利用“本、量、利”的分析模型,对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边际贡献等进行分析和测算,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将财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篇13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策略

一、引言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因为疏于财务风险管理,一些企业往往出现危机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近些年来,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现今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及房地产行业调控严厉,建筑施工行业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提高抗风险的能力。而所有的风险中财务风险则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因为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财务安全问题涉及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而如何规避施工企业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

企业的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受到内外部各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而使得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之间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使得企业的整个财务活动有可能遭受一定的损失。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过度举债而导致其丧失一定的偿债能力的可能性。

建筑施工企业对资金的依赖程度非常之高,其财务风险的危害不容小觑。轻则造成财务危机,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破产。因此企业通过使用一定的评估方法来识别财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评估方法包括:财务报表分析法、专家会议预测法以及业务流程分析法。具体说来,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情况来对企业是否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

1.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日常支付能力被一定程度地削弱。

2.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够合理,采用过激的财务政策,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负债经营。

3.企业的施工秩序比较混乱,从而导致具体的施工计划不能很好地得到贯彻落实。

4. 企业的规模扩张过度,一方面使得企业的实际收益相对下降,另一方面企业的迅速扩大往往伴随着银行借贷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偿债风险。

5.企业的投资者对于企业的投资信心下降,因为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企业的市场地位在动摇,同时预示着企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

以上几种情况可以帮助建筑施工企业识别自身的财务状况,及时判别自身是否存在财务风险,要尽量避免财务风险带来的危害,防范于未然。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别

(一) 合同风险

在合同方面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包括:

第一,合同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失公平。目前,由于建筑行业的竞争程度日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谋求利润不得不签订一些不平等的施工合同,甚至于愿意接受合同中自行垫付资金或预交大额现金履约保证金一定预付款等明显不平等的合同条款,这些条款的不公平将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第二,工程发包人的资信程度情况不一。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发包人的资信情况并不能有完整全面的了解,不少工程发包人在签订完合同后,经营情况恶化、导致无法按时履约,无力支付工程结算款,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不利影响。

第三,不能按时履行合同。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发包人没能及时派遣工程监督管理人员或工地代表,这会让施工单位在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的解决问题,影响施工的进度。

(二)筹资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资金的需求量大,流动资金容易短缺,因而往往需要通过筹资活动来解决资金问题。一般而言银行贷款较为普遍,但是有限的筹资额度及各种限制条件会影响企业的资金规模和灵活度,带来一定程度的财务风险。此外,如果通过其他筹资方式,也必将带来偿债风险和压力。

(三)垫资及资金回收风险

随着建筑施工行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这种竞争压力之下,企业可能会为了承包工程项目而接受发包方的一系列不利于自身的条款,在这种背景下垫资现象越来越普遍。垫资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大量资金被占用,并引发财务费用增加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且一旦垫资,将来不继续垫资便会发生亏损,这把企业带入了两难境地。

“收款难”已成为建筑施工行业的普遍难题。建筑工程往往需要一定的时期才能完工,企业之间一般商议按月办理结算,建筑施工企业必然会在工程先期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而有很大一部分变更索赔项目则要等到工程全部竣工之后业主才给说法,这样就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居高不。变更索赔项目能否及时得到确认计量加之垫资资金的回收能否顺畅,直接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一旦项目投入得不到业主计量确认或者资金不能及时回收,将很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恶化。

(四)投资风险

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投资风险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企业由于经营需要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这种情况容易导致企业的流动资金变为长期的投资性资产,但是这种投资可能会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而达不到预期收益,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另一种则为建筑施工工程中为了项目需要而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这种固定资产投资往往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而等到项目结束后此前购买的固定资产很容易因型号不对不能在其他项目使用而导致大量闲置,这也将带来财务风险。

(五)成本风险

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是否实行全面成本控制,是否能够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实施和控制,是否能够对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人工、机械等施工现场工程直接费用进行区分,从而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控制,能否对项目部间接费的核算和控制按照施工预算及工期要求,制订出费用开支计划,且对每一个费用项目逐一核定指标。这些都是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必要环节,直接影响着项目的经济效益,无论哪个环节处理不当,都有酿成财务风险的可能。

四、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风险处理方法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主要有分配法、回避法、转移法三种处理方法。

1.分配法:是指通过企业之间联合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在各企业之间分配财务风险,当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时,企业可以联合其他企业共同投资,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从而达到分散投资风险、避免企业独家承担财务风险的目的。

2.回避法:是指企业在选择投资理财方案时,应当对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预期与评价,在保证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是指企业通过一些策略将部分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比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这一方式从而将财务风险转移一部分给保险公司承担;又比如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从而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其他参与投资的企业等。

(二)风险控制措施

1.建立财务预警体制,及时揭示财务风险

规避资本营运和资金管理风险最为有效的方法是财务风险预警,这种预警要求企业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事先识别、分析和判断,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并警示有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防范。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对资本营运过程进行跟踪、调查、监督,从而捕捉和监视财务活动中各种细微的变动迹象;可以帮助企业对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进行更为全面、科学、准确的分析,从而加强公司财务管理和财务监控,并且及时发现财务管理活动中所面临的管理失误、重大风险和隐患,及早发现和预测财务风险;而一旦发现某种异兆或财务风险信号,应当迅速采取应变措施,准确及时传至相关人员,以控制事态,防止其进一步扩大,最大限度地规避或降低财务风险。

2.完善施工合同管理机制,避免合同风险

建筑施工合同是工程承包单位与工程发包单位明确各自权利义务的具有法律约束能力的文件,合同中的每一环节、每一条款都充分体现了双方维护自身利益的原则和愿望。

合同的签订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是完全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首先,在投标阶段就对招标文件的相关条款进行研究,组织相关部门对风险进行评估。其次,中标后签约时要对施工合同的各项条款进行逐一审查核对,合同的签订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再次,积极同发包方谈判,以合理定价的方式承包,按照施工图预算结算,对于业主的不合理要求要据理力争,坚决不签低于成本价及有失公平的合同。最后,合同签订以后双方要切实履行合同条款,出现任何突发问题都应按照事先的合同规定进行处理,从而保障双方的权利,降低财务风险。

3.建立资金集中管理机制,避免资金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资金的集中管理机制,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这种资金集中管理机制之下,财务部门根据公司总体情况可以提前筹集和分配资金,以降低资金成本。此外还可以利用项目的进度对正在建设的几个项目的资金进行综合管理,协调平衡公司可使用的资金,这样既可以避免项目的资金闲置,也可以避免项目的资金没有到位而影响项目进度。

可以说,资金集中管理机制从管理架构上解决了资金分散、资金监控和资金筹划的管理难题。

4.加强成本管理,完善内部控制

成本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施工项目成本费用控制是否有效会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加强成本费用控制,首先要求企业在投标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工程项目情况,合理编制标书,准确计算标价,此外也要加强合同管理,明确工程款的各方面内容,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成本计划,对材料、人工及机械费用等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控制。再次要积极收集施工中因外界因素导致发生变更索赔的资料,及时向业主申报计量。最后竣工结算要及时,降低欠款风险带来的一系列损失。

五、结论

任何企业都不可避免存在财务风险,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要采用多种方法来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而最关键的是根据财务风险的类别,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各类财务风险加以防范。只有正确认识企业财务风险,找出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隐患,收集相关数据,进一步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后果的价值大小,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平稳、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倩,苏延明.关于对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思考[J].内部审计与管理效益,2006(2).

篇14

【关键词】 投资性房地产; 财务风险; 度量

投资性房地产,顾名思义,就是为投资目的而不是自用(消费)目的持有的房地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范的主体是企业(包括公司),规范的对象包括:(1)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2)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3)已出租的建筑物。

一、投资性房地产财务风险的形成机理

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它产生的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投资者持有的其他资产。这一点使得本文能够单独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财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在不同的理财环境和理财阶段,投资项目的财务状况各不相同,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也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形成不同的财务风险类别。当用现金流量来评价特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现金在不同阶段流入流出的不确定性就表现为不同的财务风险类别。投资性房地产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经营风险和筹资风险。经营风险是无法实现预期资本价值的可能性,筹资风险是到期无法履行资本清偿义务的可能性。投资性房地产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与筹资风险的统一,其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营风险和筹资风险是基于不同视角对财务风险的具体描述,是财务风险这一问题在不同阶段的两个表现。经营风险是从现金流入的角度反映无法实现预期资本价值(即租金收入和资本利得)的可能性,持有阶段的运行费用与投资性房地产的经营密切相关,因此运行费用作为负的现金流入考虑。筹资风险是从现金流出的角度反映到期无法履行资本清偿义务的可能性。经营风险是筹资风险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的关键主导;筹资风险集中体现了经营风险的后果,是财务风险的集中爆发。

二、投资性房地产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对投资性房地产财务风险管理要充分考虑当前的经济趋势,并密切联系房地产市场景气循环。

首先,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把握经济趋势、了解所处房地产景气循环周期及其阶段。对于企业投资者来说,应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本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并对收集的初始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对比、分类、组合,形成风险信息数据库。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自己收集信息的成本过高,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但是应该关注有关研究机构的各种信息,建立适合自己的信息管理档案。

其次,根据收集的风险初始信息,结合具体投资性房地产项目情况,建立风险评估系统,利用成型的风险管理工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识别和度量投资性房地产财务风险,为风险决策和控制提供条件。风险识别,既要正确判断一项财务活动中存在什么风险,又要找出引起这些风险的原因。

最后,根据风险度量框架的指示,针对租金收入、营业费用和筹资结构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将防范放在第一位,综合采取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自担的控制措施。

三、投资性房地产财务风险度量

财务风险度量,是通过计算相关指标或建立模型对识别出的财务风险从量上进行估计,建立财务预警系统,为风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投资性房地产对客观经济环境的敏感性,要求投资者能够使用经济指标从宏观上对其财务风险进行把握,同时,财务风险的度量最终应落脚于财务指标的灵活分析与运用。为此,笔者将从经济指标和财务指标两方面来构建投资性房地产财务风险的度量框架。

(一)经济指标

描述房地产市场状况的经济指标有许多,如价格、租金、租金增长率、交易额、空置率等等。这些指标都可以衡量房地产景气循环及其周期,而且统计数据也较为容易获得。但是,作为投资性房地产财务风险的度量指标,笔者认为空置率是最优的量化指标,原因如下:

首先,“空置”是财务风险的直接体现。空置本身就意味着投资性房地产经营不善,是财务风险的首要导火索。

其次,空置率是指某一时刻空置房屋面积占房屋总面积的比率。它是房地产市场状态的指示器。

再次,空置率是一综合的指标,其高低会影响价格/租金的变化,对价格/租金产生调节作用。

最后,分析空置趋势还有助于确定潜在项目的“稳定使用率”。

(二)财务指标

现金,既是资本又是报酬。财务风险管理的出发点是资本增值,落脚点是减少损失获得报酬,最终都由现金来反映。因此,财务风险管理应以现金流量为基础。

1.投资性房地产现金流量分析

从物业持有者的角度,投资性房地产现金流量分析应采用股权现金流量法。现金流量包括流出量和流入量。投资性房地产的现金流出量(投资成本)主要是初始投资(包括购买价格或建造成本);投资性房地产的现金流入量(投资回收)包括税后现金净流量和税后处置收入。

首先,初始投资=购买(建造)价格

-债权人投入+其他购置成本。

其次,税后现金净流量。税后现金净流量是物业持有者在投资持有期间每年的现金流入量在抵减经营付现成本、债务支付和所得税后的余额。

最后,税后处置(销售)收入=销售价格-销售费用-未偿还债务余额-应纳税额。

2.NPV决策与期权

净现值NPV是用来评价长期投资项目可行性的传统财务指标。NPV决策的基本思路是:

将投资方案的现金流出量和项目完成后每年的现金流入量进行对比,确定现金净流量(投资收益),据此评价方案的可行性,或可对多个方案进行比较,为最终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若只有一个备选方案,NPV为正时,可对其进行投资,反之则放弃该项目;若有多个备选方案,且方案之间是互相排斥的,则选择NPV是正值中的最大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投资者可使用净现值(NPV)法对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做出预测。当净现值为正数时,偿还本息后项目仍有剩余的收益,风险较小;当净现值为负数时,项目的收益不足以偿还本息,风险较大。

3.财务预警指标测度系统

财务预警指标测度系统的实施步骤为:设计监测指标――测算监测指标的预警临界值――设置警限和警度――测度监测指标的实际值――比较实际值与临界值,根据预设的警限,预报警度。

(1)设计监测指标

投资性房地产财务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筹资风险。相应地,预警指标也分为经营预警指标和筹资预警指标。具体指标设计如表1所示。

表1中的某些指标解释如下:

营业净收入=潜在的租金收入-空置和欠租损失+其他收入-营业费用

实际租金收入=潜在的租金收入-空置和欠租损失

房地产年均价值=(年初房地产价值

+年末房地产价值)/2。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这样,当投资者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时,房地产价值有可能会产生波动,所以,要使用平均值。

平均净资产=(年初净资产+年末净资产)/2

(2)设计预警临界值

预警临界值是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剥离和计算而得到的判断有无警情出现的财务数据。房地产的地域性及对国家宏观政策的敏感性,决定了其预警临界值的设计是财务预警指标测度系统的一大难点。笔者通过先设计各子项、母项指标的预警临界值,再分别代入各监测指标的计算公式,从而求出各监测指标的预警临界值。各监测预警指标中的子项、母项预警临界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营业净收入的预警临界值=前三年平均还本付息额+前三年平均所得税额

实际租金收入的预警临界值=(同期银行贷款年利率+1%)×房地产年均价值的预警临界值

房地产年均价值的预警临界值=负债的预警临界值+平均净资产的预警临界值

应收账款的预警临界值=前三年税后现金净流量不为负数的应收账款平均值

平均净资产的预警临界值=前三年税后现金净流量不为负数的净资产的平均值

债务总额(负债)的预警临界值=营业净收入的预警临界值/同期银行贷款年利率

(3)设置警限和警度

以预警临界值为基准设置警限,警度是指警情的程度。直接用监测指标的实际值与预警临界值作比较,结果是绝对数,不便于设置警限,而应该选择使用指数(比较相对数)来设置警限。

各监测指标的预警指数=(本期监测指标实际值-本期监测指标预警临界值)

/本期监测指标预警临界值

一般来说,计算结果若为正数,则表示安全系数,投资项目的该项监测指标所反映的内容无警;计算结果若为负数,则为预警指数,投资项目的该项监测指标所反映内容的警情随着预警指数变小而越来越严重。如果监测指标为区间型变量指标或为愈小愈好型变量指标,需将上述指数公式的子项的被减数与减数互换位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