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范文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7: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篇1

[关键词] 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 特殊情况

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比如企业为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要计算公允价值变动,首先需要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对于股票,如何确定其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呢?通常的做法是取当日或最近一个交易日(资产负债表日为非交易日时)的股票收盘价格作为计算股票公允价值的依据。一般情况下,这种做法是可行的,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当日或最近一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格计算的“股票公允价值”就会不公允。

一、在资产负债表日当日或最近交易日,股票价格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在我国股市,为了防止股票价格出现太大的波动,股价的波动幅度当天限制在10%,即所谓的“涨停”和“跌停”,在跌停的情况下,股票以收盘的价格是卖不出去的,如果采用“跌停”情况下的收盘价格作为计算股票公允价值的依据,就会高估股票的公允价值,同样,在“涨停”的情况下,以现在的价格买不到股票,会低估股票的公允价值。也就是说在出现“涨停”或者“跌停”情况下,以股票的收盘价格计算的股票公允价值并不是股票实际变现能够收回的价值。另外在股票市场,当出现“利好”或“利空”消息时,机构往往会借题发挥,恶意炒作,从而会导致股票价格出现非常大的波动,但是这种影响并不会持续很久,逐渐会被市场消化,最终股票价格还会趋于其正常的价格。如果企业所持有的股票,在资产负债表日当日或最近交易日,出现了“利好”或“利空”消息,那么股票的价格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此时,股票的市价并不能真实反映股票的真实价格,计算的“股票公允价值”并不公允。

二、公司持有的股票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前长时间一直处于停盘状态,而此时所处股市或者同类(或相似)公司股票价格相比股票停盘时价格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比如,我国股市在2008年上半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部分股票的价格在短短几个月之内跌去了60%。如果企业所持有的股票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在此期间长时间处于停盘状态,资产负债表日之后,等股票重新开盘以后,在新的股市环境下,股票价格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即所谓的“补涨”和“补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使用最近一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格(即停盘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计算股票的公允价值,也会歪曲股票真实的公允价值。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上述特殊情况对股票真实公允价值的影响,笔者认为可以分情况处理。在第一种情况下,股票的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时,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处理:

1.股票价格取资产负债表日前五个交易日收盘价格(选择前5个交易日,是因为根据股市的经验数据,特定事件的影响通常会在一个星期内被股市消化)的平均值,作为计算股票公允价值的依据,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股票价格突然间的波动对股票公允价值的影响。

2.用股票的估计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如果存在比较恶意的炒作,上述方法确定的股票的价格还是和股票真实的公允价值相差甚远,此时可以使用股票的估计价格作为股票的公允价值,估计价格的确定可以根据对资产负债表日后股票价格的预期,这种方式下,为了防止对利润的操纵,需要在报表中披露估计股票价格的方法和依据。

在第二种情况下,对于股市大盘发生了剧烈变化,而此期间公司所持有的股票因长时间停盘不能交易时,可以使用可变现价值计量代替公允价值计量。如果所持股票存在其他的股票交易途径,可以根据其他方愿意接受转让股票的价格计算股票的公允价值;如果不存在其他交易途径,可以依据第三方价值评估机构的股票评估价值代替公允价值计量。

另外,如果使用上述途径仍不能有效确定股票的价格时,可以根据所持股票的同类公司股票价格变动平均水平,或者是根据相似公司股票价格变动进行预期,同样这种方式下,也需要在报表中披露估计股票价格的方法和依据。

参考文献:

篇2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相关性提出了质疑,在国内经济波动较大的背景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相关性是否收到影响值得研究。基于以上,本文选取了364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

关键词: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价值相关性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根据均衡价理论、会计计量理论以及决策有用理论来看,通过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计量能够为相关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此外,金融危机的爆发减弱了市场的有效性,经济波动存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也会相对减弱,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与股价存在相关性。由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所提供的信息会影响投资者的相关决策,投资者会关注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信息,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与股价存在相关性。

2.样本选取。本文选取了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364家作为样本,其中深圳市的A股上市公司有137家,上海市的A股上市公司有227家。这其中剔除了资产为负的公司、亏损公司、ST公司等上市公司,因其价值相关性并不明显或不符合价值相关性标准,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将这些公司剔除。

3.选择变量。本文选取了一个被解释变量P,5个解释变量,1个哑变量。被解释变量P表示样本公司i在第t+1年5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公司股价。解释变量分别为:①FEPS:出去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之后的样本够公司i在t年的每股收益;②FBPS:除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之后的样本公司i在t年的每股净资产;③FVPS:样本公司i在t年金融资产每股公允价值的变化额。其公式为FVPS=YPS+APPS;④YPS:样本公司i在t年交易性金融资产每股公允价值变化额;⑤APPS:样本公司i在t年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每股公允价值变动额。哑变量FDD:样本公司i在t年财务报告中,其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信息披露,若定义详细为1,若不详细为0。

4.模型设计。根据选择的变量可知,本研究主演的研究对象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因此,本研究提出了各个变量每股检验的模型:P=a0+a1×FEPS+a2×FBPS+a3×FVPS+a4×FDD+m此模型能够对上文提出的假设1和假设2进行检验,如果系数a3不是0,且其预测的符号为正,那么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则存在价值相关性,对不同年份数据回归进行分析,得到拟合优度R2如果R22007比R22008大,那么就可以对假设1进行验证,如果a4系数显著不为0,则说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披露详细程度与股票价格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则实现了对假设2的验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样本数据及样本变量数据的相关性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可得:2007年与2008年虽然存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但其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并不受到影响,这种相关性存在。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详细程度与股价在2008年和2007年都存在比较强的相关性,这与本研究提出的假设2相一致。对比2007和2008年数据的回归修正来看,拟合优度R22007比R22008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数据信息的解释力相较于2007年来说变弱,因此可以证实本研究提出的假设1。

三、讨论与建议

1.讨论。通过回归分析法对沪深两市364家A股上市公司在2007年和2008年的金融资产计量的价值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结果与讨论如下:

1.1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无论在何种经济环境下都存在,只是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其相关性的强弱不同。在经济环境波动较大的背景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相对较弱,在经济环境相对平稳的背景下,其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较强。

1.2投资者以及资本市场对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详细程度也有关注,且市场对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关注程度较高。

1.3通过研究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与股价呈正相关的关系,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与股价也呈正相关关系。但对于市场来说,两种不同金融资产价值变动的市场反应并不相同,相较而言,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市场反应要更加强烈。

2.建议。

2.1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的方法要坚持。当前仍有部分学者在质疑,公允价值是否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源头。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作为一种属性,公允价值的本身肯定不存在问题,在资本市场出现变化的时候,公允价值只是相对的做出了相关反应而已。在资本金融市场出现动荡的时候,公允价值能够为市场中的投资者提供相关金融资产的信息,例如金融资产质量信息等,且这种信息有着真实性特征。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经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发现,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依然存在,虽然受到影响但却没有丧失。基于以上,我们应当积极肯定并坚持将公允价值作为金融资产的计量属性,坚持采用公允价值进行金融资产的计量。

2.2对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要明确。就目前来看,我国会计准则中对于表外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要求较为含糊,这种含糊性使得投资者对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信息以及变动细节不甚了解,这对于公允价值相关性有着一定的减弱作用。因此,应当在会计准则中对金融资产的种类以及持有目的进行统一、严格的分类,且对于分类之后的每一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持有人的持有数量等相关信息要详细、单独的进行披露,以此来提升会计信息的透明度,降低这些被披露信息的模糊性,使投资者了解相关种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信息和变动细节,这样就能够增强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2.3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要进一步完善。在我国现行的新会计准则中,对于可出售金融资产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分类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性,其所用于分类的限制条件过少,这很容易导致企业随意的划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说,其后续计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如果企业划分过于随意,很可能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利润操纵提供机会。基于以上,本文认为应当积极完善在会计准则中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细化分类条件,从而保证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根本上杜绝企业管理者利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操纵相关利润的现象。

2.4不断完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市价法是当前采用最广泛的用来计量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准确性依赖于经济环境的稳定性,在本研究下发现,如果金融市场和经济环境有所动荡,或出现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依然存在,但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相较于经济环境与金融市场稳定的年份来说,其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会有所减弱,在市价法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的准确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市价会受到市场活跃程度的影响,如果市场活跃程度有限,那么所取得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结果也有限。因此,在市价法的基础上,还应当不断完善其他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技术,以此来应对特殊情况的发生,提升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结语

本文以上海和深圳两市364家A股上市企业未样板,研究了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建议,旨在促进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和金融市场的协调、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凤元.上市公司价值与公允价值变动的相关性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

篇3

(一)对企业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影响。财务报表的编制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反映方式,而具体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会计信息的报表为资产负债表。上述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前提条件是这些金融资产均具有可靠的市场价格(在活跃市场有公开报价)、或有确凿证据证明其公允价值的确定是安全可靠的。但是在我国业会计准则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其市场价格的确定是以当期最后一个工作日的收盘价为准,还是以当日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均价作为参考标准。因此,会导致同一项金融资产在不同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揭示的价值不同,同一企业对同样的金融资产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市场价格为依据时也会出现不同的价值,进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对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影响。首先,交易性金融资产无论是在取得时还是在期末时均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准,它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借助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计入当期损益,对企业的当期利润产生影响,但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本身所反映的是没有实现的收益,从而导致企业利润表中所陈述的利润并不是企业的实际盈利水平。其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时,其变动的差额直接计入资本公积,这种计量对持有该类金融资产期间的利润总额没有影响,但当企业出售该项金融资产时,要将原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额转入到投资收益,则会影响到出售当期的利润及成果。同时,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形成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意图,在实质上随时可以出售,因而就其本身来说会对某一期间的会计利润产生影响,因此,不难得知企业为了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普遍愿意持有大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不愿意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企业将尚未到期的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本会计年度内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其与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到资本公积账户,导致所有者权益总额发生变动,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当其出售时再从资本公积转到投资收益。尽管《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对金融资产分类变更进行了明文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仅仅是在限制企业在重分类时所遇到的特殊情况,其并不影响企业管理者在正常情况下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事项与结果。因此,可以看出当把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也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一种手段。

二、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中的应用

(一)金融资产及其分类。按照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CAS22,金融资产是指:(1)现金;(2)持有的其他单位的权益工具;(3)从其他单位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4)在潜在有利条件下,与其他单位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权利;(5)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的合同权利,企业根据该合同将收到非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6)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的合同权利,但企业以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换取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的衍生工具合同权利除外。其中,企业自身权益工具不包括本身就是在将来收取或支付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合同。金融资产应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下列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二)金融资产的确认。(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在新会计准则中,这类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持有目的是为了近期出售,使持有者在短期内获利。该类金融资产具有以下特征:(a)持有的该金融资产是短期性的,即在初次确认时就确定可能在近期出售,从而赚取差价;(b)该金融资产具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其公允价值能够通过活跃市场获取;(c)该类金融工具期末应按公允价值予以计量,且报告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应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使得该类金融工具在会计期间的价值变动影响当期利润;(d)除新准则规定的特殊情况外的一部分衍生金融工具归为该类。由上可知,如果企业持有的投资准备在短期内出售,并且其公允价值易于取得,即可以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一项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已经被指定其他类型的金融资产,就不能再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此外,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持有意图和能力进行评价。发生变化的,除非是因为企业不可控制的原因导致此变化,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根据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持有至到期投资具有以下特征:(a)企业持有该项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短期出售或获利,而且企业有明确的意图和能力将该资产持有至到期日;(b)该投资到期的时间是固定的,因此持有至到期投资是非权益性投资;(c)该投资到期时收回的金额固定或可确定;(d)该投资属于非衍生金融资产的投资;(e)该类金融资产在期末需要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摊余成本进行计量和减值测试。(3)贷款和应收款项。贷款和应收账款,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账款泛指一类金融资产,主要是指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但不限于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非金融企业持有的现金和银行存款、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款项、持有的其他企业的债权(不包括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债务工具)等,只要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定义,都可以划分为这一类。划分为贷款和应收款项类的金融资产与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其主要差别在于前者不是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金融资产,并且不像持有至到期投资那样在出售或重分类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如果某债务工具投资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则企业不能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a)贷款和应收款项;(b)持有至到期投资;(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但是不能简单的认为,除了以上三类之外的金融资产,就一定是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该类金融资产具有以下特征:(a)该类金融资产属于非衍生金融工具;(b)该资产有活跃市场,公允价值易于取得;(c)企业持有的目的明确就是为了出售,但该资产持有限期不定,即企业在初次确认时并不能确定是否在短期内出售以获利,还是长期持有以获利,也就是其持有意图界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之间;(d)该类金融资产期末应按公允价值予以计量,且报告期间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即该类金融资产在会计期间的价值变动不直接影响当期利润,只有在其出售时才将资本公积转到投资收益。(三)金融资产的计量。所谓计量,是指以选定的能够反映计量对象内在特征的尺度并将其内在特征予以数量化的过程,即入账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按公允价值,且其交易费用记入当期损益;后续计量仍然采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持有该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债券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在计息日或现金股利宣告发放日确认为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的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按公允价值,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构成成本组成部分;后续计量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贷款和应收款项的计量。贷款和应收款项的初始计量采用公允价值,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后续计量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按公允价值,且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构成成本组成部分,后续计量按公允价值,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金融资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与可操作性不足。公允价值是参与交易的当事人对市场价值做出的一种判断,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提高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但是市场形式是复杂的、多变的,有的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类似的交易价格,而有的只能估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把公允价值的估值分为三个层级,其中,第一、二层级要求具备公开的活跃的市场。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金融市场仍处于发展中阶段,只存在有限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此外,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证券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处于未成熟阶段,同时以上市场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再加上信息不准确以及道德风险的影响,金融资产交易纵的情况会时常发生,从而导致市场上的公开标价不一定能代表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有些企业同时在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上双向交易,如果缺乏高新的科技和先进的通讯设备作为技术支持,想获得其实时报价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二)公允价值应用于金融资产对资本市场存在助涨助跌的重大不利影响。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上的运用十分突出。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以当时的公允价值入账,资产负债表日也按照当时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上市公司当期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的影响。当金融市场高涨时,金融资产的市价上涨会带动上市公司当期投资收益或资本公积的上涨,而当市场低迷的时候会降低上市公司的当期投资收益或资本公积,即金融资产对股市起到助涨和助跌的负面作用。

四、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资产中应用的改进建议

篇4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纳税核算

1引言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正式实施,使企业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差距明显增大。与原有准则、制度相比,最为明显的就是新会计准则中增加了除历史成本外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后续计量中的应用,要求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部分资产或负债进行会计处理时将其账面价值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调整,这就导致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变得经常化。按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交易性金融负债和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当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当投资性房地产在后续计量中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时方法与上相同。

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概述

2.1新会计准则中计量属性的变动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全面引入重置成本、公允价值和现值等计量属性,不再盲目强调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地位。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并新增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2.2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定义及使用范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一项资产在取得以后,当该项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时,期末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产生的差额。[1]2006年颁布实施的新会计准则要求对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金融负债等计算利得和损失,并计入当期损益。

3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使用对企业纳税核算的影响

3.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含义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资产。[2]3.2交易性金融资产相对应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的处理原则内容详见表1和表2.3.3案例分析2014年3月1日,QF企业购入一项初始成本为50000万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该项资产在2014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53000万元;在2015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47000万元。2016年3月1日,QF企业出售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共取得银行存款51000万元。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1)2014年3月1日,QF企业买入该项资产时进行的会计处理如下: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50000贷:银行存款50000(2)2014年12月31日,QF企业拥有的该项资产其公允价值为53000万元,而其账面余额为50000万元。QF企业进行的会计处理如下: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00结转本年利润: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0贷:本年利润3000(3)2015年12月31日,QF企业拥有的该项资产其公允价值为47000万元,而其账面余额为53000万元。QF企业进行的会计处理如下: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O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6000相应结转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6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000(4)2016年3月1日,QF企业出售该项资产,其进行的会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51000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0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50000投资收益1000相应结转本年利润:借:投资收益100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0贷:本年利润4000假设QF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对纳税核算的影响账务处理如下:(1)2014年12月31日,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有差额,从而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数额为3000万元,并相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数额为3000×25%=75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75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750(2)2015年12月31日,资产价值降低,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6000×25%=1500(万元)。借:递延所得税负债1500贷:所得税费用1500(3)2016年3月l日,在出售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时,需要将多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数额为25%×3000=75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75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750从以上会计分录可得出,该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数额为3000万元,时间为2014年,并增加当期75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增加750万元的所得税费用,并最终减少750万元本年利润;2015年由于公允价值下降6000万元,应当转回150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减少1500万元的所得税费用,最终调增1500万元本年利润;2016年处置该项金融资产时,则要增加最后剩余的75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应减少750万元本年利润。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其公允价值变动是未实现的损失或收益,把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前,税法上的处理方法是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但在会计上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处理方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核算时却要产生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与其相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从而增加或减少相应的所得税费用,并最终对财务报表上的净利润产生影响。

4结束语

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损益账户纳税核算的案例讲解,我们对公允价值及其损益科目的运用有了充分理解。但这种方法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它使得会计处理变得很复杂。所以如何兼顾其合理运用同时降低其复杂程度将是未来进行探索的一个主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

篇5

关键词:公允价值;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

一、运用公允价值的必要性

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大量新业务、新产品的出现对传统会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会计准则中财务会计目标的变化(由单一的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同时并存)、贯穿会计准则的核算理念的变化(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表观)以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变化(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导致会计的计量模式必然也要发生变化(由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体的单一会计计量模式转向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并存的计量模式)。而基于市场对资产价值认定的公允价值再次大范围地在具体会计准则中加以运用,将在增强会计报告信息可比性和相关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协同发展。

二、公允价值在非金融资产中的运用

我国会计准则对非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分散在不同的具体准则中。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直接涉及公允价值的非金融资产的具体准则包括:3号投资性房地产、5号生物资产、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2号债务重组、16号政府补助、21号租赁和20号企业合并中的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这些准则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即在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限制。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时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科学合理的估计。

生物资产准则规定,生物资产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应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二是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作出科学合理的估计。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重组除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方式外,其它清偿方式下非金融资产的计值均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其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其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仍不能确定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合理的方法确定其公允价值。

政府补助准则规定,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合并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核算,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所得的资产和负债以及作为对价支付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

租赁准则规定,承租方在租赁期开始日对租入资产计量采用该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

三、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一)确认环节存在的问题

非金融资产的计量是否能够采用公允价值,首先应判断是否符合各项资产运用公允价值的条件。因此,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基于主观判断的定性因素先于具有量化标准的定量因素,从而使公允价值的确认显得尤为重要。

从非金融资产运用公允价值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的会计准则中对非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确认的相关规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确认的条件规定比较散乱,缺乏一致性,如租赁准则中只写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在什么条件下采用没有加以规范;二是确认条件和计量基础混为一谈,如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政府补助和债务重组等4项准则中,对于确认的要求实际上更倾向于计量基础的要求。

(二)计量环节存在的问题

计量是公允价值运用的核心问题,它既体现着公允价值的实质,又决定了公允价值运用的效果。我国公允价值在非金融资产计量时仍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层级划分,将公允价值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存在活跃市场,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此层级取得的公允价值是最客观的;第二层次,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存在类似活跃市场,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决定,此层次虽然存在同类交易的活跃市场,但是如何调整到计量对象的价值具有主观性;第三层次,不存在前两种情况的市场,此层次不存在交易的活跃市场,需要通过估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在三个层次规定中,对于“活跃市场”、“类似活跃市场”没有明确的确认条件,增加了实务中判断的模糊度。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非金融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不多,更多的是后两种情况,实务中需要对非金融资产根据类似资产进行调整或采用估值技术。由于非金融资产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在对这些差异进行调整时,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市场交易环境及主体动机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而采用估值技术在实务中操作难度最大:一是实务中对非金融资产的估值还没有代表性或通用的模型,往往更多采用现值的计算模型,模型参数确定的准确性、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公允价值应用的效果;二是在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标准的规定各不相同,计量时涉及的多项参数没有任何指导信息,缺乏统一的规范,操作性不强,从而导致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随意性和多样性。

(三)披露环节存在的问题

公允价值在确认和计量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公允价值本身的主观性导致公允价值的附加信息披露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对于涉及公允价值披露的内容可以说少之又少。生物资产准则、政府补助准则和租赁准则的披露内容没有涉及公允价值的任何信息,而非货币资产交换准则也只要求披露公允价值,披露要求最多的是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债务重组准则和企业合并准则,但也仅限于披露公允价值确定的依据和方法,以及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

可见,虽然具体准则中规定了对公允价值披露的信息,但信息使用者仅根据这些简单的披露信息难以正确理解和利用会计信息,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入都远远不够。

四、建议与展望

当前我国非金融资产运用公允价值的条件还不是非常成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增强,监管机制的完善以及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深入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将成为财务会计未来发展的主要计量模式。

(一)积极推进培育活跃、有序的市场

公允价值有别于市场价格,公允价值的实质是基于市场的一种对资产或负债价值认定的综合计量属性,所以活跃的市场是公允价值得以合理运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活跃市场的培育,依赖于充分竞争的交易市场,包括资本市场、房地产、生产资料等各类市场,防止行业垄断地发生,让交易双方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公允的市场价格及市场信息;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环境,防止利用公允价值进行舞弊,积极营造一个充分交易、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大力开展企业与资产评估机构的合作

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对企业会计人员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对于从事资产评估业务的人员来说是他们的一个强项,长期的资产评估工作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评估经验和评估技术。公允价值的计量目标与资产评估的目标基本一致,为了有效提高公允价值估价的公允性和可靠性,企业应该借助专业资产评估机构的优势,尽量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长期来看,会计界和资产评估界的合作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客观、公允的资产价值是二者合作的基础和目标。

(三)制定全面、系统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2006年9月,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FASB)正式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FairValueMeasurements),FASB对该公告的原因做了如下阐述:“在本准则之前,公认会计原则中已有公允价值的不同定义以及应用这些定义的有限指南,但这些指南分散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诸多公告中。指南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不一致,这些不一致又增加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复杂性。FASB决定在本准则中考虑这些问题。”该公告主要解决了三个重大问题:公允价值的定义、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方法以及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

当前我国有关公允价值的规定情况与NO.157号前美国的情况基本类似,这三个问题也是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实务中面临的问题。既然美国已经研究并很好地处理了该问题,那么我国也应该积极借鉴美国制定公允价值专项准则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以便务实地规范指导公允价值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孙丽影,杜兴强.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管制安排[J].会计研究,2008(11).

[2]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研究[J].财经论坛,2005(9).

篇6

[关键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

一、引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是美国等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结构失衡导致资产泡沫扩大,风险蔓延和经济失控。经济能否健康发展,风险能否可控,其关键之一是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定价机制[1]。

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机制是关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原理、结构、关系和功能构成的系统。研究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综述

金融资产是持有方拥有的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

公允价值是在计量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转移资产付出的价格(FAS157par.5)。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为基础的定价,不是由特定主体确定的定价;公允价值是由假想交易(现行交易价格的非实际价格)形成的估计价格[2]。

自1952年马科维茨(Markowitz)提出资产组合理论(MPT),资产计量研究便拉开序幕。有代表性的研究有: 1970年,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提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1973年, RobertMerton建立了资产期权定价公式。1976年,Ross得出:资产的预期收益可表示为多个宏观经济因素的“线性组合”。1979年,布理登(Breeden)建立了基于消费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CAPM)。1994年,Shefrin提出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2007年,Peter提出了动态异质模型[3]。2008年,HULL给出确定金融衍生产品价格的方法[4]。

在国内,陆静,唐小我( 2006) 构造了基于流动性风险的多因素定价模型( LA- CAPM) [5];孙有发(2007)提出了随机波动定价模型[6];易荣华, 李必静 (2010)从四类定价因素入手分析股票定价模式[7]。

在上述研究中,人们囿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型与方法,而对其定价原理、结构和影响因素研究不够,迄今未发现有一个完整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即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

三、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

(一)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定价原理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定价原理不可能凭空产生,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发展的演变过程昭示了:金融产品“源自”实体产品,因此,金融资产定价与实体产品定价同源,所以,同理。根据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为基础的定价,市场由“看不见的手”左右,所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定价应遵循“供求定价”原理。

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定价的现实基础角度看,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纯粹的计划经济,即使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有纯粹的市场经济,事实上,都是一个市场多一点还是计划多一点的问题。从现实上看,目前“市场多一点”成为不争的现实。基于这一认识,金融资产定价应以市场为基础,遵循“供求定价”原理。公允价值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同类资产的脱手 “市场价格”。如果市场上的同一项资产在第一对交易主体之间达成一个价格(最高价),在第二对交易主体之间达成另一个价格(最低价),那么,在第三对交易双方信息对称的情况下,经过双方讨价还价,成交价格不会是最高价,也不会是最低价,应该是中位价,而中位表示的是平均的理念。因此,参照同类资产定价可以理解为以同类金融资产的平均价作为这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我们来论证一下上述“平均理念”,第一,在经典的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先生的CAPM模型中,资产期望收益率实际上也是一个平均数,因为在概率论中,期望本身就是均值。第二,既然公允价值作为由假想交易形成的估计价格,当然是需要点估计的,而最一般的点估计就是认为总体平均数约等于样本平均数,这样,这个估计价格同样是平均数。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投资者的情绪波动大、行为显著地从众,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变得更加有限。此时,“救市”成为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必然选择,政府通过干预供应和需求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制度安排”。

但是,根据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不是由特定主体确定的价格,当然也不是由政府确定的价格,由政府的“制度安排”得出的“干预价格”同样不能作为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而只能是对市场价格的“调整”,这仍然离不开以市场这一基础。总之,金融资产定价遵循“供求定价”原理。

(二)结构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应该是个什么样的结构?众所周知,价格是价值的表现,通过研究金融资产价格的结构就能够了解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结构。亚当·斯密 认为“利己心和竞争的作用使产品的价格和成本不会相差太大”[8],这意味着价格与成本之差存在,这个差数实际上是毛利润。虽然在亚当·斯密时代,还没有出现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但是,我们根据上述商品价格和成本的关系,可以推理出:商品价格的基本结构是:成本+毛利,从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基本结构也是“成本+利润”。

(三)影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主要因素

“看不见的手”决定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这在上面已述。除此之外,影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主要因素有:

1.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虽然已有三个层次定价法,但在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定价,其定价方法有待经过实践检验并进一步修订;在第三个定价层次上,企业有了较大的定价“自由空间”,由此容易产生金融资产“泡沫”,从而影响到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具体来说,由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等原因,当企业有定价权时,管理层通常会选择有利于完成公司受托责任的定价策略,以达到既定的目标;当管理者面临政治影响时,出于降低政治成本的需要,通常会选择低政治成本的定价方案;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在有机会时,通常会充分利用外部性,尽可能地选择利润最大的定价方案。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有可能面临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等,这些无不影响到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2.投资者行为

投资者信心波动、投资者心理上的赢利期望、投资者的从众行为,这些都会使交易中的金融资产价格随之发生波动,投资者的情绪波动越大,金融资产价格波动越大。当数量巨大的投资者普遍具有从众行为时,金融资产交易价格会表现出相应的“集中趋势”,导致金融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也会非理性地“船随浆动”。

3.估价模型与计量方法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选择什么样的估价模型就得到什么样的估价,采取什么样的计量方法就会得到什么样的金融资产价格。由于估价模型确定欠妥或计量方法选择不当,会使得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和公允相去甚远。

4.利率和汇率变动

利率和汇率调整是金融管理的弑手锏之一。由于公允价值是一个折现值,根据未来收益折现来计算,现值直接受到资本市场上的利率大小和外汇市场上的汇率高低影响,通过直接影响现值,间接影响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5.社会与人心稳定

在稳定压倒一切的执政理念下,政府为了保障社会与人心稳定,会采取一些非市场的办法,对金融资产定价格进行间接或直接的干预,比如,直接提供某些金融产品,此时的金融资产价格是政府的“维稳价格”而不是公允价值。

6.金融、经济与法律制度

市场价格机制在国家的金融经济法律制度框架内,按照其自身的规律来运行,但是,市场价格机制并非万能。因此,政府有时必须对金融资产实行“价格规制”。在政府对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控的过程中,应把政府及其官员的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如果法制不健全,寻租活动屡禁不止,就会破坏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机制运行的环境,从而影响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四)功能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的功能就是保障金融资产价值的公允。通过“刨掉”金融资产的泡沫,促进金融资产交易的有序和公平,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并且相关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有助于管理与决策,提高经济主体抗风险能力,促进金融资产的优化配置。

第一,依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定价原理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使会计人员处理公允价值会计业务时有理有据,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保障公允价值会计的“信息质量”。

第二,通过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为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支撑,有助于发挥公允价值会计的“决策支持”功能。

第三,依靠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特别是对虚拟资产计量的规制,可以“刨掉”虚拟资产的“泡沫”,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利于平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结构关系,提高经济主体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第四,通过发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的市场价格功能,实现资本市场中金融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金融资产效率。

四、完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一)紧紧抓住“刨掉金融资产泡沫”这个“牛鼻子”

金融危机的问题出在哪里?实际上出在“泡沫”上,“泡沫”又来自何方?主要来源于“虚拟资产”上面。“虚拟资产”是企业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条件下,将企业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列作待摊、递延等“虚拟资产”项目,之后在持续经营期间按一定方法分期摊销转作费用时,抵减该期间的利润,并相应抵减应交的所得税,有的企业利用虚拟资产账户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粉饰会计报表,虚盈实亏、假盈真亏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某上市公司,三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净额巨大,债务人被清盘,公司存货净额、其他长期应收款、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巨大,公司净资产为负值。

“刨掉”金融资产泡沫是拉牛出泥潭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个“牛鼻子”,牛出泥潭就没问题了。因此,一方面要完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修订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公允价值会计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处理公允价值会计业务的能力,强制进行“虚拟资产”的内外部审计,严查应收账款净额,存货净额、其他长期应收款、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等项目,挤掉水分。

(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提高中小股东进入监事会的比例,通过协调,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功能。推行合理的信息公开制度,以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从源头上治理管理层可能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完善管理层受托责任绩效评价体系,专门制定针对虚拟资产审计的责任目标,建立健全对管理层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对不正当利用虚拟资产或增加资产泡沫的行为进行约束,对在抗风险方面取得成效的管理层进行奖励。

(三)着力对治负的外部性

对治负的外部性的办法是“堵和导”两种办法。“堵”是使企业打消利用负外部性获利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使企业知损而后退,具体可通过在金融监管条例中增加对虚拟资产运用的一些限制性条件和产生虚拟资产泡沫时经济处罚条款。“导”是采取金融政策,将企业负外部性导向正的外部性,具体来说就是对具有正的外部性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为了对治企业负的外部性,可以适度引入金融业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局面,形成有利消减负的外部性的局面,从而消解负外部性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影响。

(四)善用利率杠杆

“给一个杠杆,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利率调节是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机制控制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大小。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一个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决定这个现值大小的主要就是折现率,通过调整利率可以直接影响折现率,通过折现率影响计算结果,从而实现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调控。从宏观层面上说,如果市场上资产泡沫膨胀,那么可以通过调高利率、紧缩银根对流通中货币规模实施控制,比如说“次贷”量的总量控制,总量控制住了,起一点泡沫也成不了金融危机。

(五)形成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协调机制

以“刨掉”金融资产泡沫为主线,把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金融证券监管委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委员会、会计学会、物价局和企业行业委员会联系起来,由金融证券监管委员牵头,开展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协作调研,通过职责分工明确的分项治理和有序协作综合治理,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协调管理机制,发挥其去泡沫、控风险、保经济和惠民生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玉廷.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走向纵深发展阶段——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解读[J] .财务与会计,2010,(6).

[2]葛家澍.公允价值的定义问题——基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57号公允价值计量[J] .财会学习,2009,(1).

[3]Peter, B. H . , Hommesa, C. H . , M anzan, S. . ehavior al heterog eneity in stock pr ices[J] .Jo urnal of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 l, 2007, 31 : 1938- 1970.

[4]HULLJ.C.:Options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M].prentice hall,2008.

[5]陆静,唐小我.基于流动性风险的多因素定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6,(14).

[6]孙有发,张成科,高京广,邓飞其.现代证券定价模型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5).

篇7

【关键词】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不仅是一种新的会计计量属性,也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与领会,直接影响到对一些新的会计核算方法的掌握程度。笔者在此就公允价值的概念、意义做出阐释,并以金融资产的取得、处置等具体业务为例,对有关公允价值变动的账务处理进行详细分析。

一、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思考

对于公允价值,在通用的会计学教科书上是这样定义的: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从公允价值的定义中,我们看出,这一概念不仅强调交易双方的自愿、平等,另一方面还说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前提条件是交易双方必须对市场行情有着清楚的认识,而且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笔者看来,这里的公允有两层意思:一是公平,不偏不倚;二是大家普遍认可。这里的“公”指公众;“允”指认可、赞同。通俗地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公允价值: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某项资产的公认价值。这一价值必须是市场所接受的价值,一般说来,公允价值的运用一般以该项资产存在活跃的市场为前提条件。市场是公允价值最可靠、最理想的参照系。

由于市场行情是不断变化的,公允价值也必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不同的时点上,同一资产的公允价值就会不同。我们把在不同时点上,公允价值的变化称为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变动必然使得在不同时点上资产的价值、金额不同,也就是说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减少。根据会计恒等式我们知道,资产的增加或减少,必然伴随着相等数量的权益的增加或减少。为了反映资产的增加或减少,我们一般在相应的资产科目下,设置一个明细科目――公允价值变动。(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同时,对有关权益的变动,我们通常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一科目来反映。这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就表明了企业由于市场行情的变动而形成的利得或损失。

在引入公允价值的过程中,我国充分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第一,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的报价应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照熟悉情况并且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和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是因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在交易所挂牌上市,大量金融资产的交易已经形成了较为活跃的市场,可以说我国已经具备了引入公允价值的基本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引入公允价值,更能反映企业的现实情况,对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更加有用。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当然,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因为我国尚属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果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有可能出现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靠,甚至借此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在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等具体准则中规定,只有在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账务处理及其思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有类似之处,也有所不同。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点:(一)初始确认时,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成本;(二)资产负债表日,都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而通常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在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同时,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转入投资损益。接下来,笔者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分析、说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账务处理。

2001年5月6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160000元(含交易费用10000元和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150000元),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2000000股,占乙公司表决权股份的0.5%,甲公司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他资料如下:(1)2001年5月10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150000元。(2)2001年6月30日,该股票市价为每股5.2元。(3)2001年12月31日,甲公司仍持有该股票;当日,该股票市价为每股5元。(4)2002年5月9日,乙公司宣告发放股利40000000元。(5)2002年5月13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6)2002年5月20日,甲公司以每股4.9元的价格将股票全部转让。①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01年5月6日,购入股票:

借:应收股利 150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0010000

贷:银行存款 10160000

在购入时,其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应计入“应收股利”。其中的交易费用和该买价格一并计入初始成本,其金额为10010000元,(10160000-150000)。

(2)2001年5月10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150000

贷:应收股利 150000

(3)2001年6月30日,确认股票的价格变动: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2×2000000-10010000)39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90000

对于这一分录,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由于公允价值的变动,资产在6月30日的价值变为5.2×2000000元,而购买日的入账成本为10010000元,两个时点的差额,使资产总额增加390000(5.2×2000000-10010000)元,同时,权益(也就是资本公积)的增加也为390000元。

(4)2001年12月31日,确认股票价格变动: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0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00000

对于这一分录,我们可以参照(3)步的解释,只不过在这里,公允价值下降了,从而导致资产减少,同时权益(资本公积)也减少。减少的金额为400000元(5.2×2000000-5×2000000)。

(5)2002年5月9日,确认应收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40000000×0.5%)200000

贷:投资收益 200000

(6)2002年5月13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200000

贷:应收股利 200000

(7)2002年5月20日,出售股票:

对于这一步,注册会计师参考书上给出的是一个合并分录,其内容如下:

借:银行存款 (2000000×4.9)9800000

投资收益 210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0010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000

对于这一分录,初学者往往不容易理解,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账务处理分为两步:第一步,确认“出售日”的收益,也可以理解为“出售环节”的收益。这一收益额为收到的银行存款与股票的账面价值之差,并把这一差额计入投资收益。收到的银行存款应为9800000元,股票的账面价值应为10000000元。(10010000-10000)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9800000

投资收益 200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0010000

第二步,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转入投资损益。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原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应为借方10000元,(40000-390000)应该转入“投资收益”的借方。具体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 10000

贷:资本公积 10000

对于这一分录,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原直接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可以看作股票“持有期内”的收益,也可以理解为“持有环节”的收益。某一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不仅包括“出售环节”的价值变化,也包括“持有环节”的价值变化。由于“持有环节”的价值变化我们已经计入资本公积,所以在金融资产出售日必须把资本公积的金额转入“投资收益”。这一转换,并不影响整个会计期间的平衡。出售日资产的变动额与权益的变动额是一样的。就本题来说,出售日资产减少额为200000元,(10000000-9800000),权益的减少额也为200000元(投资收益为借方200000)。将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转入投资损益的会计分录没有改变权益的总额,因为在这一分录中,一种权益增加(资本公积),一种权益减少(投资收益可以看做是权益的前身,因为它最终会转化为所有者权益)。只不过,通过两步会计处理,我们所得到的投资收益不仅反映“出售环节”的价值变动,也反映“持有环节”的价值变动。

三、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账务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有关账务处理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的账务处理有以下几点区别:(一)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有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投资收益,而不是计入成本。(二)资产负债表日,都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累计的公允价值变动额计入当期损益,而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接下来,我们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账务处理。

2007年5月13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060000元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0000股,每股价格10.60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60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000元。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股权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且持有乙公司股权后对其无重大影响。

甲公司的其他相关资料如下:

(1)5月23日,收到乙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

(2)6月30日,乙公司股票价格涨到每股13元;

(3)8月15日,将持有的乙公司股票全部售出,每股售价15元。②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5月13日,购入乙公司股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0000

应收股利 60000

投资收益 1000

贷:银行存款 1061000

(2)5月23日,收到乙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60000

贷:应收股利 60000

(3)6月30日,确认股票价格变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3×100000-1000000)30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000

对于这一分录,可以参照我们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的分析,不同之处仅仅在于,这里公允价值的累积变动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而是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一科目。

(4)8月15日,乙公司股票全部售出:

注册会计师参考书上的分录是一个合并分录:

借:银行存款 (15×100000)1500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0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000

投资收益 500000

根据以上我们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务处理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分两步处理:第一步,确认“出售日”的收益,也可以理解为“出售环节”的收益。这一收益额为收到的银行存款与股票的账面价值之差,并把这一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具体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5×100000)150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0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000

投资收益 200000

第二步,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累计余额转入投资损益,具体分录为: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000

贷:投资收益 300000

对于这一分录的理解可以参照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置分录的分析。

注释:

①本例见201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第37-38页。

②本例见201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第24页。

参考文献

[1]会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3).

篇8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一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概述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其意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定义如下:在公平交易下,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一种评价根据市场信息,是市场的价值资产或负债,客观、公正。只有客观、公正的市场价格是公平价值的性能,可作为公允价值计量标准。

基于当前的公允价值建立在现实的公平交易中,使得会计估值从滞后的历史成本会计中摆脱出来,见证了一个伟大的改变。公允价值会计的创意体现为:一是坚持会计要素的定义,强调价值是为企业带来或将导致流出的未来现金流量,回答会计测量的两种不同级别的问题(计量什么?如何计量?);二是会计测量必须基于当前时间,摒弃了传统的静态报表,坚持动态会计概念。到目前为止,FASB建立公平价值理论为核心的会计计量系统框架,在代替历史成本计量模型作为主流在这个过程中,是关键的一步。

(二)公允价值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的非议

在金融危机的各种分析和批评中,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加剧金融危机的可能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所受损失是灾难性的金融圈,一致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加剧了金融危机,要求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金融部门和国会成员针对美国的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的需求过于现实,并迅速反映了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因此使危机的严重性进一步加深。他们的主要代表机构和人物是花旗、美林、瑞银、美国国际集团,美国金融家协会ABA ,美联储F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麦凯恩等。

会计界和经济界人士则认为,准则的指导方针没有问题,问题是金融机构对准则双向和功利主义的态度,将金融危机归咎于“公允价值”是不公平的,公平价值是忠实地记录和反映金融资产价格真正的改变,并没有恶化金融危机。他们的主要代表机构和人物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机构投资者委员会,审计质量中心,注册财务分析师协会, Robert Hertz,David Tweedie。Dennis Nally。

二、 金融危机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问题

(一)各种估计参数的取得具有一定弹性

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中的各种参数估计是有一定的弹性。未来现金流贴现的想法简单、容易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变量的确定方法是非常灵活的,如果变量的选择不合理,结果并没有一个公平和可比性,从而误导投资者。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反映出不同类型的未来现金流量差异因素有五个方面: ①未来的现金流的估计;②在这些现金流的金额和实践各种可能发生变化的预测;③用无风险利率表示资金的时间价值;④存在于资产或负债价中格的不确定性; ⑤其他很难确定的因素,如资产变现困难和市场的不完善。上面的每一个方面需要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评估,不同的参数将直接导致公允价值的显著差异。

(二)资产评估流程尚不规范,资产评估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

如果既不活跃市场中,也不能使用该模型来确定公允价值,那么一个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将成为企业获得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另一个重要的选择。但目前许多专业评估机构不遵循操作规则的实践,影响了机构评估的质量,很难获得客观、公正公平价值。另一方面,评估部门执业时的自我意识和专业水平也是影响公允价值的一个原因,评估人员素质直接影响着公平的公允价值性。金融危机期间,对于美国金融机构来说,公允价值计量很容易导致交易价格下降——提取拨备、核减权益——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必须继续增加拨备的条款,并继续减少权益的恶性循环。

(三)容易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

交易性金融资产及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记入当期损益,即把潜在的、未实现的投资损益列入资产负债表,从而使利润不变。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 活跃的资产交换二级市场尚未形成,获得的公允价值存在随意性,给人工调整账面价值留下操纵的利润空间。此外,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或者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者配股的需要,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这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资产信息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甚至带来任意操纵会计数据的可能性,信息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公允价值计量、债务重组收益可以进利润,使包装利润又有了可乘之机。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改革方向及相关建议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改革方向

1、不断完善非理性市场环境下的估值技术运用

研究表明,大约有85%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是在以二、三级参数估计体系下来报告的,对这部分资产的估价并非完全建立在市价的基础上, 而是将可观察到的指标和无法观察到的指标添加到模型中来估值。因此,只有建立模型和参数选择的指导,改善其规范和可靠性,才能减少企业人为影响经济后果的动机。我们应该考虑非活跃市场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即当市场价格是非公允的,是否通过考虑价格下滑时间长短、跌幅以及市场流动性等因素,借助内部估值模型和假设条件来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篇9

关键词: 公允价值; 非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计量

一、运用公允价值的必要性

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大量新业务、新产品的出现对传统会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会计准则中财务会计目标的变化(由单一的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同时并存)、贯穿会计准则的核算理念的变化(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表观)以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变化(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导致会计的计量模式必然也要发生变化(由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体的单一会计计量模式转向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并存的计量模式)。而基于市场对资产价值认定的公允价值再次大范围地在具体会计准则中加以运用,将在增强会计报告信息可比性和相关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协同发展。

二、公允价值在非金融资产中的运用

我国会计准则对非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分散在不同的具体准则中。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直接涉及公允价值的非金融资产的具体准则包括:3号投资性房地产、5号生物资产、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2号债务重组、16号政府补助、21号租赁和20号企业合并中的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这些准则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即在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限制。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时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科学合理的估计。

生物资产准则规定,生物资产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应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二是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作出科学合理的估计。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重组除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方式外,其它清偿方式下非金融资产的计值均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其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其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仍不能确定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合理的方法确定其公允价值。

政府补助准则规定,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企业合并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核算,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所得的资产和负债以及作为对价支付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

租赁准则规定,承租方在租赁期开始日对租入资产计量采用该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

三、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一)确认环节存在的问题

非金融资产的计量是否能够采用公允价值,首先应判断是否符合各项资产运用公允价值的条件。因此,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基于主观判断的定性因素先于具有量化标准的定量因素,从而使公允价值的确认显得尤为重要。

从非金融资产运用公允价值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的会计准则中对非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确认的相关规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确认的条件规定比较散乱,缺乏一致性,如租赁准则中只写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在什么条件下采用没有加以规范;二是确认条件和计量基础混为一谈,如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政府补助和债务重组等4项准则中,对于确认的要求实际上更倾向于计量基础的要求。

(二)计量环节存在的问题

计量是公允价值运用的核心问题,它既体现着公允价值的实质,又决定了公允价值运用的效果。我国公允价值在非金融资产计量时仍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层级划分,将公允价值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存在活跃市场,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此层级取得的公允价值是最客观的;第二层次,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存在类似活跃市场,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决定,此层次虽然存在同类交易的活跃市场,但是如何调整到计量对象的价值具有主观性;第三层次,不存在前两种情况的市场,此层次不存在交易的活跃市场,需要通过估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在三个层次规定中,对于“活跃市场”、“类似活跃市场”没有明确的确认条件,增加了实务中判断的模糊度。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非金融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不多,更多的是后两种情况,实务中需要对非金融资产根据类似资产进行调整或采用估值技术。由于非金融资产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在对这些差异进行调整时,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环境、金融环境、市场交易环境及主体动机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而采用估值技术在实务中操作难度最大:一是实务中对非金融资产的估值还没有代表性或通用的模型,往往更多采用现值的计算模型,模型参数确定的准确性、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公允价值应用的效果;二是在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标准的规定各不相同,计量时涉及的多项参数没有任何指导信息,缺乏统一的规范,操作性不强,从而导致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随意性和多样性。

(三)披露环节存在的问题

公允价值在确认和计量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公允价值本身的主观性导致公允价值的附加信息披露是非常必要的。但在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中对于涉及公允价值披露的内容可以说少之又少。生物资产准则、政府补助准则和租赁准则的披露内容没有涉及公允价值的任何信息,而非货币资产交换准则也只要求披露公允价值,披露要求最多的是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债务重组准则和企业合并准则,但也仅限于披露公允价值确定的依据和方法,以及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

可见,虽然具体准则中规定了对公允价值披露的信息,但信息使用者仅根据这些简单的披露信息难以正确理解和利用会计信息,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入都远远不够。

四、建议与展望

当前我国非金融资产运用公允价值的条件还不是非常成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增强,监管机制的完善以及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深入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将成为财务会计未来发展的主要计量模式。

篇10

一、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简述

(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涵义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损益类科目,根据新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便是其在该时点上的公允价值,与前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即公允价值变动金额需要计入当期损益,”也即利润表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的填列依据。

(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所体现的收益观

资产负债观强调经济交易的实质,收益即某一期间内资产增加的净额。而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该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无论期末是否处置出售,都将其变动计入本年利润。所以笔者认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整个账务处理体现的是资产负债观而非收入费用观。

二、现行会计准则下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账务处理

例.2014年5月4日,龙湖实业有限公司按每股7.50元的价格从二级市场购入淮河有限公司每股面值1元的股票30000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并支付交易费用1500元。2014年10月31日,该股票收盘价为12元;(单位:元)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确认与处置在同一年度

2014年11月5日龙湖实业有限公司将淮河公司股票30000股全部出售,每股售价为15元,余款存入银行,账务处理如下:

2014.5.4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25000

投资收益 1500

贷:银行存款 226500

2014.10.31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35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35000

2014.11.5 借:银行存款 45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25000

―公允价值变动 135000

投资收益 900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35000

贷:投资收益 135000

2014.12.31 借:投资收益 225000

贷:本年利润 225000

借:本年利润 225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25000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确认与处置不在同一年度

2015年2月8日龙湖实业有限公司将淮河有限公司股票30000股全部出售,每股售价为16元,余款存入银行,账务处理如下:

2014.5.4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25000

投资收益 1500

贷:银行存款 226500

2014.10.31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35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35000

2014.12.31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35000

贷:本年利润 135000

借:本年利润 135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5000

2015.2.8 借:银行存款 48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25000

―公允价值变动 135000

投资收益 1200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35000

贷:投资收益 135000

借:本年利润 135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35000

借:投资收益 255000

贷:本年利润 255000

借:本年利润 12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20000

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确认与处置是在同一年度,则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期末无余额。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确认与处置不在同一年度,则上年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变动仅是持有收益,将纸上富贵直接计入本年净利润中,未免有些不妥。首先,会误导利益相关者对本公司的正确价值判断,不符合会计上所强调的谨慎性原则;而且,可能导致利润的大幅波动,容易成为管理层进行利润操纵的对象;除此之外,需要调整利润总额与税法上规定的应纳税额之间的差异,大大增加了当期计算应交所得税额的工作量。因而,笔者认为不应将持有收益直接在营业利润中列报,而是应在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下设置“考虑持有收益后的收益总额”项目进行反映。

四、关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理的建议

(一)改进参考意见

目前有学者建议,对未实现的利润不应确认为当期收益,而应计入净资产账面价值。而针对未实现的损失,基于谨慎性原则,应在当期确认。例如第二种情况下在进行上年期末账务处理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35000

贷:持有收益 135000

2015.2.8 借:持有收益 135000

贷:投资收益 135000

借:投资收益 255000

贷:本年利润 255000

借:本年利润 255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55000

篇11

关键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变动 经济增加值 影响

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含义及其计量

根据新准则,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通常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在资产负债表日,除减值损失和外币汇兑差额外,应当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利得计入该科目贷方,损失计入该科目借方;如考虑所得税,由利得和损失引起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与利得和损失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方向一致)。

2 经济增加值及其计量

经济增加值起源于美国学者提出的剩余收益理论,是指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扣减资本成本后的余额,是全面衡量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和资本使用效率的综合性指标,自2010年国务院国资委在央企推开以来,各省均不同程度的开始在省属企业负责人考核中推行该指标,根据皖国资考核【2013】7号文,安徽省国资委将于2013年在除部分金融类和投资类企业外的省属企业中全面推行该指标,该指标在考核中的权重原则上为40%。根据文件解释,该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净利润+(利息支出+研发费用调整项)×(1-25%)】-【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平均资本成本率

其中:“利息支出”指企业利润表中“财务费用”项下的“利息支出”;“研发费用”指企业利润表中“管理费用”项下的“研究与开发费”和当期确认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无息流动负债指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款”、“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其他流动负债;对于“专项应付款”和“专项储备资金”可视同流动无息负债扣除。

从上述计算公式及其补充说明中可以看出,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得或损失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变动包含在了“平均所有者权益”中,未做调整。由此将会出现,股票浮盈则虚增经济增加值的计量基础,进而导致少计经济增加值的现象,若股票浮亏则恰好相反。此现象对于高风险投资不多的企业来说不会构成较大影响,但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较大且当年未进行交易或交易频次较低的企业来说影响较大。

3 以AHST公司为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于经济增加值计量的影响

AHST公司系集金融投资(基本为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房地产开发、创业投资、物业管理等业务为一体的全资国有企业集团,假设该集团2012年度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全年交易量为0。

2012年AHST公司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主要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AHST公司2012年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27.93亿元,占资产总额的8.59%,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借方余额为12.71亿元,如按照皖国资考核【2013】7号文,在不考虑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情况下计算出的EVA=[2.54+2.9×(1-25%)]-【(200.96+124.21)-0-0】×5%=4.72-16.26=-11.54亿元。但事实上,此处由股票在二级市场形成的12.71亿元的浮盈也被计为资本的组成部分(不考虑递延所得税资产),也需要按统一的资本成本率计算机会成本。在其他假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剔除股票在二级市场的浮盈,则EVA=[2.54+2.9×(1-25%)]-【325.17-0-0-12.71】×5%=4.72-15.62=-10.9亿元。

由上可见,AHST公司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仅占资产总额8.59%的情况下,股票浮盈就会导致经济增加值少计了0.64亿元(5.55%),若假设当年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波动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及机率也会相应增加,进而导致经济增加值的计量出现更大的偏差。此外,每年资本市场的波动都会使得在使用该种计量模式下的经济增加值也出现较大波动,不利于使用该指标考核的真正用意。建议,在以经济增加值为考核指标时,可在企业建立起明细、可查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台账的前提下,允许其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资本增值或减值作为客观因素予以剔除,但同时应加强对于此项客观因素调整的核查,防止企业以此作为业绩考核的调节工具,保证考核的严肃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2006年会计准则.

篇12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当期损益;金融资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金融工具的广泛运用和不断创新。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工具交易包括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了各类企业金融工具交易的会计处理。所谓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所以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而金融资产是业务量最多、最广泛的金融工具,包括企业持有的现金、存放于金融机构的款项、普通股,以及代表未来期间收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等,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出保证金、客户贷款、债券投资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不包含货币资金和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内容,将金融资产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大类。比较难以理解的是第一大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基本内涵

理解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该种分类,关键在于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一定要计入到当期损益,也就是说在该类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其公允价值的变化要相应的增加或减少企业的当期损益利润,而不管这种变化带来的利润是否已经实际实现。

当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销售以后,其增加或减少的价值属于企业的投资收益,不论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或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处理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在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其公允价值变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准则要求处理则严格不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影响是所有者权益项目资本公积的变化,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的变化则是计入账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该账户属于损益性质的账户,直接影响当期利润的增减变化。

例如企业购买10万元的股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为18万元。当初始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期末应增加当期损益账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万元,而初始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期末则增加“资本公积”账户贷方8万元。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基本分类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按照准则规定可以进一步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1.取得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通常情况下,这是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如企业基于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将某些金融资产进行组合从事短期获利活动,对于组合中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组合中又某个组成项目持有的期限稍长也不受影响。

3.属于衍生工具,如国债期货、远期合同、股指期货等。但是被指定且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属于财务担保合同的衍生工具、与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工具除外。而此部分内容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需通过“衍生工具”账户单独核算。

(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一般是指该金融资产不满足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条件,企业可在符合某些特定条件时将其指定为按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通常情况下,只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才可以在初始确认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会计计量方面的要求

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

例如,企业将某项金融资产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而与之直接相关的金融负债却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负债,从而导致会计上的不配比现象。比如企业发行了短期债券100万,然后用融资筹进来的资金购买股票,如果企业把股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那么企业为发行债券付出的利息会确认为财务费用,但是股票的涨跌又是计入资本公积,导致双方的计量基础不同,这样企业每年投资收益和成本的口径就不同了。如果将以上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均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就可以消除这种会计上不配比的现象。这一条件旨在通过直接指定以消除会计上可能存在的不配比现象。

此种情况,就是如果上市公司发行短期债券(交易性金融负债),筹集的钱用来买股票或者债券,虽然管理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持有意图将购买的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者持有至到期投资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但是因为你这些钱的来源是交易性金融负债,所以我们必须直接指定买入的金融资产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这样双方的计量口径才一致,才能真实的反映此上市公司的业绩,尽最大可能避免企业信息失真情况的发生。

2.企业风险管理或业绩考核的要求使得企业要作这样的指定

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或该金融负债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例如,风险投资机构、证券投资基金或类似会计主体,其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从投资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中获取回报,它们在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中对投资组合以及管理和评价方式等有清楚的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应对有关组合进行指定。很典型的就是基金公司,如果公司某部门管理一个基金,里面包含了股票、债券、权证等。有可能这个组合中有的股票一直持有了10年,有的股票一直在做短线交易,公司考核该部门的业绩一定是按照市价来的,所以我们也要把它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这一条件着重于企业日常管理和评价业绩的方式,而不关注金融工具组合中各组成部分的性质。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持有者的意图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但是如果有以上的情况,我们就必须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期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般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就是根据管理者意图就可以划分了,但是以上两种条件下是不能按照管理者意图来的。第一种情况,就是你想划分成别的也不行;第二种就是你想持有100年也不能算持有至到期投资,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必须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三、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会计核算

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会计核算,需要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账户进行主要业务的处理,并按照金融资产的品种和类别,分别“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等进行明细核算。

1.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

会计处理为,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应收股利/利息”,“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银行存款”。

2.持有期间,收到买价中包含的股利/利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股利/利息”;确认持有期间享有的股利/利息,借记“应收股利/利息”,贷记“投资收益”,同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股利/利息”。

3.资产负债表日如果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余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余额,则做相反分录。

4.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借记或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同时按初始成本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投资收益/损失,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

参考文献

[1]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6(第二版).

篇13

(一)国外准则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委员会IASC对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准则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86年出台《投资会计准则》,准则要求:当投资全部或部分地通过发行股票或其他证券取得时,应以所发行证券的公允价值而非名义价值或面值作为购置成本。1990年IASC在《金融工具原则公告草案》中指出交易性(或经营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但不允许投资性和筹资性项目按公允价值计量。1991年征求意见稿ED40《金融工具》是IASC针对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第一项综合性征求意见稿。ED40提议以公允价值计量所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投资性和筹资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应以历史成本计量,但是公允价值可以作为备选计量属性。1994年IASC了征求意见稿ED48《金融工具》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做了进一步的分类,并在分类基础上讨论后续计量问题。到了1997年IASC推出了综合性讨论稿《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会计处理》提出了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份讨论稿探讨了公允价值会计方向的深入程度,全面公允价值模式下可能导致的计量技术性问题,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易变性以及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影响列报等问题。1998年IASC39《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提出了两个步骤,一是满足各界对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会计规范的迫切要求,尽快出台国际准则;二是与九个国家准则制定机构合作组建金融工具准则制定的国际性联合工作组。2000年的《准则草案》对传统公允价值概念做了修订,并设计了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各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性,可靠性,收益性报告的实现原则与易变性,企业金融工具项目的对外报告与内部管理的一致性问题备受关注。首次对公允价值作出详细规定的是2006年9月FASB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No.157)。

(二)国内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2006年我国出台的新准则把金融资产分成了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者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中涉及到公允价值问题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股票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设有公允价值相关账户,其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都以公允价值入账,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票投资在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公允价值变动在资产负债表日转入资本公积。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直接影响当期的利润,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对所有者权益有影响。由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对利润和所有者权益有直接的影响,这就意味着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对资金的管理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下企业资金管理困境

(一)投资战略选择中的资金管理问题 投资战略往往建立在一定的资金实力基础上,与企业的现金流息息相关。由于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是资本公积,给企业的收益分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这部分收益为未实现的收益,没有现金流入。有些管理者以利润为主,分析企业的收益情况和盈余的大小,忽略对现金流的关注和分析,对企业的资金实力理解有偏差。最后企业的投资战略选择偏离实际的发展需求,导致资金链条的断链,企业陷入困境。

(二)投资核算中的资金管理风险 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如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使得会计利润和实际的现金收入不一致,给企业带来了变现风险。对企业而言,现金流是其生命线,利润多,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就好,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引进以后,资金的变现能力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资金变现能力越差,潜在的风险也越大。企业资金变现能力越好,风险也就越小。可见,在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加大了企业投资的风险,是企业资金管理中的一大挑战。同时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的资金管理带来了流动性风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以市场价格核算,由于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比较大,资产缩水幅度大,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在2006年购进,2007年在整个证券市场处于牛市的良好环境下,市场价格迅速上升;2008年股市震荡,市场价格迅速下降,资产缩水,难以抛售。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受到重挫,影响资金链条的顺利循环。

(三)投资的市场效应风险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意味着企业的投资与市场反应相联系。市场价格的波动,影响企业的账面收益,影响企业的利润,从而影响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价值评价,这就影响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心,企业的价值进一步被错误地估计,导致其陷入困境。对企业而言,市场效应影响企业的筹资,经营,投资等战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一旦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下降且下降幅度比较大,银行、投资者将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发展前景失去信心,导致企业面临筹资困境,资金链条不稳固。例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迅速缩水,企业利润额减少,影响市场对企业的信心,企业陷入恶性循环,更快地陷入困境。

三、企业资金管理效率改善对策

(一)风险评级风险管理是企业的重要话题,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显然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后,企业风险加大,因此企业应当对金融资产的投资风险进行评级。企业在进行金融资产风险评定时,可以参照银行的风险评级办法,例如将企业金融资产风险等级分为三类:第一类风险大,收益大;第二类风险大,收益小;第三类风险小,收益小。另外对相应的风险等级进行风险的定量化处理,如第一类风险系数定为60%,第二类风险系数为100%,第三类风险系数为10%等。风险大,收益大的投资机会应在企业拥有足够多的现金流量,支付日常经营活动后仍然有多余,投资后将预期的收益乘以风险系数进行核算。风险小,收益小的投资机会可在企业不存在大量负债的前提下进行投资,投资后按照预期的投资收益乘以风险系数核算。风险大,收益小的投资机会则应当放弃。在对风险等级进行评定后,企业可以对未实现的收益存在的风险进行定量化处理,从而更好地把握现金流量。

(二)资金预算管理方法创新资金的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企业做好资金的预算管理,才能为资金的有效运作铺平道路。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以后,企业的收益和现金流量存在一定的差距,未实现收益的存在对资金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应当在资金的预算中,对不确定的因素进行衡量,细化资金的预算管理工作。在资金预算管理中,考虑存在的风险可能对资金收入的影响,以及对风险比较大的项目投资可能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流出。编制好资金预算管理,做好投资、筹资、经营活动中的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将这三项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资金进行管理和控制。

参考文献:

[1]黄薇:《中国保险机构资金运用效率研究:基于资源型两阶段DEA模型》,《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2]逄咏梅、宋艳:《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公司经营绩效分析》,《财会通讯》2009年第5期。

[3]张静敏:《强化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资金运营效率》,《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第6期。

[4]李毅:《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效率――试述集团母子公司体制下的资金管理》,《山西统计》2003年第3期。

[5]常婵君:《以公允价值计量之金融资产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31期。

篇14

关键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分析;信息利用

作者简介:李全中(1959- ),男,河南南阳人,经济学学士,河南财经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0)03-0083-04 收稿日期:2010-02-26

一、引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起了国内外对公允价值计量顺周期效应的关注,阿兰等人(2008)认为盯市会计具有潜在的传染效应并可能引发顺周期效应;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的花旗、美林、瑞银、百士通等金融机构纷纷要求废除或暂时停止采用公允价值会计;但在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2008年12月30日提交的研究报告中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银行倒闭潮中所发挥的作用微不足道,但同时也提出需要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国内学者也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缺陷、完善公允价值会计、改进会计监管以及公允价值变动对经营业绩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黄世忠(2009)指出公允价值会计假设市价代表企业资产的价值,但市价并不总能代表资产的价值,并指出公允价值会计在经济萧条时由于计提大量的减值损失,进一步引起恐慌,使得本已恶化的经济雪上加霜,在经济繁荣时由于确认较多的投资收益,使得已经过热的经济火上浇油;陆宇建等人(2007)指出由于交易价格本身的不确定性,要求上市公司报告有关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信息就显得尤为必要,例如应披露未来存续期间金融资产交易价格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齐东平(2009)指出证券监管者应根据公允价值计量对资产价格虚拟效应未雨绸缪,通过改善信息披露以及致力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维护中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王守海等人(2009)指出在微观层面应加强计量误差的信息披露,在宏观层面应加强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管理;关于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的问题,盖地等人(2009)指出由于缺乏客观概率,根据概率来估计资产的价值反过来又会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允性;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对报表的影响,黄世忠(2007)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将加剧经营业绩波动不是绝对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通过多次而不是一次性反映收益,是缓和而不是加剧了经营业绩的波动;但郭毓娟(2009)指出公允价值引人加大了企业利润的波动性。此外,还有很多学者如夏成才等人(2007)、姜国华等人(2007)、李红霞(2008)对公允价值的理论和运用进行了较多地研究。

目前对公允价值计量影响的研究多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偏重于公允价值计量对业绩的影响,旨在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技术、加强政府监管。公允价值变动较为剧烈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人损益表。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计入损益表,所以目前公允价值计量对经营业绩影响的研究实际上主要是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的研究。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信息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配置资产和负债的重要依据,也是计算经营业绩指标的基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中国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实际影响如何,如何正确利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信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本文以中国3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主要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帮助企业、投资者、债权人正确利用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信息。

二、样本选择的说明

在样本选择上,股东权益或每股净资产反映了股东财富的账面价值,其变化反映了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情况,同时不论何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都最终要影响股东权益总额或每股净资产的变化。而且股东权益作为偿还债务的保证,也是配置负债的依据,所以本文根据证券之星网站对2008年每股净资产变动率的排名,选择每股净资产降低率在50%以上的上市公司,并在其中剔除了2007年以后上市的缺乏前后期对比资料的公司、由于每股净资产基数较小稍微变动就会导致大幅变化的ST公司、单纯由于转送股使每股净资产大幅降低但不具有现实意义的公司,将余下的31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对其分析,试图了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情况。

通过对上述31家样本公司的研究发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是影响2008年每股净资产大幅降低的最集中的原因,在股市上涨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导致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翻倍上升,并成为企业大幅举债的依据,在股市下跌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导致股东权益又跌回谷底,此时部分上市公司资产、负债也被腰斩,另外一些不能相应压缩负债的企业,负债的比重大幅上升,导致存在诱发财务危机的巨大风险,因而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所引起的报表数据总量时而涌向峰顶时而跌落谷底、报表数据结构时而负债率大幅下降继而又剧烈上升的现象比喻为“报表地震”毫不为过。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股东权益的影响分析

通过对所选样本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的分析,这31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大幅降低的原因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转送股以及金融资产投资以外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经营亏损等。为了了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情况,将31家上市公司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或主要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导致每股净资产大幅降低的上市公司,另一类是由于其他各种原因导致每股净资产大幅降低的上市公司(有关资料见表1和表2)。在表1和表2中,每股净资产变动率是期末每股净资产较期初每股净资产的增减额与期初每股净资产的百分比率,数据来自证券之星网站;每股净资产变动原因是按照各因素影响的大小排列的。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看出: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是导致2008年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在选择的每股净资产降低率大于50%的31家上市公司中,有6家公司是纯粹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引起每股净资产大幅降低,占31家公司总数的19%,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作为主要因素之一导致每股净资产大幅降低的上市公司有14家,占31家公司总数的45%。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导致的每股净资产

大幅波动与资本市场的波动成同向变化。在2007年股市大涨时,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一般都大幅上升,在2008年股市大跌时,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一般都大幅降低。

3、影响2008年股东权益大幅降低的原因中,来自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很少。只有用友软件和东方航空存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2008年东方航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640093万元,占其亏损额1258088万元的51%;2008年用友软件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7423万元,远低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的64058万元。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资产负债率的影响分析

根据证券之星网站的数据,将2008年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导致每股净资产大幅降低的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有关资料整理如表3所示。

根据表3的资料可以看出: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导致资产负债率随资本市场的波动而波动。在2007年股市上涨时,样本中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14家公司中有10家资产负债率下降;2008年股市下跌时,除2家资产负债率不变外,其他12家公司资产负债率都表现为上升。

2、在2007年股市上涨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成为增加配置负债的依据。在14家公司中有皖维高新、哈投股份、西水股份等3家公司资产负债率降低幅度较大,有7家公司资产负债率小幅下降,另外4家公司资产负债率还有所上升。即使资产负债率降低幅度较大的公司,其资产负债率降低幅度也仍然低于每股净资产上升的幅度。以西水股份为例,如果当期负债不变,期末资产负债率应为11%[47/(47+53×6.88)],实际期末资产负债率为21%。这说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的股东权益成为大幅增加负债依据。

3、在2008年在股市下跌时,大多数存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的上市公司不能相应减少负债,因而导致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不能超过60%,2008年存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的14家公司中有9家资产负债率的提高超过10个百分点,有5家公司资产负债率超出了可以接受的范围,其中南京高科资产负债率由47%提高到67%,广电信息资产负债率由54%提高到68%,上海电力资产负债率由56%提高到75%,华银电力资产负债率由70%提高到87%,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导致的资本结构大幅变化,不亚于强烈地震对地质结构的影响。这说明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损失引起股东权益大幅减少的情况下,部分存在金融资产投资的上市公司不能相应地减少负债,从而导致存在发生财务危机的巨大风险。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导致了强烈的“报表地震”。以宇通客车为例,根据宇通客车2007年和2008年年度报告,2007年宇通客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使股东权益增加15亿元,使股东权益由2006年末的14亿元增到2007年末的29亿元,2008年宇通客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使股东权益减少16亿元,使得股东权益总额由年初的29亿元减少到2008年末的17亿元;负债总额由2006年末的23亿元增到2007年末的52亿元,再减少到2008年末的29亿元;资产总额由2006年末的38亿元增到2007年的81亿元,再减少到2008年末的46亿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使得企业资产、负债、股东权益时而翻倍增长、时而被拦腰斩去,如同强烈地震对地表的再造一般。

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信息利用

海外成熟的资本市场股市运行一般较为稳定,而中国股市波动较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报表的震动更加剧烈,正确理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决策,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投资者本金的安全、乃至国家的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把握资本市场未来的变动趋势。公允价值变动的利得与损失具有未实现、不确定的性质,公允价值变动的利得能否最终实现,公允价值变动的损失是否最终一定发生,关键看资本市场未来的变动趋势。对于公允价值变动利得而言,如果未来资本市场的牛市能够得以保持,这种利得才有可能带来现金流入,与这种利得增加的股东权益相匹配而增加的负债风险较小;反之,如果未来资本市场的牛市不能维持,这种利得可能是暂时的纸上富贵,根据这种利得增加的股东权益相应增加的负债,很可能导致企业发生财务危机。

2、把握公允价值变动综合信息。会计报表上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利得与损失反映的是当期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作为非流动资产,该项投资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使股东财富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不应只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考虑各期公允价值变动的综合信息。资本公积的会计报表附注中的其他资本公积的期末余额主要反映当前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累计数,如果该余额为正值,即便本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为损失,也仍然表明当前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体上是有收益的;相反,如果该余额为负值,即便本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存在利得,也仍然表明当前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体上是亏损的。

3、注意剔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对资产负债率的影响。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数额较大、品种单一,变现难度远大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因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把由此而形成的股东权益作为偿还债务的保证具有极大的风险,为此在计算资产负债率指标时应剔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影响,以正确衡量财务风险。

六、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