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石油化工市场规模范文

石油化工市场规模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15:54: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石油化工市场规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非常规;工厂化丛式井;经济评价

中图分类号:S220.8

前 言

国外的工厂化丛式井模式是根据油藏特点部署密集型丛式水平井组,配备高效移动钻机,采取流水线式作业模式(依次一开、固井、二开,再依次固完井),钻完井设备无停待,重复利用钻井液,后期油井集中管理,使占地面积、平均建井周期、后期运营成本大幅降低的一种钻完井及生产管理模式。目的是降低综合开发成本,最大的特点是标准化、程序化和规模化。但是由于国内外非常规油气藏特点差异和钻井设备的差距,无法照搬国外的“井工厂”开发模式,需要提出适合国内油气藏特点及设备能力的非常规丛式井施工模式。

1 非常规油气藏特点

胜利油田致密砂岩油藏埋深和页岩油埋深在2500~3500米,地层深度的增加无疑在我们本不成熟的技术上又增添了难度。另一方面在储层特点上,中国的许多非常规油藏尤其是胜利油田的非常规油藏主要位于陆相地层与海相地层相比,地层厚度小、延展性较差。尤其是胜利油田的致密砂岩和页岩为陆相沉积,构造起伏大、断层多,限制了区块整体部署开发。

2 非常规油气藏丛式井优化设计

(1)压裂方式:常见压裂方式为裸眼分段压裂和下套管桥塞射孔压裂;(2)钻机搬迁特点:整拖的方式或者滑轨式;(3)井场面积:从井场使用及泥浆池等重复利用来看,一个丛式井组内井数越多越好;(4)轨迹控制:从轨迹控制的角度来看,一个丛式井组井数越多,垂直于水平段方向的位移越大,这样一方面增加了许多进尺另一方面扭方位难度增加,不利于井眼轨迹平滑。

2.1水平段设计

考虑到非常规油藏钻井和压裂特点,丛式井水平井段必须满足一定条件:为实现安全钻井,根据井壁稳定性试验,设计水平段;为实现最佳压裂效果,水平段方位需要垂直与最大主应力,综上考虑形成以下因素:(1)平面位置。选取油层相对发育的未动用区域部署水平井。(2)纵向位置。根据模拟压裂计算效果,距油层顶3~5m,距油层底应大于3m。(3)水平段方位优选。井眼轨迹垂直于最大主应力方向,单井控制储量最大。考虑适当的夹角(80~100°),单井控制储量变化不大。(4)井间距。根据压裂半缝长和极限供油半径之和计算,胜利油田目前间距通常在200m~400m左右。

2.2 井场位置优选方法

根据已有方法和非常规丛式井特点,提出造斜率和“A靶位移之和最小”作为优选指标,区块内非常规水平井间距固定(假设400m)、方位垂直于最大主应力方向。假设区块油藏边界是规则的,则各井A靶位置在一条线上,根据“所有井A靶位移之和最小”为原则,建立模型,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井场纵向位置取决于造斜率大小,井场横向最优位置在两边界井A靶点连线的垂直中线上;当无法布置于两边界井垂直中线时,靠近中线越好。

2.3钻机选型与配套

首先以设计井深和最大工作钩载作为选型依据,设计井深应在钻机名义钻深范围之内,最大工作钩载不大于钻机实际最大钩载的80%。由于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多采用长水平段水平井施工,对钻机选型与设备配套提出了更高要求:(1)钻机提升能力要求高;(2)对顶驱配备提出要求;(3)钻机整体运移方式提出要求(丛式井);(4)钻井泵要求高;(5)固控系统要求高(油基钻井液)。水平段长大于1200m或者位垂比大于1.5的定向井,宜选用电动钻机或机电复合驱动钻机并配顶驱。优选选择能整体运移的钻机,最好是步进式轨道整体运移方式。钻井泵及高压管汇采用高配置原则,满足高压喷射钻井需要。

3 钻井模式优选及经济性评价

3.1并行施工模式。并行施工模式即钻井压裂同时进行的模式。施工过程中使用一部钻机,钻完第一口井后整拖至第二口钻进,以此类推完成整个井组的施工,在钻机整拖移动出安全距离后,压裂设备开始进入开始依次进行压裂作业,两种工况并存。该模式对钻井设备的要求较低,现有钻机即可,不需要对现有钻井进行改造或者购置滑轨钻机。

3.2交替施工模式。将整个井组分为两个平台,平台间最近两井距离大于压裂施工安全距离,每个平台双排布井,采用一部钻机施工。钻机采用整拖的方式完成1-3号井后,搬迁至另一个平台钻进4-6号井,与此同时1-3号井进行集中压裂作业,在钻机钻完4-6号井后,搬迁回第一个平台钻进7-9号井,4-6号井进行集中压裂作业,该模式对钻井设备的要求较低,现有钻机即可,不需要对现有钻井进行改造或者引进滑轨钻机,相对于单排布井方式优化了井眼轨道节约了总进尺,减少了了井场使用面积,而且集中压裂可以提高压裂液和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费用和周期,整个井组投产周期短。

3.3批量施工模式。批量施工模式采用类似于海洋平台的钻井模式,采用一部钻机先钻完所有井一开,再钻进所有井二开、三开的方式,同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利用上口井的候凝时间,高效移动到下口井施工,节约固井候凝时间,提高钻机施工效率。

3.4流水线施工模式。流水线施工模式顾名思义就是采用类似于工厂流水线的方式,将钻井过程分为若干部分依次完成的模式,此模式需要对所有钻机进行滑轨式改造或者购置滑轨钻机,增加了设备成本和费用,但是由于此模式能够可实现钻机设备最优化、提高钻机效率、缩短施工工期,提高压裂效果,从而能够降低钻完井费用。

3.5经济性评价

模型区块选择胜利油田D区块,该地区3000m的非常规水平井钻井周期70天,以此为基础,确定丛式井的基本参数为,井深不小于3000m,水平段长1000m,水平段横向间距300m,靶前位移400m,一开井深300m,造斜点1500m。压裂方式选择套管可钻桥塞分段压裂,井数12口,根据井组轨道计算确定钻机为50D钻机,在流水线施工模式下小钻机选择25车载钻机。采用交替施工模式平均单井可以节约工期3天,节约费用近40万元。如果钻机具备了整体滑移能力则推荐使用流水线施工模式,相对于并行施工模式平均单井周期降低16天、平均单井费用降低190余万元。流水施工模式总体效果好于批量施工模式,如果作业距离不能超过这一范围,则无法实现流水线施工作业,则需选择批量钻井施工模式。针对上述模型,分别对交替施工模式和流水线施工模式下的同台井数进行优选,单台4井双排布井方式平均单井成本最小;而采用流水线施工模式,同台8井双排布井方式下平均单井成本最小。

4 结论

(1)根据丛式井“所有井A靶位移之和最小”原则,井场横向最优位置在两边界井A靶点连线的垂直中线上;当无法布置于两边界井垂直中线时,越靠近中线越好。(2)在现有整拖移动钻机条件下,要实施工厂化模式,推荐采用交替施工模式,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设备工作效率。(3)在具备钻机整体滑移技术情况下,优先选用流水线作业模式,可以缩短钻井周期节约成本。(4)受作业距离和安全距离所限,流水线施工模式同台井数必须在12口以上。

参考文献

[1] 刘德华,肖佳林,关富佳.页岩气开发技术现状及研究方向[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 31(1): 119-123.

[2] 张卫东, 郭敏, 杨延辉.页岩气钻采技术综述[J]. 中外能源, 2010,15(6):35-39.

篇2

1984年,中国的化学工业总产值为465.6亿元,2013年中国化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8.1万亿元。仅从数字上看,中国的化学工业30年增长了174倍。

但值得注意的是,世界石化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北美页岩气革命对石化产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页岩气化工对石油化工的冲击也许很快就会到来。整体而言,未来企业市场策略必然要围绕低成本能源、高科技技术、市场需求及环境需求来展开。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认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未来可以重点选择五大战略领域:即传统产业优势的巩固和竞争力的提升;新能源领域的开拓和突破;现代煤化工创新优势的突破和发展;化工新材料的高端技术突破和重点发展;环保新产业和生产业的技术培育和跨越发展。

对于跨国巨头而言,中国市场已不可同日而语。他们将何去何从,他们会有怎样的战略,他们的困惑又是什么?

朗盛化学、巴斯夫等跨国化工巨头的决策者,从不同的思考角度,为读者阐释了他们企业未来的战略,整体而言可以归结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未来投资仍会维持相当水平,但产能过剩的忧虑有增无减;企业将更加关注成本控制、盈利性。

巴斯夫 转向智能增长

口述|巴斯夫亚太区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长侯宇哲

中国是巴斯夫全球第三大市场,仅次于德国和美国。

2013年巴斯夫宣布了亚太区的“智能增长”战略。未来,巴斯夫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将从规模增长转为智能增长和质量增长。目标是将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在2020年提升到120亿欧元。到时候,巴斯夫全球25%的研发活动将在亚太地区进行,亚太地区75%的销售额来自本地化生产。这样可以确保可靠供应并加强与本地客户的合作,并且通过整合将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减少产品运输的消耗。

为了实现2020年的目标,巴斯夫将在2013―2020年间在亚太地区投资100亿欧元,其中约有一半投资在中国。

拜耳材料 必然面对的四大趋势

口述|拜耳材料科技中国区总裁苗伯乐

人口增长、城镇化深化、机动化以及人口结构变化,将是未来化工产业必然要面对的四大趋势,直接影响是原材料和能源的短缺。

在中国市场,我们正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拐点。过去15年,拜耳在中国处于建设期,但在2015年或2016年,拜耳将进入发力期。这与中国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通过环保和追求更高的效率来实现新一波的成长相吻合。

中国经济的GDP增长正逐渐由投资拉动转向内需拉动,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重大利好,这将对产品的需求量产生直接的拉动效应。特别是IT、汽车、建筑和涂料行业的发展都将带动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全球50%的汽车业、60%的家具业、80%的鞋业生产在亚洲,这意味着未来巨大的市场潜力。

短期的产能过剩现象可以理解,长期的过剩会带来较大的问题。我们从三个视角来看待产能过剩问题:第一、相关管理部门可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产能上的调整,尽量保证行业的产能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第二、产能过剩是投资过热的体现;第三、有关部门仍需要继续加强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

索尔维 关注新一轮并购机会

口述|索尔维大中华区总裁朱铭岳

索尔维的经验说明:一家跨国企业乃至一个大的行业,必须顺应大趋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而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科研开发是驱动力。

如今特种产品商业化、大宗化的速度非常快,技术秘诀的破解周期变短,技术壁垒越来越低,如果不具备持续科研创新的能力,单纯依靠产品优势建立领先优势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企业规模和总体实力对持续创新能力的影响至关重要。

近十年来,化工行业中的特种化学品的企业基本都被收购了,而体量在60亿-80亿欧元规模的公司正成为大企业并购的一般标准规模。化工行业这种新一轮整合的现象应该引起注意,中国企业可以关注跨国公司在业务调整过程中产生的机会。

未来索尔维将采取三大增长手段。一是有机增长,既通过加强内部技术改造、推进结构调整、提高成本效益,进而实现自生性增长;二是外延增长,即通过兼并收购,有效加快整合过程;三是创新增长。

三井化学 首要解决化工结构问题

口述|三井化学株式会社中国地区总代表得丸洋

中国经济发展一有风吹草动,日本媒体就大惊小怪,不是说中国经济发展过热,就是说中国经济开始减速。尽管今后可能不会出现像过去那样超过10%的增长,但至少从宏观角度看,中国经济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会保持7%―8%的稳定增速。由此,中国今后化学制品的需求还会继续上升。

现在的中国,已经迎来了国家、产业、企业携手致力于解决化学产品结构问题的最佳时机。

对照日本石化业的发展,从在华日企角度来看,石化工业需要面对以下课题:其一、有一部分产品今后可能遇到更大规模产能过剩的问题;其二、中国需要一个符合中国社会经济的需求调整计划;钢铁、水泥、玻璃等领域,政府级别的对策已经开始实施,化学领域同样也需要政府和业界团体的积极应对。

朗盛化学 原料供应是短板

口述|朗盛化学大中华区总裁钱明诚

未来全球发展面临四大趋势:绿色机动化、城市化、洁净水需求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朗盛尤其看好机动化和城市化。

对化工企业来说,目前来自原材料的压力很大。原料和市场决定投资,在中国,原料供应是短板,市场需求是优势。朗盛很关心政策未来的开放程度,混合所有制将是关注重点之一。回首过去,2004年朗盛化学的业务从拜耳分出的时候,亚太区的资产只有5%,而到2015年该数字将达到35%。

空气产品公司 深度关注煤化工

口述|空气产品公司全球副总裁菲利普

中国煤化工产业规模已居世界首位。其中煤制天然气、煤制油是中长期最被看好的煤化工项目类型。煤化工装置须配套大型工业气体供应设施。预计未来世界70%的空气分离装置将销往中国。

空气产品公司等企业正在全力适应石化原料多元化、轻质化的趋势,一方面在适度投入的基础上积极把握煤制烯烃项目的机会,一方面其蒸汽甲烷重整制合成气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可随时抓住页岩气化工的发展机遇。

面对煤化工及配套空分项目投资额较大的挑战,空气产品公司实行审慎投资;一方面将年均20亿美元投资预算中的较大比例投入中国。与此同时,通过设备的本地化等手段不断降低装置建设成本,在过去的三年中,空气产品公司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其大型空分装置的成本下降了30%。

道康宁 尽快实现生产率革命

口述|道康宁大中华区总裁张康明

未来有机硅行业发展面临三大重要挑战:一是行业平均增长速度有限,预计增速与世界经济增速持平,在中国和中国GDP增速持平;二是有机硅材料从高科技产品转化为大宗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产量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三是中国有机硅产业政策尚不明朗,一方面全产业链均面临产能过剩、价格低迷,另一方面能耗高、效益低、环境风险高的地方性金属硅、单晶硅生产或粗加工企业,常常能够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和补贴,无法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优胜劣汰。

道康宁对公司内部、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的调研显示,成本、劳动力短缺、工作环境和劳工权利、环境、能源与节能、地理扩张等已成为在华外资制造业企业高度关注的问题。在资金密集型行业,中国的投资成本优势并不明显,但在市场规模、上下游产业链配套方面优势明显。日益升高的生产经营成本、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日益紧缺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要求中国尽快推进和实现生产率的革命。

塞拉尼斯 增加可盈利性业务

口述|塞拉尼斯亚洲事务高级副总裁欧博礼

中国市场正呈现出三大趋势。首先,随着GDP增长速度的放缓,市场竞争的加剧,未来在中国市场寻找机会比之前要有难度。此前塞拉尼斯醋酸业务的增长速度一直维持在中国GDP增长速度的1.3―1.5倍,但今后将很难维持这么高的增速。

塞拉尼斯在进入中国之初主要看重两个因素:市场空间和具备价格优势的原材料供应。但目前与美国和中东相比,中国原材料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减退。例如煤的价格是8-9年前的两倍,而美国天然气的价格降低了一半。

塞拉尼斯在亚太区的发展有三个目标:增加业务的盈利性;在亚太区必须重新布局,尤其是在目前没有涉足的业务领域;建立更加高效运营的组织架构。

英威达 希望更加公平

口述|英威达全球高级副总裁柯若楠

过剩产能重复建设屡禁不绝,化纤行业某些产品的行业平均利润率已低至趋近于零,但新增产能却仍不断上马。

以“技术自主”和“市场自给”为由实施短期市场保护,一些企业热衷于针对国内技术空白、进口依赖度高的产品投资建设“首台首套”装置,这些首台套装置往往成本较高、效率偏低、市场竞争力不足,促使企业强烈要求政府对相关进口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而这样,一方面会对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造成损失,一方面会在短期内为更多的落后产能建设提供空间,导致长期产能过剩问题加剧。